CN114974613A - 疾病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疾病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4613A
CN114974613A CN202210430848.2A CN202210430848A CN114974613A CN 114974613 A CN114974613 A CN 114974613A CN 202210430848 A CN202210430848 A CN 202210430848A CN 114974613 A CN114974613 A CN 114974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plan
doctor
receiving
heal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08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
黄立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T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T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T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T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08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46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4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461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6245 priority patent/WO202320237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1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drugs or medications, e.g. for ensuring correct administration to patien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7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remote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医疗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疾病管理方法、疾病管理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其中,疾病管理方法包括:接收在线问诊请求;所述在线问诊请求中包含患者的慢性病类型;根据所述慢性病类型为所述患者匹配接诊医生,以建立接诊医生终端与患者终端的在线问诊链接;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健康计划,并将所述健康计划推送至所述患者终端,以提醒所述患者按时执行所述健康计划;所述健康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计划和非药物治疗计划;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根据所述诊后随访计划,向所述接诊医生终端发送提醒信息。本公开能够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诊后情况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Description

疾病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疾病管理方法、疾病管理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概括性总称。
目前,慢性病的主要治疗场所是医院,患者在院内检查确诊后,医生开具药物处方和非药物处方(即非药物的辅助疗法,例如:食疗建议、运动建议等),出院后患者居家过程中,医院对患者的院外情况没有监测和管理手段,无法实时跟进患者的病情情况。
鉴于此,本领域亟需开发一种新的疾病管理方法及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疾病管理方法、疾病管理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对慢性病患者的诊后情况进行长期跟踪监测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疾病管理方法,包括:接收在线问诊请求;所述在线问诊请求中包含患者的慢性病类型;根据所述慢性病类型为所述患者匹配接诊医生,以建立接诊医生终端与患者终端的在线问诊链接;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健康计划,并将所述健康计划推送至所述患者终端,以提醒所述患者按时执行所述健康计划;所述健康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计划和非药物治疗计划;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根据所述诊后随访计划,向所述接诊医生终端发送提醒信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接收在线问诊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患者终端下发病情调查问卷;所述病情调查问卷与所述慢性病类型存在预设关联关系,所述病情调查问卷包括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对应多个选项,每个选项对应一评估分值;根据所述患者终端提交的病情调查问卷,确定所述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将所述病情调查问卷及所述病情评估结果发送至所述接诊医生终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患者终端上传的健康计划执行记录及体征监测数据;对预设时长内的所述健康计划执行记录及体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生成健康监测报告。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接收所述患者终端上传的健康计划执行记录及体征监测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当所述健康计划执行记录不满足预设执行条件时,向所述接诊医生终端和所述患者终端发送告警信息;当所述体征监测数据异常时,向所述接诊医生终端和所述患者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生成健康监测报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健康监测报告推送至所述接诊医生终端,以使所述接诊医生根据所述健康监测报告更新所述健康计划和所述诊后随访计划。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患者终端推送患者教育资讯,以对所述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所述患者教育资讯与所述慢性病类型存在预设关联关系。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诊后随访计划中所包含的复诊时间;根据所述复诊时间,向所述患者终端发送复诊提示信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非药物治疗计划至少包括以下任一项:运动计划、诊后监测计划、仪器辅助治疗计划。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疾病管理装置,包括:在线问诊模块,用于接收在线问诊请求;所述在线问诊请求中包含患者的慢性病类型;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慢性病类型为所述患者匹配接诊医生,以建立接诊医生终端与患者终端的在线问诊链接;健康计划制定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健康计划,并将所述健康计划推送至所述患者终端,以提醒所述患者按时执行所述健康计划;所述健康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计划和非药物治疗计划;诊后随访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根据所述诊后随访计划,向所述接诊医生终端发送提醒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疾病管理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疾病管理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疾病管理方法、疾病管理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至少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接收在线问诊请求,根据在线问诊请求中包含的慢性病类型为患者匹配接诊医生,以建立接诊医生终端与患者终端的在线问诊链接,使得患者可以实现线上就诊,避免慢性病患者频繁外出就医所导致的就医效率较低的问题。进一步的,接收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健康计划,并将健康计划推送至患者终端,以提醒患者按时执行健康计划,能够督促患者按时执行健康计划,以保障健康计划的落实。另一方面,接收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根据诊后随访计划,向接诊医生终端发送提醒信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缺乏对患者诊后状况跟踪的技术问题,实现对患者诊后情况的跟踪和长期监控。
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疾病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病情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摸底评估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CAT问卷的界面示意图;
图4示出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mMRC问卷的界面示意图;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接诊医生通过交互式操作制定健康计划的界面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定时任务的界面示意图;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制氧机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所绘制的曲线图;
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肺功能监测仪的测量结果示意图;
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肺功能监测仪所绘制的数据变化趋势图;
图10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随访计划的界面示意图;
图1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接诊医生的待处理任务列表的界面示意图;
图1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随访任务详情的界面示意图;
图13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疾病管理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14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疾病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本说明书中使用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目前,慢性病的主要治疗场所还是医院,患者在院内检查确诊后,医生开具药物处方和非药物处方(即非药物的辅助疗法,例如:食疗建议、运动建议等),出院后患者居家过程中,医院对患者的院外情况没有监测和管理手段。
随着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也有部分患者可以线上进行慢病疾病的复诊和购药,但大部分互联网医院仅限于图文问诊/电话问诊等问诊和开方场景,没有落实到患者之后的健康管理环节。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首先提供了一种疾病管理方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无法对慢性病患者的诊后情况进行长期跟踪监测的技术问题。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疾病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疾病管理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进行疾病管理的服务器。
参考图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疾病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接收在线问诊请求;在线问诊请求中包含患者的慢性病类型;
步骤S120,根据慢性病类型为患者匹配接诊医生,以建立接诊医生终端与患者终端的在线问诊链接;
步骤S130,接收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健康计划,并将健康计划推送至患者终端,以提醒患者按时执行健康计划;健康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计划和非药物治疗计划;
步骤S140,接收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根据诊后随访计划,向接诊医生终端发送提醒信息。
在图1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接收在线问诊请求,根据在线问诊请求中包含的慢性病类型为患者匹配接诊医生,以建立接诊医生终端与患者终端的在线问诊链接,使得患者可以实现线上就诊,避免慢性病患者频繁外出就医所导致的就医效率较低的问题。进一步的,接收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健康计划,并将健康计划推送至患者终端,以提醒患者按时执行健康计划,能够督促患者按时执行健康计划,以保障健康计划的落实。另一方面,接收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根据诊后随访计划,向接诊医生终端发送提醒信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缺乏对患者诊后状况跟踪的技术问题,实现对患者诊后情况的跟踪和长期监控。
以下对图1中的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x)是由软件程序驱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方案,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数字疗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药物、医疗器械或其他疗法配合使用。其通过信息(如App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物理因子(如声音、光线、电流、磁场及其组合)、药物等对患者施加影响,以优化患者护理和健康结果。
本公开中基于数字疗法设计了一套基于循证医学的疾病管理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系统性的执行以下过程:患者建档-在线问诊-开具数字疗法处方-下达健康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计划和非药物治疗计划)-患者执行计划-数据回传(设备采集数据和软件采集数据)-数据分析和预警+定期检测报告生成-下达医生任务-医生执行任务(包括随访和干预),从而,可以将医生(医院)终端和患者终端相结合,对慢性病患者的诊后情况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在步骤S110中,接收在线问诊请求;在线问诊请求中包含患者的慢性病类型。
本步骤中,在首次发送问诊请求之前,患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等设备登录上述疾病管理方法,进而,在疾病管理方法中输入相关个人信息(例如: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慢性病类型等)进行注册,在注册完成之后,疾病管理方法会为患者建立一患者档案,以便于就诊数据的保存及后续就诊过程中的快速调用。
进而,患者可以发起在线问诊请求,示例性的,在线问诊请求中可以包含该患者的慢性病类型。
在步骤S120中,根据慢性病类型为患者匹配接诊医生,以建立接诊医生终端与患者终端的在线问诊链接。
本步骤中,在接收到上述在线问诊请求之后,可以先判断该在线问诊请求是定向问诊请求(即该问诊请求中包含某一指定接诊医生的信息,患者指定了其接诊医生),若为定向问诊请求,则可以为该患者匹配该指定接诊医生,以使该指定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在线问诊。若判断出该在线问诊请求是非定向问诊请求(即该问诊请求中不包含指定接诊医生的信息,患者未指定其接诊医生),则可以根据该在线问诊请求中所包含的慢性病类型,为该患者匹配与该慢性病类型相对应的接诊医生,进而,可以筛选其中等待人数最少的接诊医生,以建立该接诊医生终端与患者终端的在线问诊链接,从而,接诊医生可以对该患者进行在线问诊。
需要说明的是,在匹配好接诊医生之后,还可以将等待人数,预估等待时长等信息发送至患者终端,以便于患者了解其等待时长,避免医生到位时联系不上患者的就诊延误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收到在线问诊请求之后,还可以向患者终端下发病情调查问卷,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摸底评估。具体的,参考图2,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病情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摸底评估的流程示意图,包含步骤S201-步骤S203:
在步骤S201中,向患者终端下发病情调查问卷。
本步骤中,可以向患者终端下发病情调查问卷,病情调查问卷与慢性病类型存在预设关联关系,针对不同的慢性病类型,可以配置不同的调查问卷。
具体的,以慢性病类型为慢阻肺(慢阻肺的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及气流受限为特征,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是气道和肺部的炎症引起气道、肺部的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出现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也就是“透不上气”)为例进行说明,则该病情调查问卷可以包括病情评估问卷、营养评估问卷、心理评估问卷、睡眠评估问卷、体适能评估问卷等。
其中,病情调查问卷可以包括CAT(慢阻肺自我评估测试),mMRC(mMRC主要用于评估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仅反映呼吸困难这一单一症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本公开对此不作特殊限定。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CAT问卷的界面示意图,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mMRC问卷的界面示意图。
营养评估问卷可以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本公开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心理评估问卷可以包括GAD-7(广泛性焦虑量表),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谵妄症状评定量表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本公开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睡眠评估问卷可以包括STOPBANG筛查问卷(即睡眠呼吸暂停初筛量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本公开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体适能评估问卷可以包括6分钟步行测试,自感劳累评定量表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本公开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在下发上述病情调查问卷之后,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上述病情调查问卷,在填写完成之后进行提交。
在步骤S202中,根据患者终端提交的病情调查问卷,确定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
本步骤中,参考图3及图4可知,本公开中的病情调查问卷中包括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对应多个选项,且各个选项的病情症状逐渐加重。从而,可以预先为每个选项设定一评估分值,以图4中的“呼吸困难严重程度”为例进行说明,可以预先患者选择“只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时,对应的评估分值为1分,患者选择“在快走或上缓坡时出现呼吸困难”时,对应的评估分值为2分,患者选择“由于呼吸困难,比同龄人走得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时需要停下来休息”时,对应的评估分值为3分,患者选择“在平地上行走100m或数分钟需要停下来呼吸”时,对应的评估分值为4分,患者选择“因为明显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屋或者换衣服时也感到气短”时,对应的评估分值为5分,从而,可以统计出每份调查问卷对应的评估分值(即上述病情评估结果)。
示例性的,在统计出每份调查问卷对应的评估分值之后,还可以对其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一综合分值,进而,根据该综合分值,可以确定出患者的病症级别。
在步骤S203中,将病情调查问卷及病情评估结果发送至接诊医生终端。
本步骤中,可以将上述步骤S202中得到的病情调查问卷、病情评估结果、病症级别等摸底信息发送至该患者的接诊医生终端。在将病情调查问卷及病情评估结果发送至接诊医生终端之后,一方面,接诊医生可以根据上述病情调查问卷及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健康,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上述病情调查问卷及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诊后随访计划。
以下结合步骤S130对制定健康计划的相关过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S130中,接收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健康计划,并将健康计划推送至患者终端,以提醒患者按时执行健康计划;健康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计划和非药物治疗计划。
本步骤中,在接收到上述病情调查问卷、病情评估结果、病症级别等摸底信息之后,接诊医生可以将其在线问诊结果与上述摸底信息相结合,以为患者制定健康计划,并在服务器中录入上述健康计划,进而,服务器可以将上述健康计划推送至患者终端,以提醒患者按时执行上述健康计划。
示例性的,该健康计划可以包括药物治疗计划和非药物治疗计划。
其中,药物治疗计划包括针对该患者所开具的药品处方以及用药计划,即患者服用什么药品以及药品的用药方式及使用频率。
非药物治疗计划可以包括运动计划、诊后监测计划、仪器辅助治疗计划、饮食计划、作息时间计划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本公开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其中,运动计划可以包括:运动训练(是/否启用),有氧训练(是/否启用,训练方式-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或跑步机等,训练时长,运动频率,运动强度,注意事项)、阻抗运动训练(是/否启用,运动方式-抗体重,弹性器械,重量器械等,训练时长,运动频率,运动强度,注意事项)、呼吸锻炼(是/否启用,呼吸训练方式)。
诊后监测计划可以包括:肺功能检测(是/否启用,检测频率)。
仪器辅助治疗计划可以包括:气道廓清(是/否启用,气道廓清方案(手动排痰,主动循环技术,震动吸气正压)、氧疗(是/否启用,氧疗流量,每日氧疗时长)、无创通气(是/否启用,每日通气时长)。
饮食计划可以包括:每餐时间和每餐的食谱。
作息时间计划可以包括:早起时间点、午休时间点、晚睡时间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可以预先配置一健康计划模板,健康计划模板中包含上述药物治疗计划和非药物治疗计划的相关配置项,进而,接诊医生可以在各个配置项下通过交互式操作(例如:选择相应选项或手动输入相关信息)的方式,快速制定针对不同患者的健康计划,以提升健康计划的生成效率。
参考图5,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接诊医生通过交互式操作制定健康计划的界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若需要启用药物治疗计划,则接诊医生可以打开用药计划之后的启用按钮,进而,会显示一编辑框,接诊医生可以在编辑框中输入具体的用药计划,同时,本公开支持删除该用药计划。若需要启用呼吸锻炼计划,则接诊医生可以打开“呼吸诱导”之后的启用按钮,进而,可以显示与“呼吸诱导”相关配置项,如图中所示的:类型、时长、频率,进而,接诊医生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的选项,以进行呼吸锻炼计划的配置。若需要启用运动计划中的有氧运动,则接诊医生可以打开“有氧运动”之后的启用按钮,进而,可以呈现与“有氧运动”相关配置项,如图中所示的:类型、强度、时长、频率,进而,接诊医生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的选项,以进行有氧运动计划的配置。同时,本公开只需接诊医生点击图5中的“新增”按钮即可实现新增自定义内容,快速便捷,易于操作。
在接诊医生制定好上述健康计划之后,可以点击图5中的“确认发发送”按钮,进而,服务器可以根据每项计划的执行时间将上述健康计划转换为定时任务发送至患者终端。
示例性的,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定时任务的界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可以在患者的移动终端显示用药计划及计划详情,呼吸锻炼计划及计划详情,有氧运动计划及计划详情,氧疗计划及计划详情,肺功能监测计划及计划详情,进而,对于“用药计划,呼吸锻炼计划及有氧运动计划”,患者可以点击计划后面的“去完成”按钮,以录入其执行情况,而对于“氧疗计划及肺功能监测计划”等需要仪器辅助的计划(氧疗计划需要制氧机的辅助,肺功能监测计划需要肺功能监测仪的辅助),患者可以在首次执行计划的时候绑定设备信息,以通过设备上传相关计划执行情况。
以图6所示的氧疗计划为例进行说明,需要患者点击“绑定设备”按钮,进而,通过自行选择设备信息(类别/品牌型号)、扫设备信息码或输入设备编号等方式完成制氧机设备的绑定,进而,在后续过程中,在患者利用制氧机执行健康计划时,可以通过点击相关数据上传按钮等,实现数据的快速上传。
示例性的,在患者点击图6中用药计划后面的“去完成”按钮之后,可以显示一执行情况记录表格,该表格中可以包括多个明细栏,例如:药品名、规格、吸入方式、用药频率、单次药量、用药周期、用药记录等,如表1所示:
表1
药品名
规格
吸入方式
用药频率
单次药量
用药周期
用药记录
进而,示例性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在各个明细栏之后填入具体的执行情况,例如:在药品名栏输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在规格栏输入“160ug:4.5ug*120吸”,在吸入方式栏输入“口腔吸入”,在用药频率栏输入“一日两次”,在单次药量栏输入“2吸/次”,在用药周期栏输入“7天”,在用药记录栏输入“2021-10-28 12:00”,以详细记录其用药计划的执行情况。
在患者点击图6中呼吸锻炼后面的“去完成”按钮之后,可以显示一执行情况记录表格,该表格中可以包括多个明细栏,例如:类型、训练参数(时长,频率)、训练记录等,如表2所示:
表2
类型
训练参数(时长,频率)
训练记录
进而,示例性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在各个明细栏之后填入具体的执行情况,例如:在类型栏后输入“腹式呼吸”,在训练参数栏输入“7次/周,10分钟/次”,在训练记录栏输入“2021-10-28 12:00”,以详细记录其执行情况。
示例性的,在患者点击图6中有氧运动后面的“去完成”按钮之后,可以显示一执行情况记录表格,该表格中可以包括多个明细栏,例如:类型、训练参数、训练记录等,如表3所示:
表3
类型
训练参数(时长,频率)
训练记录
进而,示例性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在各个明细栏之后填入具体的执行情况,例如:在类型栏后输入“有氧训练-功率车”,在训练参数栏输入“靶心率90~110/分,3次/周”,在训练记录栏输入“2021-10-2812:00”,以详细记录其执行情况。
示例性的,在患者绑定并使用制氧机之后,制氧机中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参考表4:
表4
参数 单位 数据示例
氧气浓度 92%
氧气流量 L/m 1.3L
使用时长 小时 12小时
示例性的,在采集到数据之后,还可以根据数据绘制相关曲线图,参考图7,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制氧机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所绘制的曲线图,以直观明确的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示例性的,在患者绑定并使用肺功能监测仪之后,肺功能监测仪中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参考表5:
表5
Figure BDA0003610377160000131
示例性的,在采集到每次的呼吸数据之后,可以绘制流速-容积曲线,并进行展示,如图8所示,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肺功能监测仪的测量结果示意图,参考图8,可以包括流速-容积图、测量结果和肺功能预计值三部分内容。在采集到预设时长内的数据之后,还可以根据预设时长内(可以是最近一周、最近两周、最近四周或自定义时长)的数据变化情况,绘制变化趋势图,参考图9,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肺功能监测仪所绘制的数据变化趋势图,从而通过图9可以使得接诊医生快速了解数据的动态变化过程。
患者在执行上述健康计划之后,可以通过患者终端将相关健康计划执行记录以及体征监测数据上传至服务器,进而,服务器可以接收上述健康计划执行记录以及体征监测数据,进而,示例性的,可以对预设时长(例如:一个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或更改)内的上述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生成健康监测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收到患者终端上传的健康计划执行记录以及体征监测数据之后,还可以将健康计划执行记录与预先执行的健康计划进行比对,判断健康计划执行记录是否满足预设执行条件,若不满足,则向患者终端和接诊医生终端发送告警信息,举例而言,当健康计划中所包含的用药计划为一日两次,而健康计划执行记录中患者连续3天未用药时,则需要向患者和接诊医生发送告警信息。或者,当健康计划中所包含的氧疗设备一周使用天数大于5天,而健康计划执行记录中患者每周的平均使用天数小于5天,则需要向患者终端和接诊医生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还可以将各项体征监测数据与预设的正常值进行比对,以判断体征监测数据是否存在异常,若判断出体征监测数据存在异常时,则可以显示相关异常数据,并向接诊医生终端和患者终端发送告警信息。举例而言,当监测到肺功能监测仪上传的PEF值大于或等于20%,即患者的某项体征监测数据异常,则需要向患者终端和接诊医生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其中,上述告警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本公开对此不作特殊限定。发送至患者终端的告警信息可以是IM消息(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讯)、公众号消息、短信等方式,发送至接诊医生的告警信息可以是IM消息、添加待处理任务等形式,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本公开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接着参考图1,以下结合步骤S140对制定诊后随访计划的相关过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S140中,接收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根据诊后随访计划,向接诊医生终端发送提醒信息。
本步骤中,在接收到上述病情调查问卷、病情评估结果、病症级别等摸底信息之后,接诊医生可以将其在线问诊结果与上述摸底信息相结合,以为患者执行诊后随访计划,并录入上述诊后随访计划,诊后随访计划即在问诊结束之后,对患者的病情所进行的跟踪计划,例如:通过电话或在线语音/视频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或心理变化,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和建议等,随访计划的执行频率可以视患者的病症情况而自行设定,本公开对此不作特殊限定。示例性的,接诊医生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可以是:每隔3周对患者进行语音随访。
示例性的,参考图10,图10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随访计划的界面示意图,参考图10,各随访计划可以对应一随访计划ID,用于区分不同的随访计划,进而,还可以显示该随访计划的发布者,创建时间,进而,随访计划详情可以包括:随访计划名称、科室、是否启动、随访基准类型,进而,可以设置就诊后1周向患者发送复诊提醒,就诊后2周向患者发送CAT和mMRC问卷,以供患者自我评估病情变化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随访计划中还可以包括复诊时间,进而,服务器还可以根据随访计划中的复诊时间,向患者发送复诊提示信息,以避免患者延误复诊事宜。
在接诊医生制定上述诊后随访计划之后,可以根据诊后随访计划生成待处理任务,并添加至接诊医生的待处理任务列表中,图1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接诊医生的待处理任务列表的界面示意图,参考图11,可以显示接诊医生当前的待处理任务的数目、今日完成任务的数目、总完成任务的数目、随访任务的数目、设备预警任务的数目和场景任务的数目,同时,本公开还支持通过所属医生(即接诊医生)、患者标签、患者姓名、任务类型、任务状态和随访时间等信息快速查询某一待处理任务。具体的,每个待处理任务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患者基本信息、所属医生、任务类型、随访时间、任务状态、创建时间、任务完成时间等,进而,若接诊医生点击操作部分的“查看档案”按钮,则可以跳转至患者的详细信息页面,若接诊医生点击操作部分的“明细”按钮,则可以跳转至图12。
图1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随访任务详情的界面示意图,可以包括:任务概况,患者信息,监测到的患者异常数据,外呼记录(即历史随访记录)等信息,以便接诊医生快速了解任务详情及患者详情。本公开能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健康管理方案,指导患者进行居家治疗和康复,跟进患者健康管理方案执行情况,监测患者动态健康数据,定期随访进行健康干预和指导等。从而,本公开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对于患者来说,可提升患者体验感,提升执行依从性,预防突发疾病,减少急性发作风险,降低入院率,节省家庭开支和医疗资源,以及改善生活质量。
对医生来说,与必须由医生来提供服务的传统就医模式相比,大幅提升其工作效率。此外,还能够帮助医生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风险预警功能可以提醒医生对高风险患者进行主动干预。同时,可以借助仪器设备等采集到涵盖患者生理、心理、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等多个维度的信息,有助于丰富医生对于不同情况下慢性病演进规律的认识,为临床科研提供更多真实世界数据,从而提高医生专业认知与科研能力。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患者终端上传的健康计划执行记录以及体征监测记录生成健康监测报告之后,还可以将上述健康监测报告推送至接诊医生终端,进而,接诊医生终端可以根据上述健康监测报告中的信息对之前制定的健康计划和诊后随访计划进行更新。举例而言,预先制定的健康计划中用药计划为一天两次,连续服用半年,而健康监测报告中显示患者经过按时服药和锻炼之后,各项体征数据趋于正常范围,则可以将上述用药计划调整为一天两次,连续服用三个月,同时,示例性的,还可以减少诊后随访计划对应的随访频率,以实现对健康计划和诊后随访计划的更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向患者终端推送与其慢性病类型相关联的患者教育资讯,以达到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帮助其调理恢复的目的。图1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疾病管理方法的整体流程图,包含步骤S1301-步骤S1308:
在步骤S1301中,患者终端发送在线问诊请求;
在步骤S1302中,接诊医生终端接诊;
在步骤S1303中,接诊医生制定健康计划,主要包括:主观信息采集(即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的信息)、客观信息采集(即在线问诊结果)、风险评估(即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制定/调整健康计划;
在步骤S1304中,患者主动执行健康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计划和非药物治疗计划);
在步骤S1305中,接诊医生制定随访计划;
在步骤S1306中,患者终端接收复诊提醒、患教文章等;
在步骤S1307中,根据随访计划生成待处理任务并提醒接诊医生;
在步骤S1308中,患者接受随访。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疾病管理装置,图14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疾病管理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疾病管理装置1400可以包括在线问诊模块1410、匹配模块1420、健康计划制定模块1430和诊后随访模块1440:
在线问诊模块1410,用于接收在线问诊请求;所述在线问诊请求中包含患者的慢性病类型;
匹配模块1420,用于根据所述慢性病类型为所述患者匹配接诊医生,以建立接诊医生终端与患者终端的在线问诊链接;
健康计划制定模块1430,用于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健康计划,并将所述健康计划推送至所述患者终端,以提醒所述患者按时执行所述健康计划;所述健康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计划和非药物治疗计划;
诊后随访模块1440,用于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根据所述诊后随访计划,向所述接诊医生终端发送提醒信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接收在线问诊请求之后,在线问诊模块1410,被配置为:
向所述患者终端下发病情调查问卷;所述病情调查问卷与所述慢性病类型存在预设关联关系,所述病情调查问卷包括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对应多个选项,每个选项对应一评估分值;根据所述患者终端提交的病情调查问卷,确定所述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将所述病情调查问卷及所述病情评估结果发送至所述接诊医生终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健康计划制定模块1430,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患者终端上传的健康计划执行记录及体征监测数据;对预设时长内的所述健康计划执行记录及体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生成健康监测报告。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接收所述患者终端上传的健康计划执行记录及体征监测数据之后,健康计划制定模块1430,被配置为:
当所述健康计划执行记录不满足预设执行条件时,向所述接诊医生终端和所述患者终端发送告警信息;当所述体征监测数据异常时,向所述接诊医生终端和所述患者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生成健康监测报告之后,健康计划制定模块1430,被配置为:
将所述健康监测报告推送至所述接诊医生终端,以使所述接诊医生根据所述健康监测报告更新所述健康计划和所述诊后随访计划。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诊后随访模块1440,被配置为:
向所述患者终端推送患者教育资讯,以对所述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所述患者教育资讯与所述慢性病类型存在预设关联关系。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之后,诊后随访模块1440,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诊后随访计划中所包含的复诊时间;根据所述复诊时间,向所述患者终端发送复诊提示信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非药物治疗计划至少包括以下任一项:运动计划、诊后监测计划、仪器辅助治疗计划。
上述疾病管理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疾病管理方法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15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500。图15显示的电子设备15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5所示,电子设备15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5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5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5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520和处理单元1510)的总线1530以及显示单元154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5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5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510可以执行如图1中所示的:步骤S110,接收在线问诊请求;所述在线问诊请求中包含患者的慢性病类型;步骤S120,根据所述慢性病类型为所述患者匹配接诊医生,以建立接诊医生终端与患者终端的在线问诊链接;步骤S130,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健康计划,并将所述健康计划推送至所述患者终端,以提醒所述患者按时执行所述健康计划;所述健康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计划和非药物治疗计划;步骤S140,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根据所述诊后随访计划,向所述接诊医生终端发送提醒信息。
存储单元15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5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5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5203。
存储单元15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5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5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5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5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5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6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5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5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5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5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5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560通过总线1530与电子设备15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5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1)

1.一种疾病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在线问诊请求;所述在线问诊请求中包含患者的慢性病类型;
根据所述慢性病类型为所述患者匹配接诊医生,以建立接诊医生终端与患者终端的在线问诊链接;
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健康计划,并将所述健康计划推送至所述患者终端,以提醒所述患者按时执行所述健康计划;所述健康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计划和非药物治疗计划;
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根据所述诊后随访计划,向所述接诊医生终端发送提醒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在线问诊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患者终端下发病情调查问卷;所述病情调查问卷与所述慢性病类型存在预设关联关系,所述病情调查问卷包括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对应多个选项,每个选项对应一评估分值;
根据所述患者终端提交的病情调查问卷,确定所述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
将所述病情调查问卷及所述病情评估结果发送至所述接诊医生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患者终端上传的健康计划执行记录及体征监测数据;
对预设时长内的所述健康计划执行记录及体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生成健康监测报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患者终端上传的健康计划执行记录及体征监测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
当所述健康计划执行记录不满足预设执行条件时,向所述接诊医生终端和所述患者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当所述体征监测数据异常时,向所述接诊医生终端和所述患者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成健康监测报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健康监测报告推送至所述接诊医生终端,以使所述接诊医生根据所述健康监测报告更新所述健康计划和所述诊后随访计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患者终端推送患者教育资讯,以对所述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所述患者教育资讯与所述慢性病类型存在预设关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诊后随访计划中所包含的复诊时间;
根据所述复诊时间,向所述患者终端发送复诊提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药物治疗计划至少包括以下任一项:运动计划、诊后监测计划、仪器辅助治疗计划。
9.一种疾病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线问诊模块,用于接收在线问诊请求;所述在线问诊请求中包含患者的慢性病类型;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慢性病类型为所述患者匹配接诊医生,以建立接诊医生终端与患者终端的在线问诊链接;
健康计划制定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健康计划,并将所述健康计划推送至所述患者终端,以提醒所述患者按时执行所述健康计划;所述健康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计划和非药物治疗计划;
诊后随访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诊医生终端根据在线问诊结果所制定的诊后随访计划,根据所述诊后随访计划,向所述接诊医生终端发送提醒信息。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疾病管理方法。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疾病管理方法。
CN202210430848.2A 2022-04-22 2022-04-22 疾病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9746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0848.2A CN114974613A (zh) 2022-04-22 2022-04-22 疾病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PCT/CN2023/086245 WO2023202373A1 (zh) 2022-04-22 2023-04-04 疾病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0848.2A CN114974613A (zh) 2022-04-22 2022-04-22 疾病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4613A true CN114974613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79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0848.2A Pending CN114974613A (zh) 2022-04-22 2022-04-22 疾病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4613A (zh)
WO (1) WO202320237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92374A (zh) * 2022-10-10 2022-11-04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随访计划的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564456A (zh) * 2023-04-26 2023-08-08 北京欧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随访数据采集的方法、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202373A1 (zh) * 2022-04-22 2023-10-26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疾病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7275735A (zh) * 2023-11-20 2023-12-22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一种基于慢性病管理的智能医疗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7831731A (zh) * 2024-03-04 2024-04-05 泛喜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院线上智能推进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24509A (zh) * 2023-11-21 2024-02-06 广东壹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居家慢性病治疗和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91463A1 (en) * 2006-06-28 2008-04-17 Ravi Shakamuri Method for online health management
CN111554365A (zh) * 2019-03-20 2020-08-18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慢性病综合服务平台
CN113782196A (zh) * 2021-01-18 2021-12-10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健康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241180A (zh) * 2021-06-01 2021-08-10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健康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4360744A (zh) * 2021-12-30 2022-04-15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问诊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974613A (zh) * 2022-04-22 2022-08-30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疾病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2373A1 (zh) * 2022-04-22 2023-10-26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疾病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5292374A (zh) * 2022-10-10 2022-11-04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随访计划的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292374B (zh) * 2022-10-10 2023-09-01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随访计划的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564456A (zh) * 2023-04-26 2023-08-08 北京欧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随访数据采集的方法、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564456B (zh) * 2023-04-26 2024-04-30 北京欧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随访数据采集的方法、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75735A (zh) * 2023-11-20 2023-12-22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一种基于慢性病管理的智能医疗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7831731A (zh) * 2024-03-04 2024-04-05 泛喜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院线上智能推进系统
CN117831731B (zh) * 2024-03-04 2024-05-28 泛喜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院线上智能推进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2373A1 (zh) 2023-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311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upport network for vibrant constitutional guidance
US11963924B2 (en) Tools for case review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trending of treatment metrics
CN114974613A (zh) 疾病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20200135334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motely managing chronic medical conditions
Chai-Coetzer et al. Primary care vs specialist sleep center manage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daytime sleepiness and quality of life: a randomized trial
Foster et al. Interventions for promoting physical activity
WO2017166074A1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JP6850253B2 (ja) コンピュータ制御投与システム
Steurer-Stey et al. Effects of the “Living well with COPD” intervention in primary care: a comparative study
US20170124279A1 (en) Adaptive Complimentary Self-Assessment And Automated Health Scoring For Improved Patient Care
US1139358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upport network for vibrant constitutional guidance
KR102543793B1 (ko) 생리학적 반응을 개선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1008750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patients incentives for healthy behaviors
Finley et al. A feasibility study of an unsupervised, pre‐operative exercise program for adults with lung cancer
JP2004157941A (ja) ホームケア・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サーバ,ならびにホームケア・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おもちゃ装置
Schulze et al. Supportin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COPD patients through multivariate sensor-based monitoring and autonomous control using a Bayesian network: prototype and results of a feasibility study
CN110957013A (zh) 基于遗传算法的临床路径本地化的方法和装置
Munck et al. Evaluation of Self-Trackers for Use in Telerehabilitation.
Cash-Gibson et al. Automated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preventive healthcare and management of long-term conditions
US20140188507A1 (en) Lifestyle progression models for use in preventative care
WO2022163826A1 (ja) 健康支援装置、健康支援システム、健康支援方法
US20210407649A1 (en) Therapy platform and method of use
CN110875087B (zh) 一种慢性肺疫病管理系统
US20240013912A1 (en) Communications platform connecting users for remote monitoring and intervention based on user-designated conditions
WO202408664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linical guidance protocol gene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