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4052A - 显示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显示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4052A
CN114974052A CN202210598773.9A CN202210598773A CN114974052A CN 114974052 A CN114974052 A CN 114974052A CN 202210598773 A CN202210598773 A CN 202210598773A CN 114974052 A CN114974052 A CN 114974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display area
pixel value
display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987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新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987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40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4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40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plays having non-planar surfaces, e.g. curved displays
    • G09G3/03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plays having non-planar surfaces, e.g. curved displays for flexible display surfa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3Display of colou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校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及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不同显示区域为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组合区域或当前显示区域中的不同区域;基于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目标图像。可以针对显示屏的不同区域分别对待显示图像进行显示校准,进而显示屏上所显示的待显示图像的各不同区域均不会出现偏色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屏幕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子设备中出现了多种多样不同形态的显示屏,例如普通显示屏、柔性屏、曲面屏等。其中,柔性屏指的是具有可弯曲、折叠、卷曲等多种形态的显示屏幕。针对不同形态的显示屏,为了达到用户满意的画质效果,在出厂前或使用过程中均需要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进行显示校准。
但是,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显示屏的不同区域经常会出现不同的偏色,例如,显示屏的左半部分所显示的图像色彩偏黄,显示屏的右半部分所显示的图像色彩偏蓝。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方法对显示屏上的待显示图像进行显示校准,并不能解决图像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的偏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减少显示屏上所显示的待显示图像的各不同区域出现偏色的问题。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校准方法,应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及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
获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所述初始像素值、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所述不同显示区域为所述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组合区域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中的不同区域;
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所述目标图像。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校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及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
目标像素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所述初始像素值、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所述不同显示区域为所述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组合区域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中的不同区域;
显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所述目标图像。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显示校准方法的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显示校准方法的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显示校准方法的步骤。
上述显示校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对待显示图像进行显示校准时,首先,获取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及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由于已知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因此,就可以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该映射关系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最后,基于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目标图像。因为不同显示区域为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组合区域或当前显示区域中的不同区域,且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之间存在映射关系。因此,就可以针对当前显示区域(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任一组合区域或当前显示区域中的不同区域),基于该映射关系对当前显示区域的待显示图像进行显示校准,进而显示屏上所显示的待显示图像的各不同区域均不会出现偏色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校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图3中计算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色度坐标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卷轴屏处于不同状态下对应的不同组合区域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针对卷轴屏的显示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针对卷轴屏的显示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再一个实施例中针对卷轴屏的显示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针对卷轴屏的显示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校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校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组合区域称为第二组合区域,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组合区域称为第一组合区域。第一组合区域和第二组合区域两者都是组合区域,但其不是同一组合区域。
传统方法,针对不同形态的显示屏,一般是采集显示屏不同显示区域的光学数据,将各个显示区域的光学数据进行加权平均,生成校准参数。基于加权平均所生成的校准参数,对显示屏进行校准。但是,若显示屏不同区域的光学数据差别较大,即显示屏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的偏色,例如,显示屏的左半部分色彩偏黄,显示屏的右半部分色彩偏蓝,则基于加权平均所生成的显示屏校准参数,对显示屏进行校准,并不能解决显示屏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的偏色的问题。因此,采用传统方法对显示屏进行校准的效果较差。
为了解决采用传统方法对显示屏进行校准的效果较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显示校准方法,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校准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电子设备120,电子设备120通过获取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及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不同显示区域为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组合区域或当前显示区域中的不同区域;基于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目标图像。其中,电子设备120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校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校准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电子设备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显示校准方法包括步骤220至步骤240,其中,
步骤220,获取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及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
这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普通显示屏、柔性屏、曲面屏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为了达到用户满意的画质效果,电子设备在显示待显示图像时,需要对待显示图像进行显示校准。首先,电子设备获取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level。一般情况下,会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亮度划分亮度等级,例如,这些亮度等级包括2nit、20nit、50nit、100nit、200nit、300nit、400nit、500nit、800nit对应的亮度等级等。当然,这里并不对上述亮度等级进行限定。其次,电子设备获取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这里的初始像素值可以是RGB色彩模式下的像素值,也可以是HSV(Hue,Saturation,Value)色彩模式下的像素值,或者还可以是HSB(Hue,Saturation,brightness)色彩模式下的像素值,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色彩模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假设初始像素值是RGB色彩模式下的像素值,那么,电子设备获取待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初始像素值是(R,G,B)。
步骤240,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不同显示区域为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组合区域或当前显示区域中的不同区域。
其中,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包括显示屏的色域参数、色温参数及伽马参数中的至少一种。首先,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
然后,一方面,可以预先将当前显示区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然后,从待显示图像中获取不同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初始像素值。其中,可以将显示屏按照上下左右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当然,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其中,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以采用预设像素映射表进行表示。预设像素映射表也可以称之为三维查找表(3D-Lut,3D-Look-Up-Table)。这里,预设像素映射表中存储了输入像素值与显示校准后的输出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存储了当前显示区域在不同显示区域及不同亮度等级、不同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下,初始像素值与显示校准后的目标像素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即可以理解为预设像素映射表中包括多个预设像素映射子表,每个预设像素映射子表中存储了某个显示区域、某个亮度等级及某个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下,初始像素值与目标像素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然后,针对当前显示区域的各不同显示区域,先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确定与各显示区域及当前亮度等级、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再根据该显示区域对应的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子表中获取与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目标像素值。
例如,假设当前亮度等级level为100nit,针对显示屏上下左右四个不同的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第三显示区域、第四显示区域),先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确定与各显示区域及当前亮度等级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即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确定与第一显示区域、100nit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1;确定与第二显示区域、100nit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2;确定与第三显示区域、100nit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3;确定与第四显示区域、100nit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4。再根据该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子表1中获取与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目标像素值;根据该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子表2中获取与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目标像素值;根据该第三显示区域对应的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子表3中获取与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目标像素值;根据该第四显示区域对应的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子表4中获取与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目标像素值。
另一方面,可以预先将显示屏按照不同展开状态,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组合区域,然后,从待显示图像中获取不同的组合区域对应的初始像素值。其中,各不同组合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以采用预设像素映射表进行表示。这里,预设像素映射表中存储了输入像素值与显示校准后的输出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存储了当前组合区域在不同组合区域及不同亮度等级、不同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下,初始像素值与显示校准后的目标像素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即可以理解为预设像素映射表中包括多个预设像素映射子表,每个预设像素映射子表中存储了某个组合区域、某个亮度等级及某个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下,初始像素值与目标像素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然后,针对当前组合区域,先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确定与该当前组合区域及当前亮度等级、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再根据该当前组合区域对应的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子表中获取与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目标像素值。
步骤260,基于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目标图像。
最后,在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之后,就可以基于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其中,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为对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基于校准参数进行校准之后,所得到的像素值。具体的,接上一个例子,将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第三显示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第四显示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进行组合,生成目标图像。该目标图像即为根据预设像素映射表对待显示图像进行显示校准之后所生成的图像。此时,就可以将目标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
具体的,若不同显示区域为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组合区域,则基于当前组合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直接显示目标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待显示图像进行显示校准时,首先,获取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及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由于已知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因此,就可以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该映射关系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最后,基于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目标图像。因为不同显示区域为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组合区域或当前显示区域中的不同区域,且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之间存在映射关系。因此,就可以针对当前显示区域(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任一组合区域或当前显示区域中的不同区域),基于该映射关系对当前显示区域的待显示图像进行显示校准,进而显示屏上所显示的待显示图像的各不同区域均不会出现偏色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对待显示图像进行显示校准之前,如图3所示,定义了不同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并提供了一种显示校准方法,还包括生成显示屏的预设像素映射表的过程。其中,生成显示屏的预设像素映射表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20,针对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采集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显示测试图像时的初始光学数据。
其中,假设在显示屏中输入的是RGB色彩模式下的像素值,则测试图像可以包括R通道的像素值、G通道的像素值、B通道的像素值分别取值在[0,255]之间所得到的多张图像。例如,测试图像可以包括{(0,0,0),(32,32,32),(64,64,64),(96,96,96),(128,128,128),(160,160,160),(192,192,192),(224,224,224),(255,255,255)}、红色{(255,0,0),(128,0,0)}、绿色{(0,255,0),(0,128,0)}、蓝色{(0,0,255),(0,0,128)}、青色{(0,255,255),(0,128,128)}、紫色{(255,0,255),(128,0,128)}、黄色{(255,255,0),(128,128,0)}共计21个图像。当然,在本申请中并不对此做出限定。
这里,初始光学数据可以通过CIExyY色度图来表示,包括色度坐标及亮度。x和y表示色度坐标,Y表示亮度,Y也可以用Lv来表示。因此,初始光学数据可以通过(x,y,Lv)来表示。其中,(x,y,Lv)可以基于XYZ表色系下的(X,Y,Z)经过变换得到,具体的,(x,y,Lv)与X,Y,Z)之间的换算关系为:x=X/(X+Y+Z),y=Y/(X+Y+Z),Lv=Y。这里,XYZ表色系CIE为在RGB表色系基础上,改用三个假想的原色XYZ所建立的一个新的色度系统或色彩空间。
针对显示屏的各不同显示区域,采集显示屏的各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显示测试图像时的初始光学数据。具体的,针对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采集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显示测试图像时的初始光学数据。可以通过光学测量仪器来采集初始光学数据,例如,通过色彩分析仪来采集初始光学数据,当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具体的,针对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区域,采集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分别显示多个测试图像时的初始光学数据;依次针对第二显示区域,采集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分别显示多个测试图像时的初始光学数据。若不同显示区域还包括第三显示区域及第四显示区域,则依次针对第三显示区域、第四显示区域采集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分别显示多个测试图像时的初始光学数据。可以通过色彩分析仪采集测试图像的中心点处的初始光学数据,作为整个测试图像的初始光学数据。具体的,可参见下表1-1所示:
表1-1
Figure BDA0003669140490000051
步骤340,获取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第一显示区域的初始光学数据,计算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
步骤360,获取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第二显示区域的初始光学数据,计算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
获取各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初始光学数据,计算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
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不同的使用习惯,所确定的各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光学效果参数。例如,当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夜晚环境时,由于夜晚环境的亮度较低,电子设备显示屏的亮度等级降低到2nit时,人眼对颜色和亮度都很敏感,此时显示屏的颜色就不需要过于鲜艳。因此,可以定义显示屏的色域为sRGB色域,其中,sRGB色域比P3色域的颜色偏淡。当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白天室外环境时,由于白天室外环境亮度一般较高,显示屏将会出现反光现象,因此,显示屏的色彩会被室外环境的阳光冲淡。此时可以定义显示屏的色域接近原始色域,以使得显示屏的颜色更加鲜艳一点。当然,以上并不对如何确定各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光学效果参数进行限定。
其中,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包括显示屏的色域参数、色温参数及伽马参数中的至少一种。色域参数包括P3色域、sRGB色域及native色域等。当然,这里还包括其他色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sRGB是标准的红绿蓝色,是一种以人类视觉体验为主导的色域标准,通常在LCD面板、打印机、投影机等设备上使用sRGB色域。而P3色域则相对于sRGB色域能够尽可能多地覆盖色彩的全部色域,native色域则为显示屏本身的色域。
在显示器(显示屏)中常见的色温有5000K、6500K、9300K等,且色温越高,则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像颜色越偏蓝(冷色调);而色温越低,则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像颜色偏红(暖色调)。
伽马值是显示器(显示屏)的物理属性,是固定不变的。Gamma(伽马值)是用来表征显示器亮度响应特性的一个参数。其中,CRT显示屏的Gamma值为2.2,是因为这样的显示特性比较符合人眼视觉特性,若Gamma偏大,则整体图像偏暗、暗场景中的细节容易丢失;若Gamma偏小,则整体图像偏亮、图像变得朦胧、层次感变差。
可以预先配置显示屏的不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因此,电子设备就可以直接获取各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具体的,获取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获取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例如,假设预设亮度等级为100nit,针对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区域,此时获取到第一显示区域在预设亮度等级100nit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为P3色域、色温为6500K及伽马值为2.2。当然,以上只是举例,并不对实际的参数值做出限定。同理,可以获取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第二显示区域的初始光学数据,计算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
然后,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初始光学数据,计算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接上一个例子,假设预设亮度等级为100nit,针对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区域,此时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为P3色域、色温为6500K及伽马值为2.2。此时,针对(0,0,0)这个测试图像的初始光学数据为(x,y,Lv)。那么,就可以基于P3色域、色温为6500K及伽马值为2.2,以及(x,y,Lv),计算第一显示区域在100nit下的校准参数。以此类推,就可以计算第一显示区域在其他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进而,可以计算显示屏的不同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
步骤380,基于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分别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
在计算出了显示屏的不同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之后,就可以针对显示屏的各不同显示区域,基于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具体的,可以针对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区域在某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显示校准,生成与多组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目标预设像素值。可以针对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在某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显示校准,生成与多组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目标预设像素值。进而,基于每对预设像素值及目标预设像素值,生成该某个显示区域及该某个预设亮度等级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基于多个与不同显示区域、不同预设亮度等级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进行显示校准之前,需要先对显示屏的不同显示区域进行显示校准,生成显示屏的预设像素映射表。然后,显示屏在实际显示待显示图像时,就可以直接基于预设像素映射表实现对不同显示区域分别进行显示校准。因为预先将显示屏划分为了多个不同显示区域,计算不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且进一步得到了不同显示区域及不同预设亮度等级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进而最终得到了预设像素映射表。所以,显示屏在实际显示待显示图像时,就可以直接基于预设像素映射表实现对不同显示区域分别进行显示校准,避免了显示屏上所显示的待显示图像的各不同区域出现偏色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340,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第一显示区域的初始光学数据,计算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包括:
步骤342,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获取目标光学效果参数的色度坐标。
已知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色度坐标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就可以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计算目标光学效果参数的色度坐标。具体计算与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对应的白点的色度坐标以及红绿蓝3个顶点的色度坐标。例如,假设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为P3色域、色温为6500K及伽马值为2.2,则此时白点的色度坐标为W1(0.3127,0.329),红绿蓝3个顶点的色度坐标分别为R1(0.68,0.32),G1(0.265,0.69),B1(0.15,0.06)。还可以计算出针对肤色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即针对sRGB色域、色温为6500K及伽马值为2.2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则此时白点的色度坐标为W2(0.3127,0.329),红绿蓝3个顶点分别对应的色度坐标为R2(0.64,0.33),G2(0.30,0.60),B2(0.15,0.06)。当然,本申请中并不对此做出限定。
步骤344,根据第一显示区域的初始光学数据,获取第一显示区域的色度坐标。
针对显示屏的各不同显示区域,采集显示屏的各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显示测试图像时的初始光学数据。具体的,根据第一显示区域的初始光学数据,计算第一显示区域的色度坐标。这里,在显示屏的某个显示区域及某个预设亮度等级下,获取该显示区域显示红色画面R(255,0,0)时的色度坐标R,获取该显示区域显示绿色画面G(0,255,0)时的色度坐标G,获取该显示区域显示蓝色画面R(0,0,255)时的色度坐标B,以上3个色度坐标可以通过色彩分析仪进行测量得到。然后,再计算显示屏上该显示区域的白场色度坐标,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通过红色画面R(255,0,0)、绿色画面G(0,255,0)、蓝色画面B(0,0,255)、青色画面C(0,255,255)、紫色画面M(255,0,255)、黄色画面Y(255,255,0)的色度坐标,可以得到RG直线、GB直线、BR直线、RC直线、GM直线、BY直线的坐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如图5所示,为色度坐标图,图中在坐标系中绘制了RC直线、GM直线、BY直线。再计算RC直线和GM直线的交点W(B),GM直线和BY直线的交点W(R),BY直线和RC直线的交点W(G),最后对W(B)、W(R)和W(G)三个点的坐标求平均值,得出显示屏上该显示区域的白场色度坐标,即W`坐标(x,y)。
步骤346,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的色度坐标及第一显示区域的色度坐标,获取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
经过上述步骤计算出了与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对应的白点的色度坐标,以及显示屏上各个不同显示区域的色度坐标,因此,就可以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的色度坐标及第一显示区域的色度坐标,计算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该校准参数以矩阵M1的形式呈现。
具体的,首先,由白点的红绿蓝分别对应的色度坐标R1,G1,B1组成一个矩阵
Figure BDA0003669140490000071
然后,根据矩阵M(TargetColor)计算从RGB色彩空间切换至XYZ色彩空间的转换矩阵M(Target)。其中,计算转换矩阵M(Target)的过程包括:
1)先通过公式(1-1)计算xr,yr;xg,yg;xb,yb;xw,yw:其中,
Figure BDA0003669140490000081
2)再通过公式(1-2)计算Xr,Yr,Zr;Xg,Yg,Zg;Xb,Yb,Zb和Xw,Yw,Zw:
Figure BDA0003669140490000082
3)接着通过公式(1-3)计算矩阵M(XYZ_Matrix):
Figure BDA0003669140490000083
4)再通过公式(1-4)计算M(XYZ_Matrix)的逆矩阵M(XYZ_Matrix_inverse),并计算矩阵M(S):
Figure BDA0003669140490000084
5)最终,通过公式(1-5)计算矩阵M(Target):
Figure BDA0003669140490000085
其次,基于步骤344中所计算出的显示屏的色度坐标R、色度坐标G及色度坐标B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3669140490000086
参照上述步骤1)-5)中的方法,根据矩阵M(PanelColor)计算从RGB色彩空间切换至XYZ色彩空间的转换矩阵M(Panel);
再次,计算M(Panel)矩阵的逆矩阵M(InversePanel);
最后,通过公式(1-6)计算矩阵M1。
M1=M(InversePanel)*M(Target) 公式(1-6)
同理,针对肤色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白点的色度坐标为W2(0.3127,0.329),红绿蓝3个顶点的色度坐标分别为R2(0.64,0.33),G2(0.30,0.60),B2(0.15,0.06),,基于R2、G2、B2及W2,按照上述计算过程也可以计算出矩阵M2。通过矩阵M2可以调试不同的肤色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计算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时,首先,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计算目标光学效果参数的色度坐标。其次,根据初始光学数据,计算显示区域的色度坐标。最后,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的色度坐标及显示区域的色度坐标进行色域转换,计算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通过色域转换的方式,可以提高所计算出的校准参数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基于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80,基于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分别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包括:
基于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多组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一目标预设像素值;
基于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多组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二目标预设像素值;
根据各预设像素值及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一目标预设像素值、各预设像素值及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二目标预设像素值,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
在计算出了显示屏的不同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之后,就可以针对显示屏的各不同显示区域,基于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具体的,可以针对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区域在某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显示校准,生成与多组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一目标预设像素值。基于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多组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二目标预设像素值。进而,基于每对预设像素值及目标预设像素值,生成该某个显示区域及该某个预设亮度等级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基于多个与不同显示区域、不同预设亮度等级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这里的预设像素值可以包括R通道的像素值、G通道的像素值、B通道的像素值分别在[0,255]之间取值所得到的所有组合,也可以包括部分组合,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在100nit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可以如下表1-2所示:
表1-2
初始像素值(R,G,B) 目标像素值(R,G,B)
(0,0,0) (0,1,2)
(0,1,2) (1,2,3)
…… ……
(4,1,2) (4,5,6)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计算出了显示屏的不同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之后,可以生成显示屏的预设像素映射表。具体的,先生成与该某个显示区域及该某个预设亮度等级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再基于多个与不同显示区域、不同预设亮度等级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如此,就针对显示屏的不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均生成了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进而得到了预设像素映射表。可以对显示屏从不同显示区域、不同亮度等级两个维度,来实现对显示屏进行精确地校准。
上一个实施例中对步骤360的具体实现步骤进行了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了在步骤360,基于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多组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一目标预设像素值之前,包括:
根据显示屏的伽马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伽马映射,生成多组伽马映射后的预设像素值。
其中,伽马值是显示器(显示屏)的物理属性,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为2.2。Gamma(伽马值)是用来表征显示器亮度响应特性的一个参数。因此,可以先根据显示屏的伽马参数(例如2.2)对所输入的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伽马映射,使得伽马映射后的预设像素值的伽马参数接近显示屏的伽马参数。如此,针对每组预设像素值进行伽马映射,均生成了一组伽马映射后的预设像素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之前,根据显示屏的伽马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伽马映射,生成多组伽马映射后的预设像素值。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伽马映射,然后,对多组伽马映射后的预设像素值进行显示校准,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校准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包括卷轴屏,显示屏的不同显示区域包括卷轴屏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不同组合区域;
若显示屏的当前显示区域从第一显示区域更新至第二显示区域,则步骤240,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包括:
获取第一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目标像素值;
获取第二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目标像素值。
具体的,如图6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卷轴屏处于不同状态下对应的不同组合区域的示意图。这里,不同状态包括伸缩状态及展开状态,且展开状态包括多种不同的展开状态。结合图6可知,卷轴屏处于伸缩状态下,显示区域为卷轴屏的A区域。卷轴屏处于第一展开状态时,显示区域为卷轴屏的A+B区域;处于第二展开状态时,显示区域为卷轴屏的A+B+C区域;处于第三展开状态时,显示区域为卷轴屏的A+B+C+D区域;处于第四展开状态时,显示区域为卷轴屏的A+B+C+D+E区域。这里,可以将A区域、A+B区域、A+B+C区域、A+B+C+D区域及A+B+C+D+E区域,均称之为卷轴屏的不同组合区域。当然,卷轴屏还可以包括更多展开状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其中,可以在显示屏上设置霍尔传感器,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显示屏所处的状态。具体的,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显示屏的霍尔值,基于显示屏的霍尔值确定显示屏的显示状态。
如图7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针对卷轴屏的显示校准方法,在对显示屏上的待显示图像进行显示校准时,包括:
步骤720,获取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及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
为了达到用户满意的画质效果,电子设备在显示待显示图像时,需要对待显示图像进行显示校准。首先,电子设备获取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level。一般情况下,会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亮度划分亮度等级,例如,这些亮度等级包括2nit、20nit、50nit、100nit、200nit、300nit、400nit、500nit、800nit对应的亮度等级等。当然,这里并不对上述亮度等级进行限定。其次,电子设备获取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这里的初始像素值可以是RGB色彩模式下的像素值,也可以是HSV色彩模式下的像素值,或者还可以是HSB色彩模式下的像素值,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色彩模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假设初始像素值是RGB色彩模式下的像素值,那么,电子设备获取待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初始像素值是(R,G,B)。
步骤740,若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从第一显示区域更新至第二显示区域,则获取第一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目标像素值。
其中,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可以是卷轴屏的不同组合区域中的任意两个组合区域,当然,一般情况下,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可以是卷轴屏的不同组合区域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组合区域。例如,第一显示区域(第一组合区域)为A区域,则第二显示区域(第二组合区域)可以为A+B区域;第一显示区域(第一组合区域)为A+B区域,则第二显示区域(第二组合区域)可以为A+B+C区域。
其中,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以采用预设像素映射表进行表示。这里,预设像素映射表中存储了输入像素值与显示校准后的输出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存储了卷轴屏在不同组合区域及不同亮度等级、不同光学效果参数下,初始像素值与显示校准后的目标像素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即可以理解为预设像素映射表中包括多个预设像素映射子表,每个预设像素映射子表中存储了卷轴屏的某个组合区域、某个亮度等级、某个光学效果参数下初始像素值与目标像素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卷轴屏的预设像素映射表的生成过程包括:针对卷轴屏的不同组合区域,预先采集卷轴屏的各组合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显示测试图像时的初始光学数据;获取各组合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初始光学数据,计算该组合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基于该组合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
若卷轴屏的显示区域从第一组合区域更新至第二组合区域,先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确定与第一组合区域及当前亮度等级、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a。再根据该第一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一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子表a中获取与第一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一目标像素值。
步骤760,获取第二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目标像素值。
其次,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确定与第二组合区域及当前亮度等级、某个光学效果参数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子表b。再根据该第二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二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子表b中获取与第二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二目标像素值。
步骤780,基于与第一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一目标图像,基于与第二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二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二目标图像,将第一目标图像及第二目标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
将与第一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像素值进行组合,生成第一目标图像。同理,将与第二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二目标像素值进行组合,生成第二目标图像。然后,将第一目标图像及第二目标图像依次显示在显示屏上,即若卷轴屏的显示区域为第一组合区域,则此时显示第一目标图像。若卷轴屏的显示区域更新至第二组合区域,则此时显示第二目标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校准方法,应用于卷轴屏,且卷轴屏在不同状态下对应不同组合区域。若卷轴屏的显示区域为第一组合区域或第二组合区域时,显然,卷轴屏的显示区域是不同的,那么第一组合区域(A区域)出现的偏色问题与第二组合区域(A+B区域)出现的偏色问题就可能是不同的。例如,A区域所显示的图像色彩偏黄,则A+B区域所显示的图像色彩偏蓝。若直接基于A区域对应的预设像素映射表,对A+B区域进行显示校准,则显然并不能解决A+B区域所显示的图像色彩偏蓝的偏色问题。
因为预先生成了卷轴屏的预设像素映射表,且预设像素映射表存储了卷轴屏在不同组合区域及不同亮度等级、不同光学效果参数下,初始像素值与显示校准后的目标像素值之间的映射关系,所以,就可以针对卷轴屏在不同组合区域分别对待显示图像进行显示校准,进而卷轴屏上所显示的待显示图像的各不同区域均不会出现偏色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电子设备中的卷轴屏,若卷轴屏的显示区域从第一组合区域更新至第二组合区域,如图8所示,步骤260,基于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目标图像,包括:
步骤820,对第一目标像素值及第二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
针对显示屏的第一组合区域,根据第一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一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第一组合区域、当前亮度等级及第一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一目标像素值。针对显示屏的第二组合区域,根据第二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二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第二组合区域、当前亮度等级及第二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二目标像素值。
然后,可以采用线性插值方式,对第一目标像素值及第二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例如,可以基于第一目标像素值及第二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也可以基于第一目标像素值及第二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多组第一中间像素值,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840,基于第一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一目标图像,基于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基于第二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二目标图像。
步骤860,基于第一目标图像、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及第二目标图像生成第一图像,并显示第一图像。
将与第一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像素值进行组合,生成第一目标图像。同理,将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进行组合,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将与第二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二目标像素值进行组合,生成第二目标图像。然后,基于第一目标图像、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及第二目标图像依次生成第一图像,依次显示在显示屏上。其中,这里的第一图像可以为第一动画,即将第一目标图像、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及第二目标图像依次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当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具体的,即若卷轴屏的显示区域为第一组合区域,则此时显示第一目标图像。在卷轴屏的显示区域从第一组合区域更新至第二组合区域的过程中,显示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若卷轴屏的显示区域更新至第二组合区域,则此时显示第二目标图像。
若卷轴屏的显示区域从第一组合区域更新至第二组合区域,直接将第一目标图像及第二目标图像依次显示在显示屏上,则可能会出现显示效果跳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目标像素值及第二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进而,基于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第一中间图像的显示效果就相当于融合了第一目标图像、第二目标图像的显示效果。因此,在显示第一目标图像、第二目标图像之间插入了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就可以实现在第一目标图像、第二目标图像的显示效果之间实现渐变处理、或过渡处理。进而,避免了卷轴屏的显示效果出现跳变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包括卷轴屏,显示屏的不同显示区域包括卷轴屏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不同区域组合;
若显示屏的当前显示区域为第一显示区域,且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从第一亮度等级切换至第二亮度等级,则步骤240,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包括:
获取第一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第一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三目标像素值,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第二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一显示区域的第四目标像素值。
如图9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针对卷轴屏的显示校准方法,在对显示屏上的待显示图像进行显示校准时,包括:
步骤920,获取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及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
步骤940,针对显示屏的第一组合区域,根据第一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一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第一组合区域、第一亮度等级及第一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三目标像素值;
若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为第一组合区域,且显示屏的当前亮度等级从第一亮度等级切换至第二亮度等级,则先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第一组合区域、第一亮度等级及第一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三目标像素值。例如,第一组合区域为A区域,显示屏的当前亮度等级从第一亮度等级(50nit)切换至第二亮度等级(100nit),则先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A区域、50nit及第一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三目标像素值。
步骤960,针对显示屏的第一组合区域,根据第一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一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第一组合区域、第二亮度等级及第一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四目标像素值;
再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第一组合区域、第二亮度等级及第一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四目标像素值。例如,第一组合区域为A区域,显示屏的当前亮度等级从第一亮度等级(50nit)切换至第二亮度等级(100nit),则先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A区域、100nit及第一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四目标像素值。相当于在这种情况下,卷轴屏的显示区域并未发生变化,而是亮度等级发生了变化。
步骤980,基于与第一亮度等级对应的第三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三目标图像,基于与第二亮度等级对应的第四目标像素值生成第四目标图像,将第三目标图像及第四目标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
将与第一亮度等级对应的第三目标像素值进行组合,生成第三目标图像。同理,将与第二亮度等级对应的第四目标像素值进行组合,生成第四目标图像。然后,将第三目标图像及第四目标图像依次显示在显示屏上,即若卷轴屏的亮度等级为第一亮度等级,则此时显示第三目标图像。若卷轴屏的亮度等级更新为第二亮度等级,则此时显示第四目标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校准方法,应用于卷轴屏,且卷轴屏在不同状态下对应不同组合区域。若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为第一组合区域,且显示屏的当前亮度等级从第一亮度等级切换至第二亮度等级,则根据预设像素映射表生成第三目标图像、第四目标图像。并将第三目标图像及第四目标图像依次显示在显示屏上。实现了在卷轴屏的显示区域并未发生变化,而是亮度等级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准确地进行显示校准。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电子设备中的卷轴屏,若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为第一组合区域,且显示屏的当前亮度等级从第一亮度等级切换至第二亮度等级,步骤260,基于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目标图像,包括:
对第三目标像素值及第四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像素值;
针对显示屏的第一组合区域,根据第一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一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第一组合区域、第一亮度等级及第一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三目标像素值。针对显示屏的第一组合区域,根据第一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一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第一组合区域、第二亮度等级及第一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四目标像素值。
然后,可以采用线性插值方式,对第三目标像素值及第四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像素值。例如,可以基于第三目标像素值及第四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一组第二中间像素值;也可以基于第三目标像素值及第四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多组第二中间像素值,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第三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三目标图像,基于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像素值生成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图像,基于第四目标像素值生成第四目标图像;
基于第三目标图像、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图像及第四目标图像生成第二图像,并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二图像。
将与第一亮度等级对应的第三目标像素值进行组合,生成第三目标图像。同理,将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像素值进行组合,生成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图像,将与第二亮度等级对应的第四目标像素值进行组合,生成第四目标图像。然后,基于第三目标图像、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图像及第四目标图像依次生成第二动画,依次显示在显示屏上。具体的,即若卷轴屏的亮度等级为第一亮度等级,则此时显示第三目标图像。在卷轴屏的亮度等级从第一亮度等级更新至第二亮度等级的过程中,显示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图像。若卷轴屏的亮度等级更新至第二亮度等级,则此时显示第四目标图像。
若卷轴屏的亮度等级从第一亮度等级更新至第二亮度等级,直接将第三目标图像及第四目标图像依次显示在显示屏上,则可能会出现显示效果跳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三目标像素值及第四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像素值。进而,基于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像素值生成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图像,第二中间图像的显示效果就相当于融合了第三目标图像、第四目标图像的显示效果。因此,在显示第三目标图像、第四目标图像之间插入了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图像,就可以实现在第三目标图像、第四目标图像的显示效果之间实现渐变处理、或过渡处理。进而,避免了卷轴屏的显示效果出现跳变的问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针对卷轴屏的显显示校准方法,包括:
步骤1002,获取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第一亮度等级及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
步骤1004,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显示屏的显示区域是否发生变化;
步骤1006,若检测到显示屏的当前显示区域从第一组合区域更新至第二组合区域,则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针对显示屏的第一组合区域,根据第一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一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第一组合区域、第一亮度等级、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第一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一目标像素值;
步骤1008,针对显示屏的第二组合区域,根据第二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二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第二组合区域、第一亮度等级、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第二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二目标像素值。
步骤1010,对第一目标像素值及第二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
步骤1012,基于第一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一目标图像,基于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基于第二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二目标图像;
步骤1014,基于第一目标图像、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及第二目标图像生成第一动画,将第一动画显示在显示屏上;
步骤1016,若卷轴屏的显示区域并未发生变化,而显示屏的当前亮度等级从第一亮度等级切换至第二亮度等级,针对显示屏的第二组合区域,根据第二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一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第二组合区域、第一亮度等级、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第一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三目标像素值(实际为第二目标像素值);
步骤1018,针对显示屏的第二组合区域,根据第二组合区域对应的第一初始像素值从预设像素映射表中,获取与第二组合区域、第二亮度等级、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第一初始像素值对应的第四目标像素值;
步骤1018,对第三目标像素值及第四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像素值;
步骤1020,基于第三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三目标图像(实际为第二目标图像),基于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像素值生成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图像,基于第四目标像素值生成第四目标图像;
步骤1022,基于第三目标图像、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图像及第四目标图像生成第二动画,将第二动画显示在显示屏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目标像素值及第二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进而,基于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第一中间图像的显示效果就相当于融合了第一目标图像、第二目标图像的显示效果。因此,在显示第一目标图像、第二目标图像之间插入了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就可以实现在第一目标图像、第二目标图像的显示效果之间实现渐变处理、或过渡处理。进而,避免了卷轴屏的显示效果出现跳变的问题。
若显示屏的当前显示区域为第二组合区域,且显示屏的当前亮度等级从第一亮度等级切换至第二亮度等级,则根据预设像素映射表生成第三目标图像、第四目标图像。并将第三目标图像及第四目标图像依次显示在显示屏上。实现了在卷轴屏的当前显示区域并未发生变化,而是亮度等级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准确地进行显示校准。最终,实现了当卷轴屏处于任意亮度等级或者任意伸缩状态或展开状态(对应不同组合区域)时,待显示图像的显示效果都可以符合预期效果,不会因为亮度改变或者状态的改变,而导致显示效果突变或者显示效果异常。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显示校准装置1100,应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该装置包括:
初始像素值获取模块1102,用于获取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及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
目标像素值获取模块1104,用于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不同显示区域为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组合区域或当前显示区域中的不同区域;
显示模块1106,用于基于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目标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显示校准装置1100,不同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该装置还包括:
初始光学数据获取模块1108,用于针对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采集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显示测试图像时的初始光学数据;
校准参数计算模块1110,用于获取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第一显示区域的初始光学数据,计算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获取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第二显示区域的初始光学数据,计算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
预设像素映射表生成模块1112,用于基于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分别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校准参数计算模块1110,包括:
第一色度坐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获取目标光学效果参数的色度坐标;
第二色度坐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初始光学数据,获取显示区域的色度坐标;
校准参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光学效果参数的色度坐标及第一显示区域的色度坐标,获取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像素映射表生成模块1112,用于基于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多组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一目标预设像素值;基于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多组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二目标预设像素值;根据各预设像素值及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一目标预设像素值、各预设像素值及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二目标预设像素值,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像素映射表生成模块1112,用于在基于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多组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一目标预设像素值之前,包括:根据显示屏的伽马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伽马映射,生成多组伽马映射后的预设像素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不同显示区域为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组合区域,且显示屏的当前显示区域从第一显示区域更新至第二显示区域,则目标像素值获取模块1104,包括:
第一目标像素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目标像素值;
第二目标像素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目标像素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106,包括:
第一中间像素值生成单元,用于对第一目标像素值及第二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
第一中间图像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一目标图像,基于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基于第二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二目标图像;
第一动画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目标图像、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及第二目标图像生成第一图像,并显示第一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显示屏的当前显示区域为第一显示区域,且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从第一亮度等级切换至第二亮度等级,则目标像素值获取模块1104,包括:
第三、第四目标像素值生成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第一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三目标像素值,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第二亮度等级、初始像素值、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一显示区域的第四目标像素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106,包括:
第二中间像素值生成单元,用于对第三目标像素值及第四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像素值;
第二中间图像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第三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三目标图像,基于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像素值生成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图像,基于第四目标像素值生成第四目标图像;
第二动画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第三目标图像、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图像及第四目标图像生成第二图像,并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二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初始光学数据包括色度坐标及亮度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包括显示屏的色域参数、色温参数及伽马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上述显示校准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显示校准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显示校准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显示校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显示校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显示校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可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
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校准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校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电子设备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显示校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显示校准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双数据率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 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链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DRAM(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总线式动态随机存储器)、DRDRAM(Direct 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接口动态随机存储器)。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显示校准方法,应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及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
获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所述初始像素值、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所述不同显示区域为所述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组合区域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中的不同区域;
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所述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采集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显示测试图像时的初始光学数据;
获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初始光学数据,计算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
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在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初始光学数据,计算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分别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及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初始光学数据,计算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获取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的色度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初始光学数据,获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色度坐标;
根据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的色度坐标及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色度坐标,获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分别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多组与所述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一目标预设像素值;
基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多组与所述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二目标预设像素值;
根据各所述预设像素值及与所述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一目标预设像素值、各所述预设像素值及与所述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二目标预设像素值,生成预设像素映射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亮度等级下的校准参数,对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校准,生成多组与所述预设像素值对应的第一目标预设像素值之前,包括:
根据所述显示屏的伽马参数对所述多组预设像素值进行伽马映射,生成多组伽马映射后的预设像素值。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不同显示区域为所述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组合区域,且所述显示屏的当前显示区域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更新至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则所述获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所述初始像素值、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所述初始像素值、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目标像素值;
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所述初始像素值、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目标像素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所述目标图像,包括:
对所述第一目标像素值及所述第二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像素值;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一目标图像,基于至少一组所述第一中间像素值生成至少一组第一中间图像,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二目标图像;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至少一组所述第一中间图像及第二目标图像生成第一图像,并显示所述第一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显示屏的当前显示区域为第一显示区域,且所述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从第一亮度等级切换至第二亮度等级,则所述获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所述初始像素值、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第一亮度等级、所述初始像素值、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三目标像素值,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第二亮度等级、所述初始像素值、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四目标像素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所述目标图像,包括:
对所述第三目标像素值及所述第四目标像素值进行插值处理,生成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像素值;
基于所述第三目标像素值生成第三目标图像,基于至少一组所述第二中间像素值生成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图像,基于所述第四目标像素值生成第四目标图像;
基于所述第三目标图像、至少一组第二中间图像及第四目标图像生成第二图像,并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光学数据包括色度坐标及亮度值。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包括所述显示屏的色域参数、色温参数及伽马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12.一种显示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初始像素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显示屏当前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及待显示图像的初始像素值;
目标像素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光学效果参数,根据各不同显示区域的当前亮度等级、所述初始像素值、所述目标光学效果参数与目标像素值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的目标像素值;所述不同显示区域为所述显示屏处于不同展开状态下的组合区域或所述当前显示区域中的不同区域;
显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目标像素值生成目标图像,并显示所述目标图像。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校准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校准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校准方法的步骤。
CN202210598773.9A 2022-05-30 2022-05-30 显示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9740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8773.9A CN114974052A (zh) 2022-05-30 2022-05-30 显示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8773.9A CN114974052A (zh) 2022-05-30 2022-05-30 显示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4052A true CN114974052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57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98773.9A Pending CN114974052A (zh) 2022-05-30 2022-05-30 显示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405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6539B (zh) 一种图像的色彩补偿方法及设备
US7945092B2 (en) Pixel processor
KR101464742B1 (ko) 휴대단말에서 시인성 향상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KR101136345B1 (ko) 컬러 이미지 데이터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JP4283297B2 (ja) 映像補償方法
CN111429827B (zh) 显示屏色彩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060118827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색보정 장치 및 방법
US991137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determination method
CN103383830B (zh) 观看虚拟显示器输出的方法
US2011014890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age display with uniformity compensation
JP5460805B1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5019283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3207409A (ja) 画像調整装置、画像調整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502963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における画像表示方法
CN109727573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13133335A1 (ja) 色再現方法、色再現システム、色再現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色再現装置
WO2012099165A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製品
CN105100761A (zh) 图像显示方法
CN113590071A (zh) 基于抖动处理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4974052A (zh) 显示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0621853B1 (ko) 개량된 색상 이미지 표시 장치 및 방법을 가지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
CN112492287A (zh) 电子装置和图像的色温校正方法
JP467880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61075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表示判定方法
JP661075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表示判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