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7224A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7224A
CN114967224A CN202210361167.5A CN202210361167A CN114967224A CN 114967224 A CN114967224 A CN 114967224A CN 202210361167 A CN202210361167 A CN 202210361167A CN 114967224 A CN114967224 A CN 114967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late body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611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7224B (zh
Inventor
刘广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611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7224B/zh
Priority to US17/772,633 priority patent/US2024016833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88494 priority patent/WO202319330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7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7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6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two modes of illumination, e.g. day-n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1Illuminating devices for spatial active dimm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1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75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 G02B6/0076Stacked 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cross-sectional are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6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two modes of illumination, e.g. day-night
    • G02F1/133627Projection-direct view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2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eams, i.e. defl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发光组件和第二发光组件;第一发光组件包括常规导光板以及设置于常规导光板周侧的至少一第一光源,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角度,且第一方向为垂直于第一发光组件的方向;第二发光组件包括设置于常规导光板一侧的准直式导光板以及设置于准直式导光板周侧的至少一第二光源,第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角度,且第二预设角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本发明能够在不降低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的前提下,实现动态防窥功能。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器用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的应用场合对显示器视角的需求也不同。例如,当用户处于有保密需求的开放式环境内时,例如输入取款密码,乘坐公共交通观看私人信息或商务谈判时,需要显示器有较窄的视角,达到防窥目的,以保护个人隐私。当用户处在有分享需求的环境内时,例如同他人一起观看显示设备时,则需要有较宽的视角,以达到分享的目的。
目前,常通过在显示器上在增加防窥膜,例如微型百叶窗结构,可以减少屏幕的可视角度,以实现显示器的防窥功能。
但是,防窥膜通常贴附在显示器的盖板上,而防窥膜的光透过率较小,进而导致屏幕的显示亮度降低,若想要维持未加防窥膜之前的显示亮度,则需要提高输入功率,导致功耗提高,且无法实现动态防窥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在不降低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的前提下,实现动态防窥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第一发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常规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常规导光板周侧的至少一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角度,且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背光模组指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
第二发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常规导光板一侧的准直式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准直式导光板周侧的至少一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角度,且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在常规显示模式与防窥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常规显示模式下,至少所述第一光源开启,所述防窥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光源关闭,且所述第二光源开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常规导光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扩散结构,所述准直式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聚光层,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聚光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扩散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扩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聚光层一侧的多个第一凸起,所述聚光层远离所述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一所述第一凸起与一所述第二凸起对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沿所述第一凸起指向对应的所述第二凸起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沿平行于所述准直式导光板方向上截得的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凸起沿平行于所述准直式导光板方向上截得的面积逐渐减小;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的分布密度沿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本体与所述聚光层的材料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扩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聚光层一侧的多个凹部,所述聚光层远离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透镜部,且一所述凹部与一所述凸透镜部对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各所述凹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凸透镜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以内,且所述凹部的中心线与所述凸透镜部的主光轴相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各所述凹部位于对应的所述凸透镜部靠近所述导光板本体一侧的焦点上。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聚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折射率,且所述聚光层贴附于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或所述聚光层与所述导光板本体之间相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周侧,以使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导光板本体内。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凹部的分布密度沿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聚光层靠近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棱镜结构,且各所述棱镜结构的截面积沿靠近所述导光板本体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且所述聚光层靠近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与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所述聚光层的一侧相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周侧包括设置有至少一所述第二光源的入光侧,且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沿远离所述入光侧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聚光层一侧的表面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所述聚光层一侧的表面倾斜于所述显示面板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所述聚光层一侧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平行,且所述第二光扩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聚光层一侧的多个凹槽,各所述凹槽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光源一侧的光扩散面,其中,在沿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方向上,所述光扩散面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逐渐减小,且所述光扩散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2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之间的扩散片;
或者,所述第二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增光膜以及反射片,且所述增光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皆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皆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所述第二光源的数量小于或等于2。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第一发光组件,包括常规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常规导光板周侧的至少一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角度,且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常规导光板的方向;
第二发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常规导光板一侧的准直式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准直式导光板周侧的至少一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角度,且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模式下,至少所述第一光源开启,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第一光源关闭,且所述第二光源开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发光面,所述常规导光板远离所述发光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扩散结构,所述准直式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所述发光面一侧的聚光层,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聚光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扩散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背光模组中设置第一发光组件以及第二发光组件,其中,第二发光组件包括准直式导光板,以对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起到聚拢作用,且第二发光组件的最大出光角度小于第一发光组件的最大出光角度。进而在常规显示模式时,至少开启第一光源,即至少使用第一发光组件,以实现常规显示;而在防窥显示模式时,开启第二光源且关闭第一光源,即仅使用第二发光组件,以减小显示装置的视角范围,进而实现防窥显示,则本发明能够在不降低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的前提下,实现动态防窥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发光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准直式导光板的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防窥视角和亮度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发光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准直式导光板的凹部和凸透镜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防窥视角和亮度曲线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发光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防窥视角和亮度曲线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发光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凹槽的一种加工刀具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防窥视角和亮度曲线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发光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请参照图1,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0以及设置于显示面板20一侧的背光模组10。
进一步地,该背光模组10包括第一发光组件11以及第二发光组件12。
第一发光组件11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20一侧的常规导光板111以及设置于常规导光板111周侧的至少一第一光源112,且第一发光组件11发出的光线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角度,第一方向X为背光模组10指向显示面板20的方向。
第二发光组件12包括设置于常规导光板111一侧的准直式导光板121以及设置于准直式导光板121周侧的至少一第二光源122,且第二发光组件12发出的光线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
其中,显示装置在常规显示模式与防窥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常规显示模式下,至少第一光源112开启,防窥显示模式下,第一光源112关闭,且第二光源122开启。
在实施应用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背光模组10中设置第一发光组件11以及第二发光组件12,其中,第二发光组件12包括准直式导光板121,以对第二光源122发出的光线起到聚拢作用,且第二发光组件12的最大出光角度小于第一发光组件11的最大出光角度。进而在常规显示模式时,至少开启第一光源112,即至少使用第一发光组件11,以实现常规显示;而在防窥显示模式时,开启第二光源122且关闭第一光源112,即仅使用第二发光组件12,以减小显示装置的视角范围,进而实现防窥显示,则本发明能够在不降低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的前提下,实现动态防窥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模组10设有发光面,且显示面板20设置于背光模组10设有发光面的一侧,以为显示面板20提供背光源;此外,常规导光板111以及准直式导光板121沿第一方向X呈叠层设置于显示面板20的一侧;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常规导光板111可与现有的导光板相同,即下表面设置有网点结构,以对第一光源112发出的光线起到扩散作用,而准直式导光板121可以对第二光源122发出的光线起到聚拢作用,以使得第二光源122发出的光线可以偏向于第一方向X进行出光,进而当仅开启第二光源122时,可以实现小视角范围的显示效果,即可以起到防窥显示的效果。
具体地,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以及显示面板20,且背光模组10包括发光面,而显示面板20设置于背光模组10设有发光面的一侧。
其中,显示面板2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1和彩膜基板22、设置于阵列基板21远离彩膜基板22一侧的下偏光片23以及设置于彩膜基板22远离阵列基板21一侧的上偏光片24。
可以理解的是,如上的阵列基板21和彩膜基板22仅分别示出了显示面板20的部分结构、构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彩膜基板22包含了黑色矩阵(BM)、RGB色阻层等,阵列基板21包含了TFT开关、扫描线、数据线、像素电极、公共电极等。显示面板20还包含了各个其他显示部件,例如阵列基板21和彩膜基板22之间有配向膜、液晶层、框胶等,这些细节都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背光模组10设置于显示面板20设有下偏光片23的一侧,即背光模组10设置于下偏光片23远离阵列基板21的一侧。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10包括第一发光组件11、设置于第一发光组件11靠近显示面板20一侧的第二发光组件12、设置于第一发光组件11与第二发光组件12之间的扩散片13、设置于第二发光组件12靠近显示面板20一侧的增光膜14、以及设置于第一发光组件11远离显示面板20一侧的反射片15。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盖板31、第一框体41、第二框体42以及第三框体43,其中,背光模组10设置于第一框体41中,第二框体42设置于第一框体41与显示面板20之间,用于支撑显示面板20,盖板31通过透明胶层32贴附于显示面板20远离背光模组10的一侧,且第三框体43设置于盖板31的周侧,以支撑和加固盖板31。
其中,第一发光组件11包括设置于下偏光片23远离阵列基板21一侧的常规导光板111以及设置于常规导光板111周侧的至少一第一光源112,即在第一发光组件11中第一光源112为侧入式设置,使得第一光源112发出的光线由常规导光板111的周侧射入。此外,常规导光板111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扩散结构(图中并未示出),具体地,第一光扩散结构包括设置于常规导光板111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面上的多个网点,可采用激光雕刻或镭射技术进行制备,以对第一光源112射入常规导光板111内的光线起到扩散作用,使得第一发光组件11具备大视角的出光效果,且第一发光组件11发出的光线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角度。
第二发光组件12设置于第一发光组件11与显示面板20之间,且第二发光组件12包括设置于第一发光组件11与显示面板20之间的准直式导光板121以及设置于准直式导光板121周侧的至少一第二光源122。其中,准直式导光板121可对第二光源122发出的光线起到聚拢作用,以使得第二光源122发出的光线,在经过准直式导光板121之后,可以偏向于第一方向X进行出光,进而实现小视角的显示效果,进而可以实现防窥显示。具体地,第二发光组件12发出的光线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角度,且第二预设角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在常规显示模式与防窥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显示装置处于常规显示模式下时,至少开启第一光源112,即可实现大视角范围的显示效果,当显示装置处于防窥显示模式下时,则开启第二光源122并关闭第一光源112,即可实现小视角范围的显示效果,进而可以实现动态防窥显示,且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不需要在显示装置中贴附防窥膜,进而不会降低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保证了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1、图2以及图3,第二发光组件12通过准直式导光板121对第二光源122发出的光线起到聚拢作用。其中,准直式导光板121包括导光板本体1211以及设置于导光板本体1211靠近显示面板20一侧的聚光层1212,导光板本体1211远离聚光层12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扩散结构,且第二光扩散结构对第二光源122发出的光线起到扩散作用,使得第二光源122发出的光线呈散射状射入聚光层1212,且聚光层1212可对射入的光线起到聚拢作用,以使得第二光源122发出的光线通过准直式导光板121之后,可以偏向于第一方向X进行出光,以实现小视角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发光组件11与第二发光组件12之间的扩散片13,进而可以对第一发光组件11发出的光线进行进一步扩散,以提高常规显示模式下的大视角显示效果;背光模组1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发光组件12靠近显示面板20一侧的增光膜14,以进一步对第二发光组件12发出的光线起到收敛的效果,而反射片15设置于第一发光组件11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以对光线起到反射作用,提高光线利用率和出光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扩散结构包括设置于导光板本体1211远离聚光层1212一侧的多个第一凸起1201,而聚光层1212远离导光板本体12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1202,且一第一凸起1201与一第二凸起1202对应设置。由第二光源122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凸起1201的内壁,经过扩散反射后到达第二凸起1202处,且第二凸起1202相当于凸透镜结构,可对射入的光线聚到聚拢作用,以使其偏向于第一方向X进行出光。
其中,在沿第一凸起1201指向第二凸起1202的方向上,即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凸起1201沿平行于准直式导光板121方向上截得的面积逐渐增大,而第二凸起1202沿平行于准直式导光板121方向上截得的面积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1201在显示面板20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二凸起1202在显示面板20上的正投影相重叠。
可选的,第一凸起1201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而第二凸起1202的截面形状呈圆弧形,即第一凸起1201可呈圆台状凸出于导光板本体1211远离聚光层1212一侧的表面,而第二凸起1202可呈半球状凸出于聚光层1212远离导光板本体1211一侧的表面。
其中,导光板本体1211与聚光层1212的材料相同,且为一体成型设置。
具体请参照图3,为一第一凸起1201与对应的一第二凸起1202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凸起1201远离第二凸起1202一侧的端部的半宽L1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微米,而第二凸起1202的弧形轮廓相对于第一凸起1201远离聚光层1212一侧的中心的弧宽L2大于或等于2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47微米,第一凸起1201的倒梯形的腰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a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35°,且在实施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一凸起1201以及第二凸起1202的尺寸进行选择,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准直式导光板121的厚度为0.1毫米,准直式导光板121的材料可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准直式导光板121的折射率为1.49,夹角a为33°,而相邻第一凸起1201或相邻第二凸起1202之间的距离为0.092毫米,半宽L1为8微米,弧宽L2为38微米。
此时,可经过测试得到第一凸起1201的侧壁上入射光OA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b大于或等于42.5°,且小于或等于90°,而反射光OB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c大于或等于-24°,且小于或等于24°,第二凸起1202的出光面(即第二凸起1202的弧形内壁)与第一凸起1201的入光面(即第一凸起1201的倒梯形内壁)的比值大于5,可有效得到较大的出光面积,提高出光效果和出光均一性。
经过光学仿真模拟可得如图4所示结果,其中,横坐标表示视角,纵坐标表示其他视角下的亮度与正视角度下的亮度的比值;曲线A表示现有防窥背光模组的垂直视角与亮度曲线,曲线B表示现有防窥背光模组的水平视角与亮度曲线,曲线C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垂直视角和亮度曲线,曲线D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水平视角和亮度曲线。由图4可知,现有的防窥背光模组加上防窥膜,导致其水平和垂直方向即使在正视角度下,亮度也不超过1%,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视角在正负20°以内,亮度将急剧增加,可实现小视角的防窥效果,且亮度相较于现有的防窥背光模组具有极大的提升,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保证亮度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良好的防窥效果,且可实现动态防窥效果,在常规显示模式和防窥显示模式下进行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201以及第二凸起1202在沿第一方向X上的截面积皆很小,进而对第一发光组件11射入第二发光组件12内的光线的影响也很小,即并不会影响第一发光组件11工作时的大视角显示效果;此外,也可通过对常规导光板111进行光线角度补偿,例如增大第一光扩散结构中各网点的深度。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12的数量可大于或等于1,随着数量的增多,可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出光亮度,而第二光源122的数量可小于或等于2,若第二光源122的和数量过多,将会增加第二光源122射入准直式导光板121内的光强度,进而降低防窥效果。
优选的,在沿远离第二光源122的方向上,第一凸起1201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例如数量增大等,即在远离第二光源122的区域内,光线的量将会变少,进而通过增加第一凸起1201的分布密度,以提高反射效果,提高背光模组10的出光均一性。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至少开启第一光源112,以实现大视角的常规显示模式,通过开启第二光源122且关闭第一光源112,以实现小视角的防窥显示模式,则本发明能够在不降低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的前提下,实现动态防窥功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5以及图6,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二发光组件12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第二发光组件12包括准直式导光板121以及设置于准直式导光板121周侧的至少一第二光源122,其中,准直式导光板121包括导光板本体1211以及设置导光板本体1211靠近显示面板20一侧的聚光层121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聚光层1212与导光板本体1211为分体式设置,即导光板本体1211的材料与聚光层1212不同,且导光板本体1211可通过胶层与聚光层1212相贴合,或者导光板本体1211与聚光层1212之间相间隔设置,以形成一狭缝,狭缝内可填充有空气,进而在导光板本体1211与聚光层1212之间形成可以进行全反射的截面,以提高光线利用率。可选的,胶层可为低折射率胶水,例如NOA 1315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聚光层1212的折射率大于导光板本体1211的折光率,且第二光源122设置于导光板本体1211的周侧,以使得光线仅射入导光板本体1211内。
具体地,导光板本体1211远离聚光层12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扩散结构,而第二光扩散结构包括设置于导光板本体1211远离聚光层1212一侧的多个凹部1203,而聚光层1212远离导光板本体12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透镜部1204,其中,一凹部1203与一凸透镜部1204对应设置。
优选的,各凹部1203在显示面板20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凸透镜部1204在显示面板20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以内,且凹部1203的中心线与凸透镜部1204的主光轴相重合,进一步地,各凹部1203位于对应的凸透镜部1204靠近导光板本体1211一侧的焦点上,进而由凹部1203扩散反射出的光线可视为由凸透镜部1204的焦点上发出的光线,在经过凸透镜部1204之后,可形成平行于凸透镜部1204的主光轴发出的光线,即得到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光线,以实现小视角的防窥显示。
在沿凹部1203指向凸透镜部1204的方向上,即第一方向X,凹部1203的截面积逐渐增大,而凸透镜部1204的截面积逐渐减小,进一步地,凹部1203的截面形状可为三角形,例如等腰三角形,凸透镜部1204的截面形状可为圆弧形。
可选的,导光板本体12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8毫米,聚光层12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8毫米,凹部1203呈三角形的边长大于或等于20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300微米,而凸透镜部1204呈圆弧形的半径大于或等于50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700微米。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导光板本体1211以及聚光层1212的厚度结果为0.5毫米,凹部1203的边长为150微米,而凸透镜部1204的半径为600微米。且经过光学仿真模拟,得到如图7所示的视角与亮度的曲线图,其中,横坐标表示视角,而纵坐标表示亮度经过归一化处理之后的结果。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在正负20°的视角范围内,亮度将急剧增加,而正负20°以外的大视角范围的亮度将极低;进一步地,在正负10°的视角范围内,亮度基本上可以达到0.2以上,而该曲线的半峰宽亮度可达到0.5,且视角范围为15°,即表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在正视方向上具有高亮度的显示效果,且在大视角范围内,亮度极低,进而可以实现有效的防窥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沿远离第二光源122的方向上,第二凹部1203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例如数量增大等,即在远离第二光源122的区域内,光线的量将会变少,进而通过增加凹部1203的分布密度,以提高反射效果,提高背光模组10的出光均一性。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至少开启第一光源112,以实现大视角的常规显示模式,通过开启第二光源122且关闭第一光源112,以实现小视角的防窥显示模式,则本发明能够在不降低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的前提下,实现动态防窥功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二发光组件12的结构不同。
其中,第二发光组件12包括设置于第一发光组件11与显示面板20之间的准直式导光板121以及设置于准直式导光板121周侧的第二光源122,准直式导光板121包括导光板本体1211以及设置于导光板本体1211靠近显示面板20一侧的聚光层1212,在本实施例中,聚光层1212与导光板本体1211为分体式设置。
具体地,导光板本体1211远离聚光层12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扩散结构,且第二光扩散结构包括设置于导光板本体1211远离聚光层1212一侧的扩散网点,而聚光层1212靠近导光板本体12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棱镜结构1205,且各棱镜结构1205的截面积沿靠近导光板本体121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第二光源122设置于导光板本体1211的周侧,且设定导光板本体1211设有第二光源122的一侧为入光侧,而导光板本体1211的厚度沿远离第二光源12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而导光板本体1211远离聚光层1212的一侧与显示面板20相平行,导光板本体1211靠近聚光层1212的一侧倾斜于显示面板2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聚光层1212靠近导光板本体1211的一侧与导光板本体1211靠近聚光层1212的一侧相平行,即聚光层1212也倾斜于显示面板2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导光板本体1211入光侧的厚度为2毫米,远离入光侧一端的厚度为1毫米,且棱镜结构1205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该三角形的底角为68°,经过光学仿真模拟得到如图9所示的视角与亮度的曲线图。
由图9可知,横坐标表示视角,纵坐标是表示亮度,而曲线E表示水平视角与亮度的曲线,曲线F表示垂直视角与亮度的曲线,其中,在正负40°的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具有较高的亮度,而正负40°以外的大视角范围内,亮度将显著降低,且曲线F的半峰宽为-5°到30°之间,其亮度可以达到13000nits左右,可以实现有效的防窥显示效果。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至少开启第一光源112,以实现大视角的常规显示模式,通过开启第二光源122且关闭第一光源112,以实现小视角的防窥显示模式,则本发明能够在不降低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的前提下,实现动态防窥功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10以及图11,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导光板本体1211以及聚光层1212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本体1211的厚度为均匀的,且导光板本体1211与显示面板20平行,而聚光层1212与导光板本体1211平行。
其中,导光板本体1211远离聚光层12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扩散结构,第二光扩散结构包括设置于导光板本体1211远离聚光层1212一侧的多个凹槽1206,聚光层1212靠近导光板本体12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棱镜结构1205,且棱镜结构1205的截面积沿聚光层1212指向导光板本体121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可选的,各凹槽1206包括靠近第二光源122一侧的光扩散面,其中,在沿远离第二光源122的方向上,光扩散面到显示面板20的距离逐渐减小,且光扩散面与显示面板20之间的夹角d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20°,且凹槽1206的截面形状可为三角形和矩形的组合,如图10所示。
可选的,凹槽1206的深度大于或等于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5微米。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凹槽1206的光扩散面与显示面板20之间的夹角d为16.13°,而凹槽1206的深度为3.4微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凹槽1206可通过机台刀具50加工得到,且刀具50的截面形状可为三角形,其中,刀具50接触凹槽1206一侧的角度g可为102°,另外,角度h可为3°,角度f可为75°,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刀具尺寸以及凹槽1206的加工方法并不限于此。
经过光学仿真模拟得到如图12所示的视角与亮度曲线图,其中,横坐标表示视角,而纵坐标表示亮度,在本实施例中,在正负30°视角范围内,背光模组10的亮度将急剧提高,而正负30°以外的大视角范围内,背光模组10的亮度降低,且低于1000cd/m2,即表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可以试下有效的防窥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3,各凹槽1206包括靠近第二光源122一侧的光扩散面,其中,在沿远离第二光源122的方向上,光扩散面到显示面板20的距离逐渐减小,且光扩散面与显示面板20之间的夹角e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20°,且凹槽1206的截面形状可为三角形。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至少开启第一光源112,以实现大视角的常规显示模式,通过开启第二光源122且关闭第一光源112,以实现小视角的防窥显示模式,则本发明能够在不降低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的前提下,实现动态防窥功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以及图14,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背光模组10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组件12设置于显示面板20的一侧,且第一发光组件11设置于第二发光组件12与显示面板20之间。
此外,背光模组1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发光组件12远离显示面板20一侧的反射片15、以及设置于第一发光组件11与显示面板20之间的增光膜14。即本实施例相对于第一个实施例而言,减少了扩散片的使用,由于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发光组件12设置于第一发光组件11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若在第二发光组件12与第一发光组件11之间设置扩散片,将影响第二发光组件12的出光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不需要第二发光组件12与第一发光组件11之间设置扩散片。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请参照图1或图14,该背光模组10包括第一发光组件11以及第二发光组件12。
第一发光组件11包括常规导光板111以及设置于常规导光板111周侧的至少一第一光源112,且第一发光组件11发出的光线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角度,第一方向X为垂直于常规导光板111的方向。
第二发光组件12包括设置于常规导光板111一侧的准直式导光板121以及设置于准直式导光板121周侧的至少一第二光源122,且第二发光组件12发出的光线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
其中,显示装置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第一模式下,至少第一光源112开启,第二模式下,第一光源112关闭,且第二光源122开启。
该背光模组包括发光面,常规导光板111远离发光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扩散结构,准直式导光板121包括导光板本体1211以及设置于导光板本体1211靠近发光面一侧的聚光层1212,导光板本体1211远离聚光层12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扩散结构,聚光层1212用于对第二光源122发出的光线起到聚拢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第一模式对应显示装置的常规显示模式,而第二模式对应显示装置的防窥显示模式。此外,关于准直式导光板121的其他结构和设置方案皆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背光模组10中设置第一发光组件11以及第二发光组件12,其中,第二发光组件12包括准直式导光板121,以对第二光源122发出的光线起到聚拢作用,且第二发光组件12的最大出光角度小于第一发光组件11的最大出光角度。进而在常规显示模式时,至少开启第一光源112,即至少使用第一发光组件11,以实现常规显示;而在防窥显示模式时,开启第二光源122且关闭第一光源112,即仅使用第二发光组件12,以减小显示装置的视角范围,进而实现防窥显示,则本发明能够在不降低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的前提下,实现动态防窥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第一发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常规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常规导光板周侧的至少一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角度,且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背光模组指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
第二发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常规导光板一侧的准直式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准直式导光板周侧的至少一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角度,且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在常规显示模式与防窥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常规显示模式下,至少所述第一光源开启,所述防窥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光源关闭,且所述第二光源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导光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扩散结构,所述准直式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聚光层,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聚光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扩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扩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聚光层一侧的多个第一凸起,所述聚光层远离所述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一所述第一凸起与一所述第二凸起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第一凸起指向对应的所述第二凸起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沿平行于所述准直式导光板方向上截得的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凸起沿平行于所述准直式导光板方向上截得的面积逐渐减小;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分布密度沿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本体与所述聚光层的材料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扩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聚光层一侧的多个凹部,所述聚光层远离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透镜部,且一所述凹部与一所述凸透镜部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凹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凸透镜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以内,且所述凹部的中心线与所述凸透镜部的主光轴相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凹部位于对应的所述凸透镜部靠近所述导光板本体一侧的焦点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折射率,且所述聚光层贴附于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或所述聚光层与所述导光板本体之间相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周侧,以使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导光板本体内。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分布密度沿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层靠近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棱镜结构,且各所述棱镜结构的截面积沿靠近所述导光板本体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且所述聚光层靠近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与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所述聚光层的一侧相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周侧包括设置有至少一所述第二光源的入光侧,且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沿远离所述入光侧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聚光层一侧的表面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所述聚光层一侧的表面倾斜于所述显示面板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所述聚光层一侧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平行,且所述第二光扩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聚光层一侧的多个凹槽,各所述凹槽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光源一侧的光扩散面,其中,在沿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方向上,所述光扩散面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逐渐减小,且所述光扩散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20°。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之间的扩散片;
或者,所述第二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增光膜以及反射片,且所述增光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皆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皆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所述第二光源的数量小于或等于2。
1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第一发光组件,包括常规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常规导光板周侧的至少一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角度,且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常规导光板的方向;
第二发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常规导光板一侧的准直式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准直式导光板周侧的至少一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角度,且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模式下,至少所述第一光源开启,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第一光源关闭,且所述第二光源开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发光面,所述常规导光板远离所述发光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扩散结构,所述准直式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所述发光面一侧的聚光层,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聚光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扩散结构。
CN202210361167.5A 2022-04-07 2022-04-07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9672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1167.5A CN114967224B (zh) 2022-04-07 2022-04-07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7/772,633 US20240168336A1 (en) 2022-04-07 2022-04-22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22/088494 WO2023193309A1 (zh) 2022-04-07 2022-04-2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1167.5A CN114967224B (zh) 2022-04-07 2022-04-07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224A true CN114967224A (zh) 2022-08-30
CN114967224B CN114967224B (zh) 2024-01-30

Family

ID=82977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61167.5A Active CN114967224B (zh) 2022-04-07 2022-04-07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68336A1 (zh)
CN (1) CN114967224B (zh)
WO (1) WO2023193309A1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06074A (ja) * 2004-09-30 2006-04-20 Seiko Epson Corp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080112187A1 (en) * 2006-11-15 2008-05-15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090316433A1 (en) * 2008-06-19 2009-12-24 Sung-Kyu Shim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CN101999093A (zh) * 2008-04-16 2011-03-30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20235891A1 (en) * 2009-12-02 2012-09-20 Rena Nishitani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40240627A1 (en) * 2013-02-25 2014-08-28 Benq Materials Corporation Anti-peeping privacy device
CN104880760A (zh) * 2015-06-01 2015-09-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防窥显示装置
CN107229145A (zh) * 2017-07-27 2017-10-03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显示系统
CN107664871A (zh) * 2016-07-27 2018-0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845457A (zh) * 2018-07-11 2018-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显示设备
CN109870836A (zh) * 2019-03-28 2019-06-1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TWI699596B (zh) * 2019-05-29 2020-07-2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111781769A (zh) * 2019-04-03 2020-10-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1812768A (zh) * 2019-04-12 2020-10-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3281925A (zh) * 2021-05-17 2021-08-2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线控制膜和显示面板
US20210325731A1 (en) * 2020-04-20 2021-10-21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1065B2 (ja) * 2005-09-30 2011-09-14 ゲットナー・ファンデーション・エルエルシー 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TWI592722B (zh) * 2016-03-16 2017-07-2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CN106597599A (zh) * 2017-01-17 2017-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38314B (zh) * 2021-05-06 2022-11-01 苏州晶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准直背光模组的楔形导光板及其准直背光模组
CN215181318U (zh) * 2021-07-28 2021-12-14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结构和准直型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06074A (ja) * 2004-09-30 2006-04-20 Seiko Epson Corp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080112187A1 (en) * 2006-11-15 2008-05-15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1999093A (zh) * 2008-04-16 2011-03-30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20090316433A1 (en) * 2008-06-19 2009-12-24 Sung-Kyu Shim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US20120235891A1 (en) * 2009-12-02 2012-09-20 Rena Nishitani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40240627A1 (en) * 2013-02-25 2014-08-28 Benq Materials Corporation Anti-peeping privacy device
CN104880760A (zh) * 2015-06-01 2015-09-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防窥显示装置
CN107664871A (zh) * 2016-07-27 2018-0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229145A (zh) * 2017-07-27 2017-10-03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显示系统
CN108845457A (zh) * 2018-07-11 2018-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显示设备
CN109870836A (zh) * 2019-03-28 2019-06-1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81769A (zh) * 2019-04-03 2020-10-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1812768A (zh) * 2019-04-12 2020-10-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699596B (zh) * 2019-05-29 2020-07-2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20210325731A1 (en) * 2020-04-20 2021-10-21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281925A (zh) * 2021-05-17 2021-08-2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线控制膜和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3309A1 (zh) 2023-10-12
US20240168336A1 (en) 2024-05-23
CN114967224B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2722B (zh)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JP3632208B2 (ja) 照明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113179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7303323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0898100B1 (ko) 프리즘 시트
WO2009084176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514789B (zh) 背光单元
KR20030010533A (ko) 면광원장치
US11307342B2 (en) Optical collimation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80077363A (ko) 향상된 휘도 및 콘트라스트를 갖는 반사형 디스플레이
KR20060100038A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
JPWO2008155878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0914195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2000689A1 (zh) 视角扩散膜片及显示面板
KR101441382B1 (ko) 프리즘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유닛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5003298B2 (ja) 光学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7003908A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に適用される光学フィルム
JP2004241323A (ja) 面状光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14924344B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KR20010046581A (ko) 표시 장치용 백라이트 장치
CN114967224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40045257A1 (en) Viewing angle diffusion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00055799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시스템
KR2008004343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220004224A1 (en) Viewing angle diffusion plate and display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