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3650A - 制冷干燥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干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3650A
CN114963650A CN202210926114.3A CN202210926114A CN114963650A CN 114963650 A CN114963650 A CN 114963650A CN 202210926114 A CN202210926114 A CN 202210926114A CN 114963650 A CN114963650 A CN 114963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baffle
air
accommodating cavity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61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3650B (zh
Inventor
段崇超
劳良铖
李春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261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36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3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3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3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3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7Evaporator fan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6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mount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冰箱领域,具体涉及制冷干燥设备,包括箱体和制冷干燥装置,箱体用于存储待存储物,箱体包括相邻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制冷干燥装置包括与第一箱体连通的第一风道和与第二箱体连通的第二风道、制冷组件、挡板组件以及第一驱动组件,制冷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热端和冷端,热端位于第一风道,冷端位于第二风道;挡板组件包括位于第一风道的第一挡板和位于第二风道的第二挡板;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使得第一挡板阻断第一风道、第二挡板导通第二风道,或使得第一挡板导通第一风道、第二挡板阻断第二风道。本申请的制冷干燥设备中的制冷组件较少,降低制冷干燥设备的成本,降低制冷干燥设备的组装复杂度。

Description

制冷干燥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冰箱领域,具体涉及制冷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冷设备制冷功能主要利用封闭箱体内循环空气不断流经制冷模块的冷端实现空气的降温制冷,空气热量被制冷模块吸收并排放到外界;制冷设备的除湿功能主要利用空气流经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冷端,较高水汽含量的空气遇冷达到低温下的凝露点,水汽凝结在制冷片上,实现除湿干燥功能;目前,制冷设备要同时实现除湿或制冷功能时,需布置两个制冷模块,使得制冷设备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干燥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同时实现除湿或制冷功能需布置两个制冷模块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制冷干燥设备包括箱体和制冷干燥装置,箱体用于存储待存储物,箱体包括相邻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制冷干燥装置包括与第一箱体连通的第一风道和与第二箱体连通的第二风道、制冷组件、挡板组件以及第一驱动组件,制冷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热端和冷端,热端位于第一风道,冷端位于第二风道;挡板组件包括位于第一风道的第一挡板和位于第二风道的第二挡板;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使得第一挡板阻断第一风道、第二挡板导通第二风道,或使得第一挡板导通第一风道、第二挡板阻断第二风道。
优选地,制冷干燥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将壳体的容置腔分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支撑板用于支撑制冷组件,热端朝向第一容置腔,冷端朝向第二容置腔;第一风道具有第一进风口,且与第一容置腔连通;第二风道具有第二进风口,且与第二容置腔连通。
优选地,制冷干燥装置包括第一隔板部和第二隔板部,第一隔板部将第一容置腔分为第一子容置腔和第二子容置腔,第一隔板部设置有连通第一子容置腔与第二子容置腔的第一开口,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一子容置腔,第一挡板设置于第一子容置腔,热端位于第二子容置腔;第二隔板部,第二隔板部将第二容置腔分为第三子容置腔和第四子容置腔,第二隔板部设置有连通第三子容置腔与第四子容置腔的第二开口,第二进风口连通第三子容置腔,第二挡板设置于第三子容置腔,冷端位于第四子容置腔;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挡板切断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开口之间的通路、第二挡板导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通路,或者,第一挡板导通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开口之间的通路、第二挡板切断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通路。
优选地,制冷干燥装置包括第三风道,第三风道具有第三进风口,第三进风口连通箱体外部与第一子容置腔;第一挡板切断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开口之间的通路时,第三进风口与第二子容置腔通过第一开口连通;第一挡板导通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开口之间的通路时,切断第三进风口与第二子容置腔之间的通路。
优选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子挡板和第二子挡板,第二挡板包括第三子挡板和第四子挡板;第一子挡板和第三子挡板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且转动设置于第一子容置腔内;第二子挡板和第四子挡板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转动设置于第三子容置腔内;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子挡板和第三子挡板朝向第一进风口转动时,第一子挡板抵接第二子挡板,以切断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开口之间的通路,第三子挡板抵接第四子挡板,以导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通路;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子挡板和第三子挡板朝向第二进风口所在方向转动时,第一子挡板抵接第二子挡板,以导通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开口的通路,第三子挡板抵接第四子挡板,以阻挡切断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通路。
优选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连杆和弹性件,连杆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子挡板或第三子挡板连接,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杆转动带动第一子挡板和第三子挡板转动;弹性件与第二子挡板和/或第四子挡板抵接对第二子挡板和/或第四子挡板施加弹性作用力。
优选地,制冷干燥装置包括第一循环风扇、第二循环风扇、散热器、散冷器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循环风扇和第二循环风扇设置于支撑板的相背两侧,第一循环风扇位于第一子容置腔,第二循环风扇位于第三子容置腔;散热器和散冷器,散热器位于第二子容置腔,散冷器位于第四子容置腔,散热器与热端热连接,散冷器与冷端热连接;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循环风扇和/或第二循环风扇转动。
优选地,第一风道还具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一箱体连通,第一出风口包括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第一子出风口与第二子容置腔连通,第二子出风口与第四子容置腔连通。
优选地,第二风道还具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第二箱体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四子容置腔连通。
优选地,第二子容置腔与第三子容置腔连通。
优选地,第三风道还具有第三出风口,第三出风口连通第二子容置腔和箱体外部。
优选地,制冷干燥装置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设置于第四子容置腔的低端,且连通第四子容置腔和箱体外部。
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制冷干燥设备,其中制冷干燥装置通过设置包含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挡板组件,使得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挡板组件时,第一挡板阻断第一风道时,第二挡板导通第二风道,使得第二箱体与第二风道形成循环,实现第二箱体的制冷功能;或者当第一挡板导通第一风道时,第二风道挡板阻断第一风道,使得第一箱体与第一风道形成循环,实现第一箱体的干燥除湿功能。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干燥装置的结构设置使得仅需要一个制冷组件即可以实现箱体的制冷或干燥功能,使得制冷干燥设备中的制冷组件较少,降低制冷干燥设备的成本,降低制冷干燥设备的组装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制冷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干燥状体一实施例的一透视图;
图7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干燥状体一实施例的另一透视图;
图8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制冷状态一实施例的一透视图;
图9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制冷状态一实施例的另一透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在干燥功能下一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
图12b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的第一子挡板朝向第二侧板方向运动的一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
图12c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的第二子挡板和第四子挡板复位后一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
图12d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的第二子挡板朝向第一侧板方向转动的一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
图12e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的第一子挡板抵接第二子挡板的一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
图12f为本申请制冷干燥装置的第一子挡板和第二子挡板脱离的一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出一种制冷干燥设备。
请参照图1至图3,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制冷干燥设备包括箱体100和制冷干燥装置200。箱体100用于存储待存储物。箱体100包括相邻的第一箱体110和第二箱体120。制冷干燥装置200包括与第一箱体110连通的第一风道(图未标)和与第二箱体120连通的第二风道(图未标)、制冷组件300、挡板组件400(见图4)以及第一驱动组件500。制冷组件300包括相对设置的热端310和冷端320。热端310朝向第一风道,冷端320朝向第二风道。挡板组件400包括位于第一风道的第一挡板410和位于第二风道的第二挡板420。第一驱动组件500用于驱动第一挡板410和第二挡板420,使得第一挡板410阻断第一风道、第二挡板420导通第二风道,或使得第一挡板410导通第一风道、第二挡板420阻断第二风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制冷干燥设备,其中制冷干燥装置200通过设置包含第一挡板410和第二挡板420的挡板组件400,使得当第一驱动组件500驱动挡板组件400时,第一挡板410阻断第一风道时,第二挡板420导通第二风道,使得第二箱体120与第二风道形成循环,实现第二箱体120的制冷功能。或者,当第一挡板410导通第一风道时,第二风道挡板阻断第二风道,使得第一箱体110与第一风道形成循环,实现第一箱体110的干燥除湿功能。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干燥装置200使得仅需要一个制冷组件300即可以实现箱体100的制冷或干燥功能,使得制冷干燥设备中的制冷组件300较少,降低制冷干燥设备的成本,降低制冷干燥设备的组装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箱体100还包括主体130和门体140。具体地,门体140与主体130贴后箱体100形成密闭空间。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10和第二箱体120均可以根据需要分区,可以分成一个以上的区。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分区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冷干燥装置200设置于箱体100内部。本申请的制冷组件300为半导体制冷片。在其他实施例中,制冷组件300也可以是压缩机冷媒制冷组件。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图5,制冷干燥装置200包括壳体700。壳体700包括支撑板710。支撑板710将壳体700的容置腔720分为第一容置腔721和第二容置腔722。支撑板710用于支撑制冷组件300。热端310朝向第一容置腔721,冷端320朝向第二容置腔722。第一风道具有第一进风口611,且与第一容置腔721连通。第二风道具有第二进风口621,且与第二容置腔722连通。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冷组件300可以镶嵌于支撑板710内,也可以贴附于支撑板710上,使得支撑板710支撑制冷组件300。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容置腔720分为第一容置腔721和第二容置腔722,便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形成和空气流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容置腔721和第二容置腔722绝对分离。具体地,如图3和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容置腔721和第二容置腔722部分区域处于连通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611用于连通第一箱体110和第一容置腔721,使得第一箱体110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611进入至第一容置腔721。第二进风口621用于连通第二箱体120和第二容置腔722,使得第二箱体120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二进风口621进入至第二容置腔722。
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续如图3-图5所示,壳体7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751和第二侧板75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753和第四侧板754,以及顶板755和底板(图未标)。第三侧板753和第四侧板754分别与第一侧板751和第二侧板752相连接。底板设置于容置腔720的底部。顶板755位于容置腔720的顶部。
在本申请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制冷干燥装置200包括第一隔板部730和第二隔板部740。第一隔板部730将第一容置腔721分为第一子容置腔7211和第二子容置腔7212。第一隔板部730设置有连通第一子容置腔7211与第二子容置腔7212的第一开口731。第一进风口611连通第一子容置腔7211,第一挡板410设置于第一子容置腔7211,热端310位于第二子容置腔7212。第二隔板部740将第二容置腔722分为第三子容置腔7221和第四子容置腔7222。第二隔板部740设置有连通第三子容置腔7221与第四子容置腔7222的第二开口741。第二进风口621连通第三子容置腔7221。第二挡板420设置于第三子容置腔7221。冷端320位于第四子容置腔7222。第一驱动组件500用于驱动第一挡板410切断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开口731之间的通路、第二挡板420导通第二进风口621和第二开口741之间的通路。或者,第一挡板410导通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开口731之间的通路、第二挡板420切断第二进风口621和第二开口741之间的通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开口731的第一隔板部730以及具有第二开口741的第二隔板部740,将第一容置腔721和第二容置腔722分别分成两个腔体,使得第一进风口611和热端310、第二进风口621和冷端320均位于不同的腔体内。通过切断或导通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隔板部730的第一开口731的通路,可以切断或导通第一风道。通过切断或导通第二进风口621和第二隔板部740的第二开口741的通路,可以切断或导通第二风道。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611设置于第一侧板751上,第二进风口621设置于第二侧板752上,使得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二进风口621位于相对的侧板上,以便于第一驱动组件500驱动第一挡板410切断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开口731之间的通路时,第二挡板420能够导通第二进风口621和第二开口741之间的通路。第一驱动组件500驱动第一挡板410导通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开口731之间的通路时,第二挡板420能够切断第二进风口621和第二开口741之间的通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第一隔板部730位于第三侧板753上,即第一隔板部730和第三侧板753共面。壳体700还包括第一弯折板757。第一弯折板757设置于第三侧板753背离支撑板710一侧,第一弯折板757与顶板755、第一侧板751、第二侧板752及第三侧板753围设成第一子容置腔7211,第一隔板部730与第三侧板753至少部分区域共平面。制冷干燥装置200还包括第二弯折板758。第二弯折板758设置于第四侧板754和支撑板710之间,第二弯折板758与顶板755、第一侧板751、第二侧板752及第四侧板754围设成第三子容置腔7221,第二隔板部740与第二弯折板758部分区域共平面。以上仅为举例,并不限定第一隔板部730和第二隔板部740的具体设置方式。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9所示,制冷干燥装置200包括第三风道(图未标)。热端310位于第三风道。第三风道具有第三进风口631,第三进风口631连通箱体100外部与第一子容置腔7211。第一挡板410切断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开口731之间的通路时,第三进风口631与第二子容置腔7212通过第一开口731连通。第一挡板410导通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开口731之间的通路时,切断第三进风口631与第二子容置腔7212之间的通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经过热端310的第三风道,且第三风道与箱体100外部连通,使得箱体100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三风道流通、经过热端310,带走热端310的热量。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驱动组件500驱动第一挡板410可以同时实现控制第一风道的切断、第三风道的导通,或第一风道的导通、第三风道的切断。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进风口631设置于顶板755上,且第一子容置腔7211连通,使得第三进风口631和第一进风口611位于壳体700的不同面上,便于第一挡板410能够实现同时控制第一风道和第三风道。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进风口631设置于顶板755上,便于制冷干燥装置200通过箱体100顶部与箱体100外部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中虚线弯箭头的指向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气流经过第一风道的气流流向;图8中虚线弯箭头的指向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气流经过第二风道的气流流向;图9中虚线弯箭头的指向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气流经过第三风道的气流流向。
在本申请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3-图5所示,第一挡板410包括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二子挡板412。第二挡板420包括第三子挡板421和第四子挡板422。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三子挡板421通过第一连接杆550连接,且转动设置于第一子容置腔7211内。第二子挡板412和第四子挡板422通过第二连接杆540连接,转动设置于第三子容置腔7221内。如图9所示,第一驱动组件500驱动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三子挡板421朝向第一进风口611转动时,第一子挡板411抵接第二子挡板412,以切断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开口731之间的通路。如图8所示,第三子挡板421抵接第四子挡板422,以导通第二进风口621和第二开口741之间的通路。如图4和6所示,第一驱动组件500驱动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三子挡板421朝向第二进风口621所在方向转动时,第一子挡板411抵接第二子挡板412,以导通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开口731的通路。如图7所示,第三子挡板421抵接第四子挡板422,以阻挡切断第二进风口621与第二开口741之间的通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杆550连接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三子挡板421,第二连接杆540连接第三子挡板421和第四子挡板422,使得一个驱动组件可以同时驱动第一挡板410和第二挡板420。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7所示,通过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二子挡板412的转动使得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二子挡板412在不同位置抵接,以控制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开口731的通路的导通或切断,同时还能够控制第三进风口631与第一开口731的通路的切断或导通。通过第三子挡板421和第四子挡板422的转动使得第三子挡板421和第四子挡板422在不同位置抵接,以控制第二进风口621和第二开口741的通路到导通或切断。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驱动组件50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510、连杆520和弹性件530。连杆520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驱动机构510的驱动端,连杆520的另一端与第一子挡板411连接。第一驱动机构510驱动连杆520转动带动第一子挡板411的转动,第一子挡板411通过第一连接杆550带动第三子挡板421转动。弹性件530与第二子挡板412和第四子挡板422抵接对第二子挡板412和第四子挡板422施加弹性作用力。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件530为两个,分别与第二子挡板412和第四子挡板422抵接对第二子挡板412和第四子挡板422施加弹性作用力。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530也可以仅为一个,弹性件530与第二子挡板412或第四子挡板422抵接,以给予第二子挡板412或第四子挡板422弹性作用力,并通过第二连接杆540带动另一者的转动。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件530为扭簧。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弹性件530的具体类型。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子挡板411也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杆550带动第四子挡板422转动。或通过第一连接杆550带动第三子挡板421转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连接杆550的类型,也可以是多个连接杆所构成的连接杆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510为旋转电机。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驱动机构510的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10所示,第一驱动机构510设置于第三侧板753上,且位于第一容置腔721的外部。第一弯折板757上设置于第三开口(图未标)以便于连杆520通过第三开口到达第一子容置腔7211,并与第一子挡板411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杆520的另一端也可以与第三子挡板421连接,使得第一驱动机构510驱动第三子挡板421转动,并通过第一连接杆550带动第一子挡板411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制冷干燥装置200包括第一循环风扇810、第二循环风扇820、散热器840、散冷器850和第二驱动机构(图未示)。第一循环风扇810和第二循环风扇820设置于支撑板710的相背两侧。第一循环风扇810位于第二子容置腔7212,第二循环风扇820位于第四子容置腔7222。散热器840位于第二子容置腔7212。散冷器850位于第四子容置腔7222。散热器840与热端310热连接,散冷器850与冷端320热连接。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循环风扇810和第二循环风扇820转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循环风扇810和第二循环风扇820促进空气循环流通。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循环风扇810和第二循环风扇820共用一个转轴860,使得第二驱动机构可以同时驱动第一循环风扇810和第二循环风扇820运转或停止运转,可以减少驱动机构的设置,节省制冷干燥装置200占用空间,同时可以达到节能提效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两个第二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第一循环风扇810和第二循环风扇820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循环风扇810与第一开口731对位,便于通过第一开口731使得第一子容置腔7211和第二子容置腔7212的气流流通。第二循环风扇820与第二开口741对位,便于通过第二开口741使得第三子容置腔7221与第四子容置腔7222的气流流通。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循环风扇810和第二循环风扇820靠近顶板755设置,散热器840和散冷器850靠近底板。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6和图7所示,第一风道还具有第一出风口612。第一出风口612与第一箱体110连通。第一出风口612包括第一子出风口6121和第二子出风口6122。第一子出风口6121与第二子容置腔7212连通。第二子出风口6122与第四子容置腔7222连通。第一风道的第一出风口612和第一进风口611均与第一箱体110连通,使得第一箱体110与第一风道形成内循环。如图1所示,虚线弯箭头的指向为第一箱体110和第二箱体120内的气流流向。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续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子出风口6121与第二子容置腔7212连通,且位于第二子容置腔7212的低端。第一子出风口6121作为除湿干燥热端310出风口。第二子出风口6122作为除湿干燥冷端320出风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第二子容置腔7212与第三子容置腔7221连通。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板710与第二侧板752相交,支撑板710与第一侧板751之间具有间隙。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板710、第四侧板754以及第一侧板751在靠近底板一端形成第一通道640。第一通道640连通第二子容置腔7212的底端和第三子容置腔7221。
具体,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子风道(图未标)和第二子风道(图未标)。第一子风道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输入端与第一进风口611连通,经第一子容置腔7211,通过第一开口731与第二子容置腔7212连通,经第一循环风扇810、散热器840至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子出风口6121连通。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子风道的一端连通。第二子风道的一端依次经第一通道640、第三子容置腔7221,并经过第二开口741与第四子容置腔7222连通,经第二循环风扇820和散冷器850,第二子风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子出风口6122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风道还具有第二出风口622。第二出风口622与第二箱体120连通,第二出风口622与第四子容置腔7222连通。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622设置于第四子容置腔7222的低端。第二进风口621和第二出风口622均与第二箱体120连通,使得第二风道与第二箱体120形成内循环。
具体地,如图3和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风道一端与第二进风口621连通,经第三子容置腔7221,并通过第二开口741到达第四子容置腔7222,经第二循环风扇820和散冷器850,另一端与第二出风口622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图9-图11所示,第三风道还具有第三出风口632。第三出风口632连通第二子容置腔7212和箱体100外部。第三风道一端与第三进风口631连通,经第一子容置腔7211,并通过第一开口731到达第二子容置腔7212,经过第一循环风扇810和散热器840,另一端与第三出风口632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冷干燥装置200还包括排水管900。排水管900设置于第四子容置腔7222的低端,且连通第四子容置腔7222和箱体100外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排水管900用于将气流经过散冷器85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散冷器850凝结形成液态水,通过排水管900排出于箱体100外部。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水管900设置于壳体700的底部,且与第四容置腔720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水管900也可以设置壳体700的第四侧板754上等,只要设置于壳体700低端,便于液态水流出于箱体100外部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干燥设备的制冷功能的工作原理及动作说明具体如下:
S11、如图1所示。关闭门体140,门体140与主体130贴合,使得第一箱体110和第二箱体120形成密闭空间。
S12、如图8和图9所示,为制冷功能下第一挡板410和第二挡板420所处状态的制冷干燥装置200结构示意图。第一驱动机构510驱动连杆520,并带动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三子挡板421运动至如图8和图9所示位置,使得第一子挡板411抵接第二子挡板412,第三子挡板421抵接第四子挡板422,以导切断第一风道,导通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具体地,为了便于说明挡板的运动过程,本申请实施例具体阐述制冷干燥设备由干燥功能切换至制冷过程的动作过程。结合图3-图5、图8和图9,具体如图12a所示,图12a为干燥功能下第一挡板410的状态示意图,第一驱动机构510驱动连杆520转动,使得第一子挡板411朝向第二侧板752方向运动,运动至如图12b所示位置。第一连杆520带动第三子挡板421朝向第二侧板752方向运动,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二子挡板412分离,同时第三子挡板421和第四子挡板422分离,在弹性件530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子挡板412和第四子挡板422复位。具体复位至如图12c所示的位置。如图12d所示,第一驱动机构510驱动连杆520带动第一子挡板411朝向第一进风口611所在的第一侧板751方向或底板转动,第一子挡板411通过第一连杆520带动第三子挡板421转动,第一子挡板411抵接第二子挡板412,第三子挡板421抵接第四子挡板422,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三子挡板421继续运动,并带动第二子挡板412朝向第一进风口611所在的第一侧板751方向转动,第四子挡板422朝向第一侧板751方向转动,运动至如图12e、图8和图9所示的挡板组件400所在位置,并结合图3,可以使得第二子挡板412与第一弯折板757的底板、第一隔板及第一侧板751形成第一阻断腔760体。其中第一开口731、第三开口和第三进风口631均位于第一阻断腔760体的外部。第一挡板410可以切断第一进风口611与第一开口731的通路,使得第一箱体110的空气进入第一阻断腔760体后无法通过第一开口731进入第二子容置腔7212。即第一箱体110的空气无法经过散热器840和散冷器850,第一箱体110的空气与制冷干燥装置200不构成循环回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子挡板411抵接第二子挡板412,以防止气流从第一阻断腔760体露出至第一子容置腔7211的其他区域。
如图3、图8和图9所示,第三子挡板421朝向第一侧板751方向转动,使得第三子挡板421抵接第四子挡板422,第二进风口621与第二开口741位于同一腔体内。第二进风口621与第二开口741的通路导通,即第二挡板420可以导通第二进风口621与第二开口741的通路,即第二风道导通。第二循环风扇820的运转,可以促使第二箱体120内的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621到达第三子容置腔7221,并通过第二开口741到达第四子容置腔7222,经第二循环风扇820、散冷器850,并通过第二出风口622流通至第一箱体110,使得第一箱体110的空气通过制冷干燥装置200的第一风道形成循环。
S13、制冷组件300通电运行,冷端320与散冷器850形成一定的温差,不断把冷端320热量转移到热端310。
S14、第二循环风扇820运行,将第二箱体120内的空气通过第二风道经过散冷器850,与散冷器850形成热交换,形成冷风。第二循环风扇820促使冷风从第二出风口622流出至第二箱体120中,形成一个封闭制冷循环回路。周而复始,实现第二箱体120的制冷功能。需要说明的是,由第二箱体120中的空气经过第二进风口621、第三子容置腔7221、第二开口741、第二循环风扇820、散冷器850时,在第四子容置腔7222内并不会通过第二子出风口6122流出至第一箱体110内,主要原因在于第二箱体120与第二进风口621和第二出风口622的压强保持平衡,同时第一箱体110内本身保持压强平衡,经过制冷的空气(冷风)无法通过第二子出风口6122流出。
S15、如图3和图9所示,第一挡板410切断第一进风口611与第一开口731的通路时,第一挡板410导通第三进风口631与第一开口731的通路,以导通第三风道。第一循环风扇810运行,通过第三进风口631将外部常温空气吸入。常温空气流经第一开口731、第一循环风扇810、散热器840,通过热传导带走制冷组件300产生的热量,经过第三出风口632排出到箱体100外部的环境中。使得制冷组件300的热端310维持一定的温度,保证制冷组件300冷端320的制冷效果。
以上S11-S15可以实现第一箱体110的制冷功能,需要说明的是S13-S15并无先后顺序之分。
当需要实现第二箱体120的干燥功能时,以下阐述本申请实施例制冷干燥设备运行干燥功能时的工作原理及动作,具体如下:
S21、如图1所示,关闭门体140,门体140与主体130贴合,使得第一箱体110和第二箱体120形成密闭空间。
S22、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第一驱动机构510驱动连杆520,使得第一挡板410和第二挡板420转动至如图5和图6所示的位置。即第一子挡板411抵接第二子挡板412,使得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开口731的通路导通。即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开口731位于同一腔体内。同时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二子挡板412切断第三进风口631和第一开口731的通路。
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三子挡板421和第四子挡板422抵接,切断第二进风口621和第二开口741的通路。即第三子挡板421和第四子挡板422与第二侧板752、顶板755形成第二阻断腔770。第二进风口621位于第二阻断腔770内,第二开口741位于第二组断腔外。
为了便于说明挡板组件400的运动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中阐述的为制冷干燥设备由制冷功能切换至干燥功能的过程,如图8、图9和图12e所示其为制冷能时第一挡板410的状态示意图,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二子挡板412抵接切断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开口731。第一驱动机构510驱动连杆520运动,继续朝向第一侧板751方向转动,使得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二子挡板412脱离,即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二子挡板412的状态如图12f所示。第二子挡板412在弹性件530的弹性作用下,促使第二子挡板412和第四子挡板422朝向顶板755方向转动。第一驱动机构510驱动连杆520继续运动,并带动第一子挡板411朝向第二侧板752方向转动,通过第一连接杆550带动第三子挡板421朝向第二开口741方向转动。如图12a所示,第一子挡板411抵接第二子挡板412。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三子挡板421抵接第四子挡板422,使得第三子挡板421、第四子挡板422、顶板755和第二侧板752形成第二阻断腔770体,第二进风口621与第二阻断腔770体连通,第二开口741位于第二阻断腔770体外部。使得第三子挡板421和第四子挡板422构成的第二挡板420阻断第二进风口621与第二开口741的通路;使得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二子挡板412构成的第一挡板410导通第一进风口611与第一开口731的通路。同时第一子挡板411和第二子挡板412构成的第一挡板410阻断第三进风口631与第一开口731的通路,即第一风道导通,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均被切断。第三子挡板421和第四子挡板422抵接可以防止第二进风口621漏风至制冷干燥装置200。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10的空气通过第一风道与制冷干燥装置200形成循环回路。
S23、制冷组件300通电运行,冷端320与热端310散热片形成一定温差,不断把冷端320热量转移到热端310。
S24、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第一循环风扇810的运行,通过第一进风口611将第一箱体110内的空气吸入至第一子容置腔7211,并通过第一开口731到达第二子容置腔7212,经第一循环风扇810、散热器840,通过热传导带走热量,流出散热器840后,一部分空气直接经由第一出风口612排回至第一箱体110。另一部分空气经由第一通道640流向第三子容置腔7221,经过第二进风口621到达第四子容置腔7222,经过第二循环风扇820、散冷器850,通过热传导作用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下,水蒸气冷凝在散冷器850上,汇集后通过排水管900到箱体100外部。空气流过散冷片后经由第二子出风口6122,重新回到第一箱体110,形成一个封闭干燥循环回路,实现第一箱体110的干燥功能。当第一箱体110具有保温层时,也可以实现第一箱体110的制热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挡板组件400的切换以导通或切断不同的风道,流经制冷组件300后,分别实现第一箱体110的干燥功能和第二箱体120的制冷功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制冷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制冷干燥装置,所述箱体用于存储待存储物,所述箱体包括相邻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
所述制冷干燥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的第一风道和与所述第二箱体连通的第二风道;
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热端和冷端,所述热端位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冷端位于所述第二风道;
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一挡板和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二挡板;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使得所述第一挡板阻断所述第一风道、第二挡板导通所述第二风道,或使得所述第一挡板导通所述第一风道、第二挡板阻断所述第二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干燥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将所述壳体的容置腔分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制冷组件,所述热端朝向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冷端朝向所述第二容置腔;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具有第一进风口,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二进风口,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干燥装置包括:
第一隔板部,所述第一隔板部将所述第一容置腔分为第一子容置腔和第二子容置腔,所述第一隔板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子容置腔与所述第二子容置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子容置腔,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所述热端位于所述第二子容置腔;
第二隔板部,所述第二隔板部将所述第二容置腔分为第三子容置腔和第四子容置腔,所述第二隔板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子容置腔与所述第四子容置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三子容置腔,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子容置腔,所述冷端位于所述第四子容置腔;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板切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通路、所述第二挡板导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通路,或者,所述第一挡板导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通路、所述第二挡板切断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干燥装置包括:
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具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连通所述箱体外部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
其中,所述第一挡板切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通路时,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子容置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挡板导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通路时,切断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子容置腔之间的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子挡板和第二子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三子挡板和第四子挡板;所述第一子挡板和所述第三子挡板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且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子挡板和所述第四子挡板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子容置腔内;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子挡板和所述第三子挡板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转动时,所述第一子挡板抵接所述第二子挡板,以切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通路,所述第三子挡板抵接所述第四子挡板,以导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通路;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子挡板和所述第三子挡板朝向所述第二进风口所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子挡板抵接所述第二子挡板,以导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开口的通路,所述第三子挡板抵接所述第四子挡板,以阻挡切断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连杆和弹性件,所述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挡板或所述第三子挡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连杆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子挡板和所述第三子挡板转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子挡板和/或所述第四子挡板抵接对所述第二子挡板和/或所述第四子挡板施加弹性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干燥装置包括:
第一循环风扇和第二循环风扇,所述第一循环风扇和所述第二循环风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一循环风扇位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所述第二循环风扇位于所述第三子容置腔;
散热器和散冷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二子容置腔,所述散冷器位于所述第四子容置腔,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热端热连接,所述散冷器与所述冷端热连接;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循环风扇和/或所述第二循环风扇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还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所述第一子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子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二子出风口与所述第四子容置腔连通;
所述第二风道还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箱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四子容置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容置腔与所述第三子容置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道还具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子容置腔和所述箱体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干燥装置包括: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第四子容置腔的低端,且连通所述第四子容置腔和所述箱体外部。
CN202210926114.3A 2022-08-03 2022-08-03 制冷干燥设备 Active CN114963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6114.3A CN114963650B (zh) 2022-08-03 2022-08-03 制冷干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6114.3A CN114963650B (zh) 2022-08-03 2022-08-03 制冷干燥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3650A true CN114963650A (zh) 2022-08-30
CN114963650B CN114963650B (zh) 2022-11-01

Family

ID=82970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6114.3A Active CN114963650B (zh) 2022-08-03 2022-08-03 制冷干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365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1613Y (zh) * 2007-07-10 2008-09-10 黄建峰 可杀菌消毒的半导体除湿机
CN109838968A (zh) * 2017-11-29 2019-06-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214501845U (zh) * 2021-04-19 2021-10-26 江苏克利斯托进出口有限公司 带有酒具烘干功能的红酒冷藏柜
CN214581985U (zh) * 2021-02-04 2021-11-02 中山市仁器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烘干、冷藏一体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1613Y (zh) * 2007-07-10 2008-09-10 黄建峰 可杀菌消毒的半导体除湿机
CN109838968A (zh) * 2017-11-29 2019-06-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214581985U (zh) * 2021-02-04 2021-11-02 中山市仁器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烘干、冷藏一体机
CN214501845U (zh) * 2021-04-19 2021-10-26 江苏克利斯托进出口有限公司 带有酒具烘干功能的红酒冷藏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3650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31206B1 (ko) 열전냉각 시스템
KR101821289B1 (ko) 냉장고
KR102025738B1 (ko) 냉장고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열교환기
WO2017179500A1 (ja) 冷蔵庫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WO2013135149A1 (zh) 冰箱
KR102033933B1 (ko) 냉장고
AU2022200356A1 (en) Refrigerator
CN114963650B (zh) 制冷干燥设备
JP5879501B2 (ja) 冷蔵庫
KR100380845B1 (ko)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저장고
KR102436120B1 (ko) 토출공기의 온도를 저감시킬 수 있는 제습기
CN111321571B (zh) 干衣设备
KR100760128B1 (ko)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KR101962165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2657100B2 (ja) 冷却装置
JPH11201545A (ja) 空調機
CN219390180U (zh) 半导体制冷的制冷设备
CN219222966U (zh) 嵌入式的制冷设备
CN219063862U (zh) 制冷设备
CN219063863U (zh) 底部制冷的制冷设备
KR20050046844A (ko) 수냉식 공기조화기
CN113137775B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辅助热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JP3744878B2 (ja) 熱電モジュール式電気冷蔵庫
CN110296482B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送风组件、控制方法及空调室外机
US11852387B2 (en) Refrig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