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9987A - 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59987A CN114959987A CN202210770477.2A CN202210770477A CN114959987A CN 114959987 A CN114959987 A CN 114959987A CN 202210770477 A CN202210770477 A CN 202210770477A CN 114959987 A CN114959987 A CN 1149599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ft
- weave
- warp
- design
- patte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7596 consolid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41000218202 Copti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44000062175 Fittonia argyroneura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31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41001268993 Heterochro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914 Metall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2991 Coptis groenlandic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484 but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C([H])([H])C([H])([H])C([H])([H])[H]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5 croche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1495 eth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C([H])([H])*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63 floricul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051 hex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C([H])([H])C([H])([H])C([H])([H])C([H])([H])C([H])([H])*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496 meth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1147 pentyl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CC)*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17 polish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1436 prop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C([H])([H])C([H])([H])[H]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9/00—Methods or devices concerned with designing or making pattern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D03C19/005—Electroni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本发明在织物一个主纹针循环内,横向设置i(i≥2)个花纹单位,采用一组经线与N(N≥3)组纬线进行交织,纬线按类别分地纬、常织纹纬和抛梭纹纬,抛梭纹纬形成逐花异色效果。织物地部表组织设计为经面缎纹;地纬、常织纹纬和抛梭纹纬形成的花部,其表组织设计为地部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纬面缎纹;抛梭纹纬在其形成的花部左右用1/1固结包边处理,其他区域在织物背面形成纬浮线,下机后采用剪花处理。本发明中的织物在纬线方向抛梭纹纬形成不同或相同的图案构图与色彩,比普通织物色彩更多,更具美观性;较之传统妆花类云锦,具有可以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机械或电子提花机织造,通过合理的组织和纹织工艺设计,使得织物在一个主纹针循环内,纬线方向图案构图相同但颜色不同,甚至图案构图不同且颜色也可不同。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汉服的知名度日益增高,文化自信日益外现。“汉服”这一传统服饰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成为随处可见的服装。由于汉服的普及,人们对汉服的设计以及用料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上原有的印花、刺绣面料以及简单的提花面料,已不足以满足汉服爱好者的需求,因此高档的南京云锦织金、妆花等工艺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但又由于织造工艺的限制,市场上大部分可见的都是仿妆花类面料,并非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妆花类云锦面料。与此同时,在市场上的汉服面料中,只有手工生产的南京云锦面料能达到“逐花异色”效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面料无此效果。而采用本发明方法织造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不仅能还原传统妆花类云锦的丰富色彩,提升织物的美观性,并且利用现代织机进行机械化生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织造效率。
传统妆花类云锦根据地部组织的不同,分为很多种类,其中云锦妆花缎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品种。传统云锦妆花缎是采用大花楼提花织手工织造而成,地部采用缎纹组织,花部则选用纬花显色,金、银线显纬花进行勾边处理。传统妆花缎利用大花楼织机进行人工织造,在织造工艺上,一般采用单经多纬织法,甲纬(地纬)和乙纬金、银丝采用通梭织造,丙、丁彩纬一般采用纡管或小梭子挖花盘织,甲纬:乙纬:丙纬:丁纬=2:1:1:1。挖花盘织是云锦特有的一种织造工艺,它可以根据需要,在纬向同一梭内配织丰富多彩的彩纬。一般在花部的位置,织七八种色,多的可达十几甚至几十种颜色。因此妆花类云锦用色丰富多彩且自由,没有任何限制,在纬线方向上可以呈现“逐花异色”的效果。设纬线方向上进行“逐花异色”的花纹单位的数量采用i表示(i=2,3,4……)。根据传统云锦妆花缎的参数规格,一个花纹单位就是一个主纹针循环。如图1所示,取i=4为例,纬线方向上进行“逐花异色”的花纹单位数量为4,即一个门幅之中有四个主纹针循环,花朵部分共四种颜色,需用四组彩纬来进行挖花盘织。花朵部分的挖花盘织是在地部组织的基础之上,通过纡管或小梭子局部加入一组彩纬,从而形成重纬组织,以达到更改花朵颜色的目的。图1 中颜色1采用丙纬进行挖花盘织,颜色2采用丁纬进行挖花盘织,颜色3采用戊纬进行挖花盘织,颜色4采用己纬进行挖花盘织。这四组纬线都只在有需要的时候局部参与织造,其余部分不参与织造。由这些纬线参与织造的花部,在织物背面,由一根连续不断的纬线织造而成。如图2所示,将区域A放大,可直观看到织物的组织结构,花部A由一条连续不断的纬线进行织造。
而现代采用机械或电子提花机进行织造,由于无法利用更换纡管或小梭子的方法进行挖花盘织处理,因此在现代机器织造中,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几乎销声匿迹。因此,要使现代织机进行机械化生产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面料,就必须依靠逐花异色效应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以及织机的纬密变化控制机构,结合剪花工艺来实现传统妆花类云锦的手工挖花盘织工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手工妆花类云锦的“逐花异色”织造工艺,提供一种采用机械或电子提花机织造,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包括纱线组合设计、组织设计、意匠图逐花异色处理和纬纱排列信息建立:
纱线组合设计:采用一组经线与N(N≥3)组纬线进行织物组织设计,甲纬采用常织织造,其余纬线采用常织和抛梭加剪花工艺相结合;
组织设计:基于传统云锦妆花缎的组织结构进行改良创新设计,根据纬线的类别,分为地部组织设计、地纬花部组织设计、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和抛梭纹纬花部组织设计四类。其中,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根据需求,可作抛梭纹纬花部勾边与常织纹纬花部;抛梭纹纬花部组织根据设计需要,按表组织结构的不同分为两大类组织,分别为:单组纬显纬花组织和彩纬间混色显纬花组织;
意匠图逐花异色处理:首先勾画出一个花纹单位的纹样;其次根据设计需求,采用纹织CAD软件通过复制粘贴对图案进行处理,在横向根据所需设置花纹单位个数;之后再用换色工具,将每个花纹单位内相应色块颜色依次替换,最终可得到整体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意匠图;
纬纱排列信息建立:设计一组经线以及多组纬线,意匠图按照纬纱重叠的方式进行纬纱排列信息建立;纬纱排列比形式有,甲纬:乙纬:丙纬:…=1:1:1:…(前一个“…”表示按“甲乙丙丁”顺序顺延;后一个“…”表示按“1:1:1”比例延续,下同),甲纬:乙纬:丙纬:…=2:1:1:…(前一个“…”表示按“甲乙丙丁”顺序顺延;后一个“…”表示按“2:1:1”比例延续,下同),等等;
其中,所述纱线组合设计中,根据纬线的类别,将其分为三种:地纬、常织纹纬和抛梭纹纬。地纬通常为甲纬,颜色与经线相近,作为织物地部的表纬,在织物其它位置作为里纬,原料一般选用天然或化学纤维;常织纹纬为除甲纬外的一组或多组纬,对织物抛梭纹纬花部进行勾边处理或作为常织纹纬花部,为织物抛梭纹纬花部勾边表纬或常织花部的表纬,原料一般选用金银线、天然或化学纤维;抛梭纹纬为除甲纬、常织纹纬外的多组纬,作为织物抛梭纹纬的花部,为织物抛梭纹纬花部的表纬,原料一般选用天然或化学纤维、金银线。
其中,所述组织设计保留传统云锦妆花缎地部表组织采用经面缎纹,花部及花部勾边部分表组织采用纬面缎纹显花的设计。在此传统组织结构基础之上,添加混色组织设计,以此来提升色彩的丰富度。同时抛梭纹纬通过现代纺织CAD、CAM技术,以及织机的纬密变化控制机构和剪花工艺结合,来模拟传统妆花类云锦的手工挖花盘织工艺的织物表面“逐花异色”效果。本发明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将抛梭纹纬剪花部分固结组织配置于常织纹纬纬浮线之下,保证织物正面的美观性的同时达到织物表面“逐花异色”效果。
其中,所述地部组织设计为:表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5~48枚经面缎纹(“/”意为两组线进行交织,下同);里组织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除甲纬和常织纹纬外)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其中,所述地纬花部组织设计为:表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5~48 枚纬面缎纹;里组织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除甲纬和常织纹纬外)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其中,所述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作抛梭纹纬花部勾边)为:表组织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纬面缎纹;中组织为经线/抛梭纹纬(对应抛梭纹纬花部形成纬面缎纹的单组抛梭纹纬)形成1/1固结、平纹、2/2经重平、2/2纬重平或2/2方平等结构紧密的组织;里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与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相同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除甲纬、常织纹纬和中组织参与交织的单组抛梭纹纬外)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其中,所述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作常织纹纬花部)为:表组织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纬面缎纹;里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与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相同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除甲纬和常织纹纬外)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其中,所述抛梭纹纬花部组织设计(表组织为单组纬显纬花组织) 为:表组织为经线/抛梭纹纬(任意一组)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纬面缎纹;中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与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相同的经面缎纹;里组织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除甲纬、常织纹纬和表组织参与交织的单组抛梭纹纬外)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其中,所述抛梭纹纬花部组织设计(表组织为彩纬间混色显纬花组织)为:表组织为经线/抛梭纹纬(任意两组)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共口纬面缎纹;中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与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相同的经面缎纹;里组织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除甲纬、常织纹纬和表组织参与交织的两组抛梭纹纬外)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其中,彩纬间混色显纬花组织设计表组织采用任意两组抛梭纹纬设计共口组织进行混色,共有种混色方法。
其中,所述意匠图逐花异色处理前,还包括逐花异色花纹单位数量确定。若想要在一个主纹针循环内,纬线方向i个花纹单位异色,则在意匠图绘制时,需在横向设置i个花纹单位。
由于本发明采用现代机械或电子提花织机,与传统云锦妆花缎一个主纹针为一个花纹单位不同,根据本方法织成的提花织物,一个主纹针循环涵盖多个花纹单位,即在一个主纹针循环内,可自由设计纬线方向上进行“逐花异色”的花纹单位的数量i。
所述纹织工艺设计方法织造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属于抛纬类重纬纹织物,具有以下特点:在一个主纹针循环内,纬线方向图案构图相同但颜色不同,甚至图案构图不同且颜色也可不同。按照本发明方法织造而成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逐花异色”花部由剪断的彩纬进行织造。
所述纹织工艺设计方法织造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根据抛梭纹纬花部表层组织设计的不同,将织成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分成单组纬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提花织物和彩纬间混色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提花织物两类。这两类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地部、地纬花部和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完全相同;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花部勾边时,组织设计表、里层组织相同,中层固结部分组织设计原理相同,因此该部分在织物表面呈现效果相同。单组纬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提花织物抛梭纹纬花部表层组织设计为,任意一组抛梭纹纬与经线形成纬面缎纹显纬花。彩纬间混色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提花织物抛梭纹纬花部表层组织设计为,任意两组抛梭纹纬与经线形成共口纬面缎纹显纬花。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组织与纹织CAD工艺的配合设计,以及抛道工艺的使用,使得到提花织物的色彩丰富度更高、层次感以及装饰性更强。
(2)在需剪花处,合理设计包边组织结构,使织物表面浮长能完全遮盖被剪花的纬线,不影响织物正面的美观性。
(3)在传统云锦妆花缎的工艺设计方法中融入现代CAD、CAM 技术,实现采用现代机械或电子提花机织造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在降低织造成本的同时提高产量,为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提供一条机械化可能性的道路。
附图说明
本发明以一个主纹针循环内进行“逐花异色”的花纹单位数量为 4(即i=4)设计为例,
图1为单组纬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提花织物的纹样;
图2为传统手工织造云锦妆花缎“逐花异色”花部的组织结构图 (局部);
图3为彩纬间混色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的纹样;
图4为现代织机织造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逐花异色”花部的组织结构图(局部);
图5为意匠图局部;
图6为纬纱排列信息图;
图7为地部组织图;
图8为常织纹纬花部组织图;
图9为地纬花部组织图;
图10-a至图13-a为单组纬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抛梭纹纬花部组织图;
图10-b至图13-b为彩纬间混色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抛梭纹纬花部组织图;
图14-a至图17-a为单组纬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花部勾边部分组织图;
图14-b至图17-b为彩纬间混色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花部勾边部分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包括纱线组合设计、组织设计、意匠图逐花异色处理和纬纱排列信息建立:
纱线组合设计:采用一组经线与N(N≥3)组纬线进行织物组织设计,甲纬采用常织织造,其余纬线采用常织和抛梭加剪花工艺相结合。纬线根据类别,分为地纬、常织纹纬和抛梭纹纬三种。地纬通常为甲纬,颜色与经线相近,作为织物地部的表纬,在织物其它位置作为里纬,原料一般选用天然或化学纤维;常织纹纬为除甲纬外的一组或多组纬,对织物抛梭纹纬花部进行勾边处理或作为常织纹纬花部,为织物抛梭纹纬花部勾边表纬或常织花部的表纬,原料一般选用金银线、天然或化学纤维;抛梭纹纬为除甲纬、常织纹纬外的多组纬,作为织物抛梭纹纬的花部,为织物抛梭纹纬花部的表纬,原料一般选用天然或化学纤维、金银线。
组织设计:基于传统云锦妆花缎的组织结构进行改良创新设计,根据纬线的类别,分为地部组织设计、地纬花部组织设计、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和抛梭纹纬花部组织设计四类。其中,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根据需求,可作抛梭纹纬花部勾边与常织纹纬花部;抛梭纹纬花部组织根据设计需要,按表组织结构的不同分为两大类组织,分别为:单组纬显纬花组织和彩纬间混色显纬花组织。
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设计为经线/甲纬形成5~48枚经面缎纹;里组织设计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除甲纬和常织纹纬外)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地纬花部组织设计:表组织设计为经线/甲纬形成5~48枚纬面缎纹;里组织设计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除甲纬和常织纹纬外)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作抛梭纹纬花部勾边):表组织为经线/ 常织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纬面缎纹;中组织为经线/抛梭纹纬(对应抛梭纹纬花部形成纬面缎纹的单组抛梭纹纬) 形成1/1固结、平纹、2/2经重平、2/2纬重平或2/2方平等结构紧密的组织;里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与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相同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除甲纬、常织纹纬和中组织参与交织的单组抛梭纹纬外)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作常织纹纬花部):表组织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纬面缎纹;里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与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相同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除甲纬和常织纹纬外)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抛梭纹纬花部组织设计(表组织为单组纬显纬花组织):表组织为经线/抛梭纹纬(任意一组)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纬面缎纹;中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与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相同的经面缎纹;里组织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除甲纬、常织纹纬和表组织参与交织的单组抛梭纹纬外)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抛梭纹纬花部组织设计(表组织为彩纬间混色显纬花组织):表组织为经线/抛梭纹纬(任意两组)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共口纬面缎纹;中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与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相同的经面缎纹;里组织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除甲纬、常织纹纬和表组织参与交织的两组抛梭纹纬外)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其中,彩纬间混色显纬花组织设计表组织采用任意两组抛梭纹纬设计共口组织进行混色,共有种混色方法。
意匠图逐花异色处理:首先勾画出一个花纹单位的纹样;其次根据设计需求,采用纹织CAD软件通过复制粘贴对图案进行处理,在横向根据所需设置花纹单位个数;之后再用换色工具,将每个花纹单位内相应色块颜色依次替换,最终可得到整体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意匠图;
纬纱排列信息建立:设计一组经线以及多组纬线,意匠图按照纬纱重叠的方式进行纬纱排列信息建立;纬纱排列比形式有,甲纬:乙纬:丙纬:…=1:1:1:…,甲纬:乙纬:丙纬:…=2:1:1:…,等等。
下面以一个主纹针循环内进行“逐花异色”的花纹单位数量为4 (即i=4)设计为例:
本案例采用一组经线与六组纬线进行织物组织设计,甲纬和乙纬采用常织织造,丙、丁、戊、己纬采用抛梭加剪花工艺。经线选用淡蓝色熟色丝;地纬为甲纬,选用蓝绿色生染丝;常织纹纬为乙纬,选用片金线;抛梭纹纬为丙、丁、戊、己纬,分别选用暗红、白色、紫色和黄色熟色丝。
如图1、3所示,根据本方法织造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在一个主纹针循环内,纬线方向四个花纹单位进行“逐花异色”设计,即在这一个主纹针循环内花纹单位图案构图相同,但对应部分色块颜色不同。其中,图1为单组纬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提花织物;图 3为彩纬间混色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提花织物。
这两类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地部、地纬花部和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完全相同;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花部勾边时,勾边a、 b、c、d、e、f、g、h的表、里层组织相同,中层固结部分组织设计原理相同,因此该部分在织物表面呈现效果相同。如图1所示,单组纬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提花织物:纹样抛梭纹纬花部A、B、C、D 表层采用任意一组抛梭纹纬与经线形成纬面缎纹显纬花。花部A为颜色1,采用丙纬显纬花;花部B为颜色2,采用丁纬显纬花;花部 C为颜色3,采用戊纬显纬花;花部D为颜色4,采用己纬显纬花。如图3所示,彩纬间混色显纬花逐花异色效应提花织物:纹样抛梭纹纬花部E、F、G、H表层采用任意两组抛梭纹纬与经线形成共口纬面缎纹显纬花。在丙、丁、戊、己四组纬中,任取两组设计共口组织进行混色,共有丙、丁纬混色,丙、戊纬混色,丙、己纬混色,丁、戊纬混色,丁、己纬混色和戊、己纬混色六种混色方法。根据i=4的需求,在这六种中任取四种进行配色设计。花部E为颜色5,采用丙、丁纬混色显纬花;花部F为颜色6,采用丙、己纬混色显纬花;花部 G为颜色7,采用丁、戊纬混色显纬花;花部H为颜色8,采用戊、己纬混色显纬花。本发明实现纬线方向“逐花异色”效果,主要通过多组纬纱配置合适的组织设计,来满足色彩使用的需求。只要将图案与纹织CAD工艺设计进行合理配合,就可以达到纬线方向无限制的“逐花异色”效果。
但由于本发明方法采用现代机械或电子提花机织造,织成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与传统手工织造的云锦妆花缎在织物背面的外观效果上有一定区别。传统云锦妆花缎的“逐花异色”花部,由一根连续不断的彩纬织造而成;而根据本方法织成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该部分由剪断的彩纬进行织造。如图4所示,是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织造的提花织物区域A的组织结构图。
综合上述组织与纹织工艺设计,应用纹织CAD软件,生成纹板文件,再采用电子提花机进行提花织物的织造。具体工艺设计流程如下:
1.意匠图处理
在意匠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组织,因此先要根据成品需求,对意匠图进行处理。首先勾画出一个花纹单位的纹样;其次根据设计需求,采用纹织CAD软件通过复制粘贴对图案进行处理,在横向设置 4个花纹单位;之后再用换色工具,将每个花纹单位内相应色块颜色依次替换,最终可得到整体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意匠图,如图1、3所示。处理完成的意匠图,共形成19种意匠色,除抛梭纹纬花部和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花部勾边部分两种织物色号设计不同,其余部分都相同。单组纬显纬花“逐花异色”提花织物:2号色形成织物常织纹纬花部,3号色形成织物地纬花部,4到7号色形成织物抛梭纹纬花部A、B、C、D,8号色形成织物地部,13号色到16号色形成织物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花部勾边部分。彩纬间混色显纬花“逐花异色”提花织物:2号色形成织物常织纹纬花部,3号色形成织物地纬花部,9到12号色形成抛梭纹纬花部E、F、G、H,8号色形成织物地部,17号色到20号色形成织物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花部勾边部分。
2.纬纱排列信息建立
本设计方案共设置六组纬,甲纬:乙纬:丙纬:丁纬:戊纬:己纬=2:1:1:1:1:1,意匠图按照纬排重叠的方式进行投梭。如图5所示,将意匠图放大,可以得到区域2的纬排如图6所示,纬排自下而上开始,依次为甲甲乙丙丁戊己纬,丙、丁、戊、己纬只在抛梭纹纬花部A、B、C、D、E、F、G、H出现的区域出现。其中,表示甲纬,表示乙纬,表示丙纬,表示丁纬,表示戊纬,表示己纬。
3.组织设计
组织图中表示经纱与甲纬交织时经纱浮点,表示经纱与乙纬交织时经纱浮点,表示经纱与丙纬交织时经纱浮点,表示经纱与丁纬交织时经纱浮点,表示经纱与戊纬交织时经纱浮点,表示经纱与己纬交织时经纱浮点,表示经纱与纬纱交织时纬纱浮点。
如图7所示,8号色(组织1)为织物地部组织,表面淡蓝色部分,经线显色,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里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经面缎纹。
如图8所示,2号色(组织2)为织物常织纹纬花部,表面金色部分,乙纬显色,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纬面缎纹;
里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如图9所示,3号色(组织3)为织物地纬花部,表面蓝绿色部分,甲纬显色,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纬面缎纹;
里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经面缎纹。
如图10-a所示,4号色(组织4)为织物抛梭纹纬花部A,表面暗红色部分,丙纬显色,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丙纬16枚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里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经面缎纹。
如图11-a所示,5号色(组织5)为织物抛梭纹纬花部B,表面白色部分,丁纬显色,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丁纬16枚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里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经面缎纹。
如图12-a所示,6号色(组织6)为织物抛梭纹纬花部C,表面紫色部分,戊纬显色,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戊纬16枚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里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经面缎纹。
如图13-a所示,7号色(组织7)为织物抛梭纹纬花部D,表面黄色部分,己纬显色,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己纬16枚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里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经面缎纹。
如图10-b所示,9号色(组织8)为织物抛梭纹纬花部E,表面粉色部分,丙、丁纬混合显色,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丙、丁纬16枚共口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里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经面缎纹。
如图11-b所示,10号色(组织9)为织物抛梭纹纬F,表面橙色部分,丙、己纬混合显色,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丙、己纬16枚共口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里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经面缎纹。
如图12-b所示,11号色(组织10)为织物抛梭纹纬G,表面浅紫色部分,丁、戊纬混合显色,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丁、戊纬16枚共口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里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经面缎纹。
如图13-b所示,12号色(组织11)为织物抛梭纹纬H,表面橙红色部分,戊、己纬混合显色,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戊、己纬16枚共口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里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经面缎纹。
如图14-a所示,13号色(组织12)为织物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勾边部分a,表面金色部分,固结丙纬,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丙纬1/1固结;
里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如图15-a所示,14号色(组织13)为织物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勾边部分b,表面金色部分,固结丁纬,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丁纬1/1固结;
里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如图16-a所示,15号色(组织14)为织物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勾边部分c,表面金色部分,固结戊纬,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戊纬1/1固结;
里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如图17-a所示,16号色(组织15)为织物织物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勾边部分d,表面金色部分,固结己纬,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己纬1/1固结;
里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如图14-b所示,17号色(组织16)为织物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勾边部分e,表面金色部分,固结丙、丁纬,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丙、丁纬1/1固结;
里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如图15-b所示,18号色(组织17)为织物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勾边部分f,表面金色部分,固结丙、己纬,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丙、己纬1/1固结;
里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如图16-b所示,19号色(组织18)为织物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勾边部分g,表面金色部分,固结丁、戊纬,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丁、戊纬1/1固结;
里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如图17-b所示,20号色(组织19)为织物常织纹纬作抛梭纹纬勾边部分h,表面金色部分,固结戊、己纬,其组织为:
表层组织:经线/乙纬16枚纬面缎纹;
中层组织:经线/戊、己纬1/1固结;
里层组织:经线/甲纬8枚经面缎纹。
综上,本发明在传统云锦的组织结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纺织 CAD、CAM技术,以及织机的纬密变化控制机构,结合剪花工艺来模拟传统妆花类云锦的手工挖花盘织工艺的织物表面“逐花异色”效果。根据本发明方法织造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能够较好地还原传统妆花类云锦的工艺,在提升织物色彩丰富度的同时,使织物更具美观性;利用机械或电子提花机不仅能大幅降低织造的成本,还能实现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为传统云锦的现代化汉服市场提供一种技术参考。
Claims (9)
1.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线组合设计、组织设计、意匠图逐花异色处理和纬纱排列信息建立:
纱线组合设计:采用一组经线与N组纬线进行织物组织设计,甲纬采用常织织造,其余纬线采用常织和抛梭加剪花工艺相结合,其中N≥3;
组织设计:基于传统云锦妆花缎的组织结构进行改良创新设计,根据纬线的类别,分为地部组织设计、地纬花部组织设计、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和抛梭纹纬花部组织设计四类;其中,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根据需求,可作抛梭纹纬花部勾边与常织纹纬花部;抛梭纹纬花部组织根据设计需要,按表组织结构的不同分为两大类组织,分别为:单组纬显纬花组织和彩纬间混色显纬花组织;
意匠图逐花异色处理:首先勾画出一个花纹单位的纹样;其次根据设计需求,采用纹织CAD软件通过复制粘贴对图案进行处理,在横向根据所需设置花纹单位个数;之后再用换色工具,将每个花纹单位内相应色块颜色依次替换,最终可得到整体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意匠图;
纬纱排列信息建立:设计一组经线以及多组纬线,意匠图按照纬纱重叠的方式进行纬纱排列信息建立;纬纱排列比形式有,甲纬:乙纬:丙纬:…=1:1:1:…,甲纬:乙纬:丙纬:…=2:1:1:…;
所述纹织工艺设计方法织造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的提花织物,在一个主纹针循环内,纬线方向图案构图相同但颜色不同,甚至图案构图不同且颜色也可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组合设计,根据纬线的类别,将其分为三种:地纬、常织纹纬和抛梭纹纬;
地纬为甲纬,颜色与经线相近,作为织物地部的表纬,在织物其它位置作为里纬,原料选用天然或化学纤维;
常织纹纬为除甲纬外的一组或多组纬,对织物抛梭纹纬花部进行勾边处理或作为常织纹纬花部,为织物抛梭纹纬花部勾边表纬或常织花部的表纬,原料选用金银线、天然或化学纤维;
抛梭纹纬为除甲纬、常织纹纬外的多组纬,作为织物抛梭纹纬的花部,为织物抛梭纹纬花部的表纬,原料选用天然或化学纤维、金银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设计为地部组织设计时,表组织设计为经线/甲纬形成5~48枚经面缎纹;里组织设计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设计为地纬花部组织设计时,表组织设计为经线/甲纬形成5~48枚纬面缎纹;里组织设计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设计为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且作抛梭纹纬花部勾边时,表组织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纬面缎纹;中组织为经线/抛梭纹纬形成1/1固结、平纹、2/2经重平、2/2纬重平或2/2方平等结构紧密的组织;里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与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相同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设计为常织纹纬花部组织设计且作常织纹纬花部时,表组织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纬面缎纹;里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与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相同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设计为抛梭纹纬花部组织设计且表组织为单组纬显纬花组织时,表组织为经线/任意一组抛梭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纬面缎纹;中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与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相同的经面缎纹;里组织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设计为抛梭纹纬花部组织设计且表组织为彩纬间混色显纬花组织时,表组织为经线/任意两组抛梭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共口纬面缎纹;中组织为经线/甲纬形成与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相同的经面缎纹;里组织为经线/常织纹纬形成地部组织设计表组织枚数偶数倍的经面缎纹;经线/其余纬线不交织,形成经组织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70477.2A CN114959987B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70477.2A CN114959987B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59987A true CN114959987A (zh) | 2022-08-30 |
CN114959987B CN114959987B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2967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70477.2A Active CN114959987B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5998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43393A (zh) * | 2023-01-06 | 2023-05-02 | 海宁佳联沙发有限公司 | 一种抛梭大提花面料的纹板制作工艺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0343A (zh) * | 2004-03-05 | 2005-01-05 | 南京市云锦研究所 | 用来编织云锦的丝织机及其编织方法 |
CN101700724A (zh) * | 2009-10-30 | 2010-05-05 | 绵竹民艺年画有限公司 | 织锦年画制作方法 |
CN103320932A (zh) * | 2013-06-30 | 2013-09-25 | 海宁市志达布业织造有限公司 | 具有印花纹理特征的色织提花织物的制备工艺 |
CN104480615A (zh) * | 2015-01-14 | 2015-04-01 | 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 | 一种宋锦面料 |
CN206408335U (zh) * | 2017-01-15 | 2017-08-15 | 海宁市天一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十六色纬仿手工云锦面料 |
CN207376175U (zh) * | 2017-11-01 | 2018-05-18 | 苏州吴绫丝绸精品有限公司 | 一种“五工合一”色织提花丝织物 |
CN114622322A (zh) * | 2022-03-17 | 2022-06-14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云锦妆花缎面料纹样快速生成系统及方法 |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10770477.2A patent/CN1149599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0343A (zh) * | 2004-03-05 | 2005-01-05 | 南京市云锦研究所 | 用来编织云锦的丝织机及其编织方法 |
CN101700724A (zh) * | 2009-10-30 | 2010-05-05 | 绵竹民艺年画有限公司 | 织锦年画制作方法 |
CN103320932A (zh) * | 2013-06-30 | 2013-09-25 | 海宁市志达布业织造有限公司 | 具有印花纹理特征的色织提花织物的制备工艺 |
CN104480615A (zh) * | 2015-01-14 | 2015-04-01 | 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 | 一种宋锦面料 |
CN206408335U (zh) * | 2017-01-15 | 2017-08-15 | 海宁市天一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十六色纬仿手工云锦面料 |
CN207376175U (zh) * | 2017-11-01 | 2018-05-18 | 苏州吴绫丝绸精品有限公司 | 一种“五工合一”色织提花丝织物 |
CN114622322A (zh) * | 2022-03-17 | 2022-06-14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云锦妆花缎面料纹样快速生成系统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戴健: "云锦织物组织结构探讨", 丝绸, no. 04, pages 47 - 50 * |
龙微微;徐萌;: "以"物"见"物"――从"柿红盘绦朵花宋锦"认识"苏州宋锦"", 美与时代(上), no. 08, pages 126 - 127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43393A (zh) * | 2023-01-06 | 2023-05-02 | 海宁佳联沙发有限公司 | 一种抛梭大提花面料的纹板制作工艺 |
CN116043393B (zh) * | 2023-01-06 | 2024-06-11 | 海宁佳联沙发有限公司 | 一种抛梭大提花面料的纹板制作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59987B (zh) | 2023-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477093U (zh) | 一种3d多色家纺面料 | |
CN103320932A (zh) | 具有印花纹理特征的色织提花织物的制备工艺 | |
CN101457433A (zh) | 双面异效应数码提花服饰面料的设计方法 | |
CN102242450B (zh) | 一种实地妆花纱的织造方法 | |
CN112779661A (zh) | 具有开放式网眼结构的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1005137B (zh) | 渔丝仿电绣纬编鞋面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
CN114959987A (zh) | 具有逐花异色效应一组经提花织锦的纹织工艺设计方法 | |
CN106757652A (zh) | 一种3d多色家纺面料 | |
CN105755646A (zh) | 云锦芝麻纱的织造方法 | |
CN105113103A (zh) | 一种集成绣花及绗缝效果的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 |
CN108085842B (zh) | 独幅定位丝质花型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 |
CN203569294U (zh) | 缂丝面料 | |
CN216514462U (zh) | 具有电绣效果的经编网布 | |
CN105177802A (zh) | 一种复合加工集成绗缝及绣花效果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 |
CN105200607A (zh) | 一种具有仿绗缝及绣花效果的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 |
CN108642678A (zh) | 一种变色宋锦织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214938222U (zh) | 具有开放式网眼结构的织物 | |
KR100729493B1 (ko) | 헤드타이 또는 다마스크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 | |
Panneerselvam et al. | Use of indigenous electronic jacquard in handloom for weaving fashionable silk sarees | |
CN108265364B (zh) | 一种双面效应的三层绡类提花织物 | |
CN203569297U (zh) | 缂丝面料 | |
CN105220317A (zh) | 一种具有闪光绒花图案的单面丝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 |
CN216998753U (zh) | 一种具有色纹层次微妙变化的大提花面料 | |
CN103397442A (zh) | 缂丝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7536282U (zh) | 一种苏绣风格的大提花面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