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4549A - 一种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及车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及车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54549A CN114954549A CN202210490474.3A CN202210490474A CN114954549A CN 114954549 A CN114954549 A CN 114954549A CN 202210490474 A CN202210490474 A CN 202210490474A CN 114954549 A CN114954549 A CN 1149545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ms
- vertical
- plate
- axle
- rub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B61F1/08—Details
- B61F1/14—Attaching or supporting vehicle body-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08—Sid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及车体。所述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包括铆接板、第一梁、第二梁、第三梁和第四梁,所述第二梁对称的将所述第一梁下部连接;所述第三梁设于所述第一梁的两个上部;每个所述第三梁上设有两个上车桥安装座;每个所述第二梁上设有一个下车桥安装座;所述第一梁的敞开的两个上部均设有连接梁,两个所述第一梁的连接梁的末端设有铆接板,所述连接梁上设有空气弹簧支撑;所述第三梁的两个延伸末端上均连接有所述第四梁。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上下双层闭环、整体框架结构,抗扭刚度强;有多条传力路径、各部件均平滑过渡,经拓扑优化,应力分布连续均衡,可实现较长的设计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列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及车体。
背景技术
有轨电车因其运量较大、电力驱动的特征,是解决城市拥堵及尾气排放问题一种重要选项,因需铺设轨道,其有投资成本高大、建设周期长、道路独占等问题。因此一种储能电力驱动的大运量胶轮列车上市,其可避免轨道铺设的投资成本与建设周期问题,且可与社会车辆共享道路资源。
但胶轮列车最大的瓶颈则是自重,一方面,道路的承载能力远低于轨道,列车重量过大,道路可用性与维护成本会制约列车的商业运行;另一方面,为保证续航里程,列车重量大需要更大重量的储能设备,更进一步增大列车重量,陷入恶性循环。综上,胶轮列车的车体轻量化是一种研究方向。为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减震性能较好的独立悬挂车桥是一个重要选择,100%低地板是必要特征。
车桥连接单元是胶轮列车主要承载部件(相当于地铁列车中转向架构架与车体枕梁的集成),须承载并保护车辆设备及人员,并承受道路经车桥传递的载荷。同时考虑到胶轮列车不可避免地可能经过凹坑、减速带等凸起物,车体须有足够的抗扭刚度。
目前该系列胶轮列车,以申请号为CN202010978362.3为例,其公开了一种车桥连接单元结构,其下部单独连接在过渡梁上,每个车轮上侧的轮区斜撑之间设置横梁;其上部单独悬空且与侧墙无连接,载荷不能通过车轮区传递到侧墙进而传递到整个车体,这种结构使载荷大部分集中在车轮区上部。左右两个车轮区之间横向无连接,刚度不稳定,过渡梁仅采用简单的U型梁,因为此处驱动车桥动态载荷较大,且其U型梁的刚度和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者安全余量较小。车桥安装座在纵向和横向上无连接,只有垂向连接在小纵梁上,载荷不能通过车轮区有效的传递到低地板区和车体侧墙上。
另外,针对本案涉及的方位名词,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认定如下:
左右、前后是指根据列车驾驶室中的驾驶员的左右、前后进行的定义;
纵向是指与列车长度平行的方向,如图所示纵向X;
横向是指与列车宽度平行的方向,如图所示横向Y。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及车体,能适应列车100%低地板要求;能适应独立悬挂车桥;高度轻量化且满足列车对车体的承载需求;车桥连接单元与侧墙连接结构合理,车桥连接单元在底架中布局合理,在纵向、横向和垂向受力传递路径连续;提高车体刚度、强度以及车辆乘坐舒适性。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包括铆接板、第一梁、第二梁、第三梁和第四梁,所述第一梁上设有在横向Y上敞开的两个上部和在横向Y上封闭的一个下部,所述第二梁对称的将所述第一梁下部连接;所述第三梁设于所述第一梁的两个上部,且所述第三梁沿纵向X延伸;每个所述第三梁上设有两个上车桥安装座,两个所述上车桥安装座位于第一梁在纵向X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二梁上设有一个下车桥安装座;
所述第一梁的敞开的两个上部均设有沿横向Y向远离敞开结构的方向延伸的连接梁,两个所述第一梁的连接梁在相互远离侧的末端设有用于与侧墙连接的所述铆接板,所述连接梁上设有空气弹簧支撑;
所述第三梁朝纵向X的两个延伸末端上均连接有所述第四梁,该位置处的所述第四梁的上端固定在第二梁上,下端固定在第一梁上。
上述方案中,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设有上下两层,每层各设两个车桥安装座,以及共设有两个空气弹簧支撑。其中,第二梁上的下车桥安装座能适应车桥下层叉臂安装需求,第三梁上的上车桥安装座能适应车桥上层叉臂安装需求。且具有封闭下部的第一梁,使左右车轮之间形成有连接,具有上部和下部的第一梁,形成垂向连接,第二梁和第一梁相连形成纵向连接;由此实现了各车桥安装座在纵向、横向及垂向上均有连接,使纵向、横向和垂向受力传递路径连续;提高车体刚度、强度以及车辆乘坐舒适性。
且为了实现轻量化设计,侧墙将选用轻量化材料,不能与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实现焊接,为此,在第一梁的端部设置具有铆接孔的铆接板,且铆接孔与第一梁端部各面设有一定距离,通过铆接板与侧墙中部锚接固定,从而与侧墙形成空间上的框架结构,显著增大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的抗扭转刚度。
为保证车辆倾斜时的侧下限界高度,所述第二梁的顶面为平面,底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鱼腹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梁包括第二梁纵梁和第二梁横梁,所述第二梁纵梁和第二梁横梁垂直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梁横梁的长度与横向Y一致;所述下车桥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梁纵梁的底部。
由于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占用了车体两侧的空间,第二梁纵梁可通过第二梁横梁与车体连接,使第二梁横梁形成车体上的部分结构,增加整体抗扭刚强度。
优选的,所述下车桥安装座包括圆孔凸台、凹台、薄壁结构、筋梁和顶板,所述筋梁间隔布设多个,每两个所述筋梁的一侧通过所述顶板封闭;每个所述筋梁的一端凸伸设置一个所述圆孔凸台,每两个所述圆孔凸台之间凹陷形成一个所述凹台;位于两个末端的筋梁上外伸所述薄壁结构;所述薄壁结构与第二梁对接,所述圆孔凸台在横向Y上凸伸于第二梁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梁包括端部、第一梁竖梁和第一梁横梁,所述第一梁竖梁在所述第一梁横梁的两端竖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梁竖梁上设有一个所述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末端为所述端部,所述端部的上平面和下平面伸出圆弧与所述铆接板连接;所述第二梁与所述第一梁横梁对接,所述第三梁设于所述第一梁竖梁上。
所述第一梁通过第一梁竖梁、第一梁横梁和连接梁形成“几”字形,由此实现了左右两个车轮之间的横向连接,使载荷更好的传递。
优选的,所述第一梁竖梁与第一梁横梁连接的一端为等截面结构,与连接梁连接的一端为变截面结构,且该变截面结构为上大下小的结构,所述空气弹簧支撑临近第一梁竖梁变截面的大尺寸端设置。
由于空气弹簧靠近第一梁竖梁设置,垂向载荷大多经第一梁竖梁传向底架,第一梁端部又与侧墙及底架边梁实现了紧密连接,所述第一梁可设为单体箱型结构,从而实现了高度轻量化设计,同时减少占用车辆空间。
为保证空气弹簧支撑的垂向承载能力,所述空气弹簧支撑包括盖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安装面板,所述第二立板在所述安装面板上间隔布设两块,所述盖板盖设于两块所述第二立板远离安装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立板设于所述安装面板上并穿过所述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沿横向Y布置,所述第一立板沿纵向X布置;所述第二立板与第一梁的连接梁相连,使所述第一立板贯穿所述连接梁;
所述盖板通过在其内侧设置的塞焊板采用塞焊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立板固定。
盖板的塞焊方式,以实现第一立板与盖板焊接,从而保证空气弹簧支撑所有零件相互接触的边缘均实现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板上窄下宽,侧面具有内凹圆弧,所述第一立板的宽边与安装面板贴合;所述第一立板设置在空气弹簧中心和空气弹簧边缘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三梁在两个所述上车桥安装座之间设有穿过第一梁的U型梁,两个所述上车桥安装座相互远离侧均设有与第四梁连接的U型梁;
所述上车桥安装座的中部设有方孔,在所述方孔的两个旁侧设有沉头孔,在所述沉头孔上下两端设有沉台;所述上车桥安装座在纵向X的末端上均凸伸有U形端部,所述U形端部与所述U型梁对接;所述沉台为不贯通结构,其不贯通的封闭端位于横向Y上的两个上车桥安装座的远离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体,包括底架、侧墙和上述的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所述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在所述底架的两端均有设置,且所述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的第二梁连接在所述纵向上的两个相对端的边沿上;所述铆接板与侧墙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一、所述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的这种结构设计,使第二梁和第一梁横梁形成的通道位置底板高度与客室平齐,符合列车100%低地板要求;
二、提供上下双层车桥安装位置结构,及空气弹簧支撑结构,能适应独立悬挂车桥安装;
三、车桥连接单元内部结构平顺连接,车桥连接单元与侧墙有效连接,形成整体承载结构、有多条传力路径;
四、由于传力路径设计合理,实现了结构高度轻量化,特别是第一梁仅为单体箱型梁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一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空气弹簧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去掉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第二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下车桥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第三梁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第三梁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上车桥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铆接板;2、第一梁;3、第二梁;4、第三梁;5、第四梁;6、底架边梁;7、框架梁;8、底架;9、侧墙;10、连接板
21、端部;22、空气弹簧支撑;23、第一梁竖梁;24、第一梁横梁;25、连接梁;221、盖板;222、第一立板;223、第二立板;224、安装面板;231、臂板;241、第一梁筋板;242、对接板;2211、塞焊孔;2221、缺口;2241、空气弹簧中心;2242、空气弹簧边缘;
31、第二梁纵梁;32、第二梁横梁;33、下车桥安装座;321、第二梁横梁筋板;331、圆孔凸台;332、凹台;333、薄壁结构;334、筋梁;335、顶板;
41、上车桥安装座;42、U型梁;411、沉头孔;412、方孔;413、沉台;414、U形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包括铆接板1、第一梁2、第二梁3、第三梁4和第四梁5。
所述铆接板1为四周设有铆接孔的平板,用于与侧墙中部锚接固定。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梁2上设有在横向Y上敞开的两个上部和在横向Y封闭的一个下部,所述第二梁3对称连接于所述第一梁2下部的两侧。
所述第一梁2包括端部21、空气弹簧支撑22、第一梁竖梁23、第一梁横梁24和连接梁25。所述第一梁竖梁23在所述第一梁横梁24的两端竖向延伸,所述竖梁23的上端形成上部,两个所述第一梁竖梁23的上端为所述第一梁2的上部,两个所述第一梁竖梁23的上端之间为敞开的结构。两个所述第一梁竖梁23的下端通过沿纵向X延伸的第一梁横梁24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梁2封闭的下部。
每个所述第一梁竖梁23上设有一个沿横向Y向远离敞开结构的方向延伸的所述连接梁25。所述连接梁25的末端为所述端部21,所述端部21的上平面和下平面伸出圆弧与所述铆接板1连接,以消除应力集中。所述第一梁2通过两个第一梁竖梁23、一个第一梁横梁24及两个连接梁25形成“几”字形。
所述第一梁竖梁23、第一梁横梁24和连接梁25均为箱型梁结构。所述第一梁竖梁23与第一梁横梁24连接的一端为等截面结构,所述第一梁竖梁23与连接梁25连接的一端为变截面结构,且该变截面结构为上大下小的结构。为了改善垂向力传递,同时扩大通道宽度,所述空气弹簧支撑22临近第一梁竖梁23变截面的大尺寸端设置。
在所述第一梁竖梁23的变截面内侧设有沿纵向X布置的臂板231。所述臂板231上设有与第三梁4安装的安装孔。
两个所述第一梁竖梁23和一个所述第一梁横梁24形成U型空间,为乘客行走通道。所述第一梁横梁24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均设有沿纵向X延伸对接板242,所述对接板242与第一梁横梁24的连接处为圆弧结构,以消除应力集中。
所述第一梁横梁24的侧壁上凸伸设有第一梁筋板241,所述第一梁筋板241在同侧上下的两块对接板242之间设置,并与第一梁横梁24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梁筋板241对接所述第二梁3的两个竖面,以形成整体闭合的箱型结构,保证第一梁2与第二梁3之间刚度连贯。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空气弹簧支撑22包括盖板221、第一立板222、第二立板223和安装面板224。所述第二立板223在所述安装面板224上间隔布设两块,所述盖板221盖设于两块所述第二立板223远离安装面板224的一侧。所述第一立板222设于所述安装面板224上并穿过所述第二立板223。所述第二立板223沿横向Y布置,所述第一立板222沿纵向X布置。所述第一立板222、第二立板223、安装面板224与盖板221构成箱型结构,从而保证空气弹簧支撑22的垂向承载能力。
所述第二立板223与第一梁2的连接梁25相连(可采用对接,将第二立板223形成连接梁25的一部分侧壁),使所述第一立板222贯穿所述连接梁25,为保证空气弹簧支撑22的刚强度(如图2所示)。另外,盖板221与连接梁25也可采用对接的方式,使盖板221形成连接梁25顶壁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立板222上窄下宽,侧面具有内凹圆弧,所述第一立板222的宽边与安装面板224贴合;所述第一立板222设置在空气弹簧中心2241和空气弹簧边缘2242之间。
为实现第一立板222与盖板221焊接,从而保证空气弹簧支撑22所有零件相互接触的边缘均可实现焊接,在所述盖板221的下端设置塞焊板225,在所述盖板221上开设多个用于实施塞焊的塞焊孔2211。
所述空气弹簧支撑22的焊接顺序为:
S1,将塞焊板225与第一立板222上边缘焊接,其中第一立板222在与塞焊板225交汇位置设有应力释放缺口2221,引导应力点出现到母材而不是焊缝;
S2,将第一立板222与第二立板223下边缘与安装面板224焊接,以及第一立板222与第二立板223的竖向边焊接;
S3,第二立板223上边缘与盖板221焊接;
S4,将盖板221与塞焊板225塞焊。
如图1所示,每个所述第二梁3上设有一个下车桥安装座33。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梁3的顶面为平面,用于形成通道地板面。所述第二梁3的底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鱼腹结构。所述第二梁3包括第二梁纵梁31和第二梁横梁32,所述第二梁纵梁31和第二梁横梁32垂直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梁横梁32的长度与横向Y一致。所述第二梁横梁32为C形结构,其两端设有弯折,该弯折为圆弧过渡,如图10所示,该弯折分别与框架梁7两侧的底架边梁6对接。所述第二梁横梁32内设有与车体的框架梁7上的纵梁对接的第二梁横梁筋板321。
所述下车桥安装座33设置在所述第二梁纵梁31的底部。所述第二梁纵梁31的竖向的两个侧壁延伸至外侧,该竖向的两个侧壁与第一梁2的第一梁筋板241连接,所述第二梁纵梁31的上下两个平面分别与第一梁横梁24的上下两个凸伸的对接板242对接。
如图6所示,所述下车桥安装座33包括圆孔凸台331、凹台332、薄壁结构333、筋梁334和顶板335。所述筋梁334间隔布设多个,每两个所述筋梁334的一侧通过所述顶板335封闭。每个所述筋梁334的一端凸伸设置一个所述圆孔凸台331,每两个所述圆孔凸台331之间凹陷形成一个所述凹台332。位于两个末端的筋梁334上外伸所述薄壁结构333。所述薄壁结构333与第二梁3的第二梁纵梁31的竖向侧壁对接。所述圆孔凸台331在横向Y上凸伸于第二梁3的外侧(如图1、图5所示)。所述圆孔凸台331用于连接车桥叉臂上的安装螺栓。同侧的所述圆孔凸台331之间的凹台332以避让车桥叉臂球铰。两侧圆孔凸台331通过筋梁334与顶板335连接为一体。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梁4连接于第一梁2的臂板231上,所述第三梁4沿纵向X延伸。每个所述第三梁4上设有两个上车桥安装座41,两个所述上车桥安装座41位于第一梁2在纵向X的两侧。
所述第三梁4朝纵向X的两个延伸末端上均连接有所述第四梁5,该位置处的所述第四梁5的上端固定在第二梁3上,下端固定在第一梁2上,以形成上下两个闭环的框架,从而在第一梁竖梁23的竖面上形成上下两个闭环框架结构。
所述第四梁5还设置在所述第一梁2临近铆接板1的末端,该位置处的第四梁5连接所述连接梁25和第二梁横梁32。
如图7、图8所示,所述第三梁4在两个所述上车桥安装座41之间设有穿过第一梁2的U型梁42,两个所述上车桥安装座41相互远离侧均设有与第四梁5连接的U型梁42。
如图9所示,所述上车桥安装座41的中部设有用于避让车桥叉臂球铰的方孔412,在所述方孔412的两个旁侧设有沉头孔411,在所述沉头孔411上下两端设有用于减重的沉台413。所述上车桥安装座41在纵向X的末端上均凸伸有U形端部414,所述U形端部414与所述U型梁42对接。所述沉台413为不贯通结构,其不贯通的封闭端位于横向Y上的两个上车桥安装座41的远离侧。
为改善疲劳性能,上车桥安装座41与下车桥安装座33宜设为一体加工的零件,如铸造或锻造。
如图10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体,包括底架8、侧墙9和上述的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所述底架8包括横纵交错结构的框架梁7、及设置在所述框架梁7两个相对侧边沿的底架边梁6。所述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在所述框架梁7的两端均有设置,且所述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的第二梁3的第二梁横梁32在所述框架梁7的另两个相对侧的边沿上,且所述第二梁横梁32与所述底架边梁6对接。所述第二梁横梁32组成框架梁7的一部分结构。位于铆接板1端的第四梁5通过多个连接板10与侧墙9锚接。具体为:所述连接板10为L形结构,其一侧边与侧墙9连接,另一侧边与第四梁5连接。从而使位于铆接板1的第一梁2与侧墙9及底架8形成空间框架结构,显著增大所述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的抗扭转刚度。在框架梁7远离侧的第二梁横梁32上设置梁管进行封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铆接板(1)、第一梁(2)、第二梁(3)、第三梁(4)和第四梁(5),所述第一梁(2)上设有在横向Y上敞开的两个上部和在横向Y上封闭的一个下部,所述第二梁(3)对称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梁(2)下部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三梁(4)设于所述第一梁(2)的两个上部,且所述第三梁(4)沿纵向X延伸;每个所述第三梁(4)上设有两个上车桥安装座(41),两个所述上车桥安装座(41)位于第一梁(2)在纵向X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二梁(3)上设有一个下车桥安装座(33);
所述第一梁(2)的敞开的两个上部均设有沿横向Y向远离敞开结构的方向延伸的连接梁(25),两个所述第一梁(2)的连接梁(25)在相互远离侧的末端设有用于与侧墙连接的所述铆接板(1),所述连接梁(25)上设有空气弹簧支撑(22);
所述第三梁(4)朝纵向X的两个延伸末端上均连接有所述第四梁(5),该位置处的所述第四梁(5)的上端固定在第二梁(3)上,下端固定在第一梁(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3)的顶面为平面,底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鱼腹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3)包括第二梁纵梁(31)和第二梁横梁(32),所述第二梁纵梁(31)和第二梁横梁(32)垂直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梁横梁(32)的长度与横向Y一致;所述下车桥安装座(33)设置在所述第二梁纵梁(3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桥安装座(33)包括圆孔凸台(331)、凹台(332)、薄壁结构(333)、筋梁(334)和顶板(335),所述筋梁(334)间隔布设多个,每两个所述筋梁(334)的一侧通过所述顶板(335)封闭;每个所述筋梁(334)的一端凸伸设置一个所述圆孔凸台(331),每两个所述圆孔凸台(331)之间凹陷形成一个所述凹台(332);位于两个末端的筋梁(334)上外伸所述薄壁结构(333);所述薄壁结构(333)与第二梁(3)对接,所述圆孔凸台(331)在横向Y上凸伸于第二梁(3)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2)包括端部(21)、第一梁竖梁(23)和第一梁横梁(24),所述第一梁竖梁(23)在所述第一梁横梁(24)的两端竖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梁竖梁(23)上设有一个所述连接梁(25),所述连接梁(25)的末端为所述端部(21),所述端部(21)的上平面和下平面伸出圆弧与所述铆接板(1)连接;所述第二梁(3)与所述第一梁横梁(24)对接,所述第三梁(4)设于所述第一梁竖梁(2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竖梁(23)与第一梁横梁(24)连接的一端为等截面结构,与连接梁(25)连接的一端为变截面结构,且该变截面结构为上大下小的结构,所述空气弹簧支撑(22)临近第一梁竖梁(23)变截面的大尺寸端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支撑(22)包括盖板(221)、第一立板(222)、第二立板(223)和安装面板(224),所述第二立板(223)在所述安装面板(224)上间隔布设两块,所述盖板(221)盖设于两块所述第二立板(223)远离安装面板(224)的一侧;所述第一立板(222)设于所述安装面板(224)上并穿过所述第二立板(223);所述第二立板(223)沿横向Y布置,所述第一立板(222)沿纵向X布置;所述第二立板(223)与第一梁(2)的连接梁(25)相连,使所述第一立板(222)贯穿所述连接梁(25);
所述盖板(221)通过在其内侧设置的塞焊板(225)采用塞焊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立板(222)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222)上窄下宽,侧面具有内凹圆弧,所述第一立板(222)的宽边与安装面板(224)贴合;所述第一立板(222)设置在空气弹簧中心(2241)和空气弹簧边缘(224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梁(4)在两个所述上车桥安装座(41)之间设有穿过第一梁(2)的U型梁(42),两个所述上车桥安装座(41)相互远离侧均设有与第四梁(5)连接的U型梁(42);
所述上车桥安装座(41)的中部设有方孔(412),在所述方孔(412)的两个旁侧设有沉头孔(411),在所述沉头孔(411)上下两端设有沉台(413);所述上车桥安装座(41)在纵向X的末端上均凸伸有U形端部(414),所述U形端部(414)与所述U型梁(42)对接;所述沉台(413)为不贯通结构,其不贯通的封闭端位于横向Y上的两个上车桥安装座(41)的远离侧。
10.一种车体,包括底架(8)和侧墙(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所述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在所述底架(8)的两端均有设置,且所述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的第二梁(3)连接在所述底架(8)纵向上的两个相对端的边沿上;所述铆接板(1)与侧墙(9)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90474.3A CN114954549B (zh) | 2022-05-07 | 2022-05-07 | 一种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及车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90474.3A CN114954549B (zh) | 2022-05-07 | 2022-05-07 | 一种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及车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54549A true CN114954549A (zh) | 2022-08-30 |
CN114954549B CN114954549B (zh) | 2023-06-13 |
Family
ID=82981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90474.3A Active CN114954549B (zh) | 2022-05-07 | 2022-05-07 | 一种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及车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54549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9050921A1 (de) * | 2009-10-22 | 2011-04-28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Spurgebundenes Fahrzeug mit zumindest einem Energiespeichermodul sowie Verfahren zum Einbau zumindest eines Energiespeichermoduls in ein spurgebundenes Fahrzeug |
CN112141143A (zh) * | 2020-09-17 | 2020-12-29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轨道列车车体结构 |
CN112537373A (zh) * | 2020-12-04 | 2021-03-23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列车车体及胶轮列车 |
CN112550485A (zh) * | 2020-12-04 | 2021-03-26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车体及胶轮列车 |
CN112550467A (zh) * | 2020-12-04 | 2021-03-26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车门及胶轮列车 |
CN112622966A (zh) * | 2020-12-04 | 2021-04-09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车底高纵梁、车体及胶轮列车 |
-
2022
- 2022-05-07 CN CN202210490474.3A patent/CN1149545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9050921A1 (de) * | 2009-10-22 | 2011-04-28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Spurgebundenes Fahrzeug mit zumindest einem Energiespeichermodul sowie Verfahren zum Einbau zumindest eines Energiespeichermoduls in ein spurgebundenes Fahrzeug |
CN112141143A (zh) * | 2020-09-17 | 2020-12-29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轨道列车车体结构 |
CN112537373A (zh) * | 2020-12-04 | 2021-03-23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列车车体及胶轮列车 |
CN112550485A (zh) * | 2020-12-04 | 2021-03-26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车体及胶轮列车 |
CN112550467A (zh) * | 2020-12-04 | 2021-03-26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车门及胶轮列车 |
CN112622966A (zh) * | 2020-12-04 | 2021-04-09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车底高纵梁、车体及胶轮列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54549B (zh) | 2023-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94120B (zh) | 轨道车辆 | |
KR101956483B1 (ko) | 대차의 메인프레임과 가이드암이 일체로 형성된 모노레일 차량용 대차 | |
CN108657211B (zh) | 用于轨道车辆的底架和轨道车辆 | |
WO2020015616A1 (zh) | 一种轻轨车辆转向架 | |
GB2514516A (en) | Rail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202879514U (zh) | 轨道车辆动车转向架构架 | |
CN103625499A (zh) | 一种窄轨客车转向架构架 | |
CN110682931B (zh) | 车体底架及具有其的有轨电车 | |
CN202879513U (zh) | 轨道车辆拖车转向架构架 | |
CN113276897B (zh) | 一种地铁车辆 | |
US20220281492A1 (en) | Railroad vehicle | |
CN113696927A (zh) | 轨道车辆 | |
CN103770804A (zh) | 轨道车辆动车转向架构架 | |
CN103770803A (zh) | 轨道车辆拖车转向架构架 | |
CN106080646B (zh) | 低地板轨道车辆用构架端梁及安装有该端梁的转向架 | |
CN114954549A (zh) | 一种胶轮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及车体 | |
CN109109899B (zh) | 一种大吨位窄轨隧道工程重载列车转向架构架 | |
CN114670883B (zh) | 一种列车车桥连接单元及列车 | |
CN213502290U (zh) | 中低速磁浮车辆底架前端结构 | |
CN213502289U (zh) | 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车体底架结构 | |
CN113581225A (zh) | 一种大载重轻量化集装箱平车车体及包括该车体的平车 | |
CN221678715U (zh) | 车体结构及轨道车辆 | |
CN115416710B (zh) | 底架结构及轨道车辆 | |
CN115009315B (zh) | 前端底架结构、车底架及轨道车辆 | |
CN118833265A (zh) | 前端底架、车体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