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1358A - 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1358A
CN114941358A CN202210642003.XA CN202210642003A CN114941358A CN 114941358 A CN114941358 A CN 114941358A CN 202210642003 A CN202210642003 A CN 202210642003A CN 114941358 A CN114941358 A CN 114941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attraction
faucet
flow guide
another embodimen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20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建宏
许利民
郑金树
邱昱
王立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Zhenke Technical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Zhenke Technical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Zhenke Technical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Zhenke Technical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420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13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1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13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 E03C1/08Jet regulators or jet guides, e.g. anti-splash devices
    • E03C1/086Jet regulators or jet guides, easily mountable on the outlet of ta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 E03C1/08Jet regulators or jet guides, e.g. anti-splash devices
    • E03C1/084Jet regulators with aer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 F16J15/061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position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1/00Constructional modifications of parts of 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urpose of lubr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11Water saving techniques at user lev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水龙头调向导管,龙头接头与导流管件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实现龙头接头与导流管件可相对转动且磁性吸合便捷拆装;导流管件与出水管部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实现导流管件与出水管部可相对转动且磁性吸合便捷拆装;并且第一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与第二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为15°以上,在转动相应管件时可实现明显的导流角度调节,满足使用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水龙头调向导管,其具有拆装、调节、清洁、维护、使用灵活便捷,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本发明还提出拆装、调节、清洁、维护、使用灵活便捷,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的三种导流管和一种水龙头。

Description

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浴领域,具体涉及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
背景技术
调向导管在众多领域均有应用,如为了适应各种需求,在水龙头出水口处增加水龙头导流管件,可实现出水方向及出水模式等调节。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2020017196.6公开一种出水装置,包括球头件,所述球头件包括球头杆和球头,所述球头杆上设有两个过水端口,所述球头杆于两个过水端口之间依次设有过水通道,两个过水端口的朝向具有夹角;至少一个过水端口上设有所述球头,所述过水通道贯穿所述球头。还包括出水件,所述球头设于出水件内且与出水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出水件为起泡器。还包括连接件,两个过水端口中的一个过水端口上设有所述球头,所述连接件设于另一个过水端口上。两个过水端口上分别设有所述球头。还包括连接件,任意一个所述球头设于连接件内且与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两个过水端口的朝向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度-150度。所述过水通道沿球头杆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一种龙头,包括出水端,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出水装置,任意一个过水端口与所述出水端连通。一种淋浴器,包括出水端,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出水装置,任意一个过水端口与所述出水端连通。
以上导流管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出水方向和模式的调节问题,但是实际安装过程中,各转动连接处结构复杂,安装繁琐,效率低。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转动连接处不易拆装及更换,内部不易清洁,操作上的灵活性也存在不足,给使用者带来诸多麻烦。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装、调节、清洁、维护、使用灵活便捷,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的水龙头调向导管。本发明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三种拆装、调节、清洁、维护、使用灵活便捷,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的导流管。本发明的其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装、调节、清洁、维护、使用灵活便捷,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的水龙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龙头调向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与水龙头出水口连接的龙头接头,与龙头接头连接的导流管件,和与导流管件连接的出水管部;龙头接头具有两个接头通水端口,龙头接头在两接头通水端口之间设有接头流通通道或接头容腔,接头流通通道或接头容腔连通两接头通水端口;导流管件具有两个导流通水端口,导流管件在两导流通水端口之间设有导流流通通道或导流容腔,导流流通通道或导流容腔连通两导流通水端口;出水管部具有两个管部通水端口,出水管部在两管部通水端口之间设有管部流通通道或管部容腔,管部流通通道或管部容腔连通两管部通水端口;龙头接头与导流管件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转动磁吸部具有第一吸合转动面,龙头接头与导流管件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实现沿第一吸合转动面的相对转动;导流管件与出水管部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转动磁吸部具有第二吸合转动面,导流管件与出水管部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实现沿第二吸合转动面的相对转动;第一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与第二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为15°以上。
第一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与第二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为30°、45°、60°或90°。龙头接头具有接头进水端口和接头出水端口,导流管件具有导流进水端口和导流出水端口,出水管部具有管部进水端口和管部出水端口。导流进水端口的朝向与导流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0-180°。导流进水端口的朝向与导流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15-165°。导流进水端口的朝向与导流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30-150°。导流进水端口的朝向与导流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45、90或135°。管部进水端口的朝向与管部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0-180°。管部进水端口的朝向与管部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15-165°。管部进水端口的朝向与管部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30-150°。管部进水端口的朝向与管部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45、90或135°。第一转动磁吸部包括设于龙头接头上的第一磁吸合部和设于导流管件上的第二磁吸合部,龙头接头和导流管件通过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二磁吸合部吸合连接导通;第二转动磁吸部包括设于导流管件上的第三磁吸合部和设于出水管部上的第四磁吸合部,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通过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吸合连接导通。龙头接头的内部、龙头接头的外侧壁、龙头接头的内侧壁和接头出水端口至少其一设有第一磁吸合部;导流管件的内部、导流管件的外侧壁、导流管件的内侧壁和导流进水端口至少其一设有第二磁吸合部;导流管件的内部、导流管件的外侧壁、导流管件的内侧壁和导流出水端口至少其一设有第三磁吸合部;出水管部的内部、出水管部的外侧壁、出水管部的内侧壁和管部进水端口至少其一设有第四磁吸合部。第一磁吸合部包括磁铁或铁磁性材料块,第二磁吸合部包括与第一磁吸合部相配合磁吸的磁铁或铁磁性材料块;第三磁吸合部包括磁铁或铁磁性材料块,第四磁吸合部包括与第三磁吸合部相配合的磁铁或铁磁性材料块。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均为磁铁。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二磁吸合部对应面的极性相反,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对应面的极性相反;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三磁吸合部朝向水流方向的极性相同;第二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朝向水流反方向的极性相同。第一磁吸合部设于接头出水端口,第二磁吸合部设于导流进水端口,第三磁吸合部设于导流出水端口,第四磁吸合部设于管部进水端口;龙头接头和导流管件通过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二磁吸合部吸合连接导通,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通过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吸合连接导通。第一磁吸合部具有供水体通过的第一通水孔,第二磁吸合部具有供水体通过的第二通水孔,第三磁吸合部具有供水体通过的第三通水孔,第四磁吸合部具有供水体通过的第四通水孔。第一磁吸合部具有环绕第一通水孔的第一吸合面,第二磁吸合部具有环绕第二通水孔的第二吸合面,第三磁吸合部具有环绕第三通水孔的第三吸合面,第四磁吸合部具有环绕第四通水孔的第四吸合面。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一吸合面至少其一为完整环形,第二磁吸合部和第二吸合面至少其一为完整环形,第三磁吸合部和第三吸合面至少其一为完整环形,第四磁吸合部和第四吸合面至少其一为完整环形。第一吸合面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或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第二吸合面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或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第三吸合面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或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第四吸合面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或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第一磁吸合部为围绕第一通水孔的回转体结构,第二磁吸合部为围绕第二通水孔的回转体结构,第三磁吸合部为围绕第三通水孔的回转体结构,第四磁吸合部为围绕第四通水孔的回转体结构。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一吸合面至少其一至少其一为圆环形,第二磁吸合部和第二吸合面至少其一至少其一为圆环形,第三磁吸合部和第三吸合面至少其一至少其一为圆环形,第四磁吸合部和第四吸合面至少其一至少其一为圆环形。所述第一吸合面、第二吸合面、第三吸合面和第四吸合面为平面、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第一吸合面包括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二吸合面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第一平滑表面,第二吸合面包括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一平滑表面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第二平滑表面;第三吸合面包括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四吸合面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第三平滑表面,第四吸合面包括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三平滑表面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第四平滑表面。第一平滑表面和第二平滑表面至少其一覆有润滑层,第三平滑表面和第四平滑表面至少其一覆有润滑层。润滑层为油脂层、覆膜层、漆层或垫层。还包括对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二磁吸合部处的水体进行封挡的第一密封部件,以及对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处的水体进行封挡的第二密封部件。第一密封部件为处于第一磁吸合部内圈、第一磁吸合部外圈、龙头接头内壁、龙头接头外壁、接头出水端口和第一磁吸合部端面,以及第二磁吸合部内圈、第二磁吸合部外圈、导流管件内壁、导流管件外壁、导流进水端口和第二磁吸合部端面至少其一部位的密封圈或密封垫;第二密封部件为处于第三磁吸合部内圈、第三磁吸合部外圈、导流管件内壁、导流管件外壁、导流出水端口和第三磁吸合部端面,以及第四磁吸合部内圈、第四磁吸合部外圈、出水管部内壁、出水管部外壁、管部进水端口和第四磁吸合部端面至少其一部位的密封圈或密封垫。密封圈或密封垫配设有密封承载件。密封承载件与密封圈或密封垫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转动磁吸部处的密封承载件与龙头接头和导流管件至少其一连接在一起,第二转动磁吸部处的密封承载件与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至少其一连接在一起。第一转动磁吸部处的密封承载件与龙头接头和导流管件至少其一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转动磁吸部处的密封承载件与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至少其一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或导流管件具有与密封承载件连接的第一承载连接部,导流管件或龙头接头具有与密封圈或密封垫密封接触的第一密封接触部;导流管件或出水管部具有与密封承载件连接的第二承载连接部,出水管部或导流管件具有与密封圈或密封垫密封接触的第二密封接触部。第一密封接触部和第二密封接触部为环形槽。密封圈或密封垫配设有定型支撑体。定型支撑体与密封圈或密封垫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定型支撑体支撑于密封圈或密封垫的内部或外部。定型支撑体与龙头接头和导流管件至少其一连接在一起,定型支撑体与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至少其一连接在一起。第一转动磁吸部处的定型支撑体与龙头接头和导流管件至少其一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转动磁吸部处的定型支撑体与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至少其一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或导流管件形成有容置定型支撑体的定型容槽,导流管件或出水管部形成有容置定型支撑体的定型容槽。定型支撑体为金属或树脂材料。第一吸合面和第二吸合面至少其一配设有密封层或防磨层,第三吸合面和第四吸合面至少其一配设有密封层或防磨层。密封层或防磨层为覆层或垫层。所述覆层或垫层为铁磁性材料层或非铁磁性材料层。所述覆层或垫层为非铁磁性金属层、树脂层或橡胶层。第一磁吸合部与龙头接头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磁吸合部与导流管件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三磁吸合部与导流管件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四磁吸合部与出水管部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均为具有通水孔的磁铁。所述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均为圆环形;第一磁吸合部具有第一环外周面、第一环内周面、朝向第二磁吸合部的第一吸合面和朝向与第一吸合面相反的第一非吸面,磁极在第一吸合面和第一非吸面上;第二磁吸合部具有第二环外周面、第二环内周面、朝向第一磁吸合部的第二吸合面和朝向与第二吸合面相反的第二非吸面,磁极在第二吸合面和第二非吸面上;第三磁吸合部具有第三环外周面、第三环内周面、朝向第四磁吸合部的第三吸合面和朝向与第三吸合面相反的第三非吸面,磁极在第三吸合面和第三非吸面上;第四磁吸合部具有第四环外周面、第四环内周面、朝向第三磁吸合部的第四吸合面和朝向与第四吸合面相反的第四非吸面,磁极在第四吸合面和第四非吸面上。第一磁吸合部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第二磁吸合部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第三磁吸合部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第四磁吸合部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第一非吸面对应连接在龙头接头的出水端口端面上。所述第一非吸面对应胶合、焊接或通过锁帽锁在龙头接头的出水端口端面上。第二非吸面对应连接在导流管件的进水端口端面上。所述第二非吸面对应胶合、焊接或通过锁帽锁在导流管件的进水端口端面上。第三非吸面对应连接在导流管件的出水端口端面上。所述第三非吸面对应胶合、焊接或通过锁帽锁在导流管件的出水端口端面上。第四非吸面对应连接在出水管部的进水端口端面上。所述第四非吸面对应胶合、焊接或通过锁帽锁在出水管部的进水端口端面上。龙头接头的出水端端面形成有容置第一磁吸合部的第一环形端槽。第一环形端槽包括与第一非吸面相对应的第一端槽底面、与第一环外周面相对应的第一端槽外侧面、和与第一环内周面相对应的第一端槽内侧面。第一非吸面与第一端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一环外周面与第一端槽外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一环内周面与第一端槽内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至少两处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一吸合面突出于第一环形端槽、与第一环形端槽口齐平或沉于第一环形端槽内。第一吸合面突出于第一环形端槽的高度为0.01-2mm。导流管件的进水端端面形成有容置第二磁吸合部的第二环形端槽。第二环形端槽包括与第二非吸面相对应的第二端槽底面、与第二环外周面相对应的第二端槽外侧面、和与第二环内周面相对应的第二端槽内侧面。第二非吸面与第二端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二环外周面与第二端槽外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二环内周面与第二端槽内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至少两处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二吸合面突出于第二环形端槽、与第二环形端槽口齐平或沉于第二环形端槽内。第二吸合面突出于第二环形端槽的高度为0.01-2mm。导流管件的出水端端面形成有容置第三磁吸合部的第三环形端槽。第三环形端槽包括与第三非吸面相对应的第三端槽底面、与第三环外周面相对应的第三端槽外侧面、和与第三环内周面相对应的第三端槽内侧面。第三非吸面与第三端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三环外周面与第三端槽外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三环内周面与第三端槽内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至少两处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三吸合面突出于第三环形端槽、与第三环形端槽口齐平或沉于第三环形端槽内。第三吸合面突出于第三环形端槽的高度为0.01-2mm。出水管部的进水端端面形成有容置第四磁吸合部的第四环形端槽。第四环形端槽包括与第四非吸面相对应的第四端槽底面、与第四环外周面相对应的第四端槽外侧面、和与第四环内周面相对应的第四端槽内侧面。第四非吸面与第四端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四环外周面与第四端槽外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四环内周面与第四端槽内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至少两处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第四吸合面突出于第四环形端槽、与第四环形端槽口齐平或沉于第四环形端槽内。第四吸合面突出于第四环形端槽的高度为0.01-2mm。第一磁吸合部处于龙头接头的侧壁内侧。龙头接头的侧壁内侧形成有容置第一磁吸合部的第一内环形台阶槽。第一内环形台阶槽包括与第一非吸面相对应的第一内槽底面,和与第一环外周面相对应的第一内槽侧面。第一非吸面与第一内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一环外周面与第一内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一吸合面突出于第一内环形台阶槽、与第一内环形台阶槽口齐平或沉于第一内环形台阶槽内。第一吸合面突出于第一内环形台阶槽的高度为0.01-2mm。龙头接头侧壁内设有第一内套筒。第一内套筒抵在第一磁吸合部的第一非吸面上。所述第一内槽底面形成于第一内套筒上。第一内套筒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第一内套筒与龙头接头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二磁吸合部处于导流管件的侧壁内侧。导流管件的侧壁内侧形成有容置第二磁吸合部的第二内环形台阶槽。第二内环形台阶槽包括与第二非吸面相对应的第二内槽底面,和与第二环外周面相对应的第二内槽侧面。第二非吸面与第二内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二环外周面与第二内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二吸合面突出于第二内环形台阶槽、与第二内环形台阶槽口齐平或沉于第二内环形台阶槽内。第二吸合面突出于第二内环形台阶槽的高度为0.01-2mm。导流管件侧壁内设有第二内套筒。第二内套筒抵在第二磁吸合部的第二非吸面上。所述第二内槽底面形成于第二内套筒上。第二内套筒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第二内套筒与龙头接头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三磁吸合部处于导流管件的侧壁内侧。导流管件的侧壁内侧形成有容置第三磁吸合部的第三内环形台阶槽。第三内环形台阶槽包括与第三非吸面相对应的第三内槽底面,和与第三环外周面相对应的第三内槽侧面。第三非吸面与第三内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三环外周面与第三内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三吸合面突出于第三内环形台阶槽、与第三内环形台阶槽口齐平或沉于第三内环形台阶槽内。第三吸合面突出于第三内环形台阶槽的高度为0.01-2mm。导流管件侧壁内设有第三内套筒。第三内套筒抵在第三磁吸合部的第三非吸面上。所述第三内槽底面形成于第三内套筒上。第三内套筒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第三内套筒与导流管件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四磁吸合部处于出水管部的侧壁内侧。出水管部的侧壁内侧形成有容置第四磁吸合部的第四内环形台阶槽。第四内环形台阶槽包括与第四非吸面相对应的第四内槽底面,和与第四环外周面相对应的第四内槽侧面。第四非吸面与第四内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四环外周面与第四内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第四吸合面突出于第四内环形台阶槽、与第四内环形台阶槽口齐平或沉于第四内环形台阶槽内。第四吸合面突出于第四内环形台阶槽的高度为0.01-2mm。出水管部侧壁内设有第四内套筒。第四内套筒抵在第四磁吸合部的第四非吸面上。所述第四内槽底面形成于第四内套筒上。第四内套筒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第四内套筒与出水管部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一磁吸合部处于龙头接头的侧壁外周。龙头接头的侧壁外周形成有容置第一磁吸合部的第一外环形台阶槽。第一外环形台阶槽包括与第一非吸面相对应的第一外槽底面,和与第一环内周面相对应的第一外槽侧面。第一吸合面与第一外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一环内周面与第一外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一吸合面突出于第一外环形台阶槽、与第一外环形台阶槽口齐平或沉于第一外环形台阶槽内。第一吸合面突出于第一外环形台阶槽的高度为0.01-2mm。龙头接头侧壁外设有第一外套筒。第一外套筒抵在第一磁吸合部的第一非吸面上。第一外槽底面形成于第一外套筒上。第一外套筒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第一外套筒与龙头接头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二磁吸合部处于导流管件的侧壁外周。导流管件的侧壁外周形成有容置第二磁吸合部的第二外环形台阶槽。第二外环形台阶槽包括与第二非吸面相对应的第二外槽底面,和与第二环内周面相对应的第二外槽侧面。第二吸合面与第二外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二环内周面与第二外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二吸合面突出于第二外环形台阶槽、与第二外环形台阶槽口齐平或沉于第二外环形台阶槽内。第二吸合面突出于第二外环形台阶槽的高度为0.01-2mm。导流管件侧壁外设有第二外套筒。第二外套筒抵在第二磁吸合部的第二非吸面上。第二外槽底面形成于第二外套筒上。第二外套筒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第二外套筒与导流管件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三磁吸合部处于导流管件的侧壁外周。导流管件的侧壁外周形成有容置第三磁吸合部的第三外环形台阶槽。第三外环形台阶槽包括与第三非吸面相对应的第三外槽底面,和与第三环内周面相对应的第三外槽侧面。第三吸合面与第三外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三环内周面与第三外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三吸合面突出于第三外环形台阶槽、与第三外环形台阶槽口齐平或沉于第三外环形台阶槽内。第三吸合面突出于第三外环形台阶槽的高度为0.01-2mm。导流管件侧壁外设有第三外套筒。第三外套筒抵在第三磁吸合部的第三非吸面上。第三外槽底面形成于第三外套筒上。第三外套筒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第三外套筒与导流管件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四磁吸合部处于出水管部的侧壁外周。出水管部的侧壁外周形成有容置第四磁吸合部的第四外环形台阶槽。第四外环形台阶槽包括与第四非吸面相对应的第四外槽底面,和与第四环内周面相对应的第四外槽侧面。第四吸合面与第四外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四环内周面与第四外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第四吸合面突出于第四外环形台阶槽、与第四外环形台阶槽口齐平或沉于第四外环形台阶槽内。第四吸合面突出于第四外环形台阶槽的高度为0.01-2mm。出水管部侧壁外设有第四外套筒。第四外套筒抵在第四磁吸合部的第四非吸面上。第四外槽底面形成于第四外套筒上。第四外套筒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第四外套筒与出水管部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还包括挡在第一磁吸合部的第一挡部。第一磁吸合部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第一挡部的径向宽度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吸合面的径向宽度。第一挡部的厚度为0.1-1.5mm。第一挡部的厚度为0.3-0.9mm。第一挡部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1-3mm。第一挡部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3-1.5mm。台阶形的第一磁吸合部具有朝外圈突出的第一外台阶,或朝内圈突出的第一内台阶。第一挡部与第一外台阶或第一内台阶对应。第一吸合面突出于第一挡部的外端面。第一吸合面突出于第一挡部的外端面的高度为0.01-2mm。第一挡部与龙头接头的侧壁为一体结构。第一挡部通过冲压、注塑或挤压龙头接头的侧壁形成。第一挡部配设有与龙头接头连接的第一挡连接部。第一挡连接部一体形成于第一挡部的外圈,并沿第一挡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一挡连接部与龙头接头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一挡连接部和龙头接头的外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一卡扣部;或者,第一挡连接部的内表面或者龙头接头的外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或者,第一挡连接部具有内螺纹,龙头接头具有相配合的外螺纹;或者,第一挡连接部具有第一外铆接边沿,龙头接头的外周面形成有供第一外铆接边沿卡住的第一外铆接凸起或第一外铆接凹槽。第一挡连接部一体形成于第一挡部的内圈,并沿第一挡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一挡连接部与龙头接头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一挡连接部和龙头接头的内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一卡扣部;或者,第一挡连接部的外周面或者龙头接头的内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或者,第一挡连接部具有外螺纹,龙头接头具有相配合的内螺纹;或者,第一挡连接部具有第一内铆接边沿,龙头接头的内周面形成有供第一内铆接边沿卡住的第一内铆接凸起或第一内铆接凹槽。还包括挡在第二磁吸合部外的第二挡部。第二磁吸合部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第二挡部的径向宽度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吸合面的径向宽度。第二挡部的厚度为0.1-1.5mm。第二挡部的厚度为0.3-0.9mm。第二挡部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1-3mm。第二挡部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3-1.5mm。台阶形的第二磁吸合部具有朝外圈突出的第二外台阶,或朝内圈突出的第二内台阶。第二挡部与第二外台阶或第二内台阶对应。第二吸合面突出于第二挡部的外端面。第二吸合面突出于第二挡部的外端面的高度为0.01-2mm。第二挡部与导流管件的侧壁为一体结构。第二挡部通过冲压、注塑或挤压导流管件的侧壁形成。第二挡部配设有与导流管件连接的第二挡连接部。第二挡连接部一体形成于第二挡部的外圈,并沿第二挡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二挡连接部与导流管件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二挡连接部和导流管件的外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二卡扣部;或者,第二挡连接部的内表面或者导流管件的外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或者,第二挡连接部具有内螺纹,导流管件具有相配合的外螺纹;或者,第二挡连接部具有第二外铆接边沿,导流管件的外周面形成有供第二外铆接边沿卡住的第二外铆接凸起或第二外铆接凹槽。第二挡连接部一体形成于第二挡部的内圈,并沿第二挡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二挡连接部与导流管件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二挡连接部和导流管件的内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二卡扣部;或者,第二挡连接部的外周面或者导流管件的内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或者,第二挡连接部具有外螺纹,导流管件具有相配合的内螺纹;或者,第二挡连接部具有第二内铆接边沿,导流管件的内周面形成有供第二内铆接边沿卡住的第二内铆接凸起或第二内铆接凹槽。第一挡部具有环绕龙头接头的出水端口的第一挡吸面。第一挡吸面为完整圆环形。第一挡吸面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或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第一挡部具有环绕龙头接头的出水端口的完整圆环形的第一挡密封面。第一挡密封面为平面、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第一挡密封面为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二磁吸合部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平滑表面。第一挡部为铁磁材料或非铁磁性材料。第一挡部为铜、铜合金、不锈钢或树脂材料。第二挡部具有环绕导流管件的进水端口的第二挡吸面。第二挡吸面为完整圆环形。第二挡吸面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或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第二挡部具有环绕导流管件的进水端口的完整圆环形的第二挡密封面。第二挡密封面为平面、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第二挡密封面为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一磁吸合部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平滑表面。第二挡部为铁磁材料或非铁磁性材料。第二挡部为铜、铜合金、不锈钢或树脂材料。还包括挡在第三吸合面外的第三挡部。第三磁吸合部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第三挡部的径向宽度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三吸合面的径向宽度。第三挡部的厚度为0.1-1.5mm。第三挡部的厚度为0.3-0.9mm。第三挡部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1-3mm。第三挡部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3-1.5mm。台阶形的第三磁吸合部具有朝外圈突出的第三外台阶,或朝内圈突出的第三内台阶。第三挡部与第三外台阶或第三内台阶对应。第三吸合面突出于第三挡部的外端面。第三吸合面突出于第三挡部的外端面的高度为0.01-2mm。第三挡部与导流管件的侧壁为一体结构。第三挡部通过冲压、注塑或挤压导流管件的侧壁形成。第三挡部配设有与导流管件连接的第三挡连接部。第三挡连接部一体形成于第三挡部的外圈,并沿第三挡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三挡连接部与导流管件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三挡连接部和导流管件的外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三卡扣部;或者,第三挡连接部的内表面或者导流管件的外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或者,第三挡连接部具有内螺纹,导流管件具有相配合的外螺纹;或者,第三挡连接部具有第一外铆接边沿,导流管件的外周面形成有供第三外铆接边沿卡住的第三外铆接凸起或第三外铆接凹槽。第三挡连接部一体形成于第三挡部的内圈,并沿第三挡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三挡连接部与导流管件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三挡连接部和导流管件的内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三卡扣部;或者,第三挡连接部的外周面或者导流管件的内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或者,第三挡连接部具有外螺纹,导流管件具有相配合的内螺纹;或者,第三挡连接部具有第三内铆接边沿,导流管件的内周面形成有供第三内铆接边沿卡住的第三内铆接凸起或第三内铆接凹槽。还包括挡在第四吸合面外的第四挡部。第四磁吸合部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第四挡部的径向宽度大于、等于或小于第四吸合面的径向宽度。第四挡部的厚度为0.1-1.5mm。第四挡部的厚度为0.3-0.9mm。第四挡部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1-3mm。第四挡部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3-1.5mm。台阶形的第四磁吸合部具有朝外圈突出的第四外台阶,或朝内圈突出的第四内台阶。第四挡部与第四外台阶或第四内台阶对应。第四吸合面突出于第四挡部的外端面。第四吸合面突出于第四挡部的外端面的高度为0.01-2mm。第四挡部与出水管部的侧壁为一体结构。第四挡部通过冲压、注塑或挤压出水管部的侧壁形成。第四挡部配设有与出水管部连接的第四挡连接部。第四挡连接部一体形成于第四挡部的外圈,并沿第四挡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第四挡连接部与出水管部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四挡连接部和出水管部的外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四卡扣部;或者,第四挡连接部的内表面或者出水管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或者,第四挡连接部具有内螺纹,出水管部具有相配合的外螺纹;或者,第四挡连接部具有第四外铆接边沿,出水管部的外周面形成有供第四外铆接边沿卡住的第四外铆接凸起或第四外铆接凹槽。第四挡连接部一体形成于第四挡部的内圈,并沿第四挡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第四挡连接部与出水管部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四挡连接部和出水管部的内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四卡扣部;或者,第四挡连接部的外周面或者出水管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或者,第四挡连接部具有外螺纹,出水管部具有相配合的内螺纹;或者,第四挡连接部具有第四内铆接边沿,出水管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供第四内铆接边沿卡住的第四内铆接凸起或第四内铆接凹槽。第三挡部具有环绕导流管件的出水端口的第三挡吸面。第三挡吸面为完整圆环形。第三挡吸面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或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第三挡部具有环绕导流管件的出水端口的完整圆环形的第三挡密封面。第三挡密封面为平面、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第三挡密封面为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三磁吸合部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平滑表面。第三挡部为铁磁材料或非铁磁性材料。第三挡部为铜、铜合金、不锈钢或树脂材料。第四挡部具有环绕出水管部的进水端口的第四挡吸面。第四挡吸面为完整圆环形。第四挡吸面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或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第四挡部具有环绕出水管部的进水端口的完整圆环形的第四挡密封面。第四挡密封面为平面、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第四挡密封面为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四磁吸合部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平滑表面。第四挡部为铁磁材料或非铁磁性材料。第四挡部为铜、铜合金、不锈钢或树脂材料。第一磁吸合部通过第一安装部件与龙头接头连接在一起,第二磁吸合部通过第二安装部件与导流管件连接在一起,第三磁吸合部通过第三安装部件与导流管件连接在一起,第四磁吸合部通过第四安装部件与出水管部连接在一起。第一安装部件具有对第一磁吸合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部,第二安装部件具有对第二磁吸合部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部,第三安装部件具有对第三磁吸合部进行限位的第三限位部,第四安装部件具有对第四磁吸合部进行限位的第四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为盛装第一磁吸合部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部为盛装第二磁吸合部的第二限位槽,第三限位部为盛装第三磁吸合部的第三限位槽,第四限位部为盛装第四磁吸合部的第四限位槽。第一磁吸合部与第一安装部件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磁吸合部与第二安装部件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三磁吸合部与第三安装部件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四磁吸合部与第四安装部件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安装部件与龙头接头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安装部件与导流管件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三安装部件与导流管件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四安装部件与出水管部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具有容置第一安装部件的第一容置槽,导流管件具有容置第二安装部件的第二容置槽,导流管件具有容置第三安装部件的第三容置槽,出水管部具有容置第四安装部件的第四容置槽。第一安装部件包括盛装第一磁吸合部的第一盛装部,以及连接在第一盛装部和龙头接头之间的第一盛装连接部;第二安装部件包括盛装第二磁吸合部的第二盛装部,以及连接在第二盛装部和导流管件之间的第二盛装连接部,第三安装部件包括盛装第三磁吸合部的第三盛装部,以及连接在第三盛装部和导流管件之间的第三盛装连接部;第四安装部件包括盛装第四磁吸合部的第四盛装部,以及连接在第四盛装部和出水管部之间的第四盛装连接部。第一盛装连接部包括多个环绕第一盛装部的第一连接臂,第一连接臂的外端与龙头接头的侧壁连接,第一连接臂的内端与第一盛装部连接,相邻第一连接臂之间具有过水通道;第二盛装连接部包括多个环绕第二盛装部的第二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的外端与导流管件的侧壁连接,第二连接臂的内端与第二盛装部连接,相邻第二连接臂之间具有过水通道,第三盛装连接部包括多个环绕第三盛装部的第三连接臂,第三连接臂的外端与导流管件的侧壁连接,第三连接臂的内端与第三盛装部连接,相邻第三连接臂之间具有过水通道;第四盛装连接部包括多个环绕第四盛装部的第四连接臂,第四连接臂的外端与出水管部的侧壁连接,第四连接臂的内端与第四盛装部连接,相邻第四连接臂之间具有过水通道。多个第一磁吸合部环绕龙头接头的出水端口排列设置,多个第二磁吸合部环绕导流管件的进水端口排列设置,多个第三磁吸合部环绕导流管件的出水端口排列设置,多个第四磁吸合部环绕出水管部的进水端口排列设置。第一磁吸合部嵌设在龙头接头的出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或者通过安装部件安装在龙头接头的出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第二磁吸合部嵌设在导流管件的进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或者通过安装部件安装在导流管件的进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第三磁吸合部嵌设在导流管件的出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或者通过安装部件安装在导流管件的出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第四磁吸合部嵌设在出水管部的进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或者通过安装部件安装在出水管部的进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多个第一磁吸合部均匀环绕龙头接头的出水端口排列设置,多个第二磁吸合部均匀环绕导流管件的进水端口排列设置,多个第三磁吸合部均匀环绕导流管件的出水端口排列设置,多个第四磁吸合部均匀环绕出水管部的进水端口排列设置。各第一磁吸合部为磁铁且朝向第二磁吸合部方向的极性相同,各第二磁吸合部为磁铁且朝向第一磁吸合部方向的极性相同,各第三磁吸合部为磁铁且朝向第四磁吸合部方向的极性相同,各第四磁吸合部为磁铁且朝向第三磁吸合部方向的极性相同。龙头接头具有容置各第一磁吸合部的第一容磁槽,导流管件具有容置各第二磁吸合部的第二容磁槽,导流管件具有容置各第三磁吸合部的第三容磁槽,出水管部具有容置各第四磁吸合部的第四容磁槽。各第一磁吸合部突出于各第一容磁槽,各第二磁吸合部突出于各第二容磁槽,各第三磁吸合部突出于各第三容磁槽,各第四磁吸合部突出于各第四容磁槽。各第一磁吸合部突出于各第一容磁槽的高度为0.01-2mm,各第二磁吸合部突出于各第二容磁槽的高度为0.01-2mm,各第三磁吸合部突出于各第三容磁槽的高度为0.01-2mm,各第四磁吸合部突出于各第四容磁槽的高度为0.01-2mm。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为圆柱形。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为单个环形、圆柱形、长方体状、片状或球形,或任意两个以上前者的组合。还包括处于第一转动磁吸部处的第一导向部和处于第二转动磁吸部处的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处于第一吸合面或第二吸合面的内圈或外圈,第二导向部处于第三吸合面或第四吸合面的内圈或外圈。第一导向部具有沿靠近第一吸合面方向逐渐朝第一吸合面倾斜的导向斜面,或沿靠近第二吸合面方向逐渐朝第二吸合面倾斜的导向斜面;第二导向部具有沿靠近第三吸合面方向逐渐朝第三吸合面倾斜的导向斜面,或沿靠近第四吸合面方向逐渐朝第四吸合面倾斜的导向斜面。第一导向部具有供水体通过的第一导向过水孔,第二导向部具有供水体通过的第二导向过水孔。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一吸合面至少其一为圆环形,第二磁吸合部和第二吸合面至少其一为圆环形,第三磁吸合部和第三吸合面至少其一为圆环形,第四磁吸合部和第四吸合面至少其一为圆环形。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为突出于所在端口或沉于所在端口的圆环形。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为圆锥凸环或圆锥凹槽。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形成于所在端口的内圈或外圈。第一导向部包括形成于龙头接头的出水端口内圈的第一凸环和形成于导流管件的进水端口内圈的第一环槽;第二导向部包括形成于导流管件的出水端口内圈的第二凸环和形成于出水管部的进水端口内圈的第二环槽。第一凸环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密封圈和容置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密封槽,第二凸环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密封圈和容置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密封槽。还包括设于龙头接头的出水端口或导流管件的进水端口上并伸入对方的第一限位头,和设于导流管件的出水端口或出水管部的进水端口上并伸入对方的第二限位头。第一限位头处于第一磁吸合部的内圈并突出于第一吸合面,或处于第二磁吸合部的内圈并突出于第二吸合面;第二限位头处于第三磁吸合部的内圈并突出于第三吸合面,或处于第四磁吸合部的内圈并突出于第四吸合面;第一限位头的外径小于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二磁吸合部的内径,第二限位头的外径小于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的内径;第一限位头和第二限位头的外周面设有密封件。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的为钕磁铁,表面电镀有镍、铬、铜、钴、镉或包含任意两者以上的合金镀层。第一吸合面所在平面与龙头接头出水端的出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5-90°,第二吸合面所在平面与导流管件进水端的进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5-90°,第三吸合面所在平面与导流管件出水端的出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5-90°,第四吸合面所在平面与出水管部进水端的进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5-90°。龙头接头为直管或弯管,导流管件为直管或弯管,出水管部为直管或弯管。导流管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进水管段和第一出水管段。第一进水管段和第一出水管段所成的夹角为0-180°。第一进水管段和第一出水管段所成的夹角为15-165°。第一进水管段和第一出水管段所成的夹角为30-150°。第一进水管段和第一出水管段所成的夹角为45、90或135°。第一进水管段和第一出水管段等长或其一较长。出水管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进水管段和第二出水管段。第二进水管段和第二出水管段所成的夹角为0-180°。第二进水管段和第二出水管段所成的夹角为15-165°。第二进水管段和第二出水管段所成的夹角为30-150°。第二进水管段和第二出水管段所成的夹角为45、90或135°。第二进水管段和第二出水管段等长或其一较长。出水管部包括起泡器。起泡器为一种或两种以上模式可调的起泡器。出水管部包括与起泡器连接的出水管主体。出水管主体和起泡器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磁吸结构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出水管主体包括与起泡器相配合的外螺纹或内螺纹,起泡器包括与出水管主体相配合的内螺纹或外螺纹。导流管件包括两个以上相连接的导管单体。导管单体之间通过磁吸结构磁性吸合连接。导管单体为直管或弯管。导管单体的弯折角度为45°或90°。出水管部包括出水管主体,出水管主体包括两个以上相连接的出水管单体。出水管单体之间通过磁性吸合连接。出水管单体为直管或弯管。出水管单体的弯折角度为45°或90°。还包括与龙头接头连接的起泡部件。起泡部件装于龙头接头内。起泡部件与龙头接头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磁吸合部为环形,起泡部件伸入环形的第一磁吸合部。所述起泡部件与环形的第一磁吸合部的内圈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起泡部件的出水端突出于第一磁吸合部的外端面、与第一磁吸合部的外端面齐平或沉入第一磁吸合部的外端面内。龙头接头包括与水龙头连接的接头管和与起泡部件连接的起泡管;接头管和起泡管通过磁性吸合连接。接头管具有与水龙头连接的龙头连接部,起泡部件装于起泡管内。龙头连接部包括与水龙头相配合的螺纹结构、卡扣结构或磁吸结构,出水连接部包括与其他导水接口相配合的螺纹结构、卡扣结构或磁吸结构。龙头连接部包括与水龙头相配合的外螺纹、内螺纹或磁吸合部。
一种导流管,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为圆形,其厚度为0.5-10mm,外径为1-30mm。
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的厚度为1.5-7mm,外径为8-25mm。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为圆环形,其厚度为0.5-10mm,内径为1-28mm,外径为3-30mm。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的厚度为1.5-7mm,内径为5-20mm,外径为8-25mm。
一种导流管,龙头接头、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至少其一为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
龙头接头、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至少其一为铜、不锈钢、陶瓷或树脂材料。龙头接头、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至少其一具有外覆层。外覆层为电镀层、磨砂层或色漆层。龙头接头、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至少其一为透明材料或着色树脂材料。龙头接头、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至少其一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PMMA、PET、PE、PVC、PS、PC、PP或硅胶。
一种导流管,龙头接头和导流管件至少其一包括第一转动头,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至少其一包括第二转动头。
第一转动头设于龙头接头和导流管件至少其一的端部。第一磁吸合部或第二磁吸合部设于第一转动头上;第三磁吸合部或第四磁吸合部设于第二转动头上。第一转动头具有相对于龙头接头或导流管件相对转动的转动部件,第二转动头具有相对于导流管件或出水管部相对转动的转动部件。
一种水龙头,还包括龙头主体,龙头主体的出水口与龙头接头连接。
龙头主体的出水孔与龙头接头通过螺纹、卡扣、磁吸结构或转接管连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水龙头调向导管,其突破传统水龙头导管的构造形式,龙头接头的两个接头通水端口间通过接头流通通道或接头容腔导通,导流管件的两个导流通水端口间通过导流流通通道或导流容腔导通,出水管部的两个管部通水端口间通过管部流通通道或管部容腔导通;龙头接头与导流管件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实现龙头接头与导流管件可相对转动且磁性吸合便捷拆装;导流管件与出水管部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实现导流管件与出水管部可相对转动且磁性吸合便捷拆装;并且第一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与第二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为15°以上,在转动相应管件时可实现明显的导流角度调节,满足使用需求。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只需将龙头接头的相应端与水龙头的出水口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与导流管件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导流管件与出水管部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各磁吸连接处拆装便捷高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长度和出水角度的需求选择对相应的管件安装或拆下,安装时,各管件自动磁吸配合连接形成适合角度、长度等,各导流接口连通,操作时可进行转动调节,可自动对准吸合安装或组合;需拆卸时可通过扳或拔或拉使相应的转动磁吸部脱离即可实现相应管件的拆卸,灵活便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水龙头调向导管,其具有拆装、调节、清洁、维护、使用灵活便捷,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导流管,其突破传统导流管的构造形式,其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的形状、尺寸等均有利于安装、配合常用水流压力及流量,确保磁吸强度和操作性能。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只需将龙头接头的相应端与水龙头的出水口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与导流管件通过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二磁吸合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导流管件与出水管部通过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各磁吸连接处拆装便捷高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长度和出水角度的需求选择对相应的管件安装或拆下,安装时,各管件自动磁吸配合连接形成适合角度、长度等,各导流接口连通,操作时可进行转动调节,可自动对准吸合安装或组合;需拆卸时可通过扳或拔或拉使相应的转动磁吸部脱离即可实现相应管件的拆卸,灵活便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导流管,其具有拆装、调节、清洁、维护、使用灵活便捷,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导流管,其突破传统导流管的构造形式,其龙头接头、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的材料可确保强度和性能。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只需将龙头接头的相应端与水龙头的出水口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与导流管件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导流管件与出水管部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各磁吸连接处拆装便捷高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长度和出水角度的需求选择对相应的管件安装或拆下,安装时,各管件自动磁吸配合连接形成适合角度、长度等,各导流接口连通,操作时可进行转动调节,可自动对准吸合安装或组合;需拆卸时可通过扳或拔或拉使相应的转动磁吸部脱离即可实现相应管件的拆卸,灵活便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导流管,其具有拆装、调节、清洁、维护、使用灵活便捷,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导流管,其突破传统导流管的构造形式,其第一转动头可配合龙头接头和导流管件进行转动,第二转动头可配合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利于进行角度调节和操作,当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二磁吸合部至少其一设于第一转动头上时,第一转动头可代替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二磁吸合部转动,避免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二磁吸合部磨损,当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至少其一设于第二转动头上时,第二转动头可代替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转动,避免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磨损。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只需将龙头接头的相应端与水龙头的出水口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与导流管件通过第一磁吸合部和第二磁吸合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导流管件与出水管部通过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各磁吸连接处拆装便捷高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长度和出水角度的需求选择对相应的管件安装或拆下,安装时,各管件自动磁吸配合连接形成适合角度、长度等,各导流接口连通,操作时可进行转动调节,可自动对准吸合安装或组合;需拆卸时可通过扳或拔或拉使相应的转动磁吸部脱离即可实现相应管件的拆卸,灵活便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导流管,其具有拆装、调节、清洁、维护、使用灵活便捷,多用途,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水龙头,其突破传统水龙头的构造形式,其龙头主体与龙头接头连接,可实现与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磁性吸合安装及组合,对水流方向进行转动调节。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只需将龙头接头的相应端与水龙头的出水口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与导流管件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导流管件与出水管部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各磁吸连接处拆装便捷高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长度和出水角度的需求选择对相应的管件安装或拆下,安装时,各管件自动磁吸配合连接形成适合角度、长度等,各导流接口连通,操作时可进行转动调节,可自动对准吸合安装或组合;需拆卸时可通过扳或拔或拉使相应的转动磁吸部脱离即可实现相应管件的拆卸,灵活便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水龙头,其具有拆装、调节、清洁、维护、使用灵活便捷,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7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8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9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0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1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2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3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4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5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6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7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8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9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0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1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2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3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4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5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6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7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8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9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0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1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2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3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4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5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6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7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8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9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0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1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2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3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4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或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5为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或第四磁吸合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6为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或第四磁吸合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7为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或第四磁吸合部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8为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或第四磁吸合部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9为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或第四磁吸合部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0为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或第四磁吸合部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1为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或第四磁吸合部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2为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或第四磁吸合部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3为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或第四磁吸合部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4为各内套筒或各外套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5为多个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或第四磁吸合部安装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6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7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8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9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0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1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2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的磁吸状态其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3为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的使用状态或水龙头其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水龙头调向导管,如图1-73所示,包括管体,管体包括与水龙头出水口连接的龙头接头1,与龙头接头1连接的导流管件2,和与导流管件2连接的出水管部3;龙头接头1具有两个接头通水端口,龙头接头1在两接头通水端口之间设有接头流通通道或接头容腔,接头流通通道或接头容腔连通两接头通水端口;导流管件2具有两个导流通水端口,导流管件2在两导流通水端口之间设有导流流通通道或导流容腔,导流流通通道或导流容腔连通两导流通水端口;出水管部3具有两个管部通水端口,出水管部3在两管部通水端口之间设有管部流通通道或管部容腔,管部流通通道或管部容腔连通两管部通水端口;龙头接头1与导流管件2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01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转动磁吸部01具有第一吸合转动面,龙头接头1与导流管件2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01实现沿第一吸合转动面的相对转动;导流管件2与出水管部3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02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转动磁吸部02具有第二吸合转动面,导流管件2与出水管部3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02实现沿第二吸合转动面的相对转动;第一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与第二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为15°以上。龙头接头1的两个接头通水端口间通过接头流通通道或接头容腔导通,导流管件2的两个导流通水端口间通过导流流通通道或导流容腔导通,出水管部3的两个管部通水端口间通过管部流通通道或管部容腔导通;龙头接头1与导流管件2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01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实现龙头接头1与导流管件2可相对转动且磁性吸合便捷拆装;导流管件2与出水管部3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02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实现导流管件2与出水管部3可相对转动且磁性吸合便捷拆装;并且第一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与第二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为15°以上,在转动相应管件时可实现明显的导流角度调节,满足使用需求。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只需将龙头接头1的相应端与水龙头的出水口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1与导流管件2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01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导流管件2与出水管部3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02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各磁吸连接处拆装便捷高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长度和出水角度的需求选择对相应的管件安装或拆下,安装时,各管件自动磁吸配合连接形成适合角度、长度等,各导流接口连通,操作时可进行转动调节,可自动对准吸合安装或组合;需拆卸时可通过扳或拔或拉使相应的转动磁吸部脱离即可实现相应管件的拆卸,灵活便捷。
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与第二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为30°、45°、60°或90°。此角度设计在转动相应管件时确保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使用方便高效。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具有接头进水端口和接头出水端口,导流管件2具有导流进水端口和导流出水端口,出水管部3具有管部进水端口和管部出水端口。此结构便于各管件对应连接导通并进行顺畅导流。另一实施例,导流进水端口的朝向与导流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0-180°(如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或180°),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即导流进水端口和导流出水端口的朝向可有夹角,也可无夹角,满足各种不同长度及出水方向调节需求。无夹角时适用长度调节,有夹角时转动后可实现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导流进水端口的朝向与导流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15-165°。在转动导流管件2时此结构可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导流进水端口的朝向与导流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30-150°。在转动导流管件2时此结构可确保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导流进水端口的朝向与导流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45、90或135°。在转动导流管件2时此结构可确保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管部进水端口的朝向与管部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0-180°(如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或180°),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即管部进水端口和管部出水端口的朝向可有夹角,也可无夹角,满足各种不同长度及出水方向调节需求。无夹角时适用长度调节,有夹角时转动后可实现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管部进水端口的朝向与管部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15-165°。在转动出水管部3时此结构可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管部进水端口的朝向与管部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30-150°。在转动出水管部3时此结构可确保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管部进水端口的朝向与管部出水端口的朝向所成的夹角为45、90或135°。在转动出水管部3时此结构可确保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第一转动磁吸部01包括设于龙头接头1上的第一磁吸合部11和设于导流管件2上的第二磁吸合部201,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通过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吸合连接导通;第二转动磁吸部02包括设于导流管件2上的第三磁吸合部211和设于出水管部3上的第四磁吸合部31,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通过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吸合连接导通。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将龙头接头1的相应端与水龙头的出水口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1与导流管件2通过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导流管件2与出水管部3通过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各磁吸连接处拆装便捷高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长度和出水角度的需求选择对相应的管件安装或拆下,安装时,各管件自动磁吸配合连接形成适合角度、长度等,各导流接口连通,操作时可进行转动调节,可自动对准吸合安装或组合;需拆卸时可通过扳或拔或拉使相应的转动磁吸部脱离即可实现相应管件的拆卸,灵活便捷。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的内部、龙头接头1的外侧壁、龙头接头1的内侧壁和接头出水端口至少其一设有第一磁吸合部11;导流管件2的内部、导流管件2的外侧壁、导流管件2的内侧壁和导流进水端口至少其一设有第二磁吸合部201;导流管件2的内部、导流管件2的外侧壁、导流管件2的内侧壁和导流出水端口至少其一设有第三磁吸合部211;出水管部3的内部、出水管部3的外侧壁、出水管部3的内侧壁和管部进水端口至少其一设有第四磁吸合部31。即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如强度或不暴露的外观需求等来选择。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包括磁铁或铁磁性材料块,第二磁吸合部201包括与第一磁吸合部11相配合磁吸的磁铁或铁磁性材料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通过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实现导通。当第一磁吸合部11为磁铁时,第二磁吸合部201可为相配合的磁铁或铁磁性材料块;当第一磁吸合部11为铁磁性材料块时,第二磁吸合部201为磁铁。磁铁具体可为钕铁硼磁铁、钐钴磁铁、铝镍钴磁铁或铁氧体磁铁。第三磁吸合部211包括磁铁或铁磁性材料块,第四磁吸合部31包括与第三磁吸合部211相配合的磁铁或铁磁性材料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通过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实现导通。当第三磁吸合部211为磁铁时,第四磁吸合部31可为相配合的磁铁或铁磁性材料块;当第三磁吸合部211为铁磁性材料块时,第四磁吸合部31为磁铁。磁铁具体可为钕铁硼磁铁、钐钴磁铁、铝镍钴磁铁或铁氧体磁铁。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均为磁铁。此结构可确保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以及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磁性吸合的磁力强度及稳定性,尤其是具有自动对准吸合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对应面的极性相反,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对应面的极性相反;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三磁吸合部211朝向水流方向的极性相同;第二磁吸合部201和第四磁吸合部31朝向水流反方向的极性相同。此结构可确保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相配合磁吸,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相配合磁吸的基础上,可使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实现拆装替换和循环磁吸连接。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设于接头出水端口,第二磁吸合部201设于导流进水端口,第三磁吸合部211设于导流出水端口,第四磁吸合部31设于管部进水端口;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通过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吸合连接导通,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通过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吸合连接导通。此结构使相应磁吸合部对应磁性吸合连接导通,进而吸合导通的各管件相配合进行导流。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具有供水体通过的第一通水孔111,第二磁吸合部201具有供水体通过的第二通水孔2011,第三磁吸合部211具有供水体通过的第三通水孔2111,第四磁吸合部31具有供水体通过的第四通水孔311。各通水孔可进行通水,可使各磁吸合部可对应相应的通水端口或套在所在管件外或装入所在管件内,均不影响水龙头调向导管通水。且各磁吸合部均衡分散并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具有环绕第一通水孔111的第一吸合面112,第二磁吸合部201具有环绕第二通水孔2011的第二吸合面2012,第三磁吸合部211具有环绕第三通水孔2111的第三吸合面2112,第四磁吸合部31具有环绕第四通水孔311的第四吸合面312。此结构可确保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以及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均衡分散并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一吸合面112至少其一为完整环形,第二磁吸合部201和第二吸合面2012至少其一为完整环形,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三吸合面2112至少其一为完整环形,第四磁吸合部31和第四吸合面312至少其一为完整环形。此结构可确保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任意转动后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任意转动后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利于第一磁吸合部11与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第一吸合面112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一磁吸合部11与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一磁吸合部11易受到碰撞等损伤。第一吸合面112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一磁吸合部11与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一磁吸合部11受到碰撞等损伤。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利于第二磁吸合部201与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第二吸合面2012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二磁吸合部201与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二磁吸合部201易受到碰撞等损伤。第二吸合面2012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二磁吸合部201与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二磁吸合部201受到碰撞等损伤。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利于第三磁吸合部211与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第三吸合面2112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三磁吸合部211与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三磁吸合部211易受到碰撞等损伤。第三吸合面2112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三磁吸合部211与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三磁吸合部211受到碰撞等损伤。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利于第四磁吸合部31与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第四吸合面312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四磁吸合部31与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四磁吸合部31易受到碰撞等损伤。第四吸合面312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四磁吸合部31与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四磁吸合部31受到碰撞等损伤。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为围绕第一通水孔111的回转体结构,第二磁吸合部201为围绕第二通水孔2011的回转体结构,第三磁吸合部211为围绕第三通水孔2111的回转体结构,第四磁吸合部31为围绕第四通水孔311的回转体结构。回转体结构形式的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可使四者具有通水孔的同时,还可形成完整的环形,利于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任意角度的吸合配合,利于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任意角度的吸合配合。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一吸合面112至少其一至少其一为圆环形,第二磁吸合部201和第二吸合面2012至少其一至少其一为圆环形,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三吸合面2112至少其一至少其一为圆环形,第四磁吸合部31和第四吸合面312至少其一至少其一为圆环形。此结构可确保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任意转动后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任意转动后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第二吸合面2012、第三吸合面2112和第四吸合面312为平面、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此结构利于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面接触配合,利于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面接触配合,在第一吸合面112和第二吸合面2012相对静止或相对转动时均可确保吸力稳定,在第三吸合面2112和第四吸合面312相对静止或相对转动时均可确保吸力稳定,而且可实现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任意转动后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尤其是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在与相配合的凸面或凹面配合后还可实现径向限位,确保吸合稳定。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包括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二吸合面2012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第一平滑表面,第二吸合面2012包括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一平滑表面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第二平滑表面;此结构可利用第一吸合面112和第二吸合面2012自身的平滑度来减小相邻吸合面之间的吸合间隙821,防止水流流出,实现密封,结构简单使用。第三吸合面2112包括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四吸合面312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第三平滑表面,第四吸合面312包括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三平滑表面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第四平滑表面。此结构可利用第三吸合面2112和第四吸合面312自身的平滑度来减小相邻吸合面之间的吸合间隙821,防止水流流出,实现密封,结构简单使用。另一实施例,第一平滑表面和第二平滑表面至少其一覆有润滑层41,第三平滑表面和第四平滑表面至少其一覆有润滑层41。润滑层41在对平滑表面起到润滑作用的同时还可进一步减小相配合的吸合面之间的吸合间隙821,起到辅助密封作用。另一实施例,润滑层41为油脂层、覆膜层、漆层或垫层。此结构在实现润滑层41功能的基础上,结构简单、成本低。另一实施例,还包括对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处的水体进行封挡的第一密封部件5,以及对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处的水体进行封挡的第二密封部件5。第一密封部件5可确保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处不会漏水。第二密封部件5可确保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处不会漏水。另一实施例,第一密封部件5为处于第一磁吸合部11内圈、第一磁吸合部11外圈、龙头接头1内壁、龙头接头1外壁、接头出水端口和第一磁吸合部11端面,以及第二磁吸合部201内圈、第二磁吸合部201外圈、导流管件2内壁、导流管件2外壁、导流进水端口和第二磁吸合部201端面至少其一部位的密封圈或密封垫;第二密封部件5为处于第三磁吸合部211内圈、第三磁吸合部211外圈、导流管件2内壁、导流管件2外壁、导流出水端口和第三磁吸合部211端面,以及第四磁吸合部31内圈、第四磁吸合部31外圈、出水管部3内壁、出水管部3外壁、管部进水端口和第四磁吸合部31端面至少其一部位的密封圈或密封垫。为了适应不同情况的密封需求,可根据实际选择各密封部件5的形式及安装位置。当密封部件5设置在通水端口端面上时,可通过在对方管件上设置与密封部件5相配合的密封环槽,互相限位,确保密封性能。另一实施例,密封圈或密封垫配设有密封承载件51。密封承载件51可对密封圈或密封垫形式的密封部件5进行承载,便于与相应管件进行安装及定位。另一实施例,密封承载件51与密封圈或密封垫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密封承载件51和相应密封部件5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紧配合、胶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一转动磁吸部01处的密封承载件51与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至少其一连接在一起,第二转动磁吸部02处的密封承载件51与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至少其一连接在一起。此结构确保对相应密封部件5的限位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一转动磁吸部01处的密封承载件51与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至少其一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转动磁吸部02处的密封承载件51与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至少其一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在一起。此结构可实现密封承载件51相对于相应进行转动,替代相应密封部件5与接触部位转动,避免密封部件5磨损。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或导流管件2具有与密封承载件51连接的第一承载连接部52,导流管件2或龙头接头1具有与密封圈或密封垫密封接触的第一密封接触部53;导流管件2或出水管部3具有与密封承载件51连接的第二承载连接部52,出水管部3或导流管件2具有与密封圈或密封垫密封接触的第二密封接触部53。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通过相应密封部件5和密封接触部53进行接触配合密封,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通过相应密封部件5和密封接触部53进行接触配合密封,各密封部件5和密封接触部53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位置。另一实施例,第一密封接触部53和第二密封接触部53为环形槽。环形槽形式的密封接触部53可对密封圈或密封垫进行匹配容置和限位,确保密封配合持久稳定。另一实施例,密封圈或密封垫配设有定型支撑体54。定型支撑体54可对密封圈或密封垫进行定型支撑,保证密封圈或密封垫的形状,确保其密封性能持久稳定。另一实施例,定型支撑体54与密封圈或密封垫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定型支撑体54和密封圈或密封垫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定型支撑体54支撑于密封圈或密封垫的内部或外部。定型支撑体54可在密封圈或密封垫的内部支撑,使其大部分表面积露在外而确保与相配合的密封面进行大面积接触密封,如密封圈或密封垫有环形槽,环形的定型支撑体54嵌入环形槽内;定型支撑体54可在密封圈或密封垫的外部支撑,确保其整体外形及尺寸不变,仅露出部分环形表面与相配合的密封面进行接触密封,确保密封圈或密封垫稳定,如环形的定型支撑体54有环形槽,密封圈或密封垫嵌入环形槽内。另一实施例,定型支撑体54与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至少其一连接在一起,定型支撑体54与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至少其一连接在一起。此结构确保对密封圈或密封垫的限位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一转动磁吸部01处的定型支撑体54与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至少其一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转动磁吸部02处的定型支撑体54与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至少其一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在一起。此结构可实现第一转动磁吸部01处的定型支撑体54相对于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至少其一进行转动,第二转动磁吸部02处的定型支撑体54相对于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至少其一进行转动,替代密封圈或密封垫与接触部位转动,避免密封部件5磨损。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或导流管件2形成有容置定型支撑体54的定型容槽55,导流管件2或出水管部3形成有容置定型支撑体54的定型容槽55。定型容槽55可对定型支撑体54进行定型定位,确保安装稳定及定型支撑体54的性能稳定。另一实施例,定型支撑体54为金属或树脂材料。此结构的定型支撑体54可确保其自身强度稳定。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和第二吸合面2012至少其一配设有密封层42。密封层42可确保吸合面吸合的密封性能。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和第二吸合面2012至少其一配设有防磨层43。防磨层43可确保吸合面的耐磨性能。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和第四吸合面312至少其一配设有密封层42。密封层42可确保吸合面吸合的密封性能。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和第四吸合面312至少其一配设有防磨层43。防磨层43可确保吸合面的耐磨性能。另一实施例,密封层42为覆层或垫层。此结构的密封层42结构简单稳定。另一实施例,防磨层43为覆层或垫层。此结构的防磨层43结构简单稳定。另一实施例,覆层或垫层为铁磁性材料层。当覆层或垫层为铁磁性材料层时,不会明显减弱磁吸合部的磁力,确保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覆层或垫层为非铁磁性材料层。当覆层或垫层为非铁磁性材料层时,仅体现两磁铁形式的磁吸合部的自动对准效应,使用方便。另一实施例,覆层或垫层为非铁磁性金属层、树脂层或橡胶层。此结构的覆层或垫层仅体现两磁铁形式的磁吸合部的自动对准效应,使用方便。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与龙头接头1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磁吸合部201与导流管件2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三磁吸合部211与导流管件2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四磁吸合部31与出水管部3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各磁吸合部与相应管件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一体成型、过盈配合、胶合、焊接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均为具有通水孔的磁铁。通水孔可进行通水,可使相应磁吸合部可对应所在管件的通水端口或套在所在管件外或装入所在管件内,均不影响水龙头调向导管通水。且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都均衡分散并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各磁吸合部均为磁铁可确保吸合磁力强度及稳定性,尤其是具有自动对准吸合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均为圆环形;第一磁吸合部11具有第一环外周面113、第一环内周面114、朝向第二磁吸合部201的第一吸合面112和朝向与第一吸合面112相反的第一非吸面115,磁极在第一吸合面112和第一非吸面115上;第二磁吸合部201具有第二环外周面2013、第二环内周面2014、朝向第一磁吸合部11的第二吸合面2012和朝向与第二吸合面2012相反的第二非吸面2015,磁极在第二吸合面2012和第二非吸面2015上;第三磁吸合部211具有第三环外周面2113、第三环内周面2114、朝向第四磁吸合部31的第三吸合面2112和朝向与第三吸合面2112相反的第三非吸面2115,磁极在第三吸合面2112和第三非吸面2115上;第四磁吸合部31具有第四环外周面313、第四环内周面314、朝向第三磁吸合部211的第四吸合面312和朝向与第四吸合面312相反的第四非吸面315,磁极在第四吸合面312和第四非吸面315上。此结构可确保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任意转动后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任意转动后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第二磁吸合部20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第三磁吸合部21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第四磁吸合部3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即各磁吸合部的圆环形轨迹上的任意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横截面为长方形(包含正方形)的各磁吸合部整体结构规则,便于加工、安装且可确保边缘强度;横截面为梯形的各磁吸合部可在确保一定磁力的情况下利用短边或长边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吸合面宽度或扩大吸合面宽度,而且当长边处于连接面时可确保连接强度,梯形的腰更可避免磁吸合部从固定槽中脱出;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各磁吸合部可在一定体积和磁力情况下使某一端面向内圈或外圈偏移,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或扩大吸合环面或连接环面的直径,适应磁吸强度或连接尺寸的不同需求;横截面为凸字形的各磁吸合部可在确保一定磁力的情况下利用短底边或长底边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吸合面宽度或扩大吸合面宽度,而且当长底边处于连接面时可确保连接强度,有台阶中间部分更可便于被抵顶限位,避免磁吸合部从固定槽中脱出;横截面为台阶形的各磁吸合部也可实现横截面为凸字形的磁吸合部的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一非吸面115对应连接在龙头接头1的出水端口端面上。此结构简单,易加工。另一实施例,第一非吸面115对应胶合、焊接或通过锁帽锁在龙头接头1的出水端口端面上。这些连接方式均可将第一磁吸合部11与龙头接头1进行有效连接,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其中锁帽具体结构可为,包括兜住第一磁吸合部11的兜边和与龙头接头1通过螺纹连接的连接边。另一实施例,第二非吸面2015对应连接在导流管件2的进水端口端面上。此结构简单,易加工。另一实施例,第二非吸面2015对应胶合、焊接或通过锁帽锁在导流管件2的进水端口端面上。这些连接方式均可将第二磁吸合部201与导流管件2进行有效连接,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其中锁帽具体结构可为,包括兜住第二磁吸合部201的兜边和与导流管件2通过螺纹连接的连接边。另一实施例,第三非吸面2115对应连接在导流管件2的出水端口端面上。此结构简单,易加工。另一实施例,第三非吸面2115对应胶合、焊接或通过锁帽锁在导流管件2的出水端口端面上。这些连接方式均可将第三磁吸合部211与导流管件2进行有效连接,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其中锁帽具体结构可为,包括兜住第三磁吸合部211的兜边和与导流管件2通过螺纹连接的连接边。另一实施例,第四非吸面315对应连接在出水管部3的进水端口端面上。此结构简单,易加工。另一实施例,第四非吸面315对应胶合、焊接或通过锁帽锁在出水管部3的进水端口端面上。这些连接方式均可将第四磁吸合部31与出水管部3进行有效连接,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其中锁帽具体结构可为,包括兜住第四磁吸合部31的兜边和与出水管部3通过螺纹连接的连接边。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的出水端端面形成有容置第一磁吸合部11的第一环形端槽15。第一环形端槽15可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限位和增大接触面积,便于安装和确保连接强度,确保稳定性,还可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保护。另一实施例,第一环形端槽15包括与第一非吸面115相对应的第一端槽底面、与第一环外周面113相对应的第一端槽外侧面、和与第一环内周面114相对应的第一端槽内侧面。此结构可确保第一环形端槽15与第一磁吸合部11的接触面和立体空间,确保限位效果和连接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一非吸面115与第一端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一环外周面113与第一端槽外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一环内周面114与第一端槽内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至少两处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此结构简单且牢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焊接具体可采用电镀焊接的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突出于第一环形端槽15。此结构便于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二吸合面2012接触吸合。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一环形端槽15口齐平。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确保与第二吸合面20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一吸合面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沉于第一环形端槽15内。此结构可确保避免第一吸合面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突出于第一环形端槽15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二吸合面20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一吸合面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导流管件2的进水端端面形成有容置第二磁吸合部201的第二环形端槽205。第二环形端槽205可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限位和增大接触面积,便于安装和确保连接强度,确保稳定性,还可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保护。另一实施例,第二环形端槽205包括与第二非吸面2015相对应的第二端槽底面、与第二环外周面2013相对应的第二端槽外侧面、和与第二环内周面2014相对应的第二端槽内侧面。此结构可确保第二环形端槽205与第二磁吸合部201的接触面和立体空间,确保限位效果和连接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二非吸面2015与第二端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二环外周面2013与第二端槽外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二环内周面2014与第二端槽内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至少两处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此结构简单且牢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焊接具体可采用电镀焊接的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突出于第二环形端槽205。此结构便于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二环形端槽205口齐平。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确保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二吸合面20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沉于第二环形端槽205内。此结构可确保避免第二吸合面20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突出于第二环形端槽205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二吸合面20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导流管件2的出水端端面形成有容置第三磁吸合部211的第三环形端槽215。第三环形端槽215可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限位和增大接触面积,便于安装和确保连接强度,确保稳定性,还可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保护。另一实施例,第三环形端槽215包括与第三非吸面2115相对应的第三端槽底面、与第三环外周面2113相对应的第三端槽外侧面、和与第三环内周面2114相对应的第三端槽内侧面。此结构可确保第三环形端槽215与第三磁吸合部211的接触面和立体空间,确保限位效果和连接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三非吸面2115与第三端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三环外周面2113与第三端槽外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三环内周面2114与第三端槽内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至少两处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此结构简单且牢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焊接具体可采用电镀焊接的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突出于第三环形端槽215。此结构便于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四吸合面312接触吸合。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三环形端槽215口齐平。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确保与第四吸合面3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三吸合面2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沉于第三环形端槽215内。此结构可确保避免第三吸合面2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突出于第三环形端槽215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四吸合面3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三吸合面2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出水管部3的进水端端面形成有容置第四磁吸合部31的第四环形端槽35。第四环形端槽35可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限位和增大接触面积,便于安装和确保连接强度,确保稳定性,还可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保护。另一实施例,第四环形端槽35包括与第四非吸面315相对应的第四端槽底面、与第四环外周面313相对应的第四端槽外侧面、和与第四环内周面314相对应的第四端槽内侧面。此结构可确保第四环形端槽35与第四磁吸合部31的接触面和立体空间,确保限位效果和连接效果。另一实施例,第四非吸面315与第四端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四环外周面313与第四端槽外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四环内周面314与第四端槽内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至少两处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此结构简单且牢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焊接具体可采用电镀焊接的方式。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突出于第四环形端槽35。此结构便于第四吸合面312与第三吸合面2112接触吸合。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与第四环形端槽35口齐平。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确保与第三吸合面2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四吸合面3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沉于第四环形端槽35内。此结构可确保避免第四吸合面3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突出于第四环形端槽35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二吸合面20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处于龙头接头1的侧壁内侧。第一磁吸合部11被有效保护且牢固。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的侧壁内侧形成有容置第一磁吸合部11的第一内环形台阶槽16。此结构可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一内环形台阶槽16包括与第一非吸面115相对应的第一内槽底面,和与第一环外周面113相对应的第一内槽侧面。此结构可确保第一内环形台阶槽16与第一磁吸合部11的接触面和立体空间,确保限位效果和连接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一非吸面115与第一内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一环外周面113与第一内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此结构简单且牢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焊接具体可采用电镀焊接的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突出于第一内环形台阶槽16。此结构便于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二吸合面2012接触吸合。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一内环形台阶槽16口齐平。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确保与第二吸合面20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一吸合面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沉于第一内环形台阶槽16内。此结构可确保避免第一吸合面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突出于第一内环形台阶槽16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二吸合面20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一吸合面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侧壁内设有第一内套筒161。第一内套筒161便于安装和加工,可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一内套筒161抵在第一磁吸合部11的第一非吸面115上。此结构可确保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轴向限位,确保安装精度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一内槽底面形成于第一内套筒161上。即第一非吸面115由第一内套筒161的端面限位并与第一内套筒161的端面连接,便于连接安装。另一实施例,第一内套筒161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C形套筒形式的第一内套筒161便于弹性变形后卡入龙头接头1内或其内卡槽中进行定位。另一实施例,第一内套筒161与龙头接头1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一内套筒161和龙头接头1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二磁吸合部201处于导流管件2的侧壁内侧。第二磁吸合部201被有效保护且牢固。另一实施例,导流管件2的侧壁内侧形成有容置第二磁吸合部201的第二内环形台阶槽206。此结构可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二内环形台阶槽206包括与第二非吸面2015相对应的第二内槽底面,和与第二环外周面2013相对应的第二内槽侧面。此结构可确保第二内环形台阶槽206与第二磁吸合部201的接触面和立体空间,确保限位效果和连接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二非吸面2015与第二内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二环外周面2013与第二内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此连接结构牢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焊接具体可采用电镀焊接的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突出于第二内环形台阶槽206。此结构便于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二内环形台阶槽206口齐平。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确保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二吸合面20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沉于第二内环形台阶槽206内。此结构可确保避免第二吸合面20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突出于第二内环形台阶槽206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二吸合面20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导流管件2侧壁内设有第二内套筒2061。第二内套筒2061便于安装和加工,可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二内套筒2061抵在第二磁吸合部201的第二非吸面2015上。此结构可确保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轴向限位,确保安装精度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二内槽底面形成于第二内套筒2061上。即第二非吸面2015由第二内套筒2061的端面限位并与第二内套筒2061的端面连接,便于连接安装。另一实施例,第二内套筒2061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C形套筒形式的第二内套筒2061便于弹性变形后卡入导流管件2内或其内卡槽中进行定位。另一实施例,第二内套筒2061与龙头接头1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二内套筒2061和导流管件2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三磁吸合部211处于导流管件2的侧壁内侧。第三磁吸合部211被有效保护且牢固。另一实施例,导流管件2的侧壁内侧形成有容置第三磁吸合部211的第三内环形台阶槽216。此结构可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三内环形台阶槽216包括与第三非吸面2115相对应的第三内槽底面,和与第三环外周面2113相对应的第三内槽侧面。此结构可确保第三内环形台阶槽216与第三磁吸合部211的接触面和立体空间,确保限位效果和连接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三非吸面2115与第三内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三环外周面2113与第三内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此结构简单且牢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焊接具体可采用电镀焊接的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突出于第三内环形台阶槽216。此结构便于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四吸合面312接触吸合。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三内环形台阶槽216口齐平。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确保与第四吸合面3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三吸合面2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沉于第三内环形台阶槽216内。此结构可确保避免第三吸合面2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突出于第三内环形台阶槽216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四吸合面3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三吸合面2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导流管件2侧壁内设有第三内套筒2161。第三内套筒2161便于安装和加工,可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三内套筒2161抵在第三磁吸合部211的第三非吸面2115上。此结构可确保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轴向限位,确保安装精度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三内槽底面形成于第三内套筒2161上。即第三非吸面2115由第三内套筒2161的端面限位并与第三内套筒2161的端面连接,便于连接安装。另一实施例,第三内套筒2161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C形套筒形式的第三内套筒2161便于弹性变形后卡入导流管件2内或其内卡槽中进行定位。另一实施例,第三内套筒2161与导流管件2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三内套筒2161和龙头接头1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四磁吸合部31处于出水管部3的侧壁内侧。第四磁吸合部31被有效保护且牢固。另一实施例,出水管部3的侧壁内侧形成有容置第四磁吸合部31的第四内环形台阶槽36。此结构可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四内环形台阶槽36包括与第四非吸面315相对应的第四内槽底面,和与第四环外周面313相对应的第四内槽侧面。此结构可确保第四内环形台阶槽36与第四磁吸合部31的接触面和立体空间,确保限位效果和连接效果。另一实施例,第四非吸面315与第四内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四环外周面313与第四内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此连接结构牢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焊接具体可采用电镀焊接的方式。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突出于第四内环形台阶槽36。此结构便于第四吸合面312与第三吸合面2112接触吸合。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与第四内环形台阶槽36口齐平。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确保与第三吸合面2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四吸合面3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沉于第四内环形台阶槽36内。此结构可确保避免第二吸合面20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突出于第四内环形台阶槽36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四吸合面312与第三吸合面2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四吸合面3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出水管部3侧壁内设有第四内套筒361。第四内套筒361便于安装和加工,可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四内套筒361抵在第四磁吸合部31的第四非吸面315上。此结构可确保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轴向限位,确保安装精度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四内槽底面形成于第四内套筒361上。即第四非吸面315由第四内套筒361的端面限位并与第四内套筒361的端面连接,便于连接安装。另一实施例,第四内套筒361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C形套筒形式的第四内套筒361便于弹性变形后卡入出水管部3内或其内卡槽中进行定位。另一实施例,第四内套筒361与出水管部3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四内套筒361和出水管部3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处于龙头接头1的侧壁外周。此结构便于安装第一磁吸合部11。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的侧壁外周形成有容置第一磁吸合部11的第一外环形台阶槽17。此结构可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一外环形台阶槽17包括与第一非吸面115相对应的第一外槽底面,和与第一环内周面114相对应的第一外槽侧面。此结构可确保第一外环形台阶槽17与第一磁吸合部11的接触面和立体空间,确保限位效果和连接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一外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一环内周面114与第一外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此连接结构牢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焊接具体可采用电镀焊接的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突出于第一外环形台阶槽17。此结构便于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二吸合面2012接触吸合。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一外环形台阶槽17口齐平。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确保与第二吸合面20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一吸合面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沉于第一外环形台阶槽17内。此结构可确保避免第一吸合面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突出于第一外环形台阶槽17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二吸合面20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吸合面被刮伤。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侧壁外设有第一外套筒171。第一外套筒171便于安装和加工,可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一外套筒171抵在第一磁吸合部11的第一非吸面115上。此结构可确保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轴向限位,确保安装精度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一外槽底面形成于第一外套筒171上。即第一非吸面115由第一外套筒171的端面限位并与第一内套筒161的端面连接,便于连接安装。另一实施例,第一外套筒171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C形套筒形式的第一内套筒161便于弹性变形后卡入龙头接头1外或其外卡槽中进行定位。另一实施例,第一外套筒171与龙头接头1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一外套筒171和龙头接头1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二磁吸合部201处于导流管件2的侧壁外周。此结构便于安装第二磁吸合部201。另一实施例,导流管件2的侧壁外周形成有容置第二磁吸合部201的第二外环形台阶槽207。此结构可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二外环形台阶槽207包括与第二非吸面2015相对应的第二外槽底面,和与第二环内周面2014相对应的第二外槽侧面。此结构可确保第二外环形台阶槽207与第二磁吸合部201的接触面和立体空间,确保限位效果和连接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二外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二环内周面2014与第二外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此连接结构牢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焊接具体可采用电镀焊接的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突出于第二外环形台阶槽207。此结构便于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二外环形台阶槽207口齐平。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确保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二吸合面20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沉于第二外环形台阶槽207内。此结构可确保避免第二吸合面20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突出于第二外环形台阶槽207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吸合面被刮伤。另一实施例,导流管件2侧壁外设有第二外套筒2071。第二外套筒2071便于安装和加工,可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二外套筒2071抵在第二磁吸合部201的第二非吸面2015上。此结构可确保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轴向限位,确保安装精度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二外槽底面形成于第二外套筒2071上。即第二非吸面2015由第二外套筒2071的端面限位并与第二内套筒2061的端面连接,便于连接安装。另一实施例,第二外套筒2071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C形套筒形式的第二内套筒2061便于弹性变形后卡入导流管件2外或其外卡槽中进行定位。另一实施例,第二外套筒2071与导流管件2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二外套筒2071和导流管件2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三磁吸合部211处于导流管件2的侧壁外周。此结构便于安装第三磁吸合部211。另一实施例,导流管件2的侧壁外周形成有容置第三磁吸合部211的第三外环形台阶槽217。此结构可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三外环形台阶槽217包括与第三非吸面2115相对应的第三外槽底面,和与第三环内周面2114相对应的第三外槽侧面。此结构可确保第三外环形台阶槽217与第三磁吸合部211的接触面和立体空间,确保限位效果和连接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三外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三环内周面2114与第三外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此连接结构牢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焊接具体可采用电镀焊接的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突出于第三外环形台阶槽217。此结构便于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四吸合面312接触吸合。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三外环形台阶槽217口齐平。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确保与第四吸合面3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三吸合面2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沉于第三外环形台阶槽217内。此结构可确保避免第三吸合面2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突出于第三外环形台阶槽217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四吸合面3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吸合面被刮伤。另一实施例,导流管件2侧壁外设有第三外套筒2171。第三外套筒2171便于安装和加工,可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三外套筒2171抵在第三磁吸合部211的第三非吸面2115上。此结构可确保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轴向限位,确保安装精度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三外槽底面形成于第三外套筒2171上。即第三非吸面2115由第三外套筒2171的端面限位并与第三内套筒2161的端面连接,便于连接安装。另一实施例,第三外套筒2171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C形套筒形式的第三内套筒2161便于弹性变形后卡入导流管件2外或其外卡槽中进行定位。另一实施例,第三外套筒2171与导流管件2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三外套筒2171和导流管件2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四磁吸合部31处于出水管部3的侧壁外周。此结构便于安装第四磁吸合部31。另一实施例,出水管部3的侧壁外周形成有容置第四磁吸合部31的第四外环形台阶槽37。此结构可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四外环形台阶槽37包括与第四非吸面315相对应的第四外槽底面,和与第四环内周面314相对应的第四外槽侧面。此结构可确保第四外环形台阶槽37与第四磁吸合部31的接触面和立体空间,确保限位效果和连接效果。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与第四外槽底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第四环内周面314与第四外槽侧面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以上两处均通过胶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此连接结构牢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焊接具体可采用电镀焊接的方式。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突出于第四外环形台阶槽37。此结构便于第四吸合面312与第三吸合面2112接触吸合。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与第四外环形台阶槽37口齐平。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确保与第三吸合面2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四吸合面3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沉于第四外环形台阶槽37内。此结构可确保避免第四吸合面3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突出于第四外环形台阶槽37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四吸合面312与第三吸合面2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吸合面被刮伤。另一实施例,出水管部3侧壁外设有第四外套筒371。第四外套筒371便于安装和加工,可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限位和提供牢固基础。另一实施例,第四外套筒371抵在第四磁吸合部31的第四非吸面315上。此结构可确保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轴向限位,确保安装精度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四外槽底面形成于第四外套筒371上。即第四非吸面315由第四外套筒371的端面限位并与第四内套筒361的端面连接,便于连接安装。另一实施例,第四外套筒371为完整套筒或具有缺口的C形套筒。C形套筒形式的第四内套筒361便于弹性变形后卡入出水管部3外或其外卡槽中进行定位。另一实施例,第四外套筒371与出水管部3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四外套筒371和出水管部3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还包括挡在第一磁吸合部11外的第一挡部116。第一挡部116可兜住第一磁吸合部11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固定。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即第一磁吸合部11的圆环形轨迹上的任意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横截面为长方形(包含正方形)的第一磁吸合部11整体结构规则,便于加工、安装且可确保边缘强度;横截面为梯形的第一磁吸合部11可在确保一定磁力的情况下利用短边或长边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吸合面宽度或扩大吸合面宽度,而且当长边处于连接面时可确保连接强度,梯形的腰更可避免磁吸合部从固定槽中脱出;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第一磁吸合部11可在一定体积和磁力情况下使某一端面向内圈或外圈偏移,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或扩大吸合环面或连接环面的直径,适应磁吸强度或连接尺寸的不同需求;横截面为凸字形的第一磁吸合部11可在确保一定磁力的情况下利用短底边或长底边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吸合面宽度或扩大吸合面宽度,而且当长底边处于连接面时可确保连接强度,有台阶中间部分更可便于被抵顶限位,避免第一磁吸合部11从固定槽中脱出;横截面为台阶形的第一磁吸合部11也可实现横截面为凸字形的第一磁吸合部11的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的径向宽度大于第一吸合面112的径向宽度。此结构可确保第一挡部116将第一磁吸合部11包裹在内,可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有效定位和保护的基础上代替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接触,避免第一磁吸合部11受到转动等磨损。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的径向宽度等于第一吸合面112的径向宽度。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确保第一挡部116将第一磁吸合部11包裹在内,可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有效定位和保护的基础上代替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接触,避免第一磁吸合部11受到转动等磨损。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的径向宽度小于第一吸合面112的径向宽度。此结构可兜住第一吸合面112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固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第一挡部116将第一磁吸合部11包裹在内,可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有效定位和保护的基础上代替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接触,避免第一磁吸合部11受到转动等磨损。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的厚度为0.1-1.5(如0.1、0.2、0.3、0.4、0.5、0.6、0.7、0.8、0.9、1、1.1、1.2、1.3、1.4或1.5)mm。无论是金属材料或是树脂材料等,此厚度的第一挡部116可确保第一挡部1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厚度过薄会降低第一挡部116强度,厚度过厚会明显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的厚度为0.3-0.9mm。此厚度的第一挡部116可确保第一挡部1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1-3(如0.1、0.2、0.3、0.4、0.5、0.6、0.7、0.8、0.9、1、1.1、1.2、1.3、1.4、1.5、1.6、1.7、1.8、2、2.1、2.2、2.3、2.4、2.5、2.6、2.7、2.8、2.9或3)mm。此宽度的第一挡部116可确保第一挡部1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3-1.5mm。此宽度的第一挡部116可确保第一挡部1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另一实施例,台阶形的第一磁吸合部11具有朝外圈突出的第一外台阶118。第一外台阶118可供由外圈向内圈延伸的第一挡部116等兜住进行定位,而且第一吸合面112还可根据情况突出于第一挡部116,可确保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二吸合面2012接触吸合,不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台阶形的第一磁吸合部11具有朝内圈突出的第一内台阶119。第一内台阶119可供由内圈向外圈延伸的第一挡部116等兜住进行定位,而且第一吸合面112还可根据情况突出于第一挡部116,可确保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二吸合面2012接触吸合,不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与第一外台阶118或第一内台阶119对应。此结构便于第一挡部116与第一外台阶118针对性精准对应,确保安装便捷、定位精准。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突出于第一挡部116的外端面。此结构可确保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二吸合面2012接触吸合,不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突出于第一挡部116的外端面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一吸合面112与第二吸合面20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一吸合面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与龙头接头1的侧壁为一体结构。此结构可确保第一挡部116与龙头接头1的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通过冲压、注塑或挤压龙头接头1的侧壁形成。此结构便于第一挡部116成型。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配设有与龙头接头1连接的第一挡连接部117。第一挡部116通过第一挡连接部117与龙头接头1连接在一起,确保连接便捷性。另一实施例,第一挡连接部117一体形成于第一挡部116的外圈,并沿第一挡部116的轴线方向延伸。此结构便于第一挡连接部117与龙头接头1的外侧壁等处连接在一起,安装便捷。另一实施例,第一挡连接部117与龙头接头1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一挡连接部117与龙头接头1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紧配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一挡连接部117和龙头接头1的外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一卡扣部;第一挡连接部117和龙头接头1的外表面通过卡扣部连接在一起,如第一挡连接部117的内表面形成有卡块,龙头接头1的外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卡槽。另一实施例,第一挡连接部117的内表面或者龙头接头1的外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当第一挡连接部117和龙头接头1通过胶合连接时,可利用固胶凹凸面增大与胶材的接触面积和互相咬合的强度,确保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一挡连接部117具有内螺纹,龙头接头1具有相配合的外螺纹;第一挡连接部117和龙头接头1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配合进行连接,拆装便捷且牢固。另一实施例,第一挡连接部117具有第一外铆接边沿,龙头接头1的外周面形成有供第一外铆接边沿卡住的第一外铆接凸起或第一外铆接凹槽。第一挡连接部117和龙头接头1通过第一外铆接边沿与第一外铆接凸起或第一外铆接凹槽进行铆合连接,牢固可靠。另一实施例,第一挡连接部117一体形成于第一挡部116的内圈,并沿第一挡部116的轴线方向延伸。此结构便于第一挡连接部117与龙头接头1的内侧壁等处连接在一起,安装便捷。另一实施例,第一挡连接部117与龙头接头1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一挡连接部117与龙头接头1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紧配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一挡连接部117和龙头接头1的内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一卡扣部;第一挡连接部117和龙头接头1的内表面通过卡扣部连接在一起,如第一挡连接部117的外表面形成有卡块,龙头接头1的内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卡槽。另一实施例,第一挡连接部117的外周面或者龙头接头1的内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当第一挡连接部117和龙头接头1通过胶合连接时,可利用固胶凹凸面增大与胶材的接触面积和互相咬合的强度,确保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一挡连接部117具有外螺纹,龙头接头1具有相配合的内螺纹;第一挡连接部117和龙头接头1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配合进行连接,拆装便捷且牢固,还可隐藏挡连接部。另一实施例,第一挡连接部117具有第一内铆接边沿,龙头接头1的内周面形成有供第一内铆接边沿卡住的第一内铆接凸起或第一内铆接凹槽。第一挡连接部117和龙头接头1通过第一内铆接边沿与第一内铆接凸起或第一内铆接凹槽进行铆合连接,牢固可靠。另一实施例,还包括挡在第二磁吸合部201外的第二挡部2016。第二挡部2016可兜住第二磁吸合部201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固定。另一实施例,第二磁吸合部20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即第二磁吸合部201的圆环形轨迹上的任意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横截面为长方形(包含正方形)的第二磁吸合部201整体结构规则,便于加工、安装且可确保边缘强度;横截面为梯形的第二磁吸合部201可在确保一定磁力的情况下利用短边或长边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吸合面宽度或扩大吸合面宽度,而且当长边处于连接面时可确保连接强度,梯形的腰更可避免磁吸合部从固定槽中脱出;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磁吸合部201可在一定体积和磁力情况下使某一端面向内圈或外圈偏移,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或扩大吸合环面或连接环面的直径,适应磁吸强度或连接尺寸的不同需求;横截面为凸字形的第二磁吸合部201可在确保一定磁力的情况下利用短底边或长底边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吸合面宽度或扩大吸合面宽度,而且当长底边处于连接面时可确保连接强度,有台阶中间部分更可便于被抵顶限位,避免第二磁吸合部201从固定槽中脱出;横截面为台阶形的第二磁吸合部201也可实现横截面为凸字形的第二磁吸合部201的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的径向宽度大于第二吸合面2012的径向宽度。此结构可确保第二挡部2016将第二磁吸合部201包裹在内,可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有效定位和保护的基础上代替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接触,避免第二磁吸合部201受到转动等磨损。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的径向宽度等于第二吸合面2012的径向宽度。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确保第二挡部2016将第二磁吸合部201包裹在内,可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有效定位和保护的基础上代替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接触,避免第二磁吸合部201受到转动等磨损。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的径向宽度小于第二吸合面2012的径向宽度。此结构可兜住第二吸合面2012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固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第二挡部2016将第二磁吸合部201包裹在内,可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有效定位和保护的基础上代替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接触,避免第二磁吸合部201受到转动等磨损。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的厚度为0.1-1.5(如0.1、0.2、0.3、0.4、0.5、0.6、0.7、0.8、0.9、1、1.1、1.2、1.3、1.4或1.5)mm。无论是金属材料或是树脂材料等,此厚度的第二挡部2016可确保第二挡部20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厚度过薄会降低第二挡部2016强度,厚度过厚会明显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的厚度为0.3-0.9mm。此厚度的第二挡部2016可确保第二挡部20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1-3(如0.1、0.2、0.3、0.4、0.5、0.6、0.7、0.8、0.9、1、1.1、1.2、1.3、1.4、1.5、1.6、1.7、1.8、2、2.1、2.2、2.3、2.4、2.5、2.6、2.7、2.8、2.9或3)mm。此宽度的第二挡部2016可确保第二挡部20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3-1.5mm。此宽度的第二挡部2016可确保第二挡部20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另一实施例,台阶形的第二磁吸合部201具有朝外圈突出的第二外台阶2018。第二外台阶2018可供由外圈向内圈延伸的第二挡部2016等兜住进行定位,而且第二吸合面2012还可根据情况突出于第二挡部2016,可确保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不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台阶形的第二磁吸合部201具有朝内圈突出的第二内台阶2019。第二内台阶2019可供由内圈向外圈延伸的第二挡部2016等兜住进行定位,而且第二吸合面2012还可根据情况突出于第二挡部2016,可确保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不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与第二外台阶2018或第二内台阶2019对应。此结构便于第二挡部2016与第二外台阶2018针对性精准对应,确保安装便捷、定位精准。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突出于第二挡部2016的外端面。此结构可确保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不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二吸合面2012突出于第二挡部2016的外端面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二吸合面2012与第一吸合面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二吸合面20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与导流管件2的侧壁为一体结构。此结构可确保第二挡部2016与导流管件2的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通过冲压、注塑或挤压导流管件2的侧壁形成。此结构便于第二挡部2016成型。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配设有与导流管件2连接的第二挡连接部2017。第二挡部2016通过第二挡连接部2017与导流管件2连接在一起,确保连接便捷性。另一实施例,第二挡连接部2017一体形成于第二挡部2016的外圈,并沿第二挡部2016的轴线方向延伸。此结构便于第二挡连接部2017与导流管件2的外侧壁等处连接在一起,安装便捷。另一实施例,第二挡连接部2017与导流管件2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二挡连接部2017与导流管件2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紧配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二挡连接部2017和导流管件2的外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二卡扣部;第二挡连接部2017和导流管件2的外表面通过卡扣部连接在一起,如第二挡连接部2017的内表面形成有卡块,导流管件2的外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卡槽。另一实施例,第二挡连接部2017的内表面或者导流管件2的外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当第二挡连接部2017和导流管件2通过胶合连接时,可利用固胶凹凸面增大与胶材的接触面积和互相咬合的强度,确保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二挡连接部2017具有内螺纹,导流管件2具有相配合的外螺纹;第二挡连接部2017和导流管件2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配合进行连接,拆装便捷且牢固。另一实施例,第二挡连接部2017具有第二外铆接边沿,导流管件2的外周面形成有供第二外铆接边沿卡住的第二外铆接凸起或第二外铆接凹槽。第二挡连接部2017和导流管件2通过第二外铆接边沿与第二外铆接凸起或第二外铆接凹槽进行铆合连接,牢固可靠。另一实施例,第二挡连接部2017一体形成于第二挡部2016的内圈,并沿第二挡部2016的轴线方向延伸。此结构便于第二挡连接部2017与导流管件2的内侧壁等处连接在一起,安装便捷。另一实施例,第二挡连接部2017与导流管件2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二挡连接部2017与导流管件2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紧配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二挡连接部2017和导流管件2的内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二卡扣部;第二挡连接部2017和导流管件2的内表面通过卡扣部连接在一起,如第二挡连接部2017的外表面形成有卡块,导流管件2的内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卡槽。另一实施例,第二挡连接部2017的外周面或者导流管件2的内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当第二挡连接部2017和导流管件2通过胶合连接时,可利用固胶凹凸面增大与胶材的接触面积和互相咬合的强度,确保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二挡连接部2017具有外螺纹,导流管件2具有相配合的内螺纹;第二挡连接部2017和导流管件2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配合进行连接,拆装便捷且牢固,还可隐藏挡连接部。另一实施例,第二挡连接部2017具有第二内铆接边沿,导流管件2的内周面形成有供第二内铆接边沿卡住的第二内铆接凸起或第二内铆接凹槽。第二挡连接部2017和导流管件2通过第二内铆接边沿与第二内铆接凸起或第二内铆接凹槽进行铆合连接,牢固可靠。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具有环绕龙头接头1的出水端口的第一挡吸面1161。此结构可确保第一磁吸合部11均衡分散并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第一挡吸面1161可代替第一磁吸合部11与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吸合连接,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保护。另一实施例,第一挡吸面1161为完整圆环形。此结构可确保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任意转动后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一挡吸面1161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利于第一挡吸面1161与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一挡吸面1161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一挡吸面1161与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一挡吸面1161易受到碰撞等损伤。另一实施例,第一挡吸面1161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一挡吸面1161与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一挡吸面1161受到碰撞等损伤。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具有环绕龙头接头1的出水端口的完整圆环形的第一挡密封面。第一挡密封面可与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密封接触,确保不会漏水。另一实施例,第一挡密封面为平面、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此结构利于第一挡密封面与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面接触配合,确保吸力稳定,且可实现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任意转动后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尤其是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在与相配合的凸面或凹面配合后还可实现径向限位,确保吸合稳定。另一实施例,第一挡密封面为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二磁吸合部201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平滑表面。此结构可利用第一挡密封面自身的平滑度来减小与第二磁吸合部201之间的吸合间隙821,防止水流流出,实现密封,结构简单使用。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为铁磁材料。当第一挡部116为铁磁性材料层时,不会明显减弱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的磁力,确保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为非铁磁性材料。当第一挡部116为非铁磁性材料层时,仅体现两磁铁形式的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的自动对准效应,使用方便。另一实施例,第一挡部116为铜、铜合金、不锈钢或树脂材料。此结构的覆层或垫层仅体现两磁铁形式的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的自动对准效应,使用方便。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具有环绕导流管件2的进水端口的第二挡吸面20161。此结构可确保第二磁吸合部201均衡分散并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第二挡吸面20161可代替第二磁吸合部201与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吸合连接,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保护。另一实施例,第二挡吸面20161为完整圆环形。此结构可确保导流管件2和龙头接头1任意转动后第二磁吸合部201和第一磁吸合部1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二挡吸面20161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利于第二挡吸面20161与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二挡吸面20161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二挡吸面20161与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二挡吸面20161易受到碰撞等损伤。另一实施例,第二挡吸面20161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二挡吸面20161与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二挡吸面20161受到碰撞等损伤。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具有环绕导流管件2的进水端口的完整圆环形的第二挡密封面。第二挡密封面可与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密封接触,确保不会漏水。另一实施例,第二挡密封面为平面、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此结构利于第二挡密封面与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面接触配合,确保吸力稳定,且可实现导流管件2和龙头接头1任意转动后第二磁吸合部201和第一磁吸合部1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尤其是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在与相配合的凸面或凹面配合后还可实现径向限位,确保吸合稳定。另一实施例,第二挡密封面为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一磁吸合部11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平滑表面。此结构可利用第二挡密封面自身的平滑度来减小与第一磁吸合部11之间的吸合间隙821,防止水流流出,实现密封,结构简单使用。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为铁磁材料。当第二挡部2016为铁磁性材料层时,不会明显减弱第二磁吸合部201和第一磁吸合部11的磁力,确保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为非铁磁性材料。当第二挡部2016为非铁磁性材料层时,仅体现两磁铁形式的第二磁吸合部201和第一磁吸合部11的自动对准效应,使用方便。另一实施例,第二挡部2016为铜、铜合金、不锈钢或树脂材料。此结构的覆层或垫层仅体现两磁铁形式的第二磁吸合部201和第一磁吸合部11的自动对准效应,使用方便。另一实施例,还包括挡在第三吸合面2112外的第三挡部2116。第三挡部2116可兜住第三吸合面2112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固定。另一实施例,第三磁吸合部21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即第三磁吸合部211的圆环形轨迹上的任意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横截面为长方形(包含正方形)的第一磁吸合部11整体结构规则,便于加工、安装且可确保边缘强度;横截面为梯形的第三磁吸合部211可在确保一定磁力的情况下利用短边或长边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吸合面宽度或扩大吸合面宽度,而且当长边处于连接面时可确保连接强度,梯形的腰更可避免磁吸合部从固定槽中脱出;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第三磁吸合部211可在一定体积和磁力情况下使某一端面向内圈或外圈偏移,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或扩大吸合环面或连接环面的直径,适应磁吸强度或连接尺寸的不同需求;横截面为凸字形的第三磁吸合部211可在确保一定磁力的情况下利用短底边或长底边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吸合面宽度或扩大吸合面宽度,而且当长底边处于连接面时可确保连接强度,有台阶中间部分更可便于被抵顶限位,避免第三磁吸合部211从固定槽中脱出;横截面为台阶形的第三磁吸合部211也可实现横截面为凸字形的第三磁吸合部211的效果。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的径向宽度大于第三吸合面2112的径向宽度。此结构可确保第三挡部2116将第三磁吸合部211包裹在内,可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有效定位和保护的基础上代替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接触,避免第三磁吸合部211受到转动等磨损。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的径向宽度等于第三吸合面2112的径向宽度。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确保第三挡部2116将第三磁吸合部211包裹在内,可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有效定位和保护的基础上代替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接触,避免第三磁吸合部211受到转动等磨损。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的径向宽度小于第三吸合面2112的径向宽度。此结构可兜住第三吸合面2112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固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第三挡部2116将第三磁吸合部211包裹在内,可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有效定位和保护的基础上代替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接触,避免第三磁吸合部211受到转动等磨损。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的厚度为0.1-1.5(如0.1、0.2、0.3、0.4、0.5、0.6、0.7、0.8、0.9、1、1.1、1.2、1.3、1.4或1.5)mm。无论是金属材料或是树脂材料等,此厚度的第三挡部2116可确保第三挡部21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厚度过薄会降低第三挡部2116强度,厚度过厚会明显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的厚度为0.3-0.9mm。此厚度的第三挡部2116可确保第三挡部21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1-3(如0.1、0.2、0.3、0.4、0.5、0.6、0.7、0.8、0.9、1、1.1、1.2、1.3、1.4、1.5、1.6、1.7、1.8、2、2.1、2.2、2.3、2.4、2.5、2.6、2.7、2.8、2.9或3)mm。此宽度的第三挡部2116可确保第三挡部21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3-1.5mm。此宽度的第三挡部2116可确保第三挡部21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另一实施例,台阶形的第三磁吸合部211具有朝外圈突出的第三外台阶2118。第三外台阶2118可供由外圈向内圈延伸的第三挡部2116等兜住进行定位,而且第三吸合面2112还可根据情况突出于第三挡部2116,可确保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四吸合面312接触吸合,不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台阶形的第三磁吸合部211具有朝内圈突出的第三内台阶2119。第三内台阶2119可供由内圈向外圈延伸的第三挡部2116等兜住进行定位,而且第三吸合面2112还可根据情况突出于第三挡部2116,可确保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四吸合面312接触吸合,不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与第三外台阶2118或第三内台阶2119对应。此结构便于第三挡部2116与第三外台阶2118针对性精准对应,确保安装便捷、定位精准。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突出于第三挡部2116的外端面。此结构可确保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四吸合面312接触吸合,不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三吸合面2112突出于第三挡部2116的外端面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三吸合面2112与第四吸合面3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三吸合面21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与导流管件2的侧壁为一体结构。此结构可确保第三挡部2116与导流管件2的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通过冲压、注塑或挤压导流管件2的侧壁形成。此结构便于第三挡部2116成型。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配设有与导流管件2连接的第三挡连接部2117。第三挡部2116通过第三挡连接部2117与导流管件2连接在一起,确保连接便捷性。另一实施例,第三挡连接部2117一体形成于第三挡部2116的外圈,并沿第三挡部2116的轴线方向延伸。此结构便于第三挡连接部2117与导流管件2的外侧壁等处连接在一起,安装便捷。另一实施例,第三挡连接部2117与导流管件2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三挡连接部2117与导流管件2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紧配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三挡连接部2117和导流管件2的外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三卡扣部;第三挡连接部2117和导流管件2的外表面通过卡扣部连接在一起,如第三挡连接部2117的内表面形成有卡块,导流管件2的外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卡槽。另一实施例,第三挡连接部2117的内表面或者导流管件2的外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当第三挡连接部2117和导流管件2通过胶合连接时,可利用固胶凹凸面增大与胶材的接触面积和互相咬合的强度,确保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三挡连接部2117具有内螺纹,导流管件2具有相配合的外螺纹;第三挡连接部2117和导流管件2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配合进行连接,拆装便捷且牢固。另一实施例,第三挡连接部2117具有第三外铆接边沿,导流管件2的外周面形成有供第三外铆接边沿卡住的第三外铆接凸起或第三外铆接凹槽。第三挡连接部2117和导流管件2通过第三外铆接边沿与第三外铆接凸起或第三外铆接凹槽进行铆合连接,牢固可靠。另一实施例,第三挡连接部2117一体形成于第三挡部2116的内圈,并沿第三挡部2116的轴线方向延伸。此结构便于第三挡连接部2117与导流管件2的内侧壁等处连接在一起,安装便捷。另一实施例,第三挡连接部2117与导流管件2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三挡连接部2117与导流管件2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紧配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三挡连接部2117和导流管件2的内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三卡扣部;第三挡连接部2117和导流管件2的内表面通过卡扣部连接在一起,如第三挡连接部2117的外表面形成有卡块,导流管件2的内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卡槽。另一实施例,第三挡连接部2117的外周面或者导流管件2的内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当第三挡连接部2117和导流管件2通过胶合连接时,可利用固胶凹凸面增大与胶材的接触面积和互相咬合的强度,确保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三挡连接部2117具有外螺纹,导流管件2具有相配合的内螺纹;第三挡连接部2117和导流管件2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配合进行连接,拆装便捷且牢固,还可隐藏挡连接部。另一实施例,第三挡连接部2117具有第三内铆接边沿,导流管件2的内周面形成有供第三内铆接边沿卡住的第三内铆接凸起或第三内铆接凹槽。第三挡连接部2117和导流管件2通过第三内铆接边沿与第三内铆接凸起或第三内铆接凹槽进行铆合连接,牢固可靠。另一实施例,还包括挡在第四吸合面312外的第四挡部316。第四挡部316可兜住第四吸合面312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固定。另一实施例,第四磁吸合部3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即第四磁吸合部31的圆环形轨迹上的任意横截面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凸字形或台阶形,横截面为长方形(包含正方形)的第四磁吸合部31整体结构规则,便于加工、安装且可确保边缘强度;横截面为梯形的第四磁吸合部31可在确保一定磁力的情况下利用短边或长边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吸合面宽度或扩大吸合面宽度,而且当长边处于连接面时可确保连接强度,梯形的腰更可避免磁吸合部从固定槽中脱出;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第四磁吸合部31可在一定体积和磁力情况下使某一端面向内圈或外圈偏移,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或扩大吸合环面或连接环面的直径,适应磁吸强度或连接尺寸的不同需求;横截面为凸字形的第四磁吸合部31可在确保一定磁力的情况下利用短底边或长底边来根据实际要求减小吸合面宽度或扩大吸合面宽度,而且当长底边处于连接面时可确保连接强度,有台阶中间部分更可便于被抵顶限位,避免第四磁吸合部31从固定槽中脱出;横截面为台阶形的第四磁吸合部31也可实现横截面为凸字形的第四磁吸合部31的效果。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的径向宽度大于第四吸合面312的径向宽度。此结构可确保第四挡部316将第四磁吸合部31包裹在内,可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有效定位和保护的基础上代替第四吸合面312与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接触,避免第四磁吸合部31受到转动等磨损。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的径向宽度等于第四吸合面312的径向宽度。此结构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确保第四挡部316将第四磁吸合部31包裹在内,可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有效定位和保护的基础上代替第四吸合面312与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接触,避免第四磁吸合部31受到转动等磨损。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的径向宽度小于第四吸合面312的径向宽度。此结构可兜住第四吸合面312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固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第四挡部316将第四磁吸合部31包裹在内,可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有效定位和保护的基础上代替第四吸合面312与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接触,避免第四磁吸合部31受到转动等磨损。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的厚度为0.1-1.5(如0.1、0.2、0.3、0.4、0.5、0.6、0.7、0.8、0.9、1、1.1、1.2、1.3、1.4或1.5)mm。无论是金属材料或是树脂材料等,此厚度的第四挡部316可确保第四挡部3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厚度过薄会降低第四挡部316强度,厚度过厚会明显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的厚度为0.3-0.9mm。此厚度的第四挡部316可确保第四挡部3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1-3(如0.1、0.2、0.3、0.4、0.5、0.6、0.7、0.8、0.9、1、1.1、1.2、1.3、1.4、1.5、1.6、1.7、1.8、2、2.1、2.2、2.3、2.4、2.5、2.6、2.7、2.8、2.9或3)mm。此宽度的第四挡部316可确保第四挡部3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在径向上的宽度为0.3-1.5mm。此宽度的第四挡部316可确保第四挡部316的强度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对两配合的磁吸合部磁力的影响。另一实施例,台阶形的第四磁吸合部31具有朝外圈突出的第四外台阶318。第四外台阶318可供由外圈向内圈延伸的第四挡部316等兜住进行定位,而且第四吸合面312还可根据情况突出于第四挡部316,可确保第四吸合面312与第三吸合面2112接触吸合,不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台阶形的第四磁吸合部31具有朝内圈突出的第四内台阶319。第四内台阶319可供由内圈向外圈延伸的第四挡部316等兜住进行定位,而且第四吸合面312还可根据情况突出于第四挡部316,可确保第四吸合面312与第三吸合面2112接触吸合,不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与第四外台阶318或第四内台阶319对应。此结构便于第四挡部316与第四外台阶318针对性精准对应,确保安装便捷、定位精准。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突出于第四挡部316的外端面。此结构可确保第四吸合面312与第三吸合面2112接触吸合,不影响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四吸合面312突出于第四挡部316的外端面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第四吸合面312与第三吸合面2112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第四吸合面312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与出水管部3的侧壁为一体结构。此结构可确保第四挡部316与出水管部3的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通过冲压、注塑或挤压出水管部3的侧壁形成。此结构便于第四挡部316成型。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配设有与出水管部3连接的第四挡连接部317。第二挡部2016通过第四挡连接部317与出水管部3连接在一起,确保连接便捷性。另一实施例,第四挡连接部317一体形成于第四挡部316的外圈,并沿第四挡部316的轴线方向延伸。此结构便于第四挡连接部317与出水管部3的外侧壁等处连接在一起,安装便捷。另一实施例,第四挡连接部317与出水管部3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四挡连接部317与出水管部3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紧配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四挡连接部317和出水管部3的外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四卡扣部;第四挡连接部317和出水管部3的外表面通过卡扣部连接在一起,如第四挡连接部317的内表面形成有卡块,出水管部3的外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卡槽。另一实施例,第四挡连接部317的内表面或者出水管部3的外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当第四挡连接部317和出水管部3通过胶合连接时,可利用固胶凹凸面增大与胶材的接触面积和互相咬合的强度,确保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四挡连接部317具有内螺纹,出水管部3具有相配合的外螺纹;第四挡连接部317和出水管部3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配合进行连接,拆装便捷且牢固。另一实施例,第四挡连接部317具有第四外铆接边沿,出水管部3的外周面形成有供第四外铆接边沿卡住的第四外铆接凸起或第四外铆接凹槽。第四挡连接部317和出水管部3通过第四外铆接边沿与第四外铆接凸起或第四外铆接凹槽进行铆合连接,牢固可靠。另一实施例,第四挡连接部317一体形成于第四挡部316的内圈,并沿第四挡部316的轴线方向延伸。此结构便于第四挡连接部317与出水管部3的内侧壁等处连接在一起,安装便捷。另一实施例,第四挡连接部317与出水管部3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第四挡连接部317与出水管部3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注塑成型、热合、胶合、紧配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四挡连接部317和出水管部3的内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第四卡扣部;第四挡连接部317和出水管部3的内表面通过卡扣部连接在一起,如第四挡连接部317的外表面形成有卡块,出水管部3的内表面形成有相配合的卡槽。另一实施例,第四挡连接部317的外周面或者出水管部3的内表面形成有固胶凹凸面;当第四挡连接部317和出水管部3通过胶合连接时,可利用固胶凹凸面增大与胶材的接触面积和互相咬合的强度,确保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四挡连接部317具有外螺纹,出水管部3具有相配合的内螺纹;第四挡连接部317和出水管部3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配合进行连接,拆装便捷且牢固,还可隐藏挡连接部。另一实施例,第四挡连接部317具有第四内铆接边沿,出水管部3的内周面形成有供第四内铆接边沿卡住的第四内铆接凸起或第四内铆接凹槽。第四挡连接部317和出水管部3通过第四内铆接边沿与第四内铆接凸起或第四内铆接凹槽进行铆合连接,牢固可靠。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具有环绕导流管件2的出水端口的第三挡吸面21161。此结构可确保第三磁吸合部211均衡分散并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第三挡吸面21161可代替第三磁吸合部211与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吸合连接,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保护。另一实施例,第三挡吸面21161为完整圆环形。此结构可确保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任意转动后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三挡吸面21161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利于第三挡吸面21161与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三挡吸面21161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三挡吸面21161与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三挡吸面21161易受到碰撞等损伤。另一实施例,第三挡吸面21161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三挡吸面21161与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三挡吸面21161受到碰撞等损伤。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具有环绕导流管件2的出水端口的完整圆环形的第三挡密封面。第三挡密封面可与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密封接触,确保不会漏水。另一实施例,第三挡密封面为平面、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此结构利于第三挡密封面与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面接触配合,确保吸力稳定,且可实现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任意转动后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尤其是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在与相配合的凸面或凹面配合后还可实现径向限位,确保吸合稳定。另一实施例,第三挡密封面为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三磁吸合部211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平滑表面。此结构可利用第三挡密封面自身的平滑度来减小与第四磁吸合部31之间的吸合间隙821,防止水流流出,实现密封,结构简单使用。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为铁磁材料。当第三挡部2116为铁磁性材料层时,不会明显减弱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的磁力,确保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为非铁磁性材料。当第三挡部2116为非铁磁性材料层时,仅体现两磁铁形式的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的自动对准效应,使用方便。另一实施例,第三挡部2116为铜、铜合金、不锈钢或树脂材料。此结构的覆层或垫层仅体现两磁铁形式的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的自动对准效应,使用方便。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具有环绕出水管部3的进水端口的第四挡吸面3161。此结构可确保第四磁吸合部31均衡分散并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第四挡吸面3161可代替第四磁吸合部31与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吸合连接,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保护。另一实施例,第四挡吸面3161为完整圆环形。此结构可确保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任意转动后第四磁吸合部31和第三磁吸合部21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四挡吸面3161突出于其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利于第四挡吸面3161与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第四挡吸面3161与所安装处的端面齐平。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四挡吸面3161与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四挡吸面3161易受到碰撞等损伤。另一实施例,第四挡吸面3161沉于所安装处的端面。此结构在保证利于第四挡吸面3161与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避免第四挡吸面3161受到碰撞等损伤。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具有环绕出水管部3的进水端口的完整圆环形的第四挡密封面。第四挡密封面可与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密封接触,确保不会漏水。另一实施例,第四挡密封面为平面、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此结构利于第四挡密封面与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面接触配合,确保吸力稳定,且可实现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任意转动后第四磁吸合部31和第三磁吸合部211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尤其是圆锥凹面、圆锥凸面、圆弧凹面或圆弧凸面在与相配合的凸面或凹面配合后还可实现径向限位,确保吸合稳定。另一实施例,第四挡密封面为通过自身表面平滑度与第四磁吸合部31相配合对水体进行密封的平滑表面。此结构可利用第四挡密封面自身的平滑度来减小与第三磁吸合部211之间的吸合间隙821,防止水流流出,实现密封,结构简单使用。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为铁磁材料。当第四挡部316为铁磁性材料层时,不会明显减弱第四磁吸合部31和第三磁吸合部211的磁力,确保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为非铁磁性材料。当第四挡部316为非铁磁性材料层时,仅体现两磁铁形式的第四磁吸合部31和第三磁吸合部211的自动对准效应,使用方便。另一实施例,第四挡部316为铜、铜合金、不锈钢或树脂材料。此结构的覆层或垫层仅体现两磁铁形式的第四磁吸合部31和第三磁吸合部211的自动对准效应,使用方便。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通过第一安装部件18与龙头接头1连接在一起。当第一磁吸合部11为磁铁时,其与龙头接头1的连接方式受限,如不便采用高温焊接或热合等,可通过第一安装部件18进行过渡连接,确保连接便捷性。第二磁吸合部201通过第二安装部件208与导流管件2连接在一起。当第二磁吸合部201为磁铁时,其与导流管件2的连接方式受限,如不便采用高温焊接或热合等,可通过第二安装部件208进行过渡连接,确保连接便捷性。第三磁吸合部211通过第三安装部件218与导流管件2连接在一起。当第三磁吸合部211为磁铁时,其与导流管件2的连接方式受限,如不便采用高温焊接或热合等,可通过第三安装部件218进行过渡连接,确保连接便捷性。第四磁吸合部31通过第四安装部件38与出水管部3连接在一起。当第四磁吸合部31为磁铁时,其与出水管部3的连接方式受限,如不便采用高温焊接或热合等,可通过第四安装部件38进行过渡连接,确保连接便捷性。另一实施例,第一安装部件18具有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部,第二安装部件208具有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部,第三安装部件218具有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限位的第三限位部,第四安装部件38具有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限位的第四限位部。第一安装部件18通过第一限位部对第一磁吸合部11进行限位,当第一安装部件18与龙头接头1连接后即实现第一磁吸合部11与龙头接头1连接。第二安装部件208通过第二限位部对第二磁吸合部201进行限位,当第二安装部件208与导流管件2连接后即实现第二磁吸合部201与导流管件2连接。第三安装部件218通过第三限位部对第三磁吸合部211进行限位,当第三安装部件218与导流管件2连接后即实现第三磁吸合部211与导流管件2连接。第四安装部件38通过第四限位部对第四磁吸合部31进行限位,当第四安装部件38与出水管部3连接后即实现第四磁吸合部31与出水管部3连接。另一实施例,第一限位部为盛装第一磁吸合部11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部为盛装第二磁吸合部201的第二限位槽,第三限位部为盛装第三磁吸合部211的第三限位槽,第四限位部为盛装第四磁吸合部31的第四限位槽。各限位槽可对各磁吸合部进行限位盛装。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与第一安装部件18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磁吸合部201与第二安装部件208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三磁吸合部211与第三安装部件218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四磁吸合部31与第四安装部件38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各磁吸合部与各安装部件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一体结构(如当相应磁吸合部为铁磁性材料时)、一体成型(如当相应磁吸合部为铁磁性材料时,二者可为不同材料)、过盈配合、胶合、焊接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第一安装部件18与龙头接头1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安装部件208与导流管件2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三安装部件218与导流管件2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第四安装部件38与出水管部3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成型、胶合、铆合、卡扣、过盈配合、焊接、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各安装部件与各管件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一体结构、一体成型(二者可为不同材料)、过盈配合、胶合、焊接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螺纹配合、盛装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具有容置第一安装部件18的第一容置槽,导流管件2具有容置第二安装部件208的第二容置槽,导流管件2具有容置第三安装部件218的第三容置槽,出水管部3具有容置第四安装部件38的第四容置槽。各管件可通过各容置槽对各安装部件进行安装及限位,各安装部件具体可通过胶合或焊接等方式于各容置槽中。另一实施例,第一安装部件18包括盛装第一磁吸合部11的第一盛装部181,以及连接在第一盛装部181和龙头接头1之间的第一盛装连接部182;第二安装部件208包括盛装第二磁吸合部201的第二盛装部2081,以及连接在第二盛装部2081和导流管件2之间的第二盛装连接部2082,第三安装部件218包括盛装第三磁吸合部211的第三盛装部2181,以及连接在第三盛装部2181和导流管件2之间的第三盛装连接部2182;第四安装部件38包括盛装第四磁吸合部31的第四盛装部381,以及连接在第四盛装部381和出水管部3之间的第四盛装连接部382。此结构在可实现各磁吸合部安装于各管件上的基础上尤其适用各磁吸合部对应处于流通通道中部的情况。另一实施例,第一盛装连接部182包括多个环绕第一盛装部181的第一连接臂1821,第一连接臂1821的外端与龙头接头1的侧壁连接,第一连接臂1821的内端与第一盛装部181连接,相邻第一连接臂1821之间具有过水通道;第二盛装连接部2082包括多个环绕第二盛装部2081的第二连接臂20821,第二连接臂20821的外端与导流管件2的侧壁连接,第二连接臂20821的内端与第二盛装部2081连接,相邻第二连接臂20821之间具有过水通道,第三盛装连接部2182包括多个环绕第三盛装部2181的第三连接臂21821,第三连接臂21821的外端与导流管件2的侧壁连接,第三连接臂21821的内端与第三盛装部2181连接,相邻第三连接臂21821之间具有过水通道;第四盛装连接部382包括多个环绕第四盛装部381的第四连接臂3821,第四连接臂3821的外端与出水管部3的侧壁连接,第四连接臂3821的内端与第四盛装部381连接,相邻第四连接臂3821之间具有过水通道。此结构便于过水。另一实施例,多个第一磁吸合部11环绕龙头接头1的出水端口排列设置,多个第二磁吸合部201环绕导流管件2的进水端口排列设置,多个第三磁吸合部211环绕导流管件2的出水端口排列设置,多个第四磁吸合部31环绕出水管部3的进水端口排列设置。此结构便于均匀顺畅过水。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嵌设在龙头接头1的出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或者通过安装部件安装在龙头接头1的出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第二磁吸合部201嵌设在导流管件2的进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或者通过安装部件安装在导流管件2的进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第三磁吸合部211嵌设在导流管件2的出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或者通过安装部件安装在导流管件2的出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第四磁吸合部31嵌设在出水管部3的进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或者通过安装部件安装在出水管部3的进水端口端面、侧壁内侧或侧壁外侧。此结构可对各磁吸合部进行限位以及增大接触面积和牢固性,便于安装和确保连接强度,确保稳定性,还可对各磁吸合部进行保护。连接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另一实施例,多个第一磁吸合部11均匀环绕龙头接头1的出水端口排列设置,多个第二磁吸合部201均匀环绕导流管件2的进水端口排列设置,多个第三磁吸合部211均匀环绕导流管件2的出水端口排列设置,多个第四磁吸合部31均匀环绕出水管部3的进水端口排列设置。根据情况可采用多个相应磁吸合部进行设置,实现与同样多个对应的磁吸合部的吸合,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转动角度定位。另一实施例,各第一磁吸合部11为磁铁且朝向第二磁吸合部201方向的极性相同,各第二磁吸合部201为磁铁且朝向第一磁吸合部11方向的极性相同,各第三磁吸合部211为磁铁且朝向第四磁吸合部31方向的极性相同,各第四磁吸合部31为磁铁且朝向第三磁吸合部211方向的极性相同。此结构可确保在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转动任意角度后仍保持两相应磁吸合部吸合,确保在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转动任意角度后仍保持两相应磁吸合部吸合。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具有容置各第一磁吸合部11的第一容磁槽,导流管件2具有容置各第二磁吸合部201的第二容磁槽,导流管件2具有容置各第三磁吸合部211的第三容磁槽,出水管部3具有容置各第四磁吸合部31的第四容磁槽。各容磁槽可对各磁吸合部进行限位和固定。另一实施例,各第一磁吸合部11突出于各第一容磁槽,各第二磁吸合部201突出于各第二容磁槽,各第三磁吸合部211突出于各第三容磁槽,各第四磁吸合部31突出于各第四容磁槽。此结构利于各磁吸合部与各对应的磁吸合部进行靠近或接触吸合,确保连接强度。另一实施例,各第一磁吸合部11突出于各第一容磁槽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各第二磁吸合部201突出于各第二容磁槽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各第三磁吸合部211突出于各第三容磁槽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各第四磁吸合部31突出于各第四容磁槽的高度为0.01-2(如0.01、0.02、0.03、0.05、0.1、0.15、0.2、0.5、1、1.5或2)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突出高度可确保各相对应吸合的吸合面接触吸合,而且可避免各吸合面被刮伤。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为圆柱形。此结构便于安装,只需找准磁极即可。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为单个环形、圆柱形、长方体状、片状或球形,或任意两个以上前者的组合。只要便于各相对应的磁吸合部相配合磁吸,可根据实际需求及成本选取以上各形状的磁吸合部。另一实施例,还包括处于第一转动磁吸部01处的第一导向部6和处于第二转动磁吸部02处的第二导向部6。当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靠近时,第一导向部6可对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的吸合进行导向,使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吸合位置准确,且可在径向上进行限位。当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靠近时,第二导向部6可对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的吸合进行导向,使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吸合位置准确,且可在径向上进行限位。另一实施例,第一导向部6处于第一吸合面112或第二吸合面2012的内圈或外圈,处于第一吸合面112或第二吸合面2012内圈的第一导向部6供对方管件端口的相应内圈部位顺势导向配合并限位。处于第一吸合面112或第二吸合面2012外圈的第一导向部6供对方管件端口的相应外圈部位顺势导向配合并限位。另一实施例,第二导向部6处于第三吸合面2112或第四吸合面312的内圈或外圈。处于第三吸合面2112或第四吸合面312内圈的第二导向部6供对方管件端口的相应内圈部位顺势导向配合并限位。处于第三吸合面2112或第四吸合面312外圈的第二导向部6供对方管件端口的相应外圈部位顺势导向配合并限位。另一实施例,第一导向部6具有沿靠近第一吸合面112方向逐渐朝第一吸合面112倾斜的导向斜面61。第一导向部6通过导向斜面61供对方管件端口的相应部位顺势导向配合并限位。另一实施例,第一导向部6具有沿靠近第二吸合面2012方向逐渐朝第二吸合面2012倾斜的导向斜面61。第一导向部6通过导向斜面61供对方管件端口的相应部位顺势导向配合并限位。另一实施例,第二导向部6具有沿靠近第三吸合面2112方向逐渐朝第三吸合面2112倾斜的导向斜面61。第二导向部6通过导向斜面61供对方管件端口的相应部位顺势导向配合并限位。另一实施例,第二导向部6具有沿靠近第四吸合面312方向逐渐朝第四吸合面312倾斜的导向斜面61。第二导向部6通过导向斜面61供对方管件端口的相应部位顺势导向配合并限位。另一实施例,第一导向部6具有供水体通过的第一导向过水孔62,第二导向部6具有供水体通过的第二导向过水孔62。各导向过水孔62可使各导向部6与流通通道相适应的基础上可进行通水。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一吸合面112至少其一为圆环形,第二磁吸合部201和第二吸合面2012至少其一为圆环形,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三吸合面2112至少其一为圆环形,第四磁吸合部31和第四吸合面312至少其一为圆环形。此结构可确保相吸合的磁吸合部任意转动后仍可相互吸合并均衡分散且抵抗水流冲击力,确保磁吸强度、操作顺畅性及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一导向部6和第二导向部6为突出于所在端口的圆环形。此结构可使第一导向部6和第二导向部6先于欲吸合的两磁吸合部接触前起到导向作用,并确保各管件任意转动后仍可相互导向,确保导向对准的顺畅性和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一导向部6和第二导向部6为沉于所在端口的圆环形。此结构可与对方突出的导向部6相配合起到导向作用,并在欲吸合的两磁吸合部接触后,导向部6也刚好配合,不会阻碍两磁吸合部的接触吸合,还可确保各管件任意转动后仍可相互导向,确保导向对准的顺畅性和稳定性。另一实施例,第一导向部6和第二导向部6为圆锥凸环或圆锥凹槽。圆锥凸环形式的各导向部6便于与对方管件的圆锥凹槽相匹配进行导向并配合。圆锥凹槽形式的各导向部6便于与对方管件的圆锥凸环相匹配进行导向并配合。另一实施例,第一导向部6和第二导向部6形成于所在端口的内圈或外圈。便于导向配合。另一实施例,第一导向部6包括形成于龙头接头1的出水端口内圈的第一凸环和形成于导流管件2的进水端口内圈的第一环槽;第二导向部6包括形成于导流管件2的出水端口内圈的第二凸环和形成于出水管部3的进水端口内圈的第二环槽。此结构利于进行导向配合且易于加工。另一实施例,第一凸环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密封圈和容置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密封槽,第二凸环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密封圈和容置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密封槽。此结构稳定且转动顺畅。另一实施例,还包括设于龙头接头1的出水端口或导流管件2的进水端口上并伸入对方的第一限位头7,和设于导流管件2的出水端口或出水管部3的进水端口上并伸入对方的第二限位头7。当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对接后,第一限位头7可对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进行径向限位,确保连接稳定性及导通精度。当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对接后,第二限位头7可对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进行径向限位,确保连接稳定性及导通精度。另一实施例,第一限位头7处于第一磁吸合部11的内圈并突出于第一吸合面112,或处于第二磁吸合部201的内圈并突出于第二吸合面2012;第二限位头7处于第三磁吸合部211的内圈并突出于第三吸合面2112,或处于第四磁吸合部31的内圈并突出于第四吸合面312;第一限位头7的外径小于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的内径,第二限位头7的外径小于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的内径;第一限位头7和第二限位头7的外周面设有密封件71。此结构利于各限位头7先于欲吸合的两磁吸合部接触前伸入到对方管件内,并在两磁吸合部接触后起到径向限位。密封件71可与相应的孔壁密封配合实现对水流的封挡,实现各限位头7处的密封,不会漏水。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的为钕磁铁,表面电镀有镍、铬、铜、钴、镉或包含任意两者以上的合金镀层。此结构确保吸合强度、表面光滑度、转动顺畅性和耐磨性。另一实施例,第一吸合面112所在平面与龙头接头1出水端的出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5-90°(如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第二吸合面2012所在平面与导流管件2进水端的进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5-90°(如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第三吸合面2112所在平面与导流管件2出水端的出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5-90°(如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第四吸合面312所在平面与出水管部3进水端的进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5-90°(如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即各吸合面所在平面与所在各管件出水端的出水方向有夹角,满足各种出水方向调节需求。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为直管或弯管,导流管件2为直管或弯管,出水管部3为直管或弯管。直管形式的龙头接头1、导流管件2或出水管部3便于配合相邻管件进行长度方向的组装及调节;弯管形式的龙头接头1、导流管件2或出水管部3便于配合相邻管件进行转动调节流水方向。另一实施例,导流管件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进水管段2001和第一出水管段2002。第一进水管段2001和第一出水管段2002使导流管件2自身的形式更加灵活,如第一进水管段2001和第一出水管段2002可为不同材料,也可为螺纹连接、焊接、胶合连接、一体注塑成型连接等连接方式,也可设置不同的导流方向等。另一实施例,第一进水管段2001和第一出水管段2002所成的夹角为0-180°(如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或180°),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即第一进水管段2001和第一出水管段2002可有夹角,也可无夹角,满足各种不同长度及出水方向调节需求。无夹角时适用长度调节,有夹角时转动后可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第一进水管段2001和第一出水管段2002所成的夹角为15-165°。在转动导流管件2时此结构可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第一进水管段2001和第一出水管段2002所成的夹角为30-150°。此角度设计在转动导流管件2时确保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第一进水管段2001和第一出水管段2002所成的夹角为45、90或135°。此角度设计在转动导流管件2时确保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第一进水管段2001和第一出水管段2002等长或其一较长。当第一进水管段2001和第一出水管段2002等长时,便于加工及两端灵活互换使用;当第一进水管段2001和第一出水管段2002其一较长时,可根据使用需求选择长管连接位置、朝向或作为出水还是进水,如长管连接便于加长,长管作为出水管便于大范围调节出水高度。另一实施例,出水管部3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进水管段301和第二出水管段302。第二进水管段301和第二出水管段302使出水管部3自身的形式更加灵活,如第二进水管段301和第二出水管段302可为不同材料,也可为螺纹连接、焊接、胶合连接、一体注塑成型连接等连接方式,也可设置不同的导流方向等。另一实施例,第二进水管段301和第二出水管段302所成的夹角为0-180°(如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或180°),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即第二进水管段301和第二出水管段302可有夹角,也可无夹角,满足各种不同长度及出水方向调节需求。无夹角时适用长度调节,有夹角时转动后可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第二进水管段301和第二出水管段302所成的夹角为15-165°。在转动出水管部3时此结构可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第二进水管段301和第二出水管段302所成的夹角为30-150°。此角度设计在转动出水管部3时确保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第二进水管段301和第二出水管段302所成的夹角为45、90或135°。此角度设计在转动出水管部3时确保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另一实施例,第二进水管段301和第二出水管段302等长或其一较长。当第二进水管段301和第二出水管段302等长时,便于加工及两端灵活互换使用;当第二进水管段301和第二出水管段302其一较长时,可根据使用需求选择长管连接位置、朝向或作为出水还是进水,如长管连接便于加长,长管作为出水管便于大范围调节出水高度。另一实施例,出水管部3包括起泡器81。起泡器81可使流出的水具有气泡,节水、舒适柔和。另一实施例,起泡器81为一种或两种以上模式可调的起泡器81。起泡器81为一种模式时实现基本的起泡功能,当为两种以上模式时可进行模式调节,使用方便。如可为气泡模式和射流模式或花洒模式。另一实施例,出水管部3包括与起泡器81连接的出水管主体32。出水管主体32承载起泡器81的同时还实现对其导流。另一实施例,出水管主体32和起泡器81为一体结构或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热合、胶合、铆合、卡扣、紧配合、螺纹配合、盛装、磁吸结构或螺帽锁紧方式连接在一起。出水管主体32和起泡器81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为了确保固定强度可采用一体结构、注塑成型、热合、紧配合、胶合或铆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可采用卡扣、螺纹配合、盛装、磁吸结构或螺帽锁紧方式。另一实施例,出水管主体32包括与起泡器81相配合的外螺纹或内螺纹,起泡器81包括与出水管主体32相配合的内螺纹或外螺纹。此结构便于出水管主体32和起泡器81进行连接固定和拆卸。另一实施例,导流管件2包括两个以上相连接的导管单体2003。此结构便于对导流管件2进行调节、组装和拆卸,如长度和导流角度等,灵活方便。另一实施例,导管单体2003之间通过磁吸结构磁性吸合连接。此结构使导流管件2的调节、组装和拆卸便捷高效。另一实施例,导管单体2003为直管或弯管。直管形式的导管单体2003便于配合相邻导管单体2003进行长度方向的组装及调节;弯管形式的导管单体2003便于配合相邻导管单体2003进行转动调节流水方向。另一实施例,导管单体2003的弯折角度为45°或90°。此角度设计在转动导管单体2003时确保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方便操作。另一实施例,出水管部3包括出水管主体32,出水管主体32包括两个以上相连接的出水管单体303。此结构便于对出水管部3进行调节、组装和拆卸,如长度和导流角度等,灵活方便。另一实施例,出水管单体303之间通过磁性吸合连接。此结构使出水管部3的调节、组装和拆卸便捷高效。另一实施例,出水管单体303为直管或弯管。直管形式的出水管单体303便于配合相邻出水管单体303进行长度方向的组装及调节;弯管形式的出水管单体303便于配合相邻出水管单体303进行转动调节流水方向。另一实施例,出水管单体303的弯折角度为45°或90°。此角度设计在转动出水管单体303时确保实现明显的出水方向调节,方便操作。另一实施例,还包括与龙头接头1连接的起泡部件82。起泡部件82可使从起泡接头流出的水具有气泡,节水、舒适柔和。而且可直接将龙头接头1作为起泡器81,当出水管部3有起泡器81时,水龙头调向导管具有双重起泡功能,起泡更加柔和和节水;当仅留龙头接头1在水龙头上时也可具有传统的起泡功能,不必更换或加装新的起泡器81,灵活方便。另一实施例,起泡部件82装于龙头接头1内。对起泡部件82进行保护且美观。另一实施例,起泡部件82与龙头接头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821。此间隙821可作为起泡部件82的进气通道,便于气体在起泡部件82内与水流混合产生起泡。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为环形,起泡部件82伸入环形的第一磁吸合部11。此结构可使第二磁吸合部201与起泡部件82相匹配,在起泡部件82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可高效利用龙头接头1内部空间,且起泡部件82流出的水流不易与第二磁吸合部201直接接触。另一实施例,起泡部件82与环形的第一磁吸合部11的内圈之间具有间隙821。此间隙821可作为起泡部件82的进气通道,便于气体在起泡部件82内与水流混合产生起泡。另一实施例,起泡部件82的出水端突出于第一磁吸合部11的外端面。此结构可使从起泡部件82流出的气泡水不会与第一磁吸合部11接触,水流流出顺畅。另一实施例,起泡部件82的出水端与第一磁吸合部11的外端面齐平。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使从起泡部件82流出的气泡水不会与第一磁吸合部11接触,水流流出顺畅。另一实施例,起泡部件82的出水端沉入第一磁吸合部11的外端面内。在不影响出水顺畅性的情况下,起泡部件82在内部可受到保护,且外观整洁。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包括与水龙头连接的接头管12和与起泡部件82连接的起泡管13;接头管12和起泡管13通过磁性吸合连接。接头管12和起泡管13通过磁性吸合连接实现导通,拆装便捷,且方便对起泡管13进行清理。另一实施例,接头管12具有与水龙头连接的龙头连接部14,起泡部件82装于起泡管13内。对起泡部件82进行保护且美观。另一实施例,龙头连接部14包括与水龙头相配合的螺纹结构、卡扣结构或磁吸结构,出水连接部包括与其他导水接口相配合的螺纹结构、卡扣结构或磁吸结构。此结构拆装便捷,实用性强。另一实施例,龙头连接部14包括与水龙头相配合的外螺纹、内螺纹或磁吸合部。龙头连接部14通过外螺纹或内螺纹与水龙头出水口实现连接,此结构可适应大部分现有水龙头出水口。
一种导流管,如图1-73所示,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为圆形,其厚度为0.5-10(如0.5、1、1.5、2、2.1、2.2、2.3、2.4、2.5、2.6、2.7、2.8、2.9、3、3.5、4、4.5、4.6、4.7、4.8、4.9、5、5.1、5.2、5.3、5.4、5.5、6、7、8、9和10)mm,外径为1-30(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和30)mm。其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的形状、尺寸等均有利于安装、配合常用水流压力及流量,确保磁吸强度和操作性能。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只需将龙头接头1的相应端与水龙头的出水口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1与导流管件2通过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导流管件2与出水管部3通过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各磁吸连接处拆装便捷高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长度和出水角度的需求选择对相应的管件安装或拆下,安装时,各管件自动磁吸配合连接形成适合角度、长度等,各导流接口连通,操作时可进行转动调节,可自动对准吸合安装或组合;需拆卸时可通过扳或拔或拉使相应的转动磁吸部脱离即可实现相应管件的拆卸,灵活便捷。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尺寸设计可适应导流管径及流量需求,还可保证两磁吸合部强度及吸合强度,若两磁吸合部尺寸过大会使吸合力过大而不易分离,吸合面压强过大而易磨损;尺寸过小会使吸合力过小而失去连接效果,尤其是扳动相应管件进行转动操作时会造成两磁吸合部脱离情况。
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的厚度为1.5-7mm,外径为8-25mm。此尺寸设计可确保适应导流管径及流量需求,还可保证相吸合的两磁吸合部强度及吸合强度。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为圆环形,其厚度为0.5-10(如0.5、1、1.5、2、2.1、2.2、2.3、2.4、2.5、2.6、2.7、2.8、2.9、3、3.5、4、4.5、4.6、4.7、4.8、4.9、5、5.1、5.2、5.3、5.4、5.5、6、7、8、9和10)mm,内径为1-28(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和28)mm,外径为3-30(如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和30)mm。也可为以上数字之间的任意数值,不做赘述。此尺寸设计可适应导流管径及流量需求,还可保证两磁吸合部强度及吸合强度,若两磁吸合部尺寸过大会使吸合力过大而不易分离,吸合面压强过大而易磨损;尺寸过小会使吸合力过小而失去连接效果,尤其是扳动相应管件进行转动操作时会造成两磁吸合部脱离情况。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第二磁吸合部201、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的厚度为1.5-7mm,内径为5-20mm,外径为8-25mm。此尺寸设计可确保适应导流管径及流量需求,保证相吸合的两磁吸合部强度及吸合强度。
一种导流管,如图1-73所示,龙头接头1、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至少其一为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其龙头接头1、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的材料可确保强度和性能。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只需将龙头接头1的相应端与水龙头的出水口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1与导流管件2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01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导流管件2与出水管部3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02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各磁吸连接处拆装便捷高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长度和出水角度的需求选择对相应的管件安装或拆下,安装时,各管件自动磁吸配合连接形成适合角度、长度等,各导流接口连通,操作时可进行转动调节,可自动对准吸合安装或组合;需拆卸时可通过扳或拔或拉使相应的转动磁吸部脱离即可实现相应管件的拆卸,灵活便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取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作为龙头接头1、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的材料,金属材料如铜、不锈钢等强度高,非金属材料如树脂等具有调色、造型便捷等优势。
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至少其一为铜、不锈钢、陶瓷或树脂材料。强度高且耐久性强。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至少其一具有外覆层。外覆层可对龙头接头1、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进行保护和装饰。另一实施例,外覆层为电镀层、磨砂层或色漆层。此结构耐久且美观。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至少其一为透明材料。使用者可看到内部结构,便于维护且美观。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至少其一为着色树脂材料。此结构耐久且色彩灵活可调。另一实施例,龙头接头1、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至少其一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聚乙烯)、PVC(聚氯乙烯)、PS(聚苯乙烯)、PC(聚碳酸脂)、PP(聚丙烯)或硅胶。以上材料均可为无色或进行有色调配,灵活便捷。
一种导流管,如图1-73所示,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至少其一包括第一转动头9,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至少其一包括第二转动头9。其第一转动头9可配合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进行转动,第二转动头9可配合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利于进行角度调节和操作,当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至少其一设于第一转动头9上时,第一转动头9可代替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转动,避免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磨损,当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至少其一设于第二转动头9上时,第二转动头9可代替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转动,避免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磨损。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只需将龙头接头1的相应端与水龙头的出水口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1与导流管件2通过第一磁吸合部11和第二磁吸合部201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导流管件2与出水管部3通过第三磁吸合部211和第四磁吸合部31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各磁吸连接处拆装便捷高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长度和出水角度的需求选择对相应的管件安装或拆下,安装时,各管件自动磁吸配合连接形成适合角度、长度等,各导流接口连通,操作时可进行转动调节,可自动对准吸合安装或组合;需拆卸时可通过扳或拔或拉使相应的转动磁吸部脱离即可实现相应管件的拆卸,灵活便捷。
另一实施例,第一转动头9设于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至少其一的端部。此结构便于第一转动头9靠近对应对方管件,利于龙头接头1和导流管件2实现相对转动,也可利于第一磁吸合部11或第二磁吸合部201直接设于转动头9上。另一实施例,第一磁吸合部11或第二磁吸合部201设于第一转动头9上;第三磁吸合部211或第四磁吸合部31设于第二转动头9上。此结构使各转动头9代替相应磁吸合部转动,避免其各吸合面摩擦受损,且降低各磁吸合部表面精度要求,成本低。另一实施例,第一转动头9具有相对于龙头接头1或导流管件2相对转动的转动部件91,第二转动头9具有相对于导流管件2或出水管部3相对转动的转动部件91。各转动头9通过转动部件91实现转动功能,转动部件91具体可包括内套管911和外套管912,内套管911和外套管912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进一步地,内套管911和外套管912通过C形环913或贯穿外套管912的定位杆与内套管911周面的环形槽配合实现防脱连接。C形环913可通过螺钉进行定位。
一种水龙头,如图1-73所示,还包括龙头主体a,龙头主体a的出水口与龙头接头1连接。其龙头主体a与龙头接头1连接,可实现与导流管件2和出水管部3磁性吸合安装及组合,对水流方向进行转动调节。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只需将龙头接头1的相应端与水龙头的出水口连接在一起,龙头接头1与导流管件2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01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导流管件2与出水管部3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02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导通,各磁吸连接处拆装便捷高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长度和出水角度的需求选择对相应的管件安装或拆下,安装时,各管件自动磁吸配合连接形成适合角度、长度等,各导流接口连通,操作时可进行转动调节,可自动对准吸合安装或组合;需拆卸时可通过扳或拔或拉使相应的转动磁吸部脱离即可实现相应管件的拆卸,灵活便捷。
另一实施例,龙头主体a的出水孔与龙头接头1通过螺纹、卡扣、磁吸结构或转接管连接在一起。此连接结构便于龙头主体a与龙头接头1的便捷拆装。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水龙头调向导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与水龙头出水口连接的龙头接头,与龙头接头连接的导流管件,和与导流管件连接的出水管部;龙头接头具有两个接头通水端口,龙头接头在两接头通水端口之间设有接头流通通道或接头容腔,接头流通通道或接头容腔连通两接头通水端口;导流管件具有两个导流通水端口,导流管件在两导流通水端口之间设有导流流通通道或导流容腔,导流流通通道或导流容腔连通两导流通水端口;出水管部具有两个管部通水端口,出水管部在两管部通水端口之间设有管部流通通道或管部容腔,管部流通通道或管部容腔连通两管部通水端口;龙头接头与导流管件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转动磁吸部具有第一吸合转动面,龙头接头与导流管件通过第一转动磁吸部实现沿第一吸合转动面的相对转动;导流管件与出水管部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以磁性吸合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转动磁吸部具有第二吸合转动面,导流管件与出水管部通过第二转动磁吸部实现沿第二吸合转动面的相对转动;第一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与第二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为15°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调向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与第二吸合转动面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为30°、45°、60°或90°。
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调向导管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为圆形,其厚度为0.5-10mm,外径为1-3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第一磁吸合部、第二磁吸合部、第三磁吸合部和第四磁吸合部的厚度为1.5-7mm,外径为8-25mm。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调向导管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龙头接头、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至少其一为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龙头接头、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至少其一为铜、不锈钢、陶瓷或树脂材料。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调向导管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龙头接头和导流管件至少其一包括第一转动头,导流管件和出水管部至少其一包括第二转动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动头设于龙头接头和导流管件至少其一的端部。
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调向导管或权利要求3-4中任一项的导流管或权利要求5-6中任一项的导流管或权利要求7-8中任一项导流管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龙头主体,龙头主体的出水口与龙头接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龙头主体的出水孔与龙头接头通过螺纹、卡扣、磁吸结构或转接管连接在一起。
CN202210642003.XA 2022-06-07 2022-06-07 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 Pending CN1149413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2003.XA CN114941358A (zh) 2022-06-07 2022-06-07 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2003.XA CN114941358A (zh) 2022-06-07 2022-06-07 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1358A true CN114941358A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08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2003.XA Pending CN114941358A (zh) 2022-06-07 2022-06-07 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135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4413B2 (en) Faucet structure
US11703156B2 (en) Articulating faucet with progressive magnetic joint
US11125365B2 (en) Magnetic joint
CN110206927B (zh) 水输送装置
CN114941358A (zh) 水龙头调向导管、导流管及水龙头
JP3078605U (ja) 管体接続具および蛇口取付型シャワー装置
CN104822885A (zh) 具有平行于安装面的阀芯的水龙头手柄
CA2721387A1 (en) An adaptor for connecting a faucet mounted water faucet filter to a water faucet
CN214534988U (zh) 新型360度旋转弯管及包含该弯管的水龙头
CN211501942U (zh) 管接组件及包括其的热水器
CN210859951U (zh) 一种抽拉龙头抽拉管连接结构
CN217232080U (zh) 水龙头
CN215172597U (zh) 龙头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9011379U (zh) 角度调节组件及淋浴装置
CN219911911U (zh) 一种出水位置可调的水龙头
CN220249202U (zh) 水管组件
CN210748799U (zh) 出水盖、储水瓶及饮水机
CN215211371U (zh) 智能马桶及其喷枪
CN215053571U (zh) 一种卫浴支架
CN215807046U (zh) 一种管路连接装置
CN215980959U (zh) 耐腐蚀平面换向阀
CN217207962U (zh) 一种电磁阀的接管连接结构及电磁阀
CN216242483U (zh) 龙头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4363847U (zh) 一种陶瓷盆隐藏式下水后移结构
CN220581644U (zh) 一种用于精密行星减速机的输入法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