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8614A - 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8614A
CN114938614A CN202210660092.0A CN202210660092A CN114938614A CN 114938614 A CN114938614 A CN 114938614A CN 202210660092 A CN202210660092 A CN 202210660092A CN 114938614 A CN114938614 A CN 1149386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
heat dissipation
heat
piston block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600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ri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ri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ri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ri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600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86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38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861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09Thermal management, e.g. fa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36Heat pipes, e.g. wicks or capillary pum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518Unevenly distributed heat load, e.g. different sector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localised cooling, hot spo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涉及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备外壳、处理器主体以及散热风扇,散热机构,自控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启动单元,处理器主体的升温速度大于自然散热速度时,其第一热管、第二热管的本体温度会使膨胀仓的气体受热膨胀,膨胀的气体会推动启动单元,启动单元可带动档位旋钮开关转动打开至最高档位,从而启动散热风扇,当处理器主体温度下降时,启动单元会自动复位,通过设置调速单元即可实现从动活塞块的阶段性的复位操作,从而实现档位旋钮开关的降档和关闭,从而实现散热风扇的降速和关闭,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配合即可实现处理器主体温度的散热以及散热风扇自动调速的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DG、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DER的聚合和协调优化,以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虚拟电厂概念的核心可以总结为“通信”和“聚合”,拟电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协调控制技术、智能计量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虚拟电厂最具吸引力的功能在于能够聚合DER参与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运行,为配电网和输电网提供管理和辅助服务,虚拟电厂控制协调中心与电力市场之间需要综合接入设备来进行数据传输,综合接入设备(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一种可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综合接入的接入设备,在网络侧,IAD的接口类型可以是数字用户线路(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10/100M以太网接口、1000M(GE)接口等,在用户侧,IAD的接口主要是Z接口(模拟用户接口)、10/100M以太网接口等。
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需要接收、输送大量数据信息,其接入设备的内部处理器会长时间处于高频率运转状态,在此过程中处理器发出大量热能,如不及时散热,不仅会影响处理器处理数据的效率,严重的会导致处理器烧毁损坏,而传统的处理器通过其表面的散热网板配合散热风扇来进行散热操作,处理器在运行时会通过主板上安装的温度传感器模块来进行温度侦测,并根据侦测到的温度来控制散热风扇的启停以及转速,而温度传感器模块由于其内部的电阻元件易老化,使用寿命短,温度传感器模块的精度以及温度性会随着使用变差,在一段时间后,容易造成处理器温度过高而散热风扇未启动或转速过低等现象,会对虚拟电厂的运行速度以及运行稳定性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处理器散热模式因温度传感器模块易老化,导致散热风扇启停、调速出现异常,不利于虚拟电厂稳定运行的问题,提供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包括设备外壳、处理器主体以及散热风扇,所述设备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安装仓,所述设备外壳的外壁一端开设有贯穿至安装仓内部的安装槽,所述设备外壳的外壁两侧开设有贯穿至安装仓内部的散热槽,所述处理器主体通过螺丝安装于安装槽内侧且延伸至安装仓内部,所述散热风扇通过螺丝安装于所述设备外壳的外壁一侧,所述安装仓内部位于处理器主体的外侧分布有散热机构;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仓内部且位于处理器主体上方的散热垫片,所述散热垫片的顶端通过粘胶固定有均热S板;
分布在处理器主体的下方并延伸至处理器主体的两侧,且贯穿散热垫片、均热S板至均热S板上方的第一热管;
分布于散热垫片与处理器主体之间且散热垫片、均热S板至均热S板上方的第二热管;
固定于均热S板内侧并延伸至均热S板两端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至输液管外部一端的联动轴;
所述安装仓的内部位于均热S板的上方设置有具有启动单元与调速单元的自控机构,用于在没有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使散热风扇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进行自动启停和转动调节操作。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风扇的驱动电机为双输出轴电机,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一个输出轴连接有散热扇叶,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另一个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联动轴的一端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均热S板是由一个内部呈空腔结构的金属板通过折弯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均热S板的两个端头分别固定焊接于输液管的外壁两侧,且输液管的外壁两侧开设有与均热S板内腔相导通的导流槽,且两个所述导流槽分别位于输液管的两端,所述联动轴的外壁位于输液管的内部固定有螺旋叶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控机构还包括:
固定安装在安装仓内部且位于均热S板上方的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内部开设有膨胀仓、传动仓,所述传动仓位于膨胀仓的内侧;
固定于膨胀仓内部的导热筒,所述导热筒的内部呈空腔结构且延伸贯穿至隔热板的底端;
通过螺丝安装于传动仓内部的档位旋钮开关,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个接线端通过导线与档位旋钮开关的一个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档位旋钮开关的另一个接线端与外部电源的一个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外部电源的另一个接线端与散热风扇的另一个接线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启动单元包括:
设置在隔热板内部且与膨胀仓内部空间接触的主动活塞块,安装固定于传动仓内部的固体套筒;
设置在主动活塞块一端的联动柱、伸缩弹簧,所述隔热板的内部开设有与主动活塞块相匹配的伸缩槽,所述联动柱贯穿伸缩槽至固体套筒内部连接有联动活塞块,所述伸缩弹簧位于伸缩槽内部且套接在联动柱的外壁;
滑动连接于固体套筒内部的从动活塞块,所述从动活塞块位于联动活塞块远离联动柱的一端,且所述从动活塞块远离联动活塞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至固体套筒外部的推杆,所述联动活塞块与从动活塞块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压缩弹簧;
设置在从动活塞块靠近联动活塞块一端且位于压缩弹簧内侧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贯穿至从动活塞块内部连接有圆锥块,所述从动活塞块内部位于锥形块的一侧设置有贯穿从动活塞块至固体套筒内部的伸缩卡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卡块的俯视截面呈“十”字型结构,所述从动活塞块内部设置有与锥形块、伸缩卡块相匹配的移动槽,且两个移动槽内部均设置有复位弹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杆位于固体套筒外部的外壁一侧设置有齿条,所述档位旋钮开关顶端的旋钮外壁设置有齿槽,且所述推杆外壁上的齿条与档位旋钮开关顶端旋钮上的齿槽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速单元包括:
固定于固体套筒外壁一侧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气仓、第二气仓、第三气仓以及输气槽,所述第二气仓、第三气仓、输气槽位于第一气仓一侧,且所述第二气仓与第一气仓相互导通,所述输气槽自第二气仓内部贯穿至第三气仓内部,所述第二气仓、第三气仓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贯穿固定座至固体套筒内部的T型顶块;
安装固定于第三气仓与输气槽之间的进气单向阀;
安装固定于第三气仓与第一气仓内部的输气单向阀;
设置在固定座外壁一侧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一端贯穿固定座至第一气仓内部,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固体套筒内部,且位于联动活塞块远离从动活塞块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热管、第二热管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一热管、第二热管交替分布,所述导热筒的数量与第一热管、第二热管端头的数量总和相匹配,且所述第一热管、第二热管顶端的端头贯穿至导热筒内部空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启动单元,处理器主体的升温速度大于自然散热速度时,其第一热管、第二热管的本体温度会使膨胀仓的气体受热膨胀,膨胀的气体会推动启动单元,启动单元可带动档位旋钮开关转动打开至最高档位,从而启动散热风扇,当处理器主体温度下降时,启动单元会自动复位,通过设置调速单元即可实现从动活塞块的阶段性的复位操作,从而实现档位旋钮开关的降档和关闭,从而实现散热风扇的降速和关闭,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配合即可在无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处理器主体温度的自动散热以及散热风扇自动调速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设备外壳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设备外壳顶部剖视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热管与第二热管的结构分布图;
图5为本发明的均热S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均热S板与输液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隔热板与导热筒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启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固体套筒与固定座的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从动活塞块的结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调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设备外壳;101、安装槽;102、散热槽;103、安装仓;2、处理器主体;3、散热风扇;4、散热机构;401、散热垫片;402、均热S板;403、第一热管;404、第二热管;405、输液管;406、联动轴;5、自控机构;501、隔热板;502、膨胀仓;503、传动仓;504、导热筒;505、启动单元;5051、固体套筒;5052、主动活塞块;5053、联动柱;5054、伸缩弹簧;5055、联动活塞块;5056、从动活塞块;5057、伸缩杆;5058、伸缩卡块;5059、推杆;506、调速单元;5061、固定座;5062、第一气仓;5063、第二气仓;5064、第三气仓;5065、输气槽;5066、进气单向阀;5067、输气单向阀;5068、T型顶块;5069、输气管;507、档位旋钮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1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包括设备外壳1、处理器主体2以及散热风扇3,设备外壳1的内壁设置有安装仓103,设备外壳1的外壁一端开设有贯穿至安装仓103内部的安装槽101,设备外壳1的外壁两侧开设有贯穿至安装仓103内部的散热槽102,处理器主体2通过螺丝安装于安装槽101内侧且延伸至安装仓103内部,散热风扇3通过螺丝安装于设备外壳1的外壁一侧,安装仓103内部位于处理器主体2的外侧分布有散热机构4;
散热机构4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仓103内部且位于处理器主体2上方的散热垫片401,散热垫片401的顶端通过粘胶固定有均热S板402;分布在处理器主体2的下方并延伸至处理器主体2的两侧,且贯穿散热垫片401、均热S板402至均热S板402上方的第一热管403;分布于散热垫片401与处理器主体2之间且散热垫片401、均热S板402至均热S板402上方的第二热管404,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交替分布;固定于均热S板402内侧并延伸至均热S板402两端的输液管405,输液管405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至输液管405外部一端的联动轴406,散热风扇3的驱动电机为双输出轴电机,双输出轴电机的一个输出轴连接有散热扇叶,双输出轴电机的另一个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联动轴406的一端相连接;均热S板402是由一个内部呈空腔结构的金属板通过折弯工艺一体成型,均热S板402的两个端头分别固定焊接于输液管405的外壁两侧,且输液管405的外壁两侧开设有与均热S板402内腔相导通的导流槽,且两个导流槽分别位于输液管405的两端,联动轴406的外壁位于输液管405的内部固定有螺旋叶片;
安装仓103的内部位于均热S板402的上方设置有具有启动单元505与调速单元506的自控机构5,用于在没有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使散热风扇3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进行自动启停和转动调节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当处理器主体2运行时,其处理器主体2所散发的热量会被散热垫片401、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吸收,并传递至均热S片内部,均热S片与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内部均填充有冷却液,其中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内部底端的冷却液吸热后会气化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会与均热S片以及其内部冷却液进行换热,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内部气化的冷却液会散热凝结呈液态重新流会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底端,而均热S片通过其内部的冷却液吸热可将热量快速均匀的传递散开,从而增大与空气的换热面积,其通过散热槽103进入到安装仓103内部的空气会穿过均热S片内侧的间隙,从而对均热S片进行高效散热,通过以上散热流程即可实现处理器主体2的自然散热,当处理器主体2的升温速度大于自然散热速度时,其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的温度以及均热S板的本体温度会随之升高,此时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的高温会对自控机构5内部进行加热,从而驱动启动单元505运行,通过启动单元505即可实现散热风扇3的开启,从而加热空气的流动,以此实现均热S板、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的快速散热,在此过程中散热风扇3运行时,可同步带动联动轴406转动,联动轴406通过其外壁连接的螺旋叶片即可带动均热S板内部冷却液进行循环流动,从而进一步的加速了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的换热效率。
请着重参阅图2~3以及7~10,自控机构5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仓103内部且位于均热S板402上方的隔热板501,隔热板501的内部开设有膨胀仓502、传动仓503,传动仓503位于膨胀仓502的内侧;固定于膨胀仓502内部的导热筒504,导热筒504的内部呈空腔结构且延伸贯穿至隔热板501的底端;通过螺丝安装于传动仓503内部的档位旋钮开关507,散热风扇3的一个接线端通过导线与档位旋钮开关507的一个接线端电性连接,档位旋钮开关507的另一个接线端与外部电源的一个接线端电性连接,外部电源的另一个接线端与散热风扇3的另一个接线端电性连接;
启动单元505包括:设置在隔热板501内部且与膨胀仓502内部空间接触的主动活塞块5052,安装固定于传动仓503内部的固体套筒5051;设置在主动活塞块5052一端的联动柱5053、伸缩弹簧5054,隔热板501的内部开设有与主动活塞块5052相匹配的伸缩槽,联动柱5053贯穿伸缩槽至固体套筒5051内部连接有联动活塞块5055,伸缩弹簧5054位于伸缩槽内部且套接在联动柱5053的外壁;滑动连接于固体套筒5051内部的从动活塞块5056,从动活塞块5056位于联动活塞块5055远离联动柱5053的一端,且从动活塞块5056远离联动活塞块505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至固体套筒5051外部的推杆5059,联动活塞块5055与从动活塞块505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联动活塞块5055、从动活塞块5056相连接;设置在从动活塞块5056靠近联动活塞块5055一端且位于压缩弹簧内侧的伸缩杆5057,伸缩杆5057贯穿至从动活塞块5056内部连接有圆锥块,从动活塞块5056内部位于锥形块的一侧设置有贯穿从动活塞块5056至固体套筒5051内部的伸缩卡块5058;伸缩卡块5058的俯视截面呈“十”字型结构,从动活塞块5056内部设置有与锥形块、伸缩卡块5058相匹配的移动槽,且两个移动槽内部均设置有复位弹簧;
推杆5059位于固体套筒5051外部的外壁一侧设置有齿条,档位旋钮开关507顶端的旋钮外壁设置有齿槽,且推杆5059外壁上的齿条与档位旋钮开关507顶端旋钮上的齿槽相匹配;导热筒504的数量与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端头的数量总和相匹配,且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顶端的端头贯穿至导热筒504内部空腔。
在本实施例中:当处理器主体2的升温速度大于自然散热速度时,其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的温度以及均热S板的本体温度会随之升高,此时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的高温会通过导热筒504传递至膨胀仓502内部,对膨胀仓502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气体受热膨胀会使膨胀仓502内部气压增加,膨胀的气体会推动主动活塞块5052移动,主动活塞块5052会对伸缩弹簧5054形成挤压并通过联动柱5053推动联动活塞块5055移动,联动活塞块5055移动可挤压压缩弹簧收缩并向从动活塞块5056靠近,当联动活塞块5055与伸缩杆5057接触时,可挤压伸缩杆5057向从动活塞块5056内部收缩,其伸缩杆5057可推动锥形块移动,锥形块解除了对伸缩卡块5058的挤压,此时伸缩卡块5058即可在一个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收缩至从动活塞块5056内部,此时即解除了从动活塞块5056与固定套筒5051之间的固定,其从动活塞块5056即会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快速移动远离联动活塞块5055,其从动活塞块5056即可带动推杆5059向档位旋钮开关507移动,当推杆5059上的齿条与档位旋钮开关507上的旋钮外壁齿槽接触时,其推杆5059移动即可带动档位旋钮开关507上的旋钮转动,最终推杆5059可带动档位旋钮开关507转动至最大档位,此时散热风扇3即接通电源开始工作,且转速呈最大状态。
请着重参阅图3以及7~11,调速单元506包括:固定于固体套筒5051外壁一侧的固定座5061,固定座506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气仓5062、第二气仓5063、第三气仓5064以及输气槽5065,第二气仓5063、第三气仓5064、输气槽5065位于第一气仓5062一侧,且第二气仓5063与第一气仓5062相互导通,输气槽5065自第二气仓5063内部贯穿至第三气仓5064内部,第二气仓5063、第三气仓5064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贯穿固定座5061至固体套筒5051内部的T型顶块5068,所述固定套筒5051内部设置有多个与T型顶块5068相匹配的凹槽,且伸缩卡块5058外壁尺寸与凹槽的内壁尺寸相匹配;
安装固定于第三气仓5064与输气槽5065之间的进气单向阀5066;
安装固定于第三气仓5064与第一气仓5062内部的输气单向阀5067;
设置在固定座5061外壁一侧的输气管5069,输气管5069的一端贯穿固定座5061至第一气仓5062内部,输气管5069的另一端贯穿固体套筒5051内部,且位于联动活塞块5055远离从动活塞块5056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当联动活塞块5055被推动移动时,联动活塞块5055通过输气管5069可对第一气仓5062内部形成吸力,此吸力可将第一气仓5062内部空气吸入固定套筒5051内部,由于第二气仓5063与第一气仓5062连通,为第三气仓5064是通过输气单向阀5067相连接的,因此此时第二气仓5063内部空气会先被吸入至固定套筒5051内部,其第二气仓5063内部的T型顶块5068会从固定套筒5051内部收缩至固定座5061内部,当T型顶块5068完全收缩时,其联动活塞块5055会挤压伸缩杆5057完全收缩,此时从动活塞块5056解锁移动,而第三气仓5064内部的T型顶块5068还未收缩,从而使从动活塞块5056移动过程中其伸缩卡块5058不会弹出,使从动活塞块5056能够一次性的终点,以此实现散热风扇3的最大转速的启动运行,此时伸缩卡块5058会与固定套筒5051上的凹槽相对齐,伸缩卡块5058、伸缩杆5057会在伸缩杆5057一端的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伸缩杆5057会弹出与固定套筒5051上的凹槽相互卡合,从而实现从动活塞块5056的固定,在此过程中,联动活塞块5055继续移动使第一气仓5062内部气压小于第三气仓5064的气压,第三气仓5064内部空气会通过输气单向阀5067进入第一气仓5062内部,从而使第三气仓5064内部的T型顶块5068收缩,随着散热风扇3运行可实现均热S片402以及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的高效散热,从而对处理器主体2的高效散热,在此过程中,膨胀仓502内部的气体温度也会同步慢慢下降,即膨胀仓502内部气压减小,主动活塞块5052、联动活塞块5055即可在伸缩弹簧5054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联动活塞块5055即可对压缩弹簧的一端进行拉伸,且联动活塞块5055的移动可将固定套筒5051内部的空气通过输气管5059输送至第一气仓5062、第二气仓5063内部,其第二气仓5063内部的T型顶块5068即被推动进入固定套筒5051内部挤压伸缩卡块5058,伸缩卡块5058收缩解除了从动活塞块5056的锁止,其从动活塞块5056会被压缩弹簧拉动复位,从动活塞块5056移动到与固定套筒5051内部的第二个凹槽相对齐时,其伸缩卡块5058复位卡住从动活塞块5056,此时从动活塞块5056即通过推杆5059带动档位旋钮开关507复位旋转至下一个档位,从而实现散热风扇3的降速调节,当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的温度继续下降时,其从动活塞块5056会将空气通过输气管5069、第一气仓5062、第二气仓5063、输气槽5065、进气单向阀5066输送至第三气仓5064内部,从而推动第三气仓5064内部T型顶块5068移动,当从动活塞块5056复位至初始位置时,其T型顶块5068可将第二个凹槽内部的伸缩卡块5058顶出,使从动活塞块5056解除锁止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档位旋钮卡块507即被带动关闭,从而实现散热风扇3的关闭,重复循环上述步骤即可实现处理器主体2的自动散热操作。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包括设备外壳(1)、处理器主体(2)以及散热风扇(3),所述设备外壳(1)的内壁设置有安装仓(103),所述设备外壳(1)的外壁一端开设有贯穿至安装仓(103)内部的安装槽(101),所述设备外壳(1)的外壁两侧开设有贯穿至安装仓(103)内部的散热槽(102),所述处理器主体(2)通过螺丝安装于安装槽(101)内侧且延伸至安装仓(103)内部,所述散热风扇(3)通过螺丝安装于所述设备外壳(1)的外壁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仓(103)内部位于处理器主体(2)的外侧分布有散热机构(4);
所述散热机构(4)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仓(103)内部且位于处理器主体(2)上方的散热垫片(401),所述散热垫片(401)的顶端通过粘胶固定有均热S板(402);
分布在处理器主体(2)的下方并延伸至处理器主体(2)的两侧,且贯穿散热垫片(401)、均热S板(402)至均热S板(402)上方的第一热管(403);
分布于散热垫片(401)与处理器主体(2)之间且散热垫片(401)、均热S板(402)至均热S板(402)上方的第二热管(404);
固定于均热S板(402)内侧并延伸至均热S板(402)两端的输液管(405),所述输液管(405)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至输液管(405)外部一端的联动轴(406);
所述安装仓(103)的内部位于均热S板(402)的上方设置有具有启动单元(505)与调速单元(506)的自控机构(5),用于在没有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使散热风扇(3)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进行自动启停和转动调节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3)的驱动电机为双输出轴电机,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一个输出轴连接有散热扇叶,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另一个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联动轴(406)的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S板(402)是由一个内部呈空腔结构的金属板通过折弯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均热S板(402)的两个端头分别固定焊接于输液管(405)的外壁两侧,且输液管(405)的外壁两侧开设有与均热S板(402)内腔相导通的导流槽,且两个所述导流槽分别位于输液管(405)的两端,所述联动轴(406)的外壁位于输液管(405)的内部固定有螺旋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机构(5)还包括:
固定安装在安装仓(103)内部且位于均热S板(402)上方的隔热板(501),所述隔热板(501)的内部开设有膨胀仓(502)、传动仓(503),所述传动仓(503)位于膨胀仓(502)的内侧;
固定于膨胀仓(502)内部的导热筒(504),所述导热筒(504)的内部呈空腔结构且延伸贯穿至隔热板(501)的底端;
通过螺丝安装于传动仓(503)内部的档位旋钮开关(507),所述散热风扇(3)的一个接线端通过导线与档位旋钮开关(507)的一个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档位旋钮开关(507)的另一个接线端与外部电源的一个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外部电源的另一个接线端与散热风扇(3)的另一个接线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单元(505)包括:
设置在隔热板(501)内部且与膨胀仓(502)内部空间接触的主动活塞块(5052),安装固定于传动仓(503)内部的固体套筒(5051);
设置在主动活塞块(5052)一端的联动柱(5053)、伸缩弹簧(5054),所述隔热板(501)的内部开设有与主动活塞块(5052)相匹配的伸缩槽,所述联动柱(5053)贯穿伸缩槽至固体套筒(5051)内部连接有联动活塞块(5055),所述伸缩弹簧(5054)位于伸缩槽内部且套接在联动柱(5053)的外壁;
滑动连接于固体套筒(5051)内部的从动活塞块(5056),所述从动活塞块(5056)位于联动活塞块(5055)远离联动柱(5053)的一端,且所述从动活塞块(5056)远离联动活塞块(505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至固体套筒(5051)外部的推杆(5059),所述联动活塞块(5055)与从动活塞块(505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压缩弹簧;
设置在从动活塞块(5056)靠近联动活塞块(5055)一端且位于压缩弹簧内侧的伸缩杆(5057),所述伸缩杆(5057)贯穿至从动活塞块(5056)内部连接有圆锥块,所述从动活塞块(5056)内部位于锥形块的一侧设置有贯穿从动活塞块(5056)至固体套筒(5051)内部的伸缩卡块(505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卡块(5058)的俯视截面呈“十”字型结构,所述从动活塞块(5056)内部设置有与锥形块、伸缩卡块(5058)相匹配的移动槽,且两个移动槽内部均设置有复位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5059)位于固体套筒(5051)外部的外壁一侧设置有齿条,所述档位旋钮开关(507)顶端的旋钮外壁设置有齿槽,且所述推杆(5059)外壁上的齿条与档位旋钮开关(507)顶端旋钮上的齿槽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单元(506)包括:
固定于固体套筒(5051)外壁一侧的固定座(5061),所述固定座(506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气仓(5062)、第二气仓(5063)、第三气仓(5064)以及输气槽(5065),所述第二气仓(5063)、第三气仓(5064)、输气槽(5065)位于第一气仓(5062)一侧,且所述第二气仓(5063)与第一气仓(5062)相互导通,所述输气槽(5065)自第二气仓(5063)内部贯穿至第三气仓(5064)内部,所述第二气仓(5063)、第三气仓(5064)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贯穿固定座(5061)至固体套筒(5051)内部的T型顶块(5068);
安装固定于第三气仓(5064)与输气槽(5065)之间的进气单向阀(5066);
安装固定于第三气仓(5064)与第一气仓(5062)内部的输气单向阀(5067);
设置在固定座(5061)外壁一侧的输气管(5069),所述输气管(5069)的一端贯穿固定座(5061)至第一气仓(5062)内部,所述输气管(5069)的另一端贯穿固体套筒(5051)内部,且位于联动活塞块(5055)远离从动活塞块(5056)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交替分布,所述导热筒(504)的数量与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端头的数量总和相匹配,且所述第一热管(403)、第二热管(404)顶端的端头贯穿至导热筒(504)内部空腔。
CN202210660092.0A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 Withdrawn CN1149386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0092.0A CN114938614A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0092.0A CN114938614A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8614A true CN114938614A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67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60092.0A Withdrawn CN114938614A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386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69321A (zh) * 2023-04-25 2023-07-21 深圳市航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无边框防爆液晶拼接屏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69321A (zh) * 2023-04-25 2023-07-21 深圳市航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无边框防爆液晶拼接屏
CN116469321B (zh) * 2023-04-25 2024-02-13 深圳市航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无边框防爆液晶拼接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50989U (zh) 一种微机调速器用固定装置
CN114938614A (zh) 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虚拟电厂站端接入设备
CN115954577A (zh) 一种高效风冷散热的电池储能系统
CN112864909A (zh) 一种无游梁式抽油机智能控制柜及其控制方法
CN2766230Y (zh) 发电机水电阻负载试验控制柜用电阻液冷却装置
CN208272435U (zh) 一种智能配电终端用自动控制多重散热型机箱
CN216588970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用快速散热装置
CN110207520A (zh) 一种液冷式均温板散热装置
CN116437626A (zh) 一种5g配网通信的安全保护装置
CN216903126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CN105739020B (zh) 一种自控式光纤熔接机温度调节装置
CN115101850A (zh) 新能源汽车智能调节电池仓
CN114429889A (zh) 一种利用虹吸的空开安装板降温结构
CN220570876U (zh) 一种风冷式散热器
CN218512484U (zh) 一种电力系统用电压暂降监测装置
CN220629302U (zh) 具有自然散热功能的可调节侧面垂直光伏遮阳结构
CN214124594U (zh) 一种自带散热机构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柜
CN219421397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通信基站用机柜
CN220507760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冷却塔喷头
CN220710964U (zh) 一种静音散热配电柜
CN221095319U (zh) 一种恒压变频供水装置
CN117032419A (zh) 一种服务器用冷板式散热装置
CN218888879U (zh) 一种传输设备机柜的散热装置和传输设备机柜
CN220693588U (zh) 一种用于变频器的散热装置
CN218388409U (zh) 一种新型堡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