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4676B - 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4676B
CN114934676B CN202210875801.7A CN202210875801A CN114934676B CN 114934676 B CN114934676 B CN 114934676B CN 202210875801 A CN202210875801 A CN 202210875801A CN 114934676 B CN114934676 B CN 1149346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ss
tensioning
roof
ridge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758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34676A (zh
Inventor
鲍敏
马健
张书欣
杨越
张路
王耀
霍文营
杨挺杰
李洋
郭奕瀚
司波
高晋栋
王泽强
尤德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Beij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Beij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Beij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758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46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34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4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34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4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1Construction of stressing ja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预应力构件屋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桁架坡屋盖包括屋脊桁架以及自屋脊桁架起向两侧斜向下延伸的坡屋面桁架;本发明中,先张拉屋脊桁架,然后用坡屋面桁架对屋脊桁架进行约束,放张时屋脊桁架回弹,从而在整个屋盖中形成二次应力,预应力分布均匀,而且不会导致屋盖产生不可控的形变;回弹的屋脊桁架带动坡屋面桁架变形,桁架的大部分杆件都处于轴向受力状态,形成了劲性索结构,避免了桁架杆件因弯曲而屈服;通过提前求取出张拉监测指标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在张拉时使张拉监测指标向目的指标靠拢,可确保张拉安全以及效果符合预期。

Description

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应力构件屋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厂房、体育馆、游泳馆之类的大跨度单体建筑,适合采用自重小且强度高的桁架屋盖。但在跨度很大的时候,桁架屋盖自身的刚度便不足以维持自身的形状,容易发生失稳变形。这对于厂房这样的建筑而言,可以采用将桁架屋盖做成多跨结构的方式解决,也即多设置一些支撑柱,减少两个支撑柱之间的间距。但对于体育馆/游泳馆这样的建筑而言,由于屋盖下方存在很多无法设置支撑柱的场所(比如球场、泳池),一般只能设计成单跨结构。
传统的单跨建筑依靠增加受力部件尺寸的方式提升刚度,成本很高,还导致屋盖明显增重,已逐渐被预应力技术取代。通过在屋盖内引入预应力拉索,在几乎不增重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屋盖的刚度。
但现有的预应力桁架屋盖,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 预应力拉索需要占用很多空间(如CN106121116B-一种下凹型张弦梁施工方法,应用于屋盖会占用很多空间),且影响建筑外观,一些采用了预应力拉索的体育场,其拉索犹如蛛网一般;
2.由于预应力和形变都主要集中在受张拉部位附近,导致预应力分布不均且形变不可控,长时间使用后,屋盖甚至可能因为张拉而局部出现不对称;
3.张拉时在桁架杆件中造成弯曲应力(作为桁架的预应力的一部分),而弯曲应力更容易造成桁架杆件屈服,长时间使用后,桁架杆件屈服,从而造成预应力下降。
劲性索,顾名思义,起到拉索那样抗拉的作用的同时还有一定刚度,能够承受弯矩。劲性索可以是钢管或者诸如工字钢之类的型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预应力桁架屋盖,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预应力拉索需要占用很多空间且影响建筑外观;
2.预应力分布不均且形变不可控;
3.长时间使用后,桁架杆件会因弯曲应力而屈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用于修建桁架坡屋盖,所述桁架坡屋盖包括屋脊桁架以及自屋脊桁架起向两侧斜向下延伸的坡屋面桁架;所述屋脊桁架为倒拱状的桁架梁,并通过屋脊两端的屋脊支撑结构架设在安装基础上;所述坡屋面桁架为由矩形网格组成的单层网壳结构;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屋脊支撑结构以及屋脊桁架;
步骤二:用临时拉索向下张拉屋脊桁架,使其中部下挠;
步骤三:原位拼装坡屋面桁架,连接坡屋面桁架与屋脊桁架,并将坡屋面桁架下边沿固定在安装基础上;
步骤四:在坡屋面桁架的各网格中沿对角线安装交叉索,所述交叉索由两根相互交叉并分别张紧的绳索组成;所述交叉索设置在坡屋面桁架的至少一条斜坡线上的网格中,以及至少一条平行于张拉屋脊长度方向的线上的网格中;
步骤五:屋脊桁架放张,向上回弹的同时使坡屋面桁架形变,从而使桁架杆件中产生拉应力。
进一步,所述屋脊桁架的张拉采用分级加载方式进行,设置如下张拉监测指标对屋脊桁架张拉过程进行监测:
a.各临时拉索中的索力;
b.屋脊支撑结构与屋脊桁架连接区域的应力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变化量;
c.屋脊支撑结构的应力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变化量;
d.临时拉索与屋脊桁架连接位置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竖向位移;
e.屋脊桁架的角点位置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竖向位移;
f.屋脊桁架底部的水平位移监测点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水平位移,所述水平位移监测点沿屋脊桁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屋脊桁架的下弦杆上;
在张拉前,先通过有限元软件求取每一级张拉力加载完成时施工现场的各张拉监测指标,并记作目的指标,屋脊桁架的每级张拉过程中,通过调整张拉设备对临时拉索施加的拉力,使施工现场测得的各张拉监测指标与对应的目的指标的差距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从而完成该级张拉。
进一步,各临时拉索中,张拉完成时张拉设备对临时拉索施加的拉力的设计值记作设计张拉力,屋脊桁架的张拉分五级进行,每级分别加载设计张拉力的30%、50%、70%、85%、100%,且计算目的指标时,屋脊桁架的自重按实际值的1.1倍计入。
进一步,所述屋脊桁架为箱型桁架梁或三角桁架梁,所述屋脊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屋脊桁架两个端面位置的大A柱,以及设置在屋脊桁架底部靠近大A柱位置的摇摆柱,两根摇摆柱规格相同且与屋脊桁架中部的间距相同;监测指标c为摇摆柱的跨中位置的应力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变化量,且应力测点设置在摇摆柱的横截面两个对称的位置上。
进一步,所述张拉设备为和临时拉索一一对应的穿心千斤顶,所述临时拉索上端沿屋脊桁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屋脊桁架底部两侧边沿、且下端穿设在对应的穿心千斤顶中,屋脊桁架底部每侧边沿上的临时拉索与同侧的坡屋面桁架相对应。
进一步,在两个坡屋面桁架面积大小不同时,与面积较大的坡屋面桁架相对应的临时拉索中的张拉力大于与面积较小的坡屋面桁架相对应的临时拉索中的张拉力。
进一步,所述屋脊桁架自中点向两端分别分为多个张拉分段,屋脊桁架中点一边的张拉分段从中点向端部依次记作左1、左2、左3……左n,且另一边的张拉分段从中点向端部依次记作右1、右2、右3……右n,序号大小相同的两个张拉分段长度相同且张拉分段上的临时拉索的排布方式相同;每个张拉分段上的临时拉索向下汇合后通入到张拉台中,所述张拉台为固定在安装基础上的台座,临时拉索的穿心千斤顶集中设置在台座内并与台座固定连接;屋脊桁架同一张拉分段上的临时拉索同步进行张拉。
进一步,所述屋脊桁架的张拉采用分级加载方式进行,且屋脊桁架不同张拉分段上的临时拉索的张拉有先后顺序,各分段的张拉顺序如下:
1-2级张拉,按左n、右n、左n-1、右n-1、左n-2、右n-2……左1、右1的顺序进行张拉;
大于2级的奇数级张拉,按左1、右1、左2、右2、左3、右3……左n、右n的顺序进行张拉;
大于2级的偶数级张拉,按左n、右n、左n-1、右n-1、左n-2、右n-2……左1、右1的顺序进行张拉。
进一步,所述交叉索设置在坡屋面桁架坡脚线位置、过屋脊桁架中部的斜坡线位置、以及过屋脊桁架两端的斜坡线位置。
进一步,所述坡屋面桁架靠近屋脊桁架端部的边沿通过临时安装支柱架设在安装基础上,所述临时安装支柱在屋脊桁架放张后与坡屋面桁架脱离。
本发明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依靠桁架的杆件自身作为劲性索,在劲性索中施加预应力,而不是额外设置预应力拉索(这里的交叉索不是预应力拉索,其设置在桁架网格里,主要起稳定作用,不额外占用空间),避免了因设置预应力拉索而导致建筑占用更多空间且外观受影响;
本发明中,先张拉屋脊桁架,然后用坡屋面桁架对屋脊桁架进行约束,放张时屋脊桁架回弹,从而在整个屋盖中形成二次应力;而二次应力具有自平衡性和自限性,不仅分布更加均匀,而且不会因为集中在小范围内导致屋盖产生不可控的形变乃至屈服;
本发明中,回弹的屋脊桁架带动两边的网格状坡屋面桁架发生形变,屋盖中杆件的形变方向十分有限,大部分杆件只能发生轴向的形变,处于轴向受力状态(具体而言,大部分桁架杆件受拉,起到了劲性索的作用,而桁架杆件受拉很难屈服),避免了桁架杆件因弯曲而屈服,从而确保预应力长时间保持;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张拉监测指标(反映屋盖各集中受力的位置的应力及形变明显位置的形变),并用有限元软件提前求取出张拉监测指标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在张拉时使张拉监测指标向目的指标靠拢,不仅可确保每次张拉都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且在屋盖中出现危险状况(局部应力/形变过大)时能够迅速感知到,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调整各临时拉索中拉力的分布)进行解决。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修建的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临时拉索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张拉台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屋脊桁架,2-坡屋面桁架,3-屋脊支撑结构,4-交叉索,5-临时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用于修建桁架坡屋盖,桁架坡屋盖包括屋脊桁架1以及自屋脊桁架1起向两侧斜向下延伸的坡屋面桁架2;屋脊桁架1为倒拱状的桁架梁,并通过屋脊两端的屋脊支撑结构3架设在安装基础上;坡屋面桁架2为由矩形网格组成的单层网壳结构;
这里倒拱状的屋脊桁架1,是为了确保桁架杆件在被预应力张拉时承受拉应力,如果反过来成为拱状结构,桁架杆件就要承受压应力,很容易失稳。
注意,这里的坡屋面,可以是0度的坡屋面,也即平的屋顶。只要建筑结构满足中间有类似于屋脊桁架1那样有弹性的梁,两边有类似于坡屋面桁架2那样的桁架网,皆可采用本申请中的施工方法。且可以用于多个并排的屋脊桁架1、屋脊桁架1中间夹有坡屋面桁架2的使用场景。
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屋脊支撑结构3以及屋脊桁架1;
步骤二:用临时拉索5向下张拉屋脊桁架1,使其中部下挠;
步骤三:原位拼装坡屋面桁架2,连接坡屋面桁架2与屋脊桁架1,并将坡屋面桁架2下边沿固定在安装基础上;
步骤四:在坡屋面桁架2的各网格中沿对角线安装交叉索4,交叉索4由两根相互交叉并分别张紧的绳索组成;交叉索4设置在坡屋面桁架2的至少一条斜坡线上的网格中,以及至少一条平行于张拉屋脊长度方向的线上的网格中;交叉索4起稳定作用,约束屋面桁架的格子的形变,确保坡屋面桁架2格子维持为矩形格;设置了交叉索4的格子像加劲肋一样纵横交错即可有效起到稳定作用,无需在所有格子里都设置交叉索4,这里的绳索可以选用钢缆;
步骤五:屋脊桁架1放张,向上回弹的同时使坡屋面桁架2形变,从而使桁架杆件中产生拉应力。
屋脊桁架1的张拉采用分级加载方式进行,设置如下张拉监测指标对屋脊桁架1张拉过程进行监测:
a.各临时拉索5中的索力;索力采用索力计测量;也可以通过经标定过的油压表进行监测。油压表安装于用于张拉临时拉索5的液压千斤顶的油泵上,在临时拉索5张拉过程中通过压力表读数仪可随时监测到临时拉索5的拉力,以保证预应力施工完成后的应力与设计单位要求的应力吻合;
b.屋脊支撑结构3与屋脊桁架1连接区域的应力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变化量;应力采用表面智能数码弦式应变计测量,下同;注意屋脊支撑结构3与屋脊桁架1连接区域要在屋脊桁架1的上弦杆、下弦杆、斜腹杆都设置应力测量点,只在一种杆件上设置应力测量点测出的结果是不全面的;
c.屋脊支撑结构3的应力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变化量;
d.临时拉索5与屋脊桁架1连接位置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竖向位移;竖向位移采用静力水准仪测量,下同;竖向位移也可用挠度变化量代替;
e.屋脊桁架1的角点位置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竖向位移;
f.屋脊桁架1底部的水平位移监测点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水平位移,水平位移监测点沿屋脊桁架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屋脊桁架1的下弦杆上;水平位移采用人工全站仪测量
这些指标反映了屋盖各集中受力的位置的应力及形变明显位置的形变。这里之所以选用应力变化量、竖向位移、水平位移这样的数值差来作为张拉监测指标,是因为市面上应力、应变、位移传感器存在局限性,无法测量出构件的绝对应力、应变、位置,为确保准确度,因此这里选用数值差来作为张拉监测指标。
在张拉前,先通过有限元软件求取每一级张拉力加载完成时施工现场的各张拉监测指标,并记作目的指标,屋脊桁架1的每级张拉过程中,通过调整张拉设备对临时拉索5施加的拉力,使施工现场测得的各张拉监测指标与对应的目的指标的差距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从而完成该级张拉。本实施例中,计算软件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
一般情况下,张拉监测指标a在目的指标正负10%范围内,且张拉监测指标b和c在目的指标正负5%范围内即可满足张拉安全且效果符合预期;而张拉监测指标d、e、f不会带来张拉效果和安全问题,因此其没有确切的范围,只要建设方和设计方认可即可。也即张拉监测指标a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正负10%,张拉监测指标b和c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正负5%,张拉监测指标d、e、f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由建设方和设计方指定,没有固定的值。
正常情况下,张拉监测指标逐渐单向变化并落入到目的指标的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内,如果有张拉监测指标比目的指标大(若张拉监测指标以正负号表示方向,则在与目的指标比较大小前应去掉正负号,下同),且超出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就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例如,某点的应力变化/位移过大,则减小靠近该点的临时拉索5的拉力;若某点的应力变化/位移过小,则增大靠近该点的临时拉索5的拉力。索力可通过调整穿心千斤顶来调整。
各临时拉索5中,张拉完成时张拉设备对临时拉索5施加的拉力的设计值记作设计张拉力,屋脊桁架1的张拉分五级进行,每级分别加载设计张拉力的30%、50%、70%、85%、100%,且计算目的指标时,屋脊桁架1的自重按实际值的1.1倍计入,多的部分作为安全余量。
屋脊桁架1为箱型桁架梁或三角桁架梁,屋脊支撑结构3包括设置在屋脊桁架1两个端面位置的大A柱,以及设置在屋脊桁架1底部靠近大A柱位置的摇摆柱,两根摇摆柱规格相同且与屋脊桁架1中部的间距相同;监测指标c为摇摆柱的跨中位置的应力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变化量,且应力测点设置在摇摆柱的横截面两个对称的位置上。
大A柱类似于有些偏的三脚架。摇摆柱允许上方的结构有一定的水平位移且不影响支撑效果,从而适应屋脊桁架1张拉及放张时的水平位移,不会影响形变传递到整个屋盖中。摇摆柱上的应力测点,不一定非要设置在两根柱上,也可以只设置在一根柱上,因为两边是对称的。
张拉设备为和临时拉索5一一对应的穿心千斤顶,临时拉索5上端沿屋脊桁架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屋脊桁架1底部两侧边沿、且下端穿设在对应的穿心千斤顶中,屋脊桁架1底部每侧边沿上的临时拉索5与同侧的坡屋面桁架2相对应。
屋脊桁架1底部的下挠可以是不均匀的,可以靠近一边坡屋面的地方下挠大于另一边。在两个坡屋面桁架2面积大小不同时,与面积较大的坡屋面桁架2相对应的临时拉索5中的张拉力大于与面积较小的坡屋面桁架2相对应的临时拉索5中的张拉力,从而让面积大的坡屋面桁架2被更大的反弹力带动。
本实施例中,在对下拉索施加预应力后,为了保证主拱下挠与设计原计算一致,小屋面一侧单点施加300kN的拉力,大屋面一侧单点施加508kN的拉力;
在对临时拉索5施加预应力后,小屋面一侧下挠157mm,大屋面一侧下挠303mm。但是由于下拉索斜向张拉,最大侧向位移86mm,满足设计要求;
在拆除临时拉索5后,屋面回弹,小屋面一侧下挠84mm,大屋面一侧下挠228mm,满足设计要求。
如图2所示,屋脊桁架1自中点向两端分别分为多个张拉分段,屋脊桁架1中点一边的张拉分段从中点向端部依次记作左1、左2、左3……左n,且另一边的张拉分段从中点向端部依次记作右1、右2、右3……右n,序号大小相同的两个张拉分段长度相同且张拉分段上的临时拉索5的排布方式相同;每个张拉分段上的临时拉索5向下汇合后通入到张拉台中,如图3所示,张拉台为固定在安装基础上的台座,临时拉索5的穿心千斤顶集中设置在台座内并与台座固定连接;屋脊桁架1同一张拉分段上的临时拉索5同步进行张拉。这样可确保每根临时拉索5的张拉效果更为可控。同时将多个相邻的临时拉索5集中进行管理,方便施工人员操作穿心千斤顶。
屋脊桁架1的张拉采用分级加载方式进行,且屋脊桁架1不同张拉分段上的临时拉索5的张拉有先后顺序,各分段的张拉顺序如下:
1-2级张拉,按左n、右n、左n-1、右n-1、左n-2、右n-2……左1、右1的顺序进行张拉;
大于2级的奇数级张拉,按左1、右1、左2、右2、左3、右3……左n、右n的顺序进行张拉;
大于2级的偶数级张拉,按左n、右n、左n-1、右n-1、左n-2、右n-2……左1、右1的顺序进行张拉。
1-2级张拉时,屋脊桁架1中基本没有应力,因此1-2级都是从两边到中间张拉,以快速把屋脊桁架1拉弯;之后交替按从中间到两边,再从两边到中间的方式进行张拉,确保每次张拉时,张拉位置附近刚进行过张拉,确保屋脊桁架1的形变是连续进行的。
交叉索4设置在坡屋面桁架2坡脚线位置、过屋脊桁架1中部的斜坡线位置、以及过屋脊桁架1两端的斜坡线位置。交叉索4设置在这些地方的效果与布满整个坡屋面桁架2的效果相差无几。
坡屋面桁架2靠近屋脊桁架1端部的边沿通过临时安装支柱架设在安装基础上,这里的临时安装支柱可避免坡屋面桁架2靠近屋脊桁架1端部的边沿在张拉时下挠,同时也起到稳固效果。临时安装支柱在屋脊桁架1放张后与坡屋面桁架2脱离。当然,也可以用落地脚手架来支撑,但成本更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用于修建桁架坡屋盖,所述桁架坡屋盖包括屋脊桁架(1)以及自屋脊桁架(1)起向两侧斜向下延伸的坡屋面桁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屋脊桁架(1)为倒拱状的桁架梁,并通过屋脊两端的屋脊支撑结构(3)架设在安装基础上;所述坡屋面桁架(2)为由矩形网格组成的单层网壳结构;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屋脊支撑结构(3)以及屋脊桁架(1);
步骤二:用临时拉索(5)向下张拉屋脊桁架(1),使其中部下挠;
步骤三:原位拼装坡屋面桁架(2),连接坡屋面桁架(2)与屋脊桁架(1),并将坡屋面桁架(2)下边沿固定在安装基础上;
步骤四:在坡屋面桁架(2)的各网格中沿对角线安装交叉索(4),所述交叉索(4)由两根相互交叉并分别张紧的绳索组成;所述交叉索(4)设置在坡屋面桁架(2)的至少一条斜坡线上的网格中,以及至少一条平行于张拉屋脊长度方向的线上的网格中;
步骤五:屋脊桁架(1)放张,向上回弹的同时使坡屋面桁架(2)形变,从而使桁架杆件中产生拉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屋脊桁架(1)的张拉采用分级加载方式进行,设置如下张拉监测指标对屋脊桁架(1)张拉过程进行监测:
a.各临时拉索(5)中的索力;
b.屋脊支撑结构(3)与屋脊桁架(1)连接区域的应力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变化量;
c.屋脊支撑结构(3)的应力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变化量;
d.临时拉索(5)与屋脊桁架(1)连接位置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竖向位移;
e.屋脊桁架(1)的角点位置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竖向位移;
f.屋脊桁架(1)底部的水平位移监测点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水平位移,所述水平位移监测点沿屋脊桁架(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屋脊桁架(1)的下弦杆上;
在张拉前,先通过有限元软件求取每一级张拉力加载完成时施工现场的各张拉监测指标,并记作目的指标,屋脊桁架(1)的每级张拉过程中,通过调整张拉设备对临时拉索(5)施加的拉力,使施工现场测得的各张拉监测指标与对应的目的指标的差距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从而完成该级张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临时拉索(5)中,张拉完成时张拉设备对临时拉索(5)施加的拉力的设计值记作设计张拉力,屋脊桁架(1)的张拉分五级进行,每级分别加载设计张拉力的30%、50%、70%、85%、100%,且计算目的指标时,屋脊桁架(1)的自重按实际值的1.1倍计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屋脊桁架(1)为箱型桁架梁或三角桁架梁,所述屋脊支撑结构(3)包括设置在屋脊桁架(1)两个端面位置的大A柱,以及设置在屋脊桁架(1)底部靠近大A柱位置的摇摆柱,两根摇摆柱规格相同且与屋脊桁架(1)中部的间距相同;监测指标c为摇摆柱的跨中位置的应力相较于本级张拉开始时的变化量,且应力测点设置在摇摆柱的横截面两个对称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设备为和临时拉索(5)一一对应的穿心千斤顶,所述临时拉索(5)上端沿屋脊桁架(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屋脊桁架(1)底部两侧边沿、且下端穿设在对应的穿心千斤顶中,屋脊桁架(1)底部每侧边沿上的临时拉索(5)与同侧的坡屋面桁架(2)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坡屋面桁架(2)面积大小不同时,与面积较大的坡屋面桁架(2)相对应的临时拉索(5)中的张拉力大于与面积较小的坡屋面桁架(2)相对应的临时拉索(5)中的张拉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屋脊桁架(1)自中点向两端分别分为多个张拉分段,屋脊桁架(1)中点一边的张拉分段从中点向端部依次记作左1、左2、左3……左n,且另一边的张拉分段从中点向端部依次记作右1、右2、右3……右n,序号大小相同的两个张拉分段长度相同且张拉分段上的临时拉索(5)的排布方式相同;每个张拉分段上的临时拉索(5)向下汇合后通入到张拉台中,所述张拉台为固定在安装基础上的台座,临时拉索(5)的穿心千斤顶集中设置在台座内并与台座固定连接;屋脊桁架(1)同一张拉分段上的临时拉索(5)同步进行张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屋脊桁架(1)的张拉采用分级加载方式进行,且屋脊桁架(1)不同张拉分段上的临时拉索(5)的张拉有先后顺序,各分段的张拉顺序如下:
1-2级张拉,按左n、右n、左n-1、右n-1、左n-2、右n-2……左1、右1的顺序进行张拉;
大于2级的奇数级张拉,按左1、右1、左2、右2、左3、右3……左n、右n的顺序进行张拉;
大于2级的偶数级张拉,按左n、右n、左n-1、右n-1、左n-2、右n-2……左1、右1的顺序进行张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索(4)设置在坡屋面桁架(2)坡脚线位置、过屋脊桁架(1)中部的斜坡线位置、以及过屋脊桁架(1)两端的斜坡线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屋面桁架(2)靠近屋脊桁架(1)端部的边沿通过临时安装支柱架设在安装基础上,所述临时安装支柱在屋脊桁架(1)放张后与坡屋面桁架(2)脱离。
CN202210875801.7A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 Active CN114934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5801.7A CN114934676B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5801.7A CN114934676B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4676A CN114934676A (zh) 2022-08-23
CN114934676B true CN114934676B (zh) 2022-10-11

Family

ID=82869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5801.7A Active CN114934676B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3467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3459A (ja) * 1999-09-07 2001-03-21 Tomoe Corp 屋根構造物の構築工法
CN101029518A (zh) * 2007-03-23 2007-09-05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跨度双向张弦钢屋架的施工方法
CN105863145A (zh) * 2015-12-24 2016-08-17 济南匠夫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张弦结构、张弦梁和建筑
CN110725213A (zh) * 2019-10-31 2020-01-24 柳州欧维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防扭转结构的平行钢丝成品索张拉装置及其防扭转施工方法
CN112575948A (zh) * 2020-12-09 2021-03-30 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张弦梁与悬挑桁架组合屋架及施工方法
CN113565214A (zh) * 2021-09-26 2021-10-29 华北科技学院 一种快速装配的应急工程用张弦索膜钢结构建筑体系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3459A (ja) * 1999-09-07 2001-03-21 Tomoe Corp 屋根構造物の構築工法
CN101029518A (zh) * 2007-03-23 2007-09-05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跨度双向张弦钢屋架的施工方法
CN105863145A (zh) * 2015-12-24 2016-08-17 济南匠夫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张弦结构、张弦梁和建筑
CN110725213A (zh) * 2019-10-31 2020-01-24 柳州欧维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防扭转结构的平行钢丝成品索张拉装置及其防扭转施工方法
CN112575948A (zh) * 2020-12-09 2021-03-30 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张弦梁与悬挑桁架组合屋架及施工方法
CN113565214A (zh) * 2021-09-26 2021-10-29 华北科技学院 一种快速装配的应急工程用张弦索膜钢结构建筑体系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主题馆西馆126 m跨双索张弦桁架预应力拉索施工技术;李强等;《建筑施工》;20090925;第31卷(第09期);第737-740页 *
杭州大剧院的结构设计;周嵘等;《建筑结构》;20031025;第33卷(第10期);第3-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4676A (zh) 202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9494B (zh) 一种超大跨度张弦拱形钢结构的高空原位施工方法
KR20100126526A (ko) 건축 구조체 및 건물의 횡 버팀 기구
CN102418381B (zh) 钢梁与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相结合的房屋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3700308A (zh) 一种车幅式索承网格结构逆作施工方法
CN114961282B (zh) 一种带中筒柱的单层网壳结构飘带施工方法
CN102418425B (zh) 现浇加腋梁的预制整浇房屋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1914458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拱桥拱圈线形控制方法
EP4253680A1 (en) Long span domes and construction thereof
CN114837483A (zh) 一种高低跨门式钢架建筑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116145567A (zh) 一种扣塔不平衡索力张拉的张拉方案确定方法及控制方法
CN114934676B (zh) 一种桁架坡屋盖反向张拉施工方法
CN115680181B (zh) 一种节约材料且抗风的索膜结构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CN102817482A (zh) 一种钢柱校正装置及其校正施工方法
RU2323305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аркаса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 напряженных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ых зданий повышенной надежности
CN115162534B (zh) 一种大跨度异形桁架顶棚施工方法
CN111139971A (zh) 一种张弦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6892442U (zh) 一种多重下弦式大跨度张弦梁结构
CN111827119B (zh) 一种现浇变截面梁体模板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779993A (zh) 大跨度焊接球预应力网架及其两次累积整体提升施工方法
Hararwala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Behaviour Of The Different Shapes Of Pylon In The Linear Static Analysis Of Cable-Stayed Bridge Using Sap2000
CN108104349B (zh) 一种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和实施方法
CN115030317B (zh) 一种无需预应力构件的大跨度桁架顶棚
CN221576241U (zh) 一种快装式pvc膜温室大棚钢骨架
CN114427228B (zh) 一种用于基坑的多重下弦式大跨度张弦梁结构
CN114991450B (zh) 预应力反拉软平台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