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9343A - 用双特异性抗BCMA x抗CD3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双特异性抗BCMA x抗CD3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9343A
CN114929343A CN202080090951.6A CN202080090951A CN114929343A CN 114929343 A CN114929343 A CN 114929343A CN 202080090951 A CN202080090951 A CN 202080090951A CN 114929343 A CN114929343 A CN 114929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
amino acid
antigen
acid sequence
heavy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09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I·洛伊
D·斯特恩伯格
M·沙玛
L·阿德里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929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93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7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NGF-receptor/TNF-receptor superfamily, e.g. CD27, CD30, CD40, CD95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09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the T-cell receptor (TcR)-CD3 comple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6Hybrid immunoglobulins
    • C07K16/468Immunoglobulins hav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ntigen binding sites, e.g. multifunctional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61K2039/507Comprising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4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ose, timing or administration schedu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from primates, e.g. ma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3Crossreactivity, e.g. for species or epitope, or lack of said crossre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2Constant or Fc region; Isotype
    • C07K2317/53Hin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B细胞成熟抗原(BCMA)在恶性浆细胞上表达。本发明提供了使用双特异性抗体(bsAb)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与BCMA和CD3两者结合并在存在表达BCMA的肿瘤细胞的情况下通过CD3复合物激活T细胞。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能够抑制表达BCMA的肿瘤的生长。

Description

用双特异性抗BCMA x抗CD3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
对序列表的参考
本申请通过引用并入以计算机可读形式作为文件10702WO01-Sequence提交的序列表,其创建于2020年12月4日并含有81,956个字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合BCMA和CD3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例如双特异性抗体)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B细胞成熟抗原(BCMA),也称为TNFRSF17或CD269,是一种III型跨膜蛋白,其缺乏信号肽并含有富含半胱氨酸的细胞外结构域。BCMA与密切相关的蛋白质一起促进不同发育阶段的B细胞存活。BCMA仅在B细胞系细胞中表达,特别是在生发中心的滤泡间区域以及浆母细胞和分化的浆细胞中表达。BCMA在浆细胞分化过程中被选择性诱导,并且是骨髓中长寿命浆细胞最佳存活所必需的。在多发性骨髓瘤中,BCMA在恶性浆细胞上以升高的水平广泛表达,并且随着从正常细胞进展为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BCMA表达增加。 BCMA也在其他B细胞恶性肿瘤中表达,包括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011
巨球蛋白血症、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Tai et al.,Immunotherapy,7(11):1187-1199,2015。
CD3是与T细胞受体复合物(TCR)结合的在T细胞上表达的同型二聚体或异二聚体抗原,并且是T细胞活化所需要的。功能性CD3由以下四种不同链中的两种的二聚缔合形成:ε、ζ、δ和γ。CD3二聚体排列包含γ/ε、δ/ε和ζ/ζ。已显示针对CD3的抗体在T细胞上聚集CD3,从而以类似于通过肽负载的MHC分子参与TCR的方式引起T细胞活化。因此,已提出抗CD3抗体用于涉及T细胞活化的治疗目的。此外,已提出能够结合CD3和靶抗原的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涉及靶向对表达靶抗原的组织和细胞的T细胞免疫应答的治疗用途。
多种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总生存率降低(三重和四重难治性:9.2个月,五重难治性:5.6个月)。Gandhi U.et al.,Leukemia 33:2266-2275,2013。靶向BCMA的抗原结合分子,包括结合BCMA和CD3二者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将在治疗环境中有用,在所述治疗环境中表达BCMA的细胞的特异性靶向和T细胞介导的杀伤是期望的。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包含:(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特异性结合靶肿瘤细胞上的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通过体外FACS结合测定法测量的其EC50小于约100nM;和(b)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D2),其特异性结合人CD3,通过体外FACS结合测定法测量的其EC50小于约10-6M。
在一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以小于约10-9M的EC50在体外激活T细胞。在一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介导体外T细胞杀伤表达BCMA的肿瘤细胞系, EC50小于约10-9M。在一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介导体外自体T细胞杀伤表达 BCMA的原发性骨髓瘤细胞,EC50小于约10-8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与如SEQ IDNO:115所示的BCMA的氨基酸残基1至43相互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靶肿瘤细胞是浆细胞。在一些情况下,靶肿瘤细胞来自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或来自另一种B细胞病症,其部分特征在于具有表达BCMA的B细胞。在一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以约0.04mg/kg至约4.0mg/kg的剂量抑制表达BCMA 的肿瘤细胞的增殖。在某些情况下,剂量为0.04mg/kg、0.4mg/kg或4mg/kg。在一些情况下,剂量为约0.001mg/kg、0.002mg/kg、0.003mg/kg、0.004mg/kg、0.005mg/kg、0.006 mg/kg、0.007mg/kg、0.008mg/kg、0.009mg/kg、0.01mg/kg、0.02mg/kg、0.03mg/kg、0.04 mg/kg、0.05mg/kg、0.06mg/kg、0.07mg/kg、0.08mg/kg、0.09mg/kg、0.1mg/kg、0.2 mg/kg、0.3mg/kg、0.4mg/kg、0.5mg/kg、0.6mg/kg、0.7mg/kg、0.8mg/kg、0.9mg/kg、1 mg/kg、1.1mg/kg、1.2mg/kg、1.3mg/kg、1.4mg/kg、1.5mg/kg、1.6mg/kg、1.7mg/kg、 1.8mg/kg、1.9mg/kg、2mg/kg、3mg/kg、4mg/kg、5mg/kg、6mg/kg、7mg/kg、8mg/kg、 9mg/kg、10mg/kg、11mg/kg、12mg/kg、13mg/kg、14mg/kg、15mg/kg、16mg/kg、17 mg/kg、18mg/kg、19mg/kg、20mg/kg。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剂量至少每周两次施用于有需要的患者,持续至少七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剂量至少每周施用于有需要的患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剂量至少每两周施用于患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剂量至少每四周施用于患者。在一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抑制选自骨髓瘤细胞、淋巴瘤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BCMA+肿瘤细胞的增殖。在一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抑制选自H929 细胞、MOLP-8细胞和OPM细胞的BCMA+肿瘤细胞的增殖。
在某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与食蟹猴BCMA发生交叉反应。在一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不与食蟹猴BCMA发生交叉反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含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a)包含在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HCVR)内的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2和HCDR3);和(b)包含在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LCVR)内的三个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2和LCDR3)。在一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第一结合结构域包括包含SEQ ID NO:68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NO:70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72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3。在一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第一结合结构域包括包含SEQ ID NO:84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86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3。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SEQ ID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含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a)包含在包含SEQ ID NO:90或SEQ ID NO:98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HCVR) 内的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2和HCDR3);和(b)包含在包含SEQ ID NO:82 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LCVR)内的三个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2和LCDR3)。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a)HCDR1,其包含SEQ ID NO:92或SEQ ID NO:100的氨基酸序列;(b)HCDR2,其包含SEQ ID NO:94或SEQ ID NO:102的氨基酸序列;和(c)HCDR3,其包含SEQ ID NO:96或SEQ ID NO:104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包含SEQ ID NO:84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86 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3。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a)分别包含SEQ ID NO:92、94、96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1、 HCDR2、HCDR3结构域;和分别包含SEQ ID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 LCDR2、LCDR3结构域;或(b)分别包含SEQ ID NO:100、102、104的氨基酸序列的 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和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的 LCDR1、LCDR2、LCDR3结构域。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a)包含SEQ ID NO:90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以及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或(b) 包含SEQ ID NO:98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以及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包括:(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含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 70、72的氨基酸序列,和LCDR1、LCDR2、L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84、 86、88的氨基酸序列。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包括:(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含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的氨基酸序列,和LCDR1、LCDR2、L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84、 86、88的氨基酸序列;和(b)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含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92、94、96的氨基酸序列,和LCDR1、LCDR2、L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情况下,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括:(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 HCVR和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和(b)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包含SEQ ID NO:90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包括:(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含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 70、72的氨基酸序列,和LCDR1、LCDR2、L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84、 86、88的氨基酸序列;和(b)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含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NO:100、102、104的氨基酸序列,和LCDR1、LCDR2、LCDR3 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情况下,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括:(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和(b)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包含SEQ ID NO:98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包括:(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特异性结合人BCMA,并且包含HCVR的CDR,其包含选自SEQ ID NO: 2、18、34、50、66、122和124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VR的CDR,其包含选自SEQ ID NO:10、26、42、58、74、82、123和125的氨基酸序列;和(b)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来自HCVR/LCVR氨基酸序列对的CDR,所述氨基酸序列对选自SEQ ID NO:2/10、18/26、34/42、50/58、66/74、 122/123、124/125、2/82、18/82、34/82、50/82、66/82、122/82和124/82。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LCDR3结构域,分别选自SEQ ID NOs:4-6-8-12-14-16、20-22-24-28-30-32、36-38-40-44-46-48、52-54-56-60-62-64、 68-70-72-76-78-80、4-6-8-84-86-88、20-22-24-84-86-88、36-38-40-84-86-88、52-54-56-84-86- 88和68-70-72-84-86-88。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HCVR/LCVR氨基酸序列对,其选自SEQ ID NO:2/10、18/26、34/42、50/58、66/74、122/123、124/125、2/82、 18/82、34/82、50/82、66/82、122/82和124/82。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选自SEQ ID NOs:90/82和98/82的HCVR/LCVR氨基酸序列对的CDR。
在另一方面,一种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竞争与BCMA的结合或与 BCMA上的与参考抗体所结合相同的表位结合,其中所述参考抗体包括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所述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SEQ ID NO:66/82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LCVR对,所述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SEQ ID NO:90/82或SEQ ID NOs:98/82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LCVR对。
在另一方面,一种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竞争与人CD3的结合或与人CD3上的与参考抗体所结合相同的表位结合,其中所述参考抗体包括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所述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SEQ ID NO:66/82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LCVR对,所述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SEQ ID NO:90/82或SEQ ID NOs:98/82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LCVR对。
上文或本文所讨论的任何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可以是双特异性抗体。在一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体包括人IgG重链恒定区。在一些情况下,人IgG重链恒定区是同种型IgG1。在一些情况下,人IgG重链恒定区是同种型IgG4。在各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括相对于同一同种型的野生型铰链减少Fcγ受体结合的嵌合铰链。在一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包含恒定区的第一重链,该恒定区包含SEQ ID NO:130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包含恒定区的第二重链,该恒定区包含SEQ ID NO:131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包含SEQ ID NO:12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包含SEQ ID NO:127或SEQ ID NO:128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和包含SEQ ID NO:129的氨基酸序列的共同轻链。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括上文或本文所讨论的双特异性抗体分子(例如双特异性抗体),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酸分子,其包含编码上文或本文中讨论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例如,双特异性抗体)的核苷酸序列。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包含上述讨论的核酸分子的表达载体。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包含上述讨论的核酸分子或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抑制受试者的浆细胞肿瘤生长的方法,包括将如上文或本文所讨论的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或包含所述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药物组合物施用给所述受试者。在某些情况下,浆细胞肿瘤是多发性骨髓瘤。在一些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施用第二治疗剂或治疗方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治疗剂包括例如抗肿瘤剂(例如,化学治疗剂,包含美法仑(melphalan)、长春新碱(安可平(Oncovin))、环磷酰胺(癌得星 (Cytoxan))、依托泊苷(VP-16)、多柔比星(阿霉素(Adriamycin))、脂质体多柔比星(多喜(Doxil))、奥博达莫司汀(obendamustine,苯达莫司汀(Treanda))或已知对治疗受试者的浆细胞肿瘤有效的任何其它化学治疗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治疗剂包括类固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治疗剂包括靶向疗法,所述靶向疗法包含沙利度胺(thalidomide)、来那度胺 (lenalidomide)和硼替佐米(bortezomib)、,这些是批准用于治疗新诊断患者的疗法。例如,来那度胺、泊马度胺(pomalidomide)、硼替佐米、卡非佐米(carfilzomib)、帕比司他 (panobinostat)、伊沙佐米(ixazomib)、埃罗妥珠单抗(elotuzumab)和达雷木单抗(达雷妥尤单抗) 是用于有效治疗复发性骨髓瘤的第二治疗剂的实例。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是包括放射疗法或干细胞移植的方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可以是免疫调节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可以是蛋白酶体抑制剂,包含硼替佐米(bortezomib,万珂(Velcade))、卡非佐米(carfilzomib/Kyprolis)、伊沙佐米(ixazomib/Ninlaro)。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可以是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如帕比司他(panobinostat/Farydak)。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治疗剂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缀合物、与抗肿瘤剂缀合的双特异性抗体、检查点抑制剂或其组合。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治疗患有多发性骨髓瘤或另一种表达BCMA的B细胞恶性肿瘤的患者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如上文或本文所讨论的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或包含所述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药物组合物施用给受试者。在一些情况下,表达BCMA的B细胞恶性肿瘤选自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061
巨球蛋白血症、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在一些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施用第二治疗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治疗剂包括抗肿瘤剂(化疗剂);DNA烷化剂;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放射疗法;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剂;与在肿瘤细胞表面上表达的抗原相互作用的单克隆抗体;与本文所描述的单克隆抗体不同的单克隆抗体,其可以与浆细胞表面上的不同抗原相互作用;双特异性抗体,其一个臂与肿瘤细胞表面上的抗原结合并且另一个臂与T细胞上的抗原结合;抗体药物缀合物;与抗肿瘤剂缀合的双特异性抗体;检查点抑制剂,例如靶向PD-1或CTLA-4的检查点抑制剂;或其组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选自PD-1抑制剂,如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健痊得(Keytruda))、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欧狄沃(Opdivo))或西米普利单抗(塞米普利单抗)(REGN281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选自PD-L1抑制剂,如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Tecentriq)、阿维鲁单抗(avelumab/Bavencio)或度伐鲁单抗(Durvalumab/Imfinzi)。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选自CTLA-4抑制剂,如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伊匹单抗(Yervoy))。上文描述了可以与本发明的抗体结合使用的其它组合。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治疗患有表达BCMA的肿瘤的患者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与抗PD-1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组合向受试者施用如上文或本文所讨论的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或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在一些情况下,抗PD-1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是抗PD-1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PD-1抗体是塞米普利单抗(REGN2810)。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例如,双特异性抗体)和抗PD-1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例如,抗PD-1抗体)的组合在治疗表达BCMA的肿瘤中产生协同治疗效果。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文或本文讨论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或上文或本文讨论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与BCMA表达相关的疾病或病症中的用途。在某些情况下,疾病或病症是癌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癌症是多发性骨髓瘤。在某些情况下,该疾病或病症是Castleman病。在一些情况下,抗原结合分子用于与抗PD-1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组合使用,任选地其中抗PD-1抗体是塞米普利单抗(REGN2810)。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上述或本文讨论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在制备用于治疗与BCMA表达相关的疾病或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在某些情况下,疾病或病症是癌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癌症是多发性骨髓瘤。本发明还包括用于治疗受试者的BCMA+癌症(例如多发性骨髓瘤)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例如双特异性抗体)。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有需要的受试者中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受试者施用双特异性抗体,该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包含特异性地结合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一重链和共同轻链对以及包含特异性结合人CD3 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二重链和共同轻链对,其中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92、94、96、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至少1mg的剂量每周施用于受试者。在一些情况下,以以下剂量将双特异性抗体施用至受试者: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2.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3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3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5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6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50mg;或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00mg。
在一些情况下,第一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可变区,第二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90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可变区,共同轻链包括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在一些情况下,第一重链包含SEQ ID NO:126的氨基酸序列,第二重链包含SEQ ID NO:127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共同轻链包含SEQ ID NO::129的氨基酸序列。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有需要的受试者中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受试者施用双特异性抗体,该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包含特异性地结合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一重链和共同轻链对以及包含特异性结合人CD3 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二重链和共同轻链对,其中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100、102、104、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至少1mg的剂量每周施用于受试者。在一些情况下,以以下剂量将双特异性抗体施用至受试者: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6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50mg;或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00mg。
在一些情况下,第一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可变区,第二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98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可变区,共同轻链包括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在一些情况下,第一重链包含SEQ ID NO:126的氨基酸序列,第二重链包含SEQ ID NO:128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共同轻链包含SEQ ID NO::129的氨基酸序列。
在上文或本文讨论的任何方法中,双特异性抗BCMA x抗CD3抗体可以在包括分开的初始剂量的给药方案中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周以至少1mg的剂量向受试者施用双特异性抗BCMA x抗CD3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BCMA x抗CD3抗体的剂量每周以3mg至900mg的剂量施用于受试者。在一些情况下,以以下剂量将双特异性抗体施用至受试者: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6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7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50mg;或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00mg。
在上文或本文讨论的任何方法中,BCMA+癌症可以是多发性骨髓瘤,并且被施用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的受试者之前已经接受过治疗。
在上文或本文讨论的任何方法中,BCMA+癌症可以是多发性骨髓瘤,并且被施用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的受试者先前已经用抗CD38抗体疗法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抗CD38抗体是达雷妥尤单抗或伊莎妥昔单抗。
在上文或本文讨论的任何方法中,BCMA+癌症可以是多发性骨髓瘤,并且被施用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的受试者先前已经用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蛋白酶体抑制剂是硼替佐米、卡非佐米或艾沙佐米。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调节药物是来那度胺或泊马度胺。
在上文或本文讨论的任何方法中,受试者可能患有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在一些情况下,受试者在一种或多种(例如,两种或更多种、三种或更多种、四种或更多种、或五种或更多种)先前的全身治疗(包括任何一种或多种上面或本文所讨论的先前治疗)后具有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在上文或本文讨论的任何方法中,受试者可以是具有选自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λ轻链或κ轻链的多发性骨髓瘤免疫亚型的患者。
在上文或本文讨论的任何方法中,受试者可能患有髓外浆细胞瘤。
在上文或本文讨论的任何方法中,受试者至少是对先前的治疗三重难治性的(即,在至少三个先前的疗法线之后进展)。在某些情况下,受试者对先前的疗法是四重难治性的。在某些情况下,受试者对先前的疗法是五重难治性的。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有需要的受试者中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中使用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给药方案包括在所述给药方案的第一周期间以初始剂量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双特异性抗体,在所述给药方案的第二周期间以第二剂量,和在所述给药方案的第三周期间以第三剂量,其中第三剂量等于或大于第二剂量,第二剂量大于初始剂量,并且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括:(a)包含特异性结合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一重链和共同轻链对,以及包含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二重链和共同轻链对,其中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92、94、96、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或(b)包含特异性结合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一重链和共同轻链对,以及包含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二重链和共同轻链对,其中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NO:68、70、72、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100、102、104、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
在所述给药方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包含特异性地结合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一重链和共同轻链对以及包含特异性结合人 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二重链和共同轻链对,其中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84、86和88 的氨基酸序列,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NO:92、94、96、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情况下,第一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可变区,第二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90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可变区,共同轻链包括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在一些情况下,第一重链包含SEQ ID NO:126的氨基酸序列,第二重链包含SEQ ID NO:127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共同轻链包含SEQ ID NO::129的氨基酸序列。
在所述给药方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包含特异性地结合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一重链和共同轻链对以及包含特异性结合人 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二重链和共同轻链对,其中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84、86和88 的氨基酸序列,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NO:100、102、104、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情况下,第一重链包括包含 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可变区,第二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98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可变区,共同轻链包括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在一些情况下,第一重链包含SEQ ID NO:126的氨基酸序列,第二重链包含SEQ ID NO: 128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共同轻链包含SEQ ID NO::129的氨基酸序列。
在给药方案的任何各种实施方案中,初始剂量为1mg至5mg。在给药方案的任何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二剂量为3mg至400mg。在给药方案的任何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三次剂量为3mg至800mg。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初始剂量为5mg,第二次剂量为25mg,第三次剂量为50mg至800mg。在一些情况下,在给药方案的每周给药期间,给药方案包括每周施用第三剂量至少12周(例如,12周、13周、14周、15周、16周、17周、18周、19周、20周或更多)。在一些情况下,给药方案进一步包括在给药方案的每周给药周期期间之后的给药方案的双周给药周期期间每两周施用一次第三剂量。在一些情况下,给药方案还包括每三周一次或每四周一次施用第三剂量。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剂量可以是: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1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95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1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2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3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3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4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5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5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6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6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75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 800mg;每周或每两周,至少850mg;或每周或每两周,至少900mg。
在给药方案的任何各种实施方案中,受试者先前已经用抗CD38抗体疗法、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抗CD38抗体是达雷妥尤单抗或伊莎妥昔单抗。在某些情况下,蛋白酶体抑制剂是硼替佐米、卡非佐米或艾沙佐米。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调节药物是来那度胺或泊马度胺。
在给药方案的任何各种实施方案中,多发性骨髓瘤是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在给药方案的任何各种实施方案中,受试者对先前的疗法是至少三重难治性的。在某些情况下,受试者对先前的疗法是四重或五重难治性的。
在各个实施方案中,上文或本文所讨论的实施方案的特征或组分中的任何特征或组分可以组合,并且此类组合涵盖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上文或本文所讨论的任何特定值可以与上文或本文所讨论的另一个相关值组合以列举具有表示范围的上端和下端的值的范围,并且此类范围涵盖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通过阅读随后的详细描述,其它实施方案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显示了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REGN5458和REGN5459 在体内对表达BCMA的NCI-H929人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细胞的预防性剂量依赖性肿瘤抑制。 NCI-H929细胞表达高水平的BCMA。
图3和图4分别显示了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REGN5458和REGN5459 在体内对建立的表达BCMA的NCI-H929人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细胞的治疗性剂量依赖性肿瘤抑制。NCI-H929细胞表达高水平的BCMA。
图5和图6分别显示了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REGN5458和 REGN5459在体内对表达BCMA的MOLP-8人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细胞的预防性剂量依赖性肿瘤抑制。MOLP-8细胞表达中等水平的BCMA。
图7显示了相对于对照,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REGN5458和 REGN5459在体内对表达BCMA的OPM-2人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细胞的建立的肿瘤负荷的治疗性降低。OPM-2细胞表达低水平的BCMA。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本发明之前,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具体方法和实验条件,因为此类方法和条件可以变化。还应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案的目的,而不旨在是限制性的,因为本发明的范围仅受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制。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如本文所使用的,当用于提及具体所列举的数值时,术语“约”意指数值可以与所列举的值相差不超过1%。例如,如本文所使用的,表述“约100”包含99和101以及其之间的所有值(例如,99.1、99.2、99.3、99.4等)。
尽管在本发明的实践或测试中可以使用类似于或等同于本文所描述的方法和材料的任何方法和材料,但现在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及的所有专利、申请和非专利出版物均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定义
本文所使用的表述“CD3”是指作为多分子T细胞受体(TCR)的一部分在T细胞上表达的抗原,并且其由以下四个受体链中的两个缔合形成的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组成:CD3-ε、 CD3-δ、CD3-ζ和CD3-γ。人CD3-ε包括如SEQ ID NO:11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人CD3-δ包括如SEQ ID NO:1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人CD3-ζ包括如SEQ ID NO:1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人CD3-γ包括如SEQ ID NO:1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文对蛋白质、多肽和蛋白质片段的所有提及旨在指代相应蛋白质、多肽或蛋白质片段的人版本,除非明确指出其来自非人物种。因此,表述“CD3”意指人CD3,除非指定为来自非人物种,例如“小鼠 CD3”、“猴CD3”等。
如本文所使用的,“结合CD3的抗体”或“抗CD3抗体”包含特异性识别单个CD3亚基(例如,ε、δ、γ或ζ)的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特异性识别两个CD3亚基的二聚体复合物(例如,γ/ε、δ/ε和ζ/ζCD3二聚体)的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本发明的抗体及抗原结合片段可以结合可溶性CD3和/或在细胞表面表达的CD3。可溶性CD3包含天然CD3蛋白以及如单体和二聚体CD3构建体等重组CD3蛋白变体,其缺乏跨膜结构域或以其它方式与细胞膜无关。
如本文所使用的,表述“在细胞表面表达的CD3”是指这样一种或多种CD3蛋白,其在体外或体内在细胞表面上表达,使得CD3蛋白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细胞膜的细胞外侧并且可被抗体的抗原结合部分接近。“在细胞表面表达的CD3”包含在细胞的膜中的功能性T细胞受体的背景下所含有的CD3蛋白。表述“在细胞表面表达的CD3”包含表达为细胞表面上的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的一部分的CD3蛋白(例如,γ/ε、δ/ε和ζ/ζCD3二聚体)。表述“在细胞表面表达的CD3”还包含CD3链(例如,CD3-ε、CD3-δ或CD3-γ),其在细胞表面上自身表达而没有其它CD3链类型。“细胞表面表达的CD3”可以包括通常表达CD3蛋白的细胞表面上表达的CD3蛋白或由其组成。可替代地,“细胞表面表达的CD3”可以包括在细胞表面上表达的CD3蛋白或由其组成,所述细胞通常在其表面上不表达人CD3,但已被人工工程化为在其表面上表达CD3。
如本文所述,表述“BCMA”是指B细胞成熟抗原。BCMA(也被称为TNFRSF17和 CD269)是在恶性浆细胞上表达的细胞表面蛋白,并且在调节B细胞成熟和分化成免疫球蛋白产生浆细胞中发挥核心作用。人BCMA的氨基酸序列示于SEQ ID NO:115,也可见于 GenBank登录号NP_001183.2。
如本文所使用的,“结合BCMA的抗体”或“抗BCMA抗体”包含特异性识别BCMA 的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
术语“抗原结合分子”包含抗体和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包含例如双特异性抗体。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抗体”意指包括至少一个与特定抗原(例如BCMA或CD3)特异性结合或相互作用的互补性决定区(CDR)的任何抗原结合分子或分子复合物。术语“抗体”包含包括四条多肽链、通过二硫键相互连接的两条重(H)链和两条轻(L)链以及其多聚体(例如, IgM)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术语“抗体”还包含由四条多肽链、通过二硫键相互连接的两条重(H) 链和两条轻(L)链组成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每条重链包括重链可变区(本文缩写为HCVR或VH)和重链恒定区。重链恒定区包括三个结构域CH1、CH2和CH3。每条轻链包括轻链可变区(本文缩写为LCVR或VL)和轻链恒定区。轻链恒定区包括一个结构域(CL1)。可以将VH区和VL区进一步细分为被称作互补决定区(CDR)的高变区,其间散布着更保守的被称作构架区(FR)的区域。每个VH和VL由三个CDR和四个FR构成,按以下顺序从氨基端到羧基端排列:FR1、CDR1、FR2、CDR2、FR3、CDR3、FR4。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案中,抗 BCMA抗体或抗CD3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FR可以与人种系序列相同,或者可以是天然的或人工修饰的。可以基于两个或更多个CDR的并列分析来定义氨基酸共有序列。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抗体”还包含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片段。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抗体的“抗原结合部分”、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等包含任何天然存在的、可酶促获得的、合成的或经基因工程化的多肽或糖蛋白,其特异性结合抗原以形成复合物。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可以例如使用任何合适的标准技术从完整抗体分子衍生,如蛋白水解消化或涉及操纵和表达编码抗体可变以及任选地恒定结构域的DNA的重组基因工程技术。此类DNA是已知的和/或易于从例如商业来源、DNA文库(包含例如噬菌体-抗体文库)获得,或可以合成。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或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DNA进行测序和操作,例如,将一个或多个可变结构域和/或恒定结构域排列成合适的构型、或引入密码子、产生半胱氨酸残基、修饰、添加或缺失氨基酸等。
抗原结合片段的非限制性实例包含:(i)Fab片段;(ii)F(ab')2片段;(iii)Fd片段; (iv)Fv片段;(v)单链Fv(scFv)分子;(vi)dAb片段;以及(vii)由模拟抗体的高变区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最小识别单位(例如,分离的互补决定区(CDR),如CDR3肽)或受约束的FR3- CDR3-FR4肽。其它工程分子,如结构域特异性抗体、单结构域抗体、结构域缺失抗体、嵌合抗体、CDR嫁接抗体、双抗体、三抗体、四抗体、微抗体、纳米抗体(例如单价纳米抗体、二价纳米抗体等),小型模块化免疫药物(SMIP)和鲨鱼变异IgNAR结构域也涵盖在本文所使用的表述“抗原结合片段”内。
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可变结构域。可变结构域可以具有任何大小或氨基酸组成,并且将通常包括与一个或多个框架序列相邻或在所述框架内的至少一个CDR。在具有与VL结构域相关联的VH结构域的抗原结合片段中,VH结构域和VL结构域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布置相对于彼此定位。例如,可变区可以是二聚体,并且含有VH-VH、VH- VL或VL-V二聚体。可替代地,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可以含有单体VH或VL结构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可以含有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恒定结构域共价连接的可变结构域。可以在本发明的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内发现的可变结构域和恒定结构域的非限制性示例性构型包含:(i)VH-CH1;(ii)VH-CH2;(iii)VH-CH3;(iv)VH-CH1-CH2;(v)VH-CH1-CH2-CH3;(vi)VH-CH2-CH3;(vii)VH-CL;(viii)VL-CH1;(ix)VL-CH2;(x)VL-CH3;(xi)VL-CH1-CH2;(xii)VL-CH1-CH2-CH3;(xiii)VL-CH2-CH3;以及(xiv)VL-CL。在可变结构域和恒定结构域的任何构型(包含上文所列的任何示例性构型)中,可变结构域和恒定结构域可以彼此直接连接或可以通过完整或部分铰链或接头区连接。铰链区可以由至少2个(例如,5个、 10个、15个、20个、40个、60个或更多个)氨基酸组成,所述氨基酸导致单个多肽分子中相邻可变结构域和/或恒定结构域之间的柔性或半柔性连接。此外,本发明的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可以包括上文所列出的任何可变结构域和恒定结构域构型的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或其它多聚体),其彼此非共价缔合和/或与一个或多个单体VH或VL结构域共价缔合(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二硫键)。
与完整抗体分子一样,抗原结合片段可以是单特异性的或多特异性的(例如,双特异性的)。抗体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片段通常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可变结构域,其中每个可变结构域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单独的抗原或同一抗原上的不同表位。可以使用本领域可用的常规技术将任何多特异性抗体形式(包含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双特异性抗体形式)适用于本发明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背景下。
本发明的抗体可以通过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反应(CDC)或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ADCC)起作用。“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反应”(CDC)是指在补体存在下本发明抗体对抗原表达细胞的裂解。“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ADCC)是指细胞介导的反应,其中表达Fc受体(FcR)的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例如,自然杀伤(NK)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识别靶细胞上的结合抗体,并且从而导致靶细胞的裂解。可以使用本领域熟知和可用的测定法来测量CDC和ADCC。(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第5,500,362号和第 5,821,337号以及Clynes等人(199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95:652-656)。抗体的恒定区对于抗体固定补体和介导细胞依赖性细胞毒性的能力是重要的。因此,可以基于抗体是否需要介导细胞毒性来选择抗体的同种型。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抗BCMA单特异性抗体或抗BCMA x抗 CD3双特异性抗体是人抗体。如本文所用,术语“人抗体”旨在包含具有衍生自人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的可变区和恒定区的抗体。本发明的人抗体可以包含并非由人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编码的氨基酸残基(例如,通过体外随机或位点特异性诱变或通过体内体细胞突变导入的突变),例如在CDR区中,特别是在CDR3区中。然而,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人抗体”并非旨在包含以下抗体,在这些抗体中衍生自另一个哺乳动物物种(如小鼠)的种系的CDR序列已经被移植于人类构架区序列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抗体可以是重组人抗体。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重组人抗体”旨在包含通过重组方式制备、表达、产生或分离的所有人抗体,如使用转染到宿主细胞(以下进一步描述)内的重组表达载体表达的抗体、自重组、组合人抗体库(以下进一步描述)中分离的抗体、从对于人类免疫球蛋白基因而言为转基因的动物(例如,小鼠)中分离的抗体(参见例如,Taylor等人(1992)《核酸研究(Nucl.Acids Res.)》20:6287-6295),或通过任何其它方式制备、表达、产生或分离的抗体,所述方式涉及将人免疫球蛋白基因序列剪接到其它DNA序列上。此类重组人抗体具有衍生自人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的可变区和恒定区。然而,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此类重组人抗体经历体外诱变(或,当使用转基因人Ig序列的动物时,经历体内体细胞诱变),并且因此重组抗体的VH区和VL区的氨基酸序列是如下序列:虽然衍生自人种系VH序列和VL序列并与之相关,但可能并非天然体内存在于人抗体种系库中。
人抗体可以以与铰链异质性相关的两种形式存在。在一种形式中,免疫球蛋白分子包括约150-160kDa的稳定四链构建体,其中二聚体通过链间重链二硫键保持在一起。在第二种形式中,二聚体不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并且形成约75-80kDa的分子,其由共价偶联的轻链和重链(半抗体)构成。即使在亲和纯化之后,这些形式也极难分离。
在各种完整IgG同种型中出现第二种形式的频率是基于但不限于与抗体的铰链区同种型相关的结构差异。人IgG4铰链的铰链区中的单个氨基酸取代可以将第二种形式(Angal 等人(1993)《分子免疫学(Molecular Immunology)》30:105)的出现显著降低到通常使用人IgG1铰链所观察到的水平。本发明涵盖在铰链、CH2区或CH3区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的抗体,其可能是例如,在生产中所期望的,以提升所期望的抗体形式的产量。
本发明的抗体可以是分离的抗体。如本文所使用的,“分离的抗体”意指已经从其天然环境的至少一种组分中鉴定和分离和/或回收的抗体。例如,已经从生物体的至少一种组分,或从抗体天然存在或天然产生的组织或细胞中分离或除去的抗体是用于本发明的目的的“分离的抗体”。分离的抗体还包含重组细胞内的原位抗体。分离的抗体是已经经历至少一个纯化或分离步骤的抗体。根据某些实施例,分离的抗体可以基本上不含其它细胞物质和/或化学品。
本发明还包含结合BCMA单臂抗体。如本文所使用的,“单臂抗体”意指包括单抗体重链和单抗体轻链的抗原结合分子。本发明的单臂抗体可以包括表1中所列出的任何HCVR/LCVR或CDR氨基酸序列。
如与衍生抗体的对应种系序列相比,本文公开的抗BCMA或抗BCMA x抗CD3抗体可以在重链和轻链可变结构域的框架和/或CDR区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插入和/ 或缺失。通过将本文所公开的氨基酸序列与可从例如公共抗体序列数据库获得的种系序列进行比较,可以容易地确定此类突变。本发明包含衍生自本文所公开的任何氨基酸序列的抗体和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一个或多个框架和/或CDR区内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突变为衍生抗体的种系序列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残基、或突变为另一种人种系序列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残基、或突变为一个或多个对应的种系残基的保守氨基酸取代(此类序列变化在本文中统称为“种系突变”)。从本文所公开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序列开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产生包括一个或多个个体种系突变或其组合的许多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在某些实施方案中,VH结构域和/或VL结构域内的全部框架和/或CDR残基突变回在衍生抗体的原始种系序列中所发现的残基。在其它实施方案中,仅将某些残基突变回原始种系序列,例如,仅在 FR1的前8个氨基酸内或在FR4的最后8个氨基酸内所发现的突变后的残基,或仅在CDR1、 CDR2或CDR3中发现的突变后的残基。在其它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框架和/或CDR残基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为不同种系序列(即,与最初衍生抗体的种系序列不同的种系序列)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残基。此外,本发明的抗体可以含有框架和/或CDR区内的两个或更多个种系突变的任何组合,例如其中某些个体残基突变为特定种系序列的对应残基,而与原始种系序列不同的某些其它残基可以维持或突变为不同种系序列的对应残基。一旦获得,可以容易地测试含有一个或多个种系突变的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的一种或多种所期望的特性,如经改善的结合特异性、增加的结合亲和力、经改善或增强的拮抗或激动的生物学特性(视情况而定)、降低的免疫原性等。以这种通用方式获得的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涵盖在本发明内。
本发明还包含抗BCMA或抗BCMA x抗CD3抗体,其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保守取代的本文公开的任何HCVR、LCVR和/或CDR氨基酸序列的变体。例如,本发明包含具有 HCVR、LCVR和/或CDR氨基酸序列的抗BCMA或抗BCMA x抗CD3抗体,相对于如本文表1和3中所示的HCVR、LCVR和/或CDR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何一个,或者每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WO 2014/047231或WO 2017/053856中公开的抗CD3抗体,所述HCVR、 LCVR和/或CDR氨基酸序列具有例如10个或更少、8个或更少、6个或更少、4个或更少等的保守氨基酸取代。
术语“表位”是指与称为互补位的抗体分子的可变区中的特定抗原结合位点相互作用的抗原决定簇。单一抗原可以具有多于一个表位。因此,不同的抗体可以与抗原上的不同区域结合,并且可以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表位可以是构象的或线性的。构象表位通过来自线性多肽链的不同区段的空间并列的氨基酸产生。线性表位是由多肽链中的相邻氨基酸残基产生的表位。在某些情况下,表位可以包含抗原上的糖、磷酰基或磺酰基的部分。
当提及核酸或其片段时,术语“基本同一性”或“基本相同”表示当通过适当的核苷酸插入或缺失与另一种核酸(或其互补链)最佳对齐时,如通过如FASTA、BLAST或Gap等任何众所周知的序列同一性算法所测量的为至少约95%,更优选地至少约96%、97%、98%或99%的核苷酸碱基的核苷酸序列同一性,如下所讨论的。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与参考核酸分子基本同一性的核酸分子可以编码具有与由参考核酸分子编码的多肽相同或基本上类似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当应用于这些多肽时,术语“基本类似性”或“基本上类似”意指如通过程序GAP或BESTFIT使用默认间隙权重最佳对齐时的两个肽序列在共享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甚至更优选地至少98%或99%的序列同一性。优选地,不相同的残基位置因保守氨基酸取代而不同。“保守氨基酸取代”是一个氨基酸残基被具有化学特性(例如,电荷或疏水性)类似的侧链(R基团)的另一个氨基酸残基取代的氨基酸取代。总体而言,保守氨基酸取代不会实质上改变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在两个或更多个氨基酸序列因保守取代而彼此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向上调整序列同一性百分比或相似性程度,以校正取代的保守性质。用于作出此调整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参见例如,Pearson(1994)《分子生物学方法(MethodsMol. Biol.)》24:307-331,所述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具有化学特性类似的侧链的氨基酸基团的实例包含(1)脂肪族侧链: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2)脂肪族羟基侧链:丝氨酸和苏氨酸;(3)含酰胺的侧链: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4)芳香族侧链: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5)碱性侧链: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6)酸性侧链: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以及(7)含硫侧链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优选的保守氨基酸取代基是: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可替代地,保守替代是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Gonnet等人,(1992),《科学(Science)》,256:1443-1445中公开的PAM250对数似然矩阵中具有正值的任何变化。“适度保守”替代是PAM250对数似然矩阵中具有非负值的任何变化。
通常使用序列分析软件测量也称为序列同一性的多肽的序列相似性。蛋白质分析软件使用分配给各种取代、缺失和其它修饰(包含保守氨基酸取代)的类似性的度量来匹配类似的序列。例如,GCG软件含有如Gap和Bestfit等程序,所述程序可以与默认参数一起使用,以确定紧密相关的多肽,如来自不同生物体物种的同源多肽之间或野生型蛋白质与其突变蛋白之间的序列同源性或序列同一性。参见例如,6.1版GCG。还可以使用使用默认的或推荐的参数的FASTA来比较多肽序列,所述FASTA为6.1版GCG中的程序。FASTA(例如,FASTA2和FASTA3)提供了询问序列与搜索序列之间的最佳重叠区域的对齐和序列同一性百分比(Pearson(2000),同上文)。当将本发明的序列与含有大量来自不同生物体的序列的数据库进行比较时,另一个优选的算法是使用默认参数的计算机程序BLAST,尤其是 BLASTP或TBLASTN。参见例如,各自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Altschul等人,(1990),《分子生物学杂志(J.Mol.Biol.)》,215:403-410以及Altschul等人,(1997),《核酸研究》, 25:3389-402。
种系突变
如与衍生抗体的对应种系序列相比,本文公开的抗CD3抗体在重链可变结构域的框架和/或CDR区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插入和/或缺失。
本发明还包含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其衍生自本文公开的任何氨基酸序列,其中一个或多个框架和/或CDR区内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突变为衍生抗体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残基、或突变为另一种人种系序列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残基、或突变为一个或多个对应的种系残基的保守氨基酸取代(此类序列变化在本文中统称为“种系突变”),并且与CD3抗原具有弱结合或无可检测的结合。
此外,本发明的抗体可以含有框架和/或CDR区内的两个或更多个种系突变的任何组合,例如,其中某些个体残基突变为特定种系序列的对应残基,而与原始种系序列不同的某些其它残基可以维持或突变为不同种系序列的对应残基。一旦获得,可以容易地测试含有一个或多个种系突变的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的一种或多种所期望的特性,如经改善的结合特异性、弱或降低的结合亲和力、经改善或增强的药代动力学性质、降低的免疫原性等。在给出本公开的指导下以这种通用方式获得的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涵盖在本发明内。
本发明还包含抗原结合分子,其包括具有与本文公开的任何HCVR和/或CDR氨基酸序列基本相同的HCVR和/或CDR氨基酸序列的抗原结合结构域,同时维持或改善所期望的与CD3抗原的弱亲和力。当提及氨基酸序列时,术语“基本同一性”或“基本上相同”意指当如通过使用默认间隙权重的程序GAP或BESTFIT进行最佳比对时,两个氨基酸序列共享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甚至更优选地,至少98%或99%的序列同一性。优选地,不相同的残基位置因保守氨基酸取代而不同。在两个或更多个氨基酸序列因保守取代而彼此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向上调整序列同一性百分比或相似性程度,以校正取代的保守性质。作出此调整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参见,例如,Pearson,(1994),《分子生物学方法》, 24:307-331。
通常使用序列分析软件测量也称为序列同一性的多肽的序列相似性。蛋白质分析软件使用分配给各种取代、缺失和其它修饰(包含保守氨基酸取代)的类似性的度量来匹配类似的序列。例如,GCG软件含有如Gap和Bestfit等程序,所述程序可以与默认参数一起使用,以确定紧密相关的多肽,如来自不同生物体物种的同源多肽之间或野生型蛋白质与其突变蛋白之间的序列同源性或序列同一性。参见例如,6.1版GCG。还可以使用使用默认的或推荐的参数的FASTA来比较多肽序列,所述FASTA为6.1版GCG中的程序。FASTA(例如,FASTA2和FASTA3)提供了询问序列与搜索序列之间的最佳重叠区域的对齐和序列同一性百分比(Pearson(2000),同上文)。当比较本发明的序列与含有大量来自不同生物体的序列的数据库时,另一个优选的算法是使用默认参数的计算机程序BLAST,尤其是BLASTP或TBLASTN。参见例如,Altschul等人,(1990),《分子生物学杂志》,215:403-410以及Altschul等人,(1997),《核酸研究》,25:3389-402。
抗体的结合特性
如本文所使用的,在抗体、免疫球蛋白、抗体结合片段或含Fc的蛋白质与例如,预定抗原,如细胞表面蛋白质或其片段的结合的背景下,术语“结合”通常是指最少两个实体或分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缔合,如抗体-抗原相互作用。
例如,当通过例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在BIAcore 3000仪器中使用抗原作为配体和抗体,Ig、抗体结合片段或含Fc的蛋白质作为分析物(或抗配体)进行测定时,结合亲和力通常与约10-7M或更低的KD值,如约10-8M或更低,如约10-9或更低相对应。还常规使用如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结合测定等基于细胞的结合策略,并且FACS数据与其它方法具有较强相关,如放射性配体竞争结合和SPR(Benedict,CA,《免疫方法期刊(J ImmunolMethods)》1997,201(2):223-31;Geuijen,CA等人《免疫方法期刊》2005,302(1- 2):68-77)。
因此,本发明的抗体或抗原结合蛋白结合到预定的抗原或细胞表面分子(受体),所述抗原或细胞表面分子具有与KD值相对应的亲和力,所述亲和力比所述抗原或细胞表面分子结合到非特异性抗原(例如,BSA、酪蛋白)的亲和力低至少十倍。根据本发明,等于或小于非特异性抗原的十倍的与KD值相对应的抗体的亲和力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检测的结合,但是这种抗体可以与第二抗原结合臂配对,用于产生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体。
术语“KD”(M)是指特定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解离平衡常数或抗体或抗体结合片段与抗原结合的解离平衡常数。KD与结合亲和力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因此KD值越小,亲和力越高,即越强。因此,术语“较高亲和力”或“较强亲和力”涉及较高的形成相互作用的能力并因此涉及较小的KD值,并且相反,术语“较低亲和力”或“较弱亲和力”涉及较低的形成相互作用的能力,并且因此KD值更大。在一些情况下,与分子(例如,抗体)对另一个相互作用的配偶体分子(例如,抗原Y)的结合亲和力相比,特定分子(例如,抗体)对与其相互作用的配偶体分子(例如,抗原X)更高的结合亲和力(或KD)可以表述为通过将较大的KD值(较低或较弱的亲和力)除以较小的KD(较高或较强的亲和力),例如视情况可以表述为5倍或10倍大的结合亲和力而确定的结合比。
术语“kd”(秒-1或1/s)是指特定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解离速率常数或抗体或抗体结合片段的解离速率常数。所述值也称为koff值。
术语“ka”(M-1×秒-1或1/M)是指特定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缔合速率常数或抗体或抗体结合片段的缔合速率常数。
术语“KA”(M-1或1/M)是指特定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缔合平衡常数或抗体或抗体结合片段的缔合平衡常数。通过将ka除以kd获得缔合平衡常数。
术语“EC50”或“EC50”是指半数最大有效浓度,其包含在指定的暴露时间后介于基线与最大值中间诱导响应的抗体的浓度。EC50基本上代表抗体的浓度,其中观察到其最大效应的5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EC50值等于本发明的抗体的浓度,所述抗体如通过例如FACS结合测定确定的与表达CD3或肿瘤相关抗原(例如BCMA)的细胞进行最大值半数的结合。因此,观察到降低的或较弱的结合,所述结合具有增加的EC50或最大有效浓度值的半数。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降低的结合可以定义为增大的EC50抗体浓度,其能够结合最大值半数的靶细胞。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EC50值代表本发明抗体的浓度,所述抗体通过T细胞细胞毒活性引发最大值半数的靶细胞的耗竭。因此,观察到增加的细胞毒活性(例如,T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其具有降低的EC50或最大值半数的有效浓度值。
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
本发明的抗体可以是单特异性的、双特异性的或多特异性的。多特异性抗体可以对一种靶多肽的不同表位具有特异性,或者可以含有对多于一种的靶多肽具有特异性的抗原结合结构域。参见例如,Tutt等人,1991,《免疫学期刊(J.Immunol.)》147:60-69;Kufer等人, 2004,《生物科技趋势(Trends Biotechnol.)》22:238-244。本发明的抗BCMA单特异性抗体或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可以与另一种功能分子,例如,另一种肽或蛋白质连结或共表达。例如,抗体或其片段可以与如另一种抗体或抗体片段等一种或多种其它分子实体功能性连结(例如,通过化学偶联、遗传融合、非共价缔合或以其它方式),以产生具有第二种或另外一种结合特异性的双特异性或抗体片段。
本文使用表述“抗CD3抗体”或“抗BCMA抗体”的旨在包含单特异性抗CD3或抗 BCMA抗体以及包括CD3结合臂和BCMA结合臂的双特异性抗体。因此,本发明包含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免疫球蛋白的一个臂结合人CD3,并且免疫球蛋白的另一个臂对人BCMA 具有特异性。CD3结合臂可以包括如本文的表3中所列出的任何HCVR/LCVR或CDR氨基酸序列,或者WO2014/047231或WO 2017/053856中公开的抗CD3抗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CD3结合臂结合到人CD3并诱导人T细胞活化。在某些实施方案中,CD3结合臂弱结合到人CD3并诱导人T细胞活化。在其它实施方案中,CD3结合臂弱结合到人CD3并在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的背景下诱导肿瘤相关抗原表达细胞杀伤。在其它实施方案中,CD3结合臂与人和食蟹猴(猴)CD3结合或弱缔合,但是结合相互作用无法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体外测定检测到。BCMA结合臂可以包括如本文的表1中所列出的任何 HCVR/LCVR或CDR氨基酸序列。
根据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本发明包含特异性结合CD3和BCMA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此类分子在本文中可称为例如“抗-BCMA x抗-CD3”或“抗-CD3/抗-BCMA”或“抗-CD3xBCMA”或“CD3xBCMA”双特异性分子,或其他类似术语(例如,抗BCMA/抗CD3)。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BCMA”是指人BCMA蛋白,除非指定为来自非人物种(例如,“小鼠BCMA”、“猴子BCMA”等)。人BCMA蛋白具有SEQ ID NO:11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特异性结合CD3和BCMA的上述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可以包括抗CD3抗原结合分子,所述抗CD3抗原结合分子以弱结合亲和力,如展现出如通过体外亲和力结合测定所测量的大于约40nM的KD结合到CD3。
如本文所使用的,表述“抗原结合分子”意指包括至少一个互补性决定区(CDR)或由其组成的蛋白质、多肽或分子复合物,所述互补性单独地或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CDR和/或框架区(FR)组合地特异性结合到特定抗原。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抗原结合分子是抗体或抗体的片段,如在本文其它地方定义的那些术语。
如本文所使用的,表述“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意指包括至少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蛋白质、多肽或分子复合物。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内的每个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至少一个CDR,所述至少一个CDR单独地或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CDR和/或FR组合地特异性地结合特定抗原。在本发明的背景下,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特异性地结合第一抗原(例如,BCMA),并且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特异性地结合第二不同抗原(例如,CD3)。
在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是双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的每个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重链可变结构域(HCVR)和轻链可变结构域(LCVR)。在包括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例如,双特异性抗体)的背景下,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CDR可以用前缀“D1”表示,并且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CDR可以用前缀“D2”表示。因此,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CDR在本文中可以被称为D1-HCDR1、D1-HCDR2和D1-HCDR3;并且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CDR在本文中可以被称为D2-HCDR1、D2-HCDR2和D2-HCDR3。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含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a)包含在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HCVR)内的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2和HCDR3);和(b)包含在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LCVR)内的三个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2和LCDR3)。在一些情况下,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括包含SEQ ID NO:68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70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72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3。在一些情况下,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括包含SEQ ID NO:84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86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3。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 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含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a)包含在包含SEQ ID NO:90或SEQ ID NO:98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HCVR)内的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2和HCDR3);和(b)包含在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LCVR)内的三个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2和 LCDR3)。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a)HCDR1,其包含SEQ ID NO:92或 SEQ ID NO:100的氨基酸序列;(b)HCDR2,其包含SEQ ID NO:94或SEQ ID NO:102的氨基酸序列;和(c)HCDR3,其包含SEQ ID NO:96或SEQ ID NO:104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包含SEQ ID NO:84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86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3。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a)分别包含SEQ ID NO:92、94、96的氨基酸序列的 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和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的 LCDR1、LCDR2、LCDR3结构域;或(b)分别包含SEQID NO:100、102、104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和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LCDR2、LCDR3结构域。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a)包含 SEQ ID NO:90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以及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或(b)包含SEQ ID NO:98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以及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 LCVR。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括:(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含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的氨基酸序列,和LCDR1、LCDR2、L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 的氨基酸序列;和(b)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含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92、94、96的氨基酸序列,和LCDR1、LCDR2、L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情况下,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括:(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 和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和(b)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包含 SEQ ID NO:90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括:(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含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的氨基酸序列,和LCDR1、LCDR2、L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 的氨基酸序列;和(b)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含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100、102、104的氨基酸序列,和LCDR1、LCDR2、LCDR3结构域,其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情况下,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括:(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 和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和(b)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包含SEQ ID NO:98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SEQ ID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括:(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特异性结合人BCMA,并且包含HCVR的CDR,其包含选自SEQ ID NO:2、18、 34、50、66、122和124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VR的CDR,其包含选自SEQ ID NO:10、 26、42、58、74、82、123和125的氨基酸序列;和(b)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来自HCVR/LCVR氨基酸序列对的CDR,所述氨基酸序列对选自SEQ IDNO:2/10、18/26、34/42、50/58、66/74、122/123、124/125、 2/82、18/82、34/82、50/82、66/82、122/82和124/82。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LCDR3结构域,分别选自SEQ ID NOs:4-6-8- 12-14-16、20-22-24-28-30-32、36-38-40-44-46-48、52-54-56-60-62-64、68-70-72-76-78-80、 4-6-8-84-86-88、20-22-24-84-86-88、36-38-40-84-86-88、52-54-56-84-86-88和68-70-72-84- 86-88。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HCVR/LCVR氨基酸序列对,其选自SEQ ID NO:2/10、18/26、34/42、50/58、66/74、122/123、124/125、2/82、18/82、34/82、50/82、66/82、122/82和124/82。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选自SEQ ID NOs:90/82 和98/82的HCVR/LCVR氨基酸序列对的CDR。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竞争与BCMA的结合或与BCMA上的与参考抗体所结合相同的表位结合,其中所述参考抗体包括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所述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SEQ ID NO:66/82的氨基酸序列的
HCVR/LCVR对,所述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SEQ ID NO:90/82或SEQ ID NOs:98/82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LCVR对。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分离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竞争与人CD3的结合或与人CD3上的与参考抗体所结合相同的表位结合,其中所述参考抗体包括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所述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SEQ ID NO:66/82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LCVR对,所述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SEQ ID NO:90/82或SEQ ID NOs:98/82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LCVR对。
上文或本文所讨论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可以是双特异性抗体。在一些情况下,双特异性抗体包括人IgG重链恒定区。在一些情况下,人IgG重链恒定区是同种型IgG1。在一些情况下,人IgG重链恒定区是同种型IgG4。在各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括相对于同一同种型的野生型铰链减少Fcγ受体结合的嵌合铰链。
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可以彼此直接或间接连接以形成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可替代地,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可以各自连接到单独的多聚化结构域。一个多聚化结构域与另一个多聚化结构域的缔合促进了两个抗原结合结构域之间的缔合,从而形成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如本文所使用的,“多聚化结构域”是具有与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或构成的第二多聚化结构域缔合的能力的任何大分子、蛋白质、多肽、肽或氨基酸。例如,多聚化结构域可以是包括免疫球蛋白CH3结构域的多肽。多聚化组分的非限制性实例是免疫球蛋白的Fc部分(包括CH2-CH3结构域),例如,选自同种型IgG1、IgG2、IgG3和IgG4的IgG以及每个同种型组内的任何同种型的Fc结构域。
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通常包括两个多聚化结构域,例如,两个Fc结构域,其各自独立地是单独的抗体重链的一部分。第一多聚化结构域和第二多聚化结构域可以是如IgG1/IgG1、IgG2/IgG2、IgG4/IgG4等相同的IgG同种型。可替代地,第一多聚化结构域和第二多聚化结构域可以是如IgG1/IgG2、IgG1/IgG4、IgG2/IgG4等不同的IgG同种型。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多聚化结构域是Fc片段或含有至少一个半胱氨酸残基的长度为1到约200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多聚化结构域是半胱氨酸残基或含短半胱氨酸的肽。其它多聚化结构域包含包括亮氨酸拉链、螺旋环基序或卷曲螺旋基序或由由所述亮氨酸拉链、螺旋环基序或卷曲螺旋基序组成的肽或多肽。
可以使用任何双特异性抗体形式或技术来制备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例如,具有第一抗原结合特异性的抗体或其片段可以与如具有第二抗原结合特异性的另一种抗体或抗体片段等一种或多种其它分子实体功能性连结(例如,通过化学偶联、遗传融合、非共价缔合或以其它方式),以产生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可以在本发明的背景下使用的具体示例性双特异性形式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例如,基于scFv的或双抗体双特异性形式、 IgG-scFv融合、双可变结构域(DVD)-Ig、四杂交瘤(Quadroma)、结节入孔(knobs-into-holes)、共同轻链(例如,具有旋钮入孔的共同轻链等)、CrossMab、CrossFab,(SEED)body、亮氨酸拉链、Duobody、IgG1/IgG2、双作用Fab(DAF)-IgG以及Mab2双特异性形式(参见例如,Klein等人,2012,mAbs 4:6,1-11,以及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用于回顾前述格式)。
在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背景下,如与天然存在形式的Fc结构域相比,多聚化结构域,例如,Fc结构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变化(例如,插入、缺失或取代)。例如,本发明包含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在Fc结构域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修饰,所述修饰带来在Fc与FcRn之间具有修饰的结合相互作用(例如,增强或减弱)的修饰后的Fc结构域。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包括在CH2区或CH3区中的修饰,其中所述修饰增加Fc结构域在酸性环境中(例如,在pH范围为约5.5到约6.0的内体中)对FcRn的亲和力。此类Fc修饰的非限制性实例包含例如第250位(例如,E或Q)处的修饰;第250和 428位(例如,L或F)处的修饰;第252(例如,L/Y/F/W或T)、254(例如,S或T)和256(例如, S/R/Q/E/D或T)位处的修饰;或在第428和/或433(例如,L/R/S/P/Q或K)和/或434(例如, H/F或Y)位处的修饰;或第250位和/或第428位处的修饰;或第307位或第308位(例如, 308F、V308F)和第434位处的修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修饰包括428L(例如,M428L)和 434S(例如,N434S)修饰;428L、259I(例如,V259I)和308F(例如,V308F)修饰;433K(例如, H433K)和434(例如,434Y)修饰;252、254和256(例如,252Y、254T和256E)修饰;250Q 和428L修饰(例如,T250Q和M428L);以及307和/或308修饰(例如,308F或308P)。
本发明还包含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包括第一CH3结构域和第二Ig CH3结构域,其中第一CH3结构域和第二Ig CH3结构域彼此相差至少一个氨基酸,并且其中如与缺乏氨基酸差异的双特异性抗体相比,至少一个氨基酸差异减少双特异性抗体与蛋白A的结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Ig CH3结构域结合蛋白A,并且第二Ig CH3结构域含有降低或消除蛋白质A结合的突变,如H95R修饰(通过IMGT外显子编号;H435R,通过EU编号)。第二CH3可以进一步包括Y96F修饰(通过IMGT;Y436F,通过EU)。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第8,586,713号。可以在第二CH3内找到的进一步修改包含:在IgG1抗体的情况下,D16E、 L18M、N44S、K52N、V57M和V82I(通过IMGT;D356E、L358M、N384S、K392N、 V397M和V422I,通过EU);在IgG2抗体的情况下,N44S、K52N和V82I(IMGT;N384S、 K392N和V422I,通过EU);以及在IgG4抗体的情况下,Q15R、N44S、K52N、V57M、R69K、E79Q和V82I(通过IMGT;Q355R、N384S、K392N、V397M、R409K、E419Q和 V422I,通过EU)。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Fc结构域可以是嵌合的,其组合衍生自多于一种的免疫球蛋白同种型的Fc序列。例如,嵌合Fc结构域可以包括衍生自人IgG1、人IgG2或人IgG4 CH2 区的CH2序列的部分或全部以及衍生自人IgG1、人IgG2或人IgG4的CH3序列的部分或全部。嵌合Fc结构域还可以含有嵌合铰链区。例如,嵌合铰链可以包括衍生自人IgG1、人 IgG2或人IgG4铰链区的“上铰链”序列,其与衍生自人IgG1、人IgG2或人IgG4铰链区的“下铰链”序列组合。可以包含在本文中所示的任何抗原结合分子中的嵌合Fc结构域的具体实例包括,从N端到C端:[IgG4 CH1]-[IgG4上铰链]-[IgG2下铰链]-[IgG4 CH2]-[IgG4 CH3]。可以包含在本文所列出的任何抗原结合分子中的嵌合Fc结构域的另一种实例包括,从N端到C端:[IgG1CH1]-[IgG1上铰链]-[IgG2下铰链]-[IgG4 CH2]-[IgG1 CH3]。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任何抗原结合分子中的嵌合Fc结构域的这些和其它实例描述于整体并入本文的2014年 8月28日公开的美国公开2014/0243504中。具有这些通用结构排列的嵌合Fc结构域及其变体可以具有改变的Fc受体结合,其反过来影响Fc效应子功能。
序列变体
如与衍生单个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相应种系序列相比,本发明的抗体和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可以在重链和轻链可变结构域的框架和/或CDR区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插入和/或缺失。通过将本文所公开的氨基酸序列与可从例如公共抗体序列数据库获得的种系序列进行比较,可以容易地确定此类突变。本发明的抗原结合分子可以包括衍生自本文公开的任何示例性氨基酸序列的抗原结合结构域,其中一个或多个框架和/或CDR区内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突变为衍生抗体的种系序列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残基、或突变为另一种人种系序列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残基、或突变为一个或多个对应的种系残基的保守氨基酸取代(此类序列变化在本文中统称为“种系突变”)。从本文所公开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序列开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产生包括一个或多个个体种系突变或其组合的许多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在某些实施方案中,VH结构域和/或VL结构域内的框架和/或CDR残基的全部突变回在最初衍生抗原结合结构域的原始种系序列中所发现的残基。在其它实施方案中,仅将某些残基突变回原始种系序列,例如,仅在FR1的前8个氨基酸内或在FR4的最后8个氨基酸内所发现的突变后的残基,或仅在CDR1、CDR2或CDR3中发现的突变后的残基。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框架中和/或一个或多个CDR残基的一个或多个突变为不同种系序列(即,与最初衍生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种系序列不同的种系序列)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残基。此外,本发明的抗原结合结构域可以含有框架和/或CDR区内的两个或更多个种系突变的任何组合,例如,其中某些个体残基突变为特定种系序列的对应残基,而与原始种系序列不同的某些其它残基可以维持或突变为不同种系序列的对应残基。一旦获得,可以容易地测试含有一个或多个种系突变的抗原结合结构域的一种或多种所期望的特性,如经改善的结合特异性、增加的结合亲和力、经改善或增强的拮抗或激动的生物学特性(视情况而定)、降低的免疫原性等。包括以这种通用方式获得的抗原结合结构域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涵盖在本发明内。
pH依赖性结合
本发明包含具有pH依赖性结合特征的抗BCMA抗体和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例如,与中性pH相比,本发明的抗BCMA抗体在酸性pH下可以展现出与BCMA的结合降低。可替代地,与中性pH值相比,本发明的抗BCMA抗体在酸性pH值下可以呈现增强的与BCMA的结合。表述“酸性pH”包含小于约6.2的pH值,例如,约6.0、 5.95、5.9、5.85、5.8、5.75、5.7、5.65、5.6、5.55、5.5、5.45、5.4、5.35、5.3、5.25、5.2、 5.15、5.1、5.05、5.0或更小。如本文所使用的,表述“中性pH”意指pH为约7.0到约7.4。表述“中性pH”包含约7.0、7.05、7.1、7.15、7.2、7.25、7.3、7.35和7.4的pH值。
在某些情况下,“如与中性pH相比在酸性pH下的结合降低”是就在酸性pH下结合到抗原的抗体的KD值与在中性pH下结合到其抗原抗体的KD值的比率而言表述的(反之亦然)。例如,如果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展现出约3.0或更大的酸性/中性KD比率,则为了本发明的目的可以认为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展现出“如与中性pH相比在酸性pH下与BCMA 的结合降低”。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的酸性/中性KD比率可以为约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 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20.0、25.0、30.0、40.0、 50.0、60.0、70.0、100.0或更大。
具有pH依赖性结合特征的抗体可以通过以下获得:例如,通过筛选如与中性pH相比在酸性pH下与特定抗原的结合降低(或增强)的抗体群。另外,氨基酸水平上的抗原结合结构域的修饰可以产生具有pH依赖性特性的抗体。例如,通过用组氨酸残基取代抗原结合结构域(例如,在CDR内)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可以获得在相对于中性pH的酸性pH下与抗原的结合降低的抗体。
包括Fc变体的抗体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案,提供了抗BCMA抗体和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包括Fc结构域,所述Fc结构域包括例如如与中性pH相比增强或减少抗体与FcRn受体在酸性pH下的结合的一个或多个突变。例如,本发明包含在Fc结构域的 CH2区或CH3区中包括突变的抗体,其中一个或多个突变增加Fc结构域在酸性环境中(例如,在pH范围为约5.5到约6.0的内体中)对FcRn的亲和力。当施用于动物时,此类突变可以导致抗体的血清半衰期增加。此类Fc修饰的非限制性实例包含例如第250位(例如,E或Q)处的修饰;第250和428位(例如,L或F)处的修饰;第252(例如,L/Y/F/W或T)、254(例如, S或T)和256(例如,S/R/Q/E/D或T)位处的修饰;或在第428和/或433(例如,H/L/R/S/P/Q 或K)和/或434(例如,H/F或Y)位处的修饰;或第250位和/或第428位处的修饰;或第307 位或第308位(例如,308F、V308F)和第434位处的修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修饰包括 428L(例如,M428L)和434S(例如,N434S)修饰;428L、259I(例如,V259I)和308F(例如, V308F)修饰;433K(例如,H433K)和434(例如,434Y)修饰;252、254和256(例如,252Y、 254T和256E)修饰;250Q和428L修饰(例如,T250Q和M428L);以及307和/或308修饰 (例如,308F或308P)。所有位置均以EU编号注明。
例如,本发明包含抗BCMA抗体和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所述分子包括Fc结构域,所述Fc结构域包括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一个或多个突变对或突变组:250Q和248L(例如,T250Q和M248L);252Y、254T和256E(例如,M252Y、S254T和 T256E);428L和434S(例如,M428L和N434S);以及433K和434F(例如,H433K和 N434F)。前述Fc结构域突变的所有可能的组合和本文公开的抗体可变结构域内的其它突变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抗体和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生物学特性
本发明包含以高亲和力(例如,纳摩尔或亚纳摩尔KD值)结合人BCMA的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
根据某些实施方案,本发明包括抗体和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以小于约5nM的KD结合人BCMA(例如在25℃下),如通过表面等离子子共振所测量,例如使用如本文中实施例4中所定义的分析法格式。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以小于约20nM、小于约10nM、小于约8nM、小于约7nM、小于约6nM、小于约5nM、小于约4 nM、小于约3nM、小于约2nM、小于约1nM、小于800pM、小于700pM、小于约500 pM、小于约400pM、小于约300pM、小于约200pM、小于约100pM、小于约50pM或小于约25pM的KD结合BCMA,如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所测量,例如使用如本文中实施例4 所定义的分析法格式,或基本上类似的分析法。本发明包括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例如以小于约25pM的KD结合人BCMA和以小于约170pM的KD结合猴BCMA的双特异性抗体,如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所测量,例如使用如本文中实施例4所定义的分析法格式,或基本上类似的分析法。
本发明还包括抗体和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以大于约10分钟或大于约125分钟的解离半衰期(t1/2)结合BCMA,如在25℃下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所测量,例如使用如本文中实例 4中所定义的分析法格式,或基本上类似的分析法。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以大于约3分钟、大于约4分钟、大于约10分钟、大于约20分钟、大于约30 分钟、大于约40分钟、大于约50分钟、大于约60分钟、大于约70分钟、大于约80分钟、大于约90分钟、大于约100分钟、大于约110分钟或大于约120分钟的t1/2结合BCMA,如在25℃下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所测量,例如使用如本文中实施例4中所定义的分析法格式,或基本上类似的分析法。本发明包括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例如以大于约10分钟的结合 BCMA的双特异性抗体,如在25℃下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所测量,例如使用如本文中实施例4中所定义的分析法格式,或基本上类似的分析法。
本发明还包括抗体和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异性结合于表达内源性BCMA的人类细胞系(例如NCI-H929、MOLP-8或OMP-2),如通过FACS结合分析法(如实施例6中所阐述) 或基本上类似的分析法所测定。
本发明还包括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表现出一种或多种选自以下的特征:(a)在带有人多发性骨髓瘤异种移植物的免疫受损小鼠中抑制肿瘤生长;(b)在带有人多发性骨髓瘤异种移植物的免疫受损小鼠中抑制已建立肿瘤的肿瘤生长(参见例如实施例10-15),和(c)在表达人CD3的免疫活性小鼠中抑制经工程改造以表达人BCMA的同基因黑素瘤和结肠癌细胞的肿瘤生长。
本发明包含以高亲和力结合人CD3的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本发明还包含以中等或低亲和力结合人CD3的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这取决于所期望的治疗背景和具体靶向性质。在一些情况下,低亲和力包括以大于300nM、大于500nM或大于1μM的KD或 EC50(例如在表面等离子共振分析法中测量)结合CD3的抗体。本发明还包括以不可测量的亲和力结合人类CD3的抗体和其抗原结合片段。举例来说,在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情形下,其中一个臂结合CD3并且另一个臂结合目标抗原(例如BCMA),可能需要目标抗原结合臂以高亲和力结合目标抗原,同时抗CD3臂仅以中等或低亲和力或无亲和力结合CD3。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优先靶向抗原结合分子到表达靶抗原的细胞,同时避免一般/非靶向 CD3结合以及随之产生的与之相关的不良副作用。
本发明包含能够同时结合到人CD3和人BCMA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例如,双特异性抗体)。如在合适的体外结合测定中所测量的,与表达CD3的细胞相互作用的结合臂可具有弱到不可检测的结合。可以通过荧光活化细胞分选(FACS)来评估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结合表达CD3和/或BCMA的细胞的程度,如本文实施例5和6中所展示的。
举例来说,本发明包括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和双特异性抗体,其特异性结合表达CD3但不表达BCMA的人类T细胞系(例如Jurkat)和/或表达BCMA的细胞。
本发明包含抗体、抗原结合片段和其双特异性抗体,其以具有弱(即低)或甚至无可检测的亲和力结合人CD3。
本发明包含抗体、抗原结合片段和其双特异性抗体,其以具有弱(即低)或甚至无可检测的亲和力结合猴(即食蟹猴)CD3。
本发明包括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和双特异性抗体,其结合人类CD3并且诱导T 细胞活化。
本发明包括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能够消耗或减少受试者中表达肿瘤抗原的细胞(参见例如实施例8-16或基本上类似的分析法中)。举例来说,根据某些实施方案,提供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中向受试者单次施用或多次施用0.04mg/kg、0.4mg/kg或4mg/kg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引起受试者中表达BCMA 的细胞数目减少(例如遏制或抑制受试者中的肿瘤生长)。
表位作图和相关技术
本发明的抗原结合分子所结合到的CD3和/或BCMA上的表位可以由3个或更多个的单个连续序列组成(例如,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19、20或更多)CD3或BCMA蛋白的氨基酸。可替代地,表位可以由CD3或BCMA的多个非连续氨基酸(或氨基酸序列)组成。本发明的抗体可以与单个CD3链(例如,CD3-ε、CD3-δ或CD3-γ)中含有的氨基酸相互作用,或者可以与两个或更多个不同CD3链上的氨基酸相互作用。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表位”是指与称为互补位的抗体分子的可变区中的特定抗原结合位点相互作用的抗原决定簇。单个抗原可以具有多于一个表位。因此,不同的抗体可以与抗原上的不同区域结合,并且可以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表位可以是构象的或线性的。构象表位通过来自线性多肽链的不同区段的空间并列的氨基酸产生。线性表位是由多肽链中的相邻氨基酸残基产生的表位。在某些情况下,表位可以包含抗原上的糖、磷酰基或磺酰基的部分。
可以使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各种技术来确定抗体的抗原结合结构域是否在多肽或蛋白质内“与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相互作用”。示例性技术包含例如,常规交叉阻断测定 (如在《抗体(Antibodies)》,Harlow和Lane(冷泉港出版社,冷泉港实验室,纽约)中描述的交叉阻断测定)、丙氨酸扫描突变分析、肽印迹分析(Reineke,2004,《分子生物学方法》, 248:443-463)和肽切割分析。另外,可以采用如表位切除、表位提取及抗原的化学修饰等方法(Tomer,2000,《蛋白质科学(Protein Science)》,9:487-496)。可以用于鉴定与抗体的抗原结合结构域相互作用的多肽内的氨基酸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质谱法检测的氢/氘交换。一般而言,氢/氘交换方法涉及对感兴趣的蛋白质进行氘标记,然后将抗体与氘标记的蛋白质结合。接下来,将蛋白质/抗体复合物转移到水中,以允许在除抗体保护的残基(其保持为经氘标记的)之外的所有残基处发生氢-氘交换。在解离抗体后,对靶蛋白进行蛋白酶切割和质谱分析,从而揭示对应于与抗体相互作用的特定氨基酸的经氘标记的残基。参见例如, Ehring(1999)《分析生物化学(Analytical Biochemistry)》,267(2):252-259;Engen和Smith (2001)《分析化学(Anal.Chem.)》,73:256A-265A。抗原/抗体复合物的X射线晶体学还可以用于表位作图。
本发明进一步包含抗BCMA抗体,其与本文所述的任何特定示例性抗体(例如,包括本文的表1中所列出的任何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结合同一表位。同样地,本发明还包含抗BCMA抗体,其与本文所述的任何特定示例性抗体(例如,包括本文的表1中所列出的任何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竞争与BCMA的结合。
本发明还包括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包含以低或不可检测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人类CD3和/或食蟹猕猴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特异性结合人类BCMA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中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与本文中所描述的特定例示性CD3特异性抗原结合结构域中的任一个结合于CD3上的相同表位,和/或其中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与本文中所描述的特定例示性BCMA特异性抗原结合结构域中的任一个结合于BCMA上的相同表位。
同样地,本发明还包含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包括特异性结合人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中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与本文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示例性BCMA特异性抗原结合结构域竞争与BCMA的结合,和/或其中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与本文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示例性CD3特异性抗原结合结构域竞争与CD3的结合。
通过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常规方法,可以容易地确定特定的抗原结合分子(例如,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结构域是否与本发明的参考抗原结合分子结合到同一表位或竞争结合。例如,为了确定测试抗体是否与BCMA(或CD3)上的与本发明的参考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所结合相同的表位结合,首先允许参考双特异性分子与BCMA蛋白(或CD3蛋白)结合。接下来,评估测试抗体与BCMA(或CD3)分子结合的能力。如果测试抗体在与参考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饱和结合后能够与BCMA(或CD3)结合,则可以得出结论,测试抗体与BCMA(或 CD3)的不同于参考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表位结合。另一方面,如果测试抗体在与参考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饱和结合后无法与BCMA(或CD3)分子结合,那么测试抗体可以与 BCMA(或CD3)的与本发明的参考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所结合的表位相同的表位结合。然后可以进行另外的常规实验(例如,肽突变和结合分析)以确认所观察到的测试抗体的结合缺乏是否实际上是由于与参考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结合到同一表位或者空间阻断(或其它现象)是否导致所观察到的结合缺乏。可以使用ELISA、RIA、Biacore、流式细胞术或本领域可获得的任何其它定量或定性抗体结合测定来进行这种实验。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案,如果例如,一个抗原结合蛋白质的1倍、5倍、10倍、20倍或100倍过量抑制另一种蛋白质(如在竞争性结合法中所测量的)至少50%,但优选75%、90%或甚至99%的结合,则两个抗原结合蛋白结合到同一(或重叠)表位(参见例如,Junghans等人,《癌症研究(Cancer Res.),1990:50:1495-1502)。可替代地,如果抗原中基本上所有减少或消除一种抗原结合蛋白的结合的氨基酸突变减少或消除另一种抗原结合,则认为两种抗原结合蛋白结合到同一表位。如果仅减少或消除一种抗原结合蛋白的结合的氨基酸突变的子集减少或消除另一种抗原的结合,则认为两种抗原结合蛋白具有“重叠表位”。
为确定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结构域是否竞争与参考抗原结合分子的结合,上述结合方法以两种定向进行:在第一种定向中,使参考抗原结合分子在饱和条件下结合到BCMA蛋白(或CD3蛋白),然后评估测试抗体与BCMA(或CD3)分子的结合。在第二种定向中,使测试抗体在饱和条件下与BCMA(或CD3)分子结合,然后评估参考抗原结合分子与BCMA(或 CD3)分子的结合。如果在两种定向上只有第一个(饱和的)抗原结合分子能够与BCMA(或 CD3)分子结合,那么可以得出结论,测试抗体和参考抗原结合分子竞争与BCMA(或CD3) 结合。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与参考抗原结合分子竞争结合的抗体可能不一定与同参考抗体所结合相同的表位结合,但是可以通过结合重叠或相邻的表位来空间阻断参考抗体的结合。
抗原结合结构域的制备和双特异性分子的构建
对特异性抗原特异的抗原结合结构域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抗体生成技术制备。一旦获得,对两种不同抗原(例如,CD3和BCMA)特异的两种不同的抗原结合结构域可以相对于彼此适当地排列,以使用常规方法产生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本文其它地方提供了可以用于构建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示例性双特异性抗体形式的讨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一种或多种个体组分(例如,重链和轻链)衍生自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或完全人抗体。制备此类抗体的方法是本领域熟知的。例如,可以使用VELOCIMMUNETM技术制备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一条或多条重链和/或轻链。使用VELOCIMMUNETM技术(或任何它他人抗体产生技术),将高亲和力嵌合抗体最初分离为具有人可变区和小鼠恒定区的特定抗原(例如,CD3或BCMA)。对抗体进行表征和选择以获得包含亲和力、选择性、表位等的所期望的特性。用所期望的人恒定区替代换小鼠恒定区以产生可以掺入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中的完全人重链和/或轻链。
基因工程动物可以用于制备人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例如,可以使用无法重排和表达内源性小鼠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序列的经基因修饰的小鼠,其中小鼠仅表达由人免疫球蛋白序列编码的一个或两个人轻链可变结构域,所述人免疫球蛋白序列与内源性小鼠κ基因座处的小鼠κ恒定基因可操作地连接。可以使用这种经基因修饰的小鼠产生包括两条不同的重链的完全人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所述重链与相同的轻链缔合,所述轻链包括衍生自两个不同的人轻链可变区基因区段之一的可变结构域。(参见例如,US 2011/0195454)。完全人是指包括由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免疫球蛋白结构域,所述 DNA衍生自在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免疫球蛋白结构域的每个多肽的整个长度内的人序列。在一些情况下,完全人序列衍生自人内源性蛋白质。在其它情况下,完全人蛋白质或蛋白质序列包括嵌合序列,其中每个组分序列衍生自人序列。尽管不受任何一种理论限制,但例如相比于任何野生型人类免疫球蛋白区域或结构域,嵌合蛋白质或嵌合序列通常经设计以将组分序列的接合点中的免疫原性表位的产生减到最少。
生物等效物
本发明涵盖具有不同于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分子的氨基酸序列但保留结合CD3和/或 BCMA的能力的抗原结合分子。当与亲本序列比较时,此类变体分子可以包括氨基酸的一个或多个添加、缺失或取代,但展现出与所述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生物活性基本相同的生物活性。
本发明包含与本文所列出的任何示例性抗原结合分子生物等效的抗原结合分子。如果例如,两种抗原结合蛋白或抗体是在相似的实验条件下以相同的摩尔剂量施用(单次剂量或多次剂量)时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不显示显著差异的药物等效物或药物替代物,则认为所述两种抗原结合蛋白或抗体是生物等效的。如果一些抗原结合蛋白在吸收程度上等效但其吸收速率不等效,则其被认为是等效物或药物替代物,并且可以被认为是生物等效的,因为这种有意的并且反映在标签上的吸收速率的差异在例如,长期使用时对于获得有效的身体药物浓度并非必需的,并且对于所研究的特定药物产品而言被认为是医学上无关紧要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两种抗原结合蛋白的安全性、纯度和效力没有临床上有意义的差异,则其是生物等效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与没有转换的持续治疗相比,如果患者可以在参考产品和生物产品之间转换一次或多次而没有预期的副作用风险增加,包含免疫原性的临床显著变化或有效性降低,则两种抗原结合蛋白是生物等效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两种抗原结合蛋白均通过针对一种或多种使用条件的一种或多种共同作用机制起作用(只要这些机制是已知的),则其是生物等效的。
生物等效性可以通过体内和体外方法证明。生物等效性测量包括,例如,(a)在人或其它哺乳动物中的体内试验,其中在血液、血浆、血清或其它生物流体中测量抗体或其代谢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b)与人体内生物利用度数据相关并且可合理预测的体外试验;(c) 在人或其它哺乳动物中的体内试验,其中测量抗体(或其靶标)的适当急性药理作用随时间的变化;以及(d)在建立抗原结合蛋白的安全性、疗效或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的好对照的临床试验中。
本文所列出的示例性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生物等效变体可以通过例如,进行残基或序列的各种取代或缺失非生物活性所必需的末端或内部残基或序列来构建。例如,可以缺失非生物活性所必需的半胱氨酸残基或用其它氨基酸替代,以防止在复性时形成不必要的或不正确的分子内二硫键。在其它情况下,生物等效抗原结合蛋白可以包含本文所列出的示例性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变体,所述变体包括改变分子的糖基化特性的氨基酸变化,例如,消除或去除糖基化的突变。
物种选择性和物种交叉反应性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案,提供了结合到人CD3但不结合到来自其它物种的CD3的抗原结合分子。还提供了结合到人BCMA,但不结合来自其它物种的BCMA的抗原结合分子。本发明还包含与人CD3和来自一种或多种非人物种的CD3结合的抗原结合分子;和/或与人BCMA和来自一种或多种非人物种的BCMA结合的抗原结合分子。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抗原结合分子,其结合到人CD3和/或人BCMA,并且视情况可以结合到小鼠、大鼠、豚鼠、仓鼠、沙鼠、猪、猫、狗、兔子、山羊、绵羊、牛、马、骆驼、食蟹猴、狨猴、恒河猴或黑猩猩CD3和/或BCMA中的一种或多种或不与其结合。例如,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包含结合人BCMA 和食蟹猴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或包含结合人BCMA和食蟹猴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
治疗性制剂和施用
本发明提供了包括本发明的抗原结合分子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与合适的载体、赋形剂和提供经改善的转移、递送、耐受性等的其它药剂一起调配。在所有药物化学家已知的处方集中可以找到许多适当的制剂:《雷明顿氏药物科学(Remington'sPharmaceutical Sciences)》,宾夕法尼亚州伊斯顿的马克出版公司(Mack PublishingCompany, Easton,PA)。这些制剂包含例如,粉末、糊剂、软膏、凝胶、蜡、油、脂质、含有囊泡的脂质(阳离子或阴离子)(如LIPOFECTINTM,生命科技(Life Technologies),卡尔斯巴德,加利福尼亚州)、DNA缀合物、无水吸收膏、水包油和油包水乳液、乳液聚乙二醇(各种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半固体凝胶和含有聚乙二醇的半固体混合物。还参见Powell等人“用于肠胃外制剂的赋形剂的汇编(Compendium of excipients for parenteral formulations)”PDA(1998)《药物科学与技术杂志(J Pharm Sci Technol)》52:238-311。
施用于患者的抗原结合分子的剂量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型、目标疾病、病症、施用途径等而变化。通常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优选的剂量。当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用于成年患者的治疗目的时,可能是有利的是,通常以约0.01mg/kg到约20mg/kg体重、更优选地,约0.02mg/kg到约7mg/kg体重、约0.03mg/kg到约5mg/kg体重或约 0.05mg/kg到约3mg/kg体重的单剂量静脉内施用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根据病症的严重程度,可以调整治疗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施用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有效剂量和时间表可以凭经验确定;例如,可以通过定期评估来监测患者进展,并相应地调整剂量。此外,剂量的种间缩放可以使用本领域熟知的方法进行(例如,Mordenti等人,1991,《药学研究(Pharmaceut.Res.)》8:1351)。
各种递送系统是已知的并且可以用于施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例如,在脂质体、微粒、微胶囊内包封、能够表达突变病毒的重组细胞、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参见例如,Wu等人1987《生物化学杂志(J.Biol.Chem.)》262:4429-4432)。引入的方法包含但不限于皮内、肌肉内、腹膜内、静脉内、皮下、鼻内、硬膜外和口服途径。可以通过任何方便的途径施用组合物,例如通过输注或团注注射、通过上皮或皮肤粘膜内层(例如,口腔粘膜、直肠和肠道粘膜等)吸收,并且可以与其它生物活性剂一起施用。施用可以是全身的或局部的。
可以用标准针头和注射器皮下或静脉内递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另外,就皮下递送而言,笔递送装置易于应用于递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这种笔递送装置可以是可重复使用的或一次性的。可重复使用的笔递送装置通常利用含有药物组合物的可更换药筒。一旦已经施用了药筒内的全部药物组合物,并且药筒是空的,就可以轻易地丢弃空药筒,并且用含有药物组合物的新药筒更换。然后可以重复使用笔递送装置。在一次性笔递送装置中,没有可更换的药筒。相反,一次性笔递送装置预装有固持在装置内的贮存器中的药物组合物。一旦贮存器中的药物组合物清空,就丢弃整个装置。
许多可重复使用的笔和自动注射器递送装置应用于皮下递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实例包含但不限于AUTOPENTM(Owen Mumford公司(Owen Mumford,Inc.),伍德斯托克,UK)、DISETRONICTM笔(Disetronic Medical Systems,波道夫,瑞士)、HUMALOG MIX 75/25TM笔、HUMALOGTM笔、HUMALIN 70/30TM笔(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印第安纳波利斯,印第安纳州)、NOVOPENTM I、II和III(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哥本哈根,丹麦)、 NOVOPENJUNIORTM(诺和诺德,哥本哈根,丹麦)、BDTM笔(贝迪医疗(Becton Dickinson),富兰克林湖,新泽西州)、OPTIPENTM、OPTIPEN PROTM、OPTIPEN STARLETTM以及 OPTICLIKTM(赛诺菲(sanofi-aventis),法兰克福市,德国),仅举几例。应用于皮下递送的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一次性笔递送装置的实例包含但不限于SOLOSTARTM笔(赛诺菲)、 FLEXPENTM(诺和诺德)以及KWIKPENTM(礼来)、SURECLICKTM自我注射器(安进(Amgen),千橡市,加利福尼亚州)、PENLETTM(Haselmeier,斯图加特,德国)、EPIPEN(Dey公司(Dey, L.P.))以及HUMIRATM笔(雅培实验室(Abbott Labs),雅培科技园IL),仅举几例。
在某些情况下,药物组合物可以在控释系统中递送。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泵(参见Langer,同上;Sefton,1987,《CRC:生物医学工程评论(CRC Crit.Ref.Biomed.Eng.)》,14:201)。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聚合物材料;参见,《控释医学应用(Medical Applications of Controlled Release)》,Langer和Wise(编辑),1974,佛罗里达州波卡拉顿CRC出版社(CRC Pres.,Boca Raton,Florida)。在又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控释系统可以放置在组合物靶标附近,因此仅需要全身剂量的一小部分(参见例如,Goodson,1984,《控释医学应用》,同上,第2卷,第115-138页)。其它控释系统在Langer,1990,《科学》,249:1527-1533的评论中讨论。
可注射制剂可以包含用于静脉内、皮下、皮内和肌内注射、滴注等的剂型。这些可注射制剂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制备。例如,可注射制剂可以通过例如,将上述抗体或其盐溶解、悬浮或乳化在无菌水性介质或常规用于注射的油性介质中来制备。作为用于注射的水性介质,例如,有生理盐水、含有葡萄糖的等渗溶液以及其它助剂等,其可以与适当的增溶剂如醇(例如,乙醇)、多元醇(例如,丙二醇、聚乙二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聚山梨醇酯80、HCO-50(氢化蓖麻油的聚氧乙烯(50摩尔)加合物)]等组合使用。作为油性介质,可以采用例如,芝麻油、大豆油等,其可以与如苯甲酸苄酯、苯甲醇等增溶剂组合使用。如此制备的注射剂优选地填充在适当的安瓿中。
有利的是,将上述用于口服或肠胃外使用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成适于配合一定剂量活性成分的单位剂量的剂型。这种单位剂量的剂型包含例如片剂、丸剂、胶囊剂、注射剂(安瓿)、栓剂等。所含的上述抗体的量通常为每单位剂量剂型约5mg到约500mg;特别是在注射形式下,优选地上述抗体的含量为约5mg到约100mg,对于其它剂型,约10mg到约 250mg。
抗原结合分子的治疗用途
本发明包括一种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的受试者给予治疗性组合物,所述治疗性组合物包含抗BCMA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特异性结合CD3和BCMA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治疗性组合物可以包括本文所公开的任何抗体或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如本文所使用的,表述“有需要的受试者”意指表现出一种或多种癌症症状或征兆(例如,表现出肿瘤或患有本文在下文提及的癌症中的任何一种癌症的受试者) 或者以其它方式受益于BCMA活性的抑制或降低或者BCMA+细胞(例如多发性骨髓瘤细胞) 的耗竭的人或非人动物。
本发明的抗体和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以及包括其的治疗性组合物)尤其可用于治疗任何其中免疫应答的刺激、活化和/或靶向将会有益的疾病或病状。特别地,本发明的抗 BCMA抗体或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可用于治疗、预防和/或改善与BCMA表达或活性或BCMA+细胞的增殖相关或由其介导的任何疾病或病症。实现本发明的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包含在效应细胞存在下杀死表达BCMA的细胞,例如,通过CDC、细胞凋亡、ADCC、吞噬作用或通过这些机制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抑制或杀伤的表达BCMA的细胞包含例如多发性骨髓瘤细胞。
本发明的抗原结合分子可用于治疗与BCMA表达相关的疾病或障碍,包括例如癌症,包括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B细胞或浆细胞癌,例如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案,抗BCMA抗体或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适用于治疗罹患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相关实施方案,提供方法,其包括向罹患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施用如本文中所公开的抗BCMA抗体或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本领域已知的如肿瘤扫描等分析/诊断方法可用于确定患者是否携带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B细胞系癌症。
本发明还包含用于治疗受试者中残留癌症的方法。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残留癌症”意指在用抗癌疗法治疗后受试者中的一个或多个癌细胞的存在或持续存在。
根据某些方面,本发明提供用于治疗与BCMA表达相关的疾病或病症(例如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其包含在测定受试者患有多发性骨髓瘤之后,向受试者给予本文中其它地方描述的抗BCMA或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本发明包含治疗骨髓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受试者接受其它免疫疗法或化学疗法后1天、2天、3天、4天、 5天、6天、1周、2周、3周或4周、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年或更长时间向患者施用抗BCMA抗体或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
组合疗法和制剂
本发明提供了包括施用药物组合物的方法,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本文所描述的任何示例性抗体和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与一种或多种另外的治疗剂的组合。可以与本发明的抗原结合分子组合或与其组合施用的示例性另外的治疗剂包含例如抗肿瘤剂(例如,化学治疗剂,包含美法仑(melphalan)、长春新碱(安可平(Oncovin))、环磷酰胺(癌得星(Cytoxan))、依托泊苷(VP-16)、多柔比星(阿霉素(Adriamycin))、脂质体多柔比星(多喜(Doxil))、奥博达莫司汀(obendamustine,苯达莫司汀(Treanda))或已知对治疗受试者的浆细胞肿瘤有效的任何其它化学治疗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治疗剂包括类固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治疗剂包括靶向疗法,所述靶向疗法包含沙利度胺(thalidomide)、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和硼替佐米(bortezomib)、,这些是批准用于治疗新诊断患者的疗法。例如,来那度胺、泊马度胺 (pomalidomide)、硼替佐米、卡非佐米(carfilzomib)、帕比司他(panobinostat)、伊沙佐米 (ixazomib)、埃罗妥珠单抗(elotuzumab)和达雷木单抗(daratumumab)是用于有效治疗复发性骨髓瘤的第二治疗剂的实例。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是包括放射疗法或干细胞移植的方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可以是免疫调节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可以是蛋白酶体抑制剂,包含硼替佐米(bortezomib,万珂(Velcade))、卡非佐米(carfilzomib/Kyprolis)、伊沙佐米(ixazomib/Ninlaro)。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可以是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如帕比司他(panobinostat/Farydak)。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治疗剂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缀合物、与抗肿瘤剂缀合的双特异性抗体、检查点抑制剂或其组合。可以与本发明的抗原结合分子有益地组合施用的其它药剂包含细胞因子抑制剂,所述细胞因子抑制剂包含小分子细胞因子抑制剂和与如IL-1、IL-2、IL-3、IL-4、IL-5、 IL-6、IL-8、IL-9、IL-11、IL-12、IL-13、IL-17、IL-18等细胞因子或其各自的受体结合的抗体。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例如,包括如本文所公开的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作为包括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治疗组合的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来施用:与本文所描述的单克隆抗体不同的单克隆抗体,其可以与浆细胞表面上的不同抗原相互作用;双特异性抗体,其一个臂与肿瘤细胞表面上的抗原结合并且另一个臂与T细胞上的抗原结合;抗体药物缀合物;与抗肿瘤剂缀合的双特异性抗体;检查点抑制剂,例如靶向 PD-1或CTLA-4的检查点抑制剂;或其组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选自PD-1抑制剂,如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健痊得(Keytruda))、纳武利尤单抗 (nivolumab,欧狄沃(Opdivo))或西米普利单抗(塞米普利单抗)(REGN281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选自PD-L1抑制剂,如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Tecentriq)、阿维鲁单抗(avelumab/Bavencio)或度伐鲁单抗(Durvalumab/Imfinzi)。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选自CTLA-4抑制剂,如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伊匹单抗(Yervoy))。上文描述了可以与本发明的抗体结合使用的其它组合。
本发明还包含治疗组合,其包括本文提及的任何抗原结合分子和VEGF、Ang2、DLL4、EGFR、ErbB2、ErbB3、ErbB4、EGFRvIII、cMet、IGF1R、B-raf、PDGFR-α、 PDGFR-β、FOLH1(PSMA)、PRLR、STEAP1、STEAP2、TMPRSS2、MSLN、CA9、 uroplakin或任何上述细胞因子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抑制剂,其中所述抑制剂是适体、反义分子、核酶、siRNA、肽体、纳米抗体或抗体片段(例如,Fab片段;F(ab')2片段;Fd片段;Fv片段; scFv;dAb片段;或如双抗体、三抗体、四抗体、微抗体和最小识别单位等其它工程分子)。本发明的抗原结合分子还可以与抗病毒剂、抗生素、镇痛药、皮质类固醇和/或NSAID组合施用和/或共同调配。本发明的抗原结合分子还可以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施用,所述治疗方案还包含放射治疗和/或常规化疗。
另外的治疗活性组分可以在施用本发明的抗原结合分子之前、同时或不久之后施用; (出于本公开的目的,此类施用方案被认为是抗原结合分子与另外的治疗活性组分“组合”施用)。
本发明包含药物组合物,其中本发明的抗原结合分子与一种或多种如本文其它地方所描述的另外的治疗活性组分共同配制。
施用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案,可以在限定的时间过程内向受试者施用多剂量的抗原结合分子(例如,抗BCMA抗体或特异性结合BCMA和CD3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根据本发明的此方面的方法包括向受试者依次施用多剂量的本发明的抗原结合分子。如本文所使用的,“依次施用”意指每个剂量的抗原结合分子在不同时间点施用于受试者,例如,在隔开预定间隔(例如,数小时、数天、数周或数月)的不同日期。本发明包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患者依次施用单一初始剂量的抗原结合分子,然后施用一种或多种第二剂量的抗原结合分子,并且任选地随后施用一种或多种第三剂量的抗原结合分子。
术语“初始剂量”、“第二剂量”和“第三剂量”是指施用本发明的抗原结合分子的时间序列。因此,“初始剂量”是在治疗方案开始时施用的剂量(也被称为“基线剂量”);“第二剂量”是初始剂量后施用的剂量;“第三剂量”是在第二剂量后施用的剂量。初始剂量、第二剂量和第三剂量可以均含有相同量的抗原结合分子,但是在施用频率方面通常可能彼此不同。然而,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治疗过程中初始剂量、第二剂量和/或第三剂量中含有的抗原结合分子的量彼此不同(例如,适当地调高或降低)。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治疗方案开始时施用两个或更多个(例如,2个、3个、4个或5个)剂量作为“负荷剂量”,然后是在较不频繁的基础上施用后续剂量(例如,“维持剂量”)。在任何实施方案中,初始剂量(例如,第一周剂量)可以分成两个剂量,在不超过三天的不同天(例如,连续天)施用。在任何实施方案中,第一标称剂量(即,第二剂量)可以分成两个剂量,在不超过三天的不同天(例如,连续天)施用。例如,如果初始剂量或第二剂量是6mg,则该剂量可以分成两个3mg剂量,例如在连续天或在分开的不超过三天的不同天施用。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剂量(例如,每周施用的剂量,作为单剂量或作为剂量的两个分开的部分)是或至少是1mg、2mg、3mg、4mg、5,mg、6mg、 7mg、8mg、9mg、10mg、11mg、12mg、13mg、14mg、15mg、16mg、17mg、18mg、19mg、 20mg、21mg、22mg、23mg、24mg、25mg、26mg、27mg、28mg、29mg、30mg、31mg、 32mg、33mg、34mg、35mg、36mg、37mg、38mg、39mg、40mg、41mg、42mg、43mg、 44mg、45mg、46mg、47mg、48mg、49mg、50mg、51mg、52mg、53mg、54mg、55mg、 56mg、57mg、58mg、59mg、60mg、61mg、62mg、63mg、64mg、65mg、66mg、67mg、68mg、69mg、70mg、71mg、72mg、73mg、74mg、75mg、76mg、77mg、78mg、79mg、 80mg、81mg、82mg、83mg、84mg、85mg、86mg、87mg、88mg、89mg、90mg、91mg、92mg、93mg、94mg、95mg、96mg、97mg、98mg、99mg、100mg、105mg、110mg、 115mg、120mg、125mg、130mg、135mg、140mg、145mg、150mg、155mg、160mg、 165mg、170mg、175mg、180mg、185mg、190mg、195mg、200mg、205mg、210mg、215mg、220mg、225mg、230mg、235mg、240mg、245mg、250mg、255mg、260mg、 265mg、270mg、275mg、280mg、285mg、290mg、295mg、300mg、305mg、310mg、 315mg、320mg、325mg、330mg、335mg、340mg、345mg、350mg、355mg、360mg、 365mg、370mg、375mg、380mg、385mg、390mg、395mg、400mg、405mg、410mg、 415mg、420mg、425mg、430mg、435mg、440mg、445mg、450mg、455mg、460mg、 465mg、470mg、475mg、480mg、485mg、490mg、495mg、500mg、510mg、520mg、530mg、540mg、550mg、560mg、570mg、580mg、590mr,600mg、610mg、620mg、630mg、 640mg、650mg、660mg、670mg、680mg、690mg、700mg、710mg、720mg、730mg、 740mg、750mg、760mg、770mg、780mg、790mg、800mg、810mg、820mg、830mg、 840mg、850mg、860mg、870mg、880mg、890mg、900mg、910mg、920mg、930mg、 940mg、950mg、960mg、970mg、980mg、990mg、1000mg、1.5g、2g、2.5g、3g、3.5g、 4g、4.5g、5g、5.5g、6g、6.5g、7g、7.5g、8g、8.5g、9g、9.5g、10g或更多。这些量中的任何量可用于定义本文讨论的初始、第二或第三剂量的范围,并且包含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有剂量作为单次剂量(例如,单次输注)给予,包括在给药方案的第一周和第二周内施用的剂量。例如,1mg至5mg的初始剂量可在第一周作为单剂量施用,3mg 至400mg的第二剂量可在第二周作为单剂量施用,以及50mg至800mg的第三剂量可以在第三周作为单剂量施用,之后在给药方案的每周给药部分期间施用。在另一个实例中,5mg 的初始剂量可在第一周作为单剂量施用,25mg的第二剂量可在第二周作为单剂量施用,以及50mg至800mg的第三剂量可以在第三周作为单剂量施用,之后在给药方案的每周给药部分期间施用。在一些情况下,给药方案可以此后(例如,12至16周后)包括每两周、每三周、每月一次等施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二剂量和/或第三剂量在前一剂量后1到 26(例如,1、11/2、2、21/2、3、31/2、4、41/2、5、51/2、6、61/2、7、71/2、8、81/2、9、91/2、10、 101/2、11、111/2、12、121/2、13、131/2、14、141/2、15、151/2、16、161/2、17、171/2、18、181/2、 19、191/2、20、201/2、21、211/2、22、221/2、23、231/2、24、241/2、25、251/2、26、261/2或更多) 周施用。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前一剂量”意指在多次施用的序列中,在没有中间剂量的情况下在所述序列中的下一个剂量之前施用给患者的抗原结合分子的剂量。
根据本发明的此方面的方法可以包括向患者施用任何数量的第二剂量和/或第三剂量的抗原结合分子(例如,抗BCMA抗体或特异性结合BCMA和CD3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仅向患者施用单个第二剂量。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向患者施用两个或更多个(例如,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或更多个)第二剂量。同样地,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仅向患者施用单个第三剂量。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向患者施用两个或更多个(例如,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或更多个)第三剂量。
在涉及多个第二剂量的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二剂量可以以与其它第二剂量相同的频率施用。例如,可以在前一剂量后1到2周向患者施用每个第二剂量。类似地,在涉及多个第三剂量的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三剂量可以按与其它第三剂量相同的频率施用。例如,可以在前一剂量后2到4周向患者施用每个第三剂量。可替代地,向患者施用第二剂量和/或第三剂量的频率可以在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变化。施用频率也可以在医师的治疗过程中根据临床检查后个体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
抗体的诊断用途
本发明的抗BCMA抗体还可以用于检测和/或测量样品中的BCMA或BCMA表达细胞,例如,用于诊断目的。例如,抗BCMA抗体或其片段可以用于诊断以BCMA的异常表达(例如,过表达、表达不足、缺乏表达等)为特征的病症或疾病。用于BCMA的示例性诊断测定可以包括例如使从患者获得的样品与本发明的抗BCMA抗体接触,其中用可检测的标记或报告分子来标记所述抗BCMA抗体。可替代地,未标记的抗BCMA抗体可以与本身被可检测标记的第二抗体组合用于诊断应用。可检测的标记或报道分子可以是如3H、14C、32P、35S或125I等放射性同位素;如异硫氰酸荧光素或罗丹明等荧光或化学发光部分;或如碱性磷酸酶、β-半乳糖苷酶、辣根过氧化物酶或荧光素酶等酶。本发明的抗BCMA抗体的另一个示例性诊断用途包含如89Zr-去铁胺标记的等89Zr标记的抗体,用于非侵入性识别和跟踪受试者中的肿瘤细胞(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参见例如,Tavare,R等人,《癌症研究》,2016年1月1日;76(1):73-82;以及Azad,BB等人,《肿瘤靶标 (Oncotarget.)》,2016年3月15号;7(11):12344-58)。可以用于检测或测量样品中BCMA的具体示例性测定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和荧光激活细胞分选 (FACS)。
可以用于根据本发明的BCMA诊断测定的样品包含可从在正常或病理条件下含有可检测量的BCMA蛋白或其片段的患者获得的任何组织或流体样品。通常,将测量从健康患者(例如,未患有与异常BCMA水平或活性相关的疾病或病症的患者)获得的特定样品中BCMA的水平,以初步建立BCMA的基线或标准水平。然后可以将BCMA的此基线水平与从怀疑患有BCMA相关疾病或病症(例如,含有表达BCMA的细胞的肿瘤)的个体获得的样品中测量的BCMA的水平进行比较。
实施例
提出以下实施例以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提供如何制备和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和组合物的完整公开和描述,并且不旨在限制发明人认为是其发明的范围。已经做出努力以确保关于所使用的数字(例如,量、温度等)的准确性,但是应当考虑一些实验误差和偏差。除非另外指明,否则份数是重量份,分子量是平均分子量,温度是摄氏度,并且压力是或接近大气压。
实施例1:抗BCMA抗体的生成
抗BCMA抗体通过以下获得:用人BCMA抗原(例如hBCMA,SEQ ID NO:115)免疫经遗传修饰的小鼠或用人BCMA抗原免疫包括编码人免疫球蛋白重链和κ轻链可变区的 DNA的工程小鼠。
在免疫接种之后,从各小鼠收集脾细胞,并且(1)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以保持其活力并形成融合瘤细胞,并且针对BCMA特异性进行筛选,或(2)B细胞分选(如US 2007/0280945A1中所描述),使用人BCMA片段作为结合和鉴别反应性抗体(抗原阳性B细胞)的分选剂。
最初分离出具有人可变区和小鼠恒定区的针对BCMA的嵌合抗体。针对所需特征(包含亲和力、选择性等)表征和选择抗体。如果需要,用所需人恒定区(例如野生型或经修饰的IgG1或IgG4恒定区)置换小鼠恒定区,以产生完全人抗BCMA抗体。虽然所选择的恒定区可以根据具体用途而变化,但高亲和力抗原结合和靶特异性特性存在于可变区中。
抗BCMA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和核酸序列:表1示出了本发明的所选抗BCMA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以及CDR的氨基酸序列标识符。对应的核酸序列标识符列于表2中。
表1:氨基酸序列标识符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45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461
表2:核酸序列标识符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462
实施例2:抗CD3抗体的生成
如WO 2017/053856中所述生成抗CD3抗体,该文献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两种这样的抗CD3抗体选择用于生产根据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BCMA x抗-CD3抗体。表3列出了所选抗CD3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和CDR的氨基酸序列标识符。对应的核酸序列标识符列于表4中。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体的其他抗CD3抗体可以在例如WO 2014/047231中找到。
表3:氨基酸序列标识符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471
表4:核酸序列标识符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472
实施例3:产生结合BCMA和CD3的双特异性抗体
本发明提供结合CD3和BCMA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这类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在本文中也称为“抗BCMA x抗CD3或抗CD3xBCMA或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分子”。抗BCMAx抗CD3双特异性分子的抗BCMA部分可用于靶向表达BCMA(也称为 CD269)的肿瘤细胞,并且双特异性分子的抗CD3部分可用于活化T细胞。BCMA在肿瘤细胞和T细胞上的CD3的同时结合促进了活化的T细胞对靶肿瘤细胞的定向杀伤(细胞裂解)。
使用标准方法构筑包含抗BCMA特异性结合结构域和抗CD3特异性结合结构域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抗BCMA抗原结合结构域和抗CD3抗原结合结构域各自包含与共同 LCVR配对的不同、相异的HCVR。在例示性双特异性抗体中,利用来自抗CD3抗体的重链、来自抗BCMA抗体的重链和来自抗CD3抗体的共同轻链(例如SEQ ID NO:82)构筑分子。在其它实例中,可以利用以下构筑双特异性抗体:来自抗CD3抗体的重链、来自抗BCMA 抗体的重链和已知与多种重链臂有效混杂或配对的抗体轻链。
表5: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的组成部分的汇总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473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481
表6示出了本文例证的用于双特异性抗BCMA x抗CD3抗体的氨基酸序列标识符。
表6: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的氨基酸序列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482
表6中鉴定的bsAb25441D双特异性抗体(REGN5458)包括包含SEQ ID NO:12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包含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SEQ ID NO:127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包含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和包含SEQ ID NO:129的氨基酸序列的共同轻链。bsAb25441D双特异性抗体(REGN5458)的第一重链包含恒定区,该恒定区包含SEQ ID NO:130的氨基酸序列。bsAb25441D双特异性抗体(REGN5458)的第二重链包含恒定区,该恒定区包含SEQ ID NO:131的氨基酸序列。bsAb25441D双特异性抗体(REGN5458)的共同轻链包含恒定区,该恒定区包含SEQ ID NO:132的氨基酸序列。
表6中鉴定的bsAb25442D双特异性抗体(REGN5459)包括包含SEQ ID NO:12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包含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SEQ ID NO:128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包含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和包含SEQ ID NO:129的氨基酸序列的共同轻链。BsAb25442D双特异性抗体(REGN5459)的第一重链包含恒定区,该恒定区包含SEQ ID NO:130的氨基酸序列。BsAb25442D双特异性抗体(REGN5459)的第二重链包含恒定区,该恒定区包含SEQ ID NO:131的氨基酸序列。BsAb25442D双特异性抗体(REGN5459)的共同轻链包含恒定区,该恒定区包含SEQ ID NO:132的氨基酸序列。
实施例4:抗BCMA抗体和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的表面等离子共振衍生的结合亲和力和动力学常数
使用Biacore 4000仪器,使用实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确定hBCMA.mmh(SEQ ID NO:106)与纯化的抗BCMA mAb和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mAb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KD值)。通过与单克隆小鼠抗人Fc抗体(GE,#BR-1008-39)胺偶联衍生化CM5 Biacore传感器表面,以捕获纯化的抗BCMA mAb和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mAb。所有Biacore结合研究均在由0.01M HEPES pH 7.4、0.15M NaCl、3mM EDTA、0.05%v/v表面活性剂P20(HBS-ET运行缓冲液)组成的缓冲液中进行。对于单体亲和力,在HBS-ET运行缓冲液(范围从90到1.11nM,3倍稀释)中制备用C-末端myc-myc-六组氨酸标签(人BCMA- MMH;SEQ ID NO:106)表达的人BCMA或用C-末端myc-myc-六组氨酸标签(猴BCMA- MMH;SEQ ID NO:110)表达的猴BCMA的不同浓度的细胞外结构域。对于二聚体亲和力,制备在HBS-ET运行缓冲液(范围从30到0.37nM,3倍稀释)中制备的用C-末端mFc标签 (人BCMA-MFC;SEQ ID NO:108)表达的人BCMA和用C-末端mFc标签(猴BCMA-MFC; SEQ ID NO:112)表达的猴BCMA的不同浓度的细胞外结构域,或用C-末端mFc标签(小鼠 BCMA-MFC;SEQ ID NO:114)表达的30nM BCMA。然后以30μL/分钟的流速将抗原样品注入到捕获抗BCMA和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mAb的表面上。监测抗体-试剂结合5 分钟,同时监测HBS-ET运行缓冲液中的解离10分钟。所有结合动力学实验均在25℃下进行。通过使用Scrubber 2.0c曲线拟合软件将实时传感图拟合为1:1结合模型来确定动力学缔合(ka)和解离(kd)速率常数。结合解离平衡常数(KD)和解离半衰期(t1/2)由动力学速率常数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491
并且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492
如表7所示,在25℃,本发明的所有抗BCMA抗体与人BCMA-MMH结合,KD值范围为1.06nM至3.56nM。如表8所示,在25℃,本发明的所有抗BCMA抗体与人BCMA- MFC结合,KD值范围为22.3pM至103pM。如表9所示,在25℃,本发明的两种抗BCMA 抗体与猴BCMA-MMH结合,KD值范围为38.8nM至49.92nM。如表10所示,在25℃,本发明的四种抗BCMA抗体与猴BCMA-MFC结合,KD值范围为148pM至14.7nM。如表11 所示,在25℃,本发明的四种抗BCMA抗体与小鼠BCMA-MFC结合,KD值范围为677pM 至18.8nM。
表7:抗BCMA单克隆抗体在25℃与人BCMA-MMH结合的结合动力学参数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01
表8:抗BCMA单克隆抗体在25℃与人BCMA-MFC结合的结合动力学参数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02
表9:抗BCMA单克隆抗体在25℃与猴BCMA-MMH结合的结合动力学参数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11
表10:抗BCMA单克隆抗体在25℃与猴BCMA-MFC结合的结合动力学参数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12
表11:抗BCMA单克隆抗体在25℃与小鼠BCMA-MFC结合的结合动力学参数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13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21
实施例5: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与表达人和食蟹猴CD3的细胞的FACS结合
流式细胞术分析用于确定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与人和食蟹猴CD3(Jurkat细胞、mfCD3工程化的Jurkat细胞、原代人CD8+和食蟹猴CD8+T细胞)的结合。简言之,将1e05 个细胞/孔在FACS洗液和块(PBS+1%过滤的FBS+5%小鼠血清)的存在下与连续稀释的BCMAxCD3和对照抗体在冰上一起温育30分钟。温育后,用冷的FACS洗液(PBS+1%过滤的FBS)洗涤细胞两次,并通过在冰上与Alexa647缀合的抗人二抗再温育30分钟来检测结合的抗体。使用不含抗体或仅含二抗的孔作为对照。为了检测猴子和人类T细胞,将针对 CD4、CD8和CD16的人类和食蟹猴交叉反应性抗体的混合物添加到抗人二抗中。温育后,洗涤细胞,重悬于200μL含有1%过滤的FBS的冷PBS中,并在BD FACS Canto II上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由FSC-H和FSC-A门控以选择单重态事件,然后是侧向和前向散射以选择实时事件。对于猴T细胞,对CD8+/CD16-细胞进行了额外的门控。
在Prism软件中使用4参数非线性回归分析计算FACS结合的EC50值。
Jurkat细胞是一种表达人CD3的T细胞淋巴母细胞系。REGN5458与Jurkat细胞和原代人CD8+T细胞上的人CD3结合,中值EC50分别为1.50x10-8M和3.20x10-8M。 REGN5459与人CD3的结合较弱,与Jurkat细胞的中位EC50为5.58x10-7M,与原代人 CD8+T细胞的中位EC50为4.71x10-6。利用CRISPR/Cas9技术,Jurkat细胞系被设计为表达食蟹猴CD3ε和CD3δ链来代替人类版本。REGN5458与mfCD3工程化Jurkat细胞系结合的中位EC50为1.51x10-8M,与原代食蟹猴CD8+T细胞结合的中位EC50为4.66x10-8M。 REGN5459不与mfCD3表达细胞结合。
对于阴性同种型对照抗体(称为mAb15260),在任何细胞系上均未观察到结合。
表12:与表达CD3的细胞的结合:中值EC50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31
实施例6:评估细胞表面抗原结合能力的FACS结合试验
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抗BCMA x CD3抗体mAb25442D结合BCMA阳性多发性骨髓瘤(NCI-H929、MM.1S、OPM-2和RPMI-8226)、BCMA阳性淋巴瘤(Raji和Daudi)和BCMA 阴性(HEK293)细胞的表面的能力。使用细胞解离缓冲液(Millipore,Cat#S-004-C)从烧瓶中收获细胞,并以每孔500,000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96孔V型底的板中的染色缓冲液(PBS,不含钙和镁(Irving 9240)+2%FBS(ATCC 30-2020)中。将细胞在4℃用具有和不相关的肿瘤靶向臂(Isotype-A647)配对的相同CD3结合臂的Alexa647偶联的抗BCMA x CD3抗体(mAb25442D-A647)或Alexa 647偶联的同种型对照的两倍连续稀释染色30分钟。将细胞用染色缓冲液洗涤两次,并根据制造说明用LIVE/DEADTM可固定绿色死细胞染色试剂盒(Fixable Green Dead Cell Stain Kit)(Invitrogen,L34970)进行标记,以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然后使用在PBS中稀释的50%BD Cytofix(BD,Cat#554655)溶液,洗涤细胞并在4℃固定25 分钟。将样品在Accuri C6流式细胞仪(BD Biosciences)上运行并在Flowjo 10.2(Tree Star)中进行分析。对活细胞和单细胞进行门控后,确定平均荧光强度(MFI),并在Graphpad Prism 中使用四参数逻辑方程在10点响应曲线上绘制MFI值以计算EC50。每个剂量应答曲线的零条件也包含在分析中,作为两倍系列稀释的延续,并且表示为最低剂量。通过取 mAb25442D-A647 MFI与Isotype-A647 MFI的比率来确定信噪比(S/N)。(表13)。mAb25442D-A647 S/N范围为2至470,EC50值范围为27至83nM。在HEK293细胞上没有观察到可检测的结合。
表13:与细胞结合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3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41
ND=由于非S形曲线而未确定
实施例7:在表达BCMA的细胞存在下通过双特异性抗BCMA x抗CD3抗体激活T细胞
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的活性在Jurkat/NFATLuc报告基因生物测定中使用几种具有不同BCMA表面表达水平的细胞系进行评估。Jurkat细胞经过工程改造以表达NFAT荧光素酶报告基因(Jurkat/NFATLuc.3C7),并将50,000个Jurkat报告细胞与50,000个BCMA阳性(Daudi、MM1-S、NCI-H929、OPM-2、RPMI-8226、MOLP-8或Raji)或BCMA 阴性(HEK293)细胞在Thermo Nunclon delta 96孔白色微孔板(Thermo Scientific,Cat#136102) 中在50ul的测定培养基(含10%FBS和1%P/S/G的RPMI培养基)中结合。立即将BCMA x CD3双特异性抗体(mAb25441D或mAb25442D或二价抗BCMA抗体(mAb21581)的三倍系列稀释液加入50uL测定缓冲液中。将板轻轻搅拌并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6小时。使用Promega One-Glo(Cat#E6130)和Perkin Elmer Envision读板器测定NFAT-荧光素酶活性。在GraphPad Prism中使用四参数逻辑方程在12点应答曲线上绘制RLU以计算EC50值。每个剂量应答曲线的无抗体处理条件也包含在分析中,作为三倍系列稀释的延续,并且表示为最低剂量。信噪比(S:N)由曲线上最高RLU与最低RLU的比率确定。
mAb25441D在BCMA表达细胞存在下激活Jurkat/NFATLuc细胞,EC50范围为 0.61nM至2.1nM,S:N范围为8至123。mAb25442D在BCMA表达细胞存在下激活 Jurkat/NFATLuc细胞,EC50范围为2.6nM至11nM,S:N范围为7至120。具有较高亲和力 CD3结合臂的BCMA x CD3双特异性mAb25441D始终比具有较低亲和力CD3结合臂的 mAb25442D更有效;而这两种双特异性的S:N相似。在HEK293细胞存在的情况下,两种抗体均未激活Jurkat/NFATLuc细胞,而对照双特异性抗体未显著增加任何测试细胞系的 Jurkat报告基因活性。结果示于下表14A和14B中。
表14A:T细胞的激活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51
表14B:T细胞的激活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52
实施例8:在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存在下评估T细胞介导的表达BCMA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杀伤的基于FACS的细胞毒性测定
使用Quantum Simply Cellular抗人IgG试剂盒并按照制造商(BangsLaboratories)的说明,在一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上,测定市售的抗人BCMA抗体(克隆19F2)的抗体结合能力(ABC)。
简而言之,将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H929、MM1S、U266、MOLP8和 RPMI8226)和Quantum Simply Cellular珠子在4℃下温育30分钟,同时滴定APC缀合的抗 hBCMA-19F2抗体。温育后,洗涤细胞和珠子三次,重悬于200μL含有1%过滤的FBS的冷 PBS中,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使用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53
模板(Bangs Labs),每个细胞系的抗 BCMA 19F2饱和水平的ABC从饱和时珠子群的通道强度生成的标准曲线内插。
通过流式细胞术确定静息的人或食蟹猴T细胞对表达BCMA的靶细胞的杀伤。单独地,将人或食蟹猴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以1x106个细胞/mL平板接种在补充的RPMI(人)或X-Vivo(食蟹猴)培养基中,并在37℃下温育过夜,以通过耗竭粘附的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一些单核细胞来富集淋巴细胞。第二天,用1uM Violet CellTrace标记表达BCMA的靶细胞,并在37℃下与去除贴壁细胞的PBMC(效应器/靶细胞4:1比例)和连续稀释的 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或对照抗体共同温育。48-72小时后,从细胞培养板中取出细胞,用混合的表型抗体和活/死细胞活力染料染色,并通过FACS分析。为了量化孔中存在的活靶细胞数量,在采集之前将20μl CountBright绝对计数珠添加到孔中。为了评估杀伤的特异性,在Violet细胞跟踪剂标记的群体上对细胞进行门控。靶细胞的存活百分比计算如下:靶存活=(R1/R2)*100,其中R1=存在效应细胞和抗体时活靶细胞的绝对数量,R2=仅活靶细胞的数量(在没有效应细胞或测试抗体的情况下培养)。
人CD8+T细胞被门控为CD45+/CD14-/CD4-/CD8+。食蟹猴CD8+T细胞被门控,因为CD45+/CD20-/CD14-/CD4-/CD8+T细胞活化报告为CD25+或CD69+T细胞占总CD8+ T细胞的百分比。
在Prism软件中使用4参数非线性回归分析计算靶细胞存活和T细胞活化的EC50值。
测试了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激活静息的人和食蟹猴T细胞以杀死具有不同表面BCMA水平的一组BCMA表达细胞的能力。以静息的人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 REGN5458介导了5种不同的BCMA细胞系的杀伤,其EC50值范围为7.07x10-10M至 3.45x10-11M。REGN5459显示相同的5种细胞系的杀伤,EC50值范围为1.66x10-9M至 1.06x10-10M。通过CD8+T细胞上的CD25上调测量的T细胞活化的EC50类似于杀伤EC50。在存在1臂CD3同种型对照mAb17664D的情况下观察到适度的T细胞活化,但仅针对 U266细胞系。对于测试的同种型对照,没有观察到细胞毒性。
BCMAxCD3介导的食蟹猴T细胞杀伤仅在MM细胞系H929上测试。由 REGN5458和REGN5459介导的细胞毒性的EC50分别为2.34x10-11和6.92x10-11。对于具有人或食蟹猴效应细胞的同种型对照抗体mAb15260,未观察到细胞毒性或T细胞活化。结果示于下表15A、15B和16中。
表15A:中值EC50,人效应细胞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61
表15B:中值EC50,人效应细胞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62
表16:中值EC50,食蟹猴效应细胞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71
实施例9:在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存在下对自体T细胞介导的原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母细胞杀伤的FACS细胞毒性测定
为了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将来自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单核细胞(BMMC)铺在人基质细胞(HS5)上,并在37℃下静置过夜。单独地,将匹配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解冻并在补充的RPMI培养基中以1x106个细胞/mL在37℃培养过夜,以通过消耗贴壁细胞来富集淋巴细胞。第二天,BMMC与基质细胞(HS5)上的贴壁细胞耗尽的幼稚PBMC和连续10倍稀释的BCMAxCD3双特异性或1臂CD3同种型对照 (起始浓度66.7nM)在37℃下共同温育。在第3、4或7天从细胞培养板中取出细胞并通过 FACS进行分析。为了评估杀伤的特异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被门控为单个、活的、CD90 阴性(以排除基质细胞)、CD2阴性、CD56阳性。除MM455外,大多数样品中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CD45含量低。报告的活靶细胞百分比用于计算调整后的存活率,如下:调整后的存活率=(R1/R2)*100,其中R1=存在抗体时的%活靶细胞,而R2=不存在测试抗体时的%活靶细胞。
T细胞被门控为CD2阳性、CD56阴性和CD4或CD8阳性。T细胞活化报告为 CD25+CD4或CD8 T细胞占总CD4或CD8 T细胞的百分比。
测试了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重定向自体供体PBMC杀死原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母细胞的能力。原发性MM母细胞的最大BCMAxCD3介导的细胞毒性范围为52-96%, EC50范围对于REGN5458为9.89x10-11 M至3.67x10-9 M,对于REGN5459为4.96x10-10 M 至7.94x10-8M。通过评估CD8+T细胞上CD25的上调来测量T细胞活化。T细胞活化的 EC50范围为3.23x10-9至1.69x10-10。对于1臂CD3(无靶结合)同种型对照,观察到适度的细胞毒性和T细胞活化。结果显示在下表17A和17B中。
表17A:MM%裂解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81
表17B:MM裂解EC50和T细胞活化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82
实施例10: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在异种肿瘤模型中防止体内表达BCMA的肿瘤(NCI-H929)的生长
为了确定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Ab)的体内功效,进行了异种肿瘤研究。向免疫缺陷的NOD.Cg-PrkdcscidIl2rgtm1Wjl/SzJ(NSG)小鼠皮下植入10x106个表达BCMA的NCI- H929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和从正常供体分离的0.5x106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混合物。立即给小鼠(每组n=7)施用PBS载体对照、无关的抗FelD1二价同种型对照Ab(REGN2759)、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mAb17664D)、BCMAxCD3(G;REGN5458)双特异性Ab或BCMAxCD3(G20;REGN5459)双特异性Ab,剂量为4mg/kg。每周两次对小鼠施用Ab,总共三周,并在40天内评估肿瘤生长。虽然BCMA+肿瘤在载体、同种型对照和CD3结合对照处理的小鼠中生长相似,但测试的两种BCMAxCD3 Ab都阻止了体内肿瘤的生长。
同系肿瘤的植入和测量:NSG小鼠皮下植入10x106个表达BCMA的NCI-H929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和从正常供体衍生的0.5x106个PBMC的混合物。立即给小鼠(每组n=7)施用PBS载体对照、无关的抗FelD1二价同种型对照Ab(REGN2759)、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 Ab(mAb17664D)、BCMAxCD3(G;REGN5458)双特异性Ab或BCMAxCD3(G20; REGN5459)双特异性Ab,剂量为4mg/kg。每周两次对小鼠施用Ab,总共三周。在实验持续时间,用测径规每周测量肿瘤生长两次。在肿瘤植入40天之后处死小鼠。
计算同种肿瘤生长和抑制:为了通过外部测径规测定肿瘤体积,测定最大纵向直径 (长度,单位mm)和最大横向直径(宽度,单位mm)。由下式计算基于测径规测量的肿瘤体积:体积(mm3)=(长度×宽度2)/2。
在异种肿瘤模型中,BCMAxCD3双特异性Ab在体内阻止了BCMA+NCI-H929肿瘤的生长。结果示于下表18中。
表18: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肿瘤体积
Figure DA00037177912844134209
Figure DA00037177912844150457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59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01
Figure DA00037177912844255763
Figure DA00037177912844279376
Figure DA00037177912844299703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0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11
Figure DA00037177912844413234
实施例11: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在异种体内肿瘤模型中剂量依赖性方式防止表达BCMA的肿瘤(NCI-H929)的生长
为了确定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Ab)的体内功效,进行了异种肿瘤研究。向免疫缺陷的NOD.Cg-PrkdcscidIl2rgtm1Wjl/SzJ(NSG)小鼠皮下植入10x106个表达BCMA的NCI-H929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和从正常健康供体分离的0.5x106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混合物。然后立即给小鼠(每组n=7)施用PBS载体对照、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mAb17664D),剂量为4mg/kg,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20;REGN4460),剂量为 4mg/kg,BCMAxCD3(G;REGN5458)双特异性Ab,剂量为4mg/kg、0.4mg/kg或0.04mg/kg,或BCMAxCD3(G20;REGN5459)双特异性Ab,剂量为4mg/kg、0.4mg/kg或0.04mg/kg。每周两次对小鼠施用这些Ab,总共七次剂量,并在60天内评估肿瘤生长。虽然BCMA+ NCI-H929肿瘤在载体和CD3结合对照处理的小鼠中生长相似,但测试的两种抗BCMA x抗 CD3 Ab都阻止了体内以剂量依赖方式的肿瘤生长。
异种肿瘤的植入和测量:NSG小鼠皮下植入10x106个表达BCMA的NCI-H929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和从正常健康供体衍生的0.5x106个PBMC的混合物。立即给小鼠(每组n=7) 施用PBS载体对照、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mAb17664D)、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 Ab(G20;REGN4460)、BCMAxCD3(G;REGN5458)双特异性Ab,或BCMAxCD3(G20; REGN5459)双特异性Ab。mAb17664D和REGN4460的剂量为4mg/kg,而REGN5458和 REGN5459的给药剂量为4mg/kg、0.4mg/kg或0.04mg/kg。每周两次对小鼠施用Ab,总共七次。在实验持续时间,用测径规每周测量肿瘤生长两次。
计算异种肿瘤生长和抑制:为了通过外部测径规测定肿瘤体积,测定最大纵向直径 (长度,单位mm)和最大横向直径(宽度,单位mm)。由下式计算基于测径规测量的肿瘤体积:体积(mm3)=(长度×宽度2)/2。
在这种异种体内肿瘤模型中,BCMAxCD3双特异性Ab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阻止了BCMA+NCI-H929肿瘤的生长。结果显示在下表19中,并在图1和图2中说明。
表19: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肿瘤体积
Figure DA00037177912844536296
Figure DA00037177912844584068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2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31
Figure DA00037177912844637017
Figure DA00037177912844689037
Figure DA00037177912844860488
Figure DA00037177912844900337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4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51
Figure DA00037177912844948589
Figure DA00037177912844998428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5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61
Figure DA00037177912845042054
Figure DA00037177912845081664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6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71
实施例12: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在异种体内肿瘤模型中剂量依赖性方式减小建立的表达BCMA的肿瘤(NCI-H929)的体积和防止其生长
为了确定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Ab)的体内功效,进行了异种肿瘤研究。向免疫缺陷的NOD.Cg-PrkdcscidIl2rgtm1Wjl/SzJ(NSG)小鼠皮下植入10x106个表达BCMA的 NCI-H929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和从正常健康供体分离的0.5x106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混合物。让肿瘤生长和建立5天,直到它们的体积约为70mm3。在第5天,给小鼠(每组 n=7-8)施用PBS载体对照、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mAb17664D),剂量为4mg/kg, 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20;REGN4460),剂量为4mg/kg,BCMAxCD3(G;REGN5458) 双特异性Ab,剂量为4mg/kg、0.4mg/kg或0.04mg/kg,或BCMAxCD3(G20;REGN5459) 双特异性Ab,剂量为4mg/kg、0.4mg/kg或0.04mg/kg。每周两次对小鼠施用这些Ab,总共七次剂量,并在55天内评估肿瘤生长。虽然BCMA+NCI-H929肿瘤在载体和CD3结合对照处理的小鼠中生长相似,但测试的两种BCMAxCD3 Ab都缩小了建立的肿瘤和阻止了体内以剂量依赖方式的肿瘤生长。
异种肿瘤的植入和测量:NSG小鼠皮下植入10x106个表达BCMA的NCI-H929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和从正常健康供体衍生的0.5x106个PBMC的混合物。让肿瘤生长和建立5天,直到它们的体积约为70mm3。在第5天,然后给小鼠(每组n=7-8)施用PBS载体对照、 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mAb17664D)、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20;REGN4460)、 BCMAxCD3(G;REGN5458)双特异性Ab,或BCMAxCD3(G20;REGN5459)双特异性Ab。 mAb17664D和REGN4460的剂量为4mg/kg,而REGN5458和REGN5459的给药剂量为 4mg/kg、0.4mg/kg或0.04mg/kg。每周两次对小鼠施用Ab,总共七次。在实验持续时间,用测径规每周测量肿瘤生长两次。
计算异种肿瘤生长和抑制:为了通过外部测径规测定肿瘤体积,测定最大纵向直径 (长度,单位mm)和最大横向直径(宽度,单位mm)。由下式计算基于测径规测量的肿瘤体积:体积(mm3)=(长度×宽度2)/2。
在这种异种体内肿瘤模型中,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减小了已建立的BCMA+NCI-H929肿瘤的体积并阻止了其生长。结果显示在下表20中,并在图3和图4中说明。
表20: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肿瘤体积
Figure DA00037177912845228522
Figure DA00037177912845299986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8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91
Figure DA00037177912845360274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69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01
Figure DA00037177912845417534
Figure DA0003717791284551196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0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11
Figure DA00037177912848511351
Figure DA00037177912848565606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1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21
实施例13: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在异种体内肿瘤模型中剂量依赖性方式防止表达BCMA的肿瘤(MOLP-8)的生长
为了确定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Ab)的体内功效,进行了异种肿瘤研究。向免疫缺陷的NOD.Cg-PrkdcscidIl2rgtm1Wjl/SzJ(NSG)小鼠皮下植入5x106个表达BCMA的 MOLP-8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和从正常健康供体分离的1x106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混合物。然后立即给小鼠(每组n=7)施用PBS载体对照、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mAb17664D),剂量为4mg/kg,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20;REGN4460),剂量为 4mg/kg,BCMAxCD3(G;REGN5458)双特异性Ab,剂量为4mg/kg、0.4mg/kg或0.04mg/kg,或BCMAxCD3(G20;REGN5459)双特异性Ab,剂量为4mg/kg、0.4mg/kg或0.04mg/kg。每周两次对小鼠施用这些Ab,总共七次剂量,并在56天内评估肿瘤生长。虽然BCMA+ MOLP-8肿瘤在载体和CD3结合对照处理的小鼠中生长相似,但测试的两种BCMAxCD3 Ab都阻止了体内以剂量依赖方式的肿瘤生长。
异种肿瘤的植入和测量:NSG小鼠皮下植入5x106个表达BCMA的MOLP-8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和从正常健康供体衍生的1x106个PBMC的混合物。立即给小鼠(每组n=7)施用 PBS载体对照、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mAb17664D)、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 Ab(G20;REGN4460)、BCMAxCD3(G;REGN5458)双特异性Ab,或BCMAxCD3(G20; REGN5459)双特异性Ab。mAb17664D和REGN4460的剂量为4mg/kg,而REGN5458和 REGN5459的给药剂量为4mg/kg、0.4mg/kg或0.04mg/kg。每周两次对小鼠施用Ab,总共七次。在实验持续时间,用测径规每周测量肿瘤生长两次。
计算异种肿瘤生长和抑制:为了通过外部测径规测定肿瘤体积,测定最大纵向直径 (长度,单位mm)和最大横向直径(宽度,单位mm)。由下式计算基于测径规测量的肿瘤体积:体积(mm3)=(长度×宽度2)/2。
在这种异种体内肿瘤模型中,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阻止了BCMA+MOLP-8肿瘤的体积生长。结果显示在下表21中,并在图5和图6中说明。
表21: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肿瘤体积
Figure DA00037177912848761148
Figure DA0003717791284881563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3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41
Figure DA00037177912848860009
Figure DA00037177912848898535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4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51
Figure DA00037177912848953571
Figure DA00037177912848993389
Figure DA00037177912849042090
Figure DA0003717791284908444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6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71
Figure DA00037177912849166979
Figure DA00037177912849202428
实施例14: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在异种体内肿瘤模型中延缓表达BCMA的肿瘤(MOLP-8)的生长
为了确定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Ab)的体内功效,进行了异种肿瘤研究。在第-11天,免疫缺陷的NOD.Cg-PrkdcscidIl2rgtm1Wjl/SzJ(NSG)小鼠被腹膜内注射来自正常健康供体的4x106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第0天,给小鼠静脉施用2x106个BCMA+ MOLP-8人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细胞,这些细胞被设计成也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MOLP-8-萤光素酶细胞)。然后立即对小鼠(每组n=5)施用4mg/kg剂量的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mAb17664D)或4mg/kg剂量的BCMAxCD3(G;REGN5458)双特异性Ab。在第3天和第7 天,小鼠又被施用两次这些Ab,总共三次剂量。通过测量麻醉动物中的肿瘤生物发光(BLI) 在48天内评估肿瘤生长。作为阳性对照,一组小鼠(n=5)仅给予MOLP-8-荧光素酶细胞,而不给予PBMC或抗体。为了测量背景BLI水平,一组小鼠(n=5)未经治疗且未接受肿瘤、 PBMC或抗体。虽然BCMA+MOLP-8-荧光素酶肿瘤在CD3结合对照治疗的小鼠中逐渐生长,但用REGN5458的BCMAxCD3 Ab治疗延迟了体内肿瘤的生长。
异种肿瘤的植入和测量:在第-11天,免疫缺陷的NOD.Cg-PrkdcscidIl2rgtm1Wjl/SzJ(NSG)小鼠被腹膜内注射来自正常健康供体的5x106个人PBMC。在第0天,给小鼠静脉内施用2x106个BCMA+MOLP-8-萤光素酶细胞。然后立即对小鼠(每组n=5)施用4mg/kg剂量的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mAb17664D)或4mg/kg剂量的BCMAxCD3(G; REGN5458)双特异性Ab。在第3天和第7天,小鼠又被施用两次这些Ab,总共三次剂量。通过测量麻醉动物中的肿瘤BLI在48天内评估肿瘤生长。作为阳性对照,一组小鼠(n=5)仅给予MOLP-8-荧光素酶细胞,而不给予PBMC或抗体。为了测量背景BLI水平,一组小鼠 (n=5)未经治疗且未接受肿瘤、PBMC或抗体。
异种肿瘤生长的测量:BLI成像用于测量肿瘤负荷。给小鼠IP注射150mg/kg悬浮在PBS中的荧光素酶底物D-荧光素。在这种注射之后五分钟,使用Xenogen IVIS系统在异氟醚麻醉下进行小鼠的BLI成像。在D视野、1.5cm受试者高度和中等分组水平下进行影像获取,自动暴露时间由Living Image软件确定。使用Living Image软件提取BLI信号:在每个肿瘤块周围绘制感兴趣区域,并将光子强度记录为p/s/cm2/sr。
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REGN5458在这种异种体内肿瘤模型中延迟了 BCMA+MOLP-8-荧光素酶肿瘤的生长。结果示于下表22中。
表22: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肿瘤体积(按辐射度)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8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9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9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93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94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795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0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0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03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04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05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11
实施例15: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在体内将肿瘤(OPM-2)负荷降低至背景水平
为了确定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Ab)的体内功效,进行了异种肿瘤研究。在第0天,对免疫缺陷的NOD.Cg-PrkdcscidIl2rgtm1Wjl/SzJ(NSG)小鼠静脉施用2x106个 BCMA+OPM-2人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细胞,这些细胞被设计成也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OPM- 2-萤光素酶细胞)。在第10天,给小鼠腹膜内注射来自正常健康供体的4x106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第21天,给小鼠(每组n=5)施用0.4mg/kg剂量的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mAb17664D),0.4mg/kg的BCMAxCD3(G;REGN5458双特异性Ab或0.4mg/kg 的BCMAxCD3(G20;REGN5459)双特异性Ab。在第25天和第28天,小鼠又被施用两次这些Ab,总共三次剂量。通过测量麻醉的动物中肿瘤生物发光(BLI)评估61天的肿瘤生长。作为阳性对照,一组小鼠(n=5)仅给予OPM-2-荧光素酶细胞,而不给予PBMC或抗体。为了测量背景BLI水平,一组小鼠(n=5)未经治疗且未接受肿瘤、PBMC或抗体。虽然BCMA+ OPM-2-荧光素酶肿瘤在CD3结合对照治疗的小鼠中逐渐生长,但用REGN5458和 REGN5459的BCMAxCD3 Ab治疗将大多数动物的肿瘤负荷降低到背景水平。
异种肿瘤的植入和测量:在第0天,对免疫缺陷的NOD.Cg-PrkdcscidIl2rgtm1Wjl/SzJ(NSG)小鼠静脉施用2x106个BCMA+OPM-2人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细胞,这些细胞被设计成也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OPM-2-萤光素酶细胞)。在第10天,给小鼠腹膜内注射来自正常健康供体的4x106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第21天,给小鼠(每组n=5)施用0.4mg/kg 剂量的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mAb17664D),0.4mg/kg的BCMAxCD3(G; REGN5458双特异性Ab或0.4mg/kg的BCMAxCD3(G20;REGN5459)双特异性Ab。在第 25天和第28天,小鼠又被施用两次这些Ab,总共三次剂量。通过测量麻醉的动物中肿瘤生物发光(BLI)评估61天的肿瘤生长。作为阳性对照,一组小鼠(n=5)仅给予OPM-2-荧光素酶细胞,而不给予PBMC或抗体。为了测量背景BLI水平,一组小鼠(n=5)未经治疗且未接受肿瘤、PBMC或抗体。
异种肿瘤生长的测量:BLI成像用于测量肿瘤负荷。给小鼠IP注射150mg/kg悬浮在PBS中的荧光素酶底物D-荧光素。在这种注射之后五分钟,使用Xenogen IVIS系统在异氟醚麻醉下进行小鼠的BLI成像。在D视野、1.5cm受试者高度和中等分组水平下进行影像获取,自动暴露时间由Living Image软件确定。使用Living Image软件提取BLI信号:在每个肿瘤块周围绘制感兴趣区域,并将光子强度记录为p/s/cm2/sr。
虽然BCMA+OPM-2-荧光素酶肿瘤在CD3结合对照治疗的小鼠中逐渐生长,但用REGN5458和REGN5459的BCMAxCD3 Ab治疗将大多数动物的肿瘤负荷降低到背景水平。结果显示在下表23中,并在图7中图示。
表23: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肿瘤体积(按辐射度)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2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2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23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3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3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33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34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4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4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43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44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45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51
实施例16: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体内同基因肿瘤的生长
为了确定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Ab)的体内功效,在表达人CD3的小鼠中进行了同基因肿瘤研究。将表达人CD3deg代替鼠CD3deg(CD3人源化小鼠)的C57BL/6 小鼠皮下植入经过工程改造以表达全长人BCMA(B16/BCMA细胞)的0.5x106个B16黑色素瘤细胞或经过工程改造以表达全长人BCMA(MC38/BCMA)的1x106个MC38结肠癌细胞。然后立即对小鼠(每组n=7)施用0.4mg/kg剂量的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 mAb17664D)或0.4mg/kg或0.04mg/kg剂量的BCMAxCD3(G;REGN5458)双特异性Ab。小鼠在第4天和第7天再施用这些抗体两次,共三剂,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评估肿瘤生长。虽然B16/BCMA肿瘤和MC38/BCMA肿瘤在CD3结合对照治疗的小鼠中生长,但 BCMAxCD3 REGN5458能够在体内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两种肿瘤系的生长。
同基因肿瘤的植入和测量:将表达人CD3deg代替鼠CD3deg(CD3人源化小鼠)的C57BL/6小鼠皮下植入经过工程改造以表达全长人BCMA(B16/BCMA细胞)的0.5x106个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或经过工程改造以表达全长人BCMA(MC38/BCMA)的1x106个MC38 结肠癌细胞。然后立即对小鼠(每组n=7)施用0.4mg/kg剂量的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 Ab(G;mAb17664D)或0.4mg/kg或0.04mg/kg剂量的BCMAxCD3(G;REGN5458)双特异性 Ab。小鼠在第4天和第7天再施用这些抗体两次,共三剂,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评估肿瘤生长。
计算同基因肿瘤生长和抑制:为了通过外部测径规测定肿瘤体积,测定最大纵向直径(长度,单位mm)和最大横向直径(宽度,单位mm)。由下式计算基于测径规测量的肿瘤体积:体积(mm3)=(长度×宽度2)/2。
虽然B16/BCMA肿瘤和MC38/BCMA肿瘤在CD3结合对照治疗的小鼠中生长,但BCMAxCD3 REGN5458能够在体内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两种肿瘤系的生长。结果示于下表24中。
表24: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肿瘤体积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5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6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6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63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7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72
实施例17:REGN5458通过氢氘交换与BCMA结合的表位作图
使用质谱法(HDX-MS)进行H/D交换表位作图以确定与REGN5458(BCMA x CD3双特异性抗体)相互作用的BCMA(重组人BCMA,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15)的氨基酸残基。H/D交换的一般描述在例如以下文献中示出:Ehring(1999)《分析生物化学》267(2):252-259;以及Engen和Smith(2001)《分析化学》73:256A-265A。
在集成的HDX/MS平台上进行HDX-MS实验,所述平台由用于氘标记和淬灭的Leaptec HDX PAL系统、用于样品消解和上样的沃特斯(Waters)Acquity M级(μBinary溶剂管理器)、用于分析梯度的沃特斯Acquity M级(μ二元溶剂管理器)以及用于肽质量测量的Thermo Q Exactive HF质谱仪组成。
在pD 7.0下,将标记溶液制备为D2O中的PBS缓冲液(10mM磷酸盐缓冲液、140mMNaCl和3mM KCl,在25℃下相当于pH 7.4)。对于氘标记,在各个时间点,将与REGN5458 以1:2摩尔比(Ag-Ab复合物)预混合的10μL hBCMA.hFc(REGN2746,54.5μM;SEQ ID NO: 120或hBCMA.hFc在20℃下与90μL D2O标记溶液一起温育,一式两份(例如,未氘化对照=0 秒;经氘标记的,5分钟和10分钟)。通过向每份样品中添加100μL预冷却的淬灭缓冲液(0.5 MTCEP-HCl,8M尿素和1%甲酸)以在20℃下温育5分钟来淬灭氘化反应。然后将淬灭的样品注射到沃特斯HDX管理器中,以进行在线胃蛋白酶/蛋白酶XIII消化。通过C8柱(1.0mm x50mm,NovaBioassays)从10%-32%B(流动相A:0.5%甲酸,于水中,流动相B:0.1%甲酸,乙腈中)中以13分钟的梯度分离消化的肽。通过Q Exactive HF质谱法以LC-MS/MS或LC-MS 模式下分析洗脱的肽。
使用Byonic搜索引擎(Protein Metrics),针对包含BCMA及其随机序列的数据库搜索未氘化的BCMA样品的LC-MS/MS数据。使用非特异性酶消化和人糖基化作为常见的变量修饰,将搜索参数(在ELN中)设置为默认值。然后将鉴定出的肽列表导入HDX工作台软件(3.3版),以计算通过LC-MS从所有氘化样品中检测到的每种肽的氘吸收量。对于给定的肽,使用每个时间点的质心质量(强度加权平均质量)来计算氘吸收量(D)和氘吸收量百分比(%D);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81
从单独的hBCMA.hFc和与REGN5458样品复合的hBCMA.hFc中鉴定出来自hBCMA.hFc的总共8个肽,代表hBCMA的100%序列覆盖率。所有肽的平均标准偏差(SD)被评估为1.4%(详细计算在ELN和Pascal,BD等人(2012)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for Mass Spectrometry 23(9):1512-1521中定义)。因此,表现出高于4.2%(平均SD的3倍)的D-吸收量值差异百分比的任何肽都被定义为受到显著保护。对于hBCMA.hFc,对应于SEQ ID NO:106 (MLQMAGQCSQNEYFDSLLHACIPCQLRCSSNTPPLTCQRYCNA;SEQ ID NO:121)的氨基酸1-43的肽受到REGN5458的显著保护。使用hBCMA.mmH(REGN2744,SEQ ID NO:106的氨基酸序列)证实了REGN5458对这些残基的保护。
表25:与REGN5458结合时具有显著保护作用的所选的BCMA.hFc肽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891
实施例18: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和其他BCMA抗体在与抗BCMA抗体温育过夜后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上的FACS结合测定
流式细胞仪分析用于确定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与抗BCMA抗体温育过夜对表面BCMA水平的影响。将MM细胞系(H929、Molp8、U266和MM1.S)洗涤两次并在37℃下在含有66.7或667nM抗BCMA抗体、DAPT(一种γ-分泌酶抑制剂)或仅培养基的R10培养基 (RPMI+10%FBS+pen/strep/glut)中培养。18小时后,用冷FACS洗涤液(PBS+1%过滤的 FBS)洗涤孔,并在冰上重新悬浮在冷染色缓冲液(Miltenyi 130-091-221)中的667nM相同抗 BCMA抗体中30分钟。温育后,用冷的FACS洗液(PBS+1%过滤的FBS)洗涤细胞两次,并通过在冰上与合适的抗人二抗(抗hIgG或抗HIS)再温育30-45分钟来检测结合的抗体。温育后,洗涤细胞,重悬于200μL含有1%过滤的FBS的冷PBS中,并在BD FACS Canto II 上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通过将先前在BCMA abs或DAPT中温育过夜的染色细胞的MFI 除以仅在培养基中温育过夜的染色细胞的MFI,计算染色的倍数增加。
将BCMA通过酶γ-分泌酶从细胞表面快速切割。与如DAPT的γ-分泌酶抑制剂温育过夜可防止BCMA裂解,从而导致细胞表面BCMA水平升高。表26-29报告了与仅在培养基中温育的细胞相比,在抗BCMA抗体或DAPT中温育过夜的细胞上BCMA的中值荧光强度(MFI)的倍数增加。我们观察到,与DAPT温育过夜会使H929、Molp8、U266和MM.1S 上的抗BCMA抗体(BCMAxCD3双特异性R5458、亲本BCMA抗体mAb15281和其他内部 BCMA抗体)检测到的BCMA水平分别增加2.3-4倍、2.4-8.6倍、5.3-9.0倍和11.9倍。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还观察到MM细胞系与66.7或667nM REGN5458或亲本二价抗BCMA抗体mAb21581的过夜温育同样导致FACS检测到的表面BCMA水平增加,这表明抗BCMA抗体的结合防止了γ-分泌酶切割BCMA。抗体诱导的表面BCMA增加因细胞系而异,与H929或U266相比,Molp8和MM1S细胞的增加倍数更大。该现象不仅限于 REGN5458,在其他内部BCMA抗体中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
表26:仅在培养基中温育的细胞的MFI倍数变化(NCI-H929)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01
表27:仅在培养基中温育的细胞的MFI倍数变化(Molp8)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0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11
表28:仅在培养基中温育的细胞的MFI倍数变化(U266)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12
表29:仅在培养基中温育的细胞的MFI倍数变化(MM1S)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13
实施例19:在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存在下自体T细胞介导的人和食蟹猴浆细胞的杀伤
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未刺激的自体T细胞对富集的CD138+人或食蟹猴浆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在收获后24小时内提供人或食蟹猴骨髓抽吸物和血液。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EasySep人CD138+阳性选择试剂盒,通过阳性选择从骨髓中富集CD138+浆细胞。通过密度分离从全血中分离出PBMC。PBMC用1μM Vybrant CFDA-SE荧光示踪染料标记。标记后,将1x104个富集的CD138+浆细胞以10:1的E:T比与Vybrant CFDA-SE标记的PBMC和 REGN5458、CD3结合对照bsAb或BCMA结合对照mAb的系列稀释液在37℃下在完全培养基中接种在圆底96孔板中72小时。在培养结束时,通过流式细胞术,利用可固定的 LIVE/DEAD染料和浆细胞特异性细胞表面标志物,分析存活的CD138+浆细胞。将存活率百分比归一化至对照条件(仅存在PBMC的浆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T细胞活化。将活化报告为表达CD25的CD2+/CD4+或CD2+/CD8+/CD16-T细胞的百分比。将T细胞活化百分比归一化至对照条件(仅存在PBMC的浆细胞)。
体外研究评估了REGN5458或阴性对照(BCMA结合对照mAb或CD3结合对照 bsAb)对原代人和食蟹猴T细胞活化和自体浆细胞的细胞毒性的影响。每个供体的细胞毒性和T细胞活化百分比的EC50值总结在表30中。
REGN5458在自体T细胞存在下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介导来自供体1和2的原代人浆细胞的细胞毒性,EC50值分别为42.8pM和191pM,并导致最大细胞毒性百分比分别为91%和89%。同时,在来自供体1和2的人浆细胞存在下,REGN5458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介导T 细胞活化,CD8+T细胞活化的EC50值分别为214pM和860pM,CD8+T细胞活化的最大百分比分别为2%和36%。仅在纳摩尔浓度的CD3结合对照下观察到两个供体中浆细胞的细胞毒性和供体2中增加的CD8+T细胞活化。在任一供体中测试的任何浓度下,使用BCMA结合对照均未观察到对细胞毒性或T细胞活化的影响。
REGN5458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介导两个供体中原代食蟹猴浆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供体1的EC50为1.31nM,但无法确定供体2的EC50。在这两个供体中,REGN5458治疗导致浆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加(供体1和2的最大细胞毒性百分比分别为94%和91%)。同时, REGN5458在来自供体1和2的食蟹猴浆细胞存在下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介导T细胞活化,分别地,CD4+T细胞活化的EC50值为28.1nM和18.1nM,而CD8+T细胞活化的EC50值为 22.4nM和76.7nM。分别地,对于供体1和2,所得的最大T细胞活化百分比对于CD4+T细胞为9%和16%,对于CD8+T细胞为12%和17%。
在所评估的任一细胞系中测试的任何浓度的BCMA结合对照均未观察到靶细胞杀伤。用纳摩尔浓度的CD3结合对照观察到在来自供体2的浆细胞存在下的一些靶细胞杀伤和T 细胞活化。
表30:每个供体的细胞毒性和T细胞活化百分比的EC50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31
a为每个供体测试了自体浆细胞。
实施例20: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与抗PD-1抗体协同作用以增强体内抗肿瘤功效
为了确定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Ab)是否与PD-1阻断剂协同作用以提供出色的体内抗肿瘤功效,在表达人CD3的小鼠中进行了同基因肿瘤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的REGN5458或PD-1阻断剂相比,联合REGN5458和PD-1阻断剂可提供更出色的抗肿瘤功效。
同基因肿瘤的植入和测量:将表达人CD3deg代替鼠CD3deg(CD3人源化小鼠)的C57BL/6小鼠皮下植入经过工程改造以表达全长人BCMA(MC38/BCMA)的1x106个MC38 结肠癌细胞。允许肿瘤建立3天,此时对小鼠(每组n=6或7只)施用0.4mg/kg的剂量的 CD3结合对照双特异性Ab(G;H4sH17664D)或0.04mg/kg或0.24mg/kg的剂量的 BCMAxCD3(G;REGN5458)双特异性Ab,连同4mg/kg的替代抗小鼠PD-1抗体(克隆 RPM1-14)或4mg/kg的同种型对照Ab(克隆2A3)。具体治疗组显示在下表31中。
表31:治疗组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3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41
小鼠在第7天和第11天再施用这些抗体两次,共三剂,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评估肿瘤生长。
计算同基因肿瘤生长和抑制:为了通过外部测径规测定肿瘤体积,测定最大纵向直径(长度,单位mm)和最大横向直径(宽度,单位mm)。由下式计算基于测径规测量的肿瘤体积:体积(mm3)=(长度×宽度2)/2。
结果表明,与单独的REGN5458或PD-1阻断剂相比,联合REGN5458和PD-1阻断剂可提供更出色的抗肿瘤功效。特别地,结果表明,在第24天(收集所有治疗组数据的最后一天),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和抗PD-1抗体的组合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产生了统计学上显著的协同治疗效果(表32,0.04mg/kg的BCMAxCD3和4mg/kg的抗PD-1)。在第24 天使用2因素ANOVA试验,(i)REGN5458(0.04mg/kg)+同种型与REGN5458(0.04mg/kg)+ 抗PD-1抗体的组合(第3组相较于第4组)之间,(ii)REGN5458(0.24mg/kg)+同种型与 REGN5458(0.24mg/kg)+抗PD-1抗体的组合(第5组相较于第6组)之间,(iii)抗PD-1与 REGN5458(0.04mg/kg)+抗PD-1抗体的组合(第2组相较于第6组)之间p<0.0001。在第24 天使用2因素ANOVA试验,抗PD-1与REGN5458(0.04mg/kg)+抗PD-1抗体的组合(第2 组相较于第4组)之间的p=0.0005。在本实验中,增加与PD-1阻断剂相结合的BCMAxCD3 双特异性抗体(0.24mg/kg)的剂量,导致肿瘤抑制与较低的双特异性抗体剂量加PD-1阻断剂相当。所证明的与较低剂量双特异性抗体的协同作用是有利的,因为使用较低剂量可降低任何不良副作用的风险。类似地,在实验结束时(第28天),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和抗 PD-1抗体的组合在双特异性抗体的两种剂量(0.04mg/kg和0.24mg/kg)下对无瘤小鼠数量显示出协同治疗效果,如表33所示。
表32: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肿瘤体积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4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5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5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53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6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6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63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7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7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73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8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82
表33:实验结束时的无肿瘤小鼠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91
实施例21: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与抗PD-1抗体协同作用以增强体内抗肿瘤功效
在第二个实验中获得了类似的结果,与上面在实施例20中讨论的结果相同,除了每组小鼠的数量=10,并且BCMAxCD3 REGN5458的较高剂量为0.4mg/kg。第二个实验的具体治疗组如下表34所示。
表34:治疗组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099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001
结果表明,与单独的REGN5458或PD-1阻断剂相比,联合REGN5458和PD-1阻断剂可提供更出色的抗肿瘤功效。特别地,结果表明,在第21天(收集所有治疗组数据的最后一天),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和抗PD-1抗体的组合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产生了协同治疗效果(表35,0.04mg/kg的BCMAxCD3和4mg/kg的抗PD-1)。在第21天使用2因素 ANOVA试验,(i)REGN5458(0.04mg/kg)+同种型与REGN5458(0.04mg/kg)+抗PD-1抗体的组合(第3组相较于第4组)之间,(ii)抗PD-1与REGN5458(0.04mg/kg)+抗PD-1抗体的组合(第2组相较于第4组)之间,(iii)抗PD-1与REGN5458(0.4mg/kg)+抗PD-1抗体的组合 (第2组相较于第6组)之间p<0.0001。如上文实施例20中所讨论的,在本实验中,增加与 PD-1阻断剂相结合的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0.4mg/kg)的剂量,导致肿瘤抑制与较低的双特异性抗体剂量结合PD-1阻断剂相当。所证明的与较低剂量双特异性抗体的协同作用是有利的,因为使用较低剂量可降低任何不良副作用的风险。类似地,在实验结束时(第25 天),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和抗PD-1抗体的组合在双特异性抗体的两种剂量(0.04 mg/kg和0.4mg/kg)下对无瘤小鼠数量显示出协同治疗效果,如表36所示。
表35: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肿瘤体积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00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01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01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02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022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03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032
表36:实验结束时的无肿瘤小鼠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041
实施例22:用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
一项关于REGN5458(抗BCMA x抗CD3双特异性抗体)在用尽所有治疗选项(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和抗CD38抗体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初步抗肿瘤活性和药代动力学(PK)的1/2期研究正在进行中,并显示出有意义的临床益处。
作为REGN5458计划的一部分,正在研究难以治疗的晚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包括髓外(骨髓外)和非分泌性(不分泌可检测到的生物标志物)的癌性浆细胞的患者。
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试验中,治疗评估基于骨髓瘤蛋白水平的降低以及骨髓瘤细胞的根除。骨髓瘤蛋白反应评估基于单克隆(M)蛋白水平的降低,这种蛋白是一种在患者尿液和血液中发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确定骨髓瘤疾病的程度。部分缓解(PR)定义为血清/尿液 M蛋白减少≥50%或牵涉和未牵涉的游离轻链(FLC)水平之间差异减少≥50%,以及软组织浆细胞瘤减少≥5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定义为血清/尿液M蛋白降低≥90%或牵涉和非牵涉FLC水平之间差异降低≥90%,软组织浆细胞瘤减少≥90%,以及通过免疫固定而不是通过电泳检测M蛋白。完全缓解(CR)定义为血清和尿液中免疫固定检测M蛋白阴性,任何软组织浆细胞瘤消失,骨髓抽吸物中浆细胞<5%。严格完全缓解定义为完全缓解(如上所述)加上正常的FLC比率(对于K和λ患者,K/λ比率≤4:1或≥1:2)。反映骨髓瘤细胞根除的微小残留病(MRD)与M蛋白分开测量,MRD阴性定义为100,000个骨髓细胞内没有癌细胞浆细胞。
目标:将探索主要和次要终点。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1)在研究的第1阶段部分:评估安全性、耐受性和剂量限制毒性(DLT)并确定REGN5458的推荐的第2阶段剂量方案(RP2DR)(定义为最大耐受剂量方案[MTDR]或生物有效剂量方案 [BEDR]),作为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单一疗法,这些患者已用尽所有有望提供有意义临床益处的治疗方案。RP2DR的确定将基于对非临床和所有临床数据的审查,包括与安全性、药代动力学(PK)、PK/PD(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关系和疗效有关的数据。
(2)在研究的第2阶段部分:评估REGN5458的初步抗肿瘤活性,以客观应答率(ORR)测量
该研究的次要目标是(在第1阶段和第2阶段部分):
(1)如通过应答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微小残留病(MRD)状态和总生存期(OS) 测量的,评估REGN5458的初步抗肿瘤活性;
(2)评价REGN5458的(PK)特性;
(3)表征REGN5458的免疫原性;
(4)仅在第1阶段部分:评估REGN5458的初步抗肿瘤活性,如通过ORR测量的;和
(5)仅在第2阶段:评估REGN5458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研究设计:第1阶段部分将遵循标准的4+3剂量增加设计,DLT观察期为28天,以评估REGN5458的安全性和选择REGN5458的RP2DR(定义为MTDR或BEDR)为单药疗法。
一旦确定RP2DR将开始第2阶段部分,以进一步评估接受REGN5458单药治疗的患者的初步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耐受性、PK特性和生物标志物应答。
每位患者将根据指定的给药方案每周接受16次(QW)REGN5458输注,然后每2周(Q2W)用REGN5458治疗12次额外剂量。
如果初始剂量被充分耐受,每位患者将接受REGN5458的初始剂量,然后是标称剂量。REGN5458的初始剂量将以分配的剂量以分次(分割)输注进行施用(优选地连续2天,但间隔不超过3天)。如果该初始剂量被充分耐受,则患者将在第2周以分配的剂量分次输注(优选地连续几天,但间隔不超过3天)以及在第3周接受更高的标称剂量,之后将标称剂量将作为单次输注施用。
与先前评估的剂量组中的标称剂量相比,剂量递增方案使每个连续剂量组中的标称剂量增加约3倍。类似地,它使每个连续剂量组的第1周初始剂量增加约3倍。然而,在剂量限制性毒性(DLT)观察期内,如果在剂量组中≥2名患者中1名患者发生DLT或≥2级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明显无关的≥2级AE除外),但仍确定剂量方案是可耐受的,则初始剂量和标称剂量的增加将不超过先前评估的剂量组的各自初始剂量和标称剂量的2倍(即增加100%)。例如,如果在DL2(3mg初始剂量和10mg标称剂量)的6或7名患者中观察到1个 DLT,并且确定剂量方案是可耐受的,则在下一个剂量组(即DL3)中,初始剂量为6mg,标称剂量为20mg,后续剂量组的后续剂量递增将不比前一个剂量组大2倍以上。
研究持续时间:每位患者的计划研究持续时间最长约为24个月,包括筛选期(最长28天)、治疗期(40周)和核心随访期(约24周)),然后是约36周的延长随访期,以确定持久的临床活动和安全性(总随访期约为60周)。
研究人群:
第1阶段部分:根据4+3设计,每个剂量组最多可招募7名DLT可评估患者。如果已确定指定剂量水平(DL)的剂量方案是可耐受的并且未超过最大耐受剂量(MTD),则可以在各自的DL中启动最多3名患者的额外招募(每个DL中最多10名患者)。这些剂量递增组的实际样本量总体将取决于观察到的记录有DLT的患者数量、实施的DL数量和退出患者的数量。
第2阶段部分:大约10至14名患者可评估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患者的分析将与第1阶段RP2DR治疗的6至10名患者的分析相结合,产生总共20名接受RP2DR治疗的患者。这项研究将招募那些已经用尽所有治疗方案的MM患者,这些治疗方案有望通过疾病复发、治疗难治性疾病或不耐受或拒绝治疗来提供有意义的临床益处。此外,每位患者必须在至少3种先前的治疗后出现进展,包括抗CD38抗体、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药物 (IMiD)。如果患者之前接受过抗CD38抗体治疗,并且显示对IMiD和蛋白酶体抑制剂均无效,那么即使之前给予的治疗线少于3线,该患者也可能有资格参加研究。难治性疾病定义为在最后一次治疗后60天内MM无应答或复发。
入选标准-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才有资格入选研究:
1.年龄18岁或以上
2.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1
ECOG 2体能状态患者的个别病例,其ECOG状态预计会因有效治疗而改善,可与医学监测员讨论潜在的入组情况。
3.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诊断标准确诊为活动性MM。
4.患者在进入研究时必须患有有症状的骨髓瘤,伴有骨髓瘤相关的器官损伤或组织功能障碍(如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溶骨性病变或贫血)
5.患者必须具有骨髓瘤,其可以通过血清或尿液中单克隆成分的评估或血清测定来测量 (FLC)
可测量疾病定义为以下1项或多项:
a.血清M蛋白≥1g/dL,
b.尿液M蛋白≥200毫克/24小时,和/或
c.FLC检测,涉及的FLC水平≥10mg/dL,血清FLC比率异常
-如果定量IgA水平升高并且可以纵向随访,则可以招募患有免疫球蛋白A(IgA)骨髓瘤但没有可测量M蛋白的患者
-在与申办方讨论包括根据IMWG指南进行应答评估计划的可行性后,可以考虑非分泌性MM患者入组。
6.基于IMWG标准的疾病进展
7.已用尽所有有望提供有意义临床益处的治疗方案的MM患者,无论是通过疾病复发、治疗难治性疾病,还是不耐受或拒绝治疗,包括:
a.至少3线治疗或治疗不耐受(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IMiD和抗CD38抗体)时或之后的进展,或
b.在抗CD38抗体时或之后出现进展,并且患有对蛋白酶体抑制剂和IMiD“双重难治”的疾病,或治疗不耐受。抗CD38抗体可能已经单独或与另一种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施用。难治性疾病定义为在最后一次治疗后60天内无应答或复发。
8.足够的血液学功能,如以下测量的:
a.血小板计数>50x109/L。为满足此血小板资格要求,患者可能未在7天内接受血小板输注。
b.ANC>1.0x109/L.患者可能在2天内未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满足这一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资格要求。
c.血红蛋白>8.0g/dL
9.足够的肝功能,定义为:
a.总胆红素≤1.5 x ULN
b.转氨酶(ALT、AST)≤2.5 x ULN
c.碱性磷酸酶≤2.5 x ULN
-只要总胆红素与基线值相比没有变化,吉尔伯特综合征患者就不需要满足这一总胆红素要求。
10.Cockcroft-Gault的血清肌酐清除率>30mL/min
-如果测量的肌酐清除率(基于24小时尿液收集或其他可靠方法)>30mL/min,则可考虑具有通过Cockcroft-Gault的肌酐清除率但不符合资格标准的患者入组。
11.如果之前接受过CAR T疗法或任何基因疗法产品,患者必须已经从这种疗法的毒性中恢复过来
12.预期寿命为至少6个月
13.愿意并能够遵守诊所就诊和研究相关程序,包括根据方案时间表进行系列骨髓评估
-必须在筛查时提供骨髓抽吸和活检或其他浸润有恶性浆细胞的组织,以评估恶性细胞中的BCMA水平,但在入组前不需要显示BCMA水平。
14.提供由研究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
15.能够理解和完成研究相关问卷。
排除标准:-满足以下标准中的任何标准的患者将被排除在这项研究之外:
1.存在浆细胞白血病、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081
巨球蛋白血症(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或POEMS综合征 (多发性神经病、器官肿大、内分泌病、单克隆蛋白和皮肤变化)
2.已知MM脑损伤或MM脑膜受累的患者(疑似中枢神经系统(CNS)骨髓瘤应酌情通过放射成像和/或腰椎穿刺排除)
3.有神经退行性病状或CNS运动障碍的病史
4.通过超声心动图或多深度采集扫描(MUGA)得出心脏射血分数<40%。
5.在研究药物开始的72小时内,每天用超过10mg的强的松或抗炎等效物进行持续的全身性类固醇治疗。
6.在首次研究药物施用前28天内用具有复制潜力的载体进行疫苗接种
7.在首次施用研究药物之前,在5个半衰期内或28天内两者中取较短的用任何全身性标准或研究抗骨髓瘤疗法进行治疗
8.先前接受过任何抗BCMA抗体(包括抗体-药物缀合物或双特异性抗体)或BCMA定向 CAR T疗法的治疗
9.在首次施用研究药物的2周内需要住院治疗或用IV抗感染药治疗的任何感染
10.不受控制地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或其他不受控制的感染
a.感染已控制的HIV患者(病毒载量不可检测且CD4计数自发或用稳定抗病毒方案超过350个细胞/微升)是允许的。
b.感染已控制的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阳性[HepBsAg+])(血清HBV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低于检测限并接受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允许的。
c.HCV抗体阳性(HCV Ab+)且感染已控制的患者(通过PCR检测不到HCV RNA,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对先前成功的抗HCV治疗的应答)是允许的。
11.记录的由先前的抗体治疗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或急性超敏反应病史
-为此目的,严重过敏反应被定义为符合CTCAE v5.0 3级或4级严重性标准(即以支气管痉挛为特征;或危及生命的后果;或需要静脉注射干预、其他紧急干预或因临床后遗症而住院治疗)或需要急诊室就诊。
12.对四环素抗生素组中的任何化合物有过敏史(由于研究药物材料中可能存在微量成分而采取预防措施)
13.已知对别嘌呤醇和拉布立酶两者超敏
14.任何时间的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史,或研究治疗开始后12周内的自体干细胞移植史
15.临床现场研究团队的成员或他/她直系亲属,除非主办者事先批准
16.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妊娠试验阳性的育龄妇女(WOCBP)不符合本研究的资格。
17.根据司法或行政机关发布的命令被送入机构的患者
18.孕妇或母乳喂养妇女
19.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和不愿意在第一次治疗的初始剂量/开始之前、研究期间和最后一个剂量后至少6个月内进行高效避孕的男性**。
*针对女性的高效避孕措施包括:
a.稳定使用组合的(含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激素避孕(口服、阴道内、经皮)或仅含孕激素的激素避孕(口服、可注射、可植入)以及在筛选前抑制开始2个或更多个月经周期的排卵
b.宫内节育器(IUD);宫内激素释放系统(IUS)
c.双侧输卵管结扎
d.输精管结扎伴侣(前提是男性输精管结扎伴侣是研究参与者的唯一性伴侣,并且该伴侣已获得手术成功的医学评估)
e.和/或性禁欲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091
有生育能力的妇女被定义为在初潮后直到绝经后仍具有生育能力的妇女,除非永久不育。永久性绝育方法包括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和双侧卵巢切除术。
绝经后状态被定义为12个月没有月经而没有其他医疗原因。绝经后范围内的高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可用于确认未使用激素避孕或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的绝经后状态。
然而,在没有12个月的闭经的情况下,单次FSH测量不足以确定绝经后状态的发生。
**男性的高效避孕措施包括避孕套或性禁欲,除非输精管结扎术(已通过医学评估手术成功)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101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102
性禁欲只有在定义为在与研究治疗相关的整个风险期期间避免进行异性性交的时候才被考虑为高效方法。性禁欲的可靠性需要关于临床试验的持续时间和患者的优选和通常的生活方式来评估。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103
定期禁欲(日历、排卵期、排卵后方法)、戒断(性交中断)、仅用杀精子剂和哺乳性闭经方法(LAM)是不可接受的避孕方法。女用避孕套和男用避孕套不应一起使用。
治疗:用于IV输注的REGN5458将由申办者以液体形式提供,在无菌、一次性使用的小瓶中。每个小瓶将包含浓度为10mg/mL的REGN5458。
将在每个站点确定一名药剂师或其他合格人员,以准备REGN5458以施用。
对于初始剂量和第一标称剂量,治疗将作为2次单独的4小时输注施用,优选连续2天,但间隔不超过3天(例如,第1周第1天和第1周第2天)。作为单次输注施用的第一标称剂量将在4小时内施用。如果这种输注被充分耐受而没有任何级别的CRS或IRR事件,那么根据研究者的临床判断,随后的REGN5458输注可以减少到2小时。如果这种2小时 REGN5458输注被充分耐受而没有任何级别的CRS或IRR事件,那么根据研究者的临床判断,随后的REGN5458输注可以减少到1小时。此后,每个剂量的REGN5458可以在与不存在CRS或IRR事件相关的IV输注持续时间内施用。
患者接受初始剂量和首次标称剂量后的治疗可以作为单次输注施用。研究者可以选择在2天内将剂量分成2次单独的输注(最好是连续的,但间隔不超过3天)。
每位患者接受的REGN5458剂量将根据DL组分配。在每个DL施用的剂量将是固定剂量,不取决于患者体重或体表面积(BSA)。
研究终点:
在第1阶段部分,研究的主要终点是:
(1)从第一剂到DLT观察期结束的DLT发生率;和
(2)在REGN5458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给药后长达14个月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和特殊关注的不良事件(AESI)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在第2阶段部分,研究的主要终点是使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在最后一次给药后长达14个月内测量的ORR。
次要终点是(在第1阶段和第2阶段部分):
(1)血清中REGN5458的浓度随时间变化;
(2)针对REGN5458的治疗出现的抗药物抗体(ADA)随时间推移的发生率;
(3)在最后一次给药后长达14个月内使用IMWG标准的DOR;
(4)在最后一次给药后长达14个月内使用IMWG标准测量的PFS;
(5)在最后一次给药后长达14个月内,使用IMWG标准的MRD阴性状态率;
(6)最后一次给药后长达14个月的OS
(7)仅在第1阶段部分-使用IMWG标准测量的ORR,直至最后一次给药后14个月;和
(8)仅在第2阶段部分-在REGN5458治疗期间直至最后一次给药后14个月内TEAE和AESI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程序和评估:
仅筛查:人口统计学、完整体格检查、身高、医学和肿瘤病史、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包括染色体异常和β2-微球蛋白)、脑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心动图或多门采集扫描(MUGA)、HIV/HBV/HCV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aPTT/PTT。
安全性:生命体征、有限的体格检查、体重、心电图、ECOG状态、实验室评估、不良事件(AE)、伴随药物(CM)。
功效:血清蛋白电泳(SPEP)、尿蛋白电泳(UPEP)、24小时尿样、血清和尿液免疫固定、血清游离轻链(FLC)检测、骨髓穿刺/活检、免疫球蛋白定量(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D[IgD],免疫球蛋白E[IgE])、髓外浆细胞瘤评估(如果相关,通过临床检查和/或放射检查测量[活检是可选的])、骨骼评估。
将收集用于药物浓度分析和血清中ADA评估的血样。
统计计划:
第1阶段部分:根据4+3设计,每个剂量组最多可招募7名DLT可评估患者。如果已确定指定DL中的剂量方案是可耐受的并且未超过MTD,则可以启动在相应DL中最多3 名患者的额外招募(每个DL中总共最多10名患者)。这些剂量递增组的实际样本量总体将取决于观察到的记录有DLT的患者数量、实施的DL数量和退出患者的数量。
第2阶段部分:20名患者的样本量是根据临床考虑确定的,以进一步探索REGN5458在接受RP2DR治疗的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初步抗肿瘤活性。在第1阶段,将有6 至10名患者在RP2DR接受研究药物,这些将有助于分析20名患者的总样本量。其余10至 14名可评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患者将被纳入第2阶段。
招募暂停和安全审查的第2阶段条件:为了进一步评估RP2DR的耐受性,将从第1阶段和第2阶段部分在接受RP2DR治疗的患者中估计经历不可接受毒性(cUT)的患者的累积数量率。包含基于使用1侧80%置信区间(CI)下限的频率论区间的停止界限。如果估计cUT的1侧80%CI的下限不包括20%,则将暂停第2阶段部分的招募。
该评估将在第1阶段和第2阶段部分的RP2DR治疗的前12名患者中进行;在第1 阶段和第2阶段部分,将对在RP2DR治疗的前16名患者(即,当另外4名患者入组时)重复评估。如果cUT率排除20%(即,在RP2DR治疗的前12名患者中有4名或更多患者有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前16名患者中有5名或更多患者有不可接受的毒性),则进一步纳入第2阶段部分将被暂停。如果在招募12名患者之前观察到4名患者具有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在招募16名患者之前观察到5名患者具有不可接受的毒性,则第2阶段部分的进一步招募也将暂停。
初步结果:四十九名患者(中位年龄64岁;31%70岁或以上),之前接受过中位五次全身治疗(范围2-17人;33名患者(67.3%)之前接受过自体干细胞移植。进入研究时的多发性骨髓瘤免疫亚型包括免疫球蛋白(Ig)G(21名患者,42.9%)、IgA(11名患者,22.4%)、λ轻链(11名患者,24.4%)和κ轻链(6名患者,12.2%)。所有患者均对抗CD38抗体耐药,分别地,所有患者%均至少为三重耐药,30.6%为四重耐药,57.1%为五重耐药。80%的患者对卡非佐米耐药,92%对泊马度胺耐药。患者在接受3mg至96mg REGN5458超过六个剂量水平的组中接受治疗。中位随访持续时间为2.63(范围0.5-13.4)个月。大多数(63%)具有为II的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E)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38.8%)、贫血(36.7%)、疲劳 (34.7%)、恶心(31%)、发热(31%)和背痛(27%)。43%的患者发生3级或更高级的AE,最常见的是贫血(22.4%)、中性粒细胞减少(14.3%)和淋巴细胞减少(12.2%)。最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是由于感染(20.4%)和CRS(12.2%);没有患者出现≥3级CRS,不到40%的患者出现CRS。 CRS主要发生在治疗的第一周,33%的患者为1级,6%的患者为2级。在CRS和剂量水平之间没有观察到相关性。没有患者出现≥3级神经毒性。
所有剂量水平的客观应答率(ORR)为38.8%(剂量水平1至3为29.2%,剂量水平4和5为41.2%,剂量水平6为62.5%),95%的应答者达到至少非常好的部分应答(VGPR);42.1%有完全应答(CR)或严格CR。七名可评估患者中有四名(57%)达到了最小残留病(MRD) 阴性状态,灵敏度为10-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评估,肿瘤应答不受核心活检中BCMA表达的影响。共有63.2%的应答者的应答持续时间(DOR)≥4个月,52.6%的应答者的DOR≥6个月,36.8%的应答者的DOR≥8个月。观察到的中位应答持续时间为6.01个月。应答发生较早(大多数到第4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在≥6个月随访的应答患者中,83%(10/12)显示持续应答长达13个月。迄今为止,74%的应答者正在接受持续治疗。髓外浆细胞瘤(EMP) 患者的ORR为14.3%,而无EMP患者的ORR为45%,包括20%完全应答或严格完全应答,以及22.5%非常好的部分应答。骨髓浆细胞增多症<50%的患者的ORR为71.4%,而骨髓浆细胞增多症≥50%的患者的ORR为9.1%。在骨髓浆细胞增多症<50%的患者中,35.7%达到严格的完全应答,35.7%达到非常好的部分应答。在第4周观察到全局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并一直持续到第24周(迄今为止)。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评估,肿瘤应答与BCMA表达无关。观察到的应答的汇总显示在下表37中。
表37:按剂量水平的疗效结果
Figure BDA0003717791280001131
因此,可信的是,本文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可用于治疗患有表达BCMA的癌症(例如多发性骨髓瘤)的人类受试者,尤其是那些对先前疗法是难治的(例如,三重难治的、四重难治的或五重难治的)或在先前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每周施用至少3mg的剂量,分次给药(例如,在第一周和第二周期间)或单次输注(例如在第3周及之后)。
本发明在范围上不受在本文描述的具体实施方案限制。事实上,除了本文所描述的那些之外,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从前面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此类修改旨在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01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02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03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04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05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06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07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08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09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10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11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12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13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14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15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16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17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18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19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20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21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22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23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24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25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26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27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28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29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30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31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32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33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34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35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36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37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38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39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40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41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42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43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44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45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46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47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48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49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50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51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52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53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541
Figure IDA0003717791330000551

Claims (69)

1.一种在有需要的受试者中治疗BCMA+癌症的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双特异性抗体,该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特异性结合靶肿瘤细胞上的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以及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每周以至少1mg的剂量施用于所述受试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CMA+癌症是多发性骨髓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
(a)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2和HCDR3),其包含于包括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HCVR)内;以及
(b)三个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2和LCDR3),其包含于包括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LCVR)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包含SEQ ID NO:68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70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72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3。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包含SEQ ID NO:84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86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
(a)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2和HCDR3),其包含于包括SEQ ID NO:90或SEQID NO:98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HCVR)内;以及
(b)三个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2和LCDR3),其包含于包括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LCVR)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
(a)包含SEQ ID NO:92或SEQ ID NO:100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1;
(b)包含SEQ ID NO:94或SEQ ID NO:102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
(c)包含SEQ ID NO:96或SEQ ID NO:104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3。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包含SEQ ID NO:84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86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
(a)分别包含SEQ ID NO:92、94、96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和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LCDR2、LCDR3结构域;或者
(b)分别包含SEQ ID NO:100、102、104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和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LCDR2、LCDR3结构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
(a)包含SEQ ID NO:90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或
(b)包含SEQ ID NO:98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包括:
(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和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LCDR2、LCDR3结构域;以及
(b)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分别包含SEQ ID NO:92、94、96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和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LCDR2、LCDR3结构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包括:
(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和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LCDR2、LCDR3结构域;以及
(b)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分别包含SEQ ID NO:100、102、104的氨基酸序列的HCDR1、HCDR2、HCDR3结构域;和分别包含SEQ ID NO:84、86、88的氨基酸序列的LCDR1、LCDR2、LCDR3结构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包括:
(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SEQ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和
(b)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包含SEQ ID NO:90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SEQ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包括:
(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SEQ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和
(b)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包含SEQ ID NO:98的氨基酸序列的HCVR和包含SEQ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LCVR。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包括:
(a)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其包括HCVR的CDR,该HCVR包含选自SEQ ID NO:2、18、34、50、66、122和124的氨基酸序列,和LCVR的CDR,该LCVR包含选自SEQ ID NO:10、26、42、58、74、82、123和125的氨基酸序列;和
(b)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来自HCVR/LCVR氨基酸序列对的CDR,所述氨基酸序列对选自SEQ ID NO:2/10、18/26、34/42、50/58、66/74、122/123、124/125、2/82、18/82、34/82、50/82、66/82、122/82和124/8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LCDR3结构域,分别选自SEQ ID NOs:4-6-8-12-14-16、20-22-24-28-30-32、36-38-40-44-46-48、52-54-56-60-62-64、68-70-72-76-78-80、4-6-8-84-86-88、20-22-24-84-86-88、36-38-40-84-86-88、52-54-56-84-86-88和68-70-72-84-86-88。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HCVR/LCVR氨基酸序列对,所述氨基酸序列对选自SEQ ID NO:2/10、18/26、34/42、50/58、66/74、122/123、124/125、2/82、18/82、34/82、50/82、66/82、122/82和124/82。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括选自SEQ ID NO:90/82和98/82的HCVR/LCVR氨基酸序列对的CDR。
21.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人IgG重链恒定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包含恒定区的第一重链,该恒定区包含SEQ ID NO:130的氨基酸序列。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括恒定区的第二重链,该恒定区包含SEQ ID NO:131的氨基酸序列。
24.根据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包含SEQ IDNO:12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包含SEQ ID NO:127或SEQ ID NO:128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和包含SEQ ID NO:129的氨基酸序列的共同轻链。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IgG重链恒定区是同种型IgG1。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IgG重链恒定区是同种型IgG4。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括相对于同一同种型的野生型铰链减少Fcγ受体结合的嵌合铰链。
28.一种在有需要的受试者中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受试者施用双特异性抗体,该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包含特异性地结合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一重链和共同轻链对以及包含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二重链和共同轻链对,其中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92、94、96、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至少1mg的剂量每周施用于所述受试者。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可变区,第二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90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可变区,所述共同轻链包括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重链包含SEQ ID NO:126的氨基酸序列,第二重链包含SEQ ID NO:127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共同轻链包含SEQ ID NO:129的氨基酸序列。
31.一种在有需要的受试者中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受试者施用双特异性抗体,该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包含特异性地结合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一重链和共同轻链对以及包含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二重链和共同轻链对,其中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100、102、104、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至少1mg的剂量每周施用于所述受试者。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可变区,第二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98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可变区,所述共同轻链包括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重链包含SEQ ID NO:126的氨基酸序列,第二重链包含SEQ ID NO:128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共同轻链包含SEQ ID NO:129的氨基酸序列。
34.根据权利要求1-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施用第二治疗剂或治疗方案。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治疗剂或治疗方案包括化疗药物、DNA烷化剂、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放射疗法、干细胞移植、与不同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和T细胞或免疫细胞抗原相互作用的不同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缀合物、与抗肿瘤剂缀合的双特异性抗体、PD-1、PD-L1或CTLA-4检查点抑制剂,或它们的组合。
36.根据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包括分开的初始剂量的给药方案施用。
37.根据权利要求1-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剂量每周以3mg至900mg的剂量施用于受试者。
38.根据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CMA+癌症是多发性骨髓瘤,并且所述受试者之前已经用抗CD38抗体疗法进行治疗。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38抗体是达雷妥尤单抗或艾妥昔单抗。
40.根据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CMA+癌症是多发性骨髓瘤,并且所述受试者先前已经用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药物治疗。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蛋白酶体抑制剂是硼替佐米、卡非佐米或艾沙佐米。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免疫调节药物是来那度胺或泊马度胺。
43.根据权利要求1-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已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免疫亚型,其选自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λ轻链或κ轻链。
44.根据权利要求1-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患有髓外浆细胞瘤。
45.根据权利要求1-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CMA+癌症是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46.根据权利要求1-4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对于先前治疗是至少三重难治性的。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对先前治疗是四重或五重难治性的。
48.一种用于在有需要的受试者中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中使用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给药方案包括在所述给药方案的第一周期间以初始剂量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双特异性抗体,在所述给药方案的第二周期间以第二剂量,和在所述给药方案的第三周期间以第三剂量,其中第三剂量等于或大于第二剂量,第二剂量大于初始剂量,
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括:
(a)包含特异性地结合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一重链和共同轻链对以及包含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二重链和共同轻链对,其中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ID NO:68、70、72、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92、94、96、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或
(b)包含特异性地结合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一重链和共同轻链对以及包含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二重链和共同轻链对,其中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ID NO:68、70、72、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100、102、104、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包含特异性地结合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一重链和共同轻链对以及包含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二重链和共同轻链对,其中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NO:92、94、96、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包含特异性地结合人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一重链和共同轻链对以及包含特异性结合人CD3的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的第二重链和共同轻链对,其中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 NO:68、70、72、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三个重链CDR和三个轻链CDR,其分别包含SEQ IDNO:100、102、104、84、86和88的氨基酸序列。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第一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可变区,第二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90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可变区,所述共同轻链包括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第一重链包含SEQ ID NO:126的氨基酸序列,第二重链包含SEQ ID NO:127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共同轻链包含SEQ ID NO:129的氨基酸序列。
53.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第一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6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可变区,第二重链包括包含SEQ ID NO:98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可变区,所述共同轻链包括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第一重链包含SEQ ID NO:126的氨基酸序列,第二重链包含SEQ ID NO:128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共同轻链包含SEQ ID NO:129的氨基酸序列。
55.根据权利要求48-54中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初始剂量为1至5mg。
56.根据权利要求48-55中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剂量为3mg至400mg。
57.根据权利要求48-56中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第三剂量为3mg至800mg。
58.根据权利要求48-57中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初始剂量是5mg。
59.根据权利要求48-58中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剂量为25mg。
60.根据权利要求48-59中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第三剂量为50mg至800mg。
61.根据权利要求48-60中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方案,包括在所述给药方案的每周给药期间每周施用所述第三剂量持续至少12周。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给药方案,进一步包括在给药方案的每周给药周期期间之后的给药方案的双周给药周期期间每两周施用一次第三剂量。
63.根据权利要求48-62中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受试者先前已经用抗CD38抗体疗法、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药物治疗。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抗CD38抗体是达雷妥尤单抗或艾妥昔单抗。
65.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蛋白酶体抑制剂是硼替佐米、卡非佐米或艾沙佐米。
66.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免疫调节药物是来那度胺或泊马度胺。
67.根据权利要求48-62中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多发性骨髓瘤是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68.根据权利要求48-67中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受试者对先前治疗是至少三重难治性的。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给药方案,其中所述受试者对先前治疗是四重或五重难治性的。
CN202080090951.6A 2019-12-06 2020-12-04 用双特异性抗BCMA x抗CD3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 Pending CN1149293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44589P 2019-12-06 2019-12-06
US62/944,589 2019-12-06
US202063055085P 2020-07-22 2020-07-22
US63/055,085 2020-07-22
US202063057769P 2020-07-28 2020-07-28
US63/057,769 2020-07-28
PCT/US2020/063395 WO2021113701A1 (en) 2019-12-06 2020-12-04 Methods of treating multiple myeloma with bispecific anti-bcma x anti-cd3 antibodi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9343A true CN114929343A (zh) 2022-08-19

Family

ID=74106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0951.6A Pending CN114929343A (zh) 2019-12-06 2020-12-04 用双特异性抗BCMA x抗CD3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9965B2 (zh)
EP (1) EP4069373A1 (zh)
JP (1) JP2023505218A (zh)
KR (1) KR20220110510A (zh)
CN (1) CN114929343A (zh)
AU (1) AU2020398167A1 (zh)
CA (1) CA3160352A1 (zh)
IL (1) IL293288A (zh)
MX (1) MX2022006714A (zh)
WO (1) WO20211137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182697A1 (en) 2020-05-11 2021-11-18 Janssen Biotech, Inc. Methods for treating multiple myeloma
US20230272102A1 (en) * 2021-11-03 2023-08-31 Janssen Biotech,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cancers and enhancing efficacy of bcmaxcd3 bispecific antibod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85035A0 (en) 1987-01-08 1988-06-30 Int Genetic Eng Polynucleotide molecule,a chimeric antibody with specificity for human b cell surface antigen,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methods utilizing the same
WO1992022653A1 (en) 1991-06-14 1992-12-23 Genentech, Inc. Method for making humanized antibodies
US7582298B2 (en) 2006-06-02 2009-09-01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High affinity antibodies to human IL-6 receptor
EP2445936A1 (en) 2009-06-26 2012-05-02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Readily isolated bispecific antibodies with native immunoglobulin format
EP2501817B2 (en) 2010-02-08 2021-04-21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Common light chain mouse
JOP20200236A1 (ar) * 2012-09-21 2017-06-16 Regeneron Pharma الأجسام المضادة لمضاد cd3 وجزيئات ربط الأنتيجين ثنائية التحديد التي تربط cd3 وcd20 واستخداماتها
TWI682941B (zh) 2013-02-01 2020-01-21 美商再生元醫藥公司 含嵌合恆定區之抗體
AR095374A1 (es) * 2013-03-15 2015-10-14 Amgen Res (Munich) Gmbh Moléculas de unión para bcma y cd3
EP2982692A1 (en) * 2014-08-04 2016-02-10 EngMab AG Bi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CD3epsilon and BCMA
KR102405104B1 (ko) 2015-04-13 2022-06-07 화이자 인코포레이티드 치료 항체 및 그의 용도
HUE050556T2 (hu) 2015-08-17 2020-12-28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Anti-BCMA ellenanyagok, BCMA-t és CD3-at kötõ bispecifikus antigénkötõ molekulák és ezek alkalmazásai
HUE057683T2 (hu) 2015-09-23 2022-05-28 Regeneron Pharma Optimalizált anti-CD3 bispecifikus antitestek és alkalmazásaik
MY194596A (en) * 2016-09-23 2022-12-06 Regeneron Pharma Bi Specific Anti-Muc16-CD3 Antibodies And Anti-Muc16 Drug Conjugates
BR112019008426A2 (pt) * 2016-11-02 2019-09-03 Engmab Sarl anticorpo biespecífico contra bcma e cd3 e um fármaco imunológico para uso combinado no tratamento de mieloma múltiplo
MA53168A (fr) 2018-07-19 2021-05-26 Regeneron Pharma Anticorps anti-bcma x anti-cd3 bispécifiques et leurs utilisations
EP4324851A3 (en) * 2018-07-19 2024-05-15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 with bcma specificity and uses thereof
AU2020240132A1 (en) * 2019-03-21 2021-09-16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Combination of IL-4/IL-13 pathway inhibitors and plasma cell ablation for treating allerg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19965B2 (en) 2024-03-05
IL293288A (en) 2022-07-01
MX2022006714A (es) 2022-08-08
CA3160352A1 (en) 2021-06-10
WO2021113701A1 (en) 2021-06-10
US20210206865A1 (en) 2021-07-08
EP4069373A1 (en) 2022-10-12
KR20220110510A (ko) 2022-08-08
JP2023505218A (ja) 2023-02-08
AU2020398167A1 (en) 2022-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65324B2 (ja) 抗cd3抗体、cd3及びcd20に結合する二重特異性抗原結合分子、並びにそれらの使用
JP7271637B2 (ja) 抗psma抗体、psma及びcd3と結合する二重特異性抗原結合分子、ならびにその使用
JP7170691B2 (ja) 抗lag3抗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JP7078609B2 (ja) 抗steap2抗体、抗体-薬物複合体、およびsteap2とcd3を結合する二重特異性抗原結合分子、ならびにそれらの使用
US11384153B2 (en) Bispecific anti-BCMA x anti-CD3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CA3037738A1 (en) Bi specific anti-muc16-cd3 antibodies and anti-muc16 drug conjugates
KR20200032189A (ko) 항-ctla-4 항체 및 이의 용도
KR20160132010A (ko) Pd-1에 대한 사람 항체
CN114929343A (zh) 用双特异性抗BCMA x抗CD3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
TWI838389B (zh) 雙特異性抗-BCMAx抗-CD3抗體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