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3382B - 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3382B
CN114923382B CN202210775415.0A CN202210775415A CN114923382B CN 114923382 B CN114923382 B CN 114923382B CN 202210775415 A CN202210775415 A CN 202210775415A CN 114923382 B CN114923382 B CN 114923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ignal
state
detonating
deton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54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23382A (zh
Inventor
程世生
林峰
王志勇
杨佛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 Free Wirel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 Free Wirel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 Free Wirel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 Free Wirel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54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233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23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3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23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3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CAMMUNITION FUZES; ARMING OR SAFETY MEANS THEREFOR
    • F42C21/00Checking fuzes; Testing fuz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CAMMUNITION FUZES; ARMING OR SAFETY MEANS THEREFOR
    • F42C19/00Details of fuzes
    • F42C19/08Primers; Detonators
    • F42C19/12Primers; Detonators electr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包括起爆装置、转换模块和采集模块,起爆装置用于输出点火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将点火信号转换为容易被识别的待识别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识别信号,起爆装置还用于对待识别信号进行分析,整个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能够实现电子雷管模块的自动测试,无需人工值守,可以在午间、夜间同样可以测试,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大幅减少企业人力成本,缩短测试周期,进而减少电子雷管模块产品的研发周期,避免了人工操作所导致的出错率高和效率低。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雷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基建、矿业、科研场所、城市更新的迅速发展,也迎来了爆破行业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雷管需求量越来越大,安全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雷管也势必被工业电子雷管所取代,因此,电子雷管模块的测试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电子雷管模块在测试过程中,需要通过上千上万轮的测试,来保证注册->组网->起爆整个流程的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大批量的操作,只有在测试通过后,才能进行雷管的封装和施工现场的安装。
电子雷管模块在测试人员长时间、大批量的测试操作过程中,通常是由测试人员手动操作起爆装备,操作相应的按键,观察雷管模块的状态或者返回的数据,如果是在注册或者组网过程中,人工长时间反复操作,分析每个模块的数据,容易看错,且效率也低下;如果是在起爆过程中,需要测试人员肉眼观察、用万用表测量及用起爆装置检测模块桥丝电阻是否熔断才判断起爆是否成功,同样是操作量大、容易出错,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对电子雷管模块的测试过程,是通过测试人员人工进行测试,测试过程花费时间长,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导致容易出错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包括:
起爆装置,用于输出点火信号至雷管模块的点火端口;其中,点火端口用于在实际起爆时连接桥丝电阻,桥丝电阻在通过点火信号时引爆雷管;
转换模块,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到点火端口,转换模块用于接收点火信号并转化为待识别信号;
采集模块,采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识别信号并发送给起爆装置;
起爆装置还用于接收待识别信号,并根据待识别信号是否符合预期来判断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包括起爆装置、转换模块和采集模块,起爆装置用于输出点火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将点火信号转换为容易被识别的待识别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识别信号,起爆装置还用于对待识别信号进行分析,整个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能够实现电子雷管模块的自动测试,避免了人工操作所导致的出错率高和效率低。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转换模块包括状态锁存模块和状态指示灯,状态锁存模块连接点火端口;
其中,状态锁存模块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信号至状态指示灯,状态指示灯在接收高电平信号时,指示为引爆状态,状态指示灯在接收低电平信号时指示为未引爆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转换模块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为包括状态锁存模块和状态指示灯,由于点火信号为短暂的电流信号,状态锁存模块将接收到点火信号后的状态进行保持,并通过状态指示灯指示当前的状态,避免点火信号的漏检情况发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模块包括摄像模块,摄像模块连接到起爆装置;
其中,摄像模块用于对状态指示灯进行拍照,得到状态指示灯图像,并将状态指示灯图像发送给起爆装置;
起爆装置还用于对状态指示灯图像进行分析识别,确定状态指示灯指示的当前状态是引爆状态或未引爆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第一种实现方式的转换模块,相应的,采集模块可以采用摄像模块,利用摄像模块来拍摄状态指示灯的状态指示灯图像,再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来确定状态指示灯的当前状态,能够自动识别状态指示灯的状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状态锁存模块用于未接收到点火信号时,输出低电平信号,在接收到高电平的点火信号之后,持续输出高电平信号。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状态锁存模块未接收到点火信号时输出低电平信号到状态指示灯,此时状态指示灯为熄灭状态。在状态锁存模块接收到点火信号之后始终输出高电平信号,相应的,状态指示灯为常亮状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起爆装置还与状态锁存模块连接,起爆装置还用于对状态锁存模块进行复位;
起爆装置还用于在对状态锁存模块进行复位之后,对连接起爆装置的雷管模块进行扫描注册、组网及起爆操作,并且,保存过程中的日志文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具有复位功能,通过对状态锁存模块进行复位之后,以及自动进行下一次的扫描注册、组网及起爆操作,实现自动循环测试。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待识别信号是否符合预期来判断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包括:
利用起爆装置输出点火信号,在设定时间阈值之内,确定状态指示灯是否完成从未引爆状态到引爆状态的切换;
若是,则待识别信号符合预期,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之间通讯正常;
若否,则待识别信号不符合预期,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之间通讯异常。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转换模块包括光耦模块,光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点火端口;
光耦模块用于将点火信号转换为待识别信号,待识别信号为弱电信号。
上述技术方案中,转换模块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为采用光耦模块,由于点火信号的作用是通过烧断桥丝电阻来实现起爆点火,点火信号其是大电流信号,无法直接通过MCU来采集,因此,通过光耦模块来将点火信号转换为弱电信号的待识别信号,便于后续的信号采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模块包括状态检测MCU,状态检测MCU用于接收待识别信号,并将待识别信号传输给起爆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第二种实现方式的转换模块,相应的,采集模块可通过状态检测MCU直接采集由光耦模块转化得到的待识别信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起爆装置还用于对状态检测MCU进行复位;
起爆装置还用于在对状态检测MCU进行复位之后,对连接起爆装置的雷管模块进行扫描注册、组网及起爆操作,并且,保存过程中的日志文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具有复位功能,通过对状态检测MCU进行复位之后,以及自动进行下一次的扫描注册、组网及起爆操作,实现自动循环测试。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待识别信号是否符合预期来判断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包括:
利用起爆装置输出点火信号,在设定时间阈值之内,起爆装置是否接收到待识别信号;
若是,则待识别信号符合预期,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之间通讯正常;
若否,则待识别信号不符合预期,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之间通讯异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桥丝电阻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起爆装置,2-转换模块,21-状态锁存模块,22-状态指示灯,23-光耦模块,3-采集模块,31-摄像模块,32-状态检测MCU。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包括起爆装置1、转换模块2和采集模块3。
其中,起爆装置1,用于输出点火信号至雷管模块的点火端口;其中,点火端口用于在实际起爆时连接桥丝电阻,桥丝电阻在通过点火信号时引爆雷管。转换模块2,转换模块2的输入端连接到点火端口,转换模块2用于接收点火信号并转化为待识别信号。采集模块3,采集模块3的输入端连接到转换模块2的输出端,采集模块3用于采集待识别信号并发送给起爆装置1。起爆装置1还用于接收待识别信号,并根据待识别信号是否符合预期来判断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1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包括起爆装置1、转换模块2和采集模块3,起爆装置1用于输出点火信号,转换模块2用于将点火信号转换为容易被识别的待识别信号,采集模块3用于采集待识别信号,起爆装置1还用于对待识别信号进行分析,整个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能够实现电子雷管模块的自动测试,避免了人工操作所导致的出错率高和效率低。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可以应用在研发阶段的测试场景中,也可以是在现场起爆之前的测试阶段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子雷管模块实际起爆时,区别在于:
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应用在研发阶段的测试场景时,点火端口处不安装雷管也不连接桥丝电阻,可以通过连接一个led灯的形式替代桥丝电阻,以进行大量重复的测试。其中,桥丝电阻如图2所示。
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应用在现场起爆之前的测试阶段中时,点火端口处不安装雷管,但可以连接桥丝电阻,连同桥丝电阻能否正常点火起爆一起测试。
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应用在实际起爆时,点火端口处安装雷管,且连接桥丝电阻。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转换模块2包括状态锁存模块21和状态指示灯22,状态锁存模块21连接点火端口。状态锁存模块21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信号至状态指示灯22,状态指示灯22在接收高电平信号时,指示为引爆状态,状态指示灯22在接收低电平信号时指示为未引爆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转换模块2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为包括状态锁存模块21和状态指示灯22,由于点火信号为短暂的电流信号,状态锁存模块21将接收到点火信号后的状态进行保持,并通过状态指示灯22指示当前的状态,避免点火信号的漏检情况发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模块3包括摄像模块31,摄像模块31连接到起爆装置1;
其中,摄像模块31用于对状态指示灯22进行拍照,得到状态指示灯22图像,并将状态指示灯22图像发送给起爆装置1;
起爆装置1还用于对状态指示灯22图像进行分析识别,确定状态指示灯22指示的当前状态是引爆状态或未引爆状态。
本实施例的起爆装置1带操作系统,能控制摄像模块31和扩展IO口,能够通过扩展IO口实现对摄像模块31和雷管模块的通讯,能够通过输出点火信号来引爆雷管,还可以通过摄像模块31对状态指示灯22进行拍照和分析。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第一种实现方式的转换模块2,相应的,采集模块3可以采用摄像模块31,利用摄像模块31来拍摄状态指示灯22的状态指示灯22图像,再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来确定状态指示灯22的当前状态,能够自动识别状态指示灯22的状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状态锁存模块21用于未接收到点火信号时,输出低电平信号,在接收到高电平的点火信号之后,持续输出高电平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状态锁存模块21未接收到点火信号时输出低电平信号到状态指示灯22,此时状态指示灯22为熄灭状态。在状态锁存模块21接收到点火信号之后始终输出高电平信号,相应的,状态指示灯22为常亮状态。
在实际进行电子雷管模块的测试时,通过图3中的AB总线,可同时对多个雷管模块进行测试。
其中,通过起爆装置1实现对状态指示灯22图像的分析识别包括:将图像中状态指示灯22和背景进行二值化处理,通过连通域分析,得到状态指示灯22常亮的个数,通过判断状态指示灯22常亮的个数与连接的雷管模块的数量是否相符,来确定是否所有雷管模块都能成功起爆:若状态指示灯22常亮的个数与连接的雷管模块的数量相同,则本轮测试为通过;若状态指示灯22常亮的个数小于连接的雷管模块的数量,则有部分雷管不能成功起爆,本轮测试不通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起爆装置1还与状态锁存模块21连接,起爆装置1还用于对状态锁存模块21进行复位;起爆装置1还用于在对状态锁存模块21进行复位之后,对连接起爆装置1的雷管模块进行扫描注册、组网及起爆操作,并且,保存过程中的日志文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具有复位功能,通过对状态锁存模块21进行复位之后,以及自动进行下一次的扫描注册、组网及起爆操作,实现自动循环测试,并且将过程中的日志和图像进行保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待识别信号是否符合预期来判断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1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包括:
利用起爆装置1输出点火信号,在设定时间阈值之内,确定状态指示灯22是否完成从未引爆状态到引爆状态的切换;
若是,则待识别信号符合预期,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1之间通讯正常;
若否,则待识别信号不符合预期,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1之间通讯异常。
本实施例中,当所有待测雷管模块全部接入A、B总线中后,需要将电子雷管模块的用于点火的桥丝电阻两极接上状态锁存模块21的输入口,状态锁存模块21的输出口再接上状态指示灯22,同时将状态锁存模块21的控制口接到起爆装置1的扩展IO口,再将摄像模块31接入到起爆装置1中。
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可自动循环测试,可大幅减少测试人员工作量,也可大幅提高测试效率及可靠性,不易出错,缩短测试周期,进而减少电子雷管模块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并且,后续测试或者研发人员想对测试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时,也可读取上述日志和图像。
请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转换模块2包括光耦模块23,光耦模块23的输入端连接点火端口;光耦模块23用于将点火信号转换为待识别信号,待识别信号为弱电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转换模块2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为采用光耦模块23,由于点火信号的作用是通过烧断桥丝电阻来实现起爆点火,点火信号其是大电流信号,无法直接通过MCU来采集,因此,通过光耦模块23来将点火信号转换为弱电信号的待识别信号,便于后续的信号采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模块3包括状态检测MCU32,状态检测MCU32用于接收待识别信号,并将待识别信号传输给起爆装置1。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二种实现方式的转换模块2,相应的,采集模块3可通过状态检测MCU32直接采集由光耦模块23转化得到的待识别信号。
本实施例的起爆装置1带操作系统,且能控制其扩展IO口,能与雷管模块进行通讯,能通过输出点火信号引爆雷管,还可以通过扩展IO口对状态检测MCU32进行信号采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待识别信号是否符合预期来判断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1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包括:
利用起爆装置1输出点火信号,在设定时间阈值之内,起爆装置1是否接收到待识别信号;
若是,则待识别信号符合预期,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1之间通讯正常;
若否,则待识别信号不符合预期,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1之间通讯异常。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起爆装置1还用于对状态检测MCU32进行复位;
起爆装置1还用于在对状态检测MCU32进行复位之后,对连接起爆装置1的雷管模块进行扫描注册、组网及起爆操作,并且,保存过程中的日志文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具有复位功能,通过对状态检测MCU32进行复位之后,以及自动进行下一次的扫描注册、组网及起爆操作,实现自动循环测试。
在实际进行电子雷管模块的测试时,通过图4中的AB总线,可同时对多个雷管模块进行测试,具体测试过程如下:
首先,当所有待测的雷管模块全部接入A、B总线中后,需要将雷管模块的用于点火的桥丝电阻两极接上光耦模块23的输入口,状态检测MCU32接到光耦模块23的输出口,同时将状态检测MCU32接到起爆装置1的扩展IO口。
然后,起爆装置1通过扩展口对状态检测MCU32发出复位控制指令,然后通过软件自动对所有雷管进行扫描注册->组网->起爆,将此过程中的日志进行保存。
最后,起爆装置1通过控制状态检测MCU32回传信号判定具体雷管模块的ID及起爆后状态,若起爆后状态检测MCU32全部回传了所有雷管模块的表征起爆状态的待识别信号,则判定为本轮测试通过,若起爆后状态检测MCU32回传了部分的雷管模块的起爆状态信号,部分雷管模块的表征起爆状态的待识别信号没有回传,则判定为本轮测试不通过,且能判定具体不通过的雷管模块的ID号,将此过程中的日志进行保存。
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可自动循环测试,大幅减少测试人员工作量,也可大幅提高测试效率及可靠性,不易出错,后续测试或者研发人员想对测试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时,也可读取上述日志。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测试,无需人工值守,可以在午间、夜间同样可以测试,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大幅减少企业人力成本,缩短测试周期,进而减少电子雷管模块产品的研发周期。并且,由于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将测试结果转化为电信号,能自动判定,几乎不存在误判情况,大大提高测试可靠性,从而提高电子雷管模块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起爆装置,用于输出点火信号至雷管模块的点火端口;其中,所述点火端口用于在实际起爆时连接桥丝电阻,所述桥丝电阻在通过点火信号时引爆雷管;
转换模块,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到点火端口,所述转换模块用于接收点火信号并转化为待识别信号;
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识别信号并发送给起爆装置;
所述起爆装置还用于接收待识别信号,并根据所述待识别信号是否符合预期来判断所述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
所述转换模块包括状态锁存模块和状态指示灯,所述状态锁存模块连接所述点火端口;
其中,所述状态锁存模块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信号至状态指示灯,状态指示灯在接收高电平信号时,指示为引爆状态,状态指示灯在接收低电平信号时指示为未引爆状态;
所述采集模块包括摄像模块,所述摄像模块连接到起爆装置;
其中,所述摄像模块用于对状态指示灯进行拍照,得到状态指示灯图像,并将状态指示灯图像发送给起爆装置;
所述起爆装置还用于对状态指示灯图像进行分析识别,确定状态指示灯指示的当前状态是引爆状态或未引爆状态;
所述根据所述待识别信号是否符合预期来判断所述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包括:
利用起爆装置输出点火信号,在设定时间阈值之内,确定状态指示灯是否完成从未引爆状态到引爆状态的切换;
若是,则所述待识别信号符合预期,所述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之间通讯正常;
若否,则所述待识别信号不符合预期,所述雷管模块与起爆装置之间通讯异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状态锁存模块用于未接收到点火信号时,输出低电平信号,在接收到高电平的点火信号之后,持续输出高电平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爆装置还与状态锁存模块连接,所述起爆装置还用于对所述状态锁存模块进行复位;
所述起爆装置还用于在对所述状态锁存模块进行复位之后,对连接所述起爆装置的雷管模块进行扫描注册、组网及起爆操作,并且,保存过程中的日志文件。
CN202210775415.0A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 Active CN1149233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5415.0A CN114923382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5415.0A CN114923382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3382A CN114923382A (zh) 2022-08-19
CN114923382B true CN114923382B (zh) 2024-03-08

Family

ID=8281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5415.0A Active CN114923382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2338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51260A (ko) * 1996-12-23 1998-09-15 배순훈 광학식 근접신관의 작동점검장치
CN201476721U (zh) * 2009-08-21 2010-05-19 北京维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光电技术的雷管延时时间测量装置
CN107726932A (zh) * 2017-11-22 2018-02-2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多点起爆全电子引信测试仪及其检测方法
CN208334512U (zh) * 2017-09-28 2019-01-04 深圳和而泰数据资源与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检测电路及其装置、电子设备
CN110174030A (zh) * 2019-06-26 2019-08-27 新疆工程学院 一种射孔用磁电雷管起爆信号的检测装置
CN111879192A (zh) * 2020-07-02 2020-11-03 上海芯跳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模拟起爆测试的电子雷管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327085A (zh) * 2018-06-19 2021-02-05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火工品通路的验证方法
CN112557620A (zh) * 2020-11-11 2021-03-26 安徽理工大学 电子雷管爆炸作功测试方法
CN114279281A (zh) * 2022-01-18 2022-04-05 北京伊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线雷管起爆网路的起爆控制方法
CN216205720U (zh) * 2021-10-27 2022-04-05 贵州微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桥丝式电火工品延时模块起爆测试电路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51260A (ko) * 1996-12-23 1998-09-15 배순훈 광학식 근접신관의 작동점검장치
CN201476721U (zh) * 2009-08-21 2010-05-19 北京维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光电技术的雷管延时时间测量装置
CN208334512U (zh) * 2017-09-28 2019-01-04 深圳和而泰数据资源与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检测电路及其装置、电子设备
CN107726932A (zh) * 2017-11-22 2018-02-2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多点起爆全电子引信测试仪及其检测方法
CN112327085A (zh) * 2018-06-19 2021-02-05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火工品通路的验证方法
CN110174030A (zh) * 2019-06-26 2019-08-27 新疆工程学院 一种射孔用磁电雷管起爆信号的检测装置
CN111879192A (zh) * 2020-07-02 2020-11-03 上海芯跳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模拟起爆测试的电子雷管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557620A (zh) * 2020-11-11 2021-03-26 安徽理工大学 电子雷管爆炸作功测试方法
CN216205720U (zh) * 2021-10-27 2022-04-05 贵州微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桥丝式电火工品延时模块起爆测试电路
CN114279281A (zh) * 2022-01-18 2022-04-05 北京伊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线雷管起爆网路的起爆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3382A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3577A (zh) 电视机功能自动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CN113038084B (zh) 状态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00066815A (ko) Remote Terminal Unit 자동 테스트 장치
CN115932549A (zh) 一种芯片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0658400A (zh) 基于嵌入式的测试方法、微控制器和系统
CN114923382B (zh) 一种电子雷管模块测试系统
CN107091981A (zh) 指示灯控制驱动电路的测试系统
CN103969524A (zh) 基于反馈的智能扫描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特性测试方法
CN111141529A (zh) 一种汽车仪表信号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10287073B (zh) 一种针对多种多个异步串行通信外设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8718408A (zh) 一种用于音视频解码板卡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0446213B (zh) 一种LoRa无线单灯控制器用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10708216B (zh) 一种交换机lldp协议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JP4847104B2 (ja) 光モジュールテスト方法
CN107886705A (zh) 一种红外遥控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9254214B (zh) 阀基电子设备自动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3985179B (zh) 一种电子延期模块的起爆全状态模拟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586788A (zh) 监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004177A (zh) 示波器及利用该示波器识别串行总线信号时序的方法
CN113037526B (zh) 一种安全检测方法、终端、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307458A (zh) 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457169B (zh) 一种服务器板卡led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8600197B (zh) 可自动学习更新的特征码阻断文件上传防御系统及方法
CN112235925A (zh) 目视助航设备状态预警方法及相关装置
CN201119080Y (zh) Led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6

Address after: 518129 floor 23, building a, Bantian International Center, No. 5, Huancheng South Road, Ma'antang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K-FREE WIREL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611, Beike Building, No. 59, Gaoxin South 9th Road, Gaoxin District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Yinche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