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9609A - 车辆及其开闭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开闭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9609A
CN114919609A CN202210343432.7A CN202210343432A CN114919609A CN 114919609 A CN114919609 A CN 114919609A CN 202210343432 A CN202210343432 A CN 202210343432A CN 114919609 A CN114919609 A CN 114919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losing mechanism
fairing
driving
driv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434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9609B (zh
Inventor
吴祥林
李永贤
周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nsing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nsing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nsing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nsing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434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96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9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9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9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9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by modifying contour ;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fast vehicles sustaining sudden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e.g. when crossing in tun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开闭机构,开闭机构包括:外壳;整流罩;支撑臂,开设有容纳部;驱动块,伸入容纳部中;驱动单元,安装于外壳上并与驱动块连接;第一限位件,安装于外壳上并位于支撑臂的一侧;第二限位件,安装于外壳上并位于支撑臂的另一侧;驱动块上设有接触面,容纳部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抵挡面和第二抵挡面,当整流罩打开时,接触面与第一抵挡面配合抵挡,支撑臂与第一限位件配合抵挡;当整流罩关闭时,接触面与第二抵挡面配合抵挡,支撑臂与第二限位件配合抵挡。车辆包括上述的开闭机构。开闭机构不需要设置额外配套带有驱动件的锁定组件即可对整流罩的位置进行锁定,简化开闭机构的结构,提高开闭机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开闭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机械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开闭机构。
背景技术
一些车辆例如高速动车组为了实现列车的重联或者回送救援,通常在列车组头部安装用于开闭整流罩的开闭机构。在动车组正常运行期间,整流罩关闭,使高速动车组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外形,以防止叶片、灰尘、冰雪的进入,同时保护前端整流罩内部的车钩和其他设施。在回送或救援情况下可以通过开闭机构打开整流罩,伸出车钩以实现车钩正常连挂。
目前,常见的开闭机构包括驱动整流罩运动的驱动组件和锁定组件,为了实现整流罩位置的可靠锁定,需要设置至少两个锁定组件,且各锁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驱动件。当整流罩打开时,其中一个锁定组件工作将该整流罩固定于打开位置;当整流罩关闭时,另一个锁定组件工作将该整流罩固定于关闭位置。因此,整流罩在打开与关闭后的固定需要额外配套带有驱动件的多个锁定组件来实现,结构复杂,稳定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及其开闭机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整流罩在打开与关闭后的固定需要额外配套带有驱动件的多个锁定组件来实现,结构复杂,稳定性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一种开闭机构,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开窗;
整流罩,用于遮盖所述开窗;
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罩连接,所述支撑臂上开设有容纳部;
驱动块,伸入所述容纳部中;
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驱动块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块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支撑臂正反转动;
第一限位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位于所述支撑臂的一侧;
第二限位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位于所述支撑臂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驱动块上设有接触面,所述容纳部的内侧壁上相对设有第一抵挡面和第二抵挡面,当所述整流罩打开时,所述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抵挡面配合抵挡,所述支撑臂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抵挡;当所述整流罩关闭时,所述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抵挡面配合抵挡,所述支撑臂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抵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部包括供所述驱动块伸入的第一孔位、与所述第一孔位间隔设置的第二孔位和用于供所述驱动块伸入所述第二孔位中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孔位与所述第二孔位,所述第一抵挡面和所述第二抵挡面分别为所述连接通道的相对两个侧面;所述连接通道的宽度由所述第一孔位朝所述第二孔位的方向逐渐减小。
此结构,便于驱动块的接触面从第一孔位伸入第二孔位中,接触面伸入第二孔位中后,驱动块的侧面与连接通道朝向第二孔位的一端相抵,从而驱动块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支撑臂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整流罩打开时,所述第一抵挡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驱动块的移动方向;当所述整流罩关闭时,所述第二抵挡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驱动块的移动方向。
此结构,整流罩在打开或关闭时,支撑臂不会推动驱动块移动,保证整流罩锁定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外壳上的导向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件上的滑块和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滑块连接的驱动件;所述驱动块安装于所述滑块上。
此结构,驱动件通过滑块带动驱动块往复移动,导向件可以限制滑块的运动方向,当接触面与第一抵挡面或第二抵挡面配合抵挡后可以保证整流罩不会发生晃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外壳上的第三限位件和第四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和所述第四限位件分别设于所述滑块的两侧;所述第三限位件用于在所述整流罩处于关闭状态时与所述滑块的一端抵挡,所述第四限位件用于在所述整流罩处于打开状态时与所述滑块的另一端抵挡。
此结构,通过第三限位件和第四限位件限定驱动件输出端的行程,避免驱动块带动整流罩打开或关闭后继续运动而与支撑臂之间发生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闭机构还包括用于手动控制所述驱动块以调节所述支撑臂转动的手动调节单元,所述手动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滑块连接。
此结构,当驱动单元发生失效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动调节单元手动控制整流罩的打开或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动调节单元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外壳上的转轴、安装于所述转轴上的齿轮和安装于所述滑块上的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转轴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壳。
此结构,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外部工具旋转转轴从外壳中伸出的一端,转轴通过齿轮齿条带动滑块运动,进而带动整流罩打开或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闭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支撑臂同步转动的转动臂,所述转动臂和所述支撑臂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两端,所述转动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外壳上,所述转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罩连接。
此结构,转动臂可以对整流罩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保证整流罩在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平稳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罩、所述支撑臂、所述驱动块、所述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组合形成开闭模组,所述开闭模组的数量为两个。
此结构,通过设置两个开闭模组,减少各整流罩的体积,降低支撑臂所承受的重量,保证整流罩在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平稳运行。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
此结构,采用上述开闭机构的车辆。其开闭机构不需要设置额外配套带有驱动件的锁定组件即可对整流罩的位置进行锁定,简化开闭机构的结构,减少整流罩在打开和关闭过程中的动作步骤,提高整流罩开闭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及其开闭机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整流罩与外壳通过支撑臂连接,驱动块伸入支撑臂上开设的容纳部中。驱动单元通过带动驱动块往复运动来驱动支撑臂转动。当整流罩处于打开状态时,驱动块的接触面与容纳部的第一抵挡面配合抵挡,同时,支撑臂与第一限位件配合抵挡,从而在整流罩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以实现自锁。当整流罩处于关闭状态时,驱动块的接触面与容纳部的第二抵挡面配合抵挡,同时,支撑臂与第而限位件配合抵挡,从而在整流罩处于关闭状态时可以实现自锁。这样,开闭机构不需要设置额外配套带有驱动件的锁定组件即可对整流罩的位置进行锁定,简化开闭机构的结构,减少整流罩在打开和关闭过程中的动作步骤,提高开闭机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关闭整流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打开整流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动调节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外壳;11、开窗;12、底座;
2、整流罩;
3、支撑臂;31、容纳部;311、第一抵挡面;312、第二抵挡面;313、第一孔位;314、第二孔位;315、连接通道;
4、驱动块;41、接触面;
5、驱动单元;51、导向件;52、滑块;53、驱动件;54、第三限位件;55、第四限位件;56、行程开关;
6、第一限位件;
7、第二限位件;
8、手动调节单元;81、转轴;82、齿轮;83、齿条;84、轴承座;
9、转动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进行说明。该开闭机构包括外壳1、整流罩2、支撑臂3、驱动块4、驱动单元5、第一限位件6和第二限位件7。其中,外壳1上开设有开窗11,整流罩2用于遮盖开窗11。支撑臂3的一端铰接于外壳1上,示意性地,外壳1上安装有底座12,支撑臂3的一端铰接于底座12上。支撑臂3的另一端与整流罩2连接,支撑臂3上开设有容纳部31。示例性的,支撑臂3通过轴销安装于外壳1上且支撑臂3可以相对轴销转动。支撑臂3可以通过支架与相应的整流罩2连接,该支架的一端与支撑臂3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等紧固,该支架的另一端与整流罩2通过紧固件紧固。
驱动块4伸入容纳部31中,其中,驱动块4可以相对容纳部31运动。驱动单元5安装于外壳1上并与驱动块4连接,其中,驱动单元5可以安装于外壳1的底座12上,用于驱动驱动块4往复移动以带动支撑臂3正反转动。可以理解的,驱动单元5安装于驱动单元5的输出端,当驱动块4往复运动时抵推支撑臂3的容纳部31使得支撑臂3正反转动。当支撑臂3转动时可以带动整流罩2与支撑臂3同步运动,从而控制整流罩2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第一限位件6安装于外壳1上并位于支撑臂3的一侧。第二限位件7安装于外壳1上并位于支撑臂3的另一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外壳1的底座12上安装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限位件6安装于第一支撑架上,第二限位件7安装于第二支撑架上。本实施例对于第一限位件6和第二限位件7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制,例如,可以使用螺栓作为第一限位件6和第二限位件7,且螺栓的头部朝向支撑臂3。
其中,驱动块4上设有接触面41,示例性的,接触面41可以为设置在驱动块4端部的圆弧面。容纳部31的内侧壁上相对设有第一抵挡面311和第二抵挡面312,当整流罩2打开时,接触面41与第一抵挡面311配合抵挡,支撑臂3与第一限位件6配合抵挡。也即是说,当整流罩2处于打开状态时,通过驱动块4与第一限位件6限制支撑臂3转动实现自锁。当整流罩2关闭时,接触面41与第二抵挡面312配合抵挡,支撑臂3与第二限位件7配合抵挡。也即是说,当整流罩2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驱动块4与第二限位件7限制支撑臂3转动实现自锁。
此结构,整流罩2与外壳1通过支撑臂3连接,驱动块4伸入支撑臂3上开设的容纳部31中。驱动单元5通过带动驱动块4往复运动来驱动支撑臂3转动。当整流罩2处于打开状态时,驱动块4的接触面41与容纳部31的第一抵挡面311配合抵挡,同时,支撑臂3与第一限位件6配合抵挡,从而在整流罩2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以实现自锁。当整流罩2处于关闭状态时,驱动块4的接触面41与容纳部31的第二抵挡面312配合抵挡,同时,支撑臂3与第而限位件配合抵挡,从而在整流罩2处于关闭状态时可以实现自锁。这样,开闭机构不需要设置额外配套带有驱动件53的锁定组件即可对整流罩2的位置进行锁定,简化开闭机构的结构,减少整流罩2在打开和关闭过程中的动作步骤,提高开闭机构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容纳部31可以为开设在支撑臂3上的通孔,具体的,容纳部31包括供驱动块4伸入的第一孔位313、与第一孔位313间隔设置的第二孔位314和用于供驱动块4伸入第二孔位314中的连接通道315。其中,第一孔位313的形状为近似的半圆形,当驱动块4带动支撑臂3转动时,驱动块4设置有接触面41的一端从第一孔位313伸入第二孔位314中。连接通道315连通第一孔位313与第二孔位314,第一抵挡面311和第二抵挡面312分别为连接通道315的相对两个侧面。连接通道315的宽度由第一孔位313朝第二孔位314的方向逐渐减小。图3-图5示出了,驱动块4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条形,驱动块4在带动支撑臂3转动时,驱动块4的侧面抵推连接通道315朝向第二孔位314一端的侧壁以带动支撑臂3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部31还可以为开设在支撑臂3上的凹槽,具体的,容纳部31包括供驱动块4伸入的第一凹槽、与第一凹槽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和用于供驱动块4伸入第二凹槽中的通路。
本实施例中,连接通道315的宽度由第一孔位313朝第二孔位314的方向逐渐减小,便于驱动块4的接触面41从第一孔位313伸入第二孔位314中。接触面41伸入第二孔位314中后,驱动块4的侧面与连接通道315朝向第二孔位314的一端相抵,从而驱动块4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支撑臂3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整流罩2打开时,第一抵挡面3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驱动块4的移动方向。可以理解的,当整流罩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抵挡面311可以沿垂直于第一抵挡面311的方向朝驱动块4施加外力,由于该外力的方向垂直于驱动块4的移动方向,从而该外力不会造成驱动块4的移动。上述设置可以保证第一抵挡面311与驱动块4之间抵接的可靠性,进而保证整流罩2在打开时可以稳定锁定。请参阅图1和图3,当整流罩2关闭时,第二抵挡面31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驱动块4的移动方向。可以理解的,当整流罩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抵挡面312可以沿垂直于第二抵挡面312的方向朝驱动块4施加外力,由于该外力的方向垂直于驱动块4的移动方向,从而该外力不会造成驱动块4的移动。上述设置可以保证第二抵挡面312与驱动块4之间抵接的可靠性,进而保证整流罩2在关闭时可以稳定锁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6,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驱动单元5包括安装于外壳1上的导向件51、滑动安装于导向件51上的滑块52和安装于外壳1上并与滑块52连接的驱动件53。其中,可以使用气缸作为驱动件53,其可以通过支座安装于底座12上,可以通过浮动接头将驱动件53的输出端与滑块52朝向驱动件53的一侧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导向件51的结构为非限制性的,其可以为沿驱动件5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或者沿驱动件5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杆,当使用导向杆作为导向件51时,可以在导向杆与滑块52之间设置直线轴承。驱动块4安装于滑块52上,示例性地,驱动块4可以通过紧固件安装于滑块52朝向支撑臂3的一侧。
通过上述设置,驱动件53通过滑块52带动驱动块4往复移动,导向件51可以限制滑块52的运动方向,当接触面41与第一抵挡面311或第二抵挡面312配合抵挡后可以保证整流罩2不会发生晃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5还包括多个行程开关56,当整流罩2处于打开状态时,滑块52正对其中一个行程开关56,此时,该行程开关56向外发送信息,从而工作人员可以获取整流罩2位于打开位置。当整流罩2处于关闭状态时,滑块52正对另一个行程开关56,此时,该行程开关56向外发送信息,从而工作人员可以获取整流罩2位于关闭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驱动单元5还包括分别安装于外壳1上的第三限位件54和第四限位件55,第三限位件54和第四限位件55分别设于滑块52的两侧。示例性的,第三限位件54可以安装于驱动件53的支座上,第四限位件55可以通过安装架安装于外壳1的底座12上。第三限位件54用于在整流罩2处于关闭状态时与滑块52的一端抵挡,第四限位件55用于在整流罩2处于打开状态时与滑块52的另一端抵挡。其中,第三限位件54与第四限位件55的结构为非限制性的,可以使用螺栓作为第三限位件54与第四限位件55,螺栓的头部朝向滑块52。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限位件54和第四限位件55限定驱动件53输出端的行程,避免驱动块4带动整流罩2打开或关闭后继续运动而与支撑臂3之间发生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开闭机构还包括用于手动控制驱动块4以调节支撑臂3转动的手动调节单元8,手动调节单元8安装于外壳1上并与滑块52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当使用气缸作为驱动件53时,在手动调节之前需要提前释放气缸管路中的压缩空气,以便顺利通过手动调节单元8控制整流罩2的打开或关闭。通过设置手动调节单元8,当驱动件53发生故障而失效时,工作人员可以手动控制整流罩2的打开或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8,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手动调节单元8包括转动安装于外壳1上的转轴81、安装于转轴81上的齿轮82和安装于滑块52上的齿条83,齿轮82与齿条83啮合,转轴81远离齿轮82的一端伸出外壳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手动调节单元8还包括安装于外壳1上的轴承座84,转轴81穿过该轴承座84设置,通过轴承座84对转轴81进行限位使转轴81只能沿自身轴线转动。值得一提的是,开闭机构可以通过转轴81与轴承座84之间的阻力辅助锁定整流罩2,提高整流罩2锁定的可靠性。示意性的,转轴81从外壳1中伸出的一端的横截面为六边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外部设备例如扳手旋转转轴81,当转轴81旋转时带动齿轮82同步旋转,进而带动滑块52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动调节单元8包括转动安装于滑块52上的螺杆,螺杆的端部伸出外壳1。螺杆与滑块52螺纹连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外部设备例如扳手旋转螺杆,当螺杆旋转时带动滑块52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开闭机构还包括与支撑臂3同步转动的转动臂9,转动臂9和支撑臂3分别设于外壳1的两端,转动臂9的一端铰接于外壳1上,转动臂9的另一端与整流罩2连接。示例性地,外壳1上设置有安装座,转动臂9通过轴销安装于安装座上。转动臂9可以通过支架与相应的整流罩2连接,该支架的一端与转动臂9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等紧固,该支架的另一端与整流罩2通过紧固件紧固。本实施例中,转动臂9可以对整流罩2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保证整流罩2在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平稳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整流罩2、支撑臂3、驱动块4、驱动单元5、第一限位件6和第二限位件7组合形成开闭模组,开闭模组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两个开闭模组对称设置在外壳1的两侧,当关闭整流罩2时,两个开闭模组的整流罩2相向运动;当打开整流罩2时,两个开闭模组的整流罩2向背运动。通过设置两个开闭模组,减少各整流罩2的体积,降低支撑臂3所承受的重量,保证整流罩2在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平稳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具体应用中,车辆可以为高铁或动车组等铁道车辆,也可以为公交车或货车等。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开闭机构。此结构,采用上述开闭机构的车辆。其开闭机构不需要设置额外配套带有驱动件53的锁定组件即可对整流罩2的位置进行锁定,简化开闭机构的结构,减少整流罩2在打开和关闭过程中的动作步骤,提高整流罩2开闭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开窗;
整流罩,用于遮盖所述开窗;
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罩连接,所述支撑臂上开设有容纳部;
驱动块,伸入所述容纳部中;
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驱动块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块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支撑臂正反转动;
第一限位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位于所述支撑臂的一侧;
第二限位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位于所述支撑臂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驱动块上设有接触面,所述容纳部的内侧壁上相对设有第一抵挡面和第二抵挡面,当所述整流罩打开时,所述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抵挡面配合抵挡,所述支撑臂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抵挡;当所述整流罩关闭时,所述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抵挡面配合抵挡,所述支撑臂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抵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包括供所述驱动块伸入的第一孔位、与所述第一孔位间隔设置的第二孔位和用于供所述驱动块伸入所述第二孔位中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孔位与所述第二孔位,所述第一抵挡面和所述第二抵挡面分别为所述连接通道的相对两个侧面;所述连接通道的宽度由所述第一孔位朝所述第二孔位的方向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整流罩打开时,所述第一抵挡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驱动块的移动方向;当所述整流罩关闭时,所述第二抵挡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驱动块的移动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外壳上的导向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件上的滑块和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滑块连接的驱动件;所述驱动块安装于所述滑块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外壳上的第三限位件和第四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和所述第四限位件分别设于所述滑块的两侧;所述第三限位件用于在所述整流罩处于关闭状态时与所述滑块的一端抵挡,所述第四限位件用于在所述整流罩处于打开状态时与所述滑块的另一端抵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还包括用于手动控制所述驱动块以调节所述支撑臂转动的手动调节单元,所述手动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滑块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调节单元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外壳上的转轴、安装于所述转轴上的齿轮和安装于所述滑块上的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转轴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壳。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支撑臂同步转动的转动臂,所述转动臂和所述支撑臂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两端,所述转动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外壳上,所述转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罩连接。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所述支撑臂、所述驱动块、所述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组合形成开闭模组,所述开闭模组的数量为两个。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开闭机构。
CN202210343432.7A 2022-04-02 2022-04-02 车辆及其开闭机构 Active CN114919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3432.7A CN114919609B (zh) 2022-04-02 2022-04-02 车辆及其开闭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3432.7A CN114919609B (zh) 2022-04-02 2022-04-02 车辆及其开闭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9609A true CN114919609A (zh) 2022-08-19
CN114919609B CN114919609B (zh) 2023-06-09

Family

ID=82804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43432.7A Active CN114919609B (zh) 2022-04-02 2022-04-02 车辆及其开闭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960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7386A (ja) * 2006-08-10 2008-02-21 Kawasaki Heavy Ind Ltd 高速鉄道車両における先頭部分のカバー開閉装置
CN103510783A (zh) * 2013-10-18 2014-01-15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带自锁装置的开闭机构
CN106627615A (zh) * 2016-10-13 2017-05-10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以及包括其的前鼻总成
CN212267470U (zh) * 2020-05-20 2021-01-01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开闭机构
CN113173186A (zh) * 2021-02-19 2021-07-2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
CN113494222A (zh) * 2020-04-08 2021-10-12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开闭机构及具有该开闭机构的列车
CN113799815A (zh) * 2020-06-11 2021-12-1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开闭机构及具有该开闭机构的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7386A (ja) * 2006-08-10 2008-02-21 Kawasaki Heavy Ind Ltd 高速鉄道車両における先頭部分のカバー開閉装置
CN103510783A (zh) * 2013-10-18 2014-01-15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带自锁装置的开闭机构
CN106627615A (zh) * 2016-10-13 2017-05-10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以及包括其的前鼻总成
CN113494222A (zh) * 2020-04-08 2021-10-12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开闭机构及具有该开闭机构的列车
CN212267470U (zh) * 2020-05-20 2021-01-01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开闭机构
CN113799815A (zh) * 2020-06-11 2021-12-1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开闭机构及具有该开闭机构的车辆
CN113173186A (zh) * 2021-02-19 2021-07-2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9609B (zh) 2023-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39669B1 (en) Plug door drive system
EP2987934B1 (en) Opening/closing mechanism having a self-locking device
US5058939A (en) Power latch system
US7226110B2 (en) Convertible top latch
US5557888A (en) Open and close control device for a horizontally slidable vehicle door
US10655381B2 (en) Locking device and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having the same
CN107386857B (zh) 内藏式塞拉门
CA2114096A1 (en) Power door operator for multi-passenger mass transit vehicles
CN110481520B (zh) 一种高速列车风力减速板
US6684567B2 (en) Plug door drive system
CN113494222A (zh) 开闭机构及具有该开闭机构的列车
CN114919609A (zh) 车辆及其开闭机构
CN212154489U (zh) 开闭机构及具有该开闭机构的列车
CN212098842U (zh)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CN210422277U (zh) 锁定装置及具有该锁定装置的开闭机构
CN112874547A (zh) 一种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CA2392269A1 (en) Power door operator having a drive member function as a hanger portion and rollers of a door panel hanger engaging the drive member for motion therealong
US10724278B2 (en) Secondary retention device for bi-parting doors
JPH09228707A (ja) ロック装置
CN113060169A (zh)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CN117536499B (zh) 一种用于弯折口盖旋转锁的联动装置
CN211918655U (zh)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US6679186B2 (en) Motorized door-locking device of reduced size
CN213063294U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辆内藏平移门的承载驱动机构
CN116986032B (zh) 折叠机翼及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