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6369B - 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6369B
CN114916369B CN202210644575.1A CN202210644575A CN114916369B CN 114916369 B CN114916369 B CN 114916369B CN 202210644575 A CN202210644575 A CN 202210644575A CN 114916369 B CN114916369 B CN 114916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s
yunnan
peony
paeonia
yunnanen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45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6369A (zh
Inventor
李兆光
和桂青
李燕
侯志江
和琼姬
杨文高
叶磊
王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LPINE ECONOMIC PLANT IN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LPINE ECONOMIC PLANT IN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LPINE ECONOMIC PLANT IN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LPINE ECONOMIC PLANT IN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106445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6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6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6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6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6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40Afforestation or reforest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植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子采集,每年9‑10月,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采收成熟的滇牡丹果荚,并挑选出饱满的滇牡丹种子后,将种子摊开并自然阴干,将晾干的种子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放置于阴凉处至当年12月;种子培育,次年1月至2月,将获得的种子带到海拔2000‑2500m的中海拔地区进行培育,先用清水浸泡滇牡丹种子10‑20天后捞出,并将种子表面水分沥干,再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并将装有种子的容纳袋放置于温度为5℃‑25℃的环境中3‑5个月;种苗培育;移栽;移栽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养护容易,快速成林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便于技术的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植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滇牡丹( Paeonia delavayi)为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珍稀种质资源。滇牡丹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生于山地阳坡及草丛中,其垂直分布上从1850 m-4000 m,海拔高度差达2150 m,其是牡丹9个野生种中垂直分布范围最大的。因此,滇牡丹的多样性极为丰富,其生态适宜性也较强,在高海拔山区的极端气候中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本发明人经多年对海拔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调查发现,高海拔山区的火烧迹地及撂荒地的生态恢复难度大:一是火烧迹地和撂荒地的生态多样性比较单一,主要是一些壳斗科的灌木、草本植物为主;二是火烧迹地及撂荒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种植乔木,但其生长周期长、难以在短期内成林。同时,本发明人在火烧迹地中发现有滇牡丹野生居群的分布,且其生长势很好。
目前,选择滇牡丹作为高海拔山区生态恢复的树种进行开发利用具有远大的前景:一是因为滇牡丹作为乡土树种极其适应高海拔冷凉区域环境生长,二是因为滇牡丹具有观花、药用及油用的价值。因此,滇牡丹能在进行生态恢复的同时还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发明人经过长期对滇牡丹野生居群的调查发现,高海拔山区采收的滇牡丹果荚数多,种子饱满、个大,且在进行人工育苗时,其出苗率也高。但是,在滇牡丹恢复林的培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滇牡丹种子直播到开花、结果至少需要8年时间,且传统的方法成苗率低。因此,应加快寻找一种滇牡丹快速形成成片的恢复林的方法,使其生态恢复成林的时间短、效益快、成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发明而学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大大缩短滇牡丹的开花结果时间,使其可应用于高海拔地区的生态恢复,快速形成成片的恢复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种子采集,每年9-10月,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采收成熟的滇牡丹果荚,并挑选出饱满的滇牡丹种子后,将种子摊开并自然阴干,将晾干的种子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放置于阴凉处至当年12月;
种子培育,次年1月至2月,将获得的种子带到海拔2000-2500m的中海拔地区进行培育,先用清水浸泡滇牡丹种子10-20天后捞出,并将种子表面水分沥干,再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并将装有种子的容纳袋放置于温度为5℃-25℃的环境中3-5个月,使所述滇牡丹种子在容纳袋中长出根;
种苗培育,于次年5月,在中海拔地区将容纳袋中的种子取出,并用多菌灵稀释液浸泡1-2小时后,将滇牡丹种子播种于已湿润处理过土壤的地块中,并第一次覆土;种植当天浇透定根水,种植后根据土壤的湿度适时浇水;用常规管理方法在中海拔地区培育种苗3年;
移栽,移栽时期为11-12月,挑选生长发育良好的滇牡丹种苗运送至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再对滇牡丹种苗进行平茬处理后,将滇牡丹种苗种植于目标地块上,并第二次覆土,土壤应将滇牡丹种苗的茎覆盖住;
移栽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
优选的,所述平茬处理包括对所述滇牡丹种苗进行剪截,只留下5-10cm的滇牡丹茎。
优选的,所述平茬处理还包括将所述滇牡丹种苗的根剪短至10cm左右。
优选的,所述种苗培育的育苗密度为8-10万株/亩。
优选的,所述种苗培育中的第一次覆土厚度为3-5cm。
优选的,所述种苗培育中的第一次覆土操作后,需在土壤表面再覆盖一层1-2cm厚的松针。
优选的,所述生长发育良好的滇牡丹种苗为株高40cm以上,茎粗1cm以上的滇牡丹种苗。
优选的,所述移栽还包括在种植前使用多菌灵的稀释液浸泡所述滇牡丹种苗的根部0.5-3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栽培方法对滇牡丹种子培育,不仅大大缩短了滇牡丹从种子到开花结果这一时期的时间,更保证了滇牡丹在移栽到高海拔地区后的成活率,使滇牡丹可作为乡土树种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快速生态恢复中,能在高海拔山区的生态恢复中起到快速成林的效果,在移栽的第二年即可开花结果,即从种子到开花结果仅需4年时间,比传统的栽植方法早2-4年,同时本发明的方法能充分发挥好滇牡丹的药用、观赏及油用价值,从而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养护容易,快速成林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便于技术的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采集种子,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采收滇牡丹种子,包括:每年9-10月采收成熟的滇牡丹果荚,去除果荚、病虫种子等后得到饱满的滇牡丹种子,将种子摊开自然阴干后置于阴凉处。
(2)种苗培育,在滇牡丹的采收地附近培育种苗,包括以下步骤:
(a)于采集当年的11-12月,将阴干的滇牡丹种子,用清水浸泡半个月左右后,去除杂质捞出种子待播,再用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泡1-2小时。
(b)在采集地附近的地块中理育苗厢,厢宽1m,厢高20cm。然后将种子散播于育苗厢,育苗密度为5-8万株/亩,然后覆土,厚度为3-5cm。种植当天浇透定根水,种植后根据土壤的湿度适时浇水。
(c)播后用常规管理方法在高海拔地区培育种苗4年,由于培育3年的种苗株高较小,茎粗较细,有些甚至还未出苗,即使挑选其中生长良好的苗株移栽,移栽后,滇牡丹的存活率也较低,而培育4年后的种苗,存活率较培育3年的种苗也相对高一点。
(3)移栽,在高海拔山区移栽种植滇牡丹,包括以下步骤:
(a)将(2)中培育的滇牡丹种苗,起苗后移栽到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进行生态恢复。
(b)移栽时期为11-12月,采用塘种的方式挖种植塘,塘深30cm、直径50cm。种植前用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泡根部1小时左右。
(c)移栽后的常规管理,包括追肥、除草、修剪等。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种子,在3000m以下海拔山区采收滇牡丹种子,包括:每年9-10月采收成熟的滇牡丹果荚,去除果荚、病虫种子等后得到饱满的滇牡丹种子,将种子摊开自然阴干后,放置于阴凉处至当年12月。
(2)种苗培育,在3000m以下海拔山区的滇牡丹种子采集地附近培育滇牡丹种苗,包括以下步骤:
(a)将(1)中获得的种子用清水浸泡半个月左右后,去除杂质捞出种子,将种子表面水分沥干。
(b)在采收地附近的地块中理育苗厢,厢宽1m,厢高20cm,播种前厢面上需喷一次水,保持厢面湿度。播种前用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泡1-2小时。然后将种子散播于育苗厢,育苗密度为8-10万株/亩。然后覆土,厚度为3-5cm,上面再覆盖一层1cm的松针。种植当天浇透定根水,种植后根据土壤的湿度适时浇水。
(c)播后用常规管理方法在中海拔地区培育种苗4年。
(3)移栽,在3000m以下海拔山区移栽种植滇牡丹,包括:
(a)从(2)培育的种苗起苗后移栽到3000m以下的海拔山区进行种植。
(b)移栽时期为11-12月,采用塘种的方式挖种植塘,塘深30cm、直径50cm。种植前用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泡根部1小时左右。
(c)移栽后的常规管理,包括追肥、除草、修剪等。
在移栽后的滇牡丹种苗首年开花结果时,从对比例1及对比例2中,各随机选取30个蓇葖果记录果荚数、种子数、种子鲜重,并计算每个蓇葖果的平均果荚数、平均种子数和平均种子鲜重。
表1 不同海拔收集种子成苗后性状调查
实验结果表明:
在海拔3000m以下的种子育苗3年后,从种子到其开花结果的时间为6年,平均果荚数为2.17个、平均种子数为10.43粒、平均种子鲜重为0.88g;
在海拔3000m以上的种子育苗4年后,从种子到其开花结果的时间为8年,其平均果荚数为5.23个、平均种子数为26.77粒、平均种子鲜重为1.24g。
由以上数据可知,采用种子直播即有性繁殖的方式培育滇牡丹苗,低海拔地区的种苗的结实能力要弱于高海拔地区的种苗。
具体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种子,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采收滇牡丹种子,包括:每年9-10月采收成熟的滇牡丹果荚,去除果荚、病虫种子等后得到饱满的滇牡丹种子,将种子摊开自然阴干后装入透气的编织袋放置于阴凉处至当年12月。
(2)种苗培育,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培育滇牡丹种苗,包括:
(a)将(1)中的种子,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用清水浸泡滇牡丹种子半个月左右后,去除杂质捞出种子,将种子表面水分沥干后装入透气的编织袋中,并系好袋子。将装有种子的袋子放置于温室大棚中,控制温室的温度为5-25℃,放置时长为4个月,待种子在编织袋中长出根。
(b)于次年5月,在位于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的温室大棚中理育苗厢,厢宽1m,厢高20cm,温室大棚的温度保持在5-25℃,播种前厢面上需喷一次水,保持厢面湿度。取出编织袋中的种子,用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泡1-2小时。然后将种子散播于育苗厢,育苗密度为8-10万株/亩。然后覆土,厚度为3-5cm,上面再覆盖一层1-2cm厚的松针。种植当天浇透定根水,种植后根据土壤的湿度适时浇水。
(c)播后用常规管理方法在中海拔地区培育种苗3年。
(3)移栽,在高海拔山区移栽种植滇牡丹,包括:
(a)从(2)培育的滇牡丹种苗,起苗后移栽到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生态恢复林地中。
(b)移栽后的常规管理,包括追肥、除草、修剪等。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种子,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采收滇牡丹种子,包括:每年9-10月采收成熟的滇牡丹果荚,去除果荚、病虫种子等后得到饱满的滇牡丹种子,将种子摊开并自然阴干后,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比如编织袋、布袋均可,并放置于阴凉处至当年12月。
(2)种苗培育,在中海拔地区培育滇牡丹种苗,包括:
(a)将(1)中获得的种子带到海拔2000-2500m的中海拔地区,用清水浸泡滇牡丹种子半个月左右后,去除杂质捞出种子,将种子表面水分沥干后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比如编织袋,并系好袋子。将装有种子的袋子放置于温室大棚中,控制温室的温度为5℃-25℃,放置时长为3-5个月,本实施例中优选时间为4个月,待种子在编织袋中长出根。
(b)于次年5月,在中海拔地区的地块中理育苗厢,厢宽1m,厢高20cm,本实施例中该地块选择的海拔高度为2400m,播种前厢面上需喷一次水,保持厢面湿度。取出编织袋中的种子,用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泡1-2小时。然后将种子散播于育苗厢,育苗密度为8-10万株/亩。然后第一次覆土,覆土厚度优选为3-5cm,上面再覆盖一层1cm的松针。种植当天浇透定根水,种植后根据土壤的湿度适时浇水。
(c)播后用常规管理方法在中海拔地区培育种苗3年。
(3)移栽,在高海拔山区移栽种植滇牡丹,包括:
(a)从(2)培育的种苗挑选生长发育良好的滇牡丹种苗,起苗后移栽到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进行种植。该生长发育良好的滇牡丹种苗为株高40cm以上,茎粗1cm以上的滇牡丹种苗。
(b)平茬处理:起苗后将滇牡丹种苗剪截,只留5-10cm左右的茎;再将根剪短至10cm左右,其余剪下来的根可晒干后作为丹皮售卖,增加种植收入。
(c)移栽时期为11-12月,采用塘种的方式挖种植塘,塘深30cm、直径50cm。种植前用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泡根部1小时左右。将滇牡丹种苗种植于目标地块上,进行第二次覆土,覆土时需将平茬后的茎覆盖住。
(d)移栽后的常规管理,包括追肥、除草、修剪等。
具体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采集种子,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采收滇牡丹种子,包括:每年9-10月采收成熟的滇牡丹果荚,去除果荚、病虫种子等后得到饱满的滇牡丹种子,将种子摊开并自然阴干后,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比如编织袋、布袋均可,并放置于阴凉处至当年12月。
(2)种苗培育,在中海拔地区培育滇牡丹种苗,包括:
(a)将(1)中获得的种子带到海拔2000-2500m的中海拔地区,用清水浸泡滇牡丹种子半个月左右后,去除杂质捞出种子,将种子表面水分沥干后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比如编织袋,并系好袋子。将装有种子的袋子放置于温室大棚中,控制温室的温度为5℃-25℃,放置时长为3-5个月,本实施例中优选时间为3个月,待种子在编织袋中长出根。
(b)于次年5月,在中海拔地区的地块中理育苗厢,厢宽1m,厢高20cm,本实施例中该地块选择的海拔高度为2400m,播种前厢面上需喷一次水,保持厢面湿度。取出编织袋中的种子,用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泡2小时。然后将种子散播于育苗厢,育苗密度为8-10万株/亩。然后第一次覆土,覆土厚度优选为3-5cm,上面再覆盖一层1cm的松针。种植当天浇透定根水,种植后根据土壤的湿度适时浇水。
(c)播后用常规管理方法在中海拔地区培育种苗3年。
(3)移栽,在高海拔山区移栽种植滇牡丹,包括:
(a)从(2)培育的种苗挑选生长发育良好的滇牡丹种苗,起苗后移栽到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进行种植。该生长发育良好的滇牡丹种苗为株高40cm以上,茎粗1cm以上的滇牡丹种苗。
(b)平茬处理:起苗后将滇牡丹种苗剪截,只留5-10cm左右的茎;再将根剪短至10cm左右,其余剪下来的根可晒干后作为丹皮售卖,增加种植收入。
(c)移栽时期为11-12月,采用塘种的方式挖种植塘,塘深30cm、直径50cm。种植前用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泡根部1小时左右。将滇牡丹种苗种植于目标地块上,进行第二次覆土,覆土时需将平茬后的茎覆盖住。
(d)移栽后的常规管理,包括追肥、除草、修剪等。
具体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采集种子,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采收滇牡丹种子,包括:每年9-10月采收成熟的滇牡丹果荚,去除果荚、病虫种子等后得到饱满的滇牡丹种子,将种子摊开并自然阴干后,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比如编织袋、布袋均可,并放置于阴凉处至当年12月。
(2)种苗培育,在中海拔地区培育滇牡丹种苗,包括:
(a)将(1)中获得的种子带到海拔2000-2500m的中海拔地区,用清水浸泡滇牡丹种子半个月左右后,去除杂质捞出种子,将种子表面水分沥干后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比如编织袋,并系好袋子。将装有种子的袋子放置于温室大棚中,控制温室的温度为5℃-25℃,放置时长为3-5个月,本实施例中优选时间为5个月,待种子在编织袋中长出根。
(b)于次年5月,在中海拔地区的地块中理育苗厢,厢宽1m,厢高20cm,本实施例中该地块选择的海拔高度为2400m,播种前厢面上需喷一次水,保持厢面湿度。取出编织袋中的种子,用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泡1.5小时。然后将种子散播于育苗厢,育苗密度为8-10万株/亩。然后第一次覆土,覆土厚度优选为3-5cm,上面再覆盖一层1cm的松针。种植当天浇透定根水,种植后根据土壤的湿度适时浇水。
(c)播后用常规管理方法在中海拔地区培育种苗3年。
(3)移栽,在高海拔山区移栽种植滇牡丹,包括:
(a)从(2)培育的种苗挑选生长发育良好的滇牡丹种苗,起苗后移栽到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进行种植。该生长发育良好的滇牡丹种苗为株高40cm以上,茎粗1cm以上的滇牡丹种苗。
(b)平茬处理:起苗后将滇牡丹种苗剪截,只留5-10cm左右的茎;再将根剪短至10cm左右,其余剪下来的根可晒干后作为丹皮售卖,增加种植收入。
(c)移栽时期为11-12月,采用塘种的方式挖种植塘,塘深30cm、直径50cm。种植前用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泡根部1小时左右。将滇牡丹种苗种植于目标地块上,进行第二次覆土,覆土时需将平茬后的茎覆盖住。
(d)移栽后的常规管理,包括追肥、除草、修剪等。
 分别随机从对比例1、对比例2以及具体实施例1—具体实施例4培育的滇牡丹苗中,各选取30株滇牡丹种苗,并记录移栽前起苗后的滇牡丹植株的农艺性状及开花结果后的滇牡丹植株的生长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移栽前起苗后滇牡丹植株的农艺性状及开花结果后后滇牡丹植株的生长情况表
实验结果表明:
实施例2-4的方案,即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在中海拔地区育苗3年后,其最高平均株高为50.32cm、最大平均茎粗为13.11mm、最多平均根数为9.67条、最大平均主根粗为15.33mm,由此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培育出的滇牡丹移栽苗的农艺性状均显著高于具体实施例1的方案,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即使采用结实能力较强的高海拔地区的滇牡丹种子进行育苗,同时在滇牡丹种苗的培育过程中提供了较适宜其生长的温度,滇牡丹的有性繁殖的最短周期也只能缩短到6年,而无法进一步缩短该生长周期,且由于具体实施例1方案中培育出的滇牡丹种苗的农艺性状较差,导致滇牡丹的抗性弱,进而使其移栽后的成活率较低,若用于高海拔山区的生态恢复中,后期维护成本会较高。而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创造性思维,对滇牡丹有性繁殖栽培方法进行了整体的改进,得出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滇牡丹种苗在3年后的最高平均株高可达50.32cm左右,有的种苗株高甚至可达1m以上,由于滇牡丹的农艺性状较好,其抗性强,因此,移栽后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大大降低了高海拔山区生态恢复的维护成本,同时可缩短高海拔山区的生态恢复周期。
综上,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滇牡丹有性繁殖时间,从种子到开花结果仅需要4年的时间,培育的种苗成活率高且结实能力强,不仅使滇牡丹可应用于高海拔山区的生态恢复中,起到快速成林的效果,且大大提高了滇牡丹种植的经济效益,使种植户可在滇牡丹种植中快速得到收益,降低种植成本,同时栽培方法简单,操作流程简易,便于种植人员的操作,有利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进而有利于对滇牡丹种群的保护。
以上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发明。举例而言,作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以得到又一实施例。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种子采集,每年9-10月,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采收成熟的滇牡丹果荚,并挑选出饱满的滇牡丹种子后,将种子摊开并自然阴干,将晾干的种子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放置于阴凉处至当年12月;
种子培育,次年1月至2月,将获得的种子带到海拔2000-2500m的中海拔地区进行培育,先用清水浸泡滇牡丹种子10-20天后捞出,并将种子表面水分沥干,再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并将装有种子的容纳袋放置于温度为5℃-25℃的环境中3-5个月,使所述滇牡丹种子在容纳袋中长出根;
种苗培育,于次年5月,在中海拔地区将容纳袋中的种子取出,并用多菌灵稀释液浸泡1-2小时后,将滇牡丹种子播种于已湿润处理过土壤的地块中,并第一次覆土;种植当天浇透定根水,种植后根据土壤的湿度适时浇水;用常规管理方法在中海拔地区培育种苗3年;
移栽,移栽时期为11-12月,挑选生长发育良好的滇牡丹种苗运送至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再对滇牡丹种苗进行平茬处理后,将滇牡丹种苗种植于目标地块上,并第二次覆土,土壤应将滇牡丹种苗的茎覆盖住;所述平茬处理包括对所述滇牡丹种苗进行剪截,只留下5-10cm的滇牡丹茎,将所述滇牡丹种苗的根剪短至10cm;
移栽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苗培育的育苗密度为8-10万株/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苗培育中的第一次覆土厚度为3-5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苗培育中的第一次覆土操作后,需在土壤表面再覆盖一层1-2cm厚的松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发育良好的滇牡丹种苗为株高40cm以上,茎粗1cm以上的滇牡丹种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还包括在种植前使用多菌灵的稀释液浸泡所述滇牡丹种苗的根部0.5-3小时。
CN202210644575.1A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Active CN114916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4575.1A CN114916369B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4575.1A CN114916369B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6369A CN114916369A (zh) 2022-08-19
CN114916369B true CN114916369B (zh) 2023-04-25

Family

ID=82813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4575.1A Active CN114916369B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636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1977B (zh) * 2017-04-05 2019-09-0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一种滇重楼低海拔育苗高海拔种植方法
CN107278421A (zh) * 2017-08-10 2017-10-24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滇牡丹的种子繁育方法
CN109744056B (zh) * 2018-11-16 2020-11-2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一种滇牡丹培育齐苗、壮苗的分段式育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6369A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2736B (zh) 一种高效增产的党参栽培方法
CN104663200B (zh) 一种蕨类植物规模繁殖方法
CN104145688A (zh) 一种青花菜的栽培方法
CN102960174A (zh) 一种用无性扦插繁殖和栽培南方红豆杉的方法
CN102960138A (zh) 一种水芹的栽培方法
CN113455365B (zh) 一种普通野生稻种茎盆栽保存方法
CN103718802A (zh) 一种枣棉间作条件下的棉花高产栽培方法
CN110235709A (zh) 一种提早苦瓜生育期的栽培方法
CN102668981B (zh) 蜘蛛香繁育方法
CN100521913C (zh) 一种栽培地被菊一年两次开花的方法
CN109197570B (zh) 一种提高甘蔗野生种资源花粉采集量的方法
CN108184590A (zh) 一种人参种质资源保存及种子种苗繁育方法
CN109169256B (zh) 杨树全同胞子代苗的制备方法及其得到的杨树全同胞子代苗
CN114916369B (zh) 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CN103069988B (zh) 芋有性繁殖育种的方法
Visser et al. Selection and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tea
CN107548858A (zh) 一种苹果苗木繁育方法
CN109566403B (zh) 一种一年两季南瓜杂交制种方法
CN110073836B (zh) 一种种苗生长调控的方法和装置及白树药材的种植方法
CN113331013A (zh) 一种松叶百合播种及促成栽培方法
CN112514744A (zh) 一种大白菜小拱棚育苗越冬小株制种方法
CN207543933U (zh) 一种用于烤烟育苗大棚育苗池内种植西瓜的栽培装置
CN113812324A (zh) 一种高海拔区域种植藏红花的方法
CN110367017A (zh) 一种白桃的选种培育方法
CN114431132B (zh) 一种西瓜制种套种油葵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