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6070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16070A CN114916070A CN202110185410.8A CN202110185410A CN114916070A CN 114916070 A CN114916070 A CN 114916070A CN 202110185410 A CN202110185410 A CN 202110185410A CN 114916070 A CN114916070 A CN 1149160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device
- downlink beam
- downlink
- target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z)-7-[(1s,3r,4r,5s)-3-[(e,3r)-3-hydroxyoct-1-enyl]-6-thiabicyclo[3.1.1]heptan-4-yl]hept-5-e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C=C/C[C@@H]1[C@@H](/C=C/[C@H](O)CCCCC)C[C@@H]2S[C@H]1C2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161473 Arabidopsis thaliana ABCB2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988961 Escherichia coli Heat-stable enterotoxin A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96893 Mus musculus Sult2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81243 ST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使得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第一通信装置的n个下行波束,其中第i个下行波束承载有信号以及该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之后由第二通信装置根据n个下行波束中的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波束,并通过该目标上行波束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数据,该目标下行波束为该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最好的下行波束。由于确定目标上行波束的过程不需要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波束扫描,因此可缩短第二通信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之间通信的准备时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互联网多媒体业务发展迅速,对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领域内研究方向聚焦毫米波频段通信。毫米波频段可提供高达吉比特每秒(Gbps)的传输速率,使其成为未来短距无线通信最有发展前景的载波频段。
由于毫米波频段在通信时有很大的路径损耗,目前的路径损耗解决方案是令工作在该频段的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进行通信,利用大规模天线阵列将信号集中在特定的方向角度上,通过天线增益实现对于路径损耗的弥补。而在采用大规模阵列天线的情况下,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需要通过波束(beam)扫描实现波束对准,并通过对准的波束进行通信。其中,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需要分别进行波束,耗时严重,导致毫米波频段通信的准备时间过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用以降低毫米波频段通信的准备时长。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由第二通信装置执行。其中,第二通信装置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中的部件,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例如是正在与接入点(access point,AP)建立连接的站点(station,STA)。其中,第二终端装置支持毫米波频段通信。
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第一通信装置的n个下行波束。其中,1≤n≤m,m为该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波束的数量,第i个下行波束承载有信号以及该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1≤i≤n。该第二通信装置还可根据该第二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确定该n个下行波束中的目标下行波束,该目标下行波束为该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最好的下行波束。该第二通信装置还可根据该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波束,并通过该目标上行波束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采用以上方法,第二通信装置可根据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波束,通过该目标上行波束实现上行发送。由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中,确定目标上行波束的过程不需要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波束扫描,因此可缩短第二通信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之间通信的准备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通信装置可根据该第二通信装置的方向信息和该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该目标上行波束的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承载于该第i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扇区扫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位于同一坐标系中,该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指示该坐标系中的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位于同一坐标系中,该目标下行波束的标识指示该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由第一通信装置执行。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一通信设备中的部件,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例如是正在与STA建立连接的AP。其中,第一终端装置支持毫米波频段通信。
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该第一通信装置的n个下行波束,其中,1≤n≤m,m为该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波束的数量,第i个下行波束承载有信号以及该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1≤i≤n。该第一通信装置还可接收来自于该第二通信装置的通过目标上行波束发送的数据。该目标上行波束为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n个下行波束中的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的上行波束,该目标下行波束为该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最好的下行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承载于该第i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扇区扫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位于同一坐标系中,该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指示该坐标系中的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位于同一坐标系中,该目标下行波束的标识指示该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通信装置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该通信装置可用于实现STA。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设计中相应的功能。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设备(如第一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通信模块可包括接收模块和/或发送模块。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处理模块耦合,其保存有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作为一种示例,处理模块可以为处理器,通信模块可以为收发器,存储模块可以为存储器。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装置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该通信装置可用于实现A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设计中相应的功能。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设备(如第一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通信模块可包括接收模块和/或发送模块。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处理模块耦合,其保存有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作为一种示例,处理模块可以为处理器,通信模块可以为收发器,存储模块可以为存储器。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所示的通信装置。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或程序,当该计算机指令或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电路,该电路与存储器耦合,该电路被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该电路可包括芯片电路、接口电路、芯片或芯片系统等。
以上第二方面至第八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的有益效果可参照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中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3为一种波束训练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方向信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方向信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训练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SW帧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网络设备:
例如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例如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终端装置通信的设备,或者例如,一种V2X技术中的网络设备为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RSU可以是支持V2X应用的固定基础设施实体,可以与支持V2X应用的其他实体交换消息。又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是接入点(accesspoint,AP)。AP可以是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通信设备,其可以为站点(station,STA)提供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WLAN)服务,可以是用于与STA通信的设备。AP具体例如光纤到房间(fiber to the room,FTTR)家庭网络解决方案中的光网络终端(optical networkterminal,ONT)设备,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设备。如图1所示为FTTR场景的示例,网络设备可包括图1所示的AP,如入户的主光猫路由一体机,布置在主卧、客房、客厅、书房、厨房、阳台、浴室等区域的WIFI设备。
另外,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也简称为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loud 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支持毫米波频段通信,比如,网络设备采用通过大规模天线阵列等接收元件,通过进行波束赋形(beamforming,BF)技术获得天线增益,以克服毫米波天线通信中的信号衰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实体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和/或收发器等,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
下文中,可通过第二通信装置来代表网络设备和/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系统和/或收发器等组件。也就是说,本文中由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动作可由以上示例的网络设备和/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系统和/或收发器等组件执行。
(2)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例如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实体。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或与RAN进行通信。此外,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通信STA,STA可通过AP接入网络。STA具体例如图1所示FTTR家庭网络解决方案中与AP连接的设备,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portable android device,PAD)、手机、扫地机器人、湿温度传感器、摄像头、可联网空调或其他家电等设备。
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设备、V2X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
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支持毫米波频段通信,比如,终端设备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等接收元件,通过BF技术获得天线增益,以克服毫米波天线通信中的信号衰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中继(relay)。或者理解为,能够与AP进行数据通信的设备都可以看作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实体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和/或收发器等,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
下文中,以第二通信装置作为终端装置,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由终端装置执行的动作进行说明。也就是说,本文中由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动作可由以上示例的终端设备和/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系统和/或收发器等组件执行。
(3)波束:
波束是一种通信资源。波束可以对应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和频域资源中的一项或多项。
波束可以是宽波束,或者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BF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手段。波束赋形技术可以具体为数字波束赋形技术,模拟波束赋形技术,混合数字/模拟波束赋形技术。不同的波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波束可以发送相同的信息或者不同的信息。可选的,可以将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特征的多个波束视为是一个波束。一个波束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即,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形成一个波束),用于传输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和探测信号等,例如,发射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从天线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形成一个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天线端口集。
对于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场景,波束可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的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以及第二通信装置的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
应理解,本申请中,当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上行波束是指第二通信装置的发送波束和/或第一通信装置的接收波束,下行波束是指第二通信装置的发送波束和/或第一通信装置的接收波束。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2中,以第一通信装置是AP,第二通信装置是STA为例进行说明。应理解,本申请不限定通信系统中AP的数量和STA的数量,这里以室内通信场景为例,AP数量为1,STA数量为多个。
当图2所示的AP与STA进行毫米波频段通信时,需要进行波束训练。一种进行波束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执行扇区级扫描(sector-level sweep,SLS)过程和波束精炼(beamrefinement phase,BRP)过程。SLS过程中,AP和STA分别以一个或多个波束为单位进行波束的扫描发送。如图3所示,在SLS阶段,AP在信标传输间隔(beacon transmission interval,BTI)时隙发送多个波束方向的扇区扫描(sector sweep,SSW)帧,进行初始方发送扇区扫描(initiator-transmit sector sweep,I-TXSS),AP因此可被称为初始方。其中,SSW帧中含有波束的标识(identification,ID),如扇区(sector)标识。STA则进行伪全向接收,并记录AP的发送波束信息(如sector ID和/或接收的AP发送波束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ratio,SNR)等信息),并根据SNR选出AP的最佳发送波束。例如,最佳发送波束是STA接收的SNR最大的发送波束。在联合波束赋形训练(associ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A-BFT)时隙,STA会竞争接入信道。接入信道后,STA在多个波束方向上分别发送SSW帧,进行应答方发送扇区扫描(responder-transmit sector sweep,R-TXSS),即进行波束扫描,STA因此可被称为应答方。其中,SSW帧中携带有STA发送的波束标识,如sector ID。SSW帧还携带AP的最佳发送波束的信息,如AP的最佳发送波束的sector ID。此时AP伪全向接收,并记录STA的发送波束信息,如sector ID和/或接收的STA发送波束的SNR等信息。当STA的SSW发送完后,AP会根据STA反馈的最佳发送波束信息,在AP的最佳发送波束上发送SSW反馈(feedback)帧给STA,SSW反馈帧中携带STA的最佳发送波束的信息,如STA的最佳发送波束的sector ID。STA则在数据传输间隔(data transfer interval,DTI)时隙中用AP的最佳发送波束发送SSW确认(ack)帧给AP。至此,AP和STA分别获知自己和对方的最佳发送波束,后续可通过BRP过程对最佳发送波束进行进一步精炼。
可选的,DTI与A-BFT之间可能存在通知传输间隔(announcement transmissioninterval,ATI),ATI为AP和STA基于请求和/或应答的轮询管理接入期。若STA有数据传输,则AP可根据STA在ATI内发送的表示有数据传输的应答信息,在DTI内为该STA分配传输时间。
基于以上训练过程可知,在毫米波频谱通信的准备过程(或称上线过程)中,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分别需要进行波束扫描(如扇区扫描),耗时较长。并且,在点对多点主站(point 2multiple point,P2MP)等存在多个第二通信装置的场景中,不同的第二通信装置之间需要进行资源竞争以进行上行波束扫描,也就是说,多个STA需要先后进行上行波束扫描,进一步导致通信准备时间过长。
为了降低通信准备时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由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执行。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1: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通信装置的n个下行波束。其中,1≤n≤m,m为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波束的数量,n个下行波束中的第i个下行波束承载有信号以及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1≤i≤n。换句话说,第一通信装置在进行下行波束扫描时,在每个下行波束上发送信号和该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
其中,本申请对于下行波束承载的信号不进行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等参考信号。
应理解,本申请中波束的方向信息可指示波束角度。具体的,方向信息可指示绝对角度和/或相对角度。
如图5所示,以n=m为例,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下行波束包括下行波束#0、下行波束#1……下行波束#m,其中,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可以是下行波束在第一通信装置所在的坐标系中的角度。该角度例如下行波束与坐标系中参考方向之间的角度,参考方向例如北向,当角度为零时下行波束方向为参考方向。以参考方向为北向为例,假设每个下行波束的宽度为θ,β为第一通信装置的接收元件(如阵列天线)的法向与北向之间的角度,下行波束的波束索引为k,则波束索引为k的下行波束在该坐标系中的角度表示为α=β+k·θ,α的含义是北向与该下行波束之间的角度。应理解,此时方向信息可指示α以表示该下行波束的绝对角度。
可选的,接收元件的法向与接收元件的结构有关。比如,接收元件是均匀的线阵,则接收元件的法向是承载于该接收元件的方向。可选的,图5中将法向方向对准的下行波束的波束索引定义为#0,该下行波束即下行波束#0,实际应用中也可将其他下行波束定义为下行波束#0。
另外,方向信息也可以指示相对角度,比如,方向信息指示α’=k·θ,表示该下行波束与第一通信装置的接收元件的法向之间的相对角度,k和θ的定义可参见上前述说明。该法向的方向信息(如β)可单独指示,或采取默认值。
在S101的实施中,第一通信装置可预先对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进行采集和存储,而不必在每次执行波束扫描时重新确定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
可选的,S101中,第一通信装置可按照设定的顺序发送n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比如,按照下行波束与参考方向之间夹角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发送;或者,按照下行波束索引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发送,比如,按照下行波束#0、下行波束#1……下行波束#m(下行波束#m……下行波束#1、下行波束#0)的先后顺序发送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此外,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按照随机顺序发送n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
相应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n个下行波束,获得n个下行波束的信号和方向信息。其中,1≤n≤m。
应理解,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的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的数量可能少于或等于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的数量。也就是说,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下行波束的数量可能是n1,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的下行波束的数量可能是n2,1≤n2≤n1≤m。
S102: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第二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确定n个下行波束中的目标波束。其中,目标下行波束为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最好的下行波束。
应理解,第二通信装置可根据接收的n个下行波束的信号质量参数确定目标下行波束。信号质量参数例如下行信号的干扰源数量、干扰强度和/或信噪比等参数,这些参数可由第二通信装置在接收下行波束的信号时通过测量等方式获得。示例性的,第二通信装置可根据接收n个下行波束的信号分别的干扰源数量、干扰强度和/或信噪比等参数,确定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下行波束作为目标下行波束。
S103: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波束。
示例性的,第二通信装置在确定目标下行波束后,根据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波束的方向信息,从而确定目标上行波束。具体的,第二通信装置可根据第二通信装置自身的方向信息和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波束的方向信息。
其中,第二通信装置的方向信息可指示第二通信装置的角度,例如,指示第二通信装置的接收元件的法向与坐标系中参考方向(如北向)之间的角度。
应理解,第二通信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处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目标上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指示目标上行波束在该坐标系中的角度。
可选的,以坐标系中参考方向为北向为例,如图6所示,第二通信装置与北向之间的角度δ、目标下行波束与北向之间的角度α以及目标上行波束的角度γ之间满足:
γ=360-δ+180+α
S104: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目标上行波束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相应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目标上行波束接收来自于第二通信装置的数据。
采用以上方法,第二通信装置可根据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波束,并根据目标上行波束实现上行发送。由于确定目标上行波束的过程不需要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波束扫描,可缩短第二通信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之间通信的准备时长。
举例来说,在传统的波束训练方案中,假设STA上行扫描波束的个数总共为M个,每次扫描时间间隔为T0,则单个STA上线时间至少需要M*T0。而利用图4所示方法,STA无需进行波束扫描,则单个STA上线时间至少缩短M*T0,因此可实现波束快速对准。其中,上线指的是STA成功接入AP。
另外,如图7所述,对于P2MP等场景下的多个STA需要竞争上行波束扫描资源的问题,在传统的波束训练方案中,当至少两个STA在一个A-BFT时间段进行上行扫描时可能发生碰撞,进而触发竞争接入机制,使得总上线时间开销增大。当有N个STA同时上线时,N个STA(分别记为STA1、STA2……STAN)先后进行上行波束扫描,假设STA进行波束训练的最小时长为T,则总上线时间大于N*T。而采用本发明方案,多个STA无需上行扫描,也就不会触发竞争接入机制,PA也只需要进行一次下行波束扫描,各STA在分别得到目标上行波束的方向信息之后可确定各自的目标下行波束,实现对准,其总上线时间小于T,大大降低波束对准耗时。
在S101中,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可承载于SSW帧。
可选的,如图8所示,可以将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承载于SSW帧中的扇区方向(sector direction)字段。这里介绍如图8所示SSW帧中的各个字段可能的长度和含义。方向(direction)指示字段占用SSW帧中的1个比特(bit),表示SSW帧是初始方发送的SSW帧还是应答方发送的SSW帧。CDOWN字段占用9bit,指示一个倒数计时器的计数,该计数为I-TXSS/R-TXSS结束之前的剩余的定向多千兆位信标(directional multi-gigabit,DMG)帧传输个数。扇区标识字段占用6bit,表示波束所在的扇区编号。扇区方向字段可占用9bit,指示波束的波束方向信息。DMG天线标识(DMG antenna ID)字段可占用2bit,表示当前发送波束所采用的DMG天线。接收扇区扫描(receive sector sweep,RXSS)长度(RXSS length)字段可占用6bit,表示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二通信装置的扇区扫描所需的时间(如时域资源长度),以多个第二通信装置的竞争场景为例,该时间即每个第二通信装置扇区扫描的最小时间间隔。
应理解,以上以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承载于SSW帧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并不限定方向信息承载于SSW帧以外的其他信息、消息或信令。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应理解,该通信装置可由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和/或第二通信装置。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910和通信模块920。其中,通信模块920可包括发送模块和/或接收模块。
具体的,当实现第一通信装置时,通信模块920(或通信模块920的发送模块),可用于发送第一通信装置的n个下行波束。通信模块920(或通信模块920的接收模块)还可接收来自于第二通信装置的通过目标上行波束发送的数据。
当实现第二通信装置时,通信模块920(或通信模块920的接收模块),可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装置的n个下行波束。通信模块920(或通信模块920的发送模块)还可用于通过目标上行波束发送数据。
可选的,处理模块910可用于生成由通信模块920(或通信模块920的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信号或数据,和/或,用于处理由通信模块920(或通信模块920的接收模块)所接收的信息、信号或数据。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通信装置1000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和通信接口1030。可选地,该通信装置1000还包括输入设备1040和/或输出设备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通信接口1030以及输入设备1040、输出设备1050可通过总线或其他连接介质相互连接。存储器1020中存储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010用于执行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被执行时,该处理器10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处理模块910执行的操作,或者说,可通过处理器1010实现处理模块910。通信接口103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通信模块920执行的操作或者说,可通过通信接口1030实现通信模块92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900和/或通信装置1000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S101至S104所示步骤中由第一通信装置和/或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动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可参照前述对于方法实施例的说明。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第一通信装置的n个下行波束,其中,1≤n≤m,m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波束的数量,第i个下行波束承载有信号以及所述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1≤i≤n;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确定所述n个下行波束中的目标下行波束,所述目标下行波束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最好的下行波束;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波束;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目标上行波束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波束,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方向信息和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承载于所述第i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扇区扫描信息。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同一坐标系中,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指示所述坐标系中的角度。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同一坐标系中,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标识ID指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
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n个下行波束,其中,1≤n≤m,m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波束的数量,第i个下行波束承载有信号以及所述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1≤i≤n;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第二通信装置的通过目标上行波束发送的数据,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n个下行波束中的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的上行波束,所述目标下行波束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最好的下行波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承载于所述第i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扇区扫描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同一坐标系中,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指示所述坐标系中的角度。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同一坐标系中,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标识ID指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一通信装置的n个下行波束,其中,1≤n≤m,m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波束的数量,第i个下行波束承载有信号以及所述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1≤i≤n;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确定所述n个下行波束中的目标下行波束,所述目标下行波束为所述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最好的下行波束;以及,根据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波束;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上行波束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方向信息和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的方向。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承载于所述第i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扇区扫描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同一坐标系中,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指示所述坐标系中的角度。
14.如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同一坐标系中,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标识ID指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通信装置的n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其中,1≤n≤m,m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波束的数量,第i个下行波束承载有信号以及所述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1≤i≤n;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二通信装置的通过目标上行波束发送的数据,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n个下行波束中的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确定的上行波束,所述目标下行波束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最好的下行波束。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承载于所述第i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扇区扫描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同一坐标系中,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指示所述坐标系中的角度。
18.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同一坐标系中,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标识ID指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方向信息。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被调用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85410.8A CN114916070A (zh) | 2021-02-10 | 2021-02-10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PCT/CN2021/124763 WO2022170784A1 (zh) | 2021-02-10 | 2021-10-19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85410.8A CN114916070A (zh) | 2021-02-10 | 2021-02-10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16070A true CN114916070A (zh) | 2022-08-16 |
Family
ID=82762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85410.8A Pending CN114916070A (zh) | 2021-02-10 | 2021-02-10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16070A (zh) |
WO (1) | WO202217078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34567A (zh) * | 2023-07-25 | 2023-08-22 | 华南理工大学 | 波束管理方法、装置和智能超表面中继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84190A1 (en) * | 2016-04-18 | 2017-10-26 | Intel Corporation | Selection of beamforming directions based on learned performance |
US11522743B2 (en) * | 2016-04-27 | 2022-12-0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design for cellular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mmWave systems |
CN114204968A (zh) * | 2017-01-06 | 2022-03-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9150273B (zh) * | 2017-06-28 | 2022-06-10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11432476B (zh) * | 2019-01-09 | 2022-12-1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波束方向的指示方法、基站及终端 |
-
2021
- 2021-02-10 CN CN202110185410.8A patent/CN114916070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0-19 WO PCT/CN2021/124763 patent/WO202217078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34567A (zh) * | 2023-07-25 | 2023-08-22 | 华南理工大学 | 波束管理方法、装置和智能超表面中继系统 |
CN116634567B (zh) * | 2023-07-25 | 2023-12-12 | 华南理工大学 | 波束管理方法、装置和智能超表面中继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70784A1 (zh) | 2022-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91315B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 |
US11012963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9891958B (zh) | 用于测距测量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
US1010380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beam hopping in multi cell multi 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2350808B (zh) | 信号传输的方法与装置 | |
CN113453268A (zh) | 空间复用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 |
US11888565B2 (en) | Method for sen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device | |
CN114204970A (zh) | 信道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399567A (zh) |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2170784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1159309A1 (zh) |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5884408A (zh) | 用于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3541750B (zh) | 协作波束赋形方法、通信装置、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6566452A (zh) | 管理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956039B2 (en) |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for beam vector selection | |
CN116671249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站点设备和接入点设备 | |
CN111147114B (zh) | 波束训练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3938907A (zh) | 通信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6458223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 |
WO2021134367A1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5835406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 |
WO2022111692A1 (zh) |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装置 | |
WO2024208110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4208041A1 (zh) | 一种参考信号的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 |
WO2024153072A1 (zh) |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