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5387A - 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5387A
CN114915387A CN202110179029.0A CN202110179029A CN114915387A CN 114915387 A CN114915387 A CN 114915387A CN 202110179029 A CN202110179029 A CN 202110179029A CN 114915387 A CN114915387 A CN 114915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carrier
type
pdu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90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5387B (zh
Inventor
姜建
杨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790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538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1321 priority patent/WO2022170867A1/zh
Priority to EP21925512.2A priority patent/EP4283903A4/en
Publication of CN114915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5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44Control loops for 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46Open loops
    • H04L2027/0048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44Control loops for 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53Closed loops
    • H04L2027/0055Closed loops single ph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设备无法在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同时发送PDU,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的工作频段不同。数据发送方法包括: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其中,上行载波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在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无法共存的场景中,终端设备根据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类型选择发送PDU的上行载波,根据实际通信情况自主选择上行载波,提升了上行通信质量,满足了上行覆盖需求。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5G是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于早期的4G、3G、2G等移动通信技术,5G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延迟、万物互联的全连接、更节省能源、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接入。
目前,5G网络的主流工作频点较高,对应的载波可以称为新空口(new radio,NR)载波。而且,手机端的上行发射功率受限,导致5G网络的上行覆盖受限。为了增强5G网络的上行覆盖,引入了补充上行链路(supplementary uplink,SUL),SUL载波的工作频点低于NR载波。
在一些场景中,NR上行载波和SUL载波无法共存,终端设备通常使用NR上行载波。这样,SUL的收益就会损失,依然导致上行覆盖受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升了上行通信质量,满足了上行覆盖需求。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法在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同时发送PDU,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的工作频段不同,数据发送方法包括: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不同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在第一类型上行载波和第二类型上行载波无法共存的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通信情况自主选择回退的载波。比如,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包括NUL和SUL,终端设备根据网络配置的PUCCH承载在的上行载波的类型确定是忽略SUL上的调度还是忽略NUL上的调度。当承载PUCCH的载波为NUL时,可以回退SUL,在NUL上发送PDU,提升上行通信质量,例如,提升上行吞吐量。当承载PUCCH的载波为SUL时,可以回退NUL,在SUL上发送PDU,增强上行覆盖,确保了SUL的增益。而且,在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回退其他上行载波,也确保了不影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为NUL载波,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为SUL载波。
在该实现方式中,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为NUL,终端设备自主选择回退SUL。通常,NUL信号质量较好时,网络设备将PUCCH配置在NUL上。终端设备通过在NUL上发送PDU,不在SUL上发送PDU,保留了最强的上行发送带宽,同时避免了上行丢包,提升了上行通信质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为SUL载波,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为NUL载波。
在该实现方式中,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为SUL,终端设备自主选择回退NUL。通常,NUL信号质量不好时,网络设备将PUCCH配置在SUL上。终端设备通过在SUL上发送PDU,不在NUL上发送PDU,提升了上行覆盖。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包括PHY层,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包括:PHY层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包括PHY层和MAC层,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包括:PHY层根据第一类型和/或第二类型生成载波指示信息,载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PHY层向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发送载波指示信息,PHY层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PHY层向MAC层发送上行调度信息,MAC层根据载波指示信息和上行调度信息,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在该实现方式中,PHY层向MAC层发送载波指示信息,通知MAC层回退的载波类型。PHY层将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发送给MAC层,由MAC层根据载波指示信息和上行调度信息执行上行载波的调度,避免了在回退的载波上发送PDU,不会上行丢包,提高了上行数据的传输质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MAC层上根据载波指示信息和上行调度信息,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包括:若在MAC层上根据上行调度信息确定调度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则根据载波指示信息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填充数据包;和/或,若在MAC层上根据上行调度信息确定调度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则根据载波指示信息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adding数据包,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正常发送PDU,确保了可以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成功发送有效数据,确保了上行数据不丢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载波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包括PHY层和MAC层,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包括:PHY层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PHY层解析上行调度信息,获取针对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的目标上行调度信息,PHY层向MAC层发送目标上行调度信息,MAC层根据目标上行调度信息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在该实现方式中,PHY层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获取针对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的目标上行调度信息,将目标上行调度信息发送给MAC层,由MAC层根据目标上行调度信息执行相应的载波调度即可,避免了在回退的载波上发送PDU,不会上行丢包,而且MAC层的实现更为简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包括一个PLL。
该实现方式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例如,本申请图6或图8所示场景,终端设备包括一个PLL,当终端设备切换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发送数据时,需要复用PLL进行不同上行载波的频率切换,存在切换时延。在切换时延内造成终端设备无法在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同时发送PDU。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张SIM卡,每张SIM卡对应一条可用的数据发送通道或对应一个可用的PLL。
该实现方式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例如,本申请图13所示场景,对于终端设备的每张SIM卡,只有一条可用的数据发送通道或对应一个可用的PLL,造成终端设备无法在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同时发送该SIM卡的数据PDU。其中,“可用的”是指可以被一张SIM卡使用的资源,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条数据发送通道或多个PLL,但不是所有的数据发送通道和PLL都可以被一张SIM卡使用。例如,在图13中,终端设备包括2条数据发送通道和2个PLL,主卡对应一条可用的数据发送通道和一个可用的PLL,副卡也对应一条可用的数据发送通道和一个可用的PLL。而在图11中,终端设备包括的2条数据发送通道和2个PLL都可以给主卡使用,主卡对应2条可用的数据发送通道和2个可用的PLL。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之前,方法还包括:在第一载波的下行时隙通过SUL载波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第一载波的工作频段高于SUL载波的工作频段。
该实现方式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终端设备利用SUL载波工作在超级上行工作模式时,终端设备无法在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同时发送该SIM卡的数据PDU。第一载波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NR载波。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法在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同时发送PDU,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的工作频段不同。终端设备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不同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为NUL载波,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为SUL载波。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为SUL载波,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为NUL载波。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包括物理层模块,物理层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包括物理层模块和MAC层模块,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物理层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类型和/或第二类型生成载波指示信息,载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向MAC层模块发送载波指示信息,控制接收模块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向MAC层模块发送上行调度信息。MAC层模块用于,根据载波指示信息和上行调度信息,控制发送模块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AC层模块具体用于:若根据上行调度信息确定调度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则根据载波指示信息控制发送模块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填充数据包;和/或,若根据上行调度信息确定调度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则根据载波指示信息控制发送模块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载波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包括物理层模块和MAC层模块,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物理层模块具体用于:控制接收模块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解析上行调度信息,获取针对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的目标上行调度信息,向MAC层模块发送目标上行调度信息。MAC层模块用于,根据目标上行调度信息控制发送模块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包括一个PLL。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张SIM卡,每张SIM卡对应一条可用的数据发送通道或对应一个可用的PLL。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在下行时隙通过SUL载波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并根据指令使得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该设备实施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R载波的上下行覆盖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UL载波和SUL载波的上行覆盖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时隙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面空口协议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终端设备发送框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终端设备发送框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终端设备采用图6中发送框架时上行载波调度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PLL进行频率切换时的切换时延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场景中上行数据调度的一种示意图;
图11为终端设备采用图7中发送框架且使用单SIM卡时上行载波调度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场景中上行数据调度的一种示意图;
图13为终端设备采用图7中发送框架且使用双SIM卡时上行载波调度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场景中终端设备使用上行载波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使用上行载波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调度的一种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调度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调度的又一种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概念进行说明。
1、NR载波、NUL载波和SUL载波
5G网络中的载波可以具有多种频点。通常,5G网络的主流工作频点较高,对应的载波可以称为NR载波。根据NR载波的上下行时隙,可以将上行时隙对应的部分称为NR上行(uplink,UL)载波,将下行时隙对应的部分称为NR下行(downlink,DL)载波。NR UL载波也称为标准上行链路(normaluplink,NUL)载波。
示例性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R载波的上下行覆盖示意图。如图1所示,手机A和手机B可以与基站进行通信。在下行方向,基站向手机A或手机B发送数据。在上行方向,手机A或手机B向基站发送数据。由于NR载波的工作频点较高,信号的路径损耗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衰落较快,基站的发射功率较大,而手机的发射功率受限,导致NR载波的上下行覆盖范围差异较大。NUL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小于NR DL载波的下行覆盖范围。例如,在图1中,NR DL载波的信号覆盖范围标记为范围11,NUL载波的信号覆盖范围标记为范围12,范围12小于范围11。手机A位于范围12内,可以通过NUL载波向基站发送数据。但手机B通过NUL载波向基站发送数据时,基站将无法接收到手机B发送的数据。
为了增强5G网络的上行覆盖,在NUL载波的基础上引入了SUL载波,SUL载波的工作频点低于NUL载波的工作频点。工作频点较低,信号的路径损耗相对较小,上行覆盖范围相对较大。示例性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UL载波和SUL载波的上行覆盖示意图。如图2所示,NUL载波的信号覆盖范围标记为范围12,SUL载波的信号覆盖范围标记为范围13,范围13大于范围12。手机A位于范围12内,可以通过NUL载波和/或SUL载波向基站发送数据。手机B位于范围13内,可以通过SUL载波向基站发送数据。
可选的,为了提升上行通信质量,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较近时,NUL载波的信号质量较好,手机可以使用NUL载波向基站发送数据。由于NUL载波的带宽较大,使用NUL载波发送上行数据,提升了上行数据吞吐量。相应的,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较远时,NUL载波的信号质量变差,手机可以使用SUL载波向基站发送数据,提升了上行覆盖。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NUL载波和SUL载波的工作频点不做限定。例如,SUL载波的工作频点为Sub3G频段,Sub3G频段为频率低于3GHz的频段。NUL载波的工作频点为Sub6G频段,Sub6G频段通常为频率在450MHz~6000MHz的低于6GHz的频段。
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时隙结构图,其中NUL载波是采用TDD模式进行上下行的复用,SUL载波则全部用于上行。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模式中,上下行通信采用相同的频带,上下行通信按照时分方式交替使用空口信道,空口时隙包括上行时隙、下行时隙和特殊时隙。如图3所示,对于NR载波,包括5个下行时隙(标记为D)、3个上行时隙(标记为U)和2个特殊时隙(标记为S),手机可以在3个上行时隙上向基站发送数据。对于SUL载波,该载波是手机独占的,手机可以在SUL载波的所有子帧内上向基站发送数据。
手机在充分使用NUL载波的上行时隙发送上行数据的基础上,再利用SUL载波来发送上行数据,从而增加上行带宽,这种工作模式可以称为超级上行。
需要说明,图3仅是一种示例,并不对NUL载波和SUL载波的时隙结构形成限定。
需要说明,为了方便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UL载波和NUL具有相同含义,SUL载波和SUL具有相同含义。
2、PUCCH和PUS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主要用于承载上行控制信息。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传输格式、功率控制信息、上行重传信息、确认信息(acknowledge,ACK)或非确认信息(negative acknowledge,NACK)等。
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主要用于承载上行数据,例如,手机发送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
需要说明,PUCCH可以承载在NUL上,也可以承载在SUL上。PUSCH可以承载在NUL上,也可以承载在SUL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3、NUL和SUL无法共存场景或载波回退场景
由于手机的软硬件配置不同,在一些场景中,终端设备无法在同一时隙或者相邻时隙内在NUL和SUL上发送数据,该场景可以称为NUL和SUL无法共存场景,或者称为载波回退场景。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行载波的类型的数量、每类上行载波的名称和工作频段不做限定。载波回退场景可以扩展为终端设备无法同时在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同时发送数据的场景。
在该场景中,不能有效发送数据的载波可以称为需要回退的载波、回退载波或需要忽略的载波,本申请实施例对具体名称不做限定。
后面将通过图8~图10以及图13~图14示例性的对载波回退场景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适用于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上行通信。通信系统包括至少2个工作频段不同的上行载波,本申请实施例对通信系统的类型、上行载波的数量和工作频段不做限定。可选的,通信系统可以为5G通信系统或后续演进通信系统。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如图4所示,上行载波可以包括NUL和SUL,终端设备可以通过NUL和/或SUL向基站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名称和类型不做限定。例如,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或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设备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基站的名称和类型不做限定。例如,基站也可以称为网络设备、接入网设备等。可选的,基站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可选的,基站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宏基站、微基站、家庭基站(Femeto)或接入点(access point,AP)。
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接口称为空中接口,又称为空口。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面空口协议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用户面空口协议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PDCP层可以处理用户面上的数据单元,例如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包,PDCP层可以进行IP包头压缩,以减少空口上传输的比特数。RLC层负责分割/级联、重传控制和重复检测等。MAC层控制逻辑信道的复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重传、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调度等。MAC层以逻辑信道的形式为RLC层提供服务。PHY层负载管理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多天线的映射以及其他类型的物理层功能,PHY层以传输信道的形式为MAC层提供服务。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终端设备的发送框架进行说明。发送框架不同,终端设备调用上行载波发送数据的方式不同。
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终端设备发送框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该实现方式中,锁相环(phase lock loop,PLL)的个数为1个。如图6所示,发送框架包括基带处理器(baseband processor,BBP)、时域单元(time domain unit、TDU)、交叉切换接口(cross switch bus,XBUS)、基带模拟单元(baseband analog、BBA)、PLL、滤波器、乘法器和天线。BBP用于对数据PDU进行信道编码。TDU用于数据的时域调制。物理层软件可以配置XBUS,用于发送通道的切换。BBA用于信号的上下变频、滤波和采样率的变换。物理层软件可以配置PLL,用于对本振信号进行倍频产生载频时钟信号。
在图6中,上行发射天线包括4根,分别标记为天线1-1、天线1-2、天线2-1和天线2-2。天线1-1和天线1-2的频段相同,天线2-1和天线2-2的频段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天线的频段不做限定。例如,天线1-1和天线1-2的频段为Sub6G频段,天线2-1和天线2-2的频段为Sub3G频段。发射通道有2条。其中,BBA TX0、滤波器F1、乘法器M1、天线1-1、天线2-1和PLL0组成一条发射通道,标记为通道1。相似的,BBA TX1、滤波器F2、乘法器M2、天线1-2、天线2-2和PLL0组成另一条发射通道,标记为通道2。可见,PLL0需要锁定通道1和通道2的工作频点,当通道1和通道2的工作频点不同时,需要进行PLL时钟源的频率切换。
在图6中,BBP有2个,分别标记为BBP CC0和BBP CC1,应用于不同的载波(CC)。BBPCC0与TDU0和TDU1对应,应用于载波CC0。TDU0和/或TDU1的输出数据通过XBUS的通道切换可以输入至通道1或通道2。相似的,BBP CC1与TDU2和TDU3对应,应用于载波CC1。TDU2和/或TDU3的输出数据通过XBUS的通道切换可以输入至通道1或通道2。需要说明,CC0和CC1的工作频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CC0和CC1均为NUL载波。又例如,CC0为NUL载波,CC1为SUL载波。
可选的,在一种发送方式中,2条发射通道均用于CC0或CC1,可以实现CC0或CC1的上行双流发送,提升通信质量。对于CC0的上行双流发送,通过XBUS的控制,TDU0的输出数据可以输入至BBA TX0,且TDU1的输出数据可以输入至BBA TX1;或者反之,TDU0的输出数据可以输入至BBA TX1,且TDU1的输出数据可以输入至BBA TX0。通道1和通道2的工作频点相同,均为CC0的频点,PLL0可以锁定该频点。假设,天线1-1和天线1-2对应该频点,则通道1使用天线1-1发送数据,通道2使用天线1-2发送数据。相似的,对于CC1的上行双流发送,通过XBUS的控制,TDU2的输出数据可以输入至BBA TX0,且TDU3的输出数据可以输入至BBATX1;或者反之,TDU2的输出数据可以输入至BBATX1,且TDU3的输出数据可以输入至BBA TX0。通道1和通道2的工作频点相同,均为CC1的频点,PLL0可以锁定该频点。通道1和通道2分别通过相应的天线发送数据。
可选的,在另一种发送方式中,1条发射通道用于CC0的发射,另1条发射通道用于CC1的发射。对于CC0的上行发送,BBP CC0的输出数据可以输入至TDU0或TDU1,通过XBUS的控制,TDU0或TDU1的输出数据可以输入至BBA TX0或BBA TX1。CC1的上行发送与CC0的上行发送相似,此处不再赘述。假设,CC0的上行发送通过BBP CC0、TDU0和BBA TX0在通道1中实现,CC1的上行发送通过BBP CC1、TDU2和BBA TX1在通道2中实现,天线1-1和天线1-2对CC0的频点,天线2-1和天线2-2对CC1的频点。通道1的工作频点为CC0的频点,PLL0可以锁定该频点,通道1使用天线1-1发送数据。相似的,通道2的工作频点为CC1的频点,PLL0可以锁定该频点,通道2使用天线2-2发送数据。可以理解,如果CC0和CC1的频点不同,PLL0在通道0和通道1发送数据时需要进行时钟源的频率切换。
可选的,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终端设备发送框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图6所示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PLL的个数不同。
在图6中,PLL为1个,标记为PLL0,用于产生通道1和通道2的载频时钟信号。
在图7中,PLL为2个,分别标记为PLL0和PLL1,PLL0对应有切换开关K0,PLL1对应有切换开关K1。PLL0可以用于产生通道1的载频时钟信号,PLL1可以用于产生通道2的载频时钟信号。其中,BBA TX0、滤波器F1、乘法器M1、天线1-1、天线2-1和PLL0组成一条发射通道,标记为通道1。相似的,BBA TX1、滤波器F2、乘法器M2、天线1-2、天线2-2和PLL1组成另一条发射通道,标记为通道2。终端设备需要在CC0与CC1之间进行载波切换时,物理层软件可以直接配置PLL0和PLL1分别锁定在CC0和CC1的工作频点,实现PLL时钟源的快速切换。
下面基于图6和图7所示的发送框架,对终端设备通过不同上行载波发送数据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可选的,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终端设备采用图6所示的发送框架,使用一张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示例性的,图8为终端设备采用图6中发送框架时上行载波调度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其中,CC0为NUL,CC1为SUL。天线1-1和天线1-2的频段为Sub6G频段,天线2-1和天线2-2为Sub3G频段。如图8所示,BBP CC0应用于NUL载波,通过TDU0和XBUS将待发送数据输出至BBATX0,通过通道1使用天线1-1发送。BBPCC1应用于SUL载波,通过TDU2和XBUS将待发送数据输出至BBA TX1,通过通道2使用天线2-2发送。
由于NUL和SUL的频率不同,当终端设备在NUL和SUL之间切换载波发送数据时,PLL0需要进行频率切换。例如,参考图2和图3,手机A工作在超级上行模式,在NR载波的下行时隙使用SUL载波发送上行数据,在NR载波的上行时隙使用NUL载波发送上行数据,手机A需要进行NUL载波和SUL载波之间的切换。
目前,通信标准协议中定义的载波切换间隔(Gap)为0us。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终端设备的PLL硬件受限,通常只有1个PLL,PLL进行频率切换时具有切换时延,不能满足通信标准协议中的规定。本申请实施例对切换时延的取值不作限定,例如,典型值为140us。示例性的,以终端设备从NUL切换为SUL为例,图9为PLL进行频率切换时的切换时延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终端设备复用PLL0进行NUL和SUL的切换时,物理层软件需要配置PLL0切换输出不同的频率,时分复用给NUL和SUL两个载波提供载频时钟信号。PLL0切换频率的稳定时间需要140us,即,NUL和SUL的载波切换至少需要140us的切换Gap,在切换Gap期间无法正常发送数据。
可见,该场景为载波回退场景,在NUL和SUL中需要进行载波回退。
在该场景中,基站会正常调度终端设备在NUL和/或SUL上发送数据,但由于终端设备无法在切换Gap期间发送数据,终端设备的一种实现方式为:保持SUL的配置,正常接收基站关于NUL和/或SUL上的调度,但终端设备自主回退SUL载波。即,在载波回退场景中,如果终端设备接收到NUL的调度,则正常在NUL上发送数据;如果接收到SUL的调度,则不配置射频在SUL上发送数据。这就导致了在SUL上调度的上行数据包大量丢失,对于语音业务造成通话质量变差,对于数据业务造成传输速率下降、误码率升高等问题。而且,由于终端设备回退SUL载波,即使终端设备位于信号质量不好的环境中,也只能在NUL上发送数据,导致上行覆盖受限,上行传输性能下降。
示例性的,图10为图8所示场景中上行数据调度的一种示意图。如图10所示,PDU1、PDU2、PDU4和PDU6预期在NUL上发送,PDU3和PDU5预期在SUL上发送。终端设备可以在NUL上正常发送PDU1、PDU2、PDU4和PDU6。但在载波回退场景中,终端设备不配置射频进行SUL的发送,导致空口上PDU3和PDU5丢包。
可选的,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终端设备采用图7所示的发送框架,使用一张SIM卡。本应用场景与图8所示应用场景的区别在于:在图8中,终端设备包括1个PLL,需要时分复用PLL0给SUL和NUL两个载波提供载频时钟信号,存在切换时延。在本应用场景中,终端设备包括2个PLL,2个PLL可以分别给SUL和NUL两个载波提供载频时钟信号,不存在切换时延。
示例性的,图11为终端设备采用图7中发送框架且使用单SIM卡时上行载波调度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其中,CC0为NUL,CC1为SUL。天线1-1和天线1-2的频段为Sub6G频段,天线2-1和天线2-2为Sub3G频段。如图11所示,BBP CC0应用于NUL载波,通过TDU0和XBUS将待发送数据输出至BBA TX0,通过通道1使用天线1-1发送。PLL0锁定在NUL载波的工作频点,通过切换开关K0为NUL载波提供载频时钟信号。BBP CC1应用于SUL载波,通过TDU2和XBUS将待发送数据输出至BBA TX1,通过通道2使用天线2-2发送。PLL1锁定在SUL载波的工作频点,通过切换开关K1为SUL载波提供载频时钟信号。
示例性的,图12为图11所示场景中上行数据调度的一种示意图。如图12所示,PDU1、PDU2、PDU4和PDU6预期在NUL上发送,PDU3和PDU5预期在SUL上发送。终端设备可以在NUL上正常发送PDU1、PDU2、PDU4和PDU6,在SUL上正常发送PDU3和PDU5。图12与图10的区别在于:在图10所示的载波回退场景中存在丢包问题,而在图12中不存在丢包问题。
可选的,在又一种应用场景中,终端设备采用图7所示的发送框架,使用2张SIM卡,分别称为主卡和副卡,为双卡双通场景。例如,终端设备使用主卡进行语音业务,使用副卡进行数据业务。示例性的,图13为终端设备采用图7中发送框架且使用双SIM卡时上行载波调度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其中,主卡和副卡均使用NUL载波,CC0和CC1均为NUL。天线1-1和天线1-2的频段为Sub6G频段,天线2-1和天线2-2为Sub3G频段。如图13所示,BBP CC0应用于主卡NUL载波,通过TDU0和XBUS将待发送数据输出至BBA TX0,通过通道1使用天线1-1发送。BBP CC1应用于副卡NUL载波,通过TDU2和XBUS将待发送数据输出至BBA TX1,通过通道2使用天线1-2发送。其中,PLL0可以锁定在NUL载波的工作频点,为主卡NUL载波提供载频时钟信号。PLL1可以锁定在NUL载波的工作频点,为副卡NUL载波提供载频时钟信号。
本场景与图11所示场景的相同点在于:终端设备的发送框架相同。
本场景与图11所示场景的不同点在于:图11为单卡场景,2条发射通道分别应用于单卡的NUL载波和SUL载波。而在本场景中,为双卡双通场景,2条发射通道分别应用于主卡的NUL载波和副卡的上行载波。由于副卡占用了一条发射通道,导致主卡只能使用一条发射通道,主卡的SUL载波没有可用射频资源,主卡无法通过SUL发送数据。
可见,在本场景中,主卡SUL所用射频资源与副卡NUL所用射频资源存在冲突,主卡NUL和SUL无法共存,本场景为载波回退场景,主卡在NUL和SUL中需要进行载波回退。
在该场景中,终端设备的一种实现方式为:确定主卡需要进行载波回退时,终端设备回退SUL载波,并触发去附着(Detach)操作和重新附着(Re-Attach)操作,更新载波能力。但是Detach/Re-Attach操作需要中断当前业务,出现通话掉话或上网中断之类的问题,导致用户使用体验变差。
而且,目前在载波回退上有限制,NUL必须保留,终端设备只能回退SUL。即使终端设备位于信号质量不好的环境中,也只能在NUL上发送数据,导致上行覆盖受限,上行传输性能下降。示例性的,图14为图13所示场景中终端设备使用上行载波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对于手机B,在弱场回退SUL后,在NUL上发送数据,相当于损失SUL的收益,导致手机B的上行通信性能变差。其中,范围12和范围13可以参见图2,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载波回退场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通信情况选择是对NUL进行载波回退还是对SUL进行载波回退。当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上行通信环境不好时,可以选择回退NUL,在SUL上发送数据,增强上行覆盖,避免了上行丢包。当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上行通信环境较好时,可以选择回退SUL,在NUL上发送数据,保留最强的上行发送带宽,同时避免了上行丢包,提升上行通信质量。
示例性的,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使用上行载波的示意图。图15与图14的区别在于:在图15中,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手机B可以在弱场回退NUL,在SUL上发送上行数据,增强了上行覆盖。
示例性的,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调度的一种示意图。假设,终端设备回退SUL,在NUL上发送数据。图16与图10的区别在于:在图16中,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在NUL上正常发送PDU1~PDU4,空口上不会丢包。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法在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同时发送数据,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的工作频段不同。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可以包括:
S1701、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
其中,上行载波的类型可以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
示例性的,本申请各实施例以上行载波的类型包括NUL和SUL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PUCCH用于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由网络设备配置。为了保障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上行通信质量,网络设备通常将PUCCH配置在通信质量较好的上行载波上。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当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较近时,例如,手机A,NUL的通信质量较好,基站将PUCCH配置在NUL上。当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较远时,例如,手机B,NUL的通信质量变差,SUL的上行覆盖更强,基站将PUCCH配置在SUL上。
可选的,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可以包括:
在PHY层上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
S1702、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类型为NUL,第二类型为SUL。终端设备在NUL上发送PDU,不在SUL上发送PDU。
在该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进行SUL载波的回退。终端设备自主忽略网络设备对SUL载波的调度,只调度上行通信质量较好的NUL载波发送数据,避免了终端设备根据网络配置在SUL载波上发送数据导致丢包的问题。而且,保留了最强的上行发送带宽,提升了上行通信质量。
可选的,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类型为SUL,第二类型为NUL。终端设备在SUL上发送PDU,不在NUL上发送PDU。
在该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进行NUL载波的回退。终端设备自主忽略网络设备对NUL载波的调度,只调度上行覆盖较好的SUL载波发送数据,提升了上行覆盖。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通信情况自主选择回退的载波。终端设备根据网络配置的PUCCH承载在的上行载波的类型确定是忽略SUL上的调度还是忽略NUL上的调度。当承载PUCCH的载波为NUL时,可以回退SUL,在NUL上发送PDU,提升上行通信质量,例如,提升上行吞吐量。当承载PUCCH的载波为SUL时,可以回退NUL,在SUL上发送PDU,增强上行覆盖,确保了SUL的增益。
可选的,在图1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提供了S1702的一种实现方式。如图18所示,S1702中,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可以包括:
S1801、在PHY层上根据第一类型和/或第二类型生成载波指示信息。
其中,载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列中的任意一项: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或者,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或者,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且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对载波指示信息的名称不做限定。例如,载波指示信息也可以称为回退载波指示。
具体的,在上行数据的发送过程中,PHY层软件可以配置PLL用于对本振信号进行倍频产生载频时钟信号,PHY层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硬件配置确定当前是否为载波回退场景,根据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类型确定需要回退的载波,生成载波指示信息。
S1802、在PHY层上向MAC层发送载波指示信息。
相应的,在MAC层上接收PHY层发送的载波指示信息。MAC层根据载波指示信息可以确定回退的上行载波和需要调度的上行载波。
S1803、在PHY层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
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调度终端设备在上行载波上发送数据,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行调度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上行调度信息。按照协议层结构,终端设备首先在PHY层上接收上行调度信息,之后,PHY层可以将上行调度信息发送给MAC层。
可选的,上行调度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NUL上发送数据,和/或,在SUL上发送数据。
S1804、在PHY层上向MAC层发送上行调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PHY层不需要判断上行调度信息是针对NUL还是SUL的,PHY层接收到上行调度信息后,发送给MAC层。后续,由MAC层确定如何调度上行载波。
S1805、在MAC层上根据载波指示信息和上行调度信息,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PHY层向MAC层发送载波指示信息,通知MAC层回退的载波类型。PHY层将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发送给MAC层,由MAC层根据载波指示信息和上行调度信息执行上行载波的调度,在承载PUCCH的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避免了在回退的载波上发送PDU,不会上行丢包,提高了上行数据的传输质量。
可选的,S1805中,在MAC层上根据载波指示信息和上行调度信息,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可以包括:
若在MAC层上根据上行调度信息确定调度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则根据载波指示信息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填充(padding)数据包;和/或,
若在MAC层上根据上行调度信息确定调度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则根据载波指示信息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其中,padding数据包可以为任意的无效数据,本实施例对包括的具体数据不做限定。例如,可以为通信协议中定义的padding数据包,或者,预设比特长度的全0数据。
可见,通过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adding数据包,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正常发送PDU,确保了可以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成功发送有效数据,确保了上行数据不丢包,提升了上行通信质量。
示例性的,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调度的另一种示意图。假设,网络设备配置的PUCCH承载在NUL上,终端设备确定回退SUL。如图19所示,MAC层在NUL上正常发送PDU1~PDU4,在SUL上发送填充数据包。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工具在空口抓包,找到不连续发送(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DTX)的SUL时隙位置,确定该SUL时隙前后的NUL载波上发送的PDU包序号是连续的,例如为PDU1~PDU4,没有丢包,提升了上行数据传输性能。
可选的,在图1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提供了S1702的一种实现方式。如图20所示,S1702中,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可以包括:
S2001、在PHY层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
与S1803原理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S2002、在PHY层上解析上行调度信息,获取针对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的目标上行调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PHY层解析上行调度信息,识别出针对终端设备需要调度的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的上行调度信息,以及针对终端设备忽略调度的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的上行调度信息。为了方便说明,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的上行调度信息可以称为目标上行调度信息。
S2003、在PHY层上向MAC层发送目标上行调度信息。
相应的,在MAC层上接收PHY层发送的目标上行调度信息。
S2004、在MAC层上根据目标上行调度信息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PHY层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获取针对终端设备调度的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的目标上行调度信息,将目标上行调度信息发送给MAC层,由MAC层根据目标上行调度信息执行相应的载波调度即可,避免了在回退的载波上发送PDU,不会上行丢包,而且简化了MAC层的处理。
示例性的,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调度的又一种示意图。假设,网络设备配置的PUCCH承载在NUL上,终端设备确定回退SUL。如图21所示,MAC层根据PHY层发送的目标上行调度信息只调度NUL,在NUL上正常发送PDU1~PDU4,不会调度SUL。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工具在空口抓包,确定NUL载波上发送的PDU包序号是连续的,例如为PDU1~PDU4,没有丢包,提升了上行数据传输性能。
图21与图19的区别在于:在图19中,MAC层接收到的上行调度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设备可能调度终端设备忽略调度的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MAC层正常调度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发送的数据为填充数据包。在图21中,MAC层接收到的目标上行调度信息是PHY层对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后的,目标上行调度信息只针对终端设备需要调度的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MAC层的实现更为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块的名称是示意性的,实际实现时对模块的名称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无法在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同时发送PDU,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的工作频段不同。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
处理模块2201,用于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不同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
发送模块2202,用于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可选的,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为NUL载波,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为SUL载波。
可选的,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为SUL载波,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为NUL载波。
可选的,处理模块2201可以包括物理层模块,物理层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
可选的,处理模块2201可以包括物理层模块和MAC层模块,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
物理层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类型和/或第二类型生成载波指示信息;载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向MAC层模块发送载波指示信息;
控制接收模块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
向MAC层模块发送上行调度信息;
MAC层模块用于,根据载波指示信息和上行调度信息,控制发送模块2202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不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可选的,MAC层模块具体用于:
若根据上行调度信息确定调度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则根据载波指示信息控制发送模块2202在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填充数据包;和/或,
若根据上行调度信息确定调度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则根据载波指示信息控制发送模块2202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可选的,载波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可选的,物理层模块具体用于:
控制接收模块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
解析上行调度信息,获取针对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的目标上行调度信息;
向MAC层模块发送目标上行调度信息;
MAC层模块用于,根据目标上行调度信息控制发送模块2202在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DU。
可选的,终端设备包括一个PLL。
可选的,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张SIM卡,每张SIM卡对应一条可用的数据发送通道或对应一个可用的PLL。
可选的,发送模块2202还用于:
在下行时隙通过SUL载波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技术原理和技术效果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23,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2301、接收器2302、发射器2303、存储器2304和总线2305。处理器2301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23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的应用以及信息处理。接收器2302和发射器230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基带芯片。存储器2304通过总线2305和处理器2301相连。存储器230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指令,处理器2301用于执行至少一个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相关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当终端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天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控制电路中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时,控制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23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该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该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也可以独立在处理器之外。该存储器包括高速缓存Cache,可以存放频繁访问的数据/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W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相关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终端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相关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综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无法在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同时发送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不同类型的上行载波的工作频段不同,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承载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所述不同类型包括所述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
在所述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不在所述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为标准上行链路NUL载波,所述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为补充上行链路SUL载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为SUL载波,所述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为NUL载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物理PHY层,所述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包括:
所述PHY层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PHY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所述在所述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不在所述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包括:
所述PHY层根据所述第一类型和/或所述第二类型生成载波指示信息;所述载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不在所述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
所述PHY层向所述MAC层发送所述载波指示信息;
所述PHY层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
所述PHY层向所述MAC层发送所述上行调度信息;
所述MAC层根据所述载波指示信息和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在所述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不在所述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MAC层上根据所述载波指示信息和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在所述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不在所述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包括:
若在所述MAC层上根据所述上行调度信息确定调度所述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则根据所述载波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填充数据包;和/或,
若在所述MAC层上根据所述上行调度信息确定调度所述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则根据所述载波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PHY层和MAC层,所述在所述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不在所述第二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包括:
所述PHY层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
所述PHY层解析所述上行调度信息,获取针对所述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的目标上行调度信息;
所述PHY层向MAC层发送所述目标上行调度信息;
所述MAC层根据所述目标上行调度信息在所述第一类型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PDU。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一个锁相环PLL。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张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卡,每张SIM卡对应一条可用的数据发送通道或对应一个可用的PLL。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承载PUCCH的上行载波的第一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载波的下行时隙通过SUL载波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所述第一载波的工作频段高于所述SUL载波的工作频段。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并根据所述指令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179029.0A 2021-02-09 2021-02-09 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915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9029.0A CN114915387B (zh) 2021-02-09 2021-02-09 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1/141321 WO2022170867A1 (zh) 2021-02-09 2021-12-24 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1925512.2A EP4283903A4 (en) 2021-02-09 2021-12-24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9029.0A CN114915387B (zh) 2021-02-09 2021-02-09 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5387A true CN114915387A (zh) 2022-08-16
CN114915387B CN114915387B (zh) 2024-07-09

Family

ID=82762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9029.0A Active CN114915387B (zh) 2021-02-09 2021-02-09 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83903A4 (zh)
CN (1) CN114915387B (zh)
WO (1) WO202217086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39284A1 (zh) * 2022-12-29 2024-07-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资源配置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2785A (zh) * 2017-11-14 2019-05-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竞争随机接入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20190261379A1 (en) * 2018-02-16 2019-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based scheduled and autonomous uplink coexistence
CN110167149A (zh) * 2018-02-12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和接收上行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118627A (zh) * 2019-06-20 2020-12-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05906B1 (ko) * 2017-08-10 2021-09-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9757132B (zh) * 2017-09-08 2023-06-1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载波配置的随机接入
US11419066B2 (en) * 2018-02-15 2022-08-16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failure report
EP3857992A1 (en) * 2018-09-25 2021-08-04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 multiple uplink carri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2785A (zh) * 2017-11-14 2019-05-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竞争随机接入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0167149A (zh) * 2018-02-12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和接收上行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90261379A1 (en) * 2018-02-16 2019-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based scheduled and autonomous uplink coexistence
CN112118627A (zh) * 2019-06-20 2020-12-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工作组: ""3GPP;TSGRAN;NR;NR and NG-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 (Release 16) "", 3GPP TS 38.300 V16.4.0, pages 6 *
ERICSSON: "\"Discussion on remaining SUL issues for EN-DC\"", 3GPP TSG-RAN WG2 #100 R2-1713628, pages 1 - 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39284A1 (zh) * 2022-12-29 2024-07-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资源配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83903A1 (en) 2023-11-29
EP4283903A4 (en) 2024-07-24
WO2022170867A1 (zh) 2022-08-18
CN114915387B (zh) 202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48642B (zh) 执行发送和接收操作的用户设备和系统
US11218273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EP3580984A1 (en) 5g/lte dual connectivity
CN101998615B (zh) 辅载波小区同步方法及终端
CN108242991B (zh) 一种多卡业务并发方法及用户设备
US2022037753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 of reduced capability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9219936B (zh) 用于多连接中的可靠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1239963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70710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260008A (zh) 非同时上行链路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小区切换
EP2647153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mponent carrier aggregation control
US20230217474A1 (en) Supplementary Uplink Sul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000275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CN114915387B (zh) 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74055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9075876A1 (zh) 资源调度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3030205A1 (zh) 资源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5813125A (zh) 用于用户设备的语音业务的方法、用户设备和装置
CN106937389B (zh) 资源划分方法及装置
CN114128387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4108781A1 (en) Timeline determination of transmitter switching
WO2023051059A1 (zh) 资源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4093172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itial access
US20240267809A1 (en) Procedure of cell change in a radio system
WO2023024704A1 (zh)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