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2800A - 一种预警逃生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警逃生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2800A
CN114912800A CN202210533155.6A CN202210533155A CN114912800A CN 114912800 A CN114912800 A CN 114912800A CN 202210533155 A CN202210533155 A CN 202210533155A CN 114912800 A CN114912800 A CN 114912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server
danger
route
monitor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331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康
马驰驰
杨春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ms Corp filed Critical Dms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5331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28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2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28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06Q10/063114Status monitoring or status determination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7Spatial or temporal dependent retrieval, e.g. spatiotemporal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警逃生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逃生装置,被配置为通过收到的逃生路线,进行快速撤离;监测单元,被配置为监测发生的危险情况;服务器,被配置为进行逃生路线的规划。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建筑中呈离散分布的监测单元,将建筑内部分割为多个空间。监测单元监测到危险发生后,将其独有的辨识码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根据建筑的空间信息划分出快速逃生路线。这样的设置使得服务器所需处理的数据量带来运算量级的降低,让参数计算得到几何级别的减少。以监测单元作为逃生路线的大量节点,结合预先存储的该建筑空间信息,规划出逃生路线。如此有利于在危险发生时,缩短给出逃生路线的时间,实现逃生路线的精准确定和快速确定。

Description

一种预警逃生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逃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警逃生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厂人员进行巡检遇到突发情况时,工厂人员仅能根据自己以往的巡检经验和所看到的现场情况,从室内建筑中撤离。然而这种撤离方式是盲目的,工厂人员往往不知道危险发生的第一地点以及如何避开这些区域,有毒气体和/或可致昏迷气体的产生和泄漏带来了更大的危险,一旦做出错误的路线决定,会直接危害到工厂人员的生命安全。
中国专利CN101837172B公开了一种RFID定位无线联网火灾语音指示逃生方法,该方法在火场照明灯光断电、烟雾、噪音的恶劣火场环境下对逃生者进行耳机式抗干扰语音动态指示逃生,提高了指示信息抗干扰性及可靠性;便携式个体化指示方式及无线联网使当前逃生路径因过火、建筑物倒塌等原因阻断时,能生成新的逃生线路,对逃生者进行指示逃生;能对偏离逃生方向的逃生者发出纠偏指示,指示其回归到正确的逃生线路上来;逃生过程中便携机能对前方路况异常区域进行路况提示,降低次级自伤概率;最终达到提高火场生还率的目的。但是该专利的缺陷在于;仅靠语音引导逃生者无法快速将其撤离危险现场,危险情况的发生同时也会干扰无线联网的进行。并且该路线规划方式仅是对前方路况进行判断并避开,对于有毒气体泄漏,该装置不能有效保护逃生者远离。火灾中的一氧化碳堆积会使得逃生者昏厥,以至于无法进行逃生。
中国专利CN105716621B公开了一种确定目标逃生路径的方法及网络设备。该专利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至少根据接收到的烟雾浓度检测信息以及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出目标待逃生终端,并将综合权值中最大值对应的可选逃生路径作为目标逃生路径发送给目标待逃生终端。该专利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接入点上报的烟雾浓度检测信息,确定出目标逃生路径并发送给终端,实现了一种网络化、无线化、信息化的公共消防安全监测方法,且该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通信系统,降低了实现成本。另一方面,采用上述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使用各终端的用户在逃生时聚集挤向同一条逃生路径造成逃生不顺利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人们逃生的可能性。但是该专利的缺陷同样在于:对应危险的判断因素过少,烟雾浓度固然反应出危险发生的地点,当时其堆积的密度比空间大的各类有毒气体(过多的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同样会给逃生者带来危险。并且该专利对于避免逃生路径重复的规划未考虑逃生时间、速度带来的影响,未针对其做出后续逃生者逃生路线的修正,仅是简单的不选择重复路线无法实现逃生者的快速逃生。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警逃生系统,包括:逃生装置,被配置为:响应于启动指令,根据预存储和/或接收到的逃生路线信息,按照临近的至少两个所述逃生装置彼此的逃生路线无交叉且远离危险源头的方式进行移动;服务器,被配置为:基于离散分布于建筑中的至少一个监测单元和所述逃生装置的检测模块对建筑的监测信息判断危险情况,对逃生路线至少进行选择和规划。其中,所述服务器依据预先设定的优先级评定方式选择至少一个逃生路线并发送至所述逃生装置,并且将所述监测单元的坐标转换为表示空间坐标的时间记录以使得逃生路线按照所述逃生装置能够单独使用且无交叉的方式设置,基于逃生装置反馈的阻碍信息修正逃生路线。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危险发生且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监测单元断联的情况下,所述监测单元启动近距离变送器以形成建筑内的区域网,响应于所述逃生装置发出的指定位置信息,与所述逃生装置建立临时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监测单元将由所述区域网内的至少一个第二监测单元发送的与所述指定位置信息对应的危险信号发送至所述逃生装置,并且所述逃生装置根据其与至少两个第一监测单元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固定强度以及由第一监测单元反馈的监测坐标计算出自身当前所在临时位置的坐标以重新判断所用逃生路线的安全性和/或更换逃生路线。现场危险复杂的环境决定了服务器和/或部分监测单元可能存在无法发出信号的可能,由此通过楼层内多个监测单元组成区域网以发出辨识码,并且携带位置信息,特别是逃生装置能够根据固定强度的无线信号得出自身所处位置,并进行相应逃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浓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危险判断单元,其中,所述危险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气体浓度均值、气体浓度变化和温度变化的权重比,得出当前的危险状态,并且引导所述逃生装置进行逃生。浓度检测单元能够检测至少包括CO气体浓度、CO2气体浓度和有毒或可燃气体的特定气态组成。危险判断单元根据检测的气体成分(燃气、热分解产物、有毒或可燃气体的特定气态组成部分、气溶胶)以及温度变化判断出发生的危险,如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由于CO气体、CO2气体和有毒或可燃气体的特定气态组成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在危险发生时,危险判断单元能够根据不同位置的气体浓度大小不同,确定危险所处的大致方位和距离,并且将其提供给服务器,以完善逃生路线的规划。在逃生装置沿逃生路线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检测模块间歇性工作,以测得不同区域的气体浓度大小,从而进行逃生路线的修正,增加用户的逃生可能性。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监测单元还被配置为: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向所述逃生装置和服务器发送一个表示自身的辨识码和危险信号;其中,所述辨识码为固定强度的发送含有位置信息的无线信号。该位置信息包括当前楼层、楼层内坐标点以及该楼层预设逃生路线。逃生装置接收含有位置信息的无线信号,并且根据与该监测单元的距离(由固定强度算出)和该监测单元的坐标点计算出自身所处坐标,及还根据其自身所处坐标选择对应的预设逃生路线。本发明将各监测单元的辨识码设为携带有位置信息,避免服务器无法响应监测单元,导致逃生装置不动作的问题。逃生装置每经过一层楼层,均能够接收到监测单元发出的该楼层的危险情况和预设的逃生路线。逃生装置通过每一层单独预设的逃生装置,能够逐步抵达底层,从而脱离危险。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逃生装置接收到辨识码和危险信号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出用户识别信息;所述服务器基于每一个监测单元独有的辨识码判断该监测单元所处在建筑内的位置,并且根据该位置的监测单元发送出的危险信号,判断危险出现的楼层和坐标,以提供逃生路线。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建筑中呈离散分布的监测单元,将建筑内部分割为多个空间,监测单元监测到危险发生后,将其独有的辨识码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根据建筑的空间信息划分出快速逃生路线。这样的设置使得服务器所需处理的数据量带来运算量级的降低让参数计算得到几何级别的减少,以监测单元作为逃生路线的大量节点,结合预先存储的该建筑空间信息,规划出逃生路线。如此有利于在危险发生时,缩短给出逃生路线的时间,实现逃生路线的精准确定和快速确定。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服务器依据预先设定的多个优先级提供逃生路线;所述服务器将每一个所述监测单元发出的危险信号按照时间轴进行绑定,并且将所述监测单元的坐标转换为表示空间坐标的时间记录,从而使得逃生路线按照建筑中每一楼层的用户单独使用、不进行交叉的方式设置。本发明将建筑内多个逃生装置的逃生路线进行不交叉的设置,一方面避免了多个逃生装置可能发生的拥堵甚至发生碰撞的问题,加快用户的逃生速度;另一方面可通过逃生装置的检测模块,探测出建筑内各点的危险状态,为后续的救援以及高楼层用户的逃生提供极大的帮助。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服务器根据所使用的成功逃生路线和成功逃生路线中的多个监测单元发送的辨识码,评估出该成功逃生路线上的逃生路径块的逃生成功率和难度级别。服务器还根据用户在每一个逃生路径块中的逃生速度,评估出各个逃生路径的成功率和难度级别,由此提供给救援和高楼层的逃生装置进行路线的修改,使得救援能够更快速度到达,而高楼层用户能够更快速度撤离,从而提高了建筑内人员的生存概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预警逃生方法,包括:响应于启动指令,根据预存储和/或接收到的逃生路线信息,按照临近的至少两个所述逃生装置彼此的逃生路线无交叉且远离危险源头的方式进行移动;基于离散分布于建筑中的至少一个监测单元和所述逃生装置的检测模块对建筑的监测信息判断危险情况,对逃生路线至少进行选择和规划。其中,所述服务器依据预先设定的优先级评定方式选择至少一个逃生路线并发送至所述逃生装置,并且将所述监测单元的坐标转换为表示空间坐标的时间记录以使得逃生路线按照所述逃生装置能够单独使用且无交叉的方式设置,基于逃生装置反馈的阻碍信息修正逃生路线。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危险发生且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监测单元断联的情况下,所述监测单元启动近距离变送器以形成建筑内的区域网,响应于所述逃生装置发出的指定位置信息,与所述逃生装置建立临时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监测单元将由所述区域网内的至少一个第二监测单元发送的与所述指定位置信息对应的危险信号发送至所述逃生装置。并且所述逃生装置根据其与至少两个第一监测单元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固定强度以及由第一监测单元反馈的监测坐标计算出自身当前所在临时位置的坐标以重新判断所用逃生路线的安全性和/或更换逃生路线。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离散分布在建筑中的监测单元去监测危险的发生,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所述监测单元向所述逃生装置和服务器发送一个表示自身的辨识码和危险信号;所述逃生装置接收到辨识码和危险信号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出用户识别信息;所述服务器基于每一个监测单元独有的辨识码判断该监测单元所处在建筑内的位置,并且根据该位置的监测单元发送出的危险信号,判断危险出现的楼层和坐标,以提供逃生路线。其中,所述提供逃生路线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服务器依据预先设定的优先级评定方式选择逃生路线;所述服务器将每一个所述监测单元发出的危险信号按照时间轴进行绑定,并且将所述监测单元的坐标转换为表示空间坐标的时间记录,从而使得逃生路线按照建筑中每一楼层的用户单独使用、不进行交叉的方式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建筑中呈离散分布的监测单元,将建筑内部分割为多个空间,监测单元监测到危险发生后,将其独有的辨识码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根据建筑的空间信息划分出快速逃生路线。这样的设置使得服务器所需处理的数据量带来运算量级的降低让参数计算得到几何级别的减少,以监测单元作为逃生路线的大量节点,结合预先存储的该建筑空间信息,规划出逃生路线。如此有利于在危险发生时,缩短给出逃生路线的时间,实现逃生路线的精准确定和快速确定;
(2)本发明将各监测单元的辨识码设为携带有位置信息,避免服务器无法响应监测单元,导致逃生装置不动作的问题。逃生装置每经过一层楼层,均能够接收到监测单元发出的该楼层的危险情况和预设的逃生路线。逃生装置通过每一层单独预设的逃生装置,能够逐步抵达底层,从而脱离危险。现场危险复杂的环境决定了服务器和/或部分监测单元可能存在无法发出信号的可能,由此通过楼层内多个监测单元发出辨识码,并且携带位置信息,特别是逃生装置能够根据固定强度的无线信号得出自身所处位置,并进行相应逃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
(3)本发明将建筑内多个逃生装置的逃生路线进行不交叉的设置,一方面避免了多个逃生装置可能发生的拥堵甚至发生碰撞的问题,加快用户的逃生速度;另一方面可通过逃生装置的检测模块,探测出建筑内各点的危险状态,为后续的救援以及高楼层用户的逃生提供极大的帮助。服务器还根据用户在每一个逃生路径块中的逃生速度,评估出各个逃生路径的成功率和难度级别,由此提供给救援和高楼层的逃生装置进行路线的修改,使得救援能够更快速度到达,而高楼层用户能够更快速度撤离,从而提高了建筑内人员的生存概率;
(4)本发明对逃生线路进行优先级选择,充分考虑了逃生路线上遇到的危险情况,有利于安全、快速、有效地引导建筑内用户进行逃生,例如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地震等情况下。并且多优先级有利于服务器快速处理监测单元监测到的危险信号,服务器通过处理当前需考虑的重点因素,减小了数据的处理量,能够快速响应并得出逃生路线,从而提高了建筑内用户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预警逃生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预警逃生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逃生装置;2:监测单元;3: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中提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说明。
服务器:任何类型的计算机或处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个人计算机(PC)、个人数字助理(PDA)、大型计算机、网络设备、具有能够存储并处理包含患者信息的数据库的系统或其他设备或设备组合。其被广泛定义为涵盖具有至少一个执行来自存储介质的指令的处理器的任何设备或设备组合。
实施例1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警逃生系统,至少包括具有变送模块、避障模块、驱动模块和检测模块的逃生装置1。逃生装置1被配置为:响应于启动指令,根据预存储和/或接收到的逃生路线信息,按照临近的至少两个所述逃生装置1彼此的逃生路线无交叉且远离危险源头的方式进行移动。避障模块置于逃生装置1的前端,驱动模块驱动逃生装置1进行移动。变送模块用于与监测单元2和/或服务器3建立通信连接。该通信连接用于控制驱动模块的启动,进而控制逃生装置1的移动。检测模块能够检测逃生装置1周围的危险情况。检测模块包括用于获得周围气体浓度的浓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危险判断单元。浓度检测单元能够检测至少包括CO气体浓度、CO2气体浓度和有毒或可燃气体的特定气态组成。危险判断单元基于气体浓度均值、气体浓度变化和温度变化的权重比,得出当前的危险状态,并且引导逃生装置1进行逃生。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浓度检测单元将逃生装置1周围任意一点选定为气体浓度检测点,将气体浓度竖向上方距离为m处设为上方检测分点,将气体浓度竖向下方距离为m处设为下方检测分点。在采集一个周期后,浓度检测单元将时间段内的气体浓度做均值处理,得到主气体浓度平均值、上方气体浓度平均值和下方气体浓度平均值。若得到的主气体浓度平均值、上方气体浓度平均值和下方气体浓度平均值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超过预设浓度平均值,将气体浓度均值记为a=1,否则记为a=0。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浓度检测单元在检测出a的值后,间隔数个周期,在间隔后的第一个周期进行气体浓度平均值检测,得到第二周期主气体浓度平均值、第二周期上方气体浓度平均值和第二周期下方气体浓度平均值。由此进行气体浓度变化的计算。气体浓度变化是基于单位时间内气体浓度的变化量计算的,其公式为:
(第二周期主气体浓度平均值-主气体浓度平均值)/[(第一周期时间+第二周期时间)/2+数个周期时间]
(第二周期上方气体浓度平均值-上方气体浓度平均值)/[(第一周期时间+第二周期时间)/2+数个周期时间]
(第二周期下方气体浓度平均值-下方气体浓度平均值)/[(第一周期时间+第二周期时间)/2+数个周期时间]
若得到的主气体浓度变化、上方气体浓度变化和下方气体浓度变化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超过预设气体浓度变化,将气体浓度变化记为b=1,否则记为b=0。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浓度检测单元在检测出a和b的值后,温度检测单元获得逃生装置1周围的温度变化,若温度变化超过安全阈值,将温度变化记为c=1,否则记为c=0。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危险判断单元基于气体浓度均值、气体浓度变化和温度变化的权重比,得出当前的危险状态。其判断公式为:
X=0.4a+0.3b+0.3c;
当X小于0.4时,危险判断单元判断当前处于安全状态;
当X大于等于0.4时,危险判断单元判断当前处于危险状态。
危险判断单元根据检测的气体成分(燃气、热分解产物、有毒或可燃气体的特定气态组成部分、气溶胶)以及温度变化判断出发生的危险,如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
由于CO气体、CO2气体和有毒或可燃气体的特定气态组成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在危险发生时,危险判断单元能够根据不同位置的气体浓度大小不同,确定危险所处的大致方位和距离,并且将其提供给服务器3,以完善逃生路线的规划。在逃生装置1沿逃生路线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检测模块间歇性工作,以测得不同区域的气体浓度大小。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避障模块用于监测逃生装置1的前方障碍物。逃生装置1沿逃生路线通过驱动模块进行移动并在避障模块作用下自动避开障碍物。优选地,避障模块可采用激光雷达技术,通过雷达检测激光在障碍物与逃生装置1之间的来回所用时间检测逃生装置1在移动过程中的周围障碍物情况,从而引导逃生装置1避开障碍物。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列举出了逃生装置1所需要的主要模块,但是不代表不具有实现正常功能的其他模块,例如电源模块、便携式终端、报警模块、数模转换模块等,其余模块不属于本发明的设计要点,在此不进行赘述。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逃生装置1还设有用于搭乘用户的平台。平台可采用安全防爆板面,以对用户进行保护和支撑。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前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首先对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预警逃生方法的设计原理进行说明。
逃生装置1设有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通过GPS测量其自身的当前位置并传输至控制终端。在发生危险时,控制终端通过测量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可通过的快速逃生路线。
在发生危险时,逃生装置1内部的便携式终端规划出快速逃生路线。但是,在发生危险时,同时存在多种逃生路线。例如在多层建筑中,处于高层的人可使用包括室内楼梯或紧急楼梯或消防通道进行快速转移。
在发生危险时,实际使用的快速逃生路线会因使用者处于的不同位置而发生改变,即逃生路线的选取也取决于实时位置。
在发生危险时,建筑的损坏情况或受损部位或安全区域会逐渐改变,因此,可能出现上一分钟为安全的逃生路线,下一分钟转变为危险的逃生路线,即逃生路线具有时效性。
在发生危险时,由于建筑中可能存在处于不同位置的多个使用者,多条重复的逃生路线对于使用者来说,也会带来风险,即逃生路线具有用户选择性。
因此本发明的预警逃生方法在针对每一使用者的起始位置(例如不同楼层)对进行逃生的每人进行实时估计,并且在每一时刻将结果作为逃生信息以提供给逃生装置1,从而进行撤离。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预警逃生方法。在该建筑中装设有呈离散化分布的若干监测单元2,用于监测发生在该建筑中的危险情况(包括火灾或有毒气体泄漏或地震等)。每一个监测单元2具有一个表示自身的辨识码。逃生装置1中包括一个能够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接收来自每一个监测单元2的监测数据和辨识码的发收器。系统还包括能够与多个逃生装置1和监测单元2进行通信的服务器3。当任意一个监测单元2发送危险信号时,逃生装置1接收该危险信号和辨识码并且发送出用户识别信息。服务器3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接收单元接收来自每一个监测单元2和逃生装置1的辨识码、危险信号和用户识别信息。服务器3被配置为:基于离散分布于建筑中的至少一个监测单元2和逃生装置1的检测模块对建筑的监测信息判断危险情况,对逃生路线至少进行选择和规划。其中,服务器3依据预先设定的优先级评定方式选择至少一个逃生路线并发送至逃生装置1,并且将监测单元2的坐标转换为表示空间坐标的时间记录以使得逃生路线按照逃生装置1能够单独使用且无交叉的方式设置。服务器3基于逃生装置1反馈的阻碍信息修正逃生路线。服务器3基于每一个监测单元2独有的辨识码判断该监测单元2所处在建筑内的位置,并且根据该位置的监测单元2发送出了危险信号,判断危险出现的楼层和坐标。服务器3中存储有该建筑的空间信息。服务器3将该危险出现的楼层和坐标存储其中,从而给出快速逃生路线。需要说明的是,监测单元2具有与上述检测模块相同的功能与判断方式。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建筑中呈离散分布的监测单元2,将建筑内部分割为多个空间,监测单元2监测到危险发生后,将其独有的辨识码发送至服务器3,由服务器3根据建筑的空间信息划分出快速逃生路线。这样的设置使得服务器3所需处理的数据量带来运算量级的降低让参数计算得到几何级别的减少,以监测单元2作为逃生路线的大量节点,结合预先存储的该建筑空间信息,规划出逃生路线,如此有利于在危险发生时,缩短给出逃生路线的时间,实现逃生路线的精准确定和快速确定。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逃生装置1接收监测单元2发送的辨识码和危险信号。在危险发生且服务器3与监测单元2断联的情况下,监测单元2启动近距离变送器以形成建筑内的区域网,响应于逃生装置1发出的指定位置信息,与逃生装置1建立临时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监测单元2将由区域网内的至少一个第二监测单元2发送的与指定位置信息对应的危险信号发送至逃生装置1。并且逃生装置1根据其与至少两个第一监测单元2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固定强度以及由第一监测单元2反馈的监测坐标计算出自身当前所在临时位置的坐标以重新判断所用逃生路线的安全性和/或更换逃生路线。具体地,辨识码为固定强度的发送含有位置信息的无线信号。该位置信息包括当前楼层、楼层内坐标点以及该楼层预设逃生路线。逃生装置1接收含有位置信息的无线信号,并且根据与该监测单元2的距离(由固定强度算出)和该监测单元2的坐标点计算出自身所处坐标,及还根据其自身所处坐标选择对应的预设逃生路线。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逃生路线是作为备用路线,即在服务器3不能及时响应于逃生装置1并给出快速逃生路线时,逃生装置1按照预监测单元2发出的含有预设逃生路线的无线信号进行逃生。本发明将各监测单元2的辨识码设为携带有位置信息,避免服务器3无法响应监测单元2,导致逃生装置1不动作的问题。逃生装置1每经过一层楼层,均能够接收到监测单元2发出的该楼层的危险情况和预设的逃生路线。逃生装置1通过每一层单独预设的逃生装置1,能够逐步抵达底层,从而脱离危险。现场危险复杂的环境决定了服务器3和/或部分监测单元2可能存在无法发出信号的可能,由此通过楼层内多个监测单元2组成区域网以发出辨识码,并且携带位置信息,特别是逃生装置1能够根据固定强度的无线信号得出自身所处位置,并进行相应逃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服务器3将每一个监测单元2发出的危险信号按照时间轴进行绑定,并且将监测单元2的坐标转换为表示空间坐标的时间记录。由于存在多个逃生装置1同时进行逃生,服务器3根据时间记录并计算每一逃生装置1所使用的逃生路线。该逃生路线按照尽可能使得建筑中每一楼层的用户单独使用、不进行交叉的方式设置。在用户逃出该建筑时,服务器3根据用户所使用的成功逃生路线和逃生路线中的多个监测单元2发送的辨识码,在逃生路线中,通过相邻两个监测单元2所用的时间,将该逃生路线分割为多个逃生路径块,并得出用户在每一个逃生路径块中的逃生速度,从而评估出每一个逃生路径块的逃生成功率和难度级别。逃生装置1反馈的阻碍信息即为逃生路径块,从中得出该逃生路线中,安全性较高的一部分。服务器3将该部分发送至身处更高层的用户的逃生装置1,以指导逃生装置1修改快速逃生路线,以进行更快更安全的逃生。本发明将建筑内多个逃生装置1的逃生路线进行不交叉的设置,一方面避免了多个逃生装置1可能发生的拥堵甚至发生碰撞的问题,加快用户的逃生速度;另一方面可通过逃生装置1的检测模块,探测出建筑内各点的危险状态,为后续的救援以及高楼层用户的逃生提供极大的帮助。服务器3还根据用户在每一个逃生路径块中的逃生速度,评估出各个逃生路径的成功率和难度级别,由此提供给救援和高楼层的逃生装置1进行路线的修改,使得救援能够更快速度到达,而高楼层用户能够更快速度撤离,从而提高了建筑内人员的生存概率。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逃生路线可根据建筑的损坏或损坏程度而进行改变。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服务器3可依据预先设定的多个优先级选择逃生路线。例如,首先根据危险发生的位置,判断出是否具有在监测单元2的监测下,均未发生危险(即避开了监测到危险的监测单元2)的逃生路线,如果存在则将该逃生路线优先提供给逃生装置1,以该条逃生路线为当前最优选择;如果不存在该条逃生路线,则将安全系数较高的次一级逃生路线提供给逃生装置1。例如,该次一级逃生路线上的各监测单元2监测到危险发生时的多种参数信息(气体浓度大小、温度变化等),选择该参数信息满足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的各监测单元2所处的位置,仅可能减少用户遇到的危险的方式,重新规划出包含没有危险和/或次一级危险的逃生路线;如果即不存在最优逃生路线又不存在次一级逃生路线,服务器3将所用时间作为第一优先级。即选择耗时最短的逃生路线。本发明对逃生线路进行优先级选择,充分考虑了逃生路线上遇到的危险情况,有利于安全、快速、有效地引导建筑内用户进行逃生,例如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地震等情况下。并且多优先级有利于服务器3快速处理监测单元2监测到的危险信号,服务器3通过处理当前需考虑的重点因素,减小了数据的处理量,能够快速响应并得出逃生路线,从而提高了建筑内用户的安全性。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优先级选择多个逃生路线同样提供给服务器3作为逃生路径块的成功率和难度级别的评判标准。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逃生装置1在将用户送至安全地点后,可返回建筑做进一步侦察和救援。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涉及一种预警逃生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S1:监测单元2监测到危险发生,向逃生装置1和服务器3发送一个表示自身的辨识码和危险信号,逃生装置1向服务器3发送出用户识别信息;
S2:服务器3基于每一个监测单元2独有的辨识码判断该监测单元2所处在建筑内的位置,并且根据该位置的监测单元2发送出的危险信号,判断危险出现的楼层和坐标;
S3:服务器3依据预先设定的多个优先级提供逃生路线;
S4:服务器3将每一个监测单元2发出的危险信号按照时间轴进行绑定,并且将监测单元2的坐标转换为表示空间坐标的时间记录,从而使得逃生路线按照建筑中每一楼层的用户单独使用、不进行交叉的方式设置;
S5:若逃生装置1未接收到服务器3发出的逃生路线,则执行步骤S6;
若逃生装置1接收到服务器3发出的逃生路线,则执行步骤S7;
S6逃生装置1接收监测单元2发送的含有位置信息辨识码和危险信号,并且根据与该监测单元2的距离和该监测单元2的坐标点计算出自身所处坐标,及还根据其自身所处坐标选择对应的预设逃生路线;
S7:逃生装置1按照服务器3规划的逃生路线进行逃生,在用户逃出该建筑时,服务器3根据用户所使用的成功逃生路线和逃生路线中的多个监测单元2发送的辨识码,在逃生路线中,通过相邻两个监测单元2所用的时间,将该逃生路线分割为多个逃生路径块,并得出用户在每一个逃生路径块中的逃生速度,从而评估出每一个逃生路径块的逃生成功率和难度级别;
S8:服务器3将该逃生路径块提供给救援和高楼层的逃生装置1以进行救援和逃生路线的修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前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危险发生且服务器3与监测单元2断联的情况下,监测单元2启动近距离变送器以形成建筑内的区域网,响应于逃生装置1发出的指定位置信息,与逃生装置1建立临时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监测单元2将由区域网内的至少一个第二监测单元2发送的与指定位置信息对应的危险信号发送至逃生装置1。其中,由于灾难发生时,逃生装置1会遭遇多种恶劣情况,例如信号断联、监测单元2损坏,甚至建筑物结构坍塌,导致通过服务器3进行线路规划的逃生装置1无法进行快速逃生。此时,呈离散分布的监测单元2相互近距离变送器连接形成了建筑内区域网,并为逃生装置1提高持续性线路规划或指引。优选地,逃生装置1根据其与至少两个第一监测单元2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固定强度以及由第一监测单元2反馈的监测坐标计算出自身当前所在临时位置的坐标以重新判断所用逃生路线的安全性和/或更换逃生路线。在建立的区域网中,若干监测单元2代替服务器3辅助逃生装置1进行逃生,并且若干监测单元2作为危险路段监测点提供逃生装置1避险功能。当某一处监测单元2断联时,将该路段划为高风险路段提供给逃生装置1。优选地,逃生装置1中集成有用于处理监测单元2信息的微型处理器。逃生装置1中无法装载处理全建筑物逃生路线的大型服务器3。逃生装置1通过微型处理器、建立的区域网和监测单元2,在服务器3断联的情况下,持续进行逃生规划。每一楼层的监测单元2将该楼层的危险信号发送至逃生装置1,逃生装置1通过微型处理器仅需对每一楼层的逃生路线的安全性和/或更换逃生路线进行判断,而无需处理大量的数据内容,从而加快数据处理时间,使得逃生路线的规划快速而精准。
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预警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逃生装置(1),被配置为:响应于启动指令,根据预存储和/或接收到的逃生路线信息,按照临近的至少两个所述逃生装置(1)彼此的逃生路线无交叉且远离危险源头的方式进行移动;
服务器(3),被配置为:基于离散分布于建筑中的至少一个监测单元(2)和所述逃生装置(1)的检测模块对建筑的监测信息判断危险情况,对逃生路线至少进行选择和规划,
其中,所述服务器(3)依据预先设定的优先级评定方式选择至少一个逃生路线并发送至所述逃生装置(1),并且将所述监测单元(2)的坐标转换为表示空间坐标的时间记录以使得逃生路线按照所述逃生装置(1)能够单独使用且无交叉的方式设置,基于逃生装置(1)反馈的阻碍信息修正逃生路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警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危险发生且所述服务器(3)与所述监测单元(2)断联的情况下,所述监测单元(2)启动近距离变送器以形成建筑内的区域网,
响应于所述逃生装置(1)发出的指定位置信息,与所述逃生装置(1)建立临时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监测单元(2)将由所述区域网内的至少一个第二监测单元(2)发送的与所述指定位置信息对应的危险信号发送至所述逃生装置(1),并且
所述逃生装置(1)根据其与至少两个第一监测单元(2)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固定强度以及由第一监测单元(2)反馈的监测坐标计算出自身当前所在临时位置的坐标以重新判断所用逃生路线的安全性和/或更换逃生路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警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装置(1)包括检测模块,其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浓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
危险判断单元,其中,所述危险判断单元被配置为:
基于气体浓度均值、气体浓度变化和温度变化的权重比,得出当前的危险状态,并且引导所述逃生装置(1)进行逃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警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2)被配置为: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向所述逃生装置(1)和服务器(3)发送一个表示自身的辨识码和危险信号;其中,
所述辨识码为固定强度的发送含有位置信息的无线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警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装置(1)接收到辨识码和危险信号后,向所述服务器(3)发送出用户识别信息;
所述服务器(3)基于每一个监测单元(2)独有的辨识码判断该监测单元(2)所处在建筑内的位置,并且根据该位置的监测单元(2)发送出的危险信号,判断危险出现的楼层和坐标,以提供逃生路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警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3)依据预先设定的优先级评定方式选择逃生路线;
所述服务器(3)将每一个所述监测单元(2)发出的危险信号按照时间轴进行绑定,并且将所述监测单元(2)的坐标转换为表示空间坐标的时间记录,从而使得逃生路线按照建筑中每一楼层的用户单独使用、不进行交叉的方式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警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3)根据所使用的成功逃生路线和成功逃生路线中的多个监测单元(2)发送的辨识码,评估出该成功逃生路线上的逃生路径块的逃生成功率和难度级别。
8.一种预警逃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启动指令,根据预存储和/或接收到的逃生路线信息,按照临近的至少两个所述逃生装置(1)彼此的逃生路线无交叉且远离危险源头的方式进行移动;
基于离散分布于建筑中的至少一个监测单元(2)和所述逃生装置(1)的检测模块对建筑的监测信息判断危险情况,对逃生路线至少进行选择和规划,
其中,所述服务器(3)依据预先设定的优先级评定方式选择至少一个逃生路线并发送至所述逃生装置(1),并且将所述监测单元(2)的坐标转换为表示空间坐标的时间记录以使得逃生路线按照所述逃生装置(1)能够单独使用且无交叉的方式设置,基于逃生装置(1)反馈的阻碍信息修正逃生路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警逃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危险发生且所述服务器(3)与所述监测单元(2)断联的情况下,所述监测单元(2)启动近距离变送器以形成建筑内的区域网,
响应于所述逃生装置(1)发出的指定位置信息,与所述逃生装置(1)建立临时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监测单元(2)将由所述区域网内的至少一个第二监测单元(2)发送的与所述指定位置信息对应的危险信号发送至所述逃生装置(1),并且
所述逃生装置(1)根据其与至少两个第一监测单元(2)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固定强度以及由第一监测单元(2)反馈的监测坐标计算出自身当前所在临时位置的坐标以重新判断所用逃生路线的安全性和/或更换逃生路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警逃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离散分布在建筑中的监测单元(2)去监测危险的发生,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所述监测单元(2)向所述逃生装置(1)和服务器(3)发送一个表示自身的辨识码和危险信号;
所述逃生装置(1)接收到辨识码和危险信号后,向所述服务器(3)发送出用户识别信息;
所述服务器(3)基于每一个监测单元(2)独有的辨识码判断该监测单元(2)所处在建筑内的位置,并且根据该位置的监测单元(2)发送出的危险信号,判断危险出现的楼层和坐标,以提供逃生路线;其中,
所述提供逃生路线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服务器(3)依据预先设定的优先级评定方式选择逃生路线;
所述服务器(3)将每一个所述监测单元(2)发出的危险信号按照时间轴进行绑定,并且将所述监测单元(2)的坐标转换为表示空间坐标的时间记录,从而使得逃生路线按照建筑中每一楼层的用户单独使用、不进行交叉的方式设置。
CN202210533155.6A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预警逃生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49128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3155.6A CN114912800A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预警逃生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3155.6A CN114912800A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预警逃生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2800A true CN114912800A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68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33155.6A Pending CN114912800A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预警逃生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28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9724A (zh) * 2023-11-27 2023-12-26 泰宁县消防救援大队 一种智能可视化内攻搜救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9724A (zh) * 2023-11-27 2023-12-26 泰宁县消防救援大队 一种智能可视化内攻搜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289724B (zh) * 2023-11-27 2024-04-16 泰宁县消防救援大队 一种智能可视化内攻搜救控制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6281B1 (ko) 사물인터넷 기반 스마트 화재감지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재감지시스템
US8618931B2 (en) Position-monitoring device for persons in a tunnel system
JP5551886B2 (ja) 端末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船員位置管理システム
US11288936B1 (en) Emergency incident detection, response, and mitigation using autonomous drones
KR101583184B1 (ko) 재난 감지 시스템
KR20180090933A (ko) 지능형 가스 누출 경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2325565B1 (ko) 화재로부터 탈출을 위한 최적 경로 도출 방법
KR101845942B1 (ko) 위험 상황 감지 및 대피 알림 시스템
CN115862273B (zh) 一种有毒气体智能监测方法
KR101650774B1 (ko) 안전 대피 경로 제공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4912800A (zh) 一种预警逃生系统及方法
CN111815922A (zh) 一种智慧消防疏散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系统
KR20090003938A (ko) 센서 네트워크와 모바일 단말을 이용한 피난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3035097A (zh) 智能紧急疏散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1815921A (zh) 一种智慧消防快速联动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系统
KR102095986B1 (ko) 화재 조기 감지 및 안전 대피 유도 시스템과 그 방법
JP2023026167A (ja) 救助活動支援システム
CN104008625A (zh) 一种图像智能火灾疏散系统
CN117197981A (zh) 一种厂房建筑用消防安全智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KR102081712B1 (ko) 재난 안전 통합 시스템
CN116720664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设计图纸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
KR102101815B1 (ko) 블루투스를 이용한 대피로 안내 시스템
KR101999206B1 (ko) 스마트펜스를 사용한 작업장 안전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048357B1 (ko) 철도 차량의 화재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4997492A (zh) 用于工厂安全生产的应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