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1424A -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1424A
CN114911424A CN202210702235.XA CN202210702235A CN114911424A CN 114911424 A CN114911424 A CN 114911424A CN 202210702235 A CN202210702235 A CN 202210702235A CN 114911424 A CN114911424 A CN 114911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heck
storage space
storage
sto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22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圣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022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14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1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14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e.g. by using checking codes
    • G06F11/10Adding special bi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e.g. parity check, casting out 9's or 11's
    • G06F11/1004Adding special bi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e.g. parity check, casting out 9's or 11's to protect a block of data words, e.g. CRC or checksu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e.g. by using checking codes
    • G06F11/10Adding special bi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e.g. parity check, casting out 9's or 11's
    • G06F11/1008Adding special bi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e.g. parity check, casting out 9's or 11's in individual solid state devices
    • G06F11/1068Adding special bi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e.g. parity check, casting out 9's or 11's in individual solid state devices in sector programmable memories, e.g. flash dis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Management of blo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属于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其中,数据存储方法包括:接收待存储的数据信息;判断数据信息是否需要重要存储,生成第一判断结果;在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否则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其中,第一校验保护方式的数据保护能力大于第二校验保护方式的数据保护能力,第一校验保护方式的识别码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大于第二校验保护方式的识别码校验数据存储空间。

Description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存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背景技术
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存在不同的存储单元类型,例如单存储单元(SLC)、多存储单元(MLC)等,不同的存储单元类型具有各自的优劣,总的来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堆叠层数逐渐增多,单位存储单元内所能存储的字节数增多,具有更低成本的优势,但同时也会带来存储器数据保持能力降低,存储数据稳定性更脆弱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数据进行存储时,缺陷更为明显。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单独划分一个独立的存储区域,采用单存储单元进行存储,但上述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会导致可用容量大幅度减少,且在数据不需要进行重点存储时,会导致该部分无法存储普通数据,浪费存储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采用单存储单元设立单独的存储区域,导致可用容量不足,且存储空间无法利用造成浪费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待存储的数据信息;判断数据信息是否需要重要存储,生成第一判断结果;在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否则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其中,第一校验保护方式中用于存储校验数据的存储空间大于第二校验保护方式中用于存储校验数据的存储空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的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存储的数据信息;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数据信息是否需要重要存储,生成第一判断结果;存储模块,用于在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否则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其中,第一校验保护方式中用于存储校验数据的存储空间大于第二校验保护方式中用于存储校验数据的存储空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需要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区分,可将重要程度不同的数据以不同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可将比较重要的数据以高稳定性的第一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而在该部分数据不需要重点保护时,则可采用普通的第二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释放相关联的空间,从而可充分利用存储空间。具体地,在进行数据存储时,需要先将需要存储的数据信息接收到本地,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判断,判断是否需要对其进行重要存储,如果需要的话,则会以数据保护能力更高,且校验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更大的第一校验保护方式进行保护,以稳定性作为第一前提。而无论是一开始存储时判断数据信息不需要重要存储,或是在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后,认为该数据并不重要,则可将第一校验保护方式转换为第二校验保护方式,以识别码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更小的第二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可存储更多的数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进行存储时的存储块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进行存储时的存储块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7和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电子设备;101:射频单元;102:网络模块;103:音频输出单元;104:输入单元;1041:图形处理器;1042:麦克风;105:传感器;106:显示单元;1061:显示面板;107:用户输入单元;1071:触控面板;1072:其他输入设备;108:接口单元;1109:存储器;1110: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1,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02:接收待存储的数据信息;
步骤S104:判断数据信息是否需要重要存储,生成第一判断结果;
步骤S106:在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否则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消息通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需要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区分,可将重要程度不同的数据以不同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可将比较重要的数据以高稳定性的第一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而在该部分数据不需要重点保护时,则可采用普通的第二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释放相关联的空间,从而可充分利用存储空间。
具体地,在进行数据存储时,需要先将需要存储的数据信息接收到本地,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判断,判断是否需要对其进行重要存储,如果需要的话,则会以数据保护能力更高,且识别码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更大的第一校验保护方式进行保护,以稳定性作为第一前提。而无论是一开始存储时判断数据信息不需要重要存储,或是在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后,认为该数据并不重要,则可将第一校验保护方式转换为第二校验保护方式,以识别码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更小的第二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可存储更多的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和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包括单层式存储(即SLC,Single-Level Cell)、多层式存储(即MLC,Multi-Level Cell)、三层式存储(即TLC,Trinary-Level Cell)和四层式存储(即QLC,Quad-Level Cell)等。
其中,以SLC进行存储的稳定性高于以TLC/QLC进行存储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校验保护方式为以SLC模式进行存储,第二校验保护方式为以TLC模式进行存储。基于SLC和TLC的存储原理的区别,在将SLC转成TLC后,可使用的容量可以变为原来的3倍。
本申请提到的方案,可动态调整存储器的校验能力,无需专门设置专门的空间给重要的数据进行存储,只需要耗费少量的空间即可提高数据存储的稳定性,也提高ECC校验能力。
需要补充的是,本方案,数据的存储最小操作单位为块(即Block),可动态调整相关的存储容量,提高存储空间的使用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接收待存储的数据信息之前,还包括:步骤S101:在原始数据中增加识别码信息,生成待存储的数据信息;判断数据信息是否需要重要存储,包括:步骤S1042:读取数据信息中的识别码信息;步骤S1044:在识别码信息与设定的对照识别信息符合的情况下,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否则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
通过在接收到待存储的数据信息之前,先对原始数据增加对应的识别码信息,以便于后续对数据信息的筛选,即较为重要的数据所增加的识别码信息与普通的数据所增加的识别码信息是存在区别的,甚至可以为,只有重要的数据需要增加识别码,而普通的数据则仅具有原始数据,从而实现区分。
换言之,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是原始数据较为重要,则在写入时会对其增加识别码信息,再重新生成数据信息,若是原始数据不重要,则在写入时并不对其进行识别码信息的增加操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是原始数据较为重要,则在写入时会对其增加一种识别码信息,再重新生成数据信息,若是原始数据不重要,则在写入时会对其增加另一种识别码信息,再重新生成数据信息。
可以理解,后一种实施例所占用的空间会更多,因为对每种数据都增加一个识别码信息的存储空间。
在预先将数据信息中写入特定的识别码信息的基础上,当对数据信息进行重要判断时,即在判断数据信息是否需要重要存储的情况下,会对数据信息中预先写入的识别码信息进行读取,如果确定到读取的识别码信息与对照识别信息相符合,则可认为当前与识别码信息相关联的数据信息需要重要存储,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反之则不需要重要存储,即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
可以理解,识别码信息是提前写入到数据信息中的,在判断时主要是将其与预先设定好的对照识别信息进行比对,只有在比对成功后,才会认为需要重要存储。
此外,在此过程中,还具有检测是否跳变的功能,即写入时,会生成一个独特的ECC识别码(即识别码信息),在读取时,会将数据和ECC签名一起送纸主控制器,并生成新的ECC识别码,通过对两个识别码进行对比,在相同时确定数据无误,如果不相同,则说明数据存在跳变,需要利用相应的算法将跳变数据进行纠正,从而保证写入识别码信息后不对原始数据产生干扰。
进一步地,在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确定存储数据信息的存储器的平均擦写次数;根据平均擦写次数确定对应的校验保护方式;其中,校验保护方式包括第一校验保护方式。
在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较为重要的数据进行存储时,可根据存储器的平均擦写次数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校验保护方式,即根据存储器寿命的是损耗程度,预先设置好多种数据保护能力不同的校验保护方式,其中,包括有第一校验保护方式,通过引入存储器寿命的考量,可实现动态校验标准。具体地,在平均擦写次数较低时,可选用数据保护能力相对较弱的校验保护方式进行数据存储,而在平均擦写次数较高时,则可以选用数据保护能力更强的校验保护方式进行数据存储。
需要补充的是,无论选用哪种校验保护方式,其数据保护能力均比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数据存储装置,或者该数据存储装置中的用于执行数据存储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数据存储装置执行数据存储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的装置。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结合图11,用于存储数据信息的存储装置包括多个存储页,每一存储页包括相关联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和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大于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包括:步骤S1062: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第一校验数据;步骤S1064:将原始数据和至少部分第一校验数据均存储至主数据存储空间。
对于存储装置而言,自身具有多个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页,每个存储页又包括相互关联的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其中,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较大,在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时,主要是通过根据原始数据先生成第一校验数据,再直接将原始数据和部分第一校验数据一同存储到主数据存储空间内。可以理解,以更高稳定性标准进行存储时,第一校验数据的容量更大,无法存储在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内,故而通过将其与原始数据一同存储至主数据存储空间内,即可实现存储稳定性较高的数据存储。
更具体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为64B,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为2KB。
进一步地,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第一校验数据,包括:对原始数据进行多次加密,获得第一校验数据。
第一校验数据是将原始数据进行至少两次加密后形成的,一般为二次加密,经过一次加密后形成一次加密校验码,再经过二次加密,形成更大容量的加密校验码,也即形成了第一校验数据。
一般的,通过多次加密后形成的第一校验数据的大小为128B,超过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64B,可将16个第一校验数据共同存储在一个2KB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内。
进一步地,将原始数据和至少部分第一校验数据均存储至主数据存储空间,具体包括:将第一校验数据存储至多个存储页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内,且多个存储页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未存储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的第一校验数据在存储时,会存储到多个存储页内,仅存储在存储页的主数据存储空间,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由于容量太小,无法存储任何数据。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结合图10,用于存储数据信息的存储装置包括多个存储页,每一存储页包括主数据存储空间和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大于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包括:步骤S1066: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步骤S1068:将原始数据存储至主数据存储空间,将第二校验数据存储至校验数据存储空间。
对于存储装置而言,自身具有多个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页,每个存储页又包括相互关联的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其中,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较大,在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时,主要是通过根据原始数据先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再将原始数据存储到主数据存储空间,第二校验数据存储在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可以理解,以更低稳定性标准进行存储时,第二校验数据的容量较小,足以存储在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内,故而通过将其存储于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并将原始数据存储至主数据存储空间内,即可实现存储稳定性较低,但占据空间较少的数据存储。
更具体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为64B,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为2KB。
进一步地,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具体包括:对原始数据进行单次加密,获得第二校验数据。
第二校验数据是将原始数据进行一次加密后形成的,经过一次加密后形成第二校验数据,其容量较小。
一般的,通过单次加密后形成的第一校验数据的大小为64B,可直接存储在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存储于第一存储区,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存储于第二存储区;根据第一存储区内存储的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将原始数据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内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将第二校验数据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内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使第一存储区转换为第二存储区。
在对数据正常存储时,存储装置内主要分为两个存储区,即第一存储区和第二存储区,第一存储区用于存储较为重要的数据信息,即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第二存储区则用于存储相对而言并不重要的数据信息,即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在原先认为较为重要的数据信息发生转变,用户认为当前并不重要,希望存储空间更大的情况下,会将第一存储区转换为第二存储区。具体地,将原先存储在第一存储内的原始数据先通过单次加密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再分别将原始数据和第二校验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区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和相关联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从而使得部分第一存储区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内存有数据,此时该部分第一存储区即转换为第二存储区。
可以理解,若是想将第二存储区转换为第一存储区,则可以反向操作,即根据第二存储区内存储的原始数据生成第一校验数据,再将原始数据和第一校验数据均存储于第二存储区内的主数据存储空间,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内则并不存储任何数据,从而使得第二存储区转换为第一存储区。
此外,在进行数据存储时,特别是所存储的数据信息的容量大于单一存储页的数据容量时,还包括:在第一校验数据的字节大小大于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容量大小时,确定存储于存储装置中第一数量存储页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将与第一数量的第一校验数据的集合存储至一个存储页的主数据存储空间。
对于一些数据信息经过前述判断已经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进行重要存储后,若后续认为该数据并不需要重点保护,即并未接收到重点保护指令,则会将数据信息在原有存储位置删除,从而节省存储空间。此外,由于该数据虽然并不重要,但仍是用户想要留存的,故而将其转移到其余位置进行存储,即导出至其余存储块处。
在本方案中,主要是对于大容量数据存储时的第一校验数据的分类存储。具体地,第一校验数据的字节大小较校验数据存储空间而言更大,所占据的空间较多,故而需要将其存储在主数据存储空间内,但虽然第一校验数据的字节大小较大,但相比于主数据存储空间,其无法完全充满,为了提高空间的使用率,可以将多个第一校验数据一同存储在主数据存储空间内,具体的数量可根据第一校验数据的字节大小和主数据存储空间的容量而定。例如,第一校验数据的字节大小为128B,主数据存储空间为2KB,则可将16个第一校验数据存储到一个主数据存储空间内。
在第二校验数据的字节大小不大于存储器中与主数据存储空间相关联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容量大小时,将第二校验数据对应存储于原始数据相关联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中。
而对于小容量数据存储时的第二校验数据的分类存储,则可将第二校验数据存储在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内,并不占据主数据存储空间的使用。
主要是利用到存储器内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和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其中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字节较少,对用户是不可见的,例如标称2KB的页存储结构通常是2KB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即Main区域)+64B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即Spare区域)。
一般地,一个页(即Page)是2KB的容量,一个块(即Block)具有64个页。在写入一个Page时,原始数据会存储到Main区域内,写入过程中会创造出独特的ECC码作为校验信息,并将其存储至空余区域中,从而生成新的ECC码(即第一校验数据或第二校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包括第一存储区和第二存储区,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存储于第一存储区,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存储于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校验保护方式中用于存储校验数据的存储空间大于第二校验保护方式中用于存储校验数据的存储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存储区和第二存储区之间可相互转换。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存储区内存储的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将原始数据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内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将第二校验数据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内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使第一存储区转换为第二存储区。
进一步地,第一存储区包括多个存储页,每个存储页包括相关联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和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大于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包括原始数据和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的第一校验数据,原始数据和第一校验数据均存储于第一存储区的主数据存储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校验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多次加密获得。
进一步地,第一校验数据存储于多个存储页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内,多个存储页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未存储数据。
进一步地,第二存储区包括多个存储页,每个存储页包括相关联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和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大于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包括原始数据和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的第二校验数据,原始数据存储于主数据存储空间,第二校验数据存储于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存储装置900。该数据存储装置包括接收模块901、判断模块902和存储模块903。
其中,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待存储的数据信息;判断模块902,用于判断数据信息是否需要重要存储,生成第一判断结果;存储模块903,用于在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否则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
其中,第一校验保护方式的数据保护能力大于第二校验保护方式的数据保护能力,第一校验保护方式的识别码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大于第二校验保护方式的识别码校验数据存储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还包括:写入模块904,用于在接收待存储的数据信息之前,在原始数据中增加识别码信息,生成待存储的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判断模块902用于读取数据信息中的识别码信息;在识别码信息与设定的对照识别信息符合的情况下,数据信息需要重要存储,否则不需要重要存储。
进一步地,数据存储装置包括多个存储页,每一存储页包括相关联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和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大于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存储模块903还用于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第一校验数据,将原始数据和至少部分第一校验数据均存储至主数据存储空间;或存储模块用于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将原始数据存储至主数据存储空间,将第二校验数据存储至校验数据存储空间。
进一步地,判断模块902还用于判断数据信息是否接收到重点保护指令,生成第二判断结果,在第二判断结果为否时,将数据信息删除并导出至其余存储块。
进一步地,存储模块903具体用于确定存储数据信息的存储器的平均擦写次数,根据平均擦写次数确定对应的校验保护方式。
进一步地,存储模块903用于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第一校验数据;将原始数据和至少部分第一校验数据均存储至主数据存储空间。
进一步地,存储模块903用于对原始数据进行多次加密,获得第一校验数据。
进一步地,存储模块903用于将第一校验数据存储至多个存储页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内,且多个存储页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未存储数据。
进一步地,存储模块903用于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将原始数据存储至主数据存储空间,将第二校验数据存储至校验数据存储空间。
进一步地,存储模块903用于对原始数据进行单次加密,获得第二校验数据。
进一步地,存储模块903用于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存储于第一存储区,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存储于第二存储区;根据第一存储区内存储的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将原始数据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内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将第二校验数据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内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使第一存储区转换为第二存储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存储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存储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4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包括处理器1110,存储器1109,存储在存储器1109上并可在处理器1110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110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存储方法的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8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1、网络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109以及处理器11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8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输入单元104,用于接收待存储的数据信息。
处理器1110,用于判断数据信息是否需要重要存储,生成第一判断结果;在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否则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
通过对需要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区分,可将重要程度不同的数据以不同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可将比较重要的数据以高稳定性的第一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而在该部分数据不需要重点保护时,则可采用普通的第二校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释放相关联的空间,从而可充分利用存储空间。
可选地,处理器1110,还用于实现如下步骤:在接收待存储的数据信息之前,在原始数据中增加识别码信息,生成待存储的数据信息。
读取数据信息中的识别码信息;在识别码信息与设定的对照识别信息符合的情况下,数据信息需要重要存储,否则不需要重要存储。
判断数据信息是否接收到重点保护指令,生成第二判断结果;在第二判断结果为否时,将数据信息删除并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存储。
处理器1110,还用于在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之后,判断数据信息是否接收到重点保护指令,生成第二判断结果;在第二判断结果为否时,将数据信息删除并导出至其余存储块。
进一步地,处理器1110,还用于确定存储数据信息的存储器的平均擦写次数;根据平均擦写次数确定对应的校验保护方式。
处理器1110,还用于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第一校验数据;将原始数据和至少部分第一校验数据均存储至主数据存储空间。
对原始数据进行多次加密,获得第一校验数据。
将第一校验数据存储至多个存储页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内,且多个存储页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未存储数据。
处理器1110,还用于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将原始数据存储至主数据存储空间,将第二校验数据存储至校验数据存储空间。
对原始数据进行单次加密,获得第二校验数据。
处理器1110,还用于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存储于第一存储区,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存储于第二存储区;根据第一存储区内存储的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将原始数据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内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将第二校验数据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内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使第一存储区转换为第二存储区。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42,图形处理器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61。用户输入单元107包括触控面板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72。触控面板1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1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1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存储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数据存储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数据存储方法,如图9所示,包括:步骤S202:写入数据;步骤S204:判断是否需要重点保护;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以ECC1存储数据;步骤S208:判断是否不需重点保护;若是,则执行步骤S210:数据导出并擦除原存储块,释放存储空间;若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206;在步骤S204的判断为否时,则执行步骤S212:以ECC2存储数据。
其中,步骤S202,写入的数据,可提前设定好相关属性,比如设定账号/密码/系统重要数据等信息,增加一个重要数据的属性,在数据写入时由系统自动识别并判断是否需要重要保护。
步骤S204,判断是否需要重点保护,依据之前提前设定好的属性。另外增加一个手动选择的数据,用户可对系统设定之外的数据,在保存时手动选择是否需要重点保护,当选择需要时,则自动执行后续的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6。
步骤S206,ECC1属于加强型校验保护。其对数据的保护能力大于一般存储的数据,所需的识别码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也会更大。
步骤S208,用户可手动选择某些数据是否可取消重点保护,以变释放增强ECC存储所占用的空间。
步骤S210,当数据不用重点保护时,数据以普通ECC2校验存储到其他块中,此时原存储数据被擦除,释放存储空间。
步骤S212,数据重新以普通ECC2校验存储到其他块中,其所需的存储空间减少。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NAND存储器出厂时的Page结构会分为Main区域(即主数据存储空间)与Spare区域(即校验数据存储空间),其中Spare区域对用户不可见,不在标称的容量范围内。如标称的2KB大小的Page存储结构通常是2KB(Main区域)+64B(Spare区域)。写入数据时,原始数据会保存在Main区域,数据的ECC校验码会保存在Spare区域。
以一个Page(页)2KB容量,一个Block 64个Page为例:
ECC2校验方式如下:
当写入一个Page 2KB数据时,数据就会通过ECC引擎,创造独特的ECC校验码。其生成的ECC校验码存在对应的Spare(空余)区域。当需要读取数据时,数据和ECC签名一起被送往主控制器,同时生成新的ECC码。主控把2个ECC校验码做对比,如果相同,说明数据没有错误,反之代表数据有跳变,并通过相应算法将跳变数据纠正。
ECC1对数据的保护能力大于ECC2,二者的ECC校验算法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ECC1校验码所需的存储空间会大于ECC2。
因ECC校验码同样需要保护,所以最终的ECC识别码是二次生成的结果。
ECC2校验方式保护的数据在一个Block中的分布如图10所示。
可以理解,NAND出厂后每个Page对应的Spare区域是固定好的,如2KB page的空间一般会对应64B的Spare空间。所以其每个Spare区域存放的ECC校验码最大只能达到64B。
增强型ECC1模式的实现方式:当数据以高ECC1标准写入时,会产生更大容量的校验码,此时Spare区域的容量就不能满足。这时可以在每个block中选用一些page的Main区域来作为专门存放高ECC校验码的区域。例如每个Page所需ECC校验码容量从64B增加到128B,这时改以Page的Main区域来存放ECC1校验码。
加强模式下ECC1保护的数据,在一个Block中的分布如图11所示。
按此计算,假设一个block中有64个page,增加ECC校验能力后每个page需要2×64B(128B)的ECC,一个Page的Main区域(2KB)可以存储2048B/128B=16个Page数据产生的ECC校验码。
所以一个Block中可以用4个page的Main空间来存整个Block数据的ECC校验码,剩余60个page用来存原始数据。
此时整体使用容量仅减少了4/64=1/16,可使用下载空间还有原来的15/16,而原有方案中划为增强区域后容量会减少为原来的1/3,因此大幅提升了可使用的空间。
以上操作以Block为最小操作单位。
更进一步地,还可依据存储器寿命的损耗程度不同,设定多个档位的模型,动态的采用不同的加强型ECC校验标准。如当存储器平均擦写次数较低时,以数据保护能力较低的校验方式存储数据,对应所需的校验码的存储空间相对更小;当平均擦写次数较高时,以数据保护能力更高的校验方式存储数据,对应所需的校验码的存储空间相对更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待存储的数据信息;
判断所述数据信息是否需要重要存储,生成第一判断结果;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否则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第一校验保护方式中用于存储校验数据的存储空间大于所述第二校验保护方式中用于存储校验数据的存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待存储的数据信息之前,还包括:
在原始数据中增加识别码信息,生成待存储的数据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数据信息是否需要重要存储,包括:
读取所述数据信息中的所述识别码信息;
在所述识别码信息与设定的对照识别信息符合的情况下,所述数据信息需要重要存储,否则不需要重要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存储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数据信息是否接收到重点保护指令,生成第二判断结果;
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否时,将所述数据信息删除并以所述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确定存储所述数据信息的存储器的平均擦写次数;
根据所述平均擦写次数确定对应的校验保护方式;
其中,所述校验保护方式包括所述第一校验保护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所述数据信息的存储装置包括多个存储页,每一所述存储页包括相关联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和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所述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大于所述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所述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包括:
根据所述原始数据生成第一校验数据;
将所述原始数据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均存储至所述主数据存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原始数据生成第一校验数据,包括:
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多次加密,获得所述第一校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原始数据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均存储至所述主数据存储空间,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存储至多个所述存储页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内,且所述多个存储页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未存储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所述数据信息的存储装置包括多个存储页,每一所述存储页包括主数据存储空间和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所述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大于所述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所述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包括:
根据所述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
将所述原始数据存储至所述主数据存储空间,将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存储至所述校验数据存储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具体包括:
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单次加密,获得所述第二校验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存储于第一存储区,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存储于第二存储区;
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区内存储的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存储于所述第一存储区内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将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存储于所述第一存储区内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使所述第一存储区转换为所述第二存储区。
11.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存储区和第二存储区,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存储于所述第一存储区,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存储于所述第二存储区;
其中,所述第一校验保护方式中用于存储校验数据的存储空间大于所述第二校验保护方式中用于存储校验数据的存储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区和所述第二存储区之间可相互转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区内存储的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存储于所述第一存储区内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将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存储于所述第一存储区内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使所述第一存储区转换为所述第二存储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区包括多个存储页,每个所述存储页包括相关联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和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所述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大于所述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
所述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包括原始数据和根据所述原始数据生成的第一校验数据,所述原始数据和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均存储于所述第一存储区的主数据存储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验数据通过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多次加密获得。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存储于多个所述存储页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内,所述多个存储页的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未存储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存储区包括多个存储页,每个所述存储页包括相关联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和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所述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大于所述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
所述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存储的数据信息包括原始数据和根据所述原始数据生成的第二校验数据,所述原始数据存储于所述主数据存储空间,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存储于所述校验数据存储空间。
18.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存储的数据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数据信息是否需要重要存储,生成第一判断结果;
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以第一校验保护方式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否则以第二校验保护方式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第一校验保护方式中用于存储校验数据的存储空间大于所述第二校验保护方式中用于存储校验数据的存储空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存储装置包括多个存储页,每一所述存储页包括相关联的主数据存储空间和校验数据存储空间,所述主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大于所述校验数据存储空间的数据容量;
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根据原始数据生成第一校验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均存储至所述主数据存储空间;或所述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始数据生成第二校验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存储至所述主数据存储空间,将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存储至所述校验数据存储空间。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的步骤。
CN202210702235.XA 2022-06-21 2022-06-21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9114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2235.XA CN114911424A (zh) 2022-06-21 2022-06-21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2235.XA CN114911424A (zh) 2022-06-21 2022-06-21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1424A true CN114911424A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72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2235.XA Pending CN114911424A (zh) 2022-06-21 2022-06-21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14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4446A (zh) * 2023-01-18 2023-03-1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4446A (zh) * 2023-01-18 2023-03-1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794446B (zh) * 2023-01-18 2023-05-0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033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data isolation
TWI622923B (zh) 整理指令處理方法、記憶體控制電路單元與記憶體儲存裝置
US89355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rypting and processing data in flash translation layer
US8769309B2 (en) Flash memory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anti-falsifying data thereof
TWI423026B (zh) 資料寫入方法、記憶體控制器與記憶體儲存裝置
US8250288B2 (en) Flash memory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ler and data prote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6030541A (zh) Dram缺陷的内核掩蔽
TW201705002A (zh) 資料儲存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KR20110089728A (ko) 솔리드 스테이트 드라이브의 에러 제어 방법
CN107533442A (zh) 用于对异构系统存储器中的存储器功率消耗进行优化的系统和方法
JP2001297038A (ja) データ記憶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並びに記録媒体制御方法
TW201337554A (zh) 程式化記憶胞與資料讀取方法、記憶體控制器與儲存裝置
TWI451249B (zh) 用於非揮發性記憶體的資料合併方法、控制器與儲存裝置
US20130080787A1 (en) Memory storage apparatus, memory controller and password verification method
KR20100094241A (ko) 예비 블록을 포함하지 않는 불휘발성 메모리 장치
TW202009942A (zh) 資料存取方法、記憶體控制電路單元與記憶體儲存裝置
CN114911424A (zh)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048924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memory corruptions in software
US11797222B2 (en) Read disturb checking method, memory storage device and memory control circuit unit
JP2006059217A (ja) ソフトウェアメモリイメージ生成装置及び組み込み機器ソフトウェア更新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217086A1 (zh) 资源文件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73862A (zh) 数据存储方法及其装置、可读介质和系统
WO2022242640A1 (zh)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138720B (zh) 数据存储方法、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以及存储器存储装置
TWI436209B (zh) 記憶體管理表處理方法、記憶體控制器與記憶體儲存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