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2232A - 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2232A
CN114902232A CN202080089219.7A CN202080089219A CN114902232A CN 114902232 A CN114902232 A CN 114902232A CN 202080089219 A CN202080089219 A CN 202080089219A CN 114902232 A CN114902232 A CN 114902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eceiving
receiving coil
communication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h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92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细谷达也
长井崇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902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22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04B5/26Inductive coupling 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具备: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天线(11),沿着平面形成;接口电路(12),与通信天线(11)连接,使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通过;无线通信IC(NFC‑IC(16)),与接口电路(12)连接,处理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受电线圈(21L),配置为沿着平面包围通信天线(11);谐振电容器(21C),与受电线圈(21L)一起构成受电谐振电路(21);以及整流平滑电路(22),与受电谐振电路(21)连接。受电谐振电路(21)以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频率进行谐振,由流过受电谐振电路(21)的谐振电流在受电线圈(21L)的附近产生的磁通与通信天线(11)交链。

Description

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无线受电功能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关于如下的小型的非接触充电模块进行了公开,即,构成具备非接触充电线圈、NFC天线以及磁性片的一个模块,能够进行通信以及电力传输。在该专利文献1示出了如下的非接触充电模块,即,具备:充电线圈;NFC线圈,配置为包围该充电线圈;第1磁性片,支承充电线圈;以及第2磁性片,载置于第1磁性片,并支承NFC线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0130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非接触充电模块是非接触充电用的线圈、非接触充电用的磁性体、NFC用的线圈以及NFC用的磁性体被一体化而成的模块,因此在组装到便携式终端时容易小型化。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非接触充电模块中,用于非接触充电的线圈以及磁性体和用于NFC通信的线圈以及磁性体实质上独立,除了构造上的小型化以外,并没有电特性上以及磁特性上的有机关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具备无线受电功能相伴地使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特性提高了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例子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具备: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天线,配置在平面;接口电路,与所述通信天线连接,使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通过;无线通信IC,与所述接口电路连接,对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进行处理;受电线圈,配置为沿着所述平面包围所述通信天线;谐振电容器,与所述受电线圈一起构成受电谐振电路;以及整流平滑电路,与所述受电谐振电路连接。而且,所述受电谐振电路以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频率进行谐振,由流过所述受电谐振电路的谐振电流在所述受电线圈的附近产生的磁通与所述通信天线交链。
根据上述结构,受电谐振电路以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频率进行谐振,由流过受电谐振电路的谐振电流在受电线圈的附近产生的磁通与通信天线交链,因此能够由受电线圈接受并接收传输从对方侧通信天线产生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信号的磁通,或者,使得在受电线圈的附近产生并发送传输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信号的磁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能够通过受电谐振电路增大通信距离以及电力传输距离的双方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所具备的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包含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包含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从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的NFC-IC16到通信天线11的电路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送电电路50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电力变换电路52以及整流平滑电路22的电路结构例的图。
图7是示出整流平滑电路22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8是示出对方侧通信天线41、通信天线11以及受电线圈21L的耦合系数的关系的图。
图9的(A)、图9的(B)是示出用于对受电线圈21L与通信天线11的位置关系和这两者的耦合系数k12的关系进行仿真的受电线圈21L以及通信天线11的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使通信天线11如图9的(A)所示从受电线圈21L的中央起如图9的(B)所示沿着对角线移动到受电线圈21L的角部时的耦合系数k12的变化的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所具备的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另一个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所具备的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所具备的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图13所示的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另一个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所具备的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图15所示的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并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示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多个方式。在各图中,对相同的部位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考虑到要点的说明或理解的容易性,方便起见,将实施方式分开示出,但是能够进行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的部分置换或组合。在第2实施方式以后,省略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事项的记述,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特别是,对于基于同样的结构的同样的作用效果,将不在每个实施方式中逐次提及。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所具备的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俯视图。在图1中,通信天线11是NFC的通信天线,受电线圈21L是无线受电用的受电线圈。通信天线11沿着平面配置。此外,受电线圈21L配置为沿着平面包围通信天线11。通信天线11由卷绕了多匝的方形螺旋状的线圈导体构成。受电线圈21L也由卷绕了多匝的方形螺旋状的线圈导体构成。
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也可以具备靠近通信天线11以及受电线圈21L的磁性体。该磁性体构成与通信天线11以及受电线圈21L交链的磁通的磁路的一部分。对于该磁性体,将在后面进行例示。
图1所示的通信天线11以及受电线圈21L例如设置在信用卡尺寸等的卡片型电子设备。也就是说,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构成为卡片型电子设备。在该情况下,图1所示的受电线圈21L沿着卡片型电子设备的外形设置。在利用该卡片型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如后所示,通过罩在NFC通信装置的通信天线(对方侧通信天线)上从而进行NFC通信。此外,通过罩在送电装置的送电线圈上从而进行无线受电。
图2是示出包含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包含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对方侧通信天线41以及NFC通信电路42。
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具备通信天线11、与该通信天线11连接并使NFC通信的信号通过的接口电路12、以及与接口电路12连接并对NFC通信的信号进行处理的NFC-IC。
此外,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具备受电线圈21L、与受电线圈21L一起构成受电谐振电路21的谐振电容器21C、以及与受电谐振电路21连接的整流平滑电路22。
此外,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具备与上述整流平滑电路22的输出部连接的电压变换电路23、充电电路24、二次电池30、充电控制电路25、放电控制电路14以及电压变换电路15。
电压变换电路23例如由DC-DC转换器构成,将整流平滑电路22的输出电压变换为充电电路24所需的电压。充电电路24利用电压变换电路23的输出电压对二次电池30进行充电。电压变换电路15将二次电池30的电动势变换为给定电压,并作为电源电压向NFC-IC16进行供给。
上述充电控制电路25根据从NFC-IC16输出的控制信号对充电电路24的动作的有效/无效进行控制。例如,在进行了NFC通信的状态下停止充电,在未进行NFC通信的状态下进行充电。
上述放电控制电路14根据从NFC-IC16输出的控制信号对电压变换电路15的动作的有效/无效进行控制。例如,在进行了NFC通信的状态下使电压变换电路15的动作变为有效,在未进行NFC通信的状态下使电压变换电路15变为无效而使放电停止。
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NFC通信用的对方侧通信天线41和通信天线11进行磁场耦合,通过NFC通信电路42和NFC-IC16进行NFC通信。此外,对方侧通信天线41还与受电线圈21L进行磁场耦合。受电谐振电路21的谐振频率是NFC通信信号的频率即13.56MHz频段。此外,NFC通信信号的频率下的受电谐振电路21的阻抗与NFC通信信号的频率下的接口电路12的阻抗相比为1/2以下。因此,能够以高效率对NFC通信信号的电力进行受电。
图3是示出包含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包含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送电电路50以及送电谐振电路51。送电谐振电路51包含送电线圈51L和谐振电容器51C。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相同。也就是说,图3所示的例子是将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靠近配置于送电线圈51L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送电线圈51L与受电线圈21L进行磁场耦合。受电谐振电路21与送电谐振电路51耦合而进行磁共振,从送电电路50向包含整流平滑电路22、电压变换电路23以及充电电路24等的受电电路对电力进行受电。
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送电线圈51L还与通信天线11进行磁场耦合,但是NFC-IC16不进行NFC通信。此外,在该状态下,充电控制电路25不从NFC-IC16接受控制信号,充电电路变为“有效”。由此,二次电池30以从送电电路50进行了无线受电的电力被充电。进而,放电控制电路14不从NFC-IC16接受控制信号,电压变换电路15变为“无效”。由此,可抑制来自二次电池30的无用的放电。
图4是示出从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1的NFC-IC16到通信天线11的电路结构的例子的图。在图4中,接口电路12包含匹配电路12M、发送滤波器12TF以及接收滤波器12RF。NFC-IC16具备发送信号端子Tx1、Tx2、接收信号端子Rx1、Rx2以及接地端子TVSS。NFC-IC16进行基带信号与高频信号之间的调制解调。此外,该NFC-IC16还进行包含通信数据的数据的输入输出。
发送滤波器12TF是包含电感器L0以及电容器C0的EMI去除用滤波器,抑制由NFC-IC16产生的噪声的释放以及噪声向NFC-IC16的侵入,并且使NFC发送信号的频带通过。接收滤波器12RF包含电容器C2b,使NFC接收信号通过。匹配电路12M是包含电容器C1、C2a的匹配电路,使经由发送滤波器12TF的NFC-IC16的阻抗和通信天线11的阻抗匹配。
虽然在图4中未图示,但是在从NFC-IC16到通信天线11的电路结构中,如果设置电阻成分,则能够增大输入阻抗,抑制由NFC-IC16产生的噪声的释放以及噪声向NFC-IC16的侵入。另一方面,从穿过通信天线11而得到的磁能变换的电能会由于前述的电阻成分被作为焦耳热消耗。相对于此,关于与受电线圈连接的受电谐振电路,电阻成分足够小,电能、磁能的消耗小。因此,能够通过受电谐振电路增大通信距离。
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送电电路50的结构例的图。送电电路50具备直流电源55、电压变换电路53、电力变换电路52以及电力控制电路54。电压变换电路53将直流电源55的电压变换为适合于电力变换电路52的电压。电力变换电路52被电力控制电路54控制,向送电谐振电路51供给送电电力。
在图5中,送电谐振电路51包含送电线圈51L和共振调整电路51A。共振调整电路51A是图3所示的谐振电容器51C等。由该共振调整电路51A和送电线圈51L构成谐振电路,由受电线圈21L和共振调整电路21A构成受电谐振电路21。共振调整电路21A是图3所示的谐振电容器21C等。
上述送电谐振电路51和受电谐振电路21共振而进行电磁场共振。像这样,通过所谓的直流共振方式来进行无线电力传输。与受电线圈21L连接的共振调整电路21A以及受电谐振电路21不以通信为目的,因此不需要抑制噪声的释放、噪声的侵入的电阻成分,能够充分地减小电路结构中的电阻成分而减小输入阻抗。因此,电能、磁能的消耗小。从穿过受电线圈21L而得到的磁能变换的电能能够在受电谐振电路中保存,能够增大通信距离。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电力变换电路52以及整流平滑电路22的电路结构例的图。电力变换电路52具备等效地由开关元件Q1、二极管Dds1以及电容器Cds1的并联连接电路构成的第1开关电路S1、和等效地由开关元件Q2、二极管Dds2以及电容器Cds2的并联连接电路构成的第2开关电路S2。
开关元件Q1、Q2根据来自电力控制电路54(图5)的信号进行开关。第1开关电路S1的开关元件Q1以及第2开关电路S2的开关元件Q2交替地接通/断开。
开关元件Q1、Q2是MOSFET等具有寄生输出电容、寄生二极管的开关元件,利用该寄生输出电容、寄生二极管构成了开关电路S1、S2。
上述开关控制电路通过使第1开关元件Q1以及第2开关元件Q2以给定的动作频率进行开关,从而将直流电压断续地提供给送电谐振机构而使送电谐振机构产生谐振电流。由此,将第1开关电路S1以及第2开关电路S2的两端电压设为每隔半个周期的半波的正弦波状的波形。具体地,使其以在NFC通信中使用的13.56MHz进行开关动作。
受电电路具备由受电线圈21L和谐振电容器21C形成的受电谐振电路以及整流平滑电路22。整流平滑电路22具备等效地由二极管D3以及电容器Cds3的并联连接电路构成的第3开关电路S3、和等效地由二极管D4以及电容器Cds4的并联连接电路构成的第4开关电路S4。
第3开关电路S3以及第4开关电路S4对在由受电线圈21L和谐振电容器21C形成的受电谐振电路产生的电压进行整流,电容器Co对该电压进行平滑。在该例子中,受电线圈21L和谐振电容器21C构成了串联谐振电路。
图7是示出整流平滑电路22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像这样,也可以在受电谐振电路21连接二极管桥电路DB的输入部,并在二极管桥电路DB的输出连接平滑用的电容器Co。
图8是示出对方侧通信天线41、通信天线11以及受电线圈21L的耦合系数的关系的图。在此,若分别用k1来表示对方侧通信天线41和通信天线11的耦合系数,用k2来表示对方侧通信天线41和受电线圈21L的耦合系数,用k12来表示通信天线11和受电线圈21L的耦合系数,则为k12>k1的关系。
根据上述关系,通信天线11不仅与对方侧通信天线41耦合,而且还与受电线圈21L强烈地耦合。受电线圈21L还与对方侧通信天线41耦合,因此通信天线11能够经由受电线圈21L进行NFC通信。因此,通过受电谐振电路21可得到大的通信信号。或者,由此能够增大通信距离。
图9的(A)、图9的(B)是示出用于对受电线圈21L与通信天线11的位置关系和这两者的耦合系数k12的关系进行仿真的受电线圈21L以及通信天线11的结构的图。在此,通信天线11和受电线圈21L的规格如下。
[通信天线11]
外形:8.4mm×8.4mm
布线宽度:0.15mm
布线间距:0.2mm
匝数:13
[受电线圈21L]
外形:46mm×77mm
布线宽度:0.8mm
布线间距:1.2mm
匝数:2
图10是示出使通信天线11如图9的(A)所示从受电线圈21L的中央起如图9的(B)所示沿着对角线移动到受电线圈21L的角部时的耦合系数k12的变化的图。
与通信天线11处于受电线圈21L的中央相比,在处于沿着边的位置的情况下,通信天线11和受电线圈21L的耦合系数k12提高。特别是,若通信天线11处于沿着受电线圈21L的角部的位置,则通信天线11会沿着受电线圈21L的两个边而靠近,因此像在图10表现出的那样,越靠近角部(边),通信天线11和受电线圈21L的耦合系数k12越急剧地提高。为了满足上述k12>k1的关系,通信天线11优选沿着受电线圈21L的边靠近配置。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具备靠近通信天线11以及受电线圈21L的磁性体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所具备的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俯视图。在图11中,通信天线11是NFC的通信天线,受电线圈21L是无线受电用的受电线圈。通信天线11沿着平面形成,受电线圈21L配置为沿着平面包围通信天线11。与图1所示的例子不同,在该例子中,沿着受电线圈21L的环绕方向设置有受电线圈磁性片62。在图11中,+Z方向的面是对方侧通信天线41或送电线圈51L侧。受电线圈磁性片62例如是将磁性铁氧体形成为柔性的片状而成的。
根据该结构,受电线圈磁性片62作为使受电线圈21L交链的磁通的磁路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因此受电线圈21L和对方侧通信天线41(图2)的耦合系数k2(图8)或受电线圈21L和送电线圈51L(图3)的耦合系数提高。此外,通过通信天线11靠近受电线圈21L,从而受电线圈磁性片62作为使受电线圈21L和通信天线11交链的磁通的磁路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因此该通信天线11和受电线圈21L的耦合系数k12也提高。
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另一个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所具备的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俯视图。在图12中,通信天线11是NFC的通信天线,受电线圈21L是无线受电用的受电线圈。通信天线11沿着平面形成,受电线圈21L配置为沿着平面包围通信天线11。与图11所示的例子进一步不同,在该例子中,在与通信天线11重叠的位置设置有通信天线磁性片61。在图11中,+Z方向的面是对方侧通信天线41或送电线圈51L侧。通信天线磁性片61也与受电线圈磁性片62同样地,例如是将磁性铁氧体形成为柔性的片状而成的。
根据该结构,除了基于图11所示的结构的作用效果以外,还达到如下的效果。首先,通信天线磁性片61作为使通信天线11交链的磁通的磁路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因此通信天线11和对方侧通信天线41(图2)的耦合系数k1(图8)提高。此外,通信天线磁性片61和受电线圈磁性片62靠近,因此通信天线磁性片61以及受电线圈磁性片62作为使受电线圈21L和通信天线11交链的磁通的磁路的一部分发挥作用。由此,通信天线11和受电线圈21L的耦合系数k12进一步提高。
另外,通信天线磁性片61和受电线圈磁性片62也可以成型为一体物。
《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磁性体的结构与在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例子不同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图13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所具备的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立体图。此外,图14是示出该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剖视图。在该例子中,具备形成了受电线圈21L的受电线圈基板72、磁性片62、形成了通信天线11的通信天线基板71以及磁性片61。受电线圈磁性片62与受电线圈基板72的几乎整个面重叠。此外,通信天线磁性片61与通信天线基板71的几乎整个面重叠。而且,通信天线基板71和磁性片61的组与受电线圈基板72和受电线圈磁性片62的组重叠。通信天线11配置为沿着平面包围受电线圈21L。
在图13、图14所示的例子中,在受电线圈21L的线圈开口的整个面存在受电线圈磁性片62,因此受电线圈21L和对方侧通信天线41(图2)的耦合系数k2(图8)或受电线圈21L和送电线圈51L(图3)的耦合系数进一步提高。此外,存在于受电线圈21L与通信天线11之间的磁性体变多,因此通信天线11和受电线圈21L的耦合系数k12也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即使通信天线11处于比沿着受电线圈21L的边、角的位置靠近中央,通信天线11和受电线圈21L的耦合系数k12也有效地提高。
图15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另一个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所具备的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立体图。此外,图16是示出该通信天线以及受电线圈的构造的剖视图。在该例子中,具备形成了受电线圈21L以及通信天线11的基板70和磁性片60。磁性片60与基板70的几乎整个面重叠。通信天线11形成为沿着平面包围受电线圈21L。
在图15、图16所示的例子中,在受电线圈21L的线圈开口的整个面存在磁性片60,因此受电线圈21L和对方侧通信天线41(图2)的耦合系数k2(图8)或受电线圈21L和送电线圈51L(图3)的耦合系数进一步提高。此外,存在于受电线圈21L与通信天线11之间的磁性体变多,因此通信天线11和受电线圈21L的耦合系数k12也有效地提高。
最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在所有的方面均为例示,并不是限制性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形以及变更。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进而,本发明的范围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范围内的从实施方式进行的变更。
例如,本发明并不限于卡片型电子设备,能够应用于智能电话、功能电话等便携式电话终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终端、笔记本PC、平板PC等便携式PC、摄像机、游戏机、玩具等信息设备、IC标签、IC卡等信息介质等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Cds1、Cds2、Cds3、Cds4、Co:电容器;
D3、D4、Dds1、Dds2:二极管;
DB:二极管桥电路;
Q1:第1开关元件;
Q2:第2开关元件;
Rx1、Rx2:接收信号端子;
S1:第1开关电路;
S2:第2开关电路;
S3:第3开关电路;
S4:第4开关电路;
TVSS:接地端子;
Tx1、Tx2:发送信号端子;
11:通信天线;
12:接口电路;
12M:匹配电路;
12RF:接收滤波器;
12TF:发送滤波器;
14:放电控制电路;
15:电压变换电路;
16:NFC-IC(无线通信IC);
21:受电谐振电路;
21A:共振调整电路;
21C:谐振电容器;
21L:受电线圈;
22:整流平滑电路;
23:电压变换电路;
24:充电电路;
25:充电控制电路;
30:二次电池;
41:对方侧通信天线;
42:NFC通信电路;
50:送电电路;
51:送电谐振电路;
51A:共振调整电路;
51C:谐振电容器;
51L:送电线圈;
52:电力变换电路;
53:电压变换电路;
54:电力控制电路;
55:直流电源;
60:磁性片;
61:通信天线磁性片;
62:受电线圈磁性片;
70:基板;
71:通信天线基板;
72:受电线圈基板;
101: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Claims (12)

1.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天线,配置在平面;
接口电路,与所述通信天线连接,使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通过;
无线通信IC,与所述接口电路连接,对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进行处理;
受电线圈,配置为沿着所述平面包围所述通信天线;
谐振电容器,与所述受电线圈一起构成受电谐振电路;以及
整流平滑电路,与所述受电谐振电路连接,
所述受电谐振电路以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频率进行谐振,
由流过所述受电谐振电路的谐振电流在所述受电线圈的附近产生的磁通与所述通信天线交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频率下的所述受电谐振电路的阻抗为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频率下的所述接口电路的阻抗的1/2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天线以及所述受电线圈分别具有多个边,所述通信天线被配置为边相对于所述受电线圈并行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天线以及所述受电线圈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天线以及所述受电线圈层叠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天线形成于通信天线基板,所述受电线圈形成于受电线圈基板,
所述通信天线基板和所述受电线圈基板被层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磁性片,层叠于所述通信天线基板以及所述受电线圈基板,形成与所述通信天线和所述受电线圈交链的磁路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片层叠在所述通信天线基板与所述受电线圈基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通信天线磁性片,与所述通信天线靠近配置,形成使由流过所述受电线圈的电流所产生的磁通与所述通信天线交链的磁路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受电线圈磁性片,与所述受电线圈靠近配置,形成使从外部的对方侧通信天线所产生的磁通与所述受电线圈交链的磁路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二次电池,作为对所述无线通信IC的电源发挥作用;以及
充电电路,通过所述整流平滑电路的电压对所述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电线圈和所述通信天线的耦合系数大于所述受电线圈和与该受电线圈耦合的送电线圈的耦合系数。
CN202080089219.7A 2019-12-23 2020-07-29 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49022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1152 2019-12-23
JP2019231152 2019-12-23
PCT/JP2020/028968 WO2021131128A1 (ja) 2019-12-23 2020-07-29 近距離無線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2232A true CN114902232A (zh) 2022-08-12

Family

ID=76572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9219.7A Pending CN114902232A (zh) 2019-12-23 2020-07-29 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21172A1 (zh)
JP (1) JP7435627B2 (zh)
CN (1) CN114902232A (zh)
WO (1) WO20211311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33316A1 (en) * 2021-07-27 2024-03-0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Near-fi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3008222A1 (ja) * 2021-07-27 2023-02-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近距離無線通信装置
WO2023008224A1 (ja) * 2021-07-27 2023-02-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近距離無線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4033B2 (ja) * 2003-12-24 2006-10-18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カード
JP2006126901A (ja) * 2004-10-26 2006-05-18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タグ及びrfidシステム
JP2010200309A (ja) * 2009-01-30 2010-09-09 Tdk Corp 近接型アンテナ及び無線通信機
JP5282898B2 (ja) * 2009-03-13 2013-09-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5677875B2 (ja) * 2011-03-16 2015-02-25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10204734B2 (en) * 2011-11-02 2019-02-12 Panasoni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non-contact charging module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tenna
EP2775632A4 (en) * 2011-11-02 2015-07-01 Panasonic Corp COIL FOR CONTACTL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COIL, MOBILE WIRELESS TERMINAL
KR101192665B1 (ko) * 2012-04-03 2012-10-19 주식회사 맥스웨이브 근거리 무선 통신과 무선 충전을 위한 공용 안테나를 이용한 휴대 장치
JP6005430B2 (ja) * 2012-07-26 2016-10-12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US9991731B2 (en) * 2012-09-05 2018-06-05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Non-contact charging device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tenna coil for data transfer and electric power transmitting antenna coil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and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using same
JP5985366B2 (ja) * 2012-11-15 2016-09-06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複合コイル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5324008B1 (ja) * 2013-03-28 2013-10-23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WO2017145880A1 (ja) * 2016-02-23 2017-08-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回路切替装置及びスイッチ駆動回路
KR102548688B1 (ko) * 2016-03-28 2023-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누설 전력 처리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CN208820061U (zh) * 2017-10-12 2019-05-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31128A1 (ja) 2021-07-01
US20220321172A1 (en) 2022-10-06
JP7435627B2 (ja) 2024-02-21
JPWO2021131128A1 (zh)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7267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dual mode antennas, dual mode antenna and user device
EP2213011B1 (en) Transceiving circuit for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US20220321172A1 (en)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157705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ower receiving device
CN103907265B (zh) 受电装置、送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KR101488607B1 (ko) 근거리 통신용 안테나 구조물
KR102388353B1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안테나,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바일 장치
JP7380715B2 (ja) 近距離無線通信機能付き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
KR20120103501A (ko) 수전 장치, 수전 장치를 구비한 비접촉 급전 시스템 및 수전 장치를 구비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KR100867405B1 (ko) Rfid 리더기의 무선 주파수를 이용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배터리 충전 장치
KR20110056334A (ko) 안테나가 달린 유도전력 리시버
WO2016137637A2 (en) Multi-turn coil on metal backplate
CN109075822B (zh) 无线模块、rfid系统以及无线供电装置
TW201324950A (zh) 天線裝置、電子機器
KR101922530B1 (ko) 무선 충전과 nfc 통신을 위한 무선 안테나 및 이를 적용한 무선 단말기
KR20140021694A (ko) 이중모드 안테나
US11989608B2 (en) Electronic card with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function
KR20150045985A (ko) 이중 모드 안테나용 인쇄 회로 기판, 이중 모드 안테나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용자 단말
KR20140021693A (ko) 이중모드 안테나
KR101972053B1 (ko) 무선 충전과 nfc 통신을 위한 무선 안테나 및 이를 적용한 무선 단말기
CN210182579U (zh) 天线装置、非接触传输装置以及非接触传输系统
KR20160103968A (ko) 이중 모드 안테나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용자 단말
KR101720743B1 (ko) 이중모드 안테나
KR102006371B1 (ko) 무선 충전과 nfc 통신을 위한 무선 안테나 및 이를 적용한 무선 단말기
CN220915279U (zh) 无线传输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