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1010A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1010A
CN114901010A CN202210495362.7A CN202210495362A CN114901010A CN 114901010 A CN114901010 A CN 114901010A CN 202210495362 A CN202210495362 A CN 202210495362A CN 114901010 A CN114901010 A CN 114901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ressure sensor
housing
electronic devic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53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536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010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01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10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能够进行相向或相背运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表面,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相向运动至第一状态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贴合;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相背运动至第二状态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间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另一者上设有触点,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相对运动时,触点能够作用于压力传感器以使得压力传感器输出电信号,进而控制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触点和压力传感器配合控制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避免出现夹持异物或闭合异常现象。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屏具有可任意弯曲、材质轻薄、省电等特点,随着柔性屏技术的发展,推动柔性屏设备成为未来屏幕显示的主流。
能够滑卷或抽拉的柔性屏设备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然而,柔性屏在滑卷或抽拉过程中,其壳体在闭合时容易出现夹手或夹异物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能够进行相向或者相背运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表面,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相向运动至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贴合;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相背运动至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间隔;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另一者上设有触点,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相对运动时,所述触点能够作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以使得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电信号,进而控制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为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在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壳体的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另一者上设置触点,进一步通过触点和压力传感器相互配合来控制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进而避免电子设备在闭合的过程中出现夹持异物(例如夹手或夹持异物)、或闭合异常等现象。同时,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以及压力值的持续时间来判断以及控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以及闭合状态,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主要是针对具有柔性屏结构的电子设备,其中,柔性屏可以收拢或者展开于电子设备。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具有柔性屏结构的电子设备。下文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大致上可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以及柔性屏3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能够进行相对运动,例如,相向运动或者相背运动,以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外观形态以及显示形态,即使得电子设备100可以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
其中,图1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闭合时即电子设备100闭合(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打开(第二状态)时即电子设备100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当电子设备100由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转变为图2所示的第二状态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进行了相背运动;当电子设备100由图2所示的第二状态转变为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进行了相向运动。柔性屏30可以随第一壳体10和/或者第二壳体20的运动而同步运动,进而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在大屏状态和小屏状态之间任意切换,从而实现不同的显示效果以及不同的外观形态。
其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可通过滑动结构、铰链结构、转轴结构或者其他结构实现相对运动,对此不做赘述。在本申请下文中以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滑动连接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例如,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通过滑轨、滑槽等结构实现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结合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壳体10具有第一表面101,第二壳体20具有第二表面201。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进行相向运动至第一状态时,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201贴合;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进行相背运动至第二状态时,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201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所有“贴合”可为大致贴合,即在本申请中描述的贴合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贴合的两个面完全紧贴没有缝隙;第二种情况,贴合的两个面之间存在缝隙,比如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201之间的缝隙不大于1mm或2mm或其它尺寸,此种情况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贴合的两个面可以平行也可以不平行;第三种情况,贴合的两个面为部分接触,即贴合的两个面不是完全紧贴,而是部分紧贴,部分之间存在缝隙。
其中,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201中的一者上设有压力传感器40、另一者上设有触点50,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进行相对运动时,触点50能够作用于压力传感器40以使得压力传感器40输出电信号,进而控制第一壳体10和/或第二壳体20的运动状态。其中,压力传感器40输出的电信号可以为压力值信号,或者可以为表征压力值的电信号。
具体而言,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进行相向运动逐渐靠近时,一种情况是触点50与压力传感器40之间没有被遮挡,此时触点50可以与压力传感器40直接接触,即触点50直接作用于压力传感器40上,并可在压力传感器40上产生相应的压力信号,从而使得压力传感器40输出相应的电信号。另一种情况是触点50与压力传感器40之间存在遮挡物80(例如手部、异物等),此时触点50可以通过遮挡物80间接作用于压力传感器40上,并可在压力传感器40上产生相应的压力信号,从而使得压力传感器40输出相应的电信号。
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由第一状态逐渐运动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201分离使得触点50和压力传感器40逐渐分离,进而使得触点50作用于压力传感器40上的压力逐渐减小或者消失,从而使得压力传感器40输出相应的电信号或者不输出电信号。
如图3所示,在实际使用电子设备100的过程中,基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运动形态,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间隔时,遮挡物80(例如手部、或异物等)有可能位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闭合时即从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时,由于遮挡物80的存在可能会造成闭合异常或者夹伤手部等风险。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分别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上设置压力传感器40和触点50来控制第一壳体10和/或第二壳体20的运动状态,进而避免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从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夹持异物(例如夹手或夹持异物)、或闭合异常等现象。
可以理解的,压力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压力传感器通常由压力敏感元件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按不同的测试压力类型,压力传感器可分为表压传感器、差压传感器和绝压传感器。其中,常用的压力传感器诸如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陶瓷压力传感器等,压力直接作用于在压力传感器上,以产生一定的形变,进而生成相应的电信号。
优选地,以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为例,电阻应变片是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吸附在基体材料上应变电阻随机械形变而产生阻值变化的现象,俗称为电阻应变效应。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可为柔性压力传感器,柔性压力传感器由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超薄薄膜、优良的导电材料和纳米压敏层制成,一半具有位于传感器上部的薄膜和压敏层、以及下部的导电电路和薄膜。上部和下部通常用胶体粘在一起。当外部压力施加到激活区域(即感应面)时,断开的导电电路可以通过压敏层连接,进而将压力转化为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点50可以接地,即可以作为接地触点,进而可以省去第一壳体10或者第二壳体20上的接地结构,进一步简化第一壳体10或者第二壳体20的结构设置。应理解的,在电子设备100的结构设计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上一般设置有接地结构,以避免静电影响或者其他干扰等。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触点50复用为第一壳体10或者第二壳体20的接地结构,以起到简化结构的效果。
请参阅图4至图6,图4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至图6实施例中以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01上设有触点50、第二壳体20的第二表面201上设有压力传感器40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触点50可设有一个(如图4所示)或多个(如图5和图6所示的第一触点51和第二触点52),压力传感器40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相对运动方向投影于第一表面101上的投影覆盖于触点50,以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进行相对运动时,触点50能够作用于压力传感器40。
如图4所示,触点50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相对运动方向正对压力传感器40设置。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由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时,触点50能够对压力传感器40施加作用力。
如图5所示,触点50设有多个(第一触点51和第二触点52),压力传感器40大致包括多个感应面(例如第一感应面401、第二感应面402以及第三感应面403)。其中,每一触点50能够作用于多个感应面中的一个感应面。例如,第一触点51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相对运动方向正对第一感应面401设置,第二触点52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相对运动方向正对第二感应面402设置,第三感应面403设于第一感应面401和第二感应面402之间。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由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时,第一触点51能够对第一感应面401施加作用力,第二触点52能够对第二感应面402施加作用力。
如图6所示,触点50设有多个(第一触点51和第二触点52),压力传感器40可以设有多个即第一压力传感器41、第二压力传感器42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43。其中,每一触点50能够作用于多个压力传感器40中的一个压力传感器。例如,第一触点51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相对运动方向正对第一压力传感器41设置,第二触点52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相对运动方向正对第二压力传感器42设置,第三压力传感器43设于第一压力传感器4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42之间。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由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时,第一触点51能够对第一压力传感器41施加作用力,第二触点52能够对第二压力传感器42施加作用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一实施例中,触点50可以为弹性触点,即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压缩,当外力被释放时可以回弹。例如,弹性触点可以为弹簧、弹片等。优选地,触点50可以为凸出于第一表面101的球形体、锥形体等结构体。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由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时,触点50被压缩并抵顶于压力传感器40,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201大致呈现出贴合状态。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由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时,触点50逐渐回弹并直至与压力传感器40分离,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201呈现出分离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位置传感器60。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进行相对运动时,位置传感器60可以感测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电子设备100的形态。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表面101或者第二表面201上设有第一凹槽110,压力传感器40设于第一凹槽110的底壁上。图7实施例以第一凹槽110设于第二表面201上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具体而言,触点50凸设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01上。第二壳体20的第二表面201上形成有第一凹槽110,压力传感器40收容于第一凹槽110内。优选地,压力传感器40可以贴设于第一凹槽110的底壁上。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由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时,触点50可以伸入第一凹槽110内并抵触于压力传感器40,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201可以呈现出完全贴合状态。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表面101或者第二表面201上设有第二凹槽120,触点50设于第二凹槽110的内壁上。图8实施例以第二凹槽120设于第一表面101上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具体而言,压力传感器40凸设于第二壳体20的第二表面201,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01上形成有第二凹槽120,触点50设于第二凹槽120的内壁上。其中,触点50可设于第二凹槽120的底壁上。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由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时,压力传感器40抵触于触点50,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201可呈现出完全贴合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触点50可以为弹性触点,一种情形是触点50可以凸出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01,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由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时,压力传感器40抵触于触点50并可嵌设于第二凹槽120,以使得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201能够呈现出近乎完全贴合的状态;另一种情形是触点50收容于第二凹槽120内即不凸出于第一表面101,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由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时,压力传感器40可以伸入第二凹槽120内并抵触于触点50,以使得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201能够呈现出近乎完全贴合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触点50可以为硬性触点,即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发生形变。例如,硬性触点可为pin脚、金属片等。压力传感器40凸设于第二壳体20的第二表面201,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01上形成有第二凹槽120,触点50设于第二凹槽120的内壁上。其中,是触点50收容于第二凹槽120内且不凸出于第一表面101,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由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时,压力传感器40可以伸入第二凹槽120内并抵触于触点50,以使得触点50能够作用于压力传感器40。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壳体的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另一者上设置触点,进一步通过触点和压力传感器相互配合来控制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进而避免电子设备在闭合的过程中出现夹持异物(例如夹手或夹持异物)、或闭合异常等现象。
基于此,下文进一步说明如何通过上述电子设备避免电子设备在闭合的过程中出现夹持异物(例如夹手或夹持异物)、或闭合异常等现象。即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大致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901、接收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
具体而言,当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运动至闭合状态时,触点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压力传感器,进而使得压力传感器产生相应的电信号并输出至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处理器接收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并进行相应处理以控制电子设备执行相应的操作。
步骤S902、根据上述电信号控制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具体而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接收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并根据该电信号控制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其中,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大致可以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一者保持静止状态、另一者进行相向或者相背运动。当然,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同时进行相向或者相背运动。下文中以第一壳体保持静止状态,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进行相向或者相背运动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其中,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上设有触点,第二壳体的第二表面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即上述步骤S902可以理解为根据电信号控制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进一步地,当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运动直至触点作用于压力传感器并使得压力传感器输出电信号时,处理器接收到上述电信号并进一步判断上述电信号表征压力传感器受到的作用力的压力值是否超过第一阈值。当上述电信号表征的压力值超过第一阈值时,即可认为第二壳体已经运动到了预设位置(即和第一壳体闭合的位置)或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存在遮挡物阻止了第二壳体的继续运动,此时,控制第二壳体停止运动(即可理解为控制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停止相对运动),或者,控制第二壳体沿背离第一壳体的方向运动(即可理解为控制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进行相背运动)。
具体而言,当第二壳体运动到预设位置时,若再对第二壳体施加促使其运动的作用力,此时触点作用于压力传感器的作用力将增大。基于此,通过设置第一阈值来表明第二壳体是否运动到预设位置,进而在上述电信号表征的压力值超过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二壳体停止运动。
当然,存在第二壳体未运动到预设位置时上述电信号表征的压力值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形,即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存在遮挡物时,由于遮挡物的存在阻止了第二壳体的继续运动,此时设置第一阈值来表明遮挡物作用于压力传感器上的压力值,当该压力值超过第一阈值时,表明第二壳体已被遮挡物所阻挡而不能继续运动,此时,控制第二壳体沿背离第一壳体的方向运动以便于移出遮挡物。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的持续时间来判断第二壳体是否运动到预设位置。具体而言,步骤S902可以包括:当压力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阈值时;则控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停止相对运动,或者,控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相背运动。
进一步地,同样以第一壳体保持静止状态,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进行相向或者相背运动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当第二壳体运动到预设位置时,触点作用于压力传感器使得压力传感器输出表征压力值的电信号。当压力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阈值时,即可认为第二壳体已运动到预设位置无需进一步移动,此时可以时控制第二壳体停止运动。
当然,存在第二壳体未运动到预设位置时压力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阈值的情形,即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存在遮挡物时,由于遮挡物的存在阻止了第二壳体的继续运动。此时当压力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阈值时,即可认为第二壳体无法通过遮挡物实现与第一壳体的闭合,基于此,当压力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阈值时,即可认为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存在遮挡物,通过控制第二壳体沿背离第一壳体的方向运动以便于移出遮挡物。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实际调试结果进行合理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下文结合前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作进一步说明。以图6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为例,即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101间隔设置有第一触点51和第二触点52,第二壳体20的第二表面201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41、第二压力传感器42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43。第一触点51正对第一压力传感器41,第二触点52正对第二压力传感器42,第三压力传感器43设于第一压力传感器4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42之间。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运动至第一状态时,第一压力传感器4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42可感应到压力;当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201完全贴合时,第三压力传感器43可感应到压力。
例如,当第一压力传感器4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42检测到压力后的预设时间(例如100ms、300ms、500ms或其他时间)内,第三压力传感器43检测到压力,则可以认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闭合正常。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借由位置传感器60进一步判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位置是否为正常闭合的位置。
当第一压力传感器4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42未检测到压力,而第三压力传感器43检测到压力,则可以认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存在遮挡物。当然,存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遮挡物在第一壳体10和/或第二壳体20进行相向运动时被挤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情形,此时可以通过判断第三压力传感器43检测到压力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第二阈值来判断遮挡物是否可以被挤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借由位置传感器60进一步判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是否存在遮挡物,即当第三压力传感器43检测到压力时,通过位置传感器60判断第一壳体10和/或第二壳体20的位置,以判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位置是否为正常闭合,若未正常闭合,则认为存在遮挡物。
当第一压力传感器41、第二压力传感器42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43中的至少一者检测到压力,且位置传感器60检测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位置为非正常闭合,则认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存在遮挡物。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判断第一压力传感器41、第二压力传感器42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43中的至少一者检测到压力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第二阈值来判断遮挡物是否可以被挤出。
当位置传感器60检测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呈闭合状态时,第一压力传感器4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42检测到压力后的预设时间(例如100ms、300ms、500ms或其他时间)内,第三压力传感器43未检测到压力,则可以认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存在缝隙。即此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已经闭合状态,而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之间存在遮挡物使得二者之间存在缝隙。
当位置传感器60检测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未闭合时,当第一压力传感器41、第二压力传感器42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43中的至少一者检测到压力,此时柔性屏30可以继续保持运动状态,并在柔性屏30的显示界面进行提示,以使得用户明确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存在遮挡物,避免夹伤手部或者造成闭合异常现象。
可以理解的,预设时间和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实际调试结果进行合理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进行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40检测到的压力值来调整第一壳体10和/或者第二壳体20的运动策略,以图6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第一压力传感器41、第二压力传感器42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43中的至少一者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预设值时,则认为不存在受伤风险,此时控制第一壳体10和/或者第二壳体20的运动减速,目的是为了降低受伤风险,同时降速可以增加推力。即有异物轻微遮挡时,加大推力使第一壳体10和/或者第二壳体20运动到预定位置。当第一压力传感器41、第二压力传感器42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43中的至少一者检测到的压力值超过第一阈值时,则认为有受伤风险,此时控制第一壳体10和/或者第二壳体20停止运动,并可反向运动至展开状态。
可以理解的,预设值和第一阈值可以根据实际调试结果进行合理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40检测到的压力值来判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是否能够正常闭合、以及控制第一壳体10和/或者第二壳体20的运动状态,以图6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当第一压力传感器4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42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预设值a时,判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缝隙较大,此时控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进行相向运动,直至第一压力传感器4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42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b,和/或者,直至第三压力传感器43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c。其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4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42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b,和/或者,直至第三压力传感器43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c时,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来判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闭合状态。
可以理解的,预设值a、预设值b以及预设值c可以根据实际调试结果进行合理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其中,预设值a不超过预设值b。
可以理解的,上文对图6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举例说明,但不限于此。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说明可以直接得出诸如图4、图5等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的控制方法均应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为避免描述冗长,故不进行重复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在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壳体的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另一者上设置触点,进一步通过触点和压力传感器相互配合来控制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进而避免电子设备在闭合的过程中出现夹持异物(例如夹手或夹持异物)、或闭合异常等现象。同时,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以及压力值的持续时间来判断以及控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以及闭合状态,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90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该移动终端设备90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图示以手机为例。该移动终端设备900的结构大致上可包括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柔性屏3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其中,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以及wifi模块970分别与处理器980连接;电源990用于为整个移动终端设备90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9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9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932;显示单元9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941(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柔性屏30)等;传感器9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前述实施例中的压力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压力信号以及位置信号等;扬声器9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962通过音频电路960与处理器9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9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980用于处理移动终端设备的数据信息。关于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柔性屏的相关技术特征,请参阅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追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通过在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壳体的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另一者上设置触点,进一步通过触点和压力传感器相互配合来控制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进而避免电子设备在闭合的过程中出现夹持异物(例如夹手或夹持异物)、或闭合异常等现象。同时,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以及压力值的持续时间来判断以及控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以及闭合状态,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进行相向或者相背运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表面,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相向运动至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贴合;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相背运动至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间隔;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另一者上设有触点,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相对运动时,所述触点能够作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以使得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电信号,进而控制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设有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多个感应面;其中,每一所述触点能够作用于多个所述感应面中的一个所述感应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触点对应设置的第一感应面、与所述第二触点对应设置的第二感应面、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感应面和所述第二感应面之间的第三感应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设有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设有多个;其中,每一所述触点能够作用于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中的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为弹性触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压力传感器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为硬性触点,所述第一表面或者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触点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
8.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
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电信号表征的压力值超过第一阈值时;
则控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停止相对运动,或者,控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相背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运动状态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阈值时;
则控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停止相对运动,或者,控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相背运动。
CN202210495362.7A 2022-05-07 2022-05-07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9010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5362.7A CN114901010A (zh) 2022-05-07 2022-05-07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5362.7A CN114901010A (zh) 2022-05-07 2022-05-07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1010A true CN114901010A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22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5362.7A Pending CN114901010A (zh) 2022-05-07 2022-05-07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0101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1756A (ja) * 2004-07-23 2006-02-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無線装置
JP2013256344A (ja) * 2012-06-11 2013-12-26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制御装置
US20150304467A1 (en) * 2014-04-16 2015-10-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ifungal co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827229A (zh) * 2016-03-15 2016-08-0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感应模组、压力感应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947686A (zh) * 2021-03-02 2021-06-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4069968U (zh) * 2020-12-30 2021-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20210296063A1 (en) * 2018-08-24 2021-09-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key assembly comprising pressure senso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1756A (ja) * 2004-07-23 2006-02-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無線装置
JP2013256344A (ja) * 2012-06-11 2013-12-26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制御装置
US20150304467A1 (en) * 2014-04-16 2015-10-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ifungal co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827229A (zh) * 2016-03-15 2016-08-0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感应模组、压力感应系统及电子设备
US20210296063A1 (en) * 2018-08-24 2021-09-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key assembly comprising pressure senso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CN214069968U (zh) * 2020-12-30 2021-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947686A (zh) * 2021-03-02 2021-06-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94334B2 (ja) 電子機器
EP3859502B1 (en) Hinge,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US1006367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lexible display and hinged housing,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KR20220081973A (ko) 이동 단말기
EP1107101B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ouch sensitive slide
JP2001109544A (ja) タッチ・センス・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るデバイス
CN116171310A (zh) 包括电子部件布置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11147629B (zh) 折叠屏的折叠角度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900673B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7406644B2 (ja)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US8704427B2 (en) Movement sensor
CN108833619B (zh)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2019635A1 (ko) 공유 화면과 비공유 화면을 함께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411326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EP2466696B1 (en) Two-part jack socket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30528A (zh) 压力传感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901010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23005178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displaying conten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KR20220015249A (ko) 압력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20110034264A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에서 센서의 오작동 방지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KR20100049822A (ko) 터치센서가 구비된 이동 단말기
CN114157742A (zh)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11321319U (zh) 压力传感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24502774A (ja) ローラブル電子装置
CN117215433A (zh)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