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0050A - 反激电源系统及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激电源系统及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0050A
CN114900050A CN202210822364.2A CN202210822364A CN114900050A CN 114900050 A CN114900050 A CN 114900050A CN 202210822364 A CN202210822364 A CN 202210822364A CN 114900050 A CN114900050 A CN 114900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output voltage
module
signal
control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23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00050B (zh
Inventor
江辉华
甘戈
李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ai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ta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tai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ta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223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000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00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0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00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0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9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having a synchronous rectifier circuit or a synchronous freewheeling circui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反激电源系统及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反激电源系统包括变压器、初级侧电路及次级侧电路。初级侧电路包括初级开关模块及初级控制芯片。次级侧电路包括次级开关模块及次级控制芯片。在同步阶段,初级侧电路将输入电压的能量储存在初级线圈,通过变压器耦合能量释放到次级线圈,次级侧电路控制次级开关模块进行同步整流后输出给负载。在主动反馈阶段,初级控制芯片控制初级开关模块处于断开状态,次级控制芯片采集次级线圈上的输出电压并主动产生输出电压指示信号,输出电压指示信号通过次级线圈和辅助线圈的耦合作用提供给初级控制芯片,初级控制芯片根据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控制初级开关模块,形成闭环负反馈,以输出稳定的电压给负载。

Description

反激电源系统及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采用反激初级调整器PSR(PrimarySide Regulator)电路的反激电源系统及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
背景技术
隔离反激开关电源系统具有初级侧和次级侧。通过控制初级侧的初级线圈的开关与次级侧的次级线圈整流实现能量的转换,通过输出电压反馈调整初级侧的开关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实现稳压输出。在开关电源系统中,通常采用光耦器件将输出电压信息反馈至初级侧来做调整实现输出稳压。而在无光耦器件电路里(即传统PSR电路),输出电压通常是通过采样辅助线圈的反激退磁电压来负反馈调整初级侧的开关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实现输出稳定,变压器绕制一般使次级线圈与辅助线圈具有相同相位,次级线圈与初级侧的辅助线圈的退磁电压由线圈匝比确定。在此种模式下,在对输出电压的检测时必须让初级侧的开关晶体管由导通状态后关闭时反激能量转换,退磁时间内才能完成。在次级侧的负载变化幅度较大时,例如从轻负载的情况切换至重负载的情况,由于在轻负载时初级侧的开关晶体管的开关频率较低,在切换至重负载时输出电压的变化需要等待初级侧的开关晶体管导通关闭一次才能进行检测,进而导致输出电压的检测不及时,进而影响开关电源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激电源系统及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PSR系统中输出电压检测不及时的问题。
一种反激电源系统,用于将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后提供输出电压给负载;所述反激电源系统包括变压器、初级侧电路以及次级侧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辅助线圈以及次级线圈;所述初级侧电路包括输入电容、初级开关模块及初级控制芯片;所述次级侧电路包括输出电容、次级开关模块及次级控制芯片;在所述反激电源系统工作在同步阶段时,所述初级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将输入电压能量通过所述输入电容存储在所述初级线圈并反激释放到所述次级线圈,所述次级控制芯片控制所述次级开关模块进行同步整流将所述次级线圈能量作为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负载并对所述输出电容充电,所述反激电源系统进一步可工作在主动反馈阶段;所述初级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处于断开状态,所述次级控制芯片采集所述次级线圈上的所述输出电压并主动产生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通过次级线圈与辅助线圈的耦合作用提供给所述初级控制芯片,所述初级控制芯片根据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在导通状态和所述断开状态切换,形成闭环负反馈,以输出稳定的电压给所述负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应用于开关电源系统;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将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后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给负载,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包括变压器、初级侧电路以及次级侧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辅助线圈以及次级线圈;所述初级侧电路包括输入电容、初级开关模块以及初级控制芯片;所述次级侧电路包括输出电容、次级开关模块以及次级控制芯片;在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工作在同步阶段时,所述初级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将输入电压能量通过所述输入电容存储在所述初级线圈并释放到所述次级线圈,所述次级控制芯片控制所述次级开关模块进行同步整流将所述次级线圈能量提供给作为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负载并对所述输出电容充电,所述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包括:
所述初级控制芯片产生初级控制信号给所述初级开关模块;
所述初级控制芯片在接收到的所述输出电压大于预设值时建立与所述次级控制芯片的信号发送与接收通信;
所述次级控制芯片在与所述初级控制芯片进行通信时控制所述次级控制信号与所述初级控制信号同步并进行同步整流,以使得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工作在同步阶段;
所述次级控制芯片在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处于断开状态时主动产生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给所述次级线圈;
所述次级线圈产生的输出电压指示信号,通过所述变压器耦合到所述辅助线圈;
所述初级控制芯片根据耦合至所述辅助线圈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的导通,形成闭环负反馈,以使得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工作在主动反馈阶段并输出稳定的电压给所述负载。
上述反激电源系统及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在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处于所述断开状态时,所述次级侧电路可主动且实时将所述输出电压的状态以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反馈给所述初级侧电路,进而优化了所述开关电源装置对所述负载变化的响应速度,同时保证所述输出电压与所述负载的状态同步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反激电源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开关电源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述初级控制芯片以及所述次级控制芯片的模块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在处于DCM且所述负载为轻载时A点电压、S点电压、S点电流、次级控制信号、A点电流以及初级控制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在处于DCM且所述负载为重载时A点电压、S点电压、S点电流、次级控制信号、A点电流以及初级控制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在处于CRM且所述负载为满载时A点电压、S点电压、S点电流、次级控制信号、A点电流以及初级控制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在处于CCM且所述负载为过载时A点电压、S点电压、S点电流、次级控制信号、A点电流以及初级控制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反激电源系统 1000
开关电源装置 1
负载 2
变压器 10
自启动模块 60
输入电容 Cin
初级开关模块 20
初级控制芯片 30
输出电容 Co
次级开关模块 40
次级控制芯片 50
初级侧电路 100
次级侧电路 200
接地端 GND
初级线圈 11
辅助线圈 12
次级线圈 13
初级控制晶体管 Q1
次级控制晶体管 Q2
初级芯片供电模块 301
启动模块 302
振荡器 303
初级逻辑控制模块 304
峰值电流检测模块 305
初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 306
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 307
峰值电流调整模块 308
谷底电压检测模块 309
过压保护模块 310
电源管理模块 51
次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 52
次级逻辑控制模块 53
同步开关检测模块 54
次级尖峰吸收电阻 R2
次级尖峰吸收电容 C1
步骤 S101-S111、S201-S206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的反激电源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其为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的反激电源系统1000的模块示意图。所述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的反激电源系统1000包括开关电源装置1以及负载2。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用于提供稳定的电压给所述负载2。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可以为反激式开关电源,也可以为正激式开关电源。所述负载2可以为耳机、手机、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但并不局限于此。
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包括变压器10、初级开关模块20、初级控制芯片30、输入电容Cin、次级开关模块40、输出电容Co以及次级控制芯片50。其中,所述输入电容Cin、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以及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构成初级侧电路100。所述输出电容Co、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以及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构成次级侧电路200。所述反激电源系统1000可工作在同步阶段以及主动反馈阶段。其中,在所述同步阶段,所述次级侧电路200中的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与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同步工作。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次级侧电路200中的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主动反馈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给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
所述变压器10包括初级线圈11、辅助线圈12以及次级线圈13。所述初级线圈11的一端接收输入电压,另一端通过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与所述初级侧电路100的接地端GND电性连接。所述次级线圈13的一端与所述负载2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与所述次级侧电路200的接地端GND电性连接。所述初级线圈11将接收的输入电压能量根据能量守恒进行开关转换通过所述次级线圈13产生输出电压给所述负载2。在所述同步阶段,所述次级线圈13在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控制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与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同步工作,将次级线圈13存储的能量转换为所述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负载2。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次级线圈13将所述次级侧电路200的所述输出电压以尖刺电压信号或高斜率电压信号作为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通过所述辅助线圈12提供给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初级线圈11和所述次级线圈13之间采用反激绕法,所述次级线圈13和所述辅助线圈12采用正激绕法,使得所述辅助线圈12产生的所述反馈电压和所述次级线圈13产生的所述电压在电压转换期间具有相同的相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线圈12也可采用反激绕法。
所述初级侧电路100的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电性连接在所述初级线圈11和所述初级侧电路100的接地端GND之间。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产生的初级控制信号在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初级控制信号为周期性脉冲信号。在所述初级控制信号处于第一电平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切换至所述导通状态,使得所述初级线圈11形成导电通路,实现将输入的能量存储在所述初级线圈11;在所述初级控制信号处于第二电平状态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切换至所述断开状态,以断开所述初级线圈11的所述导电通路,所述初级线圈11储存的能量反激释放到所述次级线圈13,所述次级线圈13通过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的同步整流输出,将所述初级侧电路100的能量转移至所述次级侧电路200,在所述次级侧电路200产生所述输出电压。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包括初级控制晶体管Q1。所述初级控制晶体管Q1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初级侧电路100的接地端GND电性连接,所述初级控制晶体管Q1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初级线圈11电性连接,所述初级控制晶体管Q1的控制端与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电性连接。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初级控制晶体管Q1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Transistor, MOSFET),所述第一连接端为源极,所述第二连接端为漏极,所述第一电平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电平为低电平。
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与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以及所述辅助线圈12电性连接,且可与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发出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相呼应。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用于在开环自启动时产生所述初级控制信号给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以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在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还用于在开环自启动时侦测所述辅助线圈12在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处于导通状态时的电流参数,并在所述指定参数达到预设值时关闭自启动模块60,以开始建立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与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之间信号传输接收路径。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还用于侦测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内的指定参数,并在所述指定参数达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切换至所述断开状态。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还用于在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时接收所述辅助线圈12输出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即,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控制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在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时发出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通过所述变压器10的所述次级线圈13耦合到所述辅助线圈12,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接收到所述辅助线圈12输出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切换至所述导通状态。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参数可以为导通时间或峰值电流。
请参阅图3,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包括芯片供电模块301、启动模块302、振荡器303、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峰值电流检测模块305、初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306、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峰值电流调整模块308以及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
所述初级芯片供电模块301与初级线圈11以及所述启动模块302电性连接。所述初级芯片供电模块301在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启动前检测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的供电端是否达到第一开启电压。在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的供电端达到所述第一开启电压时,所述初级芯片供电模块301输出第一触发信号给所述启动模块302。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启电压为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的工作电压。
所述启动模块302与所述芯片供电模块301以及所述振荡器303模块连接。所述启动模块302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时输出初级启动信号给所述振荡器303。
所述振荡器303,其可根据第一触发信号产生周期性的振荡信号。
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与所述振荡器303以及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电性连接。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用于根据所述振荡器303产生的所述周期性振荡信号产生驱动信号给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以实现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的开环软启动。
所述峰值电流检测模块305与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以及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电性连接。所述峰值电流检测模块305用于检测流经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的实时电流,并在所述实时电流达到峰值电流时输出峰值指示信号给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根据所述峰值指示信号输出处于所述第二电平状态的所述初级控制信号,以切断所述初级线圈11的导通路径。
所述初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306与所述辅助线圈12、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以及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电性连接。所述初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306用于检测在所述同步阶段所述辅助线圈12输出的所述输出电压,并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所述预设值时输出唤醒信号给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同时所述唤醒信号给所述启动模块302,以关闭所述启动模块302,结束所述开环自启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值可以为所述输出电压的70%-90%内的任意一个数值。
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与所述初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306以及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根据所述初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306输出的所述唤醒信号建立与所述次级侧电路200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以接收所述次级侧电路200发出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以进入所述主动反馈阶段,同时所述启动模块302根据所述唤醒信号结束所述反激电源系统1000的开环自启动,从而建立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和所述次级侧电路200之间进行的信号传输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主要用于接收所述次级侧电路200发出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并根据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输出导通信号给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
所述峰值电流调整模块308与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以及所述峰值电流检测模块305电性连接。所述峰值电流调整模块308在所述输出电压检测一定时间内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接收到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个数,即检测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频率,当检测到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频率较高,表示所述次级侧电路200连接的所述负载2处于重载状态,可缓慢增大所述峰值电流。当检测到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频率较低,表示所述次级侧电路200连接的所述负载2处于轻载状态,可缓慢减少所述峰值电流。
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与所述辅助线圈12、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以及所述初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306电性连接。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用于在所述反激电源系统1000退磁结束时检测所述辅助线圈12上的电压是否达到谷底电压,并在达到谷底电压时发出谷底指示信号。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在同时接收到所述振荡器303输出的所述振荡信号及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输出的所述导通信号时发出所述初级控制信号给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以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在所述导通状态与所述断开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还用于检测系统各种工作模式,进行区别工作。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接收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发出所述导通信号。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在同时接收到所述振荡器303输出的所述振荡信号、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输出的所述导通信号以及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输出的所述谷底指示信号时发出所述初级控制信号给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以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在所述导通状态与所述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可以为尖刺变化、高斜率变化以及阶梯变化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用于在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处于所述导通状态时都处于最低电压或零电压,实现最小化开通耗损。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根据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输出的导通信号、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输出的所述谷底指示信号以及所述振荡器303输出的振荡信号通过逻辑计算输出初级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通信号、所述谷底指示信号以及所述振荡信号进行逻辑与的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输出所述初级控制信号给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以建立所述初级线圈11的导通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还进一步包括过压保护模块310。所述过压保护模块310与所述初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306电性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310用于在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和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之间进行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发送与接收不成功时触发所述反激电源系统1000进入保护状态,以保证所述反激电源系统1000的安全。
所述次级侧电路200的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输出电容Co与所述次级线圈13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电容Co在所述次级线圈13释放能量产生的所述输出电压时进行充电,在所述次级线圈13无释放能量产生的所述输出电压时进行放电。
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电性连接在所述次级线圈13和所述次级侧电路200的接地端GND之间。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用于根据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产生的次级控制信号在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次级控制信号为周期性脉冲信号。在所述次级控制信号处于第一电平时,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切换至所述导通状态,使得所述次级线圈13形成导电通路,实现所述次级侧电路200至所述负载2的电压输出;在所述次级控制信号处于第二电平状态时,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切换至所述断开状态,以断开所述次级线圈13的所述导电通路,此时所述输出电容Co放电,给所述负载2提供电压。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包括次级控制晶体管Q2、次级尖峰吸收电阻R2以及次级尖峰吸收电容C1。所述次级控制晶体管Q2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次级线圈13电性连接,所述次级控制晶体管Q2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次级侧电路200的接地端GND电性连接,所述次级控制晶体管Q2的控制端与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电性连接。所述次级尖峰吸收电阻R2和所述次级尖峰吸收电容C1串联连接在所述次级控制晶体管Q2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次级控制晶体管Q2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Transistor, MOSFET),所述第一连接端为源极,所述第二连接端为漏极,所述第一电平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电平为低电平。
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与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以及所述次级线圈13电性连接,且可与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相呼应。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所述次级启动电压时,执行上面所述的同步整流功能,同时将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通过所述变压器10反馈给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并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参考值时产生所述次级控制开关信号给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所述参考值时,则识别所述输出电压过低,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产生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给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此时,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主动反馈所述输出电压的状态给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等于所述参考值时,则识别所述输出电压的能量足够,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不产生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给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值大于所述次级启动电压。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所述参考值时,可通过在所述增加所述次级线圈13的数量或线圈,以提高所述输出电压线圈。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还用于在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与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反激工作时输出与所述初级控制信号同步的所述次级同步控制信号给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此时,所述次级侧电路200与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同步整流工作。
具体地,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包括电源管理模块51、次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52、次级逻辑控制模块53以及同步开关检测模块54。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51同时与所述次级线圈13两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51用于管理所述次级线圈13的两个输出端的电压,并在二者中较高的电压达到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的第二开启电压时输出次级启动信号给所述次级逻辑控制模块53。另外,所述电源管理模块51也用于管理在正常工作或突发情况下选择所述次级线圈13的两个输出端中存在电压的一端进行供电。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启电压为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的工作电压。
所述次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52与所述次级线圈13中直接与所述负载2连接的一端电性连接,且与所述次级逻辑控制模块53电性连接。所述次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52用于检测通过所述次级线圈13输出给所述负载2的所述输出电压,并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参考值时输出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给所述次级逻辑控制模块53。
所述次级逻辑控制模块53与所述次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52以及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电性连接。所述次级逻辑控制模块5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产生处于第一电平的所述次级控制信号给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以控制所述次级侧电路200主动输出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给所述初级侧电路100。
所述同步开关检测模块54与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以及所述次级线圈13与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连接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同步开关检测模块54用于在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开始工作及工作时产生第三触发信号给所述次级逻辑控制模块53。另外,所述同步开关检测模块54也用于检测系统各种工作模式,进行区别工作。在所述同步阶段,所述同步开关检测模块54在所述反激电源系统1000所有工作状态下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同步波形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作为所述第三触发信号发送给所述次级逻辑控制模块53,以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同步整流。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同步开关检测模块54在所述次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52检测到所述输出电压低于参考值时主动发出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给所述初级侧电路200。
进一步地,所述次级逻辑控制模块53根据所述第三触发信号输出与所述初级控制信号同步的所述次级开关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可在断续导通模式(DiscontinuousConductionMode,DCM)、临界导通模式(Critical Conduction Mode,CRM)、连续导通模式(ContinuousConduction Mode,CCM)中的一种或多种模式下工作。同时,所述负载2可处于轻负载、重负载、满载以及过载中的一种状态。在任意一种工作模式下,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可交替工作在同步阶段以及主动反馈阶段。其中,在所述同步阶段,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通过所述同步开关检测模块54检测所述次级线圈13控制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与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同步工作,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次级侧电路200通过所述变压器10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在所述导通状态和所述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请一并参阅图4,在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处于DCM且所述负载2为轻负载时,在所述次级侧电路200中所述次级控制信号采用第一次级控制周期进行工作。其中,所述第一次级控制周期包括第一阶段T1、第二阶段T2、第三阶段T3以及第四阶段T4。其中,所述第三阶段T3小于所述第一阶段T1和所述第二阶段T2,即所述第一阶段T1和所述第三阶段T3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其中,所述第一阶段T1和所述第二阶段T2构成所述同步阶段。所述第三阶段T3和所述第四阶段T4构成所述主动反馈阶段。即,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且所述输出电压过低时所述次级线圈13主动通过所述辅助线圈12产生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在所述第一阶段T1,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处于所述导通状态,所述次级线圈13的S点产生负电压。在所述第二阶段T2,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切换至所述断开状态,所述次级线圈13的S点的负电压经过谐振后达到0伏特。在所述第三阶段T3,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切换至所述导通状态,所述输出电容Co放电产生负电流给所述次级线圈13,使得所述次级线圈13的S点的电压下降。在所述第四阶段T4,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切换至所述断开状态,所述次级线圈13的S点的电压上升。由于在所述初级侧电路100中所述辅助线圈12与所述次级线圈13为同步信号,所以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可以通过检测所述辅助线圈12产生的耦合电压的变化识别所述负载2的状态。即,在所述第一阶段T1所述辅助线圈12产生负电压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在所述第二阶段T2,所述辅助线圈12的A点的负电压经过谐振后达到0伏特,在所述第三阶段T3,所述辅助线圈12的A点的电压下降,在所述第四阶段T4,所述辅助线圈12的A点的电压上升。因此,在所述第三阶段T3至所述第四阶段T4,所述辅助线圈12的A点的电压形成负压尖刺。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在检测到在所述辅助线圈12退磁后所述辅助线圈12上的电压有至少一个谷底时,识别所述负载2处于轻载状态,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接收到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为所述负压尖刺时,进一步等待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达到预设条件时输出所述导通信号。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可以为零电压切换(Zero Voltage Switch, ZVS)或谷底(Valley)到来。
请一并参阅图5,在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处于DCM且所述负载2为重负载时,所述次级控制信号采用第一次级控制周期进行工作。其中,所述第一次级控制周期包括第一阶段T1、第二阶段T2、第三阶段T3以及第四阶段T4。其中,所述第三阶段T3小于所述第一阶段T1,且大于所述第二阶段T2,即,所述第一阶段T1和所述第三阶段T3之间的间隔较短。其中,所述第一阶段T1和所述第二阶段T2构成所述同步阶段。所述第三阶段T3和所述第四阶段T4构成所述主动反馈阶段。即,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且所述输出电压过低时所述次级线圈13主动通过所述辅助线圈12产生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在所述第一阶段T1,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处于所述导通状态,所述次级线圈13的S点产生负电压。在所述第二阶段T2,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切换至所述断开状态,所述次级线圈13的S点的负电压上升。在所述第三阶段T3,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切换至所述导通状态,所述输出电容Co放电产生负电流给所述次级线圈13,使得所述次级线圈13的S点的电压下降。在所述第四阶段T4,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切换至所述断开状态,所述次级线圈13的S点的电压上升。由于在所述初级侧电路100中所述辅助线圈12与所述次级线圈13为同步信号,所以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可以通过检测所述辅助线圈12产生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变化识别所述负载2的状态。即,在所述第一阶段T1所述辅助线圈12产生负电压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在所述第二阶段T2,所述辅助线圈12的A点的电压上升,在所述第三阶段T3,所述辅助线圈12的A点的电压下降,在所述第四阶段T4,所述辅助线圈12的A点的电压上升。因此,在所述第二阶段T2、所述第三阶段T3以及所述第四阶段T4,所述辅助线圈12的A点的电压分别形成两段负压尖刺。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检测到在所述辅助线圈12退磁后所述辅助线圈12上的电压只有一个谷底时,识别所述负载2处于重载状态,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接收到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为所述负压尖刺时,进一步等待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达到预设条件时输出所述导通信号。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可以为零电压切换(Zero Voltage Switch, ZVS)或谷底(Valley)到来。
请一并参阅图6,在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处于CRM工作模式时且所述负载2为满载时,在所述次级侧电路200中所述次级控制信号采用第二次级控制周期进行工作。其中,所述第二次级控制周期包括第五阶段T5、第六阶段T6以及第七阶段T。其中,所述第五阶段T5构成所述同步阶段。所述第六阶段T6为所述次级侧电路200的关断延时阶段。在所述第五阶段T5以及所述第六阶段T6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处于所述导通状态。所述第七阶段T7构成所述主动反馈阶段。即,在所述第七阶段T7,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输出电压过低时所述次级线圈13主动通过所述辅助线圈12产生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在所述第五阶段T5,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处于所述导通状态,所述次级线圈13的S点产生负电压。在所述第六阶段T6,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持续处于所述导通状态,在所述次级侧电路200内造成关断延时,所述次级线圈13的S点的负电压以第一斜率直线上升,所述次级线圈13上存储少量能量。在所述第七阶段T7,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切换至所述断开状态,所述次级线圈13上存储的能量产生反激协助,使得所述次级线圈13的S点的电压快速以第二斜率直线上升,且所述第二斜率大于所述第一斜率。由于在所述初级侧电路100中所述辅助线圈12与所述次级线圈13为同步信号,所以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可以通过检测所述辅助线圈12产生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识别所述负载2的状态。即,在所述第五阶段T5所述辅助线圈12产生负电压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在所述第六阶段T6,所述辅助线圈12的A点的电压以所述第三斜率上升,在所述第七阶段T7,所述辅助线圈12的A点的电压以所述第四斜率上升。其中,所述第四斜率为的斜率远大于所述第三斜率,故,识别所述第四斜率为正压高斜率。进一步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所述第六阶段T6和所述第七阶段T7,所述辅助线圈12内产生负电流。因此,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检测到在所述辅助线圈12退磁后所述辅助线圈12上的电压没有一个谷底时,识别所述负载2处于满载状态,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接收到以所述第四斜率上升电压信号作为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并直接输出所述导通信号。
请一并参阅图7,在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处于CCM且所述负载2为过载时,在所述次级侧电路200中所述次级控制信号采用第三次级控制周期进行工作。其中,所述第三次级控制周期包括第八阶段T8以及第九阶段T9。其中,所述第八阶段T8构成所述同步阶段。在所述第八阶段T8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处于所述导通状态。所述第九阶段T9构成所述主动反馈阶段。即,在所述第九阶段T9,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输出电压过低时所述次级线圈13主动通过所述辅助线圈12产生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在所述第八阶段T8,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处于所述导通状态,所述次级线圈13的S点产生负电压。在所述第九阶段T9,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切换至所述断开状态,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的寄生二极管提供续流通路给所述次级线圈13,所述次级线圈13的S点的电压产生阶梯式变化。由于在所述初级侧电路100中所述辅助线圈12与所述次级线圈13为同步信号,所以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可以通过检测所述辅助线圈12产生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变化识别所述负载2的状态。即,在所述第八阶段T8所述辅助线圈12产生负电压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在所述第九阶段T9,所述辅助线圈12的A点的电压产生阶梯式变化。因此,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检测到在所述辅助线圈12退磁后所述辅助线圈12上的电压没有一个谷底,识别所述负载2处于满载状态,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将接收到的阶梯式变化电压信号作为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并直接输出所述导通信号。
为了加强信号检测安全及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的可靠性,在所述输出电压达到所述第二预设值之前,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会发出脉冲确认信号给所述初级侧电路100,以确认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所处的状态。另外,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也可在与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呼应后且进行通信之前发送通信检测信号,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根据所述通信检测信号以握手模式检测与所述次级侧电路200之间的信号传递,可确保在相互通信前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可识别所述次级侧电路200经过所述变压器10耦合过来的不同相位的信号,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性。
上述所述反激电源系统1000以及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在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时,所述次级侧电路200可通过控制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主动且实时将所述输出电压的状态反馈给所述初级侧电路100,进而优化了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对所述负载2变化的响应速度,同时保证所述输出电压与所述负载2的状态同步变化。另外,在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可实现零电压切换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提高软开关的转换效率。
请参阅图8,其为应用于所述反激电源系统1000内的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具体如下:
S101、在初级侧电路100接收到所述输入电压时,所述输入电容Cin的电压逐步上升,所述启动模块302在所述初级芯片供电模块301提供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一开启电压时输出第一触发信号。
S102、所述启动模块302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输出初级启动信号。
S103、根据所述初级启动信号、所述振荡器303产生所述振荡信号及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产生的所述谷底指示信号产生所述初级控制信号给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根据所述振荡信号及所述初级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启动,以实现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的开环软启动。
S104、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根据所述初级控制信号周期地在所述导通状态以及所述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S105、所述峰值电流检测模块305检测流经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的实时电流,并在所述实时电流达到峰值电流时输出峰值指示信号。
S106、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根据所述峰值指示信号输出处于所述第二电平状态的所述初级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切换至所述断开状态。此时,所述次级侧电路200内的所述输出电压开始上升。
S107、所述初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306在所述同步阶段检测所述辅助线圈12的所述输出电压,并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所述预设值时输出唤醒信号给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
所述唤醒信号同时给所述启动模块302,以停止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的开环软启动,控制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工作,进入所述主动反馈阶段。
S108、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根据所述唤醒信号建立与所述次级侧电路200的信号传输路径。
S109、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根据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输出所述导通信号。
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和所述振荡器303一直在工作,发出条件符合的信号。
S110、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304在同时接收到所述振荡器303输出的所述振荡信号、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309输出的所述谷底指示信号以及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输出的所述导通信号产生所述初级控制信号给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
此时,所述初级侧电路100接收到所述次级侧电路200对所述输出电压的主动反馈,并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切换至所述导通状态。
S111、所述峰值电流调整模块308检测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频率。即,一定时间内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接收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个数。当检测到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频率较高,表示所述次级侧电路200连接的所述负载2处于重载状态,可缓慢增大所述峰值电流。当检测到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频率较低,表示所述次级侧电路200连接的所述负载2处于轻载状态,可缓慢减少所述峰值电流。
S201、所述电源管理模块51检测所述次级线圈13两个输出端的电压,并在二者中较高的电压达到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的第二开启电压时,输出次级启动信号。
S203、所述次级逻辑控制模块53及其它模块根据所述次级启动信号启动工作。
S204、所述同步开关检测模块54检测所述次级线圈13上的电压波形产生与所述初级控制信号同步的所述第三触发信号。
S205、所述次级逻辑控制模块53根据所述第三触发信号输出与所述初级控制信号同步的所述次级开关控制信号,以建立所述初级侧电路100与所述次级侧电路200系统同步整流工作。
S206、所述次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52在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且所述输出电压小于所述参考值时产生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给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307。
在所述同步阶段,在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处于所述导通状态时,所述次级线圈13形成导电通路,实现所述次级侧电路200至所述负载2的电压输出及所述输出电容Co的充电;在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时,所述负载2的电压输出由所述输出电容Co的放电提供电压给所述负载2。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反激电源系统1000处于DCM下,在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从所述断开状态切换至所述导通状态并在所述断开状态下产生负压尖刺信号作为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通过所述次级线圈13和所述辅助线圈12耦合作用下将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提供给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在所述反激电源系统1000处于CRM/CCM下,在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从所述导通状态切换至所述断开状态,且在所述断开状态下产生高斜率变化或阶梯变化信号作为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通过所述次级线圈13和所述辅助线圈12的耦合作用下提供给所述初级侧电路100。
上述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中,在所述初级侧电路100中的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时,所述次级侧电路200通过变压器10主动反馈所述输出电压给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另外,在所述初级侧电路100中的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处于所述导通状态到所述断开状态退磁时间时,所述次级侧电路200中的所述次级控制芯片50与所述初级控制芯片30同步工作。采用上述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可提高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的整机系统效率,根据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产生频率调整所述峰值电流,可提高平均效率。
上述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在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时,所述次级侧电路200可通过控制所述次级开关模块40主动且实时将所述输出电压的状态反馈给所述初级侧电路100,进而优化了所述开关电源装置1对所述负载2变化的响应速度,同时保证所述输出电压与所述负载2的状态同步变化。另外,在所述初级侧电路100可实现零电压切换所述初级开关模块20实现软开关的技术,提高系统的转换效率,也适合高频化小型化开关电源的发展。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激电源系统,用于将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后提供输出电压给负载;所述反激电源系统包括变压器、初级侧电路以及次级侧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辅助线圈以及次级线圈;所述初级侧电路包括输入电容、初级开关模块及初级控制芯片;所述次级侧电路包括输出电容、次级开关模块及次级控制芯片;在所述反激电源系统工作在同步阶段时,所述初级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将输入电压能量通过所述输入电容存储在所述初级线圈并反激释放到所述次级线圈,所述次级控制芯片控制所述次级开关模块进行同步整流将所述次级线圈能量作为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负载并对所述输出电容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激电源系统进一步可工作在主动反馈阶段;所述初级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处于断开状态,所述次级控制芯片采集所述次级线圈上的所述输出电压并主动产生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通过次级线圈与辅助线圈的耦合作用提供给所述初级控制芯片,所述初级控制芯片根据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在导通状态和所述断开状态切换,形成闭环负反馈,以输出稳定的电压给所述负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处于所述断开状态,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次级控制芯片进一步地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参考值时产生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给所述次级线圈,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通过所述变压器的耦合作用由所述次级线圈耦合到所述辅助线圈,所述初级控制芯片根据检测到所述次级线圈耦合到所述辅助线圈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切换所述初级开关模块至导通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激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控制芯片包括初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以及谷底电压检测模块;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在所述初级控制芯片启动后且在所述辅助线圈退磁时间结束后检测所述辅助线圈上的电压是否达到谷底电压,并在达到所述谷底电压时产生谷底指示信号;所述初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检测所述输出电压并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预设值时输出唤醒信号;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根据所述初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的所述唤醒信号建立与所述次级侧电路的闭环反馈控制,以建立所述初级侧电路和所述次级侧电路之间进行的信号传输接收路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激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控制芯片还包括芯片供电模块、启动模块以及振荡器;在所述同步阶段,所述芯片供电模块在所述输入电压达到第一开启电压时,输出第一触发信号,所述启动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开始开环自启动状态,由所述振荡器和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共同确定所述初级开关模块的开启状态;所述初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检测所述输出电压并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预设值时输出第二触发信号,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唤醒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并关闭所述启动模块,所述开环自启动结束,以切换至所述主动反馈阶段;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输出的导通信号、所述谷底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的所述谷底指示信号以及所述振荡器输出的振荡信号进行逻辑计算后输出所述初级控制信号给所述初级开关模块,以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在所述导通状态和所述断开状态切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激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控制芯片还包括初级逻辑控制模块、峰值电流检测模块及峰值电流调整模块;所述峰值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流经所述初级开关模块的实时电流,并在所述实时电流达到峰值电流时输出峰值指示信号给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所述初级逻辑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峰值指示信号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切换至所述断开状态;所述峰值电流调整模块用于检测一定时间内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频率,并根据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产生频率缓慢调整所述峰值电流;其中,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产生的频率用于指示所述负载的轻重程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激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激电源系统可在断续导通模式、临界导通模式、连续导通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模式下工作;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且处于所述断续导通模式时,耦合至所述辅助线圈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为尖刺电压变化信号;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且处于所述临界导通模式时,耦合至所述辅助线圈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为高斜率电压变化信号;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且所述连续导通模式时,耦合至所述辅助线圈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为高斜率电压阶梯变化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控制芯片还包括过压保护模块;在所述初级控制芯片与所述次级控制芯片之间进行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出现异常时,所述过压保护模块控制所述反激电源系统切换至保护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控制芯片还包括次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次级逻辑控制模块以及同步开关检测模块;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所述次级输出电压检测模块在所述输出电压低于参考值时发出第二触发信号给所述次级逻辑控制模块,所述次级逻辑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控制所述同步开关检测模块主动发出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给所述初级侧电路;在所述同步阶段,所述同步开关检测模块在所述反激电源系统所有工作状态下对所述次级线圈上的电压进行同步波形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次级逻辑控制模块,以对所述次级线圈上的电压进行同步整流。
9.一种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应用于开关电源系统;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将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后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给负载,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包括变压器、初级侧电路以及次级侧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辅助线圈以及次级线圈;所述初级侧电路包括输入电容、初级开关模块以及初级控制芯片;所述次级侧电路包括输出电容、次级开关模块以及次级控制芯片;在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工作在同步阶段时,所述初级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将输入电压能量通过所述输入电容存储在所述初级线圈并释放到所述次级线圈,所述次级控制芯片控制所述次级开关模块进行同步整流将所述次级线圈能量提供给作为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负载并对所述输出电容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次级耦合反馈的方法包括:
所述初级控制芯片产生初级控制信号给所述初级开关模块;
所述初级控制芯片在接收到的所述输出电压大于预设值时建立与所述次级控制芯片的信号发送与接收通信;
所述次级控制芯片在与所述初级控制芯片进行通信时控制所述次级控制信号与所述初级控制信号同步并进行同步整流,以使得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工作在同步阶段;
所述次级控制芯片在所述初级开关模块处于断开状态时主动产生输出电压指示信号给所述次级线圈;
所述次级线圈产生的输出电压指示信号,通过所述变压器耦合到所述辅助线圈;
所述初级控制芯片根据耦合至所述辅助线圈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控制所述初级开关模块的导通,形成闭环负反馈,以使得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工作在主动反馈阶段并输出稳定的电压给所述负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系统为反激电源系统,其可在断续导通模式、临界导通模式、连续导通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模式下工作;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且处于所述断续导通模式时,耦合至所述辅助线圈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为尖刺电压变化信号;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且处于所述临界导通模式时,耦合至所述辅助线圈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为高斜率电压变化信号;在所述主动反馈阶段且所述连续导通模式时,耦合至所述辅助线圈的所述输出电压指示信号为高斜率电压阶梯变化信号。
CN202210822364.2A 2022-07-13 2022-07-13 反激电源系统及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 Active CN114900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2364.2A CN114900050B (zh) 2022-07-13 2022-07-13 反激电源系统及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2364.2A CN114900050B (zh) 2022-07-13 2022-07-13 反激电源系统及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0050A true CN114900050A (zh) 2022-08-12
CN114900050B CN114900050B (zh) 2022-11-04

Family

ID=8272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2364.2A Active CN114900050B (zh) 2022-07-13 2022-07-13 反激电源系统及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0005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2004A (zh) * 2023-07-13 2023-08-11 钰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多相反激开关电源系统
WO2024044999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深圳市富兰瓦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辅助电源
CN117935743A (zh) * 2024-03-22 2024-04-26 钰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光源分区调光控制方法、电路及led驱动芯片
CN117977923A (zh) * 2024-04-02 2024-05-03 钰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峰值电流及占空比调节电路
CN117977923B (zh) * 2024-04-02 2024-05-28 钰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峰值电流及占空比调节电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3214A (zh) * 2016-12-21 2017-03-22 无锡硅动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9905042A (zh) * 2019-03-20 2019-06-18 深圳市创芯微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设备及其电源电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3214A (zh) * 2016-12-21 2017-03-22 无锡硅动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9905042A (zh) * 2019-03-20 2019-06-18 深圳市创芯微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设备及其电源电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4999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深圳市富兰瓦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辅助电源
CN116582004A (zh) * 2023-07-13 2023-08-11 钰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多相反激开关电源系统
CN117935743A (zh) * 2024-03-22 2024-04-26 钰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光源分区调光控制方法、电路及led驱动芯片
CN117935743B (zh) * 2024-03-22 2024-05-31 钰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光源分区调光控制方法、电路及led驱动芯片
CN117977923A (zh) * 2024-04-02 2024-05-03 钰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峰值电流及占空比调节电路
CN117977923B (zh) * 2024-04-02 2024-05-28 钰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峰值电流及占空比调节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0050B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00050B (zh) 反激电源系统及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
CN101232249B (zh)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同步调节电路及其方法
US954384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US9831712B2 (en) Non-contact charging device and non-contact charging method
CN1518200B (zh) 开关式电源装置
CN101355306A (zh)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同步整流电路与方法
CN113794379B (zh)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EP4047805B1 (en) Controller and control system for dc/dc converter
EP4047804B1 (en) Converter and power adapter
US20020008979A1 (en) Power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2072766A (zh) 充电设备
US2002007569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circuit irregularities and for circuit protection of a power supply
JP2001298950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13991995A (zh) 过流保护控制方法、电路、开关及存储介质
CN114726221A (zh) 零电压导通反激式开关电源及其控制芯片和控制方法
US6757183B2 (en) Method for starting up a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and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having a starting circuit
US10116167B2 (en) 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5378266A (zh) 适用于宽范围输出电压的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44883A (zh) 一种反激式电源的原边反馈型电路
CN211405845U (zh) 反激电路及开关电源系统
CN111740580A (zh) 开关电源启动电路
US11967906B2 (en) Hybrid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CN216414153U (zh) 具有假性负载的转换电路及电力传输控制器
TWI816391B (zh) 混合式電源轉換電路
CN212305152U (zh) 电源转换装置及控制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