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4379B -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4379B
CN113794379B CN202110945447.6A CN202110945447A CN113794379B CN 113794379 B CN113794379 B CN 113794379B CN 202110945447 A CN202110945447 A CN 202110945447A CN 113794379 B CN113794379 B CN 113794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ge
converter
controller
output voltage
stage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54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94379A (zh
Inventor
何祖伟
秦亚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54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94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94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437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5510 priority patent/WO202302016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94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4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02M1/4233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using a bridge converter comprising active switc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该级联变换器包括第一级变换器和第二级变换器,第一级变换器包括第一级控制器和第一级功率电路,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入端,用于向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入端输出电压。第一级控制器获取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并控制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采用本申请,级联变换器可在其处于待机/轻载状态时,通过检测和调整其内部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保证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维持在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的范围,从而可提高其应对突变负载的能力,进而可提高其对负载供电时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Description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能效法规日益严酷,除规定平均效率外,各种能效要求对空载、10%负载及各种指定极轻载下的能效均有严格要求,对电源轻载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大量级联变换器的前级功率电路,如适配器用的功率因素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电路,并未对此类系统轻载工况作优化,在轻载下PFC电路继续工作不仅没有必要,且会显著增加待机/轻载功耗,反而难以满足相关法规。因此,对前级功率电路在待机/轻载下的工况进行优化,是提升级联变换器待机/轻载效率,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手段。
目前,如图1a所示的级联变换器,该级联变换器的前级功率电路为PFC电路,后级功率电路为隔离式反激电路。该级联变换器主要是通过后级副边控制器检测级联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并在确定级联变换器处于待机/轻载工况时,通过第二光耦和信号转换电路向PFC电路控制器发送PFC关闭信号。PFC电路控制器根据PFC关闭信号关闭PFC电路控制器,从而使前级PFC电路中的可控功率管关断,进而实现在空载/轻载工况下关闭前级PFC电路,提升空载/轻载效率。
但是,上述方式在级联变换器的负载突然增大时,母线电压很可能已因PFC长时间关闭而处于较低水平,且由于前级功率电路固有的响应延时,导致母线电压(即PFC电路的输出电压)进一步不可避免地跌落(具体可参见图1b所示的时序图),进而导致级联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也会跌落风险,存在应对突变负载能力弱的问题,适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级联变换器可在其处于待机/轻载状态时,通过检测和调整其内部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保证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维持在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的范围,从而可提高其应对突变负载的能力,进而可提高其对负载供电时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级联变换器,该级联变换器包括第一级变换器和第二级变换器,第一级变换器包括第一级控制器和第一级功率电路,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入端,用于向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入端输出电压。第一级控制器获取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并控制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使母线电容C上存储的电能能够得到及时补充,保证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维持在较高范围内,从而可避免负载突然增大时,由于母线电容C上存储的电能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而造成级联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跌落的情况,进而可有效提高应付负载的突变能力,适用性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变换器包括第二级控制器,第二级控制器连接第一级控制器。在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小于预设输出功率阈值时,第二级控制器向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级控制器处于关闭状态或者休眠状态,从而降低级联变换器在待机/轻载状态下的功耗,提升级联变换器的待机/轻载效率。此外,由于第一级控制器和第二级控制器连接,因此,相对图1a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由后级副边控制器关闭PFC电路控制器来提升级联变换器的待机/轻载效率的方式而言,不需额外增加光耦和信号转换电路,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设备体积,有利于小型化高密设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变换器包括第二级控制器,第二级控制器连接第一级控制器。在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第二级控制器向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级控制器处于工作状态,便于后续第一级控制器在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及时对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抬升,从而可有效提供应对负载突变的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第二级控制器向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相对于在检测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则使第一级控制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的方式而言,可有效减小第一级控制器的工作时长及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磁性器件的磁芯损耗,进而降低级联变换器的功耗。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向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之后,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一时刻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位于预设输出电压范围内,则第二级控制器将第二预设时长确定为第一预设时长,其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为预设间隔时长,第二时刻为第一级控制器停止发送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刻,第二预设时长比第一预设时长小预设间隔时长。可以理解的,若第二级控制器可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二时刻的前一时刻,检测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处于预设输出电压范围内,则缩短下一次向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长,可有效缩短第一级控制器和第二级控制器的工作时长,降低级联变换器的功耗,提升级联变换器的待机/轻载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变换器包括隔离式DC/DC电路,该隔离式DC/DC电路包括但不限于隔离式反激电路、隔离式LLC谐振电路等,第二级变换器结构多样,灵活性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隔离式DC/DC电路为隔离式反激电路,该隔离式反激电路包括铁芯、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二原边绕组。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二原边绕组均耦合在铁芯上,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二端和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耦合至第二级控制器,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参考地。第二级控制器在获取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之前,还根据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一端电压、第一原边绕组的匝数和第二原边绕组的匝数,确定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由于该方式无需在第二级变换器中额外增加电压采样电路,因此可降低级联变换器的设备成本,并减小级联变换器的体积,适用性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变换器包括光耦,该光耦的一端连接第二变换器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第二级控制器。第二级控制器通过光耦获取将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或者输出电流转换为电流信号的第一电流,并根据第一电流以及预设的第一电流与输出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控制器与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端共地,可避免由于不共地造成电压偏差的情况,适用性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控制器为原边控制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级功率电路为功率因素校正电路、AC/DC电路和DC/DC电路中的任意一种。第一级功率电路的拓扑结构多样,灵活性高,适用性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级联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级联变换器,该级联变换器包括第一级变换器和第二级变换器,第一级变换器包括第一级控制器和第一级功率电路,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入端,用于向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入端输出电压。第一级控制器获取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并控制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变换器包括第二级控制器,第二级控制器连接第一级控制器。在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小于预设输出功率阈值时,第二级控制器向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级控制器处于关闭状态或者休眠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变换器包括第二级控制器,第二级控制器连接第一级控制器。在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第二级控制器向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级控制器处于工作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第二级控制器向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向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之后,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一时刻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位于预设输出电压范围内,则第二级控制器将第二预设时长确定为第一预设时长,其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为预设间隔时长,第二时刻为第一级控制器停止发送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刻,第二预设时长比第一预设时长小预设间隔时长。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变换器包括隔离式DC/DC电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隔离式DC/DC电路为隔离式反激电路,该隔离式反激电路包括铁芯、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二原边绕组。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二原边绕组均耦合在铁芯上,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二端和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耦合至第二级控制器,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参考地。第二级控制器在获取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之前,还根据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一端电压、第一原边绕组的匝数和第二原边绕组的匝数,确定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变换器包括光耦,该光耦的一端连接第二变换器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第二级控制器。第二级控制器通过光耦获取将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或者输出电流转换为电流信号的第一电流,并根据第一电流以及预设的第一电流与输出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控制器与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端共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控制器为原边控制器。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级功率电路为功率因素校正电路、AC/DC电路和DC/DC电路中的任意一种。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上述多个方面的实现和有益效果可互相参考。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时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时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可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以及可穿戴设备等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的电源适配器,以将220V家庭用电转化成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适用的电压和电流,可应用于电子设备领域、激光领域(如激光器的电源适配器)以及其它领域。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适用于电源适配器,该电源适配器可适配于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的供电应用场景,这里的电子设备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以及可穿戴设备。下面将以电子设备供电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电子设备供电场景下,如图2所示,该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网,输出端连接电子设备。在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供电时,该电源适配器可先将电网提供的交流电压(如220V)逆变为第一直流电压,再将第一直流电压进行直流变换得到第二直流电压,并将向电子设备输出第二直流电压,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的供电。由于电源适配器在待机/轻载状态下,应对负载突变的能力弱会影响对负载的供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因此提高应对负载突变的能力尤为重要。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可在其处于待机/轻载状态时,通过检测和调整其内部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保证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维持在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的范围,从而可提高其应对突变负载的能力,进而可提高其对负载供电时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上述只是对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应用场景进行示例,而非穷举,本申请不对应用场景进行限制。
下面结合图3至图6对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说明。
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一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级联变换器1包括第一级变换器11和第二级变换器12,第一级变换器11包括第一级功率电路112和第一级控制器111。其中,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入端作为级联变换器1的输入端Vin,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端作为第一级变换器11的输出端。第一级变换器11的输出端与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出端作为级联变换器1的输出端Vout,这里,第一级变换器11的输出端与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线为母线。第一级变换器11中还包括与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端相连的母线电容C,用于储存第一级功率电路112输出的电能。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级控制器111获取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并根据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控制第一级功率电路112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其中,第一级功率电路112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
具体的,为了降低级联变换器1的待机/轻载功耗,第二级变换器12可在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出功率小于预设输出功率阈值时,控制第一级控制器111处于关闭状态/休眠状态,从而使第一级功率电路112中的可控开关管处于关断状态,以降低第一级变换器11的待机/轻载功耗。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由于第一级控制器111处于关闭状态/休眠状态时间过长导致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过低的情况,第二级变换器12在检测到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一级控制器111从关闭状态/休眠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之后,第一级控制器111获取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在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第一级控制器111可通过增大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入电压,或者通过控制第一级功率电路112中可控功率管的导通时长等方式,使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上升至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的范围,也即第一级功率电路112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使母线电容C上存储的电能能够得到及时补充,保证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可避免负载突然增大时,由于母线电容C上存储的电能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而造成级联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跌落的情况,进而可有效提高应付负载的突变能力。
示例性的,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级联变换器1包括第一级变换器11和第二级变换器12,第一级变换器11的输入端作为级联变换器1的输入端Vin,第一级变换器11的输出端与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入端相连,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出端作为级联变换器1的输出端。第一级变换器11包括第一级控制器111、第一级功率电路112和母线电容C。第一级功率电路112为Boost升压电路,其输入端作为第一级变换器11的输入端,输出端作为第一级变换器11的输出端。母线电容C的一端与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参考地相连。第一级控制器111的out1端与第一级功率电路112中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M1的栅极连接,用于控制M1导通或者关断。第二级变换器12包括第二级控制器121(即原边控制器)和第一隔离式DC/DC电路122。第一隔离式DC/DC电路122为隔离式反激电路,其输入端作为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入端,输出端作为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出端,也即级联变换器1的输出端Vout。第二级控制器121的out3端与第一级控制器111的in1端(即使能端)相连,并且,第二级控制器121与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端共地。第一隔离式DC/DC电路122包括第一原边绕组1221、第二原边绕组1222、第一铁芯1223和副边绕组1224,其中,第一原边绕组1221、第二原边绕组1222和副边绕组1224均耦合在第一铁芯1223上,第一原边绕组1221的第一端a1作为第一隔离式DC/DC电路122的输入端,副边绕组1224的两端作为第二级变换器12的两个输出端。第二级变换器12中还可以包括光耦123,光耦123的第一端(即光敏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级控制器121的in2端,第二端(即Q的发射极)连接参考地,第三端(即发光二极管D的阳极)连接级联变换器1的输出端Vout的正极,第四端(即D的阴极)连接环路控制电路,用于通过发光二极管D将级联变换器1的输出电压或者输出电流转换为光信号,光敏三极管Q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并将该电流信号发送至第二级控制器121。
第一隔离式DC/DC电路122还可以包括MOSFETM2,M2的漏极与第一原边绕组1221的第二端a2相连,栅极与第二级控制器121的out2端相连,源极与参考地相连。第二级控制器121可通过控制M2导通或者关断实现对第二级变换器12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操作简单,灵活性高。第一隔离式DC/DC电路122还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R1的一端连接第二级控制器121的in3端和R2的一端,R2的另一端连接参考地,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原边绕组1222的第一端b1,第二原边绕组1222的第二端b2连接参考地。通过串联分压的方式可减小第二原边绕组1222向第二级控制器121输出的感应电压,实现对第二级控制器121的保护,增长级联变换器1的使用寿命,适用性强。可选的,M1和M2还可以是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IGBT)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的,级联变换器1开始工作后,第二级控制器121开始检测in2端的第一电流,并根据第一电流以及预设的第一电流与输出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负相关关系)确定第一级变换器11的输出功率,即级联变换器1的输出功率。可选的,还可以在光敏三极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级控制器121的in2端之间设置电阻,从而使第二级控制器121在in2端接收的为电压信号。在此基础上,第二级控制器121根据在in2端接收到的第一电压,以及预设的第一电压与输出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出功率。
进一步地,在第二级变换器12中不存在光耦123的情况下,仍可得到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出功率,具体实现方式如下:第二级控制器121控制M2导通,此时,第一原边绕组1221上产生电流,该电流在第一铁芯1223中产生磁通,使第一原边绕组1221与第二原边绕组1222和副边绕组1224发生电磁联系,从而使第二原边绕组1222和副边绕组1224上均产生电压。第二级控制器121在控制M2导通的同时,获取in3端处的电压Vin3,即对第二原边绕组1222的第一端电压Vb1分压后的电压值,并根据Vin3、R1和R2确定Vb1=Vin3*(R1+R2)/R2,进而根据第一原边绕组1221的匝数Np1和第二原边绕组1222的匝数Np2,计算得到第一原边绕组1221的电压Va1=Vb1*Np1/Np2。之后,第二级控制器121根据Va1以及预设的第一原边绕组1221的电压及第二级变换器原边电流/开关频率与输出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计算得到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出功率段。可以理解的,由于该方式不需要光耦,可进一步降低级联变换器1的设备成本,并减小级联变换器1的体积,有利于小型化高密设计,适用性更强。
之后,在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出功率小于预设输出功率阈值时,第二级控制器121通过out3端向第一级控制器111的in1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如高电平信号或者低电平信号)。第一级控制器111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自身处于关闭状态或者休眠状态,从而降低级联变换器1在待机/轻载状态下的功耗,提升级联变换器1的待机/轻载效率。此外,由于第一级控制器111和第二级控制器121连接,因此,相对图1a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由后级副边控制器关闭PFC电路控制器来提升级联变换器的待机/轻载效率的方式而言,不需额外增加光耦和信号转换电路,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设备体积,有利于小型化高密设计,适用性强。
在第一级控制器111处于关闭状态/休眠状态后,第二级控制器121可按照第一预设频率检测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V11,具体请参见图5所示的级联变换器的时序图。如图5所示,第二级控制器121每隔时长t1向M2发送一次脉冲控制信号,该脉冲信号用于控制M2导通,此时第一原边绕组1221上产生电流,该电流在第一铁芯1223中产生磁通,使第一原边绕组1221与第二原边绕组1222发生电磁联系,从而使第二原边绕组1222上均产生电压。第二级控制器121在控制M2导通的同时,获取in3端处的电压Vin3,并计算得到第二原边绕组1222的第一端电压Vb1=Vin3*(R1+R2)/R2,进而计算得到第一原边绕组1221的电压Va1=Vb1*Np1/Np2,即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V11。在V11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V11_2时,第二级控制器121向第一级控制器111发送第一预设时长t2的第二控制信号,即高电平的第一级控制器使能信号。
第一级控制器111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从关闭状态/休眠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并在第一预设时长t2内检测V11。在V11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V11_2时,第一级控制器111按照第二预设频率向M1发送脉冲控制信号,该脉冲信号用于控制M1导通,从而使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开始上升。当V11上升至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V11_1时,第一级控制器111根据环路或自身控制律进入降频或者猝发模式,从而降低向M1发送脉冲控制信号的频率,从而降低第一级控制器111和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功耗。
与此同时,第二级控制器121在第一预设时长t2内第一时刻检测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V11,在第一时刻的V11处于预设输出电压范围内(即第一时刻的V11等于或者略低于V11_1)时,则将第二预设时长t3确定为第一预设时长t2,其中,第二预设时长t3为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预设间隔时长,第二时刻为第二级控制器121停止向第一级控制器111发送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刻,第二预设时长t3比第一预设时长t2小预设间隔时长。之后,从第二级控制器121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时开始计算,当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长时,第二级控制器121向第一级控制器111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级控制器111再次处于关闭状态/休眠状态。可以理解的,第二级控制器121可以在第一预设时长t2内第二时刻的前一时刻,检测V11是否处于预设输出电压范围内,若是,则缩短下一次向第一级控制器111发送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长,可有效缩短第二级控制器121的工作时长,降低级联变换器1的功耗,提升级联变换器1的待机/轻载效率。
可以理解的,通过第一级控制器111和第二级控制器121的配合,使得在V11小于V11_2时,控制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V11大于或者等于V11_1,使母线电容C上存储的电能能够得到及时补充,保证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V11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可避免负载突然增大时,由于母线电容C上存储的电能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而造成级联变换器1的输出电压跌落的情况,进而可有效提高应付负载的突变能力。
示例性的,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级联变换器1包括第一级变换器11和第二级变换器12,第一级变换器11的输入端作为级联变换器1的输入端Vin,第一级变换器11的输出端与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入端相连,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出端作为级联变换器1的输出端。第一级变换器11包括第一级控制器111、第一级功率电路112和母线电容C。第一级功率电路112为Buck电路,其输入端作为第一级变换器11的输入端,输出端作为第一级变换器11的输出端。母线电容C的一端与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参考地相连。第一级控制器111的out11端与第一级功率电路112中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M11的栅极连接,用于控制M11导通或者关断。第二级变换器12包括第二级控制器121(即原边控制器)、电压检测电路124和第二隔离式DC/DC电路125。第二级控制器121的out12端与第一级控制器111的in11端(即使能端)相连,并且,第二级控制器121与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端共地。第二隔离式DC/DC电路125为隔离式LLC谐振电路,其输入端作为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入端,输出端作为第二级变换器12的输出端,也即级联变换器1的输出端Vout。第二级控制器121的out13端与第二隔离式DC/DC电路125中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M12的栅极连接,用于控制M12导通或者关断。第二级控制器121的out14端与第二隔离式DC/DC电路125中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M13的栅极连接,用于控制M13导通或者关断。第二隔离式DC/DC电路125还包括第二铁芯1251、原边绕组1252、第一副边绕组1253和第二副边绕组1254,其中,原边绕组1252、第一副边绕组1253和第二副边绕组1254均耦合在第二铁芯1251上。M12的漏极作为第二隔离式DC/DC电路125的输入端,第一副边绕组1253的两端或者第二副边绕组1254的两端作为第二隔离式DC/DC电路125的输出端。电压检测电路124包括电阻R11和R12,其中,R11和R12串联后与母线电容C并联,R11和R12的连接处和第二级控制器121的in12端相连。可选的,M11和M12还可以是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的,第一级变换器1开始工作后,第二级控制器121控制M12处于导通状态,此时原边绕组1252上产生电流,该电流在第二铁芯1251中产生磁通,使原边绕组1252与第一副边绕组1253和第二副边绕组1254发生电磁联系,从而使第一副边绕组1253和第二副边绕组1254上均产生电压。与此同时,第二级控制器121通过电压检测电路124检测得到in12端的电压Vin12,并计算得到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V11=(R11+R12)*Vin12/R11。进而,第二级控制器121根据V11以及预设的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与级联变换器的输出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计算得到级联变换器1的输出功率。可选的,级联变换器1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隔离式DC/DC电路125输出端与第二级控制器121之间的光耦,第二级控制器121还可通过光耦确定级联变换器1的输出功率,具体实现过程请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对应部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级联变换器1的输出功率小于预设输出功率阈值(即级联变换器1处于待机或者轻载状态)时,第二级控制器121向第一级控制器111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一级控制器111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自身处于关闭状态或者休眠状态,从而降低级联变换器1在待机/轻载状态下的功耗,提升级联变换器1的待机/轻载效率。此外,由于第一级控制器111和第二级控制器121连接,因此,相对图1a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由后级副边控制器关闭PFC电路控制器来提升级联变换器的待机/轻载效率的方式而言,不需额外增加光耦和信号转换电路,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设备体积,有利于小型化高密设计,适用性强。
在第一级控制器111处于关闭状态/休眠状态后,第二级控制器121可按照预设频率或者持续检测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V11。在V11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第二级控制器121向第一级控制器111发送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
第一级控制器111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从关闭状态/休眠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并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V11。在V11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第一级控制器111按照第二预设频率向M11发送脉冲控制信号,该脉冲信号用于控制M11导通,从而使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开始上升。当V11上升至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第一级控制器111根据环路或自身控制律进入降频或者猝发模式,从而降低向M11发送脉冲控制信号的频率,从而降低第一级控制器111和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功耗。
与此同时,第二级控制器121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一时刻检测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V11,在第一时刻的V11处于预设输出电压范围内(即第一时刻的V11等于或者略低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时,则将第二预设时长确定为第一预设时长,其中,第二预设时长为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预设间隔时长,第二时刻为第二级控制器121停止向第一级控制器111发送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刻,第二预设时长比第一预设时长小预设间隔时长。之后,从第二级控制器121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时开始计算,当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长时,第二级控制器121向第一级控制器111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级控制器111再次处于关闭状态/休眠状态。可以理解的,第二级控制器121可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二时刻的前一时刻,检测V11是否处于预设输出电压范围内,若是,则缩短下一次向第一级控制器111发送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长,可有效缩短第二级控制器121的工作时长,降低级联变换器1的功耗,提升级联变换器1的待机/轻载效率。
可以理解的,通过第一级控制器111和第二级控制器121的配合,使得在V11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V11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使母线电容C上存储的电能能够得到及时补充,保证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V11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可避免负载突然增大时,由于母线电容C上存储的电能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而造成级联变换器1的输出电压跌落的情况,进而可有效提高应付负载的突变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图3、图4和图6中的第一级功率电路112还可以为PFC电路、AC/DC电路和DC/DC电路中的任意一种,第二级变换器12中的隔离式DC/DC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反激隔离式电路、LLC谐振电路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图3至图6所示的级联变换器中的第一级控制器111和第二级控制器121,该方法包括步骤:
S101,第一级控制器获取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
在执行步骤S101之前,第二级控制器在第二变换器12的输出功率小于预设输出功率阈值(即级联变换器1处于待机/轻载状态)时,向第一级控制器111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一级控制器111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自身处于关闭状态,从而降低级联变换器1在待机/轻载状态下的功耗,提升级联变换器1的待机/轻载效率。
之后,第二级控制器121可持续或者按照预设频率检测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在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向第一级控制器111发送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其中,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小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第一级控制器111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自身处于工作状态,并获取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
S102,第一级控制器根据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控制第一级功率电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其中,第一级功率电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第一级控制器111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控制第一级功率电路111中的可控功率管的导通时长,使第一级功率电路111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可以理解的,在第一级控制器111处于关闭状态后,第二级控制器121在检测到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一级控制器111处于工作状态。之后,第一级控制器111在检测到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使母线电容C上存储的电能能够得到及时补充,保证第一级功率电路112的输出电压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可避免负载突然增大时,由于母线电容C上存储的电能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而造成级联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跌落的情况,进而可有效提高应付负载的突变能力。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提供的级联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中第一级控制器和第二级控制器所执行的更多操作可参见图3至图6所示的级联变换器及其工作原理中第一级控制器和第二级控制器所执行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级联变换器可在其处于待机/轻载状态时,通过检测和调整其内部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保证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维持在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的范围,从而可提高其应对突变负载的能力,进而可提高其对负载供电时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级联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变换器包括第一级变换器和第二级变换器,所述第一级变换器包括第一级控制器和第一级功率电路,所述第二级变换器包括第二级控制器;
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入端,用于向所述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入端输出电压;所述第二级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级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向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小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一级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控制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联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变换器包括第二级控制器;
所述第二级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级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小于预设输出功率阈值时,向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处于关闭状态或者休眠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联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控制器用于向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一预设时长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级联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控制器还用于:在向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之后,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一时刻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位于预设输出电压范围内,则将第二预设时长确定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为预设间隔时长,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停止发送所述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刻,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比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小所述预设间隔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级联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变换器包括隔离式DC/DC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级联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式DC/DC电路为隔离式反激电路,所述隔离式反激电路包括铁芯、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二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原边绕组和所述第二原边绕组均耦合在所述铁芯上,所述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耦合至所述第二级控制器,所述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参考地;
所述第二级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一端电压、所述第一原边绕组的匝数和所述第二原边绕组的匝数,确定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级联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变换器包括光耦,所述光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端,所述光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级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或者输出电流转换为第一电流,并将所述第一电流发送至所述第二级控制器;
所述第二级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以及预设的第一电流与输出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级联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端共地。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级联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控制器为原边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级联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为功率因素校正电路、AC/DC电路和DC/DC电路中的任意一种。
11.一种级联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变换器包括第一级变换器和第二级变换器,所述第一级变换器包括第一级控制器和第一级功率电路,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级变换器包括第二级控制器,所述第二级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级控制器;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向所述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入端输出电压;
在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时,所述第二级控制器向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预设输出电压阈值小于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处于工作状态;
所述第一级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控制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输出电压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变换器包括第二级控制器,所述第二级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级控制器;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小于预设输出功率阈值时,所述第二级控制器向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处于关闭状态或者休眠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控制器向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第二级控制器向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发送第一预设时长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之后,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一时刻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位于预设输出电压范围内,则所述第二级控制器将第二预设时长确定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为预设间隔时长,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停止发送所述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刻,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比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小所述预设间隔时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变换器包括隔离式DC/DC电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式DC/DC电路为隔离式反激电路,所述隔离式反激电路包括铁芯、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二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原边绕组和所述第二原边绕组均耦合在所述铁芯上,所述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耦合至所述第二级控制器,所述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参考地;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级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一端电压、所述第一原边绕组的匝数和所述第二原边绕组的匝数,确定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变换器包括光耦,所述光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端,所述光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级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或者输出电流转换为第一电流,并将所述第一电流发送至所述第二级控制器;
所述在所述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小于预设输出功率阈值时,所述第二级控制器向所述第一级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级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以及预设的第一电流与输出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级变换器的输出功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的输出端共地。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控制器为原边控制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功率电路为功率因素校正电路、AC/DC电路和DC/DC电路中的任意一种。
CN202110945447.6A 2021-08-17 2021-08-17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794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5447.6A CN113794379B (zh) 2021-08-17 2021-08-17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CT/CN2022/105510 WO2023020168A1 (zh) 2021-08-17 2022-07-13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5447.6A CN113794379B (zh) 2021-08-17 2021-08-17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4379A CN113794379A (zh) 2021-12-14
CN113794379B true CN113794379B (zh) 2024-04-09

Family

ID=78876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5447.6A Active CN113794379B (zh) 2021-08-17 2021-08-17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94379B (zh)
WO (1) WO20230201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4379B (zh) * 2021-08-17 2024-04-09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08178B (zh) * 2022-07-01 2024-05-17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7277821B (zh) * 2023-11-17 2024-02-06 湖南北顺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海底观测网的混合型高压直流电能变换器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7097A (zh) * 2010-10-19 2012-05-1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对功率因数进行可变频率控制的充电设备
CN105515418A (zh) * 2014-10-08 2016-04-20 电力集成公司 用于轻负载的pfc停机电路
CN105657900A (zh) * 2016-02-26 2016-06-08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调光电路、控制电路和调光方法
CN106877672A (zh) * 2017-03-13 2017-06-20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谐振变换器及其方法
CN107306087A (zh) * 2016-04-20 2017-10-31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双级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17920A (zh) * 2019-06-20 2020-12-2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供应器及其控制方法及电源供应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3755B2 (ja) * 2004-06-04 2008-12-10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及び力率改善回路
CN105099207B (zh) * 2015-08-20 2017-12-15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准谐振模式下运行的电源变换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KR102423064B1 (ko) * 2017-05-02 2022-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 변환 장치와 방법 및 그 장치를 이용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19193412A (ja) * 2018-04-24 2019-10-31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直流電源装置
CN113794379B (zh) * 2021-08-17 2024-04-09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7097A (zh) * 2010-10-19 2012-05-1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对功率因数进行可变频率控制的充电设备
CN105515418A (zh) * 2014-10-08 2016-04-20 电力集成公司 用于轻负载的pfc停机电路
CN105657900A (zh) * 2016-02-26 2016-06-08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调光电路、控制电路和调光方法
CN107306087A (zh) * 2016-04-20 2017-10-31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双级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77672A (zh) * 2017-03-13 2017-06-20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谐振变换器及其方法
CN112117920A (zh) * 2019-06-20 2020-12-2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供应器及其控制方法及电源供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4379A (zh) 2021-12-14
WO2023020168A1 (zh) 2023-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94379B (zh)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US8593831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eries resonant DC/DC converter
CN101552560B (zh) 一种开关稳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90605B (zh) 隔离式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EP3282571B1 (en) Power converter with extended hold-up time
CN203482091U (zh) 变换器和功率因数控制器
KR102136564B1 (ko)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05141134A (zh) 一种开关电源和控制该开关电源的方法
TWI643425B (zh) 具低待機功耗之充電電源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45655A (zh) 一种准谐振控制的开关稳压电路及方法
CN114900050B (zh) 反激电源系统及变压器初次级耦合反馈稳压方法
CN201440636U (zh) 开关电源中功率开关管最大导通占空比的限制电路
US20220376629A1 (en) Flyback conver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200513013A (en) Active clamping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using the same
GB2484970A (en) Bidirectional series resonant DC-DC converter
US9270188B2 (en) DC-DC converter and switch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15378266A (zh) 适用于宽范围输出电压的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EP4346076A1 (en) Voltage convers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2570834B (zh)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间歇切换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CN203491883U (zh) 隔离式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器
TW202116005A (zh) 電源轉換裝置
CN110557022A (zh) 控制psfb变换器的方法及psfb变换器
CN101752829B (zh) 一种欠压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14744883A (zh) 一种反激式电源的原边反馈型电路
CN112910269A (zh) 一种次级侧脉宽调制及同步整流驱动电路以及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