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9849A - 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9849A
CN114899849A CN202210562618.1A CN202210562618A CN114899849A CN 114899849 A CN114899849 A CN 114899849A CN 202210562618 A CN202210562618 A CN 202210562618A CN 114899849 A CN114899849 A CN 114899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cheduling
determining
load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26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军
李兆廷
赵艳军
马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xu Energy Storage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Dongxu Lantian Intelligen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xu Energy Storage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Dongxu Lantian Intelligen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xu Energy Storage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Dongxu Lantian Intelligen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xu Energy Storage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626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98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9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98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network being locally controll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1Methods to deal with contingencies, e.g. abnormalities, faults or fail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3Load forecast, e.g. methods or systems for forecasting future load dema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负荷调度的领域,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刻的负荷调度请求,并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负荷调度请求包括:待调度电量、待调度区域;根据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确定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根据待调度电量以及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调度方案至少包括多个空闲存储设备中的一个目标储能设备;根据待调度区域和/或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数量和/或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均值,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并生成负荷调度指令;发送负荷调度指令至目标调度方案中的所有目标储能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负荷调度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力调度是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随着生活智能化,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调度面临新的考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巨大威胁。目前为了减轻用电负荷,通常采用的手段是按照历史过程中该时间段内的平均电量来确定当前在该时间段内给该区域调度的电量,但是随着生活的提高,各类智能电子设备的使用、电动汽车充电以及高耗电的家用电器的使用,容易出现用电负荷的情况,进而影响用户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为了解决用电负荷的情况,相关技术采用储能设备进行用电补充,根据需求量利用储能设备供电,但是供电精度较低,还是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储能设备负荷调度的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时刻的负荷调度请求,并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其中,所述负荷调度请求包括:待调度电量、待调度区域;
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和所述耗损程度确定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
根据所述待调度电量以及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其中,所述调度方案至少包括多个空闲存储设备中的一个目标储能设备;
根据所述待调度区域,和/或所述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数量,和/或所述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均值,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并生成负荷调度指令;
发送所述负荷调度指令至所述目标调度方案中的所有目标储能设备,以使所述目标储能设备根据所述负荷调度指令进行供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随着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储能设备的储存电能力存在耗损,本方案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确定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之后根据待调度电量以及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保证了根据待调度电量确定调度方案的精度,避免了储能设备电力耗损造成的调度造成的电量不足的情况发生,并且可以基于待调度区域,和/或所述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数量,和/或所述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均值,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满足需求的方案。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负荷调度请求为从节点发送的请求,负荷调度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周期发送通信请求至所有储能设备,
获取储能设备的反馈信息,并确定所述反馈信息的总量;
判断所述总量是否小于预设总量阈值;
若不小于所述预设总量阈值,则确定调度操作正常;
若小于所述预设总量阈值,则确定调度操作故障,并根据设定规则确定新的调度节点,其中,所述新的调度节点用于执行后续的负荷调度;发送包括新的调度节点的参数信息的更换请求至所有的从节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度节点对应的电子设备需要按照预设周期进行调度操作是否正常的确定,当调度操作故障时,根据设定规则确定新的调度节点,保证了调度的正常进行,提高了调度的稳定性。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根据设定规则确定新的调度节点;
按照设定的各节点的标识顺序,确定新的调度节点;
或,获取各从节点发送的选举信息,所述选举信息包括选择的目标节点;从所有的目标节点中确定选择次数最多的目标节点为新的调度节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照标识顺序或被选择的次数确定新的调度节点,方法简单,便于操作。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调度电量以及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包括:
确定耗损程度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
获取所述耗损程度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的环境信息;
根据所述环境信息确定故障发生率;
根据所述待调度电量、耗损程度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以及所述故障发生率,确定多个调度方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从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根据环境信息确定的故障发生率以及待调度电量确定调度方案,保证了方案执行的稳定性,避免了调度过程中出现储能设备故障造成的供电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的发生。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环境信息包括环境图像、天气信息、环境温度,所述根据所述环境信息确定故障发生率,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图像确定当前环境中的目标物;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或天气信息和/或目标物确定所述故障发生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基于环境温度和或天气信息和或目标物确定所述故障发生率,提高了故障发生率确定的准确性。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获取第一时刻的负荷调度请求之前,还包括:
获取待调度区域的第二时刻对应的时间范围内的电量消耗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时刻早于所述第一时刻;
利用历史电量消耗信息对所述电量消耗信息进行负荷预测,输出预测结果;
当所述预测结果为电力负荷时,生成负荷报表和负荷提示信息,并将所述负荷报表和所述负荷提示信息在显示设备上显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采用预先采集到的历史电量消耗信息对当前的负荷情况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效率,避免了人工监控造成的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的问题;在出现电力负荷时,将生成的负荷报表和负荷提示信息在显示设备上显示,及时进行负荷提醒。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之前,还包括:
当储能设备被调度后,更新储能设备信息表,所述储能设备信息表包括:所有的储能设备的待使用时间;
根据所述待使用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空闲储能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实时更新储能设备信息表,以便根据储能设备的待使用时间,提前确定第一时刻对应的空闲储能设备,避免了仅仅基于当前时刻的空闲储能设备进行调度造成的在需求电量很大时,只采用当前时刻的空闲储能设备,造成的电量供应不足的情况的发生,其中,当前时刻不大于第一时刻。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刻的负荷调度请求,并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其中,所述负荷调度请求包括:待调度电量、待调度区域;
真实供应电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和所述耗损程度确定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
调度方案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调度电量以及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其中,所述调度方案至少包括多个空闲存储设备中的一个目标储能设备;
目标调度方案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调度区域,和/或所述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数量,和/或所述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均值,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并生成负荷调度指令
调度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负荷调度指令至所述目标调度方案中的所有目标储能设备,以使所述目标储能设备根据所述负荷调度指令进行供电。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根据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实现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随着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储能设备的储存电能力存在耗损,本方案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确定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之后根据待调度电量以及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保证了根据待调度电量确定调度方案的精度,避免了储能设备电力耗损造成的调度造成的电量不足的情况发生,并且可以基于待调度区域,和/或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数量,和/或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均值,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满足需求的方案。
2. 调度节点对应的电子设备需要按照预设周期进行调度操作是否正常的确定,当调度操作故障时,根据设定规则确定新的调度节点,保证了调度的正常进行,提高了调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其中,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但并不局限于此,该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0、获取第一时刻的负荷调度请求,并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
其中,负荷调度请求包括:待调度电量、待调度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实现对电量的负荷调度,具体的,电子设备上设置有客户端,利用该客户端实现电量的负荷调度,电子设备上的客户端可以实现对所支持的供电区域的监控,具体监控的内容包括采集的电量消耗信息、监视各种异常电量消耗信息、分析及展示。
对于负荷调度请求获取的方式,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包括:电子设备实时监测电量消耗信息,当检测到存在电量超负荷情况时,则自动预测待调度电量,并且生成负荷调度请求。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调度系统包括调度节点,该调度节点对应于电子设备、多个从节点,每一从节点对应一个用电区域,每一从节点对所管辖的用电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对应的,负荷调度请求获取方式可以包括:获取从节点发送的负荷调度请求,其中,该负荷调度请求是各从节点实时监测该地区的电量消耗信息后,根据分配的电量以及电量消耗信息确定需要电量调度时生成的。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负荷调度的请求获取方式可以包括:根据历史电量消耗信息确定待调度时间以及待调度电量,在达到待调度时间时,自动生成负荷调度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储能设备,具体储能设备的类型包括但是不限定于:蓄电池、超级电容、光伏电池。可以理解的是,每一个储能设备的性能参数包括耗损程度、功率、效率、剩余电量、循环充电次数、状态标签、ID标签,当然还可以包括状态参数,该状态参数包括但是不限定于荷电状态;同时系统实时检测储能设备的变化以及时更新该性能参数,保证性能参数是切实有效的数据。其中,多个储能设备包括工作状态的储能设备和空闲状态的储能设备,在一种可实现的情况中,对每一储能设备设置ID标签,该ID标签唯一表示该储能设备,根据该ID标签也能够快速定位储能设备,同时,设置有状态标签具体可以是0表示工作状态、1表示空闲状态,便于快速确定储能设备的当前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需要对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进行统计,具体可以是读取空闲储能设备的性能参数,对性能参数进行解析,得到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
进一步的,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的过程,包括:
获取空闲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次数;根据充放电次数确定空闲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
本实施例使用空闲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次数确定其耗损程度。具体的系统内存储有充放电次数与耗损程度的对应关系,根据充放电次数自动确定耗损程度。
步骤S120、根据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确定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
当储能设备被频繁使用后,会存在损耗,导致显示电量即剩余的电量与最终可使用的电量存在差异,因此,为了保证负荷调度的准确性,本实施例需要根据剩余电量以及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确定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的可提供的电量。
具体的,确定真实供应电量的方式可以包括:
根据预先设置的耗损程度与调整值的对应关系,确定调整值;
根据调整值对剩余电量进行调整,确定真实供应电量;
其中,该对应关系可以是根据经验值确定,还可以是根据耗损实验确定。
步骤S130、根据待调度电量以及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
其中,调度方案至少包括多个空闲存储设备中的一个目标储能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多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可以确定多种均能满足待调度电量的调度方案。本实施例基于待调度电量以及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确定调度方案,保证能够正常电量供应。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设定余量系数,根据待调度电量以及余量系数、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确定目标储能设备,保证最终调度到的电量有富余,可避免实际的突发情况,保证电量的正常供应。
步骤S140、根据待调度区域,和/或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数量,和/或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均值,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并生成负荷调度指令;
本实施例从多个初始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的方式可以是基于每个调度方案中的储能设备的数量,和/或,基于每个调度方案中的各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均值,和/或,根据调度方案中的各储能设备的位置信息与待调度区域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不再进行限定,只要是能够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即可。
由此,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可以包括:基于每个调度方案中的储能设备的数量,确定数量最少的调度方案为目标调度方案。储能设备的数量越少,对应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越高,减少了调度的储能设备的数量,降低了调度后的监管成本。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从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包括:
确定多个调度方案与待调度区域的匹配结果;
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目标调度方案。
具体的,确定多个调度方案中的所有的储能设备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位置信息与待调度区域进行距离匹配,确定匹配结果,其中,该匹配结果包括:所有目标储能设备中的在待调度区域的设定范围内的目标储能设备的占比,根据匹配结果确定调度方案,可以是确定占比最高的调度方案为目标调度方案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可以是分散在各区域的储能设备,在确定调度方案时优先选择在待调度区域的储能设备,保证了各自区域的供给。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从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包括:
确定多个调度方案中的所有的储能设备与待调度区域的匹配程度,并根据匹配程度确定第一数值;
确定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数量,并根据数量确定第二数值;
确定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均值,并根据耗损程度均值确定第三数值;
根据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确定总数值;
根据所有调度方案的总数值确定目标调度方案。
步骤S150、发送负荷调度指令至目标调度方案中的所有目标储能设备,以使目标储能设备根据负荷调度指令进行供电。
所有储能设备预先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保证信息的正常传输,同时,系统也会实时监测两者的信息传输情况,保证不会出现信息传输故障的情况发生。
其中,负荷调度指令包括目标储能设备的信息以及供电时间,以保证目标储能设备能够正常供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随着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储能设备的储存电能力存在耗损,本方案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确定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之后根据待调度电量以及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保证了根据待调度电量确定调度方案的精度,避免了储能设备电力耗损造成的调度造成的电量不足的情况发生,并且可以基于待调度区域,和/或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数量,和/或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均值,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满足需求的方案。
进一步的,负荷调度请求为从节点发送的请求,负荷调度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周期发送通信请求至所有储能设备,
获取储能设备的反馈信息,并确定反馈信息的总量;
判断总量是否小于预设总量阈值;
若不小于预设总量阈值,则确定调度操作正常;
若小于预设总量阈值,则确定调度操作故障,并根据设定规则确定新的调度节点,其中,新的调度节点用于执行后续的负荷调度;发送包括新的调度节点的参数信息的更换请求至所有的从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的建构包括: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作为调度节点;多个从节点,其中,各个节点间相互通信,且各个节点均与储能设备相互通信,本实施例利用调度节点作为调度中心,保证了调度的稳定高效的运行,避免了多个节点同时进行调度造成的重复调度、调度不合理的情况发生。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会定期与储能设备进行通信,确定通新正常,以便能够正常执行调度操作。具体的,当反馈信息的总量小于预设总量阈值的时候,确定调度操作故障,存在无法正常调度的几率,因此,按照设定规则确定新的调度节点,保证调度工作的正常运行。
可见,调度节点对应的电子设备需要按照预设周期进行调度操作是否正常的确定,当调度操作故障时,根据设定规则确定新的调度节点,保证了调度的正常进行,提高了调度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根据设定规则确定新的调度节点;
按照设定的各节点的标识顺序,确定新的调度节点;
或,获取各从节点发送的选举信息,选举信息包括选择的目标节点;从所有的目标节点中确定选择次数最多的目标节点为新的调度节点。
本实施例各节点按照参与调度的先后顺序设置有标识先后顺序的标识,按照各节点的标识顺序确定新的调度节点,例如,若各节点的标识设置为0、1、2…n,在当前的调度节点的标识信息为0,则确定的新的调度节点的标识信息为1;若当前的调度节点的标识信息为1,则确定的新的调度节点的标识信息为2。
或者本实施例按照公平的原则需要个节点进行推选,然后按照选择的最终的数量,确定选择次数最多的目标节点为新的调度节点。
进一步的,根据待调度电量以及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包括:
确定耗损程度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
获取耗损程度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的环境信息;
根据环境信息确定故障发生率;
根据待调度电量、耗损程度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以及故障发生率,确定多个调度方案。
其中,本实施例设置有预设耗损程度阈值,超过该阈值的储能设备容易出现供电故障,先对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进行确定,将不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剔除,同时,环境对储能设备也存在一定影响,因此,根据待调度电量、耗损程度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以及故障发生率,确定多个调度方案,保证了方案执行的稳定性,避免了调度过程中出现储能设备故障造成的供电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的发生。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基于耗损程度不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储能设备信息进行预警。
进一步的,环境信息包括环境图像、天气信息、环境温度,根据环境信息确定故障发生率,包括:
根据环境图像确定当前环境中的目标物;
根据环境温度和/或天气信息和/或目标物确定故障发生率。
其中,在每一储能设备的周围设置有摄像装置,用于采集该储能设备的环境图像。环境图像至少包括对应的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周围的目标物。天气信息包括:晴天、雨天、暴风天、雪天。本实施例需要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如易燃属性、易爆属性、易撞击储能设备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的属性。
本实施例对环境温度、天气信息、目标物中的各类情况均设置有对应的子故障发生率;根据具体的环境温度对应的子故障发生率和/或天气信息对应的子故障发生率和/或目标物对应的子故障发生率,最终确定故障发生率。本实施例考察了多种环境因素对故障发生的影响,提高了故障发生率确定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获取第一时刻的负荷调度请求之前,还包括:
获取待调度区域的第二时刻对应的时间范围内的电量消耗信息;其中,第二时刻早于第一时刻;
利用历史电量消耗信息对电量消耗信息进行负荷预测,输出预测结果;
当预测结果为电力负荷时,生成负荷报表和负荷提示信息,并将负荷报表和负荷提示信息在显示设备上显示。
其中,电量消耗信息可以包括在设定时间段内电量的消耗总量、以及电量消耗速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利用历史电量消耗信息对电量消耗信息进行负荷预测,当然还可以基于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卡尔曼滤波方法、回归模型预测技术、时间序列预测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模糊预测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负荷预测。
当预测结果为电力负荷时生成负荷报表和负荷提示信息,并将负荷报表和提示信息在显示设备上显示,以便重点关注有效保障电网稳定运行,保证正常供电。
可见,本实施例采用预先设置的负荷预测方法对当前的负荷情况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效率,避免了人工监控造成的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进一步的,还包括:
在用电低峰时间内,发送充电指令至工作后的储能设备,以使工作后的储能设备根据充电指令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在用电低峰时间内,控制储能设备进行充电,保证了储能设备中存储有足够的电量,以便在实际用电负荷时进行调度,保证正常用电。
进一步的,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之前,还包括:
当储能设备被调度后,更新储能设备信息表,储能设备信息表包括:所有的储能设备的待使用时间;
根据待使用时间确定第一时刻对应的空闲储能设备。
其中,实时更新储能设备信息表,以便根据储能设备的待使用时间,提前确定第一时刻对应的空闲储能设备,避免了仅仅基于当前时刻的空闲储能设备进行调度造成的在需求电量很大时,只采用当前时刻的空闲储能设备,造成的电量供应不足的情况的发生,其中,当前时刻不大于第一时刻。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的装置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的装置与上文描述的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的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的装置的示意图,包括:
获取模块210,用于获取第一时刻的负荷调度请求,并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其中,负荷调度请求包括:待调度电量、待调度区域;
真实供应电量确定模块220,用于根据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确定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
调度方案确定模块230,用于根据待调度电量以及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其中,调度方案至少包括多个空闲存储设备中的一个目标储能设备;
目标调度方案确定模块240,用于根据待调度区域,和/或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数量,和/或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均值,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并生成负荷调度指令;
调度指令发送模块250,用于发送负荷调度指令至目标调度方案中的所有目标储能设备,以使目标储能设备根据负荷调度指令进行供电。
优选的,还包括:
通信请求发送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周期发送通信请求至所有储能设备,
总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储能设备的反馈信息,并确定反馈信息的总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总量是否小于预设总量阈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不小于预设总量阈值,则确定调度操作正常;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小于预设总量阈值,则确定调度操作故障,并根据设定规则确定新的调度节点,其中,新的调度节点用于执行后续的负荷调度;发送包括新的调度节点的参数信息的更换请求至所有的从节点。
优选的,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新的调度节点确定单元,用于按照设定的各节点的标识顺序,确定新的调度节点;
第二新的调度节点确定单元,用于获取各从节点发送的选举信息,选举信息包括选择的目标节点;从所有的目标节点中确定选择次数最多的目标节点为新的调度节点。
优选的,调度方案确定模块230,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耗损程度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
环境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耗损程度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的环境信息;
故障发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环境信息确定故障发生率;
调度方案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待调度电量、耗损程度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以及故障发生率,确定多个调度方案。
优选的,环境信息包括环境图像、天气信息、环境温度,故障发生率确定单元包括:
目标物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环境图像确定当前环境中的目标物;
故障发生率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环境温度和/或天气信息和/或目标物确定故障发生率。
优选的,还包括:
电量消耗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调度区域的第二时刻对应的时间范围内的电量消耗信息;其中,第二时刻早于第一时刻;
预测模块,用于利用历史电量消耗信息对电量消耗信息进行负荷预测,输出预测结果;
显示模块,用于当预测结果为电力负荷时,生成负荷报表和负荷提示信息,并将负荷报表和负荷提示信息在显示设备上显示。
优选的,还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当储能设备被调度后,更新储能设备信息表,储能设备信息表包括:所有的储能设备的待使用时间;
空闲储能设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使用时间确定第一时刻对应的空闲储能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其中,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相连,如通过总线3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3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3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3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30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3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3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302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3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303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先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确定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之后根据待调度电量以及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保证了根据待调度电量确定调度方案的精度,避免了储能设备电力耗损造成的调度造成的电量不足的情况发生,并且可以基于待调度区域,和/或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数量,和/或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均值,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满足需求的方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时刻的负荷调度请求,并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其中,所述负荷调度请求包括:待调度电量、待调度区域;
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和所述耗损程度确定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
根据所述待调度电量以及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其中,所述调度方案至少包括多个空闲存储设备中的一个目标储能设备;
根据所述待调度区域,和/或所述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数量,和/或所述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均值,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并生成负荷调度指令;
发送所述负荷调度指令至所述目标调度方案中的所有目标储能设备,以使所述目标储能设备根据所述负荷调度指令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调度请求为从节点发送的请求,负荷调度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周期发送通信请求至所有储能设备,
获取储能设备的反馈信息,并确定所述反馈信息的总量;
判断所述总量是否小于预设总量阈值;
若不小于所述预设总量阈值,则确定调度操作正常;
若小于所述预设总量阈值,则确定调度操作故障,并根据设定规则确定新的调度节点,其中,所述新的调度节点用于执行后续的负荷调度;发送包括新的调度节点的参数信息的更换请求至所有的从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设定规则确定新的调度节点;
按照设定的各节点的标识顺序,确定新的调度节点;
或,获取各从节点发送的选举信息,所述选举信息包括选择的目标节点;从所有的目标节点中确定选择次数最多的目标节点为新的调度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调度电量以及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包括:
确定耗损程度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
获取所述耗损程度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的环境信息;
根据所述环境信息确定故障发生率;
根据所述待调度电量、耗损程度小于预设耗损程度阈值的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以及所述故障发生率,确定多个调度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信息包括环境图像、天气信息、环境温度,所述根据所述环境信息确定故障发生率,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图像确定当前环境中的目标物;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或天气信息和/或目标物确定所述故障发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时刻的负荷调度请求之前,还包括:
获取待调度区域的第二时刻对应的时间范围内的电量消耗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时刻早于所述第一时刻;
利用历史电量消耗信息对所述电量消耗信息进行负荷预测,输出预测结果;
当所述预测结果为电力负荷时,生成负荷报表和负荷提示信息,并将所述负荷报表和所述负荷提示信息在显示设备上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之前,还包括:
当储能设备被调度后,更新储能设备信息表,所述储能设备信息表包括:所有的储能设备的待使用时间;
根据所述待使用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空闲储能设备。
8.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刻的负荷调度请求,并获取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和耗损程度,其中,所述负荷调度请求包括:待调度电量、待调度区域;
真实供应电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和所述耗损程度确定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
调度方案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调度电量以及每一个空闲储能设备的真实供应电量,确定多个调度方案,其中,所述调度方案至少包括多个空闲存储设备中的一个目标储能设备;
目标调度方案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调度区域,和/或所述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数量,和/或所述调度方案中的目标储能设备的耗损程度均值,从多个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并生成负荷调度指令;
调度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负荷调度指令至所述目标调度方案中的所有目标储能设备,以使所述目标储能设备根据所述负荷调度指令进行供电。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
CN202210562618.1A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8998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2618.1A CN114899849A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2618.1A CN114899849A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9849A true CN114899849A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25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2618.1A Pending CN114899849A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984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8673A (zh) * 2022-11-15 2022-12-20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7267725A (zh) * 2023-11-07 2023-12-22 广州环投从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焚烧垃圾的炉排负荷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7076A (zh) * 2020-03-16 2020-06-23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记账的储能型风机调度响应方法
CN111612363A (zh) * 2020-05-26 2020-09-0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基于区块链的电量调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465355A (zh) * 2020-11-30 2021-03-09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基于云平台与区块链的能源调度管控方法和系统
CN112510679A (zh) * 2020-10-23 2021-03-16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分布式储能优化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15160A (zh) * 2021-06-30 2021-08-27 国网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289907B1 (en) * 2021-09-03 2022-03-29 PXiSE Energy Solutions, LLC Power system load scheduli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7076A (zh) * 2020-03-16 2020-06-23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记账的储能型风机调度响应方法
CN111612363A (zh) * 2020-05-26 2020-09-0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基于区块链的电量调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510679A (zh) * 2020-10-23 2021-03-16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分布式储能优化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65355A (zh) * 2020-11-30 2021-03-09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基于云平台与区块链的能源调度管控方法和系统
CN113315160A (zh) * 2021-06-30 2021-08-27 国网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289907B1 (en) * 2021-09-03 2022-03-29 PXiSE Energy Solutions, LLC Power system load schedul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8673A (zh) * 2022-11-15 2022-12-20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7267725A (zh) * 2023-11-07 2023-12-22 广州环投从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焚烧垃圾的炉排负荷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99849A (zh) 一种储能设备的负荷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70330294A1 (en) Electric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control apparatus, electric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CN105703475A (zh) 一种atm设备不间断智能供电方法和系统
CN104104118B (zh) 一种智能电池连接系统及相关控制方法
CN111835083B (zh) 电源信息监控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860383A (zh) 配电网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18064A (zh) 充电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404683B (zh) 一种柔直互联系统的能量调控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CN116131400B (zh) 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783970A (zh)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充电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40038622A (ko) 전력저장시스템의 충방전 분배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7104008A (zh) 蓄电池亏电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89522B (zh) 一种柔性负荷的能量区块化方法及系统
CN111082424A (zh) 一种综合能源及微电网系统可靠性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5395613A (zh) 电池充电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arrasco et al. Reliability of a 13 000‐SHS photovoltaic rural electrification programme
CN112701709B (zh) 基站的电源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954105A (zh) 电池换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18063A (zh) 充电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83908A (zh) 换电站的换电能力评估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5276762B (zh) 卫星网络的连接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61188B (zh) 基站电源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7277375A (zh) 一种用于联合储能系统的能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117843A (zh) 基于电力大数据分析的电网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8040794A (zh) 一种光储充一体化功率变换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