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4966B - 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4966B
CN114894966B CN202210378366.7A CN202210378366A CN114894966B CN 114894966 B CN114894966 B CN 114894966B CN 202210378366 A CN202210378366 A CN 202210378366A CN 114894966 B CN114894966 B CN 114894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buffer container
liquid outlet
buffer
steady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783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94966A (zh
Inventor
李瑞嵩
耿介
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783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4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4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4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94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4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包括稳流体、缓冲体及连接体,稳流体具有分隔部,由分隔部限定出多个能够供微气泡液通过的网格;缓冲体具有进液管道、缓冲容器及出液管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均与缓冲容器连通,出液管道具有开口端,出液管道位于稳流体的下方,出液管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稳流体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内部;连接体连接所述稳流体和缓冲容器。通过设置缓冲容器,微气泡液不用直接注入实验容器,而是先注入缓冲容器再溢出流入到实验容器,该缓冲容器起到了缓冲作用;通过设置由分隔部限定的网格,能够将微气泡打散而使微气泡能够均匀分布,从而能够提高去污检测实验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气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Micro-nano bubble,简称微气泡)是指直径小于100μm的微小气泡,其中又分为直径为1μm~100μm的微米气泡和直径小于1μm的纳米气泡。微米气泡的上升速度极慢,在水中能够以之字形或螺旋运动上浮,接触水面后破裂并溶入大气。纳米气泡的上浮速度小于布朗运动速度,其可以在水中稳定存在较长时间。微气泡与洗涤剂或消毒剂混合使用可以获得强力的清洗或消毒效果。水中的微气泡从零增大至微米级气泡而破灭,这种压强的变化有利于果蔬表面杂质的吸附、洗涤。另外,微气泡还可以在不添加清洗剂的情况下通过浸泡达到一定的脱脂效果,其可以有效应用于金属部件表面的油脂去除、含油土壤和膜污染物的清洗等。但是,微气泡相关技术中没有提供能够对微气泡去污能力进行检测的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装置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包括稳流体、缓冲体及连接体,稳流体具有分隔部,由分隔部限定出多个能够供微气泡液通过的网格;缓冲体具有能够连接微气泡液排放管道的进液管道、能够缓冲微气泡液的缓冲容器及能够供微气泡液流出的出液管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均与缓冲容器连通,出液管道具有开口端,出液管道位于稳流体的下方,出液管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稳流体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内部;连接体连接所述稳流体和缓冲容器。
通过设置缓冲容器,微气泡液不用直接注入实验容器,而是先注入缓冲容器再溢出流入到实验容器,该缓冲容器起到了缓冲作用;通过设置由分隔部限定的网格,能够将微气泡打散而使微气泡能够均匀分布,从而能够提高去污检测实验的一致性。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出液管道设于缓冲容器的顶壁的中央位置,进液管道设于缓冲容器的侧周壁,出液管道沿缓冲容器的轴线方向设置。
通过将出液管道设置在缓冲容器顶壁的中央位置,更便于使微气泡均匀分布。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体或稳流体的面向缓冲容器的一侧设有导流部,导流部的下部自开口端伸入出液管道的内部,导流部的外壁面和开口端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环绕导流部的环形出液口。
通过设置导流部,便于将中央位置的微气泡液导流到外侧,便于微气泡均匀分布。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流部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开口端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导流部的外径逐渐减小,提高了导流效果,更便于将中央位置的微气泡液导流到外侧。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流部的外壁面是光滑曲面,开口端的内壁面具有圆弧倒角。
通过设置光滑曲面和圆弧倒角,能够提高导流部的导流作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开口端的外壁面具有水平的第一边沿,导流部的上部对应设有水平的第二边沿。
通过设置第一、第二边沿,能够起到阻挡的作用,便于将中央位置的微气泡液导流到外侧。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体包括固定连接的中心柱及多个辐板,各辐板围绕所述中心柱呈辐射状分布,辐板与缓冲容器固定,稳流体包括多圈环状的分隔部,各分隔部均环绕中心柱并间隔分布,相邻的两圈分隔部之间形成网格,分隔部与辐板固定。
通过设置辐板,能够将环状的分隔部分成多段,环状网格也能够被辐板分成多段,更有利于打散微气泡,避免微气泡过于集中。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分隔部是圆环,且分隔部的截面是菱形,截面通过所述缓冲容器的轴线。
菱形截面的分隔部更便于将微气泡打散,便于使微气泡均匀分布。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实验装置还包括磁性部件,磁性部件固定于稳流体的中央位置。
通过设置磁性部件,能够利用磁力将待测物的一角固定在稳流体上表面,通过磁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使待测物能够自然展开。
一种能够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包括稳流体、缓冲体及连接体,所述稳流体具有分隔部,由所述分隔部限定出多个能够供微气泡液通过的网格,所述缓冲体具有能够连接微气泡液排放管道的进液管道、能够缓冲微气泡液的缓冲容器及能够供微气泡液流出的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和所述出液管道均与所述缓冲容器连通,所述出液管道具有开口端,所述出液管道位于所述稳流体的下方,所述出液管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稳流体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内部,所述连接体连接所述缓冲容器和稳流体;
将所述实验装置放置在实验容器中,将附着有油污的待测物固定在所述稳流体的上表面,通过排放管道向所述缓冲容器注入微气泡液,使所述微气泡液浸没所述稳流体和所述待测物。
通过设置缓冲容器,微气泡液不用直接注入实验容器,而是先注入缓冲容器再溢出流入到实验容器,该缓冲容器起到了缓冲作用;通过设置由分隔部限定的网格,能够将微气泡打散而使微气泡能够均匀分布,从而能够提高去污检测实验的一致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微气泡液排放管路的流量较大,使微气泡液先注入缓冲容器再溢出流入到实验容器,该缓冲容器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有效降低了进入实验容器内的微气泡液的流量,相较于直接排放到实验容器,有效减小了大流量排放对实验容器内微气泡液的扰动,使液面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由分隔部限定的网格,可以将微气泡打散,避免微气泡过于集中,从而能够在实验容器内产生均匀分布的微气泡,进而提高了去污能力检测实验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缓冲体 120 进液管道
122 阶梯孔 124 螺纹孔
126 锥形段 140 缓冲容器
142 顶壁 144 底壁
146 侧周壁 148 空腔
160 出液管道 162 开口端
163 第一边沿 164 端面
166 倒角 168 出液口
20 稳流体 220 分隔部
230 缺口 240 网格
260 上表面 280 下表面
30 支撑体 320 中心柱
340 辐板 360 导流部
362 第二边沿 40 磁性部件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
请参照图4及图5,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一种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包括缓冲体10、稳流体20及连接体30。缓冲体10包括进液管道120、缓冲容器140及出液管道160。进液管道120能够与排放微气泡液的排放管道连接。缓冲容器140具有内部空腔148,该空腔148具有预设的容积。出液管道160能够供微气泡液流出,其具有开口端162。进液管道120和出液管道160均与该缓冲容器140固定,且进液管道120和出液管道160均与该缓冲容器140的空腔148连通,使微气泡液能够通过进液管道120流入缓冲容器140内部,并能够从出液管道160的开口端162流出。
请结合参照图3,稳流体20具有多个分隔部220,该多个分隔部220限定出多个网格240,使该稳流体20可以呈网状,液面上升时,微气泡液能够通过网格240并浸没稳流体20。稳流体20与缓冲体10固定,该稳流体20位于出液管道开口端162的上方,该稳流体20的下表面280和开口端端面164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连接体30可以连接缓冲容器140和稳流体20,使缓冲体10、稳流体20和连接体30连接一体而构成整体的实验装置。
使用时,将该实验装置稳定的放置在实验容器内部,该实验装置的进液管道120与微气泡液排放管道连接,微气泡液通过该进液管道120流入缓冲容器140内部,使缓冲容器140内部的液面上升,液面上升到预设高度后,微气泡液从出液管道160的开口端162流出并注入实验容器,使实验容器内的液面上升,直至微气泡液能够通过网格240后浸没稳流体20。该实验容器如烧杯、量筒或其他具有一定容积的容器。附着有油污的待测物固定在稳流体上表面260,待测物如软布织物等能够附着油污的材质。通过微气泡对待测物表面的裹挟作用,当待测物浸没在装有微气泡液的实验容器内时,微气泡会将油污包裹起来并上浮至液面破裂,加快油污的去除过程。
本实施例中,微气泡液排放管道的排放流量较大,微气泡液不直接注入实验容器,而是先注入缓冲容器140再溢出流入实验容器,该缓冲容器140起到了缓冲作用,有效减小了大流量排放对实验容器内液面的扰动。如果微气泡液直接注入实验容器,则大流量排放产生的机械冲刷作用可能会高于微气泡本身的裹挟作用,引起较大实验偏差甚至使实验结果与理论相悖。该网格240能够将微气泡打散而使微气泡均匀分布,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去污检测实验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另外,通过设置专门的实验装置,也减小了微气泡液排放管路高度位置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的,缓冲容器140可以包括顶壁142、底壁144和连接该顶壁142和底壁144的侧周壁146,该顶壁142、底壁144和侧周壁146围出该空腔148。进液管道120可以设于缓冲容器140的侧周壁146,出液管道160可以设于缓冲容器140的顶壁142。当然,进液管道120和出液管道160也可以均设于侧周壁146或均设于顶壁142。在一种结构中,进液管道120可以是具有一定长度的管状体,其可以沿竖向设置。出液管道160可以是具有一定长度的管状体,其可以沿横向设置。竖向可以是缓冲容器140的轴线方向,横向可以与竖向垂直。进液管道120可以是等内径的管状体,也可以是变内径的管状体。出液管道160可以是等内径的管状体,也可以是变内径的管状体。进液管道120和出液管道160的外观形状可以根据要求设计,如可以为圆管形、方柱形、棱柱形或圆锥体形等。
进一步的,进液管道120、缓冲容器140及出液管道160可以分离设置,并通过机械连接、热熔连接、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或非可拆卸连接。进液管道120、缓冲容器140及出液管道160分离设置时,缓冲容器140对应进液管道120的位置设有与空腔148连通的一横向贯穿的进液接口,该进液接口与进液管道120对接固定;缓冲容器140对应出液管道160的位置设有与空腔148连通的一竖向贯穿的出液接口,该出液接口与出液管道160对接固定。进液管道120、缓冲容器140及出液管道160也可以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的,稳流体20可以包括多个同中心的环形分隔部220,各分隔部220固定连接。以靠近该中心的一侧为内侧,以远离该中心的一侧为外侧,分隔部220可以有由内至外间隔排布的多个,位于外侧的分隔部220环绕位于内侧的分隔部220,相邻的两个分隔部220之间形成网格240。分隔部220可以是整圈的环形体,也可以是由多段弧形体组成整圈的环形体。分隔部220可以是圆形环,也可以是方形环,椭圆形环或者是跑道形环等,其形状可以根据实验容器的形状设计。
进一步的,稳流体20的网格240可以由多个横向设置的条状分隔部220限定出,网格240位于相邻的两排分隔部220之间。稳流体20的网格也可以由多个纵向设置的条状分隔部220限定出,网格240位于相邻的两列分隔部220之间,该纵向可以与竖向垂直。稳流体20也可以包括多个横向设置的条状分隔部220和多个纵向设置的条状分隔部220,纵向的分隔部220和横向的分隔部220垂直交错或具有为锐角的夹角,网格220被限定在该纵向分隔部220和横向分隔部220之间。稳流体20也可以包括多个分离设置的网格240,各网格连接一体,而使网格240呈点状分布或阵列分布。对于各网格240,每个网格240的形状和/或大小可以全部相同、全部相异或者部分相同部分相异。
进一步的,出液管道16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可以位于稳流体2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内部。缓冲容器1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也可以位于稳流体2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内部。稳流体20的最大直径可以大于缓冲容器140的外径和出液管道160的外径。横向和纵向可以均与该水平面平行。稳流体的网格240在一个较大的面积范围内分布,该较大的面积范围根据实验容器设计。在一种结构中,出液管道16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可以位于稳流体2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中央位置,如,使出液管道160设于缓冲容器140顶壁142的中央位置,且使出液管道160正对稳流体20的中央位置,从而便于利用稳流体的网格240将微气泡液打散,使微气泡能够从中央位置向外侧散开。
请参照图4及图5,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一种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包括缓冲体10、稳流体20及连接该缓冲体10和稳流体20的连接体30。
缓冲体10包括进液管道120、缓冲容器140及出液管道160。进液管道120能够与微气泡液排放管路连接。缓冲容器140能够缓冲微气泡液,其可以是内部中空的腔体结构。缓冲容器140具有顶壁142、底壁144及连接该顶壁142和底壁144的侧周壁146,该顶壁142、底壁144和侧周壁146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微气泡液的空腔148,进液管道120设于该侧周壁146并与空腔148连通。出液管道160能够供微气泡液流出,其设在缓冲容器顶壁142的中央位置并与缓冲容器140的空腔148连通,该出液管道160的顶部是开口端162。
请结合参照图3,稳流体20包括多个同中心的环状分隔部220,以靠近中心的一侧为内侧,以远离中心的一侧为外侧,各分隔部220由内向外间隔排布,相邻的两个分隔部220之间形成网格240。稳流体20的上表面260由各分隔部220的上表面共同确定出,稳流体20的下表面280由各分隔部220的下表面共同确定出,网格240上下贯穿稳流体的上表面260和下表面280。稳流体20位于出液管道160的上方,稳流体的下表面280位于出液管道开口端162的端面164的上方,且该下表面280和端面164之间具有一定间距。
连接体30与缓冲体10、稳流体20均固定连接,而形成该整体的实验装置。连接体30具有能够与实验容器的底部接触的支撑底面。
使用时,通过连接体30的支撑作用使整个实验装置稳定的放置在实验容器的底部。将进液管道120与微气泡液排放管路连接,微气泡液能够通过进液管道120注入到缓冲容器140内部,液面上升到预设高度时,微气泡液通过出液管道160注入到实验容器内部,实验容器内的液面逐渐上升,直至微气泡液穿过各网格240并浸没稳流体20。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的,连接体30包括中心柱320及多个辐板340,中心柱320位于连接体30的中央位置,各辐板340均与该中心柱320固定,各辐板340以该中心柱320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缓冲容器140及各分隔部220均与辐板340固定,使稳流体20、缓冲体10及连接体30形成该整体的实验装置。每个分隔部220均被该多个辐板340分成多个弧形段。在沿缓冲容器140轴线的竖向上,辐板340可以被分为位于上方的上部和位于下方的下部,辐板340的上部与分隔部220固定,辐板340的下部与缓冲容器140固定,使稳流体20整体位于缓冲容器140的上方。在竖向上,辐板340的高度可以大于各分隔部220的高度,辐板340的高度也可以大于缓冲容器140的高度。
进一步的,连接体30还可以包括导流部360,该导流部360设于连接体30的面向缓冲容器140的一侧,其沿竖向向下延伸并自开口端162伸入出液管道160的内部。导流部360的外径可以沿竖向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开口端162的内径也可以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使导流部360的外壁面和开口端16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能够供微气泡液流出的环形出液口168,该出液口168环绕该导流部360。通过设置该导流部360,可以将微气泡由中央位置导流到外侧,如能够导流到外侧的几圈分隔部220,使位于中央位置的网格240和位于外侧的网格240均有微气泡通过。导流部360的外壁面可以是光滑曲面,该曲面如回转面。出液管道开口端162的内壁面可以具有圆弧倒角166。导流部360可以自中心柱320的下表面沿竖向延伸。导流部360也可以设于稳流体的下表面280。
进一步的,开口端162的外壁面可以设有水平的第一边沿163,对应的,导流部360的上部可以设有水平的第二边沿362。第二边沿362和第一边沿163可以相互平行。通过设置第一、第二边沿163、362,能够更好的起到将中央位置的微气泡导流到外侧的作用。
进一步的,进液管道120可以沿横向设置,其内壁面限定出阶梯孔122,该阶梯孔122由多个不同内径的孔组成。最外侧的孔的内径最大,其可以是螺纹孔124,该螺纹孔124的内径与微气泡排放管路的内径匹配。最内侧的孔的内径最小,其可以与缓冲容器140的进液接口的内径匹配。
进一步的,出液管道160可以处于中心柱320的正下方。出液管道160可以沿竖向设置,该竖向可以是缓冲容器140的轴线方向。进液管道120可以沿横向设置,该横向可以与竖向垂直,该横向可以与水平面平行。
进一步的,外侧的几圈环状分隔部220的靠近进液管道120的位置可以设有缺口230,该缺口230可以起到避让连接阀的作用,该连接阀用于连接微气泡液排放管路和进液管道120。
进一步的,导流体中心柱320的上表面可以设置一磁性部件40。实验时,附着有油污的柔软织物的一角可以固定有另一磁性部件。通过两磁性部件之间的磁力作用,能够将织物固定在中心柱320的位置,且能够在磁力和浮力作用下,使织物自然展开。检测实验时,软布织物固定在稳流体的上表面260并能够被微气泡液浸没。磁性部件40也可以固定在稳流体20的上表面。磁性部件40可以固定于稳流体20上表面或连接体30上表面。磁性部件40可以位于该实验装置的中央位置。
请参照图4及图5,一种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包括缓冲体10、稳流体20及连接体30。
缓冲体10包括连接一体的进液管道120、缓冲容器140及出液管道160。进液管道120沿横向设置。缓冲容器140具有顶壁142、底壁144及连接该顶壁142和底壁144的环形侧周壁146,该顶壁142、底壁144和侧周壁146之间围出一个具有一定容积的空腔148。出液管道160沿竖向设置,该竖向与横向垂直,竖向方向可以是缓冲容器140的轴线方向,横向方向可以是与该轴线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进液管道120可以固定在缓冲容器140的侧周壁146,进液管道120的开口端是螺纹孔124。进液管道120的外壁面可以具有锥形段126,该锥形段126和螺纹孔124便于进液管道120与连接阀对接。出液管道160可以固定在缓冲容器顶壁142的中央位置。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稳流体20包括同中心的多圈环状分隔部220,各分隔部220围绕该中心由内向外间隔分布。相邻的两圈分隔部220之间形成环形的网格240。分隔部220的截面可以为菱形,该截面可以通过缓冲容器140的轴线,该菱形的截面便于打散微气泡。当然,分隔部220的截面也可以为圆形或其他能够起到打散微气泡作用的形状。
连接体30包括固定连接的中心柱320及多个辐板340。中心柱320位于连接体30的中央位置。各辐板340均围绕该中心柱320并呈辐射状分布,相邻的两个辐板340之间具有夹角。中心柱320可以位于稳流体20的中央位置,各圈环状分隔部220围绕该中心柱320由内向外间隔分布,最内侧的分隔部220环绕该中心柱320,位于外侧的分隔部220环绕位于内侧的分隔部220。辐板340的上部与分隔部220固定,每个环状分隔部220均被该多个辐板340分成多个弧形段。辐板340的下部与缓冲容器140固定。中心柱320、稳流体20及缓冲容器140可以同轴线。
中心柱320的面向出液管道160的下表面设有导流部360,该导流部360沿竖向向下延伸并自开口端162伸入出液管道160的内部。该导流部360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而使导流部360大致呈锥形,该开口端162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该导流部360和开口端162之间形成供微气泡液溢出的出液口168,该出液口168环绕该导流部360。该导流部360的外壁面可以是光滑曲面,该开口端162的内壁面可以具有圆弧倒角166。中心柱320的上表面固定有磁性部件40,该磁性部件40能够与软布织物上的另一磁性部件产生磁力吸附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检测实验中,采用的实验装置的整体高度约为实验容器高度的五分之一,该高度比例便于软布织物自然展开;实验装置的整体直径可以与实验容器底部直径相当,如,稳流体20的整体直径相当于该实验装置的整体直径,稳流体20的整体直径相当于最外圈环形分隔部220的直径;缓冲容器140的直径可以约为最外圈分隔部220的直径的一半,相邻的两圈分隔部220可以间距5mm左右,各分隔部沿竖向方向的高度约为1cm;导流部360伸入出液管道160的深度约为导流部360长度的1/2-1/3之间,以利于给环形出液口168留出一定的出水面积。进液管道120的内径与微气泡液排放管道的内径可以保持一致,避免因压差导致微气泡破裂,影响微气泡液自身性能。当然,上述实验装置的各项参数可以视微气泡液排放管路的流量、实验容器容积大小而定,不同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要求,可以选用不同的参数。
使用时,将微气泡液排放管道与L型连接阀插接,L型连接阀的另一端与实验装置进液管道120的螺纹孔124螺纹连接,将实验装置放置在实验容器内部,将附着有油污的软布织物的一个角固定磁性部件,将软布织物放入实验容器内部。微气泡液从进液管道流入缓冲容器140,流速降低后,在导流部360作用下,微气泡液从环形出液口168沿四周溢出后流入实验容器,使实验容器内的微气泡液液面上升直至浸没稳流体20和织物。两个磁性部件夹住织物的一角,使织物的一角固定在中心柱320上表面,在磁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织物自然展开。利用微气泡完成对织物的清洗后,通过对软布织物的清洁程度进行检测来得到微气泡的去污能力。
请参照图6并结合参照图4及图5,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方法,其包括步骤S50和步骤S60。步骤S50,提供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稳流体20、缓冲体10及连接体30,稳流体20具有分隔部220,由分隔部220限定出多个能够供微气泡液通过的网格240,缓冲体10具有能够连接微气泡液排放管道的进液管道120、能够缓冲微气泡液的缓冲容器140及能够供微气泡液流出的出液管道160,进液管道120和出液管道160均与缓冲容器140连通,出液管道160具有开口端162,出液管道160位于稳流体20的下方,出液管道16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稳流体2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内部,连接体30连接缓冲容器140和稳流体20;步骤S60,将实验装置放置在实验容器中,将附着有油污的待测物固定在稳流体的上表面260,通过排放管道向缓冲容器140注入微气泡液,使微气泡液通过网格240后浸没稳流体20和待测物。稳流体20的上表面可以固定有磁性部件40。待测物可以为软布织物,该织物的一角可以固定有另一磁性部件,通过两磁性部件的磁力作用,将织物的一角固定在稳流体的中央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稳流体,具有分隔部,由所述分隔部限定出多个能够供微气泡液通过的网格,所述网格上下贯穿所述稳流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待测物能够固定在所述稳流体上表面;
缓冲体,具有能够连接微气泡液排放管道的进液管道、能够缓冲微气泡液的缓冲容器及能够供微气泡液流出的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和所述出液管道均与所述缓冲容器连通,所述出液管道具有开口端,所述出液管道位于所述稳流体的下方,所述稳流体的下表面位于所述开口端的端面的上方,所述下表面和所述端面之间具有间距,且,所述出液管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稳流体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内部;及,
连接体,连接所述稳流体和缓冲容器;且,
所述连接体或稳流体的面向所述缓冲容器的一侧设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下部自所述开口端伸入所述出液管道的内部,所述导流部的外壁面和所述开口端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环绕所述导流部的环形出液口,所述导流部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开口端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道设于所述缓冲容器的顶壁的中央位置,所述进液管道设于所述缓冲容器的侧周壁,所述出液管道沿所述缓冲容器的轴线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的外壁面是光滑曲面,所述开口端的内壁面具有圆弧倒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端的外壁面具有水平的第一边沿,所述导流部的上部对应设有水平的第二边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包括固定连接的中心柱及多个辐板,各所述辐板围绕所述中心柱呈辐射状分布,所述辐板与所述缓冲容器固定,所述稳流体包括多圈环状的分隔部,各所述分隔部均环绕所述中心柱并间隔分布,相邻的两圈所述分隔部之间形成所述网格,所述分隔部与所述辐板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是圆环,且所述分隔部的截面是菱形,所述截面通过所述缓冲容器的轴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装置还包括磁性部件,所述磁性部件固定于所述稳流体的中央位置。
8.一种能够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提供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包括稳流体、缓冲体及连接体,所述稳流体具有分隔部,由所述分隔部限定出多个能够供微气泡液通过的网格,所述网格上下贯穿所述稳流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待测物能够固定在所述稳流体上表面,所述缓冲体具有能够连接微气泡液排放管道的进液管道、能够缓冲微气泡液的缓冲容器及能够供微气泡液流出的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和所述出液管道均与所述缓冲容器连通,所述出液管道具有开口端,所述出液管道位于所述稳流体的下方,所述稳流体的下表面位于所述开口端的端面的上方,所述下表面和所述端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出液管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稳流体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内部,所述连接体连接所述缓冲容器和稳流体,所述连接体或稳流体的面向所述缓冲容器的一侧设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下部自所述开口端伸入所述出液管道的内部,所述导流部的外壁面和所述开口端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环绕所述导流部的环形出液口,所述导流部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开口端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以及,
将所述实验装置放置在实验容器中,将附着有油污的待测物固定在所述稳流体的上表面,通过排放管道向所述缓冲容器注入微气泡液,使所述微气泡液浸没所述稳流体和所述待测物。
CN202210378366.7A 2022-04-12 2022-04-12 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4894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8366.7A CN114894966B (zh) 2022-04-12 2022-04-12 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8366.7A CN114894966B (zh) 2022-04-12 2022-04-12 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4966A CN114894966A (zh) 2022-08-12
CN114894966B true CN114894966B (zh) 2024-02-02

Family

ID=82717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8366.7A Active CN114894966B (zh) 2022-04-12 2022-04-12 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496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0402A (zh) * 2014-04-28 2014-07-16 郑州家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增益式缓释节流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06988384A (zh) * 2017-05-09 2017-07-28 李军 射束起泡器
CN107970009A (zh) * 2017-11-17 2018-05-01 陈浩航 一种用于洗碗机的餐具清洗方法
CN209222402U (zh) * 2018-05-24 2019-08-09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微气泡水出水装置、水龙头及花洒
CN209518787U (zh) * 2018-05-15 2019-10-22 李常德 一种微气泡蔬果槽
CN110960120A (zh) * 2019-10-31 2020-04-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果蔬清洗机
CN211946355U (zh) * 2020-04-14 2020-11-17 无锡中申环境保护设备有限公司 微气泡释放装置及气浮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7733A (zh) * 2019-05-22 2019-09-17 同济大学 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0402A (zh) * 2014-04-28 2014-07-16 郑州家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增益式缓释节流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06988384A (zh) * 2017-05-09 2017-07-28 李军 射束起泡器
CN107970009A (zh) * 2017-11-17 2018-05-01 陈浩航 一种用于洗碗机的餐具清洗方法
CN209518787U (zh) * 2018-05-15 2019-10-22 李常德 一种微气泡蔬果槽
CN209222402U (zh) * 2018-05-24 2019-08-09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微气泡水出水装置、水龙头及花洒
CN110960120A (zh) * 2019-10-31 2020-04-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果蔬清洗机
CN211946355U (zh) * 2020-04-14 2020-11-17 无锡中申环境保护设备有限公司 微气泡释放装置及气浮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4966A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52420B2 (en) Device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sample and carrier liquid across a micro-fabricated separation channel
US8298418B2 (en)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for bringing ozone into contact with a flow of liquid, in particular a flow of drinking water or wastewater
CN206045985U (zh) 一种气液分配盘
CN114894966B (zh) 检测微气泡去污能力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WO2017008720A1 (zh) 用于强化鼓泡床加氢反应器气液传质的装置
KR20160075587A (ko) 미세기포 생성장치 및 미세기포 생성장치를 구비하는 오염수 정화 시스템
IL44395A (en) Apparatus for aeration and mixing of liquids
Besalduch et al. On the near field behavior of inclined negatively buoyant jets
CN111997917B (zh) 一种用于均匀加气的气液两相掺混装置
KR101406268B1 (ko) 미세기포 발생장치
CN107552250A (zh) 一种用于卧式分离器的布液器
US4230570A (en) Aerator
US5006283A (en) Mixing system for dispersing a compressible fluid such as gas into liquid in a vessel
RU255387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сыщения воды кислородом
JP6108209B2 (ja) 微細気泡発生ノズル
CN208599209U (zh) 一种环状液体分布管
US10525385B2 (en) Intank filter bowl de-aeration outlet shroud and filter bowl and filter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20134773A (ko) 토양 투수계수 측정장치 및 측정방법
CN208894181U (zh) 管式气液分配器及气液分配装置
CN106315728A (zh) 一种全溶气浮系统
CN215609956U (zh) 用于与中低压离心水泵连接的水气分离装置
CN108128883B (zh) 一种用于评价臭氧催化氧化效率的双槽氧化池
CN219607043U (zh) 一种电蒸汽发生器
RU2311020C1 (ru) Водовыпуск поливного трубопровода
JPH0429703A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