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4602A - 万能材料试验机 - Google Patents

万能材料试验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4602A
CN114894602A CN202210461882.6A CN202210461882A CN114894602A CN 114894602 A CN114894602 A CN 114894602A CN 202210461882 A CN202210461882 A CN 202210461882A CN 114894602 A CN114894602 A CN 114894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rame body
clamp
frame
tes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18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瑞梅
尚培磊
梁恒力
张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Altech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Altech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Altech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Altech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18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46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4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4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01N3/04Chuc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一种万能材料试验机,包括底座、机架、滑动梁、载荷传感器、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机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及横梁,第一架体的横截面积由远离底座的一端向靠近底座的一端逐渐增大,第二架体的横截面积由远离底座的一端向靠近底座的一端逐渐增大,滑动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滑动连接。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的横截面积均由远离底座的一端向靠近底座的一端逐渐增大,使得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更加平稳地安装于底座上,有利于保证滑动梁更加平稳地在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上滑动,在进行测试时产生的冲击力或压力可以更好得通过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分散至底座,缓冲效果更好,提高了万能材料试验机的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万能材料试验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万能材料试验机。
背景技术
万能材料试验机也称为万能拉力机或电子拉力机,万能材料试验机通常通过对应的夹具对待测试样品进行夹持固定,并通过对应的测试治具进行各项力学测试,具体地,可以实现对样品的拉伸、压缩及抗弯等性能测试,具体地,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适用于橡胶、塑料、纺织物、防水材料、电线电缆、网绳、金属丝、金属棒、金属板等材料的拉伸试验,增加附具可做压缩、弯曲、环刚度试验。
然而,万能材料试验机在对样品进行测试时,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测试样品及测试项目更换对应的夹具及测试治具,对样品进行固定后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冲击力或压力,因此,万能材料试验机的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万能材料试验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万能材料试验机,包括:
底座;
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及横梁,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架体的横截面积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架体的横截面积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连接;
滑动梁,所述滑动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梁垂直于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设置;
载荷传感器,所述载荷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滑动梁上;
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设置于所述载荷传感器上;及
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夹具与所述第一夹具相互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面垂直于所述底座设置,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二面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架体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相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体的第一面垂直于所述底座设置,所述第二架体的第二面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架体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架体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相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夹具主体及第一锁紧螺栓,所述第一夹具主体设置于所述载荷传感器上,所述第一夹具主体远离所述载荷传感器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夹具主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锁紧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二夹具主体及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第二夹具主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夹具主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面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夹具主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锁紧螺栓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及所述第二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动梁的两端上,所述第一挡板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滑动梁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滑动梁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挡板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滑动梁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滑动梁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具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板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具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向杆及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导向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一架体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上,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导向杆及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导向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二架体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杆上,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挡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可以起到支撑安装作用,滑动梁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上,如此,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可以分别对滑动梁的两端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将滑动梁平稳地安装于底座上,通过将载荷传感器安装于滑动梁上,再将第一夹具安装于载荷传感器上,如此,载荷传感器及第一夹具可以在滑动梁的带动下上下移动,第一夹具可以用于夹持安装有具体的测试治具,第二夹具设置于底座上,第二夹具与第一夹具上下对应设置,第二夹具用于夹持安装具体载具,从而可以通过具体载具对不同的样品进行夹持固定,然后通过将具体的测试治具向下移动,对样品进行具体测试,由于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的横截面积均由远离底座的一端向靠近底座的一端逐渐增大,如此,可以增加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与底座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更加平稳地安装于底座上,从而有利于保证滑动梁更加平稳地在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上滑动,在进行测试时产生的冲击力或压力可以更好得通过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分散至底座,缓冲效果更好,提高了万能材料试验机的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万能材料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关于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连接”的相关表述,也表示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连通”,流体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交换连通。
请参阅图1及图2,万能材料试验机10,包括底座100、机架200、滑动梁300、载荷传感器400、第一夹具500及第二夹具600。所述机架200包括第一架体210、第二架体220及横梁230,所述第一架体210及所述第二架体220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第一架体210及所述第二架体220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架体210的横截面积由远离所述底座100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底座100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架体220的横截面积由远离所述底座100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底座100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横梁2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210及所述第二架体220连接。所述滑动梁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210及所述第二架体220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梁300垂直于所述第一架体210及所述第二架体220设置。所述载荷传感器400设置于所述滑动梁300上。所述第一夹具500设置于所述载荷传感器400上。所述第二夹具60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第二夹具600与所述第一夹具500相互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底座100为平板状的座体结构,可以用于与具体的工作平面接触,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分别设置于底座100的一面上,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分别垂直于底座100设置,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可以起到支撑安装作用,横梁230的一端与第一架体210远离底座100的一端连接,横梁230的另一端与第二架体220远离底座100的一端连接,横梁230用于连接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从而在底座100上形成倒U型的架体状结构,第一架体210朝向第二架体220的一面开设有一安装槽,用于安装一驱动装置,同样地,第二架体220朝向第一架体210的一面开设有一安装槽,用于安装一驱动装置,两个驱动装置分别用于与滑动梁300的两端驱动连接,用于带动滑动梁300在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上滑动,例如,驱动装置采用丝杠,丝杠为常用的可以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安装方便,从而实现滑动梁300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上,如此,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可以分别对滑动梁300的两端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将滑动梁300平稳地安装于底座100上,通过将载荷传感器400安装于滑动梁300上,再将第一夹具500安装于载荷传感器400上,如此,载荷传感器400及第一夹具500可以在滑动梁300的带动下上下移动,第一夹具500可以用于夹持安装有具体的测试治具,第二夹具600设置于底座100上,第二夹具600与第一夹具500上下对应设置,第二夹具600用于夹持安装具体载具,从而可以通过具体载具对不同的样品进行夹持固定,然后通过将具体的测试治具向下移动,对样品进行具体测试,由于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的横截面积均由远离底座100的一端向靠近底座100的一端逐渐增大,如此,可以增加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与底座100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更加平稳地安装于底座100上,从而有利于保证滑动梁300更加平稳地在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上滑动,在进行测试时产生的冲击力或压力可以更好得通过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分散至底座100,缓冲效果更好,提高了万能材料试验机的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210的第一面垂直于所述底座100设置,所述第一架体210的第二面由远离所述底座100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架体220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架体210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二架体220的第一面垂直于所述底座100设置,所述第二架体220的第二面由远离所述底座100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架体210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架体220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相背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一架体210朝向第二架体220的一面为第一架体210的第一面,远离第二架体220的一面为第二面,第一架体210的第二面设置为倾斜面,同样地,第二架体220朝向第一架体210的一面为第二架体220的第一面,远离第一架体210的一面为第二面,第二架体220的第二面设置为倾斜面,如此,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均设置为直角梯形状,如此,可以起到避让作用,可以避免第一架体210的第一面及第二架体220的第一面对第一夹具500的运动造成阻挡,同时,可以通过将第一架体210的第二面及第二架体220的第二面设置为倾斜面,大大增加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与底座100的接触面积,保证将第一架体210及第二架体220平稳安装于底座100上,提高该万能材料试验机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具500包括第一夹具主体510及第一锁紧螺栓520,所述第一夹具主体510设置于所述载荷传感器400上,所述第一夹具主体510远离所述载荷传感器400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容纳槽511,所述第一夹具主体510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容纳槽511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锁紧螺栓520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的,现有的测试治具通常设置有一安装柱,通过将安装柱插设于第一容纳槽511中,然后再通过扭紧第一锁紧螺栓520,使得第一锁紧螺栓520与第一容纳槽511中的安装柱抵接,从而将测试治具固定安装于第一容纳槽511中,当需要更换其它测试治具进行检测时,拧松第一锁紧螺栓520,取出测试治具进行更换即可,安装及拆卸方便,便于测试人员对样品进行各项测试。
请参阅图1及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具600包括第二夹具主体610及第二锁紧螺栓620,所述第二夹具主体61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第二夹具主体610远离所述底座100的一面开设有第二容纳槽611,所述第二夹具主体610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容纳槽611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锁紧螺栓620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的,现有的样品载具通常设置有一安装柱,通过将安装柱插设于第二容纳槽611中,然后再通过扭紧第二锁紧螺栓620,使得第二锁紧螺栓620与第二容纳槽611中的安装柱抵接,从而将样品载具固定安装于第二容纳槽611中,样品载具可以用于对样品进行繁殖固定,便于后续测试的正常进行,当需要更换其它样品进行检测时,拧松第二锁紧螺栓620,取出样品载具进行更换即可,安装及拆卸方便,便于测试人员对不同样品进行各项测试。
请参阅图3及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挡板700及第二挡板800,所述第一挡板700及所述第二挡板800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动梁300的两端上,所述第一挡板700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滑动梁30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滑动梁300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挡板800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滑动梁30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滑动梁300的一端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有第一挡板700及第二挡板800,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700及第二挡板800均为中空的具有容纳槽的板状结构,如此,第一挡板700及第二挡板800可以分别包覆于载荷传感器400及第一夹具的左右两侧,也就是说,使得载荷传感器400及第一夹具部分容置于第一挡板700及第二挡板800的容纳槽中,如此,可以对载荷传感器400及第一夹具起到挡尘保护作用,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700朝向第一架体210的一侧倾斜设置,第二挡板800朝向第二架体220的一侧倾斜设置,如此,可以起到避让作用,对第一夹具进行避让,从而保证安装于第一夹具上的测试治具正常进行测试,保证测试的正常进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700远离所述横梁2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具远离所述横梁230的一端平齐。所述第二挡板800远离所述横梁2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具远离所述横梁230的一端平齐。可以理解的,通过将第一挡板700及第二挡板800设置与第一夹具平齐,可以避免第一挡板700的长度过长,保证第一夹具可以下移至具体测试位置,同时,第一挡板700及第二挡板800与第一夹具平齐,当出现超行程移动发生碰撞时,第一挡板700及第二挡板800可以从第一夹具的左右两侧起到支撑作用,分散冲击力,可以对第一夹具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该万能材料试验机的使用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万能材料试验机的使用安全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700远离所述横梁2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海绵垫。所述第二挡板800远离所述横梁23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海绵垫。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有第一海绵垫及第二海绵垫,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减震作用,当出现超行程移动发生碰撞时,可以防止第一夹具直接发生硬接触,更好地对该万能材料试验机起到保护作用,安全性更好。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向杆910及第一滑块920,所述第一导向杆91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第一导向杆910与所述第一架体210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滑块92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杆910上,所述第一滑块920与所述第一挡板700连接。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有第一导向杆910,第一导向杆910垂直安装于底座100上,第一导向杆910可以起到导向作用,通过在第一导向杆910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920,具体地,第一滑块920通过开设有滑动通孔滑动安装于第一导向杆910上,第一滑块920与第一挡板700连接,如此,通过第一导向杆910为第一滑块920提供上下滑动的轨道,从而为与第一挡板700连接的滑动梁300提供上下滑动的轨道,如此,可以使得滑动梁300更加平稳地滑动,保证测试的正常进行。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导向杆930及第二滑块940,所述第二导向杆93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第二导向杆930与所述第二架体220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滑块94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杆930上,所述第二滑块940与所述第二挡板800连接。同样地,通过设置有第二导向杆930,可以与第一导向杆910相互配合,分别在滑动梁300的左右两侧为滑动梁300的上下滑动提供轨道,具体地,第二滑块940通过开设有滑动通孔滑动安装于第二导向杆930上,进一步保证滑动梁300平稳地滑动,保证测试的正常进行。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第一止挡块950及多个第一止挡螺栓960,各所述第一止挡块950分别开设有一第一活动孔,各所述第一止挡块950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孔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杆910上,每一所述第一止挡块950的侧壁开设有一第三螺纹孔,每一所述第三螺纹孔与一所述第一活动孔连通,每一所述第一止挡螺栓960与一所述第三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杆910活动抵接。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有多个第一止挡块950,可以根据安装于第一夹具上的测试治具的具体测试行程,将各第一止挡块950移动至具体行程对应的两端的位置,并通过扭紧第一止挡螺栓960,使得第一锁紧螺栓520与第一导向杆910抵接,对各第一止挡块950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止挡块950对滑动梁300的滑动进行限位,防止滑动梁300超行程移动,避免发生意外,有利于提高该万能材料试验机的使用安全性。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第二止挡块970及多个第二止挡螺栓980,各所述第二止挡块970分别开设有一第二活动孔,各所述第二止挡块970通过所述第二活动孔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杆930上,每一所述第二止挡块970的侧壁开设有一第四螺纹孔,每一所述第四螺纹孔与一所述第二活动孔连通,每一所述第二止挡螺栓980与一所述第四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导向杆930活动抵接。同样地,通过设置有多个第二止挡块970,可以根据安装于第一夹具上的测试治具的具体测试行程,将各第二止挡块970移动至具体行程对应的两端的位置,并通过扭紧第二止挡螺栓980,使得第二锁紧螺栓620与第二导向杆930抵接,对各第二止挡块970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可以通过与第一止挡块950配合,对滑动梁300的滑动进行限位,进一步防止滑动梁300超行程移动,避免发生意外,有利于提高该万能材料试验机的使用安全性。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杆910靠近所述底座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件911。所述第二导向杆930靠近所述底座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弹性件931。如此,当测试人员在拧松第一止挡螺栓960及第二止挡螺栓980时,当第一止挡块950及第二止挡块970直接掉落时,通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911及第二弹性件931,可以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减小冲击力,安全性能好,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911为弹簧,第二弹性件931为弹簧,弹簧为中空的结构,便于套设安装于第一导向杆910及第二导向杆930上。
请参阅图3及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700及所述第二挡板800中的其中一个开设有限位孔810,所述限位孔810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限位块811,各所述限位块811相互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挡板800上开设有限位孔810,通过开设有限位孔810,用于与载荷传感器400连接的外部电导线可以穿过限位孔810后与载荷传感器400连接,从而将外部电导线限位安装于限位孔810中,避免电导线随意移动,且可以保证外部电导线与载荷传感器400连接稳固,避免影响测试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有多个限位孔810,各限位块811在限位孔810中以限位孔810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如此,相邻两个限位块811之间可以形成一间隙,外部电导线穿过限位孔810后,可以塞入相邻两个限位块811之间的间隙内,可以进一步对外部电导线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电导线随意移动。
请参阅图3及图5,为了保证外部电导线更好地放入相邻两个限位块811之间的间隙,且避免对外部电导线造成损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限位块811的横截面均为弧形状,所述间隙的宽度由靠近所述限位孔810侧壁的一端向远离所述限位孔810侧壁的一端逐渐减小。如此,相邻两个限位块811之间可以形成宽度逐渐变窄的间隙,且各限位块811为弧形状,间隙平平滑的侧壁,便于外部电导线更好地滑入间隙内,测试人员可以将外部电导线穿进限位孔810后,先从间隙的较窄的一端塞入间隙中,塞入后,间隙的宽度逐渐变宽,可以更好地容置外部电导线,避免外部电导线受到挤压,从而避免对外部电导线造成损坏,同时,由于间隙的宽度由靠近限位孔810侧壁的一端向远离限位孔810侧壁的一端逐渐减小,电导线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不易从间隙脱出,限位效果更好。
请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0远离所述第一架体210及所述第二架体22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防滑柱101,各所述防滑柱101以所述底座100的中心轴线呈矩阵状分布。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有防滑柱101,具体地,防滑柱101可以采用摩擦力好的材料制备制备得到,例如,采用橡胶材料制备得到,可以大大提高底座100与具体工作平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该万能材料试验机随意移位,且可以对测试时的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提高测试的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可以起到支撑安装作用,滑动梁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上,如此,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可以分别对滑动梁的两端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将滑动梁平稳地安装于底座上,通过将载荷传感器安装于滑动梁上,再将第一夹具安装于载荷传感器上,如此,载荷传感器及第一夹具可以在滑动梁的带动下上下移动,第一夹具可以用于夹持安装有具体的测试治具,第二夹具设置于底座上,第二夹具与第一夹具上下对应设置,第二夹具用于夹持安装具体载具,从而可以通过具体载具对不同的样品进行夹持固定,然后通过将具体的测试治具向下移动,对样品进行具体测试,由于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的横截面积均由远离底座的一端向靠近底座的一端逐渐增大,如此,可以增加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与底座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更加平稳地安装于底座上,从而有利于保证滑动梁更加平稳地在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上滑动,在进行测试时产生的冲击力或压力可以更好得通过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分散至底座,缓冲效果更好,提高了万能材料试验机的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万能材料试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及横梁,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架体的横截面积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架体的横截面积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连接;
滑动梁,所述滑动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梁垂直于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设置;
载荷传感器,所述载荷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滑动梁上;
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设置于所述载荷传感器上;及
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夹具与所述第一夹具相互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面垂直于所述底座设置,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二面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架体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相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的第一面垂直于所述底座设置,所述第二架体的第二面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架体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架体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相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夹具主体及第一锁紧螺栓,所述第一夹具主体设置于所述载荷传感器上,所述第一夹具主体远离所述载荷传感器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夹具主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锁紧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二夹具主体及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第二夹具主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夹具主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面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夹具主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锁紧螺栓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及所述第二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动梁的两端上,所述第一挡板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滑动梁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滑动梁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挡板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滑动梁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滑动梁的一端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具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具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杆及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导向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一架体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上,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向杆及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导向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二架体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杆上,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挡板连接。
CN202210461882.6A 2022-04-28 2022-04-28 万能材料试验机 Pending CN1148946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1882.6A CN114894602A (zh) 2022-04-28 2022-04-28 万能材料试验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1882.6A CN114894602A (zh) 2022-04-28 2022-04-28 万能材料试验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4602A true CN114894602A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19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1882.6A Pending CN114894602A (zh) 2022-04-28 2022-04-28 万能材料试验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46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76461B (zh) 抗振动的新能源电池包线束
KR102110384B1 (ko) 배전 케이블 스페이스 유지장치
CN114894602A (zh) 万能材料试验机
CN110601103B (zh) 电缆固定支架组件
KR101316888B1 (ko) 소켓보드 교체장치
CN213879129U (zh) 一种用于网络工程的线路防护装置
CN112157386A (zh) 电池定位夹具
CN210442185U (zh) 一种拉力试验机机座
CN218098703U (zh) 一种汽车线束弯折耐久试验装置
CN216762263U (zh) 一种测试座及编带机
CN112665968A (zh) 一种用于电力线缆的拉力检测装置
US20220131355A1 (en) Re-enterable enclosure with environmental sealing
CN112467644A (zh) 一种光伏线缆专用卡扣结构及线缆组件
CN113607548A (zh) 一种槽道本体拉伸强度力学试验工装及其应用
CN216000138U (zh) 一种产品管脚夹紧装置
CN219015868U (zh) 一种绝缘子拉力测试用专用夹具
CN219319221U (zh) 一种工程监理用测量组合尺
CN210863949U (zh) 混合集成电路老炼试验工装
CN213041642U (zh) 扣具拉力检测装置
CN110581457B (zh) 应用于架设输电线路中的智能牵引走板
CN220602865U (zh) 一种多方向夹具及产品振动测试台
CN220038029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电气工程监测设备
CN219532720U (zh) 一种碎石冲击试验固定夹具
CN217605261U (zh) 应用于汽车行李架的测试装置
CN211480780U (zh) 一种快装式线缆固定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