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3321A - 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3321A
CN114893321A CN202210328354.3A CN202210328354A CN114893321A CN 114893321 A CN114893321 A CN 114893321A CN 202210328354 A CN202210328354 A CN 202210328354A CN 114893321 A CN114893321 A CN 114893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onnecting piece
expansion section
ring
out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283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93321B (zh
Inventor
施小娟
王丰
吉洪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22103283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33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3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3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93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3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K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K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arrangement of the jet pipe or nozzle; Jet pipes or nozzles peculiar thereto
    • F02K1/78Other construction of jet pip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排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它包括第一环壁、加力筒前段、混合器、支板、中心锥、加力筒后段、收扩喷管,本发明通过设计的收缩段、第二扩张段、连接环、外罩、第一扩张段,滑环、第一驱动环、第二驱动环和第三驱动环实现了对收缩段、第一扩张段、第二扩张段、和第三涵道流入主流内的第三涵道引气通道大小的独立调节,满足该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特殊情况下对收扩喷管的要求。本发明公开的调节机构需要在相互配合下实现喷管的喉道和喷管的扩张比调节。具体调节方式需通过自动控制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排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Xa100发动机的工作方式是在巡航模式下飞行时,通过打开第三气流的方式来改变通过涡轮机核心机的气流量。第三气流(另两个气流是核心机气流和涡轮风扇旁通气流)能增加发动机的效率。另外,在高推力模式下,发动机能使大多数气体流经发动机核心机和涡轮风扇旁通气流,为战斗机动提供更大的推力。第三气流还有冷却效果,这样就能使核心机更好地运行。
对于此类发动机,气流进入新增的第三涵道后可用来对飞机高温部件进行冷却,之后,第三涵道内的气流与第一涵道和第二涵道内的气流分开排出,或从喷管进入第一涵道和第二涵道混合后从收扩喷管第二扩张段连接片进入主流然后排出或从喉道前引射进入主流排出。
本发明针对第三涵道气流从喷管排出的方式进行了可调的轴对称收扩喷管设计,目前此类喷管国内还没有相关的调节结构。
本发明设计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它包括第一环壁、加力筒前段、混合器、支板、中心锥、加力筒后段、收扩喷管,所述收扩喷管包括收缩段、第二扩张段、连接环、外罩、第一扩张段,滑环、第一驱动环、第二驱动环和第三驱动环,其中滑环旋转安装在第一环壁的外侧,外罩为筒状结构,外罩安装在滑环的一侧;所述外罩是由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外罩连接片组成;所述外罩连接片为扇形结构,外罩连接片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内外摆动安装在滑环上。
连接环安装在加力筒后段的一端,收缩段为筒状结构,收缩段是由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收缩段连接片组成;所述收缩段连接片为扇形结构,收缩段连接片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连接环上;第三驱动环旋转安装在连接环上,第三驱动环与收缩段连接片之间通过第五摆杆连接;第三驱动环相对连接环旋转时通过第五摆杆的传动带动收缩段连接片相对连接环摆动。
第二扩张段为筒状结构,第二扩张段是由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扩张段连接片组成;所述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为扇形结构,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与收缩段连接片一一对应,且第二扩张段连接片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对应的收缩段连接片的另一端;第一驱动环旋转安装在连接环上,第一驱动环与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之间通过第四摆杆连接;第一驱动环相对连接环旋转时通过第四摆杆的传动带动第二扩张段连接片相对收缩段连接片摆动。
所述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与外罩连接片一一对应且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与外罩连接片之间铰接。
第一扩张段为筒状结构,第一扩张段是由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扩张段连接片组成;所述第一扩张段连接片为扇形结构,第一扩张段连接片与外罩连接片一一对应,第一扩张段连接片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对应的外罩连接片的另一端;第二驱动环旋转安装在连接环上,第二驱动环与第一扩张段连接片之间通过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连接;第二驱动环相对连接环旋转时带动第一扩张段连接片相对外罩连接片摆动。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外罩连接片是由内外周向错位的外罩内连接片和外罩外连接片两部分组成,外罩外连接片和外罩内连接片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滑环上。
所述收缩段连接片是由内外周向错位的收缩段外连接片和收缩段内连接片两部分组成,收缩段外连接片和收缩段内连接片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环上;收缩段外连接片和收缩段内连接片之间相互贴合。
所述第二扩张段连接片是由内外周向错位的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和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两部分组成,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对应的收缩段连接片中的收缩段外连接片上;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对应的收缩段连接片中的收缩段内连接片上;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和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之间相互贴合。
所述第一扩张段连接片是由内外周向错位的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和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两部分组成,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对应的外罩连接片中的外罩外连接片上;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对应的外罩连接片中的外罩内连接片上;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和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之间相互贴合。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收缩段连接片的外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杆,第五摆杆的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第三驱动环上,第五摆杆的另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对应收缩段连接片上的第三固定杆上。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扩张段连接片的外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杆,第四摆杆的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第一驱动环上,第四摆杆的另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对应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上的第一固定杆上;第三摆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第一固定杆上,第三摆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外罩外连接片的内弧面上。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的外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杆,第一摆杆的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第二驱动环上,固定滑块旋转安装在外罩内连接片的内弧面上,第一摆杆的另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对应的固定滑块上;第二摆杆的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对应的固定滑块上,第二摆杆的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第二固定杆上。
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二连接弧板与收缩段内连接片通过第三连接块连接;相邻的两个收缩段外连接片在对应收缩段内连接片与第二连接弧板的间隙内周向滑动。
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连接弧板与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通过第二连接块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在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与第一连接弧板的间隙内周向滑动。
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三连接弧板与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在对应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与第三连接弧板的间隙内周向滑动。
作为优选的方案,收缩段内连接片和收缩段外连接片与连接环的铰接位置具有相同的径向距离;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与收缩段内连接片的铰接点的径向距离,等于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与收缩段外连接片的铰接点的径向距离;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与外罩内连接片的铰接点的径向距离等于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与外罩外连接片的铰接点的径向距离;外罩内连接片和外罩外连接片与滑环的铰接位置具有相同的径向距离。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设计的收缩段、第二扩张段、连接环、外罩、第一扩张段,滑环、第一驱动环、第二驱动环和第三驱动环实现了对收缩段、第一扩张段和第三涵道流入主流内的第三涵道引气通道大小的独立调节,满足该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特殊情况下对收扩喷管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外观示意图。
图2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3是驱动环和摆杆安装示意图。
图4是外罩内连接片和外罩外连接片安装示意图。
图5是收缩段外连接片和收缩段内连接片安装示意图。
图6是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和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安装示意图。
图7是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和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安装示意图。
图8是第三摆杆和外罩外连接片安装示意图。
图9是连接弧板安装示意图。
图10是气流分布原理示意图。
图11是驱动环驱动示意图。
图12是连接片分布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第一环壁;2、滑环;3、外罩外连接片;4、加力筒前段;5、中心锥;6、混合器;7、支板;8、第三涵道;9、第一涵道;10、第二涵道;11、第三涵道引气通道;12、第一驱动环;13、第二驱动环;14、第三驱动环;15、第一摆杆;16、第二摆杆;17、第三摆杆;18、第四摆杆;19、第一固定杆;20、固定滑块;21、第二固定杆;22、第三固定杆;23、第五摆杆;24、外罩内连接片;25、加力筒后段;26、连接环;27、收缩段外连接片;28、收缩段内连接片;29、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30、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31、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2、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3、第一连接弧板;34、第二连接弧板;35、第三连接弧板;36、第一连接块;37、第二连接块;38、第三连接块;39、收扩喷管;40、外罩;41、收缩段;42、第二扩张段;43、第一扩张段;44、驱动组件;45、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或者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长度、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发明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发明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如图1、2所示,它包括第一环壁1、加力筒前段4、混合器6、支板7、中心锥5、加力筒后段25、收扩喷管39,所述如图1、2所示,收扩喷管39包括收缩段41、第二扩张段42、连接环26、外罩40、第一扩张段43,滑环2、第一驱动环12、第二驱动环13和第三驱动环14,如图3、4所示,其中滑环2旋转安装在第一环壁1的外侧,外罩40为筒状结构,外罩40安装在滑环2的一侧;如图2、12所示,所述外罩40是由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外罩40连接片组成;所述外罩40连接片为扇形结构,如图3、4所示,外罩40连接片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内外摆动安装在滑环2上。
如图2、10所示,本发明中第一环壁1、加力筒前段4、混合器6和中心锥5均为现有发动机中的现有结构;其中第一环壁1位于最外侧,加力筒前段4安装在第一环壁1内侧,加力筒前段4与第一环壁1之间形成第三涵道8;所述加力筒前段4的一端内侧具有加力筒后段25;混合器6安装在加力筒前段4内侧,混合器6与加力筒前段4之间形成第二涵道10;中心锥5通过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板7安装在混合器6内侧,中心锥5与混合器6之间形成第一涵道9;收扩喷管39安装在第一环壁1和加力筒前段4远离中心锥5的一端,且收扩喷管39位于加力筒后段25后侧。
如图2所示,连接环26安装在加力筒后段25的一端,收缩段41为筒状结构,如图12所示,收缩段41是由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收缩段连接片组成;所述收缩段连接片为扇形结构,如图5所示,收缩段连接片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连接环26上;第三驱动环14旋转安装在连接环26上,第三驱动环14与收缩段连接片之间通过第五摆杆23连接;第三驱动环14相对连接环26旋转时通过第五摆杆23的传动带动收缩段连接片相对连接环26摆动。
如图6所示,第二扩张段42为筒状结构,第二扩张段42是由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扩张段连接片组成;所述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为扇形结构,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与收缩段连接片一一对应,且第二扩张段连接片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对应的收缩段连接片的另一端;第一驱动环12旋转安装在连接环26上,第一驱动环12与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之间通过第四摆杆18连接;第一驱动环12相对连接环26旋转时通过第四摆杆18的传动带动第二扩张段连接片相对收缩段连接片摆动。
如图7所示,第一扩张段43为筒状结构,第一扩张段43是由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扩张段连接片组成;所述第一扩张段连接片为扇形结构,第一扩张段连接片与外罩连接片一一对应,第一扩张段连接片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对应的外罩连接片的另一端;第二驱动环13旋转安装在连接环26上,第二驱动环13与第一扩张段连接片之间通过第一摆杆15和第二摆杆16连接;第二驱动环13相对连接环26旋转时通过第一摆杆15和第二摆杆16的传动带动第一扩张段连接片相对外罩连接片摆动。
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与外罩连接片一一对应且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与外罩连接片之间铰接。
如图2、9、12所示,所述外罩40连接片是由内外周向错位的外罩内连接片24和外罩外连接片3两部分组成,外罩外连接片3和外罩内连接片24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滑环2上。
如图2、5、9所示,所述收缩段连接片是由内外周向错位的收缩段外连接片27和收缩段内连接片28两部分组成,收缩段外连接片27和收缩段内连接片28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环26上;收缩段外连接片27和收缩段内连接片28之间相互贴合。
如图2、6、9、12所示,所述第二扩张段连接片是由内外周向错位的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29和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30两部分组成,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29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对应的收缩段41连接片中的收缩段外连接片27上;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30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对应的收缩段41连接片中的收缩段内连接片28上;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29和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30之间相互贴合。
如图2、7、9所示,所述第一扩张段连接片是由内外周向错位的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和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两部分组成,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对应的外罩40连接片中的外罩外连接片3上;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对应的外罩40连接片中的外罩内连接片24上;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和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之间相互贴合。
如图5所示,所述收缩段连接片的外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杆22,第五摆杆23的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第三驱动环14上,第五摆杆23的另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对应收缩段41连接片上的第三固定杆22上。
本发明中当控制第三驱动环14相对连接环26旋转时,第三驱动环14就会通过第五摆杆23和第三固定杆22的传动带动收缩段41连接片相对连接环26摆动。本发明中收缩段41连接片由内外周向错位的收缩段外连接片27和收缩段内连接片28两部分组成,即相邻的两个收缩外连接片的交接处内侧具有一个收缩内连接片,相邻的两个收缩内连接片的交接处外侧具有一个收缩外连接片。在收缩段41连接片相对连接环26摆动过程中,相邻的两个收缩段外连接片27为了适应摆动就会相互错位,但是因其内侧具有收缩内连接片,收缩内连接片对两个收缩外连接片空开的区域进行遮挡;同理在摆动过程中,收缩外连接片会对相邻的两个收缩段内连接片28错开的区域进行遮挡;即在摆动过程中,收缩连接片能够保持较好的密封性。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扩张段连接片的外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杆19,第四摆杆18的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第一驱动环12上,第四摆杆18的另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对应第二扩张段42连接片上的第一固定杆19上;第三摆杆17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第一固定杆19上,第三摆杆17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外罩外连接片3的内弧面上。
本发明中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与第一扩张段连接片之间形成了供第三涵道8内气流流入主流内的第三涵道引气通道11。当控制第一驱动环12相对连接环26旋转时,第一驱动环12就会通过第四摆杆18和第一固定杆19的传动带动第二扩张段42连接片相对收缩连接片摆动,进而控制气流的扩张能力。本发明中第二扩张段42连接片由内外周向错位的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29和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30两部分组成,即相邻的两个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的交接处内侧具有一个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相邻的两个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的交接处外侧具有一个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在第二扩张段42连接片相对收缩段41连接片摆动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29为了适应摆动就会相互错位,但是因其内侧具有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对两个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空开的区域进行遮挡;同理在摆动过程中,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会对相邻的两个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30错开的区域进行遮挡;即在摆动过程中,第二扩张段连接片能够保持较好的密封性。
本发明中第二扩张段连接片相对收缩连接片摆动时,第一固定杆19会通过第三摆杆17带动外罩40连接片摆动,外罩40连接片摆动带动第一扩张段43连接片摆动,即在调节第二扩张段42连接片与收缩连接片之间夹角的大小时,外罩40连接片和第一扩张段43连接片也能够摆动适应。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的外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杆21,第一摆杆15的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第二驱动环13上,固定滑块20旋转安装在外罩内连接片24的内弧面上,第一摆杆15的另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对应的固定滑块20上;第二摆杆16的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对应的固定滑块20上,第二摆杆16的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第二固定杆21上。
本发明中当控制第二驱动环13相对连接环26旋转时,第二驱动环13就会通过第一摆杆15带动固定滑块20相对外罩40连接片滑动,固定滑块20滑动带动第二摆杆16摆动,第二摆杆16摆动通过第二固定杆21的传动带动第一扩张段43连接片相对外罩40摆动,进而调节第一扩张段43与第二扩张段42之间的第三涵道引气通道11面积,进而控制第三涵道8的气流流通能力。本发明中第一扩张段43连接片由内外周向错位的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和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两部分组成,即相邻的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的交接处内侧具有一个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的交接处外侧具有一个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在第一扩张段43连接片相对外罩40摆动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为了适应摆动就会相互错位,但是因其内侧具有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对两个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空开的区域进行遮挡;同理在摆动过程中,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会对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错开的区域进行遮挡;即在摆动过程中,第一扩张段43连接片能够保持较好的密封性。
如图9所示,第二连接弧板34与收缩段内连接片28通过第三连接块38连接;相邻的两个收缩段外连接片27在对应收缩段内连接片与第二连接弧板34的间隙内周向滑动。本发明在收缩段外连接片27被驱动时,通过第二连接弧板34和第三连接块38的传动,收缩外连接片能够带动收缩内连接片摆动,同时相邻的收缩外连接片或相邻的收缩内连接片在摆动中也不会相互影响。
如图9所示,第一连接弧板33与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30通过第二连接块37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29在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30与第一连接弧板33的间隙内周向滑动。本发明在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29被驱动时,通过第一连接弧板33和第二连接块37的传动,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能够带动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摆动,同时相邻的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或相邻的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在摆动中也不会相互影响。
如图9所示,第三连接弧板35与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通过第一连接块36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在对应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与第三连接弧板35的间隙内周向滑动。本发明在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被驱动时,通过第三连接弧板35和第一连接块36的传动,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能够带动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摆动,同时相邻的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或相邻的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在摆动中也不会相互影响。
本发明中在加力筒后段25与加力筒前段4之间安装有控制第一驱动环12、第二驱动环13、第三驱动环14旋转的驱动模块。如图11所示,具体的驱动方式采用现有技术,如驱动环上具有齿牙,驱动组件44包括电机或液压马达,能够驱动齿轮45旋转,齿轮45与驱动环上的齿牙啮合;驱动机构可位于第三涵道8内或第三涵道8外。
收缩段内连接片28和收缩段外连接片27与连接环26的铰接位置具有相同的径向距离;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30与收缩段内连接片28的铰接点的径向距离,等于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29与收缩段外连接片27的铰接点的径向距离;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32与外罩内连接片24的铰接点的径向距离等于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31与外罩外连接片3的铰接点的径向距离;外罩内连接片24和外罩外连接片3与滑环2的铰接位置具有相同的径向距离。上述铰接点的设定可保证在喷管内径变化过程中,内外连接片不会相互干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方式:当使用本发明设计的排气结构,在控制第三驱动环14相对连接环26旋转时,第三驱动环14就会通过第五摆杆23和第三固定杆22的传动带动收缩段41连接片相对连接环26摆动。
当控制第一驱动环12相对连接环26旋转时,第一驱动环12就会通过第四摆杆18和第一固定杆19的传动带动第二扩张段42连接片相对收缩连接片摆动,本发明中第二扩张段42连接片相对收缩连接片摆动时,第一固定杆19会通过第三摆杆17带动外罩40连接片摆动,外罩40连接片摆动带动第一扩张段43连接片摆动,即在调节第二扩张段42连接片与收缩连接片之间夹角的大小时,外罩40连接片和第一扩张段43连接片也能够摆动适应。
当控制第二驱动环13相对连接环26旋转时,第二驱动环13就会通过第一摆杆15带动固定滑块20相对外罩40连接片旋转,固定滑块20旋转带动第二摆杆16摆动,第二摆杆16摆动通过第二固定杆21的传动带动第一扩张段43连接片相对外罩40摆动。
本发明公开的调节机构需要在相互配合下实现喷管的喉道和喷管的扩张比调节。具体调节方式需通过自动控制实现。

Claims (9)

1.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它包括第一环壁、加力筒前段、混合器、支板、中心锥、加力筒后段、收扩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扩喷管包括收缩段、第二扩张段、连接环、外罩、第一扩张段,滑环、第一驱动环、第二驱动环和第三驱动环,其中滑环旋转安装在第一环壁的外侧,外罩为筒状结构,外罩安装在滑环的一侧;所述外罩是由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外罩连接片组成;所述外罩连接片为扇形结构,外罩连接片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内外摆动安装在滑环上;
连接环安装在加力筒后段的一端,收缩段为筒状结构,收缩段是由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收缩段连接片组成;所述收缩段连接片为扇形结构,收缩段连接片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连接环上;第三驱动环旋转安装在连接环上,第三驱动环与收缩段连接片之间通过第五摆杆连接;第三驱动环相对连接环旋转时通过第五摆杆的传动带动收缩段连接片相对连接环摆动;
第二扩张段为筒状结构,第二扩张段是由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扩张段连接片组成;所述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为扇形结构,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与收缩段连接片一一对应,且第二扩张段连接片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对应的收缩段连接片的另一端;第一驱动环旋转安装在连接环上,第一驱动环与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之间通过第四摆杆连接;第一驱动环相对连接环旋转时通过第四摆杆的传动带动第二扩张段连接片相对收缩段连接片摆动;
所述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与外罩连接片一一对应且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与外罩连接片之间铰接;
第一扩张段为筒状结构,第一扩张段是由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扩张段连接片组成;所述第一扩张段连接片为扇形结构,第一扩张段连接片与外罩连接片一一对应,第一扩张段连接片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对应的外罩连接片的另一端;第二驱动环旋转安装在连接环上,第二驱动环与第一扩张段连接片之间通过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连接;第二驱动环相对连接环旋转时带动第一扩张段连接片相对外罩连接片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连接片是由内外周向错位的外罩内连接片和外罩外连接片两部分组成,外罩外连接片和外罩内连接片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滑环上;
所述收缩段连接片是由内外周向错位的收缩段外连接片和收缩段内连接片两部分组成,收缩段外连接片和收缩段内连接片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环上;收缩段外连接片和收缩段内连接片之间相互贴合;
所述第二扩张段连接片是由内外周向错位的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和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两部分组成,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对应的收缩段连接片中的收缩段外连接片上;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对应的收缩段连接片中的收缩段内连接片上;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和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之间相互贴合;
所述第一扩张段连接片是由内外周向错位的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和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两部分组成,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对应的外罩连接片中的外罩外连接片上;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对应的外罩连接片中的外罩内连接片上;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和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之间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连接片的外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杆,第五摆杆的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第三驱动环上,第五摆杆的另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对应收缩段连接片上的第三固定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张段连接片的外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杆,第四摆杆的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第一驱动环上,第四摆杆的另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对应第二扩张段连接片上的第一固定杆上;第三摆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第一固定杆上,第三摆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外罩外连接片的内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的外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杆,第一摆杆的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第二驱动环上,固定滑块旋转安装在外罩内连接片的内弧面上,第一摆杆的另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对应的固定滑块上;第二摆杆的一端通过球铰结构安装在对应的固定滑块上,第二摆杆的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第二固定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弧板与收缩段内连接片通过第三连接块连接;相邻的两个收缩段外连接片在对应收缩段内连接片与第二连接弧板的间隙内周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弧板与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通过第二连接块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在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与第一连接弧板的间隙内周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连接弧板与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在对应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与第三连接弧板的间隙内周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收缩段内连接片和收缩段外连接片与连接环的铰接位置具有相同的径向距离;第二扩张段内连接片与收缩段内连接片的铰接点的径向距离,等于第二扩张段外连接片与收缩段外连接片的铰接点的径向距离;第一扩张段内连接片与外罩内连接片的铰接点的径向距离等于第一扩张段外连接片与外罩外连接片的铰接点的径向距离;外罩内连接片和外罩外连接片与滑环的铰接位置具有相同的径向距离。
CN202210328354.3A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 Active CN1148933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8354.3A CN114893321B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8354.3A CN114893321B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3321A true CN114893321A (zh) 2022-08-12
CN114893321B CN114893321B (zh) 2024-05-07

Family

ID=8271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28354.3A Active CN114893321B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332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96484A (en) * 1960-04-01 1962-05-16 Gen Electric Improvements in "adjustable converging-diverging jet propulsion nozzle"
US6375095B1 (en) * 1999-04-15 2002-04-23 Societe Nationale D'etude Et De Construction De Moteurs D'aviation S.N.E.C.M.A. Swiveling, converging-diverging, axisymmetric exhaust nozzle
CN103423024A (zh) * 2013-08-13 2013-12-0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二元喷管收敛段控制兼悬挂机构
CN113032899A (zh) * 2021-03-11 2021-06-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涡扇发动机设计参数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96484A (en) * 1960-04-01 1962-05-16 Gen Electric Improvements in "adjustable converging-diverging jet propulsion nozzle"
US6375095B1 (en) * 1999-04-15 2002-04-23 Societe Nationale D'etude Et De Construction De Moteurs D'aviation S.N.E.C.M.A. Swiveling, converging-diverging, axisymmetric exhaust nozzle
CN103423024A (zh) * 2013-08-13 2013-12-0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二元喷管收敛段控制兼悬挂机构
CN113032899A (zh) * 2021-03-11 2021-06-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涡扇发动机设计参数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3321B (zh)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63810B2 (ja) 航空機用エンジン装置
JP4738821B2 (ja) 大きなバイパス比を有するターボジェット
US9476362B2 (en) Turbomachine with bleed valves located at the intermediate case
JP4981624B2 (ja) ターボファンエンジンノズル組立体及びターボファンエンジン組立体
US20180094605A1 (en) Turbofan engine for a civil supersonic aircraft
JPH10205390A (ja) 最適化された制御シリンダ設備を有する格子式推力反転装置
JP4855275B2 (ja) 超音速航空機のターボファンジェットエンジン用の、可変領域を有するコア排気ミキサ
CN103993983B (zh) 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可调机构中的平行进气式后涵道引射器
JP2014501871A (ja) 一体型可変形状流量制限器および熱交換器
US9739235B2 (en) Thrust reverser for a turbofan engine
JPS6157461B2 (zh)
CN114251188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的喷管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JP4658542B2 (ja) フレード式エンジンノズル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3214289B1 (en) Heat exchanger for gas turbine engine
CN115030836A (zh) 具有模态调节和掺混强化功能的波瓣式后涵道引射器
GB2047815A (en) Actuation system for use on a gas turbine engine
US4075833A (en) Variable area inlet for a gas turbine engine
CN113022863A (zh) 辅助动力装置及辅助动力装置的排气控制方法
RU2566091C2 (ru) Сопло холодного потока турбореактивного двухконтур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с раздельными потоками, содержащее решетчатый реверсор тяги
CN113982778A (zh) 一种用于变循环航空发动机的二维可调后涵道引射器
US10794272B2 (en) Axial and centrifugal compressor
CN116378847B (zh) 一种带传热和结构加强的单驱动波瓣喷管结构
CN114893321A (zh) 一种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轴对称排气结构
US8347601B2 (en) Device for pivoting at least one pivotable element in a gas turbine engine
US3670964A (en) Jet nozz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