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9133B - 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9133B
CN114889133B CN202210428315.0A CN202210428315A CN114889133B CN 114889133 B CN114889133 B CN 114889133B CN 202210428315 A CN202210428315 A CN 202210428315A CN 114889133 B CN114889133 B CN 1148891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crew
shaft
adjus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83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9133A (zh
Inventor
佟浩
陈哲纬
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4283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91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9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9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9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91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07Handling of material to be used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321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属于FDM3D打印领域。设计弹性压紧啮合同轴输出齿轮传动分别给两侧同步带的驱动轮驱动动力,实现两侧同步带同速同步驱动丝材进给的稳定直线进给方向。设计两侧同步带及多个驱动轮作为整体的相对平行滑动调节模块,实现丝材自适应对中和压力均匀分布的精确调节。设计两侧同步带的独立张紧调节模块,实现同步带张紧力调控。这些复合功能综合保证适应于超软、超硬丝材的获得较大的高速进丝驱动力。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3D打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
背景技术
熔融沉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3D打印将丝料加热熔化后从喷嘴均匀挤出,同时喷嘴按照规划的打印件截面切片路径移动填充,丝材冷却黏结而形成薄层的截面,层层叠加形成三维实体的3D打印方法。
现有的FDM3D打印机的送丝机构一般采用一对驱动轮,以驱动轮圆轴凹槽面上短线接触方式夹紧丝材进给并逐步送入打印头熔融区域。对于超硬材料(如碳纤维),因其硬度和刚度高且摩擦系数低,这种短线接触方式易于造成驱动过程中的打滑现象,难以保证碳纤维连续可靠进丝要求。对于超柔材料(如TPU),这种短线接触方式又造成较大压强,易产生丝材截面的严重压扁情况,难以顺利进入导丝管或者发生进给中局部弯曲的现象,难以达到高速打印所需的驱动力。
采用更大接触面积的两侧带式夹紧驱动方式可施加在丝材上更大的压力,并且接触面积较大情况下可避免丝材的过度变形情况,进而提供更高的摩擦力以达到较高丝料进给速度时所需的驱动力。为达到丝材的稳定直线进给方向,应保证两侧驱动带具有同速同步的驱动进给速度,而且两侧驱动带作用在丝材上的压力(夹紧力)应一致且均匀。为保证驱动带具有合适刚度以提供稳定的摩擦力,驱动带工作时应施加稳定的张紧力。为适应不同丝径、不同材料丝材的驱动进给,驱动带作用在丝材上的压力应能精确调控。
现有的用于FDM3D打印的带式驱动进丝机构,尚缺双侧驱动带同速同步驱动、驱动带张紧力调控、驱动带作用于丝材压力均匀分布及大小调控的复合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旨在解决现有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尚缺双侧驱动带同速同步驱动、驱动带张紧力调控、驱动带作用于丝材压力均匀分布及大小调控的复合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包括静止模块、驱动模块、滑动模块、传动模块和调节模块,
静止模块包括第一驱动齿轮、第一同步带、上板、下板、左板、前板、后板和右板,第一驱动齿轮连接第一同步带,上板、下板、左板、前板与后板围设并形成容纳空间,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同步带位于容纳空间内,右板与左板对应设置;
驱动模块包括输出轴齿轮,驱动模块连接于前板,且输出轴齿轮位于容纳空间内;
滑动模块位于左板与右板之间,滑动模块包括滑动连接支架、第二驱动齿轮和第二同步带,第二驱动齿轮连接第二同步带,且第二驱动齿轮和第二同步带均位于滑动连接支架中,滑动;
传动模块包括弹簧、传动杆、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与输出轴齿轮啮合,且与第二传动齿轮、第一驱动齿轮啮合,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均连接在传动杆上,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驱动齿轮啮合,输出轴齿轮分别相对于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的传动比为1:1,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的传动方向相反,第二驱动齿轮可跟随传动杆绕第一传动齿轮的轴线转动,弹簧连接在传动杆上,并对传动杆施加压力,以保持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驱动齿轮的啮合;
调节模块包括导丝管、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一锁紧螺母、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第一滑块、第二滑块、调整板连接支架、第三螺钉、第四螺钉、第二锁紧螺母、第五螺钉、第六螺钉、第七螺钉、第三锁紧螺母、第一张紧轴组件和第二张紧轴组件;
导丝管位于第一同步带与滑动模块的第二同步带之间,第一螺钉穿设右板并抵接滑动连接支架,第二螺钉穿设右板并固定连接于滑动连接支架,第一锁紧螺母与第二螺钉啮合,第一锁紧螺母位于右板远离滑动连接支架的一侧并紧贴右板,通过调节第一螺钉,并调节第二螺钉至预设位置,以带动滑动模块移动至预设位置,将第一锁紧螺母向靠近右板的方向调节并紧贴右板以将滑动模块固定于预设位置,或,通过将第一锁紧螺母向远离右板的方向调节,并调节第二螺钉至预设位置,以带动滑动模块移动至预设位置,调节第一螺钉并使第一螺钉抵接滑动连接支架,调节第一锁紧螺母并使第一锁紧螺母贴合右板,以将滑动模块固定于预设位置;
导丝管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板外侧与下板外侧,且分别位于上板与第一滑块之间、下板与第二滑块之间,第一调整板位于上板与第一滑块外侧,第二调整板位于下板与第二滑块外侧,调整板连接支架位于右板外侧且连接第一调整板与第二调整板,第一滑块与第一调整板、第二滑块与第二调整板、第一调整板与调整板连接支架、第二调整板与调整板连接支架均通过第三螺钉连接,通过调节第三螺钉,使得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在导丝管与调整板连接支架之间可移动;
当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可移动时,通过调节第一螺钉、第二螺钉以及第一锁紧螺母,使滑动模块向远离导丝管的方向移动,以预留空间调整导丝管,并继续调节第一螺钉、第二螺钉以及第一锁紧螺母,以使滑动模块的第二同步带靠近并接触导丝管,直至导丝管接触第一同步带,调节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三螺钉以固定滑动模组、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的位置;
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张紧轴组件分别位于第二调整板靠近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的一侧,且分别对应第一同步带与第二同步带,第四螺钉穿设第二调整板、下板并抵接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五螺钉穿设第二调整板、下板并固定连接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锁紧螺母与第五螺钉啮合,第六螺钉穿设第二调整板、第二滑块并抵接第二张紧轴组件,第七螺钉穿设第二调整板、下板并固定连接第二张紧轴组件,第三锁紧螺母与第七螺钉啮合;
通过调节第四螺钉、第六螺钉,并调节第五螺钉、第七螺钉至预设位置,以分别带动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张紧轴组件移动至预设位置,将第二锁紧螺母、第三锁紧螺母分别向靠近第二调整板的方向调节并紧贴第二调整板以将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张紧轴件固定于预设位置,或,通过分别将第二锁紧螺母、第三锁紧螺母向远离第二调整板的方向调节,并调节第五螺钉、第七螺钉至预设位置,以分别带动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张紧轴组件分别移动至预设位置,调节第四螺钉、第六螺钉并使第四螺钉、第六螺钉分别抵接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张紧轴组件,以将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张紧轴组件固定于预设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通过可摆动的传动杆组件与传动杆压紧组件,在丝材间距调节和夹紧力调节的过程中,均可保证将驱动模块输出轴齿轮输出的转矩和转速同速反向传递至静止模块与滑动模块各自的驱动齿轮上,实现同步带的同速相对转动,保证同步带对丝材进给力的一致性,防止丝材两侧因进给速度不一致导致弯曲;通过两侧同步带分别设置于静止模块与滑动模块上及调节模块的丝材间距调节组件和丝材夹紧力调节组件的配合调节,即可实现不同直径丝材自适应精确对中的同时对夹紧力进行连续调节;通过静止模块与滑动模块各自的张紧轴组件即可实现两侧同步带的张紧力独立调节,保证同步带对丝材进给力的稳定性;通过模块化的系统布局,有利于提高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可维护性;通过同步带对丝径多点夹紧,提高丝材的进给力,并可随不同的丝材更换不同适应的同步带,扩大了适用范围。
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会通过结合附图而优选实施条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条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条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齿轮、同步带及丝材运动方向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减小丝材夹紧力调节过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增大丝材夹紧力调节过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丝材自适应对中调节过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静止模块增加皮带张紧力调节过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滑动模块增加皮带张紧力调节过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静止模块减小皮带张紧力调节过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滑动模块减小皮带张紧力调节过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前视轴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后视轴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右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正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A截面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B截面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C截面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D截面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E截面剖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传动杆组件正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传动杆组件F截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100、静止模块;200、驱动模块;300、滑动模块;400、传动模块;500、调节模块;101、第一驱动齿轮;102、第一同步带;103、上板;104、下板;105、左板;106、前板;107、后板;108、右板;109、第一带轮轴轴承;110、第一驱动轴轴套;111、第一同步带轮;112、第一驱动轴;113、第一通用带轮轴;114、第一张紧轴支架后板;115、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116、第一张紧轴支架螺钉;117、第一张紧轴支架前板;118、滑块限位板固定螺钉;119、滑块限位板;120、锥头沉孔螺钉;201、输出轴齿轮;202、电机;203、电机固定螺钉;204、电机固定板固定螺钉;205、电机固定板;301、滑动连接支架;302、第二驱动齿轮;303、第二同步带;304、滑动前支架;305、滑动支架固定螺钉;306、滑动后支架;307、第二带轮轴轴承;308、第二驱动轴轴套;309、第二通用带轮轴;310、第二同步带轮;311、第二驱动轴;312、第二张紧轴支架后板;313、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314、第二张紧轴支架固定螺钉;315、第二张紧轴支架前板;401、弹簧;402、传动杆;403、第一传动齿轮;404、第二传动齿轮;405、弹簧支架锁紧螺母;406、弹簧支架固定螺钉;407、弹簧支架;408、传动杆支架;409、传动杆支架固定螺钉;410、第一传动齿轮轴承;411、第二传动齿轮轴承;412、第二传动齿轮定位销;413、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501、导丝管;502、第一螺钉;503、第二螺钉;504、第一锁紧螺母;505、第一调整板;506、第二调整板;507、第一滑块;508、第二滑块;509、调整板连接支架;510、第三螺钉;511、第四螺钉;512、第二锁紧螺母;513、第五螺钉;514、第六螺钉;515、第七螺钉;516、第三锁紧螺母;517、调整板连接支架固定螺钉;518、锁定螺母;519、调整板锁紧螺母;520、调整板固定螺钉。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更大接触面积的两侧带式夹紧驱动方式可施加在丝材上更大的压力,并且接触面积较大情况下可避免丝材的过度变形情况,进而提供更高的摩擦力以达到较高丝料进给速度时所需的驱动力。为达到丝材的稳定直线进给方向,应保证两侧驱动带具有同速同步的驱动进给速度,而且两侧驱动带作用在丝材上的压力(夹紧力)应一致且均匀。为保证驱动带具有合适刚度以提供稳定的摩擦力,驱动带工作时应施加稳定的张紧力。为适应不同丝径、不同材料丝材的驱动进给,驱动带作用在丝材上的压力应能精确调控。
现有的用于FDM3D打印的带式驱动进丝机构,尚缺双侧驱动带同速同步驱动、驱动带张紧力调控、驱动带作用于丝材压力均匀分布及大小调控的复合功能。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通过可摆动的传动杆组件与传动杆压紧组件,在丝材间距调节和夹紧力调节的过程中,均可保证将驱动模块输出轴齿轮输出的转矩和转速同速反向传递至静止模块与滑动模块各自的驱动齿轮上,实现同步带的同速相对转动,保证同步带对丝材进给力的一致性,防止丝材两侧因进给速度不一致导致弯曲;通过两侧同步带分别设置于静止模块与滑动模块上及调节模块的丝材间距调节组件和丝材夹紧力调节组件的配合调节,即可实现不同直径丝材自适应精确对中的同时对夹紧力进行连续调节;通过静止模块与滑动模块各自的张紧轴组件即可实现两侧同步带的张紧力独立调节,保证同步带对丝材进给力的稳定性;通过模块化的系统布局,有利于提高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的可维护性;通过同步带对丝径多点夹紧,提高丝材的进给力,并可随不同的丝材更换不同适应的同步带,扩大了适用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条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条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
如图1-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10,包括静止模块100、驱动模块200、滑动模块300、传动模块400和调节模块500。
具体地,静止模块100包括第一驱动齿轮101、第一同步带102、上板103、下板104、左板105、前板106、后板107和右板108,第一驱动齿轮101连接第一同步带102,上板103、下板104、左板105、前板106与后板107围设并形成容纳空间,第一驱动齿轮101与第一同步带102位于容纳空间内,右板108与左板105对应设置。
驱动模块200包括输出轴齿轮201,驱动模块200连接于前板106,且输出轴齿轮201位于容纳空间内。
滑动模块300位于左板105与右板108之间,滑动模块300包括滑动连接支架301、第二驱动齿轮302和第二同步带303,第二驱动齿轮302连接第二同步带303,且第二驱动齿轮302和第二同步带303均位于滑动连接支架301中。
传动模块400包括弹簧401、传动杆402、第一传动齿轮403和第二传动齿轮404,第一传动齿轮403与输出轴齿轮201啮合,且与第二传动齿轮404、第一驱动齿轮101啮合,第一传动齿轮403与第二传动齿轮404均连接在传动杆402上,第二传动齿轮404与第二驱动齿轮302啮合,输出轴齿轮201分别相对于第一驱动齿轮101和第二驱动齿轮302的传动比为1:1,第一驱动齿轮101、第二驱动齿轮302的传动方向相反,第二驱动齿轮302可跟随传动杆402绕第一传动齿轮403的轴线转动,弹簧401连接在传动杆402上,并对传动杆402施加压力,以保持第二传动齿轮404与第二驱动齿轮302的啮合。
如图1所示,可调控两侧同步带间距位置并实现同速同步相对转动功能原理为:通过将驱动模块200的输出轴齿轮201与传动模块400的第一传动齿轮403啮合,第一传动齿轮403又分别与一同固定于传动杆402上右方的第二传动齿轮404和静止模块100的第一驱动齿轮101啮合,第二传动齿轮404又与滑动模块300的第二驱动齿轮302啮合,且输出轴齿轮201分别相对于静止模块100的第一驱动齿轮101和滑动模块300的第二驱动齿轮302的传动比满足1:1且转动方向相反,使两侧第一同步带102、同速相对转动;通过第二传动齿轮404随传动杆402以第一传动齿轮403的轴心任意摆动,且弹簧401施加在传动杆402右端的压力Fn使在有效行程内任意调整滑动模块300的位置可始终保持第二传动齿轮404与滑动模块300的第二驱动齿轮302啮合,也即保证两侧带轮任意时刻的同速相对转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10,两侧同步带相对于中间丝材的夹紧力可连续调节功能原理包括:减小夹紧力调节和增加夹紧力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模块500包括导丝管501、第一螺钉502、第二螺钉503、第一锁紧螺母504、第一调整板505、第二调整板506、第一滑块507、第二滑块508、调整板连接支架509、第三螺钉510、第四螺钉511、第二锁紧螺母512、第五螺钉513、第六螺钉514、第七螺钉515、第三锁紧螺母516、第一张紧轴组件和第二张紧轴组件。
可以理解的是,导丝管501具有可使丝材通入并射出的连续通道,导丝管501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弯曲型的,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导丝管501的形状并不加以限定,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以下实施例仅对直线型导丝管501进行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导丝管501所导入的丝材包括但不限于碳纤维、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LA(Poly Lactic Acid,聚乳酸)、PC(Poly Carbonate,聚碳酸酯)、HIPS(High impact polystyrene,高抗冲聚苯乙烯)、尼龙等,本实施例对丝材的具体类型并不加以限定,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具体地,导丝管501位于第一同步带102与滑动模块300的第二同步带303之间,第一螺钉502穿设右板108并抵接滑动连接支架301,第二螺钉503穿设右板108并固定连接于滑动连接支架301,第一锁紧螺母504与第二螺钉503啮合,第一锁紧螺母504位于右板108远离滑动连接支架301的一侧并紧贴右板108,通过调节第一螺钉502,并调节第二螺钉503至预设位置,以带动滑动模块300移动至预设位置,将第一锁紧螺母504向靠近右板108的方向调节并紧贴右板108以将滑动模块300固定于预设位置,或,通过将第一锁紧螺母504向远离右板108的方向调节,并调节第二螺钉503至预设位置,以带动滑动模块300移动至预设位置,调节第一螺钉502并使第一螺钉502抵接滑动连接支架301,调节第一锁紧螺母504并使第一锁紧螺母504贴合右板108,以将滑动模块300固定于预设位置。
如图2所示,即减小夹紧力调节功能原理为:通过将两侧的第一螺钉502放松至预设长度处,同时向右拉动第二螺钉503至滑动连接支架301右侧端面与第一螺钉502的端面贴合,此时滑动模块300右移,拧动第一锁紧螺母504至左侧端面与右板108的右侧端面贴合防止第二张紧轴组件缩回将滑动模块300重新锁止。
如图3所示,即增加夹紧力调节功能原理为:通过逐步拧松第一锁紧螺母504至预设长度处,推动第二螺钉503左移至第一锁紧螺母504左侧端面与右板108的右侧端面贴合,拧紧第一螺钉502至端部重新顶住滑动连接支架301右侧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丝管501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板103外侧与下板104外侧,且分别位于上板103与第一滑块507之间、下板104与第二滑块508之间,第一调整板505位于上板103与第一滑块507外侧,第二调整板506位于下板104与第二滑块508外侧,调整板连接支架509位于右板108外侧且连接第一调整板505与第二调整板506,第一滑块507与第一调整板505、第二滑块508与第二调整板506、第一调整板505与调整板连接支架509、第二调整板506与调整板连接支架509均通过第三螺钉510连接,通过调节第三螺钉510,使得第一滑块507、第二滑块508在导丝管501与调整板连接支架509之间可移动。
具体地,当第一滑块507与第二滑块508可移动时,通过调节第一螺钉502、第二螺钉503以及第一锁紧螺母504,使滑动模块300向远离导丝管501的方向移动,以预留空间调整导丝管501,并继续调节第一螺钉502、第二螺钉503以及第一锁紧螺母504,以使滑动模块300的第二同步带303靠近并接触导丝管501,直至导丝管501接触第一同步带102,调节第一螺钉502、第二螺钉503、第一锁紧螺母504和第三螺钉510以固定滑动模块500、第一滑块507以及第二滑块508的位置。
具体地,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张紧轴组件分别位于第二调整板506靠近第一同步带102、第二同步带303的一侧,且分别对应第一同步带102与第二同步带303,第四螺钉511穿设第二调整板506、下板104并抵接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五螺钉513穿设第二调整板506、下板104并固定连接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锁紧螺母512与第五螺钉513啮合,第六螺钉514穿设第二调整板506、第二滑块508并抵接第二张紧轴组件,第七螺钉515穿设第二调整板506、下板104并固定连接第二张紧轴组件,第三锁紧螺母516与第七螺钉515啮合。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节第四螺钉511、第六螺钉514,并调节第五螺钉513、第七螺钉515至预设位置,以分别带动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张紧轴组件移动至预设位置,将第二锁紧螺母512、第三锁紧螺母516分别向靠近下板104、第二调整板506的方向调节并紧贴下板104、第二调整板506以将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张紧轴件固定于预设位置,或,通过分别将第二锁紧螺母512、第三锁紧螺母516向远离下板104、第二调整板506的方向调节,并调节第五螺钉513、第七螺钉515至预设位置,以分别带动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张紧轴组件移动至预设位置,调节第四螺钉511、第六螺钉514并使第四螺钉511、第六螺钉514分别抵接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张紧轴组件,以将第一张紧轴组件、第二张紧轴组件固定于预设位置。
如图4所示,即两侧同步带之间的不同直径丝材自适应夹紧对中调节功能原理为:通过略微拧松第三螺钉510,使第二调整板506或第一调整板505与第二滑块508或第一滑块507之间可相对移动,即使第二调整板506与第二滑块508之间可相对移动,第一调整板505与第一滑块507之间可相对移动;
进行减小夹紧力调节操作如下:使调节模块500随滑动模块300向右运动,留出调节空间;推动调整板连接支架509向左运动使导丝管501随与之固连的第二调整板506或第一调整板505运动至静止模块100和滑动模块300大致中间位置;插入新的直径的丝材并对滑动模块300进行持续增加夹紧力调节操作,则滑动模块300的第二同步带303左侧先与导丝管501中丝材的右侧接触,随后丝材随导丝管501及与其固连的第二调整板506或第一调整板505同时随滑动模块300的运动逐步左移,最终使丝材左侧与静止模块100的第一同步带102右侧接触,此时丝材即处于左右两侧同步带的正中位置;拧紧第三螺钉510,将第二调整板506或第一调整板505与第二滑块508或第一滑块507之间固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10,两侧同步带张紧力独立连续调节功能原理包括:增加张紧力调节和减小张紧力调节。
如图5、图6所示,增加张紧力调节功能原理为:通过将两侧的第四螺钉511或第六螺钉514放松至预设长度处,同时向下拉动第五螺钉513或第七螺钉515至第一张紧轴组件或第二张紧轴组件下侧与第四螺钉511或第六螺钉514的端面贴合,此时第一张紧轴组件或第二张紧轴下降,拧动第二锁紧螺母512或第三锁紧螺母516至上侧端面与下板104或第二调整板506的下侧端面贴合防止第一张紧轴组件或第二张紧轴组件回弹,第一张紧轴组件或第二张紧轴组件重新锁止。
如图7、图8所示,减小第一同步带102或第二同步带303的张紧力调节功能原理为:逐步拧松第二锁紧螺母512或第三锁紧螺母516至预设长度处,此时第一张紧轴组件或第二张紧轴组件受到皮带自身的恢复弹力作用逐步上升并始终保持第二锁紧螺母512或第三锁紧螺母516上侧端面与下板104或第二调整板506的下侧端面贴合,拧紧第四螺钉511或第六螺钉514至端部重新顶住第一张紧轴组件或第二张紧轴组件下侧。
进一步地,在进行不同直径丝材自适应夹紧对中调节前,应首先拆下驱动模块200整体露出前板106上电机202输出轴穿入孔(即观察孔),并进行对应调节操作;完成丝材间距调节后,再将驱动模块200整体装回。
通过可摆动的传动杆组件与传动杆压紧组件,在丝材间距调节和夹紧力调节的过程中,均可保证将驱动模块200的输出轴齿轮201输出的转矩和转速同速反向传递至静止模块100与滑动模块300各自的驱动齿轮上,实现第一同步带102与第二同步带303的同速相对转动,保证第一同步带102、第二同步带303对丝材进给力的一致性,防止丝材两侧因进给速度不一致导致弯曲;通过两侧同步带分别设置于静止模块100与滑动模块300上及调节模块500的丝材间距调节组件和丝材夹紧力调节组件的配合调节,即可实现不同直径丝材自适应精确对中的同时对夹紧力进行连续调节;通过静止模块100与滑动模块300各自的张紧轴组件即可实现两侧同步带的张紧力独立调节,保证同步带对丝材进给力的稳定性。
如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包括5个模块:静止模块Ⅰ、滑动模块Ⅱ、传动模块Ⅲ、调节模块Ⅳ、驱动模块Ⅴ。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10的整体结构组成及装配关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静止模块100还包括多个第一带轮轴轴承109、第一驱动轴轴套110、第一同步带轮111、第一带轮轴轴承109、第一驱动轴112、第一通用带轮轴113、第一张紧轴支架后板114、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115、第一张紧轴支架螺钉116、第一张紧轴支架前板117、滑块限位板固定螺钉118、四个滑块限位板119以及多个锥头沉孔螺钉120。
如图13、图14、图15所示,第一驱动齿轮101、第一驱动轴轴套110及第一同步带轮111依次沿第一驱动轴112的延伸方向穿入,并互相贴合,且固定于第一驱动轴112上,即第一驱动齿轮101、第一驱动轴轴套110、第一同步带轮111以前后顺序依次沿第一驱动轴112的长轴方向穿入并保证端面互相贴合固定于第一驱动轴112上,第一带轮轴轴承109套设于第一驱动轴112的两端,且第一驱动轴112的两端与第一驱动轴轴套110的内侧贴合,形成第一驱动轴组件;第一带轮轴轴承109套入第一驱动轴112的两端台阶轴并保证内侧端面与轴肩贴合,至此静止模块100的第一驱动轴组件组装完成。
第一通用带轮轴113与第一同步带轮111的宽度相同,第一同步带轮111沿第一通用带轮轴113插入并使第一同步带轮111的一侧贴合固定于第一通用带轮轴113上,即第一同步带轮111沿与带轮宽度一致的第一通用带轮轴113插入并保证第一同步带轮111前侧与轴肩贴合固定于第一通用带轮轴113上,第一带轮轴轴承109套设在第一通用带轮轴113的两端,并使第一带轮轴轴承109与第一通用带轮轴113贴合,即第一带轮轴轴承109套入第一通用带轮轴113的两端台阶轴并保证内侧端面与轴肩贴合,形成第一通用轴组件,至此静止模块100的第一通用轴组件组装完成。
第一张紧轴支架前板117、第一张紧轴支架后板114、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115均具有沉孔,沉孔具有大径侧,两个第一驱动轴轴套110分别与第一张紧轴支架前板117、第一张紧轴支架后板114的沉孔对应并位于沉孔内,且与对应沉孔内壁贴合,即第一张紧轴支架前板117和第一张紧轴支架后板114的沉孔侧对准第一通用轴组件两端的轴承套入并保证沉孔内端面与轴承端面贴合;第一同步带102套设于第一同步带轮111上,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115的沉孔的大径侧对应第一张紧轴支架前板117与第一张紧轴支架后板114底部的螺纹孔,即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115以沉孔大径侧朝下的方向并使两端沉孔分别对准第一张紧轴支架前板117和第一张紧轴支架后板114底部的螺纹孔,第一张紧轴支架螺钉116沿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115的沉孔连接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115、第一张紧轴支架后板114以及第一张紧轴支架前板117,即第一张紧轴支架螺钉116沿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115沉孔拧入使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115和第一张紧轴支架后板114、第一张紧轴支架前板117固连,形成第一张紧轴组件,至此静止模块100的第一张紧轴组件组装完成。
后板107具有多个沉孔,且后板107的沉孔的大径侧朝向前板106,即后板107以轴承沉孔大径一侧朝前,下板104与上板103分别均具有滑块安装槽,且滑块安装槽的开口朝向下板104及上板103外侧,且对应后板107的两侧通孔,滑块限位板119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板体,其中两个滑块限位板119的直角侧分别靠近并覆盖后板107与上板103的结合处、后板107与下板104的结合处,滑块限位板119的直角侧具有通孔,且两个滑块限位板119的直角侧的通孔分别对应后板107的两侧通孔,即下板104和上板103分别以滑块安装槽朝外的方向并使后侧的螺纹孔分别对准后板107的上下侧的通孔,两条滑块限位板119分别以内侧直角边覆盖于后板107与下板104和上板103的结合处并使一侧直角边上的通孔分别对准后板107上下侧的通孔。
滑块限位板固定螺钉118依次穿设滑块限位板119的通孔、后板107的通孔并与下板104、上板103的螺纹孔啮合连接,以将滑块限位板119、后板107分别与上板103、下板104固定,第一驱动轴112组件以及两个第一通用轴组件依次放入后板107的沉孔中,以使第一驱动轴112组件的第一带轮轴轴承109、第一通用轴组件的第一带轮轴轴承109分别对应后板107的不同沉孔,并对应贴合连接,即滑块限位板固定螺钉118依次穿过滑块限位板119和后板107的通孔拧入下板104和上板103后侧的螺纹孔中将三者固连,组装完成的一个驱动轴组件、两个通用轴组件以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放入后板107上的沉孔中并保证各轴的轴承后端面与沉孔内端面贴合。
后板107的底部形成有U型槽,第一张紧轴组件位于U型槽内,且第一张紧轴组件将第一同步带102绕设所有第一同步带轮111及第一通用带轮轴113,即组装完成的一个张紧轴组件以轴朝上的方向放入后板107的底部U型槽中并将第一同步带102绕过上部各轴的同步带轮。
前板106具有多个沉孔,且前板106的沉孔的大径侧朝向后板107,以使多个沉孔以及U型槽分别对准第一驱动轴112组件、第一通用轴组件的第一带轮轴轴承109和第一张紧轴组件的一侧,以使各沉孔内壁与对应轴承外周贴合,即前板106以沉孔大径一侧朝后的方向使各沉孔及底部U型槽分别对准驱动轴组件、通用轴组件的前侧轴承和张紧轴组件的支架前部穿入并保证沉孔内端面与各轴的轴承前端面贴合。
另外两个滑块限位板119的直角侧分别靠近并覆盖前板106与下板104、前板106与上板103的结合处,且滑块限位板119的直角侧的通孔分别对应前板106的两侧通孔,即两条滑块限位板119分别以内侧直角边覆盖于前板106与下板104和上板103的结合处并使一侧直角边上的通孔分别对准前板106上下侧的通孔;滑块限位板固定螺钉118依次穿设滑块限位板119的通孔、前板106的通孔并与下板104、上板103的螺纹孔啮合连接,以将滑块限位板119、前板106分别与上板103、下板104固定,即滑块限位板固定螺钉118依次穿过滑块限位板119和后板107的通孔拧入下板104和上板103后侧的螺纹孔中将三者固连;右板108和左板105均具有锥形沉头孔,且均对准下板104、上板103、前板106以及后板107的两侧的螺纹孔,且右板108上具有方形通孔,方向通孔位于右板108的其中一侧,方向通孔对应传动模块400的传动杆402,多个锥头沉孔螺钉120分别对应右板108、左板105上的锥形沉头孔,通过锥头沉孔螺钉120以将下板104、上板103、前板106、后板107与左板105、右板108连接为一体,即右板108和左板105以四周的锥形沉头孔朝外的方向分别对准下板104、上板103、前板106、后板107左右侧的螺纹孔并使右板108上的方形通孔朝向右前上侧,锥头沉孔螺钉120对准右板108和左板105上锥形沉头孔沿外侧拧入将其固连,以形成静止模块100,至此静止模块100整体组装完成。
如图14、图16所示,滑动模块300还包括滑动前支架304、滑动连接支架301、滑动支架固定螺钉305、滑动后支架306、第二带轮轴轴承307、第二驱动齿轮302、第二驱动轴轴套308、第二通用带轮轴309、第二同步带轮310、第二驱动轴311、第二张紧轴支架后板312、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313、第二张紧轴支架固定螺钉314、第二张紧轴支架前板315。
第二驱动齿轮302、第二驱动轴轴套308及第二同步带轮310依次沿第二驱动轴311的延伸方向穿入,并互相贴合,且固定于第二驱动轴311上,第二带轮轴轴承307套设于第二驱动轴311的两端,且第二驱动轴311的两端与第二驱动轴轴套308的内侧贴合,形成第二驱动轴组件。
第二通用带轮轴309与第二同步带轮310的宽度相同,第二同步带轮310沿第二通用带轮轴309插入并使第二同步带轮310的一侧贴合固定于第二通用带轮轴309上,第二带轮轴轴承307套设在第二通用带轮轴309的两端,并使第二带轮轴轴承307与第二通用带轮轴309贴合,形成第二通用轴组件。
第二张紧轴支架前板315、第二张紧轴支架后板312、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313均具有沉孔,沉孔具有大径侧,两个第二驱动轴轴套308分别与第二张紧轴支架前板315、第二张紧轴支架后板312的沉孔对应并位于沉孔内,且与对应沉孔内壁贴合,第二同步带303套设于第二同步带轮310上,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313的沉孔的大径侧对应张紧轴支架前板106与张紧轴支架后板107底部的螺纹孔,第二张紧轴支架固定螺钉314沿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313的沉孔连接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313、第二张紧轴支架后板312以及第二张紧轴支架前板315,形成第二张紧轴组件。
即滑动模块300的第二驱动轴组件、第二通用轴组件与第二张紧轴组件与静止模块100的第一驱动轴组件、第二通用轴组件及第一张紧轴组件的组装方式完全相同。
滑动后支架306具有多个沉孔,且滑动后支架306的沉孔的大径侧朝向前板106,第二驱动轴311组件以及两个第二通用轴组件依次放入滑动后支架306的沉孔中,以使第二驱动轴311组件的第二带轮轴轴承307、第二通用轴组件的第二带轮轴轴承307分别对应滑动后支架306的不同沉孔,并对应贴合连接,即滑动后支架306以沉孔大径一侧朝前的方向,组装完成的一个驱动轴组件、两个通用轴组件以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放入滑动后支架306中轴线上的沉孔中并保证各轴的轴承后端面与沉孔内端面贴合。
滑动后支架306的底部形成有U型槽,第二张紧轴组件位于U型槽内,且第二张紧轴组件将第二同步带303绕设在所有第二同步带轮310及第二通用带轮轴309,滑动连接支架301的两侧均具有沉孔且分别对应滑动前支架304和滑动后支架306中的螺纹孔,滑动支架固定螺钉305穿设沉孔及对应螺纹孔,即组装完成的一个第二张紧轴组件以轴朝上的方向放入滑动后支架306的底部U型槽中并将第二同步带303绕过上部各轴的同步带轮,滑动前支架304以沉孔大径一侧朝后的方向使各沉孔及底部U型槽分别对准驱动轴组件、通用轴组件的前侧轴承和第二张紧轴组件的支架前部穿入并保证沉孔内端面与各轴的轴承前端面贴合,滑动连接支架301两侧沉孔分别对准滑动前支架304和滑动后支架306右侧面中央的螺纹孔并由滑动支架固定螺钉305由右侧拧入固定,以形成滑动模块300,至此滑动模块300整体组装完成;滑动模块300位于静止模块100的容纳空间的其中一侧,即组装完成的滑动模块300整体处于静止模块100内部右侧的滑动槽内。
如图14、图15、图18、图19所示,传动模块400还包括弹簧401、弹簧支架锁紧螺母405、弹簧支架固定螺钉406、弹簧支架407、传动杆支架408、传动杆支架固定螺钉409、第一传动齿轮轴承410、第二传动齿轮轴承411、第二传动齿轮定位销412和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413。
第一传动齿轮轴承410和第二传动齿轮轴承411分别套于第一传动齿轮403和第二传动齿轮404内部,以分别形成第一传动齿轮组件和第二传动齿轮组件,第一传动齿轮组件与第二传动齿轮组件以啮合状态沿传动杆402一侧的槽插入,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413和第二传动齿轮定位销412分别沿传动杆402的定位孔插入,即第一传动齿轮轴承410和第二传动齿轮轴承411分别套入第一传动齿轮403和第二传动齿轮404内部构成第一传动齿轮403组件和第二传动齿轮404组件并以啮合状态沿传动杆402上部的槽插入;直至第二传动齿轮定位销412完全进入定位孔,且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413的后端凸出于传动杆402的另一侧表面,即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413和第二传动齿轮定位销412分别沿传动杆402前侧的定位孔插入至第二传动齿轮定位销412完全埋入而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413后端稍露出于传动杆402后侧表面,形成传动杆组件,至此传动杆402组件组装完成。
弹簧401远离连接传动杆402的一侧套入弹簧支架407的圆柱且通过胶水固定,即弹簧401下端套入弹簧支架407上端面的短圆柱上并由胶水固定,以形成传动杆402压紧组件,至此传动杆402压紧组件组装完成。
传动杆支架408经过静止模块100中的第一同步带102与滑动模块300中的第二同步带303且未接触,传动杆支架408通过传动杆支架固定螺钉409与静止模块100的后板107的两侧的螺纹孔啮合以固定,即传动杆支架408跨过静止模块100的第一同步带102和滑动模块300的第二同步带303并通过传动杆支架固定螺钉409固定于静止模块100的后板107的前侧面左右两侧的螺纹孔中。
传动杆402组件的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413的后端凸出于传动杆402的另一侧表面的部分沿传动杆支架408的盲孔插入,直至与盲孔底面抵接,以使第一传动齿轮403、第二传动齿轮404分别与静止模块100的第一驱动齿轮101、滑动模块300的第二驱动齿轮302啮合,且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413凸出于传动杆402一侧表面的部分插入静止模块100的前板106的对应孔内,即传动杆402组件的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413稍露出于传动杆402后侧表面的后端沿传动杆支架408前侧的通孔插入至端面贴合并保证第一传动齿轮403和第二传动齿轮404分别与静止模块100的第一驱动齿轮101和滑动模块300的第二驱动齿轮302啮合同时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413露出于传动杆402前侧表面的前端插入静止模块100的前板106上的对应孔内。
弹簧支架固定螺钉406穿过静止模块100的右板108,以固定右板108与弹簧支架407,弹簧401通过套设在传动杆402远离第一驱动齿轮101的一侧的圆柱上实现连接,传动杆402靠近弹簧401的一侧端部对应静止模块100的右板108的方形孔,且传动杆402凸出于方形孔,即传动杆402压紧组件由弹簧支架固定螺钉406穿过静止模块100的右板108并由弹簧支架锁紧螺母405拧紧固定于右板108的内侧,弹簧401的上端套入传动杆402右侧下端面的短圆柱上,传动杆402的右侧端部露出于静止模块100的右板108前侧上部的方形孔中,以形成传动模块400,至此传动模块400整体组装完成。
如图13、图14、图15、图16所示,调节模块500还包括调整板连接支架固定螺钉517、锁定螺母518、调整板锁紧螺母519和调整板固定螺钉520。
两个调整板锁紧螺母519、两个锁定螺母518均嵌入在第二滑块508中,且嵌入第二滑块508靠近第二张紧轴组件的一侧,调整板锁紧螺母519位于第二滑块508的中心位置,锁定螺母518相对调整板锁紧螺母519远离下板104,且调整板锁紧螺母519、锁定螺母518通过胶水固定在第二滑块508中,形成第二滑块组件,即两个调整板锁紧螺母519及两个锁定螺母518分别嵌入第二滑块508中间和右侧的六边形孔中并通过胶水固定组成第二滑块组件。
两个调整板锁紧螺母519均嵌入在第一滑块507中,且嵌入第一滑块507靠近第二同步带303的一侧,调整板锁紧螺母519位于第一滑块507的中心位置,且通过胶水固定在第一滑块507中,形成第一滑块组件,即两个调整板锁紧螺母519嵌入第一滑块507中间的六边形孔中并通过胶水固定组成第一滑块组件。
第一滑块组件和第二滑块组件分别放置于静止模块100的上板103右侧的滑槽中、静止模块100的下板104右侧的滑槽中,即第二滑块组件和第一滑块组件分别放入静止模块100的下板104和上板103右侧的滑槽中并使第二滑块508两侧挡板位于滑动模块300的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313两侧;且第一调整板505、第二调整板506均具有两个条形槽,条形槽分别对应调整板锁紧螺母519的螺纹孔,即第二调整板506和第一调整板505分别以导丝管501固定通孔朝左的方向并使两侧的条形槽对准调整板锁紧螺母519的螺纹孔;第三螺钉510分别依次穿过第一调整板505的条形槽、第一滑块507的中心位置并与调整板锁紧螺母519啮合,以及依次穿过第二调整板506的条形槽、第二滑块508的中心位置并与调整板锁紧螺母519啮合,以分别使第一调整板505与第一滑块507固定连接、第二调整板506与第二滑块508固定连接,即第三螺钉510沿外侧依次穿过第二调整板506或第一调整板505两侧的条形槽和第二滑块508右侧底部或第一滑块507上侧中央的通孔拧入调整板锁紧螺母519使调整板与滑块分别固连;调整板连接支架509具有位于上下两侧的螺纹孔,且分别对应第一调整板505与第二调整板506的通孔,第三螺钉510依次穿设第一调整板505、调整板连接支架509与第二调整板506,以使第一调整板505、调整板连接支架509与第二调整板506连接为一体,即调整板连接支架509上下侧的螺纹孔分别对准第二调整板506和第一调整板505右侧的通孔并将调整板连接支架固定螺钉517沿外侧插入使三者固连;第二调整板506、第一调整板505均具有用于固定导丝管501的通孔,导丝管501穿设通孔,且导丝管501通过胶水固定连接在第一调整板505、第二调整板506上,即导丝管501从第二调整板506左侧的导丝管501固定通孔中穿入并从第一调整板505左侧的导丝管501固定通孔中穿出并使用胶粘使端部与上下调整板固连以形成丝材间距调节组件,至此丝材间距调节组件安装完成。
将第二锁紧螺母512与第五螺钉513啮合,第五螺钉513穿过静止模块100的下板104的通孔,并进入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115的螺纹孔,第五螺钉513与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115通过胶水固定连接,即第二锁紧螺母512拧入第五螺钉513螺纹端,第五螺钉513向上穿过静止模块100的下板104左侧下部的通孔拧入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115中部的螺纹孔中并通过胶水与之固连。
第四螺钉511穿过静止模块100的下板104并抵接第一张紧轴支架,通过调节第二锁紧螺母512至下板104的远离上板103的一侧外壁面贴合,即两个第四螺钉511拧入静止模块100的下板104左侧下部前后两侧的螺纹孔直至端部顶住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115下侧,拧动第二锁紧螺母512至上侧端面与静止模块100的下板104的下侧端面贴合,以形成第一张紧力调节组件,至此静止模块100的第一张紧力调节组件安装完成。
将第三锁紧螺母516与第七螺钉515啮合,第七螺钉515依次穿过调节模块500的第二调整板506的条形槽和第二滑块508的中心位置,并与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313中的螺纹孔啮合,且第七螺钉515与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313通过胶水固定连接,即第三锁紧螺母516拧入第七螺钉515螺纹端,第七螺钉515向上依次穿过调节模块500第二滑块组件第二调整板506中央的条形槽和第二滑块508中央通孔拧入滑动模块300的张紧轴支架下板104中部的螺纹孔中并通过胶水与之固连。
第六螺钉514依次穿过第二调整板506的条形槽并经过第二滑块508的通孔且与第二张紧轴下板104抵接,通过调节第三锁紧螺母516至第二调整板506远离上板103的一侧外壁面贴合,即两个第六螺钉514向上穿过第二调整板506两侧的条形槽、第二滑块508底部中间两侧的通孔拧入调整板锁紧螺母519螺纹孔直至端部顶住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313下侧,拧动第三锁紧螺母516至上侧端面与第二调整板506的下侧端面贴合以形成第二张紧力调节组件,至此滑动模块300的第二张紧力调节组件安装完成。
第一锁紧螺母504与第二螺钉503啮合,第二螺钉503依次穿过静止模块100的右板108的通孔,并连接滑动连接支架301的螺纹孔,且第二螺钉503与滑动连接支架301通过胶水固定连接,即第一锁紧螺母504拧入第二螺钉503螺纹端,第二螺钉503穿过静止模块100的右板108中部的通孔拧入滑动连接支架301中部的螺纹孔中并通过胶水与之固连;两个第一螺钉502分别位于第二螺钉503的两侧,第一螺钉502穿设静止模块100的右板108并抵接滑动连接支架301,通过调节第二锁紧螺母512至静止模块100的右板108远离左板105一侧的外壁面,两个第二螺钉503拧入静止模块100的右板108中部两侧的螺纹孔直至端部顶住滑动连接支架301右侧,拧动第一锁紧螺母504至左侧端面与静止模块100的右板108右侧端面贴合,以形成丝材夹紧力调节组件,至此丝材夹紧力调节组件安装完成。
如图17所示,驱动模块200包括电机202、电机固定螺钉203、电机固定板固定螺钉204和电机固定板205,电机202和电机固定板205通过电机固定螺钉203固定连接于前板106,输出轴齿轮201固定连接于电机202的输出轴端部,且使输出轴齿轮201与传动模块400的第一传动齿轮403啮合,以形成驱动模块主体组件;组装完成的驱动模块主体组件整体通过电机固定板固定螺钉204固定于静止模块100的前板106前侧并保证输出轴齿轮201与传动模块400的第一传动齿轮403啮合,以形成驱动模块200。
进一步地,带式多轮进丝机构的整体组装应按如下顺序进行:预先完成静止模块100、滑动模块300、传动杆组件、传动杆压紧组件、第二滑块组件、第一滑块组件、驱动模块主体组件的组装;分别拧动静止模块100上的锥头沉孔螺钉120和前侧的滑块限位板固定螺钉118将右板108、左板105和前板106连同前侧的两条滑块限位板119取下;拧动滑动模块300右侧的滑动支架固定螺钉305将滑动前支架304和滑动连接支架301取下;将滑动模块300的剩余主体放入静止模块100内部右侧的滑槽内;将传动杆支架408跨过静止模块100和滑动模块300的同步带并通过传动杆支架固定螺钉409固定于静止模块100的后板107的前侧面左右两侧的螺纹孔中;将传动杆402组件的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413稍露出于传动杆402后侧表面的后端沿传动杆支架408前侧的对应固定孔插入至传动杆402后侧端面与传动杆支架408前侧端面贴合并使第一传动齿轮403和第二传动齿轮404分别与静止模块100的第一驱动齿轮101和滑动模块300的第二驱动齿轮302啮合;将滑动前支架304以沉孔大径一侧朝后的方向使各沉孔及底部U型槽分别对准驱动轴组件、通用轴组件的前侧轴承和张紧轴组件的支架前部穿入并保证沉孔内端面与各轴的轴承前端面贴合;将滑动连接支架301两侧沉孔分别对准滑动前支架304和滑动后支架306右侧面中央的螺纹孔并由滑动支架固定螺钉305由右侧拧入固定;将前板106以沉孔大径一侧朝后的方向使各沉孔及底部U型槽分别对准驱动轴组件、通用轴组件的前侧轴承和张紧轴组件的支架前部穿入并保证沉孔内端面与各轴的轴承前端面贴合同时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413露出于传动杆402前侧表面的前端插入静止模块100的前板106上的对应孔内;将两条滑块限位板119分别以内侧直角边覆盖于前板106与下板104和上板103的结合处并使一侧直角边上的通孔分别对准前板106上下侧的通孔,将滑块限位板固定螺钉118依次穿过滑块限位板119和后板107的通孔拧入下板104和上板103后侧的螺纹孔中将三者固连;将传动模块400的传动杆402压紧组件的弹簧支架407由弹簧支架固定螺钉406穿过静止模块100的右板108并由弹簧支架锁紧螺母405拧紧固定于右板108的内侧;将静止模块100的右板108通过锥头沉孔螺钉120固定于静止模块100右侧并使传动杆402的右侧端部露出于静止模块100的右板108前侧上部的方形孔中,同时将右板108内侧固定的传动模块400的弹簧401的上端套入传动杆402右侧下端的短圆柱上;安装丝材间距调节组件;安装静止模块100张紧力调节组件;安装滑动模块300张紧力调节组件;安装滑动模块300夹紧力调节组件;将驱动模块200整体通过电机固定板固定螺钉204将固连于静止模块100的前板106的前侧同时保证输出轴齿轮201与传动模块400的第一传动齿轮403啮合;将静止模块100的左板105通过锥头沉孔螺钉120固定于静止模块100左侧。
更进一步地,第一同步带轮111或与第一驱动齿轮101或固定于第一驱动轴112或和第二通用带轮轴309或及输出轴齿轮201固定于电机202输出轴端部的方式可采用键或键槽轴孔过盈配合或对轴进行削边并配合紧定螺钉拧紧等多种方式。
优选地,第一同步带102为在外侧表面加刻导丝半圆槽的同步带或双面齿形同步带,和/或,第二同步带303为在外侧表面加刻导丝半圆槽的同步带或双面齿形同步带。
可以理解的是,同步带可使用一般同步带、在外侧表面加刻导丝半圆槽的特制同步带或双面齿形同步带等多种类型。同步带较其他类型的带不易打滑,可稳定传递运动和力,严格保证两侧带速相等;一般同步带配合导丝管501适用于丝径较大的丝材的进给;当丝材丝径较小时,适配丝材的导丝管501管径及厚度急剧减小导致不易加工,则在外侧表面加刻导丝半圆槽的特制同步带可适应小丝径丝材的进给;双面齿形同步带外侧的齿形结构同时具有带的柔性接触变形效果和类似齿轮的拨动效果,其与丝材为多点微面接触,适用于硬质、表面光滑或异形结构丝材的进给。
特别地,在导丝管501与第一同步带102、第二同步带303的接触范围内,导丝管501具有缺口,以使导丝管501中的丝材通过缺口与第一同步带102、第二同步带303接触。即导丝管501401处于同步带接触范围内的两侧进行了削边加工以露出中间的丝材,便于丝材与同步带接触。
通过模块化的系统布局,有利于提高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10的可维护性;通过同步带对丝径多点夹紧,提高丝材的进给力,并可随不同的丝材更换不同适应的同步带,扩大了适用范围。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止模块、驱动模块、滑动模块、传动模块和调节模块,
所述静止模块包括第一驱动齿轮、第一同步带、上板、下板、左板、前板、后板和右板,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所述上板、所述下板、所述左板、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围设并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同步带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右板与所述左板对应设置;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输出轴齿轮,所述驱动模块连接于所述前板,且所述输出轴齿轮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所述滑动模块位于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之间,所述滑动模块包括滑动连接支架、第二驱动齿轮和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且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二同步带均位于所述滑动连接支架中;
所述传动模块包括弹簧、传动杆、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齿轮啮合,且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均连接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所述输出轴齿轮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传动比为1:1,所述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传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可跟随所述传动杆绕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轴线转动,所述弹簧连接在所述传动杆上,并对所述传动杆施加压力,以保持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啮合;
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导丝管、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一锁紧螺母、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第一滑块、第二滑块、调整板连接支架、第三螺钉、第四螺钉、第二锁紧螺母、第五螺钉、第六螺钉、第七螺钉、第三锁紧螺母、第一张紧轴组件和第二张紧轴组件;
所述导丝管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带与所述滑动模块的所述第二同步带之间,所述第一螺钉穿设所述右板并抵接所述滑动连接支架,所述第二螺钉穿设所述右板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连接支架,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二螺钉啮合,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位于所述右板远离所述滑动连接支架的一侧并紧贴所述右板,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螺钉,并调节所述第二螺钉至预设位置,以带动所述滑动模块移动至预设位置,将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向靠近所述右板的方向调节并紧贴所述右板以将所述滑动模块固定于预设位置,或,通过将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向远离所述右板的方向调节,并调节所述第二螺钉至预设位置,以带动所述滑动模块移动至预设位置,调节所述第一螺钉并使所述第一螺钉抵接所述滑动连接支架,调节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并使所述第一锁紧螺母贴合所述右板,以将所述滑动模块固定于预设位置;
所述导丝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上板外侧与所述下板外侧,且分别位于所述上板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下板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所述第一调整板位于所述上板与所述第一滑块外侧,所述第二调整板位于所述下板与所述第二滑块外侧,所述调整板连接支架位于所述右板外侧且连接所述第一调整板与所述第二调整板,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调整板、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调整板、所述第一调整板与所述调整板连接支架、所述第二调整板与所述调整板连接支架均通过所述第三螺钉连接,通过调节所述第三螺钉,使得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导丝管与所述调整板支架之间可移动;
当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可移动时,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螺钉、所述第二螺钉以及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使所述滑动模块向远离所述导丝管的方向移动,以预留空间调整所述导丝管,并继续调节所述第一螺钉、所述第二螺钉以及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以使所述滑动模块的所述第二同步带靠近并接触所述导丝管,直至所述导丝管接触所述第一同步带,调节所述第一螺钉、所述第二螺钉、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所述第三螺钉以固定所述滑动模组、所述第一滑块以及所述第二滑块的位置;
所述第一张紧轴组件、所述第二张紧轴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调整板靠近所述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二同步带的一侧,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同步带与所述第二同步带,所述第四螺钉穿设所述第二调整板、所述下板并抵接所述第一张紧轴组件,所述第五螺钉穿设所述第二调整板、所述下板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张紧轴组件,所述第二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五螺钉啮合,所述第六螺钉穿设所述第二调整板、所述第二滑块并抵接所述第二张紧轴组件,所述第七螺钉穿设所述第二调整板、所述下板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张紧轴组件,所述第三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七螺钉啮合;
通过调节所述第四螺钉、所述第六螺钉,并调节所述第五螺钉、所述第七螺钉至预设位置,以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张紧轴组件、所述第二张紧轴组件移动至预设位置,将所述第二锁紧螺母、所述第三锁紧螺母分别向靠近所述下板、所述第二调整板的方向调节并紧贴所述下板、所述第二调整板以将所述第一张紧轴组件、所述第二张紧轴件固定于预设位置,或,通过分别将所述第二锁紧螺母、所述第三锁紧螺母向远离所述下板、所述第二调整板的方向调节,并调节所述第五螺钉、所述第七螺钉至预设位置,以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张紧轴组件、所述第二张紧轴组件移动至预设位置,调节所述第四螺钉、所述第六螺钉并使所述第四螺钉、所述第六螺钉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张紧轴组件、所述第二张紧轴组件,以将所述第一张紧轴组件、所述第二张紧轴组件固定于预设位置;
通过两侧同步带分别设置于所述静止模块与所述滑动模块上及所述调节模块的丝材间距调节组件和丝材夹紧力调节组件的配合调节,以实现不同直径丝材自适应精确对中的同时对夹紧力进行连续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静止模块还包括多个第一带轮轴轴承、第一驱动轴轴套、第一同步带轮、第一带轮轴轴承、第一驱动轴、第一通用带轮轴、第一张紧轴支架后板、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第一张紧轴支架螺钉、第一张紧轴支架前板、滑块限位板固定螺钉、四个滑块限位板以及多个锥头沉孔螺钉;
所述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轴轴套及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依次沿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延伸方向穿入,并互相贴合,且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轴上,所述第一带轮轴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两端,且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轴轴套的内侧贴合,形成第一驱动轴组件;
所述第一通用带轮轴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同步带轮沿所述第一通用带轮轴插入并使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的一侧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一通用带轮轴上,所述第一带轮轴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通用带轮轴的两端,并使所述第一带轮轴轴承与所述第一通用带轮轴贴合,形成第一通用轴组件;
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前板、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后板、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均具有沉孔,沉孔具有大径侧,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轴轴套分别与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前板、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后板的沉孔对应并位于沉孔内,且与对应沉孔内壁贴合,所述第一同步带套设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上,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的沉孔的大径侧对应所述张紧轴支架前板与所述张紧轴支架后板底部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螺钉沿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的沉孔连接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后板以及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前板,形成第一张紧轴组件;
所述后板具有多个沉孔,且所述后板的沉孔的大径侧朝向所述前板,所述下板与所述上板分别均具有滑块安装槽,且所述滑块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下板及所述上板外侧,且对应所述后板的两侧通孔,所述滑块限位板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板体,其中两个所述滑块限位板的直角侧分别靠近并覆盖所述后板与所述上板的结合处、所述后板与所述下板的结合处,所述滑块限位板的直角侧具有通孔,且两个滑块限位板的直角侧的通孔分别对应所述后板的两侧通孔,所述滑块限位板固定螺钉依次穿设所述滑块限位板的通孔、所述后板的通孔并与所述下板、所述上板的螺纹孔啮合连接,以将所述滑块限位板、所述后板分别与上板、所述下板固定,所述第一驱动轴组件以及两个所述第一通用轴组件依次放入所述后板的沉孔中,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轴组件的所述第一带轮轴轴承、所述第一通用轴组件的所述第一带轮轴轴承分别对应所述后板的不同沉孔,并对应贴合连接;
所述后板的底部形成有U型槽,所述第一张紧轴组件位于所述U型槽内,且所述第一张紧轴组件将所述第一同步带绕设所有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及所述第一通用带轮,所述前板具有多个沉孔,且所述前板的沉孔的大径侧朝向所述后板,以使多个沉孔以及所述U型槽分别对准所述第一驱动轴组件、所述第一通用轴组件的所述第一带轮轴轴承和所述第一张紧轴组件的一侧,以使各沉孔内壁与对应轴承外周贴合;
另外两个所述滑块限位板的直角侧分别靠近并覆盖所述前板与所述下板、所述前板与所述上板的结合处,且所述滑块限位板的直角侧的通孔分别对应所述前板的两侧通孔,所述滑块限位板固定螺钉依次穿设所述滑块限位板的通孔、所述前板的通孔并与所述下板、所述上板的螺纹孔啮合连接,以将所述滑块限位板、所述前板分别与上板、所述下板固定;所述右板和所述左板均具有锥形沉头孔,且均对准所述下板、所述上板、所述前板以及所述后板的两侧的螺纹孔,且所述右板上具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向通孔位于所述右板的其中一侧,所述方向通孔对应所述传动模块的所述传动杆,多个所述锥头沉孔螺钉分别对应所述右板、所述左板上的所述锥形沉头孔,通过所述锥头沉孔螺钉以将所述下板、所述上板、所述前板、所述后板与所述左板、所述右板连接为一体,以形成所述静止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模块还包括滑动前支架、滑动连接支架、滑动支架固定螺钉、滑动后支架、第二带轮轴轴承、第二驱动齿轮、第二驱动轴轴套、第二通用带轮轴、第二同步带轮、第二驱动轴、第二张紧轴支架后板、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第二张紧轴支架固定螺钉、第二张紧轴支架前板,
所述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轴轴套及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依次沿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延伸方向穿入,并互相贴合,且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轴上,所述第二带轮轴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两端,且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带轮轴轴套的内侧贴合,形成驱动轴组件;
所述第二通用带轮轴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同步带轮沿所述第二通用带轮轴插入并使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的一侧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二通用带轮轴上,所述第二带轮轴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二通用带轮轴的两端,并使所述第二带轮轴轴承与所述第二通用带轮轴贴合,形成第二通用轴组件;
所述第二张紧轴支架前板、所述第二张紧轴支架后板、所述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均具有沉孔,沉孔具有大径侧,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轴轴套分别与所述第二张紧轴支架前板、所述第二张紧轴支架后板的沉孔对应并位于沉孔内,且与对应沉孔内壁贴合,所述第二同步带套设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上,所述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的沉孔的大径侧对应所述张紧轴支架前板与所述张紧轴支架后板底部的螺纹孔,所述第二张紧轴支架螺钉沿所述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的沉孔连接所述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所述第二张紧轴支架后板以及所述第二张紧轴支架前板,形成第二张紧轴组件;
所述滑动后支架具有多个沉孔,且所述滑动后支架的沉孔的大径侧朝向所述前板,所述第二驱动轴组件以及两个所述第二通用轴组件依次放入所述滑动后支架的沉孔中,以使所述第二驱动轴组件的所述第二带轮轴轴承、所述第二通用轴组件的所述第二带轮轴轴承分别对应所述滑动后支架的不同沉孔,并对应贴合连接;
所述滑动后支架的底部形成有U型槽,所述第二张紧轴组件位于所述U型槽内,且所述第二张紧轴组件将所述第二同步带绕设在所有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及所述第二通用带轮,所述滑动连接支架的两侧均具有沉孔且分别对应所述滑动前支架和所述滑动后支架中的螺纹孔,所述滑动支架固定螺钉穿设沉孔及对应螺纹孔,以形成滑动模块,所述滑动模块位于所述静止模块的容纳空间的其中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模块还包括弹簧支架锁紧螺母、弹簧支架固定螺钉、弹簧支架、传动杆支架、传动杆支架固定螺钉、第一传动齿轮轴承、第二传动齿轮轴承、第二传动齿轮定位销和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轴承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轴承分别套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内部,以分别形成第一传动齿轮组件和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以啮合状态沿所述传动杆一侧的槽插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定位销分别沿所述传动杆的定位孔插入,直至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定位销完全进入所述定位孔,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的后端凸出于所述传动杆的另一侧表面,形成传动杆组件;
所述弹簧远离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一侧套入所述弹簧支架的圆柱且通过胶水固定,以形成传动杆压紧组件;
所述传动杆支架经过所述静止模块与所述滑动模块中的同步带且未接触,所述传动杆支架通过所述传动杆支架固定螺钉与所述静止模块的所述后板的两侧的螺纹孔啮合以固定,所述传动杆组件的所述第一传动杆齿轮定位销的后端凸出于所述传动杆的另一侧表面的部分沿所述传动杆支架的盲孔插入,直至与所述盲孔底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分别与所述静止模块的所述第一驱动齿轮、所述滑动模块的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定位销凸出于所述传动杆一侧表面的部分插入所述静止模块的所述前板的对应孔内;所述弹簧支架固定螺钉穿过所述静止模块的所述右板,以固定所述右板与弹簧支架,所述弹簧通过套设在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一侧的圆柱上实现连接,所述传动杆靠近所述弹簧的一侧端部对应所述静止模块的所述右板的方形孔,且所述传动杆凸出于所述方形孔,以形成所述传动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还包括调整板连接支架固定螺钉、锁定螺母、调整板锁紧螺母和调整板固定螺钉;
两个所述调整板锁紧螺母、两个所述锁定螺母均嵌入在所述第二滑块中,且嵌入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第二张紧轴组件的一侧,所述调整板锁紧螺母位于所述第二滑块的中心位置,所述锁定螺母相对所述调整板锁紧螺母远离所述下板,且所述调整板锁紧螺母、所述锁定螺母通过胶水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中,形成第二滑块组件;
两个所述调整板锁紧螺母均嵌入在所述第一滑块中,且嵌入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第二同步带的一侧,所述调整板锁紧螺母位于所述第一滑块的中心位置,且通过胶水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中,形成第一滑块组件;
所述第一滑块组件和所述第二滑块组件分别放置于所述静止模块的所述上板右侧的滑槽中、所述静止模块的所述下板右侧的滑槽中,且所述第一调整板、所述第二调整板均具有两个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分别对应所述调整板锁紧螺母的螺纹孔,所述第三螺钉分别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调整板的所述条形槽、所述第一滑块的中心位置并与所述调整板锁紧螺母啮合,以及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调整板的所述条形槽、所述第二滑块的中心位置并与所述调整板锁紧螺母啮合,以分别使所述第一调整板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整板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板连接支架具有位于上下两侧的螺纹孔,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调整板与所述第二调整板的通孔,所述第三螺钉依次穿设所述第一调整板、所述调整板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调整板,以使所述第一调整板、所述调整板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调整板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调整板、所述第一调整板均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导丝管的通孔,所述导丝管通过胶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调整板、所述第二调整板上,以形成丝材间距调节组件;
将所述第二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五螺钉啮合,所述第五螺钉穿过所述静止模块的所述下板的通孔,并进入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的螺纹孔,所述第五螺钉与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下板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螺钉穿过所述静止模块的所述下板并抵接所述第一张紧轴支架,通过调节所述第二锁紧螺母至所述下板的远离所述上板的一侧外壁面贴合,以形成第一张紧力调节组件;
将所述第三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七螺钉啮合,所述第七螺钉依次穿过所述调节模块的所述第二调整板的所述条形槽和所述第二滑块的中心位置,并与所述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中的螺纹孔啮合,且所述第七螺钉与所述第二张紧轴支架下板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调整板的所述条形槽并经过所述第二滑块的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张紧轴下板抵接,通过调节所述第三锁紧螺母至所述第二调整板远离所述上板的一侧外壁面贴合,以形成第二张紧力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二螺钉啮合,所述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静止模块的所述右板的通孔,并连接所述滑动连接支架的螺纹孔,且所述第二螺钉与所述滑动连接支架通过胶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螺钉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螺钉的两侧,所述第一螺钉穿设所述静止模块的所述右板并抵接所述滑动连接支架,通过调节所述第二锁紧螺母至所述静止模块的右板远离所述左板一侧的外壁面,以形成丝材夹紧力调节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电机、电机固定螺钉和电机固定板,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机固定板通过所述电机固定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板,所述输出轴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且使所述输出轴齿轮与所述传动模块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以形成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模块主体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带为在外侧表面加刻导丝半圆槽的同步带或双面齿形同步带,和/或,所述第二同步带为在外侧表面加刻导丝半圆槽的同步带或双面齿形同步带。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丝管与所述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二同步带的接触范围内,所述导丝管具有缺口,以使所述导丝管中的丝材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二同步带接触。
CN202210428315.0A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 Active CN1148891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8315.0A CN114889133B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8315.0A CN114889133B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9133A CN114889133A (zh) 2022-08-12
CN114889133B true CN114889133B (zh) 2023-07-25

Family

ID=82718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8315.0A Active CN114889133B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913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12132A1 (en) * 2015-06-08 2017-01-04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3d prin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ling a cartridge of such a system
CN110977957A (zh) * 2019-12-18 2020-04-10 配天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机器人、具有同步带的传动机构及张紧力调整装置
CN111201125A (zh) * 2017-09-08 2020-05-26 费尔有限公司 用于铺设纤维带的制造设备
CN111196030A (zh) * 2018-06-08 2020-05-26 浙江大学 一种相对调平的双摆动三维打印装置
CN212021691U (zh) * 2019-12-05 2020-11-27 恒通西交智能机器(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用刮板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9314B2 (ja) * 2007-02-09 2009-11-04 株式会社サトー プリンタ
JP6521585B2 (ja) * 2014-07-30 2019-05-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US10232570B2 (en) * 2015-07-31 2019-03-19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for additively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parts
CN216330141U (zh) * 2021-11-03 2022-04-19 宁波昱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dm式3d打印机的进丝机构
CN216182817U (zh) * 2021-11-10 2022-04-05 深圳拓竹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3d打印机的同步带张紧装置及3d打印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12132A1 (en) * 2015-06-08 2017-01-04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3d prin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ling a cartridge of such a system
CN111201125A (zh) * 2017-09-08 2020-05-26 费尔有限公司 用于铺设纤维带的制造设备
CN111196030A (zh) * 2018-06-08 2020-05-26 浙江大学 一种相对调平的双摆动三维打印装置
CN212021691U (zh) * 2019-12-05 2020-11-27 恒通西交智能机器(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用刮板机构
CN110977957A (zh) * 2019-12-18 2020-04-10 配天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机器人、具有同步带的传动机构及张紧力调整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剪切型压电喷头驱动电源的设计与实现;李勇,孔春伟,何继爱等;电源技术与应用;第42卷(第8期);148-15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9133A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90389A (en) Fiber placement delivery system with modular cut/add actuators
KR100675792B1 (ko) 와이어 밴딩기의 피딩장치
CN1827006A (zh) 在拉链牙链带的连续制造装置中用于啮合元件金属线性材料的进给单元
US7220198B2 (en) Electric actuator
EP2669720B1 (en) Method for removing coating of coated optical fibre and device for removing coating of coated optical fibre
CN114889133B (zh) 一种用于fdm3d打印的多轮驱动同步带进丝机构
US20220274156A1 (en) High-Speed and High Quality Nail-Making System
US8826777B1 (en) Fastening tools for connectors and methods of fastening connectors
CN105538589A (zh) 一种双丝杠双电机驱动式全电动注射装置
CN109278231B (zh) 双面转印式片材或薄膜成形辊装置及双面转印式片材或薄膜成形方法
KR101799297B1 (ko) 전조 다이스 조립체
KR101427026B1 (ko) 금속관재의 강소성 가공방법 및 그 장치
CN203792417U (zh) 孔/槽加工设备
EP1495852A1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with nozzle touch mechanism
US7040133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tube bending machine
KR20000035109A (ko) 사출장치
CN210936472U (zh) 盘筒拉拔机的压紧辊调节机构
KR102075819B1 (ko) 창호용 모헤어 삽입장치
CN210336910U (zh) 一种3d打印机皮带自动锁紧装置
KR102603452B1 (ko) 샤프트 홀가공을 위한 정밀 고정형 스마트 치공구
CN220127304U (zh) 一种金属板材双股压槽机
CN213325798U (zh) 一种卷料供料装置
CN220515979U (zh) 一种用于带键齿轮与扁轴装配的设备
CN220863133U (zh) 一种电梯召唤盒焊接用工装
CN107175303B (zh) 一种电脑数控万能八爪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