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5424A - 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5424A
CN114885424A CN202210364627.XA CN202210364627A CN114885424A CN 114885424 A CN114885424 A CN 114885424A CN 202210364627 A CN202210364627 A CN 202210364627A CN 114885424 A CN114885424 A CN 114885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signal strength
terminal
carrier aggregatio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646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岽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646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54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5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54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0086 priority patent/WO202319349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指示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为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小区;响应于测量配置信息,在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基于该信号强度下发的第一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将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该方法保证了终端所添加的辅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使得终端能够通过当前服务小区和该辅小区来扩展传输带宽,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量。

Description

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于数据传输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终端仅通过一个服务小区来进行数据传输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因此,终端需要添加辅小区,从而能够通过多个小区来进行数据传输以提高数据传输量,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添加辅小区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保证了终端所添加的辅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使得终端能够通过当前服务小区和该辅小区来扩展传输带宽,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量。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区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一小区为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小区;
响应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测量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信号强度下发的第一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区配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一小区为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小区;
信号测量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测量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信号上报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小区添加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信号强度下发的第一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小区配置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小区配置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终端上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方面所述的小区配置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方面所述的小区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配置方案,对于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指示的待测量的小区,若该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就表明终端支持该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进行载波聚合,也即是,将该小区添加为终端的辅小区后终端能够基于该辅小区和已有的服务小区一起传输数据,这种情况下,终端测量并且向网络设备上报该小区的信号强度,就能够促使网络设备基于该信号强度指示终端将该小区添加为辅小区,保证了终端所添加的辅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使得终端能够通过当前服务小区和该辅小区来扩展传输带宽,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区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小区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创建载波聚合对的过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小区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添加辅小区的过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添加辅小区的过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添加辅小区的过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区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提及的“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概念,但除非特别说明,这些概念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小区称为小区,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小区称为第一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以及信号,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框图,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01和网络设备102。
终端101包括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可选地,终端101还包括蜂窝电话、无绳电话、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电话、WLL(Wireless Local Loop,无线本地环路)站、PDA(Personal Digita1 Assistant,个人数字处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S(5th Generation System,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Pub1ic Land Mobi1e Network,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终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可选地,终端101的数量为任意数量,每一个网络设备102所管理的小区内分布一个或多个终端101。
网络设备102是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101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网络设备102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示例性地,在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网络设备102为EUTRAN(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网)或者EUTRAN中的一个或者多个eNodeB(Evolved Node B,LTE系统中基站的名称);在5G NR(New Radio,新空口)系统中,网络设备102为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或者RAN中的一个或者多个gNB(5GNR系统中基站的名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5G NR系统”还能够称为5G系统或者NR系统,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适用于LTE系统、5G NR系统、5G NR系统后续的演进系统、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系统等其他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区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
201、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指示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第一小区是指除了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之外的任意小区。例如,第一小区为当前服务小区的邻居小区。其中,当前服务小区是指终端已经随机接入的小区,终端能够通过该小区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而第一小区则是终端当前还未随机接入的小区。
可选地,测量配置信息中包括待测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或者,测量配置信息中包括待测量的第一频点,终端基于频点和小区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频点对应的第一小区。其中,第一小区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测量配置信息中还携带有信号阈值,相应的,测量配置信息指示在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该信号阈值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测量配置信息还指示对测量的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进行上报。例如,测量配置信息指示在测量的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上报条件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上报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其中,根据需要,上报条件能够设置为任意条件,例如,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参考阈值。
202、终端响应于测量配置信息,在第一小区与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表示终端支持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进行载波聚合,也即是,终端能够通过该第一小区和当前服务小区一起发送数据,从而扩展传输带宽。
可选地,终端能够通过任意方式确定第一小区与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是否满足载波聚合条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203、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在测量配置信息指示在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上报条件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上报该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终端测试出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后,先确定该信号强度是否满足该上报条件,在确定该信号强度满足该上报条件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非服务器小区的信号强度后,网络设备则能够基于该信号强度,指示终端将该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也即是,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通过第一配置信息指示终端将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可选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小区的标识等信息。
可选地,网络设备在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小区配置条件的情况下,向终端下发该第一配置信息。例如,小区配置条件为该信号强度大于参考阈值。其中,根据需要该参考阈值能够设置为任意数值。
可选地,除了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外,网络设备还结合其他信息来下发第一配置信息。例如,在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参考阈值的情况下,网络设备还要参考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在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低于一定阈值的情况下,下发第一配置信息。或者,网络设备还参考当前所需传输的数据量,在所需传输的数据量大于一定阈值的情况下,下发第一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204、终端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基于该信号强度下发的第一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将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将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的具体过程不做限定,例如,终端在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后,对该第一小区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从而将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配置方案,对于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指示的待测量的小区,若该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就表明终端支持该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进行载波聚合,也即是,将该小区添加为终端的辅小区后终端能够基于该辅小区和已有的服务小区一起传输数据,这种情况下,终端测量并且向网络设备上报该小区的信号强度,就能够促使网络设备基于该信号强度指示终端将该小区添加为辅小区,保证了终端所添加的辅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使得终端能够通过当前服务小区和该辅小区来扩展传输带宽,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量。
图2所示的实施例描述了在第一小区与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图3所示的实施例还描述了在其他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区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
301、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指示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该步骤的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步骤201,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终端执行完步骤301之后,执行步骤302或者步骤303,然后执行步骤304。
302、终端响应于测量配置信息,在第一小区与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通过查询目标集合的方式来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是否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也即是,终端响应于测量配置信息,确定目标集合是否包括由当前服务小区和第一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在目标集合包括由当前服务小区和第一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然后终端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其中,目标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载波聚合对,每个载波聚合对包括两个小区,这两个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也即是,终端支持这两个小区之间进行载波聚合,能够通过这两个小区一起传输数据。可选地,目标集合为列表形式,该列表中依次排列多个载波聚合对。可选地,该目标集合称为CA_pair_list(Carrier aggregation_pair_list,载波聚合对列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两个小区构成载波聚合对,并且存储在目标集合中,使得终端能够通过查询目标集合,快速确定测量配置信息中的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中之间是否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从而将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的测量时间点和上报时间点提前,进而将添加辅小区的时间点提前,因此极大提高了添加辅小区的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基于终端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是否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例如,终端的能力信息指示了终端所支持进行载波聚合的两个小区之间的最大频率差值,也即是,这两个小区对应的频点之间的最大差值。相应的,终端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对应的频点之间的差值,如果该差值不大于最大频率差值,则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又如,终端的能力信息还指示了终端所支持的频率范围,相应的,终端在第一小区对应的频点在该频率范围内,且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对应的频点之间的差值不大于最大频率差值,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
可选地,该测量配置信息指示在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相应的,终端在确定第一小区与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忽略测量配置信息所指示的测量条件,也即是,终端在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不论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还是等于或者小于信号阈值,终端均会对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进行测量,这样即使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信号阈值,也不会耽误第一小区的测量,也即是,终端能够及时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将该信号强度上报给网络设备,从而使得网络设备能够尽早地指示终端将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这样终端就能够尽早地添加辅小区,从而尽早地扩展数据传输带宽,提高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最终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测量配置信息为网络设备下发的重配置消息,信号阈值为重配置消息中的s-Measure Config(s-度量配置)。
可选地,终端响应于测量配置信息,在第一小区与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且当前处于非弱场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由于在弱场情况下,终端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网络连接随时可能中断,因此即使测量了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终端也可能无法通过当前服务小区将该信号强度上报给网络设备,因此,终端在非弱场情况下,才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避免无效测量,从而节省终端资源。
303、终端在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且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该步骤包括:终端在目标集合不包括由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且基于终端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若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则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说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因此在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但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的情况下,终端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将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网络设备,那么网络设备能够基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和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指示终端进行小区切换,即指示终端将第一小区配置为当前服务小区,如此也能够提高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提升用户体验。并且,考虑到第一小区极大可能是网络设备确定的当前负荷较小的小区,因此,终端尽早将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给网络设备,有利于尽早地将负荷较低的第一小区配置为当前服务小区,从而使得终端获取更多的传输资源。从小区的角度看,能够加速实现负荷均衡。
可选地,终端在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且测量配置信息未指示第一小区的测量条件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例如测量配置信息未携带当前服务小区对应的信号阈值,也即是,测量配置信息未指示在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该信号阈值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那么即使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终端也会测量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并上报给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在测量配置信息未指示第一小区的测量条件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极大可能需要基于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进行除了指示终端添加辅小区之外的其他操作,因此,测量并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方便网络设备基于该信号强度执行其他操作。
可选地,终端在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且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不小于信号阈值的情况下,不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304、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305、终端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基于该信号强度下发的第一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将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
可选地,将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后,终端具有两个服务小区。其中,终端原来的服务小区称为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
步骤304-305的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步骤203-204,此处不再赘述。
以下介绍在目标集合中存储载波聚合对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基于网路设备下发的指示添加辅小区的小区配置信息在目标集合中添加载波聚合对。
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指示终端将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相应的,终端响应于第二配置信息,在第二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并且在目标集合不包括由第二小区和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的情况下,在目标集合中添加载波聚合对。其中,第二配置信息为网络设备在任意情况下下发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第二配置信息指示终端将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且第二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那么表明终端本次能够将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同时也表明之后该第二小区存在极大可能被添加为辅小区,因此,本次终端将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并且在目标集合中添加由第二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后续则能够基于该载波聚合对快速确定第二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是否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从而提高添加辅小区的效率。
第二种,基于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在目标集合中添加载波聚合对。
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该测量配置信息指示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终端响应于该测量配置信息,在目标集合不包括由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且基于终端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在目标集合中添加由第一小区和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由于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中的第一小区满足载波聚合条件,因此该第一小区后续极大可能被网络设备指示添加为终端的辅小区,因此在目标集合中添加由第一小区和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以后则能够基于该载波聚合对快速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是否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从而提高添加辅小区的效率。
可选地,该测量配置信息是终端在空闲态或者去激活态下接收的测量配置信息,例如,该测量配置信息为Idle Early Measurement(空闲早期测量)。该Idle EarlyMeasurement中配置有meas Idle Carrier List(计量空闲载波列表),其中包括第一小区对应的频点。终端接收到Idle Early Measurement后,基于meas Idle Carrier List中的频点,确定该频点对应的第一小区。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并且将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给网络设备。由于该Idle Early Measurement所指示的第一小区后续极大可能被网络设备指示添加为辅小区,因此,终端在目标集合不包括由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且基于终端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在目标集合中添加由第一小区和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那么终端后续则能够基于该载波聚合对快速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是否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从而提高添加辅小区的效率。
可选地,终端在空闲态或者去激活态下接收到Idle Early Measurement后,如果计时器(T331)正在运行,那么终端会测量meas Idle Carrier List中的频点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如果终端当前未配置该计时器或者该计时器当前未运行,那么终端不会测量meas Idle Carrier List中的频点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但是不论终端是否配置有该计时器,也不论该计时器是否在运行,终端在目标集合不包括由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且基于终端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都会在目标集合中添加由第一小区和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
可选地,该测量配置信息是终端在连接态下接收的测量配置信息。例如,该测量配置信息为重配置消息,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小区对应的频点以及A4条件,其中,A4条件为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所需满足的条件,该重配置消息指示终端在测量到A4事件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上报。其中,A4事件即指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A4条件。相应的,终端接收到该重配置消息后,会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在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A4事件后,向网络设备上报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由于该重配置消息所指示的第一小区后续极大可能被网络设备指示添加为辅小区,因此,终端在目标集合不包括由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且基于终端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在目标集合中添加由第一小区和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那么终端后续则能够基于该载波聚合对快速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是否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从而提高添加辅小区的效率。
图4为创建载波聚合对的过程示意图。参考图4,终端在接收到网络设备下发的小区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创建小区配置信息所指示的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终端在接收到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创建测量配置信息所指示的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然后,将载波聚合对添加至目标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配置方案,对于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指示的待测量的小区,若该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就表明终端支持该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进行载波聚合,也即是,将该小区添加为终端的辅小区后终端能够基于该辅小区和已有的服务小区一起传输数据,这种情况下,终端测量并且向网络设备上报该小区的信号强度,就能够促使网络设备基于该信号强度指示终端将该小区添加为辅小区,保证了终端所添加的辅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使得终端能够通过当前服务小区和该辅小区来扩展传输带宽,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两个小区构成载波聚合对,并且存储在目标集合中,使得终端能够通过查询目标集合,快速确定测量配置信息中的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中之间是否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从而将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的测量时间点和上报时间点提前,进而将添加辅小区的时间点提前,因此极大提高了添加辅小区的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第二配置信息指示终端将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且第二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那么表明终端本次能够将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同时也表明之后该第二小区存在极大可能被添加为辅小区,因此,本次终端将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并且在目标集合中添加由第二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后续则能够基于该载波聚合对快速确定第二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是否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从而提高添加辅小区的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中的第一小区满足载波聚合条件,因此该第一小区后续极大可能被网络设备指示添加为终端的辅小区,因此在目标集合不包括由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且基于终端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在目标集合中添加由第一小区和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以后则能够基于该载波聚合对快速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是否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从而提高添加辅小区的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说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因此在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但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的情况下,终端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将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网络设备,那么网络设备能够基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和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指示终端进行小区切换,即指示终端将第一小区配置为当前服务小区,如此能够提高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提升用户体验。并且,考虑到第一小区极大可能是网络设备确定的当前负荷较小的小区,因此,终端尽早将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给网络设备,有利于尽早地将负荷较低的第一小区配置为当前服务小区,从而使得终端获取更多的传输资源。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区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描述了网络设备指示测量多个小区的信号强度,且多个小区包括与当前服务小区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第一小区和与当前服务小区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第三小区的情况下,辅小区的添加过程。参见图5,该方法包括:
501、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指示测量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
终端执行完步骤501之后,执行步骤502-504和步骤505-506。
502、终端响应于测量配置信息,在第一小区与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503、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配置信息还指示在测量的任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上报条件的情况下,上报该小区的信号强度。可选地,终端在对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测量完成后,判断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上报条件,在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判断完成后,如果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上报条件,则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504、终端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基于该信号强度下发的第一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将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
步骤502-504的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505、终端响应于测量配置信息,在第三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且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的情况下,若第一小区测量完成,则测量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
终端接收到测量配置信息后,如果第一小区与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第三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且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那么确定需要测量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那么终端先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若第一小区测量完成,则测量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也即是,终端在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时无需考虑第三小区的测量进度,而在测量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时需要考虑第一小区的测量进度,在第一小区测量完成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测量,以避免第三小区的测量耽误第一小区的测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第三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因此,优先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在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测量完成的情况下,才测量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能够避免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的测量耽误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的测量,从而尽早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进而尽早地将第一小区配置为辅小区,提高将第一小区配置为辅小区的效率。
506、终端在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和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均满足上报条件的情况下,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完成,则上报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配置信息还指示在测量的任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上报条件的情况下,上报该小区的信号强度。终端测量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后,若已经判断完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上报条件,则判断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上报条件。也即是,终端在判断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时无需考虑第三小区的判断进度,而在判断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时需要考虑第一小区的判断进度,在第一小区判断完成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判断,以避免第三小区的判断耽误第一小区的判断。然后,终端在确定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上报条件的情况下,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完成,则上报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也即是,终端在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时无需考虑第三小区的上报进度,而在上报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时需要考虑第一小区的上报进度,在第一小区上报完成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上报,以避免第三小区的上报耽误第一小区的上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第三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因此,优先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在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完成的情况下,才上报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能够避免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的上报耽误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的上报,从而尽早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进而尽早地将第一小区配置为辅小区,提高将第一小区配置为辅小区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步骤504和步骤505-506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定。
例如,测量配置信息指示的测量频点包括频点1、频点2和频点3,其中,频点2对应的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频点1和频点3对应的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那么终端不是按照频点1、频点2、频点3的顺序测量上报各频点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而是优先测量以及上报频点2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在频点2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测量完成的情况下,测量频点1和频点3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在频点2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完成的情况下,上报频点1和频点3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也即是,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的测量和上报的优先级高,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其他小区的测量和上报的优先级低,因此,在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的测量完成的情况下,才能测量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在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的测量上报完成的情况下,才能上报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以保证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的测量和上报不受影响。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添加辅小区的过程示意图。参考图6,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指示测量多个小区的信号强度。然后终端判断这多个小区中是否存在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如果存在,那么判断测量配置信息是否配置了测量条件,该测量条件为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如果配置有该测量条件,判断当前服务小区是否小于该信号阈值,如果不小于该信号阈值,那么忽略该测量条件,仅测量该小区的信号强度,而不测量这多个小区中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的信号强度。如果没有配置测量条件,或者配置有测量条件且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该信号阈值,那么优先测量和上报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的信号强度,在该小区的信号强度测量完成的情况下,测量测量配置信息指示的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在该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完成的情况下,上报测量配置信息指示的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另外,如果测量配置信息中的多个小区中不存在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那么判断测量配置信息是否配置了测量条件,如果没有配置该测量条件,按照测量配置信息所指示的顺序依次测量并且上报每个小区的信号强度。如果配置有该测量条件,判断当前服务小区是否小于该信号阈值,如果小于该信号阈值,按照测量配置信息所指示的顺序依次测量并且上报每个小区的信号强度。如果不小于该信号阈值,那么不执行测量上报操作。向网络设备上报任意小区的信号强度后,如果网络设备通过小区配置信息指示终端添加辅小区,那么终端基于小区配置信息添加辅小区。
图7为相关技术中添加辅小区的过程示意图。参考图7,终端处于连接态,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了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携带有测量条件(即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然后,终端等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时,开启对当前服务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测量。并且,按照测量配置信息中多个频点的顺序,依次测量各个频点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并且将满足上报条件的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然后网络设备下发小区配置信息,终端基于该小区配置信息添加辅小区。由于终端按照测量配置信息中多个频点的顺序,依次测量各个频点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因此,如果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对应的频点的排列顺序在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对应的频点之前,那么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的测量则晚于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的测量,从而使得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的测量受到影响,进而延迟了将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添加为辅小区的时间点。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添加辅小区的过程示意图。参考图8,终端处于连接态,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了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携带有测量条件(即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然后,终端在测量配置信息中任一频点对应的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无需等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直接对该小区进行测量,并在该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上报条件的情况下,对该小区的信号强度进行上报。然后网络设备下发小区配置信息,终端基于该小区配置信息添加辅小区。然后,终端等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时,开启对测量配置信息中其他频点对应的小区的测量。然后终端测量其他频点对应的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的信号强度。可见,相对于图7所示的辅小区添加过程来讲,图8所示的辅小区添加过程,将辅小区添加的时间点提前,其中,提前的时间长度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其中第一时长为等待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的时间长度,也即是,从接收到测量配置信息开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所持续的时间长度。第二时长为排在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小区前面的其他小区的测量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配置方案,对于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指示的待测量的小区,若该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就表明终端支持该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进行载波聚合,也即是,将该小区添加为终端的辅小区后终端能够基于该辅小区和已有的服务小区一起传输数据,这种情况下,终端测量并且向网络设备上报该小区的信号强度,就能够促使网络设备基于该信号强度指示终端将该小区添加为辅小区,保证了终端所添加的辅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使得终端能够通过当前服务小区和该辅小区来扩展传输带宽,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第三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因此,优先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在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测量完成的情况下,才测量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能够避免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的测量耽误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的测量,从而尽早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进而尽早地将第一小区配置为辅小区,提高将第一小区配置为辅小区的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第三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因此,优先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在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完成的情况下,才上报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能够避免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的上报耽误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的上报,从而尽早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进而尽早地将第一小区配置为辅小区,提高将第一小区配置为辅小区的效率。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该小区配置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指示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为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小区;
信号测量模块902,用于响应于测量配置信息,在第一小区与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信号上报模块903,用于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小区添加模块904,用于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基于信号强度下发的第一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将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配置方案,对于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指示的待测量的小区,若该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就表明终端支持该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进行载波聚合,也即是,将该小区添加为终端的辅小区后终端能够基于该辅小区和已有的服务小区一起传输数据,这种情况下,终端测量并且向网络设备上报该小区的信号强度,就能够促使网络设备基于该信号强度指示终端将该小区添加为辅小区,保证了终端所添加的辅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使得终端能够通过当前服务小区和该辅小区来扩展传输带宽,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测量模块902,用于响应于测量配置信息,在目标集合包括由当前服务小区和第一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其中,目标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载波聚合对,每个载波聚合对包括两个小区,两个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息接收模块901,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指示终端将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
小区添加模块904,还用于响应于第二配置信息,在第二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并且在目标集合不包括由第二小区和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的情况下,在目标集合中添加载波聚合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小区添加模块904,还用于响应于测量配置信息,在目标集合不包括由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且基于终端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在目标集合中添加由第一小区和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测量模块902,还用于在第一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且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的情况下,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配置信息还指示测量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第三小区为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小区,信号测量模块902,还用于在第三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载波聚合条件,且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的情况下,若第一小区测量完成,则测量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配置信息还指示在测量的任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上报条件的情况下,上报小区的信号强度,信号上报模块903,还用于在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和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均满足上报条件的情况下,若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完成,则上报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该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配置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设备为终端,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0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能够作为无线站点接入无线局域网的终端。本申请中的终端1000至少包括一个或多个以下部件: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和至少两个无线链路10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1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0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0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20内的程序代码,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0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10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010能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NPU用于实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功能;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能够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能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010用于控制至少两个无线链路1030的工作状况,相应的,该处理器1010为集成了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芯片的处理器。其中,该Wi-Fi芯片为具有双Wi-Fi处理能力的芯片。例如,该Wi-Fi芯片为双频双发(Dual BandDual Concurrent,DBDC)芯片,或者,双频同步(Dual Band Simultaneous,DBS)芯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20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20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存储器10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medium)。存储器1020可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存储器10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10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20中存储有不同的无线链路1030的接收信标帧的接收方案。以及,不同的无线链路1030连接的接入节点的标识、无线链路1030的标识等。
该至少两个无线链路1030用于连接不同的接入节点(Access Point,AP)。接收AP下发的下行数据。其中,该不同的接入节点为同一路由器中的接入节点或者不同路由器中的接入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0中还包括显示屏。显示屏是用于显示用户界面的显示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屏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通过触控功能,用户可以使用手指、触摸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显示屏上进行触控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通常设置在终端1000的前面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被设计成为全面屏、曲面屏、异型屏、双面屏或折叠屏。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还被设计成为全面屏与曲面屏的结合,异型屏与曲面屏的结合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10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000的限定,终端1000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1000中还包括麦克风、扬声器、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设备为服务器,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方框图,该服务器11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1101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1102,其中,所述存储器11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11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然,该服务器还可以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键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该服务器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该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该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示出的小区配置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该芯片在终端上运行时,用于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示出的小区配置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该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示出的小区配置方法。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小区配置方法中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小区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一小区为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小区;
响应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测量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信号强度下发的第一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测量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包括:
响应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在目标集合包括由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的情况下,测量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其中,所述目标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载波聚合对,每个载波聚合对包括两个小区,所述两个小区之间满足所述载波聚合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指示终端将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
响应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在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所述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小区添加为辅小区,并且在所述目标集合不包括由所述第二小区和所述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的情况下,在所述目标集合中添加所述载波聚合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在所述目标集合不包括由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且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所述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目标集合中添加由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当前服务小区构成的载波聚合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所述载波聚合条件,且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的情况下,测量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还指示测量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小区,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小区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之间不满足所述载波聚合条件,且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阈值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小区测量完成,则测量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还指示在测量的任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上报条件的情况下,上报所述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均满足所述上报条件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完成,则上报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
8.一种小区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测量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一小区为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小区;
信号测量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之间满足载波聚合条件的情况下,测量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信号上报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
小区添加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信号强度下发的第一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小区添加为辅小区。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小区配置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小区配置方法。
11.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终端上运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小区配置方法。
1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小区配置方法。
CN202210364627.XA 2022-04-07 2022-04-07 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8854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4627.XA CN114885424A (zh) 2022-04-07 2022-04-07 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3/070086 WO2023193492A1 (zh) 2022-04-07 2023-01-03 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4627.XA CN114885424A (zh) 2022-04-07 2022-04-07 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5424A true CN114885424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9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64627.XA Pending CN114885424A (zh) 2022-04-07 2022-04-07 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5424A (zh)
WO (1) WO20231934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3492A1 (zh) * 2022-04-07 2023-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932A (zh) * 2015-11-24 2017-05-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协同关系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1565412B (zh) * 2019-02-14 2022-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20220408295A1 (en) * 2019-11-07 2022-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Validity Area for Early Measurement
CN113676928A (zh) * 2020-05-14 2021-11-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辅小区添加方法及终端
CN113810967A (zh) * 2021-09-10 2021-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14885424A (zh) * 2022-04-07 2022-08-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3492A1 (zh) * 2022-04-07 2023-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3492A1 (zh) 2023-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4248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62233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JP7164541B2 (ja) 周波数選択方法、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1102814A1 (zh) Ue能力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399514A (zh) 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7210907A1 (zh) 多链接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20230300703A1 (en) Cell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171119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93492A1 (zh) 小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84912B (zh) 一种会话对应关系的管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30232268A1 (en) Measurement method, measurement apparatus,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CN111757317B (zh)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11194072B (zh) 多波束场景下监听寻呼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65385A1 (zh) 接入控制方法、通信节点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896554A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设备
US1004536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WO2021207908A1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988772A (zh) 终端发现方法及设备
CN115942340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5087062B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EP2919522B1 (en) Method,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WO2023227090A1 (zh) 用于辅小区组的小区更新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22032513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US2024017978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14314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