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0727A - 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0727A
CN114880727A CN202210398419.1A CN202210398419A CN114880727A CN 114880727 A CN114880727 A CN 114880727A CN 202210398419 A CN202210398419 A CN 202210398419A CN 114880727 A CN114880727 A CN 114880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rdinate system
coordinates
under
geodetic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984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0727B (zh
Inventor
段延松
周琪
陶鹏杰
柯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22103984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0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0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0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0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0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1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solving equations, e.g. nonlinear equations, general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6Matrix or vector computation, e.g. matrix-matrix or matrix-vector multiplication, matrix factoriz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Algebr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通过构建空间格网面,用原始坐标系下的方位元素和虚拟影像上的像点求出其在不同深度格网面上的对应像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作为虚拟控制点,然后将虚拟控制点通过严密的坐标转换模型至目标坐标系下,接着使用坐标转换法求出外方位元素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初值,最后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建立方程和后方交会原理解求转换后的外方位元素。本发明避免了基准比例变形和地图投影带来的场景扭曲问题,解决了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下的高精度转换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遥感测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在摄影测量数据处理流程中,传感器定向和场景恢复是实现对地目标定位的两个重要阶段。传感器定向的任务是恢复成像时传感器的外方位元素,即位置(外方位线元素)和姿态(外方位角元素)数据;场景恢复的目标是利用外方位元素和观测值计算得到地面点的物方坐标。然而,根据测绘生产的需求的不同,其所采用的椭球基准往往也不同,带来了场景在不同坐标系下的转换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现在主推国家2000坐标系,如何将以前在北京84、西安80坐标系下的历史测绘成果转到国家2000坐标系下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同的物方坐标系不仅带来了复杂的坐标系转换问题,同时,也会对场景恢复和对地目标定位结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在场景恢复过程中,点位置信息在不同坐标系中的转换已经是大地测量学中的一个标准问题,主要包括大地坐标与地心坐标的转换、基准转换和地图投影等步骤,涉及的计算过程是理论严格的,但只能逐点转换至目标坐标系下,这么做会导致整个场景转换的计算成本非常大。而在恢复场景前先外方位元素转换至所需要的坐标系下则可以直接将场景恢复纳入目标坐标系中,因此不再需要后续的坐标转换过程。位置数据由于只存在点坐标的转换,是可以按照上述坐标转换过程严格实现的;而对于姿态数据,由于基准比例变形和地图投影所产生的影响,导致不同椭球基准下的投影坐标系之间姿态转换的并不存在一种能用七参数解决的转换方式,若仅仅使用上述点坐标转换方法对姿态参数进行变换,场景就会被系统的扭曲。
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姿态参数在不同坐标下的转换方法,包括旋转矩阵法、补偿矩阵法、坐标转换法,这些方法包括通过一个顺序旋转矩阵和一个补偿矩阵来实现姿态角的变换,虽然能够消除大部分的几何变形,但其仍存在一些理论缺陷,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该方法不直接建立外方位元素在两个坐标系之间的旋转平移缩放的关系,避免了地球曲率与地图投影带来的场景扭曲问题,而是将原坐标系下生成的虚拟控制点转换至目标坐标系下,并计算出外方位元素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初值,最终在目标的坐标系下根据绝对定向原理重新解算外方位元素,实现高精度的外方位元素的转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通过构建空间格网面,用原始坐标系下的方位元素和虚拟影像上的像点求出其在不同深度格网面上的对应像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作为虚拟控制点,然后将虚拟控制点通过严密的坐标转换模型至目标坐标系下,接着使用坐标转换法求出外方位元素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初值,最后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建立方程和后方交会原理解求转换后的外方位元素。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步骤1,将外方位线元素(传感器位置数据)转换至目标坐标系下;
步骤2,按一定的间隔建立空间格网面,根据严格成像几何模型获得虚拟控制点;
步骤3,将所获得虚拟控制点逐点转换至目标坐标系下;
步骤4,通过坐标转换法计算角元素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初值;
步骤5,在目标坐标系下,利用所求的外方位元素初值,虚拟控制点,根据严格成像几何模型解算出目标坐标系下的姿态参数。
而且,所述步骤1中外方位线元素是已经在原坐标系下经过空中三角测量平差后所得到的外方位线元素,其所在的坐标系一般为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即投影坐标系),将线元素转换至目标的坐标系下是无损的点转换,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1.1,在原坐标系大地基准下,将外方位线元素坐标从投影坐标系按照原投影方式的反变换转换至大地坐标系下。
步骤1.2,将大地坐标转换至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转换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31
式中,Te是外方位线元素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e为原坐标系所采用的基准椭球的第一偏心率,N为卯酉圈曲率半径;(B,L,H)为线元素的大地坐标,分别表示纬度,经度,高程。
步骤1.3,使用七参数转换法将原坐标系大地基准下的空间直角坐标转换到目标坐标系大地基准下,七参数转换法:
设两空间直角坐标系间有7个转换参数:3个平移参数(ΔxΔyΔz)、3个旋转参数(εxεyεz)和一个尺度参数k,则由原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到目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32
式中,Te′是转换至目标坐标系大地基准下的空间直角坐标。
步骤1.4,在目标坐标系大地基准下,将空间直角坐标转为大地坐标,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33
e′2=(a2-b2)/a2 (4)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34
式中,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35
是目标坐标系大地基准下的大地坐标,(B′,L′,H′)分别代表该基准下的纬度,经度,高程;(X,Y,Z)为步骤1.3中Te′的坐标,e′和N′为分别为目标坐标系所采用的基准椭球的第一偏心率和卯酉圈曲率半径,a为参考椭球的赤道半径,b为参考椭球的极轴半径。由于式(3)中等式左右两边均有大地纬度B′,因此B′需要根据式(3)-式(5)迭代求解。
步骤1.5,根据投影方式将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至投影坐标系下从而完成线元素的转换,转换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36
式中,Op是线元素在投影坐标系下的坐标,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41
是将大地坐标转换为投影坐标系下的方程。
而且,所述步骤2中坐标转换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2.1,在原投影坐标系下,根据相机的最大最小景深,在高程方向以一定间隔分层建立空间格网面。
步骤2.2,在影像空间,以一定格网大小建立影像规则格网,如将影像平面划分为15×15的格网,则格网的交点共有16×16个,将这些格网交点作为虚拟像点。
步骤2.3,利用外方位元素,根据严格成像模型的正变换,对每个虚拟像点计算得到步骤2.1中各空间格网面上的虚拟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即作为虚拟控制点。其中,严格模型的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42
其中,(X,Y,Z)是虚拟控制点在原投影坐标系下的坐标;(Xs,Ys,Zs)是影像的外方位线元素在原投影坐标系下的坐标;(x,y)是虚拟像点的像平面坐标;x0,y0,f为相机内方位元素;Z为步骤2.1中所建立的空间格网面的高程;ai,bi,ci(i=1,2,3)是外方位角元素构成的旋转矩阵中的元素,其具体计算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43
而且,所述步骤3中,虚拟控制点转到目标坐标系下的方式与步骤1中线元素转换方式一样。
而且,所述步骤4中使用的坐标转换法求解角元素初值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1,在传感器坐标系中,沿X,Y,Z三个轴的正方向分别选择一个靠近原点O的点,形成三个辅助点A,B,C,推荐的辅助点位置设计方案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51
式中,(Ac,Bc,Cc)表示辅助点在传感器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构成的列向量,单位为米。
步骤4.2,将辅助点坐标从传感器坐标系转换至投影坐标系,再将其转换至目标坐标系下,具体方式与步骤1中线元素转换方式一样。
步骤4.3,建立方程求解目标坐标系下的角元素初值,其具体过程为:
已知传感器坐标系原点O(即外方位线元素坐标)、三个辅助点A,B,C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坐标Op,Ap,Bp,Cp,那么可以求得由相机坐标系到目标坐标系转换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52
式中,Ap-Op,Bp-Op,Cp-Op为A,B,C三点在以Op为参考原点的目标坐标系下的坐标。该矩阵同时也是一个方向余弦矩阵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53
根据式(10)和式(11)建立方程可以解出三个旋转角,如式(12)所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54
式中,还根据飞行方向对k进行修正,通过加减一个整数与π/2的乘积,使其角度在-π到π之间,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55
代表了矩阵数组中从左往右逐行排列的第n个元素。
但是转换过程中由于受到基准比例变形和地图投影所产生的影响,三个辅助向量的空间长度将会发生变化,其之间的正交性也会被破坏,因此该旋转角仅能作为姿态角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初值。
而且,所述步骤5中使用共线方程解算目标坐标系下的姿态参数,共线条件方程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61
根据后方交会的原理,可以解算出目标坐标系下的外方位元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不直接建立两个坐标系之间的旋转平移缩放的关系,避免了基准比例变形和地图投影带来的场景扭曲问题,实现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地对空的定位方式,解决了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下的高精度转换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流程图。
图2为点坐标从一个投影坐标系转换至另一个投影坐标系的坐标转换过程图。
图3为建立空间格网面获得虚拟控制点示意图。
图4为传感器坐标系向目标坐标系转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空间格网面,用原始坐标系下的方位元素和虚拟影像上的像点求出其在不同深度格网面上的对应像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作为虚拟控制点,然后将虚拟控制点通过严密的坐标转换模型至目标坐标系下,接着使用坐标转换法求出外方位元素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初值,最后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建立方程和后方交会原理解求转换后的外方位元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外方位线元素(传感器位置数据)转换至目标坐标系下。
外方位线元素是已经在原坐标系下经过空中三角测量平差后所得到的外方位线元素,其所在的坐标系一般为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即投影坐标系),将线元素转换至目标的坐标系下是无损的点转换,如图2所示,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1.1,在原坐标系大地基准下,将外方位线元素坐标从投影坐标系按照原投影方式的反变换转换至大地坐标系下。
步骤1.2,将大地坐标转换至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转换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71
式中,Te是外方位线元素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e为原坐标系所采用的基准椭球的第一偏心率,N为卯酉圈曲率半径;(B,L,H)为线元素的大地坐标,分别表示纬度,经度,高程。
步骤1.3,使用七参数转换法将原坐标系大地基准下的空间直角坐标转换到目标坐标系大地基准下。七参数转换法:
设两空间直角坐标系间有7个转换参数:3个平移参数(ΔxΔyΔz)、3个旋转参数(εxεyεz)和一个尺度参数k,则由原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到目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72
式中,Te′是转换至目标坐标系大地基准下的空间直角坐标。
步骤1.4,在目标坐标系大地基准下,将空间直角坐标转为大地坐标,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73
e′2=(a2-b2)/a2 (4)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74
式中,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75
是目标坐标系大地基准下的大地坐标,(B′,L′,H′)分别代表该基准下的纬度,经度,高程;(X,Y,Z)为步骤1.3中Te′的坐标,e′和N′为分别为目标坐标系所采用的基准椭球的第一偏心率和卯酉圈曲率半径,a为参考椭球的赤道半径,b为参考椭球的极轴半径。由于式(3)中等式左右两边均有大地纬度B′,因此B′需要根据式(3)-式(5)迭代求解,首先计算B′的初值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76
代入式(5)和式(3)计算N′和B′,再代入式(5)和式(3),如此迭代,直到两次B′的差值的绝对值满足限差要求即迭代停止。
步骤1.5,根据投影方式将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至投影坐标系下从而完成线元素的转换,转换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81
式中,Op是线元素在投影坐标系下的坐标,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82
是将大地坐标转换为投影坐标系下的方程。
步骤2,如图3所示,按一定的间隔建立空间格网面,根据严格成像几何模型获得虚拟控制点。
步骤2.1,在原投影坐标系下,根据相机的最大最小景深,在高程方向以一定间隔分层建立空间格网面。
步骤2.2,在影像空间,以一定格网大小建立影像规则格网,如将影像平面划分为15×15的格网,则格网的交点共有16×16个,将这些格网交点作为虚拟像点。
步骤2.3,利用外方位元素,根据严格成像模型的正变换,对每个虚拟像点计算得到步骤2.1中各空间格网面上的虚拟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即作为虚拟控制点。其中,严格成像模型的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83
其中,(X,Y,Z)是虚拟控制点在原投影坐标系下的坐标;(Xs,Ys,Zs)是影像的外方位线元素在原投影坐标系下的坐标;(x,y)是虚拟像点的像平面坐标;x0,y0,f为相机内方位元素;Z为步骤2.1中所建立的空间格网面的高程;ai,bi,ci(i=1,2,3)是外方位角元素构成的旋转矩阵中的元素,其具体计算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91
步骤3,将所获得虚拟控制点逐点转换至目标坐标系下。
虚拟控制点转到目标坐标系下的方式与步骤1中线元素转换方式一样。
步骤4,通过坐标转换法计算角元素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初值。
步骤4.1,在传感器坐标系中,沿X,Y,Z三个轴的正方向分别选择一个靠近原点O的点,形成三个辅助点A,B,C,推荐的辅助点位置设计方案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92
式中,(Ac,Bc,Cc)表示辅助点在传感器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构成的列向量,单位为米。
步骤4.2,如图4所示,将辅助点坐标从传感器坐标系转换至投影坐标系,再将其转换至目标坐标系下,具体方式与步骤1中线元素转换方式一样。
步骤4.3,建立方程求解目标坐标系下的角元素初值,其具体过程为:
已知传感器坐标系原点O(即外方位线元素坐标)、三个辅助点A,B,C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坐标Op,Ap,Bp,Cp,那么可以求得由相机坐标系到目标坐标系转换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93
式中,Ap-Op,Bp-Op,Cp-Op为A,B,C三点在以Op为参考原点的目标坐标系下的坐标。该矩阵同时也是一个方向余弦矩阵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094
根据式(10)和式(11)建立方程可以解出三个旋转角,如式(12)所示: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101
式中,还根据飞行方向对k进行修正,通过加减一个整数与π/2的乘积,使其角度在-π到π之间,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102
代表了矩阵数组中从左往右逐行排列的第n个元素。
但是转换过程中由于受到基准比例变形和地图投影所产生的影响,三个辅助向量的空间长度将会发生变化,其之间的正交性也会被破坏,因此该旋转角仅能作为姿态角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初值。
步骤5,在目标坐标系下,利用所求的外方位元素初值(外方位元素包括步骤1中的线元素Xs,Ys,Zs和步骤4中的角元素),虚拟控制点,基于共线条件的严格成像几何模型解算出目标坐标系下的姿态参数。
共线条件方程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8532870000103
根据后方交会的原理,可以解算出目标坐标系下的外方位元素。
具体实施时,以上流程可采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自动运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外方位线元素转换至目标坐标系下;
步骤2,按一定的间隔建立空间格网面,根据严格成像几何模型获得虚拟控制点;
步骤3,将所获得虚拟控制点逐点转换至目标坐标系下;
步骤4,通过坐标转换法计算角元素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初值;
步骤5,在目标坐标系下,利用所求的外方位元素初值,虚拟控制点,基于共线条件的严格成像几何模型解算出目标坐标系下的姿态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过程为:
步骤1.1,在原坐标系大地基准下,将外方位线元素坐标从投影坐标系按照原投影方式的反变换转换至大地坐标系下;
步骤1.2,将大地坐标转换至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步骤1.3,使用七参数转换法将原坐标系大地基准下的空间直角坐标转换到目标坐标系大地基准下;
步骤1.4,在目标坐标系大地基准下,将空间直角坐标转为大地坐标;
步骤1.5,根据投影方式将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至投影坐标系下从而完成线元素的转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将大地坐标转换至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转换公式为: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11
式中,Te是外方位线元素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e为原坐标系所采用的基准椭球的第一偏心率,N为卯酉圈曲率半径;(B,L,H)为线元素的大地坐标,B,L,H分别表示纬度,经度,高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七参数转换法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设两空间直角坐标系间有7个转换参数:3个平移参数(Δx Δy Δz)、3个旋转参数(εxεy εz)和一个尺度参数k,则由原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到目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21
式中,Te′是转换至目标坐标系大地基准下的空间直角坐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4中将空间直角坐标转为大地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22
e′2=(a2-b2)/a2 (4)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23
式中,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24
是目标坐标系大地基准下的大地坐标,(B′,L′,H′)分别代表该基准下的纬度,经度,高程;(X,Y,Z)为步骤1.3中Te′的坐标,e′和N′为分别为目标坐标系所采用的基准椭球的第一偏心率和卯酉圈曲率半径,a为参考椭球的赤道半径,b为参考椭球的极轴半径,由于式(3)中等式左右两边均有大地纬度B′,因此B′需要根据式(3)-式(5)迭代求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5线元素的转换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25
式中,Op是线元素在投影坐标系下的坐标,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26
是将大地坐标转换为投影坐标系下的方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获得虚拟控制点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1,在原投影坐标系下,根据相机的最大最小景深,在高程方向以一定间隔分层建立空间格网面;
步骤2.2,在影像空间,以一定格网大小建立影像规则格网,将格网交点作为虚拟像点;
步骤2.3,利用外方位元素,根据严格成像模型的正变换,对每个虚拟像点计算得到步骤2.1中各空间格网面上的虚拟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即作为虚拟控制点,其中,严格模型的公式为: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31
其中,(X,Y,Z)是虚拟控制点在原投影坐标系下的坐标;(Xs,Ys,Zs)是影像的外方位线元素在原投影坐标系下的坐标;(x,y)是虚拟像点的像平面坐标;x0,y0,f为相机内方位元素;Z为步骤2.1中所建立的空间格网面的高程;ai,bi,ci是外方位角元素构成的旋转矩阵中的元素,i=1,2,3,其具体计算如下式所示: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3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采用了坐标转换法来计算外方位元素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初值,其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4.1,在传感器坐标系中,沿X,Y,Z三个轴的正方向分别选择一个靠近原点O的点,形成三个辅助点A,B,C,推荐的辅助点位置设计方案为: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33
式中,(Ac,Bc,Cc)表示辅助点在传感器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构成的列向量,单位为米;
步骤4.2,将辅助点坐标从传感器坐标系转换至投影坐标系,再将其转换至目标坐标系下,具体方式与步骤1中线元素转换方式一样;
步骤4.3,建立方程求解目标坐标系下的角元素初值,其具体过程为:
已知传感器坐标系原点O,即外方位线元素坐标,三个辅助点A,B,C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坐标Op,Ap,Bp,Cp,那么可以求得由相机坐标系到目标坐标系转换的旋转矩阵: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41
式中,Ap-Op,Bp-Op,Cp-Op为A,B,C三点在以Op为参考原点的目标坐标系下的坐标,该矩阵同时也是一个方向余弦矩阵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42
根据式(10)和式(11)建立方程可以解出三个旋转角,如式(12)所示: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43
式中,还根据飞行方向对k进行修正,通过加减一个整数与π/2的乘积,使其角度在-π到π之间,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44
代表了矩阵数组中从左往右逐行排列的第n个元素。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利用后方交会原理计算出目标坐标系下的外方位元素,所使用的共线条件方程如下:
Figure FDA0003598532860000045
CN202210398419.1A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 Active CN114880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8419.1A CN114880727B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8419.1A CN114880727B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0727A true CN114880727A (zh) 2022-08-09
CN114880727B CN114880727B (zh) 2024-09-20

Family

ID=82669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98419.1A Active CN114880727B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072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3669A (zh) * 2016-11-22 2017-05-10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多镜头多探测器航空相机单中心投影转换方法
CN110388898A (zh) * 2019-06-27 2019-10-29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构建虚拟控制点约束的多源多重覆盖遥感影像平差方法
WO2021185218A1 (zh) * 2020-03-16 2021-09-23 左忠斌 一种在运动过程中获取物体3d坐标及尺寸的方法
CN113739767A (zh) * 2021-08-24 2021-12-03 武汉大学 针对国产面阵摆扫成像系统获取的影像生产正射影像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3669A (zh) * 2016-11-22 2017-05-10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多镜头多探测器航空相机单中心投影转换方法
CN110388898A (zh) * 2019-06-27 2019-10-29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构建虚拟控制点约束的多源多重覆盖遥感影像平差方法
WO2021185218A1 (zh) * 2020-03-16 2021-09-23 左忠斌 一种在运动过程中获取物体3d坐标及尺寸的方法
CN113739767A (zh) * 2021-08-24 2021-12-03 武汉大学 针对国产面阵摆扫成像系统获取的影像生产正射影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0727B (zh) 2024-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26850A1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导航定姿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9272537B (zh) 一种基于结构光的全景点云配准方法
CN114399554B (zh) 一种多相机系统的标定方法及系统
US20210256722A1 (en) Collaborative 3d mapping and surface registration
CN112270698B (zh) 基于最邻近曲面的非刚性几何配准方法
CN111044037B (zh) 一种光学卫星影像的几何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3697864B (zh) 一种基于大虚拟相机的窄视场双相机影像拼接方法
WO2015007065A1 (zh) 一种降低tdi-ccd相机图像模糊度的方法
CN110660099B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处理的有理函数模型拟合方法
CN107316280B (zh) 离岛卫星影像rpc模型高精度几何定位方法
CN104820984A (zh) 一种卫星遥感立体影像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1508028A (zh) 光学立体测绘卫星相机的自主在轨几何定标方法及系统
CN116129037B (zh) 视触觉传感器及其三维重建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361133B1 (ko) 이동체의 전방향에 위치한 적어도 하나의 물체에 대한 거리를 획득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비전 장치
CN109029379B (zh) 一种高精度小基高比立体测绘方法
Liu et al. Dense stereo matching strategy for oblique images that considers the plane directions in urban areas
CN111611525B (zh) 基于物方匹配高程偏差迭代修正的遥感数据高程解算方法
CN111504320B (zh) 基于严格几何成像模型的带摆镜光学遥感卫星定位方法
CA3108547A1 (en) Collaborative 3d mapping and surface registration
CN110046430B (zh) 基于椭球分层大气折射的光学卫星影像精确对地定位方法
CN114880727B (zh) 一种影像外方位元素在不同坐标系间高精度转换方法
CN115830116A (zh) 一种鲁棒视觉里程计方法
CN107146281B (zh) 一种月球表面高分辨率dem提取方法
CN114255457A (zh) 基于机载LiDAR点云辅助的同机影像直接地理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1044076B (zh) 基于参考底图的高分一号b卫星几何检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