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9414A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79414A CN114879414A CN202210450650.0A CN202210450650A CN114879414A CN 114879414 A CN114879414 A CN 114879414A CN 202210450650 A CN202210450650 A CN 202210450650A CN 114879414 A CN114879414 A CN 1148794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quadrant
- photo
- alignment direction
- substrate
- liquid crys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9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8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86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s (ChL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90 Smectic liquid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53—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or pretilt angles on a same surface, e.g. for grey scale 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 G02F1/13375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or pretilt angles on a same surface, e.g. for grey scale 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光配向层,至少另一个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狭缝电极。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光配向层和狭缝电极共同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方位角,可以更好地控制液晶分子的基础方位角,提高液晶分子方位角的控制精度,并且在显示过程中细化暗线、缩短暗线,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采用光配向技术为液晶提供初始方位角,例如,采用紫外光配向技术(Ultraviolet induced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UV2A)对基板的光配向层进行曝光来形成光配向方向,这样的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中存在暗线,并且暗线长度较长、宽度大,降低了液晶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项或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光配向层,至少另一个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狭缝电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子像素区域被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划分为第一象限区、第二象限区、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光配向方向、第二光配向方向、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第一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一象限区和第二象限区,第二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第三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二象限区和第三象限区,第四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一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第一光配向方向和第二光配向方向均与第二中心轴相平行,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均与第一中心轴相平行,其中,第一中心轴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中心轴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第一中心轴相垂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光配向方向与第二光配向方向的方向相反,第三光配向方向与第四光配向方向的方向相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子像素区域被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划分为第一象限区、第二象限区、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在各象限区内,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预设角度大于0度小于90度,且相邻两个象限区的狭缝电极对称,其中,第一中心轴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中心轴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第一中心轴相垂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第一光配向层设置有第一光配向方向、第二光配向方向、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第一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一象限区和第二象限区,第二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第三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二象限区和第三象限区,第四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一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第一光配向方向和第二光配向方向均与第二中心轴相平行,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均与第一中心轴相平行;
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在各象限区内,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在各象限区内,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第二光配向层设置有第一光配向方向、第二光配向方向、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第一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一象限区和第二象限区,第二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第三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二象限区和第三象限区,第四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一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第一光配向方向和第二光配向方向均与第二中心轴相平行,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均与第一中心轴相平行;
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在各象限区内,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在各象限区内,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光配向层的光配向方向相互平行,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的光配向方向相互平行,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子像素区域被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划分为第一象限区、第二象限区、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第一光配向层包括第一光配向方向和第二光配向方向,第一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一象限区和第二象限区,第二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第一光配向方向与第二光配向方向的方向相反;第二光配向层包括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第三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二象限区和第三象限区,第四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一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第三光配向方向与第四光配向方向的方向相反,其中,第一中心轴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中心轴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第一中心轴相垂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第一光配向方向自第二象限区朝向第一象限区,第二光配向方向自第四象限区朝向第三象限区;第三光配向方向自第二象限区朝向第三象限区,第四光配向方向自第四象限区朝向第一象限区;或者,
第一光配向方向自第一象限区朝向第二象限区,第二光配向方向自第三象限区朝向第四象限区;第三光配向方向自第二象限区朝向第三象限区,第四光配向方向自第四象限区朝向第一象限区。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子像素区域被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划分为第一象限区、第二象限区、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第一光配向层包括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第三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二象限区和第三象限区,第四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一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第三光配向方向与第四光配向方向的方向相反;第二光配向层包括第一光配向方向和第二光配向方向,第一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一象限区和第二象限区,第二光配向方向位于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第一光配向方向与第二光配向方向的方向相反;其中,第一中心轴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中心轴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第一中心轴相垂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第一光配向方向自第一象限区朝向第二象限区,第二光配向方向自第三象限区朝向第四象限区;第三光配向方向自第三象限区朝向第二象限区,第四光配向方向自第一象限区朝向第四象限区;或者,
第一光配向方向自第二象限区朝向第一象限区,第二光配向方向自第四象限区朝向第三象限区;第三光配向方向自第三象限区朝向第二象限区,第四光配向方向自第一象限区朝向第四象限区。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液晶层中的液晶包括手性液晶。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光配向层和狭缝电极共同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方位角,可以更好地控制液晶分子的基础方位角,提高液晶分子方位角的控制精度,并且在显示过程中细化暗线、缩短暗线,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公开范围的限制。
图1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b为一种狭缝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在一实施例中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在另一实施例中的A向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在另一实施例中的A向视图;
图5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5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5d为图5a所示第一基板和图5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
图5e为图5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6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6c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6d为图6a所示第一基板和图6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
图6e为图6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7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7b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7c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7d为图7a所示第一基板和图7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
图7e为图7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8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8b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8c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8d为图8a所示第一基板和图8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
图8e为图8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9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9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9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9d为图9a所示第二基板和图9b所示第一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
图9e为图9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10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0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0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0d为图10a所示第二基板和图9b所示第一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
图10e为图10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11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1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1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1d为图11a所示第二基板和图11b所示第一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
图11e为图11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12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2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2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2d为图12a所示第二基板和图11b所示第一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
图12e为图12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13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3b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3c为图13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13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
图13d为图13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3e为图13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3f为图13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14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4b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4c为图14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14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
图14d为图14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4e为图14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4f为图14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15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5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5c为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
图15d为图15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5e为图15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5f为图15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16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6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6c为图16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16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
图16d为图16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6e为图16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6f为图16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17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7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7c为图17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17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
图17d为图17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7e为图17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7f为图17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18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8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8c为图18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18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
图18d为图18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8e为图18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8f为图18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19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9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19c为图19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19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
图19d为图19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9e为图19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9f为图19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图20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20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20c为图20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20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
图20d为图20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0e为图20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0f为图20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基板;11、第一配向层;12、第一狭缝电极;20、第二基板;21、第二配向层;22、第二狭缝电极;41a、第一光配向方向;41b、第二光配向方向;41c、第三光配向方向;41d、第四光配向方向;411、第一象限区;412、第二象限区;413、第三象限区;414、第四象限区;421、第一中心轴;422、第二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同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结合。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文中,对于显示面板的示意图中,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光配向方向采用实线箭头标示,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光配向方向采用虚线箭头标示。
图1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a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中的至少一个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光配向层,至少另一个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狭缝电极。示例性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可以为阵列基板,另一个可以为彩膜基板。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可以位于第二基板20的背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在图1a中,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可以位于第二基板20的上侧。
图1b为一种狭缝电极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狭缝电极可以包括电极层以及开设在电极层上的相互平行的多个狭缝。例如,可以在基板的一侧形成电极层,对电极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去除位于狭缝位置的电极材料,在电极层上开设出多个狭缝,从而形成狭缝电极。狭缝电极的材料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等。图1b中示出的狭缝沿水平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具体实施中,狭缝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示例性地,光配向层的材质可以为聚酰亚胺(PI),可以采用光配向技术例如采用UV2A技术对光配向薄膜进行曝光,在光配向薄膜上形成预设的光配向方向,从而形成光配向层。
示例性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中的至少一个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光配向层,至少另一个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狭缝电极,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实施方式: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且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且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
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采用光配向技术为阵列基板侧和彩膜基板侧表面液晶分子提供基础方位角,使得液晶分子方位角不稳定、精度偏低,在显示中暗线长度较长、宽度大,降低了液晶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中的至少一个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光配向层,至少另一个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狭缝电极。采用光配向层和狭缝电极共同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方位角,可以更好地控制液晶分子的方位角,提高液晶分子方位角的控制精度,并且在显示过程中细化暗线、缩短暗线,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在一实施例中的A向视图,图2中只示出了光配向方向。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41,子像素区域41可以被第一中心轴421和第二中心轴422划分为四个象限区,分别为第一象限区411、第二象限去412、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其中,第一中心轴421经过子像素区域41的中心且与子像素区域4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中心轴422经过子像素区域41的中心且与第一中心轴421相垂直。在图2中,第一象限区411、第二象限区412、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以子像素区域41的中心逆时针排列,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象限区411、第二象限区412、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可以以子像素区域41的中心顺时针排列。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第一光配向方向41a、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可以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位于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位于第二象限区412和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四象限区414。示例性地,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可以均与第二中心轴422相平行,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可以均与第一中心轴421相平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与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的方向相反,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的方向相反。
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利于使每个象限区内液晶层的中间态为45°,从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2中示出的第一光配向方向41a由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一象限区411,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由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三象限区413,实际实施中,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要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与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的方向相反即可。
图2中示出的第三光配向方向41c由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由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四象限区414,实际实施中,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要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的方向相反即可。
图3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在另一实施例中的A向视图,图4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在另一实施例中的A向视图,图3和图4中均示出了光配向方向和狭缝电极。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各象限区内,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中心轴422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θ,预设角度θ大于0°小于90°,且相邻两个象限区的狭缝电极对称,如图3和图4所示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中心轴422之间的夹角指的是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中心轴422相交所形成的角度中的锐角。
图3和图4中均示出了预设角度θ,预设角度θ的取值范围为大于0°小于90°。示例性地,预设角度θ的取值范围可以为35°~55°(包括端点值),也就是说,预设角度θ可以为35°~55°中的任意数值,例如,预设角度θ可以为35°、45°或55°。相邻两个象限区的狭缝电极对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象限区411中的狭缝电极与第二象限区412中的狭缝电极关于第一中心轴421对称,第二象限区412中的狭缝电极与第三象限区413中的狭缝电极关于第二中心轴422对称,第三象限区413中的狭缝电极与第四象限区414中的狭缝电极关于第一中心轴421对称,第四象限区414中的狭缝电极与第一象限区411中的狭缝电极关于第二中心轴422对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预设角度θ为45°,这样,可以使得狭缝电极中的狭缝呈45°或135°,有利于在显示过程中控制液晶分子保持为45°,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5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5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5a为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图5b为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11,第一光配向层11设置有第一光配向方向41a、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也就是说,显示面板的第一光配向方向41a、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可以均设置在第一基板10的第一光配向层11上。
如图5a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位于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位于第二象限区412和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均与第二中心轴422相平行,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均与第一中心轴421相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由于第一基板10位于第二基板20的下侧,因此,第一基板10中的光配向方向与图1中A向视图示出的对应的光配向方向相同,第一基板10中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与图1中A向视图示出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相同。第二基板20中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与图1中A向视图示出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相反。
示例性地,可以对第一基板10的第一光配向层11进行两次曝光,一次可以曝光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一次可以曝光出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例如,第一次曝光出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第二次曝光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22,在各象限区内,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如图5b和图3所示。例如,图3中,在第一象限区内,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中心轴之间的角度为135°(狭缝与第二中心轴向右的方向之间的角度),那么,如图5b所示,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中心轴422之间的角度也为135°,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图5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c所示,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12,在各象限区内,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这样的结构,第一狭缝电极12和第二狭缝电极22共同形成显示面板的狭缝电极,液晶层在第一狭缝电极12和第二狭缝电极22形成的电场作用下旋转实现显示。
示例性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中的一个可以为阵列基板,另一个可以为彩膜基板,对应地,第一狭缝电极12和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一个可以为像素电极,另一个可以为公共电极。
图5d为图5a所示第一基板和图5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图5d示出了液晶层的中间态液晶分子在各象限区的指向示意图,如图5d所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后,液晶层的中间态为45°或135°,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采用锥体来表征液晶分子,如图5d所示,锥体的尖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尾部,锥体的大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头部。
图5e为图5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如图5e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倒“卍”形,图5e所示暗线宽度比不采用狭缝电极的显示面板的暗线宽度更细,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示例性地,如图5a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一象限区411,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四象限区414。
在图5a至图5e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可以为彩膜基板。
图6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6b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6a为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图6b为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图6c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相较于图5a~图5c所示实施例,图6a~图6c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一象限区411。
图6d为图6a所示第一基板和图6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图6d示出了液晶层的中间态液晶分子在各象限区的指向示意图,如图6d所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后,液晶层的中间态为45°或135°,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6e为图6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如图6e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卍”形,图6e所示暗线宽度比不采用狭缝电极的显示面板的暗线宽度更细,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7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7b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7a为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图7b为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如图7a所示,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11,第一光配向层11设置有第一光配向方向41a、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也就是说,显示面板的第一光配向方向41a、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可以均设置在第一基板10的第一光配向层11上。
如图7a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位于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位于第二象限区412和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均与第二中心轴422相平行,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均与第一中心轴421相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由于第一基板10位于第二基板20的下侧,因此,第一基板10中的光配向方向与图1中A向视图示出的对应的光配向方向相同,第一基板10中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与图1中A向视图示出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相同。第二基板20中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与图1中A向视图示出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相反。
示例性地,可以对第一基板10的第一光配向层11进行两次曝光,一次可以曝光出第一光配向方向和第二光配向方向,一次可以曝光出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例如,第一次曝光出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第二次曝光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b所示,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22,在各象限区内,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如图7b和图4所示。
图7c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c所示,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12,在各象限区内,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这样的结构,第一狭缝电极12和第二狭缝电极22共同形成显示面板的狭缝电极。
图7d为图7a所示第一基板和图7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图7d示出了液晶层的中间态液晶分子在各象限区的指向示意图,如图7d所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后,液晶层的中间态为45°或135°,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7e为图7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如图7e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向右倾斜“8”形,图7e所示暗线宽度比不采用狭缝电极的显示面板的暗线宽度更细,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示例性地,如图7a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四象限区414。
在图7a至图7e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可以为彩膜基板。
图8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8b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8a为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图8b为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图8c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相较于图7a至图7c所示实施例,图8a至图8c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一象限区411,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一象限区411。
图8d为图8a所示第一基板和图8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如图8d所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后,液晶层的中间态为45°或135°,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8e为图8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如图8e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向左倾斜“8”形,图8e所示暗线宽度比不采用狭缝电极的显示面板的暗线宽度更细,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9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9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9a为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图9b为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如图9a所示,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21,第二光配向层21设置有第一光配向方向41a、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也就是说,显示面板的第一光配向方向41a、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可以均设置在第二基板10的第二光配向层21上。
如图9a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位于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位于第二象限区412和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均与第二中心轴422相平行,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均与第一中心轴421相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由于第二基板20位于第一基板10的上侧,因此,第二基板20中的光配向方向与图1中A向视图示出的对应的光配向方向镜像对称,第二基板20中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与图1中A向视图示出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相反。第一基板10中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与图1中A向视图示出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相同。
示例性地,可以对第二基板10的第二光配向层21进行两次曝光,一次可以曝光出第一光配向方向和第二光配向方向,一次可以曝光出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例如,第一次曝光出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第二次曝光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b所示,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12,在各象限区内,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如图9b和图3所示。
图9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c所示,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22,在各象限区内,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这样的结构,第一狭缝电极12和第二狭缝电极22共同形成显示面板的狭缝电极。
示例性地,第二基板20和第一基板10中的一个可以为阵列基板,另一个可以为彩膜基板,对应地,第二狭缝电极22和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一个可以为公共电极,另一个可以为像素电极。
图9d为图9a所示第二基板和图9b所示第一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如图9d所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后,液晶层的中间态为45°或135°,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9e为图9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如图9e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倒“卍”形,图9e所示暗线宽度比不采用狭缝电极的显示面板的暗线宽度更细,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示例性地,如图9a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一象限区411。
在图9a至图9e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可以为彩膜基板。
图10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0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0a为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图10b为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图10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相较于图9a至图9c所示实施例,图10a至图10c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一象限区411。
图10d为图10a所示第二基板和图9b所示第一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如图10d所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后,液晶层的中间态为45°或135°,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10e为图10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如图10e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卍”形,图10e所示暗线宽度比不采用狭缝电极的显示面板的暗线宽度更细,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11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1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1a为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图11b为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如图11a所示,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21,第二光配向层21设置有第一光配向方向41a、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也就是说,显示面板的第一光配向方向41a、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可以均设置在第二基板10的第二光配向层21上。
如图11a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二象限区412,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一象限区411;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位于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位于第二象限区412和第三象限区413,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四象限区414,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一象限区411。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均与第二中心轴422相平行,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均与第一中心轴421相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由于第二基板20位于第一基板10的上侧,因此,第二基板20中的光配向方向与图1中A向视图示出的对应的光配向方向镜像对称,第二基板20中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与图1中A向视图示出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相反。第一基板10中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与图1中A向视图示出的四个象限区的排布方向相同。
示例性地,可以对第二基板20的第二光配向层21进行两次曝光,一次可以曝光出第一光配向方向和第二光配向方向,一次可以曝光出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例如,第一次曝光出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第二次曝光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1b所示,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12,在各象限区内,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如图11b和图4所示。
图11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1c所示,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22,在各象限区内,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这样的结构,第一狭缝电极12和第二狭缝电极22共同形成显示面板的狭缝电极。
图11d为图11a所示第二基板和图11b所示第一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如图11d所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后,液晶层的中间态为45°或135°,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11e为图11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如图11e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向右倾斜“8”形,图11e所示暗线宽度比不采用狭缝电极的显示面板的暗线宽度更细,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示例性地,如图11a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四象限区414。
在图11a至图11e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可以为彩膜基板。
图12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2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2a为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图12b为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示意图。图12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相较于图11a至图11c所示实施例,图12a至图12c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四象限区414。
图12d为图12a所示第二基板和图11b所示第一基板贴合后液晶层的中间态示意图。如图11d所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后,液晶层的中间态为45°或135°,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12e为图12d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如图12e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向左倾斜“8”形,图12e所示暗线宽度比不采用狭缝电极的显示面板的暗线宽度更细,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第一光配向层设置有第一光配向方向和第二光配向方向;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第二光配向层设置有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在各象限区内,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狭缝电极的延伸反向相平行;和/或,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在各象限区内,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第一光配向层设置有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第二光配向层设置有第一光配向方向和第二光配向方向。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在各象限区内,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狭缝电极的延伸反向相平行;和/或,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在各象限区内,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图13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3b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3a示出了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图13b示出了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如图13a所示,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11,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12,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
如图13b所示,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21,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22,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示例性地,液晶层30中的液晶包括手性液晶,例如,液晶层30采用手性液晶。手性液晶可以分为胆甾相液晶和近晶相液晶,手性液晶具有螺旋结构和旋光性。
这样的显示面板,第一基板10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11和第一狭缝电极12,且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方向与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相互平行,第二基板20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21和第二狭缝电极22,且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相互平行,在采用手性液晶的情况下,可以形成比较好的基础方位角;在狭缝电极电场力和配向力的作用下,手性液晶更容易扭转,使得液晶分子的方位角更加接近目标方位角,有利于减小显示中暗线长度,提升透过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图13a示出了第一基板中对应的一个子像素区域,图13b示出了第二基板中对应的一个子像素区域,如图13b所示,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图13c为图13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13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图13d为图13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13e为图13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3f为图13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其中,图13c、图13d、图13e和图13f分别示出了其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
如图13c所示,子像素区域可以被第一中心轴421和第二中心轴422划分为第一象限区411、第二象限区412、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一光配向层11包括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位于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与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与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设置在第一光配向层11上。其中,第一中心轴421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中心轴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第一中心轴相垂直。
第二光配向层21包括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位于第二象限区412和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与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与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设置在第二光配向层21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贴合后,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上侧,第二基板20的第二光配向层21会朝向第一基板10,因此,在图13c中,第二光配向层21中的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以虚线形式示出,图13c中的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与图13b中的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呈镜像对称。
这样的结构,在每个象限区内,通过第一狭缝电极12和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力的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第一基板1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基础方位角,通过第二狭缝电极22和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力的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第二基板2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基础方位角,使得液晶层液晶分子的方位角更加稳定,达到细化暗线并缩短暗线的作用,有效提升透过率,优化显示面板的光学特性。
在图13d中,实线锥体表征第一基板1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虚线锥体表征第二基板2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其中,锥体的尖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尾部,锥体的大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头部。第一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与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力方向相同,第二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力方向相反。
手性液晶为螺旋结构,在适当的显示面板盒厚和螺距下可旋转90度。第一基板10侧液晶分子逆时针旋转90度,第二基板20侧液晶分子顺时针旋转90度,在液晶分子旋转后,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状态由图13d所示状态转变为如图13e所示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的“逆时针”指的是在纸面中逆时针方向,“顺时针”指的是在纸面中顺时针方向,下文中亦是如此。
示例性地,如图13c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一象限区411,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四象限区414。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结构后,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十”字,如图13f所示,暗线长度为(4/3)a,相关技术中量产产品的暗线长度为(8/3)a,由此可见,本公开实施例中,暗线长度为量产产品暗线长度的50%,暗线长度大大缩短,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f所示,子像素的长度(竖直方向的尺寸)为a,子像素的宽度(水平方向的尺寸)为(1/3)a。
图14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4b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4a示出了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图14b示出了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
图14c为图14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14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图14d为图14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14e为图14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4f为图14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其中,图14c、图14d、图14e和图14f分别示出了其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
与图13a~图13f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图14a~图14f所示实施例中,如图14c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四象限区414。
在图14d中,实线锥体表征第一基板1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虚线锥体表征第二基板2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其中,锥体的尖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尾部,锥体的大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头部。第一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与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力方向相同,第二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力方向相反。
手性液晶为螺旋结构,在适当的显示面板盒厚和螺距下可旋转90度。第一基板10侧液晶分子逆时针旋转90度,第二基板20侧液晶分子顺时针旋转90度,在液晶分子旋转后,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状态由图14d所示状态转变为如图14e所示状态。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结构后,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王”字,如图14f所示,暗线长度为(6/3)a,相关技术中量产产品的暗线长度为(8/3)a,由此可见,本公开实施例中,暗线长度为量产产品暗线长度的75%,暗线长度大大缩短,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15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5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5a示出了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图15b示出了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如图15a所示,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11,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12,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如图15b所示,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21,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22,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示例性地,液晶层30中的液晶包括手性液晶,例如,液晶层30采用手性液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图15a示出了第一基板中对应的一个子像素区域,图15b示出了第二基板中对应的一个子像素区域,如图15b所示,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图15c为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图15d为图15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15e为图15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5f为图15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其中,图15c、图15d、图15e和图15f分别示出了其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
如图15c所示,子像素区域可以被第一中心轴421和第二中心轴422划分为第一象限区411、第二象限区412、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一光配向层11包括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位于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与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与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设置在第一光配向层11上。其中,第一中心轴421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中心轴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第一中心轴相垂直。
第二光配向层21包括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位于第二象限区412和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与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与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设置在第二光配向层21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贴合后,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上侧,第二基板20的第二光配向层21会朝向第一基板10,因此,在图15c中,第二光配向层21中的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以虚线形式示出,图15c中的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与图15b中的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呈镜像对称。
这样的结构,在每个象限区内,通过第一狭缝电极12和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力的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第一基板1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基础方位角,通过第二狭缝电极22和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力的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第二基板2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基础方位角,使得液晶层液晶分子的方位角更加稳定。
在图15d中,实线锥体表征第一基板1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虚线锥体表征第二基板2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其中,锥体的尖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尾部,锥体的大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头部。第一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初始倾倒方向与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力方向相同,第二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初始倾倒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力方向相反。
手性液晶为螺旋结构,在适当的显示面板盒厚和螺距下可旋转90度。第一基板10侧液晶分子逆时针旋转90度,第二基板20侧液晶分子顺时针旋转90度,在液晶分子旋转后,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状态由图15d所示状态转变为如图15e所示状态。
示例性地,如图15c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一象限区411,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一象限区411。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结构后,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倒“王”字,如图15f所示,暗线长度为(10/3)a。
图16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6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6a示出了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图16b示出了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
图16c为图16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16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图16d为图16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16e为图16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6f为图16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其中,图16c、图16d、图16e和图16f分别示出了其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
与图15a~图15f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图16a~图16f所示实施例中,如图16c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一象限区411。
在图16d中,实线锥体表征第一基板1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虚线锥体表征第二基板2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其中,锥体的尖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尾部,锥体的大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头部。第一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初始倾倒方向与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力方向相同,第二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初始倾倒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力方向相反。
手性液晶为螺旋结构,在适当的显示面板盒厚和螺距下可旋转90度。第一基板10侧液晶分子逆时针旋转90度,第二基板20侧液晶分子顺时针旋转90度,在液晶分子旋转后,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状态由图16d所示状态转变为如图16e所示状态。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结构后,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田”字,如图16f所示,暗线长度为(12/3)a。
图17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7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7a示出了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图17b示出了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如图17a所示,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11,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12,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
如图17b所示,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21,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22,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示例性地,液晶层30中的液晶包括手性液晶,例如,液晶层30采用手性液晶。
这样的显示面板,第一基板10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11和第一狭缝电极12,且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方向与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相互平行,第二基板20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21和第二狭缝电极22,且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相互平行,在采用手性液晶的情况下,可以形成比较好的基础方位角;在狭缝电极电场力和配向力的作用下,手性液晶更容易扭转,使得液晶层液晶分子的方位角更加接近目标方位角,有利于减小显示中暗线长度,提升透过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图17a示出了第一基板中对应的一个子像素区域,图17b示出了第二基板中对应的一个子像素区域,如图17b所示,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图17c为图17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17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图17d为图17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17e为图17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7f为图17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其中,图17c、图17d、图17e和图17f分别示出了其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
如图17c所示,子像素区域可以被第一中心轴421和第二中心轴422划分为第一象限区411、第二象限区412、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一光配向层11包括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位于第二象限区412和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与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与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设置在第一光配向层11上。其中,第一中心轴421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中心轴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第一中心轴相垂直。
第二光配向层21包括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位于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与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与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设置在第二光配向层21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贴合后,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上侧,第二基板20的第二光配向层21会朝向第一基板10,因此,在图17c中,第二光配向层21中的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以虚线形式示出,图17c中的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与图17b中的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呈镜像对称。
这样的结构,在每个象限区内,通过第一狭缝电极12和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力的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第一基板1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基础方位角,通过第二狭缝电极22和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力的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第二基板2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基础方位角,使得液晶层液晶分子的方位角更加稳定,达到细化暗线并缩短暗线的作用,有效提升透过率,优化显示面板的光学特性。
在图17d中,实线锥体表征第一基板1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虚线锥体表征第二基板2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其中,锥体的尖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尾部,锥体的大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头部。第一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初始倾倒方向与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力方向相同,第二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初始倾倒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力方向相反。
手性液晶为螺旋结构,在适当的显示面板盒厚和螺距下可旋转90度。第一基板10侧液晶分子逆时针旋转90度,第二基板20侧液晶分子顺时针旋转90度,在液晶分子旋转后,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状态由图17d所示状态转变为如图17e所示状态。
示例性地,如图17c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一象限区411,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四象限区414。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结构后,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十”字,如图17f所示,暗线长度为(4/3)a,相关技术中量产产品的暗线长度为(8/3)a,由此可见,本公开实施例中,暗线长度为量产产品暗线长度的50%,暗线长度大大缩短,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18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8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8a示出了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图18b示出了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
图18c为图18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18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图18d为图18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18e为图18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8f为图18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其中,图18c、图18d、图18e和图18f分别示出了其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
与图17a~图17f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图18a~图18f所示实施例中,如图18c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四象限区414。
在图18d中,实线锥体表征第一基板1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虚线锥体表征第二基板2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其中,锥体的尖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尾部,锥体的大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头部。第一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初始倾倒方向与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力方向相同,第二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初始倾倒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力方向相反。
手性液晶为螺旋结构,在适当的显示面板盒厚和螺距下可旋转90度。第一基板10侧液晶分子逆时针旋转90度,第二基板20侧液晶分子顺时针旋转90度,在液晶分子旋转后,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状态由图18d所示状态转变为如图18e所示状态。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结构后,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王”字,如图18f所示,暗线长度为(6/3)a,相关技术中量产产品的暗线长度为(8/3)a,由此可见,本公开实施例中,暗线长度为量产产品暗线长度的75%,暗线长度大大缩短,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图19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9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19a示出了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图19b示出了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如图19a所示,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11,第一基板10的朝向液晶层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12,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如图19b所示,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21,第二基板20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22,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第一狭缝电极1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狭缝电极22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示例性地,液晶层30中的液晶包括手性液晶,例如,液晶层30采用手性液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图19a示出了第一基板中对应的一个子像素区域,图19b示出了第二基板中对应的一个子像素区域,如图19b所示,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2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12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图19c为图19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19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图19d为图19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19e为图19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9f为图19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其中,图19c、图19d、图19e和图19f分别示出了其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
如图19c所示,子像素区域可以被第一中心轴421和第二中心轴422划分为第一象限区411、第二象限区412、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一光配向层11包括第三光配向方向41c和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位于第二象限区412和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与第四光配向方向41d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第三光配向方向41c与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设置在第一光配向层11上。其中,第一中心轴421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中心轴经过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第一中心轴相垂直。
第二光配向层21包括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位于第一象限区411和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位于第三象限区413和第四象限区414,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与第二光配向方向41b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第一光配向方向41a与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设置在第二光配向层21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贴合后,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上侧,第二基板20的第二光配向层21会朝向第一基板10,因此,在图19c中,第二光配向层21中的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以虚线形式示出,图19c中的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与图19b中的第一光配向方向41a和第二光配向方向41b呈镜像对称。
这样的结构,在每个象限区内,通过第一狭缝电极12和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力的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第一基板1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基础方位角,通过第二狭缝电极22和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力的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第二基板2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基础方位角,使得液晶层液晶分子的方位角更加稳定。
在图19d中,实线锥体表征第一基板1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虚线锥体表征第二基板2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其中,锥体的尖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尾部,锥体的大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头部。第一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初始倾倒方向与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力方向相同,第二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初始倾倒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力方向相反。
手性液晶为螺旋结构,在适当的显示面板盒厚和螺距下可旋转90度。第一基板10侧液晶分子逆时针旋转90度,第二基板20侧液晶分子顺时针旋转90度,在液晶分子旋转后,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状态由图19d所示状态转变为如图19e所示状态。
示例性地,如图19c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一象限区411,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一象限区411。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结构后,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倒“王”字,如图19f所示,暗线长度为(10/3)a。
图20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20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20a示出了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图20b示出了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
图20c为图20a所示第一基板与图20b所示第二基板贴合后的示意图,图20d为图20c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20e为图20c所示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图20f为图20c所示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示意图。其中,图20c、图20d、图20e和图20f分别示出了其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
与图19a~图19f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图20a~图20f所示实施例中,如图20c所示,第一光配向方向41a自第一象限区411朝向第二象限区412,第二光配向方向41b自第三象限区413朝向第四象限区414,第三光配向方向41c自第二象限区412朝向第三象限区413,第四光配向方向41d自第四象限区414朝向第一象限区411。
在图20d中,实线锥体表征第一基板1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虚线锥体表征第二基板20侧表面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其中,锥体的尖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尾部,锥体的大端表示液晶分子的头部。第一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初始倾倒方向与第一光配向层11的配向力方向相同,第二基板侧液晶分子的初始倾倒方向与第二光配向层21的配向力方向相反。
手性液晶为螺旋结构,在适当的显示面板盒厚和螺距下可旋转90度。第一基板10侧液晶分子逆时针旋转90度,第二基板20侧液晶分子顺时针旋转90度,在液晶分子旋转后,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状态由图20d所示状态转变为如图20e所示状态。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结构后,显示面板在显示中的暗线呈“田”字,如图20f所示,暗线长度为(12/3)a。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板的朝向液晶的一侧设置有光配向层和狭缝电极的情况下,光配向层位于狭缝电极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也就是说,在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先形成狭缝电极,在狭缝电极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形成光配向层。例如,第一狭缝电极位于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第一光配向层位于第一狭缝电极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第二狭缝电极位于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第二光配向层位于第二狭缝电极的朝向液晶层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贴合后,第二基板20位于第一基板10的上侧,如图1a所示,本文中,示出的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贴合后的平面示意图均是参考图1中的A向视图,如图5d、图6d、图7d、图8d、图9d、图10d、图11d、图12d、图13d、图14d、图15d、图16d、图17d、图18d、图19d、图20d,在这些A向视图中,靠近第一基板10侧表面的液晶分子的尾部指向与第一基板10侧的光配向方向相同,靠近第二基板20侧表面的液晶分子的尾部指向与第二基板20侧的光配向方向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方位角可以为中间态液晶分子与子像素区域中第二中心轴422方向的夹角。
基于前述实施例的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前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此外,本公开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光配向层,至少另一个的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狭缝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所述子像素区域被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划分为第一象限区、第二象限区、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光配向方向、第二光配向方向、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二象限区,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三象限区和所述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象限区和所述第三象限区,所述第四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和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均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相平行,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均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相平行,其中,所述第一中心轴经过所述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所述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二中心轴经过所述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与所述第四光配向方向的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所述子像素区域被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划分为第一象限区、第二象限区、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在各象限区内,所述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大于0度小于90度,且相邻两个象限区的狭缝电极对称,其中,所述第一中心轴经过所述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所述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二中心轴经过所述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的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所述第一光配向层设置有第一光配向方向、第二光配向方向、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二象限区,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三象限区和所述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象限区和所述第三象限区,所述第四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和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均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相平行,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均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相平行;
所述第二基板的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在各所述象限区内,所述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所述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在各所述象限区内,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所述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基板的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所述第二光配向层设置有第一光配向方向、第二光配向方向、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二象限区,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三象限区和所述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象限区和所述第三象限区,所述第四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和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均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相平行,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均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相平行;
所述第一基板的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在各所述象限区内,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所述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在各所述象限区内,所述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对应象限区内的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配向层,所述第一基板的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狭缝电极,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光配向层的光配向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基板的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光配向层,所述第二基板的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狭缝电极,所述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光配向层的光配向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所述第二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区域被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划分为第一象限区、第二象限区、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一光配向层包括第一光配向方向和第二光配向方向,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二象限区,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三象限区和所述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光配向层包括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象限区和所述第三象限区,所述第四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与所述第四光配向方向的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一中心轴经过所述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所述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二中心轴经过所述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相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二象限区朝向所述第一象限区,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四象限区朝向所述第三象限区;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二象限区朝向所述第三象限区,所述第四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四象限区朝向所述第一象限区;或者,
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一象限区朝向所述第二象限区,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三象限区朝向所述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二象限区朝向所述第三象限区,所述第四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四象限区朝向所述第一象限区。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所述第一狭缝电极中的狭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区域被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划分为第一象限区、第二象限区、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一光配向层包括第三光配向方向和第四光配向方向,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象限区和所述第三象限区,所述第四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与所述第四光配向方向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光配向层包括第一光配向方向和第二光配向方向,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二象限区,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三象限区和所述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的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一中心轴经过所述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所述子像素区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二中心轴经过所述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且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相垂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一象限区朝向所述第二象限区,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三象限区朝向所述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三象限区朝向所述第二象限区,所述第四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一象限区朝向所述第四象限区;或者,
所述第一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二象限区朝向所述第一象限区,所述第二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四象限区朝向所述第三象限区;所述第三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三象限区朝向所述第二象限区,所述第四光配向方向自所述第一象限区朝向所述第四象限区。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包括手性液晶。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50650.0A CN114879414A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50650.0A CN114879414A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79414A true CN114879414A (zh) | 2022-08-09 |
Family
ID=82672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50650.0A Pending CN114879414A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79414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133872A1 (en) * | 2010-11-29 | 2012-05-31 | Young-Gu Kim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ith unit pixels having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 and photo alignment layers |
US20140176881A1 (en) * | 2011-08-11 | 2014-06-2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US20140253853A1 (en) * | 2011-10-11 | 2014-09-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US20150261045A1 (en) * | 2014-03-11 | 2015-09-17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US20160139466A1 (en) * | 2013-06-20 | 2016-05-1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CN106547153A (zh) * | 2016-12-07 | 2017-03-29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6773216A (zh) * | 2017-01-13 | 2017-05-31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176021A (zh) * | 2019-12-11 | 2020-05-19 |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垂直配向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4077104A (zh) * | 2021-11-29 | 2022-02-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配向装置及液晶显示面板 |
-
2022
- 2022-04-26 CN CN202210450650.0A patent/CN11487941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133872A1 (en) * | 2010-11-29 | 2012-05-31 | Young-Gu Kim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ith unit pixels having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 and photo alignment layers |
US20140176881A1 (en) * | 2011-08-11 | 2014-06-2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US20140253853A1 (en) * | 2011-10-11 | 2014-09-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US20160139466A1 (en) * | 2013-06-20 | 2016-05-1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US20150261045A1 (en) * | 2014-03-11 | 2015-09-17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CN106547153A (zh) * | 2016-12-07 | 2017-03-29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6773216A (zh) * | 2017-01-13 | 2017-05-31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176021A (zh) * | 2019-12-11 | 2020-05-19 |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垂直配向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4077104A (zh) * | 2021-11-29 | 2022-02-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配向装置及液晶显示面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565639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0507585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US7623191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 |
JP4997624B2 (ja) | 横電界型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170285416A1 (en) | Pixel structure of display panel | |
US8537317B2 (en) |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slanting slits extending along diagonals of a plurality of pixel electrodes wherein the slanting slits have a length of ⅓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diagonals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 |
US7589813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rray substrate thereof | |
JP5348473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JP4571166B2 (ja) | 垂直配向型液晶表示装置 | |
JP5520982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1330833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1515093A (zh) | 横电场控制型的液晶显示元件 | |
CN101568877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100045917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1238408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具有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 |
KR960042138A (ko) | 반강유전성(反强誘電性) 액정표시소자 | |
JP6772001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1538191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040100607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14879414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JP7118722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6803981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biased bending vertical alignment | |
CN112198725B (zh) | 彩膜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 |
US20080266504A1 (en) |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US7929093B2 (en) | Pixel structur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