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8811A - 一种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8811A
CN114878811A CN202111416223.2A CN202111416223A CN114878811A CN 114878811 A CN114878811 A CN 114878811A CN 202111416223 A CN202111416223 A CN 202111416223A CN 114878811 A CN114878811 A CN 114878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cking
carrier
edge
detecting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62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军
葛秀龙
方剑秋
徐方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rient Gene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rient Gene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rient Gene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rient Gene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62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8811A/zh
Priority to CA3168406A priority patent/CA3168406A1/en
Priority to AU2022206829A priority patent/AU2022206829A1/en
Priority to GB2210848.4A priority patent/GB2611160A/en
Priority to EP22186744.3A priority patent/EP4140585A1/en
Priority to CN202210924340.8A priority patent/CN115469089A/zh
Priority to US17/877,231 priority patent/US2023008799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878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88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83Viru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302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munological test proced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44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the carrier being organic
    • G01N33/548Carbohydrates, e.g. dextra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58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diffusion or migration of antigen or antibod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00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viruses
    • G01N2333/08RNA viruses
    • G01N2333/165Coronaviridae, e.g.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469/00Immunoassays for the det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 G01N2469/10Detection of antigens from microorganism in sample from hos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和载体,壳体和载体为可拆分的,壳体设有插孔,载体内有测试元件,载体能带着其内的测试元件能通过插孔插入到壳体内;其中,壳体内设有隔挡结构和锁定结构,隔挡结构和锁定结构是一体的,构成锁定部件,当载体插入到壳体内,且锁定结构将载体位置锁定时,载体与隔挡结构抵接。本发明的检测装置,操作人员在安装、插入、取出测试元件时十分方便。载体完全插入到壳体后,载体不会晃动,且每次插入载体均处于同一位置,能确保每一次插入,第一LED发光元件和第二LED发光元件始终能与测试元件的标记区域接触,保证每一次均能读取检测结果。检测装置组装方便,且更方面性能优越。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外快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物质检测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下的背景技术介绍仅仅是一些背景常识的介绍,不会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传统的检测装置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零件杂多,组装不易,生产效率低下,使用寿命短。基本上不同的检测装置都存在大大小小不同的问题。
例如申请人为广州德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CN213240175U(后称对比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免疫标记技术的检测装置。一支检测笔仅能针对一种特定物质进行一次检测分析,这使得检测成本较为高昂。
本申请主要解决对比文件中检测费用高昂以及一些其他检测笔内部零件杂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和载体,壳体和载体为可拆分的,壳体设有插孔,载体内有测试元件,载体能带着其内的测试元件能通过插孔插入到壳体内;
其中,壳体内设有隔挡结构和锁定结构,隔挡结构和锁定结构是一体的,构成锁定部件,当载体插入到壳体内,且锁定结构将载体位置锁定时,载体与隔挡结构抵接。
进一步地,载体与隔挡结构抵接包括载体与隔挡结构直接抵接以及载体与隔挡结构间接抵接。
进一步地,检测装置还包括解锁结构,解锁结构裸露在壳体外面。
进一步地,解锁结构设于锁定结构上,锁定结构、隔挡结构、解锁结构三者为一体的,三者构成锁定部件。
进一步地,锁定部件包括锁扣,载体上设有槽口,锁扣能扣入槽口,实现载体的锁定。
进一步地,锁定部件上设有支点结构,锁扣与支点结构连接,解锁结构、锁扣分别位于的两侧位置,支点结构位于解锁结构与锁扣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壳体内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用于固定锁定部件,锁定部件的支点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第一空心体,第一空心体内部有与第一固定柱外部配对的孔,使其能套在第一固定柱上。
进一步地,壳体内设有第二固定柱,第一空心体连接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第二空心体,第二空心体内部有与第二固定柱外部配对的孔,使其能套在第二固定柱上
进一步地,锁扣扣入槽口的位置为扣合位置,锁扣上背对扣合位置一侧上设有凸出结构,当锁扣形变过度时,锁扣上的凸出结构能与壳体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地,解锁结构包括解锁部和按压部,按压部设置在解锁部上。
进一步地,解锁部呈弧形,弧形的解锁部包括弧心朝向解锁结构内侧以及弧心朝向解锁结构外侧。
进一步地,解锁部的截面分为第一边缘,第二边缘,中间部分,解锁部的弧心朝向内侧的解锁结构包括: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中的一者距离中心的距离最近,另一者距离中心的距离最远,中间部分距离中心的距离位于第一边缘、第二边缘距离中心的距离之间;
以及,中间部分距离中心的距离最远,第一边缘、第二边缘距离中心的距离均小于中间部分距离中心的距离。
进一步地,当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中的一者距离中心的距离最近,另一者距离中心的距离最远,中间部分距离中心的距离位于第一边缘、第二边缘距离中心的距离之间;
且当检测笔处于水平放置于桌面状态时,第一边缘、中间部分、第二边缘形成的圆弧,其边缘位置的切线与水平面保持垂直或是近乎垂直。
进一步地,解锁结构包括解锁部和按压部,按压部设置在解锁部上,解锁部与支点结构的连接位置设有加强结构。
进一步地,解锁部上至少有一个面与锁扣上的面处于共同平面;
解锁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位于靠近第二边缘、第一边缘的位置,锁扣也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其中,解锁部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中的一者与锁扣的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中的一者保持在同一平面,解锁部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与锁扣的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均保持在同一平面;或者,解锁部的第二侧面与锁扣的第三侧面位于同一平面,解锁部的第一侧面与锁扣的第四侧面不在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检测笔还包括弹性结构,弹性结构设于隔挡结构与载体之间。
进一步地,弹性结构是独立的,或是,弹性结构与载体是一体的。
进一步地,锁定结构、弹性结构与隔挡结构、解锁结构四者是一体的,四者构成锁定部件。
进一步地,锁定结构、弹性结构与隔挡结构、解锁结构四者是一体成型的,锁定部件由塑料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制成。
进一步地,弹性结构为具有一定厚度且呈弯折形状的部件,其弯折部位之间留有缝隙,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检测装置,操作人员在安装、插入、取出测试元件时十分方便。载体上设有握持部,方便操作人员拿住。载体完全插入到壳体后,载体不会晃动,且每次插入载体均处于同一位置,能确保每一次插入,第一LED发光元件和第二LED发光元件始终能与测试元件的标记区域接触,保证每一次均能读取检测结果。锁定结构的解锁结构露在壳体外面,方便操作人员从外部直接完成对载体的解锁。锁定结构的锁扣不易断裂,使用寿命长。弧形的解锁部能将力部分分解到弧形截面上,使得弧形的解锁部不容易断裂,弧形的解锁部也更为贴合壳体。按压部外轮廓呈弧形,弧形的按压部极大的提高了按压时的舒适度。本发明的解锁结构具有较高的解锁反馈灵敏度,适当力度按压即能完成了载体的解锁。检测装置组装方便,且更方面性能优越。
附图说明
图1是检测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检测笔中的载体取出时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壳体处于爆炸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载体的爆炸图;
图5是检测笔隐藏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以及对应的爆炸图;
图6是载体通过锁定部件固定到第二外壳上的示意图;
图7是载体通过锁定部件固定到第二外壳上的俯视图;
图8是锁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锁定部件的仰视图;
图10是两种不同的锁定部件从图8中“A-A”方向上的剖视图,其中图10(a)为一种锁定部件的剖视图,图10(b)为另一种锁定部件的剖视图;
图11是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6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结构或这些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做进一步的说明,如果没有特备指明,按照本领域的通用的一般术语进行理解和解释。
检测
检测表示化验或测试一种物质或材料是否存在,比如,但并不限于此,化学物质、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物、药物或者药物代谢物、有机组织或有机组织的代谢物、核酸、蛋白质或聚合物。另外,检测表示测试物质或材料的数量。进一步说,化验还表示免疫检测,化学检测、酶检测等。
样本
本发明的检测装置或者收集的样品包括生物液体(例如病例液体或者临床样品)。液体样品或者液体样本,或者流体样本或者流体样品,可以来源于固态或者半固态的样品,包括排泄物,生物组织和食品样品。利用任何适当的方法可以将固态或半固态的样品转化成液体样品,例如混合、捣碎、浸软、孵育、溶解或在合适的溶液中(例如水,磷酸盐溶液或其他缓冲溶液)利用酶解作用消化固体样品。“生物样品”包括来源于动物,植物和食品样品,例如包括来源于人或动物的尿液,唾液,血及其成分,脊髓液、阴道分泌物,精子,粪便,汗液,分泌物,组织,器官,瘤,组织和器官的培养物,细胞培养物和介质。优选生物样品是尿,优选的,生物样品是唾液。食品样品包括食品加工的物质,最终产品,肉,干酪,酒,牛奶和引用水。植物样品包括源于任何植物,植物组织,植物细胞培养物和介质。“环境样品”来源于环境(例如,来自于湖或者其他水体的液体样品,污水样品,土质样品,地下水,海水和废液样品)。环境样品还可包括污水或者其他废水。
利用本发明合适的检测元件或者测试元件,可以检测任何被分析物。当然,利用本发明的收集装置可以收集以上任何形式的样本,无论开始是固态的,还是液态的,只要这些液体或者液体样本能够被吸收元件吸收。这里的吸收元件一般都是采用吸水材料制备,一开始是干的,通过吸收元件材质的毛细或者其它特性,能够吸收液体样本或者流体样本。吸收材料可以是任何能够吸收液体材质,例如海绵、滤纸,聚酯纤维、凝胶、无纺布、棉、聚酯膜薄、纱线等等。当然吸收元件并不一定是吸收材料制备,可以是非吸水材料制备,但是在吸收元件上具有孔、螺纹、洞穴,可以在这些结构上收集样本,这些样本一般是固体或者半固体样本,这些样本被填充在螺纹之间、洞,或者孔中。
下游和上游
下游或者上游是对于液体流动方向来划分的,一般液体从上游流到下游区域。位于下游区域接受来自上游区域的液体,液体也可以沿着上游区域流到下游区域。这里一般是按照液体流动的方向还划分的,例如,利用毛细力促使液体流动的一些材料上,液体可以重力而向重力相反的方向流动,这个时候,还是按照液体的流动方向来划分上游和下游。
气体连通或者液体连通
气体连通或者液体连通是指液体或者气体能够从一个地方流动到另一个地方,流动的过程中可能经过一些物理的结构起到引导作用。所谓经过物理的结构一般是指液体经过这些物理的结构的表面,或者这些结构的内部的空间而被动或者主动流到另外一个地方,被动一般是收到外力而引起的流动,例如毛细作用下的流动。这里的流动也可以是液体或者气体因为自身作用(重力或者压力),也可以是被动的流动。这里的连通并不表示一定需要液体或者气体存在,仅仅在一些情况下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或者状态,如果有液体存在,可以从一个物体流动到另一个物体上。这里是指两个物体连接的状态,相反,如果两个物体之间没有液体连通或者气体连通状态,如果有液体在一个物体中或者上,液体不能流动到另外一个物体中或者上,这样的状态为非连通,非液体或者气体连通的状态。
测试元件
这里所谓的“测试元件”是指可以检测样本或者样品是否含有感兴趣的被分析物质的元件都可以称之为测试元件,这种检测无论是基于何种技术原理,免疫学、化学、电学、光学,分子学,核酸、物理学等都可以。测试元件可以选用横向流动的检测试纸条,它可检测多种被分析物。当然,其他合适的测试元件也可以运用在本发明。
各种测试元件可以被组合在一起运用到本发明中。一种形式是检测试纸。用于分析样本中的被分析物的检测试纸可以是各种形式,如免疫测定或化学分析的形式。检测试纸可以采用非竞争法或竞争法的分析模式。检测试纸一般包含一具有样本加样区的吸水材料,试剂区和测试区。加样本至样本加样区,通过毛细管作用流到试剂区。在试剂区,如果存在被分析物,样本与试剂结合。然后样本继续流动到检测区。另一些试剂,如与被分析物特异性结合的分子被固定在检测区。这些试剂与样本中的被分析物(如果存在)反应并将被分析物结合在该区,或者与试剂区的某一个试剂结合。用于显示检测信号的标记物存在与试剂区或分离的标记区。
典型的非竞争法分析模式是如果样本中含有被分析物,信号就会产生,如果不包含被分析物,就不产生信号。在竞争法中,如果被分析物不存在于样本中,信号产生,如果存在被分析物,则不产生信号。
测试元件可以是检测试纸,可以选用吸水或不吸水的材料。检测试纸可包括多种材料用于液体样本传递。其中一种检测试纸的材料可覆盖在另一种材料上,如滤纸覆盖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试纸的一个区可以选用一种或多种材料,而另一区选用其他不同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检测试纸可以被黏附在某种支持物或者硬质表面用于提高拿捏检测试纸的强度。
被分析物通过信号发生系统而被检测到,如利用与本分析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一种或多种酶,利用如前述将特异结合物质固定在检测试纸上的方法,将一种或多种信号发生系统的组合物固定在检测试纸的被分析物检测区。产生信号的物质可在加样区,试剂区,或检测区,或整个检测试纸上,该物质可以充满检测试纸的一种或多种材料上。将含有信号物的溶液加到试纸的表面或将试纸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浸没在含信号物的溶液中。使加入含信号物溶液的试纸干燥。
检测试纸的各个区可以按以下方式排列:加样区,试剂区,检测区,控制区,确定样本是否掺假区,液体样本吸收区。控制区位于检测区之后。所有的区可以被安排在只用一种材料的一条试纸上。也可是不同区采用不同的材料。各个区可以直接和液体样本接触,或不同的区依据液体样本流动的方向排列,将各区的末端与另一区的前端相连并交叠。所用的材料可以是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如滤纸,玻纤或者硝酸纤维素膜等。检测试纸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
一般常用的试剂条为硝酸纤维素膜试剂条,即检测区域包括硝酸纤维素膜,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固定特异结合分子来显示检测的结果;还可以是醋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等等。例如如下一些专利描述的试剂条或含有试剂条的装置:US 4857453;US 5073484;US5119831; US 5185127;US 5275785;US 5416000;US 5504013;US 5602040;US 5622871;US5654162; US 5656503;US 5686315;US 5766961;US 5770460;US 5916815;US 5976895;US6248598; US 6140136;US 6187269;US 6187598;US 6228660;US 6235241;US 6306642;US6352862; US 6372515;US 6379620;和US 6403383。以上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测试条以及带有测试条的类似装置都可以被运用到本发明的测试元件或者检测装置中进行被分析物质的检测,例如样本中被分析物质的检测。
运用到本发明的检测试剂条可以是通常所说的横向侧流试剂条(Lateral flowtest strip),这些检测试剂条的具体结构和检测原理在现有技术中是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普通的检测试剂条,包括样本收集区域或者是加样区,标记区域,检测区域和吸水区域,样本收集区域包括样本接受垫,标记区域包括标记垫,吸水区域可以包括吸水垫,其中检测区域上包括能检测是否含有被分析物质的必要化学物质,例如免疫试剂或者酶化学试剂。一般常用的检测试剂条为硝酸纤维素膜试剂条,即检测区域包括硝酸纤维素膜,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固定特异结合分子来显示检测的结果;还可以是醋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等等,当然,在检测区域的下游还可以包括检测结果控制区域,通常,控制区域和检测区域上以横线的形式出现,为检测线或者控制线。这样的检测试剂条是传统的试剂条,当然,也可是其它利用毛细作用进行检测的其它类型的试剂条。另外,一般检测试剂条上带有干化学试剂成分,例如固定的抗体或者其他试剂,当遇到液体后,液体随着毛细作用沿着试剂条流动,随着流动,让干的试剂成分溶解于液体,从而到下一个区域处理在该区的干试剂发生反应,从而进行必要的检测。液体流动主要通过毛细作用进行的。在这里都可以被运用到本发明的检测装置中,或者被设置在检测腔中与液体样本接触,或者用来检测进入检测腔中的液体样本中被分析物质是否存在或者存在的数量。
除了上述测试条或者横向流动测试条本身被用来与液体样本接触来测试液体样本中是否含有被分析物质外。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测试元件也可以被设置在一些载体上。例如在本发明中,参照附图4,为了配合检测装置的使用,测试元件10被设置在载体13内,测试元件10可以随着载体13的移动而移动,本发明中的测试元件10能选用测试条,一般,测试条包括样品施加区域,标记区域和检测区域,样品施加区域位于标记区域的上游,标记区域位于检测区域的上游。当测试元件10在载体13内安装完成后,载体13上与测试元件10的样品施加区域对应位置设有加样孔14,载体13上与测试元件10的标记区域对应位置设有镂空孔15,镂空孔15使得测试元件10的标记区域暴露在外。
优选的,参照附图4以及附图11,镂空孔15包括第一露出孔16和第二露出孔17,第一露出孔16和第二露出孔17之间设有隔断18,隔断18远离测试元件10一侧呈尖状,本发明申请的检测装置采用的是电子读数,一般是LED发光元件发出光照射测试元件的检测区域和控制区域,而PD接收从测试元件的检测区域和控制区域发出的光,通过电信号转化为测试结果。在窗口处设置隔断,就是避免入射光照射测试区域的时候,不希望照射控制区域,这样PD接收的光仅仅为检测区域的反射光或者折射光,而不会接收控制区域的光,从而不受控制区域的光的干扰,让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被分析物质
能够用本发明中涉及的被分析物的例子包括一些小分子物质,使用本发明的检测装置也可以用于检测属于医学用途但又容易服药过量的检测。这些药品被人体吸收后会代谢成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存在于血液、尿液、唾液、汗水等体液中或部分体液存在上述小分子物质。
例如,用本发明检测的被分析物包括但不限于,肌氨酸酐、胆红素、亚硝酸盐、蛋白(非特异性),激素(例如,人绒毛促进性激素、黄体酮激素、卵泡刺激素等),血液,白血球,糖,重金属或毒素,细菌物质(如针对特异性细菌的蛋白或糖类物质,如比如大肠杆菌0157:H7、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梭菌属、弯曲菌属、L.monocytogenes、弧菌属、或仙人掌杆菌)和尿样中与生理特征相关的物质,如pH和比重。其他任何临床尿化学分析都可利用侧向横流检测形式配合本发明装置进行检测。
液体的流动
液体的流动通常是指从一个地方流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一般情况下,自然界的液体的流动大多数依靠重力的作用从高处流到低处,这里的流动也是依靠外力,即外在的重力情况下的流动,可以成为自然重力的流动。除了重力之外,液体的流动也可以客服重力,进行从低处流动到高处的运动。例如,液体的抽取、或者液体的压迫,或者液体收到压力,而从底出流动到高处,也或者压力的关心而客户液体自身的重力而进行的流动。
载体
由于测试元件10基本为一次性的消耗品,其形状细小,不易被拿着,且容易被弯折。而为了让检测装置能够进行多次样本的检测,检测装置中的测试元件10需为可更换的,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多次将检测装置内的测试元件10取出来,为了方便安装和取出测试元件10,检测装置包括载体13,测试元件10安装于载体13内,使得测试元件10可以随着载体13的移动而移动,载体13由硬质材料制成,例如塑料,这方便了载体13被操作人员安装或是取出。
优选的,载体13上设有加样孔14,加样孔14使得载体13具有留存样本的能力,尤其是针对一些固体、半固体的样本。在本实施例中,加样孔14呈敞口的圆台状,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加样孔14容纳样本的能力。
优选的,载体13包括上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能盖合在一起,他们将测试元件10夹在中间,实现测试元件10在载体13内的固定,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为可拆式连接,这方便操作人员更换载体13内的测试元件10。进一步地,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内设有用于固定载体13的第一限位结构19,第一限位结构19可以为凸起、凹槽等结构,其主要目的为限制测试元件10在载体13内运动,使得测试元件10的样品施加区域始终对准加样孔14,镂空孔15始终对准测试元件10的标记区域。
优选的,为了方便操作人员握持载体,第一盖板21和/或第二盖板22上设有握持部23。在本发明中,握持部23方便操作人员用两个手指拿住,且握持部23上设有用于增大摩擦的防滑条,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4,由于防滑条设于握持部23的下侧面上,因此在附图4的视角上并未显示。
壳体
壳体为检测装置的外壳,即检测装置直接裸露于空气中的部分,壳体30设有插孔39,载体13带着其内的测试元件10能通过插孔39插入到壳体30内,进行被分析物质的检测。
壳体30为可拆装形式,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外壳31和第二外壳32,第一外壳31和第二外壳32组装后有内部空间,内部空间能安装检测装置的其他部件,例如PCB 线路板33,PCB线路板33上安装有显示屏34,PCB线路板33的第一端35设有第一LED 发光元件和第二LED发光元件,第一LED发光元件和第二LED发光元件能延伸进入到第一露出孔16和第二露出孔17内与测试元件10的测试区域对准,发出的光照射到测试元件的检测区域上,PCB线路板33上也设置有接收元件,例如PD接收元件,接收来自测试元件10的光,并通过计算,在显示屏34上显示测试结果。壳体上设有与显示屏34位置对应的显示屏孔24,显示屏孔24将显示屏34露出。
优选的,PCB线路板33的第二端36(远离第一端35的另一端)设有电池夹37,电池夹37用于安装电池38,电池38优选纽扣电池。进一步地,一般情况下,PCB线路板33 设有第一LED发光元件和第二LED发光元件的第一端35靠近壳体30的插孔39一侧,PCB 线路板33安装电池38的第二端36远离壳体30的插孔39一侧,电池夹37优选设置于PCB 线路板33上背对显示屏34一侧。
载体和壳体
载体13能通过插孔39进入到壳体30内,为了使得载体13完全插入到壳体30后,载体13不会晃动,且每次插入载体13均处于同一位置,这样能确保每一次插入,第一LED 发光元件和第二LED发光元件始终能与测试元件10的标记区域接触,避免插歪了,无法读取检测结果。优选的,壳体30内设有第二限位结构40,第二限位结构40内部设有通孔 43,载体13插入到通孔43位置,通孔43的宽度、高度均与载体13的插入部分相匹配,这使得载体13插入后,被限制在第二限位结构40内,不易晃动。具体的,第二限位结构 40包括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组装在一起形成第二限位结构40,第二限位件42直接安装于第一壳体31或第二壳体32上,第一限位件 41安装于第二限位件42上,PCB线路板33安装在第一限位件41上。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第二限位结构40不仅具有限制载体13运动的作用,还有定位载体13内测试元件 10的标记区域的作用,具体方式为,PCB线路板33的第一端35安装于第一限位件41上,第一限位件41上设有与第一LED发光元件、第二LED发光元件相匹配的通孔44,使得第一限位件41不阻挡第一LED发光元件和第二LED发光元件与测试元件10接触。
优选的,第一限位件41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45,第二限位结构45主要为凸起、凹槽、柱状、孔等一些能用于定位的结构,与之对应的,PCB线路板33的第一端35上设有第五限位结构46,第五限位结构46与第二限位结构45匹配,其目的是让PCB线路板33的第一端35能牢牢固定在第一限位件41上,例如第二限位结构45上为凸起结构,那么第五限位结构46上为对应的凹槽结构,又例如第二限位结构45上为柱状结构,那么第五限位结构46上为孔结构。第二限位结构45、第五限位结构46的具体结构并不是本发明的重点,只需要两者能够组装在一起,相互配合,达到不会相对移动的目的就行,因此针对第二限位结构45、第五限位结构46的具体细节结构,本发明不予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自行设计。
优选的,第一限位件41和/或第二限位件42呈U形,使得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组装起来能形成通孔43。
优选的,第二限位结构40被限制在壳体30中无法移动,第一限位件41、第二限位件42均被限制在壳体30中无法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40整体呈中间宽,两侧窄的形状,参照附图7,壳体30内设有第四限位结构26,第四限位结构26与第二限位结构40形状相匹配,第四限位结构26优选与壳体30一体成型。第二限位结构40的外部形状与第四限位结构26的内部结构采用配对设计,其细节结构并不是本发明的重点,只需要第二限位结构40能装入第四限位结构26且不会移动即可。因此针对第二限位结构40 的外部形状、第四限位结构26的内部结构的具体细节结构,本发明不予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自行设计。
进一步地,载体13在插入到壳体30的过程中,除了限制载体13在插入壳体30内晃动以外,还需要限制载体13在壳体30内的插入深度,因为当载体13的插入深度不确定时,是无法确定第一LED发光元件和第二LED发光元件能否与测试元件10接触的。因此优选的,壳体30内设有隔挡结构49,隔挡结构49使得载体13在插入到一定深度后与隔挡结构49抵接,从而无法继续插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抵接包括直接抵接以及间接抵接,无法继续插入包括载体13无法继续深入以及载体13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继续深入,但是深入后因某种力的作用,又恢复到初始位置。一般情况下,直接抵接的情形对应载体 13无法继续深入;间接抵接对应载体13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继续深入,但是深入后因某种力的作用,又恢复到初始位置,间接抵接的形式在后文中会详细描述。)
优选的,壳体30内设有锁定结构,当载体13与隔挡结构49抵接时,锁定结构将载体13位置锁定,此时载体13不再可以继续拔出/插入,实现在壳体30内的位置锁定,锁定状态下,由于载体13无法运动,这样就可以保证第一LED发光元件和第二LED发光元件始终能与测试元件10的标记区域接触。
优选的,本发明中,为了减少壳体30内的零件数量,以及方便检测装置的组装,锁定结构、隔挡结构49为一体的,或是说,锁定结构、隔挡结构49是同一个零件,下面统称为锁定部件50,锁定部件50包括锁扣51,载体13上设有槽口25,当载体13插入与锁定部件50抵接时,锁扣51能扣入槽口25,实现载体13的锁定。锁扣51的扣合位置28 一侧为弧面,一侧为垂直面,锁扣51的形状为本领域的常规设计,不过多赘述。进一步地,锁定部件50包括两个锁扣51,两个锁扣51相对设置,与之对应的,载体13上设有两个槽口25,两个锁扣51与两个槽口25的分别锁定,使得载体13在壳体30内的锁定更为稳固。
弹出部件
由于锁定结构能将载体13位置锁定,而锁定结构位于壳体30内部,操作人员在壳体 30外部无法完成锁定结构的解锁,使得载体13在被锁住后始终处于锁定状态。优选的,锁定结构上设有解锁结构53,且解锁结构53裸露在壳体30外面,操作人员通过按压壳体 30外面的解锁结构53来完成载体13的位置解锁。具体的,由于锁定结构、隔挡结构49 是同一个零件,被统称为锁定部件50,锁定部件50(锁定结构)上设有解锁结构,即锁定结构、隔挡结构49、解锁结构三者均为一体的。进一步地,锁定部件50上设有支点结构52,锁扣51与支点结构52连接,解锁结构53、锁扣51分别位于的两侧位置,即支点结构52位于解锁结构53与锁扣51的中间位置,这样形成了一个以支点结构52为中心的杠杆结构,按压下解锁结构53能让锁扣51从槽口25内抬起,从而完成解锁。
参照附图6和附图12,为了确保解锁结构53的按下能让锁扣51抬起,支点结构52的位置需要在壳体30内保持固定,如果支点结构52在壳体30内是活动的,那么在解锁结构53被按压时,会优先带动支点结构52进行运动,而不是带动锁扣51抬起。具体的,壳体30内设有第一固定柱26,第一固定柱26用于固定锁定部件50,锁定部件50的支点结构52连接第一连接结构54,第一连接结构54连接第一空心体55,第一空心体55内部有与第一固定柱26外部配对的孔,使其能套在第一固定柱26上,使得支点结构52的位置得以固定。(这里的固定是指未受到外力作用时,支点结构52的位置保持固定,在受到了外力作用时,支点结构52的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可能产生相应的偏移。)
进一步地,壳体30内还设有第二固定柱27,第二固定柱27在第一固定柱26的基础上,用于更好的固定住锁定部件50,第一空心体55连接有第二连接结构56,第二连接结构56连接第二空心体57,第二空心体57内部有与第二固定柱27外部配对的孔,使其能套在第二固定柱27上,相比于锁定部件50仅通过第一空心体55、第一固定柱26的配对设计固定在壳体30上,现在这种方式能进一步地限制第一空心体55、第一固定柱26位置可能存在的相对旋转,使得壳体30内的锁定部件50固定的更为牢靠,锁定部件50固定的牢靠意味着支点结构52位置能尽可能保持固定,这样在解锁结构53在被按下时,必然会引起锁扣51的抬起,完成解锁。
关于第一连接结构54和第二连接结构56,两者均为板状结构,但是两者存在区别:第一连接结构54为支点结构52与第一空心体55连接的结构,当按压解锁结构53来进行解锁时,形变一般发生在第一连接结构54上(包括第一连接结构54与锁扣51的连接位置、第一连接结构51与第一空心体55的连接位置),因此第一连接结构54的厚度不易太厚,太厚容易限制第一连接结构54发生形变,而且第一连接结构54的厚度不易太薄,太薄会使得第一连接结构54在形变时容易断裂,第一连接结构54的厚度在0.3mm-3mm之间,优选0.8mm-2mm之间的厚度。第二连接结构56为第一空心体55与第二空心体57连接的结构,它的作用主要是让锁定部件50在壳体30内保持固定,因此它只要有一定的厚度,让第一空心体55与第二空心体57保持连接就可以了。当然第二连接结构56的厚度大一点也可以,第二连接结构56的厚度不会有限制,厚度的增大有助于提高第一空心体 55与第二空心体57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有些操作人员在按压解锁结构53时按压过重,容易在锁扣51已经完成解锁后,继续进行变形,这容易造成锁扣51断裂,造成锁定部件50损毁,让操作人员误以为产品质量太差。为了避免锁扣51变形过度而断裂,锁扣51上背对扣合位置28一侧上设有凸出结构58,当锁扣51形变到一定程度时,锁扣51上的凸出结构58会与壳体30的内壁抵接,使得锁扣51无法继续进行形变,从而达到防止断裂的目的。
解锁结构53包括解锁部46和按压部47,按压部47设置在解锁部46上,通过按压按压部47能够将力传递到解锁部46上,解锁部46的运动带动第一连接结构54发生形变,第一连接结构54的形变会引起锁扣51抬起从而解锁。使用中,解锁结构53会受到手指的直接按压,尤其是解锁结构53中的解锁部46部分,它会频繁形变(运动)来实现解锁,为了延长检测笔的使用寿命,解锁部46不容易破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优选的,解锁部 46呈弧形,且解锁部46的弧面朝外,弧形的解锁部46相对于方形的解锁部46,由于其能将力部分分解到弧形截面上,而不是像方形的解锁部46,全部传递到解锁部46与支点结构52的连接位置,这使得弧形的解锁部46不容易断裂。另外,弧形的解锁部46更为贴合壳体30。
进一步地,弧形的解锁部46包括弧心朝向解锁结构53内侧以及弧心朝向解锁结构外侧,这两种形状的解锁部46均能应用于本发明中的解锁结构53。在两者中,相对来说,弧心朝向解锁结构内侧的解锁部46更为优选,因为壳体30的外轮廓边缘的弧状结构,也为弧形朝向内侧的方式,因此选用解锁部46的弧心朝向内侧的解锁结构53,能够更好的与壳体30内部空间贴合。更进一步地,解锁部46的截面分为第一边缘61,第二边缘60,中间部分62,本发明通过对这三者进行描述,来反映不同的解锁部46结构。如附图10所示,解锁部46的弧心朝向内侧的解锁结构53包括:附图10(a)为第一边缘61或第二边缘 60中的一者距离中心的距离最近(中心为平分锁定部件50的中轴线位置,附图8中已经示出),另一者距离中心的距离最远,中间部分62距离中心的距离位于第一边缘61、第二边缘60距离中心的距离之间;附图10(b)为中间部分62距离中心的距离最远,第一边缘61、第二边缘60距离中心的距离均小于中间部分62距离中心的距离。相比较附图10(a)、附图10(b)的技术方案,附图10(a)的技术方案更优,因为采用附图10(b)的技术方案,中间部分62为圆弧结构的突出部分,该部分直接与按压部47接触时,由于圆弧结构两侧均能将力部分分解到弧形截面上,使得按压解锁部46时显得较“硬”,不容易完成按压解锁。而在附图10(a)的技术方案中,按压时,其圆弧结构仅一侧能对力进行分解,使得按压解锁部46时显得较“软”,容易完成按压解锁。更进一步地,当检测笔处于水平放置于桌面状态时,即检测笔的壳体30的顶面或是底面与桌面接触时,第一边缘61、中间部分62、第二边缘60形成的圆弧,其边缘位置的切线63与水平面保持垂直或是近乎垂直,这里的垂直或是近乎垂直指的是切线63与水平面所呈角度在75°-90°区间范围内,这种方式下,解锁结构53的按压非常轻松,且按压效果明显,能轻松完成解锁,且使用寿命很长。
进一步地,解锁部46与支点结构52的连接位置设有加强结构59,加强结构59使的解锁部46与支点结构52的连接位置不易发生断裂,因为这个连接位置是受到应力最多的。
优选的,为了方便操作人员手部按压按压部47,按压部47外轮廓呈弧形,弧形的按压部47使得操作人员在按压时不会碰到类似方形轮廓带有的尖端,极大的提高了按压时的舒适度。
为了提高按下解锁结构53时,锁扣51解锁的反馈灵敏度,实现操作人员适当力度按压即能完成了载体13的解锁;而不是很用力的按压,才能完成载体13的解锁。优选的,解锁部46上至少有一个面与锁扣51上的面处于共同平面,当两者有共同平面时,解锁部 46与锁扣51有了更好的关联性,或者说是连结性,当解锁结构53被按下时,更容易的带动锁扣51进行同步的解锁。具体的,解锁部46包括第一侧面64和第二侧面65,第一侧面64和第二侧面65分别位于靠近第二边缘60、第一边缘61的位置,锁扣51也包括第三侧面66和第四侧面67,其中,解锁部46的第一侧面64、第二侧面65中的一者与锁扣51 的第三侧面66、第四侧面67中的一者保持在同一平面。更进一步地,解锁部46的第一侧面64、第二侧面65与锁扣51的第三侧面66、第四侧面67均保持在同一平面。在本实施例中,解锁部46的第二侧面65与锁扣51的第三侧面66位于同一平面,这种设计,使得解锁结构53的下平面能处于同一平面,当解锁部46安装在壳体30内时,解锁部46能较好的、较方便的完成安装。
通过上述结构,当操作人员想要取出载体13时,只需按下解锁结构53,即完成载体13的解锁,载体13恢复为活动状态,不过由于此时没有外力的助力,载体13仍留在检测笔内,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将它拔出。优选的,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取出载体13,检测笔还包括弹性结构68,弹性结构68应设于隔挡结构49与载体13之间,这样,当隔挡结构49与当载体13抵接时,位于两者之间的弹性结构68被压缩,同时由于锁定结构将载体13位置锁定,弹性结构68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积蓄了弹性势能,实现在壳体30内的位置锁定,当需要进行载体13的解锁时,只需按下解锁结构53即可,由于弹性结构68积蓄了弹性势能,此时解锁,其释放弹性势能,能将载体13弹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根据载体13的弹出需要来进行选择弹性结构68,使得载体13不会弹出过度导致掉落,或是载体 13弹出距离不够,不方便拔出。
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结构68是独立的,即弹性结构68既不与载体13连在一起,也不与锁定部件50连在一起,它是一个独立的部件,这种方式能实现载体13的解锁弹出功能,但是由于其弹簧独立,在检测笔组装时,较为麻烦。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弹性结构68与载体13是一体的,更具体的,弹性结构68与插入检测笔的一端是一体的,例如,弹性结构68与载体13中的第一外壳31和/或第二外壳32是一体的,这种方式减少了检测笔的零件数量,但是存在的缺点是,载体13连接弹性结构68,当载体13取出时,弹性结构68也暴露在外,不美观。在一些另外的实施例中,弹性结构68与隔挡结构49 是一体的,这也是本实施例所选择的方式,弹性结构68位于壳体30内部,并不会裸露在外,而弹性结构68与隔挡结构49又是一体的,生产安装方便,是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所指的隔挡结构49与载体13抵接,既包括隔挡结构49与载体13 直接抵接,又包括了隔挡结构49与载体13间接抵接,像本实施例中的,隔挡结构49上的弹性结构68与载体13就是一种间接抵接的方式。
弹性结构68与隔挡结构49不仅仅是一体的,进一步地,弹性结构68与锁定部件50是一体成型的。弹性结构68与隔挡结构49是一体的应被理解为包括以下技术方案:弹性结构68为材料A制成,隔挡结构49为材料B制成,弹性结构68与隔挡结构49连为一体,使用中不分离。而弹性结构68与锁定部件50是一体成型的应被理解为包括以下技术方案:弹性结构68、隔挡结构49为同一种材料组成,且在加工过程中,弹性结构68、隔挡结构 49一体成型,为一个零件,此时的“弹性结构68”、“隔挡结构49”应被理解为锁定部件50上的不同的两个部位,这种一体成型的方式,尤其是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这减少了检测笔内部的零件数量,方便了生产,方便检测装置的组装,适应了检测笔的快速生产、制造、组装的需求,提高检测笔的生产效率、出厂量,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满足弹性结构68一体成型、具有较好弹性、使用寿命长的需求,优选的,弹性结构68为具有一定厚度且呈弯折形状的部件,其弯折部位之间留有缝隙,锁定部件50整体由塑料制成。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描述中的:“弹性结构68与隔挡结构49是一体的”,不应被限制理解为“弹性结构68仅与隔挡结构49是一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锁定结构、隔挡结构49、解锁结构、弹性结构四者均为一体的,本发明只是在描述时没有进行重复描述,例如“弹性结构与解锁结构是一体的”、“隔挡结构49与解锁结构是一体的”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轻松推断出其他的连接关系。同理,针对一些部件的描述,例如部件A是固定的,部件B与部件A刚性的连接在一起,那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轻松推断出部件B也是固定的等一些结论,本发明未进行重复性的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在缺少本文中所具体公开的任何元件、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本文所示和所述的发明。所采用的术语和表达法被用作说明的术语而非限制,并且不希望在这些术语和表达法的使用中排除所示和所述的特征或其部分的任何等同物,而且应该认识到各种改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都是可行的。因此应该理解,尽管通过各种实施例和可选的特征具体公开了本发明,但是本文所述的概念的修改和变型可以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采用,并且认为这些修改和变型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本文中所述或记载的文章、专利、专利申请以及所有其他文献和以电子方式可得的信息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全文包括在此以作参考,就如同每个单独的出版物被具体和单独指出以作参考一样。申请人保留把来自任何这种文章、专利、专利申请或其他文献的任何及所有材料和信息结合入本申请中的权利。

Claims (20)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载体,壳体和载体为可拆分的,壳体设有插孔,载体内有测试元件,载体能带着其内的测试元件能通过插孔插入到壳体内;
其中,壳体内设有隔挡结构和锁定结构,隔挡结构和锁定结构是一体的,构成锁定部件,当载体插入到壳体内,且锁定结构将载体位置锁定时,载体与隔挡结构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与隔挡结构抵接包括载体与隔挡结构直接抵接以及载体与隔挡结构间接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还包括解锁结构,解锁结构裸露在壳体外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解锁结构设于锁定结构上,锁定结构、隔挡结构、解锁结构三者为一体的,三者构成锁定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锁定部件包括锁扣,载体上设有槽口,锁扣能扣入槽口,实现载体的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锁定部件上设有支点结构,锁扣与支点结构连接,解锁结构、锁扣分别位于的两侧位置,支点结构位于解锁结构与锁扣的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用于固定锁定部件,锁定部件的支点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第一空心体,第一空心体内部有与第一固定柱外部配对的孔,使其能套在第一固定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第二固定柱,第一空心体连接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第二空心体,第二空心体内部有与第二固定柱外部配对的孔,使其能套在第二固定柱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扣扣入槽口的位置为扣合位置,锁扣上背对扣合位置一侧上设有凸出结构,当锁扣形变过度时,锁扣上的凸出结构能与壳体的内壁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解锁结构包括解锁部和按压部,按压部设置在解锁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解锁部呈弧形,弧形的解锁部包括弧心朝向解锁结构内侧以及弧心朝向解锁结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解锁部的截面分为第一边缘,第二边缘,中间部分,解锁部的弧心朝向内侧的解锁结构包括: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中的一者距离中心的距离最近,另一者距离中心的距离最远,中间部分距离中心的距离位于第一边缘、第二边缘距离中心的距离之间;
以及,中间部分距离中心的距离最远,第一边缘、第二边缘距离中心的距离均小于中间部分距离中心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中的一者距离中心的距离最近,另一者距离中心的距离最远,中间部分距离中心的距离位于第一边缘、第二边缘距离中心的距离之间;
且当检测笔处于水平放置于桌面状态时,第一边缘、中间部分、第二边缘形成的圆弧,其边缘位置的切线与水平面保持垂直或是近乎垂直。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解锁结构包括解锁部和按压部,按压部设置在解锁部上,解锁部与支点结构的连接位置设有加强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解锁部上至少有一个面与锁扣上的面处于共同平面;
解锁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位于靠近第二边缘、第一边缘的位置,锁扣也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其中,解锁部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中的一者与锁扣的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中的一者保持在同一平面,解锁部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与锁扣的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均保持在同一平面;或者,解锁部的第二侧面与锁扣的第三侧面位于同一平面,解锁部的第一侧面与锁扣的第四侧面不在同一平面。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笔还包括弹性结构,弹性结构设于隔挡结构与载体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结构是独立的,或是,弹性结构与载体是一体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锁定结构、弹性结构与隔挡结构、解锁结构四者是一体的,四者构成锁定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锁定结构、弹性结构与隔挡结构、解锁结构四者是一体成型的,锁定部件由塑料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制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结构为具有一定厚度且呈弯折形状的部件,其弯折部位之间留有缝隙。
CN202111416223.2A 2021-08-27 2021-11-25 一种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48788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6223.2A CN114878811A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检测装置
CA3168406A CA3168406A1 (en) 2021-08-27 2022-07-21 Test device for presence of an analyte
AU2022206829A AU2022206829A1 (en) 2021-08-27 2022-07-22 Test device
GB2210848.4A GB2611160A (en) 2021-08-27 2022-07-25 Test device
EP22186744.3A EP4140585A1 (en) 2021-08-27 2022-07-25 Test device
CN202210924340.8A CN115469089A (zh) 2021-08-27 2022-07-28 一种检测装置
US17/877,231 US20230087999A1 (en) 2021-08-27 2022-07-29 Test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6223.2A CN114878811A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8811A true CN114878811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6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6223.2A Pending CN114878811A (zh) 2021-08-27 2021-11-25 一种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88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77499B1 (en) Rotatable fluid sample collection device
CN105980842B (zh) 具有清洗口的测定装置
CN107782575B (zh) 一种收集和检测样本中被分析物质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11707810A (zh)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507412B (zh) 一种检测样本中被分析物质的装置以及方法
EP4140585A1 (en) Test device
CN114878811A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10142078U (zh) 一种电子读数装置
CN111871474A (zh) 一种可拆分的检测装置
AU2020202121A1 (en) Detection device
CN111323260A (zh) 一种液体样本检测器
CN212931986U (zh) 一种检测盒
CN215415453U (zh) 一种液体检测装置
CN115469089A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12780059U (zh) 一种液体样本检测器
CN111272481A (zh) 一种检测盒
CN102135499B (zh) 检测装置
CN202083637U (zh) 检测装置
AU2014326747A1 (en) Sample collection device for optical analysis
CN213091686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10090318U (zh) 一种读数装置及读取检测结果的读数装置
EP4245417A1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an analyte in a sample
CN214669100U (zh)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CN212904922U (zh)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CN212932644U (zh)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