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3943B -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3943B
CN114873943B CN202210558730.8A CN202210558730A CN114873943B CN 114873943 B CN114873943 B CN 114873943B CN 202210558730 A CN202210558730 A CN 202210558730A CN 114873943 B CN114873943 B CN 1148739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char
titanium dioxide
nano titanium
composite material
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587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3943A (zh
Inventor
胡孟君
李绍纯
陈旭
刘昂
耿永娟
姜嘉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5587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39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3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3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3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394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5128 priority patent/WO2023221568A1/zh
Priority to GBGB2311816.9A priority patent/GB202311816D0/en
Priority to US18/280,777 priority patent/US20240174566A1/en
Priority to AU2023216735A priority patent/AU202321673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水泥基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纳米二氧化钛引入微米生物炭多孔结构中,既改善了纳米二氧化钛的高团聚问题,且纳米二氧化钛在生物炭多孔结构中通过填充、成核等效应,降低Ca(OH)2尺寸和晶体生长取向,使得生成更多的C‑S‑H凝胶,填充了孔隙,改善了界面过渡区(ITZ),又有利于增强抗压、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将本发明的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内掺入水泥基材料内,基材表层通过复合材料固碳特性和多孔结构提高对CO2的吸收能力,以及纳米二氧化钛的加速水化特性加速了表层碳化作用,形成表面碳酸钙保护层,提高了耐久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基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二氧化钛(Nano Titanium dioxide,NT)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0维纳米材料之一,当其内掺入水泥基材料后,由于其物理填充、自锁效应和成核效应以及光催化效应,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和自清洁等绿色性能。但是因为NT本身存在分子间较强的范德华力,且不参与水泥水化反应等特点,这导致其存在团聚现象,进而影响对水泥基材料的力学及耐久性能提升作用,甚至出现负面效果。
生物炭(Biochar,BC)是一种作为土壤改良剂和稳定的富碳固体,有别于一般用于燃料的传统木炭,其可在无空气环境下通过热解产生,与其他焚烧技术相反,其产物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较少。同时,生物炭具有可调节的孔隙结构、官能团和表面的界面反应。因此,生物炭可用于各种环境应用,如土壤修复、废水处理、化学回收和催化生物精炼反应,以及碳捕集和储存。其应用于水泥材料中,通过其多孔结构特性和硅基生物炭的“火山灰效应”会影响水泥水化过程中钙矾石、C-S-H凝胶等水化产物的晶形生长方式;此外,其固碳特性在水泥基材料碳吸收和利用上具有广阔前景。然而,由于生物炭自身的脆性和多孔性等因素使得水泥材料抗压、抗弯和抗折强度产生消极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本发明的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内掺到水泥基材料中,可以增加水泥基材料的抗压、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同时提升水泥基材料的耐久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生物炭依次进行热解、干燥和研磨,得到微米级生物炭;所述热解的温度为600~750℃;
将所述微米级生物炭与浓硫酸混合,进行表面活化,得到活化生物炭;
将所述活化生物炭与稀硫酸混合,进行通电极化,得到改性生物炭;
将所述改性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到水中,得到分散液;
将所述分散液和哌嗪溶液混合,进行复合反应,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所述复合反应的温度为180℃,时间为10~12h。
优选的,所述热解的时间为1~2h。
优选的,所述表面活化的温度为60℃,保温时间为2~3h;所述浓硫酸的浓度为18mol/L。
优选的,所述改性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1:3。
优选的,所述哌嗪溶液与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1:2;所述哌嗪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05%。
优选的,所述稀硫酸的浓度为10mol/L;所述通电极化的时间为2~3h。
优选的,将所述分散液和哌嗪溶液混合前,还包括调整所述分散液的pH值为12~13。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包括微米生物炭和附着于所述微米生物炭表面和孔道中的纳米二氧化钛,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在制备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水泥基材料经标准养护后置于自然CO2环境中暴露。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生物炭依次进行热解、干燥和研磨,得到微米级生物炭;所述热解的温度为600~750℃;将所述微米级生物炭与浓硫酸混合,进行表面活化,得到活化生物炭;将所述活化生物炭与稀硫酸混合,进行通电极化,得到改性生物炭;将所述改性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到水中,得到分散液;将所述分散液和哌嗪溶液混合,进行复合反应,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所述复合反应的温度为180℃,时间为10~12h。
本发明将纳米二氧化钛引入微米生物炭多孔结构中,既改善了纳米二氧化钛的高团聚问题,且纳米二氧化钛在生物炭多孔结构中通过填充、成核等效应,降低Ca(OH)2尺寸和晶体生长取向,使得生成更多的C-S-H凝胶,填充了孔隙,改善了界面过渡区(ITZ),又有利于增强抗压、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
将本发明的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内掺入水泥基材料内,基材表层通过复合材料固碳特性和多孔结构提高对CO2的吸收能力,以及纳米二氧化钛的加速水化特性加速了表层碳化作用,形成表面碳酸钙保护层,提高了耐久性能;在基材内部的复合材料通过多孔结构与“小尺寸效应”的保水性和亲水性对水分的逐渐释放发生二次水化作用,填充孔隙,细化内部结构,使得水泥基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NT/BC复合材料的XRD图;
图2为掺入实施例1~4的NT/BC复合材料制备的砂浆材料及对照组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变化图;
图3为掺入对比例1~3材料制备的砂浆材料及对照组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变化图;
图4为掺入对照组制备的砂浆材料的表层热重分析图;
图5为掺入实施例1~4的NT/BC复合材料制备的砂浆材料及对照组的热重分析结果图;
图6为掺入对比例1~3材料制备的砂浆材料及对照组的热重分析结果图;
图7为掺入实施例1的NT/BC复合材料制备的砂浆材料喷涂酚酞后显现的碳化层;
图8为实施例1~4的NT/BC复合材料制备的砂浆材料喷涂酚酞后显现的碳化层;
图9为对照组和对比例1~3制备的砂浆材料喷涂酚酞后显现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生物炭依次进行热解、干燥和研磨,得到微米级生物炭;所述热解的温度为600~750℃;
将所述微米级生物炭与浓硫酸混合,进行表面活化,得到活化生物炭;
将所述活化生物炭与稀硫酸混合,进行通电极化,得到改性生物炭;
将所述改性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到水中,得到分散液;
将所述分散液和哌嗪溶液混合,进行复合反应,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所述复合反应的温度为180℃,时间为10~12h。
在本发明中,未经特殊说明,所用原料均为本领域熟知的市售商品。
本发明将生物炭依次进行热解、干燥和研磨,得到微米级生物炭。
本发明对所述生物炭的来源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熟知的生物炭均可,具体的如橄榄石、木屑、荞麦秆、废旧木材、动植物残渣或粪便、榛子壳等。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炭为橄榄石。
所述热解前,本发明优选将生物炭进行磨碎。本发明对所述磨碎的过程没有特殊要求,采用本领域熟知的磨碎过程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热解优选在热解反应器中进行。在本发明中,所述热解的温度为600~750℃,优选为650~700℃;所述热解的时间优选为1~2h,更优选为2h。
热解后,本发明得到块状生物炭。块状生物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影响改性效果,本发明对所述块状生物炭进行干燥。
在本发明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105~120℃,保温时间优选为12h。完成所述干燥后,本发明将所得生物炭进行研磨。在本发明中,所述研磨优选包括:在电控研钵杵中研磨15min,之后在涡轮砂磨机50Hz、800转/分的转速下研磨10min,制得微米级生物炭。在本发明中,所述微米级生物炭的粒径优选为100~200μm。
得到微米级生物炭后,本发明将所述微米级生物炭与浓硫酸混合,进行表面活化,得到活化生物炭。在本发明中,所述浓硫酸的浓度优选为18mol/L。本发明对所述浓硫酸的用量没有特殊要求,能够将微米级生物炭完全浸没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表面活化的温度优选为60℃,保温时间优选为2~3h。本发明对生物炭进行表面活化的目的是增强纳米二氧化钛在生物炭结构上的附着。
完成所述表面活化后,本发明优选将活化体系自然冷却,然后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清洗生物炭,经离心、过滤、干燥,得到活化生物炭。
得到活化生物炭后,本发明将所述活化生物炭与稀硫酸混合,进行通电极化,得到改性生物炭。
在本发明中,所述稀硫酸的浓度优选为10mol/L;所述通电极化的时间优选为2~3h。本发明对所述稀硫酸的用量没有特殊要求,能将活化生物炭没过即可。本发明对所述通电的条件没有特殊要求,达到通电效果即可。本发明利用通电极化进一步活化生物炭。
完成所述通电极化后,本发明将极化后的生物炭依次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经离心、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生物炭。
得到改性生物炭后,本发明将所述改性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到水中,得到分散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优选为5~15nm;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晶型优选为金红石型。在本发明中,所述改性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优选为1:3。本发明将改性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控制在上述范围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
本发明对所述分散的方式没有特殊要求,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直接将改性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钛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水优选为去离子水。本发明对所述水的用量没有特殊要求,能够将改性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均匀即可。
得到分散液后,本发明优选将所述分散液和哌嗪溶液混合,进行复合反应,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
将所述分散液和哌嗪溶液混合前,本发明优选调整所述分散液的pH值为12~13。水泥基材料内部为碱性环境,本发明将分散液调节pH至碱性有利于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优选采用0.02mol/L NaNO3和2mol/L NaOH的混合溶液调整pH。
得到分散液后,本发明将所述分散液和和哌嗪溶液混合,进行复合反应,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所述复合反应的温度为180℃,时间为10~12h。
在本发明中,所述哌嗪溶液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05%。在本发明中,所述哌嗪溶液与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优选为1:2。在本发明中,哌嗪的作用是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胺化,胺化后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增加了对CO2的吸引力和吸收率。
在本发明中,所述复合反应优选在反应釜中进行。本发明在所述复合反应过程中,纳米二氧化钛附着到生物炭上。
完成所述复合反应后,本发明优选将反应体系冷却,然后依次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经离心、过滤、干燥,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包括微米生物炭和附着于所述微米生物炭表面和孔道中的纳米二氧化钛,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结构。
本发明将纳米二氧化钛引入微米生物炭多孔结构中,既改善了纳米二氧化钛的高团聚问题,且纳米二氧化钛在生物炭多孔结构中通过填充、成核等效应,降低Ca(OH)2尺寸和晶体生长取向,使得生成更多的C-S-H凝胶,填充了孔隙,改善了界面过渡区(ITZ),又有利于增强抗压、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
将本发明的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内掺入水泥基材料内,基材表层通过复合材料固碳特性和多孔结构提高对CO2的吸收能力,以及纳米二氧化钛的加速水化特性加速了表层碳化作用,形成表面碳酸钙保护层,提高了耐久性能;在基材内部的复合材料通过多孔结构与“小尺寸效应”的保水性和亲水性对水分的逐渐释放发生二次水化作用,填充孔隙,细化内部结构,使得水泥基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在制备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对所述水泥基材料没有特殊的限定,本领域熟知的水泥基材料均可,具体的如:砂浆、混凝土。在本发明中,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质量掺量优选为3~5%。
本发明对所述水泥基材料的制备过程没有特殊要求,采用本领域熟知的制备过程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水泥基材料经标准养护后优选置于自然CO2环境中暴露。
现有技术大多仅限于单掺不同含量的纳米二氧化钛或者生物炭,在碳吸收方面,两者单掺型均应用于营造高浓度CO2环境进行碳化养护以促进大气中碳吸收,然而营造这一高浓度CO2环境存在成本等一系列问题。本发明不仅做到了抗压、抗弯等力学、耐久性能的双向同步提升外,还避免了创造高浓度CO2环境带来的成本等问题,一方面,生物炭本身具有固碳特性,对CO2具有较强吸引力,另一方面,复合材料的多孔特性使得在水化早期加速了CO2的吸收,以及纳米二氧化钛的加速水泥水化等作用来加速了碳化效果,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加入使得水泥基材料在自然CO2环境下即能表现出高固碳能力和碳化养护效果。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1)将橄榄石磨碎置于热解反应器中,在700℃下热解2h,制得块状生物炭;
(2)将制得的块状多孔生物炭在烘箱中120℃干燥12h,然后在电控研钵杵中研磨15min,之后在涡轮砂磨机50Hz、800转/分的转速下研磨10min,制得微米级生物炭;
(3)取微米级生物炭混合浓H2SO4(18mol/L),在60℃加热2h进行表面活化,自然冷却后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清洗,经离心、过滤、干燥,得到活化生物炭;
(4)将活化生物炭在10mol/L的H2SO4溶液中通电极化2h,依次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经离心、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生物炭;
(5)取质量比为1:3的改性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钛(市场所购买的金红石型,粒径为5nm~15nm,亲水性)同时加入含5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混合均匀,搅拌过程中使用0.02mol/L NaNO3和2mol/L NaOH的混合溶液调节pH=12.5±0.5,将混合溶液与质量分数为0.05%哌嗪(PZ)倒入反应釜中,哌嗪与纳米二氧化钛质量比为1:2,在烘箱中180℃加热12h进行复合反应;
(6)待混合溶液冷却后,依次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经离心、过滤、干燥,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简写为NT/BC复合材料。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将橄榄石替换为荞麦秆。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将橄榄石替换为木屑。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热解的温度为600℃。
对比例1
纳米二氧化钛。
对比例2
将橄榄石磨碎置于热解反应器中,在700℃下热解2h,制得块状生物炭;
将制得的块状多孔生物炭在烘箱中120℃干燥12h,然后在电控研钵杵中研磨15min,之后在涡轮砂磨机50Hz、800转/分的转速下研磨10min,制得微米级生物炭。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未进行步骤(3)和(4),即未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未改性的生物炭制备的NT/BC复合材料。
性能表征:
1、对实施例1制备的NT/BC复合材料进行XRD表征,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制备的NT/BC复合材料中同时存在纳米二氧化钛与生物炭的特征峰,表明纳米二氧化钛与生物炭复合效果较好。
2、将各实施例制备的NT/BC复合材料、纳米二氧化钛(对比例1)、生物炭(对比例2)和未改性的生物炭制备的NT/BC复合材料(对比例3)分别应用于水泥砂浆(水胶比w/b=0.35)中,检测其性能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分别称取18gNT/BC复合材料(mNT:mBC=3:1)、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未改性的生物炭制备的NT/BC复合材料与135mL水置于搅拌锅中混合搅拌15s,加入450g水泥(P.O42.5)开启砂浆搅拌机快速搅拌30s后,在低速30s搅拌过程中加入1350g标准砂,依次进行30s快速搅拌、60s静置手动搅拌、60s快速搅拌,制得新拌砂浆进行浇筑成模。经过24h标准养护(20±2℃,湿度>95%)后拆模,测得3d、28d龄期的抗压强度如图2和图3所示。对应的结果见表1。注:采用标准水泥砂浆搅拌机进行搅拌,快速与低速速率是恒定的。
表1中对照组为未掺入其他材料的正常水泥砂浆,试验方案如下:
称取135mL水置于搅拌锅中,加入450g水泥(P.O42.5)开启砂浆搅拌机快速搅拌30s后,在低速30s搅拌过程中加入1350g标准砂,依次进行30s快速搅拌、60s静置手动搅拌、60s快速搅拌,制得新拌普通水泥砂浆进行浇筑成模。经过24h标准养护后拆模,测得3d、28d龄期的抗压强度如图2和图3所示,对应的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抗压强度、氢氧化钙(CH)含量和CaCO3含量
Figure BDA0003653583910000091
由表1的结果可知,相比对照组,实施例1~4制备的NT/BC复合材料的加入对3d、28d龄期的抗压强度提升显著,同时对抗弯强度也起到明显的提高。在抗压、抗弯强度提高上,NT/BC复合材料性能均显著优于NT和BC单独加入,改性后的生物炭制备的NT/BC复合材料性能优于未改性的生物炭制备的NT/BC复合材料。
此外,在经过自然CO2暴露环境下,测得对照组拆模后24h的试样表层热重分析(TGA)如图4所示。通过热重分析可以得到Ca(OH)2和CaCO3的含量变化。
添加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材料制备的砂浆材料在经过自然CO2暴露环境下,测得拆模后24h的试样表层热重分析结果见图5和图6,对应的数据见表1。由图5、图6和表1的结果可知,与单掺纳米二氧化钛或生物炭相比而言,实施例1~4中NT/BC复合材料的加入使得CaCO3含量增加,说明在碳吸收上有所提高。
对照组、掺入实施例1~4和对比例1~3材料得到的砂浆材料喷涂酚酞后显现效果如图7~9所示。其中,图7为掺入实施例1的NT/BC复合材料制备的砂浆材料喷涂酚酞后显现的碳化层;图8为实施例1~4的NT/BC复合材料制备的砂浆材料喷涂酚酞后显现的碳化层,从左至右依次为实施例2、实施例4、实施例1和实施例3;图9为对照组和对比例1~3制备的砂浆材料喷涂酚酞后显现效果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对照组、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微观测试表明,掺入实施例1~4的NT/BC复合材料制备的试样的表面形成致密的碳化层(如图7所示),阻止了碳化的持续深入。掺入实施例2材料制备的砂浆材料经过自然CO2暴露环境下,测得拆模后24h的试样表层CH含量降低不明显,因为荞麦秆作为硅基生物质而具备一定程度的火山灰效应,此外通过微观检测也观察到表层形成了致密的碳化层,碳化深度次于实施例1。单掺纳米二氧化钛或生物炭的试样表面未形成碳化层且碳化深度更高,内部结构致密程度较差,在宏观力学性能上得以体现。未改性的生物炭制得的NT/BC复合材料的加入相比未掺加时在碳吸收上有所增加,但在表面未形成致密的碳化层,且碳化深度较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在制备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基材料经标准养护后置于自然CO2环境中暴露;
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生物炭依次进行热解、干燥和研磨,得到微米级生物炭;所述热解的温度为600~750℃;
将所述微米级生物炭与浓硫酸混合,进行表面活化,得到活化生物炭;
将所述活化生物炭与稀硫酸混合,进行通电极化,得到改性生物炭;
将所述改性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到水中,得到分散液;
将所述分散液和哌嗪溶液混合,进行复合反应,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所述复合反应的温度为180℃,时间为10~12h;
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包括微米生物炭和附着于所述微米生物炭表面和孔道中的纳米二氧化钛,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的时间为1~2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化的温度为60℃,保温时间为2~3h;所述浓硫酸的浓度为18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哌嗪溶液与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1:2;所述哌嗪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硫酸的浓度为10mol/L;所述通电极化的时间为2~3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分散液和哌嗪溶液混合前,还包括调整所述分散液的pH值为12~13。
CN202210558730.8A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873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8730.8A CN114873943B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CT/CN2023/075128 WO2023221568A1 (zh) 2022-05-20 2023-02-09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GBGB2311816.9A GB202311816D0 (en) 2022-05-20 2023-02-09 Nano-titanium dioxide/biochar composi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US18/280,777 US20240174566A1 (en) 2022-05-20 2023-02-09 Nano-Titanium Dioxide/Biochar Composi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AU2023216735A AU2023216735A1 (en) 2022-05-20 2023-02-09 Nano-titanium dioxide/biochar composi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8730.8A CN114873943B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3943A CN114873943A (zh) 2022-08-09
CN114873943B true CN114873943B (zh) 2022-12-13

Family

ID=82678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8730.8A Active CN114873943B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3943B (zh)
WO (1) WO20232215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3943B (zh) * 2022-05-20 2022-12-1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59737B (zh) * 2022-08-18 2023-04-11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钛溶胶固碳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水泥基材料固化碳的方法
CN115651746B (zh) * 2022-10-27 2023-09-05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固碳功能的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4641A (zh) * 2009-11-23 2010-05-12 浙江大学 水泥基材料用纳米光催化外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07586081A (zh) * 2017-08-18 2018-01-16 王震洪 一种生物炭混凝土
CN108546054A (zh) * 2018-07-26 2018-09-18 北京宝辰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自清洁透水面层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345061A1 (en) * 2018-05-11 2019-11-14 North Carolina Agricultural And Technical State University Swine-waste biochar as a sustainable cement replacement material
CN112387269A (zh) * 2020-11-17 2021-02-23 东北大学 剩余污泥和榛子壳共热解制备生物炭及其光催化改性方法
CN113350983A (zh) * 2020-03-06 2021-09-07 顾士平 电场极化气体吸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62873A1 (en) * 2012-07-11 2014-06-12 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of activated carbons
JP2016215105A (ja) * 2015-05-18 2016-12-22 株式会社東芝 二酸化炭素回収装置および二酸化炭素回収方法
CN111908823B (zh) * 2020-07-30 2022-07-08 浙江鑫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羟基哌嗪类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73943B (zh) * 2022-05-20 2022-12-1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4641A (zh) * 2009-11-23 2010-05-12 浙江大学 水泥基材料用纳米光催化外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07586081A (zh) * 2017-08-18 2018-01-16 王震洪 一种生物炭混凝土
US20190345061A1 (en) * 2018-05-11 2019-11-14 North Carolina Agricultural And Technical State University Swine-waste biochar as a sustainable cement replacement material
CN108546054A (zh) * 2018-07-26 2018-09-18 北京宝辰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自清洁透水面层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50983A (zh) * 2020-03-06 2021-09-07 顾士平 电场极化气体吸附系统
CN112387269A (zh) * 2020-11-17 2021-02-23 东北大学 剩余污泥和榛子壳共热解制备生物炭及其光催化改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生物炭和碳化养护对水泥砂浆强度和渗透性的影响;赵立莹;《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20220315(第03期);B015-142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3943A (zh) 2022-08-09
WO2023221568A1 (zh)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73943B (zh)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30637B (zh) 一种竹炭纤维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09781A (zh)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9405B (zh) 一种多孔陶粒的制备方法和产品及其在混凝土地铁轨道吸音板中的应用
Munshi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pozzolanic properties of rice straw ash prepa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CN113292265A (zh) 一种基于表面改性轻质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轻量混凝土
Gupta 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organic-organic (Si-O-Al) hybrid geopolymeric precursors via solid state method
Das et al. Effect of slag addition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fly ash based geopolymer
CN113559827B (zh) 一种高效吸附亚甲基蓝的细菌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Mashri et al. Influence of milling process of palm oil fuel ash on the properties of palm oil fuel ash-based alkali activated mortar
CN109020414A (zh) 一种复合水泥基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04846A (zh) 一种高比容量超级电容器
CN111217547B (zh) 一种石墨烯地质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再生方法
CN110294469A (zh) 一种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85170A (zh) 一种基于微生物诱导技术改性煤矸石骨料的方法
CN115286270B (zh) 一种单宁酸改性氯氧镁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US20240174566A1 (en) Nano-Titanium Dioxide/Biochar Composi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KR20230154258A (ko) 시멘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8862277A (zh) 稻壳-污泥基复合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Tang et al. Re-cementation effects by carbonation and the pozzolanic reaction on LWAs produced by hydrated cement paste powder
CN101289330A (zh) 一种多孔炭基-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JP2001031415A (ja) 珪酸カルシウム系あるいはシリカ系多孔質成形体
CN113526928A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3354323A (zh) 用于抑制碱-骨料反应的l-a-s-h纳米凝胶前驱体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hen et al. Effect of Coffee Grounds/Coffee Ground Biochar on Cement Hydration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