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3101B - 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73101B CN114873101B CN202210675139.0A CN202210675139A CN114873101B CN 114873101 B CN114873101 B CN 114873101B CN 202210675139 A CN202210675139 A CN 202210675139A CN 114873101 B CN114873101 B CN 1148731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rbage
- bag
- classified
- bags
-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1/00—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5F1/0033—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g. receptacles with several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 of recepta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1/00—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5F1/14—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Accesso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2210/00—Equipment of refuse receptacles
- B65F2210/138—Identification mea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垃圾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及系统,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包括:确定袋体种类信息;基于袋体种类信息,向目标用户提供分类垃圾袋;将投放点中分类垃圾袋的垃圾种类和分类垃圾袋中垃圾的垃圾种类进行匹配。利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用于收集垃圾的分类垃圾袋进行垃圾种类的划分,使得每一个分类垃圾袋内只收集同一垃圾种类的垃圾,可以对不同垃圾种类的垃圾分别进行集中处理,有益于后续的高效垃圾回收处理,从而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利用对分类垃圾袋内的垃圾进行垃圾种类的检测,可以分析分类垃圾袋内的垃圾是否已经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以便及时进行警告或纠正垃圾未正确分类的行为,更加高效、系统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垃圾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是垃圾回收的源头,直接影响垃圾资源再生利用的效率,对于垃圾资源再生的循环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的种类和产量日益增多,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减少垃圾的处置量,既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缓解了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问题。但是,在目前的垃圾分类管理系统中,大多分类效果较差,缺少一种高效的、系统化的垃圾分类管理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具有系统化垃圾分类的特点。
本申请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用户的袋体种类信息;其中,所述袋体种类信息关联于垃圾的垃圾种类;
基于所述袋体种类信息,向所述目标用户提供所述垃圾种类对应的分类垃圾袋;
所述分类垃圾袋用于在装有垃圾后投放于投放点;
将所述投放点中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垃圾种类和所述分类垃圾袋中垃圾的垃圾种类进行匹配,向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匹配结果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袋体种类信息,目标用户可得到对应的分类垃圾袋,每一种分类垃圾袋均与一种垃圾种类对应,并且分类垃圾袋专门用于此垃圾种类的垃圾的收集。当装有垃圾的分类垃圾袋放置于投放点后,会对分类垃圾袋内垃圾的垃圾种类和分类垃圾袋所对应的垃圾类型是否匹配,并将匹配结果信息反馈至目标用户。利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用于收集垃圾的分类垃圾袋进行垃圾种类的划分,使得每一个分类垃圾袋内只收集同一垃圾种类的垃圾,可以对不同垃圾种类的垃圾分别进行集中处理,有益于后续的高效垃圾回收处理,从而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利用对分类垃圾袋内的垃圾进行垃圾种类的检测,可以分析分类垃圾袋内的垃圾是否已经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以便及时进行警告或纠正垃圾未正确分类的行为,更加高效、系统化。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袋体种类信息,向所述目标用户提供分类垃圾袋(1)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袋体种类信息,得到原始垃圾袋;
绑定所述原始垃圾袋和所述目标用户,得到所述分类垃圾袋(1);
向所述目标用户提供分类垃圾袋(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目标用户的袋体种类信息,可以提供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的原始垃圾袋,将原始垃圾袋与目标用户绑定之后,可以得到提供于目标用户的分类垃圾袋。
可选的,所述投放点设置有多个,每一个投放点均对应于一种所述垃圾种类,所述匹配结果信息包括分类正常信息和分类异常信息;
所述将所述投放点中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垃圾种类和所述分类垃圾袋中垃圾的所述垃圾种类进行匹配,向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匹配结果信息的步骤,包括:
判断同一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标准投放类别和所述实际投放类别是否匹配,
若是,则向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分类正常信息;
若否,则向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分类异常信息;
其中,所述标准投放类别为所述投放点对应的所述垃圾种类,所述实际投放类别为所述分类垃圾袋中垃圾的所述垃圾种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标准投放类别和实际投放类别匹配,则说明分类垃圾袋内的垃圾,按照分类垃圾袋专用的垃圾种类进行收集,则通过分类正常信息反馈给目标用户。若标准投放类别和实际投放类别不匹配,则说明分类垃圾袋内的垃圾,并没有按照分类垃圾袋专用的垃圾种类进行收集,则通过分类异常信息及时提醒目标用户,纠正垃圾错误分类的行为,减少后续发生同样的错误分类行为的发生。
每一个投放点均对应于一种垃圾种类,当分类垃圾袋投放于指定的投放点后,则可以通过投放点本身来确定此分类垃圾袋专用的垃圾种类,而对于位于同一投放点的分类垃圾袋,可集中对同种垃圾种类进行检测匹配,提高检测效率。
可选的,所述匹配结果信息包括分类正常信息和分类异常信息;
所述将所述投放点中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垃圾种类和所述分类垃圾袋中垃圾的所述垃圾种类进行匹配,向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匹配结果信息的步骤,包括:
判断同一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标准投放类别和所述实际投放类别是否匹配,
若是,则向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分类正常信息;
若否,则向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分类异常信息;
其中,所述标准投放类别基于所述投放点内所述分类垃圾袋对应的所述垃圾种类确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标准投放类别和实际投放类别匹配,则说明分类垃圾袋内的垃圾,按照分类垃圾袋专用的垃圾种类进行收集,则通过分类正常信息反馈给目标用户。若标准投放类别和实际投放类别不匹配,则说明分类垃圾袋内的垃圾,并没有按照分类垃圾袋专用的垃圾种类进行收集,则通过分类异常信息及时提醒目标用户,纠正垃圾错误分类的行为,减少后续发生同样的错误分类行为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分类正常信息包括资源价值;所述垃圾分类管理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投放点内所述分类垃圾袋进行称重,得到所述分类垃圾袋的垃圾重量;
基于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垃圾重量和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垃圾种类,确定所述分类垃圾袋的资源价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垃圾种类和垃圾重量,可以确定此分类垃圾袋中的垃圾作为回收资源可换取的价值,并且将资源价值发送至目标用户,方便对可回收资源的价值核算,促进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率。
可选的,所述绑定所述原始垃圾袋和所述目标用户,得到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原始垃圾袋的原始标识,确定所述原始垃圾袋的袋体编号;其中,所述原始标识印制于所述原始垃圾袋的表面,通过扫描操作可读取所述原始标识携带的信息;
绑定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原始标识的所述袋体编号,得到所述分类垃圾袋;其中,当所述原始标识完成绑定后形成袋体标识,所述分类垃圾袋为携带有所述袋体标识的所述原始垃圾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始垃圾袋自身印有原始标识,将原始标识与目标用户绑定之后可以得到袋体标识,进而得到分类垃圾袋,简单方便,提高分类垃圾袋的供应效率。袋体标识可通过扫描方式读取其携带的信息,便于后续步骤的信息获取和识别分析。
可选的,所述分类垃圾袋包括透明的观察区域、具有所述子码的扫码区域和具有较深色彩的标记区域,所述标记区域的颜色与所述分类拉垃圾袋的所述垃圾种类相对应;优选的,所述标记区域围绕所述扫码区域呈环形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的观察区域可以方便从分类垃圾袋的外部对内部垃圾进行观察,提高垃圾种类的匹配检测效率。有颜色的标记区域方便使用者辨别分类垃圾袋本身专用的垃圾种类,减少发生垃圾错误分类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子码设置于所述分类垃圾袋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类垃圾袋的垃圾通常堆积于分类垃圾袋的底部,当分类垃圾袋放置于扫描区的表面时,会在扫描区的表面撑开,使得扫码模块更易于对子码进行扫描。
可选的,所述分类垃圾袋包括透明的观察区域;
所述实际投放类别的获取方法包括:
对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观察区域进行拍摄,得到垃圾图片;
对所述垃圾图片进行图像识别,得到所述分类垃圾袋的垃圾识别信息;
基于所述分类垃圾袋的垃圾识别信息进行垃圾种类分析,得到所述分类垃圾袋的实际投放类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得到垃圾识别信息,利用垃圾识别信息对分类垃圾袋内的垃圾进行垃圾种类分析,实现分类垃圾袋内垃圾的垃圾种类匹配检测,减轻了人为观察分类垃圾袋的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
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目的二还提出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系统。
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包括:
袋体确认模块,用于确定目标用户的袋体种类信息;其中,所述袋体种类信息关联于垃圾的垃圾种类;
袋体提供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袋体种类信息,向所述目标用户提供所述垃圾种类对应的分类垃圾袋;所述分类垃圾袋用于在装有垃圾后投放于投放点;
垃圾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投放点中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垃圾种类和所述分类垃圾袋中垃圾的垃圾种类进行匹配,向所述分类垃圾袋的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匹配结果信息。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申请的垃圾分类管理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绘示本申请的垃圾分类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绘示垃圾袋发放设备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4绘示分类垃圾袋在称重时的状态示意图,其中,图4(a)为电子秤500与扫码模块501分体设置方式的概念性状态示意图,图4(b)为扫码模块501设置在电子秤500的方式的概念性状态示意图。
图5绘示分类垃圾袋在投放区投放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绘示垃圾分类管理方法的一实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绘示本申请的垃圾分类管理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中,1、分类垃圾袋;11、观察区域;12、扫码区域;13、标记区域;100、垃圾袋发放设备;101、袋体确认模块;102、袋体提供模块;200、垃圾匹配模块;201、匹配分析子模块;202、正常推动子模块;203、异常推动子模块;300、用户终端;400、服务器;500、电子秤;501、扫码模块;502、称重模块;503、扫描区;504、称重板;600、垃圾识别设备;601、摄像模块;602、图像分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另外,本实施例中各步骤的标号仅为方便说明,不代表对各步骤运动顺序的限定,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各步骤运动顺序进行调整,或同时进行,这些调整或者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垃圾袋发放设备100、用户终端300分别通过网络与服务器400通信。垃圾袋发放设备100设置于垃圾投放站点,垃圾袋发放设备100可根据目标用户的输入内容,向用户提供对应的分类垃圾袋1。当分类垃圾袋1收集完垃圾并被投放于垃圾投放站点之后,会基于分类垃圾袋1和垃圾进行垃圾种类匹配,并将匹配结果通过服务器400发送至目标用户的用户终端300。其中,用户终端300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400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400或者是多个服务器400组成的服务器400集群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分类管理方法,所述方法的主要流程描述如下。
参照图2和图3,S1、确定目标用户的袋体种类信息。
其中,目标用户为由个人或集体代表注册生成的用户账号,携带有个人或集体代表的身份信息。袋体种类信息用于指示垃圾的垃圾种类,每一种垃圾种类对应有一种分类垃圾袋1,分类垃圾袋1专门用于收集此垃圾种类的垃圾。
具体的,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大类,垃圾种类对应地也分为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两大类,而可回收类可继续进行细分,具体细分的垃圾种类根据垃圾投放站点所在的指定区域内的常用垃圾进行设定。
例如,指定区域内校园区域,垃圾种类设可以分为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两大类,其中,可回收类包括有纸质类、塑料类和易拉罐类。因此,垃圾种类总共包含有4类:纸质类、塑料类、易拉罐类以及不可回收类,对应于此4类垃圾,分类垃圾袋1也设置有4个种类。
具体的,步骤S1包括:
S11、基于扫描母码的操作,得到身份信息。
其中,个人或集体代表可以通过在用户终端300中输入身份信息来注册用户账号,注册完成后会生成关联于身份信息的身份标识,用户终端300将用户账号和关联于用户账号的身份标识发送至服务器400,服务器400存储用户账号和身份标识。
参照图3,母码为以二维码形式呈现的身份标识,母码可以保存在智能设备中,也可以印制于实体物体上,如印制在实体卡片上,指定的垃圾袋发放设备100内置的扫码枪通过扫描母码可以获取对应用户账号的身份信息。
S12、基于需求信息,得到袋体种类信息。
S13、基于身份信息和袋体种类信息,得到目标用户的袋体种类信息。
其中,需求信息为目标用户输入的信息,需求信息包括有垃圾种类和垃圾类型,其中,垃圾种类为上述预设的垃圾种类;垃圾名称为上述垃圾种类所对应的多种具体垃圾名称。当需求信息中包含垃圾名称时,则将垃圾名称转换为对应的垃圾种类。袋体种类信息由目标用户的需求信息生成。
当目标用户明确需要收集的垃圾种类时,即明确需要的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种类时,可直接输入垃圾种类,例如,明确需要收集不可回收类、纸质类和塑料类的垃圾时,需要不可回收类、纸质类和塑料类的分类垃圾袋1,则可以直接输入不可回收类、纸质类和塑料类。反之,当目标用户不明确需要收集的垃圾种类时,可直接输入垃圾名称,例如,输入作业本、草稿纸和饮料瓶等垃圾名称,则转换为纸质类和塑料类。
在一实施例中,母码的持有者可以将母码放置于垃圾袋发放设备100的扫码口,垃圾袋发放设备100扫描母码后,母码的持有者可以在垃圾袋发放设备100中登录母码对应的用户账号,并在垃圾袋发放设备100中输入需求信息。具体的,垃圾袋发放设备100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可以通过文字或图形的方式展示对应于垃圾种类和垃圾名称的各种操作选项,个人可以通过点击人机交互界面中对应信息内容的方式输入需求信息。
参照图2和图3,S2、基于袋体种类信息,向目标用户提供分类垃圾袋1。
其中,垃圾袋发放设备100根据获取的袋体种类信息,向目标用户提供与垃圾种类相对应的分类垃圾袋1。
具体的,步骤S2包括:
S21、基于目标用户的袋体种类信息,得到原始垃圾袋。
其中,原始垃圾袋为用于装袋体种类信息所对应的垃圾种类的袋体,本实施例中的原始垃圾袋相当于未与目标用户进行关联的袋体,是分类垃圾袋1的前身。原始垃圾袋批量存储在垃圾袋发放设备100中。垃圾袋发放设备100根据袋体种类信息中的垃圾种类,会从原先存储好的原始垃圾袋中,选取对应的原始垃圾袋。
在一实施例中,不同的垃圾种类可以采用同样的原始垃圾袋,如不可回收类采用一种原始垃圾袋,而纸质类、塑料类和易拉罐类均采用另一种原始垃圾袋,不同种类的原始垃圾袋在材质上具有区别。
在一实施例中,垃圾袋发放设备100还根据指定的袋体尺寸,选择指定容量大小的原始垃圾袋。
在一实施例中,垃圾袋发放设备100在选择原始垃圾袋的过程中,会统计原始垃圾袋目前的剩余数量,当此剩余数量低于预设的最低数量时,垃圾袋发放设备100会通过服务器400向指定的管理后台端发送垃圾袋填充提示,以提示管理后台端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原始垃圾袋的填充补给。
在一实施例中,垃圾袋发放设备100还设置有警报信号灯,当此剩余数量低于预设的最低数量时,警报信号灯会进行发光或闪烁,达到提醒效果,以提示管理后台端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原始垃圾袋的填充补给。
S22、绑定原始垃圾袋和目标用户,得到分类垃圾袋1。
其中,当原始垃圾袋与目标用户相绑定之后,原始垃圾袋作为目标用户所对应的分类垃圾袋1。
具体的,步骤S22包括:
S221、基于原始垃圾袋的原始标识,确定原始垃圾袋的袋体编号。
其中,原始标识印制于原始垃圾袋的表面,通过扫描操作可读取原始标识携带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原始标识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的孤码,每一个原始垃圾袋在生产制造阶段均印制有孤码在表面。孤码中携带的信息包括原始垃圾袋所对应的垃圾种类和原始垃圾袋所对应的袋体编号。其中,每一个原始垃圾袋仅对应有一个袋体编号。
具体的,当垃圾袋发放设备100单独选取出对应于指定垃圾种类的原始垃圾袋之后,会通过内置的扫码装置对此原始垃圾袋表面的孤码进行扫描,得到此原始垃圾袋的袋体编号。具体的,原始垃圾袋是收卷成垃圾袋卷储存在垃圾袋发放设备100中的,当垃圾袋发放设备100发放吐出原始垃圾袋时,垃圾袋发放设备100会通过内置的张紧结构会对原始垃圾袋进行张紧,并带动原始垃圾袋按照预设的送料路径移动,而在送料路径的上方或下方则设置有扫码装置,以使当原始垃圾袋移动至特定的预设位置时,扫码装置能够对原始垃圾袋表面的孤码进行扫描。
S222、绑定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与原始标识的袋体编号,得到分类垃圾袋1。
其中,当原始标识完成绑定后,原始标识形成关联于目标用户的袋体标识。在本实施例中,当孤码完成绑定之后,孤码与目标用户的母码之间相关联,孤码变成与母码相绑定的子码。在本实施例中,分类垃圾袋1为携带有子码的原始垃圾袋。
S23、向目标用户提供分类垃圾袋1。
其中,垃圾袋发放设备100将带有子码的分类垃圾袋1吐出,向目标用户提供。
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分类垃圾袋1包括透明的观察区域11、具有子码的扫码区域12和具有较深色彩的标记区域13。其中,观察区域11可供工作人员或外部设备从分类垃圾袋1的外侧观察分类垃圾袋1内部的垃圾;扫码区域12供孤码或子码设置;标记区域13的颜色与分类垃圾袋的垃圾种类相对应,使用者根据标记区域13的颜色,可直接判断出分类垃圾袋1所对对应的垃圾种类,减少发生垃圾错误分类的概率。标记区域13具有较深色彩指的是,标记区域13的色彩较观察区域11更深,更易于被辨认或识别。
具体的,标记区域13的颜色为根据分类垃圾袋1所支持的垃圾种类设定。例如,分类垃圾袋1所对应的垃圾种类有四种,标记区域13的颜色也对应有四种,分别为:对应于不可回收类的黑色、对应于纸质类的红色、对应于塑料类的蓝色和对应于易拉罐类的黄色。
在一实施例中,标记区域13围绕扫码区域12呈环形分布。
参照图2和图3,S3、将装有垃圾的分类垃圾袋1连同垃圾一并投放于投放点。
其中,投放点为垃圾投放站点中用于收集分类垃圾袋1和垃圾的区域。
S4、将投放点中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种类和分类垃圾袋1中垃圾的垃圾种类进行匹配,向目标用户发送匹配结果信息。
参照图1和图4,其中,匹配结果信息包括有分类正常信息和分类异常信息。当分类垃圾袋1中的垃圾属于分类垃圾袋1所专用的垃圾种类时,匹配成功,通过服务器400向分类垃圾袋1所关联的目标用户发送正确错误信息。反之,当分类垃圾袋1中的垃圾并不属于分类垃圾袋1所专用的垃圾种类时,匹配失败,通过服务器400向分类垃圾袋1所关联的目标用户发送分类异常信息。
具体的,投放点设置有电子秤500和扫码模块501。其中,电子秤500用于对投放点内分类垃圾袋1进行称重,得到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重量。扫码模块501用于扫描子码,获取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电子秤500与扫码模块501之间通信,如利用蓝牙技术实现通信。扫码模块501与服务器400之间通信,如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实现通信。
当分类垃圾袋1投放于投放点之后,扫码模块501通过扫描分类垃圾袋1的子码,获取此分类垃圾袋1所对应的垃圾种类和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若分类垃圾袋1垃圾匹配通过,则电子秤500会将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重量发送至扫码模块501,扫码模块501将分类垃圾袋1所对应的垃圾种类、身份信息和垃圾重量发送至服务器400。服务器400结合当天获取的垃圾种类单价信息进行金额计算,计算出资源价值,并将垃圾重量和资源价值发送至目标用户。
如图(a)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电子秤500和扫码模块501分开设置,扫码模块501为供投放点的相关工作人员手持使用的扫描枪,并且电子秤500设置有显示屏模块,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称得的垃圾重量。
如图(b)所示,在另外一实施例中,扫码模块501也可以内置于电子秤500,即电子秤500具有扫码模块501和称重模块502,其中称重模块502用于对投放点内分类垃圾袋1进行称重,得到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重量,称重模块502与扫码模块501通信。
在一实施例中,分类垃圾袋1的扫码区域12至少设置有两处,至少一处位于原始垃圾袋的侧面,以便于供使用者观察,并且至少一处设置于原始垃圾袋的底部。以一个分类垃圾袋1具有两个孤码为例,其中一个孤码印制于原始垃圾袋的侧面,另外一个孤码印制于原始垃圾袋的底部。对应的,分类垃圾袋1在其侧面和底部也分别设置有子码。
投放点设置有扫描区503,扫描区503具体采用一透明的平面板,扫码模块501的扫描端从下至上正对扫描区503。当分类垃圾袋1放置于扫描区503上时,扫码模块501可通过扫描区503从下往上正对分类垃圾袋1的底部,并对子码进行直接扫描,提高二维码扫描效率。并且,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通常堆积于分类垃圾袋1的底部,当分类垃圾袋1放置于扫描区503的表面时,会在扫描区503的表面撑开,使得扫码模块501更易于对子码进行扫描。另一方面,当分类垃圾袋1底部的子码难以进行扫码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扫码枪对分类垃圾袋1侧面的子码进行扫描。
具体的,电子秤500设置有用于承托分类垃圾袋1的称重板504,称重板504连接于称重模块502的输入端。扫描区503和扫码模块501设置于称重板504的中部。电子秤500在通过扫码模块501对子码进行扫描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称重模块502对分类垃圾袋1进行称重,一次性完成二维码信息获取和重量信息获取的操作。
参照图6,以下为步骤S1-步骤S4应用于校园场景时的一具体实例。
E1、校园中具有多个班级,每个班集作为一个集体单位,每个集体单位派出一名集体代表如班主任申请注册一个母码,在获取母码的同时,服务器400储存母码所对应的身份信息。
班级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分为四个垃圾种类,分别为:不可回收类、纸质类、塑料类和易拉罐类。班级中放置有对应于上述四种垃圾种类的垃圾桶,并且,各个垃圾桶均具有不同颜色,具体颜色设置规则可以采用标记区域13的颜色设置,包括:对应于不可回收类的黑色、对应于纸质类的红色、对应于塑料类的蓝色和对应于易拉罐类的黄色。
E2、每个班级可以派代表如当日值日生,携持母码去垃圾袋发放设备100领分类垃圾袋1。具体的,此代表为目标用户,目标用户可通过母码在垃圾袋发放设备100中登录用户账号。具体的,垃圾袋发放设备100内置的扫码枪扫描母码垃圾袋发放设备100与服务器400通信获取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
E3、目标用户向垃圾袋发放设备100输入袋体种类信息。垃圾袋发放设备100会选取袋体种类信息所对应的原始垃圾袋,并通过内置的扫码装置扫描原始垃圾袋上的孤码,随后完成孤码与母码的配对得到子码,然后吐出对应的分类垃圾袋1,并且将分类垃圾袋1所绑定的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分类垃圾袋1的袋体编号和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种类发送至服务器400。
如输入一个不可回收类、一个纸质类、一个塑料类和一个易拉罐类,则垃圾袋发放设备100会提供一个不可回收类的分类垃圾袋1、一个纸质类的分类垃圾袋1、一个塑料类的分类垃圾袋1和一个易拉罐类的分类垃圾袋1。此代表将各个分类垃圾袋1带回班级后,可将各个分类垃圾袋1分别套设于对应的垃圾桶内。
班级在定期会垃圾清除,派出指定代表将装有垃圾的分类垃圾袋1投放于指定的垃圾投放站点的投放点中,然后再从垃圾袋发放设备100中获取新的分类垃圾袋1。
E4、当装有垃圾的分类垃圾袋1投放于投放点之后,扫码模块501通过扫描分类垃圾袋1的子码,获取此分类垃圾袋1的请求信息,并发送至服务器400。
投放点内的分类垃圾袋1会进行垃圾分类匹配,若匹配成功,则会向服务器400发送垃圾种类和垃圾重量,服务器400计算出资源价值后发送给目标用户;若匹配失败,则会服务器400给目标用户发送分类异常信息。
E5、服务器400基于请求信息,返回此分类垃圾袋1所对应的垃圾种类和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至扫码模块501。若投放点内的分类垃圾袋1匹配成功,则电子秤500会对分类垃圾袋1进行称重并将垃圾重量发送至扫码模块501。
E6、扫码模块501将分类垃圾袋1所对应的垃圾种类、身份信息和垃圾重量发送至服务器400。
E7、服务器400结合当天获取的垃圾种类单价信息进行金额计算,计算出资源价值,并将垃圾重量和资源价值发送至目标用户。
参照图5,关于步骤S4的具体方法,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垃圾投放站点中设置有多个投放点,并且每一个投放点均对应于一种垃圾种类,每个投放点还设置有不同的颜色,具体颜色设计规则与标记区域13的颜色设计规则一致。例如,分类垃圾袋1所对应的垃圾种类有四种,投放点的数量也有四个,四个投放点的颜色也对应有四种,分别为:对应于不可回收类的黑色、对应于纸质类的红色、对应于塑料类的蓝色和对应于易拉罐类的黄色。分类垃圾袋1需要投放于对应垃圾种类的投放区内,如不可回收类的分类垃圾袋1需要投放于不可回收类的投放区内。
参照图2和图3,具体的,步骤S4包括:
S41、判断同一分类垃圾袋1的标准投放类别和实际投放类别是否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S42;若否,则执行步骤S43。
S42、向目标用户发送分类正常信息。
S43、向目标用户发送分类异常信息。
其中,标准投放类别为投放点对应的垃圾种类,实际投放类别为分类垃圾袋1中垃圾的垃圾种类。
在一实施例中,获取实际投放类别的具体方法为:
1)对分类垃圾袋1的观察区域11进行拍摄,得到垃圾图片。2)对垃圾图片进行图像识别,得到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识别信息。3)基于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识别信息进行垃圾种类分析,得到分类垃圾袋1的实际投放类别。
具体的,图像识别的具体方式可以采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例如实例分割模型,用于根据输入的垃圾图片,识别出垃圾图像中出现的垃圾和垃圾所对应的垃圾种类。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得到垃圾识别信息,利用垃圾识别信息对分类垃圾袋1内的垃圾进行垃圾种类分析,实现分类垃圾袋1内垃圾的垃圾种类匹配检测,减轻了人为观察分类垃圾袋1的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利用分类垃圾袋1本身具有透明的区域,可以方便对分类垃圾袋1内部的垃圾的直接拍摄,提高检测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由于每一个投放点均对应于一种垃圾种类,当分类垃圾袋1投放于指定的投放点后,则可以通过投放点本身来确定此分类垃圾袋1专用的垃圾种类,而对于位于同一投放点的分类垃圾袋1,可集中对同种垃圾种类进行检测匹配,提高检测效率。
在另外一实施例中,步骤S41也可以通过人工参与完成,当分类垃圾袋1放置于对应的投放点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对分类垃圾袋1内垃圾的垃圾种类和投放点内的垃圾种类进行匹配检测。
参照图6,关于步骤S4的具体方法,在另外一实施例中,垃圾投放站点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投放点,同一投放点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垃圾种类。标准投放类别为分类垃圾袋1所对应的垃圾种类。获取标准投放类别的具体方法为:扫码模块501通过扫描分类垃圾袋1的子码,获取此分类垃圾袋1所对应的垃圾种类和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向服务器400发送。
由于每一个分类垃圾袋1均有一个袋体标识,当分类垃圾袋1投放于任一投放点后,则可以通过袋体标识来确定此分类垃圾袋1专用的垃圾种类,而并不需要将分类垃圾袋1按照垃圾种类进行集中投放,更加便民、智能化。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基于袋体种类信息,目标用户可得到对应的分类垃圾袋1,每一种分类垃圾袋1均与一种垃圾种类对应,并且分类垃圾袋1专门用于此垃圾种类的垃圾的收集。当装有垃圾的分类垃圾袋1放置于投放点后,会对分类垃圾袋1内垃圾的垃圾种类和分类垃圾袋1所对应的垃圾类型是否匹配,并将匹配结果信息反馈至目标用户。利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用于收集垃圾的分类垃圾袋1进行垃圾种类的划分,使得每一个分类垃圾袋1内只收集同一垃圾种类的垃圾,可以对不同垃圾种类的垃圾分别进行集中处理,有益于后续的高效垃圾回收处理,从而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利用对分类垃圾袋1内的垃圾进行垃圾种类的检测,可以分析分类垃圾袋1内的垃圾是否已经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以便及时进行警告或纠正垃圾未正确分类的行为,更加高效、系统化。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系统,与上述垃圾分类管理方法相对应。
参照图7,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包括:
垃圾袋发放设备100,用于向目标用户提供对应的分类垃圾袋1,垃圾袋发放设备100通过网络与服务器400通信。
垃圾匹配模块200,用于将投放点中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种类和分类垃圾袋1中垃圾的垃圾种类进行匹配,向分类垃圾袋1的目标用户发送匹配结果信息,垃圾匹配模块200通过网络与服务器400通信。
电子秤500,放置于投放点,电子秤500通过网络与服务器400通信。电子秤500设置有扫码模块501和称重模块502。扫码模块501用于通过扫描子码来获取分类垃圾袋1所对应的垃圾种类和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向服务器400发送;称重模块502用于获取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重量,并向服务器400发送。
在一实施例中,垃圾袋发放设备100包括:
袋体确认模块101,用于确定目标用户的袋体种类信息;其中,袋体种类信息关联于垃圾的垃圾种类,并发送至袋体提供模块102。
袋体提供模块102,用于基于袋体种类信息,向目标用户提供垃圾种类对应的分类垃圾袋。
具体的,袋体确认模块101包括:
袋体选取子模块,用于基于目标用户的袋体种类信息,得到原始垃圾袋。
目标绑定子模块,用于绑定原始垃圾袋和目标用户,得到分类垃圾袋1。
袋体吐出子模块,用于向目标用户提供分类垃圾袋1。
在一实施例中,垃圾匹配模块200包括:
匹配分析子模块201,用于判断同一分类垃圾袋1的标准投放类别和实际投放类别是否匹配,若是,则向正常推动子模块202发送匹配正常信息;若否,则向异常推动子模块203发送匹配异常信息。
正常推动子模块202,用于通过服务器400向目标用户发送分类正常信息。
异常推动子模块203,用于通过服务器400向目标用户发送分类异常信息。
ide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分类管理系统,由于其各模块本身的功能及彼此之间的逻辑连接,能实现前述实施例的各个步骤,因此能够达到与前述方法相同的技术效果,原理分析可参见前述垃圾分类管理方法步骤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累述。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确定目标用户的袋体种类信息;其中,所述袋体种类信息关联于垃圾的垃圾种类;
S2、基于所述袋体种类信息,向所述目标用户提供所述垃圾种类对应的分类垃圾袋(1);
S3、所述分类垃圾袋(1)用于在装有垃圾后投放于投放点;
S4、将所述投放点中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所述垃圾种类和所述分类垃圾袋(1)中垃圾的垃圾种类进行匹配,向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匹配结果信息;
步骤S1包括:
S11、基于扫描母码的操作,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母码为以二维码形式呈现的身份标识;
S12、基于需求信息,得到所述袋体种类信息;
S13、基于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袋体种类信息,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袋体种类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袋体种类信息,向所述目标用户提供分类垃圾袋(1)的步骤S2,包括:
S21、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袋体种类信息,得到具有原始标识的原始垃圾袋;所述原始标识为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的孤码,每一个原始垃圾袋在生产制造阶段均印制有孤码在表面;所述孤码中携带的信息包括所述原始垃圾袋所对应的垃圾种类和所述原始垃圾袋所对应的袋体编号;其中,每一个原始垃圾袋仅对应有一个袋体编号;
S22、绑定所述原始垃圾袋和所述目标用户,得到所述分类垃圾袋(1);其中,当所述原始标识完成绑定后,所述原始标识形成关联于所述目标用户的袋体标识;当所述孤码完成绑定之后,所述孤码与所述目标用户的母码之间相关联,所述孤码变成与所述母码相绑定的子码;所述分类垃圾袋(1)为携带有子码的原始垃圾袋构成;
S23、向所述目标用户提供所述分类垃圾袋(1);
所述垃圾分类管理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分类垃圾袋(1)投放于所述投放点之后,扫码模块(501)通过扫描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子码,获取所述分类垃圾袋(1)所对应的垃圾种类和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若所述分类垃圾袋(1)垃圾匹配通过,则电子秤(500)会将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重量发送至扫码模块(501),扫码模块(501)将所述分类垃圾袋(1)所对应的垃圾种类、身份信息和垃圾重量发送至服务器(400);所述服务器(400)结合当天获取的垃圾种类单价信息进行金额计算,计算出资源价值,并将所述垃圾重量和所述资源价值发送至所述目标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点设置有多个,每一个投放点均对应于一种所述垃圾种类,所述匹配结果信息包括分类正常信息和分类异常信息;
所述将所述投放点中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所述垃圾种类和所述分类垃圾袋(1)中垃圾的所述垃圾种类进行匹配,向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匹配结果信息的步骤S4,包括:
S41、判断同一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标准投放类别和实际投放类别是否匹配,
S42、若是,则向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分类正常信息;所述分类正常信息包括资源价值;
S43、若否,则向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分类异常信息;
其中,所述标准投放类别为所述投放点对应的所述垃圾种类,所述实际投放类别为所述分类垃圾袋(1)中垃圾的所述垃圾种类;或者,所述标准投放类别基于所述投放点内所述分类垃圾袋(1)对应的所述垃圾种类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所述原始垃圾袋和所述目标用户,得到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步骤S22,包括:
S221、基于所述原始垃圾袋的原始标识,确定所述原始垃圾袋的袋体编号;其中,所述原始标识印制于所述原始垃圾袋的表面,通过扫描操作可读取所述原始标识携带的信息;
S222、绑定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原始标识的所述袋体编号,得到所述分类垃圾袋(1);其中,当所述原始标识完成绑定后形成袋体标识,所述分类垃圾袋(1)为携带有所述袋体标识的所述原始垃圾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垃圾袋(1)包括透明的观察区域(11)、具有所述子码的扫码区域(12)和具有较深色彩的标记区域(13),所述标记区域(13)的颜色与所述分类拉垃圾袋的所述垃圾种类相对应;所述标记区域(13)围绕所述扫码区域(12)呈环形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码设置于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垃圾袋(1)包括透明的观察区域(11);
所述实际投放类别的获取方法包括:
对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所述观察区域(11)进行拍摄,得到垃圾图片;
对所述垃圾图片进行图像识别,得到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识别信息;
基于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垃圾识别信息进行垃圾种类分析,得到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实际投放类别。
7.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方法,该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包括:
袋体确认模块(101),用于确定目标用户的袋体种类信息;其中,所述袋体种类信息关联于垃圾的垃圾种类;
袋体提供模块(102),用于基于所述袋体种类信息,向所述目标用户提供所述垃圾种类对应的分类垃圾袋(1);所述分类垃圾袋(1)用于在装有垃圾后投放于投放点;
垃圾匹配模块(200),用于将所述投放点中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所述垃圾种类和所述分类垃圾袋(1)中垃圾的垃圾种类进行匹配,向所述分类垃圾袋(1)的所述目标用户发送匹配结果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75139.0A CN114873101B (zh) | 2022-06-15 | 2022-06-15 | 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75139.0A CN114873101B (zh) | 2022-06-15 | 2022-06-15 | 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73101A CN114873101A (zh) | 2022-08-09 |
CN114873101B true CN114873101B (zh) | 2023-03-17 |
Family
ID=82681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75139.0A Active CN114873101B (zh) | 2022-06-15 | 2022-06-15 | 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73101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208063A (ja) * | 2016-05-17 | 2017-11-24 | Upfarm株式会社 | 農産物トレーサビリティ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56704A (ja) * | 2004-08-23 | 2006-03-02 | Nec Fielding Ltd | ゴミ収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ゴミ袋、ゴミ集積ボックスならびにゴミ収集用の管理装置 |
CN209343434U (zh) * | 2019-01-31 | 2019-09-03 | 杭州捷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袋实时出袋扫码发放装置 |
CN110092112A (zh) * | 2019-05-28 | 2019-08-0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平台及垃圾箱设备 |
CN110765142A (zh) * | 2019-09-27 | 2020-02-07 | 恒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社区内垃圾管理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697293A (zh) * | 2019-10-16 | 2020-01-17 | 长沙凯天工研院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方法及系统 |
CN112478491A (zh) * | 2020-12-11 | 2021-03-12 | 广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垃圾回收管理系统 |
CN112623538A (zh) * | 2020-12-16 | 2021-04-09 | 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具有信息标签的垃圾袋 |
-
2022
- 2022-06-15 CN CN202210675139.0A patent/CN1148731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208063A (ja) * | 2016-05-17 | 2017-11-24 | Upfarm株式会社 | 農産物トレーサビリティシステ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73101A (zh) | 2022-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95965B (zh) | 基于互联网的垃圾分类回收方法、系统及垃圾分类终端机 | |
CN110155572B (zh) | 一种智慧社区垃圾分类系统及方法 | |
CN204979922U (zh) | 垃圾分类操作管理系统 | |
CN111891587B (zh) | 一种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方法及装置 | |
US20060030969A1 (en) | Hand held OCR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06056226A (zh) |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云识别系统及方法 | |
CN109410425A (zh) |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平台及分类方法及分类方法 | |
CN110489489B (zh) | 一种物体分类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5035600A (zh) | 垃圾分类操作管理系统和方法 | |
EP2765540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hecking waste delivery | |
CN104318421A (zh) | 一种解决再生资源回收领域反向物流问题的系统及方法 | |
WO2019010935A1 (zh) | 一种城市社区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 |
CN102000688A (zh) | 一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方法与系统 | |
CN104192458A (zh) | 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 |
CN206546593U (zh) |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云识别系统 | |
KR20100043807A (ko) | 알에프아이디기반 음식물류폐기물 관리 시스템 | |
CN111153070A (zh) | 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和设备 | |
CN109178724A (zh) | 分类回收客户端、回收箱、验收装置、回收系统和方法 | |
CN205034594U (zh) |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生态系统 | |
CN115099433A (zh) |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生活垃圾智分类管理系统 | |
CN109969656A (zh) | 能自动识别并记录收运的分类垃圾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 |
JP7453773B2 (ja) | 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
CN110065746B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航运垃圾分类系统 | |
CN114873101B (zh) | 垃圾分类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4565110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