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2362B - 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及辊压机 - Google Patents
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及辊压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72362B CN114872362B CN202210512925.9A CN202210512925A CN114872362B CN 114872362 B CN114872362 B CN 114872362B CN 202210512925 A CN202210512925 A CN 202210512925A CN 114872362 B CN114872362 B CN 1148723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
- line contact
- bearing
- roll
-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3/00—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otary pressing members, e.g. rollers, rings, discs
- B30B3/04—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otary pressing members, e.g. rollers, rings, discs co-operating with one another, e.g. with co-operating co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resses; Auxiliary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10—Production of cement, e.g. improving or optimising the production methods; Cement gri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包括机架和上压辊组件,上压辊组件包括上压辊、上辊轴、第一上辊轴承和第二上辊轴承;上辊轴穿过上压辊,在上辊轴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上辊轴承和第二上辊轴承;在第一轴承座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一间隙,在机架上设有第一点或线接触件和第一平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与第一平台接触;在第二轴承座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二间隙,在机架上设有第二点或线接触件和第二平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与第二平台接触。本发明具有既可提高极片平整度,又可提高第一上辊轴承和第二上辊轴承使用寿命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辊压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及辊压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辊压机,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机架100(机架在行业内也称牌坊)、上压辊组件200和下压辊组件300,所述上压辊组件200和下压辊组件300位于所述机架100上,且呈上下排布;所述上压辊组件200包括上压辊210、上辊轴220、第一上辊轴承230、第二上辊轴承240,所述上辊轴220穿过所述上压辊210,再通过分别设置上辊轴220两端的第一上辊轴承230和第二上辊轴承240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00上;所述下压辊组件300包括下压辊310、下辊轴320、第一下辊轴承330、第二下辊轴承340,所述下辊轴320穿过所述下压辊310,再通过分别设置下辊轴320两端的第一下辊轴承330和第二下辊轴承340连为一体,在所述第一下辊轴承330和第二下辊轴承340的下面分别设有第一油缸350和第二油缸360,通过所述第一油缸350和第二油缸360驱动所述下压辊组件300在所述机架100上上下移动,以实现对位于上压辊210和下压辊310之间的极片400进行辊压。
随着人们对极片400上的活性物质压实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述第一油缸350和第二油缸360对所述下压辊组件300的施力就越来越大,这样,就导致上辊轴220的两端微微向下弯曲,而下辊轴320的两端微微向上弯曲,使得压出来的极片400上的活性物质呈现两边的压实密度大于中间的压实密度,影响极片400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在上辊轴220的两端分别加设第三油缸250和第四油缸260,使第三油缸250和第四油缸260给上辊轴220的两端施加一个向上力F10,该向上力F10在行业内称为上预弯力,以克服上辊轴220的两端向下微微弯曲的问题;同样,在下辊轴320的两端分别加设第五油缸370和第六油缸380,使第五油缸370和第六油缸380给下辊轴320的两端施加一个向下力F20,该向下力F20在行业内称为下预弯力,以克服下辊轴320的两端向上微微弯曲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极片400上的活性物质压实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对极片400上的活性物质的平整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端动力锂电池已要求电极400的平整度要控制在正负0.002um范围内),这样,所述第一油缸350和第二油缸360的施力就越来越大,由于下压辊组件300是在机架上可滑动的,所以,所述第一油缸350和第二油缸360施力的增大,对于向下力F20影响不是很大,可是,对于向上力F10的要求就要随着所述第一油缸350和第二油缸360施力的增大而增大,向上力F10的增大对于第一上辊轴承230和第二上辊轴承240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会造成第一上辊轴承230和第二上辊轴承240在相应的第一轴承座2310和第二轴承座2410内变形,使得第一上辊轴承230和第二上辊轴承240的运行精度不稳定,而影响极片400的平整度;另外,也严重影响第一上辊轴承230和第二上辊轴承240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发明向社会提供一种可提高极片平整度,以及提高第一上辊轴承和第二上辊轴承使用寿命的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及辊压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包括机架和上压辊组件,所述上压辊组件位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上压辊组件包括上压辊、上辊轴、第一上辊轴承和第二上辊轴承;
所述上辊轴穿过所述上压辊,在所述上辊轴一端设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一上辊轴承,在所述上辊轴另一端设有第二轴承座和第二上辊轴承;
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外侧的所述上辊轴上设有第三油缸,在所述第二轴承座外侧的所述上辊轴上设有第四油缸,所述第三油缸和第四油缸用于产生向上力F1;
所述第一轴承座通过第一紧固件悬挂在所述机架上,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外表面与所述机架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隙,在所述机架的内表面远离所述第三油缸的一侧设有第一点或线接触件,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的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平台,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平台接触;
所述第二轴承座通过第二紧固件悬挂在所述机架上,在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外表面与所述机架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二间隙,在所述机架的内表面远离所述第四油缸的一侧设有第二点或线接触件,在对应于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的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平台,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平台接触。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在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与所述第一平台之间还设有第一耐磨镶件,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与第一耐磨镶件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接触。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在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平台之间还设有第二耐磨镶件,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与第二耐磨镶件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接触。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的横截面是弧形、半圆形或三角形,以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平台接触;或者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呈球缺状或半球状,多个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呈一字形排布,以点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平台接触。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的横截面是弧形、半圆形或三角形,以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耐磨镶件接触;或者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呈球缺状或半球状,多个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呈一字形排布,以点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耐磨镶件接触。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的横截面是弧形、半圆形或三角形,以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平台接触;或者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呈球缺状或半球状,多个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呈一字形排布,以点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平台接触。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的横截面是弧形、半圆形或三角形,以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耐磨镶件接触;或者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呈球缺状或半球状,多个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呈一字形排布,以点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耐磨镶件接触。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和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是用淬火钢制成的。具体地说,可以用40C钢。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一耐磨镶件和所述第二耐磨镶件是用轴承钢制成的。具体地说,可以用GCr15钢。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一耐磨镶件与所述第一平台呈可拆式连接;所述第二耐磨镶件与所述第二平台呈可拆式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辊压机,包含有上述的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所述第一轴承座通过第一紧固件悬挂在所述机架上,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外表面与所述机架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隙,在所述机架的内表面远离所述第三油缸的一侧设有第一点或线接触件,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的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平台,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平台接触;所述第二轴承座通过第二紧固件悬挂在所述机架上,在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外表面与所述机架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二间隙,在所述机架的内表面远离所述第四油缸的一侧设有第二点或线接触件,在对应于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的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平台,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平台接触的结构,这样,在所述第三油缸与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和所述第一平台之间构成了一个以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为支点的杠杆结构,改由原来的平面接触为点或线接触,可以大大地减小向上力F1的拉力,起到同样的预弯力效果,可以大大地减轻向上力F1对第一上辊轴承的作用力,不但可提高极片平整度,还可提高第一上辊轴承使用寿命,经测试,改造的设备所需的向上力F1只是未改造前的五分之一,第一上辊轴承使用寿命可以延长3-4倍;同样的,在所述第四油缸与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和所述第二平台之间构成了一个以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为支点的杠杆结构,改由原来的平面接触为点或线接触,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小向上力F1的拉力,起到同样的预弯力效果,可以大大地减轻向上力F1对第二上辊轴承的作用力,不但可提高极片平整度,还可提高第二上辊轴承使用寿命,经测试,改造后的设备所需的向上力F1只是未改造前的五分之一,第二上辊轴承使用寿命可以延长3-4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点或线接触件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点或线接触件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点或线接触件的第三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辊压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见图1,图1揭示的是一种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包括机架10和上压辊组件20,所述上压辊组件20位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上压辊组件20包括上压辊21、上辊轴22、第一上辊轴承23和第二上辊轴承24;所述上辊轴22穿过所述上压辊21,在所述上辊轴22一端设有第一轴承座231和第一上辊轴承23,在所述上辊轴22另一端设有第二轴承座241和第二上辊轴承24;在所述第一轴承座231外侧的所述上辊轴22上设有第三油缸25,在所述第二轴承座241外侧的所述上辊轴22上设有第四油缸26,所述第三油缸25和第四油缸26用于产生向上力F1;所述第一轴承座231通过第一紧固件232悬挂在所述机架10上,在所述第一轴承座231的外表面与所述机架10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隙233,在所述机架10的内表面远离所述第三油缸25的一侧设有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的所述第一轴承座231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平台235,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平台235接触;所述第二轴承座241通过第二紧固件242悬挂在所述机架10上,在所述第二轴承座241的外表面与所述机架10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二间隙243,在所述机架10的内表面远离所述第四油缸26的一侧设有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在对应于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的所述第二轴承座241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平台245,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平台245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的横截面是弧形、半圆形或三角形,以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平台235接触(如图3和图4所示);或者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呈球缺状或半球状,多个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呈一字形排布,以点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平台235接触(如图5所示)。
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的横截面是弧形、半圆形或三角形,以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平台245接触(如图3和图4所示);或者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呈球缺状或半球状,多个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呈一字形排布,以点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平台245接触(如图5所示)。
本发明,在所述第三油缸25与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和所述第一平台235之间构成了一个以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为支点的杠杆结构,改由原来的平面接触为点或线接触,可以大大地减小向上力F1的拉力,起到同样的预弯力效果,可以大大地减轻向上力F1对第一上辊轴承的作用力,不但可提高极片平整度,还可提高第一上辊轴承使用寿命,经测试,改造的设备所需的向上力F1只是未改造前的五分之一,第一上辊轴承23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3-4倍;同样的,在所述第四油缸26与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和所述第二平台245之间构成了一个以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为支点的杠杆结构,改由原来的平面接触为点或线接触,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小向上力F1的拉力,起到同样的预弯力效果,可以大大地减轻向上力F1对第二上辊轴承24的作用力,不但可提高极片平整度,还可提高第二上辊轴承24使用寿命,经测试,改造后的设备所需的向上力F1只是未改造前的五分之一,第二上辊轴承24使用寿命可以延长3-4倍。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与所述第一平台235之间还设有第一耐磨镶件236,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与第一耐磨镶件236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接触。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的横截面是弧形、半圆形或三角形,以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耐磨镶件236接触;或者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呈球缺状或半球状,多个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呈一字形排布,以点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耐磨镶件236接触。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与所述第二平台245之间还设有第二耐磨镶件246,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与第二耐磨镶件246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接触。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的横截面是弧形、半圆形或三角形,以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耐磨镶件246接触;或者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呈球缺状或半球状,多个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呈一字形排布,以点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耐磨镶件246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和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是用淬火钢制成的。具体地说,可以用40C钢。
优选的,所述第一耐磨镶件236和所述第二耐磨镶件246是用轴承钢制成的。具体地说,可以用GCr15钢。
优选的,所述第一耐磨镶件236与所述第一平台235呈可拆式连接;所述第二耐磨镶件246与所述第二平台245呈可拆式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辊压机,包含有上述的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
具体地说,所述辊压机包括机架10、上压辊组件20和下压辊组件30,所述上压辊组件20和下压辊组件30位于所述机架10上,且呈上下排布;所述上压辊组件20包括上压辊21、上辊轴22、第一上辊轴承23、第二上辊轴承24,所述上辊轴22穿过所述上压辊21,再通过分别设置上辊轴22两端的第一上辊轴承23和第二上辊轴承24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所述下压辊组件30包括下压辊31、下辊轴32、第一下辊轴承33、第二下辊轴承34,所述下辊轴32穿过所述下压辊31,再通过分别设置下辊轴32两端的第一下辊轴承33和第二下辊轴承34连为一体,在所述第一下辊轴承33和第二下辊轴承34的下面分别设有第一油缸35和第二油缸36,通过所述第一油缸35和第二油缸36驱动所述下压辊组件30在所述机架10上上下移动,以实现对位于上压辊21和下压辊31之间的极片40进行辊压;所述第一轴承座231通过第一紧固件232悬挂在所述机架10上,在所述第一轴承座231的外表面与所述机架10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隙233,在所述机架10的内表面远离所述第三油缸25的一侧设有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的所述第一轴承座231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平台235,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平台235接触;所述第二轴承座241通过第二紧固件242悬挂在所述机架10上,在所述第二轴承座241的外表面与所述机架10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二间隙243,在所述机架10的内表面远离所述第四油缸26的一侧设有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在对应于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的所述第二轴承座241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平台245,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平台245接触。
在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与所述第一平台235之间还设有第一耐磨镶件236,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与第一耐磨镶件236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接触。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的横截面是弧形、半圆形或三角形,以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耐磨镶件236接触;或者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呈球缺状或半球状,多个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呈一字形排布,以点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耐磨镶件236接触。
在不脱离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凡应用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各种等效变化,均理同包含于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包括机架(10)和上压辊组件(20),所述上压辊组件(20)位于所述机架(10)上;
所述上压辊组件(20)包括上压辊(21)、上辊轴(22)、第一上辊轴承(23)和第二上辊轴承(24);
所述上辊轴(22)穿过所述上压辊(21),在所述上辊轴(22)一端设有第一轴承座(231)和第一上辊轴承(23),在所述上辊轴(22)另一端设有第二轴承座(241)和第二上辊轴承(24);
在所述第一轴承座(231)外侧的所述上辊轴(22)上设有第三油缸(25),在所述第二轴承座(241)外侧的所述上辊轴(22)上设有第四油缸(26),所述第三油缸(25)和第四油缸(26)用于产生向上力(F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承座(231)通过第一紧固件(232)悬挂在所述机架(10)上,在所述第一轴承座(231)的外表面与所述机架(10)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隙(233),在所述机架(10)的内表面远离所述第三油缸(25)的一侧设有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的所述第一轴承座(231)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平台(235),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平台(235)接触;
所述第二轴承座(241)通过第二紧固件(242)悬挂在所述机架(10)上,在所述第二轴承座(241)的外表面与所述机架(10)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二间隙(243),在所述机架(10)的内表面远离所述第四油缸(26)的一侧设有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在对应于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的所述第二轴承座(241)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平台(245),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平台(245)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与所述第一平台(235)之间还设有第一耐磨镶件(236),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与第一耐磨镶件(236)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与所述第二平台(245)之间还设有第二耐磨镶件(246),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与第二耐磨镶件(246)以点或线接触的方式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的横截面是弧形、半圆形或三角形,以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平台(235)接触;或者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呈球缺状或半球状,多个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呈一字形排布,以点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平台(235)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的横截面是弧形、半圆形或三角形,以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耐磨镶件(236)接触;或者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呈球缺状或半球状,多个所述第一点或线接触件(234)呈一字形排布,以点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耐磨镶件(236)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的横截面是弧形、半圆形或三角形,以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平台(245)接触;或者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呈球缺状或半球状,多个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呈一字形排布,以点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平台(245)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的横截面是弧形、半圆形或三角形,以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耐磨镶件(246)接触;或者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呈球缺状或半球状,多个所述第二点或线接触件(244)呈一字形排布,以点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耐磨镶件(246)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耐磨镶件(236)和第二耐磨镶件(246)是用轴承钢制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耐磨镶件(236)与所述第一平台(235)呈可拆式连接;第二耐磨镶件(246)与所述第二平台(245)呈可拆式连接。
10.一种辊压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12925.9A CN114872362B (zh) | 2022-05-12 | 2022-05-12 | 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及辊压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12925.9A CN114872362B (zh) | 2022-05-12 | 2022-05-12 | 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及辊压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72362A CN114872362A (zh) | 2022-08-09 |
CN114872362B true CN114872362B (zh) | 2023-09-01 |
Family
ID=82675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12925.9A Active CN114872362B (zh) | 2022-05-12 | 2022-05-12 | 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及辊压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723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73333B (zh) * | 2023-07-31 | 2023-11-03 | 邢台纳科诺尔精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轧辊辊形矫正的装置及轧机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70130A (ja) * | 1995-12-18 | 1997-06-30 | Tsudakoma Corp | プレスローラー駆動装置 |
CN2631658Y (zh) * | 2003-06-09 | 2004-08-11 | 郑红专 | 支撑辊组件 |
DE102008016000B3 (de) * | 2008-03-27 | 2009-06-25 | Andritz Küsters Gmbh | Walzenpresse |
DE102010053472A1 (de) * | 2010-12-04 | 2012-06-06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Walzenpresse |
CN203635248U (zh) * | 2013-12-30 | 2014-06-11 | 江苏海建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摆臂式辊压机 |
CN203779893U (zh) * | 2014-04-25 | 2014-08-20 | 贝高(杭州)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辊压机 |
CN204294635U (zh) * | 2014-11-28 | 2015-04-29 | 深圳海裕百特轧制设备有限公司 | 辊压机支撑结构 |
CN205044200U (zh) * | 2015-10-13 | 2016-02-24 | 重庆佳宝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辊压机 |
CN206574793U (zh) * | 2017-03-01 | 2017-10-20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高压实比正极极片辊压机 |
WO2019187993A1 (ja) * | 2018-03-28 | 2019-10-03 |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リフト装置及び電動リフト装置を備えたロールプレス装置 |
CN210450303U (zh) * | 2019-08-31 | 2020-05-05 | 郑州鼎能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变异凸轮齿轮啮合式辊压机 |
CN217395750U (zh) * | 2022-05-12 | 2022-09-09 | 惠州市信宇人科技有限公司 | 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及辊压机 |
-
2022
- 2022-05-12 CN CN202210512925.9A patent/CN1148723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70130A (ja) * | 1995-12-18 | 1997-06-30 | Tsudakoma Corp | プレスローラー駆動装置 |
CN2631658Y (zh) * | 2003-06-09 | 2004-08-11 | 郑红专 | 支撑辊组件 |
DE102008016000B3 (de) * | 2008-03-27 | 2009-06-25 | Andritz Küsters Gmbh | Walzenpresse |
DE102010053472A1 (de) * | 2010-12-04 | 2012-06-06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Walzenpresse |
CN203635248U (zh) * | 2013-12-30 | 2014-06-11 | 江苏海建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摆臂式辊压机 |
CN203779893U (zh) * | 2014-04-25 | 2014-08-20 | 贝高(杭州)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辊压机 |
CN204294635U (zh) * | 2014-11-28 | 2015-04-29 | 深圳海裕百特轧制设备有限公司 | 辊压机支撑结构 |
CN205044200U (zh) * | 2015-10-13 | 2016-02-24 | 重庆佳宝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辊压机 |
CN206574793U (zh) * | 2017-03-01 | 2017-10-20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高压实比正极极片辊压机 |
WO2019187993A1 (ja) * | 2018-03-28 | 2019-10-03 |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リフト装置及び電動リフト装置を備えたロールプレス装置 |
CN210450303U (zh) * | 2019-08-31 | 2020-05-05 | 郑州鼎能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变异凸轮齿轮啮合式辊压机 |
CN217395750U (zh) * | 2022-05-12 | 2022-09-09 | 惠州市信宇人科技有限公司 | 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及辊压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活动辊滑键摆动机构在四列圆柱轴承辊压机上的研制与运用;濮厚波;;水泥工程(第04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72362A (zh) | 2022-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872362B (zh) | 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及辊压机 | |
CN217395750U (zh) | 辊压机的上辊支撑结构及辊压机 | |
CN213781858U (zh) | 一种带有弹簧片结构的滚动式机械触头 | |
CN110042437A (zh) | 一种自重型挤液装置 | |
CN102384129A (zh) | 单作用柱塞式液压缸 | |
CN215521616U (zh) | 一种便于组装的推力球轴承 | |
CN201544539U (zh) | 条幅打印机打印胶辊支撑装置 | |
CN202152792U (zh) | 一种挡绳轮组件 | |
CN2900151Y (zh) | 宠物食品模具 | |
CN220316242U (zh) | 一种刮板机链条定位装置 | |
CN213684978U (zh) | 一种高耐磨翻边无油轴承 | |
CN102989961B (zh) | 一种锻压机及其柱塞缸装配方法 | |
CN103692765B (zh) | Smt印刷机钢网定位装置 | |
CN112490035B (zh) | 一种带有弹簧片结构的滚动式机械触头 | |
CN212810353U (zh) | 一种高强度辊 | |
CN201953608U (zh) | 电冰箱压缩机用的平面滚动轴承 | |
CN201525684U (zh) | 一种电梯复绕绳轮 | |
CN210939083U (zh) | 一种新型箱体压装轴承工装 | |
CN201502541U (zh) | 具有轴承外圈防动装置的潜水电泵 | |
CN214326414U (zh) | 一种新型卷簧送料装置 | |
CN205527247U (zh) | 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 | |
CN214558882U (zh) | 一种用于机械密封件的压装装置 | |
CN209867019U (zh) | 一种用于铜板材的压合装置 | |
CN216705086U (zh) | 一种不锈钢耐磨包边聚氨酯筛板 | |
CN216054785U (zh) | 一种辊压机弯缸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