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8638A -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8638A
CN114868638A CN202210423662.4A CN202210423662A CN114868638A CN 114868638 A CN114868638 A CN 114868638A CN 202210423662 A CN202210423662 A CN 202210423662A CN 114868638 A CN114868638 A CN 114868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addy field
field
water body
r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36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68638B (zh
Inventor
王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4236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686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68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8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68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8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16Control of wate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neutralisation; pH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1/00Control of flow ratio
    • G05D11/02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 G05D11/035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with auxiliary non-electric power
    • G05D11/08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with auxiliary non-electric power by sensing concentration of mixture, e.g. measuring pH valu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水稻田中的含氧量数据,若含氧量数据中含氧量低于第一阈值;将水稻田中的原水体的pH值调整为显酸性;排出水稻田中的原水体,将水稻田水位降低至第一预定高度H1,水稻田原始水位为H0,H1为0.1‑0.9H0;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水稻换水过程中硅肥的流失,控制水稻种植成本。本申请还提供的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系统实施方案,同样具备上述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水稻种植中,通过施加一定量的硅肥能够促进水稻的增产。研究表面,对农作物施加硅肥能够有利于农作物对磷元素的吸收,进而加速农作物的发育。
虽然硅在地壳中是继氧之后含量第二的元素,土壤全硅含量约为310g/kg,但主要以不溶性SiO2以及极难溶性的各种硅酸盐矿物形态存在,可被植物利用的有效硅仅占全硅的0.02%~0.04%。
经研究发现,钢渣和水淬渣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硅;钢渣和水淬渣是工业炼钢产生的废弃物且每年排放数量大,因其含硅量高(钢渣、水淬渣有效硅含量分别为80~200g/kg、300~350g/kg)。因此通过一定工艺处理钢渣和水淬渣是高效利用废弃物研制开发硅肥的途径。
钢渣和水淬渣在市场上的价格,对于农作物生产使用来说偏高;在水稻换水时期,容易导致稻田中的硅肥流失,降低土壤硅肥含量,影响水稻生长,变向增加水稻生产升本。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降低水稻换水过程中硅肥的流失,控制水稻种植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降低水稻换水过程中硅肥的流失,控制水稻种植成本。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水稻田中的含氧量数据,若含氧量数据中含氧量低于第一阈值;将水稻田中的原水体的pH值调整为显酸性;排出水稻田中的原水体,将水稻田水位降低至第一预定高度H1,水稻田原始水位为H0,H1为0.1-0.9H0;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水稻田中的含氧量数据,若含氧量数据中含氧量低于第一阈值;将水稻田中的原水体的pH值调整为显酸性;排出水稻田中的原水体,将水稻田水位降低至第一预定高度H1,水稻田原始水位为H0,H1为0.1-0.9H0;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调节水稻田中的水成酸性”包括以下步骤:向稻田中的水体通入酸性气体或酸性溶液,至水稻田pH值为5.8-6.5。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包括以下步骤:从水稻田的排水处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还包括以下步骤:从水稻田中排水口的对侧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新水体为碱性水体,所述新水体的pH值为7.5-8.3。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水稻田水位降低至第一预定高度H1时;排出水稻田中所述原水体的同时,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直至所述水稻田中心处的pH值为6.7-7.3时,停止排出水稻田中所述原水体。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该方法还包括:收集排出的所述原水体,将所述原水体的pH值调节至4.5-5.5;采集从所述原水体中析出的胶状物,并将胶状物通入新水体中。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将所述原水体的pH值调节至4.5-5.5”具体为,向所述原水体中通入酸性气体或酸性水体,调节所述原水体的pH值至4.5-5.5。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酸性气体为稻田秸秆焚烧产生的气体;所述酸性水体由稻田秸秆焚烧产生气体导入水中所得。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系统: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用于执行第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的中央控制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设置在稻田中的水位监测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设置在稻田中的第一酸碱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调节水体酸碱度的调节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水稻田排水的排水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水稻田注水的注水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基于水稻田原水体的含氧量进行换水作业,以提高水稻田水体的含氧量;进一步的,在水稻田进行换水之前,水稻田中原水体的原始水位高度为H0,先通过将水稻田中的原水体的pH值调整为显酸性,使得原水体中的硅酸根离子形成H4SiO4胶状沉淀物,此时水稻田中的硅肥,基本呈胶状物的形态沉淀在水稻田内,以初步减少因换水导致的水稻田内的硅肥流失;与此同时,本申请还通过将水稻田排水控制在第一预定高度H1,防止游离在水稻田表层的胶状物硅肥或其他肥料直接排出,进一步减少印换水导致的水稻田内硅肥及其他肥料的流失;最后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水稻换水过程中硅肥的流失,进而有效控制水稻种植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排水、注水同时进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水体酸性调节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水稻田中的含氧量数据,若含氧量数据中含氧量低于第一阈值;将水稻田中的原水体的pH值调整为显酸性;排出水稻田中的原水体,将水稻田水位降低至第一预定高度H1,水稻田原始水位为H0,H1为0.1-0.9H0;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水稻田原水体的含氧量进行换水作业,以提高水稻田水体的含氧量;进一步的,在水稻田进行换水之前,水稻田中原水体的原始水位高度为H0,先通过将水稻田中的原水体的pH值调整为显酸性,使得原水体中的硅酸根离子形成H4SiO4胶状沉淀物,此时水稻田中的硅肥,基本呈胶状物的形态沉淀在水稻田内,以初步减少因换水导致的水稻田内的硅肥流失;与此同时,本申请还通过将水稻田排水控制在第一预定高度H1,防止游离在水稻田表层的胶状物硅肥或其他肥料直接排出,进一步减少印换水导致的水稻田内硅肥及其他肥料的流失;最后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水稻换水过程中硅肥的流失,进而有效控制水稻种植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前期在稻田中投入一定的钢渣,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稻田中硅肥的含量;经研究表明硅肥在水稻中常见的存在形式为游离状态的SiO3 2-,由于水稻的不同生长周期,需要的水稻田水位不同,且不同时期还需对水稻田进行换水,以使得水稻田中的游离态SiO3 2-容易流失,最终导致种植出的水稻达不到预期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水稻田中投入硅肥,能够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提高根系活性,增强抗倒伏、抗病虫能力,提高产量及品质,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型肥料。
需要说明的是,最终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时,可将注入直至水稻田的水位回复原始高度,或者根据实际需求注入至所需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水稻田中水体的含氧量过低,导致水稻田内还原物增多,将影响水稻田中水稻根部的发育及其他水稻田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存,进而最终导致水稻减产。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会定期或在达到给定条件下,对水稻田中的水体进行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H1为3-30cm。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水稻田中的水成酸性”包括以下步骤:向稻田中的水体通入酸性气体或酸性溶液,至水稻田pH值为5.8-6.5。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酸性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或田间秸秆焚烧产生的烟气。向水溶液中注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水溶液的pH值达到4.1,即通过注入一定量的酸性气体,可将水稻田的pH值降至5.8-6.5。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包括以下步骤:从水稻田的排水处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需要说明的是,当稻田水从排水口排出时,由于水流的作用,将带动稻田内的营养物质向排水口处移动,在排水暂停后,从排水口处注水,所形成的水流,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稻田里的营养物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以确保稻田内的营养物质均匀分部。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还包括以下步骤:从水稻田中排水口的对侧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排水口对侧进行新水体的注入,能够使得排水和注水同时进行,即,排水口处的水位低,注水口处的水位高,以此形成的水位差,能够促进水稻田中原水体的排出,提高换水效率。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新水体为碱性水体,所述新水体的pH值为7.5-8.3。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者少量生石灰,使得水体呈碱性水体。由于由于新水体呈碱性,注入水稻田后,能够调整水稻田中的pH值>7,呈碱性。在水稻田的水体呈碱性后,在上一步骤中,生成的胶状物沉淀,在碱性条件下,又将回复成硅酸根离子,或氢氧化硅的状态,以使得硅肥能够继续滋养水稻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申请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水稻田在换水过程中,出现硅肥流失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本申请方案,先对水稻田中的原水体进行酸化处理,使得水稻田中的硅肥生成胶状物沉淀的硅酸;在将水稻田中的原水体排水至指定的高度H1;只将水稻田的原水体排放至指定高度H1,即表示未将水稻田中的原水体排完,这样可确保水稻田中原本的营养物质得到最大的保留。在最后一步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的过程中,由于呈酸性的原水体的存在,使得水稻田的营养物质(无机营养物、有机营养物),从酸性环境切换到碱性环境的过程是存在过度的,进而防止水稻田中的有机营养物出现不适应而失效的问题出现;同时硅肥由原本的胶状物的硅酸,溶解为游离态的氢氧化硅,以继续促进水稻的生长,这一过程避免了硅肥的流失。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水稻田水位降低至第一预定高度H1时;排出水稻田中所述原水体的同时,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直至所述水稻田中心处的pH值为6.7-7.3时,停止排出水稻田中所述原水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水稻田中的水位降至H1时,对水稻田进行水体的边排边注入的处理,可以快速的对水稻田的水体进行更换,提高水稻田水体更换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时间成本。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收集排出的所述原水体,将所述原水体的pH值调节至4.5-5.5;采集从所述原水体中析出的胶状物,并将胶状物通入新水体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原先排出的原水体中,或多或少存在少量的游离状态下的氢氧化硅或胶状物的硅酸;原水体如果直接对外排出会造成硅肥等其他营养物质的浪费。对排出的所述原水体进一步酸化,使得原水体中的游离硅均转化为硅酸胶状物沉淀,过滤冲洗再过滤等手段,采集出所述原水体中析出的胶状物,并将胶状物通入新水体中。由于新水体呈碱性,在通入新水体后,胶状物溶解转化为游离状态下的氢氧化硅或硅酸根离子,当将新水体注入水稻田时,包含了部分硅肥的新水体,将硅肥带至水稻田中的各处,促进水稻田的整体均匀发育。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原水体的pH值调节至4.5-5.5”具体为,向所述原水体中通入酸性气体或酸性水体,调节所述原水体的pH值至4.5-5.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向所述原水体中通入酸性气体或酸性水体,即可将原水体进一步酸化。其中,所述酸性气体为二氧化碳或田间地头秸秆焚烧产生的烟气。将秸秆统一在具有烟气收集装置的空间中焚烧,烟气收集装置(抽风机)即可将收集到的烟气通入用于存放原水体的池子中,在对原水体进行酸化的同时,又可对焚烧产生的烟气进行过滤,减少粉尘、酸性气体的排放。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酸性气体为稻田秸秆焚烧产生的气体;所述酸性水体由稻田秸秆焚烧产生气体导入水中所得。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磁性吸附水稻田排水口处的钢渣。进一步的,水稻田排水启动对排水口处钢渣的磁性吸附工作,在排水结束时,停止对钢渣的磁性吸附。以此达到在排水时减少钢渣流失,进而减少硅肥流失的目的;并在停止排水后释放钢渣,促使钢渣回到水稻田中继续育肥水稻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系统: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用于执行第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的中央控制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设置在稻田中的水位监测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设置在稻田中的第一酸碱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调节水体酸碱度的调节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水稻田排水的排水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水稻田注水的注水装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中,中央控制器用于运行执行第一个技术方案的水稻田换水空控制方法的程序。中央控制器通过水位检测传感器获取稻田水位的实时信息;通过第一酸碱传感器获取稻田中水体的酸碱度信息,同时通过第二传感器获取排出的原水体的酸碱度信息;通过调节装置控制酸性气体或酸性水体对水稻田中的水体或排出的原水体进行酸化;通过排水装置控制水稻田中原水体的排水;通过注水装置控制向水稻田注入新水体;以此来实现解决水稻田换水导致硅肥流失的技术问题,提高钢渣中硅肥的利用率,降低钢渣使用量,降低水稻种植成本,提高水稻质量。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在水稻田排水口处的磁性吸附装置。所述磁性吸附装置用于磁性吸附排水时从水稻田处排出的钢渣,防止钢渣流失,进而防止硅肥流失。
第一个实施方案需要补充的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获取水稻田中还原物含量数据;
根据所述还原物含量数据,对水稻田进行补氧浇灌。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补氧浇灌包括:通过在新水体中注入空气/氧气;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向新水体中注入空气/氧气,能够提高新水体中的含氧量,当新水体进入水稻田与原水体混合后,提高整个水稻田的含氧量,进而降低还原物的含量,进而促进水稻根部的呼吸作用,促进水稻的生长。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所述新水体通过喷灌的方式注入水稻田中。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新水体采用喷灌的方式注入水稻田中,使得新水体在雾化或喷洒在水稻田上方时,得以充分的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提高整体新水体的含氧量,当喷灌的新水体进入水稻田后,能够提高水稻田整体的含氧量,进而降低还原物的含量,进而促进水稻根部的呼吸作用,促进水稻的生长。
需要说明的是,水稻田中的还原物的含量可通过定时抽取水稻田中的水体,进行氧气溶解量测试,通过对比氧气溶解量与普通水体氧气溶解量的对比,判断还原物的含量。
第一个实施方案需要补充的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获取当前供电总功率数值;
当所述当前供电总功率数值大于第一安全额定数值时;
降低水稻田中排水装置的功率,降低水稻田排水量;
降低水稻田中供水装置的功率,降低水稻田供水量。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总功率数值为P总,第一安全额定数值为P安全;每个稻田排水装置功率设为Ppsn,每个稻田供水装置功率设为Pgsn;每个稻田已经换水率μn
P≤P安全
P=(Pps1+Pps2+……+Ppsn)+(Pgs1+Pgs2+……+Pgsn)
Figure BDA0003608955010000081
Figure BDA0003608955010000082
其中,k为排水量-功率系数;H为水稻田总水量;
∫Ppsn*k*dt为当前排水时间下的排水量;
∫Pgsn*k*dt为当前供水时间下的供水量。
根据上述函数关系控制单个稻田的排水装置功率和供水装置功率,当某个水稻田的换水率越高,其所分得的功率越高,以使得接近换水完成的水稻田,快速换水完成,尽量降低,同时换水的稻田数量。
具体的,n为2-10,即,同时进行换水的水稻田数量为2-10个。降低水稻田换水管理难度,水稻田总量大于10个。
实施例1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水稻田中的含氧量数据,若含氧量数据中含氧量低于第一阈值;将水稻田中的原水体的pH值调整为显酸性;排出水稻田中的原水体,将水稻田水位降低至第一预定高度H1,水稻田原始水位为H0,H1为0.1-0.9H0;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调节水稻田中的水成酸性”包括以下步骤:向稻田中的水体通入酸性气体或酸性溶液,至水稻田pH值为6。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2,只是所述“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包括以下步骤:从水稻田的排水处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3,只是所述“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还包括以下步骤:从水稻田中排水口的对侧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3,只是所述新水体为碱性水体,所述新水体的pH值为8.1。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1,只是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水稻田水位降低至第一预定高度H1时;排出水稻田中所述原水体的同时,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直至所述水稻田中心处的pH值为7.1时,停止排出水稻田中所述原水体。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6,只是该方法还包括:收集排出的所述原水体,将所述原水体的pH值调节至5;采集从所述原水体中析出的胶状物,并将胶状物通入新水体中。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7,只是所述“将所述原水体的pH值调节至5”具体为,向所述原水体中通入酸性气体或酸性水体,调节所述原水体的pH值至5。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8,只是所述酸性气体为稻田秸秆焚烧产生的气体;所述酸性水体由稻田秸秆焚烧产生气体导入水中所得。
实施例10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执行第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的中央控制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设置在稻田中的水位监测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设置在稻田中的第一酸碱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调节水体酸碱度的调节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水稻田排水的排水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水稻田注水的注水装置。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水稻田中的含氧量数据,若含氧量数据中含氧量低于第一阈值;
将水稻田中的原水体的pH值调整为显酸性;
排出水稻田中的原水体,将水稻田水位降低至第一预定高度H1,水稻田原始水位为H0,H1为0.1-0.9H0;
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水稻田中的水成酸性”包括以下步骤:
向稻田中的水体通入酸性气体或酸性溶液,至水稻田pH值为5.8-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包括以下步骤:
从水稻田的排水处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水稻田中排水口的对侧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水体为碱性水体,所述新水体的pH值为7.5-8.3。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水稻田水位降低至第一预定高度H1时,排出水稻田中所述原水体的同时,向水稻田中注入新水体;
直至所述水稻田中心处的pH值为6.7-7.3时,停止排出水稻田中所述原水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收集排出的所述原水体,将所述原水体的pH值调节至4.5-5.5;
采集从所述原水体中析出的胶状物,并将胶状物通入新水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原水体的pH值调节至4.5-5.5”具体为,
向所述原水体中通入酸性气体或酸性水体,调节所述原水体的pH值至4.5-5.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气体为稻田秸秆焚烧产生的气体;
所述酸性水体由稻田秸秆焚烧产生气体导入水中所得。
10.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的中央控制器;
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设置在稻田中的水位监测传感器;
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设置在稻田中的第一酸碱传感器;
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调节水体酸碱度的调节装置;
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水稻田排水的排水装置;
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水稻田注水的注水装置。
CN202210423662.4A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8686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3662.4A CN114868638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3662.4A CN114868638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8638A true CN114868638A (zh) 2022-08-09
CN114868638B CN114868638B (zh) 2023-09-29

Family

ID=82672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3662.4A Active CN114868638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6863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28487A (ja) * 2011-07-28 2013-02-07 Nippon Steel & Sumikin Materials Co Ltd シリカ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リカ
CN103043671A (zh) * 2012-12-27 2013-04-17 上海新安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硅酸生产方法
CN106241817A (zh) * 2016-08-02 2016-12-21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大孔掺铝二氧化硅酸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122227A (zh) * 2019-06-03 2019-08-16 安庆市义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标准化水稻小龙虾混养的方法
CN110548760A (zh) * 2019-10-12 2019-12-10 珠海市安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
CN110741914A (zh) * 2019-11-05 2020-02-0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稻田自动化节水灌溉系统及方法
CN112125357A (zh) * 2020-09-17 2020-12-25 阜南县濛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稻田养鱼的水质调节剂
CN112167132A (zh) * 2020-10-13 2021-01-05 云南云湖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南高原稻田养殖大闸蟹的方法
CN112931104A (zh) * 2021-02-05 2021-06-1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一种稻虾共作的种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28487A (ja) * 2011-07-28 2013-02-07 Nippon Steel & Sumikin Materials Co Ltd シリカ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リカ
CN103043671A (zh) * 2012-12-27 2013-04-17 上海新安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硅酸生产方法
CN106241817A (zh) * 2016-08-02 2016-12-21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大孔掺铝二氧化硅酸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122227A (zh) * 2019-06-03 2019-08-16 安庆市义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标准化水稻小龙虾混养的方法
CN110548760A (zh) * 2019-10-12 2019-12-10 珠海市安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
CN110741914A (zh) * 2019-11-05 2020-02-0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稻田自动化节水灌溉系统及方法
CN112125357A (zh) * 2020-09-17 2020-12-25 阜南县濛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稻田养鱼的水质调节剂
CN112167132A (zh) * 2020-10-13 2021-01-05 云南云湖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南高原稻田养殖大闸蟹的方法
CN112931104A (zh) * 2021-02-05 2021-06-1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一种稻虾共作的种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8638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4315614B2 (en) Fluidized bed wastewater treatment
JP2008061570A (ja) 低硝酸態窒素野菜およびその栽培方法と栽培システム
CN105502615A (zh) 一种高锰酸盐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93728B (zh) 一种沼液应用于大型滴灌的方法和系统
CN108633792B (zh) 一种盐碱地渔-农综合种养殖方法
CN113796291A (zh) 一种节水灌溉远程监控装置
CN101905995A (zh) 一种淡水虾蟹养殖池塘中水草的健康维护剂
CN112409076A (zh) 一种含有四氢嘧啶的盐碱地专用叶面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15683356U (zh) 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
CN114868638B (zh) 一种水稻田换水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773899A (zh) 一种大田中沼液施用系统及其沼液施用方法
CN104876330A (zh) 一种处理养殖沼液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构建及运行方法
CN116534976A (zh) 一种微絮凝水泵和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
CN208258686U (zh) 潮汐式无土栽培装置
Abeliovich Water blooms of blue green algae and oxygen regime in fish ponds: With 8 figures and 1 table in the text
CN101045588A (zh) 集中式弥散雾化增氧水质调节装置
CN103348969B (zh) 红萍种质资源保存装置
CN206118642U (zh) 一种盐碱地生态养殖系统
WO2021244003A1 (zh) 一种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2759A (zh) 一种鲟鱼与植物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
CN102487741A (zh) 循环注水式养殖/种植增氧法
CN112125403A (zh) 一种养殖水体的生物净化池和净化方法
CN217850883U (zh) 一种用于大面积土壤重金属治理的全生态稻田养鱼系统
CN216821325U (zh) 一种室内仿生态水循环淡水鱼养殖系统
CN219663680U (zh) 一种新型富氢水植物营养液的配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