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6370B - 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6370B
CN114866370B CN202210281049.3A CN202210281049A CN114866370B CN 114866370 B CN114866370 B CN 114866370B CN 202210281049 A CN202210281049 A CN 202210281049A CN 114866370 B CN114866370 B CN 114866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data
receiving end
link
targe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810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66370A (zh
Inventor
洪培锋
杨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chuang E Commer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chuang E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chuang E Comme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chuang E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810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663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66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6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66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6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4Star or tre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包括:当检测到第一数据接收端向数据发送端发送通信请求时,通过第一数据接收端的目标地址和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帧;通过数据发送端的下行端口将目标数据帧发送至首节点设备的上行端口;通过首节点设备更新目标数据帧;通过首节点设备的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以供第二数据接收端依据目标地址的节点编址信息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通过第一数据接收端解析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得到目标数据。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兼顾通信时的可靠性、效率以及成本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物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了应对各种通信场景,单总线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以及混合拓扑结构等拓扑结构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以工业物联网领域的智能仓储业为例,目前,在众多智能仓储的应用场合中,为了实现仓储设备与系统之间的交互联动,通常采用以上拓扑结构或者无线组网通信方式,但是,上述方式均存在着一定的短板,例如,基于单总线拓扑结构的通信方式既受到节点数量的限制,又受到RS485总线的通信方式的影响,导致通信效率非常低,基于星型拓扑结构的通信方式导致布线成本过高,而无线组网方式易受环境干扰,还可能存在同频数据冲突,导致通信的可靠性远不如有线方式,所以,在智能仓储的应用领域难以兼顾通信时的可靠性、效率以及成本等综合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兼顾通信时的可靠性、效率以及成本等综合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数据链路,所述通信数据链路包括数据发送端、第一数据接收端、第二数据接收端和首节点设备,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向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通信请求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目标地址和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帧;
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的下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帧发送至首节点设备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首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帧,判断自身是否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若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
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依据所述目标地址的节点编址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解析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得到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地,所述节点编址信息包括节点位数据,
所述依据所述目标地址的节点编址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确定所述通信数据链路的支链路,其中,所述支链路包括末支链路;
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对应的节点下行数,确定所述支链路中对应的子节点设备的数量,其中,所述子节点设备包括末子节点设备;
依据所述支链路中对应的子节点设备的数量,确定所述通信数据链路的子节点设备总量,其中,所述子节点设备总量为多个;
通过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进行迭代更新,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
将所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末支链路中对应的所述末子节点设备,其中,所述末支链路中对应的所述末子节点设备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通过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进行迭代更新,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各所述子节点设备时,获取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应的子节点地址;
依据各所述子节点地址,迭代更新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的当前节点地址,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
可选地,在所述若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的步骤之前,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首节点设备的节点地址与所述目标地址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若不一致,则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首节点设备对应的首节点位数据的数据类型;
若所述首节点位数据为预设第一类型位数据,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同层下行端口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
若所述首节点位数据为预设第二类型位数据,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层下行端口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
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通信失败请求时,则轮巡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中的各子节点设备;
依据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在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中的节点地址,确定各所述子节点设备中的故障子节点设备。
所述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首节点设备的根节点地址;
将所述目标数据帧的当前节点地址替换为所述根节点地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应用于数据通信数据链路,所述通信数据链路包括数据发送端、第一数据接收端、第二数据接收端和首节点设备,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向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通信请求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目标地址和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帧;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的下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帧发送至首节点设备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首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帧,判断自身是否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更新模块,用于若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依据所述目标地址的节点编址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
解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解析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得到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地,所述节点编址信息包括节点位数据,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
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确定所述通信数据链路的支链路,其中,所述支链路包括末支链路;
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对应的节点下行数,确定所述支链路中对应的子节点设备的数量,其中,所述子节点设备包括末子节点设备;
依据所述支链路中对应的子节点设备的数量,确定所述通信数据链路的子节点设备总量,其中,所述子节点设备总量为多个;
通过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进行迭代更新,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
将所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末支链路中对应的所述末子节点设备,其中,所述末支链路中对应的所述末子节点设备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各所述子节点设备时,获取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应的子节点地址;
依据各所述子节点地址,迭代更新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的当前节点地址,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
可选地,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还用于:
判断所述首节点设备的节点地址与所述目标地址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若不一致,则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解析模块还用于:
判断所述首节点设备对应的首节点位数据的数据类型;
若所述首节点位数据为预设第一类型位数据,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同层下行端口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
若所述首节点位数据为预设第二类型位数据,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层下行端口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
可选地,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还用于:
若接收通信失败请求时,则轮巡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中的各子节点设备;
依据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在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中的节点地址,确定各所述子节点设备中的故障子节点设备。
可选地,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首节点设备的根节点地址;
将所述目标数据帧的当前节点地址替换为所述根节点地址。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程序,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程序,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通信数据链路,所述通信数据链路包括数据发送端、第一数据接收端、第二数据接收端和首节点设备,也即,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向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通信请求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目标地址和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帧;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的下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帧发送至首节点设备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首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帧,判断自身是否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若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依据所述目标地址的节点编址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解析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得到所述目标数据。由于通信数据链路实现了总线与星型拓扑结构的混合,进而当智能仓储应用领域应用该通信方法进行数据通信时,可使得数据发送端根据目标地址中的节点编址信息,准确追踪到第一数据接收端,实现了减少无效通信流程的目的,进而加快了通信效率,与此同时,可通过目标地址对通信数据链路中的各子节点设备进行准确地定位,进而当面临瞬时带宽高以及大容量通信应用场景时,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且总线与星型拓扑结构混合链路的方式又能有效控制成本,所以规避了现有技术中通信方式优缺点明显的技术缺陷,所以,兼顾了通信时的可靠性、效率以及成本等综合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首先,应当理解的是,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现有的通信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采用RS485或CANBus等单总线通信方式,不仅布线耗时严重,而且还需手动配置节点设备的节点地址,甚至对于节点设备的数量会有一定制约,当面临一些节点设备数量多且节点设备相对分散的应用场景时,该通信方式不仅会拔高通信成本,而且通信效率也得不到保证,采用电源载波混合链路的通信方式又必须遵循主从问答形式,无法适用于无主从全双工的通信场景,进而当前亟需一种通信方法,既能适用于无主从全双工的通信场景,又能满足瞬时带宽高和通信容量大的通信要求,在此基础上,还需考量通信的成本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在本申请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数据链路,所述通信数据链路包括数据发送端、第一数据接收端、第二数据接收端和首节点设备,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向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通信请求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目标地址和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帧;
步骤S20,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的下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帧发送至首节点设备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首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帧,判断自身是否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数据通信链路用于表征实现数据交互传输的通信链路,具体可以为非对称二叉树链路,所述数据发送端为数据通信链路中生成目标数据帧的设备,具体可以为节点设备或集中控制器等,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用于表征通信请求的发送端,具体可以为数据通信链路中接收目标数据的设备,具体可以为节点设备或集中控制器等,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用于表征通信请求的传输端,具体可以为节点设备等,所述首节点设备用于表征数据通信链路中与数据发送端的指定下行端口连接的唯一节点设备。
另外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数据通信链路中,数据通信采用的是无主从全双工通信模式,所述节点设备既可以为数据发送端,也可以为数据接收端,或者可以为首节点设备,所述节点设备具体包括上行端口、下行端口以及数据端口,其中,所述下行端口包括同层下行端口和下层下行端口,所述上行端口用于与上一节点设备交互通信数据,所述下行端口用于与下一节点设备交互通信数据,其中,交互的方式可以为发送和接收等方式,所述数据端口包括数据输入端口和数据输出端口,用于节点设备内部自身数据与网络交互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无关于网络内部的通讯环节,例如,参照图2,图2为表示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中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示意图,以节点设备4为例,节点设备4的上行端口连接节点设备1的同层下行端口,节点设备4的同层下行端口连接节点设备7的上行端口,节点设备4的下层下行端口连接节点设备5的上行端口,除此之外,节点设备4还包括数据端口。
另外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中的数据发送端、第一数据接收端、第二数据接收端和首节点设备等任一节点设备来说,通信的方式并不是单一固定的,并且,在数据交互时需考虑竞争关系,也即,参照图2,以节点设备7为例,节点设备7在同一时间可以作为不同数据的数据发送端、第一数据接收端、第二数据接收端和首节点设备,其中,若节点设备7在同一时间既为数据发送端和第一数据接收端,又为第二数据接收端和首节点设备,则在数据交互时以缓冲轮换的形式解决竞争问题,建立三组缓冲区,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下行端口,每个缓冲区对应最大帧长度的两倍,当数据上行时,不同的下行端口依次轮换,以解决节点设备的数据竞争问题,与此同时,若节点设备7数据通信链路存在多层数据并发带来的竞争关系,则可通过分时错峰发送的方式解决竞争。
另外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信请求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与所述数据发送端之间的数据交互请求,具体可以为数据查询请求或数据验证请求等,所述目标数据帧用于表征节点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介质,具体可以由“帧头+帧长度+帧序列号+当前节点地址+数据源地址+目标地址+地址校验+数据内容+内容校验+帧尾”的结构组成,所述目标数据帧的构成形式可以为文本、二进制以及变长结构等,在此不作限定,其中,所述目标数据具体可以为电子标签信息或设备信息等,所述目标地址用于表征第一数据接收端的节点地址,例如,参照图2,假设节点设备8为所述数据接收端,且节点设备1的节点地址为(1,1),则节点设备8的节点地址为(1,1)-(0,2)-(1,1),其中,节点设备1为首节点设备,若节点设备8作为数据发送端,集中控制器作为数据接收端,则节点设备8可通过节点地址(1,1)-(0,2)-(1,1)定向地将数据传输至集中控制器,此时节点设备7也作为首节点设备,并且节点设备1、节点设备4、节点设备7和节点设备8的节点地址不变。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S10至步骤S20包括:当检测到第一数据接收端向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通信请求时,将所述数据发送端的当前节点地址、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目标地址和所述目标数据插入预设目标数据帧模板,得到所述目标数据帧;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的下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帧发送至首节点设备的上行端口,其中,所述预设目标数据帧模板可以为“帧头+帧长度+帧序列号+地址校验+数据内容+内容校验+帧尾”的结构,所述数据发送端的下行端口包括数据发送端的下层下行端口和同层下行端口。
步骤S30,若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S30包括:若判定首节点设备不为通信请求的发送端,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更新的方式可以为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中的当前节点地址的方式。
其中,所述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的步骤包括:
步骤A10,获取所述首节点设备的根节点地址;
步骤A20,将所述目标数据帧的当前节点地址替换为所述根节点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通信数据链路中,各节点设备的节点地址都是唯一的,所述节点地址包括地址首字节和节点编址信息,其中,地址首字节用于定义节点设备的地址位长度,所述节点编址信息用于表征节点设备的具体位置,例如,参照图2,假设集中控制器为信号发送端,则集中控制器的节点地址为地址首字节,其中,地址首字节可以为(0,0),则节点设备1的节点地址为首字节和节点编址信息,其中,节点编址信息可以为(1,1),则节点设备的节点地址为(0,0)-(1,1),以此为例,节点设备3的节点地址为(0,0)-(1,1)-(1,1),节点设备5的节点地址为(0,0)-(1,1)-(0,1)-(1,1)。
另外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当前节点地址用于表征目标数据帧当前所在节点的上一层节点设备的地址,例如,参照图2,假设集中控制器为信号发送端,且目标数据经由节点设备1和节点设备4发送至节点设备7,则当节点设备4为目标数据帧当前所在节点时,目标数据帧中的当前节点地址为节点设备1对应的节点地址。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A10至步骤A20包括:获取所述首节点设备的根节点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帧的当前节点地址替换为所述根节点地址,得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
其中,在所述若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的步骤之前,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步骤B10,判断所述首节点设备的节点地址与所述目标地址是否一致;
步骤B20,若一致,则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步骤B30,若不一致,则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B10至步骤B30包括:判断所述目标地址是否存在节点编址信息;若所述目标地址不存在所述节点编址信息,则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的节点地址与所述目标地址一致,并将所述首节点设备作为所述通信请求的发送端;若所述目标地址存在所述节点编址信息,则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的节点地址与所述目标地址不一致,并将所述首节点设备作为所述通信请求的传输端。
步骤S40,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依据所述目标地址的节点编址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节点编址信息包括节点位数据和节点下行数,所述节点位数据和所述节点下行数一一对应,例如,所述节点设备X的节点地址为(0,1),则“0”表示节点位数据,“1”表示节点下行数,其中,所述节点下行数用于表征所述通信请求在支链路的下行数量,所述节点位数据用于表征所述节点设备所对应的下行端口,所述节点位数据具体包括第一类型节点位数据和第二类型节点位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S40的步骤包括: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同层下行端口或下层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行子节点设备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行子节点设备依据所述节点编址信息的字节长度,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帧的迭代更新的更新次数,依据所述更新次数对所述目标数据帧进行对应更新,将对应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为通信数据链路中的子节点设备,所述对应更新的方式可以为所述第二接收端依据自身的节点地址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中的当前节点地址的方式,所述下行子节点设备包括同层下行子节点设备和下层下行子节点设备,所述同层下行子节点设备用于表征所述通信请求的传输端在同一支链路中的下行子节点设备,所述下层下行子节点设备用于表征所述通信请求的传输端在下一支链路中的下行子节点设备,所述下行子节点设备可以为同层下行子节点设备和下层下行子节点设备,所述同层下行子节点设备用于表征所述通信请求的传输端在同一支链路中的下行子节点设备,所述下层下行子节点设备用于表征所述通信请求的传输端在下一支链路中的下行子节点设备。
其中,所述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的步骤包括:
步骤C10,判断所述首节点设备对应的首节点位数据的数据类型;
步骤C20,若所述首节点位数据为预设第一类型位数据,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同层下行端口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
步骤C30,若所述首节点位数据为预设第二类型位数据,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层下行端口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同层下行端口用于与同层的下一节点交互通信数据,所述下层下行端口用于与下层的下一节点交互通信数据,在任一数据交互过程中,节点设备通过同层下行端口还是下层下行端口进行交互通信数据的依据为节点位数据的类型,所述首节点位数据用于表征所述首节点设备对应的位数据,所述第一类型节点位数据用于表征所述节点设备所对应的下行端口为同层下行端口,所述第二类型节点位数据用于表征所述节点设备所对应的下行端口为下层下行端口,例如,假设所述节点设备的节点编址信息为(1,0),则对应着所述节点设备的下层下行端口,也即,通过所述下层下行端口传输所述通信请求,假设所述节点设备的节点编址信息为(0,0),则对应着所述节点设备的同层下行端口。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C10至步骤C30包括:确定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位数据的数据类型;若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位数据的数据类型为预设第一类型位数据,则通过所述根节点的同层下行端口,将依据所述根节点的节点地址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若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位数据的数据类型为预设第二类型位数据,则通过所述根节点的下层下行端口,将依据所述根节点的节点地址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第二数据接收端,其中,所述数据接收端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其中,所述节点编址信息包括节点位数据,所述依据所述目标地址的节点编址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的步骤包括:
步骤D10,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确定所述通信数据链路的支链路,其中,所述支链路包括末支链路;
步骤D20,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对应的节点下行数,确定所述支链路中对应的子节点设备的数量,其中,所述子节点设备包括末子节点设备;
步骤D30,依据所述支链路中对应的子节点设备的数量,确定所述通信数据链路的子节点设备总量,其中,所述子节点设备总量为多个;
步骤D40,通过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进行迭代更新,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
步骤D50,将所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末支链路中对应的所述末子节点设备,其中,所述末支链路中对应的所述末子节点设备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子节点设备用于表征通信数据链路中除首节点设备之外的节点设备,所述末子节点设备所述通信请求在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中传输的最后一个节点设备,在通信数据链路中,当所述目标数据帧传输至任一第二数据接收端时,任一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均会对所述目标数据帧进行对应的更新,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参照图3,图3为表示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中通信数据链路的局部示意图,假设集中控制器为数据发送端,集中控制器的节点地址为(0,0),节点设备H为第一数据接收端,节点设备H的节点地址为(0,0)-(1,1)-(1,3)-(0,1)-(1,1)-(1,2),节点设备A、节点设备B……节点设备G均为第二数据接收端,则当所述目标数据帧传输至节点设备D时,则根据节点设备D对应的节点地址(0,0)-(1,1)-(1,3)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
另外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链路用于表征所述通信请求在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传输的分叉链路,所述末支链路用于表征所述通信请求在所述非对称二叉树链路传输的最后一个分叉链路,其中,所述支链路的链路数与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节点编址信息的字节长度对应,例如,参照图3,假设集中控制器为数据发送端,节点设备H为第一数据接收端,节点设备H的节点地址为节点编址信息为(1,1)-(1,3)-(0,1)-(1,1)-(1,2),则所述支链路的数量为5,所述末支链路为节点设备F至节点设备H的通信数据链路。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D10至步骤D50包括: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的数量,确定所述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支链路的数量,其中,所述支链路包括末支链路,所述节点位数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对应的节点下行数,确定所述支链路中对应的子节点设备的数量,其中,所述子节点包括末子节点,所述节点下行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将所述支链路的数量以及各所支链路对应的子节点设备的数量以及首节点设备数进行整合,得到所述通信链路的子节点设备的总数量,其中,所述首节点设备数为一个,所述子节点设备总量为多个;通过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进行迭代更新,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将所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末支链路中对应的所述末子节点设备,其中,所述末支链路中对应的所述末子节点设备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其中,所述通过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进行迭代更新,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的步骤包括:
步骤E10,当检测到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各所述子节点设备时,获取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应的子节点地址;
步骤E20,依据各所述子节点地址,迭代更新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的当前节点地址,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E10至步骤E20包括:当检测到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各所述子节点设备时,获取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应的子节点地址;依据各所述子节点地址,迭代更新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的当前节点地址,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
步骤S50,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解析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得到所述目标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S50包括: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发送的通信成功请求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解析所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得到所述目标数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通信数据链路,所述通信数据链路包括数据发送端、第一数据接收端、第二数据接收端和首节点设备,也即,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向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通信请求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目标地址和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帧;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的下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帧发送至首节点设备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首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帧,判断自身是否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若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依据所述目标地址的节点编址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解析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得到所述目标数据。由于通信数据链路实现了总线与星型拓扑结构的混合,进而当智能仓储应用领域应用该通信方法进行数据通信时,可使得数据发送端根据目标地址中的节点编址信息,准确追踪到第一数据接收端,实现了减少无效通信流程的目的,进而加快了通信效率,与此同时,可通过目标地址对通信数据链路中的各子节点设备进行准确地定位,进而当面临瞬时带宽高以及大容量通信应用场景时,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且总线与星型拓扑结构混合链路的方式又能有效控制成本,所以规避了现有技术中通信方式优缺点明显的技术缺陷,所以,兼顾了通信时的可靠性、效率以及成本等综合要求。
实施例二
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以参考上文介绍,后续不再赘述。在此基础上,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步骤F10,若接收通信失败请求时,则轮巡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中的各子节点设备;
步骤F20,依据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在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中的节点地址,确定各所述子节点设备中的故障子节点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非对称二叉树链路中,当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向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通信请求后,若第一数据接收端未收到目标数据,则表明支链路中存在一条支链路的节点设备中存在故障节点设备。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F10至步骤F20的步骤包括:当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未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时,则轮巡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中的各子节点设备,其中,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包括首节点设备;判断各子节点设备的通信是否正常,当检测到通信不正常的子节点时,依据所述子节点设备在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中的节点地址,确定故障子节点设备的具体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自检方法,应用于通信数据链路,所述通信数据链路包括数据发送端、第一数据接收端、第二数据接收端和首节点设备,也即,若接收通信失败请求时,则轮巡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中的各子节点设备;依据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在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中的节点地址,确定各所述子节点设备中的故障子节点设备。由于通信数据链路的自编址方式,使得故障子节点设备可溯源,进而使得当第一数据接收端接收目标数据失败时,可快速定位故障节点设备,所以规避了现有技术的通信方式中因通信设备地址紊乱而无法溯源的技术缺陷,所以,提高了检测故障通信设备的效率。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应用于数据发送端,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一数据接收端发送的通信请求时,依据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目标地址和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帧,并通过下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根节点的上行端口;
判断模块,用于若判定所述根节点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则将所述根节点作为第二数据接收端,并通过所述根节点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目标地址的节点编址信息,将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通过所述上行端口得到所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中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为非对称二叉树链路中的子节点。
可选地,所述节点编址信息包括节点位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
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确定所述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支链路,其中,所述支链路包括末支链路;
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对应的节点下行数,确定所述支链路中对应的子节点,其中,所述子节点包括末子节点;
将所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末支链路中对应的所述末子节点。
可选地,所述节点位数据包括首节点位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首节点位数据的数据类型;
若所述首节点位数据为预设第一类型位数据,则通过所述根节点的同层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首节点位数据对应的第一节点的上行端口;
若所述首节点位数据为预设第二类型位数据,则通过所述根节点的下层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首节点位数据对应的第一节点的上行端口。
可选地,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还用于:
判断所述根节点的节点地址与所述目标地址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判定所述根节点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若不一致,则判定所述根节点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还用于: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发送的通信失败请求时,轮巡所述非对称二叉树链路中的各子节点;
依据各所述子节点在所述非对称二叉树链路中的节点地址,确定各子节点设备中的故障子节点。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解决了难以兼顾通信时的可靠性、效率以及成本等综合要求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验证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且该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方法公开的特征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
下面参考图5,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5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ROM以及RAM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通常,以下系统可以连接至I/O接口: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图像传感器、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可以允许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中示出了具有各种系统的电子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系统。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系统。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被安装,或者从ROM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解决了难以兼顾通信时的可靠性、效率以及成本等综合要求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且该电子设备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方法公开的特征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U盘,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系统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系统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向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通信请求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目标地址和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帧;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的下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帧发送至首节点设备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首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帧,判断自身是否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若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依据所述目标地址的节点编址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解析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得到所述目标数据。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执行上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解决了难以兼顾通信时的可靠性、效率以及成本等综合要求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六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解决了难以兼顾通信时的可靠性、效率以及成本等综合要求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处理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信数据链路,所述通信数据链路包括数据发送端、第一数据接收端、第二数据接收端和首节点设备,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向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通信请求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目标地址和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帧;
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的下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帧发送至首节点设备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首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帧,判断自身是否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若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
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依据所述目标地址的节点编址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解析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得到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节点编址信息包括节点位数据,所述依据所述目标地址的节点编址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确定所述通信数据链路的支链路,其中,所述支链路包括末支链路;
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对应的节点下行数,确定所述支链路中对应的子节点设备的数量,其中,所述子节点设备包括末子节点设备;
依据所述支链路中对应的子节点设备的数量,确定所述通信数据链路的子节点设备总量,其中,所述子节点设备总量为多个;
通过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进行迭代更新,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
将所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末支链路中对应的所述末子节点设备,其中,所述末支链路中对应的所述末子节点设备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进行迭代更新,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各所述子节点设备时,获取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应的子节点地址;
依据各所述子节点地址,迭代更新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的当前节点地址,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的步骤之前,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首节点设备的节点地址与所述目标地址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若不一致,则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首节点设备对应的首节点位数据的数据类型;
若所述首节点位数据为预设第一类型位数据,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同层下行端口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
若所述首节点位数据为预设第二类型位数据,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层下行端口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通信失败请求时,则轮巡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中的各子节点设备;
依据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在所述通信数据链路中的节点地址,确定各所述子节点设备中的故障子节点设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首节点设备的根节点地址;
将所述目标数据帧的当前节点地址替换为所述根节点地址。
7.一种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应用于数据通信数据链路,所述通信数据链路包括数据发送端、第一数据接收端、第二数据接收端和首节点设备,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向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通信请求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目标地址和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帧;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的下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帧发送至首节点设备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首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帧,判断自身是否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更新模块,用于若判定所述首节点设备不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则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帧;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首节点设备的下行端口将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以供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端依据所述目标地址的节点编址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的上行端口;
解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解析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得到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节点编址信息包括节点位数据,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
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确定所述通信数据链路的支链路,其中,所述支链路包括末支链路;
依据所述节点位数据对应的节点下行数,确定所述支链路中对应的子节点设备的数量,其中,所述子节点设备包括末子节点设备;
依据所述支链路中对应的子节点设备的数量,确定所述通信数据链路的子节点设备总量,其中,所述子节点设备总量为多个;
通过各所述子节点设备对所述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进行迭代更新,得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
将所述迭代更新后的目标数据帧发送至所述末支链路中对应的所述末子节点设备,其中,所述末支链路中对应的所述末子节点设备为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端。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程序,所述实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CN202210281049.3A 2022-03-22 2022-03-22 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4866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1049.3A CN114866370B (zh) 2022-03-22 2022-03-22 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1049.3A CN114866370B (zh) 2022-03-22 2022-03-22 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6370A CN114866370A (zh) 2022-08-05
CN114866370B true CN114866370B (zh) 2024-04-16

Family

ID=82627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81049.3A Active CN114866370B (zh) 2022-03-22 2022-03-22 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6637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5297A (zh) * 2012-05-17 2012-09-12 廖原 无线云传感网通讯系统和装置与方法
KR101464196B1 (ko) * 2013-10-31 2014-11-24 동명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이진 나무 구조로 구성되는 복수 개의 노드들 간의 양방향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2788160A (zh) * 2020-12-30 2021-05-1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地址信息的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CN113824814A (zh) * 2021-09-23 2021-12-21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表的地址匹配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介质
CN114006862A (zh) * 2021-10-29 2022-02-01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049463A (zh) * 2021-11-10 2022-02-1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二叉树的数据网格化、网格点数据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5297A (zh) * 2012-05-17 2012-09-12 廖原 无线云传感网通讯系统和装置与方法
KR101464196B1 (ko) * 2013-10-31 2014-11-24 동명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이진 나무 구조로 구성되는 복수 개의 노드들 간의 양방향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2788160A (zh) * 2020-12-30 2021-05-1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地址信息的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CN113824814A (zh) * 2021-09-23 2021-12-21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表的地址匹配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介质
CN114006862A (zh) * 2021-10-29 2022-02-01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049463A (zh) * 2021-11-10 2022-02-1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二叉树的数据网格化、网格点数据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empel-Ziv二叉树搜索算法的VLSI实现;侯宁宁;沈海斌;;机电工程(第0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6370A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3225B (zh) 在物联网平台中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物联网平台
CN107273083B (zh) 一种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77617A (zh) 基于运维管理系统的web直接运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9212279A (ja) スマートネットワーク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カード操作用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1177112A (zh) 基于运维管理系统的数据库阻断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7467644B2 (ja) メッセージ処理方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3327051A (zh) 远程桌面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5871691B (zh) 车辆行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971482B (zh) 基于ebpf的后端服务器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866370B (zh) 基于非对称二叉树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527678A (zh) 用于测试协议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290861A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132340A (zh) 节点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12039749B (zh) 基于Nodejs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625326A (zh) 任务管线执行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566819B (zh) 仿真测试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688863B (zh) 网关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866466A (zh) 设备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42412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62868B (zh) 应用于集群处理的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733893A (zh) 触摸屏组网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19619A (zh) 电力终端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117201350A (zh) 通讯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79527A (zh) 网络收发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367177A (zh) 无线网格网络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