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6510A -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 - Google Patents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6510A
CN114856510A CN202110156312.1A CN202110156312A CN114856510A CN 114856510 A CN114856510 A CN 114856510A CN 202110156312 A CN202110156312 A CN 202110156312A CN 114856510 A CN114856510 A CN 114856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nozzle
ball seat
annular ball
sealing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563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56510B (zh
Inventor
杨天成
张宏伟
胡金铜
郭群
王文韬
舒畅
韩增辉
王明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563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6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6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6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56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6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the obtained fluid to or in wells
    • E21B43/121Lifting well flui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23/00Apparatus for displacing, setting, locking, releasing, or removing tools, packers or the like in the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23/01Apparatus for displacing, setting, locking, releasing, or removing tools, packers or the like in the boreholes or wells for anchoring the tool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4Obtaining from a multiple-zone wel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7/06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属于采油工艺技术领域。该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包括油管、滑动式双球泵底阀、多个封隔器、多个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和丝堵。滑动式双球泵底阀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环形球座、第一密封球、柱状活塞、第二环形球座、第二密封球和支撑杆;第一环形球座、第二环形球座和柱状活塞同轴位于筒体内,筒体具有进出液通道,柱状活塞具有过流通道。通过增大筒体内的压力剪断剪钉,柱状活塞下移并带动支撑杆从两个环形球座中抽离,使两个密封球分别堵住两个环形球座,进出液通道与过流通道连通,无需投球,避免了密封球卡在井中的情况,提高了滑动式双球泵底阀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采油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
背景技术
抽油机井的悬挂泵下方通常要设置泵底阀,以使采油过程中,井内的流体只能从井下向井口流动,但是在开始采油之前,还需要使井口的压力能够作用到泵底阀的下方。
泵底阀的核心结构一般包括密封球和泵底阀主体,泵底阀主体内具有环形球座,泵底阀主体安装在悬挂泵的下方,随悬挂泵一起入井,为了在开始采油之前,井口的压力能够通过泵底阀传递到泵底阀下方,密封球与泵底阀主体需要分离。先井口加压使井下的封隔器坐封,或是触发其他井下工具,之后再投入密封球,即将密封球从井口投入井中,使密封球落入泵底阀主体内的环形球座处。密封球的直径比环形球座的内径大,密封球将环形球座堵住,使得抽油泵向下冲程时,泵底阀上部的流体不能向泵底阀下部流动,使得井口的压力无法继续作用到泵底阀下方,但是在泵底阀下方的压力大于泵底阀上方的压力时,密封球与环形球座分离,使井底的流体能够通过泵底阀流向井口。
相关技术中的这种泵底阀,在投球过程中,密封球可能在到达环形球座之前卡在井中,导致泵底阀的可靠性不足,从而影响油井的开采工作。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能够避免密封球卡在井中,提高泵底阀的可靠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包括油管、滑动式双球泵底阀、多个封隔器、多个找卡水分采工具和丝堵;
所述油管的下端与所述滑动式双球泵底阀的上端相连,所述滑动式双球泵底阀的下端与一个所述封隔器相连,所述多个封隔器和所述多个找卡水分采工具同轴相连,且所述封隔器和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交替布置,所述丝堵与位于所述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最下端的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的下端相连;
所述滑动式双球泵底阀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环形球座、第一密封球、柱状活塞、第二环形球座、第二密封球和支撑杆;
所述第一筒体的上端与所述油管相连,下端与所述封隔器相连;所述第一环形球座同轴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且所述第一环形球座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贴合;
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具有第一内凸缘,所述第一筒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的进出液通道,所述进出液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内凸缘和所述第一环形球座之间;
所述柱状活塞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连通所述柱状活塞的两端面;
所述柱状活塞同轴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柱状活塞靠近所述第一环形球座的一端具有外凸缘,所述外凸缘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和所述进出液通道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所述第二环形球座的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外凸缘的轴向宽度小于所述过流通道到所述第一内凸缘靠近所述外凸缘一侧面的最大距离;
所述外凸缘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柱状活塞远离所述第一环形球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凸缘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
所述柱状活塞与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通过剪钉相连;
所述第二环形球座同轴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远离所述柱状活塞的一侧;
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柱状活塞靠近所述第一环形球座的一端的端面相连,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一环形球座和所述第二环形球座,且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柱状活塞一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一环形球座靠近所述柱状活塞一端的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外凸缘和所述第一内凸缘之间的间距;
所述第一密封球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和所述第二环形球座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的内径,所述第二密封球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球座远离所述第一环形球座一侧,所述第二密封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环形球座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筒体包括外套筒和固定套;
所述外套筒的侧壁具有第一通孔;
所述固定套的侧壁具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套、所述第一环形球座和所述第二环形球座均同轴位于所述外套筒内,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形成所述进出液通道;
所述第一内凸缘位于所述固定套远离所述第一环形球座的一端内;
所述柱状活塞位于所述固定套中。
可选地,所述剪钉插设在所述固定套的侧壁和所述外凸缘的外周壁中。
可选地,所述外套筒的内壁具有限位止口,所述第二环形球座远离所述第一环形球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止口相抵;
所述第一筒体还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同轴位于所述外套筒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和所述第二环形球座之间,所述内套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和所述第二环形球座相抵;
所述固定套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相抵。
可选地,所述滑动式双球泵底阀还包括第一密封球挡板和第二密封球挡板,所述第一密封球挡板和所述第二密封球挡板均具有多个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密封球挡板同轴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球座靠近所述第一环形球座一端的端部,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一密封球挡板的一个第三通孔;
所述第二密封球挡板同轴位于所述外套筒一端的端部,且所述第二密封球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球座和所述第二密封球挡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包括外筒、中心管、第一保护管、水嘴组件和驱动机构;
所述外筒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上方的封隔器和下方的封隔器相连;
所述中心管同轴位于所述外筒中,与所述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中心管的管壁具有多个筛孔;
所述第一保护管位于所述环形空间中,且下端与所述外筒的外部连通,上端封闭,所述第一保护管的侧壁具有泄压孔和出液孔,所述泄压孔位于所述出液孔和所述第一保护管的下端面之间;
所述水嘴组件包括固定水嘴和活动水嘴,所述固定水嘴和所述活动水嘴均同轴位于所述第一保护管中,所述固定水嘴位于所述泄压孔和所述第一保护管的下端面之间,所述固定水嘴与所述第一保护管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固定水嘴具有第一水嘴孔,所述第一水嘴孔沿所述固定水嘴的轴向贯穿所述固定水嘴,所述第一水嘴孔偏心布置,所述活动水嘴位于所述固定水嘴和所述出液孔之间,所述活动水嘴与所述第一保护管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活动水嘴靠近所述固定水嘴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固定水嘴相抵,所述活动水嘴具有第二水嘴孔和活动水嘴缺口,所述第二水嘴孔沿所述活动水嘴的轴向贯穿所述活动水嘴,所述活动水嘴缺口位于所述活动水嘴的侧壁和靠近所述固定水嘴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水嘴孔和所述活动水嘴缺口均偏心布置;
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保护管中,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水嘴自转,所述活动水嘴转动至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水嘴孔与所述第一水嘴孔错开,所述活动水嘴缺口连通所述第一水嘴孔和所述泄压孔;所述活动水嘴转动至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水嘴孔连通所述第一水嘴孔和所述出液孔,所述活动水嘴缺口与所述泄压孔错开;所述活动水嘴转动至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二水嘴孔与所述第一水嘴孔错开,所述活动水嘴缺口与所述泄压孔错开。
可选地,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
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均位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外筒内的压力,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可选地,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还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所述驱动机构的转轴转动的角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水嘴孔靠近所述固定水嘴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水嘴孔远离所述固定水嘴一端的直径,所述第二水嘴孔中放置有第三密封球,所述第三密封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水嘴孔直径较小的一端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二水嘴孔直径较大的一端的直径,所述第三密封球位于所述第二水嘴孔直径较大的一端中。
可选地,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还包括挡环、挡管和密封环;
所述挡环、所述挡管和所述密封环均同轴位于所述第一保护管中,且套在所述驱动机构的转轴外,所述挡管位于所述挡环和所述密封环之间,且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挡管远离所述活动水嘴的一端,所述出液孔位于所述挡环和所述密封环之间;
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第一保护管的内壁、所述驱动机构的转轴密封配合;
所述挡管与所述密封环相抵,与所述挡环同轴相连;
所述挡环与所述活动水嘴相抵,所述挡环具有多个轴向通孔。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入井后,由于滑动式双球泵底阀中,支撑杆穿过第一环形球座和第二环形球座,因此第二密封球与第二环形球座分离,第一密封球与第一环形球座分离,此时井口的压力能够通过滑动式双球泵底阀传递到滑动式双球泵底阀下方,使封隔器坐封,或是触发找卡水分采工具工作。又由于柱状活塞位于第一环形球座下方,柱状活塞靠近第一环形球座的一端具有外凸缘,外凸缘与筒体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而柱状活塞的另一端与筒体内壁的内凸缘滑动密封配合,因此柱状活塞靠近第一环形球座的一端的端面面积大于另一端的端面面积,而过流通道连通了柱状活塞的两端面,这就使得作用于柱状活塞靠近第一环形球座一端的端面的压力大于作用于柱状活塞另一端的端面的压力,即筒体内的流体对柱状活塞整体的作用力向下。进出液通道连通了筒体内壁与柱状活塞之间的第一环形空间和筒体与井壁之间的第二环形空间,第一环形空间的压力作用在外凸缘上,对柱状活塞产生的作用力向上,通过增大筒体内的压力,使柱状活塞受到的向下的作用力与向上的作用力的差值达到一定数值时,剪钉被柱状活塞剪断,柱状活塞向下移动,使进出液通道与过流通道连通,与柱状活塞相连的支撑杆从第二环形球座和第一环形球座中抽离,第二密封球落入第二环形球座,将第二环形球座堵住,第一密封球落入第一环形球座,将第一环形球座堵住。不需要向井内投入密封球,避免了密封球卡在井中的情况,提高了泵底阀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动式双球泵底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动水嘴与固定水嘴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动水嘴与固定水嘴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动水嘴与固定水嘴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包括油管100、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多个封隔器300、多个找卡水分采工具400和丝堵500。油管100的下端与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的上端相连,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的下端与一个封隔器300相连,多个封隔器300和多个找卡水分采工具400同轴相连,且封隔器300和找卡水分采工具400交替布置,丝堵500与位于该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最下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的下端相连。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动式双球泵底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包括第一筒体210、第一环形球座221、第一密封球231、柱状活塞240、第二环形球座222、第二密封球232和支撑杆250。
第一筒体210的上端与油管100相连,下端与封隔器300相连。第一环形球座221同轴位于第一筒体210内,且第一环形球座221的外周壁与第一筒体210的内壁贴合。
第一筒体210的内壁具有第一内凸缘2121,第一筒体210具有贯穿第一筒体210的侧壁的进出液通道210a,进出液通道210a位于第一内凸缘2121和第一环形球座221之间。
柱状活塞240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过流通道240a,过流通道240a连通柱状活塞240的两端面。柱状活塞240同轴位于第一筒体210内,柱状活塞240靠近第一环形球座221的一端具有外凸缘241,外凸缘241位于第一环形球座221和进出液通道210a之间,且与第一环形球座221之间具有间隙。外凸缘241的轴向宽度小于过流通道240a到第一内凸缘2121靠近外凸缘241一侧面的最大距离。外凸缘241与第一筒体210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柱状活塞240远离第一环形球座221的一端与第一内凸缘2121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柱状活塞240与第一筒体210的侧壁通过剪钉260相连。
第二环形球座222同轴位于第一筒体210内,且位于第一环形球座221远离柱状活塞240的一侧。
支撑杆250与柱状活塞240靠近第一环形球座221的一端的端面相连,支撑杆250穿过第一环形球座221和第二环形球座222,且与第一环形球座221的内壁、第二环形球座22的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使得液压力能够作用到柱状活塞240靠近第一环形球座221的一端的整个端面上。
支撑杆250远离柱状活塞240一端的端面和第一环形球座221靠近柱状活塞240一端的端面之间的间距d小于外凸缘241和第一内凸缘2121之间的间距D。柱状活塞240向下移动的距离不会超过外凸缘241和第一内凸缘2121之间的间距D,间距d小于间距D,确保支撑杆250能够从第一环形球座221中抽离。
第一密封球231位于第一环形球座221和第二环形球座222之间,第一密封球231的直径大于第一环形球座221的内径,第二密封球232位于第二环形球座222远离第一环形球座221一侧,第二密封球232的直径大于第二环形球座222的内径。
该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入井后,由于滑动式双球泵底阀中,支撑杆穿过第一环形球座和第二环形球座,因此第二密封球与第二环形球座分离,第一密封球与第一环形球座分离,此时井口的压力能够通过滑动式双球泵底阀传递到滑动式双球泵底阀下方,使封隔器坐封,或是触发找卡水分采工具工作。又由于柱状活塞位于第一环形球座下方,柱状活塞靠近第一环形球座的一端具有外凸缘,外凸缘与筒体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而柱状活塞的另一端与筒体内壁的内凸缘滑动密封配合,因此柱状活塞靠近第一环形球座的一端的端面面积大于另一端的端面面积,而过流通道连通了柱状活塞的两端面,这就使得作用于柱状活塞靠近第一环形球座一端的端面的压力大于作用于柱状活塞另一端的端面的压力,即筒体内的流体对柱状活塞整体的作用力向下。进出液通道连通了筒体内壁与柱状活塞之间的第一环形空间和筒体与井壁之间的第二环形空间,第一环形空间的压力作用在外凸缘上,对柱状活塞产生的作用力向上,通过增大筒体内的压力,使柱状活塞受到的向下的作用力与向上的作用力的差值达到一定数值时,剪钉被柱状活塞剪断,柱状活塞向下移动,使进出液通道与过流通道连通,与柱状活塞相连的支撑杆从第二环形球座和第一环形球座中抽离,第二密封球落入第二环形球座,将第二环形球座堵住,第一密封球落入第一环形球座,将第一环形球座堵住。不需要向井内投入密封球,避免了密封球卡在井中的情况,提高了泵底阀的可靠性。通过设置两个密封球进行密封,进一步提高了滑动式双球泵底阀的密封性,避免滑动式双球泵底阀发生泄漏。
此外,还能够在柱状活塞240被推开后,通过进出液通道210a完成反洗井功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施工作业成本。
如图1所示,油管100的下端还设置有抽油泵110,抽油泵100连通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利用抽油泵110将井中的油液抽出。
如图2所示,柱状活塞240的外凸缘241与第一筒体210的内壁之间、柱状活塞240与第一筒体210的第一内凸缘212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281。
通过设置密封圈281,提高密封性,避免柱状活塞240与第一筒体210之间发生泄漏,而导致无法剪断剪钉260。
此外,在设置密封圈281时,可以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密封圈281,以提高密封效果。
示例性地,密封圈281为O型密封圈。
可选地,支撑杆250与柱状活塞240同轴相连,柱状活塞240具有多个过流通道240a,多个过流通道240a沿柱状活塞240的周向等角度间隔布置。
这样柱状活塞240靠近第一环形球座221的端面收到的压力分布更加平衡,降低柱状活塞240卡死的可能性。
示例性地,柱状活塞240具有3个过流通道240a。
如图2所示,第一环形球座221的内孔和第二环形球座222的内孔均为锥面,使第一密封球231和第二密封球232能更严密地密封第一环形球座221的内孔和第二环形球座222。
如图2所示,第一筒体210包括外套筒211和固定套212。外套筒211的侧壁具有第一通孔211a。固定套212的侧壁具有第二通孔212a,固定套212、第一环形球座221和第二环形球座222均同轴位于外套筒211内。第二通孔212a与第一通孔211a连通,形成进出液通道210a。第一内凸缘2121位于固定套212远离第一环形球座221的一端内。柱状活塞240位于固定套212中。
在组装滑动式双球泵底阀时,能够先将柱状活塞240和固定套212组装在一起,并通过剪钉260进行连接,然后再整体安装到外套筒211中,方便滑动式双球泵底阀的组装。此外,为了避免泄漏,柱状活塞240与固定套212之间要有较好的密封性。
如图2所示,第一筒体210还包括第一上接头214和第一下接头215。第一上接头214和第一下接头215分别同轴连接在外套筒211的两端,且第一下接头215位于固定套212远离第一环形球座221的一端。
第一上接头214用于将滑动式双球泵底阀与油管100相连,第一下接头215用于连接位于滑动式双球泵底阀下方的封隔器300。
可选地,第一上接头214和第一下接头215与第一筒体210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281,以提高密封性,避免发生泄漏。
可选地,第一上接头214和第一下接头215与第一筒体210均通过螺纹连接。第一上接头214的上端还具有内螺纹,以方便连接油管100,第一下接头215的下端还具有外螺纹,以方便连接封隔器300。
如图2所示,剪钉260插设在固定套212的侧壁和柱状活塞240的外凸缘241的外周壁中。
固定套212的侧壁和柱状活塞240的外凸缘241上均具有剪钉孔260a,将柱状活塞240插入到固定套212之后,对齐固定套212和外凸缘241上的剪钉孔260a,从固定套212外将剪钉260插入到剪钉孔260a中。
可选地,固定套212与柱状活塞240之间连接有多个剪钉260,多个剪钉260沿柱状活塞240的周向等角度间隔分布。通过设置多个剪钉260使外凸缘241受力更平衡,防止外凸缘241卡死在固定套212中。
示例性地,固定套212与柱状活塞240之间连接有3个剪钉260。3个剪钉260间隔120°分布。
剪钉260的强度根据具体的施工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根据连接在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中,位于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下方的封隔器300的坐封压力进行设置,剪钉260的强度至少要能够在第一筒体210内的压力达到封隔器300的坐封压力之前不被剪断,以避免在触发封隔器300坐封之前,柱状活塞240发生移动,导致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关闭,即第一密封球231落入第一环形球座221中,第二密封球232落入第二环形球座222中。
如图2所示,外套筒211的内壁具有限位止口2111,第二环形球座222远离第一环形球座221的一端与限位止口2111相抵。
第一筒体210还包括内套筒213,内套筒213同轴位于外套筒211内,且位于第一环形球座221和第二环形球座222之间,内套筒2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球座221和第二环形球座222相抵。固定套212与第一环形球座221相抵。
在组装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时,从外套筒211的一端依次放入第二环形球座222、内套筒213、第一密封球231、第一环形球座221和固定套212,从而通过限位止口2111、固定套212和内套筒213,将第一环形球座221和第二环形球座222轴向限位在外套筒211中。
可选地,第一环形球座221与外套筒211之间、第二环形球座222与外套筒21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281,以提高密封性,避免压力泄漏。
如图2所示,第一下接头215的端部与固定套212的端部相抵。
第一下接头215的上端插入到固定套212中,利用第一下接头215的上端抵住固定套212的端部,对固定套212进行轴向限位,这样第二环形球座222、内套筒213、第一环形球座221和固定套212在轴向上均得到了限位。
如图2所示,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还包括第一密封球挡板271和第二密封球挡板272,第一密封球挡板271和第二密封球挡板272均具有多个第三通孔270a。
第一密封球挡板271同轴位于第二环形球座222靠近第一环形球座221一端的端部,支撑杆250穿过第一密封球挡板271的一个第三通孔270a。第二密封球挡板272同轴位于外套筒211一端的端部,且第二密封球232位于第二环形球座222和第二密封球挡板272之间。
抽油泵向上冲程时,在较大的抽吸作用下,第一密封球231和第二密封球232会随井底流体一起向井口流动,远离第一环形球座221和第二环形球座222,而在抽油泵转向下冲程时,第一密封球231和第二密封球232来不及落入第一环形球座221和第二环形球座222,无法形成封堵,使滑动式双球泵底阀上部的流体重新返回泵底阀下部,严重降低泵效。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球挡板271能够防止第一密封球231过于远离第一环形球座221,也能防止第一密封球231进入到第二环形球座222中,例如,在支撑杆250已经从第一环形球座221和第二环形球座222抽出之后,在第一筒体210内的流体从第一环形球座221的下方向上顶开第一密封球231和第二密封球232,向上流动时,防止第一密封球231过于远离第一环形球座221,并防止第一密封球231进入第二环形球座222中。第二密封球挡板272能对第二密封球232进行限制,防止第二密封球232离开第一筒体210,避免第二密封球232过于远离第二环形球座222。从而避免了抽油生产中,密封球无法形成封堵导致的泵效低的情况,提高滑动式双球泵底阀的可靠性。
如图2,第二密封球挡板272夹在第一筒体210的端部和第一上接头214之间。在组装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时,先将第二环形球座222、内套筒213、第一密封球231、第一环形球座221、固定套212、第一下接头215依次与外套筒211组装在一起,再将第二密封球232投入到外套筒211中,将第二密封球挡板272放置在外套筒211的端部,最后将第一上接头214与第一筒体210相连。
可选地,找卡水分采工具400为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包括外筒410、中心管420、第一保护管430、水嘴组件470和驱动机构460。外筒41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找卡水分采工具400上方的封隔器300和下方的封隔器300相连。中心管420同轴位于外筒410中,与外筒410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A,中心管420的管壁具有多个筛孔420a。
第一保护管430位于环形空间A中,且第一保护管430的下端与外筒410的外部连通,第一保护管430的上端封闭,第一保护管430的侧壁具有泄压孔430a和出液孔430b,泄压孔430a位于出液孔430b和第一保护管430的下端面之间。
水嘴组件470包括固定水嘴440和活动水嘴450,固定水嘴440和活动水嘴450均同轴位于第一保护管430中,固定水嘴440位于泄压孔430a和第一保护管430的下端面之间,固定水嘴440与第一保护管430的内壁密封配合,固定水嘴440具有第一水嘴孔440a,第一水嘴孔440a沿固定水嘴440的轴向贯穿固定水嘴440,第一水嘴孔440a偏心布置。
活动水嘴450位于固定水嘴440和出液孔430b之间,活动水嘴450与第一保护管430的内壁密封配合,活动水嘴450靠近固定水嘴440一端的端面与固定水嘴440相抵,活动水嘴450具有第二水嘴孔450a和活动水嘴缺口450b,第二水嘴孔450a沿活动水嘴450的轴向贯穿活动水嘴450,活动水嘴缺口450b位于活动水嘴450的侧壁和靠近固定水嘴440一端的端面上,第二水嘴孔450a和活动水嘴缺口450b均偏心布置。
驱动机构460位于第一保护管430中,用于驱动活动水嘴450自转。
图4~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动水嘴与固定水嘴的配合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固定水嘴440的B-B截面以及活动水嘴450的C-C截面。活动水嘴450转动至第一状态时,即图4所示的状态,第二水嘴孔450a与第一水嘴孔440a错开,活动水嘴缺口450b连通第一水嘴孔440a和泄压孔430a。
活动水嘴450转动至第二状态时,即图5所示的状态,第二水嘴孔450a连通第一水嘴孔440a和出液孔430b,活动水嘴缺口450b与泄压孔430a错开。
活动水嘴450转动至第三状态时,即图6所示的状态,第二水嘴孔450a与第一水嘴孔440a错开,活动水嘴缺口450b与泄压孔430a错开。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下入到井中后,触发封隔器坐封。找卡水分采工具中,第一保护管的下端与外筒外,井内找卡水分采工具所在油层连通,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水嘴转动的过程中,活动水嘴能够转动到三个状态,活动水嘴转动至第二状态时,井内找卡水分采工具所在油层中的液体能够依次通过第一水嘴孔、第二水嘴孔、出液孔、筛孔进入到中心管中,从而使井内找卡水分采工具所在油层开启。活动水嘴转动至第三状态时,在活动水嘴和固定水嘴的作用下,第一保护管被完全隔断,油层中的液体无法进入中心管中,从而将井内找卡水分采工具所在油层关闭。活动水嘴转动至第一状态时,井内找卡水分采工具所在油层中的液体能够依次通过第一水嘴孔、第二水嘴孔、泄压孔、筛孔进入到中心管中。控制不同的找卡水分采工具的状态,使正在开采的油层中的液体能够进入前述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被抽油泵抽出,其他油层中的液体无法进入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在切换油层的开关状态的过程中,活动水嘴从第二状态或第三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再由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三状态或第二状态,必然会迅速引起井内的压力波动,从而在地面能够根据检测到的井内的压力波动,快速直观地了解井内找卡水分采工具的运行情况,方便确定换层结果。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下入井中,封隔器300在井中坐封后,隔开不同的油层,每个找卡水分采工具400各对应一个油层,例如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油层Ⅰ、油层Ⅱ和油层Ⅲ,三个油层。找卡水分采工具400的活动水嘴450转动至第三状态时,就使得该找卡水分采工具400所在的油层关闭,该油层中的液体就无法进入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内部,达到卡水的目的。
如图3所示,外筒410包括第二上接头411、第二筒体412、第二下接头413。
第二下接头413具有中心通道413a和偏心通道413b,中心通道413a沿第二下接头413的轴向贯穿第二下接头413,偏心通道413b连通第二下接头413一端的端面和第二下接头413的外侧壁。第二上接头411和第二下接头413分别同轴连接在第二筒体412的两端。中心管420的一端同轴插设在中心通道413a中,且中心管420与中心通道413a的内壁密封配合。第一保护管430的下端插设在偏心通道413b中,且与偏心通道413b的内壁密封配合。
第二上接头411和第二下接头413方便找卡水分采工具400与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中的其他结构进行连接。第二下接头413还对中心管420进行定位,使中心管420保持居中的位置。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下放到井中之后,偏心通道413b与油层连通,供井中的液体进入到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内。
示例性地,第二上接头411和第二下接头413均与第二筒体412螺纹连接。第二上接头411和第二下接头413与第二筒体412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圈,以提高密封性。
如图3所示,该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还包括扶正管414,扶正管414同轴安装在第二筒体412中,且同轴套设在中心管420外。
扶正管414对中心管420的上端提供限位,在扶正管414和第二下接头413的作用下,使中心管420保持居中的位置。
可选地,第二筒体412的内壁具有第二内凸缘4121,扶正管41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内凸缘4121和第二上接头411的端部相抵。
利用第二筒体412内壁的第二内凸缘4121和第二上接头411对扶正管414进行轴向限位,避免扶正管414松动。
如图4所示,第一水嘴孔440a的横截面为扇形,第二水嘴孔450a的横截面为圆形,活动水嘴缺口450b的横截面为扇形。
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嘴孔440a的横截面和活动水嘴缺口450b的横截面均为120°的扇形,且第一水嘴孔440a的横截面到固定水嘴440的轴线的距离与活动水嘴缺口450b的横截面到活动水嘴450的轴线的距离相同。
如图3所示,第二水嘴孔450a靠近固定水嘴440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二水嘴孔450a远离固定水嘴440一端的直径。
第二水嘴孔450a中放置有第三密封球451,第三密封球451的直径大于第二水嘴孔450a直径较小的一端的直径,且小于第二水嘴孔450a直径较大的一端的直径,第三密封球451位于第二水嘴孔450a直径较大的一端中。
第三密封球451与第二水嘴孔450a配合,形成一个单向阀结构,使液体只能从第二水嘴孔450a直径较小的一端向直径较大的一端流动,而无法反向流动,避免在采油的过程中,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内的压力作用到生产层中,即找卡水分采工具400所在的,开启的油层。
如图3所示,该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还包括挡环4301、挡管4302和密封环4303。挡环4301、挡管4302和密封环4303均同轴位于第一保护管430中,且挡环4301、挡管4302和密封环4303均套在驱动机构460的转轴外,挡管4302位于挡环4301和密封环4303之间,且密封环4303位于挡管4302远离活动水嘴450的一端,出液孔430b位于挡环4301和密封环4303之间。
密封环4303与第一保护管430的内壁、驱动机构460的转轴密封配合。挡管4302与密封环4303相抵,与挡环4301同轴相连。挡环4301与活动水嘴450相抵,挡环4301具有多个轴向通孔4301a。
挡环4301能够对活动水嘴450和固定水嘴440进行轴向限位,并且还能够将第三密封球451限制在第二水嘴孔450a中。密封环4303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井内的液体进入到驱动机构460所在的区域,挡管4302能对挡环4301进行轴向限位,避免挡环4301松动。
如图3所示,该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481和控制器482。压力传感器481与控制器482相连,控制器482与驱动机构460相连。
压力传感器481和控制器482均位于外筒410内,其中,压力传感器481用于检测外筒410内的压力,控制器482用于基于压力传感器481检测的压力控制驱动机构460。
在井口改变井内的压力,使井内的压力增大或是产生其他变化,例如以预设的形式周期性地变化,利用压力传感器481能够通过检测外筒410内的压力,检测到井内的这种压力变化,从而能够利用改变井内压力的方式,向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传递特定的指令信息,使控制器482能够根据这种指令信息控制驱动机构460,再由驱动机构460驱动活动水嘴450,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在井口对该找卡水分采工具400进行控制,达到控制油层开启和关闭的目的。
通常在采油管柱中会连接多个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不同找卡水分采工具的控制器482控制驱动机构460动作的指令信息不同,例如两个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中,其中一个在井内的压力达到第一压力时控制器482控制驱动机构460动作,另一个在井内的压力达到第二压力时控制器482控制驱动机构460动作,第二压力大于第一压力。或者,其中一个在井内的压力以第一种形式周期性地变化时,控制器482控制驱动机构460动作,另一个在井内的压力以第二种形式周期性地变化时,控制器82控制驱动机构460动作。
此外,控制器482也可以控制驱动机构460定时启动,即在到达设定的时间时控制驱动机构460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460以单一的方向转动,即驱动机构460只能沿一个方向转动,而无法改变转向。在另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460能够沿两个方向转动。
如图3所示,该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还包括角度传感器483,角度传感器483与控制器482相连,角度传感器483用于检测驱动机构460的转轴4621转动的角度。
通过设置角度传感器483,以准确确定出驱动机构460的转轴4621转动的角度,也就能够准确控制活动水嘴450所处的状态。
可选地,驱动机构460包括电机461和减速器462,电机461与控制器482电性连接,电机461与减速器462传动连接,减速器462于活动水嘴450相连。
如图3所示,该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还包括存储器484,存储器484与控制器482相连,存储器484用于存储压力传感器481输出的信号。
如图3所示,该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还包括第二保护管490和电池491。第二保护管490位于环形空间A中,第二保护管490的两端均封闭,电池491和压力传感器481位于第二保护管490中,控制器482位于第一保护管430中,电池491用于向压力传感器481、控制器482、驱动机构460供电。
通过设置电池491,直接利用电池491进行供电,避免要设置电缆从井外向井内进行供电,更加方便,也更容易施工。由于第一保护管430的内部空间有限,因此设置第二保护管490容纳电池491和压力传感器481,为电池491和压力传感器481提供保护。
如图3所示,第二保护管490和第一保护管430的上端通过弯管4901相连,弯管4901中布置有线束4902,电池491和压力传感器481分别通过线束4902与控制器482相连。
弯管4901能够对线束4902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井内的液体损坏线束4902。
可选地,第一保护管430中还设置有印刷电路板485,控制器482和存储器484均与印刷电路板485连接,印刷电路板485与线束4902相连。利用印刷电路板485连接线束4902、控制器482和存储器484,方便控制器482、存储器484的安装。
以下结合附图2,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式双球泵底阀的工作过程进行示意性地说明:
在抽油机井内,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中,滑动式双球泵底阀设置于油管100的下方、封隔器300和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的上方。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下入井内设计位置后,向井内的油管加压,液压力从第一上接头214经第二环形球座222、第一环形球座221、过流通道240a传递到第一下接头215以下的井内空间,使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中的封隔器300坐封,或是触发找卡水分采工具400工作。
在触发封隔器300或是找卡水分采工具400后,再继续提高油管内的压力。当油管内作用到柱状活塞240的向下的压力与进出液通道210a处的压力差值达到剪钉260剪切值时,剪钉260被剪断,柱状活塞240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以及惯性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进出液通道210a与过流通道240a连通。支撑杆250在柱状活塞240的带动下抽离第一环形球座221和第二环形球座222,这样第二密封球232落入到第二环形球座222上,第一密封球231落入到第一环形球座221上。
第一密封球231与第一环形球座221相当于一个单流阀,第二密封球232与第二环形球座222相当于一个单流阀。第一密封球231落入到第一环形球座221上,第二密封球232落入到第二环形球座222上,两个单流阀闭合,阻断压力继续由第一上接头214向第一下接头215传递,阻止液流从第一上接头214向进出液通道210a和第一下接头215及第一下接头215以下的空间流动,使液流只能从进出液通道210a或第一下接头215及第一下接头215以下的空间向第一上接头214单向流动,便于抽油生产。
此外,外套筒211外部的液流也能够通过进出液通道210a进入固定套212内部,向上推开第一密封球231和第二密封球232,向第一上接头214及第一上接头214以上的空间流动,进行反洗井;外套筒211外部液压也能够通过进出液通道210a进入固定套212内部,由过流通道240a向第一下接头215及第一下接头215以下的空间传递压力。
以下结合附图简单说明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的工作过程: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开启:驱动机构460控制活动水嘴450转动至第二状态,第二水嘴孔450a与固定水嘴440的第一水嘴孔440a连通,活动水嘴缺口450b与泄压孔430a错开,找卡水分采工具400所在的油层开启。对应油层的液流通过第一水嘴孔440a、第二水嘴孔450a、出液孔430b、筛孔420a,进入中心管420,再通过抽油泵举升到地面。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关闭:驱动机构460控制活动水嘴450转动至第三状态,第二水嘴孔450a与第一水嘴孔440a错开,活动水嘴缺口450b与泄压孔430a错开,找卡水分采工具400所在的油层关闭。对应油层的液流无法进入找卡水分采工具400内。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由第二状态转换为第三状态:驱动机构460控制活动水嘴450先顺时针转动至第一状态,再继续顺时针转动至第三状态,活动水嘴450共转动480°。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由第三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驱动机构460控制活动水嘴450先顺时针转动至第一状态,再继续顺时针转动至第二状态,活动水嘴450共转动240°。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由第三状态重复转换为第三状态:驱动机构460控制活动水嘴450先顺时针转动至第一状态,再继续顺时针转动至第三状态,活动水嘴450共转动360°。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由第二状态重复转换为第二状态:驱动机构460控制活动水嘴450先顺时针转动至第一状态,再继续顺时针转动至第二状态,活动水嘴450共转动360°。
在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切换状态的过程中,井中会产生压力波动,工作人员通过井口的压力检测设备获取该压力波动,从而根据压力波动了解井内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400的是否有正常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100)、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多个封隔器(300)、多个找卡水分采工具(400)和丝堵(500);
所述油管(100)的下端与所述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的上端相连,所述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的下端与一个所述封隔器(300)相连,所述多个封隔器(300)和所述多个找卡水分采工具(400)同轴相连,且所述封隔器(300)和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400)交替布置,所述丝堵(500)与位于所述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最下端的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400)的下端相连;
所述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包括第一筒体(210)、第一环形球座(221)、第一密封球(231)、柱状活塞(240)、第二环形球座(222)、第二密封球(232)和支撑杆(250);
所述第一筒体(210)的上端与所述油管(100)相连,下端与所述封隔器(300)相连;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同轴位于所述第一筒体(210)内,且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筒体(210)的内壁贴合;
所述第一筒体(210)的内壁具有第一内凸缘(2121),所述第一筒体(210)具有贯穿所述第一筒体(210)的侧壁的进出液通道(210a),所述进出液通道(210a)位于所述第一内凸缘(2121)和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之间;
所述柱状活塞(240)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过流通道(240a),所述过流通道(240a)连通所述柱状活塞(240)的两端面;
所述柱状活塞(240)同轴位于所述第一筒体(210)内,所述柱状活塞(240)靠近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的一端具有外凸缘(241),所述外凸缘(241)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和所述进出液通道(210a)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所述第二环形球座(22)的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外凸缘(241)的轴向宽度小于所述过流通道(240a)到所述第一内凸缘(2121)靠近所述外凸缘(241)一侧面的最大距离;
所述外凸缘(241)与所述第一筒体(210)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柱状活塞(240)远离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凸缘(2121)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
所述柱状活塞(240)与所述第一筒体(210)的侧壁通过剪钉(260)相连;
所述第二环形球座(222)同轴位于所述第一筒体(210)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远离所述柱状活塞(240)的一侧;
所述支撑杆(250)与所述柱状活塞(240)靠近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的一端的端面相连,所述支撑杆(250)穿过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和所述第二环形球座(222),且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支撑杆(250)远离所述柱状活塞(240)一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靠近所述柱状活塞(240)一端的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外凸缘(241)和所述第一内凸缘(2121)之间的间距;
所述第一密封球(231)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和所述第二环形球座(222)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球(2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的内径,所述第二密封球(232)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球座(222)远离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一侧,所述第二密封球(23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环形球座(222)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210)包括外套筒(211)和固定套(212);
所述外套筒(211)的侧壁具有第一通孔(211a);
所述固定套(212)的侧壁具有第二通孔(212a),所述固定套(212)、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和所述第二环形球座(222)均同轴位于所述外套筒(211)内,所述第二通孔(212a)与所述第一通孔(211a)连通,形成所述进出液通道(210a);
所述第一内凸缘(2121)位于所述固定套(212)远离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的一端内;
所述柱状活塞(240)位于所述固定套(21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剪钉(260)插设在所述固定套(212)的侧壁和所述外凸缘(241)的外周壁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211)的内壁具有限位止口(2111),所述第二环形球座(222)远离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止口(2111)相抵;
所述第一筒体(210)还包括内套筒(213),所述内套筒(213)同轴位于所述外套筒(21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和所述第二环形球座(222)之间,所述内套筒(2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和所述第二环形球座(222)相抵;
所述固定套(212)与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式双球泵底阀(200)还包括第一密封球挡板(271)和第二密封球挡板(272),所述第一密封球挡板(271)和所述第二密封球挡板(272)均具有多个第三通孔(270a);
所述第一密封球挡板(271)同轴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球座(222)靠近所述第一环形球座(221)一端的端部,所述支撑杆(250)穿过所述第一密封球挡板(271)的一个第三通孔(270a);
所述第二密封球挡板(272)同轴位于所述外套筒(211)一端的端部,且所述第二密封球(232)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球座(222)和所述第二密封球挡板(27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400)包括外筒(410)、中心管(420)、第一保护管(430)、水嘴组件(470)和驱动机构(460);
所述外筒(41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400)上方的封隔器(300)和下方的封隔器(300)相连;
所述中心管(420)同轴位于所述外筒(410)中,与所述外筒(410)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A),所述中心管(420)的管壁具有多个筛孔(420a);
所述第一保护管(430)位于所述环形空间(A)中,且下端与所述外筒(410)的外部连通,上端封闭,所述第一保护管(430)的侧壁具有泄压孔(430a)和出液孔(430b),所述泄压孔(430a)位于所述出液孔(430b)和所述第一保护管(430)的下端面之间;
所述水嘴组件(470)包括固定水嘴(440)和活动水嘴(450),所述固定水嘴(440)和所述活动水嘴(450)均同轴位于所述第一保护管(430)中,所述固定水嘴(440)位于所述泄压孔(430a)和所述第一保护管(430)的下端面之间,所述固定水嘴(440)与所述第一保护管(430)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固定水嘴(440)具有第一水嘴孔(440a),所述第一水嘴孔(440a)沿所述固定水嘴(440)的轴向贯穿所述固定水嘴(440),所述第一水嘴孔(440a)偏心布置,所述活动水嘴(450)位于所述固定水嘴(440)和所述出液孔(430b)之间,所述活动水嘴(450)与所述第一保护管(430)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活动水嘴(450)靠近所述固定水嘴(440)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固定水嘴(440)相抵,所述活动水嘴(450)具有第二水嘴孔(450a)和活动水嘴缺口(450b),所述第二水嘴孔(450a)沿所述活动水嘴(450)的轴向贯穿所述活动水嘴(450),所述活动水嘴缺口(450b)位于所述活动水嘴(450)的侧壁和靠近所述固定水嘴(440)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水嘴孔(450a)和所述活动水嘴缺口(450b)均偏心布置;
所述驱动机构(460)位于所述第一保护管(430)中,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水嘴(450)自转,所述活动水嘴(450)转动至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水嘴孔(450a)与所述第一水嘴孔(440a)错开,所述活动水嘴缺口(450b)连通所述第一水嘴孔(440a)和所述泄压孔(430a);所述活动水嘴(450)转动至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水嘴孔(450a)连通所述第一水嘴孔(440a)和所述出液孔(430b),所述活动水嘴缺口(450b)与所述泄压孔(430a)错开;所述活动水嘴(450)转动至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二水嘴孔(450a)与所述第一水嘴孔(440a)错开,所述活动水嘴缺口(450b)与所述泄压孔(430a)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40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481)和控制器(482),所述压力传感器(481)与所述控制器(482)相连,所述控制器(482)与所述驱动机构(460)相连;
所述压力传感器(481)和所述控制器(482)均位于所述外筒(410)内,所述压力传感器(481)用于检测所述外筒(410)内的压力,所述控制器(482)用于基于所述压力传感器(481)检测的压力控制所述驱动机构(4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400)还包括角度传感器(483),所述角度传感器(483)与所述控制器(482)相连,用于检测所述驱动机构(460)的转轴(4621)转动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嘴孔(450a)靠近所述固定水嘴(440)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水嘴孔(450a)远离所述固定水嘴(440)一端的直径,所述第二水嘴孔(450a)中放置有第三密封球(451),所述第三密封球(45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水嘴孔(450a)直径较小的一端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二水嘴孔(450a)直径较大的一端的直径,所述第三密封球(451)位于所述第二水嘴孔(450a)直径较大的一端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卡水分采工具(400)还包括挡环(4301)、挡管(4302)和密封环(4303);
所述挡环(4301)、所述挡管(4302)和所述密封环(4303)均同轴位于所述第一保护管(430)中,且套在所述驱动机构(460)的转轴外,所述挡管(4302)位于所述挡环(4301)和所述密封环(4303)之间,且所述密封环(4303)位于所述挡管(4302)远离所述活动水嘴(450)的一端,所述出液孔(430b)位于所述挡环(4301)和所述密封环(4303)之间;
所述密封环(4303)与所述第一保护管(430)的内壁、所述驱动机构(460)的转轴密封配合;
所述挡管(4302)与所述密封环(4303)相抵,与所述挡环(4301)同轴相连;
所述挡环(4301)与所述活动水嘴(450)相抵,所述挡环(4301)具有多个轴向通孔(4301a)。
CN202110156312.1A 2021-02-04 2021-02-04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 Active CN114856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6312.1A CN114856510B (zh) 2021-02-04 2021-02-04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6312.1A CN114856510B (zh) 2021-02-04 2021-02-04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6510A true CN114856510A (zh) 2022-08-05
CN114856510B CN114856510B (zh) 2023-07-25

Family

ID=82623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56312.1A Active CN114856510B (zh) 2021-02-04 2021-02-04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65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33426A (zh) * 2023-08-11 2023-09-12 哈尔滨艾拓普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泵后压力脉冲控制的油井智能分采系统与实施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9324A (en) * 1988-03-21 1989-09-26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Inflatable packers and methods of utilization
CN202381028U (zh) * 2011-12-26 2012-08-15 王海坤 等压双自验封封层完井工具
US20150240598A1 (en) * 2014-02-25 2015-08-27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System for multi-zone well test/production and method of use
CN206458437U (zh) * 2017-01-13 2017-09-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桥式偏心分层注水管柱
CN109322647A (zh) * 2017-07-31 2019-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注采一体化管柱及工艺
US10280706B1 (en) * 2018-08-31 2019-05-07 Harvey Sharp, III Hydraulic setting tool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952961A (zh) * 2019-12-13 2020-04-03 孙肖 石油变形套管井分层采油装置的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9324A (en) * 1988-03-21 1989-09-26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Inflatable packers and methods of utilization
CN202381028U (zh) * 2011-12-26 2012-08-15 王海坤 等压双自验封封层完井工具
US20150240598A1 (en) * 2014-02-25 2015-08-27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System for multi-zone well test/production and method of use
CN206458437U (zh) * 2017-01-13 2017-09-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桥式偏心分层注水管柱
CN109322647A (zh) * 2017-07-31 2019-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注采一体化管柱及工艺
US10280706B1 (en) * 2018-08-31 2019-05-07 Harvey Sharp, III Hydraulic setting tool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952961A (zh) * 2019-12-13 2020-04-03 孙肖 石油变形套管井分层采油装置的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33426A (zh) * 2023-08-11 2023-09-12 哈尔滨艾拓普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泵后压力脉冲控制的油井智能分采系统与实施方法
CN116733426B (zh) * 2023-08-11 2023-12-15 哈尔滨艾拓普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泵后压力脉冲控制的油井智能分采系统与实施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6510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48419B1 (en) Flow activated circulating valve
US20050178557A1 (en) Electric-hydraulic power unit
WO1986002696A1 (en) Marine riser well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A2790113C (en) Valve system
CN114856510A (zh)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一体化分层生产管柱
CN107916910B (zh) 独立液控封隔器控压阀
US20090114393A1 (en) Diverter valve
CN109707327A (zh) 一种同心双管分注带压作业管柱
CN211008592U (zh) 一种带有电磁开关的分层采油防砂工具
WO1997047852A1 (en) Downhole lubricator valve
CN109798085B (zh) 一种常闭式单向注入井下防喷器
CN114439398A (zh) 一种油水井井下液控压力分配装置
CN112761595A (zh) 一种带有电磁开关的分层采油防砂工具
CN214944160U (zh) 一种提拉式增力器换向阀
CN203066947U (zh) 偏心单流配水器
CN115653555A (zh) 一种可复位的分层分段压驱注水工艺管柱及方法
CN114856508B (zh)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丢手分层生产管柱
CN212867528U (zh) 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装置及恒排量采油装置
CN202132013U (zh) 电泵井井下防喷装置
CN201513154U (zh) 一种配水封隔器和坐封芯子以及配水芯子
US6948917B1 (en) Valving system for a downhole hydraulically actuated pump
CN108798595B (zh) 一种用于遥控各油层产量的无级开度阀及其使用方法
CN114856509B (zh) 可反馈井下换层信息的找卡水分采工具
CN207513580U (zh) 一种井下环空防喷器
CN116263087A (zh) 二氧化碳吞吐智能分层注采管柱及工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