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5716A - 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5716A
CN114855716A CN202210795001.4A CN202210795001A CN114855716A CN 114855716 A CN114855716 A CN 114855716A CN 202210795001 A CN202210795001 A CN 202210795001A CN 114855716 A CN114855716 A CN 114855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ate body
side wall
radial gate
rad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50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定国
刘伟
戴会超
郑铁刚
王海
任实
邹鹏
李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7950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57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5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571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20Movable barrages;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7/40Swinging or turning gates
    • E02B7/42Gates of segmental or sector-like shape with horizontal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8/00Details of barrages or weirs ;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s carried by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8/02Sediment base gates; Sand sluices; Structures for retaining arresting waterborne material
    • E02B8/023Arresting devices for waterborne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安装在水库取水口处,包括:基座侧墙,安装在水流方向的至少一侧;弧形闸门本体,其轴线与基座侧墙垂直,弧形闸门本体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基座侧墙上,弧形闸门本体与基座侧墙之间安装有第一升降装置,弧形闸门的凸面朝向来水方向设置;收卷闸门本体,一端与弧形闸门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收卷安装在收卷组件上,收卷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基座侧墙上,收卷组件与基座侧墙之间安装有第二升降装置。在进行分层取水调节时,在任意阶段对收卷闸门本体和弧形闸门本体的调节均可以在动水环境下进行,可在对下游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能够提高水电站发电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
背景技术
水温对水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是水环境研究中的基本要素,影响范围极广。而分层取水是缓解水库或水电站下泄低水温影响的主要有利措施。水坝实现分层取水后,能够改善大坝下泄水温问题,保护了下游河道生物种群结构不被破坏。大流量条件下分层取水措施主要有多层取水口、叠梁门、隔水帷幕等。
现有技术中的叠梁门的运行原理为当水位升高后,通过下放一系列闸门拦挡在电站取水口前方的一定范围内,使电站取水高程从取水口上移至叠梁门顶,使得在库区水温分层的情况下取用上层温度较高的水体。由于叠梁门在动水中提放难度较大,在利用叠梁门进行分层取水时需预先将水流截停后再对叠梁门进行提放,操作时间较长,对各大水利工程的电力调度的影响较大;单层叠梁门高度固定,无法根据来流水温动态自适应调节,下泄水温改善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水利工程中的叠梁门无法在动水中提放、无法根据来流水温动态自适应调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安装在水库取水口处,包括:
基座侧墙,安装在水流方向的至少一侧;
弧形闸门本体,其轴线与基座侧墙垂直,弧形闸门本体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基座侧墙上,弧形闸门本体与基座侧墙之间安装有第一升降装置,弧形闸门的凸面朝向来水方向设置;
收卷闸门本体,一端与弧形闸门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收卷安装在收卷组件上,收卷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基座侧墙上,收卷组件与基座侧墙之间安装有第二升降装置。
可选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基座侧墙内的第一升降螺杆和固定安装在弧形闸门本体上的第一升降螺母,第一升降螺杆与第一升降螺母螺纹配合。
可选地,基座侧墙内设置有螺杆凹槽,第一升降螺杆转动安装在螺杆凹槽内。
可选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基座侧墙内的第二升降螺杆和固定安装在收卷组件上的第二升降螺母,第二升降螺杆与第二升降螺母螺纹配合。
可选地,弧形闸门本体包括:
第一弧形闸片,其凹面固定安装有连接件;
第二弧形闸片,安装在第一弧形闸片上侧,第二弧形闸片的轴线与第一弧形闸片的轴线平行,第二弧形闸片的凹面安装有被动伸缩件,被动伸缩件一端安装在第二弧形闸片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连接件上;
驱动伸缩件,一端安装在连接件上,另一端安装在被动伸缩件上。
可选地,第一弧形闸片底部安装有闸门底板,闸门底板朝向第一弧形闸片的轴线延伸,收卷闸门本体固定连接在闸门底板上。
可选地,闸门底板靠近第一弧形闸片一侧的厚度大于其远离第一弧形闸片一侧的厚度。
可选地,还包括水温监测装置,安装在弧形闸门本体的上游和/或下游。
可选地,还包括水温水位探测装置,安装在弧形闸门本体上游的水体中。
可选地,弧形闸门本体上游的水体中设置有拦漂排,拦漂排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水温水位探测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安装在水库取水口处,包括:基座侧墙,安装在水流方向的至少一侧;弧形闸门本体,其轴线与基座侧墙垂直,弧形闸门本体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基座侧墙上,弧形闸门本体与基座侧墙之间安装有第一升降装置,弧形闸门的凸面朝向来水方向设置;收卷闸门本体,一端与弧形闸门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收卷安装在收卷组件上,收卷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基座侧墙上,收卷组件与基座侧墙之间安装有第二升降装置。
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在进行分层取水工作时,当水库水位开始低于正常蓄水位时,根据水温水位数据,对收卷闸门本体和弧形闸门本体进行调整,将二者的高度同时降低到所需高度,以在调节分层取水高度的同时保证水电站稳定发电。在调节分层取水高度时,通过收卷组件转动,对收卷闸门本体进行收卷以降低收卷闸门本体的整体高度;在收卷闸门本体调整的同时,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带动弧形闸门本体在基座侧墙上向下移动,使得弧形闸门本体顶部调整到所需的高度。当水库水位开始上升时,根据水温、水位数据,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带动弧形闸门本体在基座侧墙侧壁向上移动,同时第二升降装置带动收卷组件向上移动,使弧形闸门本体顶部调整到所需的取水高度,同时收卷组件转动将收卷闸门本体推出收卷组件外,由于收卷闸门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弧形闸门本体底部,随弧形闸门本体共同升降。在进行分层取水调节时,通过收卷闸门本体与弧形闸门本体配合,可对水电站上游不同水温层进行取水,在调节过程中无需对水流进行截停,在任意阶段对收卷闸门本体和弧形闸门本体的调节均可以在动水环境下进行,可在不影响水电站发电运行的情况下满足下游水生态环境的取水要求,适用范围广,调控范围精确,对下游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能够提高水电站发电运行效率。
2.本发明提供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弧形闸门本体包括:第一弧形闸片,其凹面固定安装有连接件;第二弧形闸片,安装在第一弧形闸片上侧,第二弧形闸片的轴线与第一弧形闸片的轴线平行,第二弧形闸片的凹面安装有被动伸缩件,被动伸缩件一端安装在第二弧形闸片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连接件上;驱动伸缩件,一端安装在连接件上,另一端安装在被动伸缩件上。
在水库内取水口上游水位变化较慢且取水高度与弧形闸门本体顶部高度相差较小时,不对弧形闸门本体和收卷闸门本体的高度进行调节,直接通过弧形闸门本体自身对取水层高度进行调节。通过驱动伸缩件伸长或缩短,带动被动伸缩件绕在连接件上的转动安装点转动的同时伸长或缩短,进而带动第一弧形闸片共同运动,从而调整第一弧形闸片顶部的高度,来调整取水层高度,提升取水层控制的精确度和缩短取水层调整所需时间。
3.本发明提供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第一弧形闸片底部安装有闸门底板,闸门底板朝向第一弧形闸片的轴线延伸,收卷闸门固定连接在闸门底板上。通过在第一弧形闸片底部安装闸门底部,将收卷闸门本体与闸门底板固定连接,以利用收卷闸门本体将弧形闸门本体底部空间完全封闭,避免水流从弧形闸门本体底部流入取水口,精确控制流入到下游的水流层,实现对下游水温的精确控制。
4.本发明提供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弧形闸门本体上游的水体中设置有拦漂排,拦漂排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水温水位探测装置。通过设置拦漂排对河道内的漂浮物进行拦截,防止漂浮物流动到分层取水系统处对闸门造成阻塞。同时将水温水位探测装置直接安装在拦漂排上,对分层取水系统上游的水温、水位进行实时探测,无需安装其他辅助装置即可对水温水位探测装置的位置直接定位,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弧形闸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弧形闸门本体与收卷闸门本体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弧形闸门本体与收卷闸门本体配合安装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收卷组件与基座侧墙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基座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侧墙;2、收卷闸门本体;3、收卷组件;4、第一升降螺杆;5、第一升降螺母;6、第二升降螺杆;7、第二升降螺母;8、第一弧形闸片;9、第二弧形闸片;10、驱动伸缩件;11、连接件;12、被动伸缩件;13、闸门底板;14、水温监测装置;15、水温水位探测装置;16、拦漂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安装在水库取水口处,包括基座侧墙1、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基座侧墙1上的弧形闸门本体、以及滑动安装在基座侧墙1上的收卷闸门本体2。
弧形闸门本体的轴线与基座侧墙1垂直,弧形闸门本体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基座侧墙1上,弧形闸门本体与基座侧墙1之间安装有第一升降装置,弧形闸门的凸面朝向来水方向设置。
收卷闸门本体2一端与弧形闸门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收卷安装在收卷组件3上,收卷组件3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基座侧墙1上,收卷组件3与基座侧墙1之间安装有第二升降装置。
第一升降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基座侧墙1内的第一升降螺杆4和固定安装在弧形闸门本体上的第一升降螺母5,第一升降螺杆4与第一升降螺母5螺纹配合。基座侧墙1内设置有螺杆凹槽,第一升降螺杆4转动安装在螺杆凹槽内。
第二升降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基座侧墙1内的第二升降螺杆6和固定安装在收卷组件3上的第二升降螺母7,第二升降螺杆6与第二升降螺母7螺纹配合。
弧形闸门本体包括第一弧形闸片8、第二弧形闸片9和驱动伸缩件10。第一弧形闸片8的凹面固定安装有作为连接件11的连接杆。第二弧形闸片9安装在第一弧形闸片8上侧,第二弧形闸片9的轴线与第一弧形闸片8的轴线平行,第二弧形闸片9的凹面安装有作为被动伸缩件12的伸缩套杆,被动伸缩件12一端安装在第二弧形闸片9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连接件11上。驱动伸缩件10一端安装在连接件11上,另一端安装在被动伸缩件12上。第一弧形闸片8底部安装有闸门底板13,闸门底板13朝向第一弧形闸片8的轴线延伸,收卷闸门本体2固定连接在闸门底板13上。闸门底板13靠近第一弧形闸片8一侧的厚度大于其远离第一弧形闸片8一侧的厚度,以使闸门底板13上侧倾斜设置,提升第一弧形闸片8的稳定性。
在弧形闸门本体的上游和下游均安装有水温监测装置14。弧形闸门本体上游的水体中设置有拦漂排16,拦漂排16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水温水位探测装置15。
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对取水层高度进行调整时,分层取水系统根据不同水库电站运行水位条件下,结合上下游水温、水位数据,对取水平台分层取水进行相应的调度控制,确保水库水位维持在取水平台控制的水位区间稳定运行,上述水位区间为弧形闸门本体及收卷闸门本体2所控制的垂向取水高度,并对远端拦漂排16水位、水温,进水口前水位、水温和发电下游尾水水位、水温进行实时记录、整编;然后将整编处理后的数据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以供相关人员对水库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
拦漂排16设置于距电站进水口至少300m的位置,其主要是拦截上游河流的垃圾及漂浮物,避免漂浮物进入到电站或闸门处造成闸门阻塞;同时,在拦漂排16上游设有警示牌,确保拦漂排16及相关装置不受损坏。
水温水位探测装置15设有聚乙烯滚塑悬浮球、水温水位探头、安装链、末端配重,悬浮球设置在拦漂排16上,安装链顶端固定在悬浮球上,安装链末端悬挂安装末端配重;水温水位探头根据垂向水温情况布设在安装链上,可按照2~10m的间距等距设置,也可根据水库垂向水温分布规律设置;一般接近水库表层水温垂向变化较大,水温分层间距约为2~5m,接近水库库底的水温垂向变化较小,水温分层间距约为5~10m。坝前远端水温水位探测装置15主要监测远端水温、水位数据;同时下游的水温监测装置14用于监测下游电站尾水水温、水位数据。前置水温监测装置14安置于进水口基座侧墙1前端,用于监测进水口垂向水温、水位数据。
水温水位探头和水温探头均具有远程在线传送功能,可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中心。探头水温测量精度为0.01℃,测量范围为-40~90℃;水位测量精度0.01m,工作水域深度可达200m,水温、水位数据记录频率可在1min~5h范围内调节。水温水位探头由安置在悬浮球内可更换的蓄电池供能,悬浮球具有密封性好,抗冲击碰撞、抗强压、抗腐蚀、抗老化等特性,同时浮球直径根据配重及所需浮力确定。安装链的末端配重一般采用铅球等,确保整个水温水位探测装置15保持垂向,减小水库横向水流对探测装置产生影响。安装链均采用钢缆制成,用于垂向安装水温水位探测装置15和水温监测装置14。
上游的水温监测装置14固定在基座侧墙1前端,其内部布设有水温探头、安装链,基座侧墙1前端平行设置有一对挡墙,水温监测装置14安装在一对挡墙之间,主要是防止进水口水流对探头的影响,水温监测装置14顶端高于校核洪水位,底端低于进水口2~5m;同理坝后尾水水温监测装置14顶端高度一般高于最高尾水位3~5m,底端低于最低尾水水位2~4m,使装置能够监测到各个工况下,进水口及坝后尾水水温、水位数据。
水温水位监测时,通过水温水位探测装置15、前置水温监测装置14以及坝后尾水水温监测装置14对水库水电站上下游水温、水位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可以为控制中心提供数据支撑,便于后续取水平台的调控,进而对上下游河流的水环境、水生物、水生态系统人工调控及提供数据支撑。
水库在蓄水后,各种热力学条件将会发生改变,水库水温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农作物的产量直接受到灌溉引水水温的影响。水稻为喜温喜湿农作物,对灌溉水温很敏感。水稻最适宜在23℃左右的温度生长,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同时水库水温存在热源效应,对河流水生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具有深远的影响,能够影响水生生物群落组成。在水温分层的水体中,浮游生物常常呈现分层分布,水库表层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要远远多于深水层。鱼类通常生活在15~30℃的水域中,水温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导致鱼不进食,新陈代谢减缓。大多数鱼类产卵对水温的要求比较严格,当水温达不到鱼类产卵所需温度时,产卵场就会消失,鱼产量就会降低,此时对水库下泄水温的要求尤为重要。因此取水系统的取水层高度对于上下游河流水环境、水生物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水库水位开始时低于正常蓄水位时,根据上下游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水温、水位数据,对前置的收卷闸门本体2和弧形闸门本体进行调整,将其降低到所需高度,以保证水电站稳定发电。具体操作为:作为收卷组件3的收卷滚筒外套设有外壳,收卷闸门本体2通过收卷滚筒转动,将柔软性的金属制收卷闸门本体2收纳于收卷滚筒的外壳内部。同时通过第二升降装置上的第二升降螺杆6转动,带动第二升降螺母7在第二升降螺杆6上向下运动,进而使弧形闸门本体能够下降至指定高度。由于收卷闸门本体2顶部安装在弧形闸门本体底部,使得弧形闸门本体在向下运动时能够带动收卷闸门本体2沿基座侧墙1上的凹槽向下滑动降低至所需高度。一般弧形闸门本体顶端距离水面应保持在1~2.5m,取水层高度根据监测装置监测数据,并结合上下游河流水生态所需水温情况进行确定,同时保证水电站稳定发电;弧形闸门本体底部倾斜设置的闸门底板13与收卷闸门本体2顶部紧密接触,避免水流从弧形闸门底部流入进水口,控制低温水流入下游。
当水库水位开始上升时,根据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水温、水位数据,通过第二升降装置上的第二升降螺杆6转动带动第二升降螺母7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弧形闸门本体沿基座侧墙1上的凹槽向上移动至弧形闸门本体顶部调整到所需要的高度;同时通过作为收卷组件3的收卷滚轮转动,将柔软性的金属制收卷闸门本体2推出于到收卷滚筒的外壳外。当水库水位较高超出收卷闸门本体2和弧形闸门本体的整体高度后,利用第一升降螺杆4转动带动第一升降螺母5上升,进而使作为收卷组件3的收卷滚筒整体上升,同时弧形闸门本体在第二升降装置的带动下上升,进而实现水库水位较高时对取水层高度的调整。
当水库水位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时,根据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水温、水位数据,数据中心经过分析处理后,对取水层高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河流水环境需求。
当下泄水流所需水温大大低于取水层水温时,即水温层调整高度大于弧形闸门本体的高度,需要弧形闸门本体和前置的收卷闸门本体2的整体高度共同对取水层进行调节时,分层取水系统采取水库水位开始下降时的操作方式,降低取水层高度,使得取水层温度升高以达到所需要求。
当下泄水流所需水温大大高于取水层水温时,即水温层调整高度大于弧形闸门本体的高度,需要弧形闸门本体和前置的收卷闸门本体2的共同调整高度来对取水层进行调节时,分层取水系统采取水库水位开始上升时的操作方式,增加取水层高度,进而降低下泄水流水温使其满足要求。
当下泄水流所需水温略大于或略小于取水层温度,即水温层调整高度小于弧形闸门本体的高度时,通过作为驱动伸缩件10的支撑伸缩杆升起或降落带动第二弧形闸门运动,调整弧形闸门高度以满足取水层温度要求;当水温层调整高度大于弧形闸门本体的整体高度,小于弧形闸门本体旋转调整高度和前置的收卷闸门本体2的调整高度之和时,此时可以将弧形闸门本体整体通过旋转驱动轴转动安装在基座侧墙1上,弧形闸门本体通过旋转驱动轴旋转调整顶部高度,弧形闸门本体底部倾斜设置的闸门底板13带动收卷闸门本体2上下运动。弧形闸门本体底部的闸门底板13与收卷闸门本体2顶部之间紧密接触情况下调整取水层高度,以满足所需下泄水流的水温要求。
上述情况下的调整方案,对取水层水温可以做到精准调控。在弧形闸门本体和收卷闸门本体2调整过程中,均可以直接调整,无需将河道内的水流截停,操作时间较多,且操作简单,能够实现在动水工况下直接调整,调整精度较高,能够更好的满足下游水环境、水生态的稳定,同时还避免了分层取水系统在进行分层取水调整时与发电系统发电冲突的问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水库取水口处,包括:
基座侧墙(1),安装在水流方向的至少一侧;
弧形闸门本体,其轴线与所述基座侧墙(1)垂直,所述弧形闸门本体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侧墙(1)上,所述弧形闸门本体与所述基座侧墙(1)之间安装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弧形闸门的凸面朝向来水方向设置;
收卷闸门本体(2),一端与所述弧形闸门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收卷安装在收卷组件(3)上,所述收卷组件(3)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侧墙(1)上,所述收卷组件(3)与所述基座侧墙(1)之间安装有第二升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侧墙(1)内的第一升降螺杆(4)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弧形闸门本体上的第一升降螺母(5),所述第一升降螺杆(4)与所述第一升降螺母(5)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侧墙(1)内设置有螺杆凹槽,所述第一升降螺杆(4)转动安装在所述螺杆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侧墙(1)内的第二升降螺杆(6)和固定安装在所述收卷组件(3)上的第二升降螺母(7),所述第二升降螺杆(6)与所述第二升降螺母(7)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闸门本体包括:
第一弧形闸片(8),其凹面固定安装有连接件(11);
第二弧形闸片(9),安装在所述第一弧形闸片(8)上侧,所述第二弧形闸片(9)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弧形闸片(8)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弧形闸片(9)的凹面安装有被动伸缩件(12),所述被动伸缩件(12)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弧形闸片(9)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件(11)上;
驱动伸缩件(10),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件(11)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被动伸缩件(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闸片(8)底部安装有闸门底板(13),所述闸门底板(13)朝向所述第一弧形闸片(8)的轴线延伸,所述收卷闸门本体(2)固定连接在所述闸门底板(1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底板(13)靠近所述第一弧形闸片(8)一侧的厚度大于其远离所述第一弧形闸片(8)一侧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温监测装置(14),安装在所述弧形闸门本体的上游和/或下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温水位探测装置(15),安装在所述弧形闸门本体上游的水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闸门本体上游的水体中设置有拦漂排(16),所述拦漂排(16)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水温水位探测装置(15)。
CN202210795001.4A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 Withdrawn CN1148557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5001.4A CN114855716A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5001.4A CN114855716A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5716A true CN114855716A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26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5001.4A Withdrawn CN114855716A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571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6866A (zh) * 2005-11-14 2007-05-23 上海奇谋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阻挡咸潮的多功能隐形活动水坝
CN103352448A (zh) * 2013-06-14 2013-10-16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分层取水闸门
CN207987883U (zh) * 2017-12-05 2018-10-19 王莉莉 一种新型水利闸门
KR101934406B1 (ko) * 2018-02-13 2019-01-03 금전기업 주식회사 저수층 배출 구조의 전도식 가동보
CN110565595A (zh) * 2019-10-23 2019-12-13 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层取水功能的弧形叠梁闸门及其工作方法
CN114232572A (zh) * 2021-12-08 2022-03-25 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一种水利灌溉用控制闸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6866A (zh) * 2005-11-14 2007-05-23 上海奇谋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阻挡咸潮的多功能隐形活动水坝
CN103352448A (zh) * 2013-06-14 2013-10-16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分层取水闸门
CN207987883U (zh) * 2017-12-05 2018-10-19 王莉莉 一种新型水利闸门
KR101934406B1 (ko) * 2018-02-13 2019-01-03 금전기업 주식회사 저수층 배출 구조의 전도식 가동보
CN110565595A (zh) * 2019-10-23 2019-12-13 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层取水功能的弧形叠梁闸门及其工作方法
CN114232572A (zh) * 2021-12-08 2022-03-25 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一种水利灌溉用控制闸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0558B (zh) 一种水库叠梁门分层取水水温观测装置及其观测方法
KR101745877B1 (ko) 태양광 추적식 수상 태양광 발전시스템 및 그 추적 방법
KR101226922B1 (ko) 수질측정시설용 균등수위 채수장치
CN114855717B (zh) 一种水下浮式弧形闸门分层取水系统
CN110820697A (zh) 基于自动控制的恒流放水堰及其恒流放水方法
CN21576728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方便观察水位的测量装置
CN114855716A (zh) 一种水下浮式底部抬升分层取水系统
CN108221888B (zh) 一种升鱼机集鱼系统装置
JP5860051B2 (ja) 波力エネルギー回収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往復動羽根システムの表面積調整装置
CN113562120A (zh) 一种海洋水文气象综合监测浮标
CN114855713B (zh) 一种水下浮式平板闸门分层取水系统
CN20943224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位监测装置
CN205246242U (zh) 一种水库叠梁门分层取水水温观测装置
CN114771749B (zh) 一种海洋动力环境观测平台
CN205899400U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闸门开度仪
CN113029296A (zh) 一种水库水位自动调节系统
CN112179454A (zh) 一种水利发电站用水位监测装置
CN220153665U (zh) 一种水位检测装置
CN110878859A (zh) 一种组合式自动生态流量阀及其控制方法
CN219474744U (zh)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用水位预警装置
CN216994758U (zh) 一种测流浮标
CN210241110U (zh) 一种水库水污染监测预警预报装置用安装固定机构
CN216081804U (zh) 一种水库水温自动检测装置
CN111506140B (zh) 一种叠梁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9936513U (zh) 一种防汛报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