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4148A - 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4148A
CN114854148A CN202210591895.5A CN202210591895A CN114854148A CN 114854148 A CN114854148 A CN 114854148A CN 202210591895 A CN202210591895 A CN 202210591895A CN 114854148 A CN114854148 A CN 114854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vinyl chloride
parts
composite material
soybean oil
chloride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918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54148B (zh
Inventor
丛穆
张明远
任向征
王春菊
杨喆
邹再旺
肖瑶
张斌
周宇飞
白雨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ho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5918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4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4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4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54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4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7/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7/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7/04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chlorine atoms
    • C08L27/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 chlor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重量份计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包括聚氯乙烯树脂95~105份、邻苯类增塑剂45~100份、环氧大豆油2~5份、重钙稳定剂2~5份、耐氨助剂2~5份和无机阻燃剂2~5份。本发明提供的聚氯乙烯复合材料通过加入特定种类和配比的邻苯类增塑剂和环氧大豆油,经过特定的工艺,使得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气味性低,且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胺性和耐光性。

Description

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健康概念的不断普及,人们对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成为汽车主观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汽车内饰材料释放的挥发物质是车内空气质量主要的影响因素。
目前汽车内饰表皮材料中,包覆类聚氯乙烯(PVC)表皮因其成本低、易加工、手感柔软、外观可做出近似真皮的纹路等优点,仍是汽车内饰产品中的主流产品。PVC表皮是经涂布、压延、模压、层合、挤塑等工艺,将PVC表皮层与织物、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发泡基底复合形成。PVC表皮层的主要组分全部由石油、石灰石、焦炭等原料加工制得,使得PVC表皮成型后的气味大、挥发性物质超标,成为PVC表皮有机物挥发和气味主要来源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PVC表皮产品在未来汽车内饰表皮上的应用。
而CN102911459A公开了一种低气味PVC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PVC100份、聚酯增塑剂60~80份,稳定剂4~6份,润滑剂0.6~1.2份、第一气味吸收剂2~6份和第二气味吸收剂0.2~0.6份;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按配方将各组分原料混合,单螺杆挤出,切粒,风机冷却包装;适合用于制作要求低气味的汽车密封条与内饰件。但是,所述产品需要额外加入气味吸收剂,性能不稳定。
CN112778669A公开了一种低气味低挥发聚氯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份计所述材料包括PVC树脂粉、环保增塑剂、环氧大豆油、热稳定剂、润滑剂和除味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PVC树脂粉和环氧大豆油混合后,加入环保增塑剂、热稳定剂、润滑剂和除味剂,经挤出、造粒,得到所述材料。本发明得到的PVC材料具有环保、低析出、低气味、低挥发等优点。但是所述产品也需要加入除味剂才能实现低气味效果,应用有限。
因此,开发一种机械性能优异、不需要额外加入除味剂就能够实现低气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复合材料通过配方设计,使得所述聚氯乙烯材料气味低,满足国内车企对车内气味和VOC性能的要求。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包括聚氯乙烯树脂95~105份、邻苯类增塑剂45~100份、环氧大豆油2~5份、重钙稳定剂2~5份、耐氨助剂2~5份和无机阻燃剂2~5份。
本发明中,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通过邻苯类增塑剂和环氧大豆油的协同改性,配合其它各组分的使用,使得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气味性低且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胺性和耐光性。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包括聚氯乙烯树脂95~105份,例如可以为98份、100份、101份、102份、103份、104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包括邻苯类增塑剂45~100份,例如可以为50份、55份、60份、65份、70份、75份、80份、85份、90份、95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包括2~5份环氧大豆油,例如可以为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包括重钙稳定剂2~5份,例如可以为2份、3份、4份、5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包括耐氨助剂2~5份,例如可以为2份、3份、4份、5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包括无机阻燃剂2~5份,例如可以为2份、3份、4份、5份等。
优选地,所述聚氯乙烯树脂的聚合度>1100,例如可以为1200、1300、1400、1500、1800、2000等。
优选地,所述邻苯类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酯。
优选地,以所述邻苯类增塑剂的质量为1g计,所述邻苯类增塑剂的碳挥发量<10μg,例如可以为2μg、4μg、6μg、8μg、10μg等。
优选地,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中邻苯类增塑剂与环氧大豆油的质量比为(30~35):1,例如可以为30:1、31:1、32:1、33:1、34:1、35:1等。
优选地,所述耐氨助剂包括高氯酸盐固体稳定剂和/或硬脂酸锌。
优选地,所述无机阻燃剂包括三氧化二锑。
优选地,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还包括着色剂10~15份,例如可以为11份、12份、13份、14份等。
优选地,所述着色剂包括酞菁红、荧光黄、酞菁蓝、钛白粉或碳黑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类增塑剂、环氧大豆油、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和无机阻燃剂混合,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进行密炼、开炼塑化,得到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混合的物料还包括着色剂。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前还包括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类增塑剂、环氧大豆油、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和着色剂静置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静置的时间≥24h,例如可以为26h、28h、30h、32h、34h、36h、38h、40h、42h、44h、46h、48h等。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前还包括对着色剂进行脱挥处理。
优选地,所述脱挥的温度为90~130℃,例如可以为95℃、100℃、105℃、110℃、115℃、120℃、125℃等。
优选地,所述脱挥的时间为1~1.5h,例如可以为1h、1.2h、1.4h、1.5h等。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前还包括对邻苯类增塑剂和环氧大豆油进行精馏处理。
优选地,所述精馏的温度为150~220℃,例如可以为155℃、160℃、165℃、170℃、175℃、180℃、185℃、190℃、200℃、210℃、215℃等。
优选地,所述精馏的真空度<50Pa,例如可以为5Pa、10Pa、15Pa、20Pa、25Pa、30Pa、35Pa、40Pa、45Pa等。
本发明中,通过对邻苯类增塑剂进行精馏处理,减少小分子挥发物质,有效地控制挥发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对气味性的影响。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包括将聚氯乙烯树脂与邻苯类增塑剂预混后,与环氧大豆油、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以及任选的着色剂进行混合。
优选地,所述预混的时间为2~10min,例如可以为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等。
优选地,所述预混后,与环氧大豆油、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和聚氯乙烯着色剂进行混合的时间为6~20min,例如可以为8min、10min、12min、14min、16min、18min等。
优选地,步骤(2)所述密炼的温度为130~180℃,例如可以为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等。
优选地,所述密炼的时间为3~20min,例如可以为5min、6min、7min、8min、10min、12min、14min、16min、18min等。
优选地,所述开炼塑化的设备为开炼机。
优选地,所述开炼机包括含有热风循环系统的开炼机。
本发明中,通过在开炼机中加入热风循环系统,能够进一步降低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气味性。
优选地,所述开炼塑化的温度为130~185℃,例如可以为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等。
优选地,所述开炼塑化的时间为5~15min,例如可以为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11min、12min、13min、14min等。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着色剂在温度为90~130℃的条件下进行脱挥处理1~1.5h,将邻苯类增塑剂和环氧大豆油分别在温度为150~220℃的条件下进行精馏处理;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类增塑剂、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和着色剂静置≥24h后,将聚氯乙烯树脂与邻苯类增塑剂预混2~10min后,与环氧大豆油、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和着色剂混合6~20min,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在温度为130~180℃的条件下密炼3~20min,随后在温度为130~185℃的条件下,在含有热风循环系统的开炼机中开炼塑化5~15min,得到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本发明中,所述开炼塑化后还包括挤出、压延,得到聚氯乙烯表皮层;将所述聚氯乙烯表皮层进行表面处理和压花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挤出的温度为100~200℃,例如可以为120℃、140℃、160℃、180℃等。
优选地,所述挤出后还包括过滤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压延的温度为140~200℃,例如可以为145℃、150℃、160℃、165℃、170℃、175℃、180℃、185℃、190℃、195℃等。
优选地,所述压延时物料的输送速度为20~50m/min,例如可以为22m/min、24m/min、26m/min、28m/min、30m/min、34m/min、38m/min、40m/min、42m/min、44m/min、46m/min、48m/min等。
优选地,所述表面处理的试剂包括水性聚氨酯。
优选地,以所述聚氯乙烯表皮层的面积为1m2计,所述水性聚氨酯的用量为20~25g,例如可以为21g、22g、23g、24g等。
优选地,所述表面处理时聚氯乙烯表皮层的传送速度为5~25m/min,例如可以为8m/min、10m/min、14m/min、16m/min、18m/min、20m/min、22m/min、24m/min等。
优选地,所述表面处理后还包括干燥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10~160℃,例如可以为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等。
优选地,所述压花还包括预热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预热的温度为140~200℃,例如可以为145℃、150℃、155℃、160℃、165℃、175℃、180℃、185℃、190℃、195℃等。
优选地,所述压花的温度为180~240℃,例如可以为185℃、190℃、195℃、200℃、210℃、215℃、220℃、225℃、230℃、235℃等。
优选地,所述压花时聚氯乙烯表皮层的传送速度为5~15m/min,例如可以为5m/min、6m/min、7m/min、8m/min、9m/min、10m/min、11m/min、12m/min、13m/min、14m/min等。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所述汽车内饰的材料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上述列举的点值,还包括没有列举出的上述数值范围之间的任意的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聚氯乙烯复合材料,通过邻苯类增塑剂和环氧大豆油的协同改性,配合其它各组分的协同作使用,使得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气味性低,耐热性、耐胺性和耐光性好;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气味性等级≤3.2分,耐热性和耐光性达到4级,⊿a*值小于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用到的材料如下:
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度大于1100的聚氯乙烯树脂粉DG-1300
耐氨助剂:高氯酸盐稳定剂CPS-55R
无机阻燃剂:800目三氧化二锑粉
水性聚氨酯:环保聚氨酯TPS-1206W
聚氯乙烯着色剂:9808-PVC着色剂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包括100份聚氯乙烯树脂、60份邻苯二甲酸酯、2份环氧大豆油、4份重钙稳定剂、4份耐氨助剂、2份无机阻燃剂和10份着色剂。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所有材料在常温下、相对湿度为50%条件下静置24h;在110℃的条件下对着色剂进行脱挥处理1h;对邻苯二甲酸酯和环氧大豆油进行精馏处理,精馏设备真空度小于50Pa,精馏温度为185℃;随后,将聚氯乙烯树脂和邻苯二甲酸酯投入温度为135℃的混料机中预混3min后,再将环氧大豆油、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着色剂投入混料机继续搅拌10min,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在温度为145℃的条件下密炼8min,随后在温度为150℃的条件下,在含有热风循环系统的开炼机中开炼塑化10min,在温度为150℃的条件下挤出过滤,滤网目数为100目,并以传送速度35m/min输送到压延设备处在温度为150℃的条件下压延,得到聚氯乙烯表皮层;
(3)在步骤(2)得到的聚氯乙烯表皮层的表面涂覆水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用量为20g/m2)后,立即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20℃,输送速度为10m/min;经水性聚氨酯处理过的聚氯乙烯表皮层经150℃预热后,在温度为195℃的条件下进行压花处理,输送速度为5m/min,得到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包括100份聚氯乙烯树脂、95份邻苯二甲酸酯、1份耐氨助剂、2份重钙稳定剂、3份环氧大豆油、5份无机阻燃剂和8份着色剂。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所有材料在常温下、相对湿度为50%条件下静置24h;在110℃的条件下对着色剂进行脱挥处理1.5h;对邻苯二甲酸酯和环氧大豆油进行精馏处理,精馏设备真空度小于50Pa,精馏温度为190℃;随后,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投入温度为135℃的混料机中预混5min后,再将环氧大豆油、重钙稳定剂、环氧大豆油、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和着色剂投入混料机继续搅拌10min,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在温度为150℃的条件下密炼9min,随后在温度为160℃的条件下,在含有热风循环系统的开炼机中开炼塑化10min,在温度为170℃的条件下挤出过滤,滤网目数为110目,并以传送速度45m/min输送到压延设备处在温度为170℃的条件下压延,得到聚氯乙烯表皮层;
(3)在步骤(2)得到的聚氯乙烯表皮层的表面涂覆水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用量为20g/m2)后,立即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30℃,输送速度为14m/min;经水性聚氨酯处理过的聚氯乙烯表皮层经160℃预热后,在温度为210℃的条件下进行压花处理,输送速度为5m/min,得到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包括100份聚氯乙烯树脂、75份邻苯二甲酸酯、2.3份环氧大豆油、3份重钙稳定剂、2份耐氨助剂、3.5份无机阻燃剂和15份着色剂。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所有材料在常温下、相对湿度为50%条件下静置24h;在130℃的条件下对着色剂进行脱挥处理1h;对邻苯二甲酸酯和环氧大豆油进行精馏处理,精馏设备真空度小于50Pa,精馏温度为200℃;随后,将聚氯乙烯树脂和邻苯二甲酸酯投入温度为135℃的混料机中预混3min后,再将环氧大豆油、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着色剂投入混料机继续搅拌10min,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在温度为165℃的条件下密炼18min,随后在温度为150℃的条件下,在含有热风循环系统的开炼机中开炼塑化10min,在温度为150℃的条件下挤出过滤,滤网目数为100目,并以传送速度35m/min输送到压延设备处在温度为150℃的条件下压延,得到聚氯乙烯表皮层;
(3)在步骤(2)得到的聚氯乙烯表皮层的表面涂覆水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用量为25g/m2)后,立即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20℃,输送速度为10m/min;经水性聚氨酯处理过的聚氯乙烯层经150℃预热后,在温度为195℃的条件下进行压花处理,输送速度为5m/min,得到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中步骤(1)没有对邻苯二甲酸酯进行精馏处理,其它原料、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中步骤(2)的开炼机中没有热风循环系统,其它原料、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中步骤(1)没有预混的步骤,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改性剂、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和聚氯乙烯着色剂一起混合,其它原料、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邻苯二甲酸酯的重量份数为50份,其它原料、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邻苯二甲酸酯的重量份数为80份,其它原料、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性能测试
(1)气味性:按Q/CAM-546规定进行测试;
其中,分数越低表示气味越好;
(2)耐热性:试验温度(100±2)℃,试验时间168h。试验后观察试样表面状态,按GB/T 250评定试样表面灰度等级;
其中,等级越高,耐热性越好;
(3)耐胺性:按PV3944规定进行测试,试后按GB/T 7921规定测试色差;
其中,⊿a*越小,耐胺性越好;
(4)耐光性:按GB/T 32088规定进行测试;试验后观察试样表面状态,按GB/T 250评定试样表面灰度等级;
其中,等级越高,耐光性越好。
具体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气味性 耐热性 耐胺性 耐光性
实施例1 3.0分 4级 ⊿a*=0.11 4级
实施例2 3.0分 4级 ⊿a*=0.16 4级
实施例3 3.2分 4级 ⊿a*=0.2 4级
实施例4 4.5分 3-4级 ⊿a*=0.25 3-4级
实施例5 4.5分 3-4级 ⊿a*=0.16 3-4级
实施例6 4.5分 3-4级 ⊿a*=0.21 3-4级
实施例7 4.5分 表面发粘 ⊿a*=0.8 表面发粘
实施例8 4.5分 表面发粘 ⊿a*=0.6 表面发粘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聚氯乙烯复合材料通过加入特定种类和配比的邻苯类增塑剂和环氧大豆油,配合其它组分的使用,以及经过特殊的处理工艺,使得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胺性及耐光性,且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气味性低,满足汽车领域内对气味性的要求。
由实施例1~3可知,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气味低,耐热性和耐光性达到4级,⊿a*为0.11~0.2;由实施例1与实施例4~6比较可知,并非本发明优选的生产工艺时,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气味升高,且其它性能变差;由实施例1与实施例7和8比较可知,所述邻苯二甲酸酯与环氧大豆油不在(30~35):1的范围内时,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变差且表面发粘。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聚氯乙烯复合材料通过特定的配方和配比,以及经过特殊的处理工艺,使得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耐光性和耐胺性好,且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气味性满足汽车领域对内饰材料对低气味的要求。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包括聚氯乙烯树脂95~105份、邻苯类增塑剂45~100份、环氧大豆油2~5份、重钙稳定剂2~5份、耐氨助剂2~5份和无机阻燃剂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树脂的聚合度>1100;
优选地,所述邻苯类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酯;
优选地,以所述邻苯类增塑剂的质量为1g计,所述邻苯类增塑剂的碳挥发量<10μ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中邻苯类增塑剂与环氧大豆油的质量比为(30~35):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氨助剂包括高氯酸盐固体稳定剂和/或硬脂酸锌;
优选地,所述无机阻燃剂包括三氧化二锑;
优选地,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还包括着色剂10~15份;
优选地,所述着色剂包括酞菁红、荧光黄、酞菁蓝、钛白粉或碳黑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类增塑剂、环氧大豆油、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和无机阻燃剂混合,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进行密炼、开炼塑化,得到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混合的物料还包括着色剂;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前还包括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类增塑剂、环氧大豆油、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和着色剂静置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静置的时间≥24h;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前还包括对着色剂进行脱挥处理;
优选地,所述脱挥的温度为90~130℃;
优选地,所述脱挥的时间为1~1.5h。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混合前还包括对邻苯类增塑剂和环氧大豆油进行精馏处理;
优选地,所述精馏的温度为150~220℃;
优选地,所述精馏的真空度<50Pa;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包括将聚氯乙烯树脂与邻苯类增塑剂预混后,与环氧大豆油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以及任选的着色剂进行混合;
优选地,所述预混的时间为2~10min;
优选地,所述预混后,与环氧大豆油、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和着色剂进行混合的时间为6~20min。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密炼的温度为130~180℃;
优选地,所述密炼的时间为3~20min;
优选地,所述开炼塑化的设备为开炼机;
优选地,所述开炼机包括含有热风循环系统的开炼机;
优选地,所述开炼塑化的温度为130~185℃;
优选地,所述开炼塑化的时间为5~15min。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着色剂在温度为90~130℃的条件下进行脱挥处理1~1.5h,将邻苯类增塑剂和环氧大豆油分别在温度为150~220℃的条件下进行精馏处理;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类增塑剂、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和着色剂静置≥24h后,将聚氯乙烯树脂与邻苯类增塑剂预混2~10min后,与环氧大豆油、重钙稳定剂、耐氨助剂、无机阻燃剂和着色剂混合6~20min,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在温度为130~180℃的条件下密炼3~20min,随后在温度为130~185℃的条件下,在含有热风循环系统的开炼机中开炼塑化5~15min,得到所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10.一种汽车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内饰的材料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CN202210591895.5A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14854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1895.5A CN114854148B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1895.5A CN114854148B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4148A true CN114854148A (zh) 2022-08-05
CN114854148B CN114854148B (zh) 2023-11-10

Family

ID=82640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91895.5A Active CN114854148B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414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6485A (ja) * 1999-02-04 2000-08-15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組成物
CN1448423A (zh) * 2003-04-29 2003-10-15 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质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03912A (zh) * 2011-10-26 2012-06-20 邹平福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环氧值环保型增塑剂生产工艺
CN103497448A (zh) * 2013-09-30 2014-01-0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氯乙烯搪塑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17067504A1 (zh) * 2015-10-21 2017-04-27 大电塑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pv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190521A (zh) * 2017-05-24 2017-09-22 贝内克-长顺汽车内饰材料(张家港)有限公司 一种低气味pvc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84690A (zh) * 2020-05-25 2020-08-04 江苏大海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气味环保快速复合型的装饰材料膜以及制备方法
WO2020233028A1 (zh) * 2019-05-22 2020-11-26 宁波先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抑烟且力学性能良好的软质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80948A (zh) * 2020-09-10 2020-12-15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聚氯乙烯人造革、制备方法和车辆
CN113603985A (zh) * 2021-08-27 2021-11-05 广州华伟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6485A (ja) * 1999-02-04 2000-08-15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組成物
CN1448423A (zh) * 2003-04-29 2003-10-15 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质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03912A (zh) * 2011-10-26 2012-06-20 邹平福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环氧值环保型增塑剂生产工艺
CN103497448A (zh) * 2013-09-30 2014-01-0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氯乙烯搪塑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17067504A1 (zh) * 2015-10-21 2017-04-27 大电塑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pv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190521A (zh) * 2017-05-24 2017-09-22 贝内克-长顺汽车内饰材料(张家港)有限公司 一种低气味pvc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233028A1 (zh) * 2019-05-22 2020-11-26 宁波先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抑烟且力学性能良好的软质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84690A (zh) * 2020-05-25 2020-08-04 江苏大海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气味环保快速复合型的装饰材料膜以及制备方法
CN112080948A (zh) * 2020-09-10 2020-12-15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聚氯乙烯人造革、制备方法和车辆
CN113603985A (zh) * 2021-08-27 2021-11-05 广州华伟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NG FEI ET AL.: "The Effects of Epoxidized Acrylated Castor Oil (EACO) on Soft Poly (vinyl chloride) Films as a Main Plasticizer", 《POLISH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vol. 20, no. 4, pages 13 - 19 *
杨崇岭;关丽涛;赵孟瑜;孙立;曾泽民;杜发荣;: "高性能低成本PVC地板材料配方研究", 塑料科技, vol. 40, no. 08, pages 54 - 58 *
王汇淄: "几种PVC用增塑剂的增塑与耐久性能研究",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vol. 31, no. 4, pages 20 - 2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4148B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9748B (zh) 一种增强的tpo汽车仪表板表皮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EP1813645B1 (de) PVC-Zusammensetz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CN104508050B (zh) 汽车内饰材料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汽车内饰材料成型产品
CN101827895A (zh) 含氯树脂用稳定剂及含氯树脂组合物
CN106590362A (zh) 一种透气性能优异的suv保险杠网纹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9928A (zh) 一种可修补粉末涂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E102013226799B4 (de) Biologische Harzzusammensetzungen, biologisches Formteil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selben
DE3224476A1 (de) Wetterfeste kautschuk-formkoerper und ihre herstellung
CN112980161B (zh) 一种高透明pba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54148A (zh) 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E2758244A1 (de) Aus polyphosphazenen und organischen polymeren bestehende gemische und daraus gebildete schaumstoffe
CN107177242B (zh) 耐醇的热塑性聚烯烃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463855B1 (de) Mehrschichtiges tiefgezogenes flächengebilde
EP1063257B1 (de) PVC-haltiges Material
CN1995122A (zh) 一种露天用具专用的纳米改性塑料母粒
WO2016098343A1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熱可塑性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積層体
EP1274776B1 (de) Weisse, flammhemmend ausgerüstete folie aus einem kristallisierbaren thermoplaste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KR101267767B1 (ko) 파우더 슬러쉬 몰딩용 폴리염화비닐 분말
CN109082896A (zh) 一种高耐光照色牢度、抗紫外线汽车用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35855B (zh) 一种表面耐刮擦的人造革及其生产方法
CN109776971B (zh) 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E4132282A1 (de) Verfahren zur verwertung von kunststoffen
CN115521590B (zh) 一种车身贴膜的调色生产工艺
CN111909504B (zh) 一种隐形车衣用聚氨酯阻燃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603984A (zh) 非发泡型阻燃防雾化的pvc皮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2

Address after: No.1, xinhongqi street, automobil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ina Faw Co.,Ltd.

Applicant after: CHAHO (TIANJ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xinhongqi street, automobil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ina Faw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