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2197B - 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2197B
CN114852197B CN202210625270.6A CN202210625270A CN114852197B CN 114852197 B CN114852197 B CN 114852197B CN 202210625270 A CN202210625270 A CN 202210625270A CN 114852197 B CN114852197 B CN 1148521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yaw angle
crosswind
spoiler
fron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252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52197A (zh
Inventor
刘开贺
李洋
王会超
梁盛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252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21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2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2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52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2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5Front spoi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1Circuits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o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vehi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车辆相关参数;获取所述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侧风参数;根据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所述目标移动位置包括水平移动方向和水平移动距离;控制所述前轮扰流板移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受限于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快充技术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成为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远途高速行驶中显得尤为突出。
由于纯电动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空气阻力占整车行驶阻力的70%以上,会大大降低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因此,降低空气阻力来增加续航已成为越来越多汽车厂家的追求。
为了增加续航,大多数采用的方式是:在前轮前部前保下部区域安装扰流板,以此改变车底和前轮附近的流场,选择不同高度的扰流板可降低整车空气阻力的2%-8%,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电耗,增加续航。
但是,由于前轮扰流板在优化时都是默认在无侧风情况下进行的,无法满足真实路况的需求,从而存在前轮扰流板在真实路况下不能有效降低风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或者部分解决前轮扰流板在真实路况下不能有效降低风阻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车辆相关参数;
获取所述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侧风参数;
根据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
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所述目标移动位置包括水平移动方向和水平移动距离;
控制所述前轮扰流板移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优选的,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包括:车辆行驶车速和车辆行驶方向;所述侧风参数包括:侧风速度和侧风方向;
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行驶方向和所述侧风方向,确定所述车辆遭遇侧风时和所述风向形成的方向差异角;
获得所述方向差异角的正弦函数和所述侧风速度的第一乘积;
获得所述方向差异角的余弦函数和所述侧风速度的第二乘积,并对所述第二乘积和所述车辆行驶车速求和,得到速度和;
利用所述第一乘积和所述速度和的比值,确定所述车辆当前偏航角。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具体包括:
将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带入
Figure BDA0003676964040000021
进行计算,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其中,α为侧风与西向东方向形成的夹角,β为车辆行驶方向与东向西方向的夹角,δ为偏航角,V为车辆行驶速度,Vs为侧风速度。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车辆行驶车速是否在预设车速阈值之上;所述预设车速阈值是调整所述前轮扰流板的对应的最低车速;
若是,执行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从偏航角-前轮扰流板移动位置的映射表中确定出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优选的,在偏航角-前轮扰流板移动位置的映射表中,所述当前偏航角的偏航方向决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水平移动方向;所述当前偏航角的偏航角度决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水平移动距离。
优选的,所述前轮扰流板包括:
扰流板本体;
滑轨组件,装配在所述扰流板本体两端,用于夹紧所述扰乱板本体进行固定,或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放松后往复滑动;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扰流板本体滑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齿轮组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扰流板本体上,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齿轮运转时,通过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的配合,驱动所述扰流板本体滑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车辆相关参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侧风参数;
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
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所述目标移动位置包括水平移动方向和水平移动距离;
控制所述前轮扰流板移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优选的,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包括:车辆行驶车速和车辆行驶方向;所述侧风参数包括:侧风速度和侧风方向;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车辆行驶方向和所述侧风方向,确定所述车辆遭遇侧风时和所述风向形成的方向差异角;
获得所述方向差异角的正弦函数和所述侧风速度的第一乘积;
获得所述方向差异角的余弦函数和所述侧风速度的第二乘积,并对所述第二乘积和所述车辆行驶车速求和,得到速度和;
利用所述第一乘积和所述速度和的比值,确定所述车辆当前偏航角。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带入
Figure BDA0003676964040000041
进行计算,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其中,α为侧风与西向东方向形成的夹角,β为车辆行驶方向与东向西方向的夹角,δ为偏航角,V为车辆行驶速度,Vs为侧风速度。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车辆行驶车速是否在预设车速阈值之上;所述预设车速阈值是调整所述前轮扰流板的对应的最低车速;
若是,执行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从偏航角-前轮扰流板移动位置的映射表中确定出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优选的,在偏航角-前轮扰流板移动位置的映射表中,所述当前偏航角的偏航方向决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水平移动方向;所述当前偏航角的偏航角度决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水平移动距离。
优选的,所述前轮扰流板包括:
扰流板本体;
滑轨组件,装配在所述扰流板本体两端,用于夹紧所述扰乱板本体进行固定,或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放松后往复滑动;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扰流板本体滑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齿轮组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扰流板本体上,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齿轮运转时,通过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的配合,驱动所述扰流板本体滑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首先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车辆相关参数和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侧风参数,再据此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可见当前偏航角计算时将车辆遭遇的实际侧风条件考虑在内,结合了实际路况需求。再据此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并控制所述前轮扰流板移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从而能够达到结合实际路况需求调整前轮扰流板,使前轮扰流板的调整能够满足实际路况需求,能够在真实路况下有效降低风阻,并减小因风阻产生的能量消耗,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行驶方向和侧风方向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前轮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参看图1,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01,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车辆相关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车载导航系统获取车辆相关参数。车辆相关参数包括:车辆行驶车速和车辆行驶方向。
步骤102,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侧风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侧风指与车辆行驶方向具有正交分量的风。
在实际路况中很少出现无风情况,车辆在行驶时一般都会遭遇到侧风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会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侧风参数作为控制前轮扰流板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侧风参数的过程中,可通过车辆上装配的风速风向传感器测量获得侧风参数,也可以接收天气预报信息获取侧风参数,任何获取侧风参数的方法均适用于本实施例。
进一步的,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侧风参数包括:侧风速度和侧风方向。
步骤103,根据车辆相关参数和侧风参数,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
在本实施例中,在车辆当前偏航角时,将车辆当前实际车况和车辆遭遇的实际侧风条件考虑在内,结合了实际路况需求。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车辆行驶方向和侧风方向,确定车辆遭遇侧风时和风向形成的方向差异角。获得方向差异角的正弦函数和侧风速度的第一乘积。获得方向差异角的余弦函数和侧风速度的第二乘积,并对第二乘积和车辆行驶车速求和,得到速度和。利用第一乘积和速度和的比值,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
参看图2,是车辆行驶方向和侧风方向的示意图。为了清楚的表征车辆行驶方向和侧风方向。本实施例以东西方向的水平线作为基础参考线,所有方向以顺时针为正,以逆时针为负。在图2中,W为西方,E为东方,侧风与西向东方向形成夹角,角度为α。车辆行驶方向与东向西方向形成夹角,角度为β。当前偏航角也具有偏航方向和偏航角度,并且偏航方向和偏航角度的不同,针对前轮扰流板的调整位置也不同。
进一步的,在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时,将车辆相关参数和侧风参数带入根据公式1进行计算,即可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
Figure BDA0003676964040000071
其中,α为侧风与西向东方向形成的夹角,β为车辆行驶方向与东向西方向的夹角,δ为偏航角,V为车辆行驶速度,Vs为侧风速度,偏航角的正负用于示意前轮扰流板调整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偏航角是通过计算得到的车辆整车偏航角,并非是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方向盘偏航角,本实施例的车辆整车偏航角和方向盘偏航角的含义和来源均不同。
步骤104,基于当前偏航角确定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
在此之前,由于车辆行驶速度是影响风阻的因素之一,因此调整前轮扰流板的前提在于车辆行驶速度。若车辆行驶速度偏低,风阻对车辆影响不大,可以不用调整前轮扰流板降低风阻。若车辆行驶速度偏高,则需调整前轮扰流板降低风阻。在此前提下,判断车辆行驶车速是否在预设车速阈值之上,预设车速阈值是调整前轮扰流板的对应的最低车速,例如90KPH。若是,表示需要调整前轮扰流板,即可基于当前偏航角确定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若否,无需调整前轮扰流板。
值得注意的是,判断车辆行驶车速是否高于预设车速阈值这一操作,可在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车辆相关参数后进行实施,若无需调整前轮扰流板,则无需进行后续操作(采集侧风参数、计算当前偏航角、确定目标移动位置等),以便于节约计算机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移动位置包括水平移动方向和水平移动距离。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针对前轮扰流板的调整不考虑翻转、旋转在内,本实施例的前轮扰流板在移动时仅限于水平往复移动。本实施例的目的,则是将侧风考虑其中计算出前轮扰流板的水平移动方向(向左或向右)和水平移动距离,按需进行移动,通过前轮扰流板的水平往复移动实现降阻最大化的目的,这和调整扰流板旋转的方式进行降阻的调整方式不同,且本实施例的调整方式更加简单且便于操作。水平移动方向中的往复移动,以车辆主驾驶视野为准进行定义,包括左移、右移。
而在基于当前偏航角确定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的过程中,基于当前偏航角,从偏航角-前轮扰流板移动位置的映射表中确定出目标移动位置。
在偏航角-前轮扰流板移动位置的映射表中,当前偏航角的偏航方向决定前轮扰流板的水平移动方向,当前偏航角的偏航角度决定前轮扰流板的水平移动距离。进一步的,随着偏航角度的增加,前轮扰流板的水平移动距离随之增加。若前轮扰流板的水平移动距离调整至最大,则不会再根据偏航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为了清楚的说明和解释本实施例,表1罗列了映射表中偏航角-前轮扰流板移动位置的具体对应关系,并且将车辆行驶车速考虑其中。
表1
Figure BDA0003676964040000081
Figure BDA0003676964040000091
其中,表1中的左移、右移根据车辆主驾驶视野命名。
步骤105,控制前轮扰流板移动至目标移动位置。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目标移动位置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前轮扰流板移动至目标移动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前轮扰流板为能够自行调整所处位置。参看图3,是前轮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前轮扰流板包括:
扰流板本体200。
滑轨组件20,装配在扰流板本体200两端,用于夹紧扰乱板本体进行固定,或用于扰流板本体200放松后往复滑动。具体的,滑轨组件20装配在车辆的前保险杠100。滑轨组件20受控于控制器,本实施例的控制器可以为单独的控制器也可以为汽车整车控制器VCU。本实施例的滑轨组件20可为LBPH液压型常闭导轨或者其他类似滑轨组件20,可以对扰流板进行夹紧和放松。控制器向滑轨组件20释放液压,滑轨组件20夹紧扰流板本体200进行固定,并保持夹紧状态,夹紧力可按需设置,最高能达到15000N,避免了因安装不牢固而导致的异响等问题。控制器向滑轨组件20提供液压,滑轨组件20解除夹紧,扰流板本体200放松,并可在滑轨组件20中往复滑动。
驱动装置11,用于驱动扰流板本体200滑动至目标移动位置。具体的,驱动装置11受控于控制器,根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提供驱动力驱动扰流板本体200滑动至目标移动位置。驱动装置11可为步进电机。
齿轮组件,包括齿轮12和齿条200a。齿轮组件驱动扰流板本体200滑动的主要部件。其中,齿轮12连接驱动装置11,具体的,若驱动装置11为步进电机,则齿轮12安装在步进电机输出轴上。齿条200a固定在扰流板本体200上,在驱动装置11驱动齿轮12运转时,通过齿轮12和齿条200a的配合,驱动扰流板本体200滑动至目标移动位置。
本实施例的前轮扰流板在移动时仅限于水平往复移动,不能够翻转、旋转。因此,本实施例的前轮扰流板结构相对于其他能够翻转、旋转的结构来说,结构简单且便于实施。
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介绍了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结合实际路况需求调整前轮扰流板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让前轮扰流板在实际路况遭遇侧风时可以发挥出最大的降阻效果,提升经济性。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同样的发明构思,下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系统,参看图4,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车辆相关参数;
第二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所述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侧风参数;
控制模块403,用于:
根据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
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所述目标移动位置包括水平移动方向和水平移动距离;
控制所述前轮扰流板移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具体来说,第一获取模块401对应于车辆中的车载导航系统,用于获取车辆相关参数。第二获取模块402对应于车辆中的风速风向传感器或者无线通讯组件,用于获取侧风参数。控制模块403对应于控制器,本实施例的控制器可以为单独的控制器也可以为汽车整车控制器VCU。
优选的,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包括:车辆行驶车速和车辆行驶方向;所述侧风参数包括:侧风速度和侧风方向;
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行驶方向和所述侧风方向,确定所述车辆遭遇侧风时和所述风向形成的方向差异角;
获得所述方向差异角的正弦函数和所述侧风速度的第一乘积;
获得所述方向差异角的余弦函数和所述侧风速度的第二乘积,并对所述第二乘积和所述车辆行驶车速求和,得到速度和;
利用所述第一乘积和所述速度和的比值,确定所述车辆当前偏航角。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车辆行驶车速是否在预设车速阈值之上;所述预设车速阈值是调整所述前轮扰流板的对应的最低车速;
若是,执行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403,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从偏航角-前轮扰流板移动位置的映射表中确定出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优选的,在偏航角-前轮扰流板移动位置的映射表中,所述当前偏航角的偏航方向决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水平移动方向;所述当前偏航角的偏航角度决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水平移动距离。
优选的,所述前轮扰流板包括:
扰流板本体;
滑轨组件,装配在所述扰流板本体两端,用于夹紧所述扰乱板本体进行固定,或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放松后往复滑动;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扰流板本体滑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齿轮组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扰流板本体上,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齿轮运转时,通过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的配合,驱动所述扰流板本体滑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前述实施例已经详细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车辆,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文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前述实施例已经详细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首先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车辆相关参数和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侧风参数,再据此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可见当前偏航角计算时将车辆遭遇的实际侧风条件考虑在内,结合了实际路况需求。再据此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并控制所述前轮扰流板移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从而能够达到结合实际路况需求调整前轮扰流板,使前轮扰流板的调整能够满足实际路况需求,能够在真实路况下有效降低风阻,并减小因风阻产生的能量消耗,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代理服务器、系统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10)

1.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车辆相关参数;
获取所述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侧风参数;
根据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
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所述目标移动位置包括水平移动方向和水平移动距离;
控制所述前轮扰流板移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包括:车辆行驶车速和车辆行驶方向;所述侧风参数包括:侧风速度和侧风方向;
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行驶方向和所述侧风方向,确定所述车辆遭遇侧风时和所述风向形成的方向差异角;
获得所述方向差异角的正弦函数和所述侧风速度的第一乘积;
获得所述方向差异角的余弦函数和所述侧风速度的第二乘积,并对所述第二乘积和所述车辆行驶车速求和,得到速度和;
利用所述第一乘积和所述速度和的比值,确定所述车辆当前偏航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具体包括:
将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带入
Figure FDA0003676964030000011
进行计算,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其中,α为侧风与西向东方向形成的夹角,β为车辆行驶方向与东向西方向的夹角,δ为偏航角,V为车辆行驶速度,Vs为侧风速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车辆行驶车速是否在预设车速阈值之上;所述预设车速阈值是调整所述前轮扰流板的对应的最低车速;
若是,执行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从偏航角-前轮扰流板移动位置的映射表中确定出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偏航角-前轮扰流板移动位置的映射表中,所述当前偏航角的偏航方向决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水平移动方向;所述当前偏航角的偏航角度决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水平移动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扰流板包括:
扰流板本体;
滑轨组件,装配在所述扰流板本体两端,用于夹紧所述扰流 板本体进行固定,或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放松后往复滑动;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扰流板本体滑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齿轮组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扰流板本体上,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齿轮运转时,通过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的配合,驱动所述扰流板本体滑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8.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车辆相关参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侧风参数;
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车辆相关参数和所述侧风参数,确定车辆当前偏航角;
基于所述当前偏航角确定所述前轮扰流板的目标移动位置;所述目标移动位置包括水平移动方向和水平移动距离;
控制所述前轮扰流板移动至所述目标移动位置。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车辆,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625270.6A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852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5270.6A CN114852197B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5270.6A CN114852197B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2197A CN114852197A (zh) 2022-08-05
CN114852197B true CN114852197B (zh) 2023-03-14

Family

ID=82625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25270.6A Active CN114852197B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219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6013A (en) * 1984-01-31 1987-05-19 Nissan Motor Co., Ltd.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for wheeled vehicle
CN105073564A (zh) * 2013-04-04 2015-1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行驶辅助装置以及行驶辅助方法
CN106542012A (zh) * 2015-09-17 2017-03-2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空气动力致动命令的确定
CN106828622A (zh) * 2015-12-07 2017-06-1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配置成用于选择性地改变作用在车辆上的空气动力的空气动力系统的车辆
CN107200071A (zh) * 2016-03-18 2017-09-26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主动导流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17803B2 (en) * 2015-04-14 2016-12-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having rear spoiler with active vertical side plate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6013A (en) * 1984-01-31 1987-05-19 Nissan Motor Co., Ltd.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for wheeled vehicle
CN105073564A (zh) * 2013-04-04 2015-1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行驶辅助装置以及行驶辅助方法
CN106542012A (zh) * 2015-09-17 2017-03-2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空气动力致动命令的确定
CN106828622A (zh) * 2015-12-07 2017-06-1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配置成用于选择性地改变作用在车辆上的空气动力的空气动力系统的车辆
CN107200071A (zh) * 2016-03-18 2017-09-26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主动导流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2197A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3643B (zh) 用于控制车辆下压力的方法和装置
US8255110B2 (en) Travel trace generation method and travel trace generation device
US878815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using in-wheel system
CN108032859B (zh) 自动变道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CN104527644A (zh) 一种自适应巡航系统及方法
CN106218442A (zh) 一种电动汽车最高车速控制方法及整车控制器
CN101945798A (zh) 泊车辅助装置
CN109324616B (zh) 基于车载传感器的无人泊车搬运机器人的对位方法
CN109334668B (zh) 一种基于v2x的自动并线系统
US903736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nti-jerk of vehicle
CN110949144B (zh) 一种电动汽车输出扭矩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5440522U (zh) 一种自动驾驶转向控制装置
CN1862232A (zh) 机动车侧偏角的估计系统及估计方法
CN110155059A (zh) 一种弯道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4452443U (zh) 一种自适应巡航系统
CN111746537A (zh) 基于路面平整度的自适应巡航车速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
CN114852197B (zh) 一种前轮扰流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228713A (zh) 一种交通拥堵辅助驾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8725257A (zh) 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59506A (zh) 车辆及车辆编队行驶的控制方法、装置
CN112896299B (zh) 一种基于转向运动闭环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
CN206426872U (zh) 一种载重和坡度自适应的电动车辆控制系统
CN114851857A (zh) 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客车转矩控制方法
CN112498355B (zh) 一种速度规划方法及装置
CN204929107U (zh) 一种汽车可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