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2190A -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2190A
CN114852190A CN202210382129.8A CN202210382129A CN114852190A CN 114852190 A CN114852190 A CN 114852190A CN 202210382129 A CN202210382129 A CN 202210382129A CN 114852190 A CN114852190 A CN 114852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charging
intention
preset
electric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21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otonghe Innovativ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otonghe Innovati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otonghe Innovativ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otonghe Innovati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821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21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2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21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7720 priority patent/WO202319775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4Superstructure sub-units with access or drainage openings having movable or removable closures; Seal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所述电动汽车与智能穿戴设备通信连接;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物信号;如果所述生物信号包括握持动作,则识别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确定充电意图;在所述充电意图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本申请不需要改进原有充电桩的硬件设备,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自动开盖;由于采用充电意图的策略,还可以模拟预判用户的充电意图,精准用户是否需要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意图。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使用的舒适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用户想要给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时,通常都需要用户手动操作以使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打开,插入充电枪才能实现充电,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不需要改进原有充电桩的硬件设备,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自动开盖;由于采用充电意图的策略,还可以模拟预判用户的充电意图,精准用户是否需要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意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给了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与智能穿戴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物信号;
如果所述生物信号包括握持动作,则识别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确定充电意图;
在所述充电意图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距离,确定充电意图,包括:
当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时,确定存在充电意图,且构建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充电意图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包括:
当所述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如果所述距离变小,则在所述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一常数,获得第一意图变量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
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或者减少,在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二常数,获得第二意图变量值;
在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或者减少,在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二常数,获得第二意图变量值,包括:
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的次数或减少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次数,则在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二常数,获得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或者所述距离变大,且保持不变的次数或者变大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或者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时,且所述距离变大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则将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或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清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时,且所述距离保持不变的次数或距离变大的次数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次数,则保持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值,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距离;
或发送检测信号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以供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后确定所述距离,并将所述距离返回;
或接收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上的角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角度,根据所述角度计算所述距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与智能穿戴设备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物信号;
距离识别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生物信号包括握持动作,则识别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
意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距离,确定充电意图;
充电口盖打开模块,用于在所述充电意图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电动汽车执行时,使所述电动汽车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电动汽车与智能穿戴设备通信连接,用户佩戴智能穿戴设备,电动汽车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物信号,如果生物信号包括握持动作,则说明用户可能手持充电枪要给电动汽车充电,此时,识别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用户的手与充电口的距离;然后,根据距离,确定充电意图;在所述充电意图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说明用户手握充电枪靠近充电口,此时,电动汽车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以便于用户将充电枪插入充电口。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电动汽车绑定,可以识别到该用户为电动汽车的车主,防止误判;而且,不需要改进原有充电桩的硬件设备,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自动开盖;由于采用充电意图的策略,还可以模拟预判用户的充电意图,精准用户是否需要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意图。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电动汽车与智能穿戴设备的交互图;
图2是本申请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电动汽车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申请,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申请。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此外,本文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字样并不对数据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如图1所示,电动汽车10包括控制器11和充电口,充电口上设有充电口盖,控制器与充电口和充电口盖连接,充电口盖打开后,露出充电口,用户可以连接充电枪插入充电口内,使得充电桩可以对电动汽车10充电。
电动汽车10与智能穿戴设备20通信连接,可以是无线通信连接,如蓝牙连接,其中,智能穿戴设备20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胸带等可穿戴设备。用户可以在驾车或驻车的时候佩戴智能穿戴设备20。通过电动汽车10与用户佩戴的智能穿戴设备20通信连接,可以识别到佩戴智能穿戴设备20的用户为车主,避免误判。
请参见图2,为应用于本申请的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可以由电动汽车中的控制器11执行,该方法包括步骤S201-步骤S204。
S201: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物信号。
在电动汽车停车的时候,电动汽车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物信号。智能穿戴设备以智能手环为例,当用户将智能手环佩戴在手腕上的时候,能够采集到手腕处独特的生物信号,来判断用户的手指动作,融入AI技术,能更精确捕捉手部动作,生物信号可以包括用户的手势动作和手指动作。
例如,智能穿戴设备上设有表面神经电导传感器以及读取生物信号的电极。读取数据后,智能穿戴设备执行数字计算,并通过蓝牙实时将其发送到电动汽车的控制器。接下来,电动汽车的控制器使用TensorFlow开源软件运行神经网络算法:一个用于信号检测(手/手指运动),一个用于将真实动作与虚拟指令分类,从而获得用户的手势动作和手指动作。
另外,智能穿戴设备还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的方式获得用户的手势动作和手指动作,从而可以判断用户的动作是否是握持动作。
S202:如果所述生物信号包括握持动作,则识别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如果生物信号包括握持动作,则说明用户带着手环,可能存在握持充电枪准备给电动汽车充电的动作,此时,电动汽车的控制器识别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即识别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智能手环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识别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可以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值,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距离;
或发送检测信号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以供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后确定所述距离,并将所述距离返回;
或接收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上的角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角度,根据所述角度计算所述距离。
具体地,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识别充电口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但是不局限于以下三种识别方式。
第一种是,智能穿戴设备上设有信号发射模块,如超声波或红外信号发射模块,电动汽车的充电口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能够检测智能穿戴设备的信号强度值,信号强度值越大,距离越小,电动汽车的控制器根据信号强度值确定充电口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
第二种是,电动汽车的充电口设置有信号发射模块,如超声波或红外信号发射模块,智能穿戴设备上设有距离传感器,能够检测充电口的信号强度值作为检测信号,对应的,信号强度值越大,距离越小,然后,智能穿戴设备的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计算定充电口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返回给电动汽车的控制器。
第三种是,电动汽车的不同位置分布着角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智能穿戴设备所处的角度,并通过集合关系计算出距离,如已知角度传感器与充电口之间的距离及夹角,已知智能穿戴设备与角度传感器的夹角,通过三角函数关系,从而可以计算出智能穿戴设备与充电口之间的距离。
S203:根据所述距离,确定充电意图。
具体地,在电动汽车确定充电口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后,根据距离,确定充电意图,即获得用户想要将电动汽车充电的概率。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3,可以包括:
当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时,确定存在充电意图,且构建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
具体地,第一预设距离可以是0.8米,当电动汽车与智能手环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0.8米时,说明用户可能拿着充电枪整靠近充电口,因此,确定存在充电意图,且构建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可以设置为0。
S204:在所述充电意图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
为了进一步确定充电意图的真实性,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4,可以包括:
当所述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如果所述距离变小,则在所述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一常数,获得第一意图变量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
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或者减少,在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二常数,获得第二意图变量值;
在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
具体地,第二预设距离可以是0.2米,电动汽车的控制器可以定时获取智能穿戴设备与充电口之间的距离,例如,以0.1ms/次的频率获取,从而识别用户是否是有意识地靠近充电口的动作。当智能穿戴设备与充电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0.2米,且小于第一预设距离0.8米时,如果智能穿戴设备与充电口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则在所述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一常数,获得第一意图变量值,即,控制器每次采样获得的距离越来越小,那么,在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一常数,第一常数可以为1,比如,第一次采样时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为0,第二次采样时距离变小,则在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0的基础上+1,获得第一意图变量值为1,第三次采样时距离变小,则在第一意图变量值1的基础上加1,获得第一意图变量值为2,……,以此类推,多次采样后距离均变小,则按照采样次数累加第一常数,获得第一意图变量值。
对应地,当所述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或者所述距离变大,且保持不变的次数或者变大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则将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清空。即当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0.2米,小于第一预设距离0.8米时,进一步确定用户是否真的需要充电,为了避免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误开,如果控制器多次采集距离的时候,发现距离保持不变,或者距离变大,且保持不变的次数或者距离变大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第二预设次数可以是3次,则说明用户可能并不是真实的充电意图,因此,将第一意图变量值清空,重新设置为0,重新按照距离进行统计。
距离越小,说明用户的充电意图越明显,当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0.2米时,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或者减少,在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二常数,获得第二意图变量值,进一步地,电动汽车的控制器可以定时获取智能穿戴设备与充电口之间的距离,例如,以0.1ms/次的频率获取,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的次数或减少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次数,即距离在0.2米范围内,如果控制器每次采集到的距离不变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次数,或者是控制器每次采集到的距离减小,且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次数,第一预设次数可以是3次,则在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二常数,获得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其中,第二常数可以大于第一常数,如第二常数为2.那么,当距离小于0.2米时,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的次数或减少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次数3次,则每次检测距离后累加第二常数2,如第一次检测到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0.2米时,第一意图变量值为20,则在第一意图变量值的基础上累加2,为22,第二次检测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0.2米,如果距离与前一次相比保持不变,或者是距离变小,则在22的基础上加2,……以此类推,从而获得第二意图变量值。
对应地,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时,且所述距离变大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则将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清空。即当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0.2米的时候,仍然存在用户不想充电但是用户的手腕靠近充电口的可能,为了进一步避免误开充电口盖,如果此时距离变大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3次,则将第二意图值清空,重新设置为0,重新按照距离进行统计。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时,且所述距离保持不变的次数或距离变大的次数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次数,则保持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即,当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0.2米的时候,如果每次采集到的距离保持不变的次数或者距离变大的次数小于第二预设次数3次,则说明用户还是可能会将充电枪插入充电口,因此,保持第二意图变量值,如果距离继续发生改变,再对应调整第二意图变量值。
在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例如,第二意图变量值为28,预设充电阈值为25,则第二意图变量值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此时,确定用户拿着充电枪想要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因此,电动汽车控制充电口盖打开,以便于用户将充电枪插入充电口。
对应地,当充电意图小于等于预设充电阈值时,保持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关闭状态。
本申请的实施例,电动汽车与智能穿戴设备通信连接,用户佩戴智能穿戴设备,电动汽车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物信号,如果生物信号包括握持动作,则说明用户可能手持充电枪要给电动汽车充电,此时,识别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用户的手与充电口的距离;然后,根据距离,确定充电意图;在所述充电意图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说明用户手握充电枪靠近充电口,此时,电动汽车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以便于用户将充电枪插入充电口。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电动汽车绑定,可以识别到该用户为电动汽车的车主,防止误判;而且,不需要改进原有充电桩的硬件设备,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自动开盖;由于采用充电意图的策略,还可以模拟预判用户的充电意图,精准用户是否需要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装置,请参阅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装置的结构,该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装置300包括:
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物信号;
距离识别模块302,用于如果所述生物信号包括握持动作,则识别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
意图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距离,确定充电意图;
充电口盖打开模块304,用于在所述充电意图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
本申请的实施例,电动汽车与智能穿戴设备通信连接,用户佩戴智能穿戴设备,电动汽车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物信号,如果生物信号包括握持动作,则说明用户可能手持充电枪要给电动汽车充电,此时,识别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用户的手与充电口的距离;然后,根据距离,确定充电意图;在所述充电意图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说明用户手握充电枪靠近充电口,此时,电动汽车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以便于用户将充电枪插入充电口。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电动汽车绑定,可以识别到该用户为电动汽车的车主,防止误判;而且,不需要改进原有充电桩的硬件设备,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自动开盖;由于采用充电意图的策略,还可以模拟预判用户的充电意图,精准用户是否需要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意图确定模块303,还用于:
当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时,确定存在充电意图,且构建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口盖打开模块304,还用于:
当所述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如果所述距离变小,则在所述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一常数,获得第一意图变量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
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或者减少,在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二常数,获得第二意图变量值;
在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口盖打开模块304,还用于:
当所述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或者所述距离变大,且保持不变的次数或者变大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或者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时,且所述距离变大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则将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或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清空。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口盖打开模块304,还用于:
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时,且所述距离保持不变的次数或距离变大的次数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次数,则保持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距离识别模块302,还用于:
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值,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距离;
或发送检测信号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以供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后确定所述距离,并将所述距离返回;
或接收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上的角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角度,根据所述角度计算所述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装置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图4为电动汽车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1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控制器11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1、存储器112。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111、一个存储器112为例。
处理器111、存储器11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11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3所示的接收模块301、距离识别模块302、意图确定模块303、充电口盖打开模块304)。处理器11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控制器11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11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1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1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1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动汽车。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11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201至步骤S204;实现图3中的模块301-304的功能。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例如图4中的一个处理器111,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201至步骤S204;实现图3中的模块301-304的功能。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例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与智能穿戴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物信号;
如果所述生物信号包括握持动作,则识别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确定充电意图;
在所述充电意图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距离,确定充电意图,包括:
当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时,确定存在充电意图,且构建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充电意图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包括:
当所述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如果所述距离变小,则在所述充电意图变量初始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一常数,获得第一意图变量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
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或者减少,在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二常数,获得第二意图变量值;
在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或者减少,在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二常数,获得第二意图变量值,包括:
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的次数或减少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次数,则在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的基础上累加第二常数,获得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如果所述距离保持不变或者所述距离变大,且保持不变的次数或者变大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或者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时,且所述距离变大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则将所述第一意图变量值或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清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时,且所述距离保持不变的次数或距离变大的次数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次数,则保持所述第二意图变量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值,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距离;
或发送检测信号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以供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后确定所述距离,并将所述距离返回;
或接收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上的角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角度,根据所述角度计算所述距离。
8.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与智能穿戴设备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生物信号;
距离识别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生物信号包括握持动作,则识别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
意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距离,确定充电意图;
充电口盖打开模块,用于在所述充电意图大于预设充电阈值时,打开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
9.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电动汽车执行时,使所述电动汽车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382129.8A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Pending CN114852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2129.8A CN114852190A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PCT/CN2023/077720 WO2023197750A1 (zh) 2022-04-12 2023-02-22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2129.8A CN114852190A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2190A true CN114852190A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32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2129.8A Pending CN114852190A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2190A (zh)
WO (1) WO202319775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750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深圳市道通合创数字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80827A1 (en) * 2005-10-06 2007-04-12 Huang Ching T Automatic charging system for parking vehicles
CN105756470A (zh) * 2014-08-21 2016-07-1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使用可穿戴装置控制车辆行李箱打开或关闭的方法和系统
CN107415734A (zh) * 2017-07-28 2017-12-01 朱小平 一种具有通讯和充电控制功能的充电枪
CN107685777A (zh) * 2017-08-30 2018-02-13 享奕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充电盖自动开关装置、充电盖开关方法、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9672737A (zh) * 2018-12-24 2019-04-23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充电盖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充电盖控制器及车辆
CN111645763A (zh) * 2020-06-09 2020-09-11 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CN113086025A (zh) * 2021-04-26 2021-07-09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盖控制方法、设备及电动汽车
CN114183031A (zh) * 2021-12-07 2022-03-15 广州小鹏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口盖开启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17948B1 (ko) * 2018-02-28 2020-06-02 쌍용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기차의 충전 중지장치
KR102613192B1 (ko) * 2018-12-14 2023-12-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CN113085643A (zh) * 2021-04-26 2021-07-09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充电盖控制设备、充电系统及相关方法
CN114852190A (zh) * 2022-04-12 2022-08-05 深圳市道通合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80827A1 (en) * 2005-10-06 2007-04-12 Huang Ching T Automatic charging system for parking vehicles
CN105756470A (zh) * 2014-08-21 2016-07-1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使用可穿戴装置控制车辆行李箱打开或关闭的方法和系统
CN107415734A (zh) * 2017-07-28 2017-12-01 朱小平 一种具有通讯和充电控制功能的充电枪
CN107685777A (zh) * 2017-08-30 2018-02-13 享奕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充电盖自动开关装置、充电盖开关方法、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9672737A (zh) * 2018-12-24 2019-04-23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充电盖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充电盖控制器及车辆
CN111645763A (zh) * 2020-06-09 2020-09-11 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CN113086025A (zh) * 2021-04-26 2021-07-09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盖控制方法、设备及电动汽车
CN114183031A (zh) * 2021-12-07 2022-03-15 广州小鹏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口盖开启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750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深圳市道通合创数字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7750A1 (zh) 2023-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0970B (zh) 一种驾驶行为评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40293052A1 (en) Image-based vehicle detection and distance meas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278324A (zh) 自适应驾驶员工作负荷估计器
CN114852190A (zh)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CN107783528A (zh) 机器学习系统及其用于学习用户控制模式的方法
CN109910819A (zh) 一种车内环境设置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3548054B (zh) 基于时序的车辆变道意图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1695619A (zh) 一种多传感器目标融合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US11748593B2 (en) Sensor fusion target predi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vehicles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device
CN109795484A (zh) 车辆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9191831A (zh) 车辆通行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EP3633321B1 (en) Lane assignment system
CN115909526B (zh) 一种高速公路收费方法及装置
CN111123731B (zh) 自动驾驶车辆仿真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CN112163521A (zh) 一种车辆行驶行为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483463B (zh) 基于车载单元和路侧单元的预判超车方法、存储介质
CN110758398A (zh) 驾驶风险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019242A (zh) 一种交通场景的异常事件检测方法、装置和处理设备
CN111382631B (zh) 识别方法、识别装置、终端、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4137976A (zh) 超车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85733A (zh) 一种车辆通行的方法、装置以及etc系统
CN111612140A (zh) 基于路侧单元的自动驾驶安全判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111091581A (zh)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行人轨迹模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357011A (zh) 环境感知方法、装置以及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CN109658160A (zh) 停车券推送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sixth floors of Rainbow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6, Gaoxin North 6th Road, Songpingshan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Daotong Hechuang Digital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6th floor, building B1, Zhiyuan, 1001 Xueyuan Avenue,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daotonghe innovative ener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