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5290A - 数据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5290A
CN114845290A CN202210762359.7A CN202210762359A CN114845290A CN 114845290 A CN114845290 A CN 114845290A CN 202210762359 A CN202210762359 A CN 202210762359A CN 114845290 A CN114845290 A CN 114845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mobile phon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23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45290B (zh
Inventor
张飞雨
赵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235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452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45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5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45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5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8Authentication using credential vaults, e.g. password manager applications or one time password [OTP]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由第一电子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发送设备发现广播;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设备发现广播作出的响应信息,响应信息中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至少一种第一信息;第一信息为设备中表征用户身份的信息;若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存在第一目标设备,则向第一目标设备发送第一连接请求;第一目标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至少存在一种相同的第一信息,第一连接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目标设备建立第一连接,第一连接用于第一目标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迁移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数据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用户更换电子设备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换机体验,各种将旧电子设备中的数据迁移到新电子设备的方式也层出不穷。
相关技术中的数据迁移方法,新电子设备会向周围搜索到的所有电子设备广播发送连接请求,周围的电子设备都会接收到广播并弹出连接请求窗口,因此会导致周围的电子设备受到影响,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减少对周围电子设备的影响,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该方法由第一电子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
发送设备发现广播;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设备发现广播作出的响应信息,响应信息中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至少一种第一信息;第一信息为设备中表征用户身份的信息;若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存在第一目标设备,则向第一目标设备发送第一连接请求;第一目标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至少存在一种相同的第一信息,第一连接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目标设备建立第一连接,第一连接用于第一目标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迁移数据。
可选的,第一信息例如可以为设备中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设备的密码信息、设备中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号信息或者预设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账号信息等。预设平台可以为电子设备对应的云平台,例如荣耀云平台等。设备的密码信息可以为设备的锁屏密码信息,例如指纹信息、人脸信息、虹膜信息、数字密码信息、图案密码信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SIM卡号信息是指电子设备中SIM卡接口接入的SIM卡的卡号信息。预设APP例如可以为视频播放APP、即时通讯APP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信息不做任何限定,只要为设备中登录或保存的表征用户身份的信息即可。
可选的,响应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
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向周围环境中的设备发送设备发现广播,而不是连接请求,因而周围环境的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设备发现广播后,不会在界面弹窗提示连接请求,而是后台响应该设备发现广播,生成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响应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让第一电子设备获知周围环境有哪些可以进行连接的第二电子设备,又可以避免打断周围环境的电子设备当前的操作,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的响应信息中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为设备中表征用户身份的信息,因而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是否存在第一目标设备,即是否存在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身份一致的设备,若存在,第一电子设备直接与该第一目标设备建立连接。通过这种方式,第一电子设备能够直接识别出周围环境中的第一目标设备,并与第一目标设备建立连接,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一目标设备的点对点连接,且无需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中选择第一目标设备,也无需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中输入验证码等,减小操作复杂程度,提高智能性,提高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有些实现方式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存在第一目标设备,包括:若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至少存在一种相同的第一信息,则将相同的第一信息确定为第二信息;第三电子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的任一个;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验证请求,验证请求中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信息;验证请求用于请求第三电子设备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信息进行验证;若接收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验证通过信息,则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为第一目标设备;验证通过信息用于表征第三电子设备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信息验证通过。
可选的,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至少存在一种相同的第一信息,也即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为初筛目标设备。第二信息也称为决策点信息。
可选的,验证请求中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等。
该实现方式中,在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至少存在一种相同的第一信息后,进一步将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信息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由第三电子设备进行校验和复核,实现了对第二信息的双重校验,保证了确定出的目标设备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了数据迁移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种第一信息包括设备中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设备的密码信息和设备中SIM卡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该实现方式中,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设备的密码信息和设备中SIM卡号信息均能够表征用户唯一身份,一般的设备中都会存在这些信息,比较容易获取,且较准确,从而使确定出的目标设备更加准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至少存在一种相同的第一信息,则将相同的第一信息确定为第二信息,包括: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是否相同;若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相同,则将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确定为第二信息;若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不相同,则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是否相同;若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相同,则将密码信息确定为第二信息;若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不相同,则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SIM卡号信息是否相同;若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SIM卡号信息相同,则确定SIM卡号信息为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密码信息包括多种类型,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是否相同,包括: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中是否至少一种类型的密码信息相同。
可选的,多种类型的密码信息可以包括指纹信息、人脸信息、虹膜信息、数字密码信息、图案密码信息等类型。其中,用户的指纹信息、人脸信息和虹膜信息不会与其他用户重复,因而能够表征用户唯一身份。用户的锁屏数字密码信息和图案密码信息与其他用户重复的可能性也极小,因而也能够表征用户唯一身份。所以,若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以上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相同,即可说明第三电子设备为初筛目标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信息中还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数据的数据量,该方法还包括: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超声波信号和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信标(beacon);若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不存在第一目标设备,则根据各个第二电子设备的响应信息和超声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应用数据的数据量从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筛选待展示设备;根据WIFI信标对待展示设备排序生成目标设备选择列表;显示目标设备选择列表;响应于对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第二目标设备的选中操作,向第二目标设备发送第二连接请求;第二连接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二目标设备建立第二连接,第二连接用于第二目标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迁移数据。
该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的响应信息中还包括第二电子设备中应用数据的数据量,而且,第二电子设备还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超声波信号和WIFI beacon。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不存在第一目标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根据超声波信号和WIFI beacon中的至少一个,以及设备中应用数据的数据量等,对周围环境的设备进行排序,生成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供用户选择第二目标设备。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向用户选中的第二目标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实现与第二目标设备的点对点连接。通过这种方式,第一电子设备能够向用户展示最有可能为第二目标设备的第二电子设备,方便用户在众多的第二电子设备中快速确定出需要连接的设备,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能够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目标设备的安全点对点连接,既提升了用户体验,又保证了数据迁移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各个第二电子设备的响应信息和超声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应用数据的数据量从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筛选待展示设备,包括:根据第三电子设备的响应信息和超声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第三电子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的任一个;若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第三电子设备的应用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为待展示设备。
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响应信息进行广播测距,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的第一距离,根据超声波信号进行超声波测距,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的第二距离,再根据第一距离和/或第二距离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第三电子设备的应用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说明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小,且第三电子设备中应用数据的数据量较大,可能为第二目标设备,将该第三电子设备确定为待展示设备。通过该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能够简单、快速的确定待展示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WIFI信标对待展示设备排序生成目标设备选择列表,包括:根据WIFI信标确定各个待展示设备的WIFI信号强度;将所有待展示设备按照WIFI信号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序,生成目标设备选择列表。
该实现方式中,将所有待展示设备按照WIFI信号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序,生成目标设备选择列表,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越靠前的待展示设备距离第一电子设备越近,为第二目标设备的可能性越大,这样进一步方便用户在待展示设备中快速确定出需要连接的第二目标设备,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该方法由第二电子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扫描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设备发现广播;响应于设备发现广播,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响应信息,响应信息中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至少一种第一信息;第一信息为设备中表征用户身份的信息;第一信息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第一目标设备,第一目标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至少存在一种相同的第一信息;接收并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连接;第一连接用于向第一电子设备迁移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有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校验请求,校验请求中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为至少一种第一信息中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相同的信息;对第二信息进行校验,生成校验结果信息;将校验结果信息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有些实现方式中,响应信息中还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数据的数据量,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超声波信号和WIFI信标。
第二方面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类似,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包含在电子设备中,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上述第一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行为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例如,接收模块或单元、处理模块或单元等。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包含在电子设备中,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上述第二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行为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例如,接收模块或单元、处理模块或单元等。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相互配合,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意一种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的,芯片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连接。
进一步可选的,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意一种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意一种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性示出的一例自动发现周围电子设备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示例性示出的一例数据迁移时用于接收数据的手机A的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3是示例性示出的向图2的手机A发送数据的手机B的界面变化示意图之一;
图4是示例性示出的向图2的手机A发送数据的手机B的界面变化示意图之二;
图5是示例性示出的另一例数据迁移时用于接收数据的手机A的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6是示例性示出的向图5的手机A发送数据的手机C的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7是示例性示出的接收图6的手机C发送数据的手机A的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自动发现周围电子设备的场景示意图之一;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自动发现周围电子设备的场景示意图之二;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自动发现周围电子设备的场景示意图之三;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自动发现周围电子设备的场景示意图之四;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进行数据迁移的两个电子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数据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数据迁移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操作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数据迁移方法中方案a对应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方案a中目标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过程中的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例数据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数据迁移方法中方案b对应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方案b中目标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过程中的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提示安装数据迁移应用的界面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数据选择的界面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确定初筛目标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生成目标设备列表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说明之前,首先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以需要迁入备份数据的电子设备为手机A(新手机),向手机A提供备份数据的电子设备为手机B(旧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手机A和手机B建立连接,实现数据迁移的过程进行说明。
参见图1,示例性的,在手机A需要从手机B获取备份数据时,手机A会以广播的形式向外发送连接请求。此时,与手机A处于同一空间的(例如以手机A为圆心,5米为半径的区域)手机B、手机C、手机D和手机E均会收到手机A发送的连接请求广播。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手机A以广播的形式向外发送连接请求的过程对应的界面变化,可以如图2所示。
示例性的,当用户开启了手机A中的数据迁移功能(例如打开了数据迁移应用)后,手机A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进入图2中的(a)图所示的新旧手机选择界面10a。新旧手机选择界面10a可以包括用于确定手机A为新手机的控件10a-1,以及用于确定手机A为旧手机的控件10a-2等。
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了图2中的(a)图所示的控件10a-1后,手机A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从新旧手机选择界面10a跳转至旧手机类型选择界面10b,如图2中的(b)图所示。旧手机类型选择界面10b中包括多种手机类型对应的控件,例如与手机A相同的手机类型对应的控件10b-1(图2中以小米手机为例),安卓(android)手机对应的控件10b-2,苹果(iphone)手机对应的控件10b-3等。
示例性的,以用户点击了图2中的(b)图所示的控件10b-1为例,手机A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从旧手机类型选择界面10b跳转至等待连接界面10c,如图2中的(c)图所示。等待连接界面10c可以包括验证码显示控件10c-1,验证码显示控件10c-1用于显示验证码,该验证码用于用户在需要建立连接的手机的界面中输入。如图2中的(c)图所示,手机A当前显示的验证码为“2094”。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附图及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由于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手机B、手机C、手机D和手机E均会收到手机A发送的连接请求广播,为了便于说明手机B、手机C、手机D和手机E接收到手机A发送的连接请求广播时界面的变化,以手机B为例,结合图3进行说明。
参见图3,示例性的,当前手机B显示桌面20a。若此时手机B接收到手机A发送的连接请求广播,则手机B在桌面20上弹出窗口20a-1,如图3中的(a)图所示。窗口20a-1中可以包括用于拒绝与手机A连接的控件20a-11,用于同意与手机A连接的控件20a-12等。
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了图3中的(a)图所示的控件20a-12后,手机B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在桌面20a上弹出窗口20a-2,图3中的(b)图所示。窗口20a-2中可以包括用于输入验证码的控件20a-21,用于关闭窗口20a-2的控件20a-22,用于在控件20a-21中输入验证码后确认与手机A连接的控件20a-23等。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点击图3中的(b)图所示的控件20a-21后,手机B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会弹出用于输入验证码的软键盘。当用户点击软键盘中的对应数字在控件20a-21输入如图2中的(c)图所示的手机A的控件10c-1中显示的验证码后,进一步点击了图3中的(b)图所示的控件20a-23,手机B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弹出图4中的(a)图所示的窗口20a-3,以提示用户当前正在连接。当手机B与手机A连接成功后,窗口20a-3中的“正在与手机A建立连接”信息会更新为“与手机A连接成功”的信息,如图4中的(b)图所示。此时启动手机B中的数据迁移功能便可以将手机B中的数据迁移到手机A。
通过图2至图4的描述可知,这种数据迁移方式虽然可以基于自动发现连接功能建立手机A和手机B之间的连接,但是手机A发现手机B的过程中,会向周围能搜索到的所有手机(如手机C、手机D和手机E等)发送连接请求广播,这就会导致手机C、手机D和手机E均会弹出图3中的(a)图所示的窗口20a-1。如果手机C、手机D和手机E正处于游戏界面,或者视频观看界面,或者聊天界面,这样会打断手机C、手机D和手机E的用户的使用,用户体验很不好。
另外,虽然图2至图4对应的数据迁移方式,通过在手机B输入手机A提供验证码的方式进行连接验证,从而保证数据迁移的安全性,但是需要用户参与的步骤太多,较为繁琐。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手机A和手机B建立连接实现数据迁移的过程也可以如图5至图7所示。
示例性的,当用户开启了手机A的数据迁移功能后,手机A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进入新旧手机选择界面,响应于用户点击新旧手机选择界面中的新手机控件,手机A跳转至旧手机类型选择界面,具体的界面与图2中的(a)图和(b)图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参见图5,当用户完成旧手机类型的选择后,手机A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从旧手机类型选择界面跳转至发现附近设备的界面30a,如图5中的(a)图所示。
在手机A处于发现附近设备的界面30a时,手机A会发现附近所有可用的设备。示例性的,如果手机A发现了手机B、手机C、手机D和手机E这4个设备,便会向手机B、手机C、手机D和手机E发送连接请求,手机A从发现附近设备的界面30a跳转至发送连接请求界面30b,如图5中的(b)图所示。
手机A向手机B、手机C、手机D和手机E发送连接请后,手机B、手机C、手机D和手机E均会接收到手机A发送的连接请求。以手机C为例,参见图6,示例性的,当前手机C显示桌面40a,若此时手机C接收到手机A发送的数据连接请求,则手机C在桌面40a上弹出窗口40a-1,如图6中的(a)图所示。窗口40a-1中可以包括用于拒绝与手机A连接的控件40a-11,用于同意与手机A连接的控件40a-12等。
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了如图6中的(a)图所示的控件40a-12后,手机C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在桌面40a上弹出窗口40a-2,提示用户当前正在等待手机A同意,如图6中的(b)图所示。
相应的,在用户点击了图6中的(b)图所示的控件40a-12后,手机A中的界面如图7所示。具体的,手机A的30c界面会弹出图7中的(a)图所示的窗口30c-1。窗口30c-1中可以包括用于拒绝与手机C连接的控件30c-11,用于同意与手机C连接的控件30c-12等。
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了图7中的(a)图所示的控件30c-12后,手机A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会从界面30c切换为界面30d,以提示用户手机A正在与手机C建立连接,如图7中的(b)图所示。连接成功后,手机A显示界面30e,以提示用户手机A与手机C连接成功,如图7中的(c)图所示。
相应的,当用户点击了图7中的(a)图所示的控件30c-12后,手机C的桌面40a上也会显示正在与手机A建立连接的窗口40a-3,如图6中的(c)图所示。连接成功后,手机C的桌面40a上会显示与手机A连接成功的窗口40a-4,如图6中的(d)图所示。
手机A与手机C连接成功后,启动手机C中的数据迁移功能便可以将手机C中的数据迁移至手机A。
通过图5至图7的描述可知,这种数据迁移方式同样存在会向周围能搜索到的所有手机发送连接请求,导致周围手机均会弹出如图6中的(a)图所示的窗口40a-1,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而且,虽然图5至图7对应的数据迁移方式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验证码,但是,这种方式手机A可能会收到除需要连接的手机之外的其他手机发送的连接请求,如手机D发送的连接请求。如果用户误点了同意,就会导致手机D中的数据误导入手机A,影响手机D的安全性,也影响手机A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旨在解决这两种数据迁移方式存在的技术问题,简化数据迁移流程,并提高数据迁移的安全性。
参见图8和图9,概括的说,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中,手机A(新手机)依旧会向周围环境发送广播,但是手机A基于自动发现功能向周围环境发送的仅仅是设备发现广播,但不是连接请求广播,如图8所示,手机A向周围环境发送设备发现广播。周围环境的其他电子设备,如手机B、手机C、手机D和手机E接收到手机A发送的设备发现广播后,不会在界面弹窗提示手机A请求建立连接,而是后台响应该设备发现广播,生成并向手机A发送响应信息。响应信息中携带设备的设备信息。如图9所示,手机B、手机C、手机D和手机E会分别针对手机A发送的设备发现广播作出响应,并将针对设备发现广播的响应信息发送给手机A。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让手机A获知周围环境有哪些可以进行连接的电子设备,又可以避免打断周围环境的电子设备当前的操作,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
参见图10,示例性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中,接收到设备发现广播的设备(如手机B、手机C、手机D和手机E)发送给手机A的响应信息中除了携带设备信息外,还可以携带设备中登录或保存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设备的密码信息、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号信息(以下统称为第一信息)等。在手机A接收到周围环境的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响应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出是否存在需要连接的旧手机,若存在,直接与确定出的旧手机建立连接。如图10所示,如果手机B确定出的旧手机是手机B,则手机A会单独向手机B发送连接请求,与手机B建立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手新旧手机的点对点连接,而且新旧手机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无需用户在新手机上选择旧手机,也无需用户在新手机和旧手机上执行输入密码或确认连接等操作,即无需用户介入即可实现新旧手机的连接,减小操作复杂程度,提高智能性,提高用户体验。
参见图10和图11,示例性的,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中,接收到设备发现广播的设备发送给手机A的响应信息中还可以携带设备中应用数据的数据量,而且接收到设备发现广播的设备还可以向手机A发送超声波信号和WIFI beacon。如图11所示,手机B、手机C、手机D和手机E向手机A发送应用数据的数据量,以及超声波信号和WIFI beacon。当手机A根据第一信息无法确定出需要连接的旧手机时,可以根据超声波信号和WIFI beacon,以及设备中应用数据的数据量等,对周围环境的设备进行排序,生成一个设备选择列表,供用户选中需要连接的旧手机。之后手机A向该旧手机发送连接请求,实现与该旧手机的点对点连接。参见图10,如果用户选中的是手机B,则手机A会单独向手机B发送连接请求,与手机B建立连接。通过这种方式,新手机能够向用户推荐最有可能为旧手机的设备,方便用户在众多的周围环境设备中快速确定出需要连接的旧手机,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能够实现新手机与旧手机的安全点对点连接,既提升了用户体验,又保证了数据迁移过程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图1所说的应用场景,还是图8至图11所说的应用场景,对应这两种应用场景的数据迁移方案的实现前提都建立在发送数据的手机和接收数据的手机开启了蓝牙功能。
此外,为了更好的描述图8至图11的应用场景所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下面分别结合图11和图12对电子设备的结构和两个电子设备进行数据迁移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的各功能模块的交互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可以安装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电子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示例性的,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Audio)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SIM卡接口195等。
其中,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WIFI),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示例性的,具体到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案中,设备发现广播需要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60支持的BT功能实现,周围环境其他电子设备针对设备发现广播作出的响应信息也需要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60支持的BT功能实现。
示例性的,具体到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案中,电子设备10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60支持的BT功能接收到周围环境其他电子设备针对设备发现广播作出的响应信息后,经处理器110处理后,会在显示屏194中显示可供用户选中的列表。
示例性的,具体到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案中,在处理器110确定出需要连接的电子设备后,或者用户选中了列表中的需要连接的电子设备后,电子设备100会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60支持的BT功能将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50开启的热点信息发送需要连接的电子设备,从而实现与需要连接的电子设备进行点对点连接。
示例性的,具体到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案中,在接收到设备发现广播后,周围环境其他电子设备需要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60支持的WIFI功能发送WIFI beacon。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音频模块170例如可以包括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等。
示例性的,具体到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案中,在接收到设备发现广播后,周围环境其他电子设备需要通过音频模块170发送超声波信号。
示例性的,传感器模块180例如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按键190例如可以包括电源键(开机键),起始键(home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
可理解的,在具体实现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此外,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此外,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
此外,可理解的,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触发电子设备100实现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是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中的,这些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电子设备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100中,不能和电子设备100分离。
关于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就介绍到此,应当理解的是,图12所示电子设备100仅是一个范例,在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12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基于上述结构,任意两个电子设备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案时,实现数据迁移方案所涉及的各功能模块的交互如图13所示。
数据迁移过程中,发送设备发现广播的电子设备为需要迁入备份数据的电子设备(即新设备),因而,下述为了便于描述称为数据接收端;接收设备发现广播,并针对设备发现广播向数据发送端发送响应消息的电子设备可能为提供备份数据的电子设备,因而下述为了便于描述称为数据发送端。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中,数据接收端的数量为一个(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手机A),数据发送端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手机B、手机C、手机D和手机E)。下述描述中将数据发送端中需要提供备份数据的电子设备称为目标设备(即旧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任意一个电子设备,如手机,既可以作为数据迁移过程中的数据发送端,也可以作为数据迁移过程中的数据接收端。因此图13所示的第一电子设备200和第二电子设备300的结构中可以既具有实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数据发送功能的模块,又具有数据接收功能的模块。也就是说,图13中示出的第一电子设备200和第二电子设备300均具有实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所有模块。但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200和第二电子设备300也可以仅具有数据发送功能的模块,或者仅具有数据接收功能的模块。而且,第一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的其他模块结构、设备类型等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二者分别具有交互时实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所需要的模块即可。
参见图13,示例性的,第一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蓝牙模块201、信号模块202、筛选决策模块203、信息上报模块204和通信模块205;第二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蓝牙模块301、信号模块302、信息上报模块303、筛选决策模块304和通信模块305。
以第一电子设备200为例对模块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当第一电子设备200作为数据接收端时,蓝牙模块201用于向周围环境的电子设备发送设备发现广播,并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响应信息,且用于根据响应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200与数据发送端的距离。当第一电子设备200作为数据发送端时,蓝牙模块201用于接收数据接收端发送的设备发现广播,并发送针对设备发现广播的响应信息。可选的,响应信息中可以携带有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第一信息以及第一电子设备200中应用数据的数据量等。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200系统中可以集成有Nearby服务,开启Nearby服务后,电子设备会定期打开麦克风、WIFI和蓝牙等收集信息。如此,第一电子设备200可以接收其他电子设备通过蓝牙模块发送的设备发现广播,并与该电子设备建立信息传输通道,进行响应信息等的传输。
信号模块202可以包括WIFI单元2021和Audio单元2022。当第一电子设备200作为数据发送端时,WIFI单元2021用于在接收到数据接收端发送的设备发现广播后,向该数据接收端发送WIFI beacon,Audio单元2022用于在接收到数据接收端发送的设备发现广播后,向该数据接收端发送超声波信号。当第一电子设备200作为数据接收端时,WIFI单元2021用于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WIFI beacon,并根据WIFI beacon确定该数据发送端的WIFI信号强度,Audio单元2022用于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超声波信号,并根据超声波信号确定与该数据发送端之间的距离。
信息上报模块204用于当第一电子设备200作为数据发送端时,向数据接收端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的类型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电子设备200中登录或保存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第一电子设备200的密码信息、第一电子设备的SIM卡号信息等。当然,以上仅为举例,第一信息还可以为其他信息,例如,预设APP的账号信息等。而且,信息上报模块204可以向数据接收端发送一种第一信息,也可以发送多种第一信息,即,信息上报模块204向数据接收端发送至少一种第一信息。
具体的,信息上报模块204可以包括账号上报单元2041、密码上报单元2042、卡号上报单元2043和包管理服务(PackageManagerService,PMS)2044。账号上报单元2041用于获取并向数据接收端发送第一电子设备200中登录或保存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预设平台例如可以为荣耀云平台等。账号信息用于表征第一电子设备200在预设平台中的唯一身份。可选的,账号信息例如可以包括账号名称、ID号码、账号密码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密码上报单元2042用于获取并向数据接收端发送第一电子设备200的密码信息。密码信息可以为用于解锁第一电子设备200的屏幕的密码信息,例如可以为指纹信息、人脸信息、虹膜信息、数字密码信息、图案密码信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卡号上报单元2043用于获取并向数据接收端发送第一电子设备200的SIM卡接口接入的SIM卡的卡号信息。PMS 2044用于确定并向数据接收端发送应用数据的数据量。其中,应用数据是指电子设备中应用程序的数据,也称为数据包,应用数据的数据量也称为数据包的数据量。另外,在数据迁移过程中,PMS 2044还用于获取第一电子设备200中应用数据(即备份数据),并将应用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
筛选决策模块203可以包括列表生成单元2031、筛选单元2032和校验单元2033。列表生成单元2031用于当第一电子设备200作为数据接收端时,根据蓝牙模块201确定出的与各个数据发送端之间的距离、WIFI单元2021确定出的各个数据发送端的WIFI信号强度以及Audio单元2022确定出的与各个数据发送端之间的距离等,生成目标设备选择列表。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包括可能为目标设备的数据发送端。筛选单元2032用于当第一电子设备200作为数据接收端时,根据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信息确定该电子设备是否为目标设备,若确定该电子设备为目标设备,则向该电子设备发送第一电子设备200的决策点信息(也称为第二信息)和校验请求。决策点信息是指至少一种第一信息中数据发送端与第一电子设备一致(相同)的第一信息。校验单元2033用于当第一电子设备200作为数据发送端时,接收数据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电子设备200的决策点信息和校验请求,响应于校验请求,对第一电子设备200的决策点信息进行校验。
通信模块205可以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通信单元2051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通信单元2052。TCP通信单元2051用于与其他电子设备(例如目标设备)建立TCP连接。UDP通信单元2052用于与其他电子设备(例如目标设备)建立UDP连接。第一电子设备200可以基于TCP通信单元2052和/或UDP通信单元2052与目标设备建立的连接,接收目标设备发送备份数据。
第二电子设备300与第一电子设备200的结构类似,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和单元可以为硬件模块,也可以为软件模块,还可以为硬件和软件组合模块。可选的,上述模块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集成于应用程序中,例如,集成于数据迁移应用(如手机克隆、换机克隆等)中。当然,上述模块也可以不集成于应用程序,而直接设置于电子设备的系统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另外,上述各个模块可以通过调用或订阅电子设备系统中的相关功能、接口或服务等实现其功能。例如,密码上报单元2042可以通过调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中的密码管理器(key guard manager)来获取密码。卡号上报单元2043可以通过调用系统中的卡管理模块获取SIM卡号信息。
另外,图13中所示的第一电子设备200中的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300中的模块之间的交互仅用于指示信号或数据的流向或用途,不代表实际的交互方式。具体的,图13中一个箭头两端的模块或单元之间可以为直接交互,也可以为间接交互。例如,蓝牙模块201与蓝牙模块301,WIFI单元2021与WIFI单元3021,Audio单元2022与Audio单元3022,TCP通信单元2051与TCP通信单元3051,UDP通信单元2052与UDP通信单元3052之间的交互可以为直接交互。列表生成单元2031与PMS 3031,筛选单元2032与账号上报单元3032、密码上报单元3033卡号上报单元3034,校验单元2023与筛选单元3042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两个电子设备的蓝牙模块实现。
本实施例中,数据接收功能的模块包括:蓝牙模块、信号模块、筛选决策模块中的列表生成单元和筛选单元,以及通信模块等。数据发送功能的模块包括:蓝牙模块、信号模块、筛选决策模块中的校验单元、信息上报模块以及通信模块等。
关于任意两个电子设备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案所涉及的各功能模块的交互就介绍到此,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实现细节进行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而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为各个界面所起的名称,以及为各个控件、功能模块所起的名称,也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示例性的,图14和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电子设备作为数据接收端,第二电子设备作为数据发送端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二电子设备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数据迁移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执行的步骤S101至步骤S111,每个第二电子设备均执行的步骤S201和步骤S202,初筛目标设备执行的步骤S203a和步骤S204a,以及目标设备执行的步骤S203b、步骤S204b、步骤S205和步骤S206。
如图14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S101,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开启数据迁移功能的操作,显示新旧手机选择界面。
可选的,在图13所示的部分或全部模块集成于数据迁移应用的情况下,用户开启数据迁移功能的操作可以为用户打开了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的数据迁移应用。在如图13所示的模块直接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中的情况下,用户开启数据迁移功能的操作例如可以为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的设置中打开了数据迁移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新旧手机选择界面用于选择第一电子设备为新设备或旧设备,即,用于选择第一电子设备为数据发送端或数据接收端。
为了便于说明,以下结合图15,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A,第二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B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15中的(a)图,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了手机A中安装的数据迁移应用后,手机A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会唤起数据迁移应用,进入图15中的(a)图所示的新旧手机选择界面50a。新旧手机选择界面50a可以包括用于确定手机A为用于接收数据的新设备的控件50a-1,以及用于确定手机A为用于发送数据的旧设备的控件50a-2等。
S102、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选择第一电子设备为数据接收端的操作,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选择列表。
第一电子设备为数据接收端,即第一电子设备为需要迁入备份数据的设备(新设备)。设备类型选择列表用于供用户选择第二电子设备(旧设备)的类型,例如生产厂商的类型、操作系统的类型等。可选的,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选择列表中可以包括多种设备类型,例如,与第一电子设备类型相同的设备类型,其他android设备类型、苹果设备类型等。
继续参见图15,当用户点击了图15中(a)图中的控件50a-1后,手机A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从数据迁移界面50a跳转至旧设备类型的选择界面50b,即显示提供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选择列表,如图15中的(b)图所示。可选的,以手机A为荣耀手机为例,旧设备类型的选择界面50b中可以包括多种手机类型对应的控件:荣耀设备(与手机A设备类型相同)对应的控件50b-1,其他android设备对应的控件50b-2,苹果设备对应的控件50b-3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说的其他android设备,具体是指其他生产厂商生产的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设备,即与手机A不是同一个生产厂商的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设备,例如在手机A为荣耀生产厂商生产的荣耀手机时,其他android设备例如可以是华为、小米等生产厂商生产的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
步骤S103,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设备类型选择列表中第一设备类型的选中操作,向周围环境中第一设备类型的电子设备发送设备发现广播,并显示设备搜索界面。
第一设备类型为具有数据发送功能的模块的电子设备的类型,例如与第一电子设备相同的设备类型。
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蓝牙模块调用设备发现接口,向周围第一类型的设备发送设备发现广播。具体的,以数据迁移的模块集成于数据迁移应用为例来说,位于应用程序层的数据迁移应用接收用户选中的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后,调用应用程序框架层的系统服务,由系统服务执行创建蓝牙服务实例。系统服务在完成创建蓝牙服务实例的操作后,会将创建的蓝牙服务实例交由系统服务管理器进行管理。系统服务管理器接收到系统服务创建的蓝牙服务实例后,会调用位于内核层的蓝牙驱动,以触发蓝牙驱动调用蓝牙硬件模块提供的设备发现接口,通过蓝牙硬件模块将设备发现广播向外发送。这样,周围环境中预设范围,例如以第一电子设备为圆心,5米为半径的区域内开启蓝牙功能,且系统集成Nearby服务的第二电子设备就可以收到该设备发现广播。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设备发现广播中可以携带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如设备名称、型号、标识号等,以便于收到设备发现广播的第二电子设备知道该设备发现广播是由哪个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
在发送设备发现广播的同时,第一电子设备显示设备搜索界面,以提示用户当前正在搜索周围环境中的第二电子设备。
继续参见图15,当用户点击了图15中(b)图所示的控件50b-1后,手机A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从旧设备类型的选择界面50b跳转至设备搜索界面50c,如图15中的(c)图所示。设备搜索界面50c中可以包括提示打开蓝牙的信息50c-1、提示目标设备安装数据迁移应用的信息50c-2,以及手机A的信息50c-3等。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搜索界面50c中还可以包括其他连接方式的入口50c-4。用户点击该入口50c-4可以启动其他的设备发现和连接方式,例如扫码连接、验证码连接等。这样,当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无法发现或连接设备时,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建议连接进行数据迁移,提高了数据迁移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界面中也可以包括该入口50c-4或与该入口类似的内容,后续实施例不再赘述。
步骤S201,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Nearby扫描设备发现广播。
第二电子设备中集成有Nearby服务,会定期自动开启麦克风、蓝牙、WIFI等收集周围的信息。当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蓝牙向周围环境的电子设备发送设备发现广播,第二电子设备能够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并基于蓝牙连接接收该设备发现广播。
步骤S202,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Nearby响应于设备发现广播,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响应信息,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超声波信号和WIFI beacon;其中,响应信息中携带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应用数据的数据量以及至少一种第一信息,至少一种第一信息包括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设备的密码信息和SIM卡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设备发现广播,可以通过账号上报单元获取第二电子设备中登录或保存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通过密码上报单元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通过卡号上报单元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SIM卡号信息。系统Nearby根据上述几种信息以及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生成响应信息。之后,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设备发现广播中携带的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通过Nearby服务以广播的形式将响应信息返回至第一电子设备。可选的,上述账号信息可以为账号的哈希(hash)值,密码信息可以为密码的hash值。
另外,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设备发现广播,可以通过Audio单元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超声波,并通过WIFI单元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WIFI beacon。
步骤S104,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各个第二电子设备的响应信息、超声波信号和WIFIbeacon。
步骤S105,第一电子设备根据各个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信息,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中是否存在初筛目标设备(也称为第三电子设备),初筛目标设备是指至少一种第一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该第一信息一致(相同)的第二电子设备;若是,则执行方案a的步骤;若否,则执行方案b的步骤。
换句话说,初筛目标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信息,从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初步筛选出的可能为目标设备的第二电子设备。初筛目标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存在一种相同的第一信息。
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将各个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信息进行对比匹配,确定该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初筛目标设备。该步骤S105的具体实现方式在后续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方案a和方案b均为确定目标设备并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的具体实现方式,以下对方案a和方案b的步骤分别进行说明。
1)参见图14,方案a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06a,第一电子设备向初筛目标设备发送校验请求,校验请求中携带第一电子设备的决策点信息。决策点信息为至少一种第一信息中第一电子设备与初筛目标设备的信息一致的第一信息。
换句话说,决策点信息是指第一信息中,能够确定出某一第二电子设备为初筛目标设备的信息。例如,步骤S105中,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某一第二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一致,从而确定该第二电子设备为初筛目标设备,则密码信息为决策点信息。
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确定出的初筛目标设备的设备信息,向初筛目标设备发送校验请求,该校验请求中携带第一电子设备的决策点信息。校验请求用于请求初筛目标设备对第一电子设备的决策点信息进行校验和匹配。
步骤S203a,初筛目标设备对第一电子设备的决策点信息进行校验。
具体的,初筛目标设备中的校验单元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决策点信息与目标电子设备中的决策点信息进行对比,若一致,则校验通过;若不一致,则校验不通过。
步骤S204a,初筛目标设备将校验结果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
步骤S107a,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校验结果确定初筛目标设备是否为目标设备;若是,则执行步骤S108a;若否,则执行方案b的步骤。
具体的,若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则确定初筛目标设备为目标设备;若校验结果为校验不通过,则确定初筛目标设备不为目标设备。
该实现方式中,在确定出初筛目标设备后,进一步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决策点信息发送至初筛目标设备,由初筛目标设备进行校验和复核,实现了决策点信息的双重校验,保证了确定出的目标设备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了数据迁移的安全性。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通过密码信息和SIM卡号信息确定初筛目标设备,并由初筛目标设备进行校验的过程也可以应用于多个电子设备之间构建信任环等场景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步骤S108a,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目标设备的设备信息。
目标设备的设备信息例如可以包括设备名称、设备型号等。
示例性的,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方案a对应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变化示意图。接续图15中的(c)图,如图16中的(a)图所示,当手机A确定手机B为目标设备后,手机A在设备搜索界面50c中显示手机B的信息50c-5,例如在界面50c中显示信息“发现旧设备:手机B”。除此之外,界面50c还可以显示有用于重新发现设备的控件50c-6。用户点击该控件50c-6,手机A重新向周围环境的设备发送设备发现广播。
步骤S109a,第一电子设备向目标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可选的,连接请求中可以携带有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传输协议等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步骤S205,目标设备响应于连接请求,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信息传输通道。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目标设备响应于连接请求,可以先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热点信息传输通道,并向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热点信息。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该热点传输通道将其热点信息发送至目标设备。可选的,热点信息例如可以包括热点名称和热点密码等。目标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的热点信息,并根据该热点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信息传输通道。信息传输通道例如可以为TCP通道和/或UDP通道等。
可选的,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在连接请求中携带第一电子设备的热点信息。这样,接收到连接请求的目标设备就可以直接根据热点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热点连接,而无需再向第一电子设备发起获取热点信息的请求,提高数据迁移过程中建立连接的效率。
示例性的,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方案a中目标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过程中的界面变化示意图。继续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A,目标设备为手机B为例,手机B与手机A建立信息传输通道的过程中,手机B可以显示正在连接的界面60a,如图17中的(a)图所示。界面60a中可以包括用于取消与手机A的连接的控件60a-1等。
继续参见图17,示例性的,如果手机B与手机A连接成功后,手机B的显示界面可以从图17中的(a)图所示的界面60a切换至图17中的(b)图所示的显示连接成功的界面60b。界面60b中可以包括用于取消与手机A的连接的控件60b-1,以及用于选择需要迁移的数据的控件60b-2等。
步骤S110,第一电子设备与目标设备建立信息传输通道。
该步骤与步骤S203为相互作用的过程,参见上述描述,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16,对应于图17中的(a)图和(b)图,在手机B正在与手机A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手机A可以由图16中的(a)图所示的设备搜索界面50c跳转至显示正在连接的界面50d,如图16中的(b)图所示。当目标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成功后,可以由界面50d跳转至显示连接成功的界面50e,如图16中的(c)如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设备发现广播的设备后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的响应信息中携带有至少一种第一信息。第一信息为设备中表征用户身份的信息。因而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是否存在目标设备,即是否存在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身份一致的设备,若存在,第一电子设备直接与该目标设备建立连接。通过这种方式,第一电子设备能够直接识别出周围环境中的目标设备,并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与目标设备的点对点连接,且无需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中选择目标设备,也无需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中输入验证码等,减小操作复杂程度,提高智能性,提高用户体验。
2)参见图18,方案b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06b,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响应信息、超声波信号和WIFIbeacon生成并显示目标设备选择列表。
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包括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距离满足预设条件,且应用数据的数据量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例如设备名称等)。目标设备选择列表用于用户从中选择出提供备份数据的目标设备。
示例性的,在实际应用中,若在预设时间内(例如30s内)分别收到了多个不同第二电子设备提供的响应信息、超声波信号和WIFI beacon,则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在每次接收到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时,根据该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更新一次第二电子设备选择列表。
示例性的,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方案b对应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变化示意图。接续图15中的(c)图,当手机A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中不存在初筛目标设备,或者初筛目标设备校验结果为校验不通过时,手机A在设备搜索界面50c中展示目标设备选择列表50c-7,如图19中的(a)图所示。其中,目标设备选择列表50c-7中包括多个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卡片,卡片中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可选的,每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卡片中可以包括一个用于选中的控件。示例性的,如图19中的(a)图所示,手机B对应的卡片中可以包括邀请连接控件50c-71,该控件用于向手机B发起邀请连接,即向手机B发送连接请求。手机C对应的卡片中可以包括邀请连接控件50c-72。
步骤S107b,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目标设备的选中操作,向目标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请继续参见图19,当用户点击了图19中的(a)图所示的控件50c-71后,手机A确定用户选择了手机B为目标设备,手机A响应于用户的该操作行为,向手机B发送连接请求。
步骤S108b,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中显示等待目标设备同意的信息。
等待目标设备同意的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需要目标设备同意才可建立连接,从而提醒用户及时在手机B上同意手机A发起的连接邀请。
请继续参见图19,在用户点击了图19中的(a)图所示的控件50c-71后,手机A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可以在该界面中手机B对应的卡片中显示等待手机B同意的信息,例如图19中的(b)图中的50c-73所示。
可选的,手机A响应于用户点击控件50c-71的操作行为,第二电子设备选择列表中除目标电子设备外的其他第二电子设备对应卡片及控件可以消失(即取消显示),如手机C对应的卡片及控件50c-72可以消失。此外,可以理解,由于用户已经点击了控件50c-71向手机B发起连接请求,说明手机A已经发现了周围环境可以连接的旧设备,因此在用户点击了控件50c-71后,控件50c-4也可以消失,并显示用于重新发现设备的控件50c-6,如图19中的(b)图所示。
步骤S203b,目标设备响应于连接请求,显示连接请求窗口。
连接请求窗口用于用户输入表征是否同意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信息。可选的,连接请求窗口中可以包括同意控件和拒绝控件。用户对连接请求窗口中的同意控件进行操作,即用户输入同意连接信息,表示用户同意目标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用户对连接请求窗口中的拒绝控件进行操作,即用户输入拒绝连接信息,表示用户拒绝目标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方案b中目标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过程中的界面变化示意图。本实施例仍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A,目标设备为手机B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0中的(a)所示,手机B在接收到手机A发送的连接请求时,手机B正在显示桌面70a。手机B响应于手机A的连接请求,可以在桌面70a上显示连接请求窗口70a-1。连接请求窗口70a-1可以包括用于拒绝与手机A连接的控件70a-11,以及用于同意与手机A连接的控件70a-12。
步骤S204b,目标设备响应于用户在连接请求窗口中输入的同意连接信息,显示权限获取界面。
权限获取界面用于用户输入表征是否同意启动数据迁移功能的信息。可选的,权限获取界面中可以显示有启动数据迁移功能的相关协议,以及启动数据迁移功能后需要获取的相关权限等。可选的,权限获取界面中可以包括同意控件和拒绝控件。用户对权限获取界面中的同意控件进行操作,即用户输入同意启动数据迁移功能的信息,表示用户同意目标设备启动数据迁移功能。用户对权限获取界面中的拒绝控件进行操作,即用户输入拒绝启动数据迁移功能的信息,表示用户拒绝目标设备启动数据迁移功能。
可选的,在目标设备中数据迁移功能的模块集成于数据迁移应用的情况下,启动数据迁移功能也即启动数据迁移应用。在目标设备中数据迁移功能的模块直接设置于系统的情况下,启动数据迁移功能也即调用系统中数据迁移功能的模块。
继续参见图20,以目标设备手机B中数据迁移功能的模块集成于数据迁移应用为例,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了图20中的(a)图中的控件70a-12后,手机B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自动拉起(即唤起或启动)数据迁移应用,此时手机B的显示界面中的连接请求窗口70a-1消失,从界面70a跳转至数据迁移应用的启动界面70b,如图20中(b)图所示。数据迁移应用的启动界面70b中包括用于拒绝启动数据迁移应用的控件70b-1,以及用于同意启动数据迁移应用的控件70b-2。
步骤S205,目标设备响应于用户在权限获取界面中输入的启动数据迁移功能的信息,根据热点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信息传输通道。
该步骤的具体过程同上述方案a,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20,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了图20中的(b)图中的控件70b-2后,手机B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如果手机B中安装了该数据迁移应用,则从数据迁移应用的启动界面70b跳转至显示正在连接的界面70c,如图20中的(c)图所示。界面70c中可以包括用于取消与手机A的连接的控件70c-1等。
继续参见图20,示例性的,如果手机B根据手机A的热点信息与手机A建立热点连接成功,手机B的显示界面会从图20中的(c)图所示的界面70c切换至图20中的(d)如所示的显示连接成功的界面70d。界面70d中可以包括用于取消与手机A的连接的控件70d-1,以及用于选择需要迁移的数据的控件70d-2等。
可理解的,如果用户点击了图20中的(b)图中的控件70b-1,则目标设备会退出界面70b,数据迁移应用无法使用。
另外,对于没有安装数据迁移应用的目标设备,界面变化可以如下:
示例性的,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提示安装数据迁移应用的界面示意图。接续图20中的(b)图,当用户点击了图20中的(b)图中的控件70b-2后,手机B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如果手机B没有安装数据迁移应用,则从数据迁移应用的启动界面70b跳转至桌面70a,并在桌面70a上弹窗显示一个用于提示用户下载安装数据迁移应用的提示窗口70a-2,如图21所示。提示窗70a-2中可以包括用于拒绝跳转至应用商店获取数据迁移应用的安装包的控件70a-21,和用于同意跳转至应用商店获取数据迁移应用的安装包的控件70a-22。
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了图21中所示的控件70a-22后,手机B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便会自动跳转至手机B中安装的应用商店开始下载数据迁移应用的安装包,并在下载完后自动安装数据迁移应用。在安装完毕数据迁移应用安装包后,便会启动数据迁移应用,即手机B的显示界面会显示如图20中(b)图所示的界面70a。
步骤S110,第一电子设备与目标设备建立信息传输通道。
该步骤的具体过程同上述方案a,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19,该步骤中,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变化与图16相同,如图19中的(c)图和(d)图所示,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中,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设备发现广播后,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的响应信息中携带第二电子设备中应用数据的数据量,而且,第二电子设备还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超声波信号和WIFI beacon。在第一电子设备无法根据第一信息直接确定出目标设备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超声波信号和WIFI beacon,以及设备中应用数据的数据量等,对周围环境的设备进行排序,生成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供用户选择目标设备。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向用户选中的目标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实现与目标设备的点对点连接。通过这种方式,第一电子设备能够向用户展示最有可能为目标设备的第二电子设备,方便用户在众多的第二电子设备中快速确定出需要连接的设备,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能够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与目标设备的安全点对点连接,既提升了用户体验,又保证了数据迁移过程的安全性。
通过上述方案a或方案b实现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即建立信息传输通道)后,目标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该信息传输通道向第一电子设备迁移数据。具体的,继续参见图14和图18,在步骤S110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6,目标设备响应于用户的数据迁移操作,基于上述信息传输通道,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备份数据。
数据迁移操作是指选择备份数据,并指示发送该备份数据的操作。
示例性的,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数据选择的界面示意图。当用户点击了图17中的(b)图所示的用于选择需要迁移的数据的控件60b-2,或者点击了图20中的(d)图所示的用于选择需要迁移的数据的控件70d-2后,手机B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显示界面会从界面60b或70d切换到图22所示的选择数据的界面60e。如图22所示,界面60e可以包括数据迁移应用列表60e-2,用于确定将选中的应用的数据发送给手机A的控件60e-3。列表60e-2可以包括用来对列表中所有应用进行全部选中的控件60e-21,单独选中联系人应用的控件60e-22,单独选中信息应用的控件60e-23,单独选中通话记录应用的控件60e-24,单独选中日程应用的控件60e-25,单独选中图库应用的控件60e-26,单独选中录音应用的控件60e-27,单独选中应用及数据(手机B中安装的其他应用的数据)的控件60e-28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了图22中所示的控件60e-21后,手机B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会将列表60e-2中显示的所有选项都选中,当用户继续点击60e-3,手机B便会获取列表60e-2中显示的所有选项对应的应用的数据生成对应的备份数据,并将这些应用的备份数据通过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发送给手机A。
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了列表60e-2中任意一个应用对应的控件,例如控件60e-22,当用户继续点击60e-3,手机B便会获联系人应用中的数据生成备份数据,并将生成的备份数据通过建立的热点连接通道发送给手机A。
步骤S111,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备份数据。
下面对步骤S105,第一电子设备根据各个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信息,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中是否存在初筛目标设备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确定初筛目标设备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3所示,对于任一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下述过程,以确定该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初筛目标设备:
步骤S1051,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是否一致;若否,则执行步骤S1052;若是,则执行步骤S1054。
具体的,该步骤中,若第二电子设备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一致,则确定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为决策点信息。
可选的,当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为决策点信息时,在图16中的(c)图中,还可以进一步显示该账号信息中的账号名称等。
步骤S1052,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是否一致;若否,则执行步骤S1053;若是,则执行步骤S1054。
可选的,当密码信息中包括多种时,第二电子设备的多种密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密码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该密码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一致。例如,密码信息包括人脸信息、虹膜信息、指纹信息、图案密码和数字密码等时,第二电子设备的上述密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密码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该密码信息相同(如,第二电子设备指纹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指纹信息相同),则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一致。
具体的,该步骤中,若第二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一致,则确定密码信息为决策点信息。若密码信息中包括多种,则将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一致的密码信息确定为决策点信息。
步骤S1053,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SIM卡号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SIM卡号信息是否一致;若否,则执行步骤S1055;若是,则执行步骤S1054。
具体的,该步骤中,若第二电子设备的SIM卡号信息与第一电子设备的SIM卡号信息一致,则将SIM卡号信息确定为决策点信息。
步骤S1054,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初筛目标设备。
步骤S1055,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不为初筛目标设备。
可以理解,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对于多个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依次执行上述过程,若确定某一第二电子设备为初筛目标设备,则结束流程;若所有第二电子设备均不为初筛目标设备,则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不存在初筛目标设备。
下面对步骤S106b中,第一电子设备根据各个第二电子设备的响应信息、超声波信号和WIFI beacon生成目标设备选择列表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生成目标设备列表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4所示,对于任一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包括响应信息中的应用数据的数据量、超声波信号和WIFI beacon生成目标设备等),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下述过程,以确定该第二电子设备是否需要展示于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
步骤S1061,第一电子设备根据响应信息和/或超声波信号,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响应信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发送该响应信息的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第一距离)。具体的,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系统Nearby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响应信息,第一电子设备的蓝牙模块可以根据该响应信息进行广播测距,得到第一距离。
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根据超声波信号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第二距离)。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的Audio单元可以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超声波信号,并根据超声波信号进行超声波测距,得到第二距离。
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对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距离。例如,可以对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求平均,得到最终的距离。这样确定出的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更加准确,提高目标设备选择列表的准确性。
步骤S1062,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超过预设距离;若否,则执行步骤S1063;若是,则执行步骤S1064。
可选的,预设距离例如可以为1米。
步骤S1063,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否,则执行步骤S1064;若是,则执行步骤S1065。
步骤S1064,第一电子设备确定该第二电子设备不需要展示于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
具体的,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或者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也即第二电子设备距离第一电子设备较远,或者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数据的数据量较小,则说明该第二电子设备是目标设备的概率很小,不在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显示该第二电子设备。
步骤S1065,第一电子设备确定该第二电子设备需要展示于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
具体的,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不超过预设距离,且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也即第二电子设部备距离第一电子设备较远,而且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数据的数据量较大,则说明该第二电子设备可能为目标设备,不在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显示该第二电子设备。
可选的,预设阈值例如可以为50MB(兆字节)。
可以理解,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对于多个第二电子设备依次执行上述过程,从而确定出一个或多个需要展示于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的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此,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下述步骤:
第一电子设备根据WIFI beacon,确定各个需要展示于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的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信号强度,并根据WIFI信号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对所有需要展示于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的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排序,得到目标设备选择列表。这样,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越靠前的待展示设备距离第一电子设备越近,为第二目标设备的可能性越大,进一步方便用户在待展示设备中快速确定出第二目标设备,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文详细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的示例。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例如检测单元、处理单元、显示单元等,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数据迁移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实现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存储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处理模块可以用于对电子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存储模块可以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执行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等。通信模块,可以用于支持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其中,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存储模块可以是存储器。通信模块具体可以为射频电路、蓝牙芯片、Wi-Fi芯片等与其他电子设备交互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处理模块为处理器,存储模块为存储器时,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图12所示结构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数据迁移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迁移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迁移方法。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数据迁移方法,所述方法由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设备发现广播;
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设备发现广播作出的响应信息,所述响应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至少一种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设备中表征用户身份的信息;
若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存在第一目标设备,则向所述第一目标设备发送第一连接请求;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至少存在一种相同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连接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一目标设备建立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用于所述第一目标设备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迁移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存在第一目标设备,包括:
若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至少存在一种相同的第一信息,则将所述相同的第一信息确定为第二信息;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的任一个;
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验证请求,所述验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验证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信息进行验证;
若接收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验证通过信息,则确定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为所述第一目标设备;所述验证通过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信息验证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信息包括设备中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设备的密码信息和设备中用户标识模块SIM卡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确定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至少存在一种相同的第一信息,则将所述相同的第一信息确定为第二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相同,则将所述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信息;
若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预设平台的账号信息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相同,则将所述密码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信息;
若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SIM卡号信息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SIM卡号信息相同,则确定所述SIM卡号信息为所述第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信息包括多种类型,所述确定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是否相同,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密码信息中是否至少一种类型的密码信息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信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数据的数据量,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超声波信号和无线保真WIFI信标;
若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不存在所述第一目标设备,则根据各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响应信息和超声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应用数据的数据量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筛选待展示设备;
根据WIFI信标对所述待展示设备排序生成目标设备选择列表;
显示所述目标设备选择列表;
响应于对所述目标设备选择列表中第二目标设备的选中操作,向所述第二目标设备发送第二连接请求;所述第二连接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目标设备建立第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用于所述第二目标设备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迁移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响应信息和超声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应用数据的数据量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筛选待展示设备,包括:
根据第三电子设备的响应信息和超声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的任一个;
若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应用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为所述待展示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WIFI信标对所述待展示设备排序生成目标设备选择列表,包括:
根据WIFI信标确定各个所述待展示设备的WIFI信号强度;
将所有所述待展示设备按照所述WIFI信号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序,生成所述目标设备选择列表。
9.一种数据迁移方法,所述方法由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扫描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设备发现广播;
响应于所述设备发现广播,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响应信息,所述响应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至少一种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设备中表征用户身份的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第一目标设备,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至少存在一种相同的第一信息;
接收并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迁移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校验请求,所述校验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信息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同的信息;
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校验,生成校验结果信息;
将所述校验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信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数据的数据量,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超声波信号和WIFI信标。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
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接口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762359.7A 2022-06-30 2022-06-30 数据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8452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2359.7A CN114845290B (zh) 2022-06-30 2022-06-30 数据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2359.7A CN114845290B (zh) 2022-06-30 2022-06-30 数据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5290A true CN114845290A (zh) 2022-08-02
CN114845290B CN114845290B (zh) 2022-11-08

Family

ID=82574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2359.7A Active CN114845290B (zh) 2022-06-30 2022-06-30 数据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4529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8036A (zh) * 2022-10-14 2023-01-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连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095393A (zh) * 2022-12-26 2023-05-0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3410A (zh) * 2014-05-14 2014-09-0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终端间安全转移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94015A (zh) * 2016-08-10 2017-01-0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和装置
CN106776124A (zh) * 2016-11-25 2017-05-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
US20170300260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data migration
US20180060180A1 (en) * 2016-08-26 2018-03-01 Dell Software, Inc. Systems and Processes For Data Backup And Recovery
CN108170740A (zh) * 2017-12-18 2018-06-15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迁移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02698A (zh) * 2018-08-27 2019-02-01 优视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近场数据迁移方法及其装置
CN110730448A (zh) * 2019-09-18 2020-0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238900A (zh) * 2020-09-09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20179576A1 (en) * 2020-12-09 2022-06-09 Dell Products L.P. Data mirroring and data migration between storage volumes using system control processors
CN114640974A (zh) * 2022-05-16 2022-06-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迁移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3410A (zh) * 2014-05-14 2014-09-0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终端间安全转移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300260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data migration
CN106294015A (zh) * 2016-08-10 2017-01-0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和装置
US20180060180A1 (en) * 2016-08-26 2018-03-01 Dell Software, Inc. Systems and Processes For Data Backup And Recovery
CN106776124A (zh) * 2016-11-25 2017-05-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8170740A (zh) * 2017-12-18 2018-06-15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迁移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02698A (zh) * 2018-08-27 2019-02-01 优视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近场数据迁移方法及其装置
CN110730448A (zh) * 2019-09-18 2020-0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238900A (zh) * 2020-09-09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20179576A1 (en) * 2020-12-09 2022-06-09 Dell Products L.P. Data mirroring and data migration between storage volumes using system control processors
CN114640974A (zh) * 2022-05-16 2022-06-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迁移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METH NOUICER: "Semantic rule-based device recommendation for service-migration in multiple-device contexts", 《2021 IEEE 3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ABLING TECHNOLOGIES: INFRASTRUCTURE FOR COLLABORATIVE ENTERPRISES (WETICE)》 *
张先锋: "为手机打造超强"后悔药"——数据的备份与迁移", 《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8036A (zh) * 2022-10-14 2023-01-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连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568036B (zh) * 2022-10-14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芯片及存储介质
CN116095393A (zh) * 2022-12-26 2023-05-0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5290B (zh) 202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51483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ccess point information by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14845290B (zh) 数据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80854B (zh) 蓝牙扫描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476060B (zh) 用于双模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经典蓝牙连接的方法和双模蓝牙设备
JP5985767B2 (ja) 近接場通信を用いたピア・ツー・ピアWi−Fiレンジング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476533B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提供该无线通信方法的电子设备
CN111373775B (zh) 外围计算设备
CN108702602B (zh) 分享图像的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EP3403466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1162231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roviding AP lis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CN114390501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346751B (zh) 应用程序的安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70353B (zh) 一种WiFi连接的方法及终端
CN104247484A (zh)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程序以及通信系统
CN114640974B (zh) 数据迁移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55807A (zh) 一种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及设备
CN112543493A (zh) 一种wifi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203437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location alarm servic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13114798B (zh) 一种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640533A (zh) 用于提供ap列表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15562570B (zh) 数据迁移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143129B (zh) 网关批量入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01449B (zh) 信息查询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11499B (zh) 在hbbtv终端中对ait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EP422129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for location tracking mitig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