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4549B - 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4549B
CN114844549B CN202210411026.XA CN202210411026A CN114844549B CN 114844549 B CN114844549 B CN 114844549B CN 202210411026 A CN202210411026 A CN 202210411026A CN 114844549 B CN114844549 B CN 1148445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node
data
time slot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110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44549A (zh
Inventor
朱琦
潘慧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22104110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445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44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4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44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4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92Adapting at the relay station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for supporting cooperative relaying, i.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data via direct - and relay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6Half-duplex systems; Simplex/duplex switching; Transmission of break signals non-automatically inverting the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针对具有能量缓存和数据缓存功能的多中继协作通信场景下的吞吐量最大化问题,考虑了能量因果、能量容量、数据因果和数据容量的限制,联合优化中继对选择和功率分配;该方法根据中继对选择机制确定每一时隙的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再利用拉格朗日乘子迭代法得到发射中继的最优发射功率,保证吞吐量最大化,得到了中继对选择和功率分配的最佳方案。该方法可以合理利用传输资源和缓存资源,有效提高系统吞吐量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缓冲辅助中继可以充分利用中继链路的可用增益,允许中继在通信质量不佳时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存储在数据缓冲区中,另外能量采集技术能够显著延长无线网络的生命周期,缓冲辅助中继采用能量采集技术,并且具有能量缓冲区,在适当的传输策略下,可保证中继节点能量的均衡利用。因此,近年来,以能量采集技术为核心,缓存技术为辅助的绿色通信成为了研究热点。
能量采集技术,通过采集环境能量来延长无线设备的寿命,对降低能耗实现绿色通信提供了解决方案。不同类型的采集设备可以采集不同种类的能量,而存储设备的存在可以提高能量采集率和数据转发率,因此缓存技术在基于能量采集的中继通信系统的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缓存技术的应用包括能量缓冲区和数据缓冲区。可充电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能量缓冲区的存储选择,是一种可以通过逆转内部化学反应来充电的电池。数据缓冲区是由一种数据存储设备组成,用来存储已接受但未转发的信息。根据能量和数据是否被存储,可以将中继缓存策略分为四种:不缓存策略、能量缓存策略、数据缓存策略和能量数据同时缓存策略。
不同于单一缓存策略,能量数据同时缓存策略是指中继利用能量缓冲区中的能量发射数据缓冲区中的信息,是中继能量缓存策略和中继数据缓存策略的结合体,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又保障了信息完整性,适合用于长期传输大量信息的场合。本方法在缓冲辅助全双工连续中继选择场景下,考虑能量因果、能量容量、数据因果和数据容量的同时,构建了吞吐量最大化模型,提出了中继对选择策略。本方法可以根据当前时隙能量和数据存储状态以及信道干扰选择合适的中继对完成协作通信,提高了吞吐量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通过联合优化中继对选择和功率分配,使目的节点吞吐量最大化。
为实现以上功能,本发明设计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目标通信区域内包括一个源节点、至少两个中继节点、一个目的节点,各中继节点分别均具有相同容量的数据缓冲区和电池,且每隔预设时间间隙τ从环境中采集能量并存储进电池中,各中继节点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当中继节点用于接收来自源节点的数据并存储进数据缓冲区时,该中继节点为接收中继,当中继节点用于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时,该中继节点为发射中继,一个接收中继和一个发射中继组成一组中继对,执行以下步骤,完成所有时间间隙内能量资源和数据传输资源的分配:
S1:基于目标通信区域内的源节点、各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以及从源节点经过中继节点向目的节点传输数据的过程,对传输数据的过程进行初始化,将数据传输周期分为T个时间长度为τ的时间间隙,并构建中继节点集合、时间间隙集合、中继发射功率集合、中继对选择集合;
S2:基于中继节点集合、时间间隙集合、中继发射功率集合、中继对选择集合,以及根据中继对选择所对应的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构建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S3:基于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及其约束条件,以及各中继节点的数据缓冲区的剩余容量,以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中继对选择机制,并根据中继对选择机制,分别针对数据传输周期中各时间间隙,确定其中一个时间间隙的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
S4:针对中继对选择机制所选择的数据传输周期中其中一个时间间隙的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并通过预设次数的迭代,获得收敛误差小于预设阈值的发射功率,作为该时间间隙的发射中继的最优发射功率;
S5:基于步骤S3所确定的数据传输周期中其中一个时间间隙的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以及步骤S4所获得的发射中继的最优发射功率,获得该时间间隙内目的节点最大数据吞吐量;
S6:重复步骤S2至步骤S5,直至完成所有时间间隙内能量资源和数据传输资源的分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1中基于目标通信区域内的源节点、各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以及从源节点经过中继节点向目的节点传输数据的过程,对传输数据的过程进行初始化,将数据传输周期分为T个时间长度为τ的时间间隙,并构建中继节点集合、时间间隙集合、中继发射功率集合、中继对选择集合的具体步骤如下:
S11:基于各中继节点构建中继节点集合如下式:
{R1,R2,…,Rn,…,RN}
式中,{1,2,…n,…,N}为目标通信区域内各中继节点的编号,中继节点总数为N,R1,R2,…,Rn,…,RN表示目标通信区域内各中继节点;
基于各时间间隙构建时间间隙集合如下式:
{0,1,2,…,t,…,T}
式中,0,1,2,…,t,…,T为各时间间隙的编号,时间间隙的总数为T,各时间间隙的长度为τ;
S12:针对各时间间隙的各中继节点,基于各中继节点的发射功率,构建中继发射功率集{Pn,t};
S13:分别针对各时间间隙中作为接收中继的中继节点Ri和作为发射中继的中继节点Rj,构建接收中继Ri的选择因子wn,t,以及发射中继Rj的选择因子vn,t如下式: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31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32
式中,wn,t=1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选中第n个中继节点作为接收中继,否则表示未选中;vn,t=1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选中第n个中继节点作为发射中继,否则表示未选中;
基于接收中继Ri的选择因子wn,t、发射中继Rj的选择因子vn,t,构建中继对选择集合:{wn,t}、{vn,t}。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2中所述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如下式: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33
式中,Pn,t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的发射功率,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34
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与目的节点之间链路的数据吞吐量,R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内的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
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的约束条件如下式: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41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42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43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44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45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46
式中,Hn,t表示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从环境中采集能量值,Emax为中继节点的电池最大容量,Bmax为中继节点数据缓冲区的最大存储容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3中以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中继对选择机制如下式: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47
式中,En,t为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电池的存储能量,Bn,t为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数据缓冲区的存储容量,Ej,t为第t个时间间隙发射中继Rj电池的存储能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4中针对中继对选择机制所选择的数据传输周期中其中一个时间间隙的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并通过预设次数的迭代,获得收敛误差小于预设阈值的发射功率作为该时间间隙的发射中继的最优发射功率的具体步骤如下:
S41:针对中继节点Rn,若中继节点Rn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不作为发射中继,即n≠j,且vn,t=0,则中继节点Rn的发射功率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48
为0;若中继节点Rn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作为发射中继,即n=j,且vn,t=1,则中继节点Rn的发射功率/>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51
大于0,具体如下式: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52
S42:当中继节点Rn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作为发射中继时,基于中继发射功率集{Pn,t},并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将有约束条件的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转化为无约束的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如下式,并初始化迭代次数s为0: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53
式中,α、β、λ、μ为拉格朗日乘子,α={αn,t}>0,β={βn,t}>0,λ={λn,t}>0,μ={μn,t}>0;
S43:基于步骤S42所获得的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L({Pn,t},α,β,λ,μ),通过KKT条件,求解获得第t个时间间隙的发射中继的发射功率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54
其中s表示迭代次数;
S44:预设阈值δ,并基于步骤S42所获得的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L({Pn,t},α,β,λ,μ)进行预设次数的迭代,直至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55
表示发射功率满足拉格朗日收敛条件,将/>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56
作为第t个时间间隙的发射中继的最优发射功率;
S45:将步骤S44所获得的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57
以及此时的中继对选择集合{wn,t}、{vn,t}带入至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中,获得最优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R*,并基于最优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R*,完成所有时间间隙内能量资源和数据传输资源的分配。
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1.本发明方法以吞吐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考虑缓冲辅助全双工连续中继选择场景,即在同一时隙中,选择的接收中继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数据,选择的发射中继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不同于两跳半双工中继场景,两个中继在同一时隙内通信会出现干扰,但传输时长的增长会大大提高吞吐量性能。
2.不同于传统的单一缓存策略,本发明方法采用能量数据同时缓存策略。中继节点可将当前时隙采集到的能量存储到能量缓冲区中,供当前和之后的时隙使用,也可将当前时隙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缓冲区中,供之后的时隙发送给目的节点。资源分配更加灵活,能源利用率大大提高,数据完整性得到保障。
3.不同于传统的中继对选择策略,本发明方法提出的中继对选择策略不仅考虑了信道增益的好坏,还考虑了能量和数据存储情况,可以更加准确地选择出每个时隙的最优中继对,使得对能量资源和数据传输资源的分配更加均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的网络模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功率的仿真结果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数目的仿真结果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量到达分布最大值的仿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参照图1,图2,目标通信区域内包括一个源节点、至少两个中继节点、一个目的节点,图2中S表示源节点,D表示目的节点,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没有直接的通信链路,各中继节点分别均具有相同容量的数据缓冲区和电池,且每隔预设时间间隙τ从环境中采集能量并存储进电池中,所采集能量的能量值Hn,t服从[0,Hmax]的均匀分布,其中Hmax为能量到达分布最大值,电池存储能量,能量存取无损耗,电池的最大容量为Emax,数据缓冲区用于存储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其最大容量为Bmax,各中继节点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当中继节点用于接收来自源节点的数据并存储进数据缓冲区时,该中继节点为接收中继,当中继节点用于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时,该中继节点为发射中继,一个接收中继和一个发射中继组成一组中继对,执行以下步骤,完成所有时间间隙内能量资源和数据传输资源的分配:
S1:基于目标通信区域内的源节点、各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以及从源节点经过中继节点向目的节点传输数据的过程,对传输数据的过程进行初始化,将数据传输周期分为T个时间长度为τ的时间间隙,并构建中继节点集合、时间间隙集合、中继发射功率集合、中继对选择集合;
步骤S1中构建中继节点集合、时间间隙集合、中继发射功率集合、中继对选择集合的具体步骤如下:
S11:基于各中继节点构建中继节点集合如下式:
{R1,R2,…,Rn,…,RN}
式中,{1,2,…n,…,N}为目标通信区域内各中继节点的编号,中继节点总数为N,R1,R2,…,Rn,…,RN表示目标通信区域内各中继节点;
基于各时间间隙构建时间间隙集合如下式:
{0,1,2,…,t,…,T}
式中,0,1,2,…,t,…,T为各时间间隙的编号,时间间隙的总数为T,各时间间隙的长度为τ;
S12:针对各时间间隙的各中继节点,基于各中继节点的发射功率,构建中继发射功率集{Pn,t};
S13:分别针对各时间间隙中作为接收中继的中继节点Ri和作为发射中继的中继节点Rj,源节点与各中继节点、各中继节点与目的节点、作为接收中继的中继节点Ri和作为发射中继的中继节点Rj之间的路径增益分别为hn,t、gn,t、ei,j,t;源节点与各中继节点、各中继节点与目的节点、作为接收中继的中继节点Ri和作为发射中继的中继节点Rj之间的距离分别为d1,n、d2,n、d3,i,j;源节点与各中继节点、各中继节点与目的节点、作为接收中继的中继节点Ri和作为发射中继的中继节点Rj之间的信道增益分别表示为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71
其中m为路径衰落系数。
本方法考虑数据缓存,发射中继Rj转发缓冲区的数据,接收中继Ri当前数据缓冲区状态与之前的状态和接收数据相关,数据缓冲区存储数据有上限。所以,数据缓冲区中的数据队列变更规则为: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81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82
式中,Bi,t为第t个时间间隙接收中继Ri的数据缓冲区容量,Bj,t为第t个时间间隙发射中继Rj的数据缓冲区容量,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83
为第t个时间间隙源节点与接收中继Ri之间的链路的数据吞吐量,/>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84
为第t个时间间隙发射中继Rj与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的数据吞吐量;
本方法考虑能量缓存,能量存储在电池中,超过电池容量的能量将被丢弃。发射中继采用电池中的能量传输数据。在第t+1个时间间隙,电池中的能量队列变更规则为:
En,t+1=min{En,t+Hn,t,Emax},n≠j
Ej,t+1=min{Ej,t+Hj,t,Emax}-τPj,t,n=j
式中,En,t+1为第t+1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的电池存储的能量,Ej,t+1为第t+1个时间间隙发射中继Rj的电池存储的能量;En,t为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电池的存储能量;
构建接收中继Ri的选择因子wn,t,以及发射中继Rj的选择因子vn,t如下式: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85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86
式中,wn,t=1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选中第n个中继节点作为接收中继,否则表示未选中;vn,t=1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选中第n个中继节点作为发射中继,否则表示未选中;在同一个时间间隙中,中继节点Rn不能同时作为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所以选择因子应满足0≤vn,t+wn,t≤1的限制条件。
基于接收中继Ri的选择因子wn,t、发射中继Rj的选择因子vn,t,构建中继对选择集合:{wn,t}、{vn,t}。
S2:基于中继节点集合、时间间隙集合、中继发射功率集合、中继对选择集合,以及根据中继对选择所对应的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构建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步骤S2中所述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如下式: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91
式中,Pn,t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的发射功率,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92
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与目的节点之间链路的数据吞吐量,R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内的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
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的约束条件如下式: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93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94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95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96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97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098
式中,Hn,t表示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从环境中采集能量值,Emax为中继节点的电池最大容量,Bmax为中继节点数据缓冲区的最大存储容量。
其中,C1为能量因果约束,C2为电池容量限制,C3为数据传输约束,C4为数据缓存区容量限制,C5是发射中继发射功率的可行性约束,C6是选择因子的约束条件。
上述优化表达式表明,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是一个复杂的NP-hard问题,可分为中继对选择和功率分配两个子问题解决:在第一个子问题中,根据中继对选择机制确定每一时间间隙的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在第二个子问题中,以最大化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为目标,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得到最优发射功率。
S3:基于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及其约束条件,以及各中继节点的数据缓冲区的剩余容量,以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中继对选择机制,并根据中继对选择机制,分别针对数据传输周期中各时间间隙,确定其中一个时间间隙的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
步骤S3中以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中继对选择机制如下式: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101
式中,En,t为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电池的存储能量,Bn,t为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数据缓冲区的存储容量,Ej,t为第t个时间间隙发射中继Rj电池的存储能量。
S4:针对中继对选择机制所选择的数据传输周期中其中一个时间间隙的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并通过预设次数的迭代,获得收敛误差小于预设阈值的发射功率,作为该时间间隙的发射中继的最优发射功率;
步骤S4的具体步骤如下:
S41:针对中继节点Rn,若中继节点Rn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不作为发射中继,即n≠j,且vn,t=0,则中继节点Rn的发射功率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102
为0;若中继节点Rn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作为发射中继,即n=j,且vn,t=1,则中继节点Rn的发射功率/>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103
大于0,具体如下式: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104
S42:当中继节点Rn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作为发射中继时,基于中继发射功率集{Pn,t},并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将有约束条件的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转化为无约束的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如下式,并初始化迭代次数s为0: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111
式中,α、β、λ、μ为拉格朗日乘子,α={αn,t}>0,β={βn,t}>0,λ={λn,t}>0,μ={μn,t}>0;
S43:基于步骤S42所获得的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L({Pn,t},α,β,λ,μ),通过KKT条件,求解获得第t个时间间隙的发射中继的发射功率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112
其中s表示迭代次数,并更新各拉格朗日乘子的值,即/>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113
其中,应用KKT条件,获得中继节点Rn的发射功率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114
的充要条件为: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115
S44:预设阈值δ,并基于步骤S42所获得的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L({Pn,t},α,β,λ,μ)进行预设次数的迭代,直至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116
表示发射功率满足拉格朗日收敛条件,将/>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117
作为第t个时间间隙的发射中继的最优发射功率,其中预设最大迭代次数为Imax
S45:将步骤S44所获得的
Figure GDA0004228063600000118
以及此时的中继对选择集合{wn,t}、{vn,t}带入至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中,获得最优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R*,并基于最优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R*,完成所有时间间隙内能量资源和数据传输资源的分配。
S5:基于步骤S3所确定的数据传输周期中其中一个时间间隙的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以及步骤S4所获得的发射中继的最优发射功率,获得该时间间隙内目的节点最大数据吞吐量;
S6:重复步骤S2至步骤S5,直至完成所有时间间隙内能量资源和数据传输资源的分配。
综上所述,本发明考虑带有数据缓存区和能量缓存区的多中继场景,其中数据缓存区和能量缓存区的容量都有上限限制,各中继节点在同一时间间隙要么不工作,要么只能接收数据,要么只能发送数据。针对该场景,在能量因果、能量容量、数据因果和数据容量的限制下,提出了数据吞吐量最大化问题,将该NP-hard问题解耦成两个子问题解决,即先给出了中继选择机制,再通过拉格朗日迭代法得到发射中继最优发射功率的闭合表达式。
参考图3,数据吞吐量与源节点发射功率成正比;参考图4,数据吞吐量与中继节点数目成正比,但增加速度逐渐减少;参考图5,数据吞吐量与能量到达分布最大值成正比,综合图3、图4和图5可知,基于本发明方法数据吞吐量性能有所提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通信区域内包括一个源节点、至少两个中继节点、一个目的节点,各中继节点分别均具有相同容量的数据缓冲区和电池,且每隔预设时间间隙τ从环境中采集能量并存储进电池中,各中继节点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当中继节点用于接收来自源节点的数据并存储进数据缓冲区时,该中继节点为接收中继,当中继节点用于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时,该中继节点为发射中继,一个接收中继和一个发射中继组成一组中继对,执行以下步骤,完成所有时间间隙内能量资源和数据传输资源的分配:
S1:基于目标通信区域内的源节点、各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以及从源节点经过中继节点向目的节点传输数据的过程,对传输数据的过程进行初始化,将数据传输周期分为T个时间长度为τ的时间间隙,并构建中继节点集合、时间间隙集合、中继发射功率集合、中继对选择集合;
S2:基于中继节点集合、时间间隙集合、中继发射功率集合、中继对选择集合,以及根据中继对选择所对应的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构建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S3:基于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及其约束条件,以及各中继节点的数据缓冲区的剩余容量,以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中继对选择机制,并根据中继对选择机制,分别针对数据传输周期中各时间间隙,确定其中一个时间间隙的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
S4:针对中继对选择机制所选择的数据传输周期中其中一个时间间隙的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并通过预设次数的迭代,获得收敛误差小于预设阈值的发射功率,作为该时间间隙的发射中继的最优发射功率;
S5:基于步骤S3所确定的数据传输周期中各时间间隙的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以及步骤S4所获得的发射中继的最优发射功率,获得该时间间隙内目的节点最大数据吞吐量;
S6:重复步骤S2至步骤S5,直至完成所有时间间隙内能量资源和数据传输资源的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基于目标通信区域内的源节点、各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以及从源节点经过中继节点向目的节点传输数据的过程,对传输数据的过程进行初始化,将数据传输周期分为T个时间长度为τ的时间间隙,并构建中继节点集合、时间间隙集合、中继发射功率集合、中继对选择集合的具体步骤如下:
S11:基于各中继节点构建中继节点集合如下式:
{R1,R2,…,Rn,…,RN}
式中,{1,2,…n,…,N}为目标通信区域内各中继节点的编号,中继节点总数为N,R1,R2,…,Rn,…,RN表示目标通信区域内各中继节点;
基于各时间间隙构建时间间隙集合如下式:
{0,1,2,…,t,…,T}
式中,0,1,2,…,t,…,T为各时间间隙的编号,时间间隙的总数为T,各时间间隙的长度为τ;
S12:针对各时间间隙的各中继节点,基于各中继节点的发射功率,构建中继发射功率集{Pn,t};
S13:分别针对各时间间隙中作为接收中继的中继节点Ri和作为发射中继的中继节点Rj,构建接收中继Ri的选择因子wn,t,以及发射中继Rj的选择因子vn,t如下式: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21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22
式中,wn,t=1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选中第n个中继节点作为接收中继,否则表示未选中;vn,t=1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选中第n个中继节点作为发射中继,否则表示未选中;
基于接收中继Ri的选择因子wn,t、发射中继Rj的选择因子vn,t,构建中继对选择集合:{wn,t}、{vn,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如下式: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23
式中,Pn,t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的发射功率,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24
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与目的节点之间链路的数据吞吐量,R表示在第t个时间间隙内的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
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的约束条件如下式: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31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32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33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34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35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36
式中,Hn,t表示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从环境中采集能量值,Emax为中继节点的电池最大容量,Bmax为中继节点数据缓冲区的最大存储容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以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中继对选择机制如下式: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37
式中,En,t为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电池的存储能量,Bn,t为第t个时间间隙中继节点Rn数据缓冲区的存储容量,Ej,t为第t个时间间隙发射中继Rj电池的存储能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针对中继对选择机制所选择的数据传输周期中其中一个时间间隙的接收中继和发射中继,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并通过预设次数的迭代,获得收敛误差小于预设阈值的发射功率作为该时间间隙的发射中继的最优发射功率的具体步骤如下:
S41:针对中继节点Rn,若中继节点Rn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不作为发射中继,即n≠j,且vn,t=0,则中继节点Rn的发射功率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41
为0;若中继节点Rn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作为发射中继,即n=j,且vn,t=1,则中继节点Rn的发射功率/>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42
大于0,具体如下式: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43
S42:当中继节点Rn在第t个时间间隙中作为发射中继时,基于中继发射功率集{Pn,t},并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将有约束条件的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转化为无约束的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如下式,并初始化迭代次数s为0: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44
式中,α、β、λ、μ为拉格朗日乘子,α={αn,t}>0,β={βn,t}>0,λ={λn,t}>0,μ={μn,t}>0;
S43:基于步骤S42所获得的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L({Pn,t},α,β,λ,μ),通过KKT条件,求解获得第t个时间间隙的发射中继的发射功率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45
其中s表示迭代次数;
S44:预设阈值δ,并基于步骤S42所获得的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L({Pn,t},α,β,λ,μ)进行预设次数的迭代,直至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46
表示发射功率满足拉格朗日收敛条件,将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47
作为第t个时间间隙的发射中继的最优发射功率;
S45:将步骤S44所获得的
Figure FDA0004228063590000051
以及此时的中继对选择集合{wn,t}、{vn,t}带入至数据吞吐量最大化函数中,获得最优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R*,并基于最优目的节点数据吞吐量R*,完成所有时间间隙内能量资源和数据传输资源的分配。
CN202210411026.XA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Active CN1148445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1026.XA CN114844549B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1026.XA CN114844549B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4549A CN114844549A (zh) 2022-08-02
CN114844549B true CN114844549B (zh) 2023-07-04

Family

ID=82565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1026.XA Active CN114844549B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4454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799A (zh) * 2016-08-12 2016-11-23 辛建芳 基于实时的能量采集中继网络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6304164A (zh) * 2016-08-12 2017-01-04 梁广俊 一种基于能量采集协作通信系统的联合资源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799A (zh) * 2016-08-12 2016-11-23 辛建芳 基于实时的能量采集中继网络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6304164A (zh) * 2016-08-12 2017-01-04 梁广俊 一种基于能量采集协作通信系统的联合资源分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能量采集异构蜂窝网络的功率分配算法研究;万晓榆;冯小龙;王正强;樊自甫;;电子学报(09);255-259 *
无线携能通信中一种能效优先的缓存队列机制中继选择方案;洪鑫龙;许晓荣;姚英彪;;电信科学(03);73-81 *
能量采集中继系统中基于中继选择的时间优化分配算法;王皓;朱琦;;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1);54-60 *
能量采集无线中继网络功率分配算法研究;谢振威;南京邮电大学;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4549A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9528B (zh)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d2d资源分配方法
Zhang et al. Data gathering optimization by dynamic sensing and routing in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
CN109947545B (zh) 一种基于用户移动性的任务卸载及迁移的决策方法
Gunduz et al. Designing intelligent energy harvest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h et al.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time scheduling in RF-powered backscatte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Yang et al. Energy-efficient joint scheduling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UAV-enabled multicell networks
CN106304164B (zh) 一种基于能量采集协作通信系统的联合资源分配方法
CN107171701B (zh) 一种MassiveMIMO系统基于混合能量采集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10784882A (zh)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能量采集d2d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CN105025547A (zh) 能量采集节点网络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方法
CN109831808B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混合供电c-ran的资源分配方法
Ozel et al.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fading wireless channels with energy harvesting nodes
CN115173923B (zh) 一种低轨卫星网络能效感知路由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05744629A (zh) 一种基于中继选择的能量采集中继系统时间优化分配方法
CN108811023B (zh) 一种基于萤火虫算法的swipt协作通信系统中继选择方法
CN115173922B (zh) 基于cmaddqn网络的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资源分配方法
Mao et al. AI based service management for 6G green communications
CN106937399B (zh) 全双工缓存中继系统多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3821346B (zh)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边缘计算中计算卸载与资源管理方法
Wang et al. Energy-efficient and delay-guaranteed routing algorithm for software-defin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 cooperative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roach
CN109272167B (zh) 一种基于uudn和q神经网络的绿色能量合作方法
CN106304239A (zh) 能量采集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14844549B (zh) 一种缓存辅助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9362086B (zh) 基于串行干扰消除的无线传感网络充电策略跨层优化方法
CN107105438B (zh) 一种基于QoS的数能一体传输策略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