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2609A - 烟雾探测系统及烟雾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烟雾探测系统及烟雾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2609A
CN114842609A CN202210268512.0A CN202210268512A CN114842609A CN 114842609 A CN114842609 A CN 114842609A CN 202210268512 A CN202210268512 A CN 202210268512A CN 114842609 A CN114842609 A CN 114842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ing
smoke
group
detection
sampl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85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德伟
王四华
邱晓平
郝燚
方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xi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xi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xi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xi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685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426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42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26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10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7Scattering, i.e. diffuse reflection
    • G01N21/49Scattering, i.e. diffuse reflection within a body or fluid
    • G01N21/53Scattering, i.e. diffuse reflection within a body or fluid within a flowing fluid, e.g. smoke

Landscapes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烟雾探测系统及烟雾定位方法,包括烟雾探测器、风扇组件、采样组件;风扇组件设置于采样组件与烟雾探测器之间,采样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采样通道组,每个采样通道组包括第一采样通道、第二采样通道及控制阀组,每个采样通道组具有多组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采样位点,每组采样位点具有位于第一采样通道的第一采样孔及位于第二采样通道的第二采样孔,每组的第一采样孔与第二采样孔分别通过风扇组件连通探测腔,控制阀组用于控制第一采样通道或第二采样通道与探测腔之间的通断,同组的第一采样孔与第二采样孔分别位于同一预设区域。通过设置上述烟雾探测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定位烟雾产生位置,且不易产生误判,给火灾防治带来极大帮助。

Description

烟雾探测系统及烟雾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烟雾探测系统及烟雾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相较于点型感烟探测器,吸气式感烟探测器能够探测出处于阴燃状态时的热胶离子浓度,能够更为迅速的感知烟雾,以便人员更早的应对火灾险情。因此,现有的吸气式感烟探测器被广泛使用于大型的商场、医院及学校等场所。但由于感烟型探测器探测范围广,因而难以定位具体起火点。
目前存在技术方案,能够通过采样管进行定位烟雾产生区域,但该方案需要将采样管内烟雾排尽后再次吸入烟雾以进行测量定位,定位速度较慢且由于无法判定何时将烟雾完全排出于采样管,因此同时也极易发生误判,极大地影响了火灾险情的防治。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烟雾探测系统,该烟雾探测系统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定位烟雾发生区域,为火灾险情的防治带来更充足的时间。同时还提供一种烟雾定位方法。
一种烟雾探测系统,包括:
烟雾探测器,具有探测腔;
风扇组件;以及
采样组件,所述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采样组件与所述烟雾探测器之间,其中,所述采样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采样通道组,每个采样通道组包括第一采样通道、第二采样通道及控制阀组,每个所述采样通道组具有多组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采样位点,每组所述采样位点具有位于第一采样通道的第一采样孔及位于第二采样通道的第二采样孔,每组的所述第一采样孔与所述第二采样孔分别通过所述风扇组件连通于所述探测腔,所述控制阀组用于控制第一采样通道或所述第二采样通道与探测腔之间的通断,同组的所述第一采样孔与所述第二采样孔分别位于同一预设区域内。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每一采样通道组包括第一采样通道以及第二采样通道,通过第一采样通道的多个第一采样孔吸入烟雾,以判断烟雾的发生与否。同时控制阀组控制第一采样通道的或第二采样通道与探测腔的通断,当已经确定有烟雾出现,再通过隔断第一采样通断与探测腔,将连通第二采样通道与探测腔连通,通过测算烟雾经第二采样通道的第二采样孔进入探测腔的时间以判断烟雾所产生位置。并且间隔设置的采样位点包括的第一采样孔与第二采样孔位于同一预设区域,因此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定位烟雾产生位置,且不易产生误判,给火灾防治带来极大帮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阀组及所述风扇组件。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控制器,以提升控制阀组与风扇组件的自动化程度,以提升用户使用该烟雾探测系统是便利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一采样通道与所述烟雾探测器之间,能够控制所述第一采样通道与所述探测腔的连通或隔断;
所述第二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二采样通道与所述烟雾探测器之间,能够控制所述第二采样通道与所述探测腔的隔断或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处于开启/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电磁阀处于关闭/开启状态;以及
所述第二电磁阀处于开启/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处于开启/关闭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控制阀组,以控制第一采样通道、第二采样通道与探测腔的隔断或连通。由于电磁阀价格低廉,可靠性高,将控制阀组设置两个电磁阀,以便对该控制阀组的维护与更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雾探测系统包括两个采样通道组,两个所述采样通道组分别连通于所述探测腔,所述风扇组件包括两个风扇,每一所述风扇位于一个所述采样通道组与所述探测腔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采样组件的采样通道组数目越多,所设置的采样位点也越多,因而通过将一个采样通道组件设置两个采样通道组,能够有效地增加该烟雾检测系统所监测的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采样孔的孔径沿远离于所述探测腔的方向依次增大;以及
多个所述第二采样孔的孔径沿远离于所述探测腔的方向依次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依次增加第一采样孔与第二采样孔的孔径,则有效提升烟雾吸入量,以保证烟雾能够吸入至探测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雾探测器具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通于所述探测腔,所述风扇组件能够将所述探测腔内烟雾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连通于探测腔的排气口,以便探测腔能够于较短时间将探测腔内烟雾排出,以便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进行下一次烟雾检测,提升烟雾探测器的检测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雾探测器还开设有进气管,通过所述进气管将所述采样通道组与所述进气管连通;以及
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进气管。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进气管,以便于探测腔与采样通道组的连通。同时,由于烟雾中通常存在颗粒物,通过将过滤件设置于进气管,则能够有效地对颗粒物进行过滤,从而防止堵塞烟雾探测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烟雾定位方法,用于烟雾探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0.启动烟雾探测器,开启风扇,并将第一采样通道与探测腔连通,以使得第一采样通道内的烟雾达到探测腔;
S20.检测探测腔内的烟雾浓度,并在烟雾浓度大于预设值时,隔断第一采样通道与所述探测腔的连通,并触发警报;
S30.排出探测腔内烟雾,以解除警报;
S40.连通第二采样通道与探测腔,并开启风扇,并记录时间为t0,以允许第二采样通道内的烟雾达到探测腔;
S50.检测探测腔内的烟雾浓度,并在烟雾浓度大于预设值,触发警报,并记录时间t1;
S60.将时间差T与测算时间对比,以判断烟雾发生位置,其中,T=t1-t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一个探测腔连通两个采样通道组时,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
S11.开启两个风扇,分别连通每个采样通道组的第一采样通道与所述探测腔,经由第一采样孔将空气分别吸入探测腔,以检测空气中的烟雾浓度;
S12.停闭其中一个风扇,检测探测腔内烟雾浓度;
S13.打开吸入烟雾的采样通道组的第一电磁阀及风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a2之后,还包括:
S121.当烟雾浓度减少时,判断烟雾来自所停闭风扇所处的采样通道组;
S122.当烟雾浓度增加时,判断烟雾来自另一风扇所处的采样通道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烟雾探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烟雾探测系统省去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烟雾定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烟雾定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烟雾定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烟雾探测器;11、进气管;12、过滤件;20、风扇组件;21、第一风扇;22、第二风扇;30、采样组件;31、采样通道组;311、第一采样通道;312、第二采样通道;32、采样位点;321、第一采样孔;322、第二采样孔;33、控制阀组;331、第一电磁阀;332、第二电磁阀;40、壳体;50、消音件;60、三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烟雾探测系统,该烟雾探测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10、风扇组件20以及采样组件30,该烟雾探测器10具有探测腔(图未示);风扇组件20位于采样组件30与烟雾探测器10之间,且采样组件30通过风扇组件20连通于烟雾探测器10。
其中,采样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采样通道组31,每个采样通道组31包括第一采样通道311、第二采样通道312及控制阀组33,每个采样通道组31具有多组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采样位点32,每组采样位点32具有位于第一采样通道311的第一采样孔321及位于第二采样通道312的第二采样孔322,每组的第一采样孔321与第二采样孔322分别通过风扇组件20连通于探测腔,控制阀组33用于控制第一采样通道311或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探测腔之间的通断,同组的第一采样孔321与第二采样孔322分别位于同一预设区域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烟雾探测器10的探测腔用于容置烟雾,烟雾探测腔内设置有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烟雾进入探测腔后,使得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发生散射,因而激光接收器接收激光强度受到烟雾的浓度所影响,进而可根据激光接收器所接收以在探测腔内检测烟雾浓度。
通过设置风扇组件20,能够形成采样通道组31以及探测腔内的正/负气压,以将烟雾经由开设于第一采样通道311的第一采样孔321或开设于第二采样通道312的第二采样孔322吸入至探测腔内进行检测。
而间隔设置的采样位点32能够依照一定顺序各自排列至分隔的房屋内部,每一组采样位点32设置于一个预设区域,包括第一采样孔321和第二采样孔322。当该烟雾探测系统工作时,打开风扇组件20,形成探测腔内负压,即可通过第一采样孔321吸入烟雾至探测腔以检测环境空气中是否存在烟雾。当检测到空气中烟雾的浓度达到预设浓度后,探测腔内烟雾被风扇组件20排出,然后通过控制阀组33隔断第一采样通道311与探测腔的连通并将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探测腔连通,且记录这一时刻为初始时刻,最后经由第二采样孔322吸入烟雾至探测腔的时间记为末尾时刻,从而通过末尾时刻与初始时刻的差值(即经由第二采样孔322吸入烟雾至探测腔所需的时间)定位烟雾发生位置。
不难理解的是,预设区域可以为同一密闭的放间,即为同组的第一采样孔321与第二采样孔322处于同一房间内,当房间内产生烟雾时,第一采样孔321能够吸入该房间内的烟雾以进行探测,而第二采样孔322则能够吸入该房间内的烟雾进行定位。同样地,预设区域可以至同一条开放的走廊,如第一采样孔321与第二采样孔322设置于不同楼层的同一条走廊。本发明中同组的第一采样孔321与第二采样孔322位于的预设区域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应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同组的第一采样孔321与第二采样孔322位于同一预设区域,且由风扇组件20形成负压使得烟雾的流速也相同,因而记录经由第二采样孔322吸入烟雾至探测腔的时间即可测算出烟雾发生的位置。因此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定位烟雾产生位置,且不易产生误判,给火灾防治带来极大帮助。
值得一说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后续对于采样组件30的维护,将第一采样通道311与第二采样通道312分体式设置,第一采样通道311与第二采样通道312分别为一个管道,并通过三通管60将两个管道进行连接。
如图1所示,在实际的连接过程中,由于三通管60的自身结构特点,因而第二采样通道312的长度相较于第一采样通道311的长度略长。并且由于风扇组件20在采样组件30内形成的负压相同,因而经由同组的第二采样通道312上开设的第二采样孔322至烟雾探测器10的时间相较于经由第一采样通道311上开设的第一采样孔321至烟雾探测器10的时间也相应地略长。但由于第二采样通道312相较第一采样通道311多出的长度极其有限,因而相应的时间误差也极其有限,可以忽略不计。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采样通道311与第二采样通道312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以消除上述的时间或上述的距离误差。例如,第一采样通道311与第二采样通道312并行设置,且分别连通于烟雾探测器10,从而使得同组的第一采样通道311的第一采样孔321与第二采样通道312上的第二采样孔322至烟雾探测器10的距离相同,因此相应的经由同组的第一采样孔321与第二采样孔322分别吸入烟雾至探测腔的时间相同。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将一根管道进行分隔为两个通道,两个通道分别做为第一采样通道311及第二采样通道312,将该管道连通于烟雾探测器10,也能够实现经由同组的第一采样孔321与第二采样孔322分别吸入烟雾至探测腔的距离及时间相同。且将第一采样通道311及第二采样通道312一体式设计,结构更为简单,探测精度更高。而将第一采样通道311与与第二采样通道312分体式设置则更便于后期维护。本发明不限制采样组件30的具体形式,应根据实际需要及使用场景适应性选择。
值得一说的是,在实际装设该烟雾探测系统时,需要提前测算设置于各个预设区域的采样位点32吸收烟雾至探测腔所需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时间被记为测算时间。通过将第二采样孔322吸入烟雾至探测腔的时间与测算时间进行对比,即可判断所发生烟雾由哪一预设区域的采样位点32所吸入。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控制风扇组件20在该烟雾探测系统内形成正/负压,并且使得控制阀组33能够相应地动作,以实现采样通道组31内的烟雾吸入探测腔,或实现探测腔内烟雾排出。本实施方式中,该烟雾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控制器可通信地连接于控制阀组33以及风扇组件20。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该系统的使用的便利性,该控制器还包括存储器(图未示),以储存预先测算各个采样位点32所采集的烟雾至探测腔所需的测算时间,以便发生烟雾时经由第二采样孔322吸入烟雾至探测腔所用的时间能够与测算时间对比。
如图2所示,控制阀组33包括第一电磁阀331和第二电磁阀332,第一电磁阀331位于第一采样通道311与烟雾探测器10之间,能够控制第一采样通道311与探测腔的连通或隔断;第二电磁阀332位于第二采样通道312与烟雾探测器10之间,能够控制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探测腔的隔断或连通。其中,第一电磁阀331处于开启/关闭状态时,第二电磁阀332处于关闭/开启状态;以及第二电磁阀332处于开启/关闭状态时,第一电磁阀331处于开启/关闭状态。
通过设置控制阀组33,以控制第一采样通道311、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探测腔的隔断或连通。由于在该烟雾探测系统中,第一采样通道311首先连通探测腔以吸入空气检测环境中空气中的烟雾,而此时的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探测腔处于隔断的状态。而在之后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探测腔连通,以记录经由第二采样孔322至探测腔的时间时,此时的第一采样通道311与探测腔处于隔断状态。因此,控制阀组33的第一电磁阀331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二电磁阀332应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电磁阀332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电磁阀331处于关闭状态。由此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磁阀331的状态与第二电磁阀332的状态始终为互斥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阀组33采用两个电磁阀,即第一电磁阀331和第二电磁阀332,分别控制第一采样通道311及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探测腔的连通及隔断。通过设置控制阀组33,以控制第一采样通道311、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探测腔的隔断或连通。由于电磁阀价格低廉,可靠性高,将控制阀组33设置两个电磁阀,以便对该控制阀组33的维护与更换。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将控制阀组33设置为一个换向阀,也能够实现分别将第一采样通道311、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探测腔的隔断或连通,本发明不限制控制阀组33的具体形式,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选择。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烟雾探测系统具有两个采样通道组31,两个采样通道组31分别连通于探测腔,风扇组件20包括两个风扇(图中所示第一风扇21及第二风扇22),每一风扇位于一个采样通道组31与探测腔之间。由于采样组件30的采样通道组31数目越多,所设置的采样位点32也越多,因而通过将一个采样通道组31件设置两个采样通道组31,能够有效地增加该烟雾检测系统所监测的区域。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设置三个、四个以及其他数目的采样通道组31,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适应性选择。
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采样孔321的孔径沿远离于探测腔的方向依次增大。多个第二采样孔322的孔径沿远离于探测腔的方向依次增大。由于风扇组件20通过转动扇叶以形成负压,而越靠近风扇组件20形成的负压值则越大。因此,越远离于风扇组件20形成的负压值则越小,也越不易将烟雾吸入至探测腔。为了保证烟雾能够从多个远离于探测腔的第一采样孔321或第二采样孔322将烟雾吸入至探测腔,将多个远离于探测腔的第一采样孔321以及第二采样孔322的孔径增大,则能够有效提升烟雾的吸入量,从而保证烟雾能够吸入至探测腔。
进一步地,烟雾探测器10具有排气口(图未示),排气口连通于探测腔,风扇组件20能够将探测腔内烟雾通过排气口排出。通过设置连通于探测腔的排气口,以便探测腔能够于较短时间将探测腔内烟雾排出,以便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进行下一次烟雾检测,提升烟雾探测器10的检测效率。
如图1所示,烟雾探测器10还开设有进气管11,通过进气管11将采样通道组31与进气管11连通;通过设置进气管11,以便于探测腔与采样通道组31的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烟雾探测器10连通两个采样通道组31,因而设置两个进气管11,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制进气管11的数目及具体形式,只要能够便于探测腔与采样通道的连接即可。
值得一说的是,由于烟雾中通常存在颗粒物,为了防止颗粒物堵塞烟雾探测器10,本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过滤件12,过滤件12设置于进气管11,通过将过滤件12设置于进气管11,则能够有效地对颗粒物进行过滤,从而防止堵塞烟雾探测器10。优选地,过滤件12可拆卸地设置于进气管11。例如采用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将过滤件12设置于进气管11。通过将过滤件12可拆卸地设置于进气管11,以便后续过滤件12的维护与更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烟雾探测系统还包括壳体40,该壳体40材质为SPCC(冷轧钢材),以对烟雾探测器10进行保护,而采样通道组31的第一采样通道311与第二采样通道312则选用管道,并分别通过三通管60与烟雾探测器10连通。同时,为了保证管路连通的气密性,进风管与第一采样通道311连接处采用过盈配合连接,且采用橡胶垫进行密封。值得一说的是,为了减少该烟雾探测系统运行时管道中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噪音,还设置有消音件50,消音件50能够消除管路中空气流动而产生的噪音,本发明不限制消音件50的具体形式。只要能够消除管路中所产生的噪音即可。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烟雾定位方法,用于烟雾探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0.启动烟雾探测器10,开启风扇,并将第一采样通道311与探测腔连通,以使得第一采样通道311内的烟雾达到探测腔;
S20.检测探测腔内的烟雾浓度,并在烟雾浓度大于预设值时,隔断第一采样通道311与探测腔的连通,并触发警报;
S30.排出探测腔内烟雾,以解除警报;
S40.连通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探测腔,并开启风扇,并记录时间为t0,以允许第二采样通道312内的烟雾达到探测腔;
S50.检测探测腔内的烟雾浓度,并在烟雾浓度大于预设值,触发警报,并记录时间t1;
S60.将时间差T与测算时间表对比,以判断烟雾发生位置,其中,T=t1-t0。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探测腔连通两个采样通道组31时,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
S11.开启两个采样通道组31分别对应的第一风扇21及第二风扇22,分别连通每组采样组件30的第一采样通道311与探测腔,经由第一采样孔321将空气分别吸入探测腔,以检测空气中的烟雾浓度;
S12.停闭其中一个风扇,检测探测腔内烟雾浓度;
S13.打开吸入烟雾的采样组件30的第一电磁阀331及风扇。
进一步地,在步骤a2之后,还包括:
S121.当烟雾浓度减少时,判断烟雾来自所停闭风扇所处的采样通道组31;
S122.当烟雾浓度增加时,判断烟雾来自另一风扇所处的采样通道组31。
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实施方式中该烟雾探测系统组成以及烟雾定位方法,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接下来将结合烟雾探测系统以及烟雾定位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将该烟雾探测系统装设于建筑物室内时,该烟雾探测系统的每一采样位点32应对应设置于一个预设区域,因而,多个间隔设置的采样位点32能够依照采样通道组31的长度方向覆盖较大区域。当该烟雾探测系统装设完毕后,需要将提前测算设置于每一区域的采样位点32吸收烟雾至探测腔所需的时间(测算时间),并将测算时间记录于控制器内的存储器中。
当处于一个探测腔设置一个采样通道组31的情况下,该烟雾探测系统工作开始工作时,控制器控制风扇组件20以及第一电磁阀331开启,由此将第一采样通道311与探测腔连通。风扇组件20产生在探测腔以及第一采样通道311内产生负压,以将环境中的空气吸入至探测腔,从而实现该烟雾探测系统对于环境的实时监测。
当某一区域存在火情而引发烟雾时,该区域的烟雾经由该区域所设置采样位点32的第一采样孔321被风扇组件20吸入至探测腔,而探测腔内烟雾浓度达到或高于预设值时,第一电磁阀331关闭且同时触发烟雾探测器10警报。此时,风扇组件20通过反转扇叶,在探测腔内产生正压,以将探测腔内烟雾排出至探测腔,并将警报解除。
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332开启,将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探测腔连通,同时通过风扇组件20再次将探测腔与第二采样通道312内产生负压,并同时开始计时,可将此时刻记录为初始时刻t0。此时,该区域的烟雾将经由该区域所设置采样位点32的第二采样孔322被风扇组件20吸入至探测腔,当探测腔内的烟雾浓度达到或高于预设浓度时,再次触发警报,并同时记录时间t1。
最后,根据时刻t1与时刻t0的时间差与存储器内所记录的测算时间进行比对,即可判断烟雾发生位置,从而确定该位置进行火灾险情防治。
此外,当一个探测腔连通两个采样通道组31时,所检测区域范围增加,但需要提前判定检测腔内的烟雾来自哪一采样通道组31,因此在步骤a之前,需要开启两个风扇,分别连通每个采样通道组31的第一采样通道311与探测腔,经由第一采样孔321将空气分别吸入探测腔,以检测空气中的烟雾浓度。
随后,选择将其中一个已选定的风扇进行关闭,同时检测探测腔内烟雾浓度,当探测腔内烟雾浓度减小时,即可判断烟雾来自所选定风扇所在的采样通道组31,当探测腔内烟雾浓度增加时,可判断烟雾来自另一风扇所在的采样通道组3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烟雾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烟雾探测器(10),具有探测腔;
风扇组件(20);以及
采样组件(30),所述风扇组件(20)设置于所述采样组件(30)与所述烟雾探测器(10)之间,其中,所述采样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采样通道组(31),每个采样通道组(31)包括第一采样通道(311)、第二采样通道(312)及控制阀组(33),每个所述采样通道组(31)具有多组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采样位点(32),每组所述采样位点(32)具有位于第一采样通道(311)的第一采样孔(321)及位于第二采样通道(312)的第二采样孔(322),每组的所述第一采样孔(321)与所述第二采样孔(322)分别通过所述风扇组件(20)连通于所述探测腔,所述控制阀组(33)用于控制第一采样通道(311)或所述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探测腔之间的通断,同组的所述第一采样孔(321)与所述第二采样孔(322)分别位于同一预设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阀组(33)及所述风扇组件(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烟雾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33)包括第一电磁阀(331)和第二电磁阀(332),所述第一电磁阀(331)位于所述第一采样通道(311)与所述烟雾探测器(10)之间,能够控制所述第一采样通道(311)与所述探测腔的连通或隔断;
所述第二电磁阀(332)位于所述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所述烟雾探测器(10)之间,能够控制所述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所述探测腔的隔断或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331)处于开启/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电磁阀(332)处于关闭/开启状态;以及
所述第二电磁阀(332)处于开启/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电磁阀(331)处于开启/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采样通道组(31),两个所述采样通道组(31)分别连通于所述探测腔,所述风扇组件(20)包括两个风扇,每一所述风扇位于一个所述采样通道组(31)与所述探测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采样孔(321)的孔径沿远离于所述探测腔的方向依次增大;以及
多个所述第二采样孔(322)的孔径沿远离于所述探测腔的方向依次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探测器(10)具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通于所述探测腔,所述风扇组件(20)能够将所述探测腔内烟雾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雾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探测器(10)还开设有进气管(11),通过所述进气管(11)将所述采样通道组(31)与所述进气管(11)连通;以及
过滤件(12),所述过滤件(12)设置于所述进气管(11)。
8.一种烟雾定位方法,用于烟雾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启动烟雾探测器(10),开启风扇,并将第一采样通道(311)与探测腔连通,以使得第一采样通道(311)内的烟雾达到探测腔;
b.检测探测腔内的烟雾浓度,并在烟雾浓度大于预设值时,隔断第一采样通道(311)与所述探测腔的连通,并触发警报;
c.排出探测腔内烟雾,以解除警报;
d.连通第二采样通道(312)与探测腔,并开启风扇,并记录时间为t0,以允许第二采样通道(312)内的烟雾达到探测腔;
e.检测探测腔内的烟雾浓度,并在烟雾浓度大于预设值,触发警报,并记录时间t1;
f.将时间差T与测算时间对比,以判断烟雾发生位置,其中,T=t1-t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雾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一个探测腔连通两个采样通道组(31)时,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
a1.开启两个风扇,分别连通每个采样通道组(31)的第一采样通道(311)与所述探测腔,经由第一采样孔(321)将空气分别吸入探测腔,以检测空气中的烟雾浓度;
a2.停闭其中一个风扇,检测探测腔内烟雾浓度;
a3.打开吸入烟雾的采样通道组(31)的第一电磁阀(331)及风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雾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2之后,还包括:
a21.当烟雾浓度减少时,判断烟雾来自所停闭风扇所处的采样通道组(31);
a22.当烟雾浓度增加时,判断烟雾来自另一风扇所处的采样通道组(31)。
CN202210268512.0A 2022-03-18 2022-03-18 烟雾探测系统及烟雾定位方法 Pending CN1148426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8512.0A CN114842609A (zh) 2022-03-18 2022-03-18 烟雾探测系统及烟雾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8512.0A CN114842609A (zh) 2022-03-18 2022-03-18 烟雾探测系统及烟雾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2609A true CN114842609A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61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8512.0A Pending CN114842609A (zh) 2022-03-18 2022-03-18 烟雾探测系统及烟雾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4260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0057A (zh) * 2013-05-06 2013-09-04 西安博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空气采样烟雾探测系统
CN103646490A (zh) * 2013-12-20 2014-03-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复合探测技术的吸气式飞机货舱火灾探测装置
CN104464166A (zh) * 2014-12-16 2015-03-25 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 一种基于开环气路的吸气式火灾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12525626A (zh) * 2020-12-01 2021-03-19 蓝菠万(山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路吸气式空气采样异常位置的精准定位系统及方法
CN215333005U (zh) * 2021-06-30 2021-12-2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矿井机电硐室用烟雾探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0057A (zh) * 2013-05-06 2013-09-04 西安博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空气采样烟雾探测系统
CN103646490A (zh) * 2013-12-20 2014-03-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复合探测技术的吸气式飞机货舱火灾探测装置
CN104464166A (zh) * 2014-12-16 2015-03-25 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 一种基于开环气路的吸气式火灾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12525626A (zh) * 2020-12-01 2021-03-19 蓝菠万(山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路吸气式空气采样异常位置的精准定位系统及方法
CN215333005U (zh) * 2021-06-30 2021-12-2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矿井机电硐室用烟雾探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70826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localising a fire
WO2016116024A1 (zh) 带或不带采气管的点型主动感烟探测器及空气采样系统
RU242290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возгорания в аппаратной стойке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EP2881922B1 (en) Redundant input pipe networks in aspirated smoke detectors
JP2017512309A (ja) 吸引サンプリングシステムの改良
CN208606334U (zh) 带空气压力检测装置的消防正压送风系统
CN112802296B (zh) 一种室内火灾报警传感装置
KR101188094B1 (ko) 분진제거가 용이한 공기흡입형 화재감지장치의 공기 샘플링 파이프
TW201400798A (zh) 用於微粒偵測器之取樣點
EP3907484B1 (en) Detection of leakage in an aspirating fire detection system
CN114842609A (zh) 烟雾探测系统及烟雾定位方法
CN215260301U (zh) 一种厨房燃气泄漏检测装置
CN109632209A (zh) 排气道气密性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204029105U (zh) 一种吸气式感烟探测装置
CN111063153A (zh) 一种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通信机房智能消防系统
CN215388623U (zh) 封闭环境下气体交换和过滤的检测装置
JPH09145517A (ja) 建物の気密度測定方法
CN213749496U (zh) 一种烟雾探测器检测装置
CN215573528U (zh) 一种用于消防的压差传感器
CN213211264U (zh) 云型吸气式感烟火灾预警系统
CN210981949U (zh) 一种室内空气采样装置
CN219658195U (zh) 一种防火门监控装置
CN112797542B (zh) 灭火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16536634U (zh) 探测装置及灭火系统
CN106968417B (zh) 一种排气道隔烟性能的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