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5647B - 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5647B
CN114825647B CN202210755379.1A CN202210755379A CN114825647B CN 114825647 B CN114825647 B CN 114825647B CN 202210755379 A CN202210755379 A CN 202210755379A CN 114825647 B CN114825647 B CN 1148256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monitoring
line loss
area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53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25647A (zh
Inventor
徐重酉
陈蕾
吕军
宋金根
干梦双
林胥登
王信佳
孙益辉
曾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553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56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5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5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25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5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6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i.e. with interconnected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基于预设台区拓扑图,获得台区侧设备集合和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基于台区侧设备集合中,各类型台区侧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侧线损,基于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中,各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监测点线损。本发明通过在台区内各节点部署的数据监测设备采集各节点的正向有功变化值,实现对台区内各类型的线损进行计算和监测。相较于现有技术只计算和监测台区总线损的方式,本发明实现了对台区内任意节点间的线损监测和定位。可见,本发明实现了对台区内的线损实现准确监测和定位,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发明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台区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的电力供应需求对供电可靠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线损是指电能在电网传输中产生的电能损耗。由于现有技术只能通过部署于台区配变处的监测终端对台区总线损进行监测,无法对该台区各节点的线损实现准确监测和定位,致使在台区中某个节点出现异常状况时,无法及时发现和维护,导致供电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以实现对台区各节点异常状况进行监测,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发明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预设台区拓扑图,获得台区侧设备集合和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其中,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包括多个类型的台区侧设备,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包括多个类型的台区监测点设备。
基于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中,各类型台区侧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侧线损。
基于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中,各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监测点线损。
可选的,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的生成过程,包括:
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响应于配变监测终端发送的台区识别指令,将本设备的设备标识符、设备的硬件类型、父节点设备标识符和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发送至所述配变监测终端,由所述配变监测终端生成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
可选的,所述基于预设台区拓扑图,获得台区侧设备集合和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按照第一预设分类规则,对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进行第一分类操作,获得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分类操作包括:
对每个所述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为所述配变监测终端,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至少一个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头端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为所述配变监测终端,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不是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至少一个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的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分支箱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硬件类型为用户电表的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末端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所述用户电表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用户电表设备。
根据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按照第二预设分类规则,对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进行第二分类操作,获得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分类操作包括:
对每个所述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所述区域控制单元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监测点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所述用户电表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初始关联电表设备。
获得包含各台区监测点设备和各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的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
对每个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判断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设备标识符是否为各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若是,则将所述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确定为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子监测点设备,并将所述子监测点设备的分类信息加入到该台区监测点设备对应的子监测点集合中,所述子监测点集合为所述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的子集。
对每个所述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利用预设递归算法,自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开始,逐级查找并获取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的各级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获得比对样本集合。将所述比对样本集合中的所述父节点设备标识符,与基于所述子监测点集合获取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进行一致性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将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确定为关联电表设备。
将包括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所述子监测点集合和所述关联电表设备的设备集合,确定为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
可选的,所述台区侧线损由台区总线损、台区母线线损、台区馈线线损和台区表箱层线损组成,所述基于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中,各类型台区侧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侧线损,包括:
通过公式:
Xc=[(J1-J2)/J1]*100%,
计算所述台区侧线损Xc,其中,J1是第一供电计量值,J2是第一用电计量值,在所述台区侧线损Xc是所述台区总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所述配变监测终端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所述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与各所述台区用户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所述台区侧线损Xc是所述台区母线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所述配变监测终端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所述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与各所述台区头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所述台区侧线损Xc是所述台区馈线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各所述台区头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所述台区末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所述台区侧线损Xc是所述台区表箱层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各所述台区末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所述台区用户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可选的,所述台区监测点线损由监测点对子监测点的线损和监测点对所述关联电表设备的线损组成,所述基于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中,各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监测点线损,包括:
通过公式:
XJ=[(JA-Ja)/JA]*100%,
计算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XJ,其中,JA是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第二供电计量值,Ja是所述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所述子监测点设备,或所述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所述关联电表设备采集的第二用电计量值,在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是所述监测点对子监测点的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用第二电计量值Ja是所述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各所述子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是监测点对所述关联电表设备的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用电计量值Ja是所述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各关联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台区侧线损的数值是否大于对应地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分别获取采集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和第一用电计量值的各台区侧设备的第一故障设备标识符。基于所述台区侧线损的数值和所述第一故障设备标识符,生成台区侧设备故障事件,并将所述台区侧设备故障事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和/或,判断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的数值是否大于对应地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分别获取采集所述第二供电计量值和第二用电计量值的各台区监测点设备的第二故障设备标识符。基于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的数值和所述第二故障设备标识符,生成台区监测点设备故障事件,并将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故障事件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集合获取模块,基于预设台区拓扑图,获得台区侧设备集合和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其中,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包括多个类型的台区侧设备,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包括多个类型的台区监测点设备。
第一线损计算模块,基于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中,各类型台区侧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侧线损。
第二线损计算模块,基于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中,各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监测点线损。
可选的,所述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系统,还包括用于生成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的配变监测终端,所述配变监测终端被设置为:
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响应于配变监测终端发送的台区识别指令,将本设备的设备标识符、设备的硬件类型、父节点设备标识符和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发送至所述配变监测终端,由所述配变监测终端生成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
可选的,所述集合获取模块被设置为:
根据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按照第一预设分类规则,对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进行第一分类操作,获得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分类操作包括:
对每个所述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为所述配变监测终端,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至少一个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头端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为所述配变监测终端,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不是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至少一个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的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分支箱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硬件类型为用户电表的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末端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所述用户电表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用户电表设备。
根据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按照第二预设分类规则,对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进行第二分类操作,获得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分类操作包括:
对每个所述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所述区域控制单元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监测点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所述用户电表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初始关联电表设备。
获得包含各台区监测点设备和各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的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
对每个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判断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设备标识符是否为各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若是,则将所述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确定为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子监测点设备,并将所述子监测点设备的分类信息加入到该台区监测点设备对应的子监测点集合中,所述子监测点集合为所述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的子集。
对每个所述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利用预设递归算法,自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开始,逐级查找并获取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的各级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获得比对样本集合。将所述比对样本集合中的所述父节点设备标识符,与基于所述子监测点集合获取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进行一致性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将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确定为关联电表设备。
将包括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所述子监测点集合和所述关联电表设备的设备集合,确定为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线损计算模块被设置为:
通过公式:
Xc=[(J1-J2)/J1]*100%,
计算所述台区侧线损Xc,其中,J1是第一供电计量值,J2是第一用电计量值,在所述台区侧线损Xc是所述台区总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所述配变监测终端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所述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与各所述台区用户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所述台区侧线损Xc是所述台区母线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所述配变监测终端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所述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与各所述台区头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所述台区侧线损Xc是所述台区馈线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各所述台区头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所述台区末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所述台区侧线损Xc是所述台区表箱层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各所述台区末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所述台区用户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可选的,所述第二线损计算模块被设置为:
通过公式:
XJ=[(JA-Ja)/JA]*100%,
计算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XJ,其中,JA是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第二供电计量值,Ja是所述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所述子监测点设备,或所述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所述关联电表设备采集的第二用电计量值,在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是所述监测点对子监测点的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用第二电计量值Ja是所述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各所述子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是监测点对所述关联电表设备的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用电计量值Ja是所述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各关联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可选的,所述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系统还包括:
故障监测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台区侧线损的数值是否大于对应地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分别获取采集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和第一用电计量值的各台区侧设备的第一故障设备标识符。基于所述台区侧线损的数值和所述第一故障设备标识符,生成台区侧设备故障事件,并将所述台区侧设备故障事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和/或,用于判断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的数值是否大于对应地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分别获取采集所述第二供电计量值和第二用电计量值的各台区监测点设备的第二故障设备标识符。基于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的数值和所述第二故障设备标识符,生成台区监测点设备故障事件,并将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故障事件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能够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通过在台区内各节点部署的数据监测设备采集各节点的正向有功变化值,并根据上述正向有功变化值,实现对台区内各类型的线损进行计算和监测。相较于现有技术只计算和监测台区总线损的方式,本发明实现了对台区内任意节点间的线损监测和定位。同时,通过引入台区拓扑图,可以实现对台区内各节点的正向有功变化值和运行状态的直观展示,从而在台区中某个节点出现线损异常状况时,使得监测人员可以通过预设台区拓扑图准确定位出现状况的节点。可见,本发明实现了对台区内的线损实现准确监测和定位,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发明目的。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设台区拓扑图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系统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
S101、基于预设台区拓扑图,获得台区侧设备集合和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其中,台区侧设备集合包括多个类型的台区侧设备,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包括多个类型的台区监测点设备。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台区是电力系统中配电变压器的供电区域。上述台区侧设备和台区监测点设备可以是部署于台区中各节点的数据监测设备。其中,上述台区测设备与台区监测点设备可以是同一台设备。上述台区侧设备集合与上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的区别在于,上述两个集合分别用于计算不同类型的台区线损。本发明通过在台区中各节点部署上述的数据监测设备,采集台区内各节点的电力数据,从而根据上述电力数据,实现对台区内各类型线损进行计算和监测。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上述预设台区拓扑图可以是用于实时反映台区各节点的从属关系、电力数据和运行状态的台区线路结构图。本发明通过构建预设台区拓扑图,可以实现对台区内各节点的数据和运行状态的直观展示,提高了监测人员在台区内节点出现异常运行状态时的响应效率和准确率。
S102、基于台区侧设备集合中,各类型台区侧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侧线损。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正向有功变化值可以是上述台区侧设备,在当日零点采集的正向有功值,与当日的前一日零点采集的正向有功值的差值。其中,上述正向有功值是由配电变压器向用户方向上的有功功率。
S103、基于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中,各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监测点线损。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台区侧线损和上述台区监测点线损的线损类型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2和步骤S103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定。
本发明通过在台区内各节点部署的数据监测设备采集各节点的正向有功变化值,并根据上述正向有功变化值,实现对台区内各类型的线损进行计算和监测。相较于现有技术只计算和监测台区总线损的方式,本发明实现了对台区内任意节点间的线损监测和定位。同时,通过引入台区拓扑图,可以实现对台区内各节点的正向有功变化值和运行状态的直观展示,从而在台区中某个节点出现线损异常状况时,使得监测人员可以通过预设台区拓扑图准确定位出现状况的节点。可见,本发明实现了对台区内的线损实现准确监测和定位,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发明目的。
可选的,上述预设台区拓扑图的生成过程,包括:
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响应于配变监测终端发送的台区识别指令,将本设备的设备标识符、设备的硬件类型、父节点设备标识符和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发送至配变监测终端,由配变监测终端生成预设台区拓扑图。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生成预设台区拓扑图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有多种,下面示例性的提供一种:
步骤一、云端服务器通过配变监测终端向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发送台区识别指令,并触发步骤二和步骤三。
可选的,上述配变监测终端(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Unit,TTU),可以是部署于台区配电变压器的台区进线总柜内的台区侧设备。可以用于收集和上传台区内所有监测设备采集的电力数据。
步骤二、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Area Control Unit,ACU)的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响应于上述台区识别指令,向TTU发送本设备的设备标识符、设备的硬件类型、父节点设备标识符和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触发步骤四。
步骤三、设备的硬件类型为ACU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在监测到本设备的设备标识符,不是其他硬件类型为ACU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时,自适应发送查表地址报文。以使设备的硬件类型为用户电表(METER)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响应于该查表地址报文,向TTU发送本设备的设备标识符、设备的硬件类型、父节点设备标识符和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触发步骤四。
步骤四、TTU根据接收到的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上传的数据,生成上述预设台区拓扑图,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预设台区拓扑图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可选的,基于预设台区拓扑图,获得台区侧设备集合和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包括:
根据预设台区拓扑图,按照第一预设分类规则,对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进行第一分类操作,获得台区侧设备集合,其中,第一分类操作包括:
对每个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为配变监测终端,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至少一个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头端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为配变监测终端,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不是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至少一个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的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分支箱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硬件类型为用户电表的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末端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用户电表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用户电表设备。
为了方便对上述获得台区侧设备集合进行理解,在此特结合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
上述预设台区拓扑图如图2所示,TTU是硬件类型为配变监测终端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ACU1至ACU11是硬件类型为ACU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M1至M11是硬件类型为METER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
由如图2所示的预设台区拓扑图可知,ACU1、ACU2和ACU3的硬件类型为ACU,且ACU1、ACU2和ACU3的父节点设备为TTU,但是ACU1不存在子节点设备,而ACU2和ACU3分别存在一个子节点设备。因此,根据上述第一预设分类规则,将ACU1确定为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将ACU2和ACU3确定为台区头端监测设备。
由如图2所示的预设台区拓扑可知,ACU4和ACU5的硬件类型为ACU,且ACU4和ACU5的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均为ACU,且ACU4是ACU6至ACU9的父节点设备,ACU5是ACU10和ACU11的父节点设备。因此,将ACU4和ACU5确定为台区分支箱监测设备。
由如图2所示的预设台区拓扑图可知,ACU6至ACU11的硬件类型均为ACU,且上述ACU6至ACU11的子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均为METER。因此,将ACU6至ACU11确定为台区末端监测设备。
由如图2所示的预设台区拓扑图可知,M1至M11是硬件类型为METER。因此,将M1至M11确定为台区用户电表设备。
可见,对于如2所示的预设台区拓扑图,经过上述操作,获得的台区测设备集合中的台区侧设备类型包括:配变监测终端、台区头端监测设备、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台区分支箱监测设备、台区末端监测设备和台区用户电表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台区侧设备类型,是根据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的预设台区拓扑图获得的。对于具体的设备类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行调整,本发明对此并不做过多限定。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分类操作的执行过程,可以通过双向链表来实现。由于双向链表中每个数据节点都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直接后继节点和直接前驱节点。因此,对双向链表中任一个数据节点进行访问时,都可以通过指针访问该数据节点的直接后继节点和直接前驱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为对上述第一分类操作的执行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对于其具体实施过程,本发明并不做过多限定和赘述。
根据预设台区拓扑图,按照第二预设分类规则,对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进行第二分类操作,获得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其中,第二分类操作包括:
对每个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监测点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用户电表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初始关联电表设备。
获得包含各台区监测点设备和各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的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
对每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判断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设备标识符是否为各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若是,则将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确定为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子监测点设备,并将子监测点设备的分类信息加入到该台区监测点设备对应的子监测点集合中,子监测点集合为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的子集。
对每个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利用预设递归算法,自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开始,逐级查找并获取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的各级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获得比对样本集合。将比对样本集合中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与基于子监测点集合获取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进行一致性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将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确定为关联电表设备。
将包括台区监测点设备、子监测点集合和关联电表设备的设备集合,确定为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分类操作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实施方式,在此示例性的提供一种:
上述第二分类操作通过双向链表实现:
由如图2所示的预设台区拓扑图可知,ACU1至ACU11是硬件类型为ACU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M1至M11是硬件类型为METER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则按照第二预设分类规则将ACU1至ACU11确定为台区监测点设备,将M1至M11确定为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将ACU1至ACU11中的每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加入到预设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表中。
对ACU1至ACU11中的每个台区监测点设备:
遍历预设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表,判断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设备标识符是否为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若是,则将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确定为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子监测点设备,并将子监测点设备的分类信息加入到该台区监测点设备对应的子监测点集合中。
例如,对于如图2所示的预设台区拓扑图,经过上述遍历预设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表的过程可以确定,ACU6至ACU9均是ACU4的子监测点设备,ACU10和ACU11军事ACU5的子监测点设备。而ACU4又是ACU2的子监测点设备,ACU5又是ACU3的子监测点设备。
对M1至M11中的每个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利用预设递归算法,自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开始,逐级查找并获取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的各级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获得比对样本集合。将比对样本集合中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与基于子监测点集合获取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进行一致性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将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确定为关联电表设备。
例如,对于如图2所示的预设台区拓扑图,经过上述一致性比对过程可以确定,M1、M2和M3是ACU6的关联电表设备,M4是ACU7的关联电表设备,M5和M6是ACU8的关联电表设备,M7和M8是ACU9的关联电表设备,M9是ACU10的关联电表设备,M10和M11是ACU11的关联电表设备。
可选的,在确定关联电表设备与子监测点集合中的关联关系后,可以将各关联电表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加入到对应的子监测点设备的子集中。
经过上述操作后,将包括台区监测点设备、子监测点集合和关联电表设备的预设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表,确定为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表。
可选的,上述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表中,可以包含多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路。上述根据如图2所示的预设台区拓扑图获得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表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含11个双向链路,具体为:
M1、ACU6、ACU4和ACU2依次双向链接,形成一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路;
M2、ACU6、ACU4和ACU2依次双向链接,形成一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路;
M3、ACU6、ACU4和ACU2依次双向链接,形成一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路;
M4、ACU7、ACU4和ACU2依次双向链接,形成一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路;
M5、ACU8、ACU4和ACU2依次双向链接,形成一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路;
M6、ACU8、ACU4和ACU2依次双向链接,形成一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路;
M7、ACU9、ACU4和ACU2依次双向链接,形成一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路;
M8、ACU9、ACU4和ACU2依次双向链接,形成一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路;
M9、ACU10、ACU5和ACU3依次双向链接,形成一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路;
M10、ACU11、ACU5和ACU3依次双向链接,形成一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路;
M11、ACU12、ACU5和ACU3依次双向链接,形成一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台区监测点设备双向链表,仅为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的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对此并不做过多赘述和限定。
可选的,台区侧线损由台区总线损、台区母线线损、台区馈线线损和台区表箱层线损组成,基于台区侧设备集合中,各类型台区侧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侧线损,包括:
通过公式:
Xc=[(J1-J2)/J1]*100%,
计算台区侧线损Xc,其中,J1是第一供电计量值,J2是第一用电计量值。
在台区侧线损Xc是台区总线损的情况下,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配变监测终端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与各台区用户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台区侧线损Xc是台区母线线损的情况下,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配变监测终端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与各台区头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台区侧线损Xc是台区馈线线损的情况下,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各台区头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台区末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台区侧线损Xc是台区表箱层线损的情况下,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各台区末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台区用户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可选的,台区监测点线损由监测点对子监测点的线损和监测点对关联电表设备的线损组成,基于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中,各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监测点线损,包括:
通过公式:
XJ=[(JA-Ja)/JA]*100%,
计算台区侧监测点线损XJ,其中,JA是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第二供电计量值,Ja是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子监测点设备,或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关联电表设备采集的第二用电计量值。
在台区侧监测点线损是监测点对子监测点的线损的情况下,用第二电计量值Ja是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各子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台区侧监测点线损是监测点对关联电表设备的线损的情况下,第二用电计量值Ja是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各关联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可选的,上述如图1所示的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还包括:
判断台区侧线损的数值是否大于对应地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分别获取采集第一供电计量值和第一用电计量值的各台区侧设备的第一故障设备标识符。基于台区侧线损的数值和第一故障设备标识符,生成台区侧设备故障事件,并将台区侧设备故障事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和/或,判断台区侧监测点线损的数值是否大于对应地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分别获取采集第二供电计量值和第二用电计量值的各台区监测点设备的第二故障设备标识符。基于台区侧监测点线损的数值和第二故障设备标识符,生成台区监测点设备故障事件,并将台区监测点设备故障事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预设阈值与第二预设阈值不同。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系统,如图4所示,系统包括:
集合获取模块401,基于预设台区拓扑图,获得台区侧设备集合和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其中,台区侧设备集合包括多个类型的台区侧设备,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包括多个类型的台区监测点设备。
第一线损计算模块402,基于台区侧设备集合中,各类型台区侧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侧线损。
第二线损计算模块403,基于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中,各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监测点线损。
可选的,上述如图4所示的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系统,还包括用于生成预设台区拓扑图的配变监测终端,该配变监测终端被设置为:
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响应于配变监测终端发送的台区识别指令,将本设备的设备标识符、设备的硬件类型、父节点设备标识符和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发送至配变监测终端,由配变监测终端生成预设台区拓扑图。
可选的,上述集合获取模块401被设置为:
根据预设台区拓扑图,按照第一预设分类规则,对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进行第一分类操作,获得台区侧设备集合,其中,第一分类操作包括:
对每个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为配变监测终端,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至少一个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头端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为配变监测终端,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不是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至少一个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的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分支箱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硬件类型为用户电表的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末端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用户电表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用户电表设备。
根据预设台区拓扑图,按照第二预设分类规则,对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进行第二分类操作,获得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其中,第二分类操作包括:
对每个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监测点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用户电表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初始关联电表设备。
获得包含各台区监测点设备和各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的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
对每个台区监测点设备:判断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设备标识符是否为各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若是,则将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确定为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子监测点设备,并将子监测点设备的分类信息加入到该台区监测点设备对应的子监测点集合中,子监测点集合为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的子集。
对每个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利用预设递归算法,自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开始,逐级查找并获取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的各级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获得比对样本集合。将比对样本集合中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与基于子监测点集合获取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进行一致性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将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确定为关联电表设备。
将包括台区监测点设备、子监测点集合和关联电表设备的设备集合,确定为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
可选的,上述第一线损计算模块402被设置为:
通过公式:
Xc=[(J1-J2)/J1]*100%,
计算台区侧线损Xc,其中,J1是第一供电计量值,J2是第一用电计量值。
在台区侧线损Xc是台区总线损的情况下,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配变监测终端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与各台区用户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台区侧线损Xc是台区母线线损的情况下,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配变监测终端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与各台区头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台区侧线损Xc是台区馈线线损的情况下,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各台区头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台区末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台区侧线损Xc是台区表箱层线损的情况下,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各台区末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台区用户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可选的,上述第二线损计算模块403被设置为:
通过公式:
XJ=[(JA-Ja)/JA]*100%,
计算台区侧监测点线损XJ,其中,JA是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第二供电计量值,Ja是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子监测点设备,或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关联电表设备采集的第二用电计量值。
在台区侧监测点线损是监测点对子监测点的线损的情况下,用第二电计量值Ja是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各子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台区侧监测点线损是监测点对关联电表设备的线损的情况下,第二用电计量值Ja是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各关联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可选的,上述如图4所示的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系统还包括:
故障监测模块,用于判断台区侧线损的数值是否大于对应地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分别获取采集第一供电计量值和第一用电计量值的各台区侧设备的第一故障设备标识符。基于台区侧线损的数值和第一故障设备标识符,生成台区侧设备故障事件,并将台区侧设备故障事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和/或,用于判断台区侧监测点线损的数值是否大于对应地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分别获取采集第二供电计量值和第二用电计量值的各台区监测点设备的第二故障设备标识符。基于台区侧监测点线损的数值和第二故障设备标识符,生成台区监测点设备故障事件,并将台区监测点设备故障事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装置,如图5所示,装置包括:
处理器501;
用于存储处理器501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502。
其中,处理器501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能够执行如上述任一项的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 (DVD) 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 (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预设台区拓扑图,获得台区侧设备集合和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其中,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包括多个类型的台区侧设备,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包括多个类型的台区监测点设备;
基于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中,各类型台区侧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侧线损;
基于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中,各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监测点线损;
所述基于预设台区拓扑图,获得台区侧设备集合和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按照第一预设分类规则,对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进行第一分类操作,获得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分类操作包括:
对每个所述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为配变监测终端,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至少一个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头端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为所述配变监测终端,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不是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至少一个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的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分支箱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硬件类型为用户电表的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末端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所述用户电表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用户电表设备;
根据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按照第二预设分类规则,对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进行第二分类操作,获得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分类操作包括:
对每个所述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所述区域控制单元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监测点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所述用户电表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初始关联电表设备;
获得包含各台区监测点设备和各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的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
对每个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判断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设备标识符是否为各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若是,则将所述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确定为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子监测点设备,并将所述子监测点设备的分类信息加入到该台区监测点设备对应的子监测点集合中,所述子监测点集合为所述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的子集;
对每个所述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利用预设递归算法,自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开始,逐级查找并获取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的各级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获得比对样本集合;将所述比对样本集合中的所述父节点设备标识符,与基于所述子监测点集合获取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进行一致性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将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确定为关联电表设备;
将包括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所述子监测点集合和所述关联电表设备的设备集合,确定为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的生成过程,包括:
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响应于配变监测终端发送的台区识别指令,将本设备的设备标识符、设备的硬件类型、父节点设备标识符和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发送至所述配变监测终端,由所述配变监测终端生成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区侧线损由台区总线损、台区母线线损、台区馈线线损和台区表箱层线损组成,所述基于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中,各类型台区侧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侧线损,包括:
通过公式:
Xc=[(J1-J2)/J1]*100%,
计算所述台区侧线损Xc,其中,J1是第一供电计量值,J2是第一用电计量值,在所述台区侧线损Xc是所述台区总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所述配变监测终端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所述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与各所述台区用户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所述台区侧线损Xc是所述台区母线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所述配变监测终端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所述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与各所述台区头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所述台区侧线损Xc是所述台区馈线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各所述台区头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所述台区末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所述台区侧线损Xc是所述台区表箱层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供电计量值J1是各所述台区末端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所述第一用电计量值J2是各所述台区用户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区监测点线损由监测点对子监测点的线损和监测点对所述关联电表设备的线损组成,所述基于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中,各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监测点线损,包括:
通过公式:
XJ=[(JA-Ja)/JA]*100%,
计算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XJ,其中,JA是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第二供电计量值,Ja是所述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所述子监测点设备,或所述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所述关联电表设备采集的第二用电计量值,在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是所述监测点对子监测点的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用电计量值Ja是所述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各所述子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在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是监测点对所述关联电表设备的线损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用电计量值Ja是所述第A个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各关联电表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的和。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台区侧线损的数值是否大于对应地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分别获取采集第一供电计量值和第一用电计量值的各台区侧设备的第一故障设备标识符;基于所述台区侧线损的数值和所述第一故障设备标识符,生成台区侧设备故障事件,并将所述台区侧设备故障事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和/或,判断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的数值是否大于对应地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分别获取采集第二供电计量值和第二用电计量值的各台区监测点设备的第二故障设备标识符;基于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的数值和所述第二故障设备标识符,生成台区监测点设备故障事件,并将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故障事件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6.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集合获取模块,基于预设台区拓扑图,获得台区侧设备集合和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其中,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包括多个类型的台区侧设备,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包括多个类型的台区监测点设备;
第一线损计算模块,基于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中,各类型台区侧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侧线损;
第二线损计算模块,基于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中,各台区监测点设备采集的正向有功变化值,计算台区监测点线损;
所述集合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按照第一预设分类规则,对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进行第一分类操作,获得所述台区侧设备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分类操作包括:
对每个所述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为配变监测终端,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至少一个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头端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为所述配变监测终端,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不是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联络点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至少一个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的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分支箱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区域控制单元,且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是硬件类型为用户电表的其他设备的父节点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末端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所述用户电表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用户电表设备;
根据所述预设台区拓扑图,按照第二预设分类规则,对各台区线损监测设备进行第二分类操作,获得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分类操作包括:
对每个所述台区线损监测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所述区域控制单元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台区监测点设备;在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的硬件类型为所述用户电表的情况下,将该台区线损监测设备确定为初始关联电表设备;
获得包含各台区监测点设备和各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的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
对每个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判断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设备标识符是否为各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若是,则将所述其他台区监测点设备确定为该台区监测点设备的子监测点设备,并将所述子监测点设备的分类信息加入到该台区监测点设备对应的子监测点集合中,所述子监测点集合为所述初始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的子集;
对每个所述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利用预设递归算法,自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开始,逐级查找并获取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的各级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获得比对样本集合;将所述比对样本集合中的所述父节点设备标识符,与基于所述子监测点集合获取的父节点设备标识符进行一致性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将该初始关联电表设备确定为关联电表设备;
将包括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所述子监测点集合和所述关联电表设备的设备集合,确定为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故障监测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台区侧线损的数值是否大于对应地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分别获取采集第一供电计量值和第一用电计量值的各台区侧设备的第一故障设备标识符;基于所述台区侧线损的数值和所述第一故障设备标识符,生成台区侧设备故障事件,并将所述台区侧设备故障事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和/或,用于判断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的数值是否大于对应地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分别获取采集第二供电计量值和第二用电计量值的各台区监测点设备的第二故障设备标识符;基于所述台区侧监测点线损的数值和所述第二故障设备标识符,生成台区监测点设备故障事件,并将所述台区监测点设备故障事件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8.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
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
CN202210755379.1A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4825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5379.1A CN114825647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5379.1A CN114825647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5647A CN114825647A (zh) 2022-07-29
CN114825647B true CN114825647B (zh) 2022-09-23

Family

ID=82523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5379.1A Active CN114825647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2564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7849A (zh) * 2020-01-09 2020-05-15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台区线损精益化防窃电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1917188A (zh) * 2020-08-11 2020-11-10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配电台区监测装置、配电台区拓扑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12114230A (zh) * 2020-09-18 2020-12-22 中电装备山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低压台区的配网监测系统以及台区拓扑识别方法
CN113109656A (zh) * 2021-04-26 2021-07-13 北京中兆龙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分析系统及分析方法
CN113238109A (zh) * 2021-05-08 2021-08-10 保定市宇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Ltu台区分级、分段、分支、分相线损监测系统
CN113869416A (zh) * 2021-09-28 2021-12-3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低压台区相序拓扑动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16903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拓扑自动辨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9913B (zh) * 2020-11-25 2023-08-29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台区户变关系异常诊断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7849A (zh) * 2020-01-09 2020-05-15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台区线损精益化防窃电监控系统及方法
WO2022016903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拓扑自动辨识方法
CN111917188A (zh) * 2020-08-11 2020-11-10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配电台区监测装置、配电台区拓扑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12114230A (zh) * 2020-09-18 2020-12-22 中电装备山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低压台区的配网监测系统以及台区拓扑识别方法
CN113109656A (zh) * 2021-04-26 2021-07-13 北京中兆龙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分析系统及分析方法
CN113238109A (zh) * 2021-05-08 2021-08-10 保定市宇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Ltu台区分级、分段、分支、分相线损监测系统
CN113869416A (zh) * 2021-09-28 2021-12-3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低压台区相序拓扑动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分相线损计算;陈慧等;《电力需求侧管理》;2017012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5647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0504B (zh) 智能电网监控方法、系统及智能电网控制器
CN108667005B (zh) 一种计及新能源影响的电网静动态结合脆弱性评估方法
CN108847682B (zh) 一种基于运行数据的光伏发电站并网性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Dahal et al. Preliminary work to classify the disturbance events recorded by phasor measurement units
CN105098763A (zh) 一种基于wams和ems的暂态电压稳定在线评估方法
CN102521677A (zh) 基于单pmu量测段面的节点等效输电参数优化辨识方法
CN116500385B (zh) 输电网监测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20140067325A1 (en) Analytics in a Utility Infrastructure
CN116154765A (zh) 电力拓扑关系的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Hasnat et al. Situational awareness using edge-computing enabled internet of things for smart grids
CN107819328A (zh) 一种电网故障数据的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4825647B (zh) 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台区线损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617571A (zh) 电网状态估计问题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hintakindi et al. WAMS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in load modeling, voltage stability improvement, and controlled island protection—a review
Song et al. Multifunctional smart electricity use monitor design, programming and tests based on LabVIEW
US20220284156A1 (en) Real-time update of power system models for dynamic security assessment
Malandra et al. Impact of PMU and smart meter application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TE-based smart city communications
CN115186974A (zh) 一种基于业务中台的配电网供电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9995022A (zh) 一种电网短期电压稳定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5954956A (zh) 一种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Guo et al. Online model-free estimation of the dynamic system model for a power system with renewables in ambient conditions
Li et al.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mid-term heavy load and overload pre-warning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CN112749465A (zh) 用于检测窃电的方法、处理器、存储介质及检测系统
Yao et al. Research on topology generation and fault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state perception
Liang et al. Intelligent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power theft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IOT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