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9923B - 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9923B
CN114819923B CN202210739294.4A CN202210739294A CN114819923B CN 114819923 B CN114819923 B CN 114819923B CN 202210739294 A CN202210739294 A CN 202210739294A CN 114819923 B CN114819923 B CN 114819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sk
work
user
time
rem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92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19923A (zh
Inventor
代杰
宋亚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392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9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19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9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19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9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G06Q10/1093Calendar-based scheduling for persons or groups
    • G06Q10/1097Task ass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1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 H04M1/7242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with automatic activation of emergency service functions, e.g. upon sensing an ala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schedules, e.g. using calenda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及设备,应用于计算机领域,可以解决在线上办公协作的过程中,用户容易遗漏工作任务的通知的问题。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服务器的第一任务通知,并获取用户信息。根据第一任务通知中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执行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然后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获取用户待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并根据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确定用户的任务列表,任务列表包括各工作任务的推荐处理顺序。最后,电子设备按照任务列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第一提醒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

Description

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办公场景下,经常需要团队协作。传统办公协作方式包括:线上系统网页页面、应用程序APP或者线下文档管理等。
在通过上述线上系统网页页面或APP实现办公协作时,用户向其他用户分配工作任务时,可以通过线上系统或APP向对应的其他用户发送工作的任务通知。而该任务通知往往只会发一次,当接收任务通知的用户想要了解自己的待办工作任务时,需要自行在所有任务通知中翻找。这样的方式对于用户而言,容易遗漏其中部分工作的任务通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及设备,用于解决在实现线上办公协作的过程中,用户容易遗漏工作的任务通知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
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服务器的第一任务通知,第一任务通知用于通知待办的非固定时间段类型的第一工作任务;第一任务通知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和到期时间。在接收到第一任务通知之后,电子设备获取用户日程、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用户的工作效率。其次,电子设备根据当前时间、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到期时间、用户日程、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用户的工作效率,确定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执行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然后,电子设备根据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其中,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包括预计执行时长。再然后,电子设备获取用户待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并根据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确定用户的任务列表,任务列表包括第一工作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的推荐处理顺序。最后,电子设备按照任务列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第一提醒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
该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任务通知之后,可以自动为用户在合适的时机提醒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并且,既考虑了用户日程、常用工作时间段和用户的工作效率,还结合了任务的到期时间、预计耗时时长,可以在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之前,提醒用户处理待办的工作任务,避免用户遗漏部分工作的任务通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根据当前时间、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和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执行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包括:
电子设备根据当前时间、到期时间、用户日程以及常用工作时间段,确定在第一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之前,用户哪些工作时间段是空闲的,即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电子设备将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划分为最小时间片段,根据用户的工作效率可以获取到各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电子设备根据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中各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以及预计耗时时长,可以得到各最小时间片段中用户可以完成的任务时长,从而结合各最小时间片段中用户可以完成的任务时长,选择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推荐执行时间段为最小时间片段的集合。最后,电子设备统计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的累计时长,得到预计执行时长。
这样,在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时,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剩余时长。便于在为用户提醒第一工作任务时,选择更合适的提醒时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还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是在到期时间之前除开预计执行时长以外,为第一工作任务预留的用于应对突发事项安排的时长。在电子设备根据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电子设备获取用于指示第一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的程度系数;然后,电子设备将程度系数与预留时长的乘积,作为第一工作任务的加权预留时长。在确定第一剩余时长时,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还包括:加权预留时长。即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为预计执行时长和加权预留时长的和值。该技术方案中,在向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时,结合了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对于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高的工作任务,可以更早的提醒用户处理,从而工作任务的提醒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还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参数。电子设备获取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包括:电子设备根据程度参数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程度系数。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程度系数即为上述程度系数。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服务器为第一工作任务设置的程度系数确定加权预留时长,对于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较高的工作任务而言,将会更早的提醒用户处理,从而减少这类工作任务被突发事项安排耽误处理时间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获取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包括:电子设备获取上述推荐执行时间段中的开始执行时间距离到期时间的第三剩余时长;电子设备根据第三剩余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二程度系数。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程度系数即为上述程度系数,第二程度系数用于指示第一工作任务在开始执行时间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在该实施方案中,电子设备结合第一工作任务在推荐执行时间段的任务开始时间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这样,即便用户因其他事项无法在推荐执行段内完成第一工作任务,也可以减少用户在到期时间之前无法执行完第一工作任务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获取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包括:电子设备统计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的累计时长,作为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二剩余时长;电子设备根据第二剩余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三程度系数。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程度系数即为上述程度系数,第三程度系数用于指示第一工作任务在当前时间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这样,若在当前时间对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进行提醒,可以确定在当前时间是否需要提醒用户待办的第一工作任务,以及在当前时间需要提醒第一工作任务时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提醒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根据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包括:电子设备统计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的累计时长,作为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二剩余时长;电子设备将第二剩余时长与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的差值,作为第一剩余时长。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时长越短,则表示自当前时间至到期时间之间,用户可以用于其他工作任务的剩余工作时长越少,可以认为该第一工作任务需要越早提醒用户处理。这样,针对用户待办的多项工作任务,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提醒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应用执行完第一工作任务后,从任务列表中删除第一工作任务。这样,电子设备根据任务列表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任务列表进行更新,避免向用户提醒已经完成的工作任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服务器的第二任务通知,第二任务通知用于通知待办的固定时间段类型的第二工作任务;第二任务通知包括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开始时间和任务结束时间;与电子设备接收第一任务通知时类似的,电子设备接收第二任务通知之后,电子设备根据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生成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计划,提醒计划包括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时间。最后,电子设备按照提醒计划发出第二提醒消息,第二提醒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待办的第二工作任务。对于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生成对应的提醒计划,并按照提醒计划在合适的时间向用户提醒待办的第二工作任务。这样,为用户提供不同任务类型的工作任务的提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发出的语音查询指令;语音查询指令用于查询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电子设备根据语音查询指令向用户发出语音提示,语音提示用于提示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持用户以语音的方式查询待办的工作任务,同时以语音的方式向用户提示的待办的工作任务,使用户可以快速的了解有哪些待办的工作任务。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应用于服务器,该方法包括:
服务器通过网页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一任务通知,第一任务通知用于向电子设备的用户通知待办的非固定时间段类型的第一工作任务;第一任务通知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和到期时间。其次,服务器获取用户日程、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用户的工作效率;其中,用户日程包括对待办的其他事项的安排。然后,服务器根据当前时间、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和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执行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再然后,服务器根据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其中,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包括预计执行时长。再然后,服务器获取用户待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并根据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确定用户的任务列表,任务列表包括第一工作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的推荐处理顺序。最后,服务器按照任务列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第一提醒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设备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工作任务提醒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工作任务提醒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工作任务提醒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芯片系统),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三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提醒消息的显示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提醒消息的显示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之间的交互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服务器的交互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办公场景下,如果通过线上系统网页页面或APP实现办公协作,用户向其他用户安排工作任务,可以通过线上系统或APP向该负责该工作任务的用户发送工作的任务通知。相关技术中这样的任务通知往往只会发一次,当接收任务通知的用户想要了解自己待办的工作任务,需要自行在所有任务通知中翻找。这样的方式对于用户而言,流程复杂,且容易发生遗漏其中部分任务通知的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该方法涉及到电子设备和服务器。电子设备中安装了第一应用,第一应用可用于办公、支持用户处理工作任务。服务器是第一应用的后台服务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与服务器交互。服务器可以向被安排工作任务的用户的电子设备发送任务通知。接收到任务通知的电子设备,根据用户信息以及任务通知中携带的任务属性,经过统筹规划,生成用户待办工作任务的任务列表。电子设备将按照该任务列表会发出提醒消息,用于向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这样,既考虑了用户日程、常用工作时间段和用户的工作效率,还结合了任务的到期时间、预计耗时时长,可以在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之前,提醒用户处理待办的工作任务,避免用户遗漏部分工作的任务通知。
示例性的,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任意一个计算机设备,其中,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终端、掌上终端等。服务器可以为一台服务器,或者,也可以为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是一个云计算服务中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电子设备为手机101,该手机101与服务器102交互。本申请提供的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手机101。
其中,手机101中安装了第一应用,服务器102为该第一应用对应的后台服务器。手机101与服务器102之间通过网络连接进行通信。具体的,被安排工作任务的用户1可以通过手机101中的第一应用接收到服务器102发送的任务通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务通知方法同样涉及电子设备和服务器,其中的服务器为网页服务器(web服务器)。用户在电子设备上可以登入网页,并通过网页接收待办工作任务的任务通知,以及处理待办的工作任务等。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服务器向用户的电子设备的网页发送待办工作的任务通知,同时服务器获取被安排工作任务用户的用户信息,并根据任务通知中携带的任务属性以及获取的用户信息,对该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进行统筹规划,生成用户待办工作任务的任务列表。此外,服务器还将根据该任务列表向用户的电子设备发出提醒消息,用于向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例如,可以应用于如图2所示系统中的服务器 202,该服务器202可以向电脑201发送任务通知,以及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的提醒消息。
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手机101。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20,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330,充电管理模块340,电池341,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无线通信模块360,音频模块370,扬声器370A,受话器370B,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显示屏380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3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3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310可以是应用处理器AP。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3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3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3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3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3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USB接口等。
USB接口3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3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电子设备300充电,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3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或移动终端,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3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3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支持有线充电。具体的,充电管理模块340可以通过USB接口3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支持无线充电。
其中,充电管理模块340为电池341充电的同时,还可以为电子设备300供电。充电管理模块340接收电池341的输入,为处理器310,存储器320,显示屏380,和无线通信模块360等供电。充电管理模块340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341的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340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310中。
电子设备3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无线通信模块3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3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3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3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3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3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3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3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
电子设备300通过GPU,显示屏38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380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38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380包括显示面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380,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存储器32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0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3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此外,存储器3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370,扬声器370A,受话器370B,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3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3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310中,或将音频模块3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310中。扬声器3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受话器3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麦克风3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子设备3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370D可以是USB接口3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USA,CTIA)标准接口。
以下实施例中的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电子设备300中实现。
本申请提出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手机上安装了第一应用,第一应用支持用户通过第一应用处理待办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按照是否固定时间划分为两种类型:固定时间段类型和非固定时间段类型。
其中,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表示对工作任务指定了执行的时间段,该工作任务必须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完成。例如,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包括会议、培训。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指定的时间段包括任务开始时间和任务结束时间。
非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表示该工作任务没有限制执行的时间段,用户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来执行该工作任务。但通常非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限制了任务的到期时间,表示该工作任务需要在到期时间之前完成。例如,非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可以是制图、校稿、撰稿等。
手机接收服务器发送的任务通知之后,可以获得任务通知中携带的任务属性。针对非固定时间段类型的第一工作任务,任务属性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和到期时间。为了向用户提醒该待办的第一工作任务,手机获取用户信息,具体包括用户日程、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以及用户的工作效率。其中,用户日程可以包括如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以及用户的其他非工作安排如学习、运动、体检等。
进一步地,手机根据用户日程、常用工作时间段、当前时间和到期时间,可以确定从当前时间至到期时间之间用户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然后结合工作效率以及预计耗时时长,可以确定用户在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内,除开与第一工作任务关联时长以外的第一剩余时长;其中,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可以包括预计执行时长,而预计执行时长可以根据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内用户的工作效率,以及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确定。
然后,手机可以获取用户待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并结合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的推荐处理顺序,即用户的任务列表。最后,手机按照用户的任务列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为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
这样,既考虑了用户日程、常用工作时间段和用户的工作效率,还结合了任务的到期时间、预计耗时时长,可以在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之前,提醒用户处理待办的工作任务,避免用户遗漏部分工作的任务通知。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工作任务提醒方法的步骤如图4所示。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手机101。该方法包括S401-S407。其中:
S401.服务器向手机发送第一任务通知。
第一任务通知用于通知用户待办的第一工作任务。由上述说明可知,工作任务可以分为固定时间段类型和非固定时间段类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类型为非固定时间段类型。第一任务通知中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和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
第一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表示第一工作任务需要在到期时间之前执行完成。例如,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内容为制图,到期时间为5月20日,即第一任务通知用于提醒用户需在5月20日以前执行完成该制图任务。
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表示在常规工作效率下,执行第一工作任务预计需要花费的时间。例如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内容为制图,预计耗时时长为3小时,即在常规工作效率下,用户执行该制图任务需花费3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是以常规工作效率为1(或100%)为例计算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任务通知还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内容、任务要求等等信息。例如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内容为制图,任务要求包括使用图纸的大小,制图时每一幅图纸包含的图像内容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任务通知还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类型,如固定时间段工作类型、非固定时间段工作类型等。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任务通知还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参数,用于指示第一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应理解,上述所列举的第一任务通知包括的内容仅为示例,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任务通知还可以包括第一工作任务其它方面的信息。
S402.手机接收来自服务器的第一任务通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接收到第一任务通知之后,对第一任务通知进行解析即可获得第一任务通知中携带的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任务通知中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类型(如固定时间段类型、非固定时间段类型),手机根据第一任务通知可以直接获得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类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任务通知中包括任务内容(如会议、制图等),手机根据任务内容可以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类型(可在手机上预先配置任务内容与任务类型的映射关系)。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任务通知包括任务属性,手机可以根据任务属性确定第一任务通知所通知任务的任务类型。例如,手机接收第一任务通知获得任务属性之后,任务属性包括预计耗时时长和到期时间,手机可以确定工作任务为非固定时间段类型;若任务属性包括任务开始时间和任务结束时间,手机可以确定工作任务为固定时间段类型。在其它实施例中,手机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确定第一任务通知所通知任务的任务类型。
S403.手机获取用户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信息包括用户日程、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用户的工作效率。
其中,用户日程包括对待办的其他事项的安排。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待办的其他事项可以包括用户对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的安排。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表示在指定时间段用户需执行该工作任务,即在该指定时间段并非用户的空闲时间段,无法用于执行其他任务。例如,用户日程中安排了在5月14日14:00-16:00点参加会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待办的其他事项还可以包括用户对其他非工作任务的安排。在一些情况下,用户可能需要在常用工作时间段内处理其他非工作事项,可以在用户日程中对这部分非工作事项规划执行时间。例如用户在日程中计划在5月15日上午08:00-10:00参加体检,等等。同样的,在用户日程中安排了其他非工作事项的时间段内,用户无法执行工作任务。
由于用户日程中安排了其他待办事项的时间段无法用于执行工作任务,因此,在为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制定提醒计划时,需结合用户日程中对用户待办的其他事项的安排,将其他事项安排的时间段排除。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日程包括对用户非工作事项的安排时,手机可以从手机中的日历应用、便签应用或闹钟应用等获取用户日程,进而可以得到用户的非空闲工作时间段。或者,用户日程包括对用户待办的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的安排时,手机可以获取用户对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的提醒计划,进而可以得到用户的非空闲工作时间段。进一步地,手机在得到用户的非空闲工作时间段之后,可以用于为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
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表示用户平时用于工作的时间段。在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以外的时间段内,用户可能并不会用于执行工作任务。因此,手机在根据任务通知为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时,需在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内进行提醒。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手机中设置常用工作时间段,手机获取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可以直接获取用户在手机上设置的常用工作时间段。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获取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习惯得到,例如用户每天到达公司上班的时间、下班离开公司的时间等等习惯。具体的,手机根据用户的习惯分析确定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介绍,本申请对此不予赘述。在其它实施例中,手机获取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用户的工作效率表示用户执行工作任务时的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不同工作时间段的工作效率均相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的工作效率在不同工作时间段可以是不同的工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效率可以包括不同工作时间段对应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设置工作效率,手机获取用户的工作效率,可以直接获取用户在手机上设置的工作效率。在其它实施例中,手机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获取用户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用0.8、1、1.2、1.5等数值表示;或者,用户的工作效率也可以用80%、100%、120%、150%等数值表示。
应理解,手机没有获取到用户的工作效率这一用户信息,手机也可以使用默认的工作效率作为用户的工作效率,为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其中,默认的工作效率通常为1。
S404.手机根据当前时间、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执行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
其中,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包括:自当前时间至到期时间之间的空闲工作时间段。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根据当前时间、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用户信息确定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具体可以包括:首先,手机根据任务属性中的当前时间和到期时间,得到执行第一工作任务在当前时间的剩余时间段。其次,手机根据用户信息中的常用工作时间段和该剩余时间段,得到剩余时间段中用户哪部分时间段是工作时间段,即剩余常用工作时间段。最后,手机结合用户信息中的用户日程和该剩余常用工作时间段,得到剩余常用工作时间段中用户的哪些时间段是空闲的,即上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
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前时间为(5月12日10:00),第一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为(5月12日18:00);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为每天09:00-18:00;根据用户日程确定用户在(5月12日14:00-16:00)需参加会议。首先,手机确定从当前时间至到期时间的剩余时间段为:(5月12日,10:00-18:00)。其次,手机根据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得到剩余常用工作时间段为:(5月12日,10:00-18:00)。最后根据用户日程,得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包括:(5月12日,10:00-14:00、16:00-18:00)。
执行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表示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预计需要花费的时长。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确定执行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时长,具体可以包括:手机根据用户信息中的工作效率、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以及上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确定用户在上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中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时长。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用户在不同工作时间段的工作效率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以用户在不同工作时间段的工作效率相同为例,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若用户的工作效率为1,则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若用户的工作效率为1.2,则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1.2。
以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工作效率不相同为例,即用户在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中的不同时间段完成工作任务的速度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将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等分为相同时长的时间片段,然后根据每一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计算各时间片段用户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时长。从而确定在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内,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段以及该时间段对应的预计执行时长。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S404包括S501-S504。其中:
S501.手机根据当前时间、到期时间、用户日程以及常用工作时间段,确定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
手机根据当前时间、到期时间、用户日程以及常用工作时间段确定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的具体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502.手机将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划分为最小时间片段,并获取各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
最小时间片段的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最小时间片段的时长可以设置为30分钟(min)、1小时(h)、2h等等。
以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包括:(5月12日,10:00-14:00、16:00-18:00),最小时间片段的时长为30min为例,用户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一共可以划分为12个最小时间片段。具体包括:(10:00-10:30,10:30-11:00,…,13:30-14:00,16:00-16:30,…,17:30-18:00)。
假设用户的工作效率包括:(09:00-12:00,工作效率为1),(12:00-18:00,工作效率为1.2),根据用户的工作效率,可以分别获取上述各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
S503.手机根据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中各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以及预计耗时时长,选择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其中,推荐执行时间段为最小时间片段的集合。
手机在获取用户在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内各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之后,可以确定各最小时间片段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时长。进一步的,手机结合各最小时间片段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时长、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最小时间片段作为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结合各最小时间片段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时长、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最小时间片段作为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具体可以包括:首先,手机确定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各种候选执行时间段的组合。然后,手机从该候选执行时间段的组合中选择累计时长最短的候选执行时间段,作为推荐执行时间段。
应理解,为了用户尽量在连续时间段内执行同一工作任务,候选执行时间段尽量为连续的时间段。可以理解地,候选执行时间段预计累计可完成的工作任务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
例如,以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为2.9h为例 ,在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10:00-14:00、16:00-18:00)中, 各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包括:(10:00-12:00)包含的4个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为1,预计累计可以完成工作任务时长为2h。(12:00-14:00)包含的4个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为1.2,预计累计可以完成工作任务时长为2.4h。(16:00-18:00)包含的4个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为1.2,预计累计可以完成工作任务时长为2.4h。上述示例在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10:00-14:00、16:00-18:00)中,至少存在以下候选执行时间段:
①(10:00-13:00,可完成工作任务时长3.2h>预计耗时时长2.9h);累计时长3h;
②(11:00-14:00,可完成工作任务时长3.2h>预计耗时时长2.9h);累计时长3h;
③(13:30-14:00,16:00-18:00,可完成工作任务时长2.9h=预计耗时时长2.9h);累计时长2.5h。
由此可知,上述3个候选执行时间段中,候选执行时间段①、②和③分别包含6、6和5个最小时间片段,其中候选执行时间段③累计时长最小,为2.5h。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可以选择(13:30-14:00,16:00-18:00)作为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应理解,上述候选执行时间段①②③仅为部分示例。
在另一些时间段中,手机也可以从上述候选执行时间段的组合中选择距离当前时间最近的候选执行时间段,作为推荐执行时间段。在上述示例中,在确定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中由最小时间片段组成的各候选执行时间段之后,当前时间为10:00,可以确定的是,候选执行时间段①是距离当前时间最近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手机选择候选执行时间段①作为推荐执行时间段。
在其它实施例中,手机选择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应理解,推荐执行时间段可以用于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根据第一剩余时长可以确定向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的顺序。
S504.手机统计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的累计时长,得到预计执行时长。
在确定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之后,统计推荐执行时间段的累计时长,将该时长作为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时长。如上述实施例中,手机选择候选执行时间段③作为推荐执行时间段时,累计时长为2.5h,即预计执行时长为2.5h。手机选择候选执行时间段①作为推荐执行时间段时,累计时长为3h,即预计执行时长为3h。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手机通过将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划分为最小时间片段,根据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对应的不同工作效率计算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执行时长。这样,在计算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时,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剩余时长。便于在为用户提醒第一工作任务时,选择更合适的提醒时机。
S405.手机根据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
其中,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表示与第一工作任务相关的时长,具体可以包括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预留给第一工作任务的提醒时长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执行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S405包括S601和S602。其中:
S601.手机统计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的累计时长,作为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二剩余时长。
在手机确定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之后,可以得到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长,即第二剩余时长。例如,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为(10:00-14:00、16:00-18:00),第二剩余时长(剩余空闲工作时长)即为6小时。
S602.手机将第二剩余时长与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的差值,作为第一剩余时长。
其中,第一剩余时长包括:在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中,除了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以外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长。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二剩余时长表示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时长,第二剩余时长与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的差值表示自当前时间至到期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内,除开与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之外的剩余时长。如果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执行时长,则第一剩余时长表示自当前时间至到期时间之前,除开用于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时长之外还剩余的空闲工作时长。
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时长越短,则表示自当前时间至到期时间之间,用户可以用于其他工作任务的剩余工作时长越少,可以认为该第一工作任务需要越早提醒用户处理。因此,手机在为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时,可以将第一剩余时长小的工作任务放在靠前的位置进行提醒。这样,针对用户待办的多项工作任务,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提醒顺序。
S406.手机获取用户待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并根据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确定用户的任务列表。
其中,任务列表包括第一工作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的推荐处理顺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获取用户待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中的其他工作任务为其他非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
由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知,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越短,则表示在第一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之前,用户可以用于非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时长越少,可以认为该第一工作任务越需要尽快处理。针对其他工作任务也是类似,例如其他工作任务X的第一剩余时长越短,表示在其他工作任务X的到期时间之前,用户可以用于非其他工作任务X的剩余时长越少。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待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随当前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前时间从10:00变为11:00,各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相应减少1小时。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用户待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之后,根据第一工作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可以为第一工作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进行排序,得到用户的任务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根据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确定用户的任务列表,可以包括:将第一工作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按照第一剩余时长的大小顺序排列,得到用户的任务列表。其中,可以按照第一剩余时长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也可以按照第一剩余时长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S407.手机按照任务列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第一提醒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按照任务列表发出的第一提醒消息,具体可以是提醒用户待办的所有工作任务。具体的,手机发出的第一提醒消息可以包括用户的任务列表,其中包括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的推荐处理顺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发出的第一提醒消息也可以仅提醒任务列表中部分待办的工作任务。具体的,以任务列表中按照第一剩余时长由小到大进行排序为例,手机发出的第一提醒消息可以仅包括任务列表中的前预设项工作任务。其中,预设项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3、5等等,即手机发出的第一提醒消息包括任务列表中前3项或5项待办的工作任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发出第一提醒消息时,也可以根据任务列表中各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选择需要进行提醒的工作任务。具体的,手机发出第一提醒消息时,将任务列表中第一剩余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的工作任务向用户发出第一提醒消息。其中,如第一预设时长设置为6小时,手机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时,对任务列表中第一剩余时长小于或者等于6小时的工作任务发出第一提醒消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任务列表中第一剩余时长较小的工作任务向用户发出提醒,以提醒用户可以尽快处理这部分工作任务。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发出的第一提醒消息还可以包括各项待办的工作任务的时间信息;其中,工作任务的时间信息可以是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第一剩余时长或者第二剩余时长等等。在向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时,将待办的工作任务的时间信息同时提示给用户,便于用户结合各工作任务的时间信息自行选择对各工作任务的处理顺序,使工作任务的提醒更加灵活。
此外,手机按照任务类型发出第一提醒消息的时机在不同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为不同的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按照任务列表发出第一提醒信息,具体可以是每隔预设时间段发出第一提醒消息。或者,手机也可以在接收到新的任务通知时,发出第一提醒消息。或者,以任务列表中按照第一剩余时长由小到大进行排序为例,手机还可以在任务列表中排序第一位的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时长时,发出第一提醒消息。例如,第二预设时长为5小时,当检测到任务列表中排序第一位的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小于或者等于 5小时,则手机1发出第一提醒消息。其中,手机发出第一提醒消息的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式确定。
示例性的,手机发出的第一提醒消息如图7所示,在手机的主界面701中展示第一提醒消息701,第一提醒消息701包括任务列表中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如工作任务1为撰稿1,工作任务2为撰稿2,工作任务3为校稿,工作任务4为制图,工作任务5为撰稿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手机确定的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仅用于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进而根据第一剩余时长确定用户的任务列表。而在手机按照任务列表向用户发出第一提醒消息时,手机不会将推荐执行时间段提示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第一提醒消息自行决定各工作任务的处理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作任务提醒方法,手机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任务通知之后,可以自动为用户在合适的时机提醒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并且,既考虑了用户日程、常用工作时间段和用户的工作效率,还结合了任务的到期时间、预计耗时时长,可以在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之前,提醒用户处理待办的工作任务,避免用户遗漏部分工作的任务通知。
上述确定第一剩余时长时,仅考虑了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执行时长。然而在实际对第一工作任务进行提醒时,如果仅在到期时间之前排除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执行时长得到第一剩余时长,在根据第一剩余时长生成的任务列表的推荐处理顺序中,有可能会出现在到期时间之前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需全部用于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用户才可以在到期时间前执行完第一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突然有其他事项安排需占用工作时间,将会导致在第一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之前,用户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第一工作任务,即第一工作任务无法在到期时间之前执行完成。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确定第一剩余时长时,为用户在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执行时长之外,预留一段时间,用于提前提醒用户待办的第一工作任务。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在根据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时,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中还包括上述为第一工作任务预留时间的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501和S502中的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执行时长和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其中,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可以是第一任务通知中携带的,即任务属性还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也可以是用户根据自身情况设置的,用户信息中包括对非固定时间段类型任务设置的预留时长。在本实施例中,手机获取用户信息后,将其中对非固定时间段类型任务设置的预留时长作为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时,还从当前时间至到期时间之间的时长中除开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即为用户在到期时间之前执行第一工作任务预留了一段时间。同理,针对用户待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确定第一剩余时长时,也会在第二剩余时长中再除开预留时长。这样,手机根据第一剩余时长生成任务列表,并按照任务列表为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可以尽量避免因其他因素导致用户在到期时间前无法执行完工作任务的情况。
此外,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还可以根据任务情况划分重要程度、紧急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务情况可以包括任务内容,不同的任务可以设置不同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例如,任务内容为撰稿、制图,对应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为高;任务内容为校稿对应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为低。应理解,上述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均为示例,各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任务情况还可以包括工作任务在到期时间之前的剩余时长(例如可以是上述第二剩余时长),针对剩余时长确定对应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例如,剩余时长为1天时,该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为高;剩余时长为4天时,该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为中;剩余时长为10天时,该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为低。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任务情况还可以包括任务内容和剩余时长,针对不同的任务内容设置的用于确定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的剩余时长对应不同。例如,工作任务为撰稿时,剩余时长分别为1/4/10天时,对应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分别为高/中/低。工作任务为校稿时,剩余时长分别为1小时/3小时/6小时,对应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分别为高/中/低。
进一步的,针对同一类型的工作任务,上述用于确定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的剩余时长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统一设置,也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习惯设置。
针对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根据第一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可以相应调整。例如针对重要程度为高的工作任务,预留时长更长,可以更好的保证用户在到期时间之前完成该工作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还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S405之前,该工作任务提醒方法还包括S801和S802。其中:
S801.手机获取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
其中,程度系数用于指示第一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与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参数相关,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参数包括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手机获取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可以包括:手机获取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参数,并根据程度参数确定对应的程度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还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参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S801包括:手机根据程度参数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程度系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程度系数即为第一程度系数,第一程度系数用于指示第一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程度参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中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参数,表示对于该第一工作任务设置了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可以理解地,由服务器设置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手机在获得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参数之后,可以根据程度参数与程度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程度系数。其中,程度参数与程度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预先配置在手机上。例如,以程度参数包括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为例,上述程度参数与程度系数的映射关系包括:(1)重要程度为低、紧急程度为低,程度系数为1;(2)重要程度为高、紧急程度为低,程度系数为1.2;(3)重要程度为低、紧急程度为高,程度系数为1.2;(4)重要程度为高、紧急程度为高,程度系数为1.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工作任务设置了第一程度参数,服务器向手机发送的第一任务通知中包含了上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程度参数。手机接收到该第一程度参数可以确定对应的第一程度系数,进而在后续步骤中可以根据第一程度系数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加权预留时长。
除了根据任务情况、剩余时长等信息获取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参数之后,再将程度参数转换为程度系数之外,手机也可以直接根据任务情况、剩余时长等信息获取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801包括:手机获取推荐执行时间段中的开始执行时间距离到期时间的第三剩余时长;手机根据第三剩余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二程度系数;程度系数包括第二程度系数,第二程度系数用于指示第一工作任务在开始执行时间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手机确定了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如果用户在推荐执行时间段执行第一工作任务,则可以根据第一工作任务在推荐执行时间段的开始执行时间,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工作任务在推荐执行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确定的程度系数记为第二程度系数。其中,以推荐执行时间段(13:30-14:00,16:00-18:00)为例,该推荐执行时间段的开始执行时间为13:30。
具体的,手机在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之后,可以得到该推荐执行时间段的开始执行时间,计算开始执行时间至到期时间之间的剩余时长,记为第三剩余时长。该第三剩余时长表示:开始执行时间与第一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之间还剩多少时长。由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三剩余时长确定用于指示第一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的第二程度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手机上预先配置工作任务的剩余时长与程度系数的映射关系。例如,上述剩余时长与程度系数的映射关系包括:(1)剩余时长为9天,程度系数为1;(2)剩余时长为6天,程度系数为1.2;(3)剩余时长为3天,程度系数为1.5。又如,上述剩余时长与程度系数的映射关系包括:(a)剩余时长为10小时,程度系数为1;(b)剩余时长为6小时,程度系数为1.2;(c)剩余时长为4小时,程度系数为1.5。
进一步的,上述工作任务的剩余时长与程度系数的映射关系,可以结合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设置为不同。具体的,可以结合任务内容、预计耗时时长等等设置剩余时长与程度系数的映射关系。例如,任务内容为撰稿时,映射关系设置为上述示例中(1)-(3);任务内容为校稿时,剩余时长与程度系数的映射关系设置为上述示例中(a)-(c)。又如,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为48小时,剩余时长与程度系数的映射关系设置为上述示例中(1)-(3);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为1.5小时,映射关系设置为上述示例中(a)-(c)。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工作任务的剩余时长为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三剩余时长,根据工作任务的第三剩余时长确定的程度系数记为第二程度系数。
手机在根据第三剩余时长确定第二程度系数之后,将第二程度系数作为第一工作任务在开始执行时间的程度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结合手机推荐执行时间段中的开始执行时间与到期时间之间的剩余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二程度系数。即,假定用户在推荐执行时间段执行第一工作任务,根据开始执行时间对应的第二程度系数为用户预留了时长。即便用户因其他事项无法在推荐执行段内执行完第一工作任务,也可以减少用户在到期时间之前无法执行完第一工作任务的情况。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在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时,也可以通过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二剩余时长确定。在本实施例中,上述S801包括:手机统计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的累计时长,作为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二剩余时长;手机根据第二剩余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三程度系数;程度系数包括第三程度系数。
与上述根据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三剩余时长确定程度系数类似的,手机根据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二剩余时长确定程度系数,也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剩余时长与程度系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在本实施例中,将手机根据第二剩余时长确定的程度系数记为第三程度系数。其中,手机根据第二剩余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三程度系数的具体过程,可以参照手机根据第三剩余时长确定第二程度系数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知,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是从当前时间至到期时间之间用户的空闲工作时间段,则第二剩余时长表示的是当前时间至到期时间之间的剩余工作时长。因此,手机根据第二剩余时长确定的第三程度系数,表示的是第一工作任务在当前时间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当前时间距离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的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在当前时间的第三程度系数,用于指示第一工作任务在当前时间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如果在当前时间对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进行提醒,可以确定在当前时间是否需要提醒用户待办的第一工作任务,以及在当前时间需要提醒第一工作任务时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提醒顺序。
S802.手机将程度系数与预留时长的乘积,作为第一工作任务的加权预留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S501和S502(即S405)中的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执行时长和加权预留时长。也即,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为第一工作任务的预计执行时长和加权预留时长的和值。在手机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时,将第二剩余时长与该和值的差值,作为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
由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可知,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与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相关,而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可以由服务器指定,也可以由手机根据工作任务的剩余时长(第二剩余时长或第三剩余时长)确定。其中,在服务器指定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的场景中,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而在手机根据工作任务的剩余时长确定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的情况下,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随剩余时长的变化而变化;通常剩余时间越长,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越低,剩余时长越短,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越高。
而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是为了避免用户因其他突发事项安排导致在到期时间之前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第一工作任务。应理解,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时长越长,表示用户有更多时间在第一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之前应对可能出现的其他突发事项安排,从而需要在到期时间之前为第一工作任务预留的时长越短。反之,如果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时长越短,则需要在到期时间之前为第一工作任务预留的时长越长。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用于指示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的程度系数,对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进行调整。第一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越高,加权预留时长越长;第一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越高,加权预留时长越短。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剩余时长是第二剩余时长与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的差值,而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包括加权预留时长。因此,第一工作任务的加权预留时长越长,则第一剩余时长越短。在手机根据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确定用户的任务列表时,第一剩余时长越短的工作任务越需要优先提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根据程度系数调整后得到的加权预留时长作为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可以针对不同工作任务、同一工作任务在不同时间段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适应性的调整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在向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时,结合了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对于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高的工作任务,可以更早的提醒用户处理,工作任务的提醒效果更好。
由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知,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也可以是用户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信息还包括用户对非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设置的自定义预留时长。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接收第一任务通知,第一任务通知中的任务属性还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手机为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时,不仅需要考虑服务器为第一工作任务设置的预留时长,还需要考虑用户为工作任务设置的自定义预留时长。
手机可以既考虑服务器设置的预留时长,也考虑用户的自定义预留时长。或者,手机也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中的一个预留时长,用于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将上述S801和S802的步骤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加权预留时长,以及自定义预留时长,均作为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也可以将第一工作任务的加权预留时长或者自定义预留时长,作为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
其中,与服务器为第一工作任务设置的预留时长类似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内容设置为不同的自定义预留时长。或者,用户还可以根据工作任务的预计耗时时长所对应的预计耗时时间段,设置对应不同的自定义预留时长。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用户为工作任务自定义设置预留时长。在手机根据任务通知为用户提醒待办的工作任务时,结合用户设置的自定义预留时长进行提醒,可以使工作任务的提醒更加符合用户的习惯。
在手机根据接收的任务通知生成任务列表之后,如果用户完成了任务列表中的工作任务,手机需要在任务列表中删除该工作任务,更新任务列表。这样,避免向用户提醒已经完成的工作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工作任务提醒方法还包括S901。其中:
S901.手机通过第一应用执行完第一工作任务后,从任务列表中删除第一工作任务。
其中,第一应用支持用户通过第一应用处理待办的工作任务。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手机上安装的第二应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在手机通过第一应用执行完第一工作任务之后,手机通过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出任务完成通知。第二应用接收到任务完成通知之后,从任务列表中将任务完成通知的第一工作任务删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手机根据任务列表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任务列表进行更新,避免向用户提醒已经完成的工作任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能出现部分工作任务转出,不再需要用户处理。这种情况下,用户也可以主动删除任务列表中的工作任务。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手机接收针对任务列表中目标工作任务的删除指令,从任务列表中删除目标工作任务。这样,用户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任务列表进行调整,工作任务的提醒更加灵活。
由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可知,工作任务还包括固定时间段类型的任务。上述实施例中是对非固定时间段类型的第一工作任务确定任务列表,再由手机按照任务列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待办的非固定时间段类型。对于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同样可以结合任务通知中的任务属性,为用户制定对应的提醒计划,并按照提醒计划提醒用户待办的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工作任务提醒方法还包括S1001-S1004。其中:
S1001.服务器向手机发送第二任务通知。
S1002.手机接收来自服务器的第二任务通知。
其中,第二任务通知用于通知待办的第二工作任务;第二工作任务的类型为固定时间段类型。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表示需要用户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完成的工作任务。例如待参加的会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任务通知包括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包括任务开始时间和任务结束时间。任务开始时间表示对第二工作任务指定的时间段的开始时间,任务结束时间表示对第二工作任务指定的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例如,第二工作任务为会议,会议时间为(14:00-16:00),其中,14:00表示会议开始时间,即任务开始时间,16:00表示会议结束时间,即任务结束时间。
S1003.手机根据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生成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计划,提醒计划包括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时间。
手机在接收到第二任务通知之后,为了避免用户遗忘第二工作任务,可以在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开始时间之前,提醒用户处理第二工作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根据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生成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计划,包括:手机获取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预先设置的预设时长;手机将比任务开始时间提前预先时长的时间点,作为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时间;手机根据提醒时间生成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计划。
其中,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如5分钟、10分钟、15分钟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时长可以仅包括1个,针对每一个预设时长,手机可以得到一个对应的提醒时间;即在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计划中,仅对第二工作任务进行一次提醒。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时长可以包括2个以上,即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计划中包括对第二工作任务进行2次以上提醒。
以第二工作任务指定的时间段为(14:00-16:00)为例,若预设时长是5分钟,手机在14:00的基础上,提前5分钟即13:55,作为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时间。若预设时长是10分钟,手机将13:50作为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时间。若预设时长包括5分钟和10分钟,则手机将13:50和13:55均作为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时间;在当前时间到达13:50和13:55时,手机会分别发出第二工作任务的第二提醒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醒计划中包括各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的提醒计划。
S1004.手机按照提醒计划发出第二提醒消息,第二提醒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待办的第二工作任务。
具体的,手机按照提醒计划发出第二提醒消息可以包括:手机在检测到当前时间到达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时间时,发出第二提醒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待办的第二工作任务。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提醒消息包括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开始时间和任务结束时间。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为手机发出第二提醒消息的示意图,图中所示手机的主界面1101中展示了第二提醒消息1102,第二提醒消息1102包括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开始时间(08:05)和任务结束时间(10: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提醒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内容,如会议、会议主题、会议地点等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接收到第二任务通知之后,手机将第二任务通知展示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接受该第二任务通知所通知的第二工作任务。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在S1003之前还包括:手机获取用户针对第二任务通知的反馈消息,反馈消息用于指示用户是否接受第二工作任务。若反馈消息为用户接受第二工作任务,则手机执行S1003和S1004;若反馈消息为用户不接受第二工作任务,则手机不会执行S1003和S1004。对于如会议这种类型的工作任务,用户可以选择是否需要接受,若用户决定不接受工作任务,手机则不会生成该工作任务的提醒计划。这样,在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时可以更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可以先执行上述S1001-S1004,然后执行S401-S407;也可以先执行S401-S407,再执行S1001-S1004;或者,手机也可以同时执行S401-S407和S1001-S1004。本申请对S401-S407和S1001-S1004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对于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也可以生成对应的提醒计划,并按照提醒计划在合适的时间点向用户提醒待办的第二工作任务。这样,为用户提供不同任务类型的工作任务的提醒。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针对第二工作任务,在手机检测到当前时间超过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结束时间之后,删除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计划。这样,避免为用户提醒已经超出任务结束时间的第二工作任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能出现部分固定时间段类型的工作任务被取消,不再需要用户处理。这种情况下,用户也可以主动删除任务列表中的工作任务。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手机接收针对任务列表中目标工作任务的删除指令,从任务列表中删除目标工作任务。或者,上述方法包括:手机接收来自服务器的任务取消通知,任务取消通知用于通知取消的第二工作任务。手机根据任务取消通知删除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计划。这样,考虑到工作任务被取消的情况,使工作任务的提醒更加灵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服务器可以是在接收到其他用户(如用户2)向服务器发送的任务安排指令之后,根据任务安排指令向对应的用户(如用户1)的手机发送第一任务通知或第二任务通知。其中,任务安排指令用于向用户1安排工作任务。在一些实施例中,任务安排指令中包括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以及被安排工作任务用户的用户信息(如用户标识)。在一些实施例中,任务属性与上述服务器向手机发送的任务通知中的任务属性类似。具体的,服务器接收任务安排指令之后,根据任务安排指令确定被安排工作任务的用户、任务属性,基于任务属性向被安排工作任务的用户所对应的手机发送任务通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务提醒方法还包括:手机获取用户信息之后,按照用户信息中的用户日程发出第三提醒消息。
除了手机按照任务列表、提醒计划发出提醒消息以外,用户也可以查询任务列表、提醒计划中待办的工作任务。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支持用户以语音的方式查询任务列表、提醒计划中待办的工作任务。
示例性的,上述工作任务提醒方法还包括:手机接收用户发出的语音查询指令;语音查询指令用于查询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手机根据语音查询指令向用户发出语音提示,语音提示用于提示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接收语音查询指令之后,将语音查询指令从语音形式转换为结构化数据。手机根据该结构化数据的语音查询指令,可以查询并获取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即任务列表和/或提醒计划。由于获取的任务列表和/或提醒计划是结构化数据,手机需将结构化数据转换为语音提示。最后,手机发出语音提示,通过语音提示的方式向用户提示待办的工作任务和/或提醒计划。其中,结构化数据也称作行数据,是由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和实现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在接收到语音查询指令之后,手机通过第一应用获取任务列表和/或提醒计划中待办的工作任务的任务详细信息,并在发出语音提示时,将各项待办的工作任务的任务详细信息以语音的方式向用户提示。其中,工作任务的任务详细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工作任务的任务内容、任务要求等等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支持用户以语音的方式查询待办的工作任务,同时以语音的方式向用户提示的待办的工作任务,使用户可以快速的了解有哪些待办的工作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可以集成在手机上安装的第二应用中完成。手机通过第一应用接收来自服务器的第一任务通知,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第一任务通知。并且第二应用结合第一任务通知、用户信息确定用户的任务列表,由第二应用按照任务列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
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第二应用集成在手机1201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二应用包括智能统筹模块1301、集成模块1302以及智能语音模块1303。图1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之间的交互示意图。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应用也可以称为智能助手。
其中,智能统筹模块1301用于根据任务属性、用户信息,确定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的任务列表和/或提醒计划。集成模块1302用于获取用户信息,按照任务列表和/或提醒计划发出第一提醒消息和/或第二提醒消息,以及在接收到用户的语音查询指令之后执行查询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的指令。智能语音模块1303用于将接收的语音形式的查询指令转换为结构化数据形式的查询指令,以及将查询到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从结构化数据转换为语音形式,并发出语音提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集成模块1302还用于接收任务安排指令,为用户安排待办的工作任务。
由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可知,本申请提出的工作任务提醒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服务器202,服务器202与电脑201交互。如图14所示,该方法包括S1401-S1406。其中:
S1401.服务器通过网页向电脑发送第一任务通知。
第一任务通知用于向电脑的用户通知待办的第一工作任务,第一工作任务的类型为非固定时间段类型。第一任务通知包括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包括预计耗时时长和到期时间。
S1402.服务器获取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括用户日程、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用户的工作效率;其中,用户日程包括对待办的其他事项的安排。
应理解,服务器获取的用户信息是第一任务通知的接收用户的用户信息。例如服务器通过网页向用户1的电脑发送第一任务通知,服务器获取用户1的用户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信息存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服务器从数据库中获取用户信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也可以向电脑发送信息获取指令,服务器接收来自电脑的用户信息。
S1403.服务器根据当前时间、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和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执行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包括:自当前时间到到期时间之间的空闲工作时间段。
S1404.服务器根据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确定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其中,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包括预计执行时长;第一剩余时长包括:在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中,除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之外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长。
S1405.服务器获取用户待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并根据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确定用户的任务列表,任务列表包括第一工作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的推荐处理顺序。
S1406.服务器按照任务列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第一提醒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按照任务列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具体可以是服务器按照任务列表通过网页向电脑发出第一提醒消息。电脑通过网页接收到第一提醒消息之后,可以在屏幕上展示第一提醒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服务器根据向电脑发送的任务通知,自动为用户确定各待办的工作任务的任务列表,并按照任务列表向电脑发送提醒消息。既考虑了用户日程、常用工作时间段和用户的工作效率,还结合了任务的到期时间、预计耗时时长,可以在工作任务的到期时间之前,提醒用户处理待办的工作任务,避免用户遗漏部分工作的任务通知。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服务器的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其中各种可能的具体实施方式已经在应用于手机的工作任务提醒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在上述工作任务提醒方法集成在服务器实现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支持用户查询待办的工作任务。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来自手机的任务查询指令,其中,任务查询指令是手机接收用户语音查询指令之后,手机将语音查询指令转换为查询指令。服务器根据查询指令获取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任务列表和/或提醒计划),并将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反馈至手机。手机接收到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之后,将其转换为语音提示,向用户提示上述待办的工作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可以集成在服务器上安装的第二应用中完成。服务器的第二应用获取第一任务通知,并结合第一任务通知、用户信息确定用户的任务列表,由第二应用按照任务列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
如图1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第二应用集成在服务器1501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第二应用包括智能统筹模块1601、网页集成模块1602以及待办集成模块1603。图1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服务器上的第二应用与后端服务模块、电脑网页之间的交互示意图。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应用也可以称为智能助手。
其中,智能统筹模块1601用于根据任务属性、用户信息,确定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的任务列表和/或提醒计划。网页集成模块1602用于获取用户信息,按照任务列表和/或提醒计划发出第一提醒消息和/或第二提醒消息,以及通过网页接收用于查询待办的工作任务的查询指令,并向待办集成模块1603发送该查询指令;此外,网页集成模块1602还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待办集成模块1603的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任务列表和/或提醒计划),向用户发出待办的工作任务的提示。待办集成模块1603用于接收来自的查询指令,根据查询指令从后端服务模块中查询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并向网页集成模块1602反馈用户的任务列表和/或提醒计划。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设备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计算机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0的结构。上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手机或服务器。
上述计算机设备为手机时,该手机至少可以包括智能统筹模块、集成模块和智能语音模块。其中,智能统筹模块至少可以用于执行如确定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的任务列表和/或提醒计划等步骤。集成模块至少可以用于执行获取用户信息、按照任务列表、提醒计划发出第一提醒消息和/或第二提醒消息等步骤。智能语音模块至少可以用于接收用户的语音查询指令,以及将查询到的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以语音提示的方式提示给用户。
上述计算机设备为服务器时,该服务器至少可以包括智能统筹模块、网页集成模块和待办集成模块。其中,智能统筹模块至少可以用于执行如确定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的任务列表和/或提醒计划等步骤。网页集成模块至少可以用于获取用户信息,按照任务列表、提醒计划发出第一提醒消息和/或第二提醒消息等步骤。待办集成模块至少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查询指令,将查询到的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反馈至网页集成模块,由网页集成模块向用户提示待办的工作任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如图17所示,该芯片系统17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701和至少一个接口电路1702。处理器1701和接口电路1702可通过线路互联。例如,接口电路1702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又例如,接口电路1702可用于向其它装置(例如处理器1701)发送信号。示例性的,接口电路1702可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将该指令发送给处理器1701。当指令被处理器1701执行时,可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当然,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含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处理器1701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上述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上述手机或服务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上述手机或服务器。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服务器的第一任务通知,所述第一任务通知用于通知待办的第一工作任务,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类型为非固定时间段类型;所述第一任务通知包括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包括预计耗时时长和到期时间;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日程、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和用户的工作效率;其中,所述用户日程包括对待办的其他事项的安排;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当前时间、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和所述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执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和执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包括:自所述当前时间到所述到期时间之间的空闲工作时间段;所述预计执行时长包括所述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预计需要花费的时长,其中,所述预计执行时长是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工作效率和所述预计耗时时长确定;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确定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其中,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包括所述预计执行时长;所述第一剩余时长包括:在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中,除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之外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长;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用户待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并根据所述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按照各所述第一剩余时长的大小顺序,确定所述用户的任务列表,所述任务列表包括所述第一工作任务和所述其他工作任务的推荐处理顺序;
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任务列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所述第一提醒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根据当前时间、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和所述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执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和执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当前时间、所述到期时间、用户日程以及所述常用工作时间段,确定用户执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
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划分为最小时间片段,并获取各所述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中各所述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以及所述预计耗时时长,选择所述用户执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所述推荐执行时间段为所述最小时间片段的集合;
所述电子设备统计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的累计时长,得到所述预计执行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还包括: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预留时长;
在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确定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所述程度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
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程度系数与所述预留时长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加权预留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还包括:所述加权预留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还包括: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参数;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程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程度系数;所述程度系数包括所述第一程度系数,所述第一程度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推荐执行时间段中的开始执行时间距离所述到期时间的第三剩余时长;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剩余时长,确定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二程度系数;所述程度系数包括所述第二程度系数,所述第二程度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工作任务在所述开始执行时间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程度系数,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统计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的累计时长,作为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二剩余时长;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剩余时长,确定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三程度系数;所述程度系数包括所述第三程度系数,所述第三程度系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工作任务在所述当前时间的重要程度和/或紧急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确定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统计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的累计时长,作为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二剩余时长;
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剩余时长与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的差值,作为所述第一剩余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应用执行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后,从所述任务列表中删除所述第一工作任务。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服务器的第二任务通知,所述第二任务通知用于通知待办的第二工作任务;所述第二任务通知包括所述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所述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包括任务开始时间和任务结束时间;所述第二工作任务的类型为固定时间段类型;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生成所述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计划,所述提醒计划包括所述第二工作任务的提醒时间;
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提醒计划发出第二提醒消息,所述第二提醒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待办的所述第二工作任务。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用户发出的语音查询指令;所述语音查询指令用于查询所述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语音查询指令向所述用户发出语音提示,所述语音提示用于提示所述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
10.一种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通过网页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一任务通知,所述第一任务通知用于向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通知待办的第一工作任务,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类型为非固定时间段类型;所述第一任务通知包括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包括预计耗时时长和到期时间;
所述服务器获取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日程、用户的常用工作时间段和用户的工作效率;其中,所述用户日程包括对待办的其他事项的安排;
所述服务器根据当前时间、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和所述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执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和执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包括:自所述当前时间到所述到期时间之间的空闲工作时间段;所述预计执行时长包括所述用户执行第一工作任务预计需要花费的时长,其中,所述预计执行时长是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工作效率和所述预计耗时时长确定;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确定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其中,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包括所述预计执行时长;所述第一剩余时长包括:在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中,除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关联时长之外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长;
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用户待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并根据所述其他工作任务的第一剩余时长,按照各所述第一剩余时长的大小顺序,确定所述用户的任务列表,所述任务列表包括第一工作任务和所述其他工作任务的推荐处理顺序;
所述服务器按照所述任务列表发出第一提醒消息,所述第一提醒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待办的工作任务;
其中,所述服务器根据当前时间、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任务属性和所述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执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和执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执行时长,包括: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时间、所述到期时间、用户日程以及所述常用工作时间段,确定用户执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
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划分为最小时间片段,并获取各所述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剩余空闲工作时间段中各所述最小时间片段的工作效率、以及所述预计耗时时长,选择所述用户执行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所述推荐执行时间段为所述最小时间片段的集合;
所述服务器统计所述第一工作任务的推荐执行时间段的累计时长,得到所述预计执行时长。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作任务提醒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设备中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作任务提醒方法。
CN202210739294.4A 2022-06-28 2022-06-28 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4819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9294.4A CN114819923B (zh) 2022-06-28 2022-06-28 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9294.4A CN114819923B (zh) 2022-06-28 2022-06-28 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9923A CN114819923A (zh) 2022-07-29
CN114819923B true CN114819923B (zh) 2022-12-13

Family

ID=82523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9294.4A Active CN114819923B (zh) 2022-06-28 2022-06-28 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992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59622A1 (en) * 2002-09-20 2004-03-25 Mueller Erik T. Assisting people and computer programs with time and task management
CN102360472A (zh) * 2011-10-24 2012-02-22 刘业兴 任务管理器
CN109005098B (zh) * 2017-06-06 2021-09-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任务提醒方法及装置、提醒消息的生成和展示方法及装置
KR20190122505A (ko) * 2018-04-20 2019-10-30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사용자의 스케줄에 기반하여 휴대용 화상 형성 장치에서 스케줄 정보가 출력되도록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0312039A (zh) * 2019-06-28 2019-10-08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日程提醒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734380A (zh) * 2021-01-11 2021-04-30 毕嵘 一种事项清单智能自动排程的实现方法
CN112783622A (zh) * 2021-01-13 2021-05-11 上海百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jira系统的任务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23758A (zh) * 2021-07-30 2021-11-30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810540B (zh) * 2021-08-11 2023-01-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日程管理方法、终端设备、芯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656165B (zh) * 2021-09-02 2024-05-28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jira系统的任务管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9923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2800B2 (en) Visually indicating a calendar event among different time zones
US912469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communication
US9167368B2 (en) Event notification on a mobile device using binaural sounds
CN108932159B (zh) 任务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25423B (zh) 一种联系人的推荐方法及电子设备
JP2017515441A (ja) アラームに基づく通知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WO2020006711A1 (zh) 一种消息的播放方法及终端
CN108279861B (zh) 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20140093804A (ko) 스케줄러 애플리케이션 기반 콘텐츠 공유 방법 및 장치
US852123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call request
US2021001435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3020618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responding to calendar event notifications
CN113506079B (zh) 一种邮件创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595865A (zh) 一种邮件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10540A (zh) 日程管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8229920B (zh) 一种事务提醒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10418011B (zh) 生成提示音的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52096A (zh)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终端
CN113556279B (zh) 消息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531984A (zh) 用于在开始静音操作模式之前选择性地配置警报的方法和装置
US107063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electronic device status
CN114819923B (zh) 工作任务提醒方法及设备
US889781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ggregating missed call data and adjusting telephone settings
CN113395203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用户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9558175A (zh) 日程创建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