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6339A - 需求架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需求架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6339A
CN114816339A CN202210501284.7A CN202210501284A CN114816339A CN 114816339 A CN114816339 A CN 114816339A CN 202210501284 A CN202210501284 A CN 202210501284A CN 114816339 A CN114816339 A CN 114816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hitecture
dem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ervice
requi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12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瑶
徐婧天
郝毅
任长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to CN2022105012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63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16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63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10Requirements analysis; Specific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 G06F8/71Version contro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可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该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的需求用例和需求用例对应的业务架构,业务架构包括多个业务模块;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一相关系数;计算需求用例和业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二相关系数;比较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一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及比较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二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确定业务架构中出现异常的业务模块。该方法可以提高需求用例以及业务架构模型质量。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需求架构分析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Description

需求架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人工智能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需求架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对业务研发的质量和效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需求分析是业务研发的重要前提依据,业务架构是业务研发的关键支撑,为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提供了统一的逻辑语言体系。业务架构高效智能地支持需求分析,同时需求分析反哺业务架构完善,是一个循序提升的环节,二者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协同提升效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提高需求分析效率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的需求用例和需求用例对应的业务架构,业务架构包括多个业务模块;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其中,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一相关系数;计算需求用例和业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二相关系数;比较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一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及比较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二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确定业务架构中出现异常的业务模块。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历史需求用例库;将需求用例与历史需求用例库进行对比,以获取需求用例集合和业务架构集合,其中,需求用例集合包括相似度高于预定阈值的至少一个历史需求用例,以及业务架构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历史需求用例各自对应的历史业务架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分别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与业务架构集合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多个第一数列,其中,多个第一数列与多个业务模块一一对应;基于多个第一数列,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第一相关系数,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需求用例和业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在需求用例的文本内容中,提取需求用例中使用频率排列前N的关键词,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分别将使用频率排列前N的关键词与需求用例集合进行文本匹配,以得到N个第二数列;分别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与需求用例集合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多个第三数列;基于N个第二数列和多个第三数列,计算各关键词与各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于N个第二数列和多个第三数列,计算各关键词与各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分别计算N个第二数列中每一第二数列与多个第三数列中每一第三数列之间的第二相关系数,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比较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一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及比较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二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确定业务架构中出现异常的业务模块包括:当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中的第一相关系数小于第一阈值集合中对应的阈值时,提示第一相关系数对应的两业务模块出现异常;当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中的第二相关系数小于第二阈值集合中对应的阈值时,提示第二相关系数对应的业务模块与需求用例的对应关系出现异常。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待分析的需求用例的数量为多个,需求架构方法还包括:分别对多个需求用例进行需求架构分析,以得到各需求用例的需求架构分析结果;当多个需求用例的架构分析结果均正常,则提示多个需求用例需要整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从多个业务模块中提取部分业务模块,以对部分业务模块进行需求架构分析。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需求架构分析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分析的需求用例和需求用例对应的业务架构,业务架构包括多个业务模块;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其中,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一相关系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需求用例和业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二相关系数;以及比较模块,用于比较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一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及比较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二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确定业务架构中出现异常的业务模块。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需求架构分析方法。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需求架构分析方法。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需求架构分析方法。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内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业务架构中的业务模型的模块分层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需求架构分析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需求架构分析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在企业数字化的过程中,通常由业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或者业务场景等编写需求用例。“用例”是一种需求的模型语言,或者说是一种需求的建模方法,用于具体描述一个用例的基本信息完整流程和业务规则等内容。需求用例的主要结构包含如下:
(1)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用于描述用例承载内容的工作流,目标是在不揭示系统内部构造的前提下定义连贯的行为。从传统文字角度描述,包括了前置条件、流程描述、错误处理、后置条件。
(2)业务规则。业务规则是用于描述用例对业务逻辑和约束的描述,是用于维持业务结构或控制和影响业务的行为。用例的业务规则应当包含当前用例所有业务流程对应的业务逻辑和约束,即为了实现业务流程必须进行的逻辑操作为业务规则。
业务架构用于指导要实现一个业务需求需要使用哪些业务模型、每个业务模型中所要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不同业务模型之间的数据传输或调用等协作关系。根据需求用例编写或调整业务架构。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业务架构中的业务模型的模块分层图。如图1所示,例如,业务架构包括以下:
(1)流程模型。流程模型通过标准化、结构化的模型语言描述银行业务执行的过程,体现银行为满足内外部需求,按照一定的流程、规则处理并加工资源、交付价值的过程。业务领域是流程模型的第一级,体现企业整体价值创造过程,是银行服务能力的表现,分为产品领域和管理领域两类。价值流是流程模型的第二级,是对业务领域如何创造价值的一种相对高阶的描述,便于快速了解该业务领域的运作过程。活动是流程模型的第三级,是由事件触发,为满足干系人需求或特定业务目的的与干系人之间的交互过程,描述端到端完整的业务流程。任务是流程模型的第四级,是三级活动的主要组成单元,是一个角色在一定时间内执行的,具备明确的业务目的的步骤集合。
(2)产品模型。产品模型通过标准化、结构化的模型语言描述银行产品分类结构及产品构成要素,从而实现产品创新或快速上线。产品线是站在银行视角,将能够带来相同收入来源的产品聚合到一起,组成产品线。产品组是产品线的下一级分类,是将产品线下本质相近的可售产品共同组成产品组。基础产品是由一组具有相似服务功能和业务处理规则的可售产品聚类而成,包含了聚类可售产品所有特征,可作为配置产品的模板。可售产品是基于基础产品配置的、银行独立对外进行销售和经营的,能够创造收益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基于以上的业务架构结构和需求用例结构,二者之间建立同等颗粒度的数据存储关系,每一需求用例对应一业务架构,本公开实现对需求用例对应的业务架构进行架构分析,从而提高需求分析效率。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的需求用例和需求用例对应的业务架构,业务架构包括多个业务模块;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其中,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一相关系数;计算需求用例和业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二相关系数;比较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一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及比较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二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确定业务架构中出现异常的业务模块。通过计算业务架构内部各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度,和需求用例与业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度,来分析需求用例和业务架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业务架构内部的耦合度,以得到业务架构内部存在异常的业务模块,从而提高业务架构模型质量。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如图2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应用场景2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201、202、203、网络204和服务器205。网络204用以在终端设备201、202、203和服务器2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2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201、202、203通过网络204与服务器2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201、202、2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购物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仅为示例)。
终端设备201、202、2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2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201、202、203所浏览的网站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仅为示例)。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用户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根据用户请求获取或生成的网页、信息、或数据等)反馈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一般可以由服务器205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需求架构分析装置一般可以设置于服务器205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也可以由不同于服务器205且能够与终端设备201、202、203和/或服务器2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需求架构分析装置也可以设置于不同于服务器105且能够与终端设备201、202、203和/或服务器2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中。
应该理解,图2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以下将基于图1以及图2描述的场景,通过图3及图4对公开实施例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包括操作S310~操作S330,该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可以由服务器205执行。
在操作S310,获取待分析的需求用例和需求用例对应的业务架构,业务架构包括多个业务模块。
每个需求用例具有对应的业务架构,每个业务架构中包括至少一个业务模型,每个业务模型包括多个业务模块。例如图1中示出的各业务模型中活动、任务、产品线、客户均为业务模块的层级,活动层级可以包括活动A、活动B、活动C,基础产品层级包括基础产品A、基础产品B、基础产品C,对业务架构中各层级业务模块的具体数量并不做具体限定。
在操作S320,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其中,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一相关系数。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执行操作S320之前,还需要执行操作S350。
在操作S350中,获取历史需求用例库;将待分析的需求用例与历史需求用例库进行对比,以获取需求用例集合和业务架构集合,其中,需求用例集合包括相似度高于预定阈值的至少一个历史需求用例,以及业务架构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历史需求用例各自对应的历史业务架构。
需求用例包括用例名、概述、范围、级别、主参与者、项目相关人员和利益、前置条件、最小保证、成功保证、触发事件、主成功场景、扩展场景和相关信息等等,包括一定的文字描述内容。
通过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程序对待分析的需求用例以及历史需求用例库的各个需求用例进行处理,在历史需求用例库中筛选出与待分析的需求用例相似度高于预定阈值的全部历史需求用例,这些历史需求用例构成一个需求用例集合,获取需求用例集合中各个需求用例对应的业务架构,这些业务架构构成一个业务架构集合。通过计算业务架构内部各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度,以判断业务架构的内聚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分别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与业务架构集合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多个第一数列,其中,多个第一数列与多个业务模块一一对应;基于多个第一数列,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第一相关系数,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
以下对业务结构内部的各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关联度计算进行举例分析。
例如,对业务模型中的两个业务模块,活动和基础产品进行关联度的具体分析。根据同时出现的频率计算活动和基础产品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将待分析的需求用例对应的业务架构中的活动的名称,与业务架构集合中各历史业务架构进行关联度计算,假设在操作S350中,筛选得到的需求用例集合包括N个历史需求用例,对应地,业务架构集合中包括N个历史业务架构。设置虚拟变量,在业务架构中活动和历史业务架构关联记为1,不关联记为0,基础产品同理;例如,业务架构中活动名称为“开立三支柱专用账户”,则在历史业务架构中出现活动“开立三支柱专用账户”记为1,未出现则记为0,依次对活动是否出现在各个历史业务架构进行判断,从而活动与业务架构集合之间关联度由N个0-1数字组成的数列表示,即活动对应的第一数列,基础产品同理,也得到基础产品对应的第一数列。最后计算这两个第一数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即两个业务模块之间的第一相关系数。
将业务架构中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第一相关系数整合,可以得到一个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例如将第一相关系数集合用矩阵ρ1表示,
Figure BDA0003634084150000091
矩阵ρ1中每一个元素代表业务架构中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第一相关系数。
在操作S330,计算需求用例和业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二相关系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需求用例和业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在需求用例的文本内容中,提取需求用例中使用频率排列前N的关键词,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分别将使用频率排列前N的关键词与需求用例集合进行文本匹配,以得到N个第二数列;分别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与需求用例集合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多个第三数列;基于N个第二数列和多个第三数列,计算各关键词与各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于N个第二数列和多个第三数列,计算各关键词与各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分别计算N个第二数列中每一第二数列与多个第三数列中每一第三数列之间的第二相关系数,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
以下对需求用例和业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度计算进行举例分析。
在需求用例的文字内容中,例如用例的名称和简要描述,通过NLP拆分提取文字内容中的关键词,选取出现频率排列前N的关键词KW1、KW2、……KWn等。以计算关键词KW1和业务模块中活动A之间的关联度为例。
首先,设置虚拟变量,将关键词KW1与需求用例集合进行文本匹配,若KW1出现在历史需求用例中记为1,未出现则记为0,由此KW1与N个历史需求用例分别进行匹配,得到N个0-1数字组成的数列,即第二数列。
然后,再将活动A与需求用例集合进行关联度计算,若活动A出现在历史需求用例中记为1,未出现则记为0,由此活动A与N个历史需求用例分别进行匹配,得到N个0-1数字组成的数列,即第三数列。
最后,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关键词KW1对应的第二数列和活动A对应的第三数列之间的第二相关系数。
将需求用例的各个关键词和业务架构中各个业务模块之间的第二相关系数进行整合,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例如将第一相关系数集合用矩阵ρ2表示,
Figure BDA0003634084150000101
矩阵ρ2中每个元素记为Ai,j,i表示第i个业务模块,j表示第j个关键词,每行是第i个业务模块与各个关键词之间的第二相关系数。
在操作S340,比较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一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及比较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二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确定业务架构中出现异常的业务模块。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比较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一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及比较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二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确定业务架构中出现异常的业务模块包括:当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中的第一相关系数小于第一阈值集合中对应的阈值时,提示第一相关系数对应的两业务模块出现异常;当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中的第二相关系数小于第二阈值集合中对应的阈值时,提示第二相关系数对应的业务模块与需求用例的对应关系出现异常。
例如,将第一阈值集合设置为矩阵形式,
Figure BDA0003634084150000111
比较ρ1和阈值矩阵T1中对应位置的元素之间的大小,可以看出除了第一相关系数为0.05,其他元素均符合阈值,对于该需求用例对应的业务架构,仅在第一相关系数为0.05对应的两个业务模块之间存在关联性较小的问题,通过本公开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可以直观判断出不符合阈值的业务模块,进而根据架构分析结果能迅速调整业务架构,提高需求分析效率。
同样地,将第二阈值集合设置为矩阵形式,
Figure BDA0003634084150000112
T2中的每个元素的取值根据历史平均分位数水平决定。将矩阵ρ2中每行的各个元素与T2的每行元素进行比较,例如矩阵ρ2第一行0.78、0.05、……、0.65分别与0.68进行比较,若矩阵ρ2第一行元素的取值有超过m个大于0.68,则表明该行元素对应的关键词与业务架构的对应关系没有问题,相反地,则说明该行元素对应的关键词与业务架构的对应关系存在问题,通过本公开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可以直观判断出与需求用例对应关系异常的业务模块,进而根据架构分析结果能迅速调整业务架构,提高需求分析效率。
结合第一相关系数的比较结果和第二相关系数的比较结果可以进一步判断,当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中的第一相关系数小于第一阈值集合中对应的阈值,且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中的第二相关系数大于第二阈值集合中的对应的阈值时,表示第一相关系数对应的两业务模块之间关联度较小,且两业务模块和需求用例之间的对应关系均正常,以此可以提示用户判断这两个任务是否有整合的可能性,是否建模存在低内聚高耦合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待分析的需求用例的数量为多个,需求架构方法还包括:分别对多个需求用例进行需求架构分析,以得到各需求用例的需求架构分析结果;当多个需求用例的架构分析结果均正常,则提示多个需求用例需要整合。
输入两个用例分别为用例A和用例B,且发现两个用例的业务架构分析结果一致,也就说明两个用例的架构分析结果均正常。此时由于两个用例使用了同一套业务架构资产,需考虑是否有需要整合需求,将两个用例的规则流程等合并在同一个完整用例中。通过本公开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需求分析人员可以根据架构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需求整合的可能性,当多个需求均与同一套架构分析相关性较高时,系统通过数字化计算,提示需要进行需求整合,进而提高需求用例的模型质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从多个业务模块中提取部分业务模块,以对部分业务模块进行需求架构分析。
当业务架构中业务模块数量较多时,可以通过提取部分业务模块,仅对该部分业务模块进行操作S310~S340,可以减少计算量,从而提高需求架构分析效率。
本公开提供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实现对需求的业务架构分析准确全面性作出判断与推荐,当需求与架构分析的相关性较低时,通过智能计算提供架构分析建议;实现为需求分析人员提供需求整合的可能性,当多个需求均与同一套架构分析相关性较高时,通过数字化计算,提示需要进行需求整合;实现为业务架构人员提供业务模型质量的判断,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提示业务架构模型是否达到高内聚低耦合。
基于上述需求架构分析方法,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需求架构分析装置。以下将结合图5对该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需求架构分析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需求架构分析装置500包括获取模块510、第一计算模块520、第二计算模块530和比较模块540。
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待分析的需求用例和需求用例对应的业务架构,业务架构包括多个业务模块。在一实施例中,获取模块51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310,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计算模块520用于计算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其中,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一相关系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计算模块52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320,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计算模块530用于计算需求用例和业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二相关系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计算模块53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330,在此不再赘述。
比较模块540用于比较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一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及比较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二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确定业务架构中出现异常的业务模块。在一实施例中,比较模块54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340,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获取模块510、第一计算模块520、第二计算模块530和比较模块540中的任意多个模块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获取模块510、第一计算模块520、第二计算模块530和比较模块5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获取模块510、第一计算模块520、第二计算模块530和比较模块5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需求架构分析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处理器601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例如CPU)、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601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6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在RAM 603中,存储有电子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601、ROM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处理器601通过执行ROM 602和/或RAM 603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需要注意,所述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除ROM 602和RAM 6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处理器6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605,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I/O接口605的以下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6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6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609。通信部分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605。可拆卸介质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608。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ROM 602和/或RAM 603和/或ROM 602和RAM 6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时,该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系统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
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装置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依托于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等有形存储介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也可以在网络介质上以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分发,并通过通信部分609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网络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具体地,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诸如Java,C++,python,“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分析的需求用例和所述需求用例对应的业务架构,所述业务架构包括多个业务模块;
计算所述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一相关系数;
计算所述需求用例和所述业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所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二相关系数;
比较所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一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及比较所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二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确定所述业务架构中出现异常的业务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历史需求用例库;
将所述需求用例与所述历史需求用例库进行对比,以获取需求用例集合和业务架构集合,
其中,所述需求用例集合包括相似度高于预定阈值的至少一个历史需求用例,以及所述业务架构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历史需求用例各自对应的历史业务架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包括:
分别计算所述多个业务模块与所述业务架构集合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多个第一数列,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数列与所述多个业务模块一一对应;
基于所述多个第一数列,计算所述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第一相关系数,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需求用例和所述业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
在所述需求用例的文本内容中,提取所述需求用例中使用频率排列前N的关键词,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分别将所述使用频率排列前N的关键词与所述需求用例集合进行文本匹配,以得到N个第二数列;
分别计算所述多个业务模块与所述需求用例集合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多个第三数列;
基于所述N个第二数列和所述多个第三数列,计算各关键词与各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N个第二数列和所述多个第三数列,计算各关键词与各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
分别计算所述N个第二数列中每一第二数列与所述多个第三数列中每一第三数列之间的第二相关系数,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所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一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及比较所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二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确定所述业务架构中出现异常的业务模块包括:
当所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中的第一相关系数小于第一阈值集合中对应的阈值时,提示所述第一相关系数对应的两业务模块出现异常;
当所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中的第二相关系数小于第二阈值集合中对应的阈值时,提示所述第二相关系数对应的业务模块与所述需求用例的对应关系出现异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分析的需求用例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需求架构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多个需求用例进行需求架构分析,以得到各需求用例的需求架构分析结果;
当所述多个需求用例的架构分析结果均正常,则提示所述多个需求用例需要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需求架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多个业务模块中提取部分业务模块,以对所述部分业务模块进行需求架构分析。
9.一种需求架构分析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分析的需求用例和所述需求用例对应的业务架构,所述业务架构包括多个业务模块;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多个业务模块两两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一相关系数;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需求用例和所述业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度,以得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所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包括多个第二相关系数;以及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一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及比较所述第二相关系数集合与对应的第二阈值集合之间的大小,以确定所述业务架构中出现异常的业务模块。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501284.7A 2022-05-09 2022-05-09 需求架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48163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1284.7A CN114816339A (zh) 2022-05-09 2022-05-09 需求架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1284.7A CN114816339A (zh) 2022-05-09 2022-05-09 需求架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6339A true CN114816339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12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1284.7A Pending CN114816339A (zh) 2022-05-09 2022-05-09 需求架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63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774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documentation for microservice based applications
US20200117734A1 (en) Performing root cause analysi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ident management using cognitive computing
US11763312B2 (en) Automated rules execution testing and release system
CN115082247B (zh) 基于标签库的系统投产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
US2022029196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 mining using unsupervised learning and for automating orchestration of workflows
CN114462532A (zh) 模型训练方法、预测交易风险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297287B (zh) 用户策略自动部署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27374A (zh) 业务流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3515625A (zh) 测试结果分类模型训练方法、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13191889A (zh) 风控配置方法、配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90967B (zh) 用户多维度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720489A (zh) 页面填充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318068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a plurality of cloud assets
CN116048463A (zh) 基于标签管理的需求项内容智能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11448551A (zh) 跟踪来自远程设备的应用活动数据并生成用于远程设备的校正动作数据结构的方法和系统
CN114782013A (zh) 用于流程建模的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48561A (zh) 推荐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16339A (zh) 需求架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4490130A (zh) 消息订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17227A (zh) 一种运营维护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19601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30059364A (ko) 언어 모델을 이용한 여론조사 시스템 및 운영 방법
CN113391988A (zh) 流失用户留存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66603A (zh) 贷后风险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052509A (zh) 模型评估方法、模型评估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