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5034A - 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5034A
CN114815034A CN202210461287.2A CN202210461287A CN114815034A CN 114815034 A CN114815034 A CN 114815034A CN 202210461287 A CN202210461287 A CN 202210461287A CN 114815034 A CN114815034 A CN 114815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late
light guide
reflective sheet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12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凯文
许海峰
李静
施晓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12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50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15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50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反射片、背板、第一侧反片以及第二侧反片;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与背板之间;导光板包括侧面以及底面,底面正对反射片,第一侧反片设置于侧面,第二侧反片设置在底面与背板之间,且第二侧反片至少部分的与反射片重叠。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显示组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通常显示组件包括背板、导光板以及反射片。反射片安装在背板与导光片之间,从而通过反射片反射导光板传递出的光线。但在显示组件显示时,显示组件上通常出现暗影带,导致显示组件的显示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组件上通常出现暗影带,导致显示组件的显示受到影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反射片、背板、第一侧反片以及第二侧反片;
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背板之间;
所述导光板包括侧面以及底面,所述底面正对所述反射片,所述第一侧反片设置于所述侧面,所述第二侧反片设置在底面与所述背板之间,且所述第二侧反片至少部分的与所述反射片重叠。
可选地,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底面,所述第二侧反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侧反片的厚度相等,所述安装槽的深度为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至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反片设置在所述底面上。
可选地,所述背板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槽口正对所述第二侧反片,所述避让槽避让所述反射片以及所述第二侧反片。
可选地,所述避让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反片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避让槽的深度范围为0.3毫米至0.5毫米。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反片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第二侧反片环绕所述底面的中心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二侧反片的一端与所述侧面平齐。
可选地,在沿所述反射片的机械方向上,所述第二侧反片的长度大于所述反射片在预设温度下的收缩量,所述第二侧反片的长度为:在所述反射片的机械方向上,所述侧反片相对的两端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二侧反片的一端与所述侧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反片的长度大于所述反射片的长度的百分之一点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可选地,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光学膜片;
所述光学膜片贴附在所述导光板的正面,所述正面为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底面相对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盖板和显示面板;
所述背板具有容纳腔,所述盖板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口连接,且所述盖板与所述背板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导光板、所述反射片、所述第一侧反片以及所述第二侧反片均位于所述封闭空间中;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盖板连接,且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封闭空间中。
可选地,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中框;
所述中框位于所述封闭空间中,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中框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与背板之间,导光板的底面正对反射片,第一侧反片设置于侧面,因此,在光线进入导光板之后,光线在传递至侧面及底面时,光线会被第一侧反片以及反射片反射。由于第二侧反片设置在底面与背板之间,且第二侧反片至少部分的与反射片重叠,因此,在反射片收缩之后,反射片在盖板上的投影的面积便会小于底面在盖板上的投影的面积,即使得传递至导光板的光线可以从底面上未被反射片覆盖的部分传出,但第二侧反片至少部分的与反射片重叠,从而在使得从底面未被反射片覆盖的部分传出的光线会照射在第二侧反片上,被第二侧反片反射,从而使得反射之后的光线进入导光板。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导光板的底面与背板之间设置第二侧反片,且第二侧反片至少部分的与导光板重叠,相当于通过第二侧反片弥补反射片收缩之后的收缩量,即使反射片收缩,从底面传出的光线依然可以被第二侧反片反射,从而可以提高显示组件的显示效果,也有利于避免显示组件在显示时出现暗影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未收缩的示意图;
图2表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收缩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未收缩的示意图之一;
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收缩的示意图之一;
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未收缩的示意图之二;
图6表示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收缩的示意图之二;
图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底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导光板;20:反射片;30:背板;40:第一侧反片;50:第二侧反片;60:光学膜片;70:盖板;80:显示面板;90:中框;100:发光组件;11:底面;31:安装槽;32:避让槽;71:粘接件;81:粘接胶;91:泡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应用场景做具体说明:参照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未收缩的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收缩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相关技术中,显示组件包括导光板10、反射片20、背板30、第一侧反片40、光学膜片60、显示面板80以及盖板70。导光板10具有容纳腔,盖板70与容纳腔的腔口连接,显示面板80与盖板70连接,且显示面板80位于容纳腔中。导光板10、第一侧反片40以及反射片20位于容纳腔中,导光板10包括侧面、正面以及底面11,正面和底面11相对,第一侧反片40设置在导光板10的侧面,反射片20设置在导光板10的底面11与背板30之间,光学膜片60设置在导光板10的正面,且光学膜片60位于导光板10的正面与显示面板80之间。其中,反射片20的面积与导光板10的底面11的面积相等,且反射片20与导光板10的底面11的形状相同。另外,反射片20的一端与导光板10的侧面平齐。
在应用显示组件时,若显示组件所处的环境温度较高,如图2所示,反射片20会沿反射片20的机械方向(Machine Direction,MD)收缩,从而导致导光板10中的光线会有部分从导光板10上未被反射片20覆盖的部分处传递出去,即使得本应被反射片20反射的光线由于反射片20的收缩而未被反射,从而影响显示组件的显示,且会导致显示组件在显示时出现暗影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就是应用在这种场景之下。
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未收缩的示意图之一;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收缩的示意图之一;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未收缩的示意图之二;参照图6,示出了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收缩的示意图之二;参照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的背光模组中的底面的示意图。如图3至图7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0、反射片20、背板30、第一侧反片40以及第二侧反片50。
反射片20设置在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导光板10包括侧面以及底面11,底面11正对反射片20,第一侧反片40设置于侧面,第二侧反片50设置在底面11与背板30之间,且第二侧反片50至少部分的与反射片20重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反射片20设置在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导光板10的底面11正对反射片20,第一侧反片40设置于侧面,因此,在光线进入导光板10之后,光线在传递至侧面及底面11时,光线会被第一侧反片40以及反射片20反射。由于第二侧反片50设置在底面11与背板30之间,且第二侧反片50至少部分的与反射片20重叠,因此,在反射片20收缩之后,反射片20在盖板70上的投影的面积便会小于底面11在盖板70上的投影的面积,即使得传递至导光板10的光线可以从底面11上未被反射片20覆盖的部分传出,但第二侧反片50至少部分的与反射片20重叠,从而在使得从底面11未被反射片20覆盖的部分传出的光线会照射在第二侧反片50上,被第二侧反片50反射,从而使得反射之后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0。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导光板10的底面11与背板30之间设置第二侧反片50,且第二侧反片50至少部分的与导光板10重叠,相当于通过第二侧反片50弥补反射片20收缩之后的收缩量,即使反射片20收缩,从底面11传出的光线依然可以被第二侧反片50反射,从而可以提高显示组件的显示效果,也有利于避免显示组件在显示时出现暗影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光板10可以为以光学级别的亚克力板作为基本原材料,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光学级的压克力板材底面11印上导光点,使得导光板10可以吸取从发光组件100发出来的光。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背板30为给显示组件提供支撑的器件,背板30可以包括冲压金属背板30、玻璃背板30和复合材质背板30中的任一背板30。为保证背板30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背板30可以为复合材质背板30。在安装时,需要控制显示组件中的发热件与背板30之间的间隙,进而保证热量的传递。
另外,设置在背板30和导光板10之间的反射片20为将入射光线反射的光学器件,反射片20的反射面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贴附在导光板10的第一表面上,反射片20的非反射面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贴附在背板30的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反射片20的反射方式为镜面反射,进而可以提升光的利用率。此外,反射片20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二氧化钛形成的片状反射件。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侧反片40与第二侧反片50可以连接,即第一侧反片40与第二侧反片50为一体式结构,当然,第一侧反片40与第二侧反片50也可以不连接,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侧反片40与第二侧反片50连接时,第二侧反片50与反射片20的材质可以相同,此时,在反射片20收缩时,第二侧反片50由于第一侧反片40的作用,第二侧反片50收缩较小,或者不收缩。当第一侧反片40与第二侧反片50不连接时,第二侧反片50与反射片20的材质可以不同,即在反射片20收缩时,第二侧反片50不收缩。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导光板10的底面11与背板30之间设置第二侧反片50的形式可以具有多种形式,具体以以下两种为例进行说明:
方式(1):如图3和图4所示,背板30上可以设置有安装槽31,且安装槽31的槽口朝向底面11,第二侧反片50设置于安装槽31中。
当第二侧反片50设置于安装槽31中时,此时,在反射片20收缩之后,从导光板10的底面11射出的光线会照射在第二侧反片50上,从而通过第二侧反片50使得光线被反射至导光板10中,从而可以提高显示组件的显示效果,并且可以避免显示组件在显示时出现暗影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侧反片50可以粘接在安装槽31的槽底,当然,安装槽31的尺寸与第二侧反片50的尺寸可以相同,此时,可以将第二侧反片50卡接在安装槽31中,即第二侧反片50与安装槽31的槽壁抵接。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31的深度可以与第二侧反片50的厚度相等,安装槽31的深度为安装槽31的槽口至安装槽31的槽底的距离。
当安装槽31的深度与第二侧反片50的厚度相等时,此时,在将第二侧反片50设置在安装槽31之后,第二侧反片50会与背板30的表面平齐,从而可以避免第二侧反片50凸出于背板30的表面,使得导光板10以及反射片20在安装时占据较大的空间的问题出现。也即是,通过将安装槽31的深度设置为与第二侧反片50的厚度相等,可以有利于减小显示组件的体积,且可以避免导光板10由于第二侧反片50的安装而外凸的问题出现,从而可以提高显示组件的美观性。
例如,如图3所示,安装槽31的深度为L3,L3与第二侧反片50的厚度相等,再例如,第二侧反片50的厚度为0.2毫米,安装槽31的深度为0.2毫米。
方式(2):第二侧反片50设置在底面11上。
当第二侧反片50设置在底面11上时,此时,即使反射片20收缩导致反射片20未全部覆盖底面11,但由于第二侧反片50的存在,使得本应从底面11射出的光线会直接照射在第二侧反片50,从而通过第二侧反片50使得光线被反射至导光板10中,从而可以提高显示组件的显示效果,并且可以避免显示组件在显示时出现暗影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侧反片50可以粘接在底面11上,即直接将第二侧反片50粘接在导光板10的底面11上。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30上设置有避让槽32,避让槽32的槽口正对第二侧反片50,避让槽32避让反射片20以及第二侧反片50。
在将第二侧反片50设置在导光板10的底面11之后,由于第二侧反片50的作用,可能出现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导致导光板10外凸的问题。而在背板30上设置避让槽32,在将第二侧反片50设置在导光板10的底面11之后,反射片20会部分的进入避让槽32,避让槽32对反射片20以及第二侧反片50起到避让作用,从而避免在底面11上设置第二侧反片50,导致导光板10外凸的问题出现。也即是,通过在背板30上设置避让槽32,通过避让槽32避让反射片20以及第二侧反片50,从而可以有利于避免导光板10由于第二侧反片50的设置,使得导光板10外凸的问题出现,从而可以有利于减小显示组件的体积,有利于提高显示组件的美观性。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避让槽32的深度大于第二侧反片50的厚度。
在反射片20由于第二侧反片50的作用进入避让槽32之后,反射片20外凸于底面11的最大距离就是第二侧反片50的厚度,而避让槽32的深度大于第二侧反片50的厚度时,此时,避让槽32可以完全避让反射片20。也即是,通过设置避让槽32的深度大于第二侧反片50的厚度,从而避让槽32可以完全避让反射片20,使得即使在导光板10的底面11安装第二侧反片50,也可以避免导光板10外凸的问题出现,从而可以有利于减小显示组件的体积,且可以提高显示组件的美观性。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避让槽32的深度范围为0.3毫米至0.5毫米。当避让槽32的深度处于0.3毫米至0.5毫米的范围内时,既可以使得避让槽32起到避让作用,也可以避免避让槽32的深度较大,导致背板30的强度受到影响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避让槽32的深度可以为0.3毫米至0.5毫米中任一数值。例如,避让槽32的深度可以为0.3毫米,还可以为0.4毫米,还可以为0.35毫米,还可以为0.45毫米,还可以为0.5毫米。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侧反片5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侧反片50环绕底面11的中心分布,且每个第二侧反片50的一端与侧面平齐。
当多个第二侧反片50环绕底面11的中心分布,且每个第二侧反片50的一端与侧面平齐时,此时,相当于导光板10的底面11与背板30之间设置多个第二侧反片50,从而可以确保反射片20在反射片20的机械方向收缩之后,导光板10的底面11传出的光线可以被第二侧反片50反射,还可以确保反射片20在反射片20在其他方向收缩之后,导光板10的底面11传出的光线依然可以被第二侧反片50反射,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组件的显示效果。
例如,如图7所示,导光板10底面11可以包括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上侧边可以设置第二侧反片50,左侧边以及右侧边也可以设置第二侧反片50。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侧反片5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侧反片50环绕底面11的中心分布,此时,显示组件可以应用于大尺寸的显示装置上,使得显示组件的应用更加广泛。
另外,导光板10的一个侧面通常会正对发光组件100,而导光板10的其他侧面上设置第一侧反片40,导光板10的底面11与背板30之间设置反射片20以及第二侧反片50,从而在发光组件100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0之后,光线被第一侧反片40、第二侧反片50以及反射片20反射,从而光线从导光板10与底面11相对的面传出,使得导光板10可以起到传导光线的作用。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反射片20的机械方向上,第二侧反片50的长度大于反射片20在预设温度下的收缩量,第二侧反片50的长度为:在反射片20的机械方向上,侧反片相对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二侧反片50的一端与侧面平齐。
当第二侧反片50的长度大于反射片20在预设温度下的收缩量时,此时,在反射片20收缩之后,第二侧反片50可以完全弥补反射片20的收缩量,从而可以确保在反射片20收缩之后,第二侧反片50与反射片20可以全部覆盖导光板10的底面11,从而避免导光板10的底面11出现漏光,即光线未被反射的问题出现。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二侧反片50的长度大于反射片20在预设温度下的收缩量,即使反射片20收缩,从底面11传出的光线依然可以被第二侧反片50反射,从而可以提高显示组件的显示效果,也有利于避免显示组件在显示时出现暗影带的问题。
例如,如图4所示,第二侧反片50的长度为L1,反射片20在预设温度下的收缩量为L2,L1大于L2。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温度可以为95度,当然,还可以为其他温度值,例如,预设温度为100度,再例如,预设温度为98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反射片20的材质不同,反射片20在预设温度的收缩量也不同,但无论反射片20的材质为何种材质,均可以设置第二侧反片50的长度大于反射片20的收缩量。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侧反片50的长度大于反射片20的长度的百分之一点一。
在预设温度下,反射片20的收缩量通常为反射片20的长度的百分之一点一,例如,反射片20的长度为W,反射片20在预设温度下的收缩量为W*1.1%。设置第二侧反片50的长度大于反射片20的长度的1.1%,从而可以确保在反射片20收缩之后,第二侧反片50与反射片20可以全部覆盖导光板10的底面11,从而避免导光板10的底面11出现漏光,即光线未被反射的问题出现。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组件还可以包括光学膜片60。光学膜片60贴附在导光板10的正面,正面为导光板10上与底面11相对的表面。
当光学膜片60贴附在导光板10的正面时,此时,从导光板10的正面传出的光线便可以经过光学膜片60,从而光学膜片60便可以对光线起到传到作用。也即是,通过设置光学膜片60,可以便于从导光板10中传递出的光线进行传导。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组件还可以包括盖板70和显示面板80。背板30具有容纳腔,盖板70与容纳腔的腔口连接,且盖板70与背板30形成封闭空间。导光板10、反射片20、第一侧反片40以及第二侧反片50均位于封闭空间中。显示面板80与盖板70连接,且显示面板80位于封闭空间中。
当显示组件包括盖板70和显示面板80时,此时,导光板10的与底面11相对的表面便可以将光线传递至显示面板80,从而显示面板80便可以进行显示。另外,盖板70与背板30连接形成封闭空间,从而可以对位于封闭空间中的器件起到保护作用,即避免显示面板80、导光板10、反射片20、第一侧反片40以及第二侧反片50受到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当显示组件包括光学膜片60时,此时,光学膜片60也可以位于盖板70与背板30形成的封闭空间中。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盖板70与背板30可以通过粘接件71进行粘接,从而使得盖板70与背板30连接。其中,粘接件71可以为胶水,还可以为固体胶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80与盖板70可以通过粘接胶81进行粘接,从而使得显示面板80与盖板70连接。其中,粘接胶81可以为OCR胶,还可以为OCA胶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组件还可以包括中框90。中框90位于封闭空间中,且显示面板80与中框90连接。
当显示组件包括中框90,且显示面板80与中框90连接,从而中框90可以对显示面板80起到支撑作用。也即是,通过设置中框90,可以使得中框90支撑显示面板80,进而有利于显示面板80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中框90可以为铁框,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类型,例如合金框,再例如塑胶框,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框90上可以设置泡棉91,泡棉91可以对显示面板80起到缓冲作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反射片20设置在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导光板10的底面11正对反射片20,第一侧反片40设置于侧面,因此,在光线进入导光板10之后,光线在传递至侧面及底面11时,光线会被第一侧反片40以及反射片20反射。由于第二侧反片50设置在底面11与背板30之间,且第二侧反片50至少部分的与反射片20重叠,因此,在反射片20收缩之后,反射片20在盖板70上的投影的面积便会小于底面11在盖板70上的投影的面积,即使得传递至导光板10的光线可以从底面11上未被反射片20覆盖的部分传出,但第二侧反片50至少部分的与反射片20重叠,从而在使得从底面11未被反射片20覆盖的部分传出的光线会照射在第二侧反片50上,被第二侧反片50反射,从而使得反射之后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0。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导光板10的底面11与背板30之间设置第二侧反片50,且第二侧反片50至少部分的与导光板10重叠,相当于通过第二侧反片50弥补反射片20收缩之后的收缩量,即使反射片20收缩,从底面11传出的光线依然可以被第二侧反片50反射,从而可以提高显示组件的显示效果,也有利于避免显示组件在显示时出现暗影带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反射片20设置在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导光板10的底面11正对反射片20,第一侧反片40设置于侧面,因此,在光线进入导光板10之后,光线在传递至侧面及底面11时,光线会被第一侧反片40以及反射片20反射。由于第二侧反片50设置在底面11与背板30之间,且第二侧反片50至少部分的与反射片20重叠,因此,在反射片20收缩之后,反射片20在盖板70上的投影的面积便会小于底面11在盖板70上的投影的面积,即使得传递至导光板10的光线可以从底面11上未被反射片20覆盖的部分传出,但第二侧反片50至少部分的与反射片20重叠,从而在使得从底面11未被反射片20覆盖的部分传出的光线会照射在第二侧反片50上,被第二侧反片50反射,从而使得反射之后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0。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导光板10的底面11与背板30之间设置第二侧反片50,且第二侧反片50至少部分的与导光板10重叠,相当于通过第二侧反片50弥补反射片20收缩之后的收缩量,即使反射片20收缩,从底面11传出的光线依然可以被第二侧反片50反射,从而可以提高显示组件的显示效果,也有利于避免显示组件在显示时出现暗影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反射片、背板、第一侧反片以及第二侧反片;
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背板之间;
所述导光板包括侧面以及底面,所述底面正对所述反射片,所述第一侧反片设置于所述侧面,所述第二侧反片设置在底面与所述背板之间,且所述第二侧反片至少部分的与所述反射片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底面,所述第二侧反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侧反片的厚度相等,所述安装槽的深度为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至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反片设置在所述底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槽口正对所述第二侧反片,所述避让槽避让所述反射片以及所述第二侧反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反片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的深度范围为0.3毫米至0.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反片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第二侧反片环绕所述底面的中心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二侧反片的一端与所述侧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反射片的机械方向上,所述第二侧反片的长度大于所述反射片在预设温度下的收缩量,所述第二侧反片的长度为:在所述反射片的机械方向上,所述侧反片相对的两端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二侧反片的一端与所述侧面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反片的长度大于所述反射片的长度的百分之一点一。
11.一种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背光模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光学膜片;
所述光学膜片贴附在所述导光板的正面,所述正面为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底面相对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盖板和显示面板;
所述背板具有容纳腔,所述盖板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口连接,且所述盖板与所述背板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导光板、所述反射片、所述第一侧反片以及所述第二侧反片均位于所述封闭空间中;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盖板连接,且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封闭空间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中框;
所述中框位于所述封闭空间中,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中框连接。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
CN202210461287.2A 2022-04-28 2022-04-28 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8150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1287.2A CN114815034A (zh) 2022-04-28 2022-04-28 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1287.2A CN114815034A (zh) 2022-04-28 2022-04-28 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5034A true CN114815034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08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1287.2A Pending CN114815034A (zh) 2022-04-28 2022-04-28 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5034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9541A (zh) * 2006-10-25 2008-04-30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片及具有该反射片的背光模块
US20100165244A1 (en) * 2008-12-26 2010-07-01 Jin-Soo Sh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120287355A1 (en) * 2010-02-02 2012-11-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2013239335A (ja) * 2012-05-15 2013-11-28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04300980U (zh) * 2015-01-04 2015-04-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813099A (zh) * 2013-02-25 2015-07-29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US20170176663A1 (en) * 2014-06-06 2017-06-22 Keiwa Inc. Edge-lit backlight unit and reflective tape member
CN107340563A (zh) * 2017-08-29 2017-11-10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US10147569B1 (en) * 2017-09-11 2018-12-04 Dell Products, L.P. Keyboard backlight module
CN110109215A (zh) * 2019-05-22 2019-08-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624697A (zh) * 2020-06-28 2020-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9541A (zh) * 2006-10-25 2008-04-30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片及具有该反射片的背光模块
US20100165244A1 (en) * 2008-12-26 2010-07-01 Jin-Soo Sh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120287355A1 (en) * 2010-02-02 2012-11-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2013239335A (ja) * 2012-05-15 2013-11-28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4813099A (zh) * 2013-02-25 2015-07-29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US20170176663A1 (en) * 2014-06-06 2017-06-22 Keiwa Inc. Edge-lit backlight unit and reflective tape member
CN204300980U (zh) * 2015-01-04 2015-04-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7340563A (zh) * 2017-08-29 2017-11-10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US10147569B1 (en) * 2017-09-11 2018-12-04 Dell Products, L.P. Keyboard backlight module
CN110109215A (zh) * 2019-05-22 2019-08-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624697A (zh) * 2020-06-28 2020-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9301B (zh) 显示装置
CN105785498B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
CN21034909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200124059A (ko) 벤딩 영역에서 다른 두께를 가지는 보호층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전자 장치
CN112965294B (zh) 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0928041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070139583A1 (en) Display module
CN10830238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212749474U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4815034A (zh) 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0709741B (zh) 导光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4021701A1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673390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937370B (zh)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TWI326383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1534174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CN215182809U (zh) 折叠显示屏以及折叠终端
US20220326517A1 (en) Head-up display screen, head-up display assembly, and vehicle
CN210090875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模组
CN112965296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8286681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12444908A (zh) 导光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14724467B (zh) 曲面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210166601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210803770U (zh) 导光结构、光源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