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缩短收伞后伞的长度及体积的五折自动开收伞。
本发明包括伞中棒、伞骨总成、开伞弹簧、多数收伞弹簧以及控制结构;伞中棒包括复数节相互伸缩套合的管件及上巢;伞骨总成包括顶骨、下支骨、下巢、中间骨、内连接骨、尾骨、外弹性骨、外连接骨、中间连接骨、第一偶合件及第二偶合件;内连接骨里端枢连下支骨的外端;中间骨里端则枢连至顶骨的最外端;中间骨的最里端与内连接骨的外端枢连;内连接骨的里端与下支骨的外端枢连;尾骨里端枢连外连接骨的外端;外弹性骨外端与尾骨的最里端枢连,外弹性骨与外连接骨约呈平行,外弹性骨的里端则枢连中间连接骨的外端;内弹性骨列设于中间骨之侧,内弹性骨两端分别与中间连接骨之最里端及顶骨的外端连接;外连接骨借助于第一偶合件与外弹性骨并列偶合,外连接骨的里端与中间连接骨的最外端枢连,而外连接骨的外端与尾骨的里端枢连,外连接骨的最里端则枢连中间弹性骨的外端;中间弹性骨的里端枢连至中间骨的外端;中间连接骨借助于第二偶合件与中间弹性骨并列地偶合;中间连接骨的里端则与中间骨的最外端枢连;下巢滑合于伞中棒上;顶骨里端枢连伞中捧上巢上,下支骨里端枢连至滑合于伞中棒的下巢上;开伞弹簧设置于伞中棒内,收伞弹簧设于伞骨总成上;控制结构包括按钮、拉索及一体成型于按钮的环部上的上锁栓及收伞控制组件;按钮的环部滑合于把手内壁中,按钮以自伞中棒第一面朝著第二面方向,向着环部渐斜以形成一对补强翼部分布于按钮两侧,各补强翼部介于按钮及环部之间,按钮弹性嵌设于安装在伞中棒底部把手的钮孔内;拉索于上管上部及下巢之间来回缠绕;收伞控制组件含有弹性连设于把手内的防误安全组件上的下锁栓及扣头;扣头连接一下索,下索连接上索且滑绕该中心套管,上索则迂回绕设于中心套管、上管上端上导轮、最上导引结构、下巢上的下导轮之间;扣头常时卡扣于下管下方的凸部上;防误安全组件的长筒位于第一、第二中管下方。
其中:
并列偶合外连接骨及外弹性骨的第一偶合件包括枢销、尾销及中间座部;枢销设于偶合件基部以将偶合件枢连于外连接骨上;尾销设于偶合件一端以枢连外弹性骨中间部位中环;中间座部位于偶合件中段。
中间骨包括卡置于其中间部位边缘突伸弯折的卷边凸耳上的U型导引件;内弹性骨滑合于U型导引件内。
伞中棒包括下管、连接于下管下管部的把手、滑合于下管上方外周第一中管、滑合于第一中管上方外周的第二中管、滑合于第二中管上方外周的第三中管、滑合于第三中管上方外周的上管及设于上管的顶端的上巢;中心套管包括有固接于上管端内塞块上的最上套管部。
下管含断面呈六角形含有六凹面的上扩大部,下管以其六凹面分别向内微凹以吻合断面亦呈六角形含有六凹面向内微凹的第一中管;第一中管含断面呈十字形含四个凹面分别向伞中棒中轴对角内凹的上扩大部;第一中管以其上扩大部吻合断面亦呈十字形含四个凹面分别向伞中棒中轴对角内凹的第二中管;第一中管含断面呈圆形向下渐缩的下管端,第一中管以其下管端吻合断面亦呈圆形的下管;第二中管含断面呈六角形向下渐缩的下管端,第二中管以其下管端吻合第一中管,第二中管含断面呈双叶形含两凹面系自直径方向向中轴内凹的上扩大部,第二中管以其上扩大部吻合断面亦呈双叶形的第三中管;第三中管含向下渐缩断面呈十字形含有四个凹面向伞中棒中轴对角内凹的下管端;第三中管以其下管端吻合第二中管;第三中管含断面呈圆形的上扩大部;第三中管以其上扩大部吻合断面亦呈圆形的上管;上管含向下渐缩断面呈双叶形含两凹面系自直径方向内凹的下管端,上管以其下管端吻合第三中管。
收伞控制组件包括弹性连设于防护安全组件长筒下部的下锁栓;张力弹簧嵌入筒底以弹性顶起长筒,以当开伞时使下锁栓位于按钮与扣头之间;当开伞后上升上管、第一中管、第二中管、第三及下巢,长筒则为张力弹簧上顶而上升长筒与下锁栓以通过按钮的环部的中孔。
下索有一下索端连至扣头,上索端连至持设于中心套管的底部的下塞;该下索自扣头向上延伸,穿经下塞的索孔及中心套管内部,然后绕经旋设于滑块内的小导轮,该滑块滑设于中心套管内,最后将下索转折向下固连至下塞;索孔系向上渐斜设于下塞内;下索缠绕于中心套管内的滑块上所枢设的小导轮,以完成两折。
上索包括连至滑块的内索端、固系至下巢的外索端、借助于上销旋设于上管上端内塞块中的上导轮、借助于下销旋设于该下巢中的下导轮及为借助于两最上销分别旋设于上管顶部之内塞块内两侧且高于上导轮最上导轮的最上导引结构;上索依序缠绕上导轮、下导轮、最上导轮及下巢,如是迂回转折,以提供足够的行程中三折。
上索包括连至滑块的内索端、固系至下巢的外索端、借助于上销旋设于上管上端内塞块中的上导轮、借助于下销旋设于该下巢中的下导轮及为单一的最上导轮的最上导引结构;最上导轮的直径与上管直径相同;最上导轮借助于最上销旋设于上管顶端;最上销约正交于伞中棒的中轴,上索依序缠绕上导轮、下导轮、缠绕于最上导轮上,并分别下垂于上管相对两侧管面上以动态平衡上索索段的行程。
扣头固连一拉杆;拉杆的下杆端连接扣头,上杆端于偶合套内偶合上索的内索端,拉杆可滑合中心套管组内;中心套管组包括上套管、中套管及下套管;上索来回缠绕于中心套管组、上管上端及下巢之间。
扣头固连一拉杆;拉杆的下杆端连接扣头,上杆端于偶合套内偶合上索的内索端,拉杆可滑合中心套管内;中心套管组包括上套管、中套管及下套管;上索来回缠绕于中心套管组、上管上端及下巢之间。
收伞弹簧内簧端系于内连接骨里端;而外簧端枢连于顶骨外端。
由于本发明包括伞中棒、伞骨总成、开伞弹簧、多数收伞弹簧以及控制结构;伞中棒包括复数节相互伸缩套合的管件及上巢;伞骨总成包括顶骨、下支骨、下巢、中间骨、内连接骨、尾骨、外弹性骨、外连接骨、中间连接骨、第一偶合件及第二偶合件,当控制结构的上索自上导轮、下导轮、最上导轮及下巢,如是迂回转折,以提供足够的行程中三折;下索缠绕于中心套管内的滑块上所枢设的小导轮,以完成两折,如是三加二折,其总合为五折(索与伞骨的五折),再配合中棒五节伸缩套合,构成本发明的五折自动开收伞,以缩短收伞后伞的长度及体积,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16所示,本发明包括伞中棒1、伞骨总成2、开伞弹簧3、多数收伞弹簧4以及控制结构5。
伞中棒1包括下管11、连接于下管11下管部111的把手12、滑合于下管11上方外周第一中管13、滑合于第一中管13上方外周的第二中管13a、滑合于第二中管13a上方外周的第三中管13b、滑合于第三中管13b上方外周的上管14及设于上管14的顶端的上巢15;中心套管17包括有固接于上管14上端内塞块151上的最上套管部170。
伞骨总成2包括顶骨21、下支骨22、下巢23、中间骨24、内连接骨25、尾骨26、外弹性骨27、外连接骨28、中间连接骨28a、第一偶合件29及第二偶合件29a。顶骨21里端枢连伞中捧1上巢15上;下支骨22其最外端枢连顶骨21的中间部,下支骨22的里端则枢连至滑合于伞中棒1上管14上的下巢23上;内连接骨25里端枢连下支骨22的外端;中间骨24里端则枢连至顶骨21的最外端;中间骨24的最里端与内连接骨25的外端枢连;内连接骨25的里端与下支骨22的外端枢连;尾骨26里端枢连外连接骨28的外端;外弹性骨27外端与尾骨26的最里端枢连,外弹性骨27与外连接骨28约呈平行,外弹性骨27的里端则枢连中间连接骨28a的外端;内弹性骨27b列设于中间骨24之侧,内弹性骨27b两端分别与中间连接骨28a之最里端及顶骨21的外端连接;外连接骨28借助于第一偶合件29与外弹性骨27并列偶合,外连接骨28的里端与中间连接骨28a的最外端枢连,而外连接骨28的外端与尾骨26的里端枢连,外连接骨28的最里端则枢连中间弹性骨27a的外端;中间弹性骨27a的里端枢连至中间骨24的外端;中间连接骨28a借助于第二偶合件29a与中间弹性骨27a并列地偶合;中间连接骨28a的里端则与中间骨24的最外端枢连。
当然,其他伞骨结构亦可加以修饰变化。下巢23含一下延伸230管,其上开设切槽231。
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偶合件29包括枢销291、尾销292及中间座部293。枢销291设于偶合件29基部以将偶合件29枢连于外连接骨28上;尾销292设于偶合件29一端以枢连外弹性骨27中间部位中环;中间座部293位于偶合件29中段,以便于收伞时由中间座部293承受外弹性骨27。当然,外弹性骨27亦可自其中间部分分成两钩环以钩系于尾销292上。第二偶合件29a则偶合于中间弹性骨27a与中间连接骨28a之间。
如图4所示,U型导引件24u借助于中间骨24边缘突伸、弯折的卷边凸耳241卡置于中间骨24的中间部位,使内弹性骨27b滑合于中间骨24的U型导引件24u内。U型导引件24u可由PVC或其他塑胶材料制成,于开、收伞时使操作更平顺,且可预防产生噪音。
由于第一、第二偶合件29、29a的作用,可使外弹性骨27、中间弹性骨27a分别与外连接骨28、中间连接骨28a相偶合,以预防开收伞过程中外弹性骨27与外连接骨28及中间弹性骨27a与中间连接骨28a扭结、缠结构或反转,从而确保伞骨开收顺畅。
如图6-16所示,伞中棒1下管11含断面呈六角形含有六凹面的上扩大部112,下管11以其六凹面v分别向内微凹以吻合断面亦呈六角形含有六凹面v向内微凹的第一中管13;第一中管13含断面呈十字形含四个凹面v分别向伞中棒1中轴10对角内凹的上扩大部132;第一中管13以其上扩大部132吻合断面亦呈十字形含四个凹面分别向伞中棒1中轴10对角内凹的第二中管13a;第一中管13含断面呈圆形向下渐缩的下管端131,第一中管13以其下管端131吻合断面亦呈圆形的下管11;第二中管13a含断面呈六角形向下渐缩的下管端131a,第二中管13a以其下管端131a吻合第一中管13,第二中管13a含断面呈双叶形含两凹面v系自直径方向向中轴10内凹的上扩大部132a,第二中管13a以其上扩大部132a吻合断面亦呈双叶形的第三中管13b;第三中管13b含向下渐缩断面呈十字形含有四个凹面v向伞中棒1中轴10对角内凹的下管端131b;第三中管13b以其下管端131b吻合第二中管13a;第三中管13b含断面呈圆形的上扩大部132b;第三中管13b以其上扩大部132b吻合断面亦呈圆形的上管14;上管14含向下渐缩断面呈双叶形含两凹面v系自直径方向内凹的下管端141,上管14以其下管端141吻合第三中管13b。
当然,伞中棒1各管之断面亦可采用其他之断面。
开伞弹簧3的下簧端31撑设于下管11的下凸部11a,而上簧端32则撑设于上管11的内塞块151底部。开伞弹簧3滑绕中心套管17。
各收伞弹簧4的内簧端41系于内连接骨25的里端,而外簧端42则枢连于顶骨21外端。收伞弹簧4于开伞时蓄积弹性能,收伞时,收伞弹簧4释放弹性能,以助收伞动作。除图示位置外,收伞弹簧4亦可设于伞骨总成2的其他位置上。
该控制结构5包括弹性持设于把手12钮孔120a内的按钮51及一体成型于按钮51的环部511上的上锁栓52a,按钮51的环部511则横向滑合于该把手12内壁导槽124中,按钮51以自伞中棒1的第一面A朝著第二面B的方向,向着环部511渐斜以形成一对补强翼部51a分布于按钮51两侧,各补强翼部51a介于按钮51及环部511之间;上锁栓52a连设于环部511之另侧邻近第二面B,压按按钮51开伞时,以使上锁栓52a与按钮51同步作动;收伞控制组件53含有弹性连设于一设于把手12内的防误安全组件57上的下锁栓54,下锁栓54于压按按钮51时内推扣头551,以便自开伞状态下作收伞动作。扣头551连接一下索56a,下索56a连接上索56b且滑绕该中心套管17,上索56b则迂回绕设于上管14上端、下巢23及中心套管17之间;扣头551常时卡扣于下管11下方的凸部111a上,直至收伞时方为内推的下锁栓54所偏动而自凸部111a解扣,以容收伞弹簧4释放弹性能而收伞。于收伞时,防误安全组件57的长筒571为第一、第二中管13、13a下压,连带一并下压收伞控制结构5的下锁栓54,以于开伞揿按按扭51时,不会触动收伞用的下锁栓54。
上锁栓52a一体成型于按钮51的环部511上。上锁栓52a包括位斜栓部522及复归弹簧50。斜栓部522于靠伞中棒1第二侧面B,并于收伞下降下巢23时为下巢23下压内缩;复归弹簧50顶设于上锁栓52a与把手12之间且邻伞中棒1第二侧面B。如图3所示,复归弹簧50弹性朝伞中棒1第一侧A顶推上锁栓52a,以卡扣入下巢23切槽231中扣锁下巢23及本发明在收伞状态下。
该按钮51的环部511开设中孔511a。如图3所示,收伞时,下降下巢23,使下巢23下延伸管230通经中孔511a,并包容上管14、中管13、13a及13b。由于上锁栓52a自环部511上缘面向下向内渐斜呈斜栓部522,于收伞时,被下降的下巢23斜推、内缩;然因复归弹簧50作用,顶推上锁栓52a重新扣入下巢23的切槽231中,以扣锁下巢23及本发明在收伞状态下。
如图1所示,揿按按钮51内推上锁栓52a,使其与下巢23的切槽231解扣,伞中棒1及下巢23即受开伞弹簧3的弹性力作用上顶而开伞。
收伞控制组件53包括弹性连设于防护安全组件57长筒571下部的下锁栓54。张力弹簧57a嵌入筒底573以弹性顶起长筒571,以当开伞时使下锁栓54位于按钮51与扣头551之间;当开伞后上升上管14、第一中管13、第二中管13a、第三13b及下巢23,长筒571则为张力弹簧57a上顶而上升长筒571与下锁栓54以通过按钮51的环部511的中孔511a。当欲收伞时,则可压按按钮51以内推下锁栓54及扣头511,以解除扣头511在凸部111a上的卡扣,使自开伞成收伞状态。
凸部111a为直接自下管11下部向内冲制而成;如图3所示,于收伞(压缩开伞弹簧4)时,扣头551为设于把手12内的弹性凸板58所偏动(由”B”面偏向“A”面)而卡扣于凸部111a定位。
下索56a有一下索端561a连至扣头551,上索端562a连至持设于中心套管17的底部170a的下塞P1;该下索56a自扣头551向上延伸,穿经下塞p1的索孔T及中心套管17内部,然后绕经旋设于滑块P2内的小导轮R,该滑块P2滑设于中心套管17内,最后将下索56a转折向下固连至下塞P1。索孔T系向上渐斜设于下塞p1内,当收伞时可令该下索56a平顺而缓冲地导引于下塞P1内。
上索56b包括连至滑块p2的内索端561b、固系至下巢23的外索端562b、借助于上销16旋设于上管14上端内塞块151中的上导轮563。自上管14及中心套管17内将上索56b上引、缠绕于该上导轮563后再向下巢23引伸。下导轮564借助于下销564a旋设于该下巢23中,以缠绕引自上导轮563的上索56b索段。一对最上导轮565b借助于两最上销161b分别旋设于上管14顶部之内塞块151内两侧且高于上导轮563,以缠绕引自下导轮564转折而上的上索56b索段于最上导轮565b上,由于上索56b自上导轮563、下导轮564、最上导轮565b及下巢23,如是迂回转折,以提供足够的行程中三折;下索56a缠绕于中心套管17内的滑块P2上所枢设的小导轮R,以完成两折,如是三加二折,其总合为五折(索与伞骨的五折),再配合中棒五节伸缩套合,构成本发明的五折自动开收伞。
防误安全组件57包括滑合于下管11下部且借助于张力弹簧57a顶设于把手12底部的长筒571,自长筒571一体成型下锁栓54。如图3所示,当收伞下降下巢23时,令下延伸管230伸入把手内孔120后,伞中棒1的上管14、第一中管13、第二中管13a及第二中管13b被收合且第一、第二中管13、13a的底缘,将下压长筒571的顶面572以下降长筒571,下压张力弹簧57,以蓄积弹性能,而下巢23切槽231为上锁栓52a所卡扣而扣锁定位,连设于长筒571上的下锁栓54因被下压下降而位于按钮51的下方,此时一旦压按按钮51以开伞时,因下锁栓54位于按钮51的下方,不会被压按,也不致于内推扣头551,故于开伞过程中,可防止误触收伞控制组件53而能避免无谓的收伞误动作。
自图3至图1所示,于开伞时,压按按钮51,解除上锁栓52a对下巢23切槽231的锁扣,释放开伞弹簧3于收伞时受压所储存的弹性能而伸起伞中棒1的上管14、第一中管13、第二中管13a、第三中管13及下巢23,外伸伞骨总成2的各伞骨,以开伞。收伞弹簧4此时亦受开伞弹簧3的作用被拉伸,储存其弹性能以为下次收伞之用者。
自图1至图2所示,当收伞时,压按按钮51,向伞中棒2第二侧B内推收伞控制组件53的下锁栓54,解除扣头551在下管11凸部111a上的上卡扣,且容许收伞动作时下巢23下移,而收伞弹簧4复归收折伞骨总成2诸伞骨,下降下巢23以收合伞中棒1的上管14、第一中管13、第二中管13a及第三中管13。在由图3至图1的收伞过程中,因下锁栓54及长筒571已被张力弹簧57a向上推举,下锁栓54被推至位于按钮51及扣头551之间,且伞中棒1的上管14、第一中管13、第二中管13a及第三中管13亦因开伞而上升,故可无任何阻碍向内压按按钮51,完成正常收伞动作。收伞后向伞尾下压把手12,以压缩开伞弹簧4,重新积蓄弹性能以供下次开伞。
如图17、图18所示,最上导引结构为单一的最上导轮565a,最上导轮565a的直径与上管14直径相同。最上导轮565a借助于最上销161a旋设于上管14顶端。最上销161a约正交于伞中棒1的中轴10,令上索56b的外索端562b缠绕于最上导轮565a上,并分别下垂于上管14相对两侧管面上以动态平衡上索56b索段的行程。
如图19、图20所示,扣头551固连一拉杆55,拉杆55再偶合上索56b,上索56b来回缠绕于中心套管组17a、上管14上端及下巢23之间,当扣头551自下管11下部所设的凸部111a解扣时,各收伞弹簧4即释放先前储存的弹性能,而由开伞状态成收伞状态,同时防误安全组件57的长筒571被第一中管13、第二中管13a下压,连带下压收伞控制组件53的下锁栓54,使揿按按钮51开伞时,不会触动收伞用的下锁栓54。
拉杆55的下杆端连接扣头551,上杆端552于偶合套560内偶合上索56b的内索端561b,拉杆55可滑合中心套管组17a内。中心套管组17a包括上套管171、中套管172及下套管173。
上索56b包括借助于偶合套560偶合拉杆55的内索端561b、固系于伞中棒1顶端上巢15上的外索端562b、借助于上销16旋设于上管14上端内塞块151中的上导轮563、借助于下销564旋设于下巢23第一侧A的下导轮564、借助于一对最上销161b分别旋设于上管14上端内塞块151左右相对两侧且高于上导轮563的一对最上导轮565b及旋设于下巢23第二侧B的第二下导轮564’。上索56b以其外索端562b固系于伞中棒1顶端上巢15,自上管14及中心套管组17a上引缠绕于上导轮563后,下引绕过下巢23所设的下导轮564,而后再向上绕经成对最上导轮565b,再向下缠绕于第二下导轮564’,最后向上固定于上巢15上,于是完成五折中四折行程,而另一折为滑设于伞中棒1内拉杆55的一折。向上引伸的上索56b对称缠绕于一对最上导轮565b后下垂于上管14相对两侧管面上,以动态平衡本发明开收过程中的上索56b。
如图21、图22所示,扣头551固连一拉杆55,拉杆55再偶合上索56b;最上导引结构为单一的最上导轮565a,最上导轮565a的直径约等于上管14的直径,且借助于约正交于中轴10的横设于上管14顶端的最上销161a旋设于上管14顶端,令上索56b的外索端562b对称于最上销161a两侧,经绕设于最上导轮565a上而下垂于上管14相对两侧管面上以动态平衡本发明开收伞过程中上索56b索段。
本发明较前案(98102169.7)再度缩短收伞长度,且减少收伞时的体积,使多折伞更达小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