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2700A - 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2700A
CN114812700A CN202210428702.4A CN202210428702A CN114812700A CN 114812700 A CN114812700 A CN 114812700A CN 202210428702 A CN202210428702 A CN 202210428702A CN 114812700 A CN114812700 A CN 114812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ler
liquid
temperature
pipe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87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旻
李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ezhibo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ezhibo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ezhibo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ezhibo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287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27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12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27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00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of groups G01F1/00 - G01F13/00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ppliances are not adapted to particular types of such apparatus
    • G01F15/001Means for regulating or setting the meter for a predetermined quantit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态烃输送技术,尤其涉及用于监测液态烃流量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温度控制器、一级流量检测仪、二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流量检测仪、三级温度控制器,通过一级温度控制器对一级流量检测仪的进液进行温度控制,进而达到预设值,在该预设之下,固定成分的液体对应的流量和重量呈线性关系,进而能够进行一次流量检测,通过二级温度控制器对二级流量检测仪的进液进行温度控制,进而达到预设值,在该预设之下,固定成分的液体对应的流量和重量也呈线性关系,进而能够进行二次流量检测,将一次流量检测和二次流量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能够进行矫正。

Description

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态烃输送技术,尤其涉及用于监测液态烃流量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液态烃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的含碳原子数5~16个的烃类化合物,通常是通过原油提炼或者煤热解得到,
主要包括煤油,平均分子量在200-250之间,密度0.8g/cm³,用作动力煤油、溶剂煤油、灯用煤油、燃料煤油、洗涤煤油;
柴油,碳原子数约为10-22,主要用作燃料,广泛用于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
汽油,碳原子数约为5-12,是引擎的一种重要燃料,密度0.70-0.78g/cm³。
液态烃的制备通常通过原油分馏制得,分馏后通过压力容器进行储存,在分馏及灌装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流量检测。
由于液态烃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的特性,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高等级的安防处理,且由于液态烃分馏之后得到的液态烃是混合物,压缩比、密度等受温度、压强影响较大,在检测液态烃流量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容积式流量计,在进行流量检测的过程中,进行温度、压强控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例如GB/T 17288-2009/ISO 2714:1980,规定了液态烃体积测量容积式流量计计量系统,规定了控制液体种类、流量、压力、温度,以及对流量计的选择,进而保证流量检测正常工作。
在对液态烃进行流量检测的过程中通常通过控制整体环境的方式控制液态烃管路温度,通过增压泵与溢流阀相结合的方式控制压力、流量,进而为流量计的检测提供基础,流量检测具体选用椭圆齿轮流量计,检测精度较高。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对车间整体温度改变时间较长,且需要对车间进行新风循环,进而避免挥发性气体的富集,进而导致温度控制能力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控制温度、压强,且能够通过两次温度、压强控制后分别进行流量检测,得到的数据更准确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温度控制器、一级流量检测仪、二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流量检测仪、三级温度控制器,
所述一级温度控制器用于将液态烃的温度控制为检测温度一;
所述二级温度控制器用于将液态烃的温度控制为检测温度二,所述检测温度一和检测温度二不相同;
所述三级温度控制器用于将液态烃的温度控制为输送温度;
所述一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温度控制器、三级温度控制器之间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一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温度控制器、三级温度控制器之间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连通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连通有净化装置,所述一级温度控制器和二级温度控制器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温度控制器和二级温度控制器均包括过液内筒,所述过液内筒外密封套装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过液内筒之间形成冷媒腔,所述冷媒腔通过冷媒管连通至制冷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头延伸至过液内筒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过液内筒、密封套之间设置有密封连接装置,所述密封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温度传感器的外壳上的密封环一,所述密封环一与过液内筒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外壳上还设置有密封环二,所述密封环二与密封套之间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液内筒设置有进液管、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延伸至过液内筒内,所述进液管位于过液内筒内的长度值是过液内筒长度值的3/5-4/5,所述出液管位于过液内筒内的长度值是过液内筒长度值的3/5-4/5。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与过液内筒、密封套之间设置有密封支撑装置,所述密封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过液内筒上的支撑套,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密封穿过相应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外套装有弹性密封环。
进一步地,所述三级温度控制器包括过液管,所述过液管外设置有热交换翅片。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通过歧管分别与一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温度控制器、三级温度控制器连通,所述歧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歧管的出口端延伸一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温度控制器上部,所述歧管的出口端延伸至三级温度控制器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装置包括沉积仓,所述沉积仓上方设置有浮动净化装置,所述浮动净化装置包括底托,所述底托与沉积仓侧壁之间密封滑动连接,所述底托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一次净化层和二次净化层,所述沉积仓连接有沉积仓进管和沉积仓出管,所述沉积仓进管与压缩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托上还设置有采样装置,所述采样装置包括沉积式采样装置,所述沉积式采样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托上的采样框架,所述采样框架内设置有多个采样槽,所述采样槽内设置有采样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装置包括即时采样装置,所述即时采样装置包括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内设置有抽气活塞,所述抽气管底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管下端设置有导向头,所述进气管外套装有采样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温度控制器、一级流量检测仪、二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流量检测仪、三级温度控制器,通过一级温度控制器对一级流量检测仪的进液进行温度控制,进而达到预设值,在该预设之下,固定成分的液体对应的流量和重量呈线性关系,进而能够进行一次流量检测,通过二级温度控制器对二级流量检测仪的进液进行温度控制,进而达到预设值,在该预设之下,固定成分的液体对应的流量和重量也呈线性关系,进而能够进行二次流量检测,将一次流量检测和二次流量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能够进行矫正,设置一级温度控制器和二级温度控制器,在不改变整体环境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的对经过流量检测仪的液态烃进行温度控制,设置三级温度控制器,将液态烃温度恢复为输送温度,设置压力控制装置,通过压缩机控制压强,进而达到设计压强需求,保证流量检测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拆解示意图;
图3为一级温度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级温度控制器拆解示意图;
图5为一级温度控制器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温度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图8为歧管安装示意图;
图9为三级温度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三级温度控制器横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沉积仓横截面示意图;
图12为采样框架俯视示意图;
图13为即时采样装置剖面示意图;
其中:1、一级温度控制器;2、一级流量检测仪;3、通气管;4、歧管;5、电控阀门;6、压力传感器;7、二级温度控制器;8、二级流量检测仪;9、三级温度控制器;10、循环泵一;11、冷媒罐;12、分配阀;13、循环泵二;14、回流管;15、沉积仓;16、压缩机;17、节流阀;18、进液管;19、温度传感器;20、歧管接管;21、密封套;22、出液管;23、定位环;24、弹性密封环;25、支撑套;26、过液内筒;27、冷媒腔;28、采样套;29、导向头;30、密封圈;32、插口;33、螺栓;34、螺纹接口;35、支撑环;36、密封环一;37、密封垫一;39、密封环二;40、密封垫二;41、辅助接口;42、热交换翅片;43、沉积仓进管;44、沉积仓出管;45、支撑块;46、底托;47、导向环;48、采样框架;49、采样槽;50、一次净化层;51、二次净化层;52、防尘罩;53、抽气管;54、抽气活塞;55、进气管;56、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13所示,一种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温度控制器1、一级流量检测仪2、二级温度控制器7、二级流量检测仪8、三级温度控制器9。
其中,一级温度控制器1用于将液态烃的温度控制为检测温度一,二级温度控制器7用于将液态烃的温度控制为检测温度二, 检测温度一和检测温度二不相同,液态烃主要包括煤油、柴油和汽油,其中,煤油、柴油、汽油在20℃、0℃环境下密度不相同,设定检测温度一为0℃,检测温度二为20℃。
一级温度控制器1和二级温度控制器7均包括过液内筒26,过液内筒26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过液内筒26外密封套装有密封套21,密封套21外套装有隔热层,值得注意的是,二级温度控制器7控制温度为20℃,与室温接近,可以不加装隔热层,密封套21与过液内筒26之间形成冷媒腔27,冷媒腔27通过冷媒管连通至制冷系统,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包括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储液罐组成的经典空调系统,蒸发器连接冷媒罐11,对冷媒罐11内的冷媒进行降温,冷媒罐11外包裹隔热层,冷媒罐11内填充冷媒,冷媒选用浓度为15%的氯化钠溶液,在冷媒罐11内的温度控制为-2℃,依然保持液态,成本低,冷媒罐11还可以连接至灭火喷头,能够更快的灭火,冷媒罐11通过带有循环泵一10、节流阀17的管道与一级温度控制器1连接,具体是连通至一级温度控制器1的冷媒腔27,将经过一级温度控制器1液态经降温至0℃,进而检测在0℃环境下的流量,一级温度控制器1的冷媒腔27通过带有分配阀12及循环泵二13的管路连接至二级温度控制器7的冷媒腔27,分配阀12的第二个出口通过回流管14连通至冷媒罐11,通过控制分配阀12的开度,控制进入二级温度控制器7的冷媒流量,进而控制二级温度控制器7内温度为20℃。
一级流量检测仪2和二级流量检测仪8均选用椭圆齿轮流量计,检测精度高,能够对数据进行上传,由于液态烃成分复杂,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检测流量,将两个流量数据进行对比,降低误差,尤其是先将温度降低至0℃,该温度下液态烃的内能降低,稳定性得到提高,进而检测稳定性高。
一级温度控制器1和二级温度控制器7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9,具体的温度传感器19的检测头延伸至过液内筒26内,温度传感器19与过液内筒26、密封套21之间安装有密封连接装置,密封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温度传感器19的外壳上的密封环一36,密封环一36与过液内筒26之间密封连接,温度传感器19的外壳上还安装有密封环二39,密封环二39与密封套21之间密封连接,具体的,温度传感器19先用PT100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19的外壳上固定焊接密封环一36,在过液内筒26上向内冲压成型接口,接口处加工螺纹,形成螺纹接口34,温度传感器19的外壳与螺纹接口34之间螺纹连接,在密封环一36与过液内筒26之间安装有密封垫一37,拧动温度传感器19使密封环一36与过液内筒26之间通过密封垫一37密封,密封套21上对应螺纹接口34处向内冲压成型支撑环35,支撑环35的内径值大于密封环一36的外径值,进而使密封环一36能够向内穿过支撑环35,通过支撑环35能够在过液内筒26与密封套21之间形成支撑,进而避免在安装温度传感器19的过程中过液内筒26和密封套21局部变形,进而保证密封性能,在密封环二39和密封套21之间还安装有密封垫二40,密封环二39与温度传感器19的外壳之间螺纹连接,在安装的过程中,先套装密封垫一37、密封垫二40,向内拧动温度传感器19,使密封垫一37与密封环一36、过液内筒26压紧密封,然后拧动密封环二39,密封环二39使密封套21与过液内筒26靠近,通过支撑环35进行支撑,进而使密封垫二40与密封环二39、密封套21压紧。
本实施例中,过液内筒26安装有进液管18、出液管22,进液管18和出液管22均延伸至过液内筒26内,进液管18位于过液内筒26内的长度值是过液内筒26长度值的3/5-4/5,出液管22位于过液内筒26内的长度值是过液内筒26长度值的3/5-4/5,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延长液态烃在一级温度控制器1、二级温度控制器7内的流径长度,提高温度控制效果,进液管18位于过液内筒26上部,出液管22位于过液内筒26下部,能够保证经过一级流量检测仪2、二级流量检测仪8的液态烃充足,避免气泡的引入。
进液管18和出液管22与过液内筒26、密封套21之间安装有密封支撑装置,密封支撑装置包括安装在过液内筒26上的支撑套25,进液管18和出液管22密封穿过相应的支撑套25,支撑套25外套装有弹性密封环24,具体的,支撑套25密封环焊接在过液内筒26上,在支撑套25内壁安装有密封圈30,在密封套21上对应支撑套25处加工有插口32,插口32的外径值在支撑套25的外径值与弹性密封环24的外径值之间,在进液管18和出液管22上固定有与支撑套25相对应的定位环23,定位环23与支撑套25之间螺栓33连接,定位环23的外径值大于插口32的外径值,在安装时,密封套21的其中一个端面不安装,将过液内容插入密封套21内,调整位置后将密封套21的端面安装,密封焊接,然后插装进液管18和出液管22,通过螺栓33及支撑套25、定位环23的配合,使过液内筒26与密封套21之间靠近,通过弹性密封环24进行密封及支撑,安装方便,弹性密封环24由硫化橡胶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及硬度。
三级温度控制器9用于将液态烃的温度控制为输送温度,即将液态烃的温度恢复为室温,进行输送、灌装操作,三级温度控制器9包括过液管,过液管外固定有热交换翅片42,结构简单,在三级温度控制器9上还安装有辅助接口41,用于连通至成分检测设备、应急排放设备等。
一级温度控制器1、二级温度控制器7、三级温度控制器9之间安装有压力控制装置,压力控制装置包括连通在一级温度控制器1、二级温度控制器7、三级温度控制器9之间的通气管3,通气管3连通有压缩机16,压缩机16连通有净化装置,具体的,通气管3通过歧管4分别与一级温度控制器1、二级温度控制器7、三级温度控制器9连通,歧管4上安装有阀门,阀门为电控阀门5,歧管4的出口端延伸一级温度控制器1、二级温度控制器7上部,歧管4的出口端延伸至三级温度控制器9的下部,在通气管3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通过阀门的控制,使一级温度控制器1、二级温度控制器7、三级温度控制器9三者之间相互独立,或者形成局部的连通,当连通时,一级温度控制器1、二级温度控制器7、三级温度控制器9压强相同,为流量检测稳定性提供基础,还可以对每一个温度控制器单独安装压缩机16,进而分别控制压强,歧管4通过歧管接管20与一级温度控制器1、二级温度控制器7连接,歧管接管20与过液内筒26、密封套21之间安装有密封连接装置,密封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歧管接管20上的密封环一36,密封环一36与过液内筒26之间密封连接,歧管接管20上还安装有密封环二39,密封环二39与密封套21之间密封连接,具体的,歧管接管20上固定焊接密封环一36,在过液内筒26上向内冲压成型接口,接口处加工螺纹,形成螺纹接口34,歧管接管20与螺纹接口34之间螺纹连接,在密封环一36与过液内筒26之间安装有密封垫一37,拧动歧管接管20使密封环一36与过液内筒26之间通过密封垫一37密封,密封套21上对应螺纹接口34处向内冲压成型支撑环35,支撑环35的内径值大于密封环一36的外径值,进而使密封环一36能够向内穿过支撑环35,通过支撑环35能够在过液内筒26与密封套21之间形成支撑,进而避免在安装歧管接管20的过程中过液内筒26和密封套21局部变形,进而保证密封性能,在密封环二39和密封套21之间还安装有密封垫二40,密封环二39与歧管接管20之间螺纹连接,在安装的过程中,先套装密封垫一37、密封垫二40,向内拧动歧管接管20,使密封垫一37与密封环一36、过液内筒26压紧密封,然后拧动密封环二39,密封环二39使密封套21与过液内筒26靠近,通过支撑环35进行支撑,进而使密封垫二40与密封环二39、密封套21压紧。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控制装置,连通后,通过压缩机16定期抽负压,能够将一级温度控制器1、二级温度控制器7上部富集的挥发气体抽出,进入净化装置内,净化装置包括沉积仓15,沉积仓15上方安装有浮动净化装置,浮动净化装置包括底托46,在沉积仓15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托举底托46的支撑块45,在底托46边缘位置有与沉积仓15内壁相配合的导向环47,导向环47由尼龙材料制成,本身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在底托46上有采样装置,采样装置包括放置在底托46上的采样框架48,采样框架48由聚苯板制成,重量轻,在采样框架48上冲裁加工采样槽49,在采样槽49内铺设采样载体,采样载体选用海绵或者棉布,在海绵或者棉布内填充吸附颗粒,例如石英砂,《影响海水中矿物颗粒对石油烃吸附过程的因素研究》,夏文香等,2006年7月,或者申请号为2011102913504公开的多孔颗粒剂,定期取出吸附颗粒,在50%浓度的酒精内溶解,过滤后通过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进行成分检测,进而判断通过压缩机16抽出的气体成分,得到液态烃中挥发性气体成分,进而辅助判断液态烃成分,判断标准一般为挥发性气体成分越多,该成分在液态烃内的含量越多,对于后续的分装及品控起辅助判断作用。
在采样框架48上方铺设一次净化层50,一次净化层50包括两层海绵层,在两层海绵层之间有石蜡层,石蜡层为粒径为1-2mm的石蜡颗粒,厚度为10mm,能够很好的吸收液态烃挥发气体,为进一步的提高吸收效果,可以有三层海绵层,在三层海绵层之间间隔两层石蜡层,在一次净化层50上方有二次净化层51,二次净化层51由多孔颗粒组成,厚度为20mm,多孔颗粒选用活性炭、浮石、火山岩等,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将逸出的少量挥发性气体吸收,一次净化层50和二次净化层51需要定期更换。
在沉积仓15上方还安装有防尘罩52,保护沉积仓15,沉积仓15连接有沉积仓进管43、沉积仓出管44,沉积仓进管43连接至压缩机16,沉积仓出管44用于排放沉积的液态烃。
采样装置包括即时采样装置,即时采样装置包括抽气管53,抽气管53内安装有抽气活塞54,抽气管53底部一体成型有进气管55,进气管55上加工有进气口56,进气管55下端一体成型有导向头29,进气管55外套装有采样套28,抽气管53、进气管55和导向头29由玻璃一体成型,方便清洗,通过导向头29能够将进气管55向下插入沉积仓15内,抽取沉积仓15内的气体,采样套28由海绵制成,采样套28由聚氨酯发泡棉制成,能够吸附烃类挥发气体,聚氨酯发泡棉在使用前经过70℃高温风处理10min,将不稳定成分去除,通过抽气活塞54抽取沉积仓15内的气体,抽放10次,经过聚氨酯发泡棉吸收,取出后,将聚氨酯发泡棉加热至50℃,收集挥发气体,进行成分检测。
在使用的过程中,压缩机16抽取通气管3内的气体,充入沉积仓15内,在气压的作用下,浮动净化装置被向上推动,压缩机16停止工作,在重力的作用下,气体向上排出,浮动净化装置下落复位,能够起到保持压力的作用,提高气体的液化沉积效果,为更好的提高效果,可以将沉积仓15降温至0℃。
一级流量检测仪、电控阀门、压力传感器、二级流量检测仪、循环泵一、循环泵二、压缩机、温度传感器均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连接至上位机,进行在线监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温度控制器、一级流量检测仪、二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流量检测仪、三级温度控制器,
所述一级温度控制器用于将液态烃的温度控制为检测温度一;
所述二级温度控制器用于将液态烃的温度控制为检测温度二,所述检测温度一和检测温度二不相同;
所述三级温度控制器用于将液态烃的温度控制为输送温度;
所述一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温度控制器、三级温度控制器之间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一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温度控制器、三级温度控制器之间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连通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连通有净化装置,所述一级温度控制器和二级温度控制器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温度控制器和二级温度控制器均包括过液内筒,所述过液内筒外密封套装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过液内筒之间形成冷媒腔,所述冷媒腔通过冷媒管连通至制冷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头延伸至过液内筒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过液内筒、密封套之间设置有密封连接装置,所述密封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温度传感器的外壳上的密封环一,所述密封环一与过液内筒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外壳上还设置有密封环二,所述密封环二与密封套之间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内筒设置有进液管、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延伸至过液内筒内,所述进液管位于过液内筒内的长度值是过液内筒长度值的3/5-4/5,所述出液管位于过液内筒内的长度值是过液内筒长度值的3/5-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与过液内筒、密封套之间设置有密封支撑装置,所述密封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过液内筒上的支撑套,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密封穿过相应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外套装有弹性密封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温度控制器包括过液管,所述过液管外设置有热交换翅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通过歧管分别与一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温度控制器、三级温度控制器连通,所述歧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歧管的出口端延伸一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温度控制器上部,所述歧管的出口端延伸至三级温度控制器的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包括沉积仓,所述沉积仓上方设置有浮动净化装置,所述浮动净化装置包括底托,所述底托与沉积仓侧壁之间密封滑动连接,所述底托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一次净化层和二次净化层,所述沉积仓连接有沉积仓进管和沉积仓出管,所述沉积仓进管与压缩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上还设置有采样装置,所述采样装置包括沉积式采样装置,所述沉积式采样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托上的采样框架,所述采样框架内设置有多个采样槽,所述采样槽内设置有采样载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装置包括即时采样装置,所述即时采样装置包括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内设置有抽气活塞,所述抽气管底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管下端设置有导向头,所述进气管外套装有采样套。
CN202210428702.4A 2022-04-22 2022-04-22 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 Pending CN1148127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8702.4A CN114812700A (zh) 2022-04-22 2022-04-22 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8702.4A CN114812700A (zh) 2022-04-22 2022-04-22 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2700A true CN114812700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06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8702.4A Pending CN114812700A (zh) 2022-04-22 2022-04-22 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27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48050A (zh) * 2023-06-16 2023-07-18 四川川核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滑坡变形的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48050A (zh) * 2023-06-16 2023-07-18 四川川核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滑坡变形的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16448050B (zh) * 2023-06-16 2023-08-18 四川川核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滑坡变形的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78807B (zh) 一种“双冷凝—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
CN105080278B (zh) 油气回收方法
CN106145037B (zh) 从硅外延炉放空尾气中回收氢气的装置及制高纯氢的方法
CN204107268U (zh) 油气回收装置
CN103566707A (zh) 油气回收装置
CN109045739A (zh) 一体式油气回收系统和回收工艺
CN114812700A (zh) 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
CN105031962A (zh) 一种新型冷凝-吸附集成技术的甲醇废气回收系统
CN204637927U (zh)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
CN102295118B (zh) 一种循环式原油储罐油气真空吸附回收系统
CN101518707B (zh) 一种瓦斯气的吸附除湿方法及其装置
CN202440471U (zh) 油气回收系统
CN104548879B (zh) 一种炼油厂酸性水罐排放气治理方法和装置
CN205127735U (zh) 基于化学吸附的气相脱汞装置
CN105771300B (zh) 一种油气回收系统
CN105861026A (zh) 一种渣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5323264U (zh) 一种冷凝节流器
CN102911704B (zh) 综合油气回收方法
CN201899968U (zh) 一种冷凝法与吸收法相结合的油气回收装置
CN103949139B (zh) 一种压缩空气净化装置及压缩空气净化冷冻干燥装置
CN109821346A (zh) 一种吸附剂吸附-活化复活-再吸附油气回收系统
CN206304534U (zh) 活性炭吸附冷凝废气处理装置
CN205340353U (zh) 一种油分子捕获器
CN205360649U (zh) 一种油气回收系统
CN109999602A (zh) 一种炼化企业VOCs回收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