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2307A - 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2307A
CN114812307A CN202210243668.3A CN202210243668A CN114812307A CN 114812307 A CN114812307 A CN 114812307A CN 202210243668 A CN202210243668 A CN 202210243668A CN 114812307 A CN114812307 A CN 114812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onator
detonation
acquiring
distance
judgment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436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12307B (zh
Inventor
陈新泉
张海英
陈蓓
唐珺
高楠瑜
刘国
刘学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Anne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Anne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Anne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Anne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436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2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12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2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12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2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CAMMUNITION FUZES; ARMING OR SAFETY MEANS THEREFOR
    • F42C21/00Checking fuzes; Testing fuz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CAMMUNITION FUZES; ARMING OR SAFETY MEANS THEREFOR
    • F42C19/00Details of fuzes
    • F42C19/08Primers; Detonators
    • F42C19/12Primers; Detonators elec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DBLASTING
    • F42D5/00Safety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及系统,属于工业爆破的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获取雷管型号;基于雷管型号获取安全起爆距离;获取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基于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判断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安全起爆距离,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若第一判断结果为否,则获取报警提示以提醒更换连线。本申请具有降低电子雷管使用过程中连线使用错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保证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业爆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雷管,又称数码电子雷管、数码雷管或工业数码电子雷管,即采用电子控制模块对起爆过程进行控制的电雷管。电子雷管延期时间精确、不受段别影响:延时值设定单位:1ms;设定时间范围:0~2000(或20000)ms;延时精度:延时时间≤150ms,误差1ms;延时时间>150ms,误差±0.2%。
其中,电子控制模块是指置于数码电子雷管内部,具备雷管起爆延期时间控制、起爆能量控制功能,内置雷管身份信息码和起爆密码,能对自身功能、性能以及雷管点火元件的电性能进行测试,并能和起爆控制器及其他外部控制设备进行通信的专用电路模块。
电子雷管的型号不同,爆破的威力也不同,因此需要不同长度的连线连接雷管。雷管埋设到预定的位置之后,起爆人员需要根据连线的长度移动安全的位置之后才能通过起爆器进行起爆。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在的电子雷管进行连线的过程中都是人工完成,在人工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导致连线的长度与电子雷管的型号不匹配,因此会导致起爆人员的起爆安全距离受到影响,容易威胁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电子雷管使用过程中,因连线使用错误导致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保证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雷管型号;
基于所述雷管型号获取安全起爆距离;
获取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
基于所述雷管位置和所述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
判断所述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所述安全起爆距离,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否,则获取报警提示以提醒更换连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雷管型号获取安全起爆距离,然后根据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接着判断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安全起爆距离,获得第一判断结果,能够判断选择的连线是否与雷管型号匹配。如果第一判断结果为否,证明连线的使用大概率发生错误,此时获取报警提示,从而能够对相关的起爆人员进行提醒,及时更换合适的连线,进而能够降低电子雷管使用过程中,因连线使用错误导致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保证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基于所述雷管位置和所述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有所述雷管的雷管位置;
获取所述起爆器位置与每个所述雷管位置之间的间隔距离;
获取所有所述间隔距离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当前起爆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起爆器位置与每个雷管位置之间的间隔位置,然后选择所有间隔位置中最小的之作为当前起爆距离,能够选择距离起爆器最近的雷管,从而能够选择距离起爆人员最近的雷管位置,进而在后续的判断过程中,能够获取合适的安全起爆距离,尽可能保障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
作为优选,在所述获取所有所述间隔距离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当前起爆距离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起爆距离对应的所述雷管的危险范围,作为第一范围;
获取其他所述雷管的所述危险范围,作为第二范围;
基于所述雷管位置判断所述第一范围是否存在全部位于所述第二范围内的情况,并获得第二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相应的所述第二范围对应的所述间隔距离作为新的所述当前起爆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判断第一范围是否存在全部位于第二范围内的情况,并获得第二判断结果,能够对不同型号的雷管使用过程中,判断选择的最小间隔距离大于当前型号的雷管对应的安全起爆距离的情况下,能否大于第二范围对应的安全起爆距离,即判断是否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第二判断结果为是,证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时获取相应的第二范围对应的间隔距离,作为当前起爆距离,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起爆人员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当前起爆距离和所述安全起爆距离获取距离差值;
判断所述距离差值是否大于差值阈值,并获得第三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为否,则输出位置调整提示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此时根据当前起爆距离和安全起爆距离获取距离差值,接着判断距离差值是否大于差值阈值,并获得第三判断结果,能够进一步获取爆破过程中的安全判断结果。如果第三判断结果为否,证明依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此时输出位置调整信息,提示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当前的环境判断是否调整位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获取所述雷管的预埋位置;
获取与所述预埋位置对应的雷管型号,作为预埋型号;
获取所述雷管的当前埋设位置;
获取与所述当前埋设位置对应的所述雷管型号,作为当前型号;
判断所述预埋型号与所述当前型号是否相同,并获得第四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四判断结果为否,则生成型号调整信息;
基于所述型号调整信息以调整相应所述雷管型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获取的预埋位置获取对应的雷管型号,作为预埋型号;然后根据获取的当前埋设位置获取对应的雷管型号,作为当前型号。接着判断预埋型号与当前型号是否相同,并获得第四判断结果,能够判断雷管是否埋设错误。如果第四判断结果为否,证明雷管埋设错误,此时生成型号调整信息,然后起爆人员能够根据型号调整信息,调整相应的雷管型号,能够尽可能保证雷管起爆的效果。
作为优选,在所述基于所述型号调整信息以调整相应所述雷管型号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预埋位置的红外图像;
基于所述红外图像判断所述预埋位置是否有行人,并获得第五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五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延时起爆指令;
基于所述延时起爆指令以延迟所述雷管的起爆时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红外图像判断预埋位置是否有行人,并获得第五判断结果,能够判断当前起爆是否安全。如果第五判断结果为是,证明当前预埋位置有行人,起爆存在安全隐患,此时获取延时起爆指令,根据延时起爆指令延迟雷管的起爆时间,从而能够尽可能保证爆破过程中的安全性,尽可能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
作为优选,在所述基于所述延时起爆指令以延迟所述雷管的起爆时间之后还包括:
继续获取所述第五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五判断结果为否时,则获取即时起爆指令;
基于所述即时起爆指令以使所述雷管即时起爆;
所述即时起爆指令的优先级大于所述延时起爆指令的优先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爆延时之后接着获取第五判断结果,当第五判断结果为否时,证明此时预设位置附近没有行人,此时获取即时起爆指令,并根据即时起爆指令以使雷管即时起爆,并且即时起爆指令的优先级大于延时起爆指令的优先级,因此当第五判断结果为否时,能够优先执行即时起爆指令,从而尽可能保证雷管能够及时起爆。
作为优选,在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否,则生成报警提示之后还包括:
获取禁止起爆指令;
基于所述禁止起爆指令以禁止所述雷管起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判断结果为否,生成报警提示之后,获取禁止起爆指令,然后根据禁止起爆指令以禁止雷管起爆,能够降低由于误操作导致雷管被引爆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能够进一步提高爆破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系统,包括:
型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雷管型号;
第一距离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雷管型号获取安全起爆距离;
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
第二距离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雷管位置和所述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
距离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所述安全起爆距离,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提示模块,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否时,用于获取报警提示以提醒更换连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型号获取模块获取雷管型号之后发送给与其相连的第一距离获取模块,第一距离获取模块根据雷管型号获取安全起爆距离,并发送给与其相连的距离判断模块。位置获取模块获取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并发送给与其相连的第二距离获取模块,第二距离获取模块根据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并发送给与其相连的距离判断模块。距离判断模块判断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安全起爆距离,并将获得的第一判断结果发送给与其相连的提示模块。当第一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模块获取报警提示,从而能够对相关的起爆人员进行提醒,及时更换合适的连线,进而能够降低电子雷管使用过程中,因连线使用错误导致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保证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判断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安全起爆距离,能够判断选择的连线是否与雷管型号匹配。如果第一判断结果为否,证明连线的使用大概率发生错误,此时获取报警提示,从而能够对相关的起爆人员进行提醒,及时更换合适的连线,进而能够降低电子雷管使用过程中,因连线使用错误导致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保证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
2.选择所有间隔位置中最小的之作为当前起爆距离,能够选择距离起爆器最近的雷管,从而能够选择距离起爆人员最近的雷管位置,进而在后续的判断过程中,能够获取合适的安全起爆距离,尽可能保障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1至步骤S13即步骤S4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3之后即步骤S21至步骤S24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1至步骤S33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1至步骤S47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7之后即步骤S51至步骤S54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54之后即步骤S61至步骤S63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6之后即步骤S71至步骤S72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型号获取模块;2、第一距离获取模块;3、位置获取模块;4、第二距离获取模块;5、距离判断模块;6、提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
参照图1,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包括:
S1.获取雷管型号;
S2.基于雷管型号获取安全起爆距离;
S3.获取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
S4.基于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
S5.判断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安全起爆距离,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S6.若第一判断结果为否,则获取报警提示以提醒更换连线。
具体来说,首先获取雷管的型号,即雷管型号,由于每个雷管都有不同的ID码,雷管的编码器会读取雷管的ID码,每个ID码均对应有相应的型号,因此获取ID码即可获取雷管类型。
不同类型的雷管爆破的威力不同,因此爆破过程中的安全距离也不同,因此接着根据雷管型号获取安全起爆距离,每种型号的雷管都在系统中预存有不同的安全距离,因此获取雷管型号的同时,能够读取相应的安全距离,即安全起爆距离。
然后获取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获取方式可以是通过设置于雷管上的位置传感器获取雷管位置,通过设置于起爆器上的位置传感器获取起爆器位置。接着根据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即根据两者的坐标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
接着判断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安全起爆距离,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进而能够判断按照当前的雷管位置和当前的起爆器位置进行起爆,起爆过程中的落石或者冲击能否对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即判断当前的起爆器与雷管之间的连线长度是否足够。
如果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此时证明起爆器与雷管之间的连线长度足够,也证明连线的选取与雷管型号匹配,此时可以进行后续的起爆工作。
而如果第一判断结果为否,证明起爆器与雷管之间的连线长度不足,说明起爆产生的落石等危险对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可能性较大。此时获取报警提示并在起爆器上进行显示,从而能够对相关的起爆人员进行提醒,及时更换合适的连线,进而能够降低电子雷管使用过程中,因连线使用错误导致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保证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其中,起爆器可以是电脑上的起爆程序,电脑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起爆器,因此报警提示在起爆器上显示,也即在电脑屏幕上进行显示。
参照图2,对于相同的型号的雷管,由于埋设的位置不同,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当前起爆距离,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即基于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所有雷管的雷管位置;
S12.获取起爆器位置与每个雷管位置之间的间隔距离;
S13.获取所有间隔距离中的最小值作为当前起爆距离。
具体来说,首先获取所有雷管的雷管位置,然后获取起爆器与每个雷管之间的间隔距离,也即通过坐标计算获取。接着获取所有间隔距离中的最小值,获取方式为判断所有间隔距离的大小,并获得其中的最小值,然后将该最小值对应的间隔距离作为当前起爆距离。
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选择距离起爆器最近的雷管的位置,也即能够获取距离起爆人员最近的雷管的位置,因而获取的间隔距离为距离起爆人员最近的距离,此时判断该间隔位置对应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安全起爆距离,获得的判断结果最为准确。因此,在后续的判断过程中,能够获取合适的安全起爆距离,尽可能保障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照图3,进一步的,针对不同的爆破环境,可能会使用不同型号的雷管,此时就会造成雷管的安全起爆距离不同,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S13即获取所有间隔距离中的最小值作为当前起爆距离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21.获取当前起爆距离对应的雷管的危险范围,作为第一范围;
S22.获取其他雷管的危险范围,作为第二范围;
S23.基于雷管位置判断第一范围是否存在全部位于第二范围内的情况,并获得第二判断结果;
S24.若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相应的第二范围对应的间隔距离作为新的当前起爆距离。
具体来说,针对不同型号的雷管,获取间隔距离中的最小值之后,获取当前起爆距离对应的雷管的危险范围,即最小的间隔距离对应的雷管的危险范围,作为第一范围。第一范围的获取方式可以是通过获取相应的雷管的位置,然后读取系统中存储的相应雷管的安全起爆距离,以雷管为中心,以安全起爆距离为半径获取的圆形区域即为第一范围。
接着以同样的方式获取其他的雷管的危险范围,作为第二范围。然后根据雷管位置判断第一范围是否存在全部位于第二范围内的情况,并获得第二判断结果。即判断最小的间隔距离对应的雷管的危险范围是否会出现全部位于其他的雷管的危险范围内的情况,也就是爆破威力较小的雷管是否位于爆破威力较大的雷管的危险范围内。
如果第二判断结果为否,证明不存在第一范围位于第二范围中的情况,此时也就说明,最小的间隔距离即是最佳的当前起爆距离。
当第二判断结果为是时,证明此时第一范围存在全部位于第二范围中的情况,此时获取该第二范围对应的雷管位置,作为备选位置,并获取该备选位置与起爆器位置之间的间隔距离,作为备选距离。此时证明备选位置的雷管对应的危险范围大于最小的间隔距离对应的雷管的危险范围,此时将最下的间隔距离作为当前起爆距离,并将该当前起爆距离与最小的间隔距离对应的雷管型号对应的安全起爆距离进行大小判断,即使当前起爆距离大于安全起爆距离,但是仍有可能起爆人员位于备选位置对应的雷管的危险范围内,此时进行起爆显然对爆破人员的危险系数较高。
因此,当第二判断结果为是时,获取相应的第二范围对应的间隔距离作为新的当前起爆距离,即将备选距离作为当前起爆距离,然后将该当前起爆距离与备选位置的雷管型号对应的安全起爆距离进行大小判断,此时获取的第一判断结果较为准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爆破过程中,爆破人员的安全性。
参照图4,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爆破人员在爆破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S31.基于当前起爆距离和安全起爆距离获取距离差值;
S32.判断距离差值是否大于差值阈值,并获得第三判断结果;
S33.若第三判断结果为否,则输出位置调整提示信息。
具体来说,当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即当前起爆距离大于安全起爆距离时,此时根据当前起爆距离和安全起爆距离获取距离差值,也就是用当前起爆距离减去安全起爆距离,获取的差值即为距离差值。
接着判断距离差值是否大于差值阈值,并获得第三判断结果。从而能够进一步判断爆破过程中的安全性。其中,差值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在安全起爆距离的基础上增加500米,则500米即为差值阈值。
在安全起爆距离的基础上增加差值阈值,能够进一步提高爆破过程中的安全性,但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设置连线,此时起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因此,当第三判断结果为是时,此时不进行任何操作。
而当第三判断结果为否时,此时距离差值小于或等于差值阈值,证明起爆人员此时进行起爆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此时输出位置调整提示信息,从而提醒爆破人员。此时爆破人员可以根据当下的环境条件进行选择,例如当第三判断结果为否时,且此时爆破人员能够找到安全的掩体,则此时爆破人员可以不调整起爆的位置;当没有掩体时,起爆人员则可以调整起爆位置,从而能够提高爆破人员选择的灵活性。
参照图5,进一步的,雷管的埋设均是人工手动操作,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导致雷管的安放错误,为了降低由于雷管安放错误对爆破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S41.获取雷管的预埋位置;
S42.获取与预埋位置对应的雷管型号,作为预埋型号;
S43.获取雷管的当前埋设位置;
S44.获取与当前埋设位置对应的雷管型号,作为当前型号;
S45.判断预埋型号与当前型号是否相同,并获得第四判断结果;
S46.若第四判断结果为否,则生成型号调整信息;
S47.基于型号调整信息以调整相应雷管型号。
具体来说,获取雷管的预埋位置,预埋位置为预存于系统内的位置,使用过程中可直接读取。接着获取与预埋位置对应的雷管型号,作为预埋型号。其中,预埋型号也是预存的型号,即每个预埋位置均对应有相应的雷管型号,获取预埋位置的同时即可获取相应的雷管型号,也即获取预埋型号。
然后获取雷管的当前埋设位置,也即获取雷管当前的位置,获取方式可以通过位置传感器获取。接着获取与当前埋设位置对应的雷管型号,作为当前型号,每个传感器对应有相应的雷管型号,获取相应的传感器的位置即可获得相应的雷管型号,即获取当前型号。
此时将预埋型号与当前型号进行匹配,判断预埋型号与当前型号是否相同,并获得第四判断结果,从而能够判断雷管的埋设是否发生错误。如果第四判断结果为是,证明雷管的埋设正确,此时无需任何操作。
当第四判断结果为否时,证明雷管的埋设存在错误,此时生成型号调整信息。其中,型号调整信息包括预埋位置和预埋型号,还包括埋设错误的雷管的当前埋设位置和当前型号。
最后,爆破人员根据型号调整信息对埋设错误的雷管进行调整,从而使相应的雷管型号埋设到相应的预埋位置,进而降低由于雷管安放错误对爆破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提高爆破的质量。
参照图6,为了进一步提高爆破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7即基于型号调整信息以调整相应雷管型号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51.获取预埋位置的红外图像;
S52.基于红外图像判断预埋位置是否有行人,并获得第五判断结果;
S53.若第五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延时起爆指令;
S54.基于延时起爆指令以延迟雷管的起爆时间。
具体来说,首先获取预埋位置的红外图像,获取方式可以通过红外摄像头获取,红外摄像头可以为固定式,也可以是通过设置在无人机上拍摄获得。
然后根据红外图像判断预埋位置是否有行人,并获得第五判断结果,即判断当前进行爆破是否安全。判断方式可以是人工进行判断,也可以是通过计算机动态识别进行判断。
如果第五判断结果为否,证明预埋位置周围没有行人,此时可以进行起爆;如果第五判断结果为是,证明此时预埋位置周围有行人,此时获取延时起爆指令,并根据延时起爆指令延迟雷管的起爆时间,延迟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设。在延时起爆指令动作的期间,起爆人员即使操作起爆器,也无法使起爆器起爆雷管,能够降低起爆器被误触导致雷管起爆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提高起爆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照图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54即基于延时起爆指令以延迟雷管的起爆时间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61.继续获取第五判断结果;
S62.当第五判断结果为否时,则获取即时起爆指令;
S63.基于即时起爆指令以使雷管即时起爆;
具体来说,当雷管的起爆时间被延迟之后,需要相关人员通知行人离开,之后继续获取第五判断结果,也即是行人通知行人离开之后,继续获取新的红外图像,并根据新的红外图像判断预埋位置是否有行人,再次获取新的第五判断结果。
当第五判断结果为否时,此时获取即时起爆指令,并根据及时起爆指令使雷管及时起爆。其中,即时起爆指令的优先级大于延时起爆指令的优先级。也即是当获取及时起爆指令后,系统优先执行及时起爆指令,此时起爆人员可以操作起爆器立即起爆雷管,从而能够保证雷管能够及时起爆,而不需要等到延时起爆指令的延时时间结束。
参照图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6即若第一判断结果为否,则生成报警提示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71.获取禁止起爆指令;
S72.基于禁止起爆指令以禁止雷管起爆。
具体来说,当第一判断结果为否,生成报警提示之后,为了降低起爆器被误操作的可能性,提示获取禁止起爆指令,禁止起爆指令获取方式可以是系统预存,然后直接读取。然后根据禁止起爆指令禁止雷管起爆,当系统后去禁止起爆指令之后,起爆人员操作起爆器也无法起爆雷管,如果需要后续进行起爆工作,可以通过操作人的权限进入系统解除禁止起爆指令,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爆破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为了提高电子雷管在爆破中的质量,爆破技术人员在爆破前,能够通过编码器进行延时设置,且延时的精度能够达到0.1ms,从而能够保证爆破过程中较高的精确度。
具体的方式可以是: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产生两路逻辑门电路(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TTL)信号分别作为距离选通成像中脉冲激光器的触发信号和选通门的触发信号,其中选通门的触发信号相对于脉冲激光器的触发信号有一定的延时,利用数字移相后的时钟信号可使其延时精度小于FPGA全局时钟周期。
其中,两路具有一定相对延时的TTL信号在一个FPGA芯片内完成。在FPGA输出的时候已经具有,并不需要再经过其他的器件进行精确延时,即可实时配置精确延时。
系统时钟输入后首先使用FPGA内部的数字时钟管理DCM倍频模块对源时钟信号进行倍频得到全局时钟,分别经分频模块进行分频和移相模块进行移相,移相得到的相差相位一定的多路时钟信号,同时分别驱动相同的延时计数器模块,产生多路具有一定相对延时的信号作为相同脉宽发生器的触发信号,驱动脉冲激光器的TTL信号是基于未移相的全局时钟,触发ICCD的TTL信号由选择器模块选择产生。
整个FPGA芯片仍以经倍频模块后的全局时钟频率工作,但是两路TTL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精度可以通过选择经DCM移相模块移相后的时钟信号而小于全局时钟周期,有效地避免了FPGA全局时钟频率过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且等效地提高了延时精度。
触发ICCD的TTL信号相对于驱动脉冲激光器的TTL信号延时分两部分组成:全局时钟周期整数倍部分和小于全局时钟周期部分,其中,全局时钟周期整数倍部分由移相后的时钟信号经延时计数器模块实现,小于全局时钟周期部分由选择器模块选择经移相后的延时触发信号经脉宽发生器模块产生。
上述小于全局时钟周期部分的延时,利用FPGA内部DCM模块对全局时钟信号进行 相等时间的延时,产生相对相位后移相等的n路时钟信号,即用T表示全局时钟信号周期,全 局时钟信号为f0(t)=f(t),则移相后的时钟信号为i=0,1,2,...,n-1,每一路时钟信号相 对于前一路时钟信号的相位后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等效延时精度A取决于系统时钟经倍频 后的时钟周期T和移相后产生的时钟数目n,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即延时精度是使用未移相模块时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用于触发ICCD和触发脉冲激光器的两路TTL信号的相对延时可控、延时精度可调,即n可以自由设置,因此等效延时精度A是可以自由设置的。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的实施原理为:根据雷管型号获取安全起爆距离,然后根据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接着判断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安全起爆距离,获得第一判断结果,能够判断选择的连线是否与雷管型号匹配。如果第一判断结果为否,证明连线的使用大概率发生错误,此时获取报警提示,从而能够对相关的起爆人员进行提醒,即时更换合适的连线,进而能够降低电子雷管使用过程中,因连线使用错误导致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保证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系统,能够达到如上述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同样的技术效果。
参照图9,电子雷管的检测系统包括:
型号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雷管型号;
第一距离获取模块2,用于基于雷管型号获取安全起爆距离;
位置获取模块3,用于获取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
第二距离获取模块4,用于基于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
距离判断模块5,用于判断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安全起爆距离,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提示模块6,当第一判断结果为否时,用于获取报警提示以提醒更换连线。
具体来说,型号获取模块1获取雷管型号之后发送给与其相连的第一距离获取模块2,第一距离获取模块2根据雷管型号获取安全起爆距离,并发送给与其相连的距离判断模块5。
位置获取模块3获取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并发送给与其相连的第二距离获取模块4,第二距离获取模块4根据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并发送给与其相连的距离判断模块5。
距离判断模块5判断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安全起爆距离,并将获得的第一判断结果发送给与其相连的提示模块6。当第一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模块6获取报警提示,从而能够对相关的起爆人员进行提醒,及时更换合适的连线,进而能够降低电子雷管使用过程中,因连线使用错误导致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保证起爆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雷管型号;
基于所述雷管型号获取安全起爆距离;
获取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
基于所述雷管位置和所述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
判断所述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所述安全起爆距离,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否,则获取报警提示以提醒更换连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雷管位置和所述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有所述雷管的雷管位置;
获取所述起爆器位置与每个所述雷管位置之间的间隔距离;
获取所有所述间隔距离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当前起爆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有所述间隔距离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当前起爆距离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起爆距离对应的所述雷管的危险范围,作为第一范围;
获取其他所述雷管的所述危险范围,作为第二范围;
基于所述雷管位置判断所述第一范围是否存在全部位于所述第二范围内的情况,并获得第二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相应的所述第二范围对应的所述间隔距离作为新的所述当前起爆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当前起爆距离和所述安全起爆距离获取距离差值;
判断所述距离差值是否大于差值阈值,并获得第三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为否,则输出位置调整提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获取所述雷管的预埋位置;
获取与所述预埋位置对应的雷管型号,作为预埋型号;
获取所述雷管的当前埋设位置;
获取与所述当前埋设位置对应的所述雷管型号,作为当前型号;
判断所述预埋型号与所述当前型号是否相同,并获得第四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四判断结果为否,则生成型号调整信息;
基于所述型号调整信息以调整相应所述雷管型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型号调整信息以调整相应所述雷管型号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预埋位置的红外图像;
基于所述红外图像判断所述预埋位置是否有行人,并获得第五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五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延时起爆指令;
基于所述延时起爆指令以延迟所述雷管的起爆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延时起爆指令以延迟所述雷管的起爆时间之后还包括:
继续获取所述第五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五判断结果为否时,则获取即时起爆指令;
基于所述即时起爆指令以使所述雷管即时起爆;
所述即时起爆指令的优先级大于所述延时起爆指令的优先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否,则生成报警提示之后还包括:
获取禁止起爆指令;
基于所述禁止起爆指令以禁止所述雷管起爆。
9.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型号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雷管型号;
第一距离获取模块(2),用于基于所述雷管型号获取安全起爆距离;
位置获取模块(3),用于获取雷管位置和起爆器位置;
第二距离获取模块(4),用于基于所述雷管位置和所述起爆器位置获取当前起爆距离;
距离判断模块(5),用于判断所述当前起爆距离是否大于所述安全起爆距离,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提示模块(6),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否时,用于获取报警提示以提醒更换连线。
CN202210243668.3A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812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3668.3A CN114812307B (zh)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3668.3A CN114812307B (zh)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2307A true CN114812307A (zh) 2022-07-29
CN114812307B CN114812307B (zh) 2023-11-21

Family

ID=82528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43668.3A Active CN114812307B (zh)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23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79277A (zh) * 2022-11-04 2023-03-31 北京奥信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计算机软件非电雷管连线自动识别技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216A (zh) * 2006-06-19 2006-11-15 毛允德 智能联锁起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764914U (zh) * 2009-08-25 2011-03-16 北京维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数码电子雷管起爆器
CN205209374U (zh) * 2015-12-01 2016-05-04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编程电子雷管精细爆破装置
CN108955436A (zh) * 2018-08-22 2018-12-07 刘婷 一种数码电子起爆装置
CN111121570A (zh) * 2020-01-02 2020-05-08 广西中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起爆方法和装置及起爆器
CN112629346A (zh) * 2020-11-27 2021-04-09 杭州晋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安全起爆方法
US20210364265A1 (en) * 2019-12-10 2021-11-25 Hanwha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egistr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detonat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216A (zh) * 2006-06-19 2006-11-15 毛允德 智能联锁起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764914U (zh) * 2009-08-25 2011-03-16 北京维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数码电子雷管起爆器
CN205209374U (zh) * 2015-12-01 2016-05-04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编程电子雷管精细爆破装置
CN108955436A (zh) * 2018-08-22 2018-12-07 刘婷 一种数码电子起爆装置
US20210364265A1 (en) * 2019-12-10 2021-11-25 Hanwha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egistr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detonator
CN111121570A (zh) * 2020-01-02 2020-05-08 广西中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起爆方法和装置及起爆器
CN112629346A (zh) * 2020-11-27 2021-04-09 杭州晋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安全起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79277A (zh) * 2022-11-04 2023-03-31 北京奥信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计算机软件非电雷管连线自动识别技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2307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303427B2 (en) Blasting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same
CN114812307A (zh) 一种电子雷管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A2741091C (en) Electronic detonator system
RU2016141955A (ru) Аппарат,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CN103257032B (zh) 用于测试传感器阵列中的像素性能的系统
FI127957B (en) Blasting Plan Data Collector, Related Methods, and Computer Software Products
KR101293801B1 (ko) 전자 뇌관의 지연시간 제어 방법
EP3500818B1 (en) Electronic detonator-exploder system
AU2019284132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tonator
US20210102792A1 (en) Ignition system including electronic detonators
EP3553556A1 (en) Light modulating lidar apparatus
CN113324450A (zh) 一种高可靠性高精度电子雷管起爆系统及方法
WO2006055991A1 (en) Detonator
JP5305955B2 (ja) 誘導装置
AU2019284135B2 (en) Detonator,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ame
CN109425269A (zh) 一种引信电子安全定向多点起爆控制电路
KR20040013242A (ko) 전기 발파기의 전자 지연 방법 및 장치
AU2002358894B2 (en) Installation for programmable pyrotechnic shot firing
KR20220030612A (ko) 발파 패턴 정보를 기반으로 다수의 뇌관을 동시에 등록하는 발파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방법
CN101819013A (zh) 一种雷管系统
JP6061734B2 (ja) 発破時刻検出装置
US5886287A (en) Guidance information analyzer
US20240044629A1 (en) Blasting device for simultaneously registering multiple detonators based on blasting pattern information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20160161221A1 (en) Target location designation apparatus
US10704865B2 (en) Laser designation verification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